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业工程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市场信息的匮乏或失真,往往会给生产者带来决策的盲目性。在中国,也只有依靠政府发挥职能,才可能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成为农业市场信息最主要的传播主体。但是,这些手段和相关的专业人员往往被分割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不能形成合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这就对体制改革提出要求,改变职能与行为。
在农业信息化起动阶段初期,政府必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投入,特别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方面,给予应有的扶持和帮助。加入WTO后,已经不能依靠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来保护中国农业的发展了,而增加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应在WTO的规则范围内。国家加大对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直接投资,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间接补贴,以增强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2农业传播媒介实现多样化
2.1报纸、杂志
优点:具有非强制性传播的特点,读者有较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因而读者会愿意自觉了解所关心的信息,可信度高,特别是国内与党政机关有联系的报纸杂志种类,被读者奉为权威。
缺点:对读者文化、社会层次要求较高,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太原市植保植检站每年的“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均在《太原日报》和《太原市农业信息》上,向读者及时介绍当时病虫发生情况、发生原因、防治方法。但由于“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主要针对粮、菜、果农,实际《太原日报》在农区个体农户中的普及率不高,报纸由乡镇村级传递到农户手中,造成信息的时效性较差。
2.2书籍、小册子
指各农技部门印制的在乡镇农民中传播农业技术、种植、养殖信息的材料。
优点:成本低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覆盖面相对较小,但面向广大农民,符合受众需要,传播的信息针对性强,适应性、可操作性强能进行深度介绍讲解,效果显著。相比其他媒体,此种的重复阅读率及传阅率最高,能反复传播。
缺点: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近年来,国家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印制《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利用手册》、《中国植保手册》系列(苹果、水稻、玉米病虫防治分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手册》等,山西省印制《植物保护实用指南》、《植物检疫技术手册》、《农药监督管理手册》、《山西蝗虫》、《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技术手册》、《无农药残毒放心果生产技术手册》等实用农业技术书籍,供广大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考。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印制《农业行政许可法疑难问题解答》、《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宣传材料》、《农药使用注意》、《购买农药技术》、《溴敌隆使用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宣传单,内容精炼、方便实用,印刷成本低,但发放效果快。
2.3广播
优点: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能伴随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沟通方式,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被人抵触。广播失效性强,内容分时段分栏目、机动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在传播过程中能与听众实时互动交流,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缺点:广播信息依时间线性传播、稍瞬即逝、保持性差、听众难以重复认知。
应用情况:现阶段,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种子、化肥、农药、药械)在广播中的介绍以宣传为主。
2.4电视
优点:电视媒体能够对农业的新形式、新内容进行有深度、有内容、有说服力的报道、阐述,引导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都市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社会实质。
缺点:在中国农业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电视的传播者与农村的收视群体,存在着巨大的不对等,而这种不对等的现状,则导致中国农业电视从业人员所制作的农业电视节目无法找到它的受众群体,同时,中国庞大的农民收视群体也无法在电视这个公共的媒体上,看到他们喜欢的节目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应用情况: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每日固定栏目、固定时间、固定模式、固定结构在山西省太原市电视台新闻频道试开播,节目针对当前全市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每日播放5次,首播在当日18时54分,重播在当日22时47分,次日6时48分、7时59分、12时29分,每次播出时间30s。据统计,2007年7月23日至年底成功播放161天、46期、805次。内容包括:番茄病毒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高粱蚜、红蜘蛛、茄子黄萎病、小菜蛾、白粉病、大白菜病虫(趋势预报、白菜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病毒病、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小麦秋播病虫防治、秋季温室病虫(趋势预报、绿叶蔬菜根结线虫病、软腐病、芹菜斑枯病、叶菜类霜霉病、野蛞蝓),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治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农林害虫、捕虫板诱杀微小害虫、性诱剂诱杀害虫、防虫网阻止外界成虫进入温室大棚)等。此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山西省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固定栏目信息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其播出提升了太原市植保植检站的影响力,生动有效地向群众传播了植保信息。
2.5多媒体
优点: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合成处理并组成的交互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其信息存储量大、读取简便、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缺点:要求播放硬件高,成为其传播的制约因素。
应用情况:在各类植保技术培训班授课时应用较多,能够全面生动的介绍培训内容。
2.6互联网
优点:互联网集中影像、声音、文本等媒体优势,传播速度快,复制容易。时效性强、速度快、具互动性,实现信息者与受众实时交互沟通。
缺点:硬件要求高。
应用情况:各级农业网站第一时间快速传播农业信息、农业专家系统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面对面植保信息交流。
2.7人际传播
优点:农技员、亲友邻居和示范户经过亲自解说、示范传播所掌握的植保信息,但农户对此种传播手段较为信任。
缺点:传播速度慢、扩散效率较低。
应用情况: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晋源植物医院在当地有较高的声望,农民对其中的农技员极为信任。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清徐大常村、小武村、晋源五府营村、小店示范区等)的示范作用非常突出,其带动周围村镇,植物技术应用辐射范围广。
2.8现场活动
主要包括新闻广场宣传与咨询以及各种农业节庆、农业成就展示等大型活动。
优点:具有现场活动独具的互动性、参与感和亲历感,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进行重大题材宣传的好方法。
缺点:组织耗时,投入大。
应用情况:每年参加山西省太原市3·15南宫大型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介绍植保工程内容。2008年4月2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召开“山西省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太原)现场会”。
2.9村喇叭
优点:村委会组织,负责播送各种农业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教育培训信息,弥补电视、报纸等信息传播不到位的不足,报纸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及时入户。
篇2
国家在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应用的要求。基础教学是厚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学科交义的课程体系,可以向学生传授先进的多学科知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强化工程技术基础实践训练环节,提高其工程素质,强化面向现代科技的工程教育环节。
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确立适应21世纪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对高级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要求的培养目标,构建和优化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教学管理人员急需认真探讨和深刻思考的问题。
1农业工程教育所收到的冲击
由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农业工程科学本身的多元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农业工程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对现行的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深化。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究其根源,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就是入学人中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即标志着这个国家高等教育从英才型进人大众型。特罗认为,进入此阶段后,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比英才高等教育阶段有所发展,而且在高等教育的观念、教学内容与形式等方而,都发生质的变化。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3.2%,在英才教育阶段,基本处于向大众教育的过渡转变时期。
正是由于处在高等教育从英才型向大众型转变的时期,所以让高等教育特别是农业工程教育变得异常不适应。培养适应新形势的农业工程科技人才,而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人才培养模式
2.1校企合作
世界一流大学具备的条件是实力强大、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因而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在学校诸多方而的工作中,校企合作与实力强大、卓越贡献所涉及的工作均有很密切的关系。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科,更应该十分注重校企合作,力争建立起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体系。
