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安全科技概论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安全科技概论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安全科技概论论文

篇1

2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2.1接诊分诊处

分诊护士理论知识缺乏,经验积累不足,只询问病人症状,没亲自给病人做体检,导致分诊不准确,使病人认为各科间“踢皮球”;多数非急诊病人就医,增加急诊工作量,使分诊护士麻痹大意;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够,冷淡、语调过重,易引起病人不悦而引发纠纷,责任心不强,未按分诊工作的基本程序进行分诊,或未见病人就分诊,延误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接诊护士责任心不强,不在岗在位,以致危重病人到来得不到及时救治或分诊不准确而发生事故或纠纷;病人或家属急切的心情与实际病情不符及医护人员不够及时到位易引发纠纷。

2.2抢救室

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怠慢,用语不当造成患者心理伤害;对各种急诊抢救器材操作不熟练,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未及时通知医生;患者病情突变,医生不在场,护士不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没有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工作,导致用错药或用错剂量,执行错病人;护理纪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洗胃时,一次吸入量过大致胃破裂。输血时不严格查对,引起溶血反应,止血带止血时间过长致局部肢体缺血坏死,吸痰时间过长造成病人窒息死亡。

2.3治疗室

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致拿错药配错液体,基础理论不扎实致皮试判断失误,因忙于其他治疗错过看皮试时间致病人再次重做皮试;关心解释不够,皮试或肌注前未询问是否空腹及有无过敏史,当患者发生晕针或过敏性休克时,引起病人猜疑“护士是否操作有误”,皮试时常取坐位,有反应时易跌伤头部,当医嘱不详,如医生处方开的药物剂量和病历上的剂量不符,用法不清楚,而护士机械执行引起药物量过大或过小,间接或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药理知识不扎实,未交待用药可能出现的反应,如注射山莨菪碱后可出现口渴、脸红,引起病人猜疑用错药,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静脉穿刺数次不成功而引发纠纷,护士带着不快的情绪上班,服务态度差,语调过重,没有及时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而引发纠纷。

2.4观察室

由于观察室病人周转快,病人擅自调换床位,而护士和护生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换错液体或液体漏输。换液体时,有配伍禁忌的两种液体之间未用生理盐水冲管致输液管内出现絮状物,不注重巡视,液体外渗时未及时发现;没有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调滴速,输液速度过快,出现病人不适或病情变化,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发生输液反应。

3安全护理管理与防范对策

加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急诊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每位护士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病人和自我保护,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病人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将差错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施制度管理。护理规章制度,常规操作规程等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南。从护理实践来看,最常用,最直接的是护理行为管理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它们是指导具体操作的。在判断是否是医疗事故时,这是最好的判断标准。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常规和应急预案,如急诊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急诊护士语言、行为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和规范,护送危重病人规范,急危重病的医护配合流程,设备的使用,维修和保养制度等,保证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及安全有效。

急诊护士的选择∶急救护理的对象是人,鉴于病人的疾病种类复杂,健康基础不同,年龄差距大,以及工作随机性大,时间性强的特点,急诊急救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急诊护理的业务范围涉及多种病情凶险而需要紧急救治和严密监护的病种,如心跳骤停,各种类型休克,多系统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多系统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创伤,急性昏迷,急性呼吸衰竭和ARDS等急危重症病人,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因而要求护理人员为训练有素的专业急诊护士,经正规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具备较为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熟练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能配合医师开展各种危重病人的急救和护理工作,急诊护士除掌握一般的护理技术外,还必须掌握急救和监护技术。主要包括对院前急救和急诊室病人实施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电复律除颤,洗胃等急救技术和对急诊ICU病人实施生命体征、心电、神志以及各器官系统功能监测的技术。

