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安全主题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安全主题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安全主题论文

篇1

1.我国建筑施工中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成因

1.1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在投资计划上做了一些体制上的改变,以往传统的建筑生产安全管理模式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当下的建筑施工生产方式。传统的生产安全管理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可弥补的管理漏洞,如政府主导安全管理导致管理涣散且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相关适应的经济和法律体系并未成熟。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生产中并没有得到完全地落实,基本处于一种比较分散的管理状态,真正能够起到行业管理作业的扳指可数,这就自然而然地导致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施行标准和管理模式的不统一,管理工作的职责分配交叉不清,最终得到的只有“没利监管失控,有利打架不顺”的现状。

同时,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日俱增,业主单位在招标过程中有意地压低中标报价,在一定程度上对确保施工质量安全的措施费用不予认同并拒绝交付相关地安全费用,合同工期也在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被强力压缩。这样一来,施工单位就不得不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忽略一些在自己看来不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以有限地资金投入实现施工成本和工期目标,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1.2导致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原因

1.2.1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

施工单位没有针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负责人,部分施工单位虽有配备却没能真正意义上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职责,落实缺失,纵容施工劳务人员铤而走险,冒险作业,施工操作违章的情况屡见不鲜。还有,有些专职的安全管理负责人由于权限所限,在发现现场施工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请示上一级领导,而不能够直接向最高管理层反映。这样的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情报延误,或根本无法实现向上通报和得到最终的解决结果,以致于安全隐患未能得到及时的整改。

1.2.2现场施工管理工作脱节

我国建筑施工的劳务人员多为技术水平偏低的农民工,而实施现场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施工管理的模式主要是施工单位和施工队伍的工长签订一项单项工程的成本合同,包工不包料,二者分别担负的责权很明了,质量安全基本是由施工队伍来负责,而施工单位只片面地追求产值和利润。在施工过程中,抢工期、赶进度的情况非常普遍,短期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施工质量和安全却被置若罔闻,安全隐患处处存在。

1.2.3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

施工单位参与投标活动,有意压低投标报价取得中标的优势,而在中标后从各个方面刻意削减投入和开支,尤其是一些规范要求的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如劳务工具、安全网等。这些安全防护设施按照规定应该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投入,但实际上并不能够完全做到位。安全设施建设投入明显不足的情况对安全生产是一种非常大的隐患。

1.2.4岗前专业培训流于形式

施工劳务人员多为农民工,要在施工准确前组织相关的岗前专业培训,主要是针对质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训学习,同时还需要对施工作业中的一些安全技术措施、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等进行防范教育。岗前专业培训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施工单位组织岗前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级安全教育、变化工种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班前安全教育等。问题是很大一部分施工单位并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组织有效地培训工种,仅仅是走过场,实际效果只是流于形式。本来为培训工种作资料记录并不真实,通常都是由施工单位由资料员一手编写,对于施工劳务人员的培训却没有真正达到作用。

1.2.5转包、分包及以包代管

施工单位中标以后,将工程以分包的形式装包给施工队,施工单位和承包队伍共同牟利。施工单位凭借自身拥有的资质中标,通过中间人承包,包工队专区大部分利润,而施工单位仅仅是赚取小部分作为中标的劳务费。可以想象,这一小部分的利润根本无法满足一个完整项目部的正常运营,施工单位不得已地疏于对现场施工质量及安全的管理,而现场施工安全的管理职责主要就在施工队伍的管理。但是,施工队伍并不受上级相关监管部门所限制,任意妄为,胡干蛮干的情况都是造成安全施工隐患的重要原因。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建议

2.1中央或地方有关施工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监控

中央政府有关施工监管部门主要是通过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对建筑市场经济机制实施操控并发挥其基础性配置作用,同时保证为建筑市场创造一个相对比较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另外,还需了采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策略通过各级监管部门落实对建筑施工实施严格的监控与管制。严格推行安全施工生产的市场准入(即建筑安全资格问题)和退出机制,在施工阶段必须严把施工单位的施工安全资质关,杜绝一切依靠挂靠实现分包代管等转包现象。根据我国《建筑法》内容要求拟建工程所在当地的有关监管部门也需指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规定并给通过安全资质审查的施工单位颁发安全生产的资格认证书,未取得资格认证书的施工单位将不被视为具备安全生产的条件和资格。

2.2加强各方在工程安全施工监管中发挥的作用

2.2.1业主单位

业主单位与施工单位就施工安全问题应达成书面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双方必需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劳动保护、企业安全生产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生产安全的政策与方针。业主单位也要具备安全管理组织体制,对各方面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人配置齐全,并制定各级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2.2.2监理机构

加强监理机构下属从业人员的队伍素质建设,尤其是在施工安全责任无法明确确立的情况,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制衡体制和手段提高每一名监理人员的施工安全责任意识。

2.2.3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控制安全生产应施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制定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人。施工现场环境必须要达到文明施工的标准要求,施工劳务人员必需经过严格的岗前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持证上岗。

3.结束语

建筑施工生产安全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和施工质量双重保障的基础上的。施工项目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工程,为保证施工生产安全和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我们还需进一步认真积累和总结更多的生产经验,探寻更为科学的安全管理办法,依靠落实更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和检查制度,才能够真正实现事故零事故的突破。

篇2

二、预防为主,在条款中加入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内容

1、招标文件及其相应的合同条款中,应当对施工安全生产措施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需要制定安全措施的方面包括各类基坑支护结构、各类临时支撑体系、大型施工机械(塔式起重机等的安装、使用和拆除)、各类脚手架和作业平台、临时用电系统和电动机具、设备、“四口五临边”防护、现场消防安全、高空作业、(防高空坠落和坠物打击)、现场周边环境安全,等等。招标文件中应要求投标人在报价时针对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单独报价。

2、投标文件中除施工现场的

总体安全管理措施外,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方案和组织措施都必须分别配以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必要的计算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人和岗位职责,制定紧急情况的处理预案,特殊专业工程还应制订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等等;投标人的投标价格中应就安全措施进行单独列项报价,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投标人必须在“措施项目”中就安全措施单独列项进行报价。

3、评标办法中,对施工安全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内容,把对安全保证措施的评审作为技术标评审的重要内容,并设立安全保证措施评审的合格标准,投标人的安全保证措施不能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应作为废标条件之一施工安全措施的评审

甲,采用综合定量评标的,除响应性评审中应当体现对招标文件中对安全措施要求的响应外,应当对安全措施和安全保证体系独立设立评分标准,安全措施的评分不得少于总评标分值的5%;评审的标准应包括安全安全措施的完整性、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国家有关规定的符合等等;

乙,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安全措施作为符合性评审的重要方面进行评审,安全措施不完整、缺乏针对性、不合理或不能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的,不得进入后续的评审,也失去成为中标候选人的资格;与安全措施有关的费用构成投标人个别成本的一部分,评标委员会在评判是否低于个别成本时必须纳入评审范围,对其报价与措施结合的针对性、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行评判。丙,有关安全措施的评分或评审细则应当分类细化,属于技术标的评审内容的,在技术标评审的标准中设立标准并分别细化(如总体安全措施,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安全保证措施等等),属于符合性或响应性评审内容的,在符合性或响应性评审的标准中设立标准并分别细化。

戊,施工和监理合同的合同条款中应当纳入明确安全责任、安全目标、安全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岗位人员要求$奖罚规定以及其它与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和要求有关的条款。监理合同条款中应当确立监理工程师在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的权威,确保监理工程师能够充分发挥安全监督作用,杜绝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