引入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培养体系,使学校、学生、企业三位一体培养学生。当然,对于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不可能全部依托企业,企业只是作为一方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引入企业后的教育体系更加丰满和完善。学生的整个教学活动中贯穿了实践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恰恰是新形势下对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最需要具备和市场最看好的。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可以体现出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素质,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体系下,学生的实践活动多,时间较长。这种实习是直接接触生产,能更好地巩固和应用学生所学的知识。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学生能结合生产实际,防止了空对空的作法;学生了解了企业和本行业的情况,建立了一定的往来关系,便于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学生熟悉了本行业的运作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毕业后很快进入角色;在教师指导下,可能为用人单位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2)把论文写在产品上。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体系下,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密切,学生可以较方便地进入企业参观、实习,企业也常常提出技术问题要求学校帮助解决,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校把企业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由高年级学生分组当毕业论文(设计)完成。这样,学生可以在而向实际的科研和开发工作中得到锻炼和培养,把论文直接写在产品或科技成果上。这对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是受益匪浅的。
2.2一体化教学体系
借鉴美国高等农业教育的经验,除了强调学生的基本素质之外,使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在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中一直以来是被比较忽视的,直到近年来才被提出。注重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从另一个方而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学校和企业分别主要承担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任务,并辅助对方做好另一方而的教学。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突出培养目标,注重素质教育,通过对课程的整合、内容的调整、辅修的拓宽、整体优化的方式,,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主动创新教学模式
高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实践,在“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的观念支配下,过多地强调学生概括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过程的系统和完整,忽视学生具体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受到束缚。中国高校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中国大学生来说,从“找饭碗”到“造饭碗”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划时代转变。
1)老师要教的主动。首先,教师充分认识教学创新的目的与意义。要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享有较为充分的“参与权”和“选择权”,既要使学生正确地继承知识,又要使学生发展创新精神(下转第269页)(上接第145页)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了四个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转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转变到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思想上来,自觉地将创新教育寓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二是,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上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上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将学生从单一的理论学习转变到学习加科研,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科研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篇3
2研究结果
2.1计量学统计结果
从核心版的1989种期刊中选出载文量逸500和载文量臆100的期刊及具有一定数量的同时有500篇以上和100篇以下载文量的期刊类别分别对其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进行排名如物理类37种期刊中7种载文量逸5009种载文量臆100农业综合类33种期刊中6种载文量逸5003种载文量臆100农业工程类2种载文量逸5001种载文量臆100临床医学综合类37种期刊中8种载文量逸5005种载文量臆100化学工程综合类36种期刊中5种载文量逸5008种载文量臆100计算机科学类28种期刊中11种载文量逸5001种载文量臆100环境和资源科学技术33种期刊中种3种载文量逸5001种载文量臆100管理类19种期刊中4种载文量逸5002种载文量臆100各期刊的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
2.2各类期刊
4个指标间的关系分别取样本数量达到有统计意义具有一定数量并同时具有载文量逸500和臆100的期刊类别进行统计如基础及综合类中的物理类期刊农业类中的农业综合类和农业工程类医疗卫生类中的临床医学综合类工程技术类中的化学工程综合类电子信息计算机类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类和电子技术类均满足统计分析条件根据表1统计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9.0先对上述各类的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综合评价总分4个核心指标分别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求出相关系数r值和反映相关程度即相关显著性的P值.2.2.1物理类物理类载文量a总被引频次b影响因子c综合评价总分d4个指标数值之间均为显著性正相关其中载文量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之间相关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置信度双侧为0.01<0.01与综合评价总分之间相关性为显著正相关置信度双侧为0.05<0.052.2.2电子信息计算机类a与b之间有极显著正相关<0.01a与cb之间无显著相关>0.05曰bcd三者之间有极显著正相关<0.01说明电子信息计算机类载文量总被引频次之间有极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载文量与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相关性不大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三者之间有很强的正向相关2.2.3医疗卫生类表2显示临床医学综合类4个指标中的a与b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0.01a与cd之间无显著相关>0.05曰b与c之间P值接近0.05有一定相关曰c与d呈极显著的正相关<0.01结果说明医疗卫生类载文量总被引频次之间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载文量与另两项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综合评价总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2.4工程技术类工程技术类中的化学工程综合类a与b之间显著正相关<0.05a与cd之间均无显著相关>0.05曰bcd三者之间相互均为极显著正相关<0.01说明工程技术类载文量总被引频次之间有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载文量与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不相关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三者之间有很强的正向相关2.2.5农业类农业综合类和农业工程类中a与b之间a与cd之间的相关性与化学工程类相同结果说明农业类期刊的载文量与总被引频次有明显地正相关关系曰载文量与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的高低没有明显关系P>0.05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综合评价总分的高低之间相关性极显著<0.01
3讨论
3.1载文量与其它指标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期刊载文量与总被引频次为正相关<0.05<0.01说明期刊载文量升高总被引频次也升高载文量降低总被引频次也降低曰载文量与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物理类呈显著正相关<0.01其它几类均无明显相关P>0.05说明除了物理类其它4类增加载文量不会造成影响因子和综合评价总分下降曰何荣利[2]对期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与载文量相关趋势研究认为随着载文量的增加被引频次也相应增加两者之间呈正比例关系贾志云[3]对生命科学领域期刊研究后认为综述性期刊的影响因子不受载文量的影响;他认为在研究性期刊中当影响因子小于1的时候所有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载文量无关;在影响因子大于1的情况下42%领域的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载文量正相关58%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载文量无关可见针对相当多数期刊而言影响因子与载文量无关这与笔者研究结果有共同之处在正常情况下载文量高的期刊被引频次相对高被引频次高的期刊影响因子也相对高笔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3.2总被引频次与其它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频次是期刊创刊以来被引用的总次数可反映期刊的受关注程度是评价期刊影响力的动态指标程维红[9]等研究了农业类期刊认为农业类期刊学科平均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此论点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在物理类农业类工程技术类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类等多数学科有显著正相关曰总被引频次与综合评价总分在各个学科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多数情况下期刊总被引频次高其综合平均总分也高这与之前的许多研究结果一致
3.3影响因子与其它指标的关系
篇4
谢从华教授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技术与马铃薯遗传改良。其主要课题有: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国家“948”、湖北省重点攻关项目资助的马铃薯细胞工程育种与分子标记技术研究、马铃薯试管块茎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研究、马铃薯优良加工品质转基因新品种选。
尹江
男,1960年7月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河北张家口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农学系,同年分配到张家口坝上农科所工作至今。1990年被评为农艺师职称,1995年被评为高级农艺师,2001年晋升为农业研究员,1985年一1996年从事燕麦科研和推广工作,现任“农业部薯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张家口)”副主任兼质量保证负责人,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张家口市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认证国家级评审员、河北省农作物品审委员会委员。1997-2001年均被考核优秀,2001年被评为“全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并荣立二等功,同年获得“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2002年被评为“全国星火计划先进个人”。
参加工作以来,作为主研,育成马铃薯和燕麦新品种12个,其中有7个被列为全国推广品种。获得各级科技奖13项,其中省部级以A7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4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星火二等奖1项,省丰收杯三等奖1项。
刘刚
男,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专业:环境材料与农业工程技术。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贮藏加工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贮藏加工研究室废弃物利用和污染控制岗位专家。2000年甘肃省跨世纪人才“333工程”一、二层人选,甘肃省农业工程学会理事。
