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机网络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病毒计算
机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它不仅能破坏计算机系统,而且还能够传播,即能通过网页传播,又能通过闪存传播.通过传播感染到其他系统.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1)文件病毒(.2)引导扇病毒(.3)多裂变病毒(.4)秘密病毒(.5)异形病毒(.6)宏病毒.远程教育的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其主要特点是教育资源共享,如果共享的教育资源感染了病毒,网络各结点间信息的频繁传输会把病毒传染到所共享的计算机上,从而形成多种共享教育资源的交叉感染.而一旦感染病毒,系统就会变慢了,网页打不开了,注册表不能用,出现陌生进程等现象,甚至有可能造成主机系统的瘫痪或者崩溃.
3黑客
黑客是英文hacker的音译,原意为热衷于电脑程序的设计者,指对于任何计算机操作系统都有强烈兴趣的人.黑客们通过猜测程序对截获的用户账号和口令进行破译,以便进入系统后做更进一步的操作;或者利用服务器对外提供的某些服务进程的漏洞来获取有用的信息以便进入操作系统,进而获取进一步的有用信息;或者通过系统应用程序的漏洞来获取用户口令,侵入系统.常用的有以下4种威胁:(1)截获:攻击者从网络上窃听他人的通信内容(.2)中断:攻击者有意中断他人的网络通信(.3)篡改:攻击者故意篡改网络上传送的信息(.4)伪造:攻击者伪造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对这些行为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就有可能造成主机系统的瘫痪或者崩溃,给学生在学习中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及损失.
二网络教育中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主要技术
1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就是把原本能够读懂、理解和识别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语音、文字、图像和符号等)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使之成为一些难懂的、不能很轻易明白其真正含义的或者是偏离信息原意的信息,从而保障信息的安全.通过对运行的程序实行加密保护,可以防止软件的安全机制被破坏.2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是可靠准确的,用来泛指与损坏和丢失相对的数据状态.鉴别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信息正确、有效和一致的要求.包括口令、密钥、身份、数据等项的鉴别,系统通过对比验证输入的数据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
3网络防毒技术
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具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因此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也是网络安全技术中重要的一环.我们通过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地扫描和监测以及对工作站上的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方法达到防病毒目的.还可以用杀毒能力较强的杀毒软件.如瑞星,360,卡尔巴斯基等杀毒软件.还可以通过云杀毒(就是将部分杀毒任务交与云端服务器完成),发现那些可疑的病毒程序,让病毒查杀的效率大大提高.例如,木马病毒最常攻击的系统漏洞、挂马网站利用的脚本编写方式等数据,都会被自动上传到瑞星“云安全”服务器,并加以分析.如根据“云安全”系统获取的木马常用加壳技术、木马的常见危险行为等数据,瑞星开发了全新的木马查杀引擎,在“云安全”系统的支撑下,瑞星可以对用户电脑上的病毒、木马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极速响应”.
4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Firewall)是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计算机或路由器等),可用来在两个或多个网络间加强相互间的访问控制.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访问控制机制,能够限制用户进入一个被严格控制的点.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信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标准,它能允许网络管理员“同意”的用户或数据进入网络,同时将“不同意”的用户或数据拒之门外,阻止来自外部网络的未授权访问,防止黑客对内部网络中的电子信息和网络实体的攻击和破坏.防火墙技术作为目前用来实现网络安全的一种手段,主要是用来拒绝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网络、存取敏感数据,同时允许合法用户不受妨碍地访问网络,充分地共享网络教育资源.
5对付黑客入侵
它是通过对已知攻击的检测,通过分析攻击的原理提取攻击特征,建立攻击特征库,使用模式匹配的方法来识别攻击,对未知攻击和可疑活动的检测通过建立统计模型和智能分析模块来发现新的攻击和可疑活动从而达到防患目的.
三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保证.但除了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体制外,还必须培养一支具有高度的安全管理意识的网络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通过对所有用户设置资源使用权限与口令,对用户名和口令进行加密存储、传输,提供完整的用户使用记录和分析等方式能有效地保证系统的安全.
1重视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意识,重视网络安全管理,重视对网络安全的资金投入,及时实现网络操作系统更新换代和升级,设立网络操作分级权限,根据权限等级,限制学生的网络操作行为.对不同的机密性的数据,根据其重要性,进行分级管理.对本网内的IP地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对于盗用IP资源的用户必须依据管理制度严肃处理.
2加强学校网络入侵防范管理
实行学校内外网隔离,通过物理隔离层设置,隔离学校内部办公网络与外部互联网连接,设置路由器,屏蔽学校内部存储重要数据资源的计算机的IP地址,使攻击失去目标,实现学校网络第一层隔离,设置网络防火墙,通过防火墙的认证机制,对访问网络数据进行过滤,设置访问权限,控制外部访问行为,并对外部访问行为进行记录,对攻击性的网络行为进行报警,从而提高学校的网络安全管理水平,降低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
3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落实学校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并依据制度对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对造成安全事件的相关责任人要追究其责任,对于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方面做得较好的部门人个人应给予表扬.
四介绍几种电脑安全保护神
1生物技术
所谓生物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对人不对事”的加密技术,其中指纹识别是最经典的生物识别技术,新一代的滑动式传感指纹系统采用了电容传感器的技术,并采用了小信号来创建山脉状指纹图像的半导体设备.
2安全芯片
相对于生物技术来说,安全芯片技术可以理解为一个储藏密码的“保险柜,偶尔也会与指纹识别技术模块一起使用.普通的指纹识别技术一般是把指纹验证信息储存在硬盘中,而安全芯片技术是直接将指纹识别信息置放在安全芯片中,一旦遭到破解,安全芯片就启动自毁功能.这样信息资料也不会泄漏了.安全芯片通过LPC总线下的系统管理总线来与处理器进行通信,根据这个原理,安全密码数据只能输入而不能输出,即关健的密码加密解密的运算将在安全芯片内完成,而只将结果输出到上层.可以说安全芯片和指纹识别配合能达到最高的安全级别.并且安全芯片还可单独使用,但只是需要学生必须牢记密码才行,否则一旦密码遗忘,安全芯片将拒绝学生登录.
3安全密钥
安全密钥从外观来看就如同一枚U盘,但却能完美的保护学生学习的数据.当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时,将密钥插入电脑时,就可以安全快速地进行登录,或者快速切换到安全界面上.在网络教育中,经常处在一个相对开放,一台电脑有多人学习使用的环境,安全密钥即可以避免学生使用的短密码泄漏,又可以成为习惯使用长密码学生的得力助手.在操作时,不但可以免去复杂的操作过程,而且能够快速切换到安全界面.由于安全密钥具备128位以上加密特性,所以其不可复制性更为明显.安全密钥还可以提供等同于U盘的存储功能,比如说可以在安全密钥中设置学生的私密空间,这样即使是电脑主机本身遭遇黑客破解,但却仍然无法威胁到安全密钥中的学习数据.USB安全密钥还可以与安全芯片相配合,只要把USB安全密钥的登录信息存储在TPM安全芯片当中,硬性破解的几率也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4双网隔离
双网隔离是逐步兴起的技术,其技术原理就是一台普通计算机分成两台虚拟计算机,并可以连接内部网络或外部网络.这样一来,即使是外部网络遭遇到病毒或黑客的袭击,内部网虚拟计算机的数据仍然安全,同时还可以在内部网虚拟机的无毒环境下查杀病毒和木马.
