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负荷理论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负荷理论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负荷理论论文

篇1

(二)恰当呈现材料,防止注意力分散在学习多个相关信息源的材料时,学习者需要在多种离散的信息源中反复“寻找----匹配”,这种重复的搜索必然会分配注意力资源,使得工作记忆增加负荷,消耗学习者的认知资源,降低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认知负荷理论中的整合效应认为,当学习中所需要的相关信息整体呈现比分开呈现能使学生收到更好的学习效率。因此消除分散注意力效应的办法是整合学习材料中相互所指的部分,在多媒体设计中将相关内容的资料以整合方式呈现,这样才能使学习者有效地获得信息。如在讲解会计信息从日记账过记到总账这部分内容时,要在多媒体课件中尽可能把过账的信息在一张PPT上呈现,避免学生在多张PPT中来回搜索相关信息。在会计学双语多媒体设计中要注意不要添加与主题无关的文字、声音或者是画面,因为这些信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限的认知资源会被不相关的材料所浪费。

(三)课件设计简单明了,避免冗余效应认知负荷里的减少冗余原则认为,能够应用图像和声音表达清楚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再加上相关文字解释。国内外既往研究都得出在媒体设计中加入有趣但是与学习内容无关的声音和画面会导致学生对主题内容理解和运用变差。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强调多媒体的“多”,将课件中加入大量的图片在辅以文字说明和背景音乐,采用多种材料表征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点是好的,但从学生的认知负荷的角度出发就会发现这样表述实质上不仅将多余的信息传递给了学生,同时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在会计学双语结账流程的讲解中,课件上一边展示用“T”字账表明的结账流程图,在流程图旁边又加入相关的解释文字,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就会一边听老师讲解,一边看流程图,在去阅读旁边的说明文字,这会造成学生的视觉通道中的认知负荷超载,反而影响其学习的效率,解决该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流程图旁边的多余文字删除,因此在会计学双语媒体设计中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减少界面中的链接和控制按钮,因为信息的频繁交互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认知负荷。第二,简化内容,界面不要进行复杂的装饰,教学内容力求简练,能用会计分录说明的问题就不要在去用过多的语言解释。

篇2

2.1硬件功能如果在符合管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其能够保持相对较好的状态,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和控制终端就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其运行中负荷的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一过程中,负荷系统会向营销系统定期提出一定的申请,将需要进行进一步核实的档案信息发送给数据库,数据库就会自动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检查和核对,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对照营销体系档案中的信息内容,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能容进行及时、准确的更新,这样,营销系统的档案和负荷管理系统的档案就能够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可以将两个系统合并到一起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更好的促进了规范化管理的发展,为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

2.2软件功能在负荷管理系统中所使用的软件一定要能够表现出很好的性能,首先应该对系统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测,软件还要能够对系统的功能和相应的数据信息做好相应的展示和处理工作,尤其是对紧急事件的预警和处理上要能够很好的表现出强大的能力,同时在数据的采集上也要能够更加的系统和迅速。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软件功能予以阐述。

(1)在对远程数据管理和系统远程诊断的工作中,需要对前置机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更为有效的处理

(2)在软件的架构上要能够很好的支持频率为230MHz的专门网络,或者是GPRS系统,能够实现对电表进行定期的抄录,负载的采集方式也非常多元化,能够对各种的仪表异常情况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同时还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出现的异常情况予以上报,

(3)负荷数据的统计一定要全面,要在计算中对正向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以及无功时所释放的总电量和有功功率所产生的总电量进行仔细的考虑。

(4)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一定要做好报表管理,使用Excel电子表格,将相关的数据做成报表,用网页的形式对其进行浏览,在使用的过程中,在用户权限的设置上可以参照上级部门下发的相关规定,同时在设置的过程中还要对用地按区域的实际情况予以详细的考量,该系统在工作的过程中既支持有线通讯模式,也支持无线通讯模式,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高数据的集中程度,使得数据在共享的过程中能够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效率上得以实现。

3.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3.1负荷管理系统在需求侧错峰管理中的应用工业客户特别是工业专变的客户,他们自觉错峰的管理工作尤其重要,负荷管理系统在需求侧错峰管理中的应用,极大解决了原先用电错峰管理工作难到位和依赖人海战术落后现状。

3.2负荷管理系统在远程抄表中的应用负荷管理系统的应用增强了转变用户其电费抄核相应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营销系统和负荷管理系统接口,使得电量数据传输实现如下两大功能:

