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前音乐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三)对幼儿个性发展的价值所谓个性是指个人与其他人所不具备的情感、思想等。个性化是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构成心理自我成长的过程,它是个性建立过程的一个方面。在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教育有助于围绕培养孩子的生活和事物的兴趣,发挥了积极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创建一个舒适的音乐环境,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具,帮助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教育活动中来,让孩子们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认识,更加有益的是音乐老师为幼儿开拓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探究精神。因此,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孩子积极推进个体意识的发展。
二、学前音乐教育要遵循的教学原则
(一)遵循审美原则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让人们得到美的经验和感受。在幼儿音乐教学时期,教师应当遵循审美教育,教师把音乐的美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们感受音乐中的内涵。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声音可以传递美,所以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感,让孩子理解音乐的内在美,获得审美体验。
(二)遵循感性原则不同的音乐作曲家的作品含有不同的情绪,所以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要使他们注意各种音乐作品出现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从而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含义。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感性的原则,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来设计教学模式。音乐是一种抽象和具象的艺术,由于小龄儿童认知能力是比较低的,所以老师需要使用感应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得到情感的理解,从而有音乐的一个形象化的理解,并最终从音乐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实现理性获得知识的目的。
(三)遵循全面发展原则与多种教学属性不同,学前音乐教育不仅要求教师专注于教学和演奏的技巧性,还需要教学和统一的认识,以此来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一种听觉艺术,音乐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艺术,所以,幼儿音乐教育要充分发展儿童的听觉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师应多设置一些音乐教学环节来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篇2
一、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现状
第一,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学生在上职业学校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很多学生来自农村,来学校之前根本没见过钢琴。音乐课只是跟教师学唱过几首歌,乐理知识一片空白。第二,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可以分为钢琴、视唱、声乐、乐理、合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几部分。可是因为中职学生在校只有两年或更短的时间,而且好多学校师资严重短缺,就出现了一个教师负责一个班所有音乐课程教学的情况,既不科学也不规范,教学效果更是可想而知。第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为幼儿园或早教中心。尤其是幼儿园,对学生音乐教学中儿歌弹唱、识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所以,学生在校只学习这么一点音乐教学中的皮毛,根本无法胜任幼儿园中的音乐课教学。
二、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改革方向
1.有的放矢的教学模式。学生入学之初,根据面试及个人意愿可分为美术方向或音乐方向的特长班。进入音乐特长班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第一点素质就是唱歌不能跑调。音乐特长班的课程可与普通学前教育班略有不同,适当增加音乐课及学生课下练琴的时间,而且在音乐教学中课程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有钢琴特长的学生课下更多地去练习钢琴、有声乐特长的学生课下更多地去练习声乐,教师有的放矢地教学,学生学起来一定会事半功倍。2.实行教考分离,锻炼学生的胆量。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阶段,一般情况就是一名音乐教师从入学之初一直把这个班带到毕业。开始面对教师上课的时候还会有些紧张,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会和教师越来越熟悉。针对这种情况,就应该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让学生单独在舞台上进行考试,现场抽题——弹琴、唱歌,所有音乐组的教师现场打分,真正实现教考分离。第一学期,学生们可能不适应,会特别紧张,但几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胆量一定会越练越大。3.分组教学,事半功倍。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每个班的学生都会达到40~50人,班容量很大,这就增加了教师开展音乐教学的难度。音乐教学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大班课的教学,更适合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教师指定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当这一小组的组长,指导监督小组成员练习钢琴或声乐,并把小组成员练习情况反映给教师,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学习,优势互补。教师也可以根据组长反映的情况,合理安排接下来的教学工作。4.适当加入奥尔夫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属于当今社会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将舞蹈动作、肢体语言等多项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对此,在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中可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即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融合其他学科如美术,开启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小结
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音乐教学的改革,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提供服务。
作者:曹宗楠 谢春玉 单位:河北省承德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指导幼儿学会倾听声音和切实感受音乐的表现力是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欣赏课的宗旨所在,这对于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学会倾听音乐可从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入手,比如对各种动物声音的倾听都是幼儿感性认知的重要积累过程,这对于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设计特定的音乐场景,在舞蹈、游戏和表演等方式的推动下更好地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已然能够从音乐作品中分辨出音乐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可将音乐作品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在肢体动作和语言的配合下突出直观教具的教学优势,帮助幼儿在音乐作品中发现情感,并运用自我想象将画面情景表演出来。这不仅与幼儿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相符,同时也能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渗透必要的音乐情感,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全方位感知。
三、通过想象力激发促进幼儿自主欣赏音乐能力的提升
故事体验是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最为明显的特质,这时我们可以将故事与音乐欣赏相结合来体现音乐教学本身的趣味性,与此同时对于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幼儿对于音乐结构和风格的理解也可借助故事的方式得到呈现,然而这一过程中需要首先加深幼儿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并在故事情节中渗透音乐的内容。在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结构与风格之后,教师可针对幼儿对于音乐内容的理解进行绘画、故事或是表演的编排,通过直观形象来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并且在相互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效性。可见,借助想象力激发来促进幼儿自主欣赏能力的提升对于幼儿综合音乐审美意识培养意义重大。
四、以多种感官辅助下提高孩子音乐整体感受力