分诊护士的选择∶分诊护士应选急诊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护师和护士,实习生或卫生员均不能担任,分诊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具备机智,有主见及有礼貌的品质,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敏锐的观察力来自良好的业务素质,高度的急救意识将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对就诊患者按轻、重、缓、急预检分诊,认真监测生命体征及做好记录,简要询问病史,准确记录病人来院时间,认真做好就诊病人的信息登记工作,对危重患者先护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做好紧急处理,开通绿色通道。然后补办挂号手续及费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热情服务,主动迎接病人,沉着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病人快速有效的救治,对非急诊病人热情接待,耐心解释,求得理解与配合。具有熟练的沟通能力与技巧,做好与辅助科室及相关科室的沟通联系工作,以便病人能及时做检查或住院治疗。

急诊抢救室的各种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到位,完好备用,要求每班都要认真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确保抢救仪器完好率达100%,所需物品准备充足。病人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抢救计划,逐条落实,紧急抢救时护士要沉着冷静,切忌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手忙脚乱,注意讲话艺术。抢救时突出一个“快”字,争分夺秒抢救病人。尊重病人的隐私权,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重视护理文书的准确及时和法律效力,应记录病人到达时间,医生到达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内容包括病情动态的变化及执行医嘱的时间,生命体征的记录尤为重要。对于病人或家属拒绝接受的检查和治疗,要请病人或家属在病历上签字以便确认。超级秘书网

篇2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安全、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这使得安全工程学科的研究领域由过去以研究生产领域问题为主扩展到生活安全、生存安全领域,大大拓宽了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范畴。

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安全科学与技术能够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安全工程专业作为安全学科的本科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复合型高级安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有必要对本学科的内涵、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我国,安全科学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崛起和90年代初期的徘徊后,在新世纪已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安全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术界和整个社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和提高。这说明科技界已从更深的层次认识到了安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身安全的渴望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设置的新学科和热门学科,2001年只有30所,而2004年就有68所大学招收安全学科本科学生。为了培养安全科学领域急需的各种人才,身处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师,努力组织教学,突出专业,有的侧重于采矿、化工、航空等行业工程技术,有的侧重于消防、空调等公用工程技术,极不统一。这样由高校一厢情愿地培养的特定行业或某一专业的安全工作人员,非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反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浪费,同时还使某方面的人才短缺。可见,安全科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更多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面对21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安全科学如何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行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已成为安全科学建设中一个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

二、河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现状

河北理工大学是河北省内重点发展的骨干大学,其下属资源与环境学院从事矿山安全技术、采矿技术、爆破技术和地质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涉及安全工程的许多课程已开设多年,不论是教材建设,还是教学研究,都有坚实的基础。

河北理工大学于1958年建校就设立采矿工程专业,1993年获得采矿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2002年获得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在此基础上,我校在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安全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主要学习矿山与地下建筑、交通、航空航天、工厂、物业、商厦与地面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和通风、净化与空气调节、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监察和管理等专业知识和实践。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及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在安全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化工、建筑、交通运输、大型工业企业等部门,培养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环境监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在科研单位、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厂矿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矿山与地下建筑、交通、工厂、物业、商厦与地面建筑的灾害防治技术及工程和通风与除尘、安全监测与监控、安全监察与管理等工作。

三、河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指导思想

课程设置要明确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遵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秉承“崇术重用”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精心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上要实现“五个明确”:明确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思想,明确扎实够用、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体系,明确稳定与灵活的课程设置结构,明确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并行的教学模式。

2、基本要求

(1)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及各专业委员会的相关要求,进行专业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知识结构调整力度,以课程模块的形式合理设置专业方向,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2)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要进一步提高必修课的质量,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上机、实验等实践环节,以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结合专业教学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和社会、科技、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内容、途径和方式。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设计,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要把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4)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育、教学、课内课外等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将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自主设计和自主实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要有计划的组织开设如数学模型、电子设计和机械设计等方面的选修课,组织各类科技竞赛,要倡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促进学生在以学习为主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由单纯的学习知识向学习知识与发现、发展知识相结合的转变,逐步形成创新教育机制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