篇2
1.3单独辅导的课程模式。教师对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教学进行单独辅导和沟通。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老师与学生是多对一模式,教师想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个性化的软件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充分发挥计算机教育方式的效果,以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通过邮箱或者通用聊天工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实时跟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空间和时间局限性。
二、网络模式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
2.1学生是网络模式下计算机教育的主导。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发展史上,教师一直是起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会占用绝大多数的时间进行讲解,课堂是由教师主导走向的。而网络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则完全想法,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看法和想法受到重视,学生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参与性更强。传统方式下,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中要掌握知识就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但是在有限的计算课程中,要将课堂上的知识全部掌握非常困难。在网络模式下的计算机教育中,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在网络上进行练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
2.2教师在网络模式下的引导作用。传统教育中,教学模式是单一的,教师的主导地位非常明显,而在网络模式下,教学模式是多样性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与学生进行实时的紧密沟通,网络与计算机相结合,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终端电脑与教师进行直接的对话及沟通,而且还可以利用网络程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教师与学生可以形成有效的互动,在网络模式下,学生可以在更为和谐的环境中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学习效果也明显增加。
2.3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传统教学模式中,学校的教学资源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去积累,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配比非常不均匀,差距较大。但是在网络模式下,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利用,学校之间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学资料,实验成果,考试大纲以及各种学习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学生随时可以下载下来进行学习,学校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可以实现无缝对接。学生可以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随时进行学习。此外,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网络教学资源随时更新,学生也能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
篇3
(2)课程内容多,辅导时间少,教学模式单一
开放教育的课程集中辅导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历年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际的面授辅导课时都没超过40课时。而教材的教学内容却包括了网络概论、数据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等7大块内容,这就造成了内容多时间少的矛盾局面。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人的教学能力和经验的问题,并没有过多地去考虑这个矛盾问题。在教学中,往往是以教为主,而忽略了学的引导,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缺少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这样就出现了填鸭式现象,一味的压缩灌输内容,也不管学生能不能懂,消不消化得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以往对课程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忽视,缺少网络学习资料,特别是高质量的学习资料,因而自主学习也成了空谈。
(3)实践环境差,实验设施缺,实验教学困难
计算机网络作为专业技能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实践教学至关重要。在以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实践实验教学非常困难,使得课程教学完全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在过去非常有限的实验教学中,也发现了许多的弊端,使得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比如由于网络实验器材设备的缺乏和落后,在实验中无法组建计算机多、范围广的综合型网络而只能模拟小型局域网等。可以说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目前仍然是大多数基层电大的通病。
2.《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
2.1改革教学内容,服务岗位需求
(1)依据教学大纲,确定重点难点
任何一个专业一门课程的设立以及相应知识体系的构成,都是经过系统的研究和验证的。我们所谓的改革并非彻底颠覆,自成一派,而应该是在其原有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使课程的教学符合自己的需要。中央电大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实施细则、考核说明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之前,应该依据大纲的要求,梳理课程的知识体系,确定课程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让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有据可依。
(2)解析教材结构,整合教学内容
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知识体系的更新情况,及时引入比较新的知识技术等,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岗位需求,要理论服务实践,采用理论够用原则,将内容侧重到实践应用环节。根据教学改革思路,将课程教学设计为递进式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理论基础”、“网络组建”和“综合应用”,并针对三个教学阶段的需求,设计了9个教学模块单元。
(3)合理设计实验,理论服务应用
计算机网络应用体系从基础到高级应用,种类繁杂,涉及面广,需要大量的理论支撑。因此在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的时候,就必须得有所考量,有所取舍。依据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和受众为社会高中专毕业生的特性,课程的实验环节主要为网络的基本组建、互连以及管理上,主要的实验安排为机器直连和IP分配、简单局域网(家庭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的组建、配置交换机路由器实现网络互联,同时也为个别基础好的同学提供比较综合复杂的实验项目供选择,并在理论基础教学内容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实验教学的理论需求。这样使得课程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实验与应用相适应。
2.2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得课堂枯燥无味,无法提起学生兴趣,直接影响到辅导课的教学质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依据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而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采用兴趣和任务驱动法、引导实验实训法、类比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动画演示法等来实现教学,同时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工学结合法等来进行学习。
2.3开发网络学习资源,提供自主学习服务
电大在线是电大开放学生进行远程自主学习的最重要的平台,其人性化的学习环境满足全国电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当前远程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登录电大在线可以浏览课程信息,下载课程学习资料,在线学习互动等等,系统会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时,将电大在线的学习参与度作为考核的项目之一。VOD点播系统是东阳电大自主开发的流媒体课件点播的在线学习系统。VOD点播系统作为电大在线的辅助学习系统,为东阳电大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自主学习服务。VOD点播系统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提供了30集视频课件和连续6年的历年试卷和参考答案。
2.4利用和建设实验环境,开展实践教学
远程实验平台是仿真计算机网络的虚拟实验系统。系统提供计算机、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等器材模型,利用它们,用户可以搭建计算机网络,进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配置与命令操作以及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远程实验平台的主要特点有实验分成演示型和交互性,演示型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原理知识点的理解,交互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完成实践过程;支持案例订制和选择,辅导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自己定制和选择子实验让学生操作;支持多类型网络实验设备,主流品牌的网络设备都能进行模拟。虚拟实验虽然为《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验教学难的问题,但其并不是万能的,虚拟实验并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实验环境,有些实验需在真实环境下才能完全体现效果。
篇4
(一)互助式的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流,之间互相协作以便充分理解所学计算机知识,这就是互助式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包含四个部分:小组合作、组成的成员、协作学习环境及教师辅助。在这个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监督整个网络学习的过程,最重要考核学习的效果,以便达到合格的教学目标。协作的学习环境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为组织环境、空间环境、资源以及硬件环境的综合,他们之间要加强协调协作,才能达到实现最好教学目标状态,缺一不可,并且通过协作,提高学生团队意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假如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在线发出闻讯,得到更多的人参与寻找答案的讨论中,并且实现同步。我们提出两个概念:同步讨论和异步讨论。通过网络平台,同步讨论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采取实时交流,采用计算机终端进行信息的传递,教师从中加以点拨,指导学习的大方向,如果讨论中出现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能够及时纠正,并且通过一对一的形式进行错误纠正,能够维护学生自尊心,不会出现打击学生的现象。讨论结束后教师予以点评,对效果好的学生提出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那么我们分析异步讨论的概念,它区别于同步讨论,这要求教师首先给出一个讨论的话题,通过学生自由讨论,自由组建讨论组,每个组讨论的主要思想和进度不同,这类似于头脑风暴法,教师为了指导或者引导,要不时的参与到各组中,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深入讨论。不管哪种讨论的方法,教师只是引导或者监督的角色,起到控制大体方向就够了。
(三)单独辅导网络教学模式
通过网络平台,老师与学生可以进行单独沟通,网络能够实现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沟通,老师利用教学软件有针对性的进行每个人个性化的辅导,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或者通过网络社交方式跟进学生学习情况,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三、网络教育下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一)网络教育模式的计算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在我国教育史上,老师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课堂上,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学生被动填鸭式接收知识。通过网络教学的新形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被动变主动,从从属地位变成主导地位,参与性强,通过网络进行计算机知识等训练,并且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能够实践理论结合,学习更扎实。
(二)教师在网络模式下的引导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地位明显,在网络教学模式中,由于模式的多样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时而从属,时而平等,紧密沟通并且与计算机网络设备紧密相联,形成师生、生生、人机间的完善教学系统,通过电脑终端实现远程直接对话和及时沟通,并且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多种有效的互动方式,利用刚落平台促进学习气氛的和谐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三)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下,教学资源要靠平日的积累,并且资源匹配不均衡造成学生学习时间成本等浪费。在网络教育的模式下,通过实现资源共享,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例如:电子教案、教学视频、课件、教学资料和习题库等内容与学生共享,并且通过网络社交手段实现及时沟通,在线答疑等,直接实现了无缝对接。所以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以及资源及时更新,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
篇5
