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网络经济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经济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网络经济学论文

篇1

(二)企业理论基础

经济学分析的第二个基本组成部分是给出制度安排。基于个人假设的基础之上,相应给出特定的游戏规则,目的就是研究在什么样的制度下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是一个投入产出的“黑箱”。企业的产出只受生产要素投入的约束,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得到多少生产要素,就将会有多大的产出。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市场”是唯一的企业外部协调机制,企业生产要素的获得是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取的。但这种理论并不能充分说明现实中的问题,为什么投入相同的企业产出却不同?企业之间生产能力的差别仅仅通过市场交易就可以获得?根据现代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这种能力的获得除了要依靠自身发展是不够的。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对组织之间的合作、组织变迁是持回避态度的。新制度经济学是在不断批判与继承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前,在对网络组织的经济学分析中,新制度经济学占据主导地位。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是市场的替代物。Coase(1937)提出企业是一系列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构成的“契约集”;Alchian和Demsetz(1972)提出企业是一个多种资源联合生产的集合契约体;Williamson(1987)以交易为基本分析单位,将所有交易还原为契约,不同的契约对应不同的治理结构;随后,以Grossmann、Hart和Moore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提出了以契约的不完全性为理论基础,形成了研究剩余控制权配置问题的GHM分析框架,这构成了不完全契约理论;Basil(1981)是团队理论的重要发展者,他也主张把企业还原为契约。在Basil看来,组织是治理多种资源所有者经营契约的集合,它产生于对所有权被分割的实体的管理的需要;张五常(1999)提出企业与市场是同质的,都是契约的集合体。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他们对企业本质的阐述是: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Coase(1937)指出,市场是有成本的,作为节约成本的结果,企业取代了市场;Williamson(1985)、张五常(1999)认为最有效的节约交易费用的方法是不同类型的交易类型对应不同的规制结构;Robertson(1995)提出企业是为了防止机会主义行为,有动力实施垂直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以交易成本的高低作为企业对不同规制结构选择的依据。演化经济学对企业的分析趋于动态,更加现实(马涛、龚海林,2012)。强调企业是一个资源与能力的集合。Richardson(1972)、Dosi(1994)把能力作为界定企业边界的重要要素,提出在动态、非均衡的状态下,企业的边界不是固定的;Nelson和Winter(1982)提出当企业利润降到企业可“容忍”水平之下,则会触动企业对更好技术的“搜索”;Eliasson(1990)把企业称为是具有异质性或特质性能力的经济当事人组成的团队,强调企业的学习性;Foss(1996)从集体学习的角度提出企业存在的有效性;Nonaka和Ryoko(2002)认为企业在知识(特别是意会性知识)的生产上有着市场组织不可比拟的优势;杨锐和黄国安(2005)提出演化范式,从个体学习、企业内部知识的生产、传播角度解释企业的异质性;Ibrahim和Galt(2011)提出用企业家精神解释企业的异质性。在其理论中,企业是一个知识和精神的储存库,由于知识、精神具有内在的意会性和路径依赖性,这就造就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根本性区别。演化经济学赋予了组织更多的特征。企业不再仅是交易成本的粘合集,还是有效地生产、储存和利用知识的集合,强调相互学习和沟通。

(三)基于经济学理论的网络组织分析

Coase最早提出企业与市场两分法,认为企业与市场是彼此存在替代关系的两种机制。后来他自己承认存在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状态,但没有对其进行研究;与Coase相比,Williamson(1978)进了一步,他认为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一种中间状态。Williamson的理论是建立在“契约人”假设基础之上的。由于人是存在机会主义行为的,所以William-son把企业作为避免机会主义的装置。同时,在这一人性假设基础上,Williamson根据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把规制结构分为:企业、市场和混合制三种规制结构。Williamson认为中间组织是比市场有效、比企业更灵活的一种协调方式。然而,在Williamson的理论分析框架中,中间组织却并没有取得与市场和企业相并列的概念化地位,他更多地把这种中间组织看作是不稳定的组织形态。Williamson所认为的网络组织只是一个连续“谱系”的中间状态。所以他用Hybrid(混合制)来表示网络组织。张五常(1983)在《企业的契约性质》一文中用契约表示市场和企业,认为市场和企业只是若干契约中的一种,而在这两种契约之间存在各种其他契约安排;王询(1998)、仇保兴(1999)提出企业与市场中间存在一个模糊的中间地带。在这一模糊地带中既存在经济联系也存在非经济联系;陈昆玉(2001)、何雄浪(2006)、徐忠爱(2009)认为:现存三种组织治理模式:市场、混合制度与企业或管理机构。混合制度是企业与市场的“中间状态”,其边界是模糊的。对市场而言,它可以视作“市场企业化”。对企业而言,它可以视作“企业市场化”。综上,这些研究都是对Williamson观点的延续与拓展。演化理论促进了“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Nooteboom,2002),其强调从“个体群”的思维对组织进行思考(张敬川,2005);从内部结构上,演化经济学理论强调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JulieM.Hite等(2001),SGWinter(2014)提出学习是企业成长的需要,企业进入成长阶段早期其网络关系的演变更加基于其内部成本和收益的计算,网络成为了企业的身份标签;从外部空间维度上,演化经济学提出创新的多样性促进了经济系统的变迁(贾根良,2004;于斌斌,2013),认为产业集聚是企业在自组织及协同演化基础上形成的。根据演化经济学的观点,网络组织是一种不同于企业和市场的独立的一种组织形态,由于经济主体的有限认知和学习欲望,形成了这样一个以经济主体合作为载体,不断学习创新、协同演化的实体。

