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的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机会成本的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机会成本的论文

篇1

不妨顺便指出:上述三对辩证概念即六个成本名词或术语在中国成本文献中,往往不称成本而称为费用,如直接费用等等。成本与费用混淆不清。而且用费用表述成本的频率高得多川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当作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换言之,费用不应计人产品成本。

2几点反思

成本不属于价值范畴。《资本论》旨在分析资本剥削制度,因此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常见的商品的二重性人手,正是抓住了要领;但是作为成本会计教材也从分析商品二重性开始,这是为了说明什么呢?可能是一些理论工作者依据马克思关于价值w的公式: W=C+V+m, 令成本为k,于是: w=k+m,移项:k=w-m 也就是:成本等于商品价值减剩余价值。但须指出:这里的成本k是一个抽象,或者说,它是成本的本质部分,即社会必要生产费的一部分,并非成本会计作为对象的现实的历史成本。

不能脱离生产力论成本。由于从商品二重性入手阐述成本,并由价值代表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推导出成本之本质是社会必要生产费的一部分;这种从抽象到抽象的推导是不必经过深思熟虑,完全可以从形式逻辑推导得出的。以上不加区分地将废品损失断定为不构成产品价值的说法,当然也是不遵从辩证逻辑而按照形式逻辑得出的推论。然而这毫厘之差,却谬以千里。

一部人类社会史,特别是科技发展史中,每一进步的标志不是生产什么而是如何生产。乡村的水磨出现使人类进入农业社会,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人工业社会,而生产力的提高总是和成本呈反比例而下降。半个世纪以来,科技总是从代用和缩微以及上规模这三方面促使成本神奇般地飞速下降。代用的事例十分普遍,用玻璃纤维代铜线传输信息,用量少、成本低、传输的信息量多,几不可同日而语。缩微的典型是电子工业,由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再从集成电路发展到第儿代的集成电路。如今不到手掌大的计算器在20世纪40年代居然是要占用两间办公室的庞大装置,因此它的生产成本以每10年下降90%的高速度展现出来。而以上诸方面的结果又使世界对铜、钢铁等传统材料的需求日趋下降,对节约世界非再生产资源又是好事。

以上所谓一念之差,是指过去只是从概念推导得出成本本质是必要生产费的一部分,却未真正理解社会生产力才是区别必要与非必要生产费的分水岭,而生产力又可由人力推进而变动不居的。可是过去的成本文献中再不涉及从必要费与非必要费二者的区别中探讨从不同途径谋求降低成本的措施的可能性。这无疑是根本性的欠缺。可以认为,成本会计除了提供信息,更应把如何谋求降低和优化成本当成更主要的任务,这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例如:

对非必要生产费可以从加强常规管理,尽可能地谋求节约;对必要生产费同样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地有所作为:其一是从技术改造或革新来提高生产力水平,使必要费转化为非必要费;其二是采用优化的途径,即便生产技术上不曾变动,同样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我曾在拙着《经济效益审计》(1991年改革出版社版)第3章后另增附录专广]讨论优化,并就单指标、双指标、多指标直至系统优化逐一举例。扼要说来:单指标。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对任何技术 经济指标如炼钢炉龄、设备、房屋使用寿命、废品率、实收率等都可从为此付出的代价,和因此所获的效益,从正负、得失之间权衡优劣。双指标。最直接的是从二者的权衡中取舍小失获大利的途径,此外可采趋利避弊的作法,例如锌矿石因埋藏不深导致氧化,以致浮游选矿中氧化矿难选,流失大而实收率低,而冶炼过程中氧化与硫化矿石并无差别,实收率都在90%以上。于是,在选矿过程中尽可能少地提高精矿品位,留待冶炼过程提高金属纯度,以减省有益资源的流失。退一步,产氧矿的矿山总有未经氧化的硫化矿,而且总是氧化矿占少量。于是不妨尽可能提高硫化矿的精矿品位,使之与精矿品位不高的氧化矿混合,既达到约定的精矿品位标准,又降低了资源流失。三个相联的指标。这时相互比较权衡的因素既多,避弊趋利的思路更广宽。要言之,纳入考察的指标越多,更利于适用系统分析。补述一句:运用唯物辩证法,除了对单指标运用一分为二,其余是讲联系;归根到底,一一分为二仍然是考察分为二的双方的联系,分的目的是找到二,从而看双方联系。由此可见,优化讲系统分析,实际是辩证法。

3生产二重性

篇2

1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及其重要性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是指通过账户、凭证、报表来实现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全面持续记录核算并报告核算物流成本的方法[1].它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全面展现物流成本情况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以全面系统地展现出物流成本情况,可以准确控制住物流企业的成本支出,使企业管理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物流成本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决策。

1.2 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能够提供比较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把握住物流成本的不同构成因素,为物流企业的成本优化提供依据。

1.3 体现同比差异,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以体现出物流成本在各个环节的同比差异,这就可以为企业在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的时候提供部分依据,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出差异的原因。

1.4 物流企业对客户需求进行优化管理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有利于物流企业对客户需求进行优化管理。它能够通过对不同客户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并为有效客户管理提供依据。

2 我国物流企业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上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正蓬勃发展起来,但与国外发达国际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而我国大大小小的物流企业却非常多,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物流行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但是物流企业却非常多,这就使得规范物流市场的必要性更加明显。然而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面的规章制度,只有以《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等来作为依据显然是不全面的。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是一个多环节、多群体合作的全程服务过程,决定了其成本确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2].我国目前在规章制度方面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使得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过程和结果都缺乏客观性和可信性。

2.2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内容混乱

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是比较复杂的,由于我国目前物流发展的不成熟,企业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时候并不清楚到底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核算,而核算的项目又是混乱无章。在核算内容上不但混乱,而且不全面,企业在成本核算的时候往往只是在企业外部的物流运输成本、物流仓储成本、物流采购成本等进行核算,而没有把企业的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纳入到成本核算里面,这就使最后得出的物流成本并不客观也没有真实性。

2.3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标准不统一

近几年我国的物流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我国的物流企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时至今日我国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时候,盲目地以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进行核算,结果最后的物流成本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和可靠性,也无法在行业中与别的企业进行有效的比较,一个企业一套标准,这就会使我国的物流企业无法统一稳定的发展,会让物流企业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这都会阻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2.4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模式传统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核算模式也会影响着核算的效率和结果,核算模式主要有单轨、双轨两种。单轨制是指将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和物流成本核算相结合,在现在的核算基础上增加和物流成本对应的凭证、账簿和会计科目[3].双轨制则是将两者的成本核算分开,物流成本核算有单独的凭证、账簿和会计科目。我国物流企业一般都采用双轨制的核算模式,物流成本核算结果只能反映出物流成本的信息,无法得到变动成本或者责任成本等信息。