笔者学校目前使用了交互英语和体验英语两套自主学习软件,它们的服务器装好后放在校网络中心机房。学校对全校1800多名公共外语学生开放了5间语音实验室,经计算,全部开放机时完全能满足学生的上机机时要求。学生可用自己的独立账号在方便的时间到学校语音室的任意一台电脑上学习和使用相应级别的《视听说》、《读写译》或《体验英语网络版》教学软件。对于自己拥有电脑的同学、可以在机房以外的场所上网访问学校《新时代交互英语》、《体验英语》专用服务器。教师在任何连网的计算机上都可以登陆到服务器,查看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给学生定级等,极大的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且不受地点限制。
事实证明,自主学习软件的内容非常新颖而且都是地道的外国人互相对话,学生对这种上机自主学习模式非常感兴趣,语音实验室的机器使用率达到80%以上。
上机学习的人数增加,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刚开始因为语音室维护经验不足,经常会有语音室大面积断网,英语服务器瘫痪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打乱了学生的学习计划。为了给同学提供更稳定的学习环境,笔者不断实践,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断探索,笔者归纳了如下几点语音实验室开放的维护方法:
一、英语服务器的维护
网络教学软件的服务器部分是重中之重,没有了服务器,就没有了网络课程的存放地点。因此,维护好网络服务器至关重要。首先要保证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正确并且打好相应的补丁(推荐使用win2003server系统)。其次安装SQLServer数据库并且打好相应的补丁,安装杀毒软件。然后,公司的技术人员会负责把服务器安装并调试好。第三,把刚装好的服务器做个ghost备份,以便以后服务器中毒可以快速恢复。第四,定期给杀毒软件升级,定期杀毒(推荐一周一次)。第五,定期对服务器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备份(推荐每天一次)。在笔者负责维护我校英语服务器之前,服务器在第一次安装后一直没有人管理,大约一年以后笔者接管的时候,服务器已经深重病毒而瘫痪。后来笔者重装服务器后坚持定期杀毒,最长间隔不超过一周,英语服务器再没有瘫痪过。还有一次,笔者维护的服务器突然数据库内容找不到了,SQLServer里显示数据库被质疑,请教了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没有办法恢复。幸好当时有前一天的数据库备份可以恢复,不过还是造成了一些学生的一些学习信息丢失,学生不得不重做了几个单元。从那以后,笔者坚持每天备份,希望把损失降到最低。
二、语音实验室网络的维护
病毒是计算机的最大烦恼,网络病毒尤其让人头痛,轻则网络时断时续,重则整个机房彻底断网。无论那种情况,对于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因为他们辛辛苦苦学习了半天,最后网络出了问题,学习结果都保存不上,只能一次次重做。
局域网内最长见的是ARP病毒,先简单介绍一下ARP病毒的原理:中毒机器会伪装自己是网关而不断给局域网内其它机器发广播信息,其它机器把中毒机器当做网关,都想从这台中毒机器这里连网,就会出现部分机器不能上网或全部机器都不能上网的情况。ARP病毒一般容易通过U盘传播,在网页里也可能中毒。
经过实践探索,笔者总结的如下一些维护方法:
1、每台机器安装保护卡。这是机房维护的经典方法,好处就不多说了。
2、为避免ARP病毒传播,在BIOS里将USB接口封闭,在语音室不能使用U盘。如果键盘、鼠标使用的是USB接口,则可以在设备管理器里封住除键盘、鼠标以外的USB接口,再设置学生用户不能更改设备管理器即可。具体方法可以在网上搜索。
3、语音室内只能连接到校园网的英语服务器,不能连接到Internet。在语音室不能浏览网页、聊天、收发邮件等。具体方法可以在网上搜索。
4、如果语音室网络和其它教室网络在同一局域网内,为了避免其它教室有ARP病毒而影响整个网络,最好是安装抓包软件。推荐AntiArp,这个软件可以免费使用合作版。当某一机器中ARP病毒时,在AntiArp的流量分析里可以看到这个机器发的广播请求明显比其他机器多很多,一般一上午超过200个就算不正常。笔者在用AntiArp监控时曾经有广播请求达到几万个。按这个机器的IP把这台机器找出来重装就可以了。注意非广播请求是不用看的,因为病毒发了广播请求,导致网关或其他机器必须给出非广播请求,所以这个非广播请求次数多的机器并不是中毒机器。
有些病毒伪造了IP地址,即使监测到它,也不知道它的真实IP。这时候,可以看AntiArp里的网卡信息和MAC信息。一般不同教室购买的网卡是不一样的,通过网卡就能判断中毒机器在哪个教室,再根据MAC信息就可以在那个教室找到中毒机器了。
以上方法即经济又简单易行,不用安装复杂的网络管理软件即可实现网络管理的目的。目前笔者使用这些方法维护语音室还是很有效的。
三、语音实验室的管理
1、采用刷卡上机的方式控制上机人数
笔者的学校语音室开放之初,学生不了解网络学习的好处,很多学生是抱着完成作业的心态来语音室学习的。通常是平时不来语音室,到了期末老师要检查的时候才敢紧来语音室突击,甚至有人用变速软件,加快做题速度。结果是平时语音室资源闲置严重,到了期末语音室机器又不够用,学生很早就来语音室占座位,没有占到座的学生就抱怨学校机器少。而且,因为学生使用一些变速软件,使机器很容易中毒,以常出现断网现象。开放第一个学期,外语学院的老师不得不把最终的自主学习要求减少了4个单元。
为杜绝同学期末集中到语音室扎堆学习的情况,语音室现在采用了刷卡上机的方式,每人每周给4小时免费机时(完全满足学生上机需求),过期或机时用完,将不能登陆语音室机器学习。这种方法强迫学生每周都来语音室学一点英语,平均分配了上机时间。如果有的同学想加快进度,可以用自已的电脑连网学习。即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减少了多人上机可能带来的问题。
2、语音室值班人员的管理
语音室开放一定要配备相应的值班人员,并保证每个时段都有值班人员在场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因为上机自主学习对于刚入学的大一大二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连电脑也没接触过,对这种上网自主学习的方式接受肯定慢,老师在课堂上反复说的一些上机注意事项,他们还是不能理解。需要现场有人指导上机。
值班人员在归定时间要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平时对实验室里损坏的设备做好记录方便语音室管理老师及时更换。
四、总结
经过一年多的开放,我校语音实验室上座率接近80%,设备很少闲置。
有了稳定的学习环境,学学公共英语的同学上机自主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很少见到有为了完成作业而来语音室学习的学生。而且学生在语音室都是大声跟着网络教学软件朗读,没有了平时上课的羞涩,敢于开口讲英语了,也乐于开口讲英语了。老师也多了一个和同学交流的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还可以时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给学生评分等。
目前,我校网络中心、语音实验室、外语学院合作顺利,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顺利实现转变,最终培养视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篇6
(一)教学系统的开放性
传统学校教育中由于教学条件、环境的限制,教学对象一般是有限的,且处于一种相对封闭并呈阶梯级发展的状态。相对封闭是指教学任务为特定年龄的教学对象设计,无论学习者差异如何,一般都只能按照规定进入相应的年级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呈阶梯级发展指学习者必须按基础、中等、高等教育这样的顺序发展,不可逾越。网络教育系统下的教学对象却是开放的,无论性别、健康状况、国籍或贫富贵贱,只要拥有了一网的计算机,学习者就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任何专业、任何课程进行学习。
(二)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传统教育中的教学资源可以分别用文字、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以线性排列方式来呈现,这种呈现方式系统性强,但灵活性不够。网络教育中的学习资源可以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按照教学需要集结在一起,以超文本方式呈现,兼具系统性和灵活性。这种基于Web的教育教学,可以创设一种符合建构主义理念的全新教育情境,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意义建构。
数据库作为资源库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是网络的最大魅力之一,而且网络信息资源是多样的,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没有人是信息的主宰者,对于网络终端的每一个学习者而言,他们在信息面前都是平等的。拥有可共享的大量信息资源,这正是网络能在教育中有强劲发展势头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互联网络作为一种强大的交互型媒体,有多种技术可以支持网上交流,交流方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交互方式。如BBS、FAQ、聊天室以及电子邮件邮件等。
这里所说的交互有两种含义。一是学习者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交互,二是学习者和指导者之间的交互。在网上远距离学习模式下,一般来讲,学习者和指导者在上机时间上是相对自由的,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计算机系统可以自动检索后援引知识库的资料自动回答。有些计算机系统不能回答的问题,则由指导者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形式将答疑内容发送给学习者。这种特殊的交互形式,使得学习者和指导者之间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当然,特殊情况下,学习者和指导者也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同时上网,进行网上实时交流。
二、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学”
(一)学习模式的多样性
网络学习因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所以学习模式比较自由。它不但可以进行个别化学习,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情况分组学习,在网上进行小组讨论。若配以大屏幕显示设备,还可以实现团体教学,使教学活动的组织更加灵活方便,教学效果也可大大提高。
(二)学习的自主性
网络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自我更新知识,通过自己思考、探索来独立完成学习。网络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人—机”交互,而是复杂的“人—机—人”交互。这类交互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互动,特别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这种自主性具体表现在:学生确定自已的目标后,能够借助网上优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支配学习时间,从中知道了如何学习才能达到目标,也知道了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效率、测试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不必跟随教师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而且网上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自己不主动学习,就不可能得到新知识,这样学生就由原来被动的、不得不学转变为主动的、要求去学。从而能提高学生的领会和保持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掌握学习进程,自己负责学习效果,这有助于养成学生在教育活动、工作职责和个人行为等方面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时间,自己确定学习地点,学习时间、空间的灵活性大,特别适应于成年的、在职的学生的主客观条件。
网络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它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目标。因此,网络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素质有很大的潜力。但是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要对(下转第93页)(上接第91页)自己的学习负最大的责任,能积极主动地利用网络工具自主学习,这对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缺乏自律能力,在眼花缭乱的网络面前,当最初的新鲜感消失之后,学
生就可能离开学习的轨道,忘记了学习的目标。缺乏自学能力,学生就不知道该学什么和怎样学,对年纪越小的学生这个问题越大。我们在网络远程教学中,发现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矛盾:促进自主学习是网络教学的目标,而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又是网络教学的前提,二者是相悖的。这一矛盾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加以深入地探讨。
三、“教”重于“学”
(一)弥补网络教育之不足需要加强“教”的研究
近年来,网络教育巨大优越性使它发展迅速。然而,网络教育同传统教育相比,也存在了很多的先天不足:1.网络教育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2.网络教育提供的“标准化”课件,不仅缺乏个性,而且也缺乏教学中的直接交流,因而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3.网络教育缺乏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不利于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4.网络教育所实现的时空分离,导致对学生的社会性激励减弱,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网络教育存在的上述不足,是站在传统教育角度审视网络教育而存在的必然结果。在传统教育中,教学过程可看作是师生之间发生的“人—人”系统。而在网络教育中,教学过程则由“人—人”系统转变成为“人—机—人”系统。于是,“机”就成为师生之间的桥梁或中介。正因为教学过程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才有了人们对网络教育的上述批判。其实,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并不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毕竟,教学过程本质上既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就这一点而言,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网络教育,都应该完成这一双重任务,只不过在完成这一双重任务的具体教学模式上存在着差异。既然如此,我们若要弥补网络教育之不足,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加强网络教育中“教”的研究,加强网络教育中的“教”如何才能够完成认识与发展这一双重任务。
(二)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差需要加强网络教育中“教”的研究
网络教育是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依托的教育模式,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完全在于学校和教师,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的主体状态,包括自主性学习习惯,自主性学习兴趣,自主性学习思维,自主性学习方法,自主性学习能力等要素。网络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而网络教育招收的学生则仍然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这是我国网络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篇7
2.1具有扩充性
在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平台的开发和建设中,要首先做好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平台扩充性的通盘考虑,强调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平台能够提供足够的方式对功能进行调整和更新。