二、基于演化增长理论的网络组织优势分析

企业网络是一个企业打破传统组织边界,实现技术、产品、市场和组织融合的过程。通过对点(个人)、线(企业)、面(网络)的分析可以看出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网络组织是一个比较契合的角度。这种契合表现在本质的契合,即其人性假设基础是一致的;过程的契合,即企业产生发展的过程可以用演化的观点准确解释;方法论的契合,即网络组织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自组织过程,而演化经济学强调的就是动态和过程。演化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与传统经济学分析的静态均衡论相比,演化经济学最大的特征就是强调动态演化的分析过程。随着演化经济学的发展,他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变迁的分析中。演化经济增长理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三个支流:从技术知识积累研究经济增长;从制度知识积累研究经济增长;从技术与制度协同互动研究经济增长。根据演化经济学的观点,网络组织是一个“知识集”,通过知识、技术的集聚来实现网络优势,所以本文从技术知识积累角度来探讨网络组织的集聚优势。根据演化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干中学”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知识和技术进步是投资或资本的一个副产品,随着投资的增加和资本的扩大,人们边工作边学习,知识和技术不断进步。租金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土地租金,随着生产要素的不断扩大,租金的主体也从具体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扩展到组织形式上,从而得出网络租金的概念。网络租金是指在网络组织环境下,每个网络成员在网络环境下所获得的利润与其单个经营时所获取利润的差额,这个概念类似于经济学中的“超额利润”。它表现为交易费用的减少,更重要的是通过协同而获取的资源共享价值效应。网络租金的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李嘉图租金。基于价值链的整合,处于同一价值链的不同企业根据在网络中的不同位置,都会进行特定的专用资产投资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某种核心价值的掌控而获得的优势我们称之为李嘉图租金;其二,熊彼特式的创新租金。网络组织中的成员建立于信任机制的基础上,而且组织内部能够提供平台使不同的人员进行交流,这样通过网络组织这一平台,再加上知识的外溢性,知识在网内形成了一定的知识流,网内企业成员可以及时吸收、消化并学习来自于其他企业的知识技术,从而提升自身的知识价值,通过知识共享的外部增值性而获取的租金就是熊彼特的知识创新租金;第三,张伯伦租金。由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而转嫁到生产者剩余上的增加额是张伯伦租金的实质。随着企业之间结网的完成,网内的生产规模在增大,由规模经济所导致的成本下降是网络组织给企业带来的特定“垄断”租金利润;第四,理查德租金。理查德租金强调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积蓄。随着网络组织的形成,网内企业的知识、技术、能力等通过企业之间特定的联结而产生了跨边界共享,这种由网内的资源整合所形成的租金给企业带来了收益。所以网络关系的形成加速了企业获取租金的速度。

篇2

2.借助多媒体进行科学教学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有时候教材中会涉及许多图像,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带着大量的图片、模型去教室进行授课。对于教师来说,带着大量的图片、模型进行教学不仅麻烦,而且还有可能会遗漏某些教具;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坐的比较靠后的学生可能根本就看不清图片、模型的内容,除此之外,有些学生可能在观察图片、模型之后,还是不能理解课本上的内容。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就可以改善这一点,科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科学教学,将课堂上所要用到的图片通过PPT进行播放,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

3.注意将信息技术融入科学课堂

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科学教师不仅仅需要了解怎样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还应了解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入科学课堂。在科学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难免会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使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不仅不能提升教学效果,还可能会降低原本的教学效果,对此,科学教师应注意将信息技术融入科学课堂,使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更加紧凑、更加生动。

4.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应注意利用网络资源使教学资源得到丰富,为学生创造知识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应是为学生创造足够的知识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不应局限于查找网络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而应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自己的好奇心,自主地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5.注意创设课堂情境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完全没有课堂情境这一说,因为科学教学中只有教师、学生以及课本等三个元素,学生要获取科学知识只能通过课本和教师,教师也没有任何途径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而课堂情境的创设则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印象与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昆虫》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由昆虫的叫声组成的音乐,使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与昆虫相关的图片、影像,使学生对各种昆虫的印象更为深刻。

6.重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对照着课本进行讲解,在进行知识的延伸时,教师采取的方式是为学生讲述一些相关的知识,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模型,除此之外,所使用的道具也只有粉笔和黑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免有些枯燥,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对教学信息进行扩充,使学生能在多样化的教学信息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仍以《昆虫》一课为例,教师利用电脑为学生设计简单游戏“送昆虫回家”,让学生为相应的昆虫找到自己的家。设计这种游戏,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无形中强化学生有关昆虫种类的记忆。

7.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

科学课程所涵盖的内容以及背景知识在所有课程中是最丰富的,对于教师的科学修养要求较高,需要教授科学课程的教师能够掌握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天文、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尤其是在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环境下,如果教师墨守成规,停滞不前,就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对学生的发展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网络普及的今天,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利用方面快捷的网络技术,不断汲取最新最科学的理论知识,在研究中成长,在成长中教学。

