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地质勘查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中国地质勘查行业的特点
第一,地质勘查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致使各行业对各种矿产资源的消耗逐日增多。因此地质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国家的工业、农业以及国防建设等提供最佳的物质保障。
第二,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具有探索性、咨询性、服务性的极具科学研究性的工作。地质勘查行业通过利用地质规律和工程手段,使人们逐步掌握掩藏于地下的地质体,帮助人们在认识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由于地质勘查工作要认识的地质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地勘行业的工作具有探索和研究的属性。
第三,地质勘查工作具有特殊性。地质工作具有很强的超前性和探索性,工作环境条件艰苦,行业风险程度高。投入、产出及成果能否顺利转让的不确定性因素都体现了地勘行业的不确定性。
2、地质勘查行业面临的问题
第一,当前,全球经济衰退,我国经济放缓。矿业市场大幅降温,矿山企业以及社会资本投向勘探业的积极性已经大大降低。地勘工作项目严重萎缩,许多勘探项目目前面临停滞。
第二,地质勘查行业本身面临着先天不足的缺陷。地勘单位事企不分戴事业的帽子,走企业的路子。地勘单位的事业身份使得实行企业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在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矿业权市场建设不完善、风险勘查市场还未建立、缺乏勘查技术的综合运用。地质勘查单位市场化程度浅,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地质勘查单位的管理机制不灵活,事、企管理混在一起,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只能低水平运作、低效益徘徊。
第三,部分地勘单位规模偏小,专业从事境外矿产勘查技术服务公司为数不多,员工老化,缺乏足够的投入,技术力量存储薄弱,而我国大部分地区成矿条件复杂,对地质勘查技术要求较高,高端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其在市场中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第四,国内地质勘查的投入往往通过自有资金投入、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为主,融资渠道不够畅通。而世界上成熟的勘察市场有期权、上市融资等一系列融资途径。
第五,缺少与现行勘查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虽然国家在勘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然而按照规范执行的勘查检测法规权威性不高,在工作执行及监督执行的过程中法律依据不充足。
3、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深化地质勘查单位的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采取企业化的经营模式,促进地勘单位产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并与市场资本结合,壮大企业,发展企业。同时进一步完善地质勘察单位的投入产出机制,将离退休人员从体制中剥离出来归入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地勘单位负担。
第二,逐步转换经营模式,加速地勘单位产业的经济发展,以地勘局为依托,以局属各地勘单位为基础,按其已形成的产业规模以及从事的行业特点,组建成若干个大型专业化集团公司。通过资源整合,将资质和经营人员统一管理起来,发挥团队集成优势,建实建强地勘单位产业。
第三,顺应市场发展潮流,规范矿业市场,优化市场结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淘汰那些缺乏实力以炒作矿业权为目的的矿业权人,使其让位于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投资风险勘探,实现谁投资,谁担风险,谁受益。同时,促进地勘单位实现勘察行业技术与矿业权结合,逐步完善自身结构调整,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加速实现向勘察型矿业公司转变。
第四,拓宽市场领域,扩大增收渠道。地勘单位要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和思想,积极争取各级别勘查项目,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拉动中央和地方的投入以及后续项目的跟进。采取新技术、新方法,结合经济建设,开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以及水文地质等工作领域,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勘单位应建立健全事企分离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机制和体制。通过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重点考核和监督资产收益率,人均收入,资金回收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相关指标,完善激励制度和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风险管理制度、人才资源保障制度以及监督检查制度。最终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适应当前形势和市场经济要求。
第六,在行业内部培养开发创新型人才,增加人才培养投入,不断注入新生力量,配置专业性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提高现场勘查技术含量,保证勘探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
篇2
营业税是较为常见的税种,而地勘单位的经营范围包括工程地质的勘察、设计、施工和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等,其中就有营业税的多个税率。当有不同税目的应税项目时,要分开核算营业额,否则将从高适用税率。由此可看,地勘单位在进行合同签订时要特别注意应税项目的不同,面对多种税目,要分别签订工程项目来减轻税负。
(二)房产税
房产税在地质勘查单位也是必不可少的,多是涉及租赁房屋和生产经营行为。由于地勘单位企业化管理、事业性质的特点,自身的房产免税,但是租赁的房屋要根据12%的税率征税,可见纳税筹划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房产税暂行条例》,对房屋内外的设备设施将不进行征税,在租赁合同上可以合理筹划,实行双份合同,这样在纳税时可以节约设备租赁涉及的房产税。
(三)个人所得税
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是非常广泛的一种税种,涉及到各行各业,可以说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地质勘查单位在个人所得税上如果能够进行合理筹划,将会大大增加职工的收入。例如:在职工小张的年终奖为18000元,在职工小王的年终奖是18100元,职工小张的年终奖的税后收入=18000-18000*3%=17460;职工小王的年终奖的税后收入=18100-(18100*10%-105)=18100-1695=16405.奖金少了100元税后收入多了1055元。这个案例值得思考!
