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企业管理硕士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管理硕士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管理硕士论文

篇1

所谓生产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决策、成本分析、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在企业管理中,生产成本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许多企业把成本作为决定其生存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企业经营者纷纷采取降本增效的企业管理方式,通过降低成本来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生产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的现实意义.

成本管理在配合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优化。加强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能够为企业降低成本.

在任何设定的条件下,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中小企业成本管理必然也将致力于这一点来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二)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于企业来说,降低成本也就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成本的因素是众多的,要做好成本管理不仅仅是针对直接成本,而是要针对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企业实际来做好成本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在市场竞争中配合企业取得优势.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就需要采取多种战略举措,这些举措通常需要成本管理给予配合。成本管理能够降低企业成本,成本降低也就使企业的产品定价更低,从而为企业在价格方面争取优势。

此外,在资源限制条件下,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在开展该项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能够使企业在投入有限的经济资源及原材料的情况下,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也可以利用成本的代偿性特征,通过增加其他方面的成本以节约受限制资源,使受限制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三、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所处的环境和现状.

对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当前中小企业所处的环境,尤其要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及企业管理环境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日益复杂,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涉及资金 方面的问 题共有三点:一是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二是应收账款压力大;三是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主要形成原因是我国中小企业起步晚,基础差,但发展的速度快。目前,我国约有1200多万家企业,其中957万家是中小企业。据统计资料显示,到2008年6月底中小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1/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规模仍然较小,其中小规模、低层次、非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占到了总数的80%,平均每户的雇员人数不到15人,注册资本也只有100万元左右。中小企业在遇到外部环境的显著变化时应急反应慢,抵御风险的能力差,相当数量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生产经营成本高、税费重、融资难等困难,加之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缺乏现代成本管理意识,多数情况下仅凭经验进行企业管理,企业没有完善的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生产成本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内部成本控制效率低。当前,我们很大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还停留在以产量来衡量成绩的阶段。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很多企业重视生产产量,忽视成本,未能建立起成本责任制度。这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只有广大职工一心一意将产量提高,才能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在企业所生 产的产品 供不应求时,这种思想尤为突出。这使得企业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可能会造成成本的提高,资源和原材料的浪费。其次,由于受到观念的影响,很多企业仅执行一级核算,未建立成本责任中心与成本相关的考核指标,未形成全面的日常成本控制体系。这就导致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生产和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而对投入缺乏科学控制,在产品的原材料领用上审核不严格、物资设备消耗量增加,虽然产量是提高了,但成本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则可能造成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严重后果。最后,还有一些企业内部未能形成整体的成本意识,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人员片面地认为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属于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身无关。这些观念的存在都导致企业内部成本控制的低效率。

2.生产成本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有待改善。现代成本会计的七个职能,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决策、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这七个职能之间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履行好这些相应的职能,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在实际的成本管理方面,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受到实际情况的影响,未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体系,即便是事后反映,也难以达到有效的调节和控制。

3.生产成本会计核算不健全。首先,成本会计核算中会计人员仍然停留在报账型会计上,没有树立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思想。其次,计算机及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和发挥其作用。这样做的后果一是数据资源传递较慢,存在资源的浪费;二是不利于形成有机联系的企业整体成本管理系统,系统之间相互分割;三是财务软件仅满足财务会计要求,不能充分反映成本管理信息,从而制约了成本管理的创新;四是,多数中小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不够科学,存在着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的弊端,内部财务管理缺乏岗位激励和监督机制。

4.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中小企业大多不能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从企业内部治理来看,中小企业管理者通常出现一人说了算的现象,为了美化企业对外形象,任意修改成本资料粉饰会计报表,这种做法不仅使企业无法获得准确的成本资料进行管理,也可能无法调动职工的企业向心力和工作积极性。

四、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观念上树立现代生产成本管理新理念.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而成本责任则体现以人为中心的观念。首先,企业领导应加强自身管理素质、财务及企业管理知识的提高,在将企业经济效益作为首要目标的同时,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注重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车间的成本管理,通过管理加宣传的模式,逐步使广大职工群众人人关心成本,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成本,在实际工作中主动节约各项开支,从而实现开源节流,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其次,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成本责任制。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传统的依靠理想信念来开展企业管理工作的体制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发展。要使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必须结合实际,建立并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协调与控制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责、权、利相结合体制,奖罚分明的物质激励措施,来规范和约束广大职工群众,最终逐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最后,根据企业实际,加强责任会计制度的监理,通过责任会计的设置责任中心、编制责任预算、实施责任监控和进行业绩考核评价。实现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分权管理,逐级授权,层层负责,激发人的内在积极性,明确权责范围,使各生产部门始终保持与企业整体目标一致。

(二)采用科 学先进的 生产成本 管理方法.

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在各个阶段应控制的重点工作,如在事前要抓好生产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通过预测、决策和计划来指导日常生产;事中要抓好生产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加强对原材料和相关成本控制;事后要抓好生产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注重不断反思总结,达到逐步改善的目的。科学的生产成本管理包括培养企业管理者生产成本控制的系统观念,在生产成本控制中引入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彻底的改造。结合企业实际,对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加强对这些主要因素的核算。另外,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及与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的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消除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作业,促使企业整体的优化,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三)加强生产成本会计核算.

首先,会计人员应提高业务素质,树立起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思想意识,建立健全会计账簿,不断学习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与本行业其他企业之间应进行一定的交流,更为全面地分析成本构成,采用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其次,企业应恰当地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平台来进行产品成本控制,使企业内部形成有 机联系的 成本管理系统,使财务软件不仅满足财务会计要求,还能够充分全面地反映成本管理信息,最终提高成本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此外,中小企业应明确财务部门职能,在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企业 财务管理 的相关规 章制度,通过有效的制度来规范成本控制工作,通过制度来约束行为,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

(四)通过激励机制创新成本管理新模式.

生产成本 管 理 主 体 要 由 生 产 成 本管理机构向全员生产成本管理拓展,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生产成本管理文化。企业领导应提高自身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建立各部门、各职位、各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以及会计部门独立核算和内部牵制制度,通过培训与教育模式使 员工在工 作中从技 术方面、操作方面做好成本控制,使广 大职工群众真正关心企业的成本。

篇2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基本情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隶属于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林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招生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25届16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选择余地较大,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向,从单一的以农林业单位为主向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等多种类型转变。据不完全统计,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有100多人走上了科、局级以上领导岗位,体现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每年招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60名左右,现有在校生247人。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占教师总数的32.4%,副高级职称20人,占总数的54.1%;54.1%的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4人。

二、近年来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1)多方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开展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全国农林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改革情况,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召开了农林经济管理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会议暨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研讨会等,最后邀请专家对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2)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层面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离农倾向明显,就业去向与其他经管类专业并无差异,特色与优势不明显。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肩负着为现代农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2009年,浙江林学院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随即制定了《浙江农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纲要》明确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能力强,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适时调整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林业发展需要的,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农林企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经管单位等从事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科研与教学研究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顶天立地的师资队伍

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主要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措施。引进包括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的引进。建设期内,共引进博士7名,其中国外高校1名,国内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聘请4名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地方工作人员和农林企事业单位人员、3名国外著名高校的教师为兼职教授。积极鼓励年青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和一流的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及到基层挂职锻炼。建设期内,5名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其中中国科学院1名,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有10位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访学,5位教师到农村基层或农林业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通过这些措施,使师资队伍真正做到顶天立地(既掌握学科前沿又了解农村实际),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显著优化。高级职称比例由2007年的70.3%上升为2011年的86.5%,其中副教授比例由37.0%上升为54.1%,成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事教学第一线的主力军。博士学位比例由2007年25.9%上升为2011年的54.1%。教师由原来主要毕业于林业院校,改变为既来自国家重点农林院校,也有来自于国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2)注重科研与教学研究,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