3.3负荷管理系统在用电检查中的应用在用电管理的过程中,用电检查是使管理更加有效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已经对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将电能表数据分析作为工作展开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对突发事件一定要仔细的检查,这样就能够对窃电现象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判断。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系统查询功能能够很好的对异常用电现象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够找到检查和监测工作中的重点。

3.4负荷管理系统在计量设备监控中的应用计量装置监控作为大型客户其负荷管理体系主要功能的应用,通过电流的反极性、电流的不平衡、电压的逆相序、电压的缺相和电压的断相等各类报警处理、分析、查询和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计量设备故障和异常,从而维护客户其负荷管理体系源数据可靠准确性,是自动抄表、电量检查、电力需求其侧管理功能应用的基础与前提。相应计量人员要及时计量系统故障,并到现场进行处理,对多功能表设置及时检查,核对好时钟,确保谷、平、峰各时段计算正确。

篇3

2.1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确认为Ⅲ级故障

(1)夏天市电计划停电1小时以内(含1小时),机房温度不高于30℃;(2)冬天市电计划停电2个小时以内(含2小时),机房温度不高于30℃。

2.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确认为Ⅱ级故障

(1)夏天市电计划停电2小时以内(含2小时),且无法通过柴油发电机等其他方式恢复供电;(2)冬天市电计划停电3个小时以内(含3小时),且无法通过柴油发电机等其他方式恢复供电;(3)非计划停电1小时以内(含1小时),且无法通过柴油发电机等其他方式恢复供电;(4)机房温度高于30℃不高于35℃。

2.3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确认为Ⅰ级故障

(1)夏天市电计划停电2小时以上,且无法通过柴油发电机等其他方式恢复供电;(2)冬天市电计划停电3个小时以上,且无法通过柴油发电机等其他方式恢复供电;(3)非计划停电1小时以上,且无法通过柴油发电机等其他方式恢复供电;(4)机房温度高于35℃。

3Ⅰ级故障的应急处理

(1)运维值班人员通知信息中心负责人;(2)运维值班人员通知系统管理员关闭机房二、三级用电负荷设备,通知相关人员关闭远方集控值班室、调度值班室、监控机房、调度机房内非必要的工作站、显示器等用电设备;(3)运维值班人员外网中断及相关业务中断通知;(4)运维值班人员每15分钟巡视一次动环系统,注意机房温度、蓄电池容量等信息并做好记录;(5)如机房温度大于35℃,采用风扇加快机房散热,并使用冰块进行降温;(6)当蓄电池容量低于80%,运维人员电池每15分钟测量一次蓄电池电压,当蓄电池单体电压下降至11.5V时运维人员通知生技部,建议切断调度权。调度权切换后通知电修部关闭相关设备。

4沅陵监控制中心及远方集控中心负载级别定义

用电负荷级别定义:一级为最重要用电负荷,一般情况不允许关停,即不允许间断的电源;二级一般重要用电负荷,在确认暂停不会影响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可关停的设备,即允许短时间中断用电设备供电的电源;三级为一般用电负荷,在应急情况下可以立即关停的用电设备。其中监控系统、二次防护网的用电设备在正常情况下定为一级最重要用电负荷,在调度权转移至凤滩后,降为二级;水库调度设备正常情况下定为一级用电负荷,在沅陵无人值班的情况下降为二级。

5加强通信机房设备巡视与管理

电力通信机房承载着电力系统通信设备运行的重任,因此需要加强对机房设备的日常巡视,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机房设备的日常巡视工作主要包括设备巡视周期、巡视前准备、巡视路线以及巡视记录等,同时,设备日常巡视的完善程度也是电力企业通信机房管理自动化水平的表现。

5.1通信机房设备的巡视

5.1.1机房设备巡视的周期。

机房设备的巡视应根据有关规定增加巡视周期,在早上7时、中午11时、晚上6时和晚上10时进入机房进行设备巡视,并记录巡视情况。这样缩短机房设备巡视时间间隔,有利于及时准确地了解机房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或者解决。

5.1.2机房设备巡视前的准备工作。

进行机房设备的巡视之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巡视人员的安全。首先,巡视人员需要通过《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考试,身体健康,具备工作所需要的电气知识与专业知识,对系统和设备熟悉,具有较多的工作经验,着装规范,才能够进行机房巡视。其次,要针对巡视过程中通常存在的一定危险点,制定相应预防措施,避免设备巡视危险点的发生。