2.2具有可维护性
在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平台涉及到的数据,是学生进行远程交互过程中获得的宝贵信息来源。计算机网络要具备数据的保存和备份,要做到日常的安全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意外数据丢失后的恢复功能,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的及时更新和维护。
2.3具有安全性
基于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平台中存在的大量数据,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远程交互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在设计过程中要确保其数据的安全性,并重视计算机网络的权限设置,避免恶意病毒的侵入。
3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应用的现实性作用
3.1远程教育促进终身教育学习体系的构建
所谓的终身学习,是要求各级教育部门打破隔离状态,相互间的沟通和衔接。由此以来,扩展并延伸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和目标。计算机远程教育的发展,逐渐使各个教育类型不断延伸和扩大,并有了衔接、沟通、扩展和延伸的新途径。突破了各类教育间相互隔离的状况。实现了相互沟通并且建立了终生学习的目标。
3.2远程教育强调学习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在教学实践中“个性化”一直以来就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与“个性化”一词相对应的是“因材施教”。这也是当下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充分强调了“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而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个别化”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终身的目标。当下,远程教育是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进行特别具有个性化的教育。不但丰富了教育的组织形式,从而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个别化和个性化。个别化和个性化的学习形式设计,其资金投入相对低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契机,进一步推动了信息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发展进程。
3.3远程教育成为学生乃至个人终生学习的不二选择
远程教育不再单纯地停留在学校和学生的教育层面,而是面向更多的人群实现终身教育的目的。在这种状况下,包含灵活多样的现代远程普遍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再教育的不二选择。远程教育教学在规制上要呈现多样性,才能加快现代远程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是实现全民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
4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4.1掌握网络特性,改革远程教学
网络学习过程,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主要是依靠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这种学习资源可以循环使用,这也将会节约各种物质财富。然而,它又是一个有利于教学结构完善、机制规律的系统。网络远程教育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提高网络教学能力的同时,不但要注意信息技术技能的强化,更要提升信息素养水平。充分了解全面的信息知识,培养信息兴趣和意识,熟练掌握信息的技能要领。要进行对自己专业的强化学习,利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在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中注重信息的检索、归档和整合,让信息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建设好网络教学,不但要熟练新技术的应用,而且还要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升级。必须具备先进的思想,建立新的教育思想理念。另外,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符合学习者的主观需要,力求发挥有效的作用。
4.2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改革
网络教学是有幕后的组织和团体支持的。其有效实施需要多方人员的共同协作和努力,必须要重视多方面的个体模式有效配合,这也是其发展的关键。在发展和实施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优点的结合,有效的利用现代教学模式开拓眼界,并付诸于实践。另外,务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根本要求并切实付出。
4.3加强远程教学技术形式的创新与改革
远程技术手段的改革一定要注重学习性研究。当前的社会建设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随时可以利用远程网络教学的便利性方式服务到教学实践中,进而为全面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教师应该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要以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为准则,将学生积极引导到计算机的自主探索氛围中。
篇8
1.3采用多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学的教材中,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理论知识都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学起来会感到很乏味。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问答比赛,分为必答、抢答两个环节,获胜者会有奖励。以小组为形式,教师出题,各小组进行答题。这样的竞赛鼓动了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1)组织竞赛,强化兴趣:计算机的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这些理论知识都是比较枯燥的,很多学生,刚开始听说要学习计算机时,非常兴奋,以为可以到机房玩电脑,但是当发现要对着书本上单调枯燥的计算机语言进行学习时,就会发现特别无趣,这种巨大的失落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竞赛的教学形式,以此来带动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又让学生在竞赛游戏中学到了知识,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2)任务教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说,盲目学习,对知识点混淆不清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任务教学法这一手段,为学生分配各种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经历了思考和探索、最终找出答案的过程,自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化为强大的动力,激励学生再接再厉。除此之外,任务教学法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内兼具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在合作过程中,优等生带动差等生,中等生努力向优等生靠拢,共同进步;或者是采用分层教学法,将全班学生按照不同层次的分为不同小组,为他们安排不同的任务,各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是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正因为如此,计算机的教学应该充分结合生活实际,教师要积极地挖掘生活中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堂,让计算机走进生活,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在生活中时时刻刻的感受计算机,体会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比如说,计算机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运用,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众所周知,教育科学研究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搜集资料,但是我们采取传统的手工方式去搜集翻阅资料,那样会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收集资料的工作?计算机就是非常有用的一个工具。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资源如光盘等进行查找资料的工作,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网络资源,网络是“无所不能”的,网络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资源库,为广大教育科学研究者提供了充足的资料。而且网络搜索简单易操作,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研究带来了很多便捷。例如,在浏览器地址栏中只需要输入所要查询资料的关键词,就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找到相关的资料。通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2.2侧重应用兼顾基础理论
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开放思维,积极思考,勇敢探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理论教学。教师的教授不应该片面的注重讲学过程,还应该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实操的全过程,从而掌握实操技能,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可以采用“加强、补充、提高”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有个系统和全面的理解。对于实验课程,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精讲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讲授,再自己进行练习和操作。此外,我们的教学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知识库,使计算机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3因材施教
1)不同专业不同对待:不同的专业学生,其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比如说,理科生的理性思维就比较强,而文科生则是感性思维占据主体地位,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教学。如果我们对所有的专业“一视同仁”,那么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必须“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帮助所有的学生顺利的掌握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例如,在教授EXCEL相关课程时,我们就应该针对文科生和理科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对理工类专业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EXCEL的理论知识概论”的教学方法,而对文科类专业进行教学时,则采用“直接应用”的教学方法,然后分别使用案例教学法,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水平,选取不同的案例进行教学。再比如,在教授PPT相关课程时,我们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教师可以提供几个不同类型的课题,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凭自己的喜好进行挑选,再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做出精美的PPT,在课堂上进行放映和讲解,这一系列步骤,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PPT的相关知识,还了解了实际操作的全过程,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2)不同水平不同对待: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作出统一的要求,这样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法。例如,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等级,A层为高水平学生,B层为中等水平学生,C层为低水平学生,再根据这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要尽量避免出现高水平的学生无兴趣,中等水平学生没提高,低水平学生跟不上的情况。例如,对A层学生,我们可以为他们开设“思考课堂”,在选择案例时,可以选择那些有一定难度的,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具有很强的实用能力的教学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着实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实操能力。而对待B层学生,则主要以巩固和加强为主,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实用能力的训练。对待C层学生,我们不能够定太高的要求,而是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适当的可以为他们“开小灶”,补补课,面对学生的疑问和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耐心、细心的倾听,并且予以解答,鼓励他们多联系,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基础水平。
篇9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它为人们进行交流提供了虚拟空间,为人们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小学教师的培育和提高提供了新型学习环境。然而由于小学教师长期依赖书本资料、培训学习、互听课、听专家讲座等传统的在职学习渠道,与当今知识爆炸时代相背离。为此,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开放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把小学教师在职学习与提高引入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促进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学习资源,丰富信息资源,无时空限止地沟通交流,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调查选择了赣州市宁都县的几所小学的86名教师,发放问卷86份,收回86份,有效问卷81份,并选择了江西教育学院赣南分院07高专英语1班的52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放式学习实践活动。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计算机网络学习调查与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开放式学习认知的调查与分析