2.5 企业内部核算监督制度不健全

一个集体需要监督,一个企业同样也需要监督,监督可以让企业更健康的发展。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内部没有关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面的监督制度或者监督制度不健全。这就会导致一旦出现事故时很难追究责任人,最后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3 关于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改进对策

我国的物流企业在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的物流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所以对于企业和政府部门都要在改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问题上发挥作用。从各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改进的对策:

3.1 政府部门应该发挥指导和保障的作用

(1)政府要制定出全面系统可行的规章制度来保障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进行,加强法律依据和保障,完善在有关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制度空缺。规范物流市场上的混乱秩序,积极引导企业从事物流并给与资金和技术保障。有了制度上的保障,就会使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有法可依,从而核算工作也就更能顺利地进行。

(2)在全社会范围内制定统一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标准。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标准共识并且有制度可循的时候,企业就会更有方向性地进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工作,从而减少方向性的错误,保障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3)坚决打击物流成本核算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使国内有个良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环境。

3.2 企业要从多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2)高效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是企业进行有效核算的前提,企业管理人员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特征和实际情况来确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在我国一般的物流企业都是使用双轨制模式,这与我国的物流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模式。企业将物流成本核算和会计成本核算相互独立进行核算,在这个核算模式下,企业的核算成本也比较低。相对于双轨制,单轨制的模式对于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员工的个人素质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企业需要更加完善的报表系统、新的凭证,需要收集更丰富完整的物流信息并进行整理编辑,需要应用高科技产品、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全程监控反馈。这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那些企业实力不是很强的物流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企业想要让自己更强大,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提升,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向发达的企业进行学习。

(3)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的责任制机制。监督是任何一个集体开展一项工程的必要环节,没有监督就没有制约,就没有责任。在开展成本会计核算的时候,如果没有监督,一旦出了事故就无法追究到事故的责任人,就无法挽回企业的损失,最后承担损失的就只能是企业。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和健全的责任制机制,对核算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并作出反馈,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严格贯彻落实,这对于控制企业的成本以及对于员工的业绩考核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篇3

适时生产系统实质上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生产系统,根据“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质量和数量生产所需的产品”的思路,由后向前安排生产,它改变了传统的由前向后的前推式生产方式,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愿望及时得到反馈。如瑞士手表厂商如今能使流行款式的手表几乎完全做到有求必供,供随求变。据估算,适时生产系统已经使发达国家厂商的管理成本骤减40%。如一张订单可以在买方计算机决定购入的几分钟内传至供货商的仓库内,使得资金占用达到最低水平。德国有家服装生产厂商,根据个人的身材和审美差异,能因人而异地设计制做极富个性化的各种时装。顾客只需要在因特网的公司网页上输人自己所需的尺寸、颜色、面料等相关信息,公司即可在三周内向居住在任何国家的客户送货上门,这既实现了零库存,又降低了销售成本。可见,电子商务环境下,适时生产系统将得到充分的运用。

二、电子商务对成本会计的影响

1.生产费用的归集范围缩小,给传统的标准成本控制或定额成本控制带来挑战。

在传统的制造系统下,凡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费用均属生产费用,其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电子商务环境下采用的适时生产系统实施零存货、零缺陷,强调无附加价值作业时间的彻底消除,不把有关存货的费用、劣质品的加工改造费用和其他费用作为正常的生产费用,而是将他们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失一样看待,视为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也就是说,适时生产条件下生产费用的归集范围比传统成本会计中生产费用的归集范围要小。这将使传统的以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定额成本制度和标准成本制度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

因为,一是传统的标准或定额成本中很多正常的生产成本,如存货费用、劣质品的加工改造费用等,在适时生产中被视为浪费。二是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制度鼓励产生有利差异的做法可能损害适时生产系统的目标,如采购人员为获得有利的价格差异,可能会购买劣质原材料或大批采购以获取折扣利益,生产车间为获取有利的人工效率差异,可能会片面追求大批量生产等等,这必然导致废料、劣质品或存货的增加,从而与适时生产系统全面质量管理及零存货的目标相悖。

2.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间发生了相互转化的趋势,产品成本构成比例发生了变化。

电子商务环境下,采用适时生产系统大大提高了成本归集的功能,使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之间产生了相互转化的趋势。一方面,单元式的生产代替了部门结构式的生产,产品生产所需的全部加工程序都在一个制造单元内完成,多技能的工人代替了专业化的工人,分散的保障服务代替了集中化的服务,这使得同一制造单元内发生的与该单元经营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那些传统上被认为是间接费用的设备修理、维护和折旧、物料消耗等费用均可以直接归属于该单元内生产的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成本的可归属性,这样将有利于企业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有利于管理当局据以作出具有充分技术经济根据的决策。

另一方面,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许多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在产品成本中直接人工成本所占的比重大大减少,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20%-40%降到了不足5%,而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适时生产系统简化了工序,减少了分工,这和作业流程电脑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一起,使得由少数人控制不同单元的作业成为可能。在这种趋势下,不但人工成本的比重大大下降,而且它和产品生产的关系也逐步由直接变为间接,再按直接人工成本分配间接费用显然已不合时宜。

3.对成本决策方法的影响。

确定经济订货量是进行存货成本决策的主要方法。利用经济订货量计算公式所确定的经济订货量水平能使全年存货的取得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达到最低。但在适时生产系统条件下,“经济订货量”的方法已不能存在。这是因为适时生产系统要求企业实现零存货,要求每日订货的到达量与每日生产需用量相等,材料每日生产的需要量就是最优订货量,经济订货量方法失去了原有的应用基础和条件。

4.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在适时生产系统中,企业的供、产、销各环节都实现或几乎实现了零库存,这意味着企业不存在期初、期末存货的成本,本期发生的期间成本就是本期所生产产品的成本。由于生产费用无须人为地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变得极为简单,分步法将大大简化。另外,由于适时生产系统采用制造单元组织生产,生产费用将更多地按制造单元而不是按产品批次进行归集。生产批量的缩小也使得为每批产品设置成本计算单已不切实际,因此,分批法的应用将受到限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强调产品的个性化,即产品的生产由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导向型转变为市场导向型,生产和经营厂商要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和经营。产品的个性化导致产品生产工艺、原材料消耗的结构和数量、生产工时各不相同。这种生产品种的多样化与传统工业经济中的产品单一化和批量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使得传统成本会计中的分类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方法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5.对成本报表的影响。

成本报表是内部报表,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新建立的网络财务系统对企业发生的网上交易等经济业务,可以及时生成会计信息,企业在任何

时点均可提交满足管理者需要的适时成本报表,为企业管理者及时作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提供依据。 6.对成本会计人员的影响。

正如美国《会计杂志》资深编辑罗文所述的“未来的会计人员将充当管理顾问的角色,其任务是为管理部门收集、过滤、分析经济资料,并解释信息”。电子商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成本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运用各种会计软件。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应注意以下问题:

1.!推行作业成本法。

篇4

(一)教学过程中重理论更注重实践

真正意义上的成本会计专业属于理论与实践要求都较高的复合型专业,所以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同时重视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而从实际现状来看,当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活动少之又少,这直接导致很多学生空有一套完善的理论知识,却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来,很难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起来,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工作难题,进而在工作中逐渐丧失很多良好机会。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体系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实施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和企业管理需要脱离

从实际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活动时,其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及分配方法等方面,并且使用的教材也是数十年前的老教材,而对于新时代条件下不同企业产品生产环境的差异及生产手段的不同都没有体现,同时也没有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会近些年出现的相关新型思想理念及计算方法,个别教师虽然会提到一些新理念,但也是一带而过。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仅学会很多成本计算公式的内涵及应用,却缺少实际操作机会,更难以体会依据不同生产条件计算产品成本的实践,使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管理需要严重脱离。

(三)成本会计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并且整体教学效果是由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而决定。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开展适用于实践的理论体系建设,这样才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获得专业理论的同时了解其应用于实践的方式。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从事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以年轻教师居多,这些教师通常是毕业之后直接从教,虽然具有大量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培养出同样情况的学生,导致学生对企业实际生产相关的流程及管理都不了解,缺少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四)缺乏实训条件

国内开设成本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很多,但是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自身条件有限,特别是资金、场地及师资等条件的欠缺,导致其很难在校内开设相应实训基地,学生无法参与成本会计实训活动。虽然有个别学校有实训基地,但是也仅流于形式,缺少必要的实训设施设备,学生很难通过实训基地完成与企业活动类似的实践活动。另外,很多学校也没有建立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无法在相应企业内为学生寻找实践机会,使学生体验企业成本会计的实际工作内容,这都是造成成本会计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三、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力度进行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实现该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就需要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力度。学校需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现实,成本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最终是要到达实际岗位中去,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他们更快适应工作岗位而展开,同时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快速成长并做出成绩。因此,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合理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证明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综合专业能力。

(二)改变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使之迎合企业需求

开展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向企业提供专业性成本会计人才,所以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应以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内容为主,积极与企业沟通,依据其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且结合会计领域的动态开展教学活动,使学校培养出的成本会计人才是最符合企业需要的类型,提高人才与企业的衔接性,确保成本会计人才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并为企业做出贡献。

(三)强化成本会计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成本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必须保证其师资力量的强大,国内各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强化成本会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该专业师资综合水平,这样才能充分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可以安排成本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并到相应企业内参观学习,在合适情况下切实参与企业工作,培养自身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该专业的教师参加校企合作课题,提高他们对成本会计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另外,学校也应该合理利用社会相关资源,定期邀请成本会计学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座,为该专业教师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强化成本会计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

篇5

1、材料成本核算缺乏原始凭证图例

从教材中可知,本期耗费的材料成本的归集,应根据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和领料单登记表等发料凭证进行。教材中并无这三种单据的图例,尤其是限额领料单的图例,实际教学中,学生是没有接触过限额领料单,建议编者在教材中应尽量反映常用的原始凭证图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职工薪酬核算缺少原始凭证图例

工资核算的原始记录有:工资卡片、考勤记录、产量工时记录,从教材中可以看出,缺少这三项原始记录的图例,建议编者至少提供考勤记录、产量工时记录的原始记录的图例,便于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此知识点有直观的了解。

三、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约当产量法的编排不合理

编者先讲述了约当产量的含义,就直接举例进行约当产量的计算,这里学生对“完工程度”和“投料程度”完全没有概念和认识。接着是“约当产量法的一般应用”,这里也是,只是简单叙述“在很多加工生产企业,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这是无论在产品完工程度如何……”(这里不多讲述,具体内容见教材P69),此时学生任然不知何为“投料程度”与“完工程度”,最后在在产品完工程度计算里,才对“投料程度”与“完工程度”有了较为简明的叙述与举例讲解,这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很费解,也对教师增加了不必要的教学难度。建议编者在讲述完约当产量的含义之后,按“投料程度”与“完工程度”分别叙述与举例讲解,最后进行综合的举例讲解值得一提的是既然第(三)标题是“在产品完工程度计算”,为何把“投料程度”与“完工程度”都作为此知识点的子项目?此点编者在编写时不够严谨与仔细。

2、定额比例法

从教材中可以看出,定额比例法计算公式讲述不够全面,只体现了以定额成本为标准的定额比例法,没有体现到定额工时为标准的定额比例法,笔者认为即使是中职教材,也应尽量全面、简洁的体现知识点。另外,教材中针对定额比例法所举的例子有欠妥之处,除了基本资料外,将期末成本分配具体计算过程的计算表与分配明细表和在一起,当然这样的确简洁了,但笔者人为,这会对学生在学习时造成一种不严谨不细致的影响。

四、产品成本计算法

1、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晦涩难懂

从教材中可以看出,关于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定义、分类上叙述的是简单,但不够清楚明了,表7-1编制的过于简单,起不到什么作用,本来一两句话说的事,费了白天口舌方能讲明白。建议编者对表7-1做一个清晰明了的关系表,将三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从“工艺技术过程特点和管理要求”、“生产组织特点”、“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在产品成本计算”几个方面列示讲述,这样在教学中,学生自学都能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记忆,势必减轻教学难度。

2、品种法的例题表格不够全面

从成本计算方法开始,教材中的例题开始独立。笔者认为,教材中品种法的例题虽然较为全面,但仍有不足之处,体现在:到最后,没有产品成本计算单及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分配表,不能体现生产成本期末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过程,使整个例题缺乏完整性、连贯性、系统性,配套的习题集中也有这样的不妥之处。虽然在配套的电子课件中展示了甲产品的产品成本计算单,但是学生学习时只有教材和配套习题,不利于学生课后全面、系统的复习。

3、简化分批法的例题表格不全面

从教材列示的例题中可以看出,本月能够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有甲产品与乙产品,教材中列示出甲乙丙丁产品的生产成本明细账之后就直接列示出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分录了,这里不够连贯、全面,建议笔者在这里加入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以作为最后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会计分录的凭据。值得商権的教学举例情况还出现在: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举例等等,需要进一步斟酌。

五、配套的习题集、电子课件存在的不妥之处

为了方便教学与学生学习,编者对《成本会计》教材配套了教学课件与习题集,满足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需求。但仍有不妥之处:

1、辅助生产成本法数字错误

该知识点的计划成本法例题中,教材中“制造费用”对应的错误金额是17964元,正确的应该是10216元,配套的电子课件中也存在相同的错误。相类似的错误在第六章、第七章都有出现。

2、配套习题集无参考答案

该出版者教材还配有光盘,但在光盘中只有对应的电子课件,没有习题集配套的参考答案,另外习题集中存在编排方面的不足之处,这里就不做一一叙述。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一)成本不属于价值范畴。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第3卷第1章指出,成本具有一种假象,似乎它是价值本身的一个范畴。不仅指明是假象,并且正面指出,成本这一范畴,同商品的价值的形成或同资本的增值过程毫无关系。由此可见,半个世纪以来借助从商品二重性人手来解说成本,从根本上是误会,从惟理上终于未能将成本是什么说明白。