(四)企业所得税
地质勘查单位是实行全额拨款的事业性质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只根据经营利润来计算,这就需要详细计算经营收支和事业收支,只征收经营利润而免征事业结余部分的企业所得税。因此对于地勘单位来说要利用好免征事业结余企业所得税这一优惠政策,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
二、地勘企业涉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地质勘查单位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企业化管理改革的,因此企业在思想意识上还没有对纳税筹划加强重视,对偷税漏税和税务筹划的概念难以区分,纳税观念较为陈旧;其次,许多地勘单位的财务人员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在财务管理活动上显得力不能及,不能结合自身单位的特点进行纳税筹划,导致企业经济效益无法实现最大化。最后,有些地勘单位缺乏对纳税筹划的整体规划,未考虑大局,各业务部门缺乏沟通,缺少配合,没有税务监控,使得企业税负增加。
三、加强纳税筹划的风险认识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正在逐年得到完善,因此其中变化很多,使得地勘单位在纳税筹划上存在一些风险,面对这类问题,我们应当时刻关注税收方面法律法规的变化,了解税收政策新规定,及时与税收机关沟通,保证地勘单位税收筹划在法律范围内的有效性。同时,在纳税筹划时不要忽略自身的成本问题,分析纳税筹划产生的问题,做到单位的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地勘单位要想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做好纳税筹划是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减轻企业税负,做好企业经营风险、政策风险和意识形态风险的预防工作,加强防范管理模式的完善,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分析,做好风险的规避、转移。总之,合理把握纳税筹划方案,整合好地勘单位的有效资源,引导企业逐渐走向一个健康、平稳的发展道路,为企业和职工带来最大经济利益。
篇3
1引言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从事地质勘查的地勘单位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逐步开展事改企与商业经营思维的改革和变迁。虽然逐渐实行企业化管理,但传统的事业型管理模式仍然束缚着地勘单位人们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事业单位的市场化进程。这种普遍存在的诸如管理者对激励机制的思想认识不够、激励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了地勘单位出现招人难、留人难与用人难的局面,所以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已成薪酬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2地勘单位技术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2.1技术人员薪酬分配上未体现艰苦性
地质勘查单位92%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着野外技术工作,其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工作压力比较大。而在目前地质勘查单位实行的岗效薪级工资制中,从事一线野外技术人员没在福利及其他补贴上予以考虑,影响了野外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前,面对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的客观因素,在外的地质技术人员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技术人员工作环境的艰苦性却没有在收入分配上充分体现出来,造成技术人员心理不平衡,阻碍了地勘工作的顺利开展。
2.2薪酬分配上没有体现绩效业绩
由于单位领导与技术人员思想意识本身的原因,特别是作为从浓厚的计划经济背景下走出来不久的地勘类事业单位,平均主义思想尤为深刻,表现为:一是技术人员相互之间的平均分配,薪酬的差别基本只体现在野外工作时间与项目的工期长短上,而与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没有太大关系;二是反映在岗位工资制度的标准差距非常小,虽然在工资改革过程中引入效益工资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效益工资也仅与职位和职称有关联,而与实际绩效挂钩不够明显。
2.3技术人员的个人理想与用人现实存在差距
任何一名从事地勘事业的技术人员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们都有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但在地勘事业单位中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造成一些技术骨干从主观上不愿留下从事艰苦的技术工作。这种技术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目标之间相互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技术人才资源的浪费和内耗。同时从地勘单位的干部用人的实际情况来看,管理干部与技术干部之间存在着错位现象,使技术人才产生错误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利于技术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2.4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人力资本投入不够
地勘事业单位未能体现使用、培养和开发的核心环节,是目前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明显特征。人员的进出、业绩的考核等具体事务占据了人事工作者的大部分时间,对人力资源的引进、培养、开发等缺乏长远性和系统性的科学规划,更未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到单位发展战略的高度。部分地勘单位出现对职工教育培训投资力度小、培训形式单一或过程形式化甚至只使用不培训开发的问题,阻塞了技术人才专业提升的直接通道,也没有满足作为技术人员特有福利的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降低了其工作的的主动性。
3地勘单位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探讨
3.1科学配置技术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技术人才资源价值
要进一步健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培养、任用机制。一是建立宽松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对地勘单位急需和岗位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坚持特事特办、减少环节,以各种灵活的方式利用专业技术人才的智力;二是建立多元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和总队发展需要,推行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培养和培训体系;三是竞争择优的人才使用机制,努力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四是制订适应技术人员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通道,让他们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3.2注重薪酬激励与精神激励、情感激励机相结合
作为地勘单位队伍核心的技术人员,在当前实行的项目经理制与承包制模式下,更多的需要发挥项目团队的作用来共同完成组织安排工作任务,而尽管物质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但有机地发挥基于团队考虑的绩效激励机制以及目标激励、工作授权激励、参与决策激励与荣誉激励等精神激励以及感情沟通、尊重员工等形式的情感激励的共同作用,更能在较高层次上调动职工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也较长。
3.3建立针对性强的具体激励措施
应建立能对地勘单位技术人员起明显激励作用的激励机制。一要建立差距较大的薪金制,实行效益工资与岗位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二要建立具体的奖励制度,除地勘单位统一设立的质量奖、安全奖与年终奖之外,可以依据广大技术人员设立重大勘查项目或找矿成果奖、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奖并设置技术带头人等奖项。三可采用晋升激励制度,可通过建立通畅、明确的晋升渠道,为优秀技术人才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为技术人才创造晋升的机会。
