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内容与形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美的形式和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事物的美包含两个部分:形式美与内容美
任何可以被感知的事物和现象都会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于人的生理感觉器官的部分,如可以被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我们不妨就称之为“形式”。蕴含在形式中的能够引起人的精神活动和心理反应的东西,我们不妨就称之为“内容”。能够使我们的生理感觉器官感觉舒适、放松的形式就是“美的形式”;而能够被我们的心理所接受、认同或引起共鸣的内容就是“美的内容”。
因此,事物的美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美”部分和“内容美”部分。在时间顺序上,形式的感知先于内容的感知,所以形式是内容产生的必要基础。
2.形式美基于人类共同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对于哪些形式是美的,哪些形式是不美的,无论在美学界还是在科学界,普遍认同这样一些观点,即对称、均衡、节奏、韵律、比例是美的,秩序和规律是美的,完整是美的。和谐是美的,美是多样化和单纯化的统一,美是对比和统一的平衡。而能够最精练地概括形式美法则的该属“多样化统一”。
上述的形式美规律既然能够被各个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人们普遍接受,并作为一种普遍的设计规律应用于教学和传播,那么它就一定具有某种程度的科学性,或者说某种程度的必然性。形式美与内容美不同,它既然不受个体心理差异的干扰,那么它必定是建立在人类的某些共性之上,能够影响人类并形成它的群体审美偏好的共性需求,可能是“生理上的舒适性要求和心理上的求变性要求”,生理上的舒适性要求造成了对“统一”的偏好,而心理上求变性的要求则决定了对“多样化”的偏好(这一点笔者在其他的著作中已有论述)。人类在审美方面的共同偏好决定了对形式美的认同,因此,人类对形式的审美是趋同的。
3.内容美基于人类生理和心理的个体差异
内容美是形式背后所蕴含的内容给审美主体带来的美感,是由人看到形式之后产生的联想或想象引起的。产生的联想或想象不同,就会造成审美上的差异。而每个个体由于成长经历的不同,所受教育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等等,面对同样的事物就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想象,从而对同一个事物作出不同的审美评价。因此,人类对内容的审美是因人而异的。
4.形式和内容共同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当两者相互冲突时力量强者为胜
形式和内容分别作为两股力量作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但形式是浅层次的力量,内容是深层次的力量。在没有内容或内容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如一个蜘蛛网和一朵玫瑰花相比,蜘蛛网给人带来的联想和想象空间相对较小,也就是说它的形式背后所蕴含的内容较少,这个时候形式的美感占据主要地位,我们对蜘蛛网的美的认识主要源于它富有秩序的形式。而在内容很多或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如一朵玫瑰,会让人产生很多关于爱情的遐想,这个时候即使这朵玫瑰即将凋零,花瓣已经脱落,秩序美感已经被破坏,色彩也已经不再艳丽,但是一个诗人,仍然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凄美,并发出他的感慨。这时候内容美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形式的力量,而成为决定事物美与不美的关键。然而如果换一个人去面对同样一朵玫瑰,比如孩子,它会觉得这朵凋零的玫瑰是不美的,对它而言,形式美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内容美的力量,形式是决定这朵玫瑰美还是不美的关键。
二、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审美表现异同
形式美是客观存在的,而内容美的产生主要依赖于人们由此及彼的联想。那么由于联想而产生的美感当属于内容美,而将联想因素剔除之后获得的美感,应该就属于形式美。
1.婴幼儿的审美。研究婴幼儿的审美或许对我们研究形式美有帮助。因为婴幼儿在感知事物的时候很少去作联想。在他们的头脑中,可以被联想的意识积累很少,也就是说,他很少去关注审美对象的内容。能够让他们感到美的对象更多的是具备了形式美而不是内容美。
那么在婴幼儿眼中,哪些东西是美的呢?很显然,单纯的形态、柔和的色彩、柔软的质感、轻松的音乐、甜淡的味道是美的,这些都是能够让婴幼儿的生理器官感觉舒适的特征。另外,我们知道儿童对一种玩具的兴趣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他们喜欢新鲜的东西,喜欢能让他们产生好奇的东西,这正是他们的求新求异的心态在起作用。这也从生理舒适性和心理求异性两方面很好地说明了形式美产生的根源。婴幼儿的美感来源主要体现在形式美。
2.青少年的审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的增强、思维的丰富,青少年表现出对强烈的色彩、较为复杂的形态的喜好,这是因为他们的生理条件具备了对于强烈刺激的承受能力。(转第103页)(接第125页)青少年的形式美取向在变化,同时伴随见识的增长,内容美意识开始逐步形成。因此在青少年的审美过程中,形式美和内容美是并重的。
3.中年人的审美。中年人的生理机能成熟稳定,对环境的适应很强,中年人对于单纯形式的审美趋向多元化。同时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中年人在心理上的差异性因各种环境因素的作用而显得如此之大,甚至掩盖了他们在审美生理和心理上的共性,从而表现出极大的审美差异。这个时候内容美的力量往往超越了形式美的力量而成为美感的主要来源。
4.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集体退化,接受刺激的强度减弱,对色彩的敏感性减弱,对形式美的感受又趋向一致,即简单的温和的形态以及不太刺激的色彩。但是对于内容美的感受相对于中年人而言差异性则更大。
以上对人类在不同的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异同的探讨,显示了随着审美对象所蕴含的内容力量的加大,形式力量被弱化,内容美成为主要的审美形式,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三、地域之间的审美表现异同
地域审美上的普遍差异是广泛被认同了的事实,是美学家和设计师们进行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如非洲人以胖为美,东方人以白为美,西方人以黑为美,缅甸的克伦族女人以脖子长为美,我们往往去寻找人文传统中对审美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文化渊源,但类似这样的审美观纯粹是一种对内容的审美,内容美因地域各异而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是因为长期的生活文化习俗形成了特定人群在审美生理尤其是心理上的差异性。在这一类型的审美判断中,内容审美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形式审美的力量,从而表现出审美上的巨大差异性。
在地域审美差异性存在的同时,不同地域之间的审美共性也是普遍存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植物花卉,不会因为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而稍有逊色;富有秩序和节奏感的海生贝壳,谁看了都会爱不释手;各地精工细琢的民间手工艺品,因其材质和造型的精美,并不会影响世界各地人们对彼此人工造物的喜爱。类似这一类的审美观显然更侧重于对形式的审美,很少会受到人的特定心理的影响。在这一类型的审美判断中,形式审美占据了绝对上风,从而表现出审美上的趋同性,而这一点,也正是目前被广为接受和传播的形式美法则的生存基石。
以上对人类在不同的生活地域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异同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了内容美的差异性和形式美的趋同性。尽管内容美与形式美也许并不能将它们完全分开,但笔者认为相对独立地去认识它们,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异同,可以简化人们对美的认识,也更有利于美学基本原理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李砚祖主编.艺术与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钱家渝著.视觉心理学.学林出版社,2006.
