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设计概论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设计概论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设计概论论文

篇1

作者:鲁港 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谱集的计算对于每一种特定类型的井眼轨道设计,由于已知设计参数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多个不同的谱集。例如,前面的“直-增-稳”型二维设计问题,设计参数有4个:造斜点深度Hz、造斜段曲率半径R、稳斜段长ΔL和最大井斜角α。将前2个设计参数作为已知参数,后2个设计参数就是未知设计参数,前面给出了已知设计参数谱集,如果选择另外一组为已知设计参数,则会得到与之不同的谱集。实际上,“直-增-稳”型设计问题共有6种不同的设计参数组合形式。二维圆弧形井眼轨道的设计方程组具有解析解,因此使用与第4部分中类似的解析方法可以求出相应的已知设计参数谱集。三维圆弧形井眼轨道设计问题通常没有解析解,可以求出解析解的问题非常少,因此,需要使用数值 方 法 来 计 算 谱 集。下 面 给 出 一 种 数 值 计 算方法。假设用N1×N2×…×Nm网格对初始超矩形P0进行剖分,其中Ni(i=1,…,m)为适当大的正整数。当计算机性能较好时,Ni可以取的较大;当计算机性能较差时,Ni可以取的小一些。该算法需要使用递归函数,因此在计算机编程实现时需要使用支持递归函数的高级编程语言,如C++等。求谱集离散点的过程可以表示成调用递归函数的过程。展示的是已知设计参数数量为2的一种情况,绿色网格点表示设计方程组有一个解,红色表示无解。所有的绿色网格点组成谱集的一个离散近似。当网格足够密时,离散点能够很好地表示出已知设计参数谱集。

设计方程组的快速求解在上面给出的计算谱集离散点的算法中,需要反复求解设计方程组,因此,如何快速求解设计方程组、或者不需要求解就能判断出设计方程组解的数量,是提高上面给出算法计算效率的关键。对于二维圆弧形轨道设计方程组,由于可以给出解析解的计算公式[1-5],上面给出算法的计算效率很高。对于三维圆弧形轨道设计方程组,数值迭代类的求解算法[11-13]都不能事先判断出设计方程组解的数量,而且数值迭代过程可能失败,而且无法判断迭代失败的原因是方程组本身就无解、还是迭代计算参数(迭代初始值、迭代步长、步长自适应系数等)造成的。另外,在设计方程组有多个解的情况下,为了求出全部解,数值迭代类算法需要从多个不同的迭代初始值出发反复求解设计方程组。因此,数值迭代算法不适合在上面给出的算法中使用。鲁港等人[6-9]提出了基于特征多项式实数根的一种新求解算法———拟解析解方法。该方法可以将设计方程组的解用一组由已知设计参数和特征多项式实数根组成的解析计算公式计算,通过特征多项式的实数根的数量判断出设计方程组解的数量上限,所有计算过程只依赖于特征多项式实数根的计算(可以使用经典的、成熟的实根分离算法[18]求特征多项式的实数根)。因此,在上面给出的算法中,对于三维圆弧形轨道设计方程组,使用拟解析法求解可以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率。对于圆柱螺线型、自然曲线型、悬链线型等其他类型的轨道设计问题[19-22],只能使用数值迭代算法求解设计方程组,这时,可以牺牲一些解的数量信息,用有解/无解来表示谱集。

谱集的计算机图形学表示谱集离散点的计算会产生一组高维数据集,如何在计算机软件中绘制谱图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如果已知设计参数为2个时,可以用二维平面区域来表示谱集,例如图2(连续情况)或者图3(离散情况),用二维点表示一组已知设计参数,用点的颜色表示设计方程组解的数量或者有解/无解的情况。如果已知设计参数为3个时,可以用三维空间中的图形表示谱集。用三维点表示一组已知设计参数,用不同颜色的点表示设计方程组解的数量。尽管这种表示方法用计算机编程实现起来比较复杂,但是借助于各种图形软件包(如OpenGL等)可以实现谱集的三维表示。计算机软件应该向用户提供消隐、图形旋转、切片展示等功能。当已知设计参数超过3个时,无法在现实三维空间中直观地表示出谱集,可以使用星型图的方法实现这种高维数据的可视化,但是其缺点是会产生空间重叠、视觉上可能会使人眼花缭乱。另一种折中的方法是将某些容易确定的已知设计参数的数值确定下来,从而将已知设计参数减少到3个以下,再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绘制谱图。例如三维圆弧形轨道设计第Ⅱ初值问题的已知设计参数有6个:造斜点井深、造斜率、第二个圆弧井段的井眼曲率、入靶稳斜井段的段长、井斜角和方位角,可以将比较容易给定的造斜点井深、入靶段井斜角和方位角的数值固定下来,而将2个圆弧井段的井眼曲率和入靶井段的段长作为可调整的已知设计参数来计算谱集,这样处理之后就能用三维图形直观地表示谱集了。1)当轨道设计方程组能够求出解析解时,根据谱集理论能够精确计算出来;当没有解析解时,可以使用离散谱集来逼近的真正谱集。2)应用谱集理论开发井眼轨道设计计算机软件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3)求解设计轨道方程组是谱集计算中计算量最大的工作,应设法提高求解该方程组的速度。4)文中给出的离散谱集算法采用了均匀步长网格,当步长较大时,计算量较小但谱集边界比较粗糙,当步长较小时,谱集边界比较清晰但计算量较大。因此,需要进行自适应调整步长方面的研究。5)当已知设计参数超过3个时,谱图为高维空间中的图形,需要结合计算机图形学理论深入的研究,以便能够以直观的、用户容易理解的图形方式表示高维谱图。

篇2

在概念书的设计中,纸张的质感、纹理、透明度、柔韧度、反光度等都可以成为概念书设计的亮点。概念书的纸张不再局限于目前印刷常用的铜版纸等纸张,还包括用于包装的纸张、用于工业产品过滤的纸张、砂纸等。可以用一些现有的纸张或其他材料进行再加工,制成新品种的纸张。概念书印刷的方法可以颠覆传统意义上的印刷方法,可以通过丝网、铜板、木板印刷等办法来创作,也可以通过喷画、烙印、粘贴等手段进行创作。随着技术的更新,未来也有可能成为新的印刷方法,推动装帧艺术的发展。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电子媒体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电子图书成为书籍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总之,概念书籍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书籍思维方式上的未来性。现在国外的概念书籍,在形态上已经摆脱了书籍的传统模式。以独特书籍设计语言来传达书籍的思想内涵,并体现强烈的个性。从表现形式、材料工艺上进行前所未有的尝试,并且在人们对书籍艺术的审美和对书籍的阅读习惯以及接受程度上寻求未来书籍的设计方向。