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氛围,鼓励老师从事科研与教学研究。建设期内,共立项科研课题8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38项,科研经费达44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3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系统(SCI或SSCI、Ei、ISTP)收录18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浙江省科技兴林奖等各类科研奖励共20项。主持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共3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得浙江省教学研究成果奖、校级教学研究成果奖共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从近年的发展来看,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为科研促进教学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3.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1)构建理论、实践、特色三结合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时修订了教学计划,着重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理论、实践、特色三结合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在:

第一,重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由两个平台构成,公共基础平台及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学分合计为40.5,占总学分的24.5%。为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提供保证。

第二,强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课程设置强调实践环节。一是加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如林业概论、现代农业概论等课程设有实习环节,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等课程均设有模拟实习。二是安排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综合实习主要设置了为期2周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为期1周的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三是设置社会经济调查与应用文写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社会经济调查及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第三,显特色。为了显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与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差异,充分发挥学校和地域优势,在专业选修课中,按方向设计了两个模块,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模块(选修模块Ⅰ),二是农林企业管理(选修模块Ⅱ)。

(2)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建设期内,有计划地开展了以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重点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具体包括:

①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教师高度重视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工作,新列入校级精品课程8门,现有校级精品课程14门,通过学校验收的8门。林业经济学和林业财务与会计2门省级精品课程,均于2010年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厅验收。②加强教材及教辅资料的建设。以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为契机,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在已有主编《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学》、《管理学案例》、《会计学基础》、《林业财务与会计》等教材的基础上,主编教材5部、副主编2部、参编2部。同时,加强教辅资料的建设,如林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有实习环节的课程均有相应的实习辅助资料。③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首先,倡导国际参与式课堂讨论方法。如在林业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介绍乡村快速评估技术(RRA)和参与性评估方法(PRA)时,设计一些主题,以行政班为单位分为5~6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只分析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规定每组的讨论时间和汇报时间,由小组成员自主确定每组的协调人、观察员、记录员等展开。其次,采用案例教学法。如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开展网络课堂网上互动。各课程组在建设网络课堂的过程中,开通网上讨论,使师生互动不断加强。

4.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重视教学条件建设

(1)构建一、二、五分类实践教学体系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除课程实习外,构建了一、二、五分类实施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指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二指两个平台,面向全体学生的平台和面向优秀学生的平台。五是指五个支撑点,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中期论文及毕业论文、专业综合实习两个支撑点,面向优秀学生的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大型专题调研三个支撑点。

一是通过专业综合实习、中期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实施,构建基于应用性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使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和规范,在第四学期至第五学期,安排专业老师指导学生撰写中期论文。中期论文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所学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对农村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必须有实际的调查资料和数据支撑。毕业论文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必修环节。在毕业论文环节,强调选题需理论联系实际,尽量与导师的课题相结合。通过实施中期论文,强化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使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较高。2007-2011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入选校级优秀论文12篇,毕业论文的优良率达41.24%。专业综合实习主要包括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经济的调查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为期2周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为例,第1周为外业调查,第2周为内业整理和综合分析报告撰写。调查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开展工作,教师轮回指导和检查。这一以专题调研为特色的综合实习,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从提出问题和目标-设计问卷-实地调查-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报告得到全过程的训练。经过多年的实施,综合实习制度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是通过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大型专题调研等第二、第三课堂,构建基于创新型目标的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由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社团开展学术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上共获得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11项的好成绩,在校期间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学校和浙江省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申报和实施的全过程。2008-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成功申报项目共24项,其中省级6项。大型专题调研主要是指部分学生参与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大型专题调研。200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挑选了共28名学生参加了农业经济相关课题的调研。通过参加大型专题调研活动,使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重视教学条件建设

建设期内,主要抓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的建设。

一是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要依托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总面积600m2,下设6个实验分室: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分室、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分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分室、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分室、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分室、金融模拟实验分室。建设期内,新增教学设备(包括软件)近158万元。现有教学设备总值近432万元。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新建实习基地11个,现有校外实习基地达21个。

二是图书资料建设。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所需的图书资料除由学校图书馆提供外,由学院图书资料室和专业特色资料室提供。经济管理学院图书资料室,每年及时采购能反映专业发展动态与趋势的图书资料。现有藏书1.5万册、学术期刊310种、报纸40余种。同时,建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资料室1个,现有各类资料和藏书800余册。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提供了保障。

三、几点思考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后,如何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看,就业趋向是以非农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公务员等)为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为了体现特色与优势,适应现代农林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但是,大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真正走上服务三农的就业岗位,也就是说如何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除通过对培养环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的调整与优化外,更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努力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同时打通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路子。

其次,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密切结合,全方位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奠定稳固的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突出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最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涵盖经济、管理两大学科的宽口径专业,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管理类课程的建设与改革。长期以来,高等农业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本科,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都加强经济学课程,轻视管理学课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农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本专业在专业选修课中,设置了农林企业管理模块,安排1周时间的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但总体来看,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综合实习的执行存在较大的难度,效果不理想。为此,需要增加涉农企业管理类课程,并较好地落实综合实习,努力提高实习效果。

农林经济管理硕士论文范文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摘 要: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06、07级115名学生的调查,笔者从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课程设置、导师制度建设及学生主观就业认知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毕业生 就业 影响因素

随着国家林业经济的兴起,以林业经济活动作为学科落脚点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理应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然而,据统计2009年14名获得林业经济管理学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中, 除去1名转为攻读博士学位,2名出国外, 另11名硕士毕业生无一人在林业领域就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学科发展的一个缩影,专业就业实况与培养目标有脱节,值得对专业的就业作进一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诸多对林业人才就业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林业人才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2)调整专业设置以促进林业人才就业;(3)林业人才就业途径。但众多研究缺少对林业类人才就业状况的实地调查,而且对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集中在定性分析和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上,去不能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校学生高考报考本专业的动机、本科期间学习兴趣、学习状况、学科发展状况等影响林业类人才就业的校园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因此,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利用访谈法、抽样调查、二手资料搜集等调研方法,在询问学校就业服务中心和经济管理学院老师的基础上设计问卷,以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06、07级115名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来分析影响林经类人才就业问题的因素。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5份,有效

1.专业兴趣及课程体系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了解一个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是否感兴趣对于了解学生在本科期间学习本专业的认真程度、学习成绩的好坏以及对于本专业的忠实度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115名被调查者的调查发现71%的学生是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并不是凭个人兴趣选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成为考生高考报考志愿时所谓冷门专业。

进一步的调查可知,76%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本科毕业后的选择不会与农林有关。而这些被调查者欲进入的行业大多涉及到企业管理、新闻媒体、财务、金融、营销等当今社会上所谓的热门行业。当问及他们为什么放弃农林行业时,50%的被调查者选择对此行业无兴趣42%的是因为此专业不是热门专业,与时代不符仅有9%的被调查者转移到其他行业的原因是自己的能力所限。

同时,由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农林+经济+管理三管齐下的学科,学习课程多样化。但通过调查发现,115名被调查者中43%的反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阶段所学课程覆盖面太广,所学知识不扎实、不系统,33%的选择不能很好地与自己以后的选择相结合, 18%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特色课程太少,不能满足自己本科阶段对本专业的学习,仅7%的学生认为富有特色,为自己以后的选择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广泛,虽利于拓宽该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但是课程的多、杂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对本专业进行深入的学习,从而对知识不能有效的把握和综合利用。

专业学习兴趣低和课程学习不扎实、不系统等降低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每届的考研率。据统计,近几年本专业每届的考研率仅为3%。由于农林作为一个传统经济部门,较冷门, 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降低,有的学生想通过转专业考研的途径达到跳出林门的目的,据调查,考研的同学中30%的表示考研时要重选专业。转专业考研无疑又加大了考研的难度,使此专业学生不能继续深造,加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

