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心理课结课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学生处于学校与社会接轨的特殊阶段,他们即将面临工作的挑选、社会的考验或更高学历的深造,这无疑使他们的身体与心理承受了巨大压力。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中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休学或退学的主要原因,跳楼、自杀等极端现象时常见诸报端,这类情况多发生在女生身上。随着新时期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社会也赋予了女大学生更高的期望,如何帮助女大学生健康健全心理成为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在各大高校,健美操课作为深受女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在我校开设十分普及。它在健身的同时又能健美、健心,具有多重功能。鉴于我校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十分有限的情况,本研究拟从一个方面充分调查我校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既健美操课对其的影响。为我校健美操课的发展及女生心理素质现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大一、大二年级女大学生,年龄:20±2岁,人数:200人(公选150人,专选5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查阅了多篇有关于心理素质影响的学术论文及期刊,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了解了我国女大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健美操课程开展的现状,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视野。2.2.2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女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女大学生对于健美操课的直观感受,本次调查进行的时间为2015年11月第一次发放问卷,2016年2月第二次发放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4份,有效率97%。2.2.3数据统计法根据学生返回的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且用工具excel整理数据。2.2.4访谈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关老师和参与调查的女大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健美操课对改善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原因,使本次调查研究的可信度较大提高。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健美操课开展现状
3.1.1健美操课开设情况湖北工程学院作为一所综合类的高等院校,从我校的男女人数比例来看,再从健美操自身的功能及特点来看,它更适用于女生,所以这与我从专业老师那里了解到的选修健美操课的学生大多以女生为主的情况基本符合。从女学生选择健美操课的目的来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对健美操课学习兴趣的驱动;第二是增强体质,健美的同时减肥;第三是调节心理,培养意志品质。3.1.2健美操训练与比赛情况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推广便迅速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在高校发展较为普遍,也是我国目前重点发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可以健身健体,还能调节心理、休闲娱乐,它特有的表演竞赛性更是成为女大学生热烈追捧的重要成因。调查过程中得知:健美操专选班有固定的训练时间,她们的训练时间为每周3次早操,每周3次专项课,每次1.5小时。如果有比赛,会在节假日及周末增加训练。3.1.3女大学生参与课余健美操锻炼的情况在被调查的女大学生中,36人会每天坚持健美操锻炼,占被调查人数的18%;偶尔在课余时间进行健美操锻炼的占48%;还有34%的女生从未参与其中(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健美操运动在我校被大多数女生接受并主动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3.1.4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课的动机从女生参与健美操课的动机可以看出,减肥健美是对女生参加健美操课影响最大的,占有29%的比例;爱美是每个女生的天性。影响学生选择健美操课的因素中,兴趣爱好占23%的较大比重。还有一部分女生希望通过健美操课的学习来调节心理(如表2所示)。虽然学生参与健美操课的动机不一样,但是可以看出健美操课在我校还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3.2女大学生对学习健美操课兴趣的结果分析
3.2.1健美操专选学生学习兴趣的结果分析从调查得知,大多数女生是出于对健美操的喜爱而选择了这门课。同时调查中体现出68%的人认为专业老师对她们选择健美操课的影响最大,可以看出对于健美操专选的学生来讲,老师的专业技能对她们是否选择这门课尤其重要。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5%的人在健美操课的学习过程中感觉心情愉悦畅快,有较少数学生感觉一般,心情没有明显起伏。3.2.2健美操公选学生学习兴趣的结果分析从调查得知,喜欢健美操课的占60%,是被调查人数的大多数,不喜欢的占40%,也占有较大的比例。26%的人认为专业老师对她们选择健美操课有较大影响,而74%的人选择健美操课是因为同学的影响,说明对于公选课的女生来说老师的专业素质并非特别重要,她们更加关注于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健美操课的学习中是否感受过心情愉悦畅快,有57%的人持肯定态度,而将近一半的人认为心情一般,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具体数据如下表:大多是被调查者都喜欢上健美操课并能从中获益。
3.3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结果分析
3.3.1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及精神压力的影响从表7可以看出,参加健美操课学习后93%的女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和精神压力有明显改善,只有7%的人认为变化不大。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中心的研究报告(1996)指出,体育活动对情绪状态有改善作用,会减少焦虑和抑郁程度。通过与被调查者的访谈发现,可能因为她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常常表现的很忧郁,还表现出不良情绪,又不知从何处发泄。健美操受广大女大学生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健美操音乐强有力的节奏和热情奔放的动作很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和动作中去,将其注意力从烦恼的事情上转移开,在锻炼过程中充满艺术享受的乐趣,有利于女大学生缓解精神压力,调节学习生活中的紧张情绪,从而进一步改善心理状态。3.3.2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意志力和性格的影响健美操是一项高强度与高负荷的体育运动项目,一套动作大概4、5分钟,若成套动作完成下来会消耗学生极大体能,这就考验了学生的意志力,很多学生坚持一两分钟便已精疲力竭。下表是健美操对女大学生意志力和性格影响的调查结果。由上表可以看出,70%的女大学生认为参加健美操课学习后自身的意志力和性格明显增强并趋于完善,健美操中有很多复杂的上下肢配合动作,还对动作的幅度、力度都有一定要求,持续时间也较长,特别是持续一个小时的有氧健身操,需要承受一定程度的身体负荷和心理负荷,磨练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在强有力的音乐伴奏下,学生往往能忘却疲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耐力和意志力。30%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明显改善,在调查中不难发现,有少数女生因为自身体能和动作难度有过放弃坚持的想法。这里30%的人可能是因为没有坚持下来而得不到明显改善。3.3.3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经调查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81%的人认为参加健美操课学习后对自身自信心的培养有提高,健身健美操属于表演娱乐性质,当进行健美操某一动作的展示时获得良好的反响,会使表演者达到一个很满足的状态,自信心也随之形成。随着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力的提高,心理状态也更加稳定,在初步建立心理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完成高质量动作的过程中,使她们更加增强了信心,更勇于表现自我,肯定自我。如下表所示: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第12题(在健美操课的学习中,你是否因为动作的难度或音乐节奏的快慢有过挫折感)可以发现78%的女大学生都或多或少有过挫折感。这就警醒我们不仅要看到完成高质量动作的健美操给我们带来的自信心的提高,更要重视因高难度动作给我们造成的挫折感,并努力克服,锻炼好过硬的心理素质。为了更大程度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教师应充分考虑在健美操课中强度、时间、频率等综合因素的控制,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想出更好的解决对策才能使我校更多的女大学生从中获益。3.3.4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影响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90%的女大学生在参加健美操课学习后社会适应力有所增强,这表明健美操课对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培养有较大作用。通过与一些女生的访谈发现,她们对人际关系比较敏感,时常出现敌对与害怕心理,不愿与人深交。而健美操是一项团体运动项目,小到6人一组,大到12人一组,学生之间时常有着联系,这就自然而然的为女大学生提供了满往需要的机会和场所。使她们在团队协作中克服孤独感,逐渐产生对她人的亲近感和信任感,进而学会以诚待人,互相帮助,扩大社交圈,从而提升社会适应力。3.3.5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影响由上表可以看出,通过健美操课的学习,有87%的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有所提高,健美操课成绩的认定是小组考核的形式,有助于将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提高学生兴趣,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全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能动性,创造新的动作与队形,开发学生智力,体验团队精神。使团队协作和自我创新精神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进而对培养女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在我校,健美操课受到女大学生的热烈追捧,此次研究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改善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健美操课的学习,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得到了有效提高,自信心也得到了加强;第二,通过健美操课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她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第三,我校健美操课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特别是公选课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第四,学校领导对健美操课不重视,资金投入少,场地器材缺乏;第五,学生自身投入不够,对健美操课不太重视;第六,学校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重视,心理辅导工作流于形式。
4.2建议