2概念书多元设计

在进行概念书的设计时,应从外到内,由于书籍语言的多元体现,为阅读过程带来无限拓展的可能性,书籍设计不仅仅属于平面设计范畴,还存在空间设计等领域的设计概念,以构成三维的空间关系,从而形成可观、可触、可感的艺术形态。它包括形态的写实感,如质感的表现和结构的准确表达;另一方面也依赖娴熟的技术和对材料特性的把握,以实现艺术模仿与创造。就艺术而言没有观察、没有借鉴、没有对比,就没有认识,没有创新,只有观察到的才可能有表现,这就是观察的意义,这就是设计创新的基础。

篇3

概念书是充分体现书籍内涵,但又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独具个性特征的形态书籍。设计师将创作灵感发挥到极致,而不受书籍本身形态、材料的限制。并不是所有概念书都能投入大规模的印刷生产,将概念书的设计方式运用于高校视觉传达专业书籍设计课程的训练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学生的概念书作品《星座》(图1),将十二星座用折纸做出的立体星形作为贯穿书籍的设计点,令人耳目一新。读者能够通过每页不同的镂空看到不同的星座位置,学生很好地运用了空间的概念。学生概念书作品《美容日记》(图2),封面采用镜面的形式,,与主题贴合,根据不同的美容章程选择的不同材料。如,护发篇用黑色毛线模拟发丝,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直观感受质感,也更生动有趣。脸部按摩篇更是用不同的装帧手法表现不同的按摩手法,读者可以切换了解按摩的位置和手法,达到与读者互动的目的。

三、从概念书看书籍设计发展的趋势

1.书籍设计从平面走向空间的多元化书籍设计发展最典型的变化就在于书籍设计师已经不再拘泥于装帧设计,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书籍的整体结构。书籍除了封面、封底、书脊,还有环衬、扉页、内页、书口、腰封、外函等,这些也需要设计师精心进行设计规划。《彼得潘》(图3)立体书是由美国著名立体书设计师罗伯特·萨布达设计的。他所设计的书籍趣味十足,书中层层叠叠的云朵、建筑和灯光效果,既保留了原著内容的原汁原味,又以形象生动的立体效果得到了儿童的喜爱。这种立体空间设计的书籍打破了人们对于书籍设计的传统理解,丰富而饱满,阅读完整本书后印象深刻,整本书更像是一座建筑物,让人回味无穷。2.书籍设计从阅读走向互动更可贵的是,设计师们开始追求情感诉求,也就是探索如何设计出能让读者感动的书,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更投入,更能被书籍的设计所触动。如,图4是一本宣传拯救濒危野生动物的公益书籍,也是一本可以和读者进行互动的手工书籍。读者通过阅读书籍,不仅可以了解野生动物的知识,而且可以通过手工缝纫制作这种动物。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人们更珍爱动物,从而达到了设计师的设计宗旨。

篇4

本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将从理论到实践的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的设计项目做引导,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着学生要解决设计项目的实际问题来进行教学。其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要完成自己的设计项目,老师要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其设计项目的过程。而学生的设计项目的内容就包含《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目标的内容。老师根据设计项目理论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对方法性的问题进行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设计项目,以这种方式最大程度地去完成《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具体来说学生的设计项目要包含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大多数的内容。包括各种简单运动机构,如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等机构的结构、种类、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及设计过程;包括各种传动机构,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传动机构的结构、种类、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过程;包括机械中的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弹簧、连接件等常见通用零件的结构、种类、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过程;包括有机械系统总体设计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如传动方案的确定、原动机的选择、总传动比及各级传动比的确定、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虽然这个项目不可能把所有的机构和零件都包括进去,但可通过老师的介绍,掌握大多数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设计项目去选择具体设计内容。这种项目引导化的教学模式具体以以下步骤来完成:

3.教学模式的实施

(1)学生的设计项目我们给学生的设计项目就是设计一个简单的将产品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的产品运送机。其结构简图如图二所示。图二设计项目简图这个设计项目几乎包括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大多数内容,包括机械系统总体设计、带传动设计、齿轮设计、离合器设计、轴设计、工作机的机构设计、连接的键设计、轴承选择设计、螺钉选择设计等。学生把这个项目设计出来后,《机械设计基础》中要掌握的内容都掌握了。我们不主张分组进行设计,而是每个学生都给这样的机器产品项目设计,但每个学生工作机的运动参数,如功率、转速、工作机工作的方式不一样。这样每个学生都要去完成自己的设计项目,都学到了机械设计的原理和方法,避免了吃大锅饭的现象。(2)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拿到设计项目后,开初由于没有知识储备是不能完成设计项目的,需要老师进行教学,使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后才能进行相关的设计。如学生获得的设计项目,都含有工作机的机构设计,传动设计中的带传动设计、齿轮设计,输入和输出轴的设计,轴轮连接的键设计,离合器设计等等设计。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先进行各种类型设计的知识介绍,让学生先进行知识的铺垫,理解和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才进行后续相关设计。比如,在完成工作机的设计时,老师先围绕学生要完成的工作机的机构设计,介绍各种机构的组成、材料、分类、工作原理、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后,以进行自己的机构设计。再比如,在完成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设计时,老师也先围绕学生要完成的带传动和齿轮传动,介绍各种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组成、材料、分类、工作原理、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后,学生也才能进行自己的传动设计。其他的设计内容的知识储备也按照这种方法来完成。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设计内容用什么原理和方法去完成,学的知识究竟用来干啥,用来怎样解决具体问题。(3)学生设计内容的选择学生通过老师对项目中的每个内容进行讲解后,就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选择这方面的知识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老师讲解了机械系统总体设计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后,学生就可以进行总的传动方案的设计、原动机的选择设计、总传动比及各级传动比的确定、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确定出该项目机器的各基本参数。又比如老师讲解了带传动的工作原理、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后,学生根据自己项目的要求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带传动的种类,进而进行具体的带传动设计。再比如,老师讲解完了机构的种类、工作原理和设计原理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项目的工作方式和特点,选择符合自己工作机要求的运动机构,进而进行相应的运动机构的设计。(4)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项目学生选择出了符合自己项目工作特点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后,就可以进行自己的具体设计。包括系统总体设计、带传动设计,齿轮设计、各轴设计、连接键设计、轴承选择设计、离合器设计等等的设计。主要是要完成其设计过程,计算出各零件相应的尺寸参数,进行各尺寸的校核,画出相应的设计零件的零件图,最后写出一部完整的、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学生在完成设计过程中,可以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和过程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也可以相互讨论来完成,但最终要独立完成自己的设计说明书。(5)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阐述、答辩学生的设计说明书完成后,可以通过主动申请或老师指定同学来进行阐述、答辩。阐述是说明自己的设计是采用什么设计思路完成的,整体和每个具体机构和零件是怎样进行设计的,采用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是什么,最后达到了什么效果,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答辩是学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阐述后,学生和老师都可以根据他的设计过程、原理和方法提出各种问题,让他进行解答。这样,通过学生的阐述和答辩后,更加巩固了所学的理论和设计方面的知识,了解了自己哪方面需要进行改进,还需要增加哪些方面的知识,怎样改进可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虽然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进行答辩,但参加的同学越多越好。(6)老师的点评与打分同学完成阐述和答辩后,老师都要对同学的设计、阐述和答辩进行点评,指出哪些方面是搞得好的,哪些方面需要进行改进,采用哪种方案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等等。最后根据每个同学的设计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期末成绩的主要依据。