3.4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讲求奖励效果
篇4
要能够从员工队伍当前总体上虽然是稳定的,找出支撑队伍稳定的基础是否牢固,积极探索如何进一步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及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企业的凝聚力如何进一步增强等。
①夯实队伍稳定基础
要强化逐步夯实队伍稳定基础的意识,务实地做好夯实队伍稳定的各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员工薪酬发放工作,执行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办法,要把执行规定的严肃性和兼顾实际情况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并考虑承前启后、平稳过渡等因素进行;二是,做好经营层绩效薪酬管理工作;三是,财务人员还要及时做好员工薪酬发放所需资金的分析和保障工作,在不利情况有可能出现前,要及时做好预警预报预控工作;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团结、互助、进步、和谐的企业文化,用发展目标凝聚人心,以阶段性成果鼓舞人心,促进员工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以“包容性发展”的心态对改革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可操作性建议”。
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目前,仍然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质量不高、工作马虎、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等现象,主要原因是自身思想意识、认识和素质问题,如不及时转变,将会影响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于工作不利、于己于人都不利。上行下效是中国传统文化,干部工作作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决定单位的工作作风,对企业发展、队伍建设、工作实绩等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集团公司母子体系运作的时空关系下,部分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需要转变,需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讲话、在大局下行动,从宏观和整体角度行事、做人。人才流动政策性、复杂性、差异性、敏感性都强,既要支持鼓励正常的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要从维护队伍稳定和有利于管理的角度审慎妥善把握,切忌出现不负责任地直接向兄弟单位员工提出“来我这工作吧!”的现象,避免出现未经了解协商和研究报批就随意口头表态同意兄弟员工调入的现象。
③加强能力培养和提升工作
从综合能力现状和完成目标任务的能力要求相比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队伍建设方面的重点任务是能力培养和能力提升工作,包括地质勘查技术业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项目施工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项目洽谈商务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培养和提升等诸多方面。一是,做好新员工招聘工作;二是,组织安排好培训工作,根据现实需求并以完成实际工作为载体,拟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通过“传帮带”和“以老带新”等方式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广泛性和实务性;三是,做好指导帮助工作,上级单位或领导干部要“言传身教”,绝不能仅仅下达任务部署工作,还要同时对如何完成任务做好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必要时更要亲自参与,共同高质量完成工作事项;四是,做好学习借鉴和交流工作,要经常性地学习借鉴他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针对某些具体事项,必要时可按照“借智”、“借力”的市场方式满足需求;五是,加强领导班子和中层骨干队伍建设,针对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经验、知识、技能等特点,重视加强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协作的整体能力建设;按规定要求认真做好中层干部聘任和培养工作,打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效能团队。
3关于集团公司母子公司定位关系及相关工作管理
集团母、子体系运行后,母公司作为“管理”和“服务”主体、子公司作为“经营”主体的基本定位明确后,母、子公司良性互动的基本关系初步呈现,但在具体运行层面,母、子公司定位、职责、关系等要明确,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理解和认识,有关方面也时有困惑和偏差。
①完善出台母子公司运行体系和主要职责及内设机构规定
组织力量研究出台母子公司运行体系和主要职责及内设机构规定,作为集团公司系统共同遵守的准则,促进集团公司系统各方面工作“有序、高效、科学、规范”运行。
②处理好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特殊关系
根据子公司新洽谈和新签订的地质勘查合同除极少数以自身名义进行外,以母公司名义新洽谈和新签订合同成为“常态”,换句话讲,在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客观主体的同时,母公司作为资质主体和合同签约主体,也已成为法律、安全、经济、质量等方面的责任主体,这就是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现状的特殊关系。为此要做好及时填报资质使用单位执业情况和质量报告等工作事项。以地质勘查队或矿勘院名义对外洽谈业务出具文件和证明等有关事项的,仍按原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③做好信息资料报送工作
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按年度、季度、月度或特定事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有关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是股东或上级管理单位了解情况、把握进展、支持工作所必需的,各子公司、各有关部门要正确理解、认真对待此方面工作要求,不能以资料多、任务重、无意义、缺人手、时间紧等各种理由或借口而推迟报送甚至不报送,也不能以牺牲材料质量而匆忙应付。要对需报送的信息资料进行梳理、整合,能够归类合并的尽量减少报送类别,能够从已有资料汇总整理的尽量不要另行要求报送,能够提早准备的尽量提早下发通知;要共同配合,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各项信息资料报送工作,为各级领导及时掌握近期运行动态提供全面、准确依据。
4关于制度建设管理
抓好制度建设,是保障企业规范有序运行的重要条件。
①出台科学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管理办法。
文件;二是,母公司下达子公司绩效考核办法;三是,各子公司要按照有关规定和办法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办法。
②出台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实施办法
一是,要把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和建立完善并早日出台母公司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系统实施办法及配套规章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切实启用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系统,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充实完善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系统的运行工作;三是,今年新开工项目在一开始就要成立“项目部”,项目部人员、职责、工作规程要同时确定,结转项目也要尽快明确界定“项目部”成员和工作界面,所有项目都要按“项目部”体系实施项目目标成本管理。
③逐步健全完善各方面规章制度
母、子公司运行新体系模式下的规章制度要逐步健全完善,事业部模式下的一些规章制度也要根据新体系要求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完善。一是,两级公司部门内部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要细化明确;二是,人事、资质、设备、固定资产、档案资料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要修订完善;三是,培训、科研、质量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需要加强完善。还要就逐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各方面工作,如何分工和具体落实等事项做好与子公司的衔接工作,确保规章制度建设工作“有的放矢”、“务实有效”。