4.2.1加强师资力量和资金的投入在调查中发现,较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的投入存在着疑问。场地器材的缺乏和师资力量的薄弱是限制我校健美操课发展的直接原因,这也说明了学校对健美操课甚至是体育教育的不重视,没有过硬的师资力量与良好的场地器材,全校健美操的推广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学校应该正视这一点,加大对体育教育这一块的资金投入,修建合适的场地器材以供学生使用,发掘充足的优秀教师资源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以此保证我校健美操课的顺利发展以及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稳步提高。4.2.2加强学校健美操课的组织工作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健美操课在我校的开展对我院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呈优良态势。在健美操课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是困扰较大多数学生的,就是大家会因为动作的难度和节奏的快慢而有挫折感,这便是因为我校健美操组织工作的薄弱。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多照顾后进者的感受,再加上合适的音乐,考虑学生整体的素质,逐步发展。4.2.3加强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重视健美操课程在调查过程中,有较少部分人选修健美操课并不是出于真正的兴趣爱好,而是为了两个学分。在意识上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现如今,大学生体质令人担忧,能有一门课既能锻炼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又能培养心理素质,就要倡导在校生(特别是女大学生)重视健身意识的培养,珍惜已有的健美操课程,以己之力带动身边的同学都参加到健美操的锻炼中来。4.2.4加强学校对心理辅导工作的监督,重视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辅导办公室,但这一工作流于形式,几乎没有学生知道心理辅导办公室的具置。在此情形下,学校应狠抓心理辅导这一块工作,加强对心理辅导工作的监督,从根本上重视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让我校的女大学生以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社会上的考验!
参考文献:
[1]汪云.《健身健美操对甘肃省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和自信心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2]姚杰.《健美操课程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3]朱妹.《高中女生健美操选项课程内容模块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4]李孟璐.《高校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分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
[5]陈泉宇,徐振文,康华养.《健美操运动对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心理影响因素的探析》[J].《运动》2012年第35期.
[6]张玉.《健美操课对女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及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篇2
一、从基础教学入手,制订成长计划
青年体育教师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制订自身合理的成长计划,确定每个阶段的成长目标。目标刚开始不要订得过高,要从教学的细节人手。例如:勤听课,注意老教师是如何在一堂课中控制教学进程的;熟悉所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理念,尽快融入新集体;了解本校和本地区体育教学特点,感受教育环境;对所教学生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方法和内容;学会制订各项教学工作计划,注意教案书写的规范性;自学新课程改革相关知识,撰写读书笔记。定期对成长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进步和不足之处,制订下一阶段成长计划。
二、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1.在教学实践中锻炼教学技能,提高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大课间、课外活动、体育竞赛、课余训练、裁判工作等是体育教师的常项工作,青年体育教师要积极投入到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中,不计报酬、乐于奉献,在教学实践中锻炼自身各项教学技能。青年体育教师要意识到组织管理能力是体育教学的生命,青年体育教师要在体育实践中着重培养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共青团工作、德育工作以及学校其他课外活动,青年体育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这是快速提高对学生综合组织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2.积极参加教师基本功大赛,保持健康体魄
健康的体魄是体育教师教学“生命力”的保障,是成为优秀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青年体育教师要克服惰性心理,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继续学习自身还未涉及到的体育项目,以丰富教学技能。教师基本功大赛,一是行政部门检验本地区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情况,为教学管理提供依据;二是督促广大体育教师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育教学“生命力”。青年体育教师要积极参赛,是展现自我才华,建立自信心的良好手段。
3.参加优质课大赛,提高教学素养
参加和观摩优质课大赛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培养教学素养,使自身得到快速成长的捷径。优质课来源于日常教学课,但却高于日常教学课。优质课大赛是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新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探讨的平台之一。新课程改革就是通过各级、各类优质课大赛将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创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形式进行展示,通过比赛进行交流、探讨,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青年体育教师观摩或参加优质课大赛,是学习新课改理念、锻炼新课改能力的有效途径。青年体育教师要积极参加优质课大赛,端正参赛动机,不要怕获不上奖而退缩,更不能为了评职称而盲目参赛。要本着锻炼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交流学习教学经验、建立自信的目的参加优质课比赛。
4.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撰写科研论文,是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的另一重要手段。撰写体育科研论文或是进行专题性的科研课题研究,是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的科学手段。青年体育教师要积极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善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写论文,首先要勤于阅读。教育专著、新课改著作、体育报刊杂志、文学作品,大学时学习的教材也需要进行再阅读、再学习。其次,要善于捕捉论文的素材。体育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发掘素材,要形成科研敏感。通过观摩公开课、培训、与他人交流、阅读资料等途径,都可以发现很不错的素材,对素材稍加整理就能确定论文的课题。另外,初写论文的体育教师要注意论文题目不要选择的过大、要注意文格式的规范性、语言的条理性等。
5.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青年体育教师思维活跃,虽然缺乏教学经验,但只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自身和所教学生的特点,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同样能创造出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笔者自身在教学成长过程中不断学结教学经验,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如“多元化复合式教学模式”“初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发挥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催化’作用”。并把这些教学方法运用到优质课大赛上,总结成论文,获得了国家、省、市级奖。虽然只是一点成绩,但却建立了自信,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特色。
三、综合能力的自我培养
幽默能力、处理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交流能力、学科间交互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是现阶段各学科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青年体育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会成为自身成长的“倍增器”。
篇3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最终形成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却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个严谨而开放的体系,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不断适应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政治论文,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努力开创新局面站。
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落后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注重形式化、表面化,习惯对学生进行外在强化,缺乏“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忽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大大降低了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削弱了学生对于教育内容的认同,致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排斥乃至厌学情绪,背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和目标,育人功能难以真正实现。
2、教育内容空洞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理想化色彩浓厚,偏重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认知水平,缺乏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介入,内容更新滞后,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政治论文,忽视大学生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对大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学习倦怠、就业压力、心理问题等关注不足,致使课堂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极为明显,效果大打折扣。
3、教育手段陈旧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是课本统一、大纲统一、教学方式统一,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通常以灌输说教和书面考试为主,大话讲得多而行为指导少,管教多而启发少,灌输多而引导少,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了无根之基、无本之木,很难使正确的理论真正内化为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和精神的支柱。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会工作理念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1]P6-7。”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为那些被社会问题所困的个人和家庭直接提供帮助。社会工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助人活动,而“是充分考虑到受助人的需要及其主体性,运用尽可能有效的方法帮助受助人满足其需要、摆脱困境的活动和过程 [2]”,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政治论文,以人道主义为基础,以接纳、尊重、自决、保密、中立为原则逐步形成了平等尊重、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引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更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与社会现实和高校发展实际不相符合的陈旧观念,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保障站。