3、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是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课程体系设置必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与实施(2002年)以来,政府、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长,同时也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提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加强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思想,采用“一减少、两增加”的方法,即减少专业课学时,增加基础课学时和增加新的专业方向,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灵活培养为原则,跨学科组织教学,横向设置专业并充分考虑社会需求,进行安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平台+模块”结构进行设计。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分流限选模块、任意选修模块和实践教学环节等部分。

(1)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原理、纲要、概论、基础等课程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30%。

(2)公共基础必修平台:包括各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如数学类、大学物理、化学类、机械类、力学类、计算机类和电学类等课程。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平台设置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机械制图、普通化学、物理化学、电工电子学、线性代数、工程力学、概率统计等课程,占理论教学总学时33%。

(3)学科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安全学原理、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心理学、安全法律法规等,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14%。

(4)专业选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按照专业特色设置矿山安全、消防安全和化工安全三个模块。其中矿山安全模块设置矿山地质学、采矿学、通风工程学、矿山安全工程等课程;消防安全模块设置燃烧学、防火与防暴、消防工程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化工安全模块设置化工原理、化工工艺、工业防毒技术、化工安全等课程。每个模块占理论教学总学时的10%。

(5)任意选修模块:包括专业任选课和校公共选修课。其中:专业任选课是为本专业学生提供的以拓展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为目的的专业课,此类课程为任选课;校公共选修课是为学生提供的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完善知识结构的要求设置人文、艺术、社科类、计算机类、外语类、自然科学类、经济管理类、环境类等多方面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每学期由学校教务处统一修订。要求学生至少选修专业任选课6学分,公共选修课15学分。

(6)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40周,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单独开设的综合试验、专业实习、金工人士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制图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同时为更好的贯彻《高等教育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还开辟了第二课堂,设立了“创新学分”。创新学分主要指对第一课堂以外所实施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取得学分。凡在各类学科竞赛(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等)、及文学作品、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活动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或成果的在校大学生,均可申请获得相应的科技创新学分。

篇3

安全评价就是预测、识别、分析工程和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供合理可行的安全指标,并实现以最小的风险水平,最小的损失来制定解决方案[1]。

2风险管理和分析

2.1安全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本质上就是在辨别和评估风险以及管控风险的整个过程。在落实风险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最大程度的考虑最终的利益以及风险成本。当风险识别评估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将有关的管理策略制定出来,同时将管理策略严格的执行,从而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的范围内[2]。

2.2安全风险分析

安全风险分析是保证安全作业的前提。只有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才可能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以及应急预案,才能保证作业的安全。

3评价单元和评价方法

3.1评价单元划分

根据不同的方法将评价对象划分为不同的单元。1)安全检查表法。划分为生产工艺设施和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2个评价单元。2)危险度评价法。划分为生产系统、储存系统2个单元进行评价[3]。

3.2评价方法

3.3.1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是将项目列出检查表来进行分析,通过检查表中发现的问题来发现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尽早提出改进措施来避免危险[4]。3.3.2危险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借鉴日本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相关要求,编制“危险度评价取值表”。如表1所示。

4定性定量评价

4.1安全检查表检查过程

生产工艺设施评价,见表2。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系统评价,见表3。

4.2危险度评价过程

危险度评价过程详见表4.

5安全对策措施

5.1企业管理对策措施

1)修改完善已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5];2)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改善安全生产条件;3)严格履行危险作业的审批制度,未经许可严禁作业;4)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5.2人员管理对策措施

1)全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按时对持证人员进行复训。2)严格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对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5.3设备及场所管理对策措施

1)及时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安全设施完好、有效;2)对各种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损坏、缺失及时更换、补充[6-8];3)定期对消防、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施完好和安全通道畅通;4)加强电气设施管理,保证各种防护措施有效,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严格履行临时用电管理制度;5)加强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符合国家规定。为从业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6结语

本文结合了化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的特点,探讨了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探索了化学品安全评估的方法,期望本文对评估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性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珂.化学工艺安全设计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解决措施[J].化工管理,2021(17):162-163.