5.1.3机房设备巡视的路线。

对机房设备的巡视路线对于设备的巡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地巡视路线,既能够提高设备巡视的效率,同时也能够保证设备巡视的质量。因此,需要根据机房的实际布局情况,制定最科学合理的机房巡视路线。进入机房时首先检查空调的运行情况,然后查看机房的温度和湿度,最后对机房设备逐个巡视,从而避免漏巡和巡视不到位的情况,提高巡视的效率和质量。

5.1.4机房设备巡视中应遵守事项。

设备巡视前,应对使用的工具进行检查,避免不合格工具的使用。设备巡视的主要工具包括有静电接地工具、数字万用表、应急灯、组合工具箱和清扫工具等。对巡视过程中发现设备异常、缺陷、故障等隐患及机房“六防”环境异常情况进行缺陷登记并具备一定应急处理技能。

5.1.5做好设备的巡视记录。

为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应通过详细的巡视记录来提高记录本身的适用性与准确性,同时还需要对机房运行环境实施更有效的监控,其中对机房运行环境的监控主要包括机房温度、湿度、内置空调的显示温度以及告警提示等。通过对上述指标的监控以及巡视记录,为以后故障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

5.2加强机房设备的管理

5.2.1加强机房设备温度和湿度的监控。

通常对机房设备的巡视主要是实现对整个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而各个设备的散热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使机房的温度和湿度达到标准,也存在部分设备散热不佳的情况,这将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对整个机房和电网系统运行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各个设备的温度和湿度的监控,如对设备和机房安装温度和湿度监控单元等,将机房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异常情况等参数接入手机系统,从而对设备运行时的温度和湿度及机房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助于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异常和缺陷告警和排除故障,对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设备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5.2.2完善并落实设备巡视、管理制度。

完善的设备巡视制度、考核制度与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设备巡视质量的提高,保证设备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从而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督促设备巡视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度完善后需要切实落到实处,应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执行,建立设备巡视考核积分管理制度,保证设备巡视的质量以及效果。

篇4

1.2提升学生就业渠道的重要手段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本社会公认的主要问题,作为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教育部门,一定要从自身教学方面入手,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想获得满意的就业岗位,除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因为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最终要体现在学生应用相应知识的实践能力方面。因此构建“英语+专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学生英语知识与旅游专业知识相结合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率的主要手段。

1.3提高高职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高职院校要想在教育市场中占据稳定的地位,就必须要靠过硬的教学质量、较高的就业率获取稳定的生源。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并不是简单的从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方面入手,而是要实现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结合,具体而言就是在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对学生英语翻译知识与旅游管理知识的融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要融入旅游管理知识,以此强化学生的旅游管理知识的英语翻译能力。同时实现英语翻译知识与学生本专业知识的融合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不高,问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多大的联系性,因此学生在英语翻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兴趣不高的现象,而通过构建“英语+专业”的人才模式以后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必然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2“英语+专业”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策

构建“英语+专业”的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要融入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强调英语翻译知识的社会实践应用性,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构建“英语+专业”复合型英语翻译人才的具体对策是:

2.1实现英语翻译教师与学生专业知识教师之间的工作衔接,培养“双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英语+专业”的英语翻译人才最主要的就是实现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师与学生专业知识教师工作的衔接,保障英语翻译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英语翻译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技能”知识体系。培养高职英语翻译教师的“双技能”知识:一是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各种教育培训,为英语翻译教师与专业教师工作的衔接提供平台。首先高职院校要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为英语教师提供实践性的专业岗位锻炼的机会,增强英语翻译教师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的要求,以此增强英语翻译教师在教学中与社会实践岗位要求的结合。其次高职院校要组建由英语翻译教师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小组,并且设置一名教学组长,负责协调英语翻译教学与学生本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融合,以此实现他们之间的协调作业。最后高职院校要多组织各种教育培训活动,鼓励英语教师与旅游专业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并且就某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二是高职英语翻译教师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在学习与掌握英语翻译基础知识的同时,与其它专业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以此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保证自己在满足日常英语理论教学的同时能够掌握更多的旅游专业管理知识。

2.2深化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内容,突出高职特色一是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教材要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英语翻译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信息来源,其对教学模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化英语翻译教材改革,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英语翻译教材,改变传统的单一化的教材模式。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要求,高职院校在选择英语翻译教材时要更加突出对旅游专业方面的知识,高职院校在编制英语翻译教材时一定要结合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意见。二是加强英语翻译教学的内容创新。英语翻译教学的内容不要局限在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应该积极创新教学内容,注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联系,比如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英语词汇要不断的融入到英语翻译教学中,同时根据具体的英语翻译教学对象也要采取不同模块的英语教学内容体系。