1、平等尊重的理念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观就是尊重当事人,确认帮助者和被帮助者之间的平等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会工作平等尊重的理念,首先要改变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客体的关系,改变主体绝对权威、客体被动服从的陈旧模式,积极促成主客体平等双向、交流互动的教育模式,满足大学生自我肯定和得到他人肯定的心理需要。其次,平等尊重的理念要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教师必须以不批判的态度接纳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一种平视的姿态与受教育者进行入情入理的对话,真正摈弃那种我讲你听、我说你行、我教育你服从的说教模式,使受教育者在尊重、认可、理解中得到教育 [3]”,更好地以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2、助人自助的理念
社会工作“最核心的摘要通过“助人”达到人“自助”。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会工作方法
作为科学的助人活动政治论文,社会工作在发展中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方法。从教学实践入手,灵活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性和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1、个案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方法是“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运用有关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各种科学知识与专业技术,对案主(个人或家庭)进行工作;它通过提供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协助案主解决困扰他或他们的问题,并改善其人际协调能力,完善其人格与自我,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以维护和发展个人或家庭的健全功能,增进其福利站。[1]P103”
伴随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要考虑所有学生共同的需要外,还应该考虑到个别学生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区别对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个案工作方法,教师在课前,通过向学生告知个人邮箱、电话号码、MSN等形式政治论文,与学生充分互动,开展有效调研,多方面收集学生对授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有针对性地备课;课上从各种角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适当调整授课内容,满足学生需要;课后及时对授课效果进行回访,认真对待学生的反馈信息,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关注;对于个别学生提出的特殊问题,可以在课后对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交流,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个案工作方法的融入,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愿意作为一个平等的教育主体通过开放互动的交流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进步,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更加科学,效果更加突出。
2、小组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法,也称为团体工作方法,是“以社会团体为工作对象,在团体工作者的协调下,或通过团体情境与团体互动实现娱乐、教育与治疗的目标,或通过团体的共同努力达成社会行动政治论文,从而促使社会变迁,促进整个社会繁荣。[1]P128”小组工作利用小组成员互动中的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感化、教育,带来成员态度与行为的变化,具有发展性和预防性。“小组工作相对于个案辅导其最为显著的优点就是小组成员在彼此互动中通过小组动力达到改变的目的,其改变的结果是持久而有效的。[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采用大班教学方式,往往效果不佳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小组工作方法,可以按照各种形式把大的教学班分成多个小组,组织学生按小组参与课堂互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自然班分组,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可以按照宿舍分组,组织学生上台讲课;可以按照选题分组,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最后由学生代表评定各小组成绩,再由小组评定个人成绩,直接与学生个人的学期成绩挂钩。在小组活动中,每个组员通过分工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准备,既是专业知识的丰富、综合能力的锻炼,也是集体观念和参与意识的提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平等主体参与到互动中,以小组工作方法的技巧合理建组政治论文,适时引导,强化暗示,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各项优势,引领小组成员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引入小组工作方法不但实现了社会工作的平等尊重、助人自助的理念,而且可以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完善,并通过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加强学生的群体教育,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3、社区工作方法
“社区社会工作是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帮助社区成员确定其需要或目标,鼓起其行动的意愿与信心,协助共寻求各种资源,采取行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站。[1] P15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论文,基本上是以理论灌输为主,大多忽视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解决了“知”的问题,却没有解决“行”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各个高校都提出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现寓教育于社会服务之中,寓教育于参与之中,使大学生达到知行统一。社区工作方法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相互联系与彼此依赖,重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放性、持续性以及推动社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社区工作方法,可以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介入社会,以学校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把学校和社会有机结合,一方面协助社会发展,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的社区资源政治论文,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学生日常实践结合,通过各种课外教学活动、学术讲座、文艺演出、志愿者和社会服务活动,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认知和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学会爱和尊重,学会感恩,最终实现知行统一。在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较综合评价和考核,作为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会摒弃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适时更新工作方法,切实增强教学实效,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更好地应对社会转型期的严峻挑战,实现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级才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第二版).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
[3]易钢,肖小霞.学校社会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高教探索,2007(6):94-96
[4]范燕宁.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发展与基础价值理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4-100
篇4
英国高校将学生的实践和思维作为重点内容,会制订详细的《课程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对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考核目的、论文的写作规定、考核时间、作业的规范格式及考核标准、评定等级等各方面都有所规定,并要求学生针对此方案做出相应的个人学习计划,课程考核对学习的指挥棒作用开始体现,课程考核目标和课程学习目标是紧密联系的,这样就能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期,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2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及细节化
英国大学考核的方法有很多种,实地调查(Field Trips)、陈述展示(Presentation)、论文(Essay)、测试(Exam)、报告(Report)、作品集(Portfolio)等,英国高校的闭卷考试比较少,题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不需要死记硬背。大多数考试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正确的答案,其中以论文和报告为主。
论文的撰写水平和最后的期限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英国的诸多高校中,如剑桥大学学生一旦考试不及格是没有补考机会的,有课程不合格就会被开除,这种几近残酷的学习过程迫使学生必须全力以赴。除此之外,英国高校实行的导师制,学生除了上大型讲座课、小班讨论课之外,还可以和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单独辅导,这就要求学生做好充分准备,阅读大量书籍后,撰写出来的论文才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和导师进行探讨,从中得到建设性意见,让自己有所成长,而这篇论文成果自然也就成为最终考核的考量因素之一。
3考核的连续性
英国的大规模考试不多,一周平均要撰写1~2篇论文,再加上对论文高水平的要求,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紧张的模式,而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的各种考核模块也应接不暇,更催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课程考核的等级划分
英国大学课程考核的成绩评定不是采用百分制,而是采用等级制(6个等级),即:A(相当于百分制的70分以上)、B(60~69分)、C(50~59分)、D(40~49分)、E(30~39分)、F(30分以下)。D级以上均为及格。英国大学的观点,成绩评定不宜过于细化。
5考核的重点是考查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英国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中国教师不同,英国大学的课程内容比较简单,选取案例―理论探讨―讲授主题―调查分析―内容梳理,学生自主性强,教师仅仅是引导。英国大学的课程考核不是考查学生记忆了多少理论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理论能力和应用能力,对问题的发现能力和解决能力。
二、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1考核内容和教学目标脱节
我国高职院校的考核方式呈现单一化的特点,主要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考核以试卷考试为主,形式为闭卷,题型包括填空、问答、名词解释、计算题、选择题等,学生获得高分要记忆很多的知识点,这使得很多学生存在“临时抱佛脚”式的突击式复习。这种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应付心理,考完了就什么都不用看了,更不会反省和思考。
2考试命题和阅卷环节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许多课程是教师自己命题,自己阅卷,一般根据自己所讲授的主要内容进行命题,这就忽视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等目标层次进行命题,导致范围的覆盖面较窄,灵活性不强,阅卷也比较简单,虽也有平时成绩和作业相关因素的考核,对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全面素质的考核仍待加强。
3缺少诚信度,导致考核成绩出现“信任危机”
目前高职院校各种各样的“分数”成为影响大学生选干、评优、入党等的重要因素,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和考核有功利化倾向,绝大多数学生为取得高分,更愿意在试卷上填写“正确答案”而不是自己的真实观点。
三、结论和启示?