多年来从事农业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农用化工和高分子材料方面的设备研制、科技开发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目前,承担着农业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科技厅多项重大科技项目,负责全国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贮藏加工技术、废渣废水的资源化利用等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以及突发性、临时性问题的调研并提出解决措施。协助农业部掌握全国马铃薯产业贮藏加工发展情况、督促检查、科学试验和相关技术评估,完成农业部交办的临时性调查和各类突发事件专报以及应急预案草案制定任务等,为马铃薯贮藏加工企业和农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篇5
2 清华同方CNKI
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的概念1998年由世界银行提出。我国的CNKI工程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经过多年努力,CNKI工程集团采用自主开发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并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产业化运作,为全社会知识资源高效共享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
CNKI工程的具体目标,一是大规模集成整合知识信息资源,整体提高资源的综合和增值利用价值;二是建设知识资源互联网传播扩散与增值服务平台,为全社会提供资源共享、数字化学习、知识创新信息化条件;三是建设知识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平台,为社会各方面提供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信息化手段;四是为知识资源生产出版部门创造因特网出版发行的市场环境与商业机制,大力促进文化出版事业、产业的现代化建设与跨越式发展。
《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一个面向各八编期刊编辑部的应用子系统,其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中国引文数据库”,以及CNKI中国期刊网中心网站的日志记录。该系统的主要统计内容包括:A.中国正式出版的8200多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发表的文献量及其分类统计表;B.各期刊论文的引文量、引文链接量及其分类统计表;C.期刊论文作者发文量、被引量及其机构统计表; D.CNKI中心网站访问量及分IP地址统计表。上述内容以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为基数,自本系统运行之日起,逐月更新,从而为各期刊编辑部了解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与学术影响力的变化提供了一个动态的观察窗口。也为各学科期刊之间的比较与评价提供了一组客观、公正的数据参考。
3 SCI、ISTP和EI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1987年起,每年以国外四大检索工具SCI、ISTP、EI、ISR为数据源进行学术排行。由于ISR(《科学评论索引》)收录的论文与SCI有较多重复,且收录我国的论文偏少;因此,自1993年起,不再把ISR作为论文的统计源。而其中的SCI、ISTP、EI数据库就是图书情报界常说的国外三大检索工具。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是创建于1961年的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利用它,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自1945年以来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还被国内外学术界当作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
ISTP,即《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制,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科技会议文献。它所收录的数据包括农业、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
EL即《工程索引》,创刊于1884年,由Elsevi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Inc.编辑出版。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论文(主要为科技期刊和会议论文),数据覆盖了核技术、生物工程、交通运输、化学和工艺工程、照明和光学技术、农业工程和食品技术、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应用物理、电子和通信、控制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石油、宇航、汽车工程等学科领域。
4 《计算机教育》杂志的CNKI影响因子
所谓“影响因子”(Impact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篇6
地下滴灌被世界公认为是最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最初的研究是由美国的E.B.House在1913年首先进行的,但得出的结论是该技术应用中成本太高[1]。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有关地下滴灌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灌水器、过滤器和施肥装置等方面,主要原因是世界各地通过大规模的田间试验发现地下滴灌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灌水器容易堵塞、灌水均匀性差、作物根系入侵或穿破毛管、鼠虫破坏、系统检修维护困难、没有高效的滴灌管(带)铺设、回收机械,造成工程效率低等诸多问题,最终导致了目前世界范围内地下滴灌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地表滴灌。目前,大禹节水已在我国内蒙赤峰、翁牛特旗,新疆呼图壁、广西崇左等地进行了地下滴灌技术试验及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以下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中地下滴灌系统设计、产品、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以期为未来地下滴灌的产品研制、推广应用、管理维护提供参考。
1 地下滴灌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地下滴灌系统设计理论不完善
目前,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土质情况下,滴灌管(带)壁厚、流量、埋设深度、不同埋深水头损失计算方法、极限铺设长度、灌溉施肥制度、真空阀等在地下滴灌系统设计中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地下滴灌用滴灌管(带)需埋入地下不同深度,在不同土壤密实度的情况下,对滴灌管(带)造成的应力不同,与地表用滴灌管(带)相比多承受一定压力,运行时增加了压力损失;再加上铺设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传统的极限长度计划方法已不适应地下滴灌系统设计;与地表滴灌相比,地下滴灌减少了蒸发和肥料的损失,其施肥灌溉制度与地表滴灌不同;为防止负压吸泥堵塞,真空阀的数量应多于地表滴灌,在以上各个方面都需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设计理论。
1.2 鼠虫破坏滴灌管(带)
各地在推广地下滴灌过程中普遍存在鼠虫破坏现象,影响了地下滴灌正常使用。通过在滴灌管(带)配方中添加辣椒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该方法可有效减少鼠虫破坏,但由于辣椒素特殊的气味及毒性,生产车间需重新改造以提高其安全性,操作人员需增加防护措施,增加了产业化的成本。如何彻底解决鼠虫破坏仍然是制约地下滴灌推广应用的一个国际性难题。
1.3 缺少产品检测标准
地下滴灌虽然已经在我国内蒙、新疆、吉林、广西等地进行了应用,但地下滴灌产品(包括地下滴灌管(带)、旁通等配件)无相关检验检测标准,尤其是滴灌管(带)埋入地下,对滴灌管(带)的抗堵塞性能、抗鼠虫破坏、补偿性能、化学性能等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应用于地表的滴灌管(带)被应用地下滴灌工程,致使滴灌管(带)被堵塞和鼠虫破坏,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地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
1.4 地下滴灌管理和维护成本高
地下滴灌与地表滴灌相比,更为节水、节肥、节药,也需要更为精细的维护和管理。由于滴灌管(带)埋设在地下,用户无法直接观测到灌水器出流状况和灌水效果,维护和检修不便利。系统需要检修时,比地表滴灌系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造成管理费用高;为防止系统堵塞,必须对管路和滴灌管(带)末端安装冲洗阀进行酸洗、冲洗等操作,增加了造价和运行成本,致使地下滴灌技术的经济性大幅下降。
1.5 无地下滴灌工程技术规范
地下滴灌系统滴灌管(带)铺设后进行试运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因滴灌管(带)是否正常运行对系统能否实现均匀灌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有的《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485-2009中系统试运行并不包含对末端滴灌管(带)压力-流量检测及校正部分。地下铺设的滴灌管(带),无法直观观测到存在问题,情况较为复杂性,存在很多不可预见性,必须进行系统检验、校核,保证灌水均匀性和系统正常运行。在规范中,不含滴灌管(带)铺设机具埋深误差精度的要求,造成现有铺设滴灌管(带)埋深偏差特别大。借鉴地表滴灌工程在施工时将主管和支管处于同一管沟,会因支管回填沉降导致直接和滴灌管(带)连接处脱落,影响系统正常使用。加之目前地下滴灌铺管机大多只能铺设2~3条滴灌管(带),配套铺管机械效率低,行走速度慢,影响了耕种效率,严重制约了地下滴灌的推广。
2 建议
2.1 加强地下滴灌基础理论研究
针对不同土壤状况、作物种类、滴灌管(带)埋设深度、灌溉施肥制度等进行试验研究,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确定在不同土壤、种植作物情况下,滴灌管(带)壁厚值、铺设间距、铺设长度、滴头间距和流量、灌溉施肥制度等,提高各参数选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地下滴灌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2.2 优化地下滴灌系统设计,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针对目前实际情况,优化地下滴灌设计,在各单元轮灌组、末端冲洗口或最不利点设计并安装压力表以便进行系统的校验调节,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为了防止地下滴灌系统负压吸泥造成堵塞,与传统地表滴灌相比,设计中需增加真空阀的数量。在设计检查井、排水井、轮灌组阀门等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设计,避免因设计问题影响机械化施工、耕作、收货。同时,由于地下滴灌特殊性,对于地块不规则、面积小、地形复杂或障碍物多等不利于机械施工、或深翻耕作频繁、土壤沙性或粘性大、水|差的条件下,不建议采用地下滴灌。
2.3 加强地下滴灌系列产品研制,提高工程效率和管理水平
目前,地下滴灌用配套系列产品少,需研制抗堵塞防鼠虫破坏的滴灌管(带)及密封性好的配套连接件(旁通、直接、三通等)、高效精准的铺设、回收机械及高效的打孔器,提高工程效率。加强用户对地下滴灌酸洗、滴灌管(带)和管道冲洗、首部过滤施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能力和水平,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2.4 制定地下滴灌产品检验标准和地下滴灌工程技术规范
为解决地下滴灌系统的抗堵塞性能、抗老化性能、鼠虫破坏等问题,必须制定地下滴灌产品标准,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影响地下滴灌系统的正常使用和运行。制定地下滴灌工程技术规范,避免因无规范造成支管沉降滴灌管(带)脱落现象的发展,导致系统无法运行。明确滴灌管(带)铺设埋深精度要求、运行压力检测及校验、均匀性检测、试运行及验收要求等,保证项目实施后能正常良性运行,发挥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兴法,李光永.地下滴灌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2(02):176-181.
[2]许迪,程先军,谢崇宝,李益农.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研究[J].节水灌溉,2001(04):7-11,20-43.
[3]胡笑涛,康绍忠,马孝义.地下滴灌灌水均匀度研究现状及展望[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02):113-117.
[4]何华,康绍忠.地下滴灌的经济与环境效益研究综述[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03):79-83.