篇3

在课堂上可以辅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课下可以建立经济数学自主学习网站,学生在网站上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还可以进行习题练习,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也增强了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分为课堂区和互动区两大板块,课堂区分为课程介绍、在线课堂、课后练习、学以致用、考研阵地和课堂内外。每一个分项中还有子录,课程介绍主要包括经济数学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开课报告使学生对本门课程及学时安排有所了解。在线课堂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以及全国微课大赛的获奖作品链接等。将上课用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视频放在这里可以使学生在课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课后练习中准备了与教材对应的每一章练习题,学生可以在线答题,提交即可得答案和分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介绍了数学在经济中的一些应用,丰富了经济数学课程的内容和趣味性。考研阵地当然是历年的数学三、数学四的考研真题及详解,不仅是为考研学生准备的,大一学生也可以边学边练。课堂内外包括数学文化和中外数学家故事,介绍历史上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故事以及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是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的休息娱乐之地。互动区分为在线留言和在线论坛。在线留言板块,学生课下有疑难问题可以在这里给教师留言,教师可以进行回复。在线论坛板块是学生之间讨论学习畅所欲言的地方。经过这样的构建,网站的内容比较全面,为学生学习经济数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真正地为教学所用,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作用。利用经济数学学习网站,能够以教材为出发点,并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极大程度地扩充知识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使得教学空间不再是局限于讲台与黑板,教学可以从听、视、触等多个维度来展开。教师的授课、辅导,学生的探索、学习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指导也都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抽象难懂的经济数学更立体易懂,为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课外拓展延伸创造了条件,使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成为现实。

篇4

在教育“普教化”传统思维下,所有的教育模式趋同化,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教学相对是薄弱环节。在今天,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后,大学教育模式也开始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学是研究和发展学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理应走出‘象牙之塔’,建立起一种主动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树立一种与时展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既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也为大学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教育不能仅仅在教育内部,要放在整个经济发展的大局里考虑”,汉语言文学作为高等教育核心专业,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已经是时代的共识。汉语言文学教育要实现从研究向服务社会生活、解决社会人文矛盾的转向,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企业产业转型加速,个人需要不断发展,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才能保证个人专业岗位能力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的教育中,学生的生存状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价值观念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学生有着不同于任何一代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磨砺和职业经验,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呈多样化,有不满足于生活现状的,有的在大学甚至中学就开始创业的,有需要提升自己综合职业能力的,有重新与社会化职业对接的;有的本身就从事着繁忙的工作,渴望更好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总之,社会的要求已经内化为他们自觉自愿的学习需要,因此他们渴望学习目标具体化、职业化,注重相应岗位的实用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比前代学生有更明确的目标,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近年来,社会用人单位一般都要测试应聘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不加强汉语言文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就业后会难以适应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不得不另谋出路或待业。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必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三)加强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合理化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高人文素养的高级适用人才。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它不仅是终身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但是无论是为了满足提升自己能力的求学,还是为了满足就业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只能走向一线工作岗位,而不是进行专业研究。如果在教学中倚重理论教学,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很难养成,同时慵懒、浪漫、拖拉的名士气会带到工作中。因此,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紧贴教育培养对象的基础和条件,从实际出发,把教育培养目标的重点始终定位于融理论于实践之中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和职业能力教育的坐标系中,它一方面培养了汉语言专业学生严谨、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一方面促使教育目标“实践一理论一实践”最终实现。社会策略性知识的实践教学是基于一定生活场景的精神实践活动,它可以组织学生接触具体社会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这些社会事实进行处理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具体社会问题之间,建立起一种关联,从而产生激情、意志、超越、合作、团结等心理正能量,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策略和对人生意义的感悟。(四)加强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在实践教学环境下,学生已经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因为他们已经完全实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加强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增加面对面情景交流的机会,老师也有更多的视角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自我调整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老师也能根据每个学生在职业选择中面临的困境,提供最合适的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真正做到在“以人为本”的视域下,完成教育任务。在实践中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建构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就能实现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实践教育模式的特征

借助网络共享教育资源的学习运动,经历了一个非常艰复杂的发展过程,从2002年的开放课程(OCW)运动开始,后来又出现了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2012年,“从Udacity、Coursera到edX、Udemy,它们以免费、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为卖点,对学习者提供广泛的在线支持,包括课程任务布置、学习评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甚至为顺利完成课程的学生提供学习证书。这类服务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人们将这一类新兴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模式称为MOOC(MassiveOnlineOpenCourse)”目前,世界各地已经掀起MOOC课程学习的风暴,我国高校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已经推出本校的MOOC课程,上海高校课程联盟也初步实现了上海高校间优质资源共享,并可获得学校认可学分。因此,MOOC下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两个非常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开放性,由于课程教学在线学习,开放式获取知识,只要注册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参与网络课程学习;二是透明性,以往的精品课程、公开课挂在网上可以供参观学习,但是由于无法检测课程学习者学习效果,因此导致许多课程徒有虚名,实际利用率非常低。MOOC学习环境下,学习过程成为可以随意检测学习者任何一个学习环节的透明过程。由于网络教学环境的变化,因此,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也必须追随它的变化,与时俱进,从而也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针对MOOC教学模式开放性的特点,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呈现出学习参与者规模的可伸缩性(scalability)。