(一)完善考核方案,细化考核标准
英国高校完善的课程考核方案值得我们借鉴,明确规定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考核目的、考核时间、作业的规范格式及考核标准、评定等级等各方面,不仅为教师明确了考核方向,还可以提高试卷和各种考核手段的质量,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努力目标,真正实现课程考核对学习的“指挥棒”作用。
(二)考核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1对高职学生的考核可以借鉴英国导师制教学,因材施教
除采用开卷考试外,还可采用多种方法。以学生小组论文为例,由学生自拟题目,按照小组进行课下调研,撰写出调研报告或者论文,学生的竞争心理会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同时给予学生两次分别辅导机会,提出针对性意见,自然会提高论文质量。
2继续加大高职学生实践成绩的比重
按照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是高职院校的优势所在,所以在考核模式中应当将其作为重点考量因素,人文社会科学以课堂活动为主,课下调研和课外为辅,理工科以实验、实训为主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三)将试题形式由传统的“求同性”改为“求异性”
这要求教师在试题形式上进行改革,用固定的标准答案会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求异思想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重试题的针对性和对试题内容的宏观把握。
(四)注重过程考核的理念
“过程考核”是一种着眼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方式。它强调考核也是教学,考核是与教学承上启下、相辅相成的,考核是教学的一部分,应该被安排在教学计划中。过程性考核强化了教学过程的控制,将考核贯穿学期始终,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动态考核。
(五)加大信息化考核力度
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已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90后”的大学生对信息化手段的掌控非常娴熟,既然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那就最大限度发挥网络优势进行全面信息化考核。
总而言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吸收英国课程考核模式的优点,但是也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篇5
一、传统小学体育课的弊端简析
(一)课程设计的不合理
传统的体育课程设计仍是沿用传统的课程设计方法,其内容仅仅为不断锻炼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从而忽略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男生与女生在体育爱好方面是有较大差异的,男生通常偏向一些剧烈运动,例如足球、篮球之类;而对于女生而言则更喜欢温和的体育运动,如羽毛球、跳绳等。因此,在体育课程设计方面不能将全班同学等同视之,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而制定合理的体育课程。
(二)体育目标的不合理定位
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来看,时至今日,不乏大型体育盛会的举办,但仍存在不少人对体育活动存在误解。他们总把体育归为一种单纯的竞技项目,而忽略的体育活动的本质,即身体素质的培养。在体育活动中,我们不仅应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个人成就,而是更加关注它给我们带来的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亦是如此,体育教师不应单纯地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应该变传统以分数衡量体育成果的观念,而是应该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文化课地位的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方面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这尤其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中。论文格式,体育竞技。当代的学生为了升学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挤压其课余活动时间,小学生亦难逃与此。更有甚者,一些小学教师为了小学生小升初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占用学生的体育课时间,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对学生的今后发展也将产生不良影响。
二、小学体育课对学生素质培养若干建议
(一)重视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1、对小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随着世界上各重大体育盛会的连连举办,各小学的体育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这就为小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不难发现,由于我国对体育的认知并不成熟,大多数人在观看这些竞技活动时总是忽略运动给选手带来的快乐而关注各选手的运动成绩。论文格式,体育竞技。这种错误的观念很容易影响小学生对体育的看法,造成他们在体育中一位求胜的心态,从而忽略了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进取心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教导小学生不应一味看中比赛成绩,当然,成绩可以反映竞赛的一方面,但不是竞赛的全部,我们应通过竞赛的成绩激励自身奋发向上。2、加强对小学生顽强意志的锻炼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锻炼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见的,而是要通过长时期的锻炼才可达到的。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顽强的意志品质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素质,因此,对于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实现。在体育锻炼或是竞技中,小学生必然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同时必然也要面对承受失败的压力。论文格式,体育竞技。由此可知,在校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勇敢面对失败后,其意志品质必然会得到巨大的提升。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注意对小学生意志的锻炼,鼓励其在失败中仍能享受体育的乐趣。(二)在追求身体满足的同时关注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1、帮助小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体育并不仅仅是通过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就能达成其效果的,而是要求小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小学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应激发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教小学生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鼓励他们在学习之余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2、在体育活动中注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体育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之余多加关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小学生正处于生长的萌芽期,其对外界的认知能力仍要依靠外界的正确引导,同时,由于其年龄小的特点,造成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同时也缺乏一定的团队精神。针对这些,体育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体育竞技活动,如拔河、球类比赛等,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团队精神的力量并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3、指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以继续营养的补充以及强悍的身体。论文格式,体育竞技。由于上面提到的,体育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多参加课余的体育活动,但仍应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应指引小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以免造成身体损伤等不良后果。论文格式,体育竞技。
三、小结
综上所述,注重体育课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论文格式,体育竞技。因此,各小学、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小学生积极开展他们所爱好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放松身心,劳逸结合,从而促进文化课成绩的提高以及心理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智;;当前兰州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竺航;;对奉化市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篇6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里,高校进行了几次扩招,2015年我国在校的大学生达到了2548万,这么庞大的数字也证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推动的成功性。但是随着我国的大学生面临的各种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时候,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也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注意。尤其是现在的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的影响更是凸显。大学生崇尚自由、开放的理念,而网络文化的特点又恰恰是开放性、自由性。于是大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了网络生活的特点,他们的思想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受着影响。互联网上不只是有各种正能量的东西,也存在的很多盲目的崇富、尚富的东西。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定性的阶段,网络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我们的大学相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必须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大学作为培养我国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大学要重视起来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人才的标准来说,创新思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指标。而“两课”恰恰是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的重要方法和策略,也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两课”也逐渐成为了当下高校重要的教学方法。