篇7
土地整理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综合行政、经济、工程技术等手段,对耕地、道路、林网、居民点、水利设施等进行整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覆被,以实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进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优化土地景观格局等目的。土地整理的投资主体为各级政府,收益群体为项目区全体农民,既有明显的公益性和公共性特色,它的投资重点集中在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追求土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外部性效益远远高于直接经济效益,并且该种效益的体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土地整理的立项决策是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明确土地开发整理责权、合理使用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质量和项目工期的有效方法,因此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土地整理立项决策的重要保障和重要途径。规划中的土地整理项目承担着项目区土地功能分区、空间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类型和数量结构的功能,必须达到经济合理、社会可行、生态平衡的多重目的,受到多方面复杂因素影响与制约。针对土地整理领域中评价决策问题,当前较为普遍的理论方法是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特尔菲法、可拓工程方法等,如王瑷玲等”[1]借鉴多目标多层次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理论,构建包括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景观生态环境效益指标的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互校正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项目成功度的效应建立模糊分布函数,获得评价结果;薛继斌等[2]通过分析我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基本特点,认为可拓工程方法凭借其思维模式和物元变换方法,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策略集生成方面占有一定优势,提出针对土地整理目标和条件间及主、客观条件间的矛盾,利用物元的可拓性,通过物元变换化矛盾问题为相容问题,开拓出符合要求的规划设计方案集;李岩等[3]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方面人手,构建了由八个经济效益指标、六个社会效益指标和八个生态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指数和法计算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得分,从而确定评价标准。本文将着眼于不完备决策信息的处理,从决策空间的二元关系入手,分析决策对象的格序结构关系,运用属性约简和优势关系理论辨别决策规则的合理性,深入探讨土地整理立项决策过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构建的理论模型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1 立项决策中的格序关系
土地整理立项决策是一个逐步寻优的过程,决策者根据主观偏好和知识经验,不断构建基于主观认识的决策规则和决策空间,选择令自己更加满意的对象。但是,在某些复杂决策环境中,决策目标或者对象属性之间存在客观冲突,决策者无法直接做出偏好比较和优劣排序时,可以引入“格序”这一理论工具。
“序”是自然界与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种基本属性,它表现为对象间的相对优劣。在复杂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就是要在诸多干扰因素下赋予决策对象一个序关系的属性。“格”是一种特殊的有序结构,它在处理决策问题中的不确定性偏好关系、选择决策空间中的满意对象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与广泛的应用。格序决策理论的建立,开创了决策科学发展的新方向,能够更加客观地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不确定决策问题。
设Q是土地整理立项决策集合,称R为Q上的一个二元关系[4],如果满足RQ×Q。决策者对评价对象(土地整理项目)的相对偏爱程度称为偏好序或偏好关系,可以表示为目标决策空间上的一种二元关系[4]。如二元关系“f ”表示“严格优于”关系。存在立项决策集合Q,偏好关系“f ”是Q上的一个二元关系,它满足:①对任意的立项决策对象a∈Q,不存在afa(非自反性);②对任意的立项决策对象a,b∈Q,如果afb,那么不存在bfa(非对称性);③对任意的立项决策对象a,b,c∈Q,如果afb且bfc,那么afc(传递性);④对任意的立项决策对象a,b,c∈Q,如果不存在afb以及bfc,那么也不存在有afc(逆传递性)。
在偏好集(Q,f)中,SQ,x∈Q,如果对任意的s∈S有xfs,则称x是S的一个上界;对偶地,如果对任意的s∈S有sfx,则称x是S的一个下界。记S的所有上界的集合SU={x∈Q|对任意的s∈S,xfs};S的所有下界的集合SL={x∈Q|对任意的s∈S,sfx}。如果SU有最小元x,则称x是集合S的上确界,表示为supS=∨s∈Ss;如果SL有最大元y,则称y是集合S的下确界,表示为infS=∧s∈Ss。
定义1[5] 设(Q,f)是一个偏好集,如果对任意的立项决策对象x,y∈Q,都存在x,y的上确界和下确界,则称土地整理立项决策集合Q关于二元关系“f ”构成一个格,并称“f ”是Q上的一个格序。
赵微等:土地整理立项决策的属性约简方法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10期格序是区别于全序的一种重要的序关系结构。所谓全序是指偏好关系满足连通性假设,即保证对于Q的每一对元素是可比的,使得对所有元素排序成为可能。然而,由于决策人对土地整理立项决策环境认知的局限以及决策对象属性信息集的不完备性,或者决策人自身判断能力的限制等原因,对一般的二元关系,连通性的假设并不一定总能成立。因此,较之全序,格序是一种更真实地反映决策者实际偏好、不依赖于连通性又能满足某些公理的序结构。因此,基于格序偏好结构的土地整理立项决策分析与推理更加科学和合理。
2 属性约简及立项决策模型
属性约简是粗糙集理论的一种方法和应用,它通过优势关系的判定代替格序结构中不可比二元关系进行科学决策。定义如下:
3 实例分析
文献[8]按照全面性、可比性、代表性、有效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原则,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评价指标分为若干一级指标(综合指标)和相应二级指标,并对全国土地整理规划片区中的东南沿海区、黄土高原区中抽取不同类型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运用可拓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立项决策评价。本文针对上述实例,从格序决策理论出发,进行基于属性约简方法的立项决策模型分析。具体评价决策方法为从“市场与社会需求程度”、“技术可行性”、“建设规模合理性”、“项目效益”等四类一级指标出发,对各个项目的分类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时重点考察一级指标下涵盖的二级指标,如“市场与社会需求程度”强调耕地指标占用率、人均耕地、公众支持率等;“技术可行性”强调新增耕地率、田块平整度、耕地质量、灌溉排水标准、灌溉水利用系数、路网密度、防护林配套等;“建设规模合理性”强调建设规模面积、项目投资、亩均投资等;“项目效益”强调投资回收期、农业生产能力增加率、防护面积增加率、水土流失面积控制率等。文献[8]从东南沿海区(q1、q2、q3)和黄土高原区(q4、q5、q6)分别选出典型项目,其中q1、q3、q6为平原区项目,q2、q4、q5为丘陵区项目,根据其对应区域的评分标准,经过专家对各评价对象的二级指标进行打分,然后乘以该二级指标对于其所属一级指标的权重后加权得出各类一级指标的评价值为[8](见表1):
表中q1-q6为评价对象集合:东南沿海区及黄土高原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C1-C4为一级评价指标:“市场与社会需求程度”、“技术可行性”、“建设规模合理性”、“项目效益”。指标值的高低反映了决策专家的主观偏好(越大越优型)。现利用二元关系理论分析评价对象。考虑各对象的属性指标,有q5 f qi∈{q1,q2,q3,q4,q6},q2 f q3,而其他元素之间都是不可比的,无法满足理想状况下的连通性假设。但是任意两个元素都存在上确界和下确界(或拟下确界),因此可采用格序结构描述该评价对象集合,见Hasse图1-图6:
4 结 语
土地整理项目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进行的综合整治[9]。为保证项目的合理性,本文利用格序决策理论和属性约简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市场与社会需求程度”、“技术可行性”、“建设规模合理性”、“项目效益”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针对格序结构中无法直接给出优势关系的不足,构建了属性约简模型,探讨了约简规则提取的原则和步骤,实现了评价对象由复杂格序结构向单一链状结构转变的目的,科学地完成了土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的过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瑷玲,赵庚星,李占军. 土地整理效益项目后综合评价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4):58-61.[Wang Ailing, Zhao Gengxing, Li Zhanjun. Integrated Evaluation Method for Project Post-Eval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Benefits[J]. Transaction of the CSAE, 2006,22(4):58-61.]
[2]薛继斌,吴次芳,叶艳妹,等. 基于可拓工程方法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探讨[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6):816-819. [Xue Jibin, Wu Cifang, Ye Yanmei, et al. Research o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 Consolidation Based on Extension Engineering Method[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Agric & Life Sci, 2005,31(6):816-819.]
[3]李岩,赵庚星,王瑷玲,等.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0):98-101.[Li Yan, Zhao Gengxing, Wang Ailing, et 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Land Consolidation Benefits and Its Application[J]. Transaction of the CSAE, 2006,22(10):98-101.]
[4]胡长流,宋振明. 格论基础[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Hu Changliu, Song Zhenming. Introduction for Lattice Theory[M]. Kaifeng: Henan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1990.]
[5]郭耀煌,刘家诚,刘常青,等. 格序决策[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Guo yaohuang, Liu Jiacheng, Liu Changqing, et al. Decision-Making of Lattice Theory[M]. Shanghai: 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3.]
[6]戴毓,周德群. 决策分析中属性约简的择优算法[J]. 系统工程,2007,25(8):89-93.[Dai Yu, Zhou Dequn. An Algorithm to Choose the Reduction of Attributes in Decision Analysis[J]. Systems Engineering, 2007,25(8):89-93.]
篇8
1危害症状与发生规律
1.1危害症状
该病可为害花、果、叶和茎。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多为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先被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致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果实失水后僵化;叶片染病多始自叶尖,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轮纹深浅相间,后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致叶片枯死;茎部染病,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1.2发生规律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该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发育适温20~25℃,最高温31℃,最低温2℃。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翌年5月,棚内温度20℃左右,持续阴雨或晨雾的天气最易发病。同时,密度过大、郁蔽度高、通风不当、排水不畅都会加快加重此病的发生。
2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2.1.1选用抗病品种。如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研究所培育的世纪华冠、北京中研益农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中研958、河南农大豫农种业生产的新星三号、上海合作903等。
2.1.2合理密植。无限生长型品种栽5.25万株/hm2左右,有限生长型品种栽6.00万株/hm2左右。
2.1.3适时抹杈整枝,摘除病叶、病果和病枝。秧苗进入分枝期,对非目标分枝应在晴天及时抹除,改善行间通风条件。当果实叶片或侧枝发病后应在晴天露水干后及时摘除,并集中带出棚外烧毁或深埋,严禁随地乱扔,以免造成人为污染和病菌再传播。
2.1.4强化通风措施。具体方法:一是利用高温控制孢子萌发速度,即晴天上午晚通风,使棚内温度升至31~35℃,并持续15~30min,后再降至20~25℃;二是合理通风排湿,当棚内相对湿度接近90%且温度高时,应延长通风时间。当晨雾天气出现时,应在雾散30min后开始通风。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保证夜间棚温在14℃以上。
2.1.5加强肥、水管理。基肥应以农家肥为主,一般施优质农家肥450m3/hm2、过磷酸钙450kg/hm2、硫酸钾150kg/hm2。追肥以沼液与硫酸钾复合肥交替使用,控制氮肥用量。浇水都应在晴天上午进行,每浇必透,减少浇水次数。发病初期控制浇水量,杜绝植株夜间结露。
2.2化学防治
2.2.1秧苗处理。定植前1~2d,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对秧苗进行透喷,定植苗优中选优。
2.2.2带药沾花。在配好的2,4-D药液中加入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粉剂,进行沾花,使花器着药。
2.2.3初期喷药保护。当叶片初感病时,先摘除病叶,再用50%农利灵(乙稀菌核利)干悬浮剂1.125~1.500kg/hm2加水900kg全株均匀喷雾,最好叶片背面也要喷到。视病情,可按间隔7d连喷2~3次。若遇连续阴雨天气,也可施用烟雾剂,方法是按每100m3空间计算,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250g夜间熏施,隔7d左右重熏1次。
2.2.4科学用药,延缓抗药性。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应尽量控制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注重药剂交替及混合使用。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加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有利于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
参考文献
[1]吕佩珂,刘文珍,段半锁,等.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第二版)[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0.