篇2
与艺术摄影相比,新闻摄影大部分作品表现的是灾难、疾病,带给人们更多的是震惊、悲伤、警示,此类作品纪实性强,但缺乏美感,它主要反映的是对人类、社会、时代所特有的人文关怀,在影像的背后蕴涵着更深层次的美。美,是人类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是人的天性使然,它存在于人类的活动之中,是人类活动历史发展的结晶。所有的人类文明成果,无不蕴涵着人类对美好追求的愿望。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审美效果,才能真正震撼我们的心灵。新闻摄影并非随意地快照,一幅优秀的作品,应该既有内容又有形式,需要在拍摄过程中倾注真情,关爱人类,关注历史,这样才能有内涵。新闻摄影主要表现人,而表现人物是最难的,尤其是精彩传神的瞬间。一幅好的作品首先要真实地反映被摄人物的外貌特征。其次要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在情感,表现个人气质、性格,这些是抽象的但又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表现手法上又有一定的难度。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指出:“形同者有之,貌类者有之,至于神,则有不能相同者矣。然所以为神之故,则又不离乎形。”由此可见神的重要性。再次,作品中应反映出摄影师要表达的情感、喜好、赞赏、敬慕或反感、讽刺、反对,将主观感受融入作品中。这需要摄影师除了有扎实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外,更要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
新闻摄影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反映事件或揭示社会问题。这类作品反映的是生活的另一方面,穷困、灾难、疾病、暴力,画面的内容是残酷的,让人震惊、同情,甚至热泪盈眶。例如多箩西・兰格在1936年拍摄的《露宿的移民母子》,画面上是一个母亲和她的三个孩子。母亲眉头紧锁,忧愁迷惘地望着远方,两侧的肩膀上靠着两个寻求保护的孩子,而怀里还有一个熟睡的婴儿。这幅作品反映出美国大萧条时期成千上万无家可归的人的悲惨境遇。兰格说“人间社会,本来就是要我去报道的”,摄影师希望通过这些照片唤起社会的关注。这幅照片不仅具有内容的真实性、震撼性,同时它紧凑对称式的构图使画面更具有力量感。除了以上列举的贫困、战争外,还有一个灾难就是疾病,特别是人为的疾病灾难。在我没有涉足摄影时就曾被一幅照片震撼,至今难忘。那就是尤金・史密斯于1971年拍摄的《水俣》。画面反映的是15岁的少女因受工业上的水银污染患上水俣病,全身扭曲变形,表情痛苦万分。这幅照片作为有力的证明资料,不仅为受害者最终打赢官司起了推动作用,还让世界了解了水银污染的严重危害性。摄影师在拍摄时选择的是暗调子,整个画面凝重严肃。在画面浓重的背景下,母亲忧郁绝望的表情和孩子痛苦扭曲的身体在光线下刻画得格外醒目,斜线式构图更加强调了画面的紧张感。它不仅完成了新闻摄影的使命,也以其摄影的独特艺术性成为传世杰作。
美的概念是广泛的,它不仅包括外在形象,还包含内在美、情感美、人性美,是升华到美学意义的一种审美观。不管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都向大众传递着一个最终的理念,就是人类向往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未来。除了反映社会问题、灾难疾病等题材外,新闻摄影作品中更多的是表现平凡人的生活场景。如广场上公园里,锻炼身体的老人,精神焕发,老当益壮;天真无邪的儿童或跑或跳,嬉笑打闹,或是一个普通的集市商贩高声叫卖。这类照片采用自然光,真实的环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以和谐、自然、愉悦的享受,是一种伟大的平凡之美。新闻摄影首要的原则就是内容的真实性,所谓真实性指的是在拍摄时不干预不摆布拍摄对象,再现其真实的状态。很多人对新闻摄影有一定的误解,好像只要在现场记录下画面就算完成了任务,其实对于一个专业的摄影记者来说,不仅要记录,还要从摄影的角度去发现美、表现美,一幅既有内容又有形式美感的照片才更能吸引观众,引起观者的共鸣。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一个摄影人,要善于在平凡的场景中寻找美、发现美。《快乐老太》这幅照片是在广场上拍摄的。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都来到户外享受严冬过后温暖的阳光。热闹的广场上有拍照的、有跳舞的,也有放风筝的。在人群中一位放风筝的老太太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虽然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开朗自信,在众多的放风筝的大人孩子中间格外醒目。《台下》这幅照片是在一场杂技表演中拍摄的。拍摄了很多精彩的舞台表演后,我到后台想了解一下小演员们台下的状态,看到她们在上场前的几分钟里还在刻苦练功,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以《台下》为题记录下这个场景,也记录了她们光鲜的舞台表演后不为人知的艰苦付出。在表现画面的时候,并不是找到好题材后就随意地拍摄,合理地运用摄影技巧不仅可以更好地表现主题,还可以增强一幅照片的艺术性,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穿越时空的对话》是在一个摄影展上看到的一幕。一个小姑娘被一幅老人肖像吸引,驻足凝视,这一老一小,一个在画内一个在画外,形成了强烈对比。在拍摄角度上以小姑娘的视线为重点,既清晰地交代了主体陪体,又兼顾了画面的平衡感。《农家母女》是系列组照中的一幅。在杂乱的生活场景中利用现场环境,采用暗背景亮主体,亮背景暗主体的对比技巧突出了人物,简化了环境。虽然新闻纪实类照片受到很多制约,例如现场光效、现有布局,还有转瞬即逝的变化性,但是作为一个专业的摄影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职业敏感性,同时还要具有扎实的摄影技巧。在现场可以快速地选择拍摄位置、角度,找到合理的构图形式。
我们感谢摄影,感谢新闻摄影,它使信息快速传达,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新闻摄影表面上看好像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美,然而,这些作品却以强大的真实的力量,带给我们震撼,唤起我们的共鸣。从新闻摄影中,我们认识了世界,了解了生活,唤醒了自我,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新闻摄影是有内容的,但也离不开形式上的创作。新闻摄影很“美”,它不同于普通意义的美,它所包含的是摄影师和观者从内心迸发出的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只要关注生命,热爱生活,就可以从平凡中看到闪光的内容,只有敬业爱业、精益求精,才能更好地表现对象,拍出精彩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朝闻:《审美谈》,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人像摄影》,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年版。
篇3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ntinuously push forward the friendly cooperativ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 China and other French-speak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French-speaking African countri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strengthened. Currently, teaching French to flourish in our country, but the French teaching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ulture very little relevant content, most French students can not adequately express the complete information in French and Chinese culture-related content. In order to better develop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promote foreign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to the Chinese culture-related content is imperative in French teaching.
