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动物生理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动物生理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动物生理学论文

篇1

1.2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

动物生理学实验具体设置包括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动脉血压直接测定、离体肠管运动观察、蛙腓肠肌标本制作及肌肉收缩等内容。实验内容较难理解,原理抽象,操作繁琐,实验课教师讲解得枯燥,学生听课较费劲,印象不够深刻。笔者实践表明,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动画形式展现出来,能够图文并茂,补充实验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为了节省教师实验讲解和课堂演示的时间,笔者利用课余时间亲自操作实验,把实验手术操作过程全程拍摄,在课前播放给学生,以达到使其很好地对实验进行预习的目的。通过多媒体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做实验时的效率,同时也可避免在对家兔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导致意外死亡,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笔者通过运用多媒体与传统方式的结合,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实验考核成绩、实验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1.3动物生理学实验体系的改革

动物生理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大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不愿意亲自操作实验,以至于得到的结果不够理想,去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把动物生理学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使其熟悉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正确处理及分析实验数据。例如实验课涉及动物的保定、麻醉、各种注射方法及相关手术操作等内容,实验前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观摩,讨论实验过程落实具体步骤。传统的实验教学多为灌输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动物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单一验证性实验往往从一个知识点分析某一器官机能,实验项目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对理论课上各章节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笔者尝试开展综合性实验,如在开设蛙的坐骨神经与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时,同时安排刺激强度和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加深神经细胞动作电位机理的理解。针对各个系统间相互作用和联系开设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综合实验内容,将器官、系统间活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某一因素对动物体器官、系统影响,从而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活动对具有较好创新课题进行资助。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性能力,笔者结合动物生理学实验内容,分成若干个研究课题方向。在实验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分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最后以开题报告的形式向教师汇报,通过讨论后实施以保证实验的可行性。近年来开展了不同对家兔麻醉效果研究及家兔皮肤移植手术研究等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所写论文在学院学报上发表,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1.4动物生理学实验考核体系的改革

以往动物生理学成绩考核注重理论考试成绩,多忽视实验考核成绩,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动物生理学实验成绩的考核多以实验报告书写和平时出勤情况来评定成绩。传统的实验考核模式单一,未能充分反映学生实验过程的真实水平。实验成绩的评定不能单靠实验报告的好坏,要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评级体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对动物生理学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由单一考核方法改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书,同时在学期末增加综合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报告书不再是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而是结合理论课知识对实验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实验报告成绩中对实验结果分析占50%,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对理论内容进一步理解。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学期末增加综合实验操作项目,其考试内容不再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内容,主要在于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对试验药物配制、动物麻醉、动物手术操作、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装配和使用等进行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以上考评体系引导学生在动物生理学实验中动手动脑,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篇2

清华的刘海洋硫酸泼熊的记忆还没有褪去,复旦的张亮就给我们上演了剪刀刺猫眼的动物惨剧,清华、复旦,这样刺眼的字眼,也许可以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但这不是关键,因为任何一个做出这样惨绝人寰的暴行的人,都不能让我们容忍,只是发生在这些高材生身上,更让我们震惊罢了,张亮——这位外表斯文的研究生在解释其行为时说:“你知道我没有任何发泄的渠道,把小猫拿过来(养),一方面是因为小猫的可爱,我可以摸它……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如果我愤恨的话,小猫也可以提供一个给我这样发泄的渠道……”如果说刘海洋是消极漠视动物痛苦,这位复旦学生则是积极地从动物那里获得反常的快乐,其残忍和反常程度更加严重。在他看来,那些娇弱惹怜的猫咪不是有情感的生灵,而是他可以任意的对象。扫视施暴者的动机和心态,我们禁不住心寒!凡此种种,应该引起中国整个教育界对人才标准的反思。

中国高校已经流行一种病。在只注重应试教育的中国,出现什么样的变态学生都不足为怪,小学他要拼命考个好初中,中学他们要争取考名牌,大学了还要四级过级率和找工作,研究生了他要争取出国……中国的学生从小走过来肩上的担子不轻。学校只看重应试教育不注重心理教育是制度的必然需求。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我看只是口号而已。记得马加爵案发发生的时候,高校曾经欣起一种开办心理辅导班、开展心理教育的,可是,随着马加爵事件的远去,这个很快恢飞湮灭。这次张亮虐猫事件,又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个大学(高校)教育病得不轻了,如何治疗如何根除?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事情。

二、目前高校教育的的缺失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而20世纪伟大的德国哲学家、医生史怀泽在他的著名论著《敬畏生命》一书里曾写道,“人越是敬畏自然的生命,也就越敬畏精神生命”。他还说:“人连对动物、植物的生命都要敬畏,难道能不敬畏人的生命吗?”这些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从小就不懂得敬畏动物生命的人,他长大后也就不会敬畏人的生命。科学家从科学的角度也对此进行了证实:那些小时候虐待动物的孩子,长大后身上都有暴力倾向。正基于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身边一些动辄轻生的少男少女们了,那是他们从小就没有受到过“珍爱生命”的教育,这也包括前面提到的复旦大学那位三年级研究生。

早在2002年的刘海洋伤熊事件中,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分析指出:中国的高等教育有四方面的欠缺:即心理教育欠缺;环境教育欠缺;人文精神教育欠缺;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欠缺。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就是人文精神的教育,所谓人文教育就是教大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实现人与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

三、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拥有一个能与人类长期和谐共处的自然环境。这就要求人类把握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和演化趋势,从长远的、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处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调整并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扰动,使自然环境的演化有利于恢复、维持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曾指出:“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这精辟地揭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坚持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失去对为满足自身消费需求而进行不适度摄取自然的行为控制,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整体破坏,最终使人类失去生存环境。人类关心自然,实质上就是关心自己;人类如何对待周围的自然,实质上是人类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人类的部分与整体、片面与全面、眼前与长远、现在与未来之间关系的问题。与此同时,人对自然的一切行为和活动不仅应该遵循客观自然规律,而且还应该遵循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客观规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基本观点:一是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二是极端的自然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前者虽然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赞美、突出人的智慧、力量、作用和地位,但是该观点极端地认为人在万物之上,是自然的中心、主宰者、统治者,人对自然有绝对的自由支配权利,一切应从人的利益出发,甚至从某阶级、阶层和国家的利益出发来对待自然。其实质是人类利用中心论,无视自然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所坚持的就是这种观点。后者虽然重视、强调人与动物的共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赞美、突出大自然,但是该观点极端地否定人的中心地位、轻视人的利益和创造力,认为一切应该顺应自然,自然与人有同样的法律地位和权利,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喻为“宇宙之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刀耕火种方案所坚持的就是这种观点。