多种感官辅助下的音乐欣赏过程可完善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与想象,在情感因素的影响下提高自我音乐认识和体验,这对于幼儿心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极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欣赏水平还相对浅显,因此音乐作品的选择及教师的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感受音乐的美感。比如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时若是播放一段节奏缓慢、声音低沉的音乐,幼儿的注意力很难被吸引,但若是配之以笨狗熊走路的画面并指导幼儿随着音乐一起模仿狗熊走路他们就能够很快记住音乐,并且印象深刻,这正是音乐感受力培养的重要过程。不难发现,一段描绘动物的音乐仅仅是播放很难激起幼儿的主动性,但若是配合对应的舞蹈动作,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多种感官配合下的音乐欣赏过程不仅是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同时对于提升幼儿音乐感受力也大有裨益。
篇4
2.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因为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地划分音乐知识的重要性,将教学重心着重讲解,而对于其他内容可以简单的概括一下,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就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教师的教学时间,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实践教学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应该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的实践,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亲自进行体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及时更新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是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它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加强相关的维修和更新工作。要及时解决教师在设备上反映的问题,对破旧的乐器应该及时更换,确保教师能够顺利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接触不同的乐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时,不仅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而且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所塑造的情景进行表演;也可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演唱,这样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而且,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在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幼儿的发音方式,以确保能够保护幼儿的嗓音。而在声乐教材的选取上,应该选择各式各样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的歌曲,从而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欲望,彻底打开学生的思维。
篇5
2、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
实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合理的设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高等院校应当以国家教育方针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在对音乐学科教育的特殊要求和各学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功能进行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对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在具体的设置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充分协调音乐课程的特殊性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让设置的课程既能够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的需求,又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升。
3、对课程实践进行强化
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学习相对应的是成为一名合格幼师应当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高等院校应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强化,进而提升学生教育能力并且为未来的工作积累经验。培养合格的具备实践操作和自主研究能力的幼教工作者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中融入幼儿园课堂实践的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与幼儿园课堂中专业技能的实践运用,从而推动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改革的核心任务的实现。
4、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而学前音乐课程教学相对于其他音乐课程教学具有特定的规律,所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教学中应当在对基础问题、常识问题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对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基础怎样进行因材施教进行深入研究。在具体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在对技能表现的方式方法进行切实掌握的基础上,对音乐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学习,进而使得未来幼儿园课堂实践的运用需求得到不断满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从当前学前教育的特点出发,对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如可以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分课堂的小组教育模式进行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联合评价模式,通过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升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5、对课程评价标准进行完善
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课程评价,它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通过对有效评价手段的运用,实现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测定、分析,进而做出最终价值评价。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评价能够正确有效实施,具体音乐课程教学围绕课程评价展开,同时对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质量的监控也有赖于此。在具体教学活动评价中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职人员应当充分贯彻评价方式多元化原则、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评价原则、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师应当在设置音乐课程教育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对学前教育转的本质和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不仅要对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能力进行评价,还要从学前教育实践运用和岗位需求特点出发有机合格课程评价和人才培养目标。
篇6
正是因为有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政策利好刺激,近两年学前教育事业有了跨越式、爆发式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各级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加快提高培养速度和规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但是,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都需要几个完整的包括计划、实施、反思、调整、提高、完善等教育环节的发展周期,以努力适应社会市场对人才规格的变化需求,才能获得一个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在大而快的发展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学前教育专业以及学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对音乐素养教育未给与高度重视。大多学校的学前专业非常注重基本文化理论课程,特别是初中起点专科,在课程设置上为了体现全科教育,只注重了文化理论厚重扎实,语数英理化史地生政各学科齐全,三学六法必修,却忽略了幼儿教师最为需要的音体美课程,而其中的音乐课程再分散到键盘、器乐、声乐、合唱等门类中,每周学生只有三十几个课时,音乐素养类的乐理视练和声欣赏教育教学时间少到什么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一定要在教育思想上重视综合素质培养,更加注重教师教育技能教育,首先加强音乐素养教学,必须进行课程体系调整,在教学时数上对音乐素养课程予以保证,并引导教育学生在音乐素养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音乐素养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所有艺术类包括语言类技能的必须基础,其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技能学习和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篇7
(2)学生自身音乐素养较低。