[2]姜巍,王德爽.番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2007(8):22.
[3]郑艳敏.番茄灰霉病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瓜菜,2007(2):32.
[4]甘芳.大棚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2(12):25.
[5]王玉堂.棚室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6(12):44.
[6]鲍五元.茄子和番茄灰霉病防治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6(4):32.
篇9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车辆工程个人简历表格;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姓名
学历
硕 士 研 究生
硕士专业
企 业 管 理
本科专业
车 辆 工 程
毕业院校
浙江工商大学
培养方式
统 招
工作年限
8 年
英语水平
CET-4
CET-6
驾照类型
C1
求职意向
希望从事:事业部管理、项目管理、产品线管理、企业策划、市场策划、市场营销、外贸等方面工作
工
作
经
历
2005~至今天津移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市场部长兼总装车间副主任
天津移山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推土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企业。在移山工作期间,先后任职销售副部长、市场部长、市场部长兼总装车间副主任,主要负责企业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策划、产品策划、销售管理、产品组装、新产品研制、总装方式调整等工作。通过科学策划、合理布局产品与市场,公司经营业绩得以较快增长,主机销量和销售收入分别从400多台、1.67亿增长到800多台、4.2亿,年均增长25%。出口基本从零起步, 打破原有 “坐商”方式,广开思路,多渠道并举,积极在南非、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建立自有,并突破企业固有思维创新性地策划了与柳工的联合方案,使公司的出口从当时的3台、100多万,增长到100多台、5000多万。策划并组织组装多项新产品,对总装生产组织方式进行调整,变领料制为送料制,变班组制为工位制,变批次来回式组装为节拍流水式组装,使公司产能从40多台/月上升到目前的100台/月,新建打磨组、改用高光漆等,使产品的外观质量明显提高。
2003~2005 杭州杭挂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杭州杭挂机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商用汽车、轻型卡车、环卫车、变型运输机、电机、农用运输车、农业工程机械的集团企业。在杭挂工作期间,主要负责协助陈永兴总经理进行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轻卡、旅居车、影视车等新产品的调研策划,员工培训以及与江苏四达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等工作,并撰写《打造诚信联盟,铸就“杭挂”辉煌》MBA教学案例,已收入香港公开大学企业案例集。应用委托—(HU)理论与平衡计分卡KPI理论对公司区域经理绩效考核方式进行变革,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公司三年再造一个“杭挂”,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4.8亿快速增长到2005年的10.5亿。
2002江西东联公司神龙汽车销售部销售主管
江西东联公司是东风公司的子公司,是神龙汽车公司在江西的4S店。在东联工作期间,任职销售主管,主要负责神龙汽车销售。在做好公司4S门店销售的基础上,带领员工积极开拓南昌市内青云普区及市周边进贤县出租车市场,同时抓住当年神龙公司爱丽舍(Elysee)新产品上市机会主动宣传、积极推荐,半年来共销售东风雪铁龙轿车(包括富康、爱丽舍、萨拉毕加索等)100多辆,比2001年同期增长70%,因读研离开。
2001广东大长江集团研发技术员、分销主管
大长江集团是一家专业生产豪爵摩托车的大型中外合资企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摩托车制造企业。在大长江工作期间,先后任职研发部技术员、营销中心分销主管,从事产品开发、售后服务、产品分销以及部分出口业务等。先从事部门安排的产品开发工作,随后调到营销中心,在公司门市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摩托车销售、维修服务学要负责江西、江苏及越南市场的产品分销和市场信息调研反馈,所管片区售量比2000年同期保持在30∽40%的增长,因考研离开。
教育背景
2002~2005攻读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企业管理
1997~2001攻读工程学士本科专业:车辆工程
科研成果
《中国摩托车行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发表于《交通标准化》,2004.1
《传统汽车运输业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探讨》,发表于《今日科技》,2004.2
《家电企业的一场变革:分渠道分型号销售》,作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科技信息》,2005.3
《打造诚信联盟,铸就“杭挂”辉煌》(MBA教学案例),收入香港公开大学企业案例集
《供应链联盟信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技能
熟悉市场调研——市场策划——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及维护整个产品实现过程,具备良好的项目、产品线和事业部管理能力
具有较强的市场调研、统计分析、方案策划、战略规划能力
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及业务交流
熟悉市场营销及外贸流程运作, 获得清华大学市场营销高级资格证书
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设计及管理工作
计算机水平
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系统,对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
篇10
随着我国温室建设的发展,双层充气膜温室以其良好的透光和保温性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我国多是引进国外温室,自己适用的技术刚刚发展,在充气膜的工程应用中,也出现了充气膜由于承载力不足和构造不合理等因素引起的兜水、漏水、风力损毁的问题,因此,在充气膜设计中引入充气膜找形理论,分析充气膜承载力问题和相关构造,以确定和验证经验参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有限元平衡迭代法的充气膜结构找形分析
薄膜结构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本身不具有承载力,其刚度由结构的几何曲面和预应力来提供。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所施加的预应力系统的分布和大小同所形成的结构初始形状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膜面受到充分张拉,施加适当的预应力且没有褶皱的条件下才能抵抗风、雪、雨等荷载。膜结构的初始设计是形状解析,即在某一边界条件下,什么样的形状才是具有承载力的形状,合理地确定这一初始形状和相应的自平衡预应力系统,称为找形。初始形状确定是薄膜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难点。
(一)有限元平衡迭代法找形
有限元平衡迭代找形方法基于充气膜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结合有限元程序的迭代计算过程,采用小弹性模量迭代,然后还原弹性模量,释放温度应力,达到所需要的初始几何形状。
(二)充气膜结构找形分析步骤
充气膜结构初始形态分析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首先在合理的内压范围内选取内压、平面几何形状和初始预应力分布。结构从平面状态起步,内压分步逐级的施加,结构进行平衡迭代求解,当内压达到所给定的数值时,根据平衡条件求得的相应曲面几何形状就是初始形态分析所得到最后的几何形状。分析中最终的平衡状态为关键,由假定的起始位置过渡到最终平衡曲面的中间过程并不重要,因此计算过程中可以不考虑变形协调关系和材料的本构关系,只需得到的预应力分布状态与初始设定的相符。
二、有限元平衡迭代法的充气膜结构找形分析的工程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农业生态观光园,建筑面积约3000㎡,分为一、二、三、四区和一个展厅,总平面布置见图1。
其中温室最大跨度18m,最小跨度16m,中部要求大空间、无支撑,采用圆拱型结构,屋面梁采用桁架结构,共设两道,下部采用弧形桁架梁,弧形上弦杆用于安装双层充气膜,充气膜分区分别为12mx4.5m,16 m x3.5 m ,16.7 m x3.5 m。下弦杆安装内遮阳。上部采用平行弦桁架,用于安装外遮阳;其中一、三、四区跨度为16m,二区跨度达18m(见图2)。
温室屋顶覆盖材料为双层充气膜,上层为长寿膜,膜厚2 mm,下层为无滴膜,膜厚1.5mm,质保期三年,使用期5年,充气膜安装采用传统的卡槽和卡簧进行安装,分别通过檩条固定于檐口和脊部,使用充气泵向两层膜之间充气;四个温室充气膜的安装分区如图1所示。
(二)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工程建设中屋面出现了兜水和漏水现象,充气膜安装完后,有一次降水过程,雨水不能完全从充气膜上自由排出,(当地雨、雪荷载是多少?分析充气膜产生了褶皱)在屋面檩条之间形成水兜(见图3)。
水兜自重过大,进一步将檀条压弯,甚至压断,形成较大安全隐患。
图3充气膜屋面上形成的水兜
另外充气膜强度不足,风力过大引起充气膜的波浪式起伏。而充气膜脊部在充气状态下两侧会高于脊部,形成脊部的积水和渗漏。另外平行桁架梁下弦对充气膜充气状态下造成压迫,在屋面形成沟壑。
(三)原因分析和参数确定
1、原因分析
温室工程中,充气膜因良好的透光和保温性能被经常采用,但一般安装跨度较小,最大一般不超过6m,本工程充气膜安装跨度最大达到9m,最小为7m,长边尺寸达16.7m。因跨度和分区面积54-59m2,而在设计中未充分考虑和准确计算充气膜充气状态下外膜的绷紧强度是否能满足雨、雪载和风载,出现了充气膜在充气状态绷紧程度不够,承载力不足,雨天形成兜水的情况,在承受风载、雪载时留下隐患。
2、充气膜结构找形分析确定相关参数
根据工程实例,充气薄膜结构平面形状取一边长20m的正方形,周边与刚性边界固定,计算模型单元划分见图1。薄膜厚度t=0.4mm(2mm),经纬方向弹性模量及泊松比为Ex=Ey=1×109N/m,μx=μy=0.3,设从平面状态起步进行迭代,往里充气,内压p=60Pa,分别进行一次施加(单个荷载步10次迭代)和分级逐步施加(10个荷载步,每个荷载步施加的内压分别增加10Pa,进行6次迭代)。设定利用内压将薄膜充成一初应力为σ0=1.43×107N/m2的充气结构(见图4)。在成型过程中弹性模量取值Ex=Ey=1×103N/m2,比真实值小106。
图4 计算模型单元划分和形态分析结果
通过算例找形分析可以知道:
(1)膜面最小应力为σmin=1.425×107N/m2,最大应力为σmax=1.43×107N/m2,两者相差很小,可以认为是应力均匀分布的最小曲面。
(2)空间曲面面积为S=523.16 m2,而按理论求得的空间曲面面积为S=536.45 m2,误差在2%以内。
(3)找形得到的膜面应力均匀分布,膜面积在误差范围内,可以认为有限元平衡迭代法找形结果正确、有效。
(四)参数的确定及合理构造的应用
1、参数的确定
首先是充气压力的确定,双层充气膜内部空气夹层的压力要求决定了所选充气风机的选型。夹层内压力越大,充气的形状越固定,抵抗外力越强,但太大会对固定薄膜的卡槽和充气风机要求提高,容易在风力较大时由于风的吸力将薄膜拔起;而如果空气压力过小,则无法承受荷载。
根据当地风荷载和雨雪荷载的情况,经过有限元平衡迭代法的充气膜结构找形分析计算,结合经验参数确定间层空气压力为60Pa。对1000m2温室面积,用一台30W的离心风机,最大输出静压保持在250Pa,一般可满足要求。
其次是充气厚度的确定,充气厚度对其传热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得到最好的保温性能,空气夹层厚度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顶部充气厚度最大为10一15 cm。
而屋面坡度的确定,温室结构采用尖拱型结构体系,确定坡度不小于5%,使雨水顺利排出,充气膜脊部在充气状态下脊部高于两侧,并在脊部增加排水槽,并设置纵向排水坡度。
三、小结