当代大学生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论。人类要热爱、尊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通过道德、法律和社会制度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自然、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人化自然与未人化自然等相和谐。我们坚持发展,但决不是把自己与自然重新、甚至更深刻地区别和分裂开来,也不是并列起来的兄弟关系,而是更深切地认识和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具体到动物身上,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动物态度如何,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现行中学生物课本写道:“取一只活青蛙,剖开它的体腔,看看它的内部构造……”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每个同学都在实验课上,拿着刀子把一只只青蛙或小兔子活生生地开胸剖肚,看它们五脏的位置,看它们神经的跳动、血怎样流动、肌肉怎样颤抖等等。有专家建议修改甚至取消这种让学生学习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怎样痛楚万状地死在自己手里的课程。这不是说不能用动物进行必要的实验,而是反对现实中大量重复的和不必要的动物实验。某些残酷的动物实验对培养美好心灵并无益处。

篇3

水产动物生理学是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水产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较强的科学,它的许多机理都来自于实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等专业技能,建立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从系统、器官和细胞水平了解生物的生理功能的作用途径及调控机制,熟练的实验技能,加深其对水产动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沿海都市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必需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狠抓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动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理学实验中来,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并努力求解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就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水产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作以初步的探讨。

1 水产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1 实验教学内容的重新确定

由于教材、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等多方面的原因,改革前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大部分实验项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上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本课题组从不同角度与学生共同探讨每一个实验的优点和不足,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整。明确了动物生理学实验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优化和重组实验教学的内容与结构

教学改革过程中,本课程组根据实验内容的难易程度,从“基础、综合设计”两个层次上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设计性实验以水产动物在养殖条件下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实验为主,将实验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基本操作融合在每次实验中,反复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基础实验以传统的验证实验为主,其中生理学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等实验,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尽快掌握生理学仪器的使用方法、计算机处理数据及图形的方法。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安排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分离技术,鱼类采血方法;神经、肌肉组织离体方法技术,心脏离体技术;生理指标记录方法训练,包括骨骼肌、心肌肌肉张力记录方法;血压压力、心电图等生物电记录方法与技术。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小型的科研型课题,并鼓励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自拟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验室全天开放,最后撰写论文,此项实验与本科毕业论文联系在一起开展。在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课题过程中,首先由教师介绍本实验室的基本仪器设备及现有条件,使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出切合实际的课题;学生明确课题后,根据所选课题,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及方法和步骤。通过本科论文的研究与本门实验课教学的衔接,不仅使学生学会了通过自学不断地充实自己与完善自己,提高了对生理学领域研究的兴趣,而且完整地经历了一次初步的科学研究实践,加强了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 水产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助准备实验

传统的实验课,总是由教师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实验项目的安排多属一些经典实验,学生按实验指导(教程) 规定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能力得不到全面充分的锻炼,思维得不到开放,又浪费了锻炼的机会。为此,本课题组进行了实验课准备工作的尝试,组织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轮流在实验前进入实验室,进行每次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分组安排、实验设备与仪器的安装调试、实验药品和试剂的选用和配制、实验动物的暂养等。学生对实验准备工作很感兴趣,非常主动热情;实验室秩序井井有条,原来经常产生的组与组之间乱拿器材和药品、实验结束时遗失东西等现象大有好转。这主要是因为准备工作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和实验室的安排有了全面的了解,更主要的是学生独立工作能力提高了,他们有了主人翁的意识,主动努力完成自己的实验,总想使自己准备的实验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

2.2 更新实验仪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进现代化实验设备,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环境。动物生理实验室在2006年进行了实验设施的换代升级,利用RM624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使实验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实验结果更客观、信息更丰富。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结果、图形的分析,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实验成绩评定制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规范的实验成绩考核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鉴于此,本课程摈弃了以往只根据各次实验成绩计算平均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方法,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的实验课成绩包括预习报告(20%)、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40%),每次实验均按上述项目及比例给出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成绩进行排队,最后将学生的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进行评定,其中85分以上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20%。这种综合评定课程成绩的方法较之以往采用的方法更加全面、客观与公正,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认可,也促使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

4 结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水产动物生理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课面貌大为改观。从多方面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实验,成为实验课的主体。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科研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动物生理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激发了其科技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马恒东,黎德兵,濮洁,等.“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增刊):84-86.

[2] 何建平,李金刚,安书成,等.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22(4):114-115.

[3] 时菊爱,臧金灿,于新和,等. 谈如何提高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3):225 - 226.

[4] 徐向桂,王坚.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素质教育探讨[J].铁道师院学报,2001,18(1): 56-58.

篇4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动物科学必修课程中,动物生理学是沟通生物学相关学科的重要渠道。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掌握和了解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完善的实验课设置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的优势是让学生从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中认识,理解和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对真理和知识永无止境的探求的精神。

一、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动物的意识

实验动物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大的贡献,但是如果漫无科学目的或者反复盲目进行动物实验,就会给动物的身体造成莫大的痛苦,故应尽可能的减少活体动物实验,更有必要寻求代替实验方法。对必须进行的动物实验要将实验动物的痛苦减少到最低程度。实验动物是人类的“替代者”,在各项科学研究和产品鉴定过程中,它们为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福利和健康,承受着痛苦甚至牺牲。从1628年哈维利用动物发现血液循环从而把生理学确定为一门科学开始,到十九世纪认识糖尿病的本质,二十世纪抗生素及磺胺药物的发明,单克隆抗体的发明及体细胞克隆成成功,再到目前正在进行的生命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等若干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飞跃都离不开实验动物。从道义情感上讲,人们应尊重和爱惜实验动物。在实验动物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一个有道德、有文明的人要关心自己是否人道地管理和使用实验动物,学生如果不爱惜实验动物就忽略了精神、神经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当实验动物遭受到虐待、创伤、粗暴对待等意外刺激时,其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机体代谢都与正常时不同,不但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同时手术对实验动物创伤大,也造成动物损失。在试验中的饲养管理和处置都应想到动物的感受。关爱实验动物,善待实验动物,是每一个动物实验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保护环境,防止因实验动物尸体及废弃物造成公共卫生事件。对实验动物尸体及废弃物进行焚烧,对维护科研正常秩序,加强对实验动物生产及动物实验研究管理,确保生物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证明了人和动物的亲缘关系和物种进化过程,认为人和动物的亲缘关系不仅仅是在智能上比较相近,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包括在道德方面都非常相近。所以他说,对动物的人道是人类所能继承的最高贵的美德。

二、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我们在实验教学大纲中安排了数个实验,充分涵盖了生理实验最基本的操作和技能,包括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急性动物手术操作,微机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等等,这些基本技能是完成动物生理实验课所必须的,同时也为后继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和重要的基础。

三、实验现象观察和记录能力的培养

观察不只单纯看到,还包含思维过程在其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包括主动观察和被动观察。

主动观察是有意识安排的,通常是根据预期结果安排的观察。做实验时,如果只看到预期的现象,就有可能错过预料之外的现象。而这些预料之外的现象却最有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发现。虽然这种可能很小,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结果和数据要及时如实地记录。记录必须准确、简练详尽和清楚。在实验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生理学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行为。这其中的理解,沟通,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是未来科学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从教学的角度讲,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接受到训练,从实验研究角度讲,完成实验是大家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五、锻炼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实验对象是动物机体,所以,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果实验取得预期的效果,获得成功是件好事,但如果实验未能获得预期效果也未必是坏事。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步骤,讨论实验细节,改进实验操作水平和技能,培养锲而不舍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燕,曹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体会,2006(3).