1.大多数教师不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开放式学习。对于这一项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都集中于“几乎不了解”(占36.8%)和“完全不了解”(占45.8%),这说明计算机网络虽然发展迅速,普天盖地,但教师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2.大多数教师没有充分认可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功能。完全依赖书本资料学习的占34%,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于老年教师。偶尔借助计算机网络来查找资料和相关学习内容的占57.9%。经常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学习的占8.1%。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学习意识不强,还不能及时从传统的学习渠道上转变过来,跟不上信息技术时展形势,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功能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学习条件不够成熟。因此,要大力推进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建设,特别是乡村的计算机网络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学习系统环境,增强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意识,提高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尽快将教师转入计算机网络学习轨道上来。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的开放式学习情感调查与分析
1.计算机网络开放式学习应满足教师的情感需要。为了了解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的态度,从调查来看,认为“很好的学习方式”占48.6%,认为“不必要”的占22.7%,持观望态度的占28.7%。这表明,占相当一部分人意识到当今信息社会,信息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对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只有少部分沉迷于传统的学习手段,担心计算机网络学习不能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甚至惧于计算机网络学习,一部分对计算机网络没有产生浓厚兴趣,怀疑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功能。
2.计算机网络开放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在计算机网络学习资源的查找中,教师通过搜索,找出适合自身需要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和利用,从计算机网络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哪些网站中具有满足自身需求的资源和便捷的开放式学习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中寻找到促进相互学习的同伴。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开放式学习技能的调查与分析
1.大多数教师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开放式学习技能的重要性。调查发现没有人能确认:计算机网络到底有哪些学习资源?使用哪些手段可以获取需要的学习资源?但他们认识到学习技能的高低严重影响了教师学习的效果,充分认可学习技能“非常重要”。
2.大多数教师缺乏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的培养。调查数据显示,教师职前在校学习阶段中,占42.4%没有学习过计算机,占69.7%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占88.4%没有接受过internet网上网技能学习,虽然internet网上网容易上手,但他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时,大多数只会停留在利用搜索功能查找一些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通过QQ、邮箱发送信息与同伴交流,对于许多深层次的资源、与同伴在线和不在线交流的技能缺乏,很难顾及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系统化设计与搭建,只能对计算机网络平台的简单功能加以利用,这些影响着计算机网络学习内容的获得和学习效果。[1]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放式学习实践活动
(一)参加实践活动的对象
江西教育学院赣南分院07高专英语1班的52名在校学生,他们毕业后的择业目标是成为小学教师。所以他们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意识和技能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就业后的终身学习,关系到能否顺利融入到计算机网络环境学习中。
(二)实践活动研究的目标
本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是:系统地总结并形成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理论,探索并研究教师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形成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模式。
(三)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过程
1.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实践的必要性
着重研究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人们学习思想、观念、方法等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技能和创新精神。通过调查,学生上过网,绝大部分上网的主要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偶尔查一点资料,下载信息,很少用于学习,没有真正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交互学习、协同学习的作用。要培养人们的终身学习能力,激发人们的计算机网络学习兴趣和提高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实践内容过程
(1)资源搜索功能的应用
给出内容关键字句,要求学生根据这些关键字句查找出相关的内容,并让他们说说反馈所找到的具体内容。给出一些词语,让学生找出这些词语的意义、反义词、近义词等。让学生自由找出网上的一些自认为较好的小学课程的课件,并让他们说说课件的优点之处。
(2)资源下载功能的应用
指定一些视频、音频和图片资料,寻找并下载,让他们说说这些资料采用何种方式下载,继而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下载工具,提高下载资源的效率。
(3)在线学习交流功能的应用
网上寻找在线学习的网站(免费的或要注册缴费的),说说交流学习情况,如交流中遇到哪些具体问题,供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优化和升级提供积极的参考。
3.计算机网络学习实践体会
(1)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上网,了解并掌握了如何快速查找信息资料,如何快速下载文件,如何上传文件,如何远程登陆,以及如何在线交流等上网技能。
(2)计算机网络学习兴趣
学生都认为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好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可学可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选择学习形式和内容自由,无时空限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兴趣。
(3)计算机网络的学习环境
无论从学习素材的角度,还是学习者主体性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环境都适合学习者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2]
(四)实践活动成果
学生经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实践使用,实践使用了很多功能,从而掌握了上网的基本技能,感受到计算机网络资源非常丰富,认可计算机网络学习功能,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可以给我们很多帮助,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所要依靠的重要部分,能激发学生上网寻找学习和应用资料,进行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用于解决问题。走上教师职业后,能有效地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学习,为终身学习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对实践活动的现场进行了拍摄,将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学生训练的过程、计算机网络环境设施等进行了及时、客观、全面地进行拍照,记录了活动的情景,拍摄了活动场景图片和录像资料。
(五)实践活动引发的启示
提高小学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意识,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培养起浓厚的计算机网络学习兴趣。加强计算机网络学习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计算机网络学习中所需的技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进行学习时,能充分享用到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学习资源,与同伴一起自由、无时空限止地交流学习,高效地促进和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教学技能。计算机网络建设要加大力度,广泛深入乡村,学校要根据办学规模配置计算机设备,并上网,供本校教师上网学习的需要,有条件的教师家庭应配置计算机设备,方便教师随时进行计算机网络学习。每个学校要培养一名或多名教师懂得计算机网络管理,或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这样可以保障学校的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转使用,并能为教师在计算机网络学习过程中所遇问题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在网站建设中,逐步分化出一些专门供小学教师学习和交流的网站,这样的网站要优化计算机网络资源,更新资源速度要快,不断地拓展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功能。[3]
参考文献:
篇10
一、硬件资源
我校校园网目前有网络服务器五台,分别是三台HP高档服务器、一台镜像服务器和一台磁盘阵列。分别为:联网用服务器,提供DNS服务;网站WWW服务器,提供学校网页、各教研组和师生网页;数据服务器,提供FTP文件传输服务、视频服务和在线播放等服务。
校园网主干采用光纤连接,实现百兆桌面的快速以太网架构,办公楼、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都接入宽带网。网络拓扑结构如下:
二、软件资源
校园网的教育资源主要来自:校园网上的资源库、因特网上的各类资源库和分布在因特网众多网站上的资源。
1、校园网资源库
2、网上教学资源
3、教育资源的分类
教育资源分为:资源素材层、资源管理层和资源应用层。
(1)资源素材层分为音视频、动画、图文等CAI素材,电子教案、教学案例录像、实验操作录像,各类习题、试卷电子文档,教育论文等。
(2)资源管理层分为资源系统与权限管理,资源分布式自建管理,资源建立与、等
(3)资源应用层分为基于资源的网络课程制作,资源分布建设与应用评价,资源应用分析与个性化服务等
4、教育资源的使用
教师使用的素材库包括:学科素材库(mpg视频、avi动画、jpg学科图片、wav配音)、同步教学(高中各学科各章节知识点同步的教学、知识要点、教学辅导、教案、练习测试等)、教研论文库(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教学实验、素质教育等)。
学生使用的素材库包括:学科知识博览(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美术、计算机等学科相关的知识资料)、课外百科(军事、科技、天文、书法、医药保健、汽车、生活常识、娱乐游戏、日常礼仪、纪念日节日、国家与国旗、文学、艺术等丰富的课外教育资源)、通用音效库(midi库、人类、动物、按钮、开关声、工具声、公共场所、交通工具、警报、军事、卡通、乐器、日常生活、音乐、游戏等)。
三、教育资源的建设
具有了上述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功能,将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有机结合,成为现代教育中一大亮点。
1、购买国内教育资源库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资源的产品越来越多,我校购习了多套计算机辅助教育软件、清华广信资源库等。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库很多,现列举以下几例,供有关学校参考。如:K12教育资源库、K12智囊教育资源库、K12学科资源库、K12建库王、K12分布式建库王、K12网络课程制作平台、K12信息技g教育资源库、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库、CNKI基础教育知识仓库、真源多媒体教育资源库&平台、清华同方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库和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库等。
2、建立有关网站
依照学校的业务,利用校园网满足学校的管理、备课、教学、学习、Internet远程教育的需求。我校专门建立有关子网站,供校园内师生共享资源。分“备课子网、教学子网、学习子网和管理子网”等。
①、备课子网。在备课子网主要满足教师的备课需求。教师用来进行教学研究、教学资料查询、多媒体资源汇集、教案编写、课件制作等工作。借助于备课子网,还可以共享并借鉴共享网上教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手段,丰富、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教学子网。教师利用计算机信息设备手段,进行计算机课堂教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形式丰富课堂内容;通过网络,教师实时抽调网上课件资源。利用信息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扩大信息来源范围和信息量,传递给学生大量的知识、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③、管理子网。使学校管理人员有效收集校内校外信息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有效掌握学校的各个方面的状况,并为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决策提供极大的帮助。借助于相应的管理软件,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随机干扰,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3、自建教育资源库
对我校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制作、收集的教研论文、学科教案、说课教案、备课参考、课堂教学心得、试题库、教学用多媒体和网络课件、课外知识和竞赛辅导等有关素材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分析和删除部分重复资源,以网页形式供师生调用。
在校园网上建立论坛和聊天室,开设心理辅导站、学习交流园地、教师网上答疑等栏目,开设校长信箱和家长信箱。
四、资源库建设中的几点说明
1、各软件公司各做各的,造成许多资源的浪费和不对口。