目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迈出初中校门就进入这一专业的,这就意味着本专业的学生自身并不具备相应的音乐知识底蕴,文化课考试的达标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艺术素养,进而也就造成了该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偏低的现状。在此背景下,很多本专业的学生对于自身的专业并不感兴趣,在初中教育阶段所接触到的关于音乐专业方面的知识有限。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3)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下,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才能满足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但是,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出现偏离,过于注重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前音乐教育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学前教育专业依旧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制约了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发挥,同时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也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压抑了音乐本身之美,无法实现对学生情感的陶冶,教学质量与效率显然无法得到提高。
(4)教材内容不合理。
当前,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很多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轨,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很多核心理论都没有与时俱进的实现创新,进而也就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该专业学生能力的实际需求。也正是因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内容的脱轨,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材内容不更新,教师的素质再高、使用的教学方法再先进也无法充分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途径
(1)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要想实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就需要高校和相关教育者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对培养这一素养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在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自身对于本专业的认识与重视。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教育讲座,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认识到当前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就需要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学校可以组织该专业的师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会,进而使学生对音乐本身感兴趣,愿意投入到音乐教育事业中,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这一专业的稳健发展。
(2)学前教育专业要实现创新式的招生形式。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生源质量偏低的现状,中职院校应该在现有文化课考试招生方式的基础上,融入艺术考试的内容。只有学生本身具备这样的基础,才能在继续深造学习的过程中,带着兴趣与本身的素养实现自我的提升,进而也能够降低该专业教育的难度。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在招生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借鉴艺术学院招生的方式,实现对学生本身音乐素养与艺术细胞的考察,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在这一专业的学习中得到成长与提升。
(3)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
明确教学目标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需求,结合当前幼儿音乐教育事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确保所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该教育事业的需求,进而实现自身培养人才的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学前教育专业要针对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具体需求,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将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塑造出音乐教育所需的课堂范围,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4)科学且合理的选择教材。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想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确保所选择教材的合理性,要符合自身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课程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要确保教材的理论内容与时俱进,具有新时代的观点,这样才能确保理论的学习能够应用于未来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本身就参差不齐。因此,教材理论知识的教学需要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这一内容有机结合,并实现因材施教。此外,教材内容应尽量的多元化,进而将有效的理论知识尽量传授给学生,这样能够在弥补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这一现状的基础上,确保能够更好地适应为了幼儿音乐教师这一岗位。
(5)强化实践,以实现与理论的相结合。
只有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中职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于社会实践中,进而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与此同时,对于学前教育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强化实践还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音乐教育的环境,进而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掌握,并根据自身在实践中所存在的不足来完善自己,经过反复的实践与磨炼,能够在提高学生对这一专业兴趣的同时,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篇8
(一)哈尔滨学前音乐教育的普遍现状
根据笔者对哈尔滨城市各类型学前机构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哈尔滨城市主要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以及一些私立早教机构。这些教育机构的规模大小及师资实力各不相同。相对来说,公立幼儿园在办园条件和教师素质相对优于私立幼儿园。另外,近几年新出现的大量的早教机构,也以其比较新颖的形式,较好的环境和较新的理念逐渐的受到了幼儿家长的认可。笔者在对这些早教机构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哈尔滨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还没有一个统一观念,到底要让孩子们欣赏什么音乐、怎么欣赏音乐。当然其中一部分机构也在进行着相关的研究,比如在尝试性的探索和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开展相关音乐教学。但是限于科研能力和现实情况等因素,研究进展和实施都比较慢。我们有必要通过努力,逐渐改变这一现状,让孩子们欣赏到更加优质的音乐,从而实现良好的音乐启蒙。
(二)从多元文化视角看学前音乐启蒙
首先,幼儿是对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着强烈的认知欲望,这是一种很好的天性,但是由于他们的自身知识结构比较简单,因此他们对事物会缺乏正确的判断。而此时如果教育工作者或者是幼儿家长跟风选择一些不适合儿童的音乐来让儿童欣赏,这样是不适合孩子自身成长和认知规律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孩子们的音乐呢?美国当代著名的音乐家和教育家贝内特•雷默在其儿童音乐教育思想中曾提出应该让儿童从小就接触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文化。在雷默看来,只有在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滋养下,儿童才有可能拥有更为宽广的艺术视野,获得更为全面的艺术发展;反之,如果过于强调某一种艺术风格,忽视其他的风格,那么它只能培养出艺术视野狭窄、心怀偏见的儿童。然而,后一种情况却在幼儿音乐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2012年教育部下发了《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其中对学前儿童艺术方面做出了方向性的指导“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如: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从《指南》中这些对幼儿音乐艺术的教育指导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对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中需要从多元文化层面着手,以开放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去引导幼儿形成更加全面和正确的艺术视野。
三、多元文化理论对音乐启蒙教育的指导作用