Key words French 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mport Chinese culture
近年来,法语专业在我国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我国开设法语专业课程的高校教学点数量激增,已经突破了100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开设法语二外的中学数量也在蓬勃发展。而与此同时,法语教学中存在的中西文化教学失衡现象没有明显改善。一些研究资料表明,现行法语本科教材多是以法国或法语国家的文化为背景,对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介绍少之又少,尤为欠缺的是对学生用法语表述本国文化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一些大学生难以用法语恰当地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信息,使跨文化双向交际难以顺利实现。为了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在法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相关内容极其必要。
1 法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现状
法语学习的目的,一是引进介绍法国和法语国家文化,二是输出传播本民族文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在许多场合下,后者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法语学习者不但要吸收法国文化,还应注意培养在中国文化方面的素养。
但是,不少学法语的学生对中国文化并不了解或并不欣赏,他们喜欢过圣诞节、情人节甚至万圣节,喜欢吃西餐、喝咖啡、听外语音乐、谈欧美影星,但觉得中秋春节没意思,国产电影太苍白,唐诗宋词太深奥,民歌戏曲很无聊。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语言文化课在高中阶段之后就销声匿迹了,法语专业的学生对真正属于中国文化内核与精髓的东西并没有真正地接触与了解,如果这样,他们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价值,更谈不上用法语较为深入地介绍中国文化。而造成这种后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重视不足,最直接地表现为所选取的法语教材几乎都是第一语言为法语的国家的文化材料,而反映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法语教材几乎没用,而且课程设置上只重视法语国家文化的传递(不少学校开设了“法国语言与文化”“法国历史与文化”“法国社会与文化”“法语国家概况”等课程),忽视本土文化的传播,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向。
有一个年轻时在中国任教数年的法国人,现在成了研究法国文学的专家,最近几年每年都到中国讲学。他一下飞机的第一餐就是吃灌汤包,觉得包子里面有汤很神奇。有一次讲座间隙,他即兴提到了这个问题,在场的学生没有人能讲清楚灌汤包的制作工艺。不能将儒家、剪纸、杂技、皮影戏、四合院等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词汇准确地表达出来的法语毕业生比比皆是,这样怎么可能达到传递中国文化的目的呢?许多外国学者友人对中国文化非常向往,渴望了解这个历史悠久、生机勃勃的泱泱大国,令人尴尬的是很多中国学生却不能顺利传达中国的文化信息,因此在法语教学中介绍中国文化相关内容已迫在眉睫。
2 法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相关内容
2.1 发挥法语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语言老师也必定是一名文化老师。法语专业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法语教师加强学习,积极收集资料,研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掌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饮食习惯、政治经济等主要词汇,甚至了解电影戏剧、琴棋书画等文学艺术。教师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要客观,不能厚此薄彼,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汲取中法两种文化的丰富营养。
2.2 改革创新教材内容
教材是学生获取语言和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来源,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乃是对学生的最好刺激。目前各法语教学点使用的教材普遍只注重对法语与法国文化的介绍和训练,使学生对关于法国语言与文化的表述比较熟悉;但是当他们在介绍自身民族文化时,由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陌生特别是用法语表达的困难,他们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词不达意。要摒弃法语教材只应引进介绍法语国家的语言与文化、中国文化的内容会干扰学生对法语的学习这种错误的认识。因此,在法语专业教材中增添中国文化相关内容便显得尤为必要,其主题可以是:饮食习惯、传统节日、神话传说、名胜古迹、政治经济,以及我国的园林、绘画、瓷器、采茶等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载体。同时通过考试等环节巩固所学内容,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中国文化的表达法。但目前法语专业缺乏高质量的适合中国学生现实需要的创新教材,教材改革是一项繁复的工作,需要不同领域、不同高校的人员共同努力,既包括出版社、法语教师、外国法语专家,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人员。
2.3 增添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设置
在期待法语专业教材改革的同时,法语专业教学点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增添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甚至中国文化相关内容的翻译课,将语言训练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也可以在日常教学单元中加入中法文化对比的内容,根据各个文化主题与观点进行中法文化的互证、互释,使学生在对比中对中法文化的各自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并了解它们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比如在讲到法国节日的时候,可同时引入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介绍其来历与庆祝方式或饮食风俗。
篇4
近几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依然不容乐观,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财经类本科生就业压力较往年更显巨大,造成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这不仅与本科生本身对毕业论文写作应付了事,态度不端有关,更暴露出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短期化、集中化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不足。新形势下优化完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已更显必要。
一、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指导任务大量化
指导任务量大量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量大。尽管大部分院校对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都做出了不超过10人规定,但据笔者了解,由于部分专业本科生招生规模过大,造成教师实际指导学生人数超过20,甚至30人。这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无疑形成的巨大的阻碍。二是指导内容多样。从目前指导毕业论文的内容上来看,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内容,同时还要把控毕业论文的格式以及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部分本科生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研究方法不清楚,更有甚者甚至对计算机文档基本处理操作不熟练,挤占了本来就紧张的论文指导时间,也增加了毕业论文指导的任务量。
(二)指导时间集中化
指导时间集中化主要表现为毕业论文指导任务在短时期内过于集聚的现象。这一问题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时间安排过于集中。虽然部分专业将毕业论文的写作安排提前至大四第一学期,但受学生考研、考证及公务员考试影响,毕业论文写作在实际执行中造成压延,真正指导时间仍集中于大四第二学期。二是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扎堆。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寻求指导时存在一个突出的现象,要么是一段时间里没人找指导老师,要么是大家一起都来找指导老师寻求论文指导。而且集中指导的时间特别集中于毕业论文开题前及毕业论文提交前,造成短时间内指导任务急剧加大。
(三)指导形式封闭化
目前,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结合实际,通过面谈、邮件、QQ、电话等多种途径进行毕业论文指导。尽管这些方式为学生得到毕业论文指导提供了及时、有效、柔性化的现实途径,但这些途径的点对点方式也将论文指导置于封闭环境中,造成论文指导形式的开放性不足。特别是利用邮件、QQ、电话等指导形式,无法让同期毕业生得到更多的论文写作借鉴信息,也不利于论文写作常识性知识的扩散。
(四)指导内容重复化
指导内容重复化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同期指导内容重复。在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受指导形式封闭化的影响,有关毕业论文写作的常识性知识常需要多次教导,甚至一个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指导过的问题又发生在另一个学生身上,造成同一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内容的重复化。二是跨期指导内容重复。在不同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重复指导问题更为突出。一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的问题,下一届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还是时有发生,几乎每一届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都需要多次重复指导。
二、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现有指导模式忽视写作主动性引导
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之所以造成指导任务大量化、指导时间集中化,其原因固然有招生、就业、考研等因素影响,但现有指导模式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长期规划指导以及非淘汰性竞争压力的缺失,也使得本科生缺乏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长期规划指导的缺失使得本科生难以合理主动安排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作计划,造成毕业论文写作进程随大流或严重依赖指导老师的督促。非淘汰性竞争压力的缺失使得本科生常常产生写好写坏一个样,早写晚写一个样的惰性思维,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坐等最后时刻的集中突击。
(二)现有指导模式忽视论文写作通识教育
目前,决大部分财经院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都突出强调论文的创新性,使得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多采取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但这并不意味着毕业论文写作不存在共同知识,不需要有关论文写作的通识教育。特别是有关毕业论文的行文方式、逻辑结构、内容展开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知识共性。但从目前毕业论文指导实际来看,部分院校或部分专业的通识指导每届只有一次,甚至是完全缺失。这无疑会使得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只能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加强通识指导,增加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与指导工作量。