软件公司在开发各种教育软件时,聘请了许多教育专家和计算机专家,但可能是第一线的教师比较少的缘故,生产出来的教育资源,很大程度上出现类同和与教材不相符的现象。往往看上去还可以,到实际用时却用到的东西很少。
2、软件公司的开发周期长。
目前教育资源库的内容大多以教学用素材为多,而提供基于校园网的教育资源却很少。教材的更新也给软件开发商带来了不便,开发周期长,带来很多负面现象,由于跟不上教材,甚至有的教师不愿意用。
3、资源开发要做好总体规划,要抓好资源的审批与工作。
我校在进行网上教育资源的建设,以“整体设计,分工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为指导,避免重复建设,保障教育资源的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建立资源库内容的严格审批制度,使得教育资源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音像出版社,2008。
2.《计算机辅助教育》,何克抗,高等教育出版社。
3.《基于网络技术平台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计算机研究中心。
4.《中国电化教育》,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2000。
篇11
一、转变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方案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它包括合理地安排及选择教学活动序列、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在网络平台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在以下几方面转变:
1.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
在网络平台下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形式的转变
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并存的模式。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学生论坛进行专题讨论。
3.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校园网,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习得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转变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设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1.教学设计的能力
网络课堂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基础,指导着教学的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广泛、丰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表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比如:体现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用先进的方法、手段进行施教的能力。由于网络课堂教学应用了现代教学媒体,所以不像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只需单纯讲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强调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各学科的相互整合及对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2.终身学习能力
在网络平台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备熟练掌握并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据调查及有关材料表明,目前大部分教师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师,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及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坚持始终如一地学习,不断地在自己头脑中建构新的科学理论知识,提高职业的适应能力。
三、转变教师角色,探讨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更新
1.成为信息资源的设计、咨询者
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为了学习者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即进行信息资源的设计: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此,教师承担网上实时双向交互的咨询者、非实时双向交互的信息资源设计者和在线信息咨询顾问的角色,这一角色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网上查找信息,而且还要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资源,并将它们融入教学活动中。
2.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促进者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是从“教”转变为“导”。引导并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等元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使学生将当前的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地与自己已知的事物相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很快地在网络上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
3.成为研究者
实现网络环境教学,教师就可以从繁重的传统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研,教师的角色将由“教书匠”向“教育专家”和“学者”转换。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针对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更好地创设教学情景,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高层次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对网络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研究、评价、改善和充实,还可以通过网络环境进行教学实验,如“创设不同学习情景,对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影响”等。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是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转变的具体体现,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因为基于网络环境教学中,教学对象、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全面开放,这种环境的变化引发的教师角色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转变学习策略,强化教育观念和教学行动的升华
教师的学习策略是指根据新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自己如何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总体方案。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的基本素养,还应具备一种新的素养―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一定的信息教育理念指导下,具备必要的信息伦理判断能力基础上,能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一种新的综合能力,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作出设计、应用、评价和管理。它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一般各学科教师都应具备的一种素养。就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职业素质的关系来说,前者和后者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教师信息素养是随着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新的素质和要求,因此它是对教师职业素质内容的丰富和补充。因此,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应注意学习培训策略的转变。
1.学习培训目标的转变
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把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作为一个重要学习培训目标。通过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正确的信息教育观念和信息意识;加强教师信息伦理教育,提高个人信息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水平。
2.学习培训内容的转变
在以前学习培训内容基础上,增加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内容。根据教师在教学岗位应达到的信息素养的主要目标,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和了解当代中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新信息和趋势,了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新动向,以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树立正确教育信息理念,并提高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2)信息伦理: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自觉抵制使用盗版软件;加强信息道德自我修养学习,增加信息社会责任感;(3)信息技能:通过学习培训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增强计算机网络硬件知识和操作技能;(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掌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学习培训方式的转变
网络环境下,教师应从单一的教授讲,教师听的方式中走出来,通过网络远程学习,网络在线培训,网上接受、传输信息、和讨论信息,并与书本资料培训、“面对面”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总之,基于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师对教育观念与行动转变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和不知道怎样转变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推动我们在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五、结束语
网络课堂教学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要积极推进网络课堂教学就必须有一个新的教学评价方式与标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提倡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认知、体验知识。网络课堂教学是新型的教学形式,整合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介入,应体现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教学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全盘否定了几千年来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应做到选择出最佳媒体或几种媒体最优组合,为教学改革带来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毛黎莉.信息技术下教育观念的变革[J].网络科技时代(教师版),2002,6
[2]钟志贤.学与教的新坐标:信息素养[N].中国教育报,2001-03-01
篇12
一、信息素养内涵解读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1987年,信息学专家Palll(,ianrc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主要从两个层次和两个维度解读中职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1、两个层次:基本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素养。基本信息素养是指中职学生平时应具备的关于信息方面的一般观念、意识、知识、技能、道德,这是信息科学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捕捉信息、分析信息、判断信息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在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表达过程中遵守的道德准则。
专业信息素养是指中职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性解决专业问题,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的能力。
2、两个维度:技术角度和思维角度。技术角度主要指中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掌握不同信息工具的使用技能,如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操作、网络资源的检索方法等技能。思维角度主要指在对信息的检索、分析、采纳、表达过程中表现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信息素养较高的中职学生能够熟练、批判性地分析、评价信息,并能够使用多媒体形式创造性的表达信息。
二、中职学生信息素养概况
随着各个中职院校多媒体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多媒体课程的开设.当代中职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能,但“娱乐”成为中职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据调查,在校园网吧里上网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利用网络来交友、聊天、玩游戏,而真正利用网络来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利用网络来查询资料的学生也大都是在作业的催促下,才被动的搜索信息,没有养成求新求变的系统资料收集的习惯,缺乏捕捉信息、分析信息的自觉性,且学生科研意识普遍淡薄、信息意识不强,不知道如何正确评价与筛选检索信息,更谈不上如何批判和创造的使用信息,信息素养普遍较低。
三、如何提升中职学生信息素养
(一)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改善专业教学。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其知识与信息获取的能力,良好的信息利用意识,首先必须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教育与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计算机及网络的运用能力、信息观念直接影响到其专业教学,进而影响到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因此,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呢?