4.效果分析

(1)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本教学的项目化引导的教学改革模式,实施的是一种从学生获得设计项目,到老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再到学生具体完成设计项目,最后到学生描述自己的设计项目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着学生要解决设计项目的实际问题来进行的过程,就是学生要完成自己设计项目的知识准备的过程,就是一个老师要指导,学生要具体完成自己的设计项目的设计过程,就是一个有目标的有的放矢的过程。这就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空洞的理论教学模式,学生学起来就没有这样枯燥,会更感兴趣,就会有更好的效果。(2)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弊端本教学改革模式改变了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为辅的这种传统的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而是以学生的设计项目来引导,具体的设计实践来带动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要具体去完成自己的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有的放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容易达到比较好的效果。(3)学生的作业达到了更好的效果本教改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课后布置作业的为作业而作业的作业方式,而是将完成老师布置的设计项目作为每个学生的作业。项目完成的过程,就是作业完成的过程。在完成自己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问题和方法问题,学生可以去查资料,去相互讨论,去问老师。这种边设计边掌握相关知识,边设计边进行知识积累,边设计边完成自己的“作业”的作业形式,更能达到知识的巩固的作用,更能达到作业效果。(4)达到了更好的实训实践效果本教改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理论课上完后,单独进行课程设计的实训实践体系,将课程设计的内容,融合到了教学过程中。这种上课开始就将设计的实训实践项目交给学生,让实训实践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将实训实践和理论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教学过程,更能体现在实践中完成理论的学习,更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更能达到更好的实训效果和教学效果。

篇5

第一壁结构是次临界包层的重要功能部件,它需要承受热载荷、14MeV高能中子和带电粒子辐照的同时作用。为了提高第一壁材料抗辐照损伤的能力,选用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F82H钢材料。第一壁结构如图2所示,在第一壁的上下端及中间部位设计有燕尾结构,其目的是使第一壁与燃料区一侧的锆包壳相互嵌合以固定第一壁,第一壁径向厚度为10mm,内外包层面向等离子体面积分别为7.55m2和13.89m2,结构体积为0.21m3,质量为1.69t。

3支承结构

支承结构由极向纵骨、加强筋板、周向筋骨、径向筋骨等结构组成。经分析,次临界包层结构在运行工况下受力复杂,共需承受重力、系统压力和热应力三种主要外载荷,单瓣包层重量约30t,系统压力是燃料区内嵌冷却剂管道所承受的15.5MPa水压,热应力为燃料区中大量U-10Zr合金的裂变释能而产生的沿极向和径向的温度梯度分布。为了实现对整个内外包层在极向的结构支承,在内外包层中分别设计有4根极向纵骨,纵骨在内外包层截面中的设计位置示意如图3所示。在周向和径向设计加强筋板、周向筋骨、径向筋骨以提高包层的稳定性以及整个支承结构的刚性。支承结构是由具有优良抗弯和抗压性能的SS316L(00Cr17Ni14Mo2)不锈钢通过焊接加工制成,它是整个包层的支承和固定结构[10]。以内包层为例。

4燃料区结构

燃料区结构由裂变燃料U-10Zr合金、内嵌冷却剂压力管和支承结构中的加强筋板及部分径向筋骨组成[11]。4.1燃料区燃料区是组成次临界包层活性区的基本结构单元,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中子倍增和通过核反应而产生大量裂变能,它是包层的主要释热部件。燃料采用U-10Zr合金,这主要是由于U-10Zr合金燃料铀密度高,Zr对中子吸收少,实现能量输出与放大性能好;二是合金燃料导热系数大,利用内嵌冷却剂压力管能够及时地带走活性区核热;三是合金燃料可以更容易地进行“简单干法”后处理,可把燃料加热到1700℃左右,达到沸点的裂变碎片便可去除燃料区。加强筋板和部分径向筋骨承担作用在燃料区的外载荷并把这些载荷传递到支承结构上,同时加强筋板还兼顾对内嵌冷却剂压力管的定位与导向作用。4.2内嵌冷却剂压力管燃料区中6层内嵌冷却剂压力管道被设计成由底至顶完全贯通的结构,且按照三角形交错排列。由于受ITER装置本体结构空间的约束,内外包层随着极向位置的变化而引起了管间距离和铀-水体积比变化。外包层6层冷却剂管道按48根与47根相间排布,共有285根,内包层6层冷却管道按32根与31根相间排布,共有189根。