篇5

一、各类降糖药之间的联合应用

一般来说,同类的口服降糖药不适合联用,不良反应的增加大于降糖效果。随着病情进展,单用一种口服降糖药很难取得很好的预期疗效,联合用药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选择。可使每单药的选用剂量减少,不良反应也减小。每单药间有互补性,能更好适应患者多变的病情。

1.1a一糖普酶抑制剂与双服类。如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肌合用。适用于比较适合轻型的明显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减轻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但这两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比较大,应提示胃肠功能较差的患者注意使用。

1.2a一糖营酶抑制剂与磺睬类。如阿卡波糖和格列美脉。适用于餐后血糖高或用磺脉类药物血糖控制不满意加用a一葡萄糖普酶抑制剂,可改善胰岛B细胞的功能,使餐后血糖下降。

1.3磺脉类与双肌类。如格列美脉和二甲双服。一般来说肥胖者首选双肌类药物,非肥胖者可选用磺脉类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和继发性磺脉类失效的患者。对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有良好效果。最常用,但是容易低血糖,要控制好磺脉类用量。如餐后血糖仍高,可加用a一糖普酶抑制剂。但要注意低血糖和肾功能,尤其是老年人。

1.4非磺脉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与双肌类。瑞格列奈合并二甲双肌为治疗磺脉类失效者的一种有效药物,两药合用有协同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使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二者合用可明显降低血糖而对患者体质量无影响,而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较小。比磺脉类与双肌类药物合用安全。非磺脉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仅在进餐时服用,同时避免开车时发生低血糖。

1.5磺脉类与唆哇烷二酮衍生物类。如格列美脉和罗格列酮。用于单用磺脉类血糖控制不住的患者,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高磺脉类药效,降糖迅速,效果较好。

1.6双肌类与唾哇烷二酮类。如二甲双肌和比格列酮。用于单用双肌类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有利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1.7噬哇烷二酮类药物和一葡萄糖营酶抑制剂。如罗格列酮和阿卡波糖。用于胰岛素抵抗为主,且餐后血糖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较平稳。

二、口服降糖药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

糖尿病是长期病患,在服药期间,难免会有其他病症的发生,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不可避免,除了应该注意常识性的含糖的片剂、颗粒剂(冲剂)、口服液、注射液、大输液等不能应用外,还应注意与以下药物的联合应用。

2.1抗生素

2.1.1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美他环素、地美还素、多西还素等和磺脉类药物(甲苯磺丁脉I21)合用可致使肝毒性增加;与双肛类(苯乙双肌多见)合用,产生较多的乳酸,使患者发生乳酸性酸中毒。

2.1.2氯霉素与磺脉类药物合用,能抑制肝内药酶的活性,使口服降糖药代谢减慢,增强降糖作用,易引起低血糖。

2.1.3磺胺类抗生素。如复方磺胺甲啥哇与磺脉类降糖药合用,可增强降糖作用,易引起低血糖。

2.1.4氨基昔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与双肌类(苯乙双肌多见)合用,产生较多的乳酸,使患者发生乳酸性酸中毒。

2.1.5抗结核类。异烟阱、利福平、毗嚓酞胺等能促进肝脏分泌较多的药酶加速D860的代谢与排泄,从而缩短D860的半衰期,影响降血糖作用,降低降糖药的疗效,使血糖升高。

2.2利尿药。如氢氯唆嚓、吠塞米、依他尼酸等,都能抑制胰岛素日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升高,降低降糖药的降糖作用。

2.3双香豆素类抗凝血药。如双香豆素、华法林与甲苯磺丁脉同用,最初使血糖升高,后彼此血浆浓度皆减少。应用时注意调节用量。

2.4糖皮质激素。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和地塞米松等增加肝糖原的合成,减少组织对糖原的利用和分解,使血糖升高。

2.5胃肠解痉药。颠茄、阿托品、丙胺太林(普鲁本辛)等抗胆碱药物,有阻断胆碱能受体、减少胰岛素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故能减弱磺脉类降糖药刺激a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使老年糖尿病的血糖迟迟不能下降。

2.6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3种药都能增加肝糖元的分解,可使患者血糖升高而减弱降糖药的作用。