从多元文化角度来讲,不同国家、地区、地域、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的文化内涵。这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通过其各自的旋律、和声、节奏、特有乐器音色、表现方式等要素形成了各种音乐风格。作为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秉着一种开放的态度,从众多的音响资料中收集到简单易懂、生动形象、风格各异,适合幼儿欣赏的优秀作品,逐渐在幼儿音乐启蒙中应用。但是,由于幼儿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在选曲和欣赏的过程中,先不建议融入过多的知识性内容,如民族、文化等背景,毕竟幼儿在知识结构和思维上还达不到理解这些比较复杂的内容的要求。我们要尽量从聆听欣赏和感受音乐的角度去进行引导,以单纯的音乐元素作为基础,让孩子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感受各种音乐带给他们的情绪,从而逐渐从感性上把握各种各种文化的音乐风格。
篇9
一、小学音乐教育所处地位
我国现在的教育强调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小学又是一个孩子开始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起点,因此在孩子小学时期进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自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至今,进行小学教育内容的重点就是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开展美誉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就是小学音乐教育,俗话说音乐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更何况是孩子,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感受力以及表现力这两个方面的裴炎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孩子相比较大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间要短得多,对新事物的好奇度更是要比大人更为强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是大人所不能急及的。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在健全孩子人格的同时还能够积极的推动小学生形成非常活跃、正向的思维形式。现目前社会上对小学进行学生音乐教育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因此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够取得一定的进步,这与社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这样,加强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史现代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已是不争的事实,小学音乐教育具有非常良好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问题
1.小学课程不重视音乐课
现在的小学教育课程设计中,相比较音乐课而言,对语文、数学等课程的重视度要强烈许多,不是说要重视音乐教育就忽视素质教育,这样也就失去了开展音乐教育的意义,现在教育强调的就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除了音乐,还有很多的课程都包含在综合素质教育这个大家庭中,其中就有语文、数学等。既然音乐教育也是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就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如若是学校的领导都不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又如何要求孩子的家长来重视孩子的音乐教育呢。
2.音乐课程教育内容单一
一味的跟着老师欣赏以及唱一些经典的、有名的歌曲,因为形式的单一,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又是非常重的,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孩子容易失去上音乐课的兴趣,孩子失去了上课的兴趣,那么何谈教学课程的效率。虽说学习音乐,学生要学习以及欣赏好的音乐是必修课,但是如果老师只知道做这一点的话就没有了教学音乐的意义了。孩子心智并没有发育完全,只教他们欣赏学习经典,就会阻碍他们对作品进行理解以及对他们以后接触音乐也有着一定的不良影响。
3.音乐教学对实践的欠缺
小学学校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这样就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对小学音乐教育硬件设施进行增添以及完善,显得较为吝啬。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能够满足要求的硬件设施,就算老师具有足够的音乐专业知识也是无能为力的,这样就对音乐教学的开展造成了实质性的影响。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也许在开展会议讨论改革教育模式的时候会说要积极开展学生素质教育,但是一旦回到学校开展教育时,依旧进行的是应试教育模式,在中国的高考依旧是世界上相对公平的升学模式,因此为了升学率学校就完全忽略了音乐教育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促进以及辅助作用。因为如此,音乐教育在小学中的开展显得尤为的困难。
三、小学音乐教育问题改革措施
要想改革现有小学音乐教育理念,就得把音乐教育改革理念深入到学校管理层中去,使得领导者一定要明白进行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懂得素质教育才是以后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搞好了学生素质教育才能够提供一个完整的平台给学校实施开展音乐教育。
除了要把小学音乐教育理念深入到教育模式中去,还要对进行音乐教育的老师进行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只有在学校对音乐老师的个人素质进行提高为前提,把新型的音乐教育理念引入到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去。才有可能能够引进大量的热爱音乐的音乐人才加入到学校音乐教育师资队伍中来,进而就使得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发展发生潜移默化的根本上的改变,进而跟上时代的脚步,提高素质教育。
虽说在中国现在应试教育还占主导地位,但是不久的将来还是会是应试教育的。因此一定要重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不得随意的开展小学音乐教育,合理的音乐教育目标对小学生能力培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得制定一定得音乐教育目标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模式中,应该以学习音乐作品为基础制定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目标,小学教育相比中学教育要轻松许多,因此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点时期。在还得学习各种各项的音乐基础的知识以及专业技能。
老师不要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要重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对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吸收起到促进的作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让他们主宰课堂也是一门学问。除了上述的措施,还有一点就是对素质教育教育政策的贯彻以及落实,加强音乐教育硬件设施投入,让老师有兴趣在此环境中进行教学,这样才有可能使得小学音乐教育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峰时期。
参考文献:
[1]陈小军.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J].网络财富,2009-11-08
[2]张晓楠.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开展现状与对策[J].黄河之声,2013-01-08
篇10
一、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
“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音乐与幼儿生活的联系,注重幼儿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的有机整合,提倡幼儿自主地感受、体验、探索和创造音乐,鼓励幼儿独有的个人感受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并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帮助幼儿形成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等等。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为该课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有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李亚丽《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金亚文《音乐教学审美功效研究》、周洁嫦《音乐教学要善于创造美》、林白玲《从审美的角度调动学生音乐的兴趣》、程英《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陈岚《谈音乐审美教学法》、郑丽《幼儿音乐游戏中的审美体验》。
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