2、陈忻华.综合性实验的开设,2005(10).

3、周娅.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尝试与体会,2002.

篇5

科学实验是一切科学理论的来源,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之一。高等学校中的实验课程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科学实验方法、技能、作风等进行培养和训练的主要渠道。它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必要性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以后 

完成专业学习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动物科学必修课程中,动物生理学是沟通生物学相关学科的重要渠道。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掌握和了解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课程又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完善的实验课设置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有更高的综合素质。重视实验课教学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所必须的。由于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在教学计划的有限教学课时内,课程的数量逐渐增多,各课程的教学时数均有所下降,而且,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改进,理论课教学的进度大大加快,实验教学时数捉襟见肘。对于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学生要系统掌握相关实验技术的难度很大。 

传统的实验教学无论在方式还是在内容上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方式上,传统实验教学普遍采用“课前预习——课堂实验——课后教师评阅”。在这种模式下,常常出现学生不重视预习、实验时不愿意动手、课后不认真总结思考,甚至缺课、抄袭实验报告等不良现象。 

对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改变教学时数少、实验项目单一的模式势在必行。由此,我们应在常规的实验课程之外,选择涉及课程知识面广、相关实验技能较多、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内容进行综合性实验,集中时间让学生能够相对系统地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2. 综合性实验设计的选题 

 

我们安排了教学实习周,开设了综合性实验,以“家兔正常血压的调节”作为动物生理学的综合性实验选题。 

在实验中,实验小组以5—6个学生为宜,组长组织安排学生的各自的工作,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验。学生从捕捉、固定、麻醉动物,到手术器械的使用,从分离颈部的神经和血管、做颈总动脉的插管,到应用计算机记录实验结果,各个环节的操作技能都能掌握到。 

一般生理实验教学学生依赖性比较强,不能积极参与实验。生理综合性实验是由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自准备实验用品,参与实验操作。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通过实验充分发挥积极性。 

3. 综合性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 

 

3.1教师应掌握所有操作技术,能正确自如地指导学生 

开设综合性实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理论知识全面丰富,及时掌握各个领域的研究动态,才能回答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为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3.2加强实验室管理 

综合性实验加大了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开课前要对实验器材进行清点、发放、收藏等工作。开课前要检查调试好实验设备和仪器。 

3.3实验成本的控制 

动物生理学实验成本是一个在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开展综合性实验能够使实验动物综合利用,降低实验成本。 

 

4. 开展生理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效果 

 

4.1通过调查,学生对开展教学实习周,开设综合性实验普遍持赞成的态度。学生认为,综合性实验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对相关知识系统地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综合性实验比较复杂,需要大家配合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2综合性实验教学压缩了实验课时,精选的项目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全过程的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优点是十分突出的。 

4.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综合性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是一个集体行为,这需要理解、沟通、共鸣、默契配合甚至是宽宏体量,这也是未来科技工作者必须的素质。 

4.4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的、勤奋努力的拼搏精神,摸索、探索、经受挫折贯穿于整个实验之中。能取得预期效果固然可喜,但实验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也未必是坏事,仔细推敲实验方案,克服道道难题,增强了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也是宝贵的收获。 

 

篇6

农业院校实验教学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重视实验课教学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所必须的。动物生理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由于动物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都来源于实验。因此,做好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常需要很多动物实验材料。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动物材料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在现有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成本是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极力控制花费才不至于超支。故我们的实验教学大多在整体水平、器官水平和组织水平上,这些花费较少。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实验我们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通过教学实习开设综合实验,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

由于实验动物成本逐年提高,对实验动物的综合利用日益重要。综合利用包括离体实验时,各实验动物的器官综合利用,如做蛙心灌流实验,同时安排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和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蛙心插管手术完毕后,收集动物交给其它实验组,分离腓肠肌,直接给与电刺激,进行肌肉阈值测定和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的实验。又如做“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时,同时安排“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直接取血,节省动物,实现实验动物整体的综合利用。

我们通过修改教学大纲,引入教学实习周,将实验的时间集中起来,使综合实验的进行有时间上的保证。这样在一只实验动物上就可以进行多个实验,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

三、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减少实验动物的损失

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生物信号采集,实时采集处理技术日趋成熟。计算处理仪往往具有对多个生物信号放大、记录、信号输出和刺激输出的功能。有的还具有对信号进行滤波、微分和积分的功能。生物信号采集处理仪能替代目前生理学实验室前置放大器、示皮器、记录仪、监听器和刺激器,甚至可替代微分器和积分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仪能对采集的信号进行自动分析、变换、频谱和功率谱分析。生物信号采集处理仪能大大简化实验室仪器设备,为深化现有实验和开设新的实验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支持。我院2000年,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代替代现有的仪器设备。利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强大的功能,拓展实验观察指标,增加数据分析处理内容,培养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并减少了实验动物的使用量。

四、引入模拟实验替代实验动物

模拟实验课件,学生可以通过课件感受到真实而清晰的实验过程,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反复体验,可以达到深刻领会。课前利用模拟实验,熟悉机能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实验的基本程序,使学生在实验课前就对实验有所了解。实验课时,教师讲解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后,学生即可自己进行实验,教师只需指导,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学生在进行模拟实验时每人一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对难掌握的操作方法,反复模拟直至达到熟悉的程度,改变了过去观看教师示教时,学生围在一起看不清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

通过课前的模拟实验,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已经心中有数。实验中,学生操作遇到困难时,还可以随时观看录像或进行实验模拟。这不仅节约了实验时间,使实验成功率大为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而且还可以做以前学生难以做的、比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课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在进行模拟实验时,通过观看实验的基本原理,熟悉或复习有关实验的基本理论。模拟实验或课堂实验后,通过观看小测验和思考题,对实验或有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机能模拟实验不但方便、快捷,可以随时进行实验,直观、生动,还可以任意重复。而且实验中可以随意改变参数,不受实验场地、条件的限制,扩大学生实验的数量,完成课堂不能实施的实验。另外,它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实验经费。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成功率,而且具有真实实验不可替代的许多优点。充分合理的使用模拟实验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五、提高学生爱护实验动物的意识,更好发挥实验动物的作用