(二)不能脱离生产力论成本。

过去只是从概念推导得出成本本质是必要生产费的一部分,却未真正理解社会生产力才是区别必要与非必要生产费的分水岭,而生产力又可由人力推进而变动不居的。可是过去的成本文献中再不涉及从必要费与非必要费二者的区别中探讨从不同途径谋求降低成本的措施的可能性。这无疑是根本性的欠缺。

二、生产二重性

从商品二重性的分析入手来阐述成本,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并且因为忽视生产力水平对成本的决定性意义,从此脱离成本与生产力以及产品和市场之间依存制的联系和关系,局限于就成本论成本,使成本会计从理论上走向死胡同。

从分析生产二重性出发,再从生产的耗费直接引出成本的概念和定义,从生产的目的和结果引向产品和市场。从此成本和产品再不是彼此分离、孤立的概念,永远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分析生产二重性,一方面从生产耗费引出成本,再从成本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引出成本本质,再从本质与非本质部分的区分引出如上所述如何分别采取不同途径谋求降低不同部分成本的相应措施。仅就此而论,这样的逻辑顺序不仅顺理成章,而且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进程。

三、我们的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笔者认为,我们应采取的对策是: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Benefit)、成本回避(Cost 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过去由于我们未能正确理解成本效益思想,导致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往往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所以,为未来增效而正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成本回避立足于早期回避可以避免发生的成本。我国成本会计的改革应构思成本回避的具体方法,使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向预防性方向发展。并力求在实践中应用。

现代成本会计的7个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

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西方成本会计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生机勃勃的学科。特别是随着适时制、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行为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我们应结合国情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完善发展我国的成本会计,借鉴西方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5、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成本新鲜经验层出不穷,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作出了很大贡献,值得会计学术界深入学习,认真总结,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总结完善。

6、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笔者认为: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参考文献

篇7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点,对成本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如新技术、新工艺;也可以是某种服务,如教育、卫生系统的服务目标。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做成本。

二、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海尔集团自其成立以来,一直进行跨越式的发展,其成功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2001年底开始,海尔集团提出SUB建设,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SUB损益表的操作思路,将海尔的国际化目标进一步分解落实到每人,每天,每个产品。SUB将企业的一张财务报表转化为每个责任单位独自的财务报表,是全集团的员工都是主体,都能够自我增值。苏仪表提供每人每天的投入、费用、产出的信息,实现管理和考核确定到人,将集团整体的经营目标转化为每个具体责任单位的目标和工作动力,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实行SUB以后,我们可以看到:海尔将原来分属于每个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全部分离出来,合并为独立地责任单位,实行集团整体统一的营销、采购、结算,优化了管理资源和市场资源的配置,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提高集团管理系统的效率。海尔现行的经营管理体制深入到每个人,划分到更加具体的责任单位,是绩效考核更加严密,更加有效。

责任精确到人的做法可以促使职工转变观念,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促进企业整体利益的实现。采购人员A原来只负责的采购铁管,但现在作为一个责任单位,要对经营成果负责,即成为铁管的经营者。他现在不能简单地考虑铁管的进价,要综合运费、仓管费用和废品损耗等问题来考虑铁管的采购。SUB通过对采购人员的所有费用支出和采购货品的使用进行监督和考核,通过SUB损益表计算该采购人员的薪酬,实现考核到位。

从海尔的经营管理体制看出:首先,公司高层对SUB的实施有足够的重视,项目实施目标明确;其次,评估方法的选择综合了集团的实际;最后,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措施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完善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三、责任成本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即作业成本法与作业基础管理的兴起,战略成本管理方兴未艾,以及目标成本的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如何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并总结我国自己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1.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人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还应该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Cost Benefit)、成本回避(CostAvoidance)思想,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产生的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

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人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在实践中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高昂但却必要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

3.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

4.学习外国一切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篇8

经过长时间的企业的实际应用检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势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各个生产步骤归集成本明晰,各步骤的成本计算在月末可以同时进行,而不需要等待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计算完之后的再结转,这样可以加快成本计算工作的进行,节约了时间。第二,最终产成品计算简单明了,把各个步骤的成本按照份额汇总即可,而且能够反映产品成本的原始项目构成,利于进一步的成本分析和考核工作。第三,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比较,更能体现分步法的特征,更加直接地反映了各个步骤的成本情况。但是平行结转分步法还存在不足之处:第一,半成品成本数据无法及时获取,各步骤成本的结转与实物结转不能同时进行,因而不能及时获得半成品成本的数据。第二,各步骤成本计算略显复杂,耗时费力。每一个生产步骤都要不断计算并汇总成本,还要在本步骤内的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第三,成本计算各步骤成本明显,但无法反映各期成本的变化情况。每一期成本计算出来之后,从其本身无法反映其是否合理,也不能反映与其他各期的成本变化情况。

三、对平行结转分步法进行创新的思路———定额平行结转分步法

以上所总结的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势要继续保持,但是对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缺陷之处就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善。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三个缺点:半成品成本数据无法及时获取、各步骤成本计算略显复杂、无法反映各期成本的变化情况,完全可以通过在现有的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基础上,加入定额来一一克服。所谓定额,是指某种单位产品或某项单位工作中所消耗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材料的事先预计的额度。定额是企业对自身产品的生产情况,成本的发生情况,费用的分配情况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和调查之后,再采取经验估计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技术测定法等其中的一种方法或者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之后,计算确定的产品成本的在比较理想的条件下,机器设备正常良好运转,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正常的合理的成本数额。在定额平行结转分步法下,所要确定的定额比较多,细分下来包括三类:直接材料定额、直接人工定额和定额工时、制造费用定额,另外还要分别确定各个步骤完工产品的成本定额与在产品定额。这些定额是在一般定额方法中都有的,定额平行结转分步法与其他不同的地方在于需要确定各个步骤的三类成本定额,这样定额的制定就要更加细致,也相对来说复杂一些。但是定额确定之后就可以很好地弥补现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不足。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定额确定之后,就可以确定企业产品的各个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以及最终产品的成本。各个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只需要把之前步骤的定额成本汇总即可。最终产品成本则是把每个步骤的定额成本相加计算得出。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定额确定之后,在各个月份的成本计算中主要计算各个步骤的即期成本,对于在产品成本的计算,如果在产品完工程度基本相同,而且各期变动不大的话,就可以采取按照在产品定额成本计算的方法,从而简化了成本计算步骤与程序,使得计算不那么复杂。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定额确定之后,各期就可以以定额为基础,对各期的实际成本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成本的完成情况是否合理,及时找出脱离定额的原因,并且及时修正。