三、加强日常管理

1、监管的方式手段要改变。一是要主动出击,建立稽查、巡查队伍,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无论办了手续的项目还是没有办手续的项目,无论是普通区域的工程还是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都不能忽略,要全盘纳入监管范围;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出了问题的地区,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2、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

篇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现如今的建筑产品种类多样,安全始终是建筑行业重要的建设要求之一,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筑企业和具体的施工管理者们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的部分,同样也是群众最为关注的事项。想要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管理。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效果,使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1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没有普遍形成强烈的安全施工意识

安全是第一位的,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时,需要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但是在很多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够强烈的问题。没有较为全面的安全意识,在进行实际施工和管理时,就不会对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当前较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将工程建设的结果放在首位,一味追求工期。同时,很多建筑企业所使用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违章操作和违规施工的问题仍然存在。施工人员,没有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措施,没有形成较为全面强烈的安全意识,遇到这类安全问题时,没有及时与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商[1]。

1.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体系不健全

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这方面的体系不够健全,给很多工作的顺利展开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中,没有对安全施工中的各项施工环节进行包括,造成了很多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实施的时候,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消防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机构以及卫生保卫机构等形同虚设,很多需要这些机构执行的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很多安全施工管理的指标无法完成,这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影响[2]。

1.3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时,通常情况下都是在露天高空的环境下完成的。参与到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单位较多,相互交叉的工种又很复杂,因而在进行实际施工时,每个施工单位实际能利用的空间是有限的。立体交叉作业为建筑施工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不利于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恶劣的施工环境,给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对实际施工人员的安全情况造成一定威胁[3]。

1.4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实际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人员,大多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高,能进行的实际管理工作也是有限的。施工人员自身水平,限制了他们积极参与到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当中。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施工安全管理知识的人员较少,能将其进行有效实施的人员更少,这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管理人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起到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大的。但是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却是很多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4]。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

2.1加强安全培训工作

建筑工程中的很多从业人员,没有良好的安全管理意识,这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不利的影响。同时没有充分的安全意识,将会给建筑工程的安全工作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同样也是影响到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因而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在进行安全培训工作时,不仅需要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要逐步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因而在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时,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培训机构,做好安全培训和生产、安全和建筑企业自身发展之间的工作,从而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选派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业务经验[5]。

2.2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很多建筑企业中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给建筑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严重和影响,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较为科学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为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前提保障。在进行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时,需要保证各项建筑安全管理制度能够科学合理,发挥良好作用。建筑安全管理制度,通常都是企业自己编制的管理制度,其中综合考虑到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企业建筑工程中的要求,以及企业工作人员需要遵守的各项施工规范等等。在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时,可以积极吸取其他优秀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将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与其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高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科学性。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应该包含了明确的安全管理思想,融合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情况[6]。

2.3完善施工现场环境

施工现场环境较为恶劣,就容易给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进行现场施工时,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现场清理工作,将可能会影响到施工效果的因素予以排除。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也是改善施工现场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部分现场管理人员的态度不够端正,需要予以教育。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涉及到的脚手架搭设问题、模板工程以及基坑支护等问题,要能够及时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进行各项工程建设时的各种施工环境都是安全可靠的[7]。

2.4做好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时,不仅需要保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做好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实际效果。建立专门的监督和管理机构,为开展监督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在进行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时,要能够针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通报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保证施工中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3总结

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没有普遍形成强烈的安全施工意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体系不健全,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以及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予以解决,其中包括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施工现场环境,以及做好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

作者:邓剑平 单位: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丽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J].门窗,2014(1):51-52.

[2]石新平.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8):191-192.

[3]张国治.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处理对策刍议[J].江西建材,2015(17):296-297.

[4]闫晓洁,闫智慧.浅论城市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J].建筑安全,2014(2):39-41.

篇4

安全生产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是保证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其它相关的产业发展,从而增加就业机会,由此可以看重出,建筑业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而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建筑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建筑业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定安全措施,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1. 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

1.1人为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人的不安全思想和行为引起的,具体体现在:①管理人员违章进行指挥:②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检力度不够,客观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被发现和重视;③操作人员不按照操作规定进行违章操作;④管理人员没有给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⑤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等因素可能会形成安全隐患,进而有可能演变成安全事故。

1.2客观因素

物料、机械及生产对象等生产要素统称为物,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物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释放一定的能量,如果某些能量过量的释放出来,就很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不安全因素有:设施的安全度不够;所用的材料不合格;施工所用机械不合格;缺乏物的防护措施以及有害物质。在建筑施工过程总中,要特别注意这些因素,随时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2. 安全问题控制措施

2.1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在施工现场一线的操作工人,他们普遍文化素质偏低,而且流动性大,自我防护能力较差,没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在近年来发生的施工安全事故当中,大约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都是民工自身原因,因此要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杜绝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让不安全因素被消灭在萌芽当中。

2.2加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在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切实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的安全的法律法规。

(2)要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树立安全的价值观,共同创造良好安全的施工环境。

(3)不断完善企业的教育和培训体系,让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开展一些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和竞赛,从实质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4)建立一整套包括安全奖励、员工福利、人文关怀、安全考核、安全行为和责任约束等机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2.3加强落实和考核安全生产责任制

(1)要明确责任主体,使员工增强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其制度,把相关的安全责任核实到各个部门和具体岗位上,真正落实到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要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各个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同时项目的总包要对各分单位进行督促,是各分单位建立合理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予以落实。

(2)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企业和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签订安全责任制合同,依据合同进行抽查,并在每一季度末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年终进行评定。

2.4加强安全生产科研和技术开发

(1)要建立有效的防护体系,有计划和步骤的对安全技术进行开发和改造,使其安全措施接近标准化。

(2)不断对工艺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减少不安全因素,为建筑施工过程中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使用,要同步实施安全技术。

2.5建立新的安全工作管理方法

(1)采用“抓两头、促中间”的管理模式,制定标准化工地的相关标准,并以标准化工地为榜样,不断落实现场的基础管理。

(2)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要对安全的监管模式进行改进,要对二级单位进行重点检查,督促检查二级单位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落实。

(3)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对分包单位的安全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意识等方面进行信用体系评价,使企业内部真正建立诚信制度,对有关不良行为要严厉制止。

2.6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

在施工过程当中,一定要要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严格进行检查。不管是做什么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要从根本上做到安全生产,就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切实做到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和生产教育培训,然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7建立安全生产统筹基金

企业应该建立安全生产统筹基金,将安全生产中必须的投入作为一种制度,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基数,根据一定比例投入安全技术经费,这些经费将用于安全经费、奖励及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为安全生产管理和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强的经济后盾,企业还应该制定不同招标方式项目的安全经费标准,制作经费使用明细表,从而确定各项工程应该投入的安全经费的标准,不断完善企业提取安全经费的制度。

2.8加强重大危险源工程安全监督管理

想要从根本上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控制重大危险源。针对重大危险源,企业与项目部必须签订“重大危险源工程安全控制责任状”,在施工前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以及应急方案、监控措施及紧急救护措施等,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定,对有重大危险的工程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

2.9需要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建筑施工安全控制除过采取以上几点措施以外,还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安全与规模的关系。(2)安全与进度的关系。(3)安全与质量直接的关系。(4)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5)认识到安全与危险并存。(6)安全与工程实施过程的统一。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

3. 结语

建筑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过程,它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建筑业所有的施工操作都与施工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施工过程当中,应该将现场操作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有机结合,严格遵守安全法律法规,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从而尽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如果每个人都高度重视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就可以有效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宁.加拿大工程公司开展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的考察报告[J].中国勘察设计2002(2).