一 、“两课”教学成为了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方法
1.两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的能力。这里所指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哲学原理”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理论思维
的水平,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可见,该课不仅要教给大学生理论观点,更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哲学的很多思想对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感性和理性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全部和部分的关系,主观和客观的关系等等。
2.“两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正确走向有着重要的保障
“两课”教学正是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从而引导和保证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成果的正确价值取向。这是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的大问题。很多高校或者学生没有意识到“两课”的重要作用,殊不知方向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创造性思维更是如此,因为创造性思维本身是不存在着所谓的好坏,但是如果被坏人所利用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就像我们在相关的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有些化学系的教师或者从业者制造相关的管制类药物,根源就是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理论指导。创造性思维如果被应用于好的方面就往往会创造出很多有意义的结果。
二 、如何通过“两课”教学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1.加强大学生的实践
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后的理论才会有更加真切的感受。我们的大学在“两课”教学中要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决不能只是把教学停留在理论上。“两课”可以开展诸如让学生去参加各类的社会调查和实践工作。通过实践或者是调查工作,大学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两课”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以及“两课”所包含的内容。通过这种实践他们会更积极的对理论课进行讨论和分析,更加积极的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他们才会明白“两课”教育的内容的本质以及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2.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大学归根到底是一个学校,它的核心任务是教授学生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强烈的文化氛围对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这种软实力是通过这种静静的力量去影响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图书管里,我们看到的是众多的学生在学习,但却是安静而有序的。自习室里,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们或在安静的学习或者窃窃私语的讨论着。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老师全身心的对课堂的投入和学生们全身心关注的样子和状态。我们的大学要真正的把这种学习氛围重视起来。“两课”是相对枯燥的学科,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更是显得十分重要。
3.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目前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极高,从小的自我意识必然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的形成。虽然进入大学后,他们的思想和判断能力逐渐成熟,但这种自我意识仍然十分明显。很多学生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导致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极差。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团队协作。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把这个问题重视起来,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如今的社会更需要这种团队协作能力,因为任何一个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各个环节的统一协调和配合,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在学生阶段就培养这种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心理的成熟做出良好的准备。当然,这种团队协作必须是建立在快乐和幸福的基础之上。有些错误的理论觉得创造性思维是个人行为,这种理论是十分错误的。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更往往是团体合作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刘秀峰,《论案例教学法在医药类院校两课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9)
[2]杜柳,《中外合作大学两课教学创新探索――以宁波诺丁汉大学近代史教学为例》, 【期刊论文】,《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6(2)
[3]何春启,薛宝林,《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重要作用》, 【期刊论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
[4]陈芬芬,《 两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由“知道”向“体道”的转换――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 【期刊论文】,《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
篇7
1.2作业失范现象
作业失范主要是指大学生抄袭作业、不独立完成作业的行为。调查结果表明,有高达85.1%的学生有不同程度抄袭作业的行为,其中30.4%的学生经常抄作业,54.7%的学生会抄作业,但不是经常抄袭,仅有14.9%的学生没有抄袭作业的行为。这说明抄袭作业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能否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仅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能从侧面反映一个人的诚信品质,现今大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如此普遍,这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如果学生对待作业敷衍了事,那么将不能透彻掌握知识,时间一久就会挫败学习自信心;如果不认真听讲和复习,只靠考前突击来应对考试,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更有甚者会考试作弊,这种违纪行为对学生而言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应该从平时的学习中就加以监管。
1.3课程论文抄袭现象
大学选修课的考核多以论文形式进行,其他有些课程也将论文成绩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撰写论文是评价学生是否自觉主动学习和学习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为此,学生应该认真对待课程论文,不断提高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调查表明有81.2%的学生没有对文献正确引用,为了完成作业对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抄袭,其中有17.6%的学生会经常抄袭论文,63.6%的学生表示会抄袭论文,但不是经常抄袭;仅有17.8%的学生从来没有过该行为。另外,只有14.6%的学生表示发现同学剽窃他人文章,会耐心开导并督促其改正。由此可知,面对诸如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时,大部分学生不但自身做不到完全诚信,而且对他人出现此类行为时更不会劝诫和监督。因此,需要对学生论文撰写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并采取一定的监督管理措施,如学生相互之间审阅,论文等。
1.4考前突击现象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方能水到渠成。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历经高考的洗礼之后,步入大学反而缺少了目标,加上老师平常对学习的要求不再像高中那样具体和严格,自由空间增多,于是在学习上对自己放松了要求,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得过且过。学生对待学习表现出了主动性差、学习意志薄弱并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习时间多限于课堂,不注重课余时间的学习。不管复习时间有多么充裕,学生总喜欢在考前短时间内突击,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这种考前突击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平时很多自习室空无一人,但是考前座位爆满甚至无位可坐,这就导致平时资源闲置和考试前资源紧张两个极端现象。
1.5考试失范现象
大学考试不同于高考之前的应试考试,主要目的是督促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师教学效果,为教学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目前,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若考试挂科将会对学生评优评奖、毕业就业等很多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平时不努力、考前不认真复习又害怕考试挂科的学生,会铤而走险,选择考试作弊。据调查,考试作弊现象十分普遍,有46.4%的学生在考试中有过不同程度的作弊行为,其中经常作弊的占到6.3%。这说明学校虽然对考试作弊惩处严厉,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企图通过作弊手段通过考试。只有17.6%的学生表示发现同学有替考等作弊行为时,会积极劝阻。通过访谈可知,学生之所以不制止作弊行为,是因为害怕影响同学之间的友情,如此这般更加助长了考试作弊的风气。
2学习道德失范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2.1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道德认知