四、定额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处理程序

定额平行结转分步法在现行的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基础上,在处理程序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定额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处理程序可以分为如下八个步骤:第一步,定额的确定。企业需要根据一系列的产品成本数据,采取一定的办法确定各个步骤的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直接材料定额、直接人工定额、定额工时和制造费用定额,累积步骤汇总为半成品定额成本,所有步骤定额相加为产成品定额成本。第二步,生产发生的费用的审核。对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需要根据国家和上一级主管部门以及本企业的有关制度规范的规定进行非常严格的细致审核,确定费用的合理性与归属。第三步,明细账的设置。定额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生产的各个步骤,因此需要根据步骤设置明细账,并为了计算明晰,需要在步骤明细账下,设置成本项目明细账。第四步,生产发生的要素费用的分配。对于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进行审核之后,再进一步根据用途分配进入各个步骤明细。第五步,产品计算综合费用的分配。企业所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损失类账户所归集的费用,需要在最后在各个步骤以及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第六步,把所归集的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定额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由于是连续性生产,肯定存在在产品,因此需要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在这种方法下,可以简化计算,按照在产品定额成本来计算在产品成本。第七步,计算产品的实际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定额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在最后平行计算在产品成本,计算定额成本和实际成本。第八步,产品的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分析。定额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关键的一步就是把产品的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分析,以便进一步判断实际成本的合理性,并进一步分析与定额的差额,再分析产生的原因,利于进行企业成本的有效管理。

篇9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从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汇总、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势必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会计人员的工资、必要的办公用品、计算机硬件及财务软件、账簿费用等。尤其是当提供一些较为复杂或精度要求较高的成本信息时,其处理和提供的成本很高。对外提供报表时,因为报表中也包含的成本会计信息,故财务报告的审计费用也应按一定的比例累计入成本会计信息成本。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成本的特点之一是它往往是可以计量的。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成本会计信息在被会计人员“生产”出来以后,要到达信息需求者手上,需要经过信息传递这一过程。用于向外披露用的财务报告中的成本信息,经过人工送达或财务软件传递等方式到达财务报告编报者手中,期间产生人工费用或软件摊销费用。

(3)诉讼成本。在因为企业提供财务报告、纳税申报等活动中,因为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误导投资或偷逃税款而受到投资人、债权人或政府税务部门,而花费的巨大的诉讼费、立案费、律师费等。

(4)竞争和谈判劣势。对外披露的报告中包含过多的成本会计信息,将会使竞争对手了解企业的商业机密,采取不利于企业的行为,削弱企业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销售商制度本企业的产品成本,在谈判时便可能将价格压得很低,使企业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为管理目的应用的成本数据(供内部使用的)不同于向外报送的财务报告中的成本数据,前者可以毋需依照公认会计原则,管理人员完全可以自由决定,按自己意图来解释成本信息。因为这种解释成本信息的决策,带有主观任意性,按一种方式解释而放弃另外的解释方式就产生了管理的机会成本。用于业绩评价的会计成本信息,是将已经发生的成本与预算的成本相比较,鉴别与所制定的计划成本、利润、现金流量和其他财务目标所以发生差异的原因,从而促使经理人员采取措施,变更他们的行动或调整他们的目标和计划。在制订的成本计划不实或核算过程中成本分配的方法的影响,可能导致对经理人员评价的偏颇,会打消部门经理的积极性,造成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在信息时代,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除了以上几种外,还包括成本信息系统开发所花费的代价及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对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人员的培训费用等。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本文所指的成本会计信息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不加粉饰的、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不考虑其成本相对于收益是否过高,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有效成本会计信息,决策人员才能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发展前景、有关成本会计信息的收益主要有:

(1)降低成本。在任何设定的条件下,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第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通常,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日常成本管理的内容。第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职能分工、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企业外部协作关系等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因素。在特定的条件下,当成本降低到这些条件许可的极限时,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努力可能收效甚微。例如产品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材料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有一个最低标准,当实际消耗接近这一标准时,进一步的努力也难以使材料成本进一步降低。由于既定的条件限定了成本降低的最低限度,进一步的成本降低只有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如通过采用新的技术设备、新的工艺过程、新的产品设计、新的材料等,使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得到改善,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前提,使原来难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所有这些降低成本方式的实现都是以成本信息的取得为前提的。

(2)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战略意义的议题是如何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的竞争利益。当成本变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相互关联时,如何在成本降低与生产经营需要之间做出权衡取舍,是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困难选择。单纯以成本的高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成本的变动往往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成本本身,而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要采取诸多的战略措施,这些战略措施通常需要成本信息予以配合。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要通过强化成本管理不遗余力地降低成本。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其需要高于一切,成本管理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要配合企业为实施各种战略对成本及成本管理的需要,在企业战略许可的范围内,在实施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另外,在资源限制条件下,通过使用成本信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经济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达到节约增产的目的,也是成本会计信息的重要应用。这一原理对于存在瓶颈环节的企业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当企业的薄弱环节成为制约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瓶颈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成本管理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企业可以利用成本的代偿性特征,通过增加其他方面的成本以节约受限制资源或瓶颈资源,使受限制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产出水平。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金融工具的频繁使用,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外部信息需要更多的成本信息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评估公司的价值,管理当局需要成本信息来进行决策和对各部门进行业绩评价。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方法的创新,会计学科的发展,会计工作人员将有可能提供更多,更具体,更全面的成本会计信息。在这种对成本会计信息需求增强,供给能力也增强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提供多少或多高质量的成本会计信息就必须遵守成本效益原则。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如前面所列示的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和效益,很难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示。在选择成本会计信息提供内容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对成本会计信息可能产生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职业判断,在成本和效益之间进行权衡,以得出“适量”的成本会计信息。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就成本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提供来讲,随着信息技术的采用,会计信息的处理比传统手工会计下大大便捷,成本大大降低了。

参考文献:

[1]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版。

篇10

(一)会计产生的原因。生产是最基本的实践,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有投入和产出。为了社会进步,想要经济得以发展,就需要获得经济效益,然而记录并比较生产活动中的投入和产出正是判断是不是有经济收益的方法,如此这样记录、计算与比较投入和产出的活动就是会计。即会计是为适应社会实践和管理的客观需求。