[2] 李有国.EPC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8(34).

[3] 杨庆山,李敬楠.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控制[J].价值工程.2010(4).

篇5

一.概述

由于建设工程的行业特点,建设工程施工的特殊性,从业人员的构成及流动性大的特征,使建设工程业成为仅次于采矿业的重大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注的大事,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建设部了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颁布了诸多的规定和条例,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根本上保护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生命和社会财产安全,促进行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建筑业的施工特点 建筑业属于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其施工特点是: (1)高处作业多。按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划分,建筑施工中有90%以上是高处作业。 (2)露天作业多。建筑物的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作量的70%,受到春(夏(秋(冬不同气候以及阳光、风、雨、冰雪、雷电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危害。 (3)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建筑业大多数工种至今仍是手工操作,容易使人疲劳、分散注意力、误操作多#易导致事故的发生。(4)立体交叉作业多。建筑产品结构复杂,工期较紧,必须多单位、多工种相互配合,立体交叉施工,如果管理不好、衔接不当、防护不严,就有可能造成相互伤害。 (5)临时员工多。目前在工地第一线作业的工人中,农民工约占50%-70%有的工地高达95%. 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个危险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因此,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措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安全法规尚需完善,安全监管存在不足,建筑市场亟待规范,城市建设综合防灾工作体系尚未建立,建设领域应急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声誉,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还会给家庭带来不幸,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将工程肢解发包,签订阴阳合同、霸王合同,要求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造成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足,严重削弱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能力,致使安全防护很难及时到位,再加上强行压缩合同工期导致的交叉施工和疲劳作业,最终酿成事故。 (2)一些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清楚、不熟悉、不掌握,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作用得不到发挥,形同虚设。 (3)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或未落实#目标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缺乏安全技术交底,有的企业甚至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4)有的地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人员缺编,没有经费来源,没有处罚依据,安监站的安全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5)从业人员整体安全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这个问题非常突出。 (6)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建设单位往往拒付施工企业安全措施费用。在工程造价中不计提安全施工设施费用,施工单位为了揽到工程而委屈求全,一旦中标,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于是能省则省,导致施工现场十分混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7)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个体投资项目及旧村改造工程违法违规现象较严重。部分工程无规划定点,无用地许可证,无施工许可证,无招投标手续,无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未进行施工图纸审查便进行施工,从源头上给建设工程带来了事故隐患。 (8)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还不能有效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水平。应利用信息管理手段建立诚信体系和不良记录,把企业市场行为、安全业绩和存在问题全部纳入,与市场准入、资质资格、评优评先、行政处罚直接挂钩。

四.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 、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

篇6

在现在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状况下,加强建筑结构的设计相对较为重要,简单的说也就是保障建筑使用的安全与实用,以下对其进行说明。

1.1 加强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必要性

首先建筑结构的设计安全程度将对工程的质量以及造价产生直接的影响。由此,就应该加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这对建筑的施工以及使用都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我国的发展逐渐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这也就必须要加强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以此来保障人们生活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此外,建筑的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提升,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结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对风格等外在形态较为重视,这就要求在建筑材料以及施工的过程中对安全性进行控制,在保障外观的美化与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建筑的安全性。

1.2 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性

由于近几年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较为迅速,对各个方面的控制与管理也逐渐的趋于完善,这就要求加强对结构设计的控制,因为建筑结构的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与依据,因此,建筑的设计安全就是工程施工安全以及建筑质量的前提。由此可见,建筑的结构设计安全是工程的关键,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出工程造价的管理。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应保障设计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以此来为人民营造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抵御,可以确保建筑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应具有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2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逐渐的趋于稳定化的发展,但在对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以下对其进行分析说明。

2.1 抗震性相对较低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的设计进行规范,明确要求建筑应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而在实际的建筑过程当中,大部分的抗震性没有达到国家的要求,就从近几年我国出现的地震来看,大部分的建筑物都没有满足国家的抗震标准,这也就对人民的人身以及财产产生一定的安全威胁。同时,相关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建筑的抗震性认识不到位,所以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也就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虑,将其流于形式。由于我国的范围较广,各个区域之间有其独有的特点,所以在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应保障设计人员对地区的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按照不同的特点进行设计。

2.2 设计的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

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变,建筑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这也就造成部分的建筑类商家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出现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状况,以下对其进行说明: 首先,有的建筑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节约成本,在对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对成本过于克扣,对建筑的安全以及质量并不重视,这也就为建筑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安全威胁,例如在对钢筋进行配筋的过程当中偷工减料,导致其使用的期限较短,并且容易出现变形。

2.3 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

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由于设计单位的员工经验的不足或者是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较差的原因,也就导致对建筑的结构设计出现不合理、不科学的状况,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为建筑埋下安全隐患。同时也有的设计人员对外观过于重视,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明知道建筑公司对外观的要求是行不通的,但为了利益,没有提出异议,这也就导致建筑的危险性,虽然这一状况在设计单位相对较少,但仍是存在的。此外,由于设计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对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知识并没有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也就导致其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风险。

3 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

对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是工程施工的前提,也是工程的关键工序,这就应该加强对设计的重视,从设计中来加强建筑的安全性,保障设计的安全以及实用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以下对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加强建筑的安全性建设。

3.1 严格遵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想要加强建筑的质量,并保障建筑的安全问题,就应该按照我国对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来对结构进行设计,加强建筑的质量。国家对建筑设计的规范不仅是从技术上,而且是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控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可以对建筑市场进行规范,对建筑设计单位进行约束。随着近几年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相应的法律法规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的趋于完善化发展,建筑的结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逐渐的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不规范,不合理的行为应进行监督,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来鼓励相关的人员进行举报,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

3.2 提高建筑设计的抗震性

在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应保障建筑的抗震性达到国家的要求与标准,并要求相关的人员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对我国近几年所发生的地震区域的建筑物进行分析,对抗震因素进行了解,保障建筑物可以对自然灾害进行抵抗,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发展。此外,相关的设计人员应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进行了解与掌握,并对其有足够程度的重视。

3.3 加强设计师的质量意识

对建设结构进行设计是一项相对较为复杂的工作,这就对设计师有一定的要求,对理论知识、工作态度、创新思维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都应进行严格的把关。同时,还要求设计师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解,并做到按规范设计,在保障结构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加强设计的安全性。此外,还要求设计师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加强对新事物的学习与接受,并对建筑中的抗震进行正确的认识,确保建筑的安全。

3.4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渐的加快,相应的规范也在不断的完善,但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与传统的建筑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由于科技的发展逐渐的加快,信息化的技术水平发展较快,在建筑行业中也逐渐的融入了先进的技术,但是有很多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对先进的技术不能进行熟练的使用,这也就阻碍了先进技术的应用,并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由此,就应该在设计单位定期的进行培训与教育,加强设计人员的相关技能水平,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建设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设计队伍,以此来加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我国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安全与质量逐渐的受到重视,由于建筑结构设计是影响建筑安全性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该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虽然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渐的趋于完善,但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对建筑的安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博,石国栋. 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 科技信息,2012( 4) : 88-89.