2.导师制度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学生三年级时开始设置导师,通过调查本专业导师制度的建设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2.1学生普遍期望设置导师提前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49%的认为大二开始设置导师的优势较明显。

2.2 学生对导师的满意度较高

通过被调查者对导师满意度打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1分)知:导师平均得分为8.427,同时90%的被调查者在710分之间,学生对导师的满意度较高。同时为了分析导师满意度是否有性别差异,进行了t检验双样本等方差假设,得t=0.9563以上两个方面说明导师制度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在学生教育、提高学生学习专业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可是,经过深入调查发现,82%的被调查者表示导师主要在思想、学术上给予指导,只有5%的说导师在生活、就业方面给予的帮助最大,更有部分被调查者抱怨:课余时间与导师见面机会少,平时除了课程学习、课题研究之外,导师很少给予就业方面的指导。

笔者经过分析认为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

第一、导师精力有限。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注重学术研究,导师自身科研和教学任务较多。平时专注于教学和科研的导师时间和精力不足,对学生就业信息关注较少。再加上带的学生越来越多,导师对每个学生指导的时间和力度也势必相对减少和削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导师与本科生交流的时间和质量,导师也就不能给学生包括就业在内的全面指导。

第二、本科生缺乏主动性,师生关系生疏。本科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决定了他们与导师接触的程度。由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不强,影响其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与导师沟通的主动性。

3.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各个高校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学校主要是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二年级时8个课时的公共课),收集、就业信息、举办就业讲座、开展校园招聘会、提供政策咨询和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等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和帮助、促进学生就业。经调查可知,学校网站及招聘会成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

传统意义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本应该直接面向的就业单位是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林业系统的政府部门。可是,学校进行的就业指导工作通常是面向全校学生,并没有突出专业特色,不能给各个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和建议。通过对通过校内招聘信息您对林业系统就业单位的了解程度如何?的调查发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不能从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中全面的了解林业系统就业单位的信息。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校针对本专业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信息较少,不利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了解林业系统就业单位的人才数量、能力要求,从而限制了林业管理人才向此方向流动的可能性。

4.学生就业认知对就业的影响分析

在调查中,75%的被调查者认为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相比,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比其他专业就业难。经过调查,就主观因素来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4.1就业地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从毕业生流向的地域来看, 北京、上海及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吸引了三分之二的毕业生, 中部及省会城市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东中部学生去西部工作的意愿却极低。为了探究学生的生源地与工作地点的选择是否具有关联性,本论文采用了交叉列联表分析方法,即通过?状2(卡方检验)= 其中Eij=nijnij=ninj/n i=1,2,3 j=1,2,3,4 临界值为?状2[(i-1)(j-1)]。

按上述原理计算得?状2=2.641 10-11选择就业地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的就业,从而出现有业不就,地区拥挤的不良现象。

4.2 注重非林业系统的精英岗位,期望工资偏高

篇3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6-0135-1.5

本文将基于文化价值观对私家车消费动机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参考文献,借鉴和创立调查问卷量表,纯化筛选量表测项。接着进行大规模调查,把量表测项归类为因子,最后利用Pearson分析法得到

关于文化的定义莫衷一是。我们认为:文化是经过一定的时间,社会成员认可并竞相模仿的生活方式。对于价值观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综合前人研究,我们认为价值观是一种持久的信念,它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目前比较完整的文化价值观维度体系是霍夫施泰德(Hofstede)自上世纪80年代创立完善的。它包括权力距离、个人主义、男性化、不确定性规避和长期导向等5个维度。

Vigneron和Johnson在1999年研究西方消费者消费动机时考虑了人际影响和个我影响,前者包括炫耀、领先、从众等三种消费动机;后者包括享乐、追求精致等两种消费动机。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研究表明,中国消费者在“领先”、“表现内在自我”这两个动机上表现很弱。综合来看,消费动机主要有炫耀、从众、社交、身份象征、品质精致和自我享乐。

参考消费动机分类和文化价值观维度,生成了相关测项,以Q1-Q21,Q22-Q40标记。结合性别、年龄等5项基本资料最终形成初步调查问卷。选用可交互的pdf文档作为问卷形式。量表测项可能不能显著地代表概念,故需要对测项进行纯化筛选。

本研究发出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28份。男、女性受访者人数分别占61.3%和38.7%。在年龄方面,30岁以下被调查者合计占69.2%。在教育程度上,主要是以本科为主,占有率达60.7%,博士占10.1%。

通过考察因子负荷值和评分权重系数,参考总分相关CITC值和测项影响克伦巴赫α值的方式,最终确定了测项所归属的因子和因子名称。私家车消费动机有3个因子,因子P1“身份展示”、因子P2“事业社交”、因子P3“亲情社交”;文化价值观有4个因子,因子C1“事业为重”、因子C2“官本位”、因子C3“个人品味”和因子C4“规避失败”。因子与测项的归属关系见表1。私家车消费动机和文化价值观部分的KMO值分别为0.847和0.768,近似卡方值除以自由度91的值明显大于2.5,适合因子分析,其因子可以解释52.6%和53.8%的总方差。整体来说,收敛有效性和判别有效性都得到满足。

从调查结果来看,私家车消费动机因子P1身份展示最重要,包括张扬式的身份展示,例如开着外观鲜明的高档车去闹市,和低调式的身份展示,开车将得到服务人员更好的服务。所以炫耀和身份象征两个消费动机有相似和重叠的部分,人们没有刻意区分炫耀式的或者含蓄式的身份展示。消费因子P2事业社交主要描述改善工作同事关系和商业合作关系,以及满足家庭购物、旅游等商业活动需要。消费因子P3亲情社交主要描述加强父母儿女亲情和朋友友情。消费因子P2和P3均来源于社交这一消费动机,但是从实证数据来看人们潜意识里就把家庭生活这部分和工作合作以及购物娱乐等非家庭生活显著地分开。

在上述4个文化价值观因子和3个私家车消费因子之间存在12组可能的相关关系,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得到了8组相关关系,如表2所示。如果相伴概率值不大于指定的显著性水平,则拒绝总体间无相关关系的假设,认为两总体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显著水平小于0.01(双侧)的相关系数标记为**,显著水平小于0.05(双侧)的相关系数标记为*。

根据这些相关性可以得到一些推论,为政府调控私家车消费提供参考,为企业提供营销启示。

【参考文献】

篇4

一、国内外烟草企业自行招标管理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英美烟草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成立于1902年总部设于英国伦敦的英美烟草集团(简称BAT)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烟草上市企业。英美烟草供应链战略与其全球发展战略相协调,将工业、商业、农业上的物流形成强大的采购及物流管理链,按照分层物流的理论,三线平行运行,建立统一的物流战略,更大程度上减少成本浪费,优化了采购流程。近年来,英美烟草从自营采购及物流转向与领先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相互合作,以降低英美烟草现有物流流程的复杂性,提高服务质量和灵活性,降低总成本。

(2)欧洲烟草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欧洲烟草采购与物流供应链是一个泛欧的整体采购供应链,以创造最佳区域采购供应链,成就烟草公司世界级业绩为远景,旨在欧洲创建一个快速的供应链体系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挖掘烟草行业的潜在价值。这种全欧整体的供应链模式,可以改善客户服务,强化客户参与的过程;减少库存;减少端对端成本和流程时间,包括卷烟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流程时间;还在各环节流程、人员和信息系统三个方面整合供应链。全面实现了信息自动化和数字化,各项业务流程更加顺畅,数据传递更加快速,准确、彻底解决了信息断点和实时性问题。