(三)现有指导模式缺乏互动引导
现有指导模式缺乏互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目前,虽然大多数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注重与本科生间的信息沟通,但传统的教师说教指导模式却使得本科生在与指导教师沟通时产生有“等办法、靠老师、要答案”的心态,完全依赖于指导教师的明确指示。二是缺乏同辈本科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目前,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都把精力集中到自己论文的写作上,忽视了同学间论文写作方法及思路的讨论,从而没有机会从其他同学那里汲取论文写作经验与教训。而这不仅从形式上使得毕业论文指导封闭化,而且还会进一步造成指导任务的大量化及指导内容的重复化。
(四)现有指导模式缺乏跨期指导
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大都按届依次展开。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任务也就主要集中于应届毕业生的论文写作上。在这种指导模式下,虽然论文指导与纠正在每一届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以单循环纠偏的方式运行,并使得论文质量得以改善。但如将这种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置于多期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来看,则或多或少有类似单曲循环播放的意味,加剧了指导任务的大量化以及指导内容的重复化。
三、改进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毕业论文指导长期规划
一是需要院校引入毕业论文指导的多学年跨度安排。转变大四集中展开毕业论文指导的传统工作模式,联系专业实际,尝试将毕业论文指导安排延展至大三,乃至大二阶段。结合不同时期专业教育计划安排,有针对性地采取先基础后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二是努力实现指导教师的早期指导介入。进一步拓展推动本科生的论文导师制,努力从本科生进人大学阶段便开始介入专业基础教育,积极促进从中学作文写作向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的转变。
(二)引入非淘汰性竞争压力
一是可以转变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变原有毕业生与指导教师间一对一的单独讨论,逐步实现课程讲解式毕业论文研究进展汇报,同时汇报进行过程中增加毕业论文研究汇报的规范性及严肃性。最终实现以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性监控强化,来保障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及进度。二是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引入教师团队指导模式。教师团队指导形式将进一步增强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外部环境压力,而群体指导的方式有进一步有利于正确把握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导向,提高毕业论文指导的效率。
(三)增加毕业论文写作通识教育指导
一是可以在本科教育课程中增加论文写作通识教育课程,重点结合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特点,系统讲解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所面临的行文结构、逻辑展开等基础性知识。二是可以有针对性展开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讲座,结合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做集中讲解。三是可以安排指导教师针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的、个性化通识问题做小范围集中辅导。
(四)转型开放式指导,带动同辈学习
篇5
1.2 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论文主体部分字数3000-8000。
1.3 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3篇。并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按出现先后顺序编)。
2、编写要求
2.1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A4(210×297)标准、70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为30mm,下边距为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为10mm,页眉16mm,页脚15mm。
2.2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山西工商职业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居中,打印字号为5号宋体。
2.3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页共×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五号宋体。
2.4 前置部分从中文题名页起单独编页。
2.5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0磅。
一级标题行间距设置为段前段后1行。
3、编写格式
3.1 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2 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已有打印好的封面,可以不做要求)
中文摘要,关键词
目录页
主体部分:
正文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前置部分
4.1 封面:封面格式按山西工商职业学院管理系专科毕业论文封面统一格式要求。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
4.2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要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摘要页置于题名页后。
中文摘要一般为300汉字左右,用5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
4.3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用顿号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以显著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4.4目录页:目录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1.1.1、1.1.2等数字依次标出。
5.主体部分
5.1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另页开始。
5.2序号
毕业论文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
1××××(三号黑体,居左) 一级标题行间距设置为段前段后1行。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小三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1××××(四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5.3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5.4注:论文中对某一问题、概念、观点等的简单解释、说明、评价、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现,可采用加注的形式。
注应编排序号,注的序号以同一页内出现的先后次序单独排序,用①、②、③……依次标示在需加注处,以上标形式表示。
注的说明文字以序号开头。注的具体说明文字列于同一页内的下端,与正文之间用一左对齐、占页面1/4宽长度的横线分隔。
论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资料,均须标出引用出处。
5.5结论: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5.6致谢
5.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篇6
(二)指导形式封闭化
目前,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结合实际,通过面谈、邮件、QQ、电话等多种途径进行毕业论文指导。尽管这些方式为学生得到毕业论文指导提供了及时、有效、柔性化的现实途径,但这些途径的点对点方式也将论文指导置于封闭环境中,造成论文指导形式的开放性不足。特别是利用邮件、QQ、电话等指导形式,无法让同期毕业生得到更多的论文写作借鉴信息,也不利于论文写作常识性知识的扩散。(四)指导内容重复化指导内容重复化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同期指导内容重复。在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受指导形式封闭化的影响,有关毕业论文写作的常识性知识常需要多次教导,甚至一个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指导过的问题又发生在另一个学生身上,造成同一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内容的重复化。二是跨期指导内容重复。在不同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重复指导问题更为突出。一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的问题,下一届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还是时有发生,几乎每一届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都需要多次重复指导。
二、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现有指导模式忽视写作主动性引导
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之所以造成指导任务大量化、指导时间集中化,其原因固然有招生、就业、考研等因素影响,但现有指导模式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长期规划指导以及非淘汰性竞争压力的缺失,也使得本科生缺乏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长期规划指导的缺失使得本科生难以合理主动安排自己的毕业论文写作计划,造成毕业论文写作进程随大流或严重依赖指导老师的督促。非淘汰性竞争压力的缺失使得本科生常常产生写好写坏一个样,早写晚写一个样的惰性思维,造成毕业论文写作坐等最后时刻的集中突击。
(二)现有指导模式忽视论文写作通识教育
目前,决大部分财经院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都突出强调论文的创新性,使得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多采取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但这并不意味着毕业论文写作不存在共同知识,不需要有关论文写作的通识教育。特别是有关毕业论文的行文方式、逻辑结构、内容展开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知识共性。但从目前毕业论文指导实际来看,部分院校或部分专业的通识指导每届只有一次,甚至是完全缺失。这无疑会使得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只能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加强通识指导,增加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与指导工作量。
(三)现有指导模式缺乏互动引导
现有指导模式缺乏互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目前,虽然大多数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注重与本科生间的信息沟通,但传统的教师说教指导模式却使得本科生在与指导教师沟通时产生有“等办法、靠老师、要答案”的心态,完全依赖于指导教师的明确指示。二是缺乏同辈本科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目前,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都把精力集中到自己论文的写作上,忽视了同学间论文写作方法及思路的讨论,从而没有机会从其他同学那里汲取论文写作经验与教训。而这不仅从形式上使得毕业论文指导封闭化,而且还会进一步造成指导任务的大量化及指导内容的重复化。