汉语言文学的课程多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模式必须通过大量研读作家作品,不同评论家的学术争鸣,以讨论的方式,来培养学习者鉴赏、评析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开发他们的无限认知能力,提升他们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话题的设置尽可能地贴近学位教育的结构化课程体系,因为教师提供的话题资源是学习者知识探究的出发点,如果偏离了学位教育的知识结构,太过于个性化,学习者产生的内容在群体学习路径模式下,就无法成为学习和互动的中心,这种境况下,参与实践教学的学习者的规模和课程活动的覆盖面,就无法实现规模的超越性。美国高等教育记事(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在对开展MOOC的103名教授的调查中显示,如果话题设计的贴近学位课程体系,每门课程平均有33000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注册,相当于传统课程授课人数的几百倍。针对MOOC教学模式透明性的特点,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呈现出学习效果的可检测性(testability)。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实践过程指导教师根本无法全程跟踪指导和监督,学习效果的评价只能靠学生的自述或课堂的考核来完成,但是在MOOC教学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阅读材料可以周为单位向前推进,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实践内容设置测试内容、讨论版等环节,如果达不到老师设置的分值,学习过程将无法完成纵向推进,指导教师甚至可以随时获悉实践者在线学习的时间,这大大地改变了汉语言文学实践课程考核的随意性和人情化倾向。

三、网络环境下发展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改革

实践教学是以提高学习者能力为目标,因此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能力培养、人才规格等方面,必须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要,制定以岗位需求为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专业课程,编写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教材,整合并逐步优化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课程内容,确保它与社会职业岗位能相互衔接和贯通。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以某种符号形式存在的理论知识通常是老师和学生重点讲述、掌握的内容,在网络环境下,熟悉符号系统,并解读符号的意义,都可以由师生通过视频课程、网络互动等方式,轻松完成,因此建立一套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深入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

(二)逐步建立健全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考核、监督和反馈机制

在目前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职业能力滞后社会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已经使很多成人教育学校面临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建立实践教学考核、监督和反馈模块三级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把课程考核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生、老师、实践单位以及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完善的考核、监督和反馈机制,既能调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又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比如,通过网络可以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课堂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监控,课程作业、实验和课程设计等都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考核,监督它们进行的全过程;对于课堂外社会策略知识的实践,也可通过视频聊天或QQ群留言、微信和MOOC方式,与学生实践单位、工作单位建立长期的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灵活的互动式信息反馈机制,对于反馈回来的信息,一方面可以当做学生形成性考核的参考指标,另一方面对于实践教学偏离社会岗位需求的情况能迅捷提供解决方案,从而优化实践教学计划。

(三)挖掘地方资源,构建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实训平台

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基地要学校根据发展规划和专业设置,建立单项实验室、综合模拟实验室等,可以在实验室建立模拟实训场景。但各级学校面临着实际困难:资金投入不足,可利用的实训基地不足,且无法提供“全真化”实践场景。为此,应认真分析、挖掘当地社会的资源,开发具有开放性、丰富性校外实训基地,比如各地的报社、电台、杂志社、各单位的宣传部门等均可提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平台。它们可以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使汉语言文学实践性教学更接近于从业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亲历岗位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并在流程操作过程中,对于岗位所需的协作意识、创新精神等人文素养,产生切身情绪体验,从而避免了专业技能和社会策略技能训练的形式化。校外实训平台的搭建应建立在紧扣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上,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当地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和沟通,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建立校外稳定的实训基地。尽力拓展“课程、实习、就业”加校企联合培“3+1”的养模式,缔结校企联盟,让企业参与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开展协同式培养,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逐步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从边缘走向了中心,从封闭走向了开发,发展的重点从数量的扩张转向了质量的提高。”

篇5

在对美术具象的讲解中,总会涉及到物体的局限,一本书,一支粉笔教师无法穷尽和全面地展示结构,学生的理解就出现了真空。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进行展示,诸如在素描课程中对形体的理解——立方体,实物展示学生看见的“面”是有限的,缺乏立体的感觉,而如果多媒体的演示,不但可以将立方体的十二个转折体现出来,还可以通过透视线的变化这种直观的演示方式,使学就能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形象地理解素描教学中物体在空间透视变化这个抽象问题。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是比较常见的,其不但绘制快捷方便,而且还有生动的意境,以这样的电教媒体手段来组织教学,中职美术教学的效率大幅提升,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网络技术并非万能的,手工制作、写生绘画等都不能假手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要善用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方式,但是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是不能放松的,只有如此才能使多媒体真正为教学服务,而不是左右教学,影响到美术教学基础性的东西。

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美术教学注重的是教授,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美术教学的发展,也影响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此,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引入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并且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其中,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在教学能生动形象地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

4选择灵活的作业形式

以往的美术课的作业形式比较刻板,除了用到铅笔、水彩笔、颜料等,就是做一些剪纸、泥塑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都难以满足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其终身、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多媒体网络技术成熟之后,美术作业的形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日记本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如果让学生用多媒体制作日记,学生会怎么样呢?学生不但可以搜集图片,文字,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插入到日记中,让日记不但有图像,还有声音,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创造力将会得到大大提升,不但使其认识到美术学习的玄妙,也能够加深对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了解。还比如在美术欣赏课中往往就只有一张书本上的小图,只靠老师口述,既费时费力,还不能介绍的具体全面。而这些问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解决,不但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美术欣赏课PPT课件,通过这种做,使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从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变为自觉主动学习探究的“主体”,这样不但推动了教师应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这种灵活的美术作业形式也为学生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让学生的美术学习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学生得到了最根本的美术教育,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篇6