(3)日本烟草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日本政府于1985年宣布废除烟草专卖,1987年实行烟草零关税,国产烟与进口烟的价差迅速缩小,日本烟草进入完全竞争时代。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JT公司)为国内唯一的卷烟生产企业,是一家产、供、销高度垄断的大型烟草企业。它们的成功在于奉行这样的原则:市场营销是关键,工商协调是基础,建立网络要先行,开拓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用重锤的经营理念,建立了全国联网的现代烟草采购及物流管理系统。

日本自取消烟草专卖以来,虽经跨国公司的不断冲击,但日本烟草(JT)依然占据全国75%的市场份额,不少专家经研究后认为日本烟草的市场控制力归功于其遍布全国的现代化物流网络和独立运作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体系。研究表明,构建独立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烟草供应链管理体系,是增强烟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上述分析可知,目前英、欧、日等烟草行业均十分重视烟草采购及物流系统整合运作。其特点是:一是在内部整合的基础上实现了烟草工业与商业的采购及物流系统整合;二是从组织、网络、信息、流程优化等方面实现烟草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系统整合,其中组织整合是整合的能力保障,网络整合是基础,信息整合是技术支持。

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烟草采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均处于起步阶段,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且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烟草商业采购及物流分析,很少关注烟草工业自行招标等方面。

(1)烟草商业方面研究

陈学军(2005)对烟草商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配送环节做了分析,指出烟草商业采购系统在信息、组织结构、运输配送以及库存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在满足物流系统及时性、物流质量、成本最小化等目标基础上,提出对物流信息、组织结构、运输配送以及库存管理等合理化对策,并且对烟草商业企业在其物流系统优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

刘丽(2006)认为在工商分离后的烟草商业企业在新形势下提出了取消县级烟草公司的法人资格,设立卷烟营销管理中心的改革方案,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的运作成本,建立大配送、大物流的卷烟现代物流体系。而且提出烟草现代物流系统建设分为三个层次:A、系统平台(烟草行业物流管理中心);B、烟草区域物流配送中心;C、市级烟草物流配送中心。

岳芳等(2008)针对目前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以web服务为核心技术,SOA架构下的烟草物流信息集成系统,其可以集成烟草现有的多种形式的信息系统。

(2)烟草工业方面研究

于翔(2007)探讨烟草企业在商物分离基础上,提出工业企业建立基于物流与商流分离的物流系统流程重构具体做法和模式。

关淑红(2008)认为工业企业联合重组、实行多点生产、集团化运作以后,企业内部物流的整合问题日益突出。为适应烟草行业卷烟工业企业跨地区联合重组的发展,解决工商企业卷烟运输对接问题,搞好同一地区工商企业的物流布局是近期烟草行业现代物流建设工作重点。

卢子奎等(2008)主要研究自动化物流系统在烟草工业企业中应急保障能力不足以及在大流量作业条件下存在的瓶颈问题,它们提到利用信息技术对自动化物流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从而提高了物流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应急保障能力,提高了成品库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减少了故障停产时间,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卷烟发货效率。

(3)烟草工商协同物流

王冬梅(2003)提出采购作业贯穿烟草行业的生产和流通整个过程,合理高效的采购体系能够通过对企业整个生产和流通的协同与完善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杨逸文等(2005)对烟草行业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烟草行业战略改组和改革的实际,从战略、结构功能、具体实施三个层面对烟草行业供应链再造的层次结构作了初步探索。

胡绍峰(2007)分别从供应、制造、分销网络对我国烟草供应链进行详细描述,并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集成,以形成烟草企业完整的供应链,使得各节点企业便形成了一个集成化的动态联盟,达到信息共享、作业同步目的。同时,构建和整合烟草商业企业分销网络,建立定量模型对配送中心的布局规划做出实证分析。

金常飞(2009)提出通过构建烟草物流协同体系来整合现有的资源,引入协同理论,研究影响烟草物流业务协同的各主要参数,并应用协同学计算方法,建立烟草物流业务协同的序参量方程,揭示烟草物流业务协同运作的基本机理。同时,建立基于供应链的烟草物流协调度模型,对国家及地区的烟草物流协调程度做出定量评价。

综上所述,国内理论研究领域对于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的烟草行业采购及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烟草采购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网络构建与路径优化等方面,对于烟草行业的许多领域尚未涉及,更缺乏具有操作层面参考价值的定量化研究。因此,烟草专卖行业要实现其运营效率、效益、效果的不断提升,迫切需要从供应链整合和采购管理整合入手,分步实现各子系统的内部整合以及系统外部整合目标。

(4)自行招标管理

我国烟草行业物资采购、基建工程等各项工作基本上是做到“能招尽招、应招尽招”,全部公开招标。对于金额小、频次高的采购项目,也基本上归类整合,变分散采购为集中招标采购,变零星采购为批量招标采购。招投标是在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行为中,招标人通过事先公布采购的条件和要求,吸引众多的投标人按照同等条件进行平等竞争,按照规定程序并组织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专家对众多的投标人进行综合评审,从中择优选定项目的中标人的行为过程。而自行招标是个人或者团体为了满足自身的资源整合针对社会上的资源拥有者发起以通知、标书为媒介的公告,然后供购双方进行的利益交换活动。

从资料分析来看,有关自行招标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招标的流程设计;二是自行招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行招标的流程设计:采购招标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有限的资金,买到质量好、价格合理的物资。在中国,由于政企合一的现象还存在,因此无论是委托招标还是自行招标,都遵循一定的法规。在我国,“设计+监理”型咨询服务业还不发达,另外,我国大多数承包商使用由国家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布的统一定额。

招标一般具有相对固定的程序: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具体来说,一个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涉及以下主要程序:制定采购计划、发放招标文件、只做投标文件、接受投标文件、评标和定标、签署合同,在招标过程中应注意招标方式的选择、招标文件的编写、评标和定标。招标方式上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前者适用于市场竞争性强、企业项目实施留有充裕的招标时间等情况,而后者适用于因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商业机密、施工工期或货物供应时间紧迫、只有少数几家潜在招标人等不适用公开招标项目。

二、研究评述

随着国际化市场竞争加剧,外烟开始抢占中国市场,而我国烟草业发展的矛盾却愈加突显。许多烟草专卖企业虽然开始逐步认识到企业管理模式对于实现企业经营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从何调整、怎么调整、怎么评估调整的效果、怎么应对既得利益者的变革压力等问题使得我国烟草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根据研究发现,国内烟草专卖企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采购成本高、采购周期长、采购的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等,且大部分存在采购计划缺失,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缺乏共享;部门间的职能权限不清,合同管理不规范,外部资源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对烟草专卖企业的业务进行重组非常有必要,一方面能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降低烟草采购周期;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扩大自身应对国内外烟草企业的竞争优势。

自行招标管理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相对于委托招标而言,企业自行招标往往程序简单,所以很多大型企业或者单位更愿意选择自行招标,对此,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但由于自行招标在我国实行的时间短,还存在很多问题:(1)很多企业主观上不愿意招标,设法规避招标;(2)搞意向内定,玩虚假招标。(3)企业自行招标不如专业机构熟悉。(4)业主自行承办招标,往往只注重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投标方的合法权益,使招标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往往事倍功半。(5)评、定标不科学,不严谨。(6)招标结果履行度低。(7)不规范问题:在国企中有较严重的规避招标及暗箱操作行为;而在民营企业或大型家族式企业中,招标采购决策权限较集中于股东或其下属亲信,操作方式简单并多为议标或直接发包,其招标范围也有一定局限性,常导致流标情况发生。不规范问题不仅仅是我国特有的,西方国家也存在类似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目标的招标过程中如果存在竞标者之间相互勾结的情况,这场招标肯定是不规范的。在价高者得的多目标招标中,招标人如果有一定的法定自由裁量权可以允许投标人在开标之前调整自己的报价,那么他可以通过滥用这一职权来获得投标人的贿赂。招标人从招标中提成的诱因和与之联盟的投标人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首先,相互勾结的招标传达了人的决策权的价值;其次,自利的滥用自由裁量权以抽取提成也强制形成了人与招标人之间的“合作”机制。