实验动物是人类的“替道者”,从道义情感上讲,我们应尊重和爱惜实验动物。在实验动物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一个有道德、有文明的人要关心自己是否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学生如果不爱惜动物,忽略了精神、神经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当动物遭受到虐待、创伤、粗暴对待等意外刺激时,其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机体代谢都与正常时不同,不但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同时手术对实验动物创伤大,造成动物损失。

【参考文献】

篇7

Bing Jie, Sun Yingyu, Sun Xiuying, Zeng Shaoju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experiment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t concluded an experimental program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for new reform and improvement.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of reform and improve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to actively explore a varie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xperiments; in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a reasonable course evaluation mechanisms can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Key words: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chanisms; reform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从宏观、药理和生理功能水平上研究人体和动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功能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是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生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部分,又是对理论课程在形态结构、理论和技术上的进一步补充和深化。随着电子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解剖生理学的研究从宏观向微观领域的不断深入,应用神经生理和药理学,计算机等已能对脑电、心电的活动研究更为精细,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生物科学的重要特点是其实验性,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为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完善

1.1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的精心设计是学生巩固学科基础和创新的源泉

为了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我们学院将人体解剖学与动物生理学实验进行了合并,即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该实验课程共48学时,按每周4学时完成,为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基础实验课程之一,包括人体解剖学和动物及人体生理学两部分内容。人体解剖生理学课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有利于学生巩固学科基础,也有利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

1.1.1 人体解剖学实验内容有效整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化

人体解剖学部分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分章分节的教学内容模式,有效整合,彰显知识系统结构,根据机体功能分为四大部分:运动、循环系统,神经组织及神经系统,消化、呼吸系统结构和泌尿、生殖系统结构。该四部分内容几乎囊括了人体解剖学的全部知识要点,同时也兼顾了解剖学与生理学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在系统学习中明确人体解剖是个完整的体系,教学环节中做好整体设计,从而体现整体结构体系;另外,从解剖学各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及有效衔接中将解剖形态学内容与生理学实验内容贯穿融合,把握和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带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阶段性发展。

1.1.2 生理学实验把握基础,在基础中勇于创新

生理学实验部分,在实验教学中保留了传统经典的教学内容,并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经典的基础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采集和分析实验结果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从整体上强调基础性和系统性,突出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如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神经干标本的制备、离体蛙心体外循环标本的制备、膜片钳技术、动物麻醉术、气管插管技术、家兔颈部手术、分离主动脉神经的方法、无创血压测量技术等。随着信息科学在生物学领域的不断开发及应用,引进操作方便简单的生物信号采集系统RM6240,对生理学信号进行多方位的采集分析,在同一个实验环境操作下,进行多通道同时测量和检测。如将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神经兴奋不应期的测定等实验内容可以集中在一次实验中完成。

在此基础上将原来分散的实验经过精心设计,强调实验结果中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统计学软件做出相应的统计图表,从中找出变化规律,而不是简单地显示直接记录到的生理信号波形图,既做到结果的定性又做到了结果的定量分析,以科研数据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基础实验中掌握科研实验数据的采集,以及科研实验的思考方式,进而培养学生形成缜密的生物学思维方式。同时,在基础实验中加以创新性自主实验设计,创新实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在学会了该门实验学科的基础性实验操作之后,才能通过不断的学习、推理,进行创造性实验设计。在创新性实验中,学生要在一定的实验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实验,提出问题,从多角度、多思维等多方面给出解释。在自主创新实验中,应该让学生明确实验并不是量的积累,即不是为了获得过多的、漂亮的实验数据为目的,而是通过实验要解决怎样的科学问题,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该实验有哪些实际的生物学意义。开放思维,不拘泥于原有的思维方式,大胆创新,大学时期正是学生思维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如蟾蜍的神经干动作电位速率的测定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提出,咖啡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饮品,那么咖啡对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呢,是兴奋性增强呢,还是抑制作用呢,这其中的关联又是怎样的呢。又比如酒精对外周神经系统的影响,联系醉酒驾车。实验技术和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连续、系统的知识体系,各实验项目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具有实验内容丰富,实验方法多样,实验形式较为灵活等特点,给学生提供极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2 积极探索与运动生理学、心理学专业技术的交叉融合

积极探索与运动生理学及心理学专业技术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打破传统观念,在交叉学科中发现新的问题。交叉学科是新科学的生长点,对增强科研互利,开拓学科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人才培养及实验课程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学专业在生理学领域一直处于国内外前沿水平,让心理学专业教师走进生理学实验课堂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从新的层面认识生理学问题。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有利于全方位人才的培养。

运动生理学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最为相关的学科理论,如何有效地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锻炼及提高锻炼的水平,怎样应用最佳心率指导运动健身等,运动学院的教师从心肺功能评定指标等人体运动生理的定义入手,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认识自身身体机能。有效地引进外院课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效的在第一时间内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2 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改革,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2.1 高效引用高教社4A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学习自主化

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的同质化及低层次,已经不能跟上新的教育发展趋势,高教社的4A教学平台是在新的学习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平台在搭建过程中注重学习设计、面向服务的体系构架,以适应学习、协作学习、移动学习的理念,集智能答疑、发展性评价、学习过程中信息的采集与分析、标准化等优势被引进到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中。

通过该平台将零散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有机的组合成更系统化,更有针对性的网络课程,以适应学生的课前学习。通过该平台的学习,可以根据学生在平台上的表现,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起点、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该门课程。高教社4A平台为实验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与学生交流讨论的平台,同时也更加个性化的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制定出个性的学习计划,赋予了实验教学空间上的多维性和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使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技能学习上更加的高效。

2.2 模拟实验教学软件的引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人体解剖学实验和生理学实验的合并及交叉融合,使实验课时的比例相应减少,理论和实验安排出现了分离,导致生理学实验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我们逐步将成都仪器厂与浙江医学院合作开发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虚拟实验引入到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生动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观看正规的实验操作演示,并通过与课件交互操作,真实、动态地完成生理学实验,下一步我们计划将该模拟系统加载到网络服务器,使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好地熟悉实验、预习实验,从而保证实际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对于基础的实验操作的熟悉,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综合实验及开放性创新性实验的开展。