在儿童音乐领域,如何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一直是儿童音乐领域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这方面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说也是最多的。为了能更清楚地呈现,笔者对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归纳:1.以国外著名教学法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覃晓宁《铃木音乐教学法给音乐教育的启示》、李琦《浅谈奥尔夫的元素性音乐教育》、刘文靖《奥尔夫教学法浅识》、娜仁其木格《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小学音乐教学》、梁燕《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影响》、徐颖《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陆建珍《美国综合音乐感在教学中的运用》、崔伟《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观》、谢春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的启发》。察觉民《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构成》。2.以针对目前儿童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刘莉萍《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及创新途径研究》、张卫民《点击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的异化现象》、张占春《音乐课程改革中的“反音乐教育”现象》、赵大刚《谈幼儿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误区》、吴欣光《小学音乐教学误区》、侯杰《对综合艺术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3.以教材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赵继红《幼师音乐教材改革初探》、韩天寿、吴霞飞《从幼儿音乐教材视角谈学前教育管理缺失――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调查分析》、《小问题、大思考――对当前幼儿园音乐教材错误问题的调查分析》、王信东《云南省小学音乐美术乡土教材建设与研究》。4.以儿童舞蹈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夏珊珊《浅谈幼儿舞蹈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吴婉媚《儿童舞蹈教育浅探》、陈波《浅谈幼儿舞蹈的童趣性》、王萍《浅谈幼儿舞蹈的学与教》、赵焕生《浅谈幼儿舞蹈的编排技法》、齐娟《幼儿舞蹈教学新探索》、商策《浅谈幼儿舞蹈的创编艺术》、杨秀敏《幼儿舞蹈教学的生命线》、樊星《论基本功训练与幼儿舞蹈教材开发》、文畅《兴趣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的成功所在》、朱宝仙《少儿舞蹈活动的几点思考》。5.以儿童钢琴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张应辉《儿童钢琴现状思考》、康晓蕴《浅谈儿童钢琴教学》、姜晓琳《怎样培养儿童的钢琴兴趣》、张丹宁《儿童钢琴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陈宇兰《谈儿童钢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杨振《谈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儿童钢琴教学》、罗魏《论儿童钢琴教学中创造性音乐思维的培养》、海宏《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几个心理问题》、李斯娜《学前儿童钢琴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薛瑾《儿童钢琴学习心理问题初探》。6.以儿童声乐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研究。田丹《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臧欢《儿童声乐快乐教学初探》、魏桂珍《谈儿童声乐教学》、唐建平《儿童声乐教学的作用与训练方法》、赫嵘《关于从事儿童声乐教学工作的初浅探析》、张郁《儿童歌唱教学与训练》、李福《论赏识教育在儿童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宁馨磊《声乐早期教育中的快乐教学》、秦玮蔚《儿童声乐教育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李宝秀《浅谈儿童歌唱教学及兴趣的激发》、陶小卫《儿童学习声乐的教学体会》。
三、从儿童音乐心理角度进行的研究
儿童音乐心理研究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课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的:1. 从幼儿自身审美心理建构的角度,来说明幼儿音乐审美心理功能的发展与培育。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杜悦艳《论学前儿童音乐审美经验的建构》、薛瑾《钢琴教育与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魏欣《论音乐审美教育的心理功能》、尹娟《浅议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化教学》、孔起英《论儿童审美与艺术行为的心理机制》、印小青《论儿童审美心理结构发展的三个标志及特点》、张富生《音乐美育中的心理因素分析》。2.从幼儿智力发展的角度,来研究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王子婴《幼儿音乐创造力教学设计的行动研究》、郑虹《儿童音乐创造力培养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霍华德•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李芳《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杨望舒《幼儿多元智能中的音乐领域》、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武艳《多元智能理论对舞蹈教育的启示》。3.非智力因素对儿童音乐心理的作用与影响。张静《在音乐活动发展幼儿非智力因素》、张双琴《歌唱于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王诗春《浅谈钢琴学习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孙伟《幼儿民间艺术教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李馨怡《幼儿钢琴教育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分析》,余红梅《挖掘音乐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4.从美育的角度探讨音乐教育对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作用。修海林《美育与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秦艳《幼儿音乐素质的结构与要素分析》、沈建洲《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李小琰《童心•童话》,张殿柱《美育与儿童的全面发展》。
从上述研究成果看,我们可以看到从教学策略角度研究儿童音乐艺术教学的研究者是最多的。可以说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一般的选题范围。因为这一选题的研究者多是从事普通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在自己的研究或工作范围内选题,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从研究内容上看,大家研究的内容多是对儿童音乐艺术教学实践的思考与反思。当然,这其中不乏研究角度新颖、论述精彩的论文,但数量少之又少,绝大部分感觉难有新意。因此,要想在这一领域进行突破,必须要求研究者避免材料的堆积,避免对问题表面的分析,应突破传统儿童音乐艺术实践的研究模式,过于阐述具体而细微的问题,而忽略将儿童音乐艺术领域中的理性思考纳入到实践问题分析的过程中去,利用理性层面的辩证性思维来看待儿童音乐艺术感性层面的问题,从而获得客观、深入的结果。其次,从审美角度进行的研究成果也是很多的。“审美”是这些年来音乐教育领域出现的热门词语,可以说针对音乐教育中审美层面的研究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这是人们对音乐教育本质了解越来越清楚的表现。很多研究者纷纷从审美的角度展开对音乐教学的分析,其中又以对基础音乐审美教育的研究最多。在“审美”这个热点、焦点上选题,这本身就意味着更受人关注,因而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大。我们看到在2004年郭声健博士撰写的《音乐教育论》书中,就对审美教育做了深刻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此后,更多的著作与论文开始对音乐教育中的审美价值展开研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数量很多,但往往多是泛泛而谈或者说是现象罗列。许多论文有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跑的感觉。因此,如要从审美角度进行思考,必须要求研究者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观点,或者在别人不同的层面上选题,或者要从新的角度选题。从学科边缘或交叉点上选题,已成为未来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的一个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从两门甚至更多的相关学科上进行较深较独到的研究,也形成了一批有一定水准的科研成果。比如郭蓉《关于音乐审美心理过程几个问题的研究》、宁晓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培养音乐内心听觉能力》、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研究》等论文中涉及的学科就包括了心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知识内容。其实,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里,完全可以将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会有效避免撞车,较易获得突破和取得成果。比如湖南师范大学吴跃跃教授国家教育部课题《音乐教育对少年犯的教化功能及实践研究》将音乐教育学、犯罪心理学结合起来。魏豪扬硕士论文《社会音乐教育之音乐艺术培训市场营销研究》是将音乐教育学、文化策划学、市场营销学结合起来,对社会音乐教育活动中包含的客观存在的市场经营管理实践和现象进行解释和阐述。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当然,这类选题要求研究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能跨学科综合与分析。否者,就会感觉一知半解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最后,从冷门和盲点上选题,也是目前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一个方向。冷门和盲点,或是因为远离当时的焦点、热点,或是一时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问题。或是尚未被绝大多数人意识到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成果在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有,但还不多。比如以上列举的论文张琴《儿歌教学如何启迪幼儿智力》、何化均《音乐―开发幼儿智力的一把钥匙》、陈瑞委《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肖庆玲《舞蹈教育与多元智能发展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体现。这样的选题由于有其本身的价值所在,一旦其价值被人发现,研究出成果,便会向热门和焦点转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相信这类选题还不少。