根据有限元平衡迭代法的充气膜结构找形分析和工程实际确定的参数,结合结构构造的选择,工程经整改后,经过近一年的使用,未出现兜水和漏水的现象,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江锡虎.充气膜结构全过程分析和造型技术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胡建.温室结构类型初探[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3):22-23.
[3]张跃峰,蔺建凯.浅谈温室交钥匙工程[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7,32(6):23-24.
[4]那向谦.索膜建筑的找形与工程设计[J].世界建筑,2000(3):51-54. [3]王仕统.衡量大跨度空间结构优劣的五个指标[J].空间结构,2003,9(1):34-36.
[5] 王琦,徐克生,郭艳玲.现代温室发展趋势[J].林业机械与土工设备,2004,32(10):8-9.
[6]Klaus Linkwitz.About Form finding of Double-Curved Struc-tures[J].Engineering Structures,1999(21):709-718.
[7]管小冬,王松涛.我国大型温室工程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2,(11):8-9.
[8]程俊峰,徐楚荣.浅谈温室工程验收标准与方法[J].现代农业装备,2006,(6):57-58.
基金项目:聊城大学2012年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项目编号:SF2012222
作者简介:
李原乐,(1990-),男,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生。
篇11
关键词 :4R原则;生态农业;农业示范基地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907
基金项目:福建省省级农民创业园专项资金“福建省人民政府支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福建省科技厅项目(2014R1015-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项目(2014CX-13、2014CX-14)。
第一作者简介:黄婧,女,1985年出生,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环境工程与规划研究。通信地址: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四路247号高新大楼四楼工程所,Tel:0591-87869461,E-mail:lzzjing@163.com。
通讯作者:陈彪,男,1965年出生,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E-mail:ny_chenbiao@sohu.com。
收稿日期:2014-09-12,修回日期:2014-12-04。
0 引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 号)的精神,为推动平潭对台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试,2011 年11 月18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其中在农业发展规划上,鼓励台湾农民特别是中南部农民到平潭投资兴业,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海洋渔业,建设平潭水仙花卉栽培园、海峡渔业科技交流园,推进两岸精致农业合作基地建设[1]。综合试验区的设立,确立了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国家对平潭发展和建设的支持,也为世界认识平潭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试验区农业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投资环境、良好的政策条件以及潜在的市场。因此,搞好综合试验区农业区域规划[2],进一步发挥人文、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芦洋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构建,加强对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示范、辐射带动以及农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交流的新模式,提高综合实验区农业经济竞争力。笔者根据综合实验区农业基础条件、发展现状、农业产业结构和区位优势,遵循循环农业的基本原则对综合实验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基地进行区域规划与分析,仅供参考或借鉴。
1 地理区位基本情况
平潭县简称“岚”,俗称海坛,主岛面积251 km2,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东临台湾海峡,距台湾新竹港仅68 海里,是福建省第一大岛。平潭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9.6℃,年平均日照1869.5 h,平均降雨量1180 mm,地下水资源充沛,适宜农业综合开发。2012 年“海峡号”直航台湾加快了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体系的形成,从平潭到台湾只需2.5 h,至福州交通里程128 km,至莆田、厦门分别为114 km、249 km,具有明显的东南沿海的交通区位优势。
2 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以前,平潭县受历史战略地位因素的影响,主要以自给自足农业生产为主,全县农业人口为32.3 万人占总人口的80.5%,而且工业产业发展滞后,整体区域经济落后。从《2013 福州统计年鉴》统计数据表明,2012 年平潭县财政总收入为13.40 亿元,国民生产总值137.94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占42.63%为58.8 亿元。从图1 中可以得知,在2010年之前农业生产总值占总体生产总值的比重都超过一半以上(最低为52.9%),虽然农业生产总值比重从2008 年的61.7%下降至2012 年的42.63%,一方面是农业生产已经从家庭式自给自足农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农业转变和提升的结果,另一方面2011 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的批准,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推动了非农业产业如地产、旅游、建筑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非农业产业的产值和生产总值比重,但年均农业生产总值比重为51.96%乃占主导地位。
3 规划区农业基础条件
示范基地规划区域芦洋乡位于海坛岛中腹部,全乡面积31.86 km2,其中耕地面积486.7 hm2,林地面积702 hm2,滩涂面积297.3 hm2,主要作物有甘薯马铃薯花生等粮油作物品种、西红柿大白菜四季豆等蔬菜品种和纽荷尔脐橙芦柑等水果品种三大类。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规模农业发展基础,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相应的科技与信息服务体系、产品安全监测体系等也不断完善和提升,已发展成为平潭重点的农业生产区和农业主导产业区。同时在芦洋北有海岸线长达4 km的原生态长江澳海滩景区和面积333.3 hm2的长江林场,全省第二大风电基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规划区具备了打造集观光与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的区域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3]。
4 规划发展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建设目标
以综合实验区地域区位优势与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依托芦洋乡境内的重点农业基地,以芦洋乡境内的平苏路以北(文明路两侧)的洋中村、芦北村、西边寮村为重点规划区域,规划实施“1.4.4”工程。在规划中重点体现园区的示范性,强调园区的展示示范、辐射带动、科普教育等社会功能。因此,以芦洋乡芦北村为创业示范基地中心发展区域,规划示范基地的功能定位和合理的空间布局,通过引进资金、品种、技术、设备及管理经验,构建创业示范基地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带动区,挖掘对台农业合作潜力,优化区域生产力要素的空间分布,突出建设“4 个平台”,进一步带动平潭综合实验区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观光农业的全面发展[4],使示范基地成为两岸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与创新的先行区[5]。
4.1 主要功能定位
根据综合试验区芦洋乡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将大中型养殖和种植基地通过循环农业工程技术进行整合完善,规划构建农业示范基地。以种养废弃物节能减排、增值化和产业化技术整合集成为重点的产业链网络模式,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等产业通过不同农业资源进行连接[6],主要通过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种养结合循环性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交流与培训、生态农业观光和农业文化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7-8]。根据规划区现有的农业基础、农业资源及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要求,示范基地的主要功能定位如以下6 点。
4.1.1 投资创业功能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引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企业到规划区投资,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
4.1.2 科技合作功能有计划引进农业高优品种、先进技术和农业管理经营经验,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工作,特别是台湾农业的引进、对接和合作。
4.1.3 示范辐射功能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强化、扩大辐射示范作用,形成现代高新技术农业的示范样板并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拓宽两岸农业合作领域。
4.1.4 科技培训功能以示范基地为中心,建立农业技术交流与物流服务中心,通过多元化的技术展示、技术培训和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促进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
4.1.5 体制创新功能积极探索农业企业间合作的运用规律与模式,以农业创业投资为主体,引入社会化服务的市场机制,把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区域农业物流服务结合起来,形成新型的资本、技术、人才的合理组合和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投资合作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4.1.6 农业观光功能依托长江澳“林海风车”景区,整合规划区的果园、生态林地,以观光与农业文化相结合为主体,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文化园,打造精致生态观光农业,逐步达到以农兴旅、以旅助农的目标[9]。
4.2 基本空间布局规划