[2]王伟珏.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问题[J].石河子科技,2021(3):39-40.

[3]张杰.化工工艺设计中危险识别及其安全管理控制[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5):142-143.

[4]李学盛,黄文宏,贾波.基于AHP-Fuzzy的化工工艺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与应用[C]//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事故预防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018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2018:71-74.

[5]丁文亮,孙永亚.化工工艺设计中与安全及危险的相关问题[J].化工管理,2021(14):165-166.

[6]赵晶石.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问题及控制对策[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4):119-120.

篇4

学界对此已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论述,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尚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对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引起学界对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重视,从而为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提供一种方向,为食品安全实践提供理论支持,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是迫切需要深入开展的研究。

1、学界关于食品安全概念的研究

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学者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和界定,但由于学科背景和研究旨趣的差异,食品安全概念的界定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如美国学者Jones曾建议把食品安全区分为绝对安全与相对安全二种不同的概念。[1]张涛认为绝对安全是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2]与此相称,相对安全指“一种食物或者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含量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确定性”。[3]1996年WHO在《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食品安全被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4]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视角和理论基础决定着学者们得到不同的见解,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这些不同的见解共同促进了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进步和完善,正如科斯所指出的那样,“分析优于定义”,从不同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食品安全概念中包含着以下几个要素:一是公民生命健康权得到保证;二是食品不存在潜在的风险性;三是食品安全是一种制度性规定,其依据是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范围”。

2、学界对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2009年我国相继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确保公众消费安全等有着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学者们从不同方面指出食品安全法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偏差,并通过考察研究分析了当下制约食品安全法律实施的阻力,当然对于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同的学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2.1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行政执行的重要依据就是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有关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自然成为学界研究和讨论的首要问题,许多学者从法律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依次来讨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由。

许多学者认为2009年通过了《食品安全法》,但由于出台较晚,存在指导作用低的弊病,没有充分显示新形势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例如周峰指出“与欧盟相比,我国食品安全管理起步相对较晚。这或许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一直在致力于解决食品供应问题,所以食品安全一直未能得到重视”。[5]在此,张小勇举了个贴近实际生活的例子,对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性进行有力的论证,他指出“我国规范生猪屠宰的有《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但对牛、羊等食用动物屠宰还没有明确的规范,与现在的社会实际情况脱节”。[6]再者,李凯年称“《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肉类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以致于一些定点屠宰场水平低下,私屠滥宰普遍存在,灌水注水屡禁不止”。[7]

2.2行政执法覆盖面较低

行政执法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学者们从行政执行的各个环节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提出当下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执法力度不够,行政管理的覆盖面较低,从而无法有效的对食品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规制。

食品从最初原材料的生产到最终在市场上流通,要经过众多环节,而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出现不安全的因素。农业作为我国的源头产业,有学者指出,我国“每年有20多万吨,一千多种农药施用于农作物,有些甚至是违禁药物;每年使用化肥4200多万吨,平均施用量超过400kg/h㎡,大大超过美国和欧盟施用225kg/h㎡的标准”。[8]显然国家的作用在这一阶段缺位,而农民不能也无力解决和考虑到这些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所提出的那样,“粮食原料进入流通后,首先在粮食收购过程中,由过去国家粮站统一集中收购转变为走向市场自由收购,在收购中对质量的把握也就良莠不齐,使劣质粮食进入流通市场提供了可乘之机”,[9]进一步加剧了食品安全的问题。

2.3食品安全司法处罚力度不够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违反食品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相差甚远,贾敬敦认为“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会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法律对于出现问题的商家惩处也相当严厉”、“这样严厉的处罚使经营者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食品的安全”。[10]如“美国法律规定,无论金额大小,只要制假售假均属有罪,处以25万美元以上100万美元以下的罚款,并处以5年以上的监禁,如有假冒前科,罚款额可达500万美元”,而“法国将假冒伪劣食品与和军火走私并列为威胁消费者生活安全的有害产品”。[11]为此,葛少锋认为“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呈恶化趋势,现有法律法规中的惩罚力度不强可以说是一条重要原因”。[12]