5关于解决影响企业管理一些问题的思考
本人所在的母公司和各子公司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虽然处于起步或初级阶段,存在积累少或基本没有积累、新员工偏多骨干人员偏少、核心竞争力偏弱等影响公司发展的一些问题,其他问题如基金项目问题、矿权管理问题、仪器设备配置调度问题、财务管理问题等,还可在不同层次进行归类梳理,看似问题不少,也影响公司进一步发展,但大发展则小困难、小发展则大困难、不发展则最困难。对解决影响企业管理和公司发展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如下。
①以包容性发展心态面对问题
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理性面对,才能准确把握;对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发牢骚、抱怨、指责的态度方式,虽一吐为快,但于事无补、于己无利、没有意义;要以包容性发展的心态去面对存在的问题,认识理解这些问题是过程性阶段性而非长远性问题;存在的问题是压力、困难、挑战,也是发展的潜力、机遇、对策之所在。
②提出建设性意见
可以从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对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也可以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提出意见;所有这些意见都应该是建设性的,无论这些意见全面不全面、准确不准确,对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所起到的作用都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而不是反面的、消极的;只有这样,才是负责任的、有意义的,才能推动工作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篇5
(1)管内注浆法。对海带进行编制,形成辫子形,用于对水井管止水部位下端进行缠绕,同钻孔直径相比,缠绕的直径略小,将其扎紧的过程中,应使用螺丝,同时,为了加大保护力度,应将托盘焊接到两端。在焊死滤水管时,需要将铁板应用于滤水管以上0.3~0.5m的位置,焊死操作在井管内进行,预防含水层被水泥砂浆灌入。止水胶皮位于注浆口管外,在高出这一部位3~5m的位置,应构建一个切口,15~20cm和1cm分别为长度和宽度,切口应有4~8个,对抽缝隙应在管壁两侧进行,同时将弹性胶皮门帘加在管壁外,在预防脱落时,应对胶皮两侧进行捆扎[1]。完成下管后,由于环状间隙存在于孔壁和井管之间,必须在海带有效膨胀后才可以对其进行封闭,此时应对水泥浆进行应用。注浆前需焊封孔口,此时应对3~5m厚度的钢板进行应用,在其中间位置进行挖孔,焊接时应用钢管,大小为0.3m,并将阀门开关安装到孔口阀门钢管上。完成注浆以后,应继续注入清水,顶出泥浆泵残余水泥浆和清水将注浆管,并关闭孔口阀门,在48小时以后,应扫开托盘,此时需要对钻具进行应用,并展开洗井工作。(2)管外注浆法。对海带进行编制,形成辫子形,用于对水井管止水部位下端进行缠绕,同钻孔直径相比,缠绕的直径略小,将其扎紧的过程中,应使用螺丝,同时,为了加大保护力度,应将托盘焊接到两端。同时,将胶皮环绕捆绑到海带上部,确保半湿粘土被填充到胶皮中,同钻孔直径相比,胶皮最大直径偏大。完成下管后,由于环状间隙存在于孔壁和井管之间,必须在海带有效膨胀后才可以对其进行封闭,此时应对水泥浆进行应用。注浆前准备工作同管内注浆法相同,但是,在注入水泥浆的过程中,需要分两次进行,首次注浆时,应对止水位置下部10m左右的位置进行封闭,并应用泵送法注浆,并应用清水冲孔,直到清水从井口上泛出以后才能够进行封孔操作,一边提钻具一边注入水泥浆,严禁浆面与钻具脱离[2]。在水泥浆初步凝固以后,应再次进行水泥浆的注入操作,完成两次注浆并等到水泥浆初凝以后,才可以展开洗井工作。
2管内注浆法和管外注浆法对比分析
(1)管内注浆法优点与缺点。第一,优点。在对管内注浆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一次性注浆,因此能够节省施工时间,保证工程进度。在焊死滤水管时,需要将铁板应用于滤水管以上0.3~0.5m的位置,焊死操作在井管内进行,在这一过程中,一定的静压力将产生于滤水管中,而在实际展开注浆操作的过程中,含水层在滤水管中就不会被井管外的水泥浆污染,因此施工效率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障。第二,缺点。在应用管内注浆法展开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属于一次性注浆,如果拥有较深的止水部位下端,在注浆时,将导致较大的压力产生于管内。并且在操作中,不可以中途停止注浆,因此必须在实际施工中应用高质量和高性能的营建和设备,而一旦一定的故障产生于注浆设备中,就将对整个施工过程造成严重的损失。在完成注浆以后,48小时后才可以扫开托盘,即铁板,如果此时含水层在滤水管中被水泥浆灌入,那么在处理这一事故的过程中将耗费大量的施工时间。(2)管外注浆法优点与缺点。第一,优点。注浆中可以通过多次注浆完成施工,中途可以进行一定时间的停留,同时,可以一边对钻具进行提离一边展开灌浆操作,这样一来,就可以促使压力在管内有效降低。同时,在对这一方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对设备的性能要求相对偏低,设备在运行中产生故障,也不会对整个注浆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操作成功率更高。第二,缺点。在对多次注浆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多的施工时间,如果施工人员没有及时发现滤水管含水层中的水泥浆,将对后续施工造成影响。(3)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对管内注浆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如果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或者两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存在问题,都将直接造成失败的注浆结果,同时会促使钻孔无法在接下来的施工中继续使用,从而影响工程进度的基础上,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3]。在对管外注浆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含水层位于滤水管内部,当有水泥浆灌入时,也将导致接下来的施工程序无法顺利开展,最终影响工程进度。值得注意的是,当这一现象产生时,需要耗费比管内注浆法更多的时间,因此,对工程经济效益造成的影响更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加大了煤矿开展力度。值得注意的是,此项工作开展中拥有较高的危险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煤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查,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采用开采技术,提升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水文孔固井技术的有效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进步,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曾庆博 单位: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
参考文献:
篇6
2.1要明确划分坑探工程的分包权限
在地质勘查坑探工程中,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条款的规定,将安全生产的责任明确落实。在划分分包权限的过程中,要提高施工资质门槛,对于没有施工资质的勘察单位,要按照相应的规定将工程转包于有施工资质的单位,并要将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落实于勘察单位。对于有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其不能够将坑探工程进行转包,以避免因分包所造成的责权划分不明,进而造成安全管理上的混乱。与此同时,勘察单位要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不断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并要积极的引进安全系数高的设备。
2.2要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管