学习不仅是自己的事情,关系到自身将来的发展与成才,而且也关系到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该专业学生之所以出现课程学习应付差事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学习价值认识多元化,即所谓的学习好不如关系好、60分万岁、即便就业但是环境脏臭、就业地点偏远、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等等,这些都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目标不明确,缺乏对自身发展的长期规划。访谈中有些学生提到“自己对专业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学习没有目标,老师讲的东西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就算了。”“学习上不挂科就行,到时候拿个毕业证学位证,出来能找个工作就行。”“即使毕业也不会从事这个专业,学了也没用。”还有些学生认为“专业课比较重要,选修课不重要,所以选修课论文就是抄一个少一个”。由此可见学生对专业学习认识不足并缺乏兴趣,学习意识淡薄和学习目标功利化是导致该专业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的直接原因。2.2学生的学习自制力薄弱学习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抵住外界诱惑,用心不断刻苦钻研才能有所成就的过程。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以往任何阶段的学习,老师和父母的监督减弱,学习压力减轻,以自主学习为主。如果大学生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力,抵制不住外界各种游戏、娱乐等的诱惑,很容易放松对学习的要求,出现学习懈怠,具体表现为上课不听、作业和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不良学习行为。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之所以出现课堂违纪、抄袭等学习不道德行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学习自制力薄弱。有学生提到“主要是自制力比较差,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候下决心要好好听,听不到一会就感觉没意思,就习惯性玩手机。”“抄袭作业的主要原因还是懒吧。很多东西其实也不是不会,而是把时间都花到其他的东西上,但又要及时交作业,所以就抄一下,应付一下。”
2.3教师的引导和教学艺术有待提高
学生平常学习及考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首先,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引导是提升大学生学习道德修养的关键因素。有些教师上课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布置作业形式单一,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久而久之削弱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动力缺乏。再如病理、生理、生化等专业理论课程难度较大,老师授课形式单一,内容较为枯燥,更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逐渐出现学习懈怠。其次,有些老师自身对学习道德不够重视。在上一些公选课时,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考试也没有严格要求,让学生误认为这些课程不重要,出现课堂散漫等不良现象。访谈中有学生提到“专业课老师上课叽里呱啦讲一下,基本没互动,也听不懂,就不想听。公共课老师讲课内容都是照搬书本,和生活实际相差太远。”“有些老师认为是选修课,就不太重视,下面有玩手机的也就不管。”再者,考前划范围,监考不严格等也助长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和考试违纪的行为。学生提到“老师考前把范围都给我们了,而且监考也都是本院老师,即使考试作弊被发现最多就是挂科,不可能通报。”因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正确引导学生及自身对知识的尊重,对学生学习道德的养成尤为重要。
2.4学校的监管失范
首先,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对学生学习道德的养成有重要影响。大多数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在学校会受身边同学和环境的影响。如果一开始学校和老师就忽略抄袭作业、论文这种小细节,没有一定的监管机制,久而久之养成不良习惯,那么学术氛围将逐渐变差,学生之间也会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提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和学校氛围关系很大,和同学之间的氛围有关系。”“抄作业大部分有一种从众的心理,感觉别人抄的话,自己抄也没关系。”其次,大学衡量学生的硬性指标之一就是考试成绩,课程考核成绩更多取决于期末考试而忽略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致使有些学生认为平时不重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能在考试中轻松过关。老师提到“现在衡量学生好与坏就只有一个指标,就是考试成绩,就算学生考的好,但不能代表学生素质,这种考核方式需要进行完善。”此外,有关学习道德方面的教育大多是关于考试的诚信,缺乏除此之外的学习道德教育,教育时间也多集中在考前,教育过于形式化,导致学生对除考试以外方面的学习道德规范缺乏正确的认知。
3对策与建议
3.1培养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学习道德认知
学生在大学之前主要以高考为目标,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学习动机和目标弱化。学校方面应加大对畜牧兽医专业优势的宣传力度,请在本专业或本领域有丰富教学和工作经验的教师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引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学习观的课程,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专业,消除专业上的误区,了解就业优势,尽快明确学习和人生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多和辅导员、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遇到学习困难及时解决,尽量在课堂上把学到的知识消化和掌握。使学生认清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掌握学习能力和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才能走的更加长远,事业才能取得更多成功,而妄图用一些不正当手段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树立该专业大学生对学习正确的认识,引导其建立长期的人生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3.2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吃透课本知识,领悟教材精神。上课切勿照本宣科,依赖幻灯片,应提高自身实践和理论经验,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幽默性。其次,上课形式应灵活多样,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新颖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自主性。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课本,可多结合生产和实践案例。课堂增强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提前预习,课后要求其查阅和课堂相关的文献或知识,课上提问。上课时给学生留时间针对老师所留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对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作业和论文形式可不拘一格,多布置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少布置有标准答案的作业,可让其在课堂对给定案例进行口头汇报,或者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汇报,结合学生能力让其写一些不限字数但是能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小论文。
3.3加强师德建设,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首先,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学习道德素质和修养。通过学生评价、专家评课的方式督促任课教师认真对待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不负责任的教师给与惩罚和训诫。其次,要求教师无论上选修课还是专业课都应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可进行提问,不纵容上课玩手机、抄作业、论文等行为,课堂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认真检查给学生布置的任务,认真批改作业和论文,表扬认真完成作业或者任务的学生,对抄袭他人作业或者论文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平时表现。对存在较多学习问题的学生应了解其心理真实想法,在引导的过程中注意说话方式方法,切不可借机肆意发挥。考前不允许老师给学生划重点和范围,学校加强对考场纪律的监督,一旦发现老师纵容学生的现象,应对老师严厉惩处。
篇8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通过两年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上基本创建了一个师生同乐,以生为本的课堂氛围,学生们都喜欢我的课,所教班级的生物统考成绩均能保持前列。同时,教学过程中,我善于总结经验,撰写学术论文,和同行进行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xx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生物课教学中的趣味教学》获禅城区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并在学科论文交流大会上宣读,创新活动设计方案获禅城区xx年度一等奖。我积极地担任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区镇有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编辑推荐:学科带头人工作总结
2010学年个人年度总结
2012年度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篇9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管能动性的一种体现。现在运动生理学、体育控制论、行为科学一致认为,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激发人们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在“激素”,他直接影响人们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并对人们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笔者对任教班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试卷参考了心理学生中兴趣的差异性、动机、体育兴趣对其心理特征影响的试题..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体育项目本身种类繁多,又具有竞技性、趣味性、娱乐性的特点.我们调查的我院大学生,正处在青年时期,他们活泼好动,但由于他们已经升入大学,文化课学习教中学时期相对轻松,但是社会实践能力与实践需求加大,健身的意识增强,因此,对体育课的兴趣极大.体育课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身体,减轻压力,调节大脑,使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有足够强健的身体去完成学习任务和消除紧张的压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充分展示自我。
1.1大学生体育兴趣及性别特点
大学生体育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直接因素.笔者在对所教的我院420名大专班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
男生感兴趣的项目依次为:散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武术套路、排球.
女生感兴趣的项目依次为: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羽毛球武术套路、排球、篮球、散打、毽球、跳绳.