2.7雌激素、黄体酮和口服避孕药。有阻碍胰岛素的作用,降低口服降糖药的疗效。

2.8抗癫痈药。如苯妥英钠,可干扰磺脉类降糖药的降糖作用,使其药效降低,血糖升高。

篇6

核心员工就像一个企业的CPU一样,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一般来讲,他们的数量不足20%,却往往能做出超过70%的贡献。如果企业不能重视这种2:7法则,势必会在发展中捉襟见肘,陷入困境。如何留住这些核心员工,会使用这留住人才的“三板斧”定能使企业面去人力资本的后顾之忧。

第一板:高薪。曾经一位小品演员的“有钱能使磨推鬼”风靡中国,虽说夸张,也不无道理。想挽留人才,没有高薪是没有竞争力的。很多企业家总不舍得高薪聘请优秀人才。在他们的意识中,中国人这么多,聘请人是很容易的事情。不可否认,随着大学逐年扩招,中国的大学生也慢慢普及。但是,这并不等于适合本单位发展的人才也在增多。在美国,单位里工薪人员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的比率接近百倍。因而,高薪策略永远是最有竞争力的策略。

第二板:投资。很多企业把人才只是当成了资源,只知道掠取,不懂得投资。特别是那些高薪人员,更是不愿意再做投资。对人的投资永远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对企业核心人才的投资更是会使企业收到源源不断的回报。而且这也是企业和人才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很多人,特别是优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多把发展看得非常重要,企业如果注意到这一点,就会在人才竞争中保留优势。

第三板:参与。心理学上讲人满足一定物质需要后,就会把精神需要看得非常重要。企业的核心人才无一例外会把参与看得非常重要。相对于别的员工,他们更乐意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因而,企业不但要给予核心员工丰厚的物质,更要给予他们充实的精神生活。让员工参与决策,和核心员工共同进行文体娱乐活动,授予他们一定的荣誉,使他们可以拥有相对弹性的工作时间,让他们在企业不同岗位上调动,都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术之妙,存乎于心。运用这些策略,定能使企业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把对手远远甩在后面。

篇7

2.1所谓的线损的管理就是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对于传输线部分以及各个传送变压装置以及在该过程中总的电能损失之和。电力企业所售商品的主要的形式就是电能,电能的损失直接关乎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也就是说电力企业的线损和电力企业经济损失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电力负荷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有关数据加强对于线损的管理,减少线损是电力企业应该着手要解决的问题。

2.2线损的类型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很多的类型,包括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线损和管理原因所造成的线损。所谓的电力线损就是电力系统中各个元器件所造成的线损,除了上述所讲的两种线损之外还包括计算线损。在对线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从理论上来讲线损都能够通过相应的计算来得到并且能够进行避免。由于管理问题所造成的线损称为管理线损,比如由于抄表的失误或者是用户的窃电都属于管理线损的范畴。从上述两种情况来进行划分的话管理线损还可以分为有意的线损和无意的线损。供电企业给用户所供给的电能和用户所使用的电能的差值就是统计电能,为了更加方便的管理线损,一般在计算线损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高压线损和配网线损。

2.3对于电力企业来讲线损管理的常用方法在电力企业线损管理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其对于线损的管理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对于电网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要再利用常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可能产生线损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包括配送线路上的线损,变压过程中的线损等。然后在进行线损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于我国电网的改造对于电网的结构进行改造和管理,形成较为电网网络。其次是计算理论上的线损。在进行理论线损计算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电网输电过程中的各个可能造成线损的各个环节,特别是电网的负荷情况以及相应的网络参数等。将理论计算值和实际的估算值进行比较,通过计算来发现发生线损的主要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电网负荷进行相应的改进。传统的从线损的管理方式还能够对于用户的用电量用电功率进行检查。对于用户使用的较大功率的设备进行验证,然后进行相应的查表作业,通过上述方式来对用户的用电量进行核算,使得整个电网系统始终运行在较为合理的状态上。这种线损计算和管理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户的窃电行为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采用传统的线损的管理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线损。在线损的管理工作中可以结合电网实际线损的情形指定为较为合理的线损管理方案,规划好输电的线路、供电所的相应的线损,大力推行线损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制度来有效做好线损的管理工作。在线损管理的过程中还应不失时机的加强电力企业对于电力的调度。在对电力系统进行线损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工作的重点放到节能上来,在可以对电网系统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还能够实现远距离的输电,使得电网的运作效率大大提高。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调度能够大大减少电网上所产生的线损。

3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降低线损管理中的应用

3.1变电所始端的线损管理

在对线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变电所有效的采用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采用电力负荷管理的系统能够对用户用电进行监测还可以实现远程的抄表作业。能够实现抄表作业的自动化,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抄表的时间以及抄表的精确性都避免了人工的误差使得抄表的精度增加。通过这种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实现可以更好地对于线损的管理,并且能够使得上述线损降低到很低的程度。