目前世界上已经形成一个国际化的招标投标市场,但我国招投标方面的法规建设起步晚,招标投标不成熟,存在许多问题。国外所说的自行招标,实际上也是找招标专业机构招标,而我国所说的自行招标是指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企业或团体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行招标,并不是一切均由业主自行操作的概念,与国外的自行招标有所不同。相对于委托招标而言,企业自行招标往往程序简单,所以很多大型企业更愿意选择自行招标。

烟草行业的自行招标采购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案列可供参考,借鉴其他国企自行招标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开发出适合烟草行业自己的自行招标管理体系,构建其运行机制,对烟草行业实现“更加规范、更富效率”目标,管理创一流,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推进烟草和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齐美生,男,安徽省宣城市烟草专卖局党组书记、局长、经理;章回,女,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丁芸,女,安徽省宣城市烟草专卖局企业管理办公室整顿办副主任;程则锋,男,安徽省宣城市烟草专卖局企业管理办公室整顿办主任。)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蒙茨卡,王晓东等译.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0):2-5

[2]王瑞江.烟草物流系统的整合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博士学位论文,2010,6

[3]方小斌.烟草供应链关键节点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物流工程博士论文,2008,11

[4] Monczka,R.W,And R.J.Cross-Functional Sourcing Team Effectiveness: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1994:2-11

[5]许玲.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供应商选择研究[D].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工程管理硕士论文,2008,2

[6]高爱颖.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09,6

[7]Stuart F. Heinritz. Purchas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M]. Engle wood Cliffs,1959

篇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跨国公司获得空前发展。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政治、经济环境稳定、生产成本比较低,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对跨国公司具有较大吸引力。泰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逐步蔓延,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谋求海外发展,由于两国的临近的地理位置,几百年的经济做基础,随着中国--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步伐加快,中国将成为泰国对外投资的理想地区。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分析泰国企业在中国国际营销的现状和案例,找出对于泰国A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所面临营销问题及其成因:出口市场销售额增长缓慢,销售利润逐年下滑。从而考虑在中国市场的环境下,怎样调整营销策略使得企业得到更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而使企业有更长远的发展。

二、文献理论综述

1963年美国每周商务杂志对跨国企业公司做了描述性定义:“跨国公司是指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的公司。第一,它至少要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国家设定生产点或是争取其他形态的直接投资;第二,具有名副其实的世界性预测能力,其经营者在市场开发、生产和研发等方面,能作出适用于世界各国的多种多样的基本决策。”

菲利普.R.凯特奥拉在《国际市场营销学》一书中对国际营销的定义,国际市场营销是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的国家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换言之,国际营销是指一国的企业跨越了本国的国界,以其他国家和地区作为目标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定价、分销、促销活动,通过主动交换以满足需求、获取利润的行为和过程。黄英亮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集科技、娱乐一身的舞蹈机器人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文章利用PEST分析法,通过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具体分析,发现高校舞蹈机器人表演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张璇在论文《奥运场馆鸟巢之赛后运营研究》中,从鸟巢赛后运营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以此对鸟巢的赛后运营提出建议。薛琳丽在论文《沈阳康师傅运动饮料营销战略研究》中,首先进行了外部环境分析,重点阐述了对饮料行业有重要影响的总体经济环境和消费者能力及消费意识的变化,并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的竞争环境,对比了卖方、买方、替代品、潜在进入者和行业内竞争对手等各方面对企业及行业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李明翰在论文中,旅游景区景点营销,加强与游客之间的信息交流,通过与游客之间的信息沟通,掌握市场需求变化,更好地服务市场和发展企业。文章运用STP理论,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分析,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确定产品的品牌定位,制定出该景区的市场营销策略。张晓兰(2003)指出,在市场营销组合产品策略中,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应该根据国外市场和顾客的要求对产品做出改进和调整。产品创新在国际营销中同样重要,这是一项代价昂贵但报酬客观的策略。在促销策略中,同样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公司在国内采用的广告合促销策略在国外市场都要做出适当调整,必要情况下,甚至完全更新。在跨国企业中,产品策略主要趋势是价格升级,这根跨国存在的运费、关税、多环保市值波动风险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在分销渠道方面,企业进入某一市场必须要适应地区的分销渠道,做到更有利于让这一市场的消费者接受企业产品。温敏慧(2012)分析泰国工艺品昆明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中指出,在泰国工艺品在昆明市场销售的问题中,提到泰国驻昆明总领事馆对销售工艺品的中小企业管理不完善,销售商市场信息不对称。因此很多销售商没有得到政府保护,使得信息不对称。二则,宣传不到位,市场地位薄弱。多数泰国工艺品销售对泰国工艺品的销售宣传比较保守,市面上很难见到相关泰国工艺品的宣传海报、产品介绍等公众信息。这也是泰国工艺品品种复杂多样,价格区间不稳定,市场需求不完善等。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文采用案例、理论与经验研究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在公开的案例和书籍理论中取得;二是从年鉴、统计报表等公开资料中获得,主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和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网站收集最新数据;三是对相关网站的信息整理。四是通过对泰国A企业的实地考察,与公司负责人访谈和大量书籍报刊杂志,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来对A企业进行分析,以找出企业自身的优劣势,中国市场环境下的威胁和机会,为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模式提供依据,分析内容是访谈记录和文献资料。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泰国企业在华情况

2003-2012年中国实际利用亚洲42个国家及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排名中,中国香港对中国内地投资位居第一,日本、新加坡分别位于第二、三位。泰国位居第11位,2003年到2012年,泰国对华投资的金额持续波动上升,从整体看直接投资活动较为频繁。泰国对华投资行业主要有:农产品,电子业,信息技术和电信,农林牧渔业,制造业,财产业,服务业,汽车业和汽车零配件行业等。

泰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从泰国在中国投资行业的扩大而言,已由“三来一补”的加工业、农业,扩展到房地产、银行、商业、旅游服务业,以及能源、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其中投资较多的是利用中国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又是泰国较有优势的产业项目,主要有饲料、食品、塑胶、电力、交通机械等工业项目,家禽家畜和水产养殖业,房地产和土地开发等。其中,制造业对华投资比重最大,占总数的63.75%。其中,制造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7.92%,比例最高。

(二) 泰国企业在华国际营销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1.中泰两国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人们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从泰国方面说,对中国的国情不了解,营销策略具有盲目性;泰国企业对中国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了解,遇到问题难以解决。

2.中国投资环境并非像泰国企业人想象的那么完美。他们有时只考虑到中国劳动力便宜,却忽视了其他提高成本的因素。

3.在全球经济疲软的今天,中国经济一枝独秀,被许多跨国企业视为最后的稻草。不幸的是,这个“淘金场”已经变成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竞技场。在中国市场上,有美国、欧洲、日本的高手云集,本土品牌厂商也毫不示弱地显示他们的锐意进取和精明手段。作为一个跨国企业,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同行业的竞争给企业带来个很大压力,怎样保持市场增长,利润的获得。影响企业国际营销的因素有很多,对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作为不可控的因素,大部分企业是无法干预的,但企业可以根据宏观环境的变动,适当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增强企业竞争力。接下来的笔者将分析A企业,通过宏观经济的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劣势,五力分析,对市场的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准确的定位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应该注意的问题及问题的改善办法。