学生也要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想尽办法获得知识的意识。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是的一所重点中学,在区内外享有盛名,校领导在狠抓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的同时,颇有远见地在校园内配置了校园网,使学校成为全区唯一一所配置校园网的中学。作为二中的一名物理教师,我在使用校园网的过程中,深深感到网络环境中的教学对传统教学的冲击,下面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需要获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这对教师和学校中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及校园网来应付和处理大量的信息,并能独立选择和评价信息质量,从而更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将成为老师、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校园网上丰富的资源,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作为一名教师,要敢干面对现实、迎接挑战、更新观念,从过去那种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的单一授课模式中解脱出来,改革教学方式,掌握计算机,了解校园网应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是时代所需,也是工作需要。要想适应现代教学,必须转变观念,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行动的动力源泉。

为了更好搞好自己的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家里专门买了计算机,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使用,同时学校为了推广使用校园网,对教师进行培训,我也是每课必听,利用所学,制作一些物理教学软件,大部分是先在家中作好,再复制到办公室计算机上的校园网中,自己上课时调出来,很方便。且也提供给同组的老师使用,别的物理教师也把自己的课件放到校园网中。与同行交流,听取别人意见,不断修改补充,使课件更加完善,这样工作效率倍增。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已经自学了3dmax.2.5、几何画板、AUTHORWARE5.0等制图软件,但其中我比较偏爱3dmax2.5,因为它功能强大,是三维造型,更具使用价值,现在我已经制作了不少课件,如“力的合成”、“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碰撞”、“简谐振动”、“电磁感应”、“光学”......节假日也利用计算机游览INTERNET网,访问一些教育网站,包括举办本次研讨会的主办单位“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网站:nrcce..com 看一看有什么重要信息;全国的同行们正做什么?也 查看一下网上优秀的物理课件。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所下的功夫是值得的。每当看到学生们津津有味地欣赏自己所做的课件,入神地听老师讲解,学习物理兴趣越来越浓的时候,作为一名教师由衷地感到欣慰。万事开头难,但只要你跨出这一步,前面的路就会很开阔。

中学物理教学作为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的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探索自然科学的能力,即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培养21世纪人才尤为重要。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世界,不懂网络将寸步难行,更会束缚学生能力的发展,只有懂得网络才会主动获取信息,提高自己成功的机会。因此在利用校园网教学的同时,教师应渗透一些简单的网络思想,培养他们的网络意识,这不仅是出于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考虑,也是为让学生更有效地使用校园网打下基础。我有时在讲课过程中有意识说一下课件的制作过程,如何从校园网中调出来用的,也讲一讲校园网的构件和使用,学生们往往对这些都很感兴趣,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正是学生真正参与进你的教学过程的表现,有的同学下了课后跃跃欲试,都想亲手试一试,亲自操作一遍,但出于保护设备的目的,我一般不让他们随便动,但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旺盛的求知欲,教师理应是给予表扬和肯定的。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主要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花较多时间写板书,特别是上课时写例题、画图用的时间较多。如在高三年级讲“滑块与小车相对滑动”专题时,得画许多物体运动过程示意图,找位置关系,教师累,学生也觉得繁杂,但如果相对滑动过程用计算机课件演示的话,过程就很清楚,只需将课前制作的文本、公式、图片等资料显示出来就行,且可以通过各种控制器,使过程缓慢演示,反应慢的同学也可以反复看,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接受起来很轻松。特别是针对难以理解或难以想象的物理概念、模型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十分直观形象地解释、演示出来,被学生充分理解,做到难点突出,达到理想的教学较果。如:“力的合成”、“干涉、衍射”......。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物理现象、过程,可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如: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简谐振动”这一节时,往往感到吃力,似乎听懂了,但一做题尽出错,原因是振动问题综合性强,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中,变化快、变量多、较难掌握。通过演示“简谐振动”课件后,使振动过程放大、放慢,学生们得以仔细观察多个量的变化,而且在课件中不同鲜艳色彩的箭头把各个的大小、方向、变化都显示出来,教师边操作边讲解,明显感觉到讲起来轻松,学生听起来也轻松,课后的测验,成绩远远地优于前几届学生。

尤其是在复习课中,多媒体课件的较果更加明显,它可以做到重点突出,在短时间内系统地重复彼此有关的物理现象,使学生回忆快,记忆牢固,如在复习“圆周运动”过程中,可把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卫星运动及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可以讨论小球脱离轨道的条件及各种圆周运动问题中的最值问题。复习“碰撞”问题时,可以用课件来演示各种碰撞,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使物理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

要想通过校园网上好物理多媒体课,备课是基本环节,备课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授课的成败,传统的备课方式,围绕着教学大纲、教科书、参考书形成教案,基本上是文字工作。将计算机技术带入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时,备课观念需要更新。首先,你得合理科学地组织教材,相关的知识要尽可能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体系,知识要联贯,思维性要强,更多的精力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规律上。同时由于大量的教学内容,以计算机、图、文、声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以书面处理文字的工作明显减少,伴随而来的是了解计算机、网络、平台、链接、端口......等内容。要对校园网中资料库的东西了如指掌,现有的尽量不要自己重复再制作,尽可能从资料库中调用,尤其是练习题,课前选好后,可直接调用。备课过程中更多的是思考、设计课件应用和制作脚本,以最佳的表现形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传递信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过程中注意力不应全放在机器上,而置学生于不顾,因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该停就停,该慢就慢,改变过去那种对学生主体地位不够重视的状况。