2.3 RM6240B系统的开发性应用,有效降低实验操作难度

RM6240B多道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是多媒体智能计算机生理学实验系统,集生物信号采集、放大、显示、记录与分析为一体,使得传统的人体解剖生理实验无论在操作过程上还是在波形描记上都得到极大的改善提高。RM6240生理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到人体解剖生理实验中,具有强大的优势,为该学科的实验提供一个直观的教学用具,对学生理解该学科的知识点具有重要作用。实验手段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促进了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该软件在数据分析上的开发利用,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数据、计算数据、自动完成数据统计等工作,使得本科生对实验数据的采集及生物学研究的数据分析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 建立合理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考核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手术操作为主体的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在实验考核问题上,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过去实验课总是与理论课合在一起考核,实验的分数仅占30%左右,这样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一些学生往往通过提高理论课成绩来弥补实验课成绩的不足,这对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具有一定的缺陷,在传统考核中虽然平时实验考核在最后成绩中也占一定的分数比例,但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评分体系,所以对学生实验平时成绩的评定缺乏客观公正性。合理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平时更认真地掌握实验操作,从而巩固和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为此我们参考一些成功的教学研究制定了符合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考核体系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3个部分:(1)课前预习,高教社4A平台有一项功能可以针对本学期选修课程的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学习活动和自测,在学期末的时候自动形成学生学习档案,通过该项预习学习档案,我们给出该门课程的第一部分成绩。(2)第二部分成绩,是通过实验课上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课上随堂测试以及每组实验后对实验室物品的维护和值日情况给出成绩,其中,为什么要把实验室物品每组的维护及值日也作为考核的一项标准?原因在于对年轻的大学生来说,为培养学生从实践中认识普通劳动的意义,让学生在值日中及自身实验物品规划中培养一种情商教育,学生有一种惰性,学习好一切都不管,以至于实验好,但不收拾,不懂得理解并尊重劳动,这对于未来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将此项也作为一项量化的标准,帮助学生全面的发展。(3)第三部分成绩取决于学生实验报告的总结归纳,以及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论文的实验答辩讨论、提出的问题等给予相应的成绩。因为学生在实验中不仅要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还要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刻的思考,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以便实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掌握,所以实验后对实验内容的总结归纳讨论,也是实验学习考核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4 结束语

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逐渐由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从基础实验教学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创新改革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不断创新借鉴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中,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新时期人才培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左明雪.人体解剖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黄艳红.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用预防医学,2006,4:1048-1049.

[3] 赵蕾.食品与发酵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9:1429-1431.

[4] 郑宏珍,初佃辉.交叉学科建设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J].信息系统工程,2010:114-116.

[5]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等.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07,5:12-25.

[6] 林桂平,向秋玲,王淑珍,等.虚拟实验及其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10:948-955.

[7] 李家敏.Rm6240B/C在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6:32-34.

篇8

经过第一阶段学习的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实践能力,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将进入到《家畜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兽医传染病》和《兽医寄生虫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而这些课程与兽医临床联系最为紧密。因此从实践和临床角度出发,分别构建相应的临床诊疗模块,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临床诊疗及预防技能。

2.1临床诊断模块动物疾病的临床诊断模块包含:临床诊断的基本技术(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动物动物病理解剖技术、动物器官形态结构观察技术、家畜的接近与保定技术等。

2.2实验室诊断技术模块动物疾病实验室诊断模块包含:病料的采取、保存及送检方法,血涂片的观察,显微镜油镜的选用及细菌形态结构观察。细菌标本片制备及染色法,细菌的分离、移植和培养性状的观察,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检查,常见寄生虫检查技术,常见疫病血清学诊断技术(快速诊断),超声检查技术,X线检查技术,兽医临床常用生化检验技术。

2.3疾病治疗技术模块动物疾病治疗技术模块包含:药物的配伍与治疗、灌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穿刺法、冲洗法、麻醉、技术、动物助产手术、疝及骨折外科处理等。

2.4疾病防控技术模块动物疾病防控技术模块包含: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防控、动物畜舍消毒技术、病死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动物免疫技术、抗原抗体水平检测技术、动物隔离检疫、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等。

2.5临床病例讨论模块根据临床常发病及各门理论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寻找或制作经典的传染病病例模型和普通病病例模型,病例讨论课完全这些病例模型展开。根据每种疾病的特点,在疾病发展的每个特征阶段,能够利用“病理学、诊断、内科、外科、产科、寄生虫、传染病”等各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各科所需要的化验、检查方法对动物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给出阶段性诊断结论,并根据所学所有专业课程知识和课程实验知识对病例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实施诊断和治疗。通过系统的治疗使学生将各种专业实验中掌握的方法和理论有机融合,并与实践接轨,真正提高学生的临床治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篇9

1、须是硕士学位获得者,具有3年以上兽医业务相关实践经验。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期为2012年7月31日;

2、须具备兽医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硕士学位,相关学科领域指医学门类、动物学、微生物学(与动物相关)、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水产(限鱼病方向);养殖、渔业领域的农业推广硕士(毕业论文内容与兽医相关);

3、若硕士学位为非兽医及相关学科领域,则本科专业必须为兽医或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兽医公共卫生、中兽医、动物检疫等;

4、不接受普通本科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报考。

二、考试科目

1、英语;

2、兽医基础课(兽医基础课考试范围包括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和兽医临床诊断。其中兽医病理学为必考科目,其它四个部分由考生任选其中两个部分作答);

3、兽医专业课(含《兽医内科学》和《兽医传染病学》二门);

其中,英语和兽医专业课由我校自行命题,兽医基础课由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命题。

兽医博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各科目的参考书目详见附件。

三、报名

1、报名时间:2012年9月1日-9月10日(节假日除外)

2、报名地址: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兽医大楼S502室)。可函报。

3、报名时所需材料:

①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工作证(或单位盖章的参加工作时间证明)和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②《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资格审查表》(见附表或登陆扬州大学研究生处网站/jcms/jcms_files/jcms1/web24/site下载)一式两份,贴本人近期二吋免冠照片,经考生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盖章。

③近期同一底片一寸免冠照片2张。

④每科目报名考试费80元,计240元。

若硕士学位为非兽医及相关学科领域的考生须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四、考试时间与地点

考试时间:2012年10月27日、10月28日。考试地点:扬州大学。准确考试时间、地点以考前通知为准。

五、收费标准

兽医博士培养费每人每学年10000元,三年合计30000元。

六、培养方式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文件精神,招收从事兽医相关工作人员以进校不离岗,课程阶段相对集中的培养方式。对在职攻读博士专业学位者实行导师负责制,从入学到获得博士学位期限为3-5年。学生在读期间,一切关系留在原工作单位,其工资、医疗费及生活福利等均由原单位负责。

七、学位授予

学生按兽医博士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取得规定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授予国家认可的兽医博士专业学位。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八、联系方式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联系人:钱晨、邱江;联系电话:0514-87979227;传真:0514-87972218。E-mail:13905271422@163.com。

通讯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文汇东路12号,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邮编:225009。

附件1:

兽医博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参考书

1、《兽医专业英语》朱兴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篇10

现代生物技术的蓬勃发展从1953年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开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技经过60年的发展把整个生物学带入了崭新的应用领域。生物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涉及的技术种类多样且复杂,是一门跨领域特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可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军事、工业、环境、能源等领域,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小至分子、细胞乃至纳米层次,也可大到组织、个体、群落甚至整个生态系统。如果没有生物技术的一个公认的定义,就很难区分什么不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学科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相对完整的理论框架将非常难于设置,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确立也无据可依。我国自1997年高校批准设立生物技术专业至今,普遍采用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对生物技术定义进行界定,在人才培养上主要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生物技术的定义决定了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依赖生物技术定义,并随着定义的发展而调整。