篇7

近几年,在我国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安全防护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问题。建筑单位想要解决当前建筑电气工程存在的问题,不仅必须需要政府的帮助,而且建筑单位还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规定,与此同时,相关的设计人员更需要坚持不懈,努力改进和创新安全设计方案。目前,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满足了不同家庭对家用电器的需求,同时在用电安全层面上,也提出了大量保护措施。然而,目前,电气事故每年都在呈增长的趋势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建筑电气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而且又提出了一些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应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2 建筑电气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电气工程阶段的接线、连接质量与色标不满足要求

在安全问题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很多建筑单位在使用多股导线时不仅没有使用铜接头,而且也没有在表层上镀锡;第二,和开关、插座等在连接接线端时,通常会出现在一个端子上接有多个导线;第三,接线头在外,而且导线排列不紧密和整齐,同时也没有捆绑包扎;第四,导线在接线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从而混淆了接线的色标。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接线技术并没有完全熟练掌握;有关工作人员在购买材料时没有按照要求去购买。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可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例如: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在进行多股导线连接时,必须要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导线排列要紧密和整齐,而且在剥线头时必须要使所有的线头都同样长;采购人员必须按照需要购买相应颜色的导线。

2.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阶段开关盒、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科学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阶段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线盒深度过深,且高度不一致;面板和墙体留有较大的缝隙,面板容易被污染,且易弯折;开关的固定螺丝松动;线盒中的导线过少等,进而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预埋线盒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线盒;在安装面板时制定的坐标不准确;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针对此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例如:和土建方配合施工,将线盒准确定位;如果预埋的线盒天深,那么可以采用加装线盒的方法将线盒预埋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在安装好面板后要将裂缝填补满,不可以出现缝隙,同时还要保持面板的清洁;相关的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在接线过程中不能出现错接现象的出现。

2.3 建筑电气工程灯具安装不合理

建筑电气工程灯具安装不合理,进而引发各种安全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灯位安装不在中心位置上;灯具的链条不平行;对天花板上的筒灯开孔过大,且形状不规则。产生上述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为:在安装灯盒的过程中,没有对准位置,进而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不熟悉施工相关验收要求;用户在购买灯具时,完全忽略了灯具的质量,筒灯开孔尺寸和灯具大小不匹配。针对上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例如:在安装灯具前,必须要找准线盒的中心位置,减少偏差的出现;在购买灯具时,不可以选择过薄的玻璃罩,有效避免破裂现象的出现;对天花板上的筒灯开孔时,要先选好灯具,按照尺寸来开孔,而且要求灯具外圈要紧贴天花板,不能留有缝隙。

3 建筑电气工程应用的安全防护措施

3.1 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电气的安装必须要得到业主、开发单位、建设单位的重视。将电气安装工程看作是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同时也助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快速提高,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3.2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现如今,将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管单位的资质能否和承担的工程项目相适应,成为提高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的前提,而且也是法律规定的基本要求。所以,监管单位要在施工前认真审查各个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与此同时,还要对材料、机械设备厂商的生产合格证进行认真审查。

3.3 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

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是保证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要控制材料的购买渠道,对建筑电气工程中所用到材料、器件、设备等都需要从较正规的生产厂商购买;第二,严格执行进场验收制度,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材料和设备都要认真检查其合格证,对于国家已经安全认证的产品要出示相应的安全认证证书,而且还要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查,保证所有的材料与设备的规格、性能都能够满足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要求,达到国家的质量标准。

4 结束语

总体说来,近几年,我国已经发生了很多建筑电气事故,而且电气事故每年都在呈增长的趋势发展。电气事故给各地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来说,要快速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为了解决当前建筑电气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不断更新施工技术,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查,从而大大提高建筑电气安全防护质量。由此看来,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建筑电气工程安全及质量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也是保证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性能满足设计与检验标准的前提条件,因此,建筑单位对更加注重安全和质量问题。通过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等措施来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革.浅谈常用的建筑电气工程安全保护[J].科技资讯,2010(23).

篇8

电力通信系统提供的通道在电力系统事故的状态下可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可靠动作,防止电力系统失去稳定性和避免电力系统发生大面积停电的系统事故。因此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通信网安全运行直接影响。电力通信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意义重大。为确保电力通信的安全畅通,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电力通信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中的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1、防电磁干扰

电力线载波通信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它是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高速传输模拟或数字信号的技术,由于使用坚固可靠的电力线作为载波信号的传输介质,因此具有信息传输稳定可靠、路由合理特点,是唯一不需要线路投资的有线通信方式。虽然载波通信好处不言而喻,但是载波通信在电力线路中所受到的各种干扰也是不容忽视的。

电力通信中电缆是一根高效的接收和辐射天线。另外,电缆中的导线平行传输的距离最长,因此导线之间存在较大的分部电容和互电感,这会导致导线之间发生信号的串扰。电缆处于电磁场中时,电缆上会感应出噪声电压。电磁场在电缆上感应出的电压分为共模和差模两种。共模电压是电磁场在电缆与大地之间的回路产生的,差模电压是电磁场在信号线与信号地线形成的回路中产生的。当电路是非平衡电路时,共模电流会转换成差模电压,对电路形成干扰。由于信号线与信号地线形成的回路面积很小,因此噪声电压仍以共模为主。解决电缆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对电缆进行屏蔽。

电力通信设备也是受干扰的对象,电磁骚扰可能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传播媒介自身变化,它可能引起设备或系统降级或损害,但不一定会形成后果。电磁骚扰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电磁干扰则是由电磁骚扰引起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下降后果。电力系统中通信设备(其实包含所有电子设备),特别是变电站内设备,处一个十分恶劣电磁环境中,所有带电设备均是干扰(骚扰)源,任何一根载流导线就是一个辐射源。更应该考虑抗干扰措施。虽然电力通信对设备抗干扰能力的要求及设计标准有很高的要求,我们还是应该注意考虑设备机房的屏蔽,以及采用直流开关电源和 UPS ,以隔离电源传来交流干扰信号。

2、防雷

由于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终端设备精密度和集成度越来越高,这些高精度的设备中内置的集成模块,其过压、过流保护能力很弱。一旦遭受雷电灾害,轻则造成机器损坏,重则造成网络瘫痪、重要数据丢失,对电网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防雷技术对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微波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是十分必要的。

2.1 针对雷击侵入通信设备的途径有如下几条:

(1)雷电直击户外输配电线路,而后雷电波沿电力线侵入机房电源设备,损坏通信电源开关、保险及整流模块等。

(2)雷电直击微波天线铁塔,雷电波沿天馈线迅速侵入通信设备,直接损坏与馈线相连的微波收发信机,造成设备损坏。

(3)雷电直击在通信架空电缆线路上,在线路上产生的瞬间过电压,沿电缆金属外皮迅速向线路两端扩展进入机房,损坏与通信电缆直接相连的音频或数字配线架、造成用户电路板损坏等。

(4)雷电直击变电站内避雷针,雷电流通过避雷针引下线流入接地网,造成地电位升高。当设备接地不良,接地电阻阻值较大时,会造成微电子设备损坏。

2.2 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防雷措施:

(1)设置一套良好的建筑物避雷带、避雷网,并与建筑物主钢筋一起接地;

(2)外置设备(如:天线)应尽量置于建筑物避雷网的保护角度范围内;

(3)采用电源线或数据线、信号线共地的接地措施;