如何听好多媒体课,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传统的教学养成了学生听教师讲,一字不漏记笔记的习惯,这些对于容量大,思维性强的多媒体课来说,是不适应的,我想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课前要预习,明白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难点心中有数,这样听课会顺利些。

2 观看课件时尽量少记笔记,多动脑,积极思考,时刻注意把自己预习掌握与所播放

课件相联系,思维要跟上教师。一般教师会留时间让学生作记录的。

篇7

教学环境设计主要指在统一的教学支持平台下的自主学习资源设计,而不是网络教学软件的设计。重点需关注如何在网络平台设计具体的学习支持资源,比如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有关的课程大纲、练习题、常见问题、讨论论题等,所有内容直接在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界面中录入,或通过标准的TXT或RTF文件提供。依托清华大学青果软件建立的石河子大学教务网络管理平台,搭建在典型的“液压与气压技术”网络教学系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资源设计主要包括:讨论论题及内容设计、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设计在线交谈话题、设计课程资源、设计测验试题等。

2.1讨论论题及内容设计

网络教学有良好的异步交互的优良特性,通过网络可以有效地对某一个论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课堂讨论由于时间有限、参与人数讨论发言简要,讨论往往浮于表面层次,缺少非常理性的思考。授课过程中,基于WEB的BBS系统,开展对典型液压回路、典型液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深入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液压系统典型的工程案例提出一些可以有多侧面、多角度分析的问题,并做好讨论发言资料收集,以便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诱导讨论展开的方向,促进讨论展开的深度与广度。经课程授课实践表明,BBS系统讨论以有效的形式展开,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深度。

2.2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

在设计课程疑问及解答中应利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有选择的注意。提出问题是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课程的重要信息并参与的非常有效的一种注意策略。在学习新内容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不仅有助于将学生注意力吸引至重要的信息上,而且设问还具有“推敲”的功能,通过推敲使信息含义更为明了,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鉴于问题在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具体课程设计中,应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的位置和问题的类型。“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均可通过前置问题和后置问题的设计,达到设计疑问的目的。前置问题的设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提出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来达到。为了促使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学习材料,强化记忆,可通过后置问题的设计来达到目的。

2.3设计在线交谈话题

同步讨论类似于面对面讨论方式,学生与教师之间可实现实时跨越地理位置的交流。在线讨论比较适合用于新观念、新想法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实现实时答疑和辅导。在线交谈的平台不仅仅是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建立的课程学习交流QQ群及微信圈等网络交流的便捷手段,均可以实现课程学习的在线讨论。通过教师课程设计时应注意设计一些实时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问题设计应具有情感交流的情形,讨论话题集中,以便能启发新思路、新观点。

2.4设计课程资源

教师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信息容量相对有限,若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不利于学生多面性对知识的探索、发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与全球化,为课程设计提供了最适宜的基础条件。“液压与气压技术”网络课程资源设计遵循以下原则:①教学资源要与各章节课程内容密切相关,避免与课程教学目标无关的资源。②课程资源以良好结构的方式来架构,以便学生能够快速的定位各知识资源。③课程资源具备丰富的消息量,给学生提供足够学习空间。④课程资源以丰富的表现形态及多样性。涵盖媒体素材(音频、视频、动画、文本、图形)、案例素材、文献资料、课件素材等多种形式,满足学习多样性的需求。⑤课程资源内容不同资源以不同的阐述角度,在内容的深度上具有不同的层次,满足学习需求的多样性。⑥教学资源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重用性较强,具有比较合理的“颗粒度”。⑦课程资源对课程各章节的每一个教学知识点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支持。

2.5设计测验试题

测量与评价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测评系统可以对网上教学中的考试与作业提供全面的支持。“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设计试题时应遵循以下两项原则。

2.5.1试题组织

试题的组织与编写必须以学科的知识点结构为依据,注意学科知识点结构的区别。“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中各知识点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组织试题时,尤其是在设计题库管理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并适应本学科知识点结构的区别。在设计“液压与气压技术”课程测试和作业试题时,常用的问题类型有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计算题、绘制液压原理图等。试题的分布结构:试题数量要足够多,以知识点、难度与认知为核心属性,形成三维立体交叉网络,以核心结构的基础测试为主,注重试题在题型和区分度上的合理分布,使其保持均衡状态。

2.5.2试题质量要求

试题内容要科学、无歧义性、表述简单明确,针对课程的难点和疑点,注重试题与课程内容的结合。

篇8

语言学家Sapir 也曾说:“语言交际有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Sapir, 1921)人际交流是通过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实施的,二者又都受制于文化。有语言学家认为,“文化即是交际,交际就是文化。”同时,有专家预言,“21 世纪人类‘文化冲突?蒺将比战争威胁更显突出。”研究表明,我国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常为“文化错误”,而且其社会文化能力滞后于语言能力,难以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从语言教学改革入手,扭转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脱节的现象。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地球村逐渐形成,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很方 便地了解许多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今天,其地位更加显著。我们用英语和来自世界许多国家的人进行文化、科技、商务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但只懂语言不懂文化背景知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因此,文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语言和它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文化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概念,涉及很多领域,如人文学、社会学和语言学,最重要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使用同一种语言。人类学家Tailor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Goodenough,1981) 束定芳和庄智象则认为,“从文化的结构特点出发,文化是通过社会学习得到的知识。”(束定芳,庄智象1998)。