(二)成本会计产生的原因。何为成本?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是开发产品价格的基础,是计算企业盈利或损失的根据,是企业进行经营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重要根据,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的业绩指标,是产品进入到国际市场以及其反倾销调查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此,成本是带着重任“出生”的。成本会计的使命和职责主要分为四点:首先,正确计算并提品与成本相关的信息。成本的相关数据经常被企业内外部使用者拿来使用:企业内部使用者据以了解产品成本的变化情况,以此作为制定售价的重要参考资料;企业外部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业绩,以此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所以,成本会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既影响了成本的计划与成本的决策,又影响了定价利润和库存量;其次,进行成本预测,作出成本决策。《礼记》书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无患”,意思大概是,无论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有预计、预测、准备,才能够得到想要的成功,不然的话会失败的。所以,在企业与成本挂钩的活动过程中,成本预测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只有在进行成本计划和作出成本决策前,对企业成本进行合理的预测,企业才更大可能获得较高的效益。然后,建立目标成本后实现成本控制。人一旦没有目标就会没有劲头儿,目标正确往往比做事正确更加的重要,换句话说,只有树立正确的目标,我们才会走向成功。所以,在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只有建立正确的目标成本,才能在最后更好的实现成本的控制。目标成本制定的正确与否,对成本控制具有直接的影响,它是企业能否达到所需目标利润的重要保证;最后,重视成本责任制。责、权、利相结合,劳动所得与劳动力成正比是现时期经营企业应特别加以重视的一点。所谓“无功不受禄”功禄相称才符合逻辑。责任、权力、利益改善了职工对工作本身的主动热情,充分发挥创造力。以责、权、利相结合的方式使企业各层次、各部门都有降低成本的责任心,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会因为成本降低而获得更好的收益。所以说,现经济时代成本责任制度应该得到重视,加以推进。

(三)企业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懵懂无知到成熟懂事,每个人都经历了成长的过程,无论身体成长还是心理成长,过程往往都是挫折的。但是越挫越勇,只有经过这些磨砺我们才能够长大,完善自己。成本会计的成熟完善自然也经历过很久的时间,挺过了磨练的过程,从19世纪30年代末到现在,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近代、现代以及战略四个阶段,从早期的不完善逐渐的发展起来,到现如今的成本会计在业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四)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现如今,成本会计在企业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成本会计的局限性已经被人们所化解,从产品的开发、生产,到销售产品时的营销服务,成本会计无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到料、工、费的核算,大到为管理者的控制提供信息,无论哪项都缺它不可。

三、新时期企业成本会计的影响因素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会计赖以生存的企业大环境的不断变换,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成本会计为了适应新环境也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存”的方式。总的说来,我觉得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企业中成本会计的现状。

(一)市场环境和成本会计存在矛盾。在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中,市场的环境无疑影响着新时期成本会计的工作、实行和地位,然而如今成本会计的工作和市场环境间存在着误区。很多企业经由提高产品的产量,降低产品的单位固定成本,以此认为一旦产量变高,产品的单位成本就会变低,并得出了产量越大,成本越低的话,企业所得利润就会越低的错误结论。就是因为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这种误区,以至于很多企业不考虑市场的需求量,而一味的为了降低产品成本而胡乱增加产量,以至存货不适当的积压下来,成本也因此而转移到积压的存货或者别的方面上。也就是说,新时期的成本会计与市场环境存在着矛盾,导致了供求关系不平衡,从而也影响着企业的收益。

(二)成本考核制度存在问题。在当今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变得更加多样和严格,所以,企业也在用工方面制定了各式各样的考核制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真正有才华的员工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员工的工作态度不够积极、不够主动,那么对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未来都是致命的,可见考核制度影响有多么严重。成本控制系统,顾名思义,是企业为了实现目标成本,所设置的控制成本的系统。对于成本控制系统来说,成本考核就是它的确保条件。但是,就成本会计的现状来说,企业的成本会计的考核制度是不够完善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不能完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它还处于一个肤浅的状态。我们需要建立优秀的成本控制系统,以完善成本考核制度,更加深层次地了解企业各员工的工作经验以及优点缺点,更好的利用到员工的才华,达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互赢互利状态。不能再让成本考核制度的肤浅影响成本会计的现状。

(三)成本费用控制存在难度。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以成本费用目标为标准,对企业所用的成本费用进行限制、调控,这当然是必不可缺的环节。但是事实上,在操作过程中,想要控制成本费用,达到想要实现的目标是很困难的,对于成本费用,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严重影响着成本费用的控制。人会为了达到向往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然而我认为,重要的不仅仅是奋斗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努力奋斗的过程。不断地寻找、探究问题所在,琢磨、解决各种难题,在克服各种挫折的路上,不停地完善自我,改善并建造更加完整的可以实现目标的措施,这应该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控制成本费用来说,表面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些耗资与企业所得的利得之间存在着某种可建立的函数关系,但是实际上,成本费用的控制中存在很多复杂、多样化、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并不能单纯的根据函数关系去拟定计划,着手实践,那样并不能像预想的一样实现成本费用目标。所以说,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成本费用的控制是有难度的。

四、新时期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

对于新经济时代的成本会计,我们应迎接现时期所面临的挑战,清楚了解它的发展趋势。

(一)成本会计电算化。在科技发达、经济迅速发展的现时期经济时代,计算机自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计算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的粘贴在一起,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活跃在各个行业的工作生活领域中。以计算机为主应用在成本会计上的技术就称为成本会计电算化。就像应用在其他领域的计算机技术一样,成本会计电算化也为企业生产活动中所涉及成本会计的业务减少了很多的麻烦,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现已成为成本会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时期科技的发展,与其电子技术方面的进步和更新速度加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成本会计电算化也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现阶段成本会计电算化与预计想要达到的理想的应用状态还有一段差距,更高要求的互联网技术、电子科技的应用在向我们提出挑战。

(二)成本会计核算全球化。因为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因此会计核算是困难且不容易把握的。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地位较高成本会计核算,自然也是繁复琐碎不易掌握的。而经济全球化又随着新时期科技的发展应运而生,成本会计核算的全球化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成本会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又一大挑战。国内国外各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与此同时,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因此增多起来。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影响有优有劣,但是无论是哪一方面,越来越多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的各企业各集团的建立处处证明着成本会计核算的统一、国际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当然,不得不说,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越广,企业对成本会计方面也会越重视。所以面对这种挑战,我们需要摆好正确的态度,适当的推进成本会计核算统一化、国际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它带给成本会计的优点,并尽量的减低在此各环节中产生的摩擦以及劣势的影响。

(三)成本会计管理理论与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当今已经成为很多事情的最终追求,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是能否顺利达到目的的关键点。使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情可以为我们省下很多的力气,避免很多的无用功,也可以使我们更大几率的走向成功,事半功倍。所以,对于成本会计,我们要重视它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带给现阶段成本会计发展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新的成本会计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层出不穷。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这几种:一是企业或者顾客有需要时,适时生产,从而使存货量保持在最低点,即适时制;二是有顾客决定质量,根据顾客所需要的质量要求生产产品,这种全面质量管理在当今已然成为企业激烈的竞争中有力的战略武器;第三种是就能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的方面,单挑出来着重发展,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称为战略管理;第四种是基准和持续改进结合起来,这种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已经成为现时期管理方法发展的新趋势;第五种叫做限制理论,这需要对企业有充分的了解,清楚知道企业哪一点需要加强,而强化哪一点会事倍功半,哪一点会起反作用;最后一种是围绕企业的总目标,避免盲目性,积极主动为明确目标经营企业。像这样将成本会计管理理论与方法应用到企业生产活动的成本会计的核算中,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定会是成本会计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提高理论的研究水平、关注方法的更新改进成为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关键。