在地质勘查坑探工作中,其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全面的贯彻于整个施工过程,从而全面的排除坑探工程中安全隐患,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坑探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其监督管理工作需要明确合同责任制度,在合同中要将安全生产的责任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对施工单位产生约束性,将安全事故隐患扼杀于萌芽之中[2]。此外,在勘探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要求来设计出地质勘查方案,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完善的安全生产条款,经由勘察单位审核再上报于相关的上级部门进行审核,然后再将其落实。与此同时,在坑探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施工的监管力度,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实现对坑探工程的有效监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具有危险性的施工项目要分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专项负责。在实施安全事故管理工作前,要制定出完善的事故监管制度,在出现安全事故时要及时进行解决,以避免出现事故的扩散与升级,事故处理后要将其进行归档管理,从而做到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以避免同样安全事故的发生。
2.3要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
加强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要使其全面的作用于坑探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中。在当前的坑探安全管理工作中,即使国家已经以制度的形式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进行落实,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与施工组织都是由矿权方掌握的,而产生这一局面的本质在于经济权利的导向作用。由于经济控制的权利绝大多数时候并未掌握在勘察单位方面,所以关于勘察监督管理方案也就无法得到矿权方以及施工单位的重视[3]。所以,这就要求要从经济制度上来制约矿权方的权利,以合同的形式明确经济控制权利的分配,在明确安全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将各项管理费用进行定位,从而掌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主动权。
篇7
2.1构建煤田勘探控制网
建立煤田勘查控制网需要勘查测量人员不仅要完成地质勘查研究区域的地质剖面测量数据,还需要控制测量数据以及勘查的点位等工作,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在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应该对地形的高差、坡度等方面加以注意,我们应该采用相关的定位系统测量规范中的精度要求来进行设置测量点并对这些点进行网络实时测量。在煤炭勘察测控网建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RTK技术进行控制测量点位。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在实时的测量中对这些定点的精度和坐标实时获取,实现了不同点的完全通视,比传统测量方法操作更加方便。
2.2修缮煤田工程地质平面图
煤田工程地质平面图大多都是使用1:5000或者是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为了能够保证煤炭开采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在测量之前就成立专门的测绘小组,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测量手段,而且如果使用全站仪进行修缮地质平面图的话,那么就需要增加测量水文地形情况、附近新增加的居民点、公路网络等方面,这对于工程人员来说面临时间久、任务量大、成本高、精度低的问题。如果我们采用RTK定位技术做这项工作,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3工程测绘地质剖面图及地质勘探放样
RTK定位技术的优点主要有勘查半径大、通视条件要求低、能够长时间的连续性工作,精准度也比较高。这项技术不仅能够避免一些通视环境比较差的地区,而且其勘查的精度能够符合相关标准。在进行放样的时候,就直接把坐标对应到这项技术的手册当中,该系统就自动生成坐标点,方位以及相对距离也能够直接反映出来,这就方便了放样人员的工作。
篇8
加强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国土资源部门从源头把关,从项目立项到审批、验收都认真负责;监理单位也应在施工现场全方位的跟踪检查;地方环保部门也应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相关单位将环评作为一个项目达标与否的重要参数,这样地勘实施单位能真正重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三位一体的环境保护监管体系。
3全面推广更先进更环保的地质勘查方法
今后我区地勘单位应响应中国地调局要求,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将用小型取样钻来代替探槽、浅井等山地工程。大家都知道探槽、浅井施工起来费时费力而且会对山体造成次生破坏,本已很完整的山体经施工后会变得满目疮痍,非常难看,如不及时回填则会加剧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有时牲畜不小心掉入其中时有伤亡,老百姓对此也怨声载道。随着国民对环保意识的增强,这种老旧与现代地质勘探方法严重不符的技术手段应逐步放弃,全面采用更先进更环保的地质勘查方法。如:物探、化探、钻探、遥感等技术手段。
4谨慎选择行驶路线
在野外进行地质勘查时,要谨慎地选择所经过的道路。由于地质勘探一般选择在荒漠或是草原等植覆盖较差的地方,车辆的行驶可能会对地表植被造成较大的破坏。因而在地质勘探队伍车辆行驶时,应尽量选择牧民的转场公路作为进出的通道。并且应该尽量选择相同的车辙行驶,尽量减少对草场的碾压;对于进入无人区等人烟稀少的区域,可以考虑多选择干燥的地区,选择不同的路线往返,减少对草场的破坏,便于草场植被的自我恢复。
5加强对勘探营地垃圾的管理
在某一矿区进行地质勘查工作相对来说是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在此扎营驻地,应该将营址选择在与水源较近或者是可以钻井的区域,这样可以减少塑料水管的使用。在此期间,除了做好地质勘查工作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加强对营地生活垃圾的管理。首先要做好垃圾分类管理,将垃圾分为可降解与不可降解的两类。对于可降解的垃圾,将其埋至1.5米左右的深坑中让其慢慢生成肥料,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垃圾处理设施以及埋坑都应该远离河流及水井等水源地;对于不可降解的垃圾则放置好,等到勘探工作结束后运回最近的县城,县城环保局将会用规范的方法统一进行处理。其次做好废水的处理,应该将吃饭、洗澡等所用的废水引入到专门的处理池中。
篇9
1.2面广
施工项目遍布祖国各地,尤其近几年来走向西部、新疆、青海等地区,还有走出国门,到老挝、菲律宾、蒙古等国,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地质人的身影,安全监管难度大。
1.3施工种类增加
地勘单位为了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能与市场接轨,工作种类不局限在一个岗位,在原来的地勘工种基础上增加了其他工种,如:工程勘查、土地确权、房产测量、地灾及水工环研究项目等。
1.4执行不到位
地勘单位施工项目数量多而且分散,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单位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难以有效的督促落实,表现在员工岗位职责没有及时落实,安全检查力度不够大,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够,项目安全管理不够严谨,存在监管上的欠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突出问题
2.1思想认识不足,内部不统一
从实际出发,是安全工作政策和指导思想。由于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的不同,工作的重点、方法不同导致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近年来,制约冶金地勘单位安全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许多地勘单位在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上不到位,不统一。主要表现为:第一,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不作为。安全第一的口号喊得响,事实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工作重心不能转移到预防轨道上来。第二,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未捋顺。从领导到工作人员,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安全工作只会影响生产进度,影响收入,看不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误认为安全工作没有必要。例如,基层领导单位参加安全培训,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工作。第三,生产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安全工作的认识不统一。一些基层单位错误地认为,安全工作只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而生产部门没有什么要做的。