戚雨村对文化的定义更为全面,“文化的范围包含了三个层次: ①物质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制作的各种实物产品表现出来的,包括建筑、服饰、食品、用品、工具等。②制度、习俗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表现出来的,包括制度、法规以及相应的设施和风俗习惯等。 ③精神文化,它是通过人们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方式和产品表现出来的,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也包括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和产品。”(戚雨村,1998)。

中西语言文化间有很大差异,由于学生对西方文化不了解,意识不到这种差异,往往产生学习障碍和错误。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外语文化背景的影响,这种方式体现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文化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句义、联系意义和比喻意义等语言现象的差异。

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外语教学专家区分交际中的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时认为后者更为严重。因此,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认识文化的过程,也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跨文化交际所带来的影响比较广泛。在我国外语界,教师和学生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日趋强烈。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通讯网络的发展,一个全球性的系统已经形成。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编译码过程、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语言的使用规律、语篇组织结构等众多方面存在差异。(张艳,杨跃2006)

传统语言学家Lado (1961)认为英语水平(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是由知识和技能两大部分组成的。知识包括语法、词汇和语音;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但并没有强调知识和技能是密切相连的,而语境、语篇和情景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因为这种孤立的知识和脱离情景的技能难以保证有效的交际。因此,现代语言学家将外语水平定义为“跨文化交际”(文秋芳,1999),因为外语的交际总是发生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英语又是国际语言,交际双方可能来自说英语国家,也可能来自非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差异很大。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必须包括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单单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应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部分组成。而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及策略能力构成。其中语言能力指句法、词法、语音、拼写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体又分为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语法能力指学习者能够选择合适的单词和恰当的句子结构,然后将所选单词合理的组成句子,并正确地说出来。语篇能力指将话语组成互相衔接、连贯的、完整语篇的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如:

(1)A: That?蒺s the telephone.

B: I?蒺m in the bath.

A: OK.

就字面而言,A和B之间的对话没有什么连贯性,即没有什么衔接手段将他们联系起来。但从言外行为上看,A和B之间所说的话语是相关的,其相关性存在于话语的隐性衔接与连贯上,只不过没有在表层语句上反映出来而已。如果将其补全,就会产生下面的结构:

(2)A:That?蒺s the telephone. (Please go and answer it.)

B:No, I can?蒺t answer it, because I?蒺m in the bath.

A:OK. (I?蒺ll answer it then.)

这个例子说明语篇不仅通过语法来规范句子,还可以通过具体的语境按约定俗成的规则来完成其连贯性。语用能力指在非语言环境中表达和实施语言的能力及掌握语言使用规则的能力。非语言环境指的是交际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和文化背景。

策略能力指的是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如何正确的评估自己以及对方的语言和背景知识,然后做出计划,即选择何种方式实施交际目的,最后由相关的心理、生理机制来完成既定的计划。具体细分为补偿能力( compensation competence) ,即如何在出现表达困难时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讲话内容;协商能力( negotiation competence) ,即如何在出现理解困难时获得意义。前者可通过同义词,体态语等获得补偿,后者可通过重复,重新组织话语等来帮助对方理解话语。

由此可见,跨文化能力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培养。

三、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化教育不足

传统的语言教学过程只是强调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文化教学,未能把与所授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与其语言知识相互融会贯通,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不能正确地传达或接受语言载体所承载的所有信息,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这种传统的语言教学观侧重于对语言知识本身的教授,几乎没有考虑到语言与其他因素特别是文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所要求的文化背景,从而导致语言教学中对文化教学的重视不足。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 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对文化因素的研究不足

回顾语言学理论研究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即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及功能主义语言学。这四个阶段对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只强调语言系统本体性的研究,主要揭示了语言系统组成部分(语音、词汇、句法及语义等) 各自内在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并探讨了语言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组织规律。这些研究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语言这一符号系统的认识,由此可见,语言学理论研究对文化研究的不足间接地影响到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实践。(王蕴,2006)

2. 语言教学中对文化教学的重视不足

语言观指导着语言教学,就英语教学而言,它经历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和英语作为外语(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的教学分化。19 世纪,英国殖民地一直把英语教学作为以英国文学同化其殖民地的媒介而存在,因此,教学方法上采用直接教学法。20世纪20 年代,ESL具有传递知识的实用功效这一观念开始出现,到了50 年代,ESL与EFL开始被人们区分。英语作为外语教学(TEFL)着重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对外的交际,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SL)着重于培养学生内化英语作为语言的功能。后来相继出现了一些以不同语言学流派或其中某些观点为指导的教学法,如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指导的盛行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听说教学法,以Krashen 的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的自然教学法,这些教学法多注重于语言形式和机械的句型练习。