3.2末端电力用户的线损管理

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末端的电表也是非常总要的一个环节,在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可以是的整个系统连接在一起避免了数据不一致的现象。以此为基础可以较为方便的对线损量进行计算。针对不同用户电力使用不同的实际情况,对线损进行管理尽量保证所采集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3配电网络的线损管理

在配电网络中一般都要相对应的配电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无限的方式实现对于配电网络系统的集成和管理,对于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的监测,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上实现对于配电网络的线损的管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较为典型的配电网络安装相应的终端来实现对于线损的管理使得线损降到最低。

3.4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公用变压器的监测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还能够对于公用变压器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监测和管理,各种电表以及其他种类的终端数据都可以进行集成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还能够对于变压器进行状态以及线损的监测,通过对于变压器中的电压以及电流等参数的监测实现对于线损的监测。

篇8

玉符河为季节性山洪河道,断面上大下小,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河岸冲刷严重,堤防残缺不全,年久失修,行洪能力低,易漫溢成灾另外,由于黄河河床较高,玉符河末端呈倒比降,一般洪水无法泄入黄河,下游地区易受淹成灾。入黄口无建筑物控制,黄河大水时易倒灌,危急市区安全,给未来西区带来了很大的洪水隐患。现状防洪能力仅5年一遇,远小于河道设计防洪标准。

二、设计理念与原则

传统的水利工程以水工工学为基础的设计理念,在河道设计中注重体现河道实用性,淡化了河道的生态作用,在实践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次设计,在汲取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注重体现河道的生态型、多样性,以达到综合治理,取得综合效益的目的。

(一)以防洪为前提,体现生态化治河理念

河道治理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水利与景观、防洪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等方面协调统一。河道设计按照宜宽则宽、宜弯则弯、人水相亲、和谐自然的思想,在保证防洪、蓄水、回灌补源的前提下,将河道建成环境宜人的亲水空间。通过河道的综合整治,建立具有综合功能、较高安全度的城市防洪体系,在减轻自然灾害的对城区造成的损失同时,既可对市区的地下水进行补充,又可为河道周围的居民创造更多的城市滨水自然空间和生活休闲空间。

(二)河道功能的多样化

综合考虑防洪、除涝、蓄水、旅游休闲、绿化美化、交通、人文景观等方案,以防洪工程为基础,其它工程统一考虑,使治理后的玉符河成为一条多功能、多景致的河道。

同济南市泉水相关,玉符河还具有为泉群回灌补源的特殊功能。玉符河河床表面以砂砾石为主,局部地段为石灰岩,渗漏严重,与市区地下水连通性较好,具有促使市区泉群喷的地形、地质条件,是泉水的重要补给地。通过河道整治,增加河道蓄水时间,既可以保证景观效益,又可以增加地下水的入渗,有利于泉水的补给。

(三)断面形式多样化

河道根据其不同综合功能、设计流量、工程地形、地质情况,确定不同类型的断面形式,宽窄不一,深浅变化。在绿化河岸与设置人行道路时,通过合理布置充分体现河道安全、休闲和亲水功能,注重生态性与亲水性,

(四)体现河道生态性

在河道断面形式、比降的选择上,充分体现河道的生态性。设计中充分利用浅滩、缓坡等自然条件,增加水面,为水生植物生存创造有利条件,河道绿化体现植物多样性,以美化环境为人们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

三、河道整治设计

(一)设计标准

玉符河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流量(北店子入黄口)2170m3/s。

(二)河道平面布置

玉符河河道走向基本与原河道一致,河道纵断面比降按地形条件确定,设计河底线与地面线基本平行。河道上口宽以外两岸平行与河道轴线均布置河道绿化带。

(三)河道断面设计

玉符河属季节性河道,汛期和非汛期流量差别较大,对河道断面需求也差别较大。因此,河道断面尽量采用复式断面,子槽与滩地相结合,子槽按卧虎山建库以来最大泄量240m3/s设计,全断面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设置不同高程的亲水平台,充分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增加人同自然沟通的空间。河道断面形式多样化,根据工程地形、地质情况,宽浅变化,深浅不一,尽量体现河道自然的属性。同时,在原河道中较宽的地方,在满足防洪的要求下,其余地段设置湿地,既可在汛期起到滞洪的作用,又可以在平时增加绿化及水体面积。