(三)A企业案例分析

Z集团是著名的鳄鱼养殖、研究、生产、旅游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本研究报告只对A企业进行研究,集团及其他分支机构不在本研究报告研究范围之内。研究报告PEST、SWOT、五力分析、结合访问分析如下:

中国皮革行业最惠国进口税率已按WTO承诺完成,与2010年进口关税相同。2012年皮革行业产品最惠国平均进口关税为12.14%。中国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关税优惠条款幅度和范围继续加大,中国对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地区的产品实施协定税率,其关税税率低于优惠税率。2012年,中国皮革行业产品的协定进口关税与上半年相比,除继续对秘鲁、中国台湾、智利、新西兰、巴基斯坦等自贸区的进口关税下调外,与哥斯达黎加又签订了自贸协定,对从哥斯达黎加进口的皮革产品关税有了较大优惠。其中,2012年中国对从亚太进口的皮革行业平均进口关税为10.32%,比最惠国平均进口关税低1.82个百分比,比上半年下调0.05个百分点。这为泰国企业皮革制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创造机遇。泰国皮革制品联合会主席刘英杰表示“目前泰国皮革工业经营者正遭受严重困扰,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随石油价格上涨20%―30%,还有皮革市场的激烈竞争,使泰国皮革业者无法调高产品价格。有许多皮革原料价格上涨幅度偏大。虽然2004年泰国皮革出口增长2%,但形势仍令人担忧。

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经济大国,作为跨国企业,进入第二方国家的市场,近几年,欧洲的经济危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冲击,此时的中国式在世界范围内,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近几年,中国的GDP持续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跨国企业选择在中国建立子公司,把目标市场投放中国。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各样的皮包已经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饰品。人们要求皮包产品不仅在实用性上有所加强,装饰性也要有所拓展。根据消费者品位的改变,箱包的材质更加多样化,真皮、PU、涤纶、帆布、棉麻等质地箱包引领时尚潮流。同时,在越来越标榜个性的时代,简约、复古、卡通等各类风格也从不同侧面迎合时尚人士张扬个性的需求。在皮制品中,有不少企业为了争抢有限的客户资源,同类型企业经常会打出价格战,相互压低价格,使得行业利润空间极大地被压榨。A企业的兄弟企业M,是作为全球最大的鳄鱼养殖基地,具有几十年丰富鳄鱼养殖企业M,为A企业皮革制品的原材料做坚强后盾。A企业聘请意大利和法国鞣革与制革专家驻厂,指导加工技术。作为一个时尚行业来说,设汁的元素非常重要。鳄鱼皮革制作工艺的提升,一直是全球皮革行业致力攻克的难题。

笔者认为,通过对A企业内外条件进行分析,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并让企业的战略变得明朗。总结如下:企业很重视产品的开发,对产品的种类,新产品的推出,专业人员对鳄鱼皮娴熟的加工技术,价格优势是A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无法比比拟的。张先生在平时赞助小学,关心下一代,还与红十字会联络,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无形增加了企业的知名度。但在国际营销中,运输成本的上升,经营管理的问题,在陌生的城市如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对于员工缺乏激励制度。同时,也面对机会和威胁。中泰两国同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关税的下调为可信赖的伙伴(中国)的经济往来带来了机会。但是,贸易技术壁垒、成本的上升都给投资者敲醒警钟。

A企业的购买者议价能力和供应商议价能力都不高,主要是因为A企业的鳄鱼制品原材料完全来自企业内部的养殖基地,这使得他们的价格比同行业的更加便宜,消费者的议价显然也就是不高。潜在进入者威胁不大,因为对鳄鱼的养殖,皮革切割要求比其他皮革更加严格,鳄鱼皮具行业入行门槛高,投入资金高,使得更多想要进入者更加谨慎。对于同行业竞争和替代品竞争对A企业威胁更大。同行业来说,高端奢侈品牌的品牌效应和中低端的仿真鳄鱼皮具的价格优惠都对A企业造成不小的影响。而替代品来说,由于现在市面是箱包材质的不同和赋予产品各种创新理念,使鳄鱼皮具造成一定威胁。

可以根据地理市场细分,消费者心理,产品用途和购买方式五个变量,分四部分分析。在地理方面,根据中国大陆市场的南北方进行划分。中国南方无论在环境气候还是人们生活习惯,消费观念与泰国市场都有相似之处。南方地区,A企业利用同属集团下的N公园作为A企业的一个销售途径。张先生经过实地考察,选择在中国海南三亚建立N公园的中国第一所分园。使企业之间相互盈利。在心理细分中,根据购买者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或个性特点,将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在同一人文统计群体的人可能表现出差异极大的心理特性。根据产品特点,要求消费者具有拥有较高资源水平的群体。而具有较高资源水平的群体有四类:创新者、思考者、成就者和体验者。从消费者购买产品的用途来看,一般分为自用和送礼两个用途,这里细分为:作为家居摆设,生活日用品,礼品赠送。从调查数据得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属性理念的提升消费者购买多为自用。 目前,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购买方式主要有:特色商店,网上购买,零售店散货购买等。其中,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的比重较大。

目标市场的选择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首先要看市场需求或潜在需求投资能否收回,效益是否理想,最主要的是靠市场需求。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应当是中小型出口企业首要考的。其次是对市场环境中机会与威胁的析,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均要考虑。根据鳄鱼皮具行业客户类型、品牌倾向和产品类别将产品市场分成了高、中、低三档,分析和评价这些细分市场,为企业正确把握市场,找到有利的市场发展方向提供依据。这有利于A公司明确自身定位,提供符合定位市场的产品。

市场定位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与消费行为,企业资源能力和竞争环境为依据。通过以上分析,并根据以上选择避强定位策略。泰国A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要加强宣传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才能避开竞争对手的竞争。泰国鳄鱼产品与中国现有鳄鱼产品相比,属于高质量产品,高品质服务,适宜的价位。

A企业产品营销组合策略

在泰国鳄鱼产品市场以及其他鳄鱼相关产品市场上,大多数同类企业采取传统营销方式,而且在大多数鳄鱼相关产品主要针对生活质量较高的人群。因此,A企业抓住这一点,充分控制产品原材料的养殖阶段,保证产品的质量优势,加强对鳄鱼产品的宣传和服务,实现产品的差异化。针对A企业,主要是产品原材料的差异化和工艺差异化。为了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可以在产品宽度上做考虑,考察开发新产品。A企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有:钱包,皮包,皮带,表带,手机套,高尔夫手提包、公文包、拉杆箱、皮鞋、手抓包、斜跨包、名片夹、皮凉鞋、烟盒、火机盒、电脑包、小挂饰、小配饰、方向盘套、锁匙包、锁匙扣、手镯等二十多种产品。

首先可以参考A企业在泰国的定价,由于销售地点的差异化,考虑到中国鳄鱼产品的供求条件,市场特征以及运输及税率差异产生的价格变化;同时我们也要参考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的定价,减少定价风险,又使企业容易或得合理的收益。企业产品与同行业相比,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由于鳄鱼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对生长环境条件极为苛刻,皮料的选择,制作过程都考验着一个公司的综合能力。A企业的兄弟企业M本身就是以一个著名的鳄鱼养殖基地,掌握稀缺的鳄鱼皮料资源,为A企业提供最有力最快速的支持,保证消费者以最优的价格获得最佳的产品体验。但一定要考虑到价格具有一定空间的利润率能较好抵抗风险及抵御外币升值和退税率政策调整;其产品和企业形象在市场中的位置,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使客户明显感觉和认识到这种差别,从而在客户心中占据特殊的位置。