1关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新的工程技术的出现,经常是在学科的边缘或交叉点上。由于一个专业要求多种学科的综合,而一个学科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在我国高校现行体制中,生物技术专业往往被等同于一个二级学科,以学科的定义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功能单位,对教师教学、科研及为社会服务进行了界定。在这种模式下,生物技术面对大量的学科交叉应用,在教学上却固步自封,本科专业方向设置狭隘,闭门造车,教育教学和产业应用脱节严重,在医学、农业、军事、工业、环境、能源等领域甘当配角,失去了生物技术专业在学科交叉领域的大好发展机遇。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现的应该是专业在多种学科的综合后在某个领域的应用,是具体的人才培养应用方向。在生物技术强国美国[2],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专业包括生物物理、海洋生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方向;哈佛大学直接将生命科学划成了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两个专业,生物学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跨越到生态学和古生物学,而生物化学专业则主要关注的是分子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含有综合生物学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两个专业,后者包括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向、细胞和发育生物学方向、遗传学和发育方向、免疫学方向以及神经生物学方向。美国一流高校在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上的显著特点是:将生物学的二级学科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方向(又称为课程方案)。在我国只有“985”,“211”大学才具备将生命科学的专业分支建设为生物技术的专业培养方向的能力,其原因主要是生物技术为实验性科学、需要大量的高端生物技术相关设备以及相应的研究型学者师资。国内独立学院受师资、设备和资金的局限性,2013年办学较好的前十个独立院校中只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举办生物类专业,而且在传统意义上,独立学院生物技术学科布局非常不完善,不可能看齐国内外一流大学,将生物学的二级学科建设为多个人才专业方向。因此,将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与产业应用相结合,跨学科建设专业方向,延展学科资源共享效益,建立特色课程体系并付诸实践是独立学院举办特色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关键步骤。珠海市食品、医药和医疗机械制造产业发达,社会对跨学科的生物技术专业体现出的能力要求表现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生物技术应用需求、制药领域的生物技术应用需求以及医疗器械领域对生物技术的应用需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在学科布局上对生物技术在专业方向设置上提供了很好的跨专业资源共享平台。我们结合泛珠三角经济发展需求、依据自身实际条件首先确立如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有扎实的现代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系统掌握生物技术的应用实践技能,富有利用生物技术研发生物制品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可从事生物制造与生物制品安全以及食品检验检疫等领域中生物技术应用的相关研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专门化应用型人才。同时,在未来5-10年内逐步规划制药领域、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服务珠海市生物技术跨学科应用型人才需求。

2关于课程模块的优化实践

生物技术课程模块式优化有利于适用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有利于课程设置的稳定性,容易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经过7年的改革实践,我校生物技术课程模块优化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精准勾勒专业知识模块。模块优化主要使学生清楚哪些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哪些是自己必须了解的生物基础知识。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育种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酶工程等专业内容。受限于160学分的总限制,生物技术专业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容都开设成单独的课程,而且各类课程中重复性内容较多,不利于学生综合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在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上,必须做到“有基础,有专业”。有基础,用12个学分构建生物技术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共5门理论课程,知识点覆盖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人体结构与生理等上游生物技术基础知识;有专业,用20个学分构建五个核心专业课程,含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原理及应用,酶学原理与酶工程。二是构筑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应用模块。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应用性、实用性为准则,必修和选修互补,模块上除设置食品安全检验检疫生物技术必修模块外,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升学、留学需求,尽可能提供适应学生需求的选修课程模块,满足个性发展需求。专业方向必修模块包括:现代仪器分析、HACCP原理与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卫生毒理学、现代食品分析技术。专业方向选修模块包括: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药物设计与药物研究、生物物理学、生物仪器分析、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学等。总之,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优化的方向是甩开传统学科分类包袱,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现实资源为依托,开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三是夯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模块。人才培养要做到实效性,必须用实验课程来培养学生。我们逐步取消了一课一实验配套的办法,将所有实验课整合成独立规划的实践课程,综合后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各专业实验课里完成,实行课堂化管理(分为四个技能训练课程,每周4-6学时),最后考察评价,夯实基本生物技术实验能力;第二阶段在专题研究课程内完成,教师单独辅导,以开题报告,研究报告作为评价标准,获得相应学分;第三阶段主要在国内外实践基地统一组织、自由安排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大量的实践、见习、参观为主要手段,融入部分毕业实习内容,独立撰写实习报告;第四阶段主要在校内外实验室完成,根据毕业论文具体要求,在相应实验结果前提下,独立撰写毕业论文,并参加答辩。

3关于保障生物技术课程体系实施的实验条件

生物技术在学科划分上理工不分,即可以发理学学位,也可以发工学学位,实验科学的特性决定了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高成本,高投入。独立学院自筹经费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在举办生物类专业上与公办高校在人才、资金投入上相去甚远的现状。我校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试验区,举办生物技术专业同样面临资金、人才匮乏局面。只有通过社会资源的整合,协同创新办学体制才能解决生物技术专业对高端设备的需求,同时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设备应符合现代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以及特色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经过文献搜索和对珠海300家企业的调研发现: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食品安全领域的生物技术应用人才符合国家和珠海地区发展的需要。2007年我校与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珠海局正式签署协议协同培养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通过办学模式的创新,“平等自愿、产权不变、协同建设、资源共享”的方针使得双方能够大胆持续投入,共建共享实验室,至今我校已经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卫生检验检疫两个国家级实验室,部分生物实验室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水平,实验条件满足生物技术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要求。另外,在实践课程经费投入方面,生均实验材料费为750元/人,学院预算仪器购置费为2857元/生,年度生均实践环节总投入为3607元/生,将教育部2004年2号文件“学费20%直接用于教学”的规定不打折扣落到实处。

4生物技术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效果

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是课程体系改革成功与否的试金石。首先,实验条件是实现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规划的重要保障,“检学”协同创建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实验室体系为执行生物技术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培养、创造了先进的实验室基础,学生实验训练得到有力的保障;其次,通过实验室共建、资源共享,协同管理,把直接为企业提供食品安全检测的国家级区域性中心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作为学生通过高层次技术服务学习的平台,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学有所用”的意义,学生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直接服务于社会,并作为切身利益方对课程体系设置的反馈能够直接基于社会的实际需求,这优于任何第三方去评价课程体系改革效果;最后,摸索出了适应特殊机制大学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升学率达20%,就业率高于地区平均水平,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参考文献:

篇11

作为一门全英语教学课程,仅仅依靠课堂听讲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每位学生的英语基础各不相同,有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课堂上只能掌握50%左右的知识点,因此,课后的作业、自学非常重要。针对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的生源特征,采取全英语教学的专业课程可以采取课后作业多样化举措,帮助学生在课外时间消化吸收课堂知识。