(四)护岸设计

根据现代治河理念,河道护砌以生态护砌为主,恢复河道的自然属性,体现生物多样性。子槽采用预制砼网格、土工格栅、草皮结构,二滩为低矮灌木结合卵石游步路,大堤护坡采用草皮护坡。通过合理布置,使河道具有防洪、休闲和亲水功能。

(五)拦蓄建筑物设计

在满足河道防洪的能力下,在河道内建设橡胶坝、跌水等拦蓄工程,使洪水延缓下泄,增加河水入渗,补充地下水资源。同时也可增加水景,抬高水位,拓宽水面,增加蓄水量,以满足城市生态需要,改善生态环境,营造城市水景观,满足亲水性需要求。水源以卧虎山水库泄水为主,引黄、引江补源水为辅。河道共设9道橡胶坝、2座跌水。

(六)河道绿化及景观设计

篇9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事务的增多,办公机构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实际需要。因此,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借助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和工具,实现办公室办公自动化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管理现代化和决策科学化,已成为信息化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事信息一求准确,二要保密,三需及时,四是政策约束性强,随机性大,时效性强,作业频繁,工作量大而繁琐,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处理的难度。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场所,其办学规模之大已众所周知,这么大的盘子,每时每刻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就可想而知,因此高等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是教育质量的有力保证。2004年2月教育部确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六大重点工程之一,旨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应用水平。随着教育信息化逐步向高校全面管理领域的发展,“无纸办公”已成为高校管理追求的新潮流。

人事部门作为高校管理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部门之一,其担负着学校行政管理职能中的很多具体管理业务,尤其是一些和教职工息息相关的日常业务。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质量的好坏都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益在教职工中的认可度。因此,高校人事管理要符合并适应高校各类管理事务发展的逻辑和规律,符合教职工的利益诉求。随着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科梯队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人事管理的职能已向培养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优化学术梯队结构、发挥团体创新效益的高层次核心业务拓展并通过构建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人事管理阶段到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阶段的有效转型。

一、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且能够及时地提供可靠数据,为学校领导的科学化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一)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实现管理水平创优目标

人事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繁琐的例行性事务工作,其中大部分都是基于经验的重复劳动,但又是人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基本事务,是和学校每位教职工息息相关的重要事务,需要占据人事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因此,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使人事管理人员从日常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和精力考虑更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另外,还能方便、快捷地实现各种信息的统计分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为高校各部门和教职员工提供增值服务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于学校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各部门及教职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教职工可以通过各高校校园网对所需的人事信息进行快速查询,各部门也无需在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如何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如何通过合理的招聘技术与测评技术为学校引进合适的人才;如何通过考核以及相应的绩效管理体系来提升各单位、各部门与个人绩效等。

(三)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高校人事部门各科室间的团结协作,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目前,人事部门对信息的处理大部分应用了EXCEL和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数据库,有些科室虽然建立了具有一定应用程序的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但因各职能科室的信息在概念、范围和内涵上各不相同,导致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由于人事工作各方面内容有很大的相关性,需要能够互通有无,分散的工作方式容易造成数据采集不全面,信息更新重复率高,极为繁琐不便。实现信息化人事管理后,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能使高校人事部门各科室对人事信息进行共同操作,从而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实效性,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四)人事管理信息化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人事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传统的人事信息资源大都是以纸为载体的实物资源,不仅不便携带,更不利于传递。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后,各种人事信息资源不再以实物的形式出现,而是以磁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形式出现,这就极大地便利了传输和使用。而且应用各种功能齐全的人事管理软件,还可以对现有人事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实现人事资源共享,为充分实现人事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提供可能。

(五)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高校深化校、院两级改革,实现校、院两级人事分配奠定了基础