从统计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差异较大,男生对竞技性较强,富有挑战性的散打、篮球、足球等项目兴趣较大,女生对韵律感强、将强身塑体结合在一体的健美操和体育舞蹈更感兴趣。男女学生对体育教材中的体操,武术,田径中的投掷等项目普遍兴趣较差,对教材中限选的足球、篮球、健美操、乒乓球等兴趣较大,对大纲外的跳绳、羽毛球、毽球等也有较高的兴趣.另外,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教师优美标准的示范和生动精练的讲解,学校体育场地与器材对学生的影响较大。
大学生体育兴趣对心理的影响
大学生对有浓厚兴趣的体育项目最具学习的热情兴趣,锻炼后也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学校场地、器材、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学校的传统项目,特别是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兴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
传统教学一般采用固定班级固定教师的班级授课制,一名体育教师负责若干班级的体育教学,学生被固定在某一个班级,强调集中统一,往往显得机械刻板,极大地制约了教师的教学优势和积极性,并限制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选择,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降低体育教学质量,达不到好的学习和锻炼效果。体育教学大纲是政府颁布的,具有权威性和法规性,体育教师是大纲的实施者,大纲中内容广泛地涉及到田径、球类、体操、武术、健美操、舞蹈等项目,体育教师基本功再全面也不可能样样精通。由于性别差异,男教师对舞蹈、健美操相对欠缺,足球、支撑跳跃等对女教师也有示范讲解的困难,因而不但影响教师教学的优势和积极性,也使学生失去了对教师和教材的兴趣,直接影响了学习和积极性。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材内容,教师魅力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方面。僵硬、古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机械被动的进行体育学习,势必影响教学的效果。
3弹性体育教学的实施方法
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必修课和专选课或者说是提高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这里所讲必修课是指每一个学期抽出一定的时间,以班级授课的方式,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专选课或提高课是指在完成必修课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赋予教学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分成几个教学组,实施弹性化的教学管理。教师选择自己的特长项目招收学生来上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对教师的了解,打破固定授课班级,自由选择任课教师和运动项目,这样才能使学生兴趣增强,才能主动自觉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并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4弹性教学的意义
4.1 实施体育课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体育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直接因素,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运动项目和自己所喜爱的教师,可使他们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进行体育课的学习,并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以实现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课可加深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喜爱,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会充分体会运动后的满足感,会进一步增加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掌握运动规律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论文大全。
4.2 充分调动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得主动性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体育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之一。论文大全。教师在教授自己的特长项目时更有自信心,示范动作更准确优美。讲解更生动熟练,也增加了个人魅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由于学生自己选择授课教师,对教师也使一种压力,会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更新教法,提高组织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让学生主动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和体育教师也会使学生求知欲增强,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和锻炼
4.3弹性教学会增进师生感情交流,使教学气氛更融洽,锻炼效果更佳
教师在教授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时,会充满信心,热情高涨,更能释放个人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跟自己喜爱和崇拜的教师进行学习,会更加勤奋努力,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又会感染教师的教学情绪。论文大全。在这样的融洽愉快轻松的教学气氛中,可使师生身心愉悦,身体健康,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理学编写组。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1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生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篇10
其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小论文的撰写,创意作品,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再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篇11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篇12
熟悉招生简章,把握申请时间
申请者首先要浏览目标大学的招生简章。虽然香港很多大学的招生简章有中英文两种版本,但涉及具体专业的招生简章几乎都是英文版的,对申请者的英文阅读水平要求较高。申请者要仔细阅读相关专业的招生简章,遇到模糊的地方要多咨询相关大学的招生办公室,不要因误解或其他原因而耽误申请。通常情况下,香港的大学是在每年的11月底或12月初开始申请,到次年的1月中旬结束。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比如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等大学的报名结束时间就较晚。我当时就是申请工作做晚了,错过了很多大学的申请时间,因此也错过了不少机会。所以提醒大家一定要早做准备,切勿贻误时机。
明确申请方向
香港有两种研究生项目:一种是面向大众的以实用型为主的MA (Master of Arts),学制一年,学费一年大概八万多港元,没有奖学金,但招生名额较多;另一种是研究型的Mphil (Master of Philosophy),学制两年,每月有一万多元的奖学金,但招生名额非常少,主要是为有研究潜力的人而设,多青睐于招收应届毕业生。申请者在申请前,要了解这两种不同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明确自己的申请方向。
准备申请资料
申请香港大学与申请美国大学所需的资料大同小异,一般需要申请者提交如下资料。
1.本科成绩单:中英文的各一份,必须经过学校公证。
2.英文水平证明:通常要求托福或雅思成绩。与美国不同的是,香港的多数大学并不要求申请者一定要用ETS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寄送的托福成绩单原件,只要提交成绩单的复印件即可。个别大学甚至都不要求提供托福或雅思成绩,内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证书或专四、专八考试证书也可接受。不过,一个好的托福或雅思成绩显然更有竞争力。
3.GRE成绩:随着竞争的激烈,香港有些大学现在也要求GRE成绩,同样只要求成绩单的复印件即可。
4.申请表格:一般来说,只要给目标大学的招生办公室或系办公室发邮件要求,对方都会寄来相关的申请表格。很多大学在网站上提供可下载的表格,申请者只需下载后直接填写即可。若申请者申请研究型的研究生的话,香港的大学会要求申请者在表格内填写自己的研究意向。当然,申请者只需填写一个宽泛的研究范围即可,无需写得特别具体。
除了提交上述资料外,申请过程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与目标专业的教授“套磁”。这里说的“套磁”是指申请者通过发电子邮件等方式与教授建立联系,加深教授对自己的印象,从而增加自己被录取和获得奖学金的机会。申请者可将详细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寄给教授,表达自己想要继续深造的渴望,或者直接表示对教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并针对教授的研究项目和领域提一些自己的问题等。这方面申请者可参考别人的成功申请案例,最主要的是做到言辞恳切、真诚。
读研篇
经历了漫长的申请和等待后,我收到了香港教育学院英文教育专业和香港公开大学翻译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因一直对翻译专业情有独钟,我最终选择了香港公开大学。虽然这所学校在香港并非一流,但我认为不是只有一流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好学生,“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习关键还是靠自己。
篇13
一、科学严谨的培养体系
音乐教师的培养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需要长期严格的系统性理论及专业训练。俄罗斯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对本专业各层次的不同社会要求设置不同的培养内容,定位培养人才的类型。笔者在俄罗斯高等师范完成了硕、博士阶段的学位进修并留校任教多年,对俄罗斯的高等师范类音乐教育有着更为全面的接触。下面,笔者以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为例(以下简称俄师大),根据俄罗斯对本专业各层次的不同社会要求,简述其设置的不同的培养内容。