(4)在电源、信号或数据线各进出口安装性能可靠的专用防雷器;

(5)室内的设备应尽量远离避雷导电体;

(6)室内布线,包括各类传输线最好能加有屏蔽线并两端接地。

3、防静电

通信设备,特别是程控交换机内部电路采用了大量的半导体MOS 和 CMOS 等器件。由于这类器件对静电的敏感范围为25V~1000V,而静电产生的静电电压往往高达数千伏甚至万伏以上,这样高的静电电压足以击穿各种类型的半导体器件。由静电引起的故障可以涉及到交换机的各个部位,严重时还可造成交换机整个系统的瘫痪。因此我们对机房及进出机房要有一定的要求。机房应铺设抗静电活动地板,地板支架要可靠地接地。墙壁也应做防静电处理,机房内不可铺设化纤类地毯。工作人员进入机房内要穿防静电服装和防静电鞋,避免穿化纤服装进入机房。交换机柜门平常应关闭,工作人员在机房内搬动设备和拿取备件时动作要轻,并尽量减少在机房内来回走动的次数,以免物体间运动摩擦产生静电。备品、备件应装在防静电的塑料袋内。

4、防火

由于通信机房内设备比较集中,电缆、电源线路比较密集因而机房对防火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因此,机房应按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同时使机房值班人员掌握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不断加强防火意识。

5、防尘

灰尘主要是对通信设备影响较大。灰尘可以引起电子器件绝缘不良,金属插接件和金属接点接触不良,灰尘还对电子元器件和线路板有腐蚀作用;灰尘还可阻碍元器件的散热,导致机内温度升高。在空气干燥的情况下,元器件上的积尘容易造成静电吸附。因此,应采取保持机房洁净的措施,如设置较严密的双层铝合金玻璃窗,空调机内配备过滤器,尽量减少人员出入次数等。定期对机房及设备进行有效的除尘处理。

6、防鼠

机房内也应该做好防止鼠灾的措施。特别是变电站的机房地势一般较低,如果机房内可能有老鼠,应该将电缆的进出口用油泥封死,通信机柜的柜门平时应关闭,在不同地方放置鼠药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7、结语

电力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中,要由过去的事后性被动检修,转变成事前的预防性主动维护,认真分析通信设备的运行状况,找出影响运行的因素和可能影响运行的问题,加以克服,提高通信设备的有效运行,保障电力通信网的畅通,为电网安全、经济、稳定的运行提供服务。

篇9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特别是出现了不少大体量的综合性的高层建筑,这对改善城市景观和人民居住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建筑能够发挥其正常的功能作用,除了合理的功能分区之外,还必须有合理的安全疏散和交通组织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大型公共建筑,功能多样,交通路线错综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安全疏散设计成了高层建筑中的重要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从已有的火灾案例来看,高层建筑存在较大的火险隐患,特别是在安全疏散方面问题突出,其防火设计必须受到重视。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在满足《高规》规定的基础上,还应有其更严格和具体的要求。

二、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其二是发生火灾时,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快,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困难,而平时使用的电梯由于不防烟火和停电等原因停止使用;其三是人员集中,容易出现混乱,拥挤的情况。而且在疏散过程中人往往具有一种恐惧心理,往往是向熟悉的路线疏散,向明亮的路线疏散,也增加了疏散的困难。

高层建筑的功能分区合理,交通路线通畅,人员安全疏散快捷,不仅反映了一个建筑物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还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性问题。对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应从其建筑及使用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建筑功能与消防安全的合理关系。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攸关人员生命安全,要求高、难度大,无疑是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若干对策

对于综合性的大型建筑,主要安全疏散设施是指疏散楼梯、公共走道和门;对于高层旅馆、饭店和写字楼,还有安全疏散辅助设施,如疏散阳台、缓解器、救生袋等,超高层建筑还有避难层或避难间等。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设施,为人们安全疏散创造条件,对于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事故和严重经济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

在发生火灾时,人们在紧急疏散时,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安全性高,即人们从着火房间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由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然后转向室外或其他安全处,一步比一步安全,不会产生“逆流”情况,这样的疏散路线即为安全疏散路线。因此,在布置疏散路线时,既要力求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又要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的位置,一般地说,疏散楼梯靠近电梯布置是恰当的,因为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并经常使用的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同时,要防止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凹廊作前室。因为这种布置方法,在火灾时会发生疏散人员与消防人员的流线交叉和相互干扰,有碍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

2、合理布置环形、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不同使用性质、采用结构类不同等因素,尽量布置环形走道、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人”字型走道。这样布置交通的优点是,既方便平时使用,火灾时又能迅速使人们安全疏散。现举有代表性的高层住宅、办公建筑、旅馆实例如下:高层住宅建筑,一般采用无尽端房间的外廊式或内廊式走道,对于塔式住宅,其特点是以电梯、楼梯和公共走道组成一个平面核心,所有的住户都分布在核心的四周。这种平面形式布置紧凑,既方便平时使用,又便于火灾时紧急疏散。办公和旅馆高层建筑,凡采用大空间办公室的,大多采用环形走道或双向走道。

3、合理布置疏散出口

为了保证人们在火灾时向两个不同疏散方向进行疏散,一般应在靠近主题建筑标准层或其防火分区的两端或接近两端出口处设置疏散出口。在火灾时人们常常是冲向熟悉、习惯和明亮处的出口或楼梯疏散,若遇到烟火阻碍,就得掉头寻找出路,尤其是人在惊恐、失去理智控制的情况下,往往会追随他们盲目行动,如只有一个方向得疏散路线是极不安全的。

在建筑物中任何部位最好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避免把疏散走道布置成袋形,因为袋形走到的致命弱点时只有一个疏散方向,火灾时一旦出口被烟火堵住,其走道内的人员就很难安全脱险。

在条件许可时,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应尽量靠近外墙设置。因为这样布置,可利用在外墙开启窗户进行自然排烟,从而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如因条件限制,将疏散楼梯布置在建筑核心部位时,应设有机械正压送风设施,以利安全疏散。

有的综合性高层建筑有多种用途,如地下一、二层为汽车停车库,地上几层为商场营业厅,商场营业厅以上若干层为办公室,在办公室以上若干层是旅馆或公寓。为了便于安全使用,有利于火灾时紧急安全疏散和营救,在设计中必须做到车流与人流和消防营救安全分隔,百货商场与其上各层得办公、住宿人员分隔。

安全出口(门或楼梯出口)的布置应均匀,具有不同方向的出口。如北京长城饭店,但必须注意的是,有的高层办公建筑,将两座楼梯相近布置,而且在同一个方向,这样的设计是不合理的,不利于火灾时紧急安全疏散和营救,两者之间至少应保持5m以上的间距。

4、合理布置疏散楼梯

这是疏散道上的第二安全区域。为保证在火灾时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对于旅馆、办公建筑、教学建筑、科研建筑、医院、商业建筑、邮政建筑、电力调度建筑、广播电视建筑、通廊式住宅等或其每个防火分区,应设有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疏散楼梯。

从安全疏散角度看,上述布置方式有以下作用:

(1)由于是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可以避免将两个疏散出口(主要是楼梯)布置在建筑物同一层平面相距很近的一侧,在发生火灾时就可避免人群拥挤而出现混乱的情况,也可避免两个出口全被烟火封住,失去两个出口的作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可为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由许多火灾实例和试验得知,人们常常寻着平时的行动习惯进行紧急情况下的行动。例如,在火灾情况下,首先向熟悉的疏散路线冲去,但由于争相逃命,惊慌异常,有可能奔向窄狭地点,以致不能很快脱险;再次失去理智控制的人,往往追逐别人盲目行动等。若有了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能较好地与平时疏散活动结合起来,火灾紧急疏散就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看来,只设有一个疏散方向的安全疏散出口是不够安全的,而在建筑物或其每个防火分区的走道端部或走道端部的附近,设置楼梯,形成不同方向的安全疏散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建筑物类型的不同,标准层面积和性质不同,不分清红皂白地一律要求高层建筑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双向安全出口,实际上对一些塔式建筑和单元式高层住宅的每个单元就有困难。因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此作了规定。

对于那些平面面积较小的高层建筑,设置室内楼梯有困难,可设置一座室外疏散楼梯或在面积较大的其他公共建筑设置两座及两座以上的室外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的优点是不占用使用面积,有利于降低建筑造价,又是良好的自然排烟楼梯,因为烟流到楼梯前室(敞开前室)很快就扩散了,比较安全。为了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在设计室外疏散楼梯时,需要满足一下要求:为有利于迅速而安全地进行疏散,室外楼梯的最小净宽按通过一个消防员携带灭火器所需的尺寸,其净宽不应小于0.9m,倾斜度不得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

为了防止火灾时火焰从门内窜出而把楼梯烧坏,则室外楼梯和每层处平台,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在楼梯周围2m范围内的墙面上,除了可以设置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楼梯段。

5、合理设置疏散门

建筑物底层公共疏散门各种高层建筑(如高层医院、旅馆、饭店、酒店楼、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财贸金融楼、科研楼、办公楼、住宅楼),有的安全出口与楼梯的数量与宽度相同。这对整个建筑物人员安全疏散式十分有利的,在设计中如遇到上层工作人数(每层)和底层工作人数基本相同的情况,可以仿效。不过,在许多情况下,高层公共建筑物的底层或其上一、二、三层为公共活动用房(如商业、餐厅、大会议堂、多功能厅、酒吧、舞厅等),人数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分别设置,其外门的总宽度要比楼梯总宽度宽些,出口数量多些。

房间的疏散门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除了与总宽度有关外,还与一个房间的安全出口数有关,如果人员较多的房间,只布置一两个宽大的出口,平时通行不便,火灾时应急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凡人员较集中的房间,既要考虑平时疏散的方便,又要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需要。应在安全出口的数量、分布、距离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6、避难层(间)的合理设计

设置高层建筑避难层(间)是十分必要的。设置避难层(间)是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在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的措施。就高层公共建筑来说,人员众多,紧急疏散是个大问题。层数在25层以上的办公、旅馆等人员较多的高层公共建筑,均宜设置避难层(间),但为既基本满足安全疏散需要,又能节约投资,宜缩小设置范围。在一般情况下,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旅馆(含饭店、宾馆)、办公楼和综合楼,应设置避难层(间)。

篇10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多数情况是露天高空作业,而且现场情况多变,又是多工种的立体交叉作业,劳动条件差以及从业人员的构成不确定性及流动性大的特征,使建筑施工成为仅次于采矿业的重大事故频发的高风险行业。施工事故带来的后果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伤亡和损失是无法逆转的,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

一、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很长时间以来很多项目为了节约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减少安全培训的时间和强度,导致很多的施工人员从进入现场开始就成为“危险源。这些都是今后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1、安全管理保证体系被削弱

一些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原来的机构人员被重新调整,出现了撤销或兼并安全管理机构,甚至出现了取消专职安全员的现象,从而削弱了安全管理及监督检查的力度,导致安全滑坡,造成事故。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落实

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不明、奖罚不严、制度不健全,即使有制度,也是流于形式,不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落实不力;班组检查、项目部检查、公司检查不能有机结合;工地的安全保障体系薄弱,项目经理只抓生产,不顾安全,更有甚者对上级部门查出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彻底整改。

3、材料及施工机械质量不合格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与施工安全相关材料的质量是安全施工的基础,材料不合格,安全就难以保证。由于建筑施工中所需的与安全有关的材料种类较多,用量较大,采取全数检查难于实现的,但采用抽检的方法,往往又会产生遗漏。加之有些承包商在工程中标后,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按安全技术规范所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监理人员对进场的材料控制不严或未按有关规定对应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复试的材料不进行复试,致使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工程施工中,留下了安全隐患。例如,塔机吊构失灵,吊斗失控落下,砸伤地面施工人员,塔臂组装螺栓强度不够,以小代大,抗剪能力削弱,螺栓被剪切断,造成塔臂失控,扯断钢萦落下,砸伤地下工作人员。

二、完善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体系

1、针对承包施工的单位来说,对其房屋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工作情况下是否在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着对工地进行抽查。

2、根据房屋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和施工工程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将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传到网上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使得监督机关可以及时的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

三、加强原材料进场管理

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选择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强的人员来担当该项工作;采购材料要掌握材料信息,综合比较,择优进货。进场材料须在合格的供货厂家或有信誉的商店采购,所采购的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书、生产许可证、检测报告。施工企业应定期对供货商进行评审、考核。材料进场时,工地负责人应会同业主方、监理方等有关人员进行联合验收。检查说明书、合格证、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等书面材料和实物的质量,对安全帽、钢管、扣件等应进行见证取样及复试,复试合格后,材料方可用于工程。

四、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1、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安全生产等,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直接对安全生产负责,督促、安排各项安全工作,并按规定组织检查、做好记录。制定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分部工程安全方案,督促安全措施落实解决施工过程中不安全的技术问题。

2、安全员监督检查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排除施工不安全因素,安排项目部安全活动及安全教育的开展,监督劳保用品的发放和使用。

3、机电负责人:保证所使用的各类机械的安全使用,监督机械操作人员保证遵章操作,并对用电机械进行安全检查。

4、施工工长负责上级安排的安全工作的实施,制定分项工程安全方案,进行施工前的安全交底工作,监督并参与班组的安全学习。

五、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整治措施

1、建立建筑工地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跟踪整改制度。加强现场巡视,对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进行登记,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经常性地公示重大危险源名录、整改措施及治理情况。重大危险源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危险源类别、地段部位、联系人、联系方式、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害、施工安全主要措施和应急预案。

2、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要严禁“三违”,加强教育,搞好传、帮、带,加强现场巡视,严格检查处罚,使作业人员懂安全、会安全。

3、制订和实行施工现场大型施工机械安装、运行、拆卸和外架工程安装的检验检测、维护保养、验收制度。

六、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砌墙砖基础前应检查基槽是否有裂纹、水浸、化冻或变形等现象。槽宽小于1米时,应在砌筑站人的一侧留有40厘米宽的操作宽度。在深基槽砌筑时,上下基槽必须设工作梯或坡道,不得任意踩跳基槽,不得登踩砌体或加固土壁的支撑上下。在一层以上或高度超过4米砌筑时,如采用里脚手架必须支搭安全网、采用外脚手架应设护身栏和挡脚板后方可砌筑。不准站在墙顶上勾缝及清扫墙面或检查大角垂直等工作,也不能站在墙上砌砖,在脚手架上不准向外打砖,打砍砖要向墙面一侧打。护身栏上不得坐人,正在砌砖的墙顶上不准行走。