2.2基层领导不重视责任
从工作中发现,基层领导单位多片面追求生产进度,忽视安全工作,“安全第一”只停留在口头上,在实际执行措施上都是实行生产第一。许多事故看似发生在作业人员行为上疏忽,但根本原因还是由于领导对安全工作的不重视,安全知识缺乏,造成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处于一种松懈状态。当然,许多单位都有安全工作分管领导,但由于缺乏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工作做的不到位。造成这些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地勘单位没有真正建立和实施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2.3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纵观冶金地勘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不难看出,安全绩效好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都是非常高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人数也是最多的。基层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不仅是承上启下的联络员,还是本单位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者,项目安全员更是实施地勘单位生产经营任务最基础单元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因而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是地勘单位迫在眉睫的首要大事。
2.4安全教育培训实效性差
安全生产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等安全专业知识。安全教育与地勘单位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但实际工作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并没有达到培训的效果和目的。首先是培训时间达不到要求。大多是走过场,不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间、内容、考试等严格执行,尤其是项目上,以考试代替培训。因此,效果很差。二是覆盖面窄,安全管理培训较多,生产人员培训较少,未能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尽管安全培训得到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证书齐全。但三级安全培训,团队领导和普通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还很缺乏,尤其是在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安全事故急救救援等方面缺乏教育,未开展有效的安全培训,使员工没有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总之,地勘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缺陷和突出问题,这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地勘单位安全生产既有市场拓展带来的新领域安全风险,又有内部安全管理不到位的突出问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应对措施在于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质,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实施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投入和隐患整改落到实处,扎实提高野外项目安全管理水平,消除和阻止环境、人为、设备及生产过程等方面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实现安全生产。
3应对措施
3.1安全意识真正进入大脑,从领导到每个员工
安全意识应该渗透到每个职工的心中,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各级人员必须重视安全。如果领导不重视,基层的安全工作就很难管理。首先要向所有员工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政策和方针,使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职工正确理解安全工作的深刻内涵,在实际工作中将口号和行动统一起来。第二,在作业人员中把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广泛宣传,使领导和员工充分认识到他们的安全生产职责,并在实际工作中按章指挥、照章操作。第三,要统一生产部门和安全部门的思想,坚持“管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坚持消除安全生产脱节现象,确保安全生产统一性。第四,每次会议必将安全工作,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使广大职工逐步实现安全工作,逐步形成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思想,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工资的实际位置关系,使职工能体会到安全带来的效益,安全得到了待遇,安全提高了工资收入,从思想源头上使职工烙下安全生产的印记,从而为整个单位的安全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2着力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尤其是项目负责人
从各类检查中可以发现,一个单位或者项目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本单位或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而项目负责人作为野外施工项目决策者,他们安全知识和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整个施工项目安全绩效的好坏。因此,提高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尤其是项目负责的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要采取多级多层次、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现有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特别应让他们多接受一些高层次、系统化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且逐步过渡到持证上岗。此外,应不断吸收高等院校安全专业毕业生加入,以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3.3隐患整改落实到位,安全投入落到实处
篇10
1.观念转变迟缓。财务工作计划经济观念难以磨灭,面对多元化的产业新形势,暴露了对现在会计知识缺乏了解运用的问题以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情况。
2.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出现问题,会计信息失真,面对困难没有有效解决措施,不利于实施对生产经济活动的有效监督。
3.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年龄大的人员工作时间长了缺乏原则没有进取心而新上岗的不安于本职工作,作风浮躁对工作缺乏热情等歪曲了会计的形象扰乱生产经营及管理秩序。