俄罗斯高等师范类本科学制为四年制,相当于我国学士学位水平,为“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即为普通学校中的传统音乐课培养任课教师。音乐课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以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和合唱为主。在这样的需求下,俄师大音乐学院把课程设置定位到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技能上。本科阶段的课程安排涉及面广,专业多样,钢琴、声乐、合唱、指挥等成为贯穿大学四年的必修专业课,教育学、心理学,各类教学法及英语音乐教学从二年级开始同样也要学习两年以上。以上这些课程也是俄罗斯所有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必修课,这就要求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除专业课之外,学校还会定期进行各种各样的合唱、独唱、乐器演奏、各类音乐会等实践活动,并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在学校的安排下定期去各地小学实习。
俄罗斯高等师范类硕士阶段为两年,为“补充性音乐教育”,即为儿童音乐学校和中级音乐专业学校培养师资人才。中级音乐学校是俄罗斯学生升入大学或音乐学院之前必经的过渡性学校,学制为四年,以器乐、声乐等专项专业学习为主,因此,在硕士阶段的培养内容上,除四项基本专业技能仍然是必修课程外,公共课的层次也更加深入,如开设音乐创作心理学、现代音乐教育问题、现代音乐教学实践、现代世界音乐教育发展史、技术专项教学法等课程。此外,学校也非常重视增强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一年级为模拟实践课,二年级转为中学实践课,每周分别去音乐学校实习,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熟练掌握专业音乐教师的职业技能,力求毕业生将来既能在普通小学任教,也可以在中等专业音乐学校就职。
俄罗斯高等师范类博士研究生则为高等音乐院校、音乐研究院所培养高水平的音乐师资或音乐研究人员 ,故课程设置进入专项专题研究阶段,侧重学术性,要求研究者对音乐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研究能力。
二、丰富、科学的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俄罗斯高等师范在本科、硕士阶段都由公共课、专业技能课和实践三部分组成,在课程内容上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相差不多,只在重要的课程上有些区别,下面笔者详细说明。
(一)公共课的设置
公共课的课程是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根据音乐教育这一特定学科设置的必修公共课,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事业的专业理论基础。通过学习哲学、美学、历史、外语、教学法、电化教学等课程,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视野。
俄罗斯教育界认为:教授音乐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行为,同许多领域紧密相连,如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和各类艺术理论等,这些知识横向决定着音乐的本质和方向。在这个指导思想下,针对音乐学科,近年来开设了音乐哲学、音乐培养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创作心理学、艺术美学等新兴课程,并且迅速地占到了重要的地位。
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根据各年级的不同,由浅入深地分别开设各类相关课程,如高校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史等科目,并针对音乐学院的专业特殊性开设了音乐心理学、现代音乐教育问题、现代音乐教学实践、现代世界音乐教育发展史等课程。而且,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教育实践课的教育实践环节上,把心理学、教育学用于教学实践的经验。这种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无疑会成为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
哲学是唯一一门在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的本科、硕士、博士学习阶段中贯穿始终的公共学科,学习内容从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音乐哲学、音乐培养哲学等逐渐加深,也是各个学习阶段最终“国考”的重点课程。
(二)专业课程的设置
专业课程的设置由音乐理论、合唱、器乐演奏、声乐表演四个教研室来完成。音乐理论史学教研室为学生开设音乐史、视唱练耳、和声学、音乐曲式分析、作曲、音乐评论等大量的理论课程,此外,俄罗斯高师音乐系里通常会有个书籍储藏丰富的图书馆,便于学生随时查阅资料。
音乐评论的专业技巧被认为是一个音乐学者的专业化特征,因此,音乐评论课成为非常重要的、使学生掌握音乐认知能力与技巧的实际应用课程。在这个长达两年的过程当中,学生要完成对当代音乐主要趋势的分析评论、大型器乐作品的评论,以及对综合型复杂音乐即歌剧作品的分析评论三个阶段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接触大量的音乐作品,收集阅读音乐界专家的著作和论文,并定期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写出总结,撰写不同类型评论文章,并围绕自己所选择的主题,较广泛地关注各种音乐活动,通过学习音乐评论理论和参加音乐评论实践,使学生得以把基本理论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技巧课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学以致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合唱和合唱指挥课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本硕学习期间两门“专业国家考试”的课程之一,可见其在俄高等音乐教育中的受重视程度。他们采取大小课结合的上课方式,合唱指挥课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制,并搭配一个钢琴伴奏,同时以大课的方式,在合唱课上,锻炼学生的实践性,将指挥技法、合唱、作品分析等相关理论与技能知识融为一体,针对学生合唱指挥的排练与组织能力进行重点培养,是检验学生对综合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主要课程。
专业技巧课可以说是本硕学习阶段课时量最多、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以技巧课和室内乐课的形式同时进行,每周六课时,其中室内乐课四个课时,可见学院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视。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除了教授专业技能外,还会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教学方法,跟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以教师自身为例,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的教学设置使学生在专业技巧进步的同时,还可以掌握相关内容的教学方法,为以后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毕业考试时,主修专业课将参加俄罗斯国家学位考试委员组织的“国家考试”,以音乐会的形式和成套的音乐作品,身着演出礼服参加,这是对学生几年专业学习非常重要的考核和展示。
音乐实践课一般在音乐教学法的课程结束后开设,作为专业课的具体实施课程,在课程编配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由学生的主项专业技能导师担任指导,与专业技能课搭配进行。其上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由导师亲自示范上课过程,学生在旁边学习,这个过程通常与技能专业课同时进行。二、由学生自己给同学上课,导师在旁边指导,上课的人数一般为3—5人不等。音乐实践课与专业技能课相辅相成,从而为学生以后步入专业技巧的实践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三、紧张的成绩考核
俄罗斯高校的考试形式和打分制都与我国不同,他们分考查、考试和国家考试三类。“考查”只分合格和不合格,不记录分数;“考试”则采取五分制,三分为及格,四分良好,五分优秀,其中可用加减号来区分学生成绩的不同,如“5+”“4-”。考试不采取像我国通用的卷面考试制,而是在考试前一个月左右,个别课程在开学伊始,由任课教授根据该学科的要求,给学生预留出几十道相关的论题,学生任选其中的两到三个论题自行准备考试内容。考试一般以师生小型答辩的形式来进行,学生在所准备的几个题目中现场抽选出其中一道,宣读自己准备的论文提纲,然后由1—3个导师以自由提问的方式进行答辩。在答辩的过程中,这个论题会被横向延伸,除音乐领域外,甚至会涉及到史学、哲学等相关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不但要积累平时学到的专业知识,还要大量地查阅资料,进行与论题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整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能力,也避免了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的弊端。
所谓“国家考试”则是由俄罗斯国家学位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由国家学位考试委员会成员组成的评委来进行的考试,简称“国考”。俄罗斯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都有四门课程必须进行“国考”,其中基础课考试为外语和哲学两门,专业课考试为合唱指挥和专业技能(器乐和声乐自选一门)两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的主修乐器课和合唱指挥课均以音乐会的形式和成套的音乐作品,并要身着演出礼服才能参加。
结语
俄罗斯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合理的课程安排,丰富的课外实践,保证了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出的教师实践能力强,具备教学、演奏、演唱、合唱及指挥等较为全面的能力,对音乐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这种培养模式,对普及全民音乐素质教育、奠定音乐艺术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也产生了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Tatiana“Music of the People”.World Music,Vol. 1: Africa,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J].2000.Broughton:p 248-254.
[2](俄)Marina Ritzarev.Eighteenth -century Russian music[M].Ashgate Publishing,Ltd.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