综上所述,从审美与快乐角度进行的研究和从教学策略角度进行的研究,占据着勿庸置疑的主导性地位。这样的研究成为热点,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从国外儿童音乐艺术研究的内容来看,艺术与多学科知识的结合,特别是将心理学的实证方法运用于儿童音乐艺术研究领域,已成为研究的常态。因此,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增加更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生长点,是我们儿童音乐艺术研究者急需要做的工作。毕竟,儿童艺术的发展,需要丰富的可能性;儿童音乐艺术的研究,亦当如此。
参考文献:
[1]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
乐出版社,2006
[2]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幼儿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
篇11
课程的价值问题是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编写的宗旨。进入20世纪后,国外的很多学者以斯宾塞的课程研究理论为起点进行了分析、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为课程的设置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我国的课程理论中关于课程价值的相关研究很少见,这一情况与我国的课程论发展历程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我国,关于课程价值的研究主要是以知识价值为目标进行的研究,关于课程价值的研究这个问题只是在课程论的著作中有很少的介绍。当前我国能查阅到的音乐课程价值的相关研究笔者仅搜集到了王秀萍老师的两篇关于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文章《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 、《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 和廖丹的学位论文《视唱练耳课程价值取向的初步研究》 ,以上文章都分别从不同时期、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
一、视唱课程价值取向
视唱学科是音乐教育课程中隶属基础训练的一门课程,在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多门音乐学科紧密连接。视唱课程价值取向在视唱练耳课程改革中经历了“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主体为中心”发展的两个过程。教学大纲被课程标准取代,在更深层次上,这意味着课程价值观有了本质的变化,价值取向不再单纯地以知识目标为准则,扩大了取向范围。介此原因,视唱教材作为课程内容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不应该再强调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而是要围绕着我们实际教学的主体对象“学生”在视唱学习过程中根据其自身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内容有意义的选择。在新教改的形势影响下,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将学科价值取向推向多元化发展,这一变化为课程扩大了教学的范围,教学内容不再是只局限于单门学科的教育,而是要将知识、能力与情感三者相结合,向学生传授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提高稳定扎实的技能,正确引导师德情感的教育。
二、视唱教学内容包含的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文化内涵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泱泱大国,在教育发展历程中一直主张的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幼年时期就开始培养,可见我国从古代时期就开始重视早期的教育。从我国古代最早的家教理论中,就可以看到对早期教育的重视,颜之推就是我国早期教育论最早提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认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意思是说,人在幼龄时期,精神能够集中,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也敏锐,成年以后,思想变的复杂有了自主的思维模式,很难通过教育对其言行有所改变。所以要在幼年时期就进行良好的教育,不能错失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个理论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现在的早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注幼儿早期教育,可以在多方面培养良好的习惯。因为在幼年时期,一切的行为习惯和性格都没有固定的形态,可以通过良好的引导方式,使其向健康、稳定的趋势发展,而且从幼年时期开始知识储备的启发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大脑思维发展。可见早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现、美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声音对生活最贴近、最真实的直观表现,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世界,通过感官的理解可以去认识世界。我们也可以通过音乐去分析、探索、聆听世界上的各种情感表现。音乐教育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审美活动表现,在音乐的鉴赏、表现和创编的过程中,也都需要审美意识的配合。视唱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认真的演唱,仔细的聆听,细心的去体会音乐的意境,这样才能将审美教育更好地体现出来。学习音乐的目的是要丰富人类的审美情感,利用这种情感去美化生活,使人类充满爱心去面对生活。音乐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期望能更好地来体现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增强审美意识和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音乐也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审美活动的展开,首先需要通过聆听去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学会听辨音乐要素的性质及音乐基本组织形式,学会如何正确分析音乐作品的种种不同特征。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联想,对作品的欣赏和鉴别,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鉴赏,并逐步使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所聆听到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感受欣赏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入音乐。视唱练耳教学并不是孤立地训练学生对音乐诸元素的反应,而是通过对音乐语汇的分解、剖析,从细微处刺激学生的多方感官,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培养音乐联想的习惯,再通过人脑的二次加工,使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既可以通过表象想象出具体性的人物、景物,还能够从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审美活动有声有色,生动感人 。
我们正是要通过这种审美意识的培养,来诱导、启发幼儿对美的认识,真正的在早期就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审美意识的培养。这也是视唱教学内容包涵的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文化中对美的认识、审美意识的培养的内涵。
三、视唱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关系
教学内容、老师和学生,这三个因素构成了整个视唱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古往今来的教育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的培养是通过教材中教学内容来体现的,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钻研讲授,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考查,才能将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具体价值体现出来 。
在视唱教学中,教学内容、老师和学生这三个教学活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在整个的视唱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教学内容则是活动的内容来源。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可以沟通的和互动的关系;教师与教材之间构成了创新与实践的关系;而学生与教材之间则是建构与重组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国家教育机构取消了很多学科的统一的教学大纲,视唱学科也在其之列,这就意味着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学科教学大纲及使用教材。教材的内容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不断的更新,教师也要随之不断的更新知识。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是依照原有的教学大纲而逐步骤有计划的编写设置的,教学内容按序教学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既定指标,制式的教学内容限制了教学模式的扩展,使教师完全依照教学大纲设定的内容去教学,去设定学生课堂的学习内容,因此形成了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产生了依赖性,没有了探索创新的动力。使教师认为学生学会课本中的内容,就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不去深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被学生所接受,更不去深究怎样拓展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正的适用于学生,为自身教学减少阻力,完全依照教材中给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考核及评价。完全忽略了事物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没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是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水平下降、学习积极性降低的原因之一。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必须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模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语言的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来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的过程,也有利于教学活动中师生的相互配合。