5产氚区结构

产氚区是整个聚变-裂变混合能源系统实现氚自持的关键功能结构,产氚区结构由氚增殖剂小球区、慢化冷却水管、管间连接板、“蛇形”氦气回路和支承结构中部分径向筋骨组成[12]。产氚区中的慢化冷却剂管道和氚增殖剂小球区在空间上是互相独立的单元。在结构上,为了保证燃料区中富余的中子进入产氚区后进一步被慢化再与锂-6反应而生产氚,并及时带走一部分多余的核热,产氚区中慢化冷却管道被设计成由底至顶完全贯通的结构,由慢化冷却管和管间连接板把产氚区分成9层,各层之间的空间便构成了氚增殖剂小球填充区。为了形成“蛇形”氦气回路,管间连接板的高度不等,形成高低错位设计以便控制氦气流动方向,部分径向筋骨承担作用在产氚区外载荷和传递来自燃料区的外载荷到支承结构上。同样,由于受ITER装置本体结构空间的约束,内外包层随着极向位置的变化而引起了慢化冷却层和氚增殖剂厚度的相应变化。

6锆包壳结构

锆包壳是核燃料裂变产物的主要屏障,燃料区和产氚区均有锆包壳完全包覆,从而防止裂变产物泄漏到活性区或整个包层,燃料区和产氚区的锆包壳为一种箱匣式密封结构。对于燃料区锆包壳,由于在第一壁的上下端及中间部位设计有燕尾结构(图2),相应地在燃料区径向内侧的锆包壳上设计有对应的燕尾槽,如图7所示。为了保证锆包壳的结构密封,在燃料区径向内侧锆包壳的周向侧设计有金属型挤压密封卡槽,如图8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有2根极向纵骨设计在燃料区和产氚区包壳层顶角部位,相应地在燃料区径向外侧锆包壳顶角处设计有极向纵骨半槽。对于产氚区锆包壳,由于有2根极向纵骨设计在燃料区和产氚区包壳层顶角部位(图3),相应地在产氚区径向内侧锆包壳顶角处设计有极向纵骨的另一半槽。同时由支承结构可以看出,在周向两侧和径向外侧设计有径向和周向筋骨,相应地在产氚区周向两侧和径向外侧的锆包壳上设计有筋骨贯穿槽。

7出入口汇管结构

由于受ITER装置本体结构空间的约束[13-14],次临界包层的出入口汇管只能在有限空间中实现各类功能管道的汇总,其中包括燃料区中的大量内嵌冷却剂压力管、产氚区中慢化冷却水管和氦气管。考虑大量冷却剂压力管与汇总管之间焊接的可操作性,在燃料区的上下端部先设计一个焊接顶盖。燃料区的内嵌冷却剂压力管先汇入上下环形总管中,该汇总管再与ITER上下端口出入口总管相接并引出到外面的主回路系统。在产氚区中,慢化冷却管和氚载带管均采用“蛇形”流气结构设计,这样9层慢化冷却管只需要汇总一次后连接慢化冷却总管,再经ITER上下端口出入口总管引出到外面的氚回路系统。对于氚载带管,先在产氚区上下端设计有出气和进气槽,然后再通过氚载带管把进出气槽的载带气体引入到氚载带气总管内,再经ITER上下端口出入口总管引出到外面的氚回路系统,以出口为例燃料区和产氚区汇管结构如图11所示。

篇6

(2)虚构模型的选择阶段

制定评判标准,从产生的众多概念中,选择出最好、最可行的方案。概念选择是产品概念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新产品开发小组中各专业人员要共同工作,并努力达成一致意见。前面步骤产生的众多概念,每个概念从表面上看似乎都能满足要求,但我们必须从中选择出最有发展潜力的概念,进行接下去的设计工作。概念的选择将决定以后工作的方向,正确的方向可以节省时间和开支,而错误的决定则导致时间、人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概念的选择是概念的产生和概念的验证密切相关的重复的过程。概念选择进行时可能会激发新的概念产生,对这些新产生的概念,也应该像前面产生的概念一样进行概念选择。

(3)虚构模型的实现阶段

把选择出来的概念细化,做出概念产品或模型。概念的实现是概念设计的第三个步骤。对于企业,产品概念设计一般以概念产品的出现而结束。对于个人或学生由于技术及财力方面的原因要做到这一步就比较困难,往往只能做到概念模型或动画演示,以及对概念设计的详细说明。

篇7

(二)过分重视制作环节忽视了创意思维的培养

由于职业学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的重点落在了技术培养上,学生在实践过程只能够更加注重自身制作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广告创意的重要性。创造性是现代广告设计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受教学形式的影响,学生的创造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升,在实际教学中只学会了制作技术,创造性还有待提高。

(三)在新媒介面前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各种新媒介在行业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仍然没有找到与现代新媒介吻合的教学方式,新媒介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力广告主的目标,广告主在招聘广告设计人才时更加注重人才对现代社会新媒介的掌握情况。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理论知识教学匮乏,职业学校教学研究工作落后于时展的步伐,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在新媒介面前仍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促进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广告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部分学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安排以专业性质为出发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职业学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师应该加强广告设计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增和素质。另外,职业学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多元化培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同一副设计作品,深入分析作品,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经验。

(二)重视“一体化”教学

职业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至少掌握一项基本的就业能力,教学工作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职业学校应该根据广告设计专业的特点,结合现代社会对广告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一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改变了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发展和延伸的传统教学观点。“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作用,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对实践操作教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视“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要求学生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将市场上具体实施的项目带入课堂,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企业的项目生产模式为依据,收集具有教学价值的资料和数据,为后期教学工作提供材料保障。在开展项目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主体还原给学生,自身扮演解惑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保障各小组研讨质量的前提下,重视学生沟通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的培养。

(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职业学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伴随着职业学校教学的发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各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模式注重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在充分发挥理论教学作用的同时,将课堂主体还原给学生。“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广告设计技术的理解能力。另外,设计专业教学工作者还应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利用校外专业实训基地、大力推行“双师制”教学模式,将统一的教学课程划分为若干部分,全面提高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效果。