(三)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财务负担过重地质勘查单位中的负担过重会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和地质勘查经济的发展。造成负担过重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1.地质勘查单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基地一般建在边远城镇离城市几十公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住房条件得到了提高,而地质勘查单位职工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未能根本改变,职工(特别是离退休职工)意见较大,为了和谐地勘建设、改善离退休职工生活环境和条件,基地建设和基地维修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2.地质勘查单位是一个老单位,队伍结构不合理,离退休职工人数接近在职职工人数的两倍。虽然基本退休费由社保发放。2006年实施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离退休人员享受生活补贴,这块费用总量较大,财政只补助一部份而另外一部份则要地质勘查单位自筹,从而消耗了地质勘查单位的部份资金,增加了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负担。
3.地质勘查单位在职职工年令老化。由于年令和身体的原因已不适应野外工作,又未达到退休条件,这些老职工都是事业身份人员且没有加入社会养老保险,他们曾在年轻时为地勘事业做出过贡献,单位有责任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以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要明显下降,因此单位就要人为增设部分辅助岗位,这种安置效益势必要消耗部分经济效益,从而增加了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负担。
(四)管理粗犷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1.探矿权是地质勘查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种种原因地质勘查单位呈一度盲目追求探矿权的数量,而没有注重探矿权的质量,目前地质勘查单位获取的探矿权中,有相当一部分数量属于质量不高、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探矿权,地质勘查单位每年要为这部分探矿权向国家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和支付一定数量的探矿权维护费,这种无效投入消耗了地质勘查单位的宝贵资金。
2.地质勘查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的特性,地质勘查单位这些年来在自主探矿权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虽然取得的一定的找矿成果,但是在目前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难以在短时间内变现收回成本、产生效益。探矿权的成本费用沉淀了大量资金,致使地质勘查单位的资金周转次数下降。
3.地质勘查单位核心竞争力不强,在市场经营过程中承接的是一些需要垫资的施工顶目,从开始施工一直到顶目竣工都要地质勘查单位垫付生产资金。野外施工结束到办理竣工决算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即使办理了竣工决算摧收工程款也是很困难,导致地质勘查单位应收款科目余额较大,从而占用了大量资金。
4.安全成本、质量成本、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五)筹资渠道单一资金分散
1.地质勘查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地质勘查单位的筹资渠道的单一性。地质勘查单位是省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银行贷款是地质勘查单位唯一的筹资渠道。
2.地质勘查单位的地质项目、工程施工项目点多面广告,遍布全国各地。当地相关部门为了管理和自身利益的需要,要求各分公司、项目部在当地金融机构开设账户,造成了地质勘查单位账户过多、资金分散的现状。
二、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管理意识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认识到其对于经济活动的重要意义。财务管理作为一项专业很强的管理活动,在资源整合、价值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财务管理涉及投资、融资、资金管理、财务控制与财务业绩评价等多项职能。首先要采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明确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的战略目标。在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开展前,必需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资金使用效益评估及风险控制。再次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之前,还要做好相关预算管理,并且通过事前控制措施的有效制定,保证后续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关管理人员要进行积极的组织人员进行预算编制,并且与各部门进行深入的沟通,细致的研究地质勘查单位的业务特点,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工作,并且积极采纳相关部门的反馈,加强后续预算的执行过程。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要真正的重视单位利益,并且将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作为自身工作的目标和原则。财务管理部门要真正的做好把关,将预算进行落实,通过不同的收支管理手段,减少地质勘查单位的运营成本,保证资金流畅供应,提高相关投资项目的收益水平。另外,地质勘查单位还要做好日常成本费用支出的审核工作,加强预算控制,营造节约的生产风气。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地质勘查单位要积极的进行改革,并且对于现有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大力推进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开展。单位管理人员要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清晰、明确的认识,并且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关系进行梳理明确,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发挥提供良好的空间。现阶段,我国国情决定了地质单位自身改革的脚步不断推进的形式,并且逐步完成了单位改制的过程。地质单位必须要真正的进入市场,实现市场化管理,并且针对于市场的具体续期,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与此同时,地质勘查单位自身也要做好内部硬件方面的升级与维护工作,对于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管理,减少内部成本消耗,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进行。另外,我国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也是出于不断变化当中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要积极的适应相关政策的变化,并且对于一些既存问题进行及时的改进,做好管理制度上的调整与补充。
篇11
二、地质勘查单位绩效工资实施难点以及措施
(一)地质单位自身管理体制的问题
由于近年业我国地质勘查单位的管理体制有了很大的变化,各个地质勘查单位都充分发挥着其自身的优势,从而有效促进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但是管理体制的改革来给地质勘查单位带来了新危机和挑战。其中有些地质单位既想尽可能获得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地质勘查单位的企业化经营,但又想要发展公益事业,但这种双重压力下使得地质勘查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在这种体制的转变下使得绩效工资的实施缺乏了相应的方向。并且由于传统资历工资制度影响,也使得地质勘查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定位缺乏相应的可行力。针对这个问题地质勘查单位应该要对其岗位进行科学地设置,这种设置要根据单位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需求来对工作人员的岗位进行设置。所以地质勘查单位要将工作人员的岗位进行明确的划分,在人员的聘用上也要采取竞争机制,工作安排中一定保证公平公正。
(二)绩效考核相关的体系不完善
篇12
1.2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任何项目工期的拖延都对成本控制起到关键作用。进度监控的难点在于日常检查能否高效和真实地反映出实际进度。本系统允许用户确定一个基准计划,并就实际进程及成本与基准计划里的相应部分进行比较,以定量描述代替常用的定性描述。根据WBS的工作原理及行业特点,将整个项目分为野外工作和室内工作两个阶段,将野外验收作为整个项目的里程碑时间,并根据工程性质进一步细化分解野外工程为各分项工程,最终将合同金额按分项工程量进行分解,转化为纯数字的形象进度产值作为变量进行进度监控。
1.3图表生成