1、创设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良好信息技术环境是培养信息意识的基础,教师如果没有接触到信息技术,信息意识的培养无疑将成为空话一句。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可以从学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室的配置情况,局域网及因特网的通畅情况来衡量;软件环境包括为教师提供的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较为完善的学习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技术过硬,富有合作精神的实训中心人员,能随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2、制定科学可行的培养计划,加强师资培训。科学可行的培养计划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首先,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特别是校本培训,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和进修制度,保证培训的连续性。其次,确定培养的层次和内容,由于教师的个体差别大,培训中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不同技术基础的教师群体应分层次进行,培训内容应符合教师的实际需要。再次,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政策,激发教师的内外部学习动力,鼓励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专业教学。
3、增强校内外的信息交流。学校可以邀请教育技术专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到学校讲学,也可选送教师参加信息学术活动,同时,教师之间加强信息的交流与对话,如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使教师真正体会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优越性,从而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树立信息意识,改善课堂教学,提升专业素养。
(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图书馆是中职院校主要的信息获取点,它拥有丰富的馆藏,优雅的学习环境与日益完备的现代化物质设施和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决定了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独特性、多样性与丰富性,中职院校图书馆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场所。
1、与网络中心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拓展信息服务内容。为迎接信息时代挑战,图书馆必须与网络中心展开合作,利用网络中心丰富的资源包括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结合本校所开设的专业,为读者提供馆藏书目查询服务,以便于读者查询本馆馆藏和各种书刊的借阅情况;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应与读者建立一种互动的培训关系。深入了解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及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了解他们所需的相关资料,照学科和专业,对网络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分类、标引,向读者提供资源导航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图书馆专题资讯网站,方便读者的学习和科研的需要;提供各类数据库检索系统,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教育网等以及创建有本校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学校可以本校教育的特色建立设立专业的教育专题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等,使更多学生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利用网络学习,减少上网的盲目性,提高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和效益。中职学生通过有目的地阅读优秀网络资源,受到感染、熏陶,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目的。
2、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分段式教育。针对一年级新生,为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图书馆应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首先,图书馆资源和环境的介绍,包括图书馆信息资源分布、服务内容、借阅规定等;其次,应当教会新生运用图书馆获取文献的基本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可通过录像和授课结合进行,使他们在知道怎样利用图书馆的同时,对信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可编制简明的“图书馆导航手册”来帮助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
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应着重结合专业学习进行专业类检索工具和信息资源利用及评价能力的培养,如结合专业开设信息检索课程,使其掌握利用计算机查阅电子文献和获取网上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及学习的主动性,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高年级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面临毕业论文的设计和走向社会进行实际工作,应强调其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分析能力的综合培养。
3、积极构建校园网络文化。在未来的信息化校园中,网络文化价值的影响力将会大大提高。校园网络文化的出现,为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快速、便捷条件。校园网络文化的虚拟性提供的超大文化活动空间有利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能极大的提升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1)建立校园生活网站,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功能,建立一系列的校园生活网站,网站的建设应多渠道、多主体、多类型,如专业学习、思想道德、情感生活、心里咨询、文体竞赛等,可设立校园社团板块,让网络与中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以贴近学生实际来吸引学生,以挖掘学生个性特长来激发学生,建设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校园网络论坛,使其生活在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中。其次,学校网络中心和团委可合作组织开展一些提高中职学生信息素养的活动,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信息交流活动,如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知识竞赛、网页设计大赛、网上辩论、网络信息咨询、网上新闻调查等活动,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现代化高科技兴趣,又可把只会在网上聊天、玩游戏的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在提升其信息素养的同时又能很好的引导他们真切感受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使他们走上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
(2)严格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监控。从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人员应熟悉和掌握互联网技术。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加强网络监控,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对各网站及其链接进行审查,并落实实名注册登记制,加强网上信息监控巡查。其次,建立校园网络行为规范,要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使网络管理逐步规范化。第三,加强校园网络道德教育。重点放在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认知和网络伦理教育方面,增强是非好坏的识别力,提高其网络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段宝霞.培养和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6.12
2.王秀娟,刘傻芳,等.加强中职课程的整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6.10
4.张瑞雪.论中职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职能[J].教育与职业,(29)
篇13
一、网络教学的定义
网络教学:广义上,网络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狭义上,网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
解释:广义的网络教学简单来说就是网上教学(E_Learning)就是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利用已有的互联网平台,学者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无论通过网页的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BBS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还是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加工样式──如WebQuest,以及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型课程等等都属于“网络教学”。)
狭义的网络教学:强调网络技术,寻求在网络技术条件下怎样的教学活动是独特的,是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
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我们只谈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就学习环境而言可以分为:依托校园网的教师多媒体环境,基于网络教室的局域网环境,直接利用Internet广泛互联网环境。(重点讲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二、网络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教育的落脚点: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是要求一切以学生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新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两方面有效结合起来,从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学生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学习和其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所以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备可行性。
1.网络教学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优越性
网络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优势: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Internet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内容包罗万象,在表现形式上,将文字、图形、图象、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集中于一体,采用可视化窗互操作,扩充了信息量,营造了信息环境。
(2)检索信息方便浏览器、搜索引擎提供了强大的检索功能,极大方便了信息的获取。
(3)适时交流计算机网络具备高速传输信道,教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大大减少了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双向交互,既加大了学生参与度,又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查找、处理信息)。
网络以上功能与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将网络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为教育提供全新的理论、模式、方法和媒体,必将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2.网络教学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影响(与传统教学方式有哪些差异)
(1)教学内容的变化 网络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必要的信息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大大丰富、拓展了书本上的知识,使学生可以在较少的时间学习更多内容。新课程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学习。课程涉及到学生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收集整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交流工具表达自己的观点等,因此网络本身也是“教学内容”,比如在应用网络教学时候,学生也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如:网上邻居、共享文件夹的使用,信息的搜索下载,网上聊天BBS的使用,整理信息的工具Word、记事本等字处理软件,还有各种网络环境(教学平台)的使用。
(2)教学过程的变化 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讲解或课堂讲述+演示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网络环境教学大致经历:给学生布置任务,确定主题,学生接受任务,分析问题,通过查资料、寻求帮助或在线交流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网络的资源共享、信息检索、交互功能的支持下教学步骤围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进行,教学过程发生了变化。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必须具有高度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资源主动构建知识,学生既要掌握知识的学习,又要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同时还要学会进行协同学习,与他人交流,共享信息。这些都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4)教师角色的变化 网络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教师角色发生变化,变成学生指导、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创设有利的情景,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5)教学媒体作用的变化 教学媒体由原来的教师授课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建构知识的工具。同时,教学媒体即网络本身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6)教学模式的变化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通过模拟教学、虚拟教学、问答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模式来提高知识传授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只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佳载体,但它并不能决定教学效果,只具备了教学的硬环境(充当手段作用),而教学中的软环境(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组织)才是教学质量效果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有效使用网络开展教学,必须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同教学目标,教学组织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良好的效果。
根据网络自身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教学模式适合网络教学。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习惯。
网络环境的适时性,交互性使教师实施教学任务,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例如在进行画图工具教学时,可以设计诸如节日贺卡、环保宣传画、海报等形式的任务,在进行网页制作教学时,可以设计班级主页、个人主页、环保主页等形式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帮助适时点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实施任务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主题任务(注重任务的实用性)设计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实际,尽量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内容或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这一点,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比如:《word对象的插入与设置》中自选图形的应用,将《一米阳光》剧照、《中学生吸烟有害健康》作为学生活动任务;在学习网络技术基础时,布置“畅想Internet未来生活”主题任务;此外还可以结合时事(世界环境日,爱滋病,3.15等热门话题)与《搜索与下载》、《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等进行教学。)
(2)强化任务,淡化计算机知识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在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3)任务与任务之间的相互联系任务具有连贯性,形成任务链,加强任务之间的互相渗透,使学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此外,明确目标要求,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大小适当,考虑小组和个人完成任务的能力等。