(四)现有指导模式缺乏跨期指导
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大都按届依次展开。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任务也就主要集中于应届毕业生的论文写作上。在这种指导模式下,虽然论文指导与纠正在每一届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以单循环纠偏的方式运行,并使得论文质量得以改善。但如将这种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置于多期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来看,则或多或少有类似单曲循环播放的意味,加剧了指导任务的大量化以及指导内容的重复化。
三、改进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毕业论文指导长期规划
一是需要院校引入毕业论文指导的多学年跨度安排。转变大四集中展开毕业论文指导的传统工作模式,联系专业实际,尝试将毕业论文指导安排延展至大三,乃至大二阶段。结合不同时期专业教育计划安排,有针对性地采取先基础后专业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二是努力实现指导教师的早期指导介入。进一步拓展推动本科生的论文导师制,努力从本科生进入大学阶段便开始介入专业基础教育,积极促进从中学作文写作向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的转变。
(二)引入非淘汰性竞争压力
一是可以转变毕业论文指导方式。改变原有毕业生与指导教师间一对一的单独讨论,逐步实现课程讲解式毕业论文研究进展汇报,同时汇报进行过程中增加毕业论文研究汇报的规范性及严肃性。最终实现以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性监控强化,来保障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及进度。二是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引入教师团队指导模式。教师团队指导形式将进一步增强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外部环境压力,而群体指导的方式有进一步有利于正确把握毕业论文写作的研究导向,提高毕业论文指导的效率。
(三)增加毕业论文写作通识教育指导
一是可以在本科教育课程中增加论文写作通识教育课程,重点结合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特点,系统讲解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所面临的行文结构、逻辑展开等基础性知识。二是可以有针对性展开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讲座,结合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做集中讲解。三是可以安排指导教师针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的、个性化通识问题做小范围集中辅导。
篇7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我校高职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
A.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B.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C.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D.译文及原文影印件;E.图纸、软盘、实物等;F.指导教师评语与答辩小组意见;G.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
二、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及有关资料的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签字,经系主任签字后发出,并上交教务处备案。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由学生认真书写,经指导教师签字后的开题报告有效,并上交教务处备案。
毕业设计(论文)按统一顺序装订:封面、论文摘要、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指导教师评语与答辩小组意见。然后与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译文及原文影印件、图纸(按国家标准装订)、软盘、实物等(按班级刻盘)一起上交。
三、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题
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摘要在300字左右。
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实词为宜。
3.目录
目录序号为:一、二、三、……;㈠、㈡、㈢、……1、2、3……;(1)、(2)、
(3)、……,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论文文本每页右下角必须有页码,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
4.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
绪论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设计类的课题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
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
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
5.谢辞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的,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相关。
一般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多,但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包括外文文献)可10篇以上。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四、 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细则
1、论文要用统一的A4打印纸打印。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版面上空
2.5cm,下空2cm,左右空2cm(靠装订线一侧增加0.5cm空白用于装订),行间距固定值20磅,外语论文应打印并参考以上要求。
2、对字体和字号的要求如下:题目用一号(分两行书写时用小一号)黑体字;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下同;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四层次(款)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第五层次(项)以下标题和题序与第四层次同。
3、论文中所涉及到的全部附图,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都应规范化,符号符合国颁标准,手工绘制要用绘图笔,图号标注无误。
篇8
(二)项目含义
1、封面
包括文头、论文标题、作者、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分校。
2、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对论文的概括性描述,自述在300至500字之间;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达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一般不超过7个。
3、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它的内容提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words)由中文翻译而成。
4、目录
包括论文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名称以及对应的页码;附录、参考文献的对应页码。
5、正文
它是论文的主干部分,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但各部分内容应以若干层次的标题来表示,正文字数在7000字以上。
6、注释
它是对论文中所应用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是对引文出处的说明,采用脚注形式。
7、附录
它是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
8、参考文献
它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等名录。
9、致谢
它是作者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表示感谢。
二、编排格式
(一)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衡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适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二)编排式样及字体号
1、封面
(1)文头
封面顶部居中,3号宋体加粗,上下各空一行,固定内容为"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论文标题
论文标题用2号黑体加粗,在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
(3)论文副标题
论文副标题用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4)其余项目
作者、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分校的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居依次排列,各占一行。
2、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另起一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内容提要"的内容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关键词"三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5号黑体,一般不超过7个词,词间空一格。
3、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另起一页。"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顶部居中,用3号Arial字体,加粗;
"内容提要"的内容用5号Arial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目录
另起一页。"目录"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内容用小4号仿宋体。
5、正文
另起一页。
(1)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2)文字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1.5倍行距;
(3)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可根据标题的长短决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点后面须加句号。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用5号宋体,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注: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4)注释
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或"(1)",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
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中间用逗号分隔。
(5)附录
"附录"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加粗,在正文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内容编排参考正文。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加粗