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借以抒发的一种形式,我们在视唱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因此相较于一般的教学活动来说视唱教学中具有更多的情感抒发的体验。由于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熏陶下,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长久以来造成了学生处于学习的弱势而且学习很被动。因此我们借鉴这种方式,期望可以通过良好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使教师知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成因,积极地探讨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多一些了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而教师则通过交流的方式,将自身的知识与学习经验教授给学生,去除传统教学中形成的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勇敢的提出学习中的困恼,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足、不适之处提出建议。让良好的互动促进教学内容更好的展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教材内容的设定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研究教材内容进行讲授的教学方式,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只是权威性,这是不可动摇的。以它为根基,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用于探索钻研,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提高技能水平的方法。
结语
由以上各方面纵观我国当前学前教育视唱课程教学可以看出,视唱学科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与处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与学生良好互动关系的构建、以及在视唱教学过程中准确恰当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这些都是紧密联系视唱学科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视唱课程的价值最终取向将会通过课程的具体实施而得到有效的体现。依据近代视唱学科发展历程中,教学大纲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和课程评价等等方面的成果体现和发展情况,这些都说明了视唱课程的实施深受学科价值取向的影响。
从价值主体维度看,课程价值存在社会与学生两种取向,导致这种二元对立的因素有:教育价值选择、教育事实、社会更替。缺乏人性是现代课程价值取向的隐忧,应采用优化思想促使课程价值取向在不同层面上找到人性与科学的不同结合点,力保学生从低层级向高层级发展,弘扬教育主体性。课程价值取向;主体性 。由此可见,对视唱学科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课和为其他学科做铺垫的课程,视唱学科作为新的具有多元化特点的一门学科,它所涉及到的价值取向,远在知识价值和精神价值之上,还应该具有创造的价值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秀萍.我国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3期
[2]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论[J].中国音乐学,2004年第01期
[3]廖丹.视唱练耳课程价值取向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4]http://正文第一段
[5]http://
[6]苏海明.对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视唱练耳学科三部教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17页
篇12
实习支教是师范生职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较新模式,集教育实习与支教为一体,支教生有双重社会角色――学生与职前教师,完全处于一种准工作状态。2006年,新疆维吾自治区颁发了《关于做好实习支教试点工作的通知》(新高办[2006]30号)。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师范生实习支教的意义并强调各地应积极安排和接收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2008年1月31日,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印发了《师范教育司2008年工作要点》,其中第六条就是“进一步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从此,实习支教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开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在充分吸取各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自2006年9月起,首先从高师院校开展了实习支教工作,如: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教育学院、昌吉学院、伊犁师范学院等。
近几年,新疆各高校展开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为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据笔者查阅,从2010年至今,中国学术期刊网论文数据库中有关实习支教的文章有60余篇,这说明实习支教工作已经在新疆高校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习支教的意义
冯跃武指出在新疆多民族地区开展实习支教工作,为学生搭建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探索出了一条全面、有效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途径,为深化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实践经验。王永亮作为实习支教的参与和经历者,发现在实习支教过程中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收获了成长,加强了学生、大学和受援地的沟通,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
二、实习支教中出现的问题
在实习支教的实践探索中,出现了种种困难和问题,林春燕指出实习支教学生存在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缺乏对课堂的有效管理和掌控能力以及一线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学任务分配不均衡、实习对口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精神压力大、实习支教的实效被弱化等问题。刘月兰等列举了供需不协调,实习支教价值取向偏离的现实困境等问题。季茂岳指出对认清实习支教工作的本质以及实习支教的激励、协调、选派和配套资金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亟待解决。朱海霞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支教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不能学以致用、缺乏人际交往常识和实用性教学指导等。
三、实习支教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近几年,随着新疆各高校实习支教工作的广泛开展,涌现出大批学者和专家对实习支教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我区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韩光明通过对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实习支教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要按需设岗,落实专业基本对口;因地制宜,保证语言交流无大碍;加强培训,避免基层加负担和通过调研指导,使实习支教达到共赢的策略。权淑涵等通过对石河子大学实习支教现状的调查,提出保障实习支教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1.将实习支教准备动员工作具体化、持久化;2.着力提高师范生自身的素质;3.被支教学校有效落实实习支教工作各项制度;4.集中管理师范类专业,强化师范专业特色。徐春兰等通过对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几所大学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实习支教情况的调查与研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1.做好总结,加大实习支教前的培训教育力度;2.受援方与实习者之间建立互帮互助关系;3.加强维吾尔语专业思想教育工作;4.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实践技能;5.充分发挥带队教师与指导教师的作用;6.努力创造更好的语言学习环境;7.在实习支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8.完善和改进实习评价和考核评价体系;9.延长实习支教时间;10.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11.保证实习支教生的各类考试。冯跃武对新疆多民族地区开展实习支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总结:1.加强对实习支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加强对实习支教学生的岗前维吾尔语培训;3.选派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实习支教;4.增强实习生和实习点安排的科学性;5.加强双语教材建设;6.