第一,泰国A企业同属集团的N公园中国建立分园位于海南三亚。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国外销售子公司或制造商。第二,泰国A企业与中国深圳市美鳄缘投资有限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鳄鱼产业链的公司共同合作。第三,寻求海外分销商或商。营销渠道管理是保证所有的营销渠道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要对分销商和营销渠道做全面的调查和评价,如子分销商支付能力,经营同业竞争产品情况,对公司产品重要程度,执行公司销售政策,不良记录等方面,及时更正对于营销不利的渠道。同时,也要随时考虑到分销商的利益,以保持他们销售产品的积极性。

主要通过广告促销、人员促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这四个形式进行促销。电视广告,报纸广告户外广告都属于广告促销。在电视广告方面,泰国A企业创建人张先生曾在中央电视台CCTV-4《城市一对一》节目中接受做企业专访。人员促销是企业人员与消费者或者其他沟通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具有以下特点:有很多人际接触,培养与沟通对象的关系,对客户做出快速反应,人员沟通的长期性投入等。人员沟通需要建立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销售团队,并通过不断培训提高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公共关系是为提高或保护公司的形象或产品而设计的宣传方案和宣传活动,具有高可信度,间接影响的特点,主要形式有记者报道,研讨会,慈善捐助赞助,社区关系,政府关系等。企业创建人张先生也经常赞助是拉差畜牧场附近的一所小学。每年都给小学送些礼物,如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给优秀生发奖金。对农场的职工子女,他每年都在大会上表彰优秀学生,并发给奖金,鼓励先进,赢得职工赞扬。所以小学老师说:有农场董事长的资助和关心,学校教育发展有保障。

五、研究结论

首先,解决A企业市场增长缓慢的问题,需要一个明确的以市场细分为基础的目标市场定位,使得公司能有效的采用不同的产品去面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以及树立正确的产品推广策略。A企业的定位是中高端市场,这需采用相应的产品线来适应不同的高中低三档产品。而不是采取所有产品面对同一目标市场进行的推广方式。把三类产品所针对的市场细分化,找到目标市场。

其次,针对不同的产品进行不同市场的定位,A企业需要明确树立新的竞争策略。针对高端市场,采用市场挑战的地位竞争策略;对于中端市场,采用领先地位的竞争策略。再者,A企业需要加强产品研发,已开发为主导来带动销售额的增长。

最后,解决A企业市场增长缓慢的问题,最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营销组合来实现。这些市场策略组合包括:完善产品多样性,保持产品差异化;建立和培养完善的产品分销渠道;有效的人员推销,电视促销,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的建立;促进销售的组合价格策略。

参考文献:

[1]柴成(2011),,《现代营销》,第8期,页35一37.

[2]陈君、刘永宏、谢和书(2012),《市场营销策划》,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页89一149.

[3]范秀成,杜建刚译,卡尔.迈克丹尼尔和罗杰.盖兹著(2010),《市场调研精要》(第6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4]李棋、梁璐(2010),《非常营销非常道》,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页159-162.

[5]孟宪忠(2010),,北京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论文。

[6]马述忠(2010),《国际企业管理》(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7]谷银行(2010),,《谷银行》,经济研究文章

[8]王慧(2010),,《消费导刊》,第2期,页82一83.

[9]肖栗(2010),《C公司箱包出口营销策略研究》,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研究报告。

[10]叶香菊(2012),,《中国工业报》(第B04版)。

[11]GaryArmstrong,&PhilKotler(2009).《MarketingManagement》(13thEdition).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页25-46.

篇6

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就体现在全面上,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量化。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跟财务活动有关,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如水电建设企业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等活动都有联系。也就是说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协调各方面管理活动的系统。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戴维.奥利认为的那样,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目前,水电建设企业实施项目全面预算管理的时间已经不短了,通过调查发现,在公司内部普遍建立了预算管理机构、制定了预算管理办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误区,预算有编制,无控制,即便有控制,把预算当做财务行为,仅仅关注成本费用而无价值创造,使全面预算管理难以发挥提升企业管理控制的作用。同时,我国的水电建设企业存在的问题也是大多数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从这些问题入手,分析成因,并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结合水电施工企业实际提出一种模式,进行如下的探讨。

一、水电施工企业实施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由于传统的预算观念使预算反应迟钝而经常成为变动的障碍

应该说水电施工企业的预算编制要比其他行业更为准确,因为它是以较为准确的工程预算为基础来编制的,有详细的施工方案、工程量的预计和合同单价为支撑材料,但尽管如此,预算都是静态的,只反映编制时的环境和状态,它需要根据现实业务活动的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项目施工技术复杂、受初设预算编制体系本身的限制,在初步设计审批后,随着施工进度的深化,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设计单位或者有关部门会提出更优的设计方案,应该对初始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

但传统的预算观念认为,预算不能超,除非领导批准,这种貌似严格的财务管理手段不仅没能实现控制的初衷,反而成为合理变动的障碍。如由于市场、施工环境等情况的变化需要变更合同修改预算,均需得到监理、业主的认可,这时施工单位需要花大量精力做沟通说服工作,且成功的几率还很低,其他与工程量没有直接关系的职能部门要想增加预算就更难。

2.目标规划不合理,导致预算编制缺乏依据

预算在实施过程中不能自觉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倒是经常与企业目标唱反调。因为各部门在编制自己的预算时,并不考虑企业制定的目标是什么,更没有考虑具体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如何编、编多少,就看部门的“胃口”和人际关系以及编制的技巧。对很多部门而言,编制预算只是每年的例行公事,怎么编是下面的事,如何砍是上面的权,究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目标,各部门并不关心。

这是因为传统预算不是一个系统,只是编制与事后分析“两个基本点”的孤立行为,没有过程控制。对预算的执行管理,又奉行“编制下达的预算就是各部门可以使用的资源”。所以各职能部门或者施工单位会为自己的利益多编制预算。由于财务部门工作的局限性,它无法对所有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作出正确的判断,只能单纯根据预算额度决定是否批准支出。造成了“年底突击花钱”、“不超预算也不低于预算”等怪现象。而且也增加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扯皮的可能,大大影响了水电施工企业的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企业在编制预算前没有认识到预算目标的重要性,实际上,目标、计划、预算是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分析与考核的前提,目标规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三要素一体化的过程,其核心精神就是企业在寻找实现目标的一种能力――项目(市场机会)与企业资源最佳组合的能力。各预算执行单元应该根据目标制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根据计划中要做的每一件事提出所需要的资源,这样才能编制出合理、必要的预算指标。

3.预算指标只能满足会计的需要而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

水电建设企业编制的预算重点仍然放在以会计语言为基础的预算指标上,而忽略了满足管理需要的非财务指标。这使得对职能部门的管控作用无法得到体现。这是水电建设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企业没有很好的把企业目标转化成各个部门可执行的指标和任务。就使得各部门不清楚为了实现目标该做什么(目标)、怎么做(计划)。做到什么程度(预算)。可见,组织整体目标的有效分解是各业务单元预算编制合理的依据和标准,有了有效的目标分解,各业务单元才能根据目标制定工作计划,按照“谁干事谁编预算,干什么事编什么预算”的原则编制预算。这样,对各业务单元的控制才能落到实处。

4.组织内的直线命令和控制影响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强调组织内的直线命令和控制,编制的预算大多由财务部门牵头,其他职能部门基本无参与或根本没参与。各职能部门不明确自己部门应该做什么,有什么义务、责任、和目标完成后的回报。不能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使员工觉得自己被轻视。

全面预算的特征之一是全员参与,多数水电建设企业并没有做到。由于预算目标是自上而下制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都只能被动接受,而在目标规划过程中又没有和各部门和人员有效沟通,目标和任务的分解也不具体和明确,必然造成执行部门苦乐不均不愿意积极配合甚至设置障碍。