示范基地规划以发展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农业为基本目标,按照农业循环化(Recycle)、再利用(Reuse)、减量化(Reduce)、可控化(Regulate)的4R 原则[10],以发展设施农业、畜牧和农产品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突出示范辐射、科技合作、体制创新和农业光观等功能定位[11],突出示范基地现代高科技农业的示范样板作用,逐步建成示范基地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区,推动实验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核心区是以芦洋乡芦北村为中心,以建立设施农业、生态果园光观农业、种养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和农产品粗加工4 个示范基地为主,规划面积超过333 hm2,主要建设集约化大棚设施、农业数控设施、废弃物处理与循环性利用、农产品粗加工、农业技术交流、物流服务和培训服务中心等。
扩展区主要通过完善和提升示范基地的环境基础条件,依托长江奥“林海风车”景区,以观光与农业文化相结合,扩展示范基地的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功能,推动创新农业和文化农业的和谐发展。
辐射带动区是以示范基地为中心,以基地为核心示范作用,辐射带动综合实验区的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进一步促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管理经验的借鉴,进一步促进不同农业产业的链接和农业物流业的发展。
4.3 规划主要建设内容
以综合实验区地域区位优势与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依托芦洋乡境内的重点农业基地,规划建设“1.4.4”工程即一个中心、4 个基地和4 个平台。
4.3.1 农业技术交流与物流服务中心在交通发达的示范基地中心区——芦洋乡芦北村,依托进入示范基地的重点农业企业的基础设施条件,联合相关农业科研院校,建立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交流与物流服务中心。该中心集示范基地管理、创业服务、专家咨询、农业信息、科技培训、劳动力转移、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服务机构。
首先通过建立农民和农业企业俱乐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旨在为入驻示范基地创业的农业主体提供良好的技术、市场、管理经验等信息交流与服务平台,及时引导和指导企业适时调整生产计划,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
其次加强高、新、优农业良种和先进配套技术引进和消化的再创新,开展农业高新技术的指导与服务。主要通过邀请农业技术、农业企业管理专家,以专栏、板报、图片及现场观摩等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农业高新技术的指导与服务,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再次是建立农产品物流服务中心,通过完善的信息网络,面向示范基地内企业提供网络营销与物流服务,在验货、储存、配送、结算等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功能、集约化和多方位服务的农业物流枢纽;
最后是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负责示范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农业生产资料的合格性检测与评价工作,协助农民和企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申报,标志管理工作等,达到保障农畜产品食用安全,增强示范基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目的[12]。
4.3.2 示范基地建设
(1)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依托规划区域地势平坦具有良好的设施农业建设的自然环境优势和现有的农业种植基地基础设施,通过进一步配套完善供电、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打破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通过大比例地提高耕地单位面积承载系数,提高农业耕地的利用率,同时引入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将非设施农业改造升级成设施农业,使示范基地大部分达到设施化、规模化、无公害的生产要求,形成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2)生态观光果园示范基地。根据规划区内的农业产业结构基础和农业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的地理环境基础条件,从名优水果的引种培育、种植与栽培管理等多方面完善生态观光农业的基础条件,逐步形成优质水果生产和观光休闲采摘专业区。通过精致农业、高效农业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创新,建立现代精致农业科技园,同时加强与农业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联合,设立农业技术示范和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提升生态高效农业的观光休闲旅游功能。而且依托长江奥“林海风车”景区,整合周边的生态原生林,以观光与农业文化相结合,逐步达到以农兴旅、以旅助农,推动农业生产、观光、休闲、生态和谐的观光示范基地建设。
(3)种养废弃物处理与循环性利用示范基地。以规划区内的养殖基地畜禽污染物治理为前提,按照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进行合理布局,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建设有机肥生产示范基地,将养殖场的固体排泄物用于无害化堆肥生产有机肥,解决畜禽排泄物污染问题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增值化的种养结合生态目标,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农产品粗加工示范基地。着重利用示范区内现有加工企业的基础,以示范基地如水果、蔬菜、禽蛋等主导农产品的加工为主,充分考虑周边地区的加工资源,通过引进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先进技术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开发,对原有的加工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更新升级,扩大加工规模,提升原有产品价值,延长产业链。
4.3.3 服务平台建设
(1)建设新型农民创业平台。根据不同区域条件和产业区域规律,按照《平潭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生态外向型集约农业的开发、休闲观农业”的产业发展布局[13],突出抓好蔬菜、水果、生态循环型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完善示范基地的资源融合、政策优惠与合作机制,为农民提供创业平台和空间,引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和高素质农民到区内创业发展,建成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大的农民创业示范基地。
(2)建设农业科技引进消化平台。加快引进一批优质、高效、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优良品种和以良种为中心的生产、加工、保鲜等先进技术,把先进技术和当地农业现状有机结合,加强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吸收消化与推广应用,形成高科技农业突出的农业合作经济带。
(3)建设两岸农业对接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借鉴国内外尤其是台湾农业发展管理机制、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先试先行,探索建立对农民有吸引力的农业合作创新机制和体系,推动海峡两岸农业对接、引进和合作。
(4)建设两岸人民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建立以台湾农民为投资主体的闽台农业合作创新机制和体系,将更加密切两岸人民之间的往来,有利于进一步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增进台湾人民对祖国的了解,增强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向心力和认同感,推动“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对台工作方针的落实。
5 分析与讨论
笔者以福建省有关城市规划、村庄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地方政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为基本依据。项目规划突出示范基地的农民创业功能和优化产业、典型示范的主要功能和作用,组织实施“1.4.4”工程,通过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生产力要素的空间分布、带动当地的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产业效益的提高。通过建设创业示范基地核心区、扩展区、辐射带动区,构筑高水平的农业合作交流平台,着力发展名、优、特、新、稀等优质农产品,着眼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提升综合实验区的农业科技水平,使示范基地成为综合实验区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的主要示范基地和发展高优农业的样板[14],推动实验区农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两岸农业更紧密合作,发挥综合实验区在两岸交流合作和对外开放中的先行作用。
5.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加强
综合试验区整体经济还不发达,现代农业经济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丰厚的农业资源还未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农业投资软硬环境存在一定差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因此,在引进外来农业资金、技术上,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的基础条件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提升岚台现代农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促进试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5.2 农产品现代化加工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农产品生产仍以大宗初级农产品为主,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业虽有较快发展,但是整体竞争力不强。如今急需引进现代化的农业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以提高当地农产品商业化生产的附加值,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水平。规划中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的马铃薯清洗、烘干、保鲜以及深加工、蛋品的初选检验、精装等项目和园区营销中心的整合即是着眼于现代农业,立足于发展种植生产、精加工、运销一体化的完备的农业产业链模式。
5.3 对台农业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虽然岚台农业合作已经发展了较长时间,带动了当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也为平潭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但目前台商在综合试验区直接投资农业的规模小、后劲不足、持续力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也没有建立。因此,逐步建立一个稳定灵活高效的对台农业合作模式与机制,还有待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黎元生.深化闽台精致农业合作的对策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5):1-5.