注重实习支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胡洪强提出了:1.继续完善管理体制;2.适当增加实习经费的投入;3.加强实习生和带队教师的岗前培训;4.加大对实习生支教前实习态度的教育。马萍从实习支教生对受援学校实习工作、指导教师工作、带队教师工作、高校实习支教工作以及对自身表现五个方面的满意度做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1.建立师范生实习支教准备考核机制;2.适当增加实习支教经费的投入;3.加强带队教师的岗前培训,与实习生的沟通和交流;4.注重实习支教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马学海就南疆地区实习支教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1.进一步完善实习支教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习工作顺利开展;2.加强岗前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岗前培训环节;3.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全面保障实习的效果和质量;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适当增加指导教师数量;5.增加经费投入,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等建议。杨淑萍等指出实习支教所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影响着实习支教的质量,另一方面制约着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原本互惠双赢的实习模式出现了互损的苗头,故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实现支教生专业的对口对接,突破语言交流的瓶颈,强化学生管理,共创三方互助合作的机制是解决实习困境的根本出路。邢硕针对在实习支教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以协议的形式确定各方权责,逐步积累稳定和成熟的支教点;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更多的激励与监督机制,改革指导教师选拔方法;正确客观地宣传实习支教工作,建立合理的学生激励机制以及改革现有实习支教学生分配编队法等措施。任翠针对新疆高校师范生实习支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将实习支教准备动员工作具体化、持久化;力提高师范生自身的素质;被支教学校有效落实实习支教工作各项制度以及集中管理师范类专业,强化师范专业特色等建议。
四、实习支教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实习支教生实现全面发展,坚定学生支教信念,实现他们责任与使命的必修课。孙秀玲等认为:实习支教将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有效从课堂教育延伸到实践领域,从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是本研究的价值诉求。崔莲等指出:严格对实习支教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想教育和管理,使实习支教学生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下,使学生的观念更加符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实现支教活动的成效。杨淑湘认为实习支教为大学生了解新疆,认识新疆,进一步提高民族F结的自觉性提供了鲜活的教材,成为践行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关明通过分析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思想状况进行调研分析,提出了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模式等对策。
五、内地高校赴新疆实习支教的实践探索
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鼓励师范院校委派高年级师范生到师资匮乏的边远农村地区中小学,通过“顶岗补缺” 的方式来完成教育实习和支教服务双重任务。李国栋、曹健、杨小晶、雷黎明、黄利秀等人通过对盐城师院、西北师范大学赴新疆实习支教调查研究,从缘起与内涵、举措与保障、成效与问题以及实习支教生的社会适应性、实习支教成绩等层面对之进行了专题探讨,分析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得内地高校赴新疆实习支教探索有了前车之鉴。
六、实习支教的岗前培训
对实习支教学生的岗前培训,近几年越来越受到新疆各高校的重视。马昌秀等针对支教实习优缺点进行分析,以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新的思考。劳娜等认为:岗前培训对提升实习支教的成效发挥了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而不能削弱,要着重增加“教学设计”的内容,并不断完善岗前培训的内容体系。汤莉莉通过对实习支教岗前培训需求、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实施及培训评价等进行研究,得出构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培训课程体系,为顺利完成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其他研究
(一)实习支教的职业认同
于影丽、鲁海波、冯跃武以新疆师范大学实习支教为例,探究高师生支教前后职业认同的状况以及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高师院校高师生培养以及实习支教工作进行思考。张冬梅通对实习支教前后教师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追踪研究,发现:1、新疆免费师范生实习支教前后教师职业认同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内在价值认同存在正相关;2、实习支教中,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和内在价值认同显著提升,而理科生教师职业外在价值认同显著降低;3、在实习支教过程中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和内在与外在价值认同的提升显著高于理科生。
(二)实习支教的课堂教学研究
王永亮通过对历届支教学生的调研分析,认为美术支教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赵枫等通过对地理专业实习支教生开展广泛的调查及实践,总结出当前中学地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后期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新疆高校的实习支教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研究缺乏对高校和受援学校相关的课堂教学实践、课外活动辅导;实习指导教师以及带队教师队伍建设;各校、各专业实习支教经验交流;实习支教学生生活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探讨,研究中有体育、英语、汉语、美术、学前教育、地理等专业实习支教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但没有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现状的调查研究。这说明实习支教的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为新疆高校实习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冯跃武.实习支教:全面提高师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途径.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2(10).
[2]王永亮.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实习支教思辨.美术教育研究,2015.
[3]林春艳.对新疆喀什地区师范生实习支教的再思考――以石河子大学实习支教为例.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4).
[4]季茂岳.新疆地区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反思.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9).
[5]权淑涵.范树花.综合性大学师范生实习支教教学质量保障对策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
[6]徐春兰,杨,安占峰,王郁.新疆高校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实习支教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语言与翻译,2011(2).
[7]冯跃武.新疆多民族地区开展实习支教工作的特点、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南疆地区实习支教为例. 忻州师范学院 学报,2012(8).
[8]胡洪强.伊犁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现状调查研究.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9]马萍.高校师范生实习支教的满意度调查研究.教师教育论坛,2014(9).
[10]马学海.新疆师范类大学生实习支教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
[11]杨淑萍,黄泽芳,剡晓婷.师范生南疆实习支教状况及现实思考――以石河子大学为例.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5).
[12]邢硕.师范生实习支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教育观察,2015(8).
[13]任翠.新疆高校师范生实习支教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南农业,2015(9).
[14]孙秀玲,何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探讨――以新疆师范大学实习支教为例.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15]崔莲,潘昊.实习支教生思想及行为规范培育探析.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5(3).
[16]杨淑湘.实习支教是践行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喀什师范学校学报,2015(7).
[17]关明.实习支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思想状况调研分析与对策建议---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5(9).
[18]劳娜,孙涛.顶岗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