篇8

为实现以上三大目标,规划提出“尊重、放大、引入、建立”四个行动策略。最大限度的尊重和保留村庄的乡土风貌和水乡风情,延续传统水乡文化,采用经济适用、以人为本和低冲击的环境改造的原则,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保持村庄的干净整洁。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慢行交通体系,适量限制机动交通进入村庄,合理规划停车设施和公交设施,建议设立专项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放大本村的特色资源要素,例如:水系、植被、埠头、建筑(阳台和金色屋顶),不对要素做大的改动,通过适度的现代处理手法和软装饰艺术的方式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利用区位优势和本村水乡特色,分阶段的引入业态,发展商业,如特色小吃街、精品酒店、观光农业园、创意产业及其他特色休闲消费类型,活跃经济,形成本区域的休闲商业模式。建立九曲村特色品牌体系,积极打造村庄公共活动节点和建筑室内外空间,形成具有特色的、体验性强的休闲互动场所。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形成集吃、住、玩、娱、购于一体的九曲村服务综合体系。开发模式政府主导,加大政企合作、市场引导的手段,对村民物业利用方向的提出调整建议,转变部分土地职能,同时积极鼓励村民投资参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引导开发。

3分级制定的改造策略

根据九曲村发展现状、用地性质、上层次规划、周边用地功能和多方诉求,确定其主要性质和规模,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分三期实施。一期以环境整治为主,保护开发为辅,确保环境整治有序的进行,给村民提供一个最佳的生产生活环境。归纳为“完全保留、局部装饰、整体改造”三个层级,尽量按照原来的式样、颜色、材料进行修复开发,保护、还原长期形成的原生水乡环境。二期以完善配套设施为主,引入部分业态为辅,整旧如故,以存其真,针对“配套设施、开放空间、文化符号”三大关键要素提出“六、七、三”系统改造工程。具体做法是“拆、迁、修、补、饰”,即拆除不协调建筑,搬迁造成污染的工厂,用旧材料和传统工艺修缮破损的老街、旧屋、桥梁等,恢复或补建部分旧建筑,市政管线尽量地埋铺设,空调等设施全部遮掩。同时建立古建、古树保护体系,引入滨水商业休闲、传统埔坊、精品酒店、特色接待、标志建筑、创意工坊、特色老建筑体验等业态,形成古镇旅游品牌体系。三期以特色提升、品牌打造为目标,注入新的功能到古村落中,全面提升九曲村景观特色,导入主题式的休闲业态,利用传统村落格局和建筑肌理,融入时尚文化元素和异域文化进行业态升级。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形成集吃、住、玩、娱、购一条龙的九曲服务综合体系,通过建立九曲村的品牌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益,解决就业问题,使人口回流。

4切实可行的实施建议

4.1特色活动实施建议

为丰富游客、村民和设计师的日常生活,规划结合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和慢行交通设计“文化活动链”,建立特色活动体验体系。主要活动有:时尚文化活动——艺术展览节、创意交流沙龙、采摘节;传统文化活动——粤剧大赛、龙舟赛、九曲棕子节;宗教文化活动——妈祖祭奠活动、地母祭奠活动;日常生活文化——篮球赛、舞蹈赛。

4.2重点项目实施建议

4.2.1天后宫宗祠文化区

对现存的文物古祠进行保护,结合周围的古木和现存的宗祠文化活动,整合利用周围环境,建设富有鲜明宗祠文化特色的区域空间。采取政府引导,政企合作,承包给开发商管理的模式,按照中式宗教建筑的典型形制,结合修缮场地、扩建天后宫、保护现状古树、结合滨水环境创造滨水视线景观和亲水活动空间、完善设施、引入各类活动(捐赠仪式、重要法式、许愿、斋饭节等)。

4.2.2创意铺坊

利用便利的交通、老建筑的特色、规划的完善配套设施、塑造的标志性印象等几大优势,通过恢复性改造,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增进游客的体验值,保护文化遗产。政府引导,积极鼓励村民投资参与,调整旧村人口居住布局,迁出部分居民,清理河道,完善配套设施,引进大量的创意产业项目,创造具有竞争力的创意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

篇9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发展迅速,建筑占地与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也日渐明显,旧建筑的改造利用就成为当前一种较好的解决方式。在旧建筑的改造建设中,由于受场地、原有建筑功能、层数的增加、原有结构及新旧规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改造工程的设计中,出现了竖向作用和水平作用增大,导致原有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不足和结构整体刚度的不均匀。同时,由于新旧构件的材料和强度的不同,新旧构件的连接因此也成为工程改造中的一大关键技术。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上海市卢湾区,为一机械制造厂,建于80年代中期,原建筑共有四个单体(以下简称1#、2#、3#、4#)。现因甲方需要,将四个单体通过走廊连接为一个商业使用的整体。2#与3#楼不改变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主要是1#与4#楼的建筑功能改变较大,其结构也就相应做了较大改造。

1#楼原为多层框架结构厂房(见图1),其中⑴~⑺轴为四层,层高自下而上分别为8m、5.6m、5.1m、4.5m;⑺~⑽轴为三层,层高分别为13.6m、5.1m、4.5m(其中一层在8.9m处设有一台10T吊车),原有楼面结构设计活荷载均为12KN/m2。现根据建筑功能需要,在⑴~⑺轴4.0m标高处增设一个楼层,在⑺~⑽轴2.95m、8.0m处各增设一个楼层。

4#楼原为单层排架结构厂房(见图2),建筑高度为20.4m,净高为18.4m,厂内设有一台10T吊车,柱间设有两道支撑。现根据建筑功能需要,将原有建筑改造成五层办公楼,层高分别为2.8m、4.3m、4.2m、4.2m、2.8m。根据原有结构情况,现设计考虑与原有结构脱开,在原有建筑内新建一个四层框架结构。

3基础结构改造设计

1#楼原设计采用450×450桩基础,设计承载力较大,经过整体计算之后,新增加夹层后的结构能满足现有规范要求,基础承载力和沉降变形也能满足现有规范要求。另外,考虑到原有在1#楼的(1~10)轴外设置了一个室外平台(平台下为车库),根据建筑的要求,需要将平台与1#楼进行连接(见图1)。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如果将室外平台层的梁直接与(1~10)轴处的柱子连接将会对1#楼整体结构产生影响,同时对室外平台也不利。鉴于此,结构设计是在(1~10)轴处另外增加了一排室外平台框架柱(立在原有桩基础承台上)。经计算,原有桩基础有较大富余,对原有基础影响很小,同时又解决了上述矛盾。