2、在搭脚手架在三步架以上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带帽,传递架杆时应在身上绑系安全绳。搭架时如遇六级以上大风或雷电大雨时,四步架以上必须停止作业。高度在20米以上的高空作业时,风力超过五级也应停止作业。在高压线路附近搭架时,如遇10千伏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需距2.55米以上,如遇22千伏以上高压输电路,需距5米以上。可按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架子,但架子必须要有足够的坚固性和稳定性,施工期间在允许荷载的气候温度变化作用下,不能产生变形、倾斜或摇摆等现象。要保证足够的工作面以满足工人操作、材料堆放及施工车辆通行的需要。

3、起重机械与钢丝绳表面的磨损,腐蚀达到钢丝直径的10%时应当更换,当断丝超过规范时必须更换,如必须使用时,则相应降低负荷。吊钩和卡环如有永久变形或裂纹时应报废更换,吊钩断面高度磨损达10%时应当重新更换。

4、吊装工程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身体检查,并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在吊装前应对吊装设备施工现场进行认真检查。起吊构件时,构件上及起重设备下严禁有人,也禁止放置任何物件。起吊大型构件时,在构件离开地面20-30厘米时进行一次检查,当构件升空时,禁止把构件悬在空中检修机具;安装高层建筑构件时,严禁上下两层交叉作业。风力超过六级时,应停止吊装。雨雪后施工时要注意构件上的冰雪,防止触电。

七、总结

总之,我国建筑业落后的安全管理必然会影响整个建筑业的形象和竞争能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我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篇11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一)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不合理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效果、结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协调、

互相制约的关系。一些建筑师为了追求建筑的艺术造型,在建筑设计中,把结构放在从属地位,并要求结构必须服从建筑,片面地追求建筑艺术和最大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忽略了结构的力学规律,比如建筑设计细腰型结构,L型结构等平面不规则型结构及建筑下部设计成大空间结构等竖向不规则结构,传力路线复杂,容易引起结构的较大扭转和一些部位的应力集中,给结构带来了质量隐患和不安全因素。

任何一个建筑设计方案,都会对具体的结构设计产生影响,而有限的结构设计技术水平又制约着建筑设计层次。因此,在做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结构设计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结构力学知识,能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相互协调,使二者相统一,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尽量使结构的刚度对称均匀,使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荷载中心尽可能接近。结构的较大不对称、不规则,将引起结构在水平侧力(风荷载、地震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扭转变形,不利于结构抗侧力,不利于非结构构件填充墙,玻璃幕墙的正常工作,同时导致结构耗材,成本的较大增加。可见,建筑与结构两者之间有着最密切关系的,特别是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由于结构是以水平荷载为主要控制荷载,故结构体系的选型和结构布置要考虑最有利于抗震和抗风的要求。

(二)建筑设计的抗震设计和构造措施不满足规范要求

我国一些建筑处于地震带甚至是地震边缘地区,地震的发生会导致建筑出现倒塌事故,从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使得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受到人们的质疑。在一些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只是重视设计的美观度而忽略了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从而使得一些处在地震带的建筑难以经受地震的考验,增加了地震带来的损失。例如整体验算时,没有考虑楼梯的影响;框架填充墙,没有考虑填充墙的刚度对框架柱的影响,使柱子受剪切破坏严重;大量的采用错层的结构型式,使结构存在短柱,对抗震很不利;为了建筑的美观,大量的采用外包柱,假柱的结构,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些附属构件的抗震安全性。国家针对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做出了相关的规定,设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这些规范标准设计,同时对建筑结构的薄弱部位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加强薄弱部位的抗震性能。

(三)建筑设计中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偷工减料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点,首先是一些建筑单位为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而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不断的减少投入。设计人员对建筑进行设计时为了节约材料而偷工减料,没有考虑到建筑的安全性和建筑整体的质量。建筑结构性能的降低使得材料难以起到其本身应有的作用,给建筑的安全性埋下隐患。在之前的建筑设计中,国家对建筑的整体设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出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满足结构计算的要求,还要满足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比如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箍率等)。一些小型的施工单位为降低公司的投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不符合施工要求的钢筋,通常使用的是冷轧变形钢筋,这种钢筋虽然具有较高的强度,但是钢筋的脆性大,韧性较小,不利于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小型的建筑单位为了减少建筑投入在工程设计中将不标准的建筑材料纳入施工范围,从而造成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隐患,也使得建筑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的漏洞。

二、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措施

(一)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有效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国家和政府制定了很多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可从技术上对建筑行业的设计和施工行为进行规范。结构设计人员在工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按照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够使得建筑的设计符合专业的要求,从而有效避免建筑工程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采取合理的结构形式,优化结构设计,不但能使结构更加安全稳定,并且还能节省材料。设计者应根据建筑的性质、高度、荷载情况和所具备的物质与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确定结构形式和体系,再就是能满足建筑使用和造型要求。在进行结构布置时,一般应考虑一下原则,一是应满足建筑使用要求,便于施工。二是应使房屋平面尽可能规则整齐、均匀对称,体型力求简单,以尽可能减小房屋的扭转效应。三是提高结构的总体刚度减小侧移。

(二)提高建筑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行业中的计算机应用逐渐推广,建筑设计人员不仅要学会设计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建筑管理部门应该对设计师的专业软件使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将新的技术和知识应用到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降低建设设计的难度。同时由于计算机计算结果不一定符合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这就要求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不能一昧的依赖结构专业软件出施工图,要对软件计算出的结构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判断,才能保障设计的合理性。

(三)增强设计过程中监察力度

为了减少施工和建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图纸校核审查管理制度,提高图纸的质量,避免出现一些违反国家标准的一些错误,使各个专业能互相协调统一。审查部门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具体的要求进行审查,对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并让设计人员重新设计。为了有效保障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结构安全,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职责,对建设结构中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最大限度的进行排查,最终使得建筑的施工满足住户的要求和国家规定的工程设计标准。

结束语

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是保障建筑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不仅要重视建筑的外观,更要重视建筑设计的合理性,要认识到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改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结构设计,才能使得建筑物的投入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能够得到较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立新,黄曙华.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控制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0(33)

[2]李磊.土木建筑结构安全问题的探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篇12

Keywords: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 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体力劳动繁重; 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随进度的变化而改变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建筑施工现场成为一个施工事故多发的场所。控制一切不利危险源,落实安全管理决策和目标,消除一切施工事故,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中。对于建筑施工现场而言,安全生产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工程师及管理人员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设计施工文件及有关合同等,通过采用计划、组织、技术等行为,运用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机械、材料与环境因素的运动规律,使施工过程中的作业行为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消除事故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从而有利于控制施工事故发生的一切管理活动。

2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提高,城乡建设规模急剧增大,建筑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是,由于建筑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再加上一线作业人员素质较差等,导致现在还有不少的施工现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许多危险因素仍然存在:

1)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已不能相适应,暴露出了较多的弊病和缺陷。尽管《建筑法》已经实施,但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于建筑安全工作的需要,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依法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落实其安全责任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也不够具体,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 目前一些施工企业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但仍有部分企业没有过硬的劳务施工队伍,一旦工程中标后,全部或部分分包给有关的专业队伍,造成相当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丧失了主宰控制权和建筑企业的指导管理,从而造成部分施工现场失控的被动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要按有关规定搞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显然是十分困难的。