3. 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目前,很多高校仍然采用每周4个学时大班填鸭式授课方式,教师仍唱独角戏。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只起指导者、组织者、监督者、促进者的作用。有的高校虽然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加设了口语课,但一两个课时让50多人互动起来,客观上确实有一定难度。而且,传统的教师举例、学生反复操练的教学方法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无法充分了解英美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教材单一,缺少较强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学生具有不同层次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无法将学生从课堂解放出来进行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制定每个人的学习策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语言教学的质量问题,就必须对语言与文化关系重新认识,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成为相互支持的整体。

四、利用网络环境,改进外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外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契机,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朝着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教学改革方向,将课堂语言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和小班口语辅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整体进行英语教学,补充大量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接触更多的英语语言文化,深入并恰当地使用英语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网络教学是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互联网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和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更多接触和了解英语文化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外语学习是一种跨文化学习,而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给跨文化交际学习带来一场变革。网络不仅具有巨大的语言和文化学习资源,更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大平台。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创造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英语教学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全球意识并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显得尤其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培养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通过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创造感受外国文化的氛围, 从而熟悉外国文化。教师还可以收集一些外国文化资料,通过播放相关的课文录像及英文歌曲和电影,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外国人交流时使用的语言、表情、手势等,体味其交流的真实性。有外教的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他们是活的文化教材,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听外教做报告或讲课,外教的言传身教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文化上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 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强化,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五、结束语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既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跨世纪的高等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跨文化教育是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改进外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书目:

[1] Brown, H. D. Principl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80. 27

[2] Sapir, 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1921. 31

[3] Goodenough. Culture, Language and Society [M]. Benjamin 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1981. 23

[4] 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M]. Teachers,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73

[5] 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和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 戚雨村, 语言・文化・对比[M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篇9

一、什么是网络经济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衍生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网络经济,而网络经济是依托计算网络而生的新型的社会经济形式,信息化和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应运而生,促使网络经济发展壮大,成为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中的纽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无论是在生产关系还是生产力等方面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经济也称作互联网经济,在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这种新形式的经济体系不仅应用于生活,同时在生a上也应运而生,企业中运用网络经济不仅能提高生产、优化产业技术,提升人员整体素质,更能为企业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减少成本投入增加利润空间。总而言之,网络经济发展正在不断开发社会生产力潜在价值,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提高大众对网络经济的认识度是非常必要的,认知提升才能带动行动,使人们利用网络来实现经济价值,从中获得切身利益。

二、房地产经济概述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且地产行业涉及领域广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较高的经济价值,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改革开放带动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各领域新兴企业也迅速崛起,这其中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兴起最为迅猛。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房地产行业提供了便利支持,使得房地产行业发展势头大增。因此传统的地产行业在现代科技和经济进步的推动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房地产行业的需求了,且传统地产行业在运作中也存在也一些问题弊端,所以要想房地产经济得到良好稳步健康的发展,改善传统施工设备、施工技术以及施工人员的文化素养是当前首要任务。

三、网络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普及推动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地产经纪的发展,而网络经济的产生必然会对传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冲击,而且也影响到技术的创新,在生产力上可以提高劳动力的使用率,提高劳动效率。高速发展的创新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房地产开发的成本,并能提高劳动技术和建筑技术,能够促使房地产开发有更高的利润空间。

1.对房地产传统资源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发展逐渐受到互联网经济的影响,在新型的经济发展社会,信息资源的质量提升与整合都深深的影响着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现代信息资源与房地产传统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互相置换,经济学论文互相影响,同时传统资源吸取现代信息资源的精华,弥补自身不足,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房地产发展受传统的限制,从而加速房地产发展的步伐,提升房地产发展的效率,因此无论是从生产力上还是发展空间上或是从相对独立的传统资源角度来说,网络经济的发展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房地产经济,并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对房地产经济技术的影响

在房地产行业中运用网络经济能够使技术得到质与量的提升,首先,网络技术结合先进的建筑设备使得地产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固有建筑设备和施工设备得到改善和提升,使技术更加先进、智能,提高工程质量、优化施工进度。同时在房屋管理上,物业管理利用智能设备能够更有效便捷的进行管理,例如使用监控设施不仅方便物业管理同时保障居民的安全。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应用为房地产交易提供了便利,客户与房地产商通过网络电子商务交易的方式进行直接的交易,这样的交易方式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同时提高了交易效率,所以网络经济与房地产经济密不可分,互相影响,网络经济带动房地产经济的迅猛发展,房地产经济同时又为网络经济提供发展平台。

3.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

房地产行业依托产业多涉及面相对广泛,与多方面的发展相关,经济发展上更是息息相关、互相影响,并不是独立存在于社会经济中的,对于我国现有的国民经济来说,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意义重大。虽然房地产行业兴起的时间不长,然而在国家经济制度作用下发展速度却很快,突飞猛进,这与国家的一些扶植政策是分不开的,资金上的大量投入保证了房地产行业的稳健、快速发展。

四、结论

网络经济在不同层面都在积极的影响着房地产行业,无论是在地产技术、劳动人员的能力以及制度上的改善网络经济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网络经济的作用下,知识和信息对传统房地产资源的影响促使房地产业生产潜力和前景得到更好开发,房地产资源的开发决定着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有效的利用网络经济和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房地产行业分工细化、知识共享,使房地产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因此,网络经济对地产经济的推动有着重要的意义,逐渐成为主流趋势,引导传统观念,向新型经济形式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