3、学界对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的对策研究

有关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学者们,如向平萍、王艳林、王世洲、楠轩、程东等通过对不同地区食品安全法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调研,针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优化路径:

3.1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建设,“与时俱进”

学界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一致性的观点在于:法律法规体系是食品安全的保障,是食品安全执法、司法和维权的重要依据,也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规范。为此,学者们提出,应坚持立法先行,逐渐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使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处于法律的规范之下,并受行政、司法和社会的控制。例如程东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每个国家都需要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随着国际贸易进出口行业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已经不单单是各个国家自己的问题了,应及时“调整和完善标准的内容和指标,逐步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国际食品标准体系相接轨,满足保障人民健康和贸易需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13]同时,向平萍指出“要引导公众的道德意识,例如加强对农民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引导其在种植养殖方面合理使用农药兽药,从源头上控制、防止源头污染"。[14]

3.2建立从“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

学者们认为,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纯控制和监督一个环节和过程就能实现的,必须从食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和控制。例如有学者指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高级目标,将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融入到食品的生产至消费整个过程中,可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在此过程中,“生产者、加工者、运输者、销售者及消费者在确保食品的安全及质量上均要发挥重要的作用”。[15]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促进国际贸易,王艳林称中国的食品安全应以《食品安全法》为龙头,以国务院实施条例为轴心,会同各个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食品标准、地方食品标准和行业标准为细化规则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16]达到从源头到餐桌都不留空白的效果。

3.3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有些学者针对当下我国食品市场中违法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较低,不足以对其产生威慑效应,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助长了违法行为的产生和滋长,促成了违法经营者的投机心理和机会主义,为此,学者们针对性的提出了应根据市场发育的实际情况,加大违法行为的成本,以对违法行为产生有效的威慑。例如王世洲认为,发达国家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处罚往往很重,其目的就是通过处罚使其倾家荡产,无法继续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或者直接禁止其终身再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资格。[17]李长健进一步分析“由于企业违法经营的源头在于赢利,一旦其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的成本高于所获利益,那么企业就自然会选择遵纪守法,不再生产经营不安全产品”,[18]因此,对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者要加大惩罚力度,增加对商家在食品安全方面恶意侵害消费者行为的惩罚赔偿金额。实践证明,法律的尊严是执行出来的,而不是制定出来的,“只有加大违法责任的处罚力度,才能更有效地打击食品犯罪”。[19]

参考文献:

[1]蒲民等著:《美国食品安全体系特点分析》,《中国标准化》,2006年,第19一20页.

[2]张涛著:《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22页.

[3]石扬令等著:《我国食物消费分析与预测》,我国农业出版社,2004,5(30).

[4]颜景辰等著:《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政策研究》,2004,7(25).

[5]周峰著:《欧盟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对我国的启示》,2007年第10期.

[6]张小勇等著:《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对天津市消费者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4,(9):35.

[7]李凯年著:《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突出解决任重道远》,载《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

[8]《多角度审视食品安全:每年食物中毒超过20万人》,http://.cn.

[9]罗丽等著:《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载《中国公共卫生》2001.

[10]贾敬敦著:《中国食品女全态势分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

[11]钱贵明著:《论食品安全的法律控制》,上海: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2]葛少锋著:《关于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几点思考》,载《社科纵横》2002年.

[13]程东著:《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控制体系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4]向平萍著:《食品市场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6(5).

[15]J.L.Jouve,《Principles of Food Safety Legislation》,Food Control 1998 Volume 9 Number 2-3.

[16]王艳林著:《食品安全法概论》,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页.

[17]王世洲著:《从比较刑法到功能刑法》,北京:长安出版社,2003:126一127.

[18]李长健著:《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困境及对策》,法治论丛.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