4#楼原有基础采用天然条形基础,由于在原有建筑内新建一个四层框架结构,如采用天然基础,则基础沉降不能满足现有规范要求,且对原有基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施工现场和经济技术等条件,现设计采用桩筏复合基础。桩采用静压锚杆桩,施工时采用逆做法施工,即待基础筏板和上部两层施工完毕后再进行锚杆桩的施工。这样既能缩短施工工期,又能满足结构设计要求,为整个工程项目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4#楼的筏板采用500mm厚,锚杆桩采用250×250,桩长为20m。平面布置(见图3)。内部四层框架结构承载力较大,在边缘处又受原有建筑结构空间的影响,因此,筏板在边缘处的柱抗冲切难以满足要求,在设计中增设了筏板的抗冲切钢筋。

4上部结构改造设计

4.11#楼结构加固处理

1#楼原为一机械加工厂,原设计为框架结构,楼面活荷载均较大(12KN/m2)。经有关检测单位鉴定,原有结构的柱砼强度等级为C18,原有结构在设计中按照6度设防要求考虑。改造后须作为办公建筑,现根据建筑功能布置需要,增设一夹层,同时在12m的跨中不得设置砼柱。依据现有建筑功能布置,现设计采用了PKPM2006年3月版本的软件进行了整体计算,经计算分析,原有结构的位移、配筋量、刚度等参数均能满足现有改造结构的要求,但是原有结构的构造是按照当时的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的,未能满足现有规范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原有柱无箍筋加密区;二是在增设夹层处上下无箍筋加密区。现设计综合经济和技术多方面的考虑,柱采用了外粘型钢加固法(见图4)。这样既能满足结构构造要求,同时又能满足节约经济的要求。

在1#楼新增加的夹层处,由于跨度较大(为12m),见图1,若采用混凝土结构,则梁断面很大(至少需要1m高的梁),对建筑的净高会有很大的影响,对原有砼柱的影响也很大,而且与原有砼柱难以连接(植筋数量很大),原有结构的整体性将受到很大影响。现设计采用了钢梁与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楼板组合结构,钢梁与原有柱采用铰接连接。根据现有规范规定,与原有混凝土柱采用后锚固连接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高于C20(原砼经鉴定为C18)。鉴于此实际情况,钢梁与原有柱连接采用了增设砼牛腿,同时在牛腿及其上下各800mm处采用粘钢加固,以增强其抗震变形能力(见图5)。

牛腿设计在本工程的设计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在设计中,考虑到牛腿处水平方向受力相当于一个悬臂构件的受力,在牛腿处的水平植筋就必须保证能达到23d(一般情况下为15d)。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植筋要满足达到23d是有一定困难。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在设计此牛腿时,我们采用了以下处理方案:一方面,对于规范[2]中牛腿的裂缝控制要求,采用了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能满足规范对牛腿的裂缝控制要求,同时,由竖向力所引起的局部压应力也小于;

另一方面,对于牛腿的配筋强度要求,考虑到植筋不一定能充分达到预期设计要求,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在设计中,牛腿的纵向受力完全由粘贴的钢板来承受,其计算公式仍能采用根据力矩平衡条件[3]推导的公式进行计算,即

,经计算,能满足结构计算要求。

4.24#楼结构加固处理

4#楼由于建筑立面的要求,原有结构为排架结构,原有设计的柱间支撑对建筑立面的门窗产生了影响。若直接拆除柱间支撑,则原有结构就成为不稳定结构体系。现设计考虑到原有结构荷载减少较多(吊车取消),纵向荷载主要就是风荷载和本身自重产生的地震作用,现设计将在维护结构中采用了框架结构体系,使原有结构形成一个框排架体系,这样既能使原有结构形成一个稳定体系,又能增强结构的抗震变形能力(见图2)。在内部新增的框架结构是作为一个新建建筑物来考虑,新建的部分与原有结构之间设置了变形缝。经采用PKPM2006年3月版本的软件进行了整体计算,现设计的框排架结构均能满足现有建筑结构规范要求。考虑到原有结构设计只是按照6度设防要求计算,现设计采用了粘贴碳纤维加固法对原有柱进行了加固。

5结束语

5.1建筑物的加固设计应与建筑物的抗震鉴定、抗震加固、强度加固相结合,施工时应先加固后加层。

5.2建筑物的结构加固应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综合分析各种加固方法的经济性,而后采取相应的加固方法。

5.3在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材料的连接节点处理,并采用合适的结构处理方法进行计算,以保证整个结构的安全。

5.4在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前,应从结构概念角度把握整体结构的稳定、强度等,然后采用相应的加固方法并应用结构软件进行分析,之后再进行相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

篇10

一、包装设计实训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明显。其实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一直都未饱和,整个市场在人才需求方面还有很大潜力。高职院校的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性很强,对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其中的实训课程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这也是包装设计课程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现阶段的高职包装设计教学中,实训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缺乏重视

一些高职院校对包装设计专业的实训课程,在意识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实训课程的建设,甚至一些设计院校根本没有开设过实训课程,也有一些院校仅仅是在包装设计课里增加了一些练习。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在财力和物力方面受到限制,另一部分主要就是在主观意识上,一些院校根本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

(二)缺乏师资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在师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实训经验比较丰富的从业人员可能在学历方面或者其他方面无法满足高校的要求,因而无法进入高校执教,而在高校中执教的教师有一部分是缺少实训经验的,其效果可想而知。而高职院校的包装设计实训教学,必然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知识水平受教师水平的直接影响,因此,培养一支在理论水平、包装制作和专业知识方面都拥有很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势在必行。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有的高职院校分配给实训课的时间并不充足,在实训课的教学上闭门造车和随意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因为用于上实训课的时间并不多,也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和现实的工作拉开了很大的差距,不但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无法满足包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自身发展需要。

(四)缺少实训教材

教学活动主要受教材的指导和引领,但目前编写包装设计实训教材缺乏相应人才,这直接影响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效果。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优化实训课程的设置,重组实训教学的内容,使实训课程的内容符合实际工作,缩短两者间的距离。

(五)缺少教学设施,缺乏实训基地

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对高职院校包装设计的实训课程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有一部分学校因为自身的经济实力薄弱,无法负担费用高昂的实训设施和专业的实训基地,使得实训的操作条件落后,没有良好的实训基地。

(六)学校与企业的联合不够

在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工作做的还不充足,不能很好地开展教学。

二、包装设计实训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就是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实用型和应用型的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开设实训课程。高职教育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正因如此,高职教育要在教学中,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到工作角色,尽量多设置一些实训课。[2]包装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如果缺少实际的操作演练,势必会使包装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只有将包装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关于包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意设计能力,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三、改革措施