篇11

3.对会计凭证包装的知识知之甚少,83%的学生不知道装订程序和装订前要加上科目汇总表。有73%的学生认为企业不需要自制半成品,认为生产工艺流程对会计不重要及一般的占到78%,这说明学生对一线企业会计非常陌生。

4.81%的学生回答分配制造费用按固定资产原值分配是不可行的。说明学生只知道书上的几种分配方法,其他不知道,拓展能力不够。

5.95%学生回答成本还原只还原到直接材料,84%的学生认为三个车间的辅助成本交互分配不存在,这是不对的。恰恰相反,企业成本会计实际还原到具体材料名称。当老师告诉学生成本会计实训将有39张凭证、数量金额账及成本计算表29份时,63%的学生认为太多,根本做不完。

二、成本会计综合技能实训教学对策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自己处理一线企业账务核算时,根本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笔者建议应采取“1131”教学模式,“1131”即“1个模型+13张挂图+1个现场教学”的教学方式。

(一)“1131”教学模型及挂图

制作成本会计教学挂图,共计13张,分别在模型的左右两边墙面悬挂。挂图分基础知识和水泥厂分步法核算两部分。

(1)基础知识挂图内容涵盖:半成品成品领取材料、原材料消耗量计算、人工成本分配表、折旧分配表、其他分配表、辅助生产成本交互分配法核算、制造费用分配(年度计划分配法、车间原值分配法)、废品处理核算、约当产量核算、车间自制半成品数量。

(2)水泥厂分步法核算挂图内容涵盖:生产成本明细账,如生料、熟料、煤粉、水泥产品等生产成本明细账;自制半成品及成品数量金额明细账,如:自制半成品——生料。

(二)实施成本会计综合技能现场教学

1.现场教学准备。

教师将自编的《成本会计实训教程及指导书》、《成本会计挂图》作为教学用书,水泥厂原始资料表格统一单面打印,便于剪切附在凭证后。学生准备空白记账凭证、记账科目汇总表。学生事前按统一格式打印原材料(自制半成品)数量金额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多栏明细账、制造费用多栏明细账、管理费用多栏明细账、产品(半成品)生产明细账、库存商品明细账。场地为成本会计实训室,室内备有相关会计用品用具。

2.现场介绍工艺流程及挂图教学。

教师详细介绍水泥厂工艺流程:首先,各原材料如石灰石、粘土、铁粉、页岩等经各自破碎后全部通过称重系统进入生料磨,经球磨机粉磨后形成自制半成品生料。生料经提升机进入烧成车间,生料在五级旋风预热器内经高温CaCO3预分解成CaO形成热生料,热生料随自重进入回转窑与高温煤火接触,经煅烧后形成熟料,熟料经急冷形成常态自制半成品水泥熟料。然后,水泥熟料、细石灰石、矿渣、石膏、粉煤灰等材料经各自破碎后全部通过称重系统进入水泥磨,经粉磨后便成为散装水泥成品。如模型图所示,水泥厂是分步法核算,分为三个主要车间,它们是生料车间、烧成车间、制成车间;一个实验室;三个辅助车间分别是机修车间、运输车间、动力车间(含水、电、风),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二种产成品分别是P32.5水泥、P42.5水泥。接着,教师对13张挂图进行现场讲解,帮助学生回忆相关会计知识,介绍这些内容需2课时。

3.现场教学生编制凭证。

凭证编制是重点。实训前,学生对水泥厂各种业务资料非常陌生,往往编凭证时无从下手。教师需正确引导,教学原则是举一反三,类比推理。如编制生料领料凭证,教师可以详细解释编制凭证过程,教学需4个课时,如表2领料表(部分)。编制生料领料凭证分录,借: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生料3185720;贷:原材料——石灰石2369864、——粘土304770、——页岩149800、——铁粉361286。学生根据生料凭证可推理P32.5水泥熟料凭证的编制。借: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P32.5(水泥熟料)686600;贷:原材料——石膏214280、——细石料268830、——矿渣203490。另外提请学生注意:一张完整的凭证必须把原始凭证附后并填写原始凭证的张数、填写记账、审核人员。其他凭证的编制略。经过4个课时,学生编制完39张凭证。

4.现场登记原材料数量金额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多栏账,需要4个课时。

(1)原材料账。教师先讲原理,本期把已知的月初、本月购进材料数量金额,填入原材料数量金额账表格内,再根据一次加权法(可选择)计算结存的单价,发料时贷方单价填入结存的单价,便可计算出发出材料成本。登记账簿最能体现学生的细心程度。

(2)辅助生产成本账登记。现场教学关键点:内部交互分配分录及凭证登记,如供电车间生产成本多栏账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二级科目构成,假设本月供电车间发生成本为7400000元,本期机修、运输车间分别用电16537.5元、1417.5元,同时供电车间接受机修、运输车间劳务分别是8366.7元、1407.4元。登记时,本月交互分配支出和收入均登记在辅助生产成本的二级科目制造费用栏内,交互支出用负号,收入用正号。最后计算对外分配的成本:7400000-16537.5-1417.5+8366.7+1407.4=7391819.1(元)。同时指导学生作辅助生产成本内部交互分配分录,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9774.1,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8366.7、——运输车间1407.4。

(3)生料、熟料、水泥完工产品入库、出库账的登记。现场教学关键点:水泥厂成本核算应属于分步法核算,且有半成品库存。因此教学时需向学生讲清,生料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完工产品的数量和金额分别填入自制半成品生料数量金额明细账的借方。当烧成车间领取生料时,需通过自制半成品生料数量金额明细账的贷方领出,其发出单价是本期月初与本期入库的生料加权平均价。熟料、水泥原理一样。教师可以生料入库进行详细现场讲解,煤粉、熟料、水泥可类比进行。熟料生产成本明细账设四个二级科目,它们是半成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自制半成品生料贷方发出数量金额记入熟料生产成本半成品项目。

5.制造费用分配2个课时。

现场教学关键点:原料车间(含生料车间、煤粉车间、烧成车间),将制造费用按固定资产原值(也可别的方法)分配到生料、煤粉、熟料成本里。如生料、煤粉、烧成车间归集的制造费用分别为110万元、146万元,合计25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生料车间、煤粉车间、烧成车间分别是9000万元、1600万元、15000万元,合计25600万元,则毎元固定资产分得:256÷25600=0.01。生料、煤粉、熟料分别分摊的制造费用是90万元、16万元、150万元。此项费用分别登记在生产成本明细账的二级科目制造费用栏内。

6.生料、熟料、水泥生产成本计算表的填写需4个课时。

现场教学关键点:

(1)投料率与加工率及二级科目假定:为便于计算,设定原材料在生料车间投入,直接材料投料率为100%,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加工率为50%。生料生产成本下设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三个二级科目,而熟料、水泥下设半成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四个二级科目。