3) 由于当前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过程中恶意压低投标价格,最终导致安全生产管理的经费减少,从而导致中标后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工具、材料等在一定程度上能省则省,致使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偏低,安全设备陈旧、老化,操作人员的自身防护用品缺乏。再者,为了减少施工成本,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着质量管理兼管安全的现象,从而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有些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片面追求生产规模,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重效益、轻安全,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将安全生产过于形式化,有时甚至回避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5) 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力度不够,专职监管人员少,有些安全监督人员只着重于外在的一些安全表象,监督覆盖面小。而且政府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基本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和措施,现有的安全检查监督力度明显不足。正因为如此,目前建筑领域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严峻,建筑施工现场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施工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

3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对策措施

3. 1 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根据《安全生产法》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要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分级负责管理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个班组、岗位、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通过建立安全生产奖励制度,把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项目管理办法,并与奖励制度挂钩,更好地鼓励项目经理、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在不同层面上抓好安全生产、重视安全管理。同时,在工程施工前,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向施工班组和作业人员进行有关工程安全的详细说明,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本工程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等。安全技术交底需达到全面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准确性的要求。根据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和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施工企业应对管理人员、企业员工及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安全知识和安全文化等。

对不同岗位、不同专业工种的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对新员工实行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对特种作业人员,还要按照《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按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规定进行特种专业培训。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制定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奖励制度、安全交底制度、安全教育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是实施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奖罚分明。

3. 2 加强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施工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目的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项目类型、特征、规模,充分考虑可能导致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及财产损失等的风险,进行搜集、整理和识别危险源,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找出其中导致事故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重大危险源。通过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由工程技术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响应及风险控制,制定出危险源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消除不安全因素,从而避免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项目安全施工。

3. 3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在工程开工前,在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工期、施工方法、施工现场环境、施工机械设备、变配电设施及各项安全防护设施等资料,在熟悉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等前提下,编制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对于大中型工程项目、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除必须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编制专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详细说明有关安全方面的防护要求和措施。对土方开挖、爆破、拆除、基坑支护和降水、起重吊装、脚手架、模板等危险较大的作业,还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方案。在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时,应尽可能把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考虑周全,制定出的对策措施方案力求全面、具体、可靠,达到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地避免事故的发生,目前的安全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能有效预测和预防所有事故的程度,鉴于此,施工技术安全技术措施还应包括面对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的各种应急设施、人员逃生和救援预案。重视和认真编制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作,加强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努力提高应急救援快速反应能力,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同时,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以及各省市有关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的要求,制定安全文明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单位应规范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制度、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3. 4 加强安全检查工作

在施工企业进行生产活动时,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条件、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施和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改善劳动条件及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应由项目经理组织,根据施工企业生产的特点、有关规范标准及实施办法,定期进行。

篇13

Keywords : Hous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quality;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质量与安全管理是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管理内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既指实体质量,即工程符合业主需要所具备的使用功能,也指形成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即指参与工程的建设者参建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因此加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一、房屋建筑施工常出现的问题

房屋建筑施工常出现的问题有:水泥地面空鼓、墙体开裂、起皮、起砂,厨房和卫生间渗水,门窗缝隙大关不严,下水道常堵塞,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等现象,有的建筑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不均匀沉降的现象,还有的地方出现建筑发生整体坍塌的严重事故,对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二、房屋建筑施工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建筑施工队伍缺少专业技术素质。有的施工企业常常更换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的选择也只是重数量不重质量,缺少建筑经验的施工新人员较多,缺少相关的技术操作培训,技术素质较低,甚至有一些工人对本身所施工部位在整体建筑物中所起的作用不了解,操作时没有按照规程操作,这就使建筑物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近几年来,许多用工单位为了降低人工成本非常愿意接纳和动用民工,然而参加建筑施工队伍的农民工们绝大部分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建筑施工技术培训,缺乏建筑相关的知识,对安全方面轻视,不能按照建筑设计要求来进行操作,因此建筑物的专业技术含量降低,使建筑物的质量降低。

2.2材料选用方面的原因。建筑材料选择不当或者与当下建筑物不相符合也能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性能造成影响。例如预制楼板灌缝时所选用碎石的粒度大小,抹灰用砂含泥量的控制,木门窗木材品种的选择等,都对工程质量的好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3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或是流于书面应付资料形式) 工序与工序。工种与工种之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及时处理,甚至蓄意隐蔽。

2.4盲目压缩工期方面的原因。一个项目的合理建筑工期需要通过科学方法与施工经验相结合来确定。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因为征地、拆迁、地质变化、雨季、大宗材料延误等等原因造成工期滞后,这种情况一般可以通过加大人员、机械、材料投入一定程度减缓工期延误。但盲目的相信“人定胜天”不讲科学的压缩工期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大忌!某大型小区项目因前期征地拆迁拖延三个多月,为确保按时交房,施工单位在原有极紧的工期压力下,大量增加施工人员,在上道工序刚刚完成尚不具备下道工序施工条件下盲目抢工,造成大量诸如内墙砖墙顶裂缝、抹灰层大面积空鼓、外墙开裂渗水、墙面油漆起泡、厕所滴漏、门窗严重污染破坏等等质量问题。在当前房屋销售回暖的形势下,这种不讲科学乱压减工期对质量造成影响的情况将尤为突出。

2.5工程造价过低方面的原因。房屋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关系。造价过低.会增加施工企业经营压力而疏于管理 材料质量无保证。如当前铝合金窗的质量通病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铝合金型材的厚度虽然达到设计要求。但是 材质不均匀。表面防腐层的质量差.很短时间内就会被氧化、密封绒条太小、窗锁、走轮的质量差等。这是施工企业选用价格低廉的材料与配件的原因造成:有的建筑物.屋面防水材料不能选用档次较高的新型防水材料而多是选用石油沥青油毡等低档的防水卷材造成天面防水层耐久性差 容易产生渗漏:在室内装修部分。如吸顶灯不选用玻璃或瓷质的灯罩,而是选用塑料灯罩所以就出现了塑料灯罩未等交付使用.即已老化。稍碰即碎。房屋工程的投资价格应严格科学控制。应当符合使用要求.适当的节约而不是盲目的压低造价。由于目前部分工程受到盲目压低造价的影响.造成“低价低质”的局面.这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6施工现场监管力度欠缺。施工现场监控管理行为不到位是造成建筑物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监控管理单位为了单纯寻求工程经济效益只求工程完成进度而不重视质量安全管理,甚至有些工程项目监督管理机构的T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和上岗资格,造成很多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监控管理人员对建筑材料、相关结构配件、以及建筑施工设备投入使用情况或设备安装前未进行严格审查,也没有按建筑业规定程序进行房屋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就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为工程埋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加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3.1强化质量意识.提高房屋施工人员的素质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集法律、技术、经济和行政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属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因此,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搞好工程质量监督的基础。要振兴建筑业,必须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意识。监督机构是工程质量认证的专门部门,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从严格人员准入和提高人员素质抓起。无论是决策、管理者,还是技术操作者,都应该是有“资格”的行家。在新的形势F,培养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建立监督机构的内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站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提高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3.2运用科技成果。努力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设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在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最 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存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以及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3.3加强房屋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做好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施工现场的文 施工、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物料进场、检验、试验和使用管理等,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为了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地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应确立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

另外,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即全面控制施工过程,其具体措施是:质量控制有对策;施工项目有方案;技术保证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等。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已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房屋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屋建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把质量管理作为施工阶段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只有做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控制,才能创造出更多优质的房屋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