(一)重视实训课

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里,包装设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训课,可见其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包装设计实训课在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制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让学生用科学性的方法掌握包装设计的知识,按照不同材料设计商品包装,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制定实训教材

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教材进行,因此,各大院校更应重视教材的制定和开发工作。各大院校可让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加入到实训教材制定的工作中来,当然,也可以邀请有包装设计经验的企业人员,让其加入到制定实训教材的工作中。通过这样的努力,最终制定完成实训教材,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包装设计人才。

(三)注重师资培训

在高职院校的包装设计教学活动中,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注重教师的再培训,促使包装实训课能够更好地开展。各个高校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对实训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设计。[3]针对高校内专职教师实践机会少的情况,可以增加与职业人相互沟通的机会,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中可使用“项目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设计小组,根据具体的项目,详细地制定市场调查计划,从调查开始,收集更多富有价值的资料,如目标消费群体、使用的材料、品牌的整体定位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材料展开各个小组之间的讨论,制定相应方案。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用PPT进行演示,由其他小组和任课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在整个的项目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解惑的作用,严格把关各组的项目质量。这种“项目式”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团队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让学生掌握项目整个的设计流程。

(四)建设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就业,这就要求学校要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做好学生实训教学的基地建设,各高职院校应该将建设实训基地加入到工作计划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基地建设工作。

(五)校企联合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最终都将进入企业,那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到企业中去实训,通过在企业中的学习和交流,会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在企业中的学习,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4]

(六)保证课时

高职院校应该保证包装设计实训课程的课时,并引起足够的重视。高职院校可单独开设包装实训课,要将学生参与实训的内容和应用的时间两者的所占比例分配好。制定详细计划进度表,保证正常开展实训课的时间。包装设计专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如果实训课程的练习和实践没有充足的时间,那么将无法学好包装设计。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要随着社会的需求不断地进行调整。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包装设计的实训课程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的能力。高职院校应完善实训教学体系,拉近企业与包装设计人才的距离,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谭佳华.论高职院校包装设计实训课程改革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06).

[2]曾照静.浅谈高职院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J].青年文学家,2013(32).

篇11

1概念设计概述

所谓的概念设计即为在尚未经过数值计算,特别是在一些很难通过相关的规范制度做出明确规定或者是很难进行精确理性分析的问题当中,根据整体结构体系以及分体系彼此之间存在的力学关系、试验现象等总结获得的设计思想与设计原则,以此来从整体上来完成对建筑结构的总体规划与布置,有效管理与控制抗震细部方法等[1]。在建筑设计方案制定的时期,这一设计方法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完成对结构体系的构思、建立以及选择等,进而能够获得更加准确以及概念清晰的方案,从而为后期的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提升其经济性以及安全、可靠性。

2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2.1有效弥补计算机设计中存在的缺陷

在采用计算机完成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时候是会存在许多缺陷的,其无法正常完成方案初步设计工作。这是由于计算机设计往往会为设计师造成一定的错觉,会使得设计人员觉得计算机程序的运用简单易行,因此就会对计算机软件产生过度依赖的心理,于是就不会去专心地研究与学习结构概念的相关知识,进而影响到其设计能力的提升。另外,一些设计人员会存在一种习惯,即会在设计过程中应用分析程序。然而其却没有充分意识到假如采用正确的软件会使得设计效率与设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而假如选择的软件是错误的,那么就会造成结构设计发生问题,会留下潜在的隐患。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弥补计算机设计存在的缺陷,那么就应该合理运用概念设计,要鼓励与引导设计人员积极地学习结构概念的相关知识,进而充分利用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制定出最为理想化的结构方案。

2.2有效优化结构设计

对于每位建筑设计人员而言,其都需要充分地了解与掌握结构概念。因为利用结构概念可以帮助其创造出新的灵感以及更加准确、清晰的思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在充分遵循正确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有效地防止概念混乱以及定性不正确等诸多问题的出现[2]。除此以外,工作人员在面对一些技术问题的时候,假如其可以充分了解概念设计,那么就能够准确地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然后再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当前实行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当中就涉及到概念理论,而且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一个围绕概念理论而制定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这一种设计方法会更加科学、严谨,进而可以有效提高结构设计的完善性与可靠性,有效地实现结构设计方案的优化。

3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3.1在建筑场地选择中的应用

为了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效性与科学性,那么就必须要做好建筑场地的选择工作,因为只有充分保证建筑场地的科学、合理性,那么才可以也使得后续建筑设计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有效地确保其工作价值的实现。因此,在选择建筑场地的过程中要合理应用概念设计。具体而言,必须充分注意以下要素:(1)地形因素。因为不同的地形也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不尽相同的影响,而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还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制约,所以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考虑到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而综合考虑选择出最为合适的地形。(2)地质因素。由于地质因素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的建筑结构设计税票,特别是对基础结构设计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建筑场地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开展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估以及分析,进而充分确保施工场地的地质能够有效地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3]。(3)抗震性因素。由于抗震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因为只有在充分确保建筑结构有着良好的抗震能力以后,那么才能够有效地确保建筑的使用安全。因此,在选择建筑场地的时候,也要合理地应用概念设计,进而尽量防止在在那些极易发生震动的地方开展建筑操作。

3.2在基础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结构形式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再充分遵循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对基础设计类型进行选择。例如筏型基础以及箱型基础等等[4]。在具体采用箱型基础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确保建筑物的负载能力,可以及时、均匀地传递给地基,这样就能够对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产生有效地抵御作用,而且使其可以有效地完成对周围土体的协作互助,进而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抗风以及抗震能力。在选择使用筏型基础的时候,就会使得建筑物上部结构存在着非常大的荷载。对于建筑而言,其具有非常小的承载能力,这一结构类型能够使得建筑物上部得到有效的分散,而且使得地基获得更大的承载能力,在此状况下就会使得极不均匀沉降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避免。