,在正文或附录后面空两行顶格排列;另起一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列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
(7)致谢
另起一页。"致谢"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加粗,另起一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编排内容,回行顶格。
6、表格
正文或附录种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是:
(1)表头
包括表号、标题、计量单位,用小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2)表体
表体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磅),表的左右两端不应封口(没有左右边线)。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数码位数应对齐。
7、图形
图形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形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图",用小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
8、数字
文章中的数字,除了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式应前后一致。
9、标点符号
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标点符号,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加以区分。
10、计量单位
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11、页码
篇9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综合展示。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商贸外语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从事外贸业务、跟单、质检、货运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必须从教学理念到课程设置,从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内容、评价标准到管理环节都要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发挥毕业设计(论文)的真正作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认识
(一)毕业设计(论文)是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
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4)有效指导着各高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但许多高职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仍然形式单一,内容空泛。大多数学生脱离实际工作闭门造车,敷衍了事。教师指导的质量也参差不齐,评价标准也过于学科化。毕业设计(论文)应是学生融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是考核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高职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创造实践的能力,需要整合多门学科长期的学习、培养和训练,例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使用相关工具、方法、途径来设计等等。因此,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关键在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集合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三大课程模块的合力,打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基础。此外,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从校内学生实践到校外实习,都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二)毕业设计(论文)应以工作过程所需的理论为指导
毕业设计(论文)是基于工作过程习得的知识,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来源于工作又对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简单的“心得体会”或者“工作总结”的升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论文)并不意味着降低要求,它倡导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相关理论依据的指导下,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其工作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作过程中的任务
每种职业的工作内容、对象、方式、地点和工作流程不同。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工作过程,就算是同一工作岗位,在不同的企业、不同情境下工作过程也不尽相同。因此,应指导学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在毕业实习或社会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与未来工作接近的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中的主题。所谓典型,是指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过程能反映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典型工作过程应体现其结构的完整性、内容和形式的代表性、在企业全盘工作中的关键性和完成任务的方式、结果的开放性。
(四)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同伴合作、企业专家和教师的指导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应该是他们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个体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积极地建构和改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涉及到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学习是一种建构和互动的过程,必须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因此,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在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实践,促进自身新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建构。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鼓励和倡导学生团队合作、企业专家和教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在参与工作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找企业师傅和指导老师探讨解决问题,进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二、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改革
随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如火如荼的开展,商贸类专业群的毕业设计(论文)逐步向轻理论、重实践过渡,同时加强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过程性管理,改革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标准等。
(一)毕业设计(论文)形式的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商贸专业群基于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设置了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拓展课三大课程模块,逐步推进和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案例报告、国际市场开拓方案、具体业务的跟单处理、单证处理、某笔业务物流流程优化设计、出口报关流程优化设计等等。
(二)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论文),鼓励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自己发现工作问题,在教师团队和企业专家引导和帮助下寻求解决方法,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能力,于此同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源自商贸类相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要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项目相融合。例如,本人所在的院校对商贸类顶岗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分三个步骤:首先,在第五个学期下半学期开设文献检索、调查和分析方法等基础性、工具性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其次,在第六个学期上半学期进行毕业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中思考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自主确定毕业设计(论文)取材,收集整理实践资料。最后,在第六个学期下半学期实习即将结束时,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样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中建构知识。
(三)毕业设计(论文)评价的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论是评价高职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评价高职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应该是多种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方式和多项评价内容。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校内教师,还应积极采纳企业一线师傅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内容不仅局限在专业的学科化评价,而应融合岗位工作的标准和准则。
(四)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改革
目前大部分院校毕业设计(论文)都是由校内教师全程辅导学生的选题、论文撰写、答辩准备等。这样的辅导不全面、不客观,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真正作用和意义。因此,除了改革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和内容,还要注重毕业设计(论文)辅导方式的改革,把毕业设计(论文)的集中性辅导变为融入各门课程的过程性辅导,把校内教师的一人辅导变为校内教师团队,教师和企业一线师傅相结合的综合性辅导,集合学生团队的合作、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的共同指导,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毕业设计(论文)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此外,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也应该跟进。我们应充分利用开放互动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搭建“毕业设计(论文)”网站,实现学生跨时空、跨区域,多方位的交流、互助和协作学习。与此同时校内教师不定期进行实地调研,加强与企业专家的沟通,借助全方位的力量进行弹性管理。