5.预算只关注了降低成本而非价值创造

任何管理行为目的都是为了创造价值,预算管理也不例外。然而从目前水电施工企业的现状来看,预算管理仍停留在控制成本而非价值创造。

其原因是对目标的认识不够明确。很多人认为施工企业的目标是很容易确定的,有了合同收入就能测算合同成本也就有了合同毛利,且不说现实中进行合同收入、合同成本的估计本身就会产生较大偏差,就算能准确预计,将合同毛利作为企业目标也是不妥的。由于合同毛利是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收益,不是目标,将其作为目标无助于企业挖掘自身潜力改善经营管理打造核心竞争力。企业目标是和企业战略相匹配的,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和前瞻性,而合同毛利则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即便是相同的建设项目,由于所处的地区不同、业主不同,毛利也完全不同,将其作为目标无异于“干多少,是多少”。我们的很多市政建设微利或亏损便是佐证。

二、构建基于业务的动态预算管理模式

(一)科学进行预算目标的规划和分解

预算的起点在于目标规划,目标要能有效实施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能将抽象的目标按预算执行单元分解成各部门能够接受的指标和任务,并确保所有的目标都能够被分解,有人接受,有人承担责任。

预算的目标制定在什么水平?预算编制部门或者项目施工部门基本上是心里有数的。有人认为,产生最好业绩的预算目标应该制定比其实际能完成的可能性更小些。预算目标难度和业绩有反方向关联。也就是说,更有挑战性的预算目标会导致更大的进取心和更好的业绩。当然企业全员都很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并且有奖惩制度的前提下,当然这样的预算目标就是好的。

那么目标该如何分解?水电建设企业经营以项目组模式为主,项目组相对一般企业的生产部门有一定的自,水电施工企业一般会用自主申报的方法,预算管理委员会召集各级责任单位,在说明预算期间企业整体目标和相关企业内部环境的背景下,动员各级项目部门根据本年度施工实际情况和能力大小,自主申报目标份额。公司层面的职能部门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申报目标份额,经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修正,据以进行目标分解。目标应有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两大类,定量目标还应区分价值化目标、非价值化目标。以水电建设企业安全部门为例,本年度安全部门要合理保证企业目标利润,则安全部门要做出如表1的目标分解。

目标有效分解不仅方便财务部门在预算在执行中实施控制、分清责任,同时也是事后对各部门进行业绩考核的依据。只要加上目标的标准和责任人。就可以对预算进行考核,无需再设立其他的标准。可见,合理的目标的规划与分解对于企业实现目标利润具有积极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二)水电建设企业在预算编制、执行、控制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预算是基于业务来编制的

企业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牢固树立“预算是基于业务来操作的”这一基本观念。它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集中反映在预算编制的语言基础。

传统的预算教育和实践均以会计概念引导预算的编制,用会计语言反应预算的形式,用会计语言解释预算的含义,如利润预算、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投资预算、现金预算,等等。所用这些预算形式和概念都割裂了企业投入产出活动的内在统一,混淆了企业预算与业务部门预算的差别,使会计语言成为预算编制的唯一语言,割裂了预算与实际业务活动的联系。基于唯一会计语言的预算变为人人无关,最后只与财务相关的抽象预算。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企业都习惯把预算称做“财务预算”。部门预算与施工单元预算不同,只反映投入,不反映产出;部门的产出以分解目标或任务独立反映,与投入预算匹配。如前文所述安全部门要想达到价值目标中因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赔偿损失降低到一个标准的目标,就必须加大诸如安全检查,安全设备的资金投入。基于业务的预算使每个部门的预算只与其自身业务相关,防止单一的会计语言抹杀了不同业务活动与不同资源投入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其分解目标,可具体地判断每个部门投入产出的合理性。

2.预算编制应采用零基预算

20实际70年代由美国德克萨斯工具公司的彼得.派尔设计了零基预算模式,目前已被西方企业广泛应用。相比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基本思想是:各部门编制预算必须基于确定的分解目标和任务,而不是以前年度的消耗。在实际操作中,参考往年的实际数据是必然的甚至是必须的,但为什么还要提倡零基预算?

企业面临着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企业预算必须反映这种变化,而不是单调复制昨天的预算。对水电项目来讲这种变化更为突出,由于地质环境的多样性,我们无法事先掌握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突发事件随时都会发生。另一方面,以前竣工的工程项目施工地,业主不同,市场资源价格瞬息万变,决定了以前的竣工工程建筑成本对新工程项目无实际参考意义。零基预算则有助于企业剔除以往年度预算中的不合理因素,在新的环境和目标下,研究并分析支出项目的必要性和投入量,因此,各预算单元、各预算项目的年度计算均以零为基底,所需投入一律以企业目标和本单位应完成的年度产出目标或工作任务作为计算依据,为预算平衡提供检验依据。当然,要求预算编制者完全撇开经验数据是不现实的,适当的参考是必要的,甚至作为某些项目的编制依据也是可能的,但不能违背本原则而成为编制原则或唯一方法。

一些诸如公司办公费用,固定资产折旧等固定成本费用可用固定预算编制方法。

3.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水电建设企业预算的执行是基于业务的,有项目,有预算,项目结束,预算结束,在预算执行中随各部门所完成的任务进行事前审批,限制一切无效资源投入的可能。这是一种事前控制。

预算的关键不在于编制而在于执行中的控制。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在预算,不是看编出多少名目繁多的预算表格,而是看能否介入业务活动,预算资源的消耗要依托业务活动才能进行。这就是一种事中控制,如你需要花多少钱需要靠鉴证后的完工进度来衡量,以业务活动来控制投入产出效用的形式。控制活动还要对业务的资源投入拥有否决权。这种否决权可以解释为预算控制的排他性原则,因为只有进入预算的资源和业务才可以进入运作过程。这是一种事前控制活动。没有进入预算的资源就不可以用。也就是说不应该有“预算外”资源和行为。但这不是说预算不能突破。没有“预算外”的含义是一切突破原预算而又必须投入的资源,必须经过批准纳入原预算渠道方可投入,而非开辟预算外的第二战场。

预算需要在业务执行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这一点在水电建设企业尤为明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预见因素较多,随着施工进度的不断加深,会出现要修改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等情况,这时预算值与实际值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保证预算的有效实施,在执行预算过程中要及时分析调整偏差,确保预算目标实现。具体操作时,预算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在一定范围内由项目部自行处理,对超出既定范围内的预算,及时上报预算管理机构审批,预算管理机构应及时做出审批意见。对预算进行调整要注意调整条件、范围、权限等问题。

除此之外,不要在预算执行环境下提倡节约概念:最好的预算不是投入最小的预算。最好的预算应该是:任务按质按量完成,预算实际投入占编制预算的95%~98%。因为这样的预算执行结果表明:预算编制是合理的,业务执行是合理的。企业应强调编制与执行的统一。如果不能做到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统一,首先会影响企业的整体部署。由于预算编制粗糙,会使企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投入,并放弃或缩减其他业务投入,一旦发现资源多余时,机会可能已不复存在。其次,不利于培养企业的严谨作风。严谨源于细节和一贯。当企业允许马虎与严谨并存,严谨不复成立。必须对每一个已知环节和细节提出连续一致的严格要求,严谨的作风就在习惯中形成。这就是预算管理中一直强调的“判断的精确性而非数据的精确性”。

由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预计和规划,并以此为标准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预算编制是否合理科学,关系到预算能否执行,能否发挥积极作用。预算执行是否到位,关系到整个预算管理成败,在预算管理的初级阶段,我们应该积极的探索,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当中既要看到行业和流程的特殊性,又要抓住全面预算管理的真谛。结合实际。使全面预算管理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高晨.企业预算管理――以战略为导向[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Otley, D.T., Accounting control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William Heinemann Ltd.,1987

[3]游夏.水电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初探[J].广西电业,2006,11.

[4]许云芳.加强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3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