(2)设定生料、熟料、水泥的期初数量与期初成本,由生产计划表获取本期熟料、水泥生产的产量,然后根据熟料料耗(1吨熟料=1.5吨生料)计算本期生料投入量。

(3)计算本期累计生料、熟料、水泥的生产产量及生产成本,根据约当产量计算本期完工产品的生料、熟料、水泥。完工的生料、熟料、水泥分别记入自制产半成品的生料、熟料、水泥数量金额借方明细账里。熟料及水泥生产成本的半成品领料时分别从自制产半成品的生料、熟料数量金额贷方明细账转出。经过实训后,学生上交实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涵盖凭证、材料明细账、半成品明细账、库存商品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表、制造费用表、生产成本计算单、成本还原表8个方面,附上一至二句心得,并填写好空白的多栏账簿及生产成本计算表。最后将凭证装订并上交,由老师评分。实训成绩占成本会计成绩的20%。

篇12

成本核算管理能够针对事前预算发挥有效的监督控制功能,尽早挖掘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有效方案解决相关问题,达到减少医院经营成本的目的。医院必须要针对各项成本实施事后核算以及控制,同时,促进事后核算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的有效结合。其次,医院在开展成本管理的同时,应加强预算管理,有规律开展核查工作,按照实际支出状况对预算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促进预算方案的完善和优化。医院必须要严格遵循国家财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共同的新医院会计制度以及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科学开展医院成本管理,综合分析医院实际经营状况,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成本管理规范,为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必须要充分重视会计、财务人员的素质问题,会计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丰富的财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会计专业技能,能够针对各种专业软件进行熟练应用,拥有较好的操作能力,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财务会计处理程序以及方法,还必须要熟悉各种会计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严格根据各种制度要求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管理。医院必须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此外,不断完善财会人员的业绩考核制度以及奖惩激励制度,提高其业务技能,使财会人员均能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针对那些个人能力欠佳,无法胜任财务会计岗位工作的人员,建议及时进行撤换处理。

篇13

(一)高速公路建设的简要介绍

高速公路建设作为我国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供便民服务起到了关键作用,每逢节假日就迎来了高速公路运行的高峰期。但是,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施工时间较长、资金投入较大、成本回收缓慢,因此而使得高速公路项目的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上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和漏洞。不论是在建设施工的前期预算、施工过程中还是在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后,高速公路的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都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让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二)高速公路会计核算、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高速公路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在高速公路建设前期进行的资本筹划、项目初期进行资本投入金额的预算和评估、高速公路建设期间的资金周转使用情况的核算工作以及高速公路运营期间成本费用的管控。同时也要严格管理资本的运作,使资金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保证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资本的有效使用并得到合理的控制,确保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高速公路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制度就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主要是缺乏对高速公路建设期间成本的有效控制,疏于对工程资金流向的明确把握,不能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出正确的调配和组织,以及相关的报销和审核手续不健全。这样不仅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无故流失、专项资金的轻易挪用,也容易导致财务核算信息混乱、成本计算不准确、使得高速公路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的工作难度加大。同时,如果管理制度不健全,也会使得在高速公路运行期间的收入计算不准确,造成收入减少,而使得高速公路的后期维护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由此而导致的各种问题不仅不利于高速公路的管理,而且还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更快发展。

(二)管理者们成本管理的意识淡薄

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当中,大部分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他们大多是工程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匮乏,一心都想着怎样把高速公路建设的更好、工期更短、更加便于群众的出行,很容易就忽视了高速公路建设中成本的管理工作。再者,工程项目的管理者们与财务的负责人之间不能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也使得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同时,资金使用的审批手续不健全也使得资金的运用不合理。因此,导致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投入的资金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资金的使用情况混乱,造成建设的成本加大、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这也就给财务成本的管理工作造成了阻力、加大了工作量,给高速公路建成后期的成本评估工作增加了阻碍。

(三)相关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高速公路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及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好坏。高速公路会计核算及成本的管理工作内容其实十分复杂,专业性极强,这对高速公路的从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知识要求、需要他们有更加扎实的成本核算水平。高速公路的会计工作人员应该时刻把握国家经济政策发展的动向,紧跟会计及高速公路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脚步,才能更好的适应本职工作。

三、改善高速公路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管理制度和审计监督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速公路管理制度是改进高速公路会计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问题最根本的手段之一。一个企业管理制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企业的前景与发展,如果想要使高速公路的发展能够更加快速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制度。因此,就需要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资金的流入、流出的使用制度,加强审批核算的手续,完善资产的管理制度,使其与会计核算体系相辅相成。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审核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加强外部监督。一套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审计监督机制,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金的浪费,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还能最大程度上减少高速公路建设的投入成本,这样才能保障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相关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高速公路建设作为一项系统、连续的工作,成本的管理牵涉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要想从根本上保证成本管理效率的提升、取得成本控制的成果,就必须调动所有与该项目有关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其中来,实现全员的参与、全面参与,这样才能保证各个工作环节能够环环相扣,保证各环节的成本控制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高速公路的高层管理者可以出台一条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相关制度措施,鼓励每个工作人员在自己日常的工作中都时刻注意到节约成本的重要性并且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使得成本管理工作从根本上得到良好的保障。

(三)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古语有云:“天时、地利、人和”,可见“人和”在事件的发展进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大家向着共同的方向努力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高速公路的会计核算及成本管理问题要想得到彻底的解决就应该加强对高速公路相关从业人员素质及专业知识的培养。因此,高速公路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强化专业知识的特定培训,多角度、全方位的提升个人业务能力水平。同时,项目工程的建设人员也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经济脉搏,不仅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更应该时刻关注和学习一些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使得高速公路在设计初期做到更周全的考虑,以及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得到更合理的使用。

(四)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引进了信息化管理,对于财务管理的工作自然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通过对高速公路行业自身特点的分析,建立适合其特点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成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平台,全面实现传统账务模式向现代化电子商务信息智能化的转变。对各个终端的工作人员授予不同的嘞蓿使他们可以通过将基础财务数据上传到内部的软件管理平台上,摆脱传统手工记账的繁琐程序,实现全面的电子信息化办公。同时,各部门领导可以通过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对汇总的数据实现网上的审核、考评。这样不仅减少了原始办公模式带来的重复及纸张等的浪费,更加快了数据信息的传递、提升了办公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创造更高的收益,极大程度的避免由于数据不能有效共享、信息交换不畅造成的孤岛现象,实现真正的财务信息化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核算的越来越系统化,人们对成本管理的意识正在不断加强。在展开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如何更快、更有效的加强其会计核算及成本的管理、改善成本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成本管理成果的落实是推进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顺利、健康实施的首要前提。在高速公路基础建设实施的过程中,要重视当前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在建设期间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改正,加强各方面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能够长久、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出行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永福.关于高速公路事业单位内部成本会计核算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