地质类项目合同额存在金额小、施工地点零散以及日常提取数据量大和相对抽象的问题,因此清晰和及时的图表显示对于管理人员尤为重要。本系统可以根据制定的基准计划和从项目部实时提取的进度数据进行对比,生成日、月、年度、指定时间区间的各进度计划及实际进度图。同时可以提供多维度的各种资源数据及标准报表,直观形象地反应生产进度情况,为企业组织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1.4转入/转出资料
本系统支持各种报表转成Excel、Word和PDF等格式输出,在偏远或不适宜上网的地区线下填写表格,再导入到系统中。在项目文档资料管理中,还可以上传项目过程资料、图片和压缩文档等,便于过程记录。对于区域施工布置图,可以上传并进行动态监控。
1.5模块管理
地质项目管理设计为一条整体管理流程链,各关键环节按照企业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为进度、安全、人力、成本、物资等若干板块,各板块有不同的操作用户和权限,实现基本信息共享、分片管控和流程无缝衔接,避免传统观念中过分强调各部门单纯的职能管理,真正做到精细管理和专业化管理。
2适用性研究
2.1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经统计测算,原本仅仅由进度板块的调度系统每年生成的数据约为4.5万个,且全部由手动核对,各管理部门之间为了数据沟通需经常统计各种口径报表。本系统克服各施工区域作业点多面广和监控关键点零散的困难,提供实时的和形象的施工信息,帮助各级管理者对项目进行实时控制、进度预测以及风险决策分析,真正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自动化。
2.2关键点控制要素协同管控
生产经营活动围绕项目综合管理展开,由项目综合管理派生出生产作业计划和材料需求计划,分别驱动项目施工管理和物资采购管理,本质安全体系建设落实伴随施工管理的全过程,通过本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实施,强化施工过程管理。因此,安全培训、进度计划、预算控制、项目部建设以及合同管理等成为关键控制要素,野外竣工验收成为地质勘探项目的里程碑事件。此外,由于地质“三边”工作迫使项目分项目标变更常有发生,各阶段性成果资料、项目甲乙双方往来函件、内部班组记录以及最终形成的图文成果报告构成的内部资料管理尤为重要,也是衡量项目完成质量的重要依据。系统中所有项目匹配的文档都可以以上传的方式录入文档库,较大的文档不方便上传还可以指定保管位置及保管人信息。可按月考核文档上传数量及质量,也可按项目或类别查询所需资料。
2.3落实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本系统理顺了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及管理链条中原本薄弱及缺失的环节,工程管理的业务流程实现的标准化和统一格式使各项管理制度有了最终的数据控制点和考核基础。控制要点明确提高了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使企业管理由粗放管理变为精细化管理,由定性管理变为定量管理。
3现实意义和推广前景
实施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无疑会大大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进一步带来长远利益和利润,但推广应用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3.1企业领导接受创新管理和科技管理的能力
经营者需要意识到信息技术对管理创新的推动作用,不能过分依赖于经验。由于信息系统属于研发领域,在项目管理行业并不是直接利润点,甚至短期内不能得到明显回报,因此自上而下的规划和前期的投入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认可。
3.2职工的教育水平及基本素质
系统不仅要投入机器设备,更要投入人力成本,并且员工的受教育水平、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着管理模式的选择。没有人来维护和使用系统中的数据,员工自然没有兴趣来不断更新系统中的数据,系统也就无法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信息管理工作落实与否归根结底还要看基础数据填报者及项目管理者对该项工作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3.3基础网络现状
地勘项目往往战线分布相对零散、流动性大,且常常在偏远、欠发达、通讯网络覆盖差的地区,因此基础数据的采集需要相关互联网专线、卫星专线、视频会议系统等等。
3.4配套制度的建设
篇13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工程危害。地下水位降低可以导致地面下降,工程地面出现塌陷,整个建筑物会坍塌,不仅造成财力的浪费,还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后果不可想象。地下水位的恶化主要就是地下水的枯竭造成的,会影响到工程地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导致正常地质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的原因包括采矿人员采矿活动、建筑水库补给、地下水大量抽取等一些人为因素。
3)地下水位频繁升降造成的工程危害。频繁升降的现象有时候会在地下水中出现。岩土层膨胀以及岩土出现不均匀胀缩都是由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导致的,岩土层出现变形往复所导致的地下岩土层中的铝、铁等物质丧失的主要原因就是膨胀收缩。进而出现上层土层失去胶结物以及岩土层表面出现松动的现象,降低了整体的岩土层效果降低。可见地下水位频繁升降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
4)地下水动压力作用引起的工程危害。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效果降低导致的移动水压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地下水动压力改变引起的,同时岩土层所出现的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导致的水文地质整体状况大幅降低的现象也是岩土工程地下水动压力改变引起的。除此之外,地下水动压力作用还可以导致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的条件发生转变。
2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有效措施
水文地质对于地质勘查越来越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对水文地质的各种有关参数进行测定对于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保证建筑的稳定性以及避免人为诱发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当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为了充分发挥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积极作用就要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那么,面对以上水文地质问题,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去有效防治呢?
1)详细的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展示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的主要方式,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都是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主要科学依据的。全面可靠的报告内容能够保证后期工程设计施工的安全性,报告内容的错误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一点点的差错就会引发不可想象的后果,因此要求技术人员必须要有耐心与责任心。在水文地质评价的报告中除了要将下水类型,含水层的埋深以及具体的分布状况、岩土类型、岩土厚度,静止水位、涌水量、地下水流向以及水力坡度内容包括在内以外,还应该包括各个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以及含水层与地表水体间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情况等
2)调查准确的工程地质条件。应该将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质现象等条件作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在调查这些工程地质条件时,要做到准确详细。为确保建筑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相关科学准确的依据。为了预测工程地质作用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应当给出正确的客观的评价,应当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项目的具体特点,确保对建筑实施具有科学准确性的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