3.3在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在受到水平负荷作用时候,会造成高层建筑结构侧移现象的发生,这是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点与难点问题,每位建筑设计工作人员都必须要给予充分重视。在具体开展结构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遵循概念设计基本原则,不但要充分考虑相关的要求与标准,与此同时还必须要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抗侧力体系,不但要对建筑物四周存在的其他建筑物的位置、结构等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与考量,而且还要对这些建筑物对所要建设建筑物的风压布局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的考量[5],进而要在具体开展结构设计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提升建筑物的竖向荷载及其抵抗力,要合理地运用概念设计基本原则,努力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力,使其能够保证平面结构的简单性以及规范性。总之,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也使得我国建筑行业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其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那么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就应该合理地应用概念设计方法,以此来有效地提升结构设计的完善性与可靠性,有效弥补在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结构设计方案,有效促进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

篇12

2.1华泾港南侧管道改接点(改接位置一)

本管道改接点位于华泾港南侧虹梅南路红线内第1个污水总管转折井,为避开规划高架辅道桥墩基础,转折井南侧管道管位需要向东调整。本管道改接点地处虹梅南路西侧、中环高架下面,区域现状交通压力和环境压力相对较小,同时结合现状污水总管延伸管段较短的特点,本管道改接点最终采用临时外包井施工法和延伸管段维护开挖埋管施工法进行管道改接。

2.2淀浦河北侧管道改接点(改接位置二)

本管道改接点位于淀浦河北侧的现状顶管工作沉井,刚好处于徐汇秀水苑小区出入口,且离最近的居民楼只有4m距离。若采用围护开挖施工,势必会对居民建筑地基、居民生活环境、小区出入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本着尽量减少施工面的原则,通过不同施工法的综合分析比较,本管道改接点最终采用局部垂直顶升施工法和大部分地下施工法进行管道改接,具体新老管道改接设计方案流程示意图见图4。

2.3淀浦河南侧管道改接点(改接位置三)

本管道改接点位于淀浦河南侧的现状顶管接收沉井,地处虹梅南路道路红线外,且远离周边建筑设施,施工时交通和环境影响低,所以本管道改接点采用较常规的现状井增设外包井施工法进行管道改接。

2.4A20外环线北侧管道改接点(改接位置四)

本管道改接点位于A20外环线北侧的现状φ2000mm污水倒虹管(倒虹穿越φ3500mm黄浦江引水管)。因污水倒虹管北段管位与规划虹梅南路高架桥墩基础冲突无法利用,同时考虑到新建φ2000mm顶管埋深较浅(比现状φ2000mm倒虹管浅3.2m)等因素,所以本管道改接区域采用现状污水倒虹管增设外包井施工法和外包井2次挖深施工法进行管道改接。

2.5A20外环线南侧管道改接点(改接位置五)

本管道改接点位于A20外环线南侧的现状φ2400mm污水总管。本管道改接点处的外环线南侧污水交汇井为现状φ2400mm6支流、φ2000mm和φ2400mm虹梅南路污水总管(外环线为界)汇流到外环线φ3000mm污水总管的交汇点。若采用现状交汇井外包井形式进行管道改接,一方面施工改接时现状交汇井井壁凿除工期长,需要3个支流上游污水泵站及总管下游污水泵站参与,调度时间长,操作难度大;另一方面现状交汇井凿洞接入会导致3个支流流向相互冲突,严重影响吴闵污水外排总管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本处管道改接点最终采用现状φ2400mm污水管增设外包井施工法进行管道改接,以保证管道改接时尽量少影响吴闵污水外排总管系统的正常运行。

篇13

所谓抗震概念设计,一般是指不经过计算,尤其在难以做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结构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实验现象和工程经验中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总体的角度来进行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从而从根本上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

(一)建筑场地的选择

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坏,除地震动直接引起结构破坏以外,还有场地条件的原因,诸如: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和土体液化等。因此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建筑场地是减轻建筑物地震灾害的第一道重要工序。(二)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及竖向剖面的布置建筑物平面和立面的规则性是抗震概念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规则的建筑方案体现在: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基本对称;结构体型简单;抗侧力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上下变化连续、均匀。因为,简单、对称的结构容易估算其在地震时的反应,容易有针对性的采取抗震措施并对其进行细部处理。因此,这就要求建筑专业的设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抗震知识素养,应该对所设计的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所估计,避免采用抗震性能差的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三)结构体系的确定和结构布置

结构体系的确定是结构设计中头等重要的大事。结构设计时应通过综合分析使结构体系尽量合理且经济,应优先采用抗震能力强、延性好、耗能能力强、便于施工且具有多道防线的结构体系(如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设置耗能连梁的剪力墙结构等),避免采用抗震能力较低的结构体系(如板柱-剪力墙结构,单跨框架结构等),尤其应避免采用看似“合法”(符合规范)但不合理的结构体系(如当房屋高度接近规范框架结构类适用高度上限时,仍采用框架结构,震害表明,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整体性较差,结构的抗震性能较差,此情况下应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为宜)。而在结构布置时,应采用概念清晰、传力途径明确的布置方式,尽量避免造成结构扭转、平面和立面的里出外进、竖向传力杆件的间断与不连续等问题。

(四)多道抗震防线的设置

单一结构体系只有一道抗震防线,一旦破坏就会造成建筑物倒塌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当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地震动卓越周期相近时,建筑物由此而发生的共振,更加速其倒塌进程。而如果建筑物采用的是多重抗侧力体系时,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遭到破坏后,第二道乃至第三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立即接替,抵挡住后续的地震动的冲击,可保证建筑物最低限度的安全,免于倒塌。在遇到建筑物基本周期与地震动卓越周期相同或接近的情况时,多道防线就更显示出其优越性。当第一道抗侧力防线因共振而破坏,第二道防线接替工作,建筑物自振周期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与地震动卓越周期错开,使建筑物的共振现象得以缓解,避免再度严重破坏。在双重结构体系中一般应优先选择不负担或少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支撑或填充墙,或轴压比值较小的抗震墙、实墙筒体等构件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如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框架-填充墙结构中的填充墙,单层厂房纵向体系中的柱间支撑,均可作为各自体系中的第一道抗震防线。如因条件限制,只能采用单一的框架体系,则框架就成为整个体系中唯一的抗侧力构件,此时应采用“强柱弱梁”型的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成为第一道抗震防线,框架柱为第二道抗震防线,用框架梁的变形去消耗地震能量,使框架梁的屈服先于框架柱的屈服,从而保护了框架柱的相对完整,最终达到“大震不倒”的要求。

(五)结构抗震设计关键点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