如翻译类作业,这又有两种形式:(1)每章讲授结束后,要求学生把这一章的summary全部翻译成中文,而summary是对这一章核心内容的总结,通过翻译,学生能掌握该章的重要内容;(2)把教材中重要的图表翻译成中文,因为所选用的教材中,其中的图表能非常好地反映书中大篇幅的文字描述。因此,通过翻译,学生可以更感性地掌握知识点。

主题式小组讨论作业也是一种不错的课外作业形式。教师布置若干主题,学生们由老师随机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选择1个主题,查阅资料,形成一份报告,制作成ppt,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每个小组会有一个相同的成绩。这就要求学生们团结协作,同时锻炼了他们资料查询、论文撰写、ppt制作、演讲等各方面的能力。

如果生源的整体英语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采取全英语教学,则无须排斥母语。首先,母语是学生自身拥有的学习资源。当一个学生开始接受另一种语言时,必定要与自己熟悉的母语进行某种联系或比较。比如,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在英语单词下标注中文以帮助记忆。虽然这样的习惯不应提倡,但事实上不管学生有没有进行书面标注[3],其对英语学习与母语进行联想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提倡学生课后将英语与母语进行一定程度的科学比较。尤其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遇文化背景差异时,这种比较有益于加深理解。其次,母语构成了教师(非外籍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的语言文化背景,是师生交流的基础,容易引起认同。因此,教师更容易发现孩子学习误区,帮助其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和方法。近年来,不少高校提倡教师坐班制,要求教师在授课之余保证完成一定时间的答疑工作。在全英语教学手段实施阶段,提倡在课堂之外的教师答疑工作采取母语或者双语的方式开展,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学习障碍。对于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而言,在保证合格师资的基础上,不绝对排斥母语的全英文教学是值得推广的。

开展全英语教学,这对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就我国目前的条件,专业课英语教学很少能得到外籍教师的指导,而本国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总体上不能与外籍教师相比,大部分教师用英语表达他们丰富的专业有一定的难度,英语教学的双向交流和语言表达的自由度、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对于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而言,不少教师,尤其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教师,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数没有拥有国外学历或者参加国外进修。加上国内对专业英语的培训机制不完善,教师完成全英语授课倍感吃力。如果要达到全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地推广全英语教学,其效果肯定不理想。

然而,就教师心态而言,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经验丰富,自己所受的教育足以胜任教学,对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缺乏积极性。此外,多数一线教师作为家庭的主要支柱,需要肩负家庭重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已超出其承受能力,教师们疲于应付且无法得到应有的在职或脱产进修以及相关培训的机会。就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的管理机制而言,对教师进行适时的培训与教育的重要性很容易被忽视。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一线教师接受正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难度很大。事实上,最需要继续教育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够跟得上时展的就是这些直接面对学生、给学生传授知识、真正将大学教育和大学精神传递给学生的一线教师。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的经费在一些地方难以落实。由于经费短缺,很多高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仅流于形式,无法让教师从此中受益。即使是针对教师进行的培训也很薄弱,难以满足相关学科专业全英语教学的要求。

可见,工作量大,时间少,缺乏培训及教育资金,没有上级支持,没有教学团队的合作与交流,再加上教师自身的惰性等诸多因素,最终极大地限制了教师的发展。这一情况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目前教师难于圆满完成全英语教学改革的无奈局面。

进行全英语教学,原则上必须有外籍教师的参与和辅导,从事全英语教学的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扎实的学科知识,否则极易将学科课上成英语辅修课,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确保进行全英语教学的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英语能力,高校可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任课教师,并对选从事全英语教学的教师进行英语培训,优先送到国外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师资质量。

在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承高等教育AKASP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意识、知识、态度、技能、参与”(awareness, knowledge, attitude, skill, participation)。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以学生参与为形式,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与互动,增进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全英语教学效果。

开展全英语教学改革,于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而言,对学生和教师双方提出了更高要求。尽管有些困难尚在解决中,但一些地方高校进行了大量有益尝试,为相关的教学改革工作奠定了基础。以主教材为基础,结合现代网络科研文献资料,引导学生尽可能避免学一门课程只读一本书的现象,实现课程教材开放性体系,使学生达到以课本或者课堂的知识点为突破口,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并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契机。通过建立“生态学”学科、课程网站。在网络环境下“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中所使用的全英语资源将包括在网上通过互联网搜索获取的生态学教学资源;教师向学生提供、包括网络课件、网络课程、试题库、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多种资源。在教学中,强调网络资源的利用、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与教师多进行英语讨论交流,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全英语教学效果。

英语作为我国的外语,而非第二语言,学生从小到大几乎淹没在汉语的环境中,进入高校之前,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母语。对于有坚实汉语基础的中国大学生而言,全英语教学模式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语言,还会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需的教学改革。如何定位英语教学和学科知识的关系,是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全英语教学的目的,对教师而言,通过英语教授国际化专业,对学生而言,通过英语学习国际化专业。基于地方农林类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生源特点,只有提高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完善全英语教学方式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鲜华.高校双语教学师资现状调查研究―――以经管类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2,(04):64-69

篇12

进入21世纪,随着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对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各个农业院校也在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不断作出调整,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了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努力结合生产实践,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查方法等进行了修改,并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动物营养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大纲调整前,我院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动学习愿望不强,独立学习意识不够,对课程几乎没有兴趣。教师在讲授时,虽然能采用提问、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能多种教学手段,但由于缺乏图片、视频及实例教学等,总体上效果仍然不理想。

2.动物营养学教学的改革

2.1教学大纲的改革

为了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结合生产实践,在教学大纲的修改中,着重加强了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内容的教学,取消了与其他课程重复及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少的部分。例如,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及能值教学的学时数,并增加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的学时数;同时,将与《饲料添加剂学》课程重复的饲料添加剂教学内容和与《饲料与饲养学》课程重复的动物采食量教学内容改为自学,并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少的役畜工作的营养需要改为自学。通过这样的修改,旨在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为以后的工作或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时产生枯燥感,在教学内容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以往的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新的教学内容中,将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与以前学习过的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相联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消化吸收过程与动物生理学相联系,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六大类营养物质的生物学功能与生物化学相联系,教学中多使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这种让学生回忆、联想及理解的方式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2.3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与学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老师讲授有条理、逻辑性强并且生动有趣,学生才喜欢听。教学方法改革后,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改善教学效果。例如,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各类养分是消化吸收过程,内容抽象,使用图片和视频教学后,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各类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在动物体内含量甚微,但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却很独特,缺乏时易患各种缺乏病,结合图片展示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更为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不仅多采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来加深学生印象,同时还多安排学生参与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开展的饲养试验或消化代谢试验等动物试验,也参与学校奶牛场青贮饲料制作的生产实践。通过这些改革,使整个课程教学能更好的结合实践,也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2.4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以前的考试中,最终的成绩只是由出勤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而在这次的教改中,将综合成绩改由4部分组成,分别是平时成绩(出勤、提问及作业,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和课程论文(占10%),如此一来,能更公平和公正的评判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表现,避免一考定合格而造成的各种弊端。