总之,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综合实践性的教学活动,集合学生的创造力和智慧、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以及企业的配合。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与实践,保证企业专家的参与,整合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全程管理,建立全面有效的监控体系,成为毕业设计(论文)真正发挥作用、学生工作能力有效提高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10
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及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并未规定高校是否需要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因此鲜有高校把毕业论文写作纳入教学计划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能力,并且培养其独立思考、探索的科研能力。我校2009―2011三年开设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笔者仅以此为基础得出一些经验:
1.课时安排
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二年级与三年级开设写作课时,教师可以渗透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安排学生查阅资料、写学期论文等。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把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与教师单独指导相结合。
2.教学内容
毕业论文写作课往往涉及如下内容:论文选题、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文献检索、写作技巧、专题写作、研究方法、论文格式、论文修改、常见错误评析、论文答辩及注意事项等。近年来,我国出版了很多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专著与教材,但考虑到此门课程的实用性及学时的局限性等因素,任课教师需要自行选择与整理,总结出适合所教学生学习程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清晰地掌握论文写作要领。
3.教学方法
此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形式应该是教师讲授与学生操练相结合。教师讲完每章节内容后,布置相关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之后再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或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互相评价与修正。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优秀论文与问题论文供学生参考、借鉴,让学生从评论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通过讲解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下一步的工作,通过实践又能使学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4.考核办法
本课程以考核学生的平时任务完成为主,辅以期末考试考查理论知识及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平时的任务形式包括小组活动、资料搜集、实验设计等,而期末考试可以以开卷形式进行或是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写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综述、论文各部分,如引言等。
二、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论文写作课只是为学生建构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大体框架,而具体的实施则需要指导教师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两者应同步进行,相辅相成。
1.毕业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完成质量
在论文写作课初步介绍完论文选题之后,教师可以给出和自己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这样,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研究中,做到教学相长。
2.指导学生科研方法,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教师还应该着重注意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避免学生思路闭塞以致题目陈旧、没有研究价值。另外,由于专业特点,很多学生选择了英语教学法,但他们的论文往往只限于文献研究,并不能真正与教学相联系。教师可以指导并帮助学生结合论文课上所讲的科研方法,设计试验,做调查分析等,真正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要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监督力度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强化指导与监控,力求避免抄袭现象。同时,也要督促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及时与老师沟通,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前最后一项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的顺利完成需要学生、学校和教师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规范的教学及指导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形成严谨的学术作风,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小蔷.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策略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10(2).
[2]吴俊.关于本科院校开设英语毕业论文写作课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8.
作者简介:
篇11
**********大学成教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封面需用统一格式。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姓名、层次、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成绩等9项内容组成。封面各项目用黑色签字笔填写(不得使用铅笔或圆珠笔)。
(二)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论文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力求精炼准确,字数在300--500字之间。
在中文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摘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体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为3~5个。
(三)论文目录
论文目录作为论文的提纲,由论文中的标题序号、名称和页码,以及参考文献、附录等组成,排在论文摘要页之后。
目录中要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参考文献等的对应页码。
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录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四)论文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正文的各个部分应以若干层级标题来标识。本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应在6000字以上,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注释是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五)附录
附录是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图像等形式。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凡有引用他人成果和对本论文写作有帮助和启发的文献,均应列于文末。本科论文(设计)则至少要引用10篇以上。
(七)封底
封底由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学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两部分组成。
二、毕业论文的书写和装订要求
(一)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1、论文封面
文头:封面顶部居中,宋体3号加粗,上下各空两行。固定内容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
论文标题:黑体2号加粗,文头下居中。
论文副标题:黑体小2号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姓名、层次(高中起点本科、专科升本科专科等)、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成绩项目名称在正副标题下居中依次排列,各占一行。以上内容均用黑体3号加粗。指导教师和成绩两栏内容留空,由指导教师和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填写。
以上所有内容均需打印在一页中。
2、中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用黑体小3号加粗,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宋体小4号,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三字用黑体小3号,内容用黑体小4号;关键词单占一行;各个词中间空一空格。
中文内容摘要及关键词打印在一页中。
3、目录
“目录”用黑体3号加粗,顶部居中;内容用仿宋体小4号。
4、正文文字
论文标题用黑体3号,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用宋体小4号,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行间距1.25倍。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一切不规范的简化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黑体小3号;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黑体小4号;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5、注释
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或“⑴”,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5号楷体。
注释文献为期刊时,书写格式为:序号 作者.题目.期刊名, 年份(期数):起止页码。例如:
[2] 王健.高额储蓄与国际收支顺差的利弊及对策.《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2):5-10
注释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序号 作者(和译者).书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年份:起止页码。例如:
[3] 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0-30
引用互联网站上的文章时,著文的格式为:序号 作者.文章题名.网址.时间。例如:
[15]王金营.中国和印度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 年8月9日
6、附录
项目名称用黑体小3号,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正文。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用黑体小3号,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宋体小4号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