[2] 孙国兴,李瑾,于战平.现代高效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发展建设初步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24(5):15-17.
[3] 毛丽玉,范水生,朱朝枝.福建省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2):15-18.
[4] 张健,董保健.海南创意农业园区规划探讨[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6):78-81.
[5] 陈彤.闽台农业先行区规划与建议[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8(3):34-37.
[6] 那伟,张永峰,祝延立.松辽平原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3):56-59.
[7] 李金才,邱建军,任天志,等.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功能与效益分析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30(3):46-50.
[8] 练炳维,王松林.海南农业功能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3):76-81.
[9] 孙璇.基于SWOT分析的平潭岛海岛旅游业发展策略[J].台湾农业探索,2012,(2):55-59.
[10] 尹昌斌,周颖.发展循环农业,拓展农业和功能[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9,29(1):70-75.
[11] 贾聪敏,张妮妮,周淑娥.从拓展农业功能视角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3):27-30,46.
篇12
二、实践效果分析
1.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改革,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改革了陈旧的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提升了实践教学队伍素质,完善了实践教学制度;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对在生产实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动手实施等一系列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再认识,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设施科学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深刻认识学科在现代农业和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发展前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养成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的良好个性品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一次心理调整。如通过“专业劳动课”教学实践,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对象和实习实践环节,自由安排实践时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精神。在新的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下,从一开始就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科技创新素质。自2008—2010年本科生公开达24人次。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达25.88%以上。
2.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增强,创造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92%,2008年增加到了20.37%,参与学生的人数比例增加。每届毕业生中有20%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通过实践教学,增强了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了专业学生的质量,学生对口就业比例提高,2010级毕业学生从事本专业的人达85%之多。
3.更好地解决工科知识与农学知识的衔接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加强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和了解,缓解供求不对应的问题,满足社会对设施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过去围绕课程进行单项技能培养,工科内容和农学内容不易很好衔接,学生综合能力很难有质的提高。通过多次综合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工科和农科两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教师虽本身研究方向是侧重某一方面,但由于常年从事设施农业方面工作,而且大多从事社会服务,工农两方面知识结合较好,在教学中也能兼顾两方面知识,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复合型能力的关键所在。实践教学新体系建设后,我们跟许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保证企业能有一定数量的实习生,以给学生提供了除正常实习时间以外随时实践的环境条件。寒暑假给学生长时间实习提供了条件,我们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单位实习,保证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满足了企业需要相对稳定的、长时间的实习生要求,也为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社会需求奠定了基础,很好地解决了就业时供求难以对应的问题。
4.实践教学的社会反响好,报考率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自2003年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2个班52人来,至2007年招生已达4个班,招生规模扩大了1倍。生源地涵盖全国各地,第一志愿报考率逐年增高,由2007年的33%提高到2009年的54%。从学生不了解该专业到目前招生规模的不断壮大,说明了该专业自2003年创立以来,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尤其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篇13
贵州山地面积大,山地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覆盖度大,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且农业劳动力充裕、劳动力成本低廉,适于发展山区型立体生态农业。全省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已进行了几年,在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利用率低,农产品加工层次低,农业整体效益还较低;资金、人才、技术紧缺,严重制约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市场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利益关系亟待调整等问题。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应按照生态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中心,以企业公司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名牌产品为重点,最大限度地转化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再生资源,促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努力实现生产布局合理、经济结构优化、服务体系健全、运行机制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经济体系。
2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重点
2.1农田生态工程
即按照推广农田优化模式,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积极调整结构,稳定粮田面积,强化用养轮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增加物质投入,努力提高单产,扩大复种面积,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适当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保持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具体来看,其一,调整作物布局。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形成作物种植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在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和城镇郊区适当调减粮食面积,增加蔬菜、瓜果生产面积;逐步将不宜种粮或经济作物的土地,退耕还林、还牧、还渔,对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坚决停止耕作。其二,调整作物结构。在稳定粮产前提下,扩大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步改变单一、僵化的种植模式,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提高经济作物和饲料粮面积在种植业面积中的比重,使种植业与养殖业、加工业衔接配套,协调发展。其三,调整品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种植业作物单产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农田生态工程的重点是实施中低产田良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2.2林果生态工程
这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工程,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长期利益与近期利益的结合。实施林果生态工程,其一要完善山林承包责任制,加强技术服务,提高林农生产积极性。其二要调整林业布局,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发展以集体林场为主的商品林生产基地。其三是在林果生态系统中,除抓好林果的品种改良和标准化栽培外,还要搞好畜禽养殖配套,形成林果立体种养生态系统,以增加效益,改善环境,提高品质。林果生态工程的重点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四大建设项目。
2.3养殖生态工程
养殖生态工程就是要突破原有的单一养殖传统模式,将畜、禽、渔等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物种搭配,连接种植业,配套沼气,巧用食物链,循环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并且,通过调整优化草山草坡草场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培育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创立名牌,经过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经转变,逐步建设区域性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根据“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副则副、宜工则工”的原则,适合山区型养殖生态工程的发展模式主要有“种养加”、“共生型”、“立体型”、“庭院型”、“节能型”、“微生物再生模式”等几种类型。
2.4生态能源建设工程
在农村能源建设中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节约与开发并重”的方针,解决农村能源短缺,促进和保护生态平衡,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是一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的建设工程。在贵州山区,生态能源建设工程主要是普及沼气池。应以点带面的形式,以沼气为纽带,与种养相结合,抓规模化推广与抓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相结合,工程技术实施与组织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多种模式,推广扩大示范成果,寓生态环境建设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之中,推动山区农村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的发展。另外,科学利用秸秆,也是山区型生态能源利用的有效方式。
2.5环境生态工程
充分利用天然资源优势,大力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突出生态特色。在山区,重点实施四大环境生态建设项目。一是城市生态形象塑造工程。运用现代园艺技术对城镇进行规划实施,重点突出“特色”与“园林”,绿化率达到人居环境指标,改变脏、乱、差现象,对街道、楼群院落、屋顶、墙面等城市绿化体系进行生态建设。二是生态家园建设工程。每个县重点抓好几个生态家园示范点建设,每个乡镇分别抓好一个村的生态家园示范点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村要实现农田林网化、水渠洁净化、村庄花园化、庭院立体化的目标。三是生态走廊建设工程。发展带状生态经济,沿主要公路、主要河流建设生态经济走廊。四是生态观光农业工程。广泛利用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现代科学为支撑,金融资本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合一的区域,在实现高科技、高效益、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经营活动的同时,达到美化景观,保护环境,提供观光旅游。
3保障措施
3.1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
成立生态农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制定实施详规,办好试点,强化目标责任制,全面促进生态农业建设。
3.2建立多渠道的融资体系
一是山区农业县应立足优势,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农业县、农业综合开发县,争取专项资金、技术支持及政策保证。二是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开发、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形成投入合力。三是大力开展非耕地拍卖和招商引资,集中拍卖资金投入生态农业建设。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引进、联营、集资入股、盘活存量资产等多种途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3.3建立技术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即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培训体系、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和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服务体系,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关键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生态农业建设的专门人才,形成一批懂得贸易知识、市场经济和科技知识的干部职工队伍。超级秘书网
3.4建立高效有序的营销网络
建立畅通的信息体系,通过抓营销、造舆论、做广告等方式,将农副产品推向全国,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3.5形成生态治理机制
其一,明确生态环境治理目标,进一步建立和规范管理森林、湿地、农田和自然野生动物保护区,严格执法,依法治山治林、治水治田,形成有利于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行为规范、经营约束、成果保护机制。其二,建立制度,防治土壤和水源污染,保护森林资源和草场、渔业生态,关停、禁办和严禁引进严重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其三,严格农副加工产品的清洁管理,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进出口、农产品销售等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安全。
3.6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
建立以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制等为主要形式的合理的利益机制,切实维护生产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