3.动物营养学教学改革实践及效果

通过教师的实际讲授效果和课后学生的反映,认为本次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教师和学生都感觉针对性更强,分别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的讲授更加明确,而学生的思路也一直比较清晰。其次,通过与动物试验及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会了对饲料营养价值进行评定时,应该通过各项分析指标并结合饲料中各养分的营养作用、饲料养分含量和饲料营养价值的关系、各种饲料中养分含量标准、各种动物的饲养标准等进行综合评价。再次,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更高,加深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最后,改革考核方式后,学生能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并有效杜绝了作弊现象。

4.动物营养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由于受到教学经费和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动物营养学的教学内容中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较少,如果以后的改革中能将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更多一些,会使动物营养学教学更加完整,学生可以结合实践内容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常娟,付彤,尹清强,等.动物营养学理论和实验课教学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22-23.

[2]郭爱伟,王海龙,吴培福,等.动物营养学案例教学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2,(4):168-169.

[3]李文立.《动物营养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8):30.

[4]王艳荣,王元元,何云.动物营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2):103-105

[5]许发芝,李吕木.动物营养学教学模式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89-90.

[6]杨凤.动物营养学(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7]杨明明,姚军虎,龚月生,等.《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家畜生态学报,2012,33(1):111-112.

篇13

一、深刻领会实践教学重要地位,合理制订实践教学方案

首先,高等教育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体,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反复进行各种练习和操作,能够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再把这些现象和问题带到理论学习中进行讨论,以解决新的问题,学生会学到并逐步掌握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学生不是静听、静观,而是既动手又动脑,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愿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的。近些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出现了就业形式多元化、就业途径多样化、就业层次基层化的形势,这就更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要实际动手参与生产,学会掌握一些典型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要进行一些实验研究和设计,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科学试验能力、观察与调查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等。

第四,实践教学架起了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认识社会、正确理解社会、适应社会,培养起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心。学生在校外进行的各种实习和所做的各种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与社会交流的实践活动中,会遇到经济、自然环境、生产和生活等多方面的问题,多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的学习实践,可加以解决,有些问题虽然在实践中暂时没有得到解决,却使学生得到了磨练,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做生的学习实践,可加以解决,有些问题虽然在实践中暂时没有得到解决,却使学生得到了磨练,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做了一个良好的准备。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功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的良好过渡,是理论课教学无法完成的。

实践教学方案是实践教学的顶层设计。要把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充分体现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充分体现学校已取得的实践教学改革成果作为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学校对各专业制定实践教学方案提出了总体要求:(1)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都应由实验、实习与实训、课程设计(课程论文)、文化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部分组成,各专业可按其具体培养目标,对上述组成部分的要求和时间分配上有所不同;(2)实践教学在时间安排上要贯穿到课内、集中实践教学周、课外和假期,整个四年全部时间内不断线。在空间分布上要延伸到实验室、实现基地、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乃至整个社会的全部空间中;(3)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占总学时比例要求分别为:农学、工学和理学类专业在28%~35%(其中实验课学时占课内总学时为15%~20%),管理学类专业在23%~30%(其中实验课学时占课内总学时为10%~15%),人文学和社会学类专业在18%~25%。

实验课:安排在课内(课表中),在实验室中完成。

实习与实训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安排在各学期的集中实践教学周(教学校历中),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和实验室(机房)中进行。

文化科技创新活动:一般安排在课外进行,也有的假期进行,在大学生创新基地进行,也有的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内进行。

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假期中进行,人文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类专业在集中实践教学周内也安排有社会调查、专业调查等实践教学,有的社会服务等实践在课外随时进行,活动空间是整个社会。

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活动空间分布于实验室、实习基地、大学生创新基地至用人单位等整个社会。

二、逐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也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学校近些年来在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立项、重点课程建设等工作中,都把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摆到重要的位置上。

在2001年立项进行的校级及校级以上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39个项目中,包括实践教学改革的项目有23项,占总项目数的61%,其中完全是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有12项,占总项目数的31%。从1997年开始学校先后确立30门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其中包括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有23门,占77%。

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其成果也必然会固化到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同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决定了各自实践教学体系的差异,而学校的总体定位和服务面向,也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共性。

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认识性实践、综合应用性实践和研究创新性实践构成。

基础认识性实践层面上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一些基础技能,提高基本素质。通过认识实践,知道本专业技能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同时要了解社会,为后续实践教学打下基础。这个层面主要包括基础性实验、军事训练、认识实习、工程训练、初步社会调查和一些科技文化活动等。

综合应用性实践层面上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综合应用技能的职业技能,增加对生产工序、产品质量、安全操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切身体会和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这个层面主要包括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综合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综合性训练、专业调查、市场调查和社会服务等。

研究创新性实践层面上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及早接触学科前沿,了解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有利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树立,也是通向产业、接触社会的桥梁。这个层面主要包括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参加教师科研、自主立项科研和创新活动等。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的要求,在不同层面上,构建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水产养殖学专业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教学改革项目“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129280611)],针对改革前各门实验课多为验证性实验,且内容简单、分散,缺少综合应用等问题,将分散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水化学”等4门化学类课程中的实验,优化整合为“化学实验”,成为基础认识性实践层面上实验教学新体系。又把“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和“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等研究动物体内变化机理的实验整合优化为“动物技能学实验”,构成了综合应用性实践层面上实验教学新体系。教学实习是把“水化学”、“水产饵料学”、“动物学”、“鱼类学”和“贝类学”等5门课程的单门课程传统教学实习模式,以养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为实习内容和结合点,通过密切协作的方式,改革并创建为多门课程的综合教学实习的新体系。生产实习是按鱼类学、虾蟹类、贝类等三个方向,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内容,要求学生跟班参加典型生产环节劳动,有目的收集有关数据,定期召开生产效果分析研讨会,根据生产和教学需要,开展小型科学实验,构建起综合应用性层面上实习与实训实践教学新体系。毕业论文是在综合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基础上,通过研究性实验和参加教师的一部分科研项目研究后,初步具备了收集与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以及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后,学生可在水产经济动植物、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养殖水环境和遗传育种学等方面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在指导教师科研项目、联合办学企业与科研单位设立的课题,申报科研课题先期工作等项目中进行选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构成了研究创新性实践层面上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三、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在制定了实践教学方案,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实践教学质量是否能得以保障,科学建立起一套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并按标准严格实施和检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中,理论课质量标易制定和实现,正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时,总会说到某老师课(理论课)讲得好,很少有学生会提出某老师实验(实习)指导得好。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难度更大。

我们根据制定质量标准的目的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制定出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并努力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