2.研究性教学法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已经作为必修课纳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借鉴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结合信息技术课开展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用得不太多,主要是与其他学科在课程整合上的运用,在实施过程中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和表达交流。比如:可以选择中学生走进网络的利与弊,畅想Internet未来生活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查找有关社会、科技问题等资料,比如朝核问题、土地沙漠化等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小论文,制作主题网页,通过这种方式的研究学习,极大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和研究能力。
3.合作式教学法
合作式教学法常与任务驱动、研究性教学法结合起来,基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利用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交互性,最大化个人和他人的学习效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A.相互教学法(教学相长、学生相互帮助);
B.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布置任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
对教师而言,可以开展合作教学小组,实行集体备课(双中教研组)。
4.学科整合教学法
学科整合教学法是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克服信息技术课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使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网络环境与信息技术的优势也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教学,提高整体教学的科技含量。
高中新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当前,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努力推进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网络部分的教学内容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将软件教学与学科内容结合,把学生活动过程中把实质性东西讲透,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例我们可以把学习内容大致分为:网络基础知识,畅游网络世界、网上搜索与下载、网上交流、网页制作,将网络道德与文化贯穿于网络部分的始终,让学生学会如何寻找典型的、健康的网络资源。我们在学习搜索引擎时候,可以先让到网上搜索文章,然后请他们谈自己的操作步骤,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经验技巧,通过学生自学,自己总结出搜索信息的两种方法:关键字和分类法,最后老师通过实例讲解在具体搜索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在这一课中,可根据实际增加如何将网上的图文资料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作为网络资源,将搜索与下载联系起来。学习网上交流时可以教学生上网发表文章,在网上请名师指导,同时可以让学生探索QQ聊天软件的多种功能。这样逐渐培养学生良好上网的习惯,使他们上网目的更加明确,更健康,也会积极主动、有效避免网络中一些不良影响。
以上几种教学模式,没有严格的区分度,在具体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四、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与非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大同小异,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前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网络教学中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包括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知识材料,学生活动,学习环境设计等。
知识材料设计:在知识材料组织上,要将教学资源与教材知识重组,形成新的系统知识提供给学生或者作为学生探究的对象和学习的内容。对于某些专题,还需要教师能够设计专题学习网站,把零散的知识集成在一起,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习的自主学习。比如,高中信息技术课Word文字处理模块部分,《电子小报的设计与制作》作为学习字处理软件的终极学习任务,在学习“电子小报制作流程”时,给学生增加“什么是电子小报”,“电子小报由哪些部分组成?”等知识,在学法指导栏目中,教师给学生准备大量的有关于科技类、环保类、作品类、素材类网站,以及在具体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使用《Word2000教程》的帮助等,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准备电子小报的具体制作过程,比如:设计制作报头、编写刊头,制作标题等。补充页面设置、如何添加页眉、页脚,分栏、打印预览等。从教学内容上就需要增加这么多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去搜集、加工、整理素材。即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技巧。
在知识材料的表现形式上,教师除了使用超文本的方式编排与组织教学内容外,还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样化,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容易。
转贴于 这一点可以看出,教师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会“学”的方法上,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情景,教会学生学习,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比传统高了许多。
学习环境设计:除教学内容外,教师还需要对网络教学环境进行系统化设计,这一点常被很多教师忽略,很多教师片面认为网络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搬到网页上,将教学内容作为网络教材提供给学生使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其实不然,就侧重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网络教学更适合学生的资源共享教学法(网络资源的利用,共享文件夹的使用;其中网络资源包括专题学习网站,教育论坛、BBS、各类教学资源网和资源库)、信息技术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发表教学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研究成果等);就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网络教学比较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协同学习。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包括:超文本方式组建的知识内容、丰富的案例和学习资源、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作业提交系统(包括评价)、虚拟社区如留言板、BBS、E-mail、ICQ等。
教学评价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利用评价结果也可以帮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问题,有效调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过程评价)
网络教学中常引起关注的问题是学生成绩的评价,教师怕不能正确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实际上网络教学中的评价更加方便、快捷。
(1)利用BBS、E-mail、留言簿、共享文件夹对学习过程评价;
(2)作业和考试结果可放在学生记录数据库中进行评价(比如搭建作业提交系统);
此外可以采用教师评定(学生活动过程中,现场评分)、小组互评(小组学习,由小组长给组员评价)等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评价都要注意反馈及时,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设计除了要根据以上的要求来设计外,还应做到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即在教学中要充分研究大纲、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针对自己的学生状况,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在设计中要整个学期的课程一起设计,甚至是整个学年或者是整个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要敢于打破教材、大纲,根据学生状况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然后分成小的目标加以实施,将计划落到实处;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又有重复,这种重复不是单一的重复教学内容,而是通过新的主题强化学过的知识技能;定期总结提高认识,深化教与学的过程。
五、网络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网络学习习惯问题
在网络教学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候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表现在电脑游戏、网络图片、聊天等非学习内容对学生诱惑会转移学生注意力,例如:学生往往把信息技术课当做休闲娱乐课,偏爱上网、聊天、游戏,没有感到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对当前自己学习生活的重要性,他们没有学习的需求导致学习兴趣很低。对学生认识的转变、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一方面加强引导,同时有必要联合学校领导、班主任一起教育。要时常告诫学生,信息技术课是终身学习的工具,要坚持学习以便维持信息技术学习的历程,学习信息技术课的目的是培养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软硬件的管理。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
网络教学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自主学习能力,可是现代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很有限,(有的地方还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真正让他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比较难。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习的经历不可能相同,自学的能力有大有小,所有的这些因素影响了在网络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决定了其学习成绩。所以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这些因素,比如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自己的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并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小组交流,寻求帮助;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等。也就是说只要学生掌握了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方法,就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关于网络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项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被看作教育的“至高点”。网络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人的所有感官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在想像力的推动下,思维高度活跃,就容易引发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网络教学设计中,融入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
以上三个方面是影响网络教学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就是学生的参与度问题,学生个体差异包括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上差异和学生信息能力的差异(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跟不上步调,久而久之对课程失去兴趣,导致课堂参与性差)。
六、如何增加学生参与度?
1.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来引导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比如:与地理教师一起举办“走进身边的世界”学生小论文活动,开展对某一专题的社会调查活动,举办电子小报比赛等,通过开展有意义的学生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参与度。
2.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在进行小组学习或者自主学习的时候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具体学习任务,对完成好的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教师可以留时间给这部分学生让他们自由安排(包括聊天、玩小游戏等)或者教师将评价结果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部分,这样增加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学习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课堂教学情景包括上课之前实施课堂引入、充分利用实境教学创设课堂情景、创设问题情景等。比如:一位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阅读《人间仙境──九寨沟》文章,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深深打动学生,当学生陶醉在美丽的画卷之时,教师嘎然而止,提出问题,如果在文章中插入有关九寨图片,九寨就更加美丽了,通过课前引入,使学生产生知识学习的欲望。
4.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活动项目的设计也很重要,作为教师,在学生活动项目的设计上教师始终要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主线,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完成活动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任务,适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比如:监督学生学习,组织小组间成果交流与汇报,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等)、对于共性问题集体指导,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帮助者的角色,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能力有所发展。
5.在网络教学中,根据课题需要,教师需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表现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来提高参与度。
6.此外,有条件学校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信息学教学系统、在线作业提交系统),经常给学生发信息或者发邮件,比如:学生登录到作业提交系统,可以看见老师布置给他的作业和老师对提交作业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无声的关爱,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
结束语: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如何解决网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当前条件不是十分成熟,对网络教学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毕竟还有很多制约的因素。大家可以凭借网络环境这一广阔的舞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尝试网络教学,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网络教学案例:
1.《信息技术在线》
http://shuangzhong.com/teacherupfile/wjgroup/huagouwpNews/default.asp
2.《Windows画图程序阶段性教学》
http://shuangzhong.com/teacherupfile/wjgroup/huagouwpNews/newshtml/tyxw/20040922224227.htm
3.《Word对象的插入与设置》http://shuangzhong.com/teacherupfile/wjgroup/huagouwpNews/newshtml/tyxw/20041128211652.htm
4.《电子小报专题学习》http://shuangzhong.com/teacherupfile/comupter/2j.asp?id=24&cid=61
5.《学生作业提交系统》http://shuangzhong.com/teacherupfile/wjgroup/homeworkglxt/index.htm
6.《信息技术专题学习网站》http://shuangzhong.com/teacherupfile/comupter/index.asp
参考文献
1.华南师范大学,梁林梅,焦建利,《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
2.邢程,周开淼,赵剑波,尹晓东,《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探讨》
3.《网络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的对话》《信息技术教育》2005.2
4.苗蓬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
5.柳栋,《网络主题探究(WebQuest)》,惟存教育
6.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7.谢作如,《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