8、指导教师评语
项目名称用黑体2号,第一行居中编排。内容由指导教师打印或手写并在指定位置签署姓名和日期。
9、答辩委员会评语
项目名称用黑体2号,第一行居中编排。具体内容由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打印或手写,由答辩委员会负责人在指定位置签署姓名和日期。
(二)论文中的图、表和公式
1、表
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为:
表头:表头包括表号、标题和计量单位,用黑体5号,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度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2、图
文章中的图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 ××图”,用黑体5号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
3、公式
论文中的公式应居中编排,有编号的公式略靠左排,公式编号排在右侧,编号形式为“(1)”。公式下面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较长的公式可转行编排,在加、减、乘、除号或等号处换行,这些符号应出现在行首。
(三)标点符号和计量单位
1、标点符号
论文写作中应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
2、计量单位
论文中所用单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应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篇12
1 合理调整选题时间,优化选题内容
根据该校人才培养计划,毕业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同一时间段,学生还将面对实习、就业、考研复试几座大山。近来来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考研学生规模不断增加,学生面临的竞争日益增大。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该校实习时间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冲突严重。针对以上问题,该校应拉通毕业生第四学年时间,在第7学期8周以内学生应确立选题,遵循学生差异性原则,做到选题内容偏向性。考研学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选题时根据专业属性,选择理论性研究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选择应结合生产实际,做到真题真做。
2 改革论文写作模式,提升论文质量
独立学院在开展毕业论文工作中,往往借鉴母体学校的开展形式,而母体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方向很大程度上与独立学院不一样。独立学院应该凭借自身优势,在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同时,毕业论文也应多样化地开展。
2.1 改变学生单人单题毕业论文形式
单人单题论文形式是我国论文写作传统形式,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独立完成写作任务,虽然以单人单题形式开展论文工作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团队的协作能力上有所不足。该校有一部分理工科专业,对于学科性质而言采取单打独斗的模式不利于学生毕业设计的创造。大型的毕业论文需要学生大量精力投入,学生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也存在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不足。采取团队协作式完成论文工作,可以很好地融合小组成员的长处,在毕业论文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攻克难题,有利于该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结合专业特点,扩宽选题模式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价值与内涵,是论文内容能否进入后续环节的前提与条件。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对撰写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该校论文选题虽每一年在不断更新选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选题的实践性不强,实践性论文占比不高,论文写作脱离应用型人才培养。该校教师在拟定论文题目时,如经管类专业,可结合区域性经济特点,拟定相应实践性强的课题。同时学生也可依据自身的实习和就业方面来自拟题目,学生自拟题目上报指导教师由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议后进行课题公布,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师的命题数量,也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根据以往实际工作来看,经管类专业文章理论性占比大,而符合专业特点的调研类论文,商业报告计划书类的文章占比小。多样化的论文选题,联系生产实际,符合专业特色,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3 培养应用人才,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毕业论文改革
应用型高校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构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预制适应的论文模式变得尤为重要,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论文改革应运而生。校企合作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①选题面向实际: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论文选题,企业可提供真实案例,选题与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同理,学生也可通过实习结合自身专业与实习内容,自拟毕业论文选题。
②校企联合指导:聘请企业中技术骨干或者有丰富经验者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共同担任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论文工作。共同指导有利于学校专任教师了解社会需求,更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③共同管理:过程管理对于论文指导尤为重要,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合作模式下的论文指导制度是明确校企双方指导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企业专家主要负责学生调研与实践问题的解答,专任教师主要负责论文理论指导、写作规范等问题,保障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4 依托学科竞赛,改革毕业论文
学科竞赛、实习、实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该校在应用型转型过程中,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国家级、省级的学科竞赛的组织有利于学生通过竞赛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在竞赛过程中,出题教师一般都是行业领域的优秀者,他们的出题往往结合实际,同时也是该行业前沿动态,通过竞赛学生可以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又可进行系统的实现与发挥。结合竞赛,扩宽选题:对参与过竞赛的学生可将竞赛选题作为自身的毕业论文或设计,进行延伸研究;竞赛指导教师通过学生竞赛接触生产生活实际,可将竞赛融入学科,找到其他契合点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篇13
科学技术的更新与升级给传统出版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术出版作为出版业的重要分支,也正在经历数字化升级与转型。就学术期刊而言,单一的纸质出版形式和对纸质内容进行简单搬运的数字平台出版形式,已经与当下用户多样化、碎片化的阅读需求以及快速获取知识的要求渐行渐远。增强出版在此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笔者梳理国外业界增强出版的实践发现,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最早推出了富媒体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形式的增强型论文,借助超链接实现了科学论文的知识扩充[1]。国外期刊出版社,如SpringerNature、PLoS、Elsevier等增强出版的应用相对成熟,期刊集群及单刊平台均已实现“传统论文+增补内容”模式的增强出版[2]。而国内,不管是学界还是业界,增强出版均处于探索时期。占莉娟、胡小洋和朱琳峰、李楠从我国增强出版的发展现状、现实瓶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策略[3,4]。崔玉洁、包颖、廖坤等探讨了学术期刊增强出版的3种模式:纸刊增强出版、网页增强出版、微信增强出版[5]。这些研究成果从理论的高度为国内学术期刊转型与发展提供了一些具有参考性的建议。但关于增强出版的版权清算问题,尚无学者进行详细分析与讨论。近年来,增强出版的实践在我国逐渐出现,比如在期刊论文末尾通过附加二维码进行了相关资料的增补。2017年,中国知网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数字增强出版模式。在出版业面临全媒体数字化转型与升级的今天,厘清增强出版发展优势、探析推进过程的困境,以探寻合理的实施策略来推进增强出版战略、创新知识服务能力,是具有学术价值且符合现实需求的。
1增强出版的优势特征
增强出版是语义出版研究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类型[3],是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兴的出版形式。简单来说,增强出版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出版物上添加超链接实现学术期刊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有效整合。当读者在选定某一期刊内容进行阅读时,为其提供获取实验介绍、原始实验数据、科研团队背景、调研记录等资料的便捷性通道。增强出版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优势。1.1呈现形式多元化。增强出版这一新兴形式的出现,有利于打破纸质载体或单一网页的出版物形式。一方面它能够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像、音频、视频等,实现文本内容的可视化,有效拓展文本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它能够实现对论文的结构性分解,抽取关键章节、重难点部分、实验数据等进行附加内容的链接和注释,然后以标签云、标签树等形式进行呈现。这样一来,就为论文本身增添了很多附加信息,实现了平面出版形式向立体出版形式的转换。增强出版利用DataCite、EPIC、CrossRef等交叉链接和引用[6],汇集与原始出版物有关的其他科学数据与信息,扩大读者的知识获取量。1.2学术成果充分共享。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因受限于篇幅,作者在撰写论文时,一方面要对文本内容进行精简和凝练,另一方面需对实验细节描述和原始数据呈现进行取舍,文章中一般只保留初始数据和最终结果[5],这不利于实验过程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和信息的完整化呈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读者的理解难度。而增强出版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富数据、交叉连接等形式,突破纸质载体的限制,为读者创设一个广阔的数据空间。与此同时,学术成果相关信息的增补,实验数据和过程的全公开,有利于降低阅读难度,减少读者为充分理解结论而进行的推导演算,从而实现论文作者学术成果的充分共享与传播。1.3学术资源关联整合。增强出版除了能丰富学术论文内容本身的表现形式,还能实现论文外部资源的整合与关联。一方面,利用文本挖掘、语义标注等先进的语义出版技术识别和挖掘出与论文相关的术语和关键词,通过链接进行相应的内容补充,实现论文文本之外内容的增补以及文章的深度标引[6],使学术资源关联整合。另一方面,读者在阅读某一论文时,可以通过点击层层链接,检索到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这大大减小了读者查阅和检索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