目前,许多高等学校实施校院两级改革,把以往相对集中的人事管理模式,分散到各二级部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高校人事部门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通过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数据采集,教职工基本信息维护工作都放在各二级学院,从而大大减少了人事部门的工作量,同时也为人事信息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二、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习惯于按老办法、老章程办事,工作方式几十年一贯制,人抄的人事办公模式不仅不规范,容易出错,而且增加了工作的随意性。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球性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才流动频率的加快,以及各高校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弊端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事信息管理零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体系。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和校、院两级深化改革,人事信息量的大幅度增长和数据的快速更新,原有的人事信息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人事管理和人才管理工作的需要,分散的信息处理和更新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劳动。信息整理和保存比较紊乱、不集中,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数据体系。这导致了人事信息管理的零乱,给高校的人事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2.信息部门化现象明显。目前,在各个高校,教职工的职称、培训与培养信息主要在师资科,学校教职员工的进出管理工作以及内部调剂管理信息则归属于人事科,而工资、福利待遇、社保医保以及人事档案信息则集中在劳资科,在人事部门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教职工人事信息管理工作,如教职员工的教学信息管理归属教务部门,科研项目与学术论文信息集中在科研管理部门等。人事部门内部各科室以及与其他部门间信息流通不顺畅,资源共享困难,从而导致了人事信息相对紊乱,数据一致性差,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信息更新速度太慢,准确性不高。传统的人事信息管理方法和手段主要是人抄手写或借助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软件,软件信息模块比较单一,操作相关性不强,无法对信息进行快速更新、分析和处理,从而无法及时为校领导和上级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报表和相关分析数据,制约了管理层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信息更新速度太慢,致使人事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4.数据通用性差,信息应用系统化困难。各部门开发或购买了面向特定功能、基于不同技术和应用模式的数据库软件,数据交换的通用性较差,难以实现信息应用的系统化,使得校院人事专干必须到不同岗位重复核对有关数据。

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针对上述高校人事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下面主要从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策略及思路、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及其网络基本结构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一)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

针对高校人事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人事部门各科室的信息系统都必须建立在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上,整合在一个高效的信息化系统之内,各种应用均应运行在高校校园网上,并且具有标准、规范、安全、丰富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无缝集成。学校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要从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和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的角度出发,相互协作,互通有无,促使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与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之间的无缝隙兼容。我们可以先从规范数据管理和查询流程入手,实施人事管理网络化建设,逐步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平台,实现人事管理信息传输的统一性、即时性、快捷性、准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实现人事管理过程的“四化”建设,即人事决策智能化、业绩考评科学化、数据集成自动化、网络办公无纸化。这样,通过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知识密集的特点,加强纵向和横向联系。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不仅可以提升人事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相应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支持、信息提升、信息服务的良性互动。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及思路

随着高校人事管理职能的拓展趋势和打造现代师资管理数字化平台的需求,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应当构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有机系统,必须融合教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源,以有利于信息化管理的统一规划和统一协调。同时要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明确分工的职、责、权要求,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因此,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首先可建立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在人事管理的全过程中,实现利用人事管理软件处理日常事务工作,如人事信息数据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信息管理、教师业绩信息管理、教职工工资信息以及人事管理信息、人事政策法规信息的实时查询等。

其次是构建面向各二级学院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建立一个统一、完整、多层次、智能型、安全保密的院级人事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人事信息的共享,人事信息的自动收集、整理、分析,为制定人事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做好人才队伍的预测和规划等整体性人才开发工作提供服务。

根据以上对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策略的描述分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如下:

1.以人事档案信息化为突破口,进行数据库建设。高校人事管理的科学性,离不开实时的人事信息的数据分析,只有数据准确可靠,才能克服信息的估计性与决策的盲目性。作为重要信息资源之一的档案,是高校人事部门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是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信息。以人事档案信息化为突破口来启动数据库建设工作可以避免数据的差错率。通过建立教职工信息库,购买或组织研发一套人事管理软件,将大量的教职工信息材料通过计算机储存、统计、汇总、分析,从而推进高校人事人才工作模式的变革。

2.以学校网络服务器为数据平台,建立人事管理信息数据库。以人事部门、教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为准划分模块,设置权限,统一对学校教职工所有数据进行维护,从而实现教职工信息数据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3.通过校园网建设,加快完善人事管理信息网络化建设,即:人事信息数据库人事信息网校园网建设。积极开发人事工作服务软件,如教职工职称申报系统,考勤与薪酬管理系统等,将人事部门从传统的人事工作中脱离出来,加大工作分析、绩效考核等研究。

4.全面实施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管理教职工信息,减少基础数据的维护差错率,降低各二级学院人事专干的工作量,迅速提升人事管理工作效率。这样,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和推进网上服务,为人事工作信息化提供高效、快速、安全通道,使人事管理逐步纳入统一、规范的信息化轨道。

(三)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模块介绍

1.用户管理模块:系统允许用户建立多个账号,对于不同部门的不同用户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和操作范围。这样有利于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便于按实际业务分工进行管理,真正做到自己的数据自己维护,自己负责,从而明确每个人的权、责、利。

2.人事科管理模块:提供给人事科工作人员使用的子系统,也是整个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中最主要的一个模块,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管理、编制、年终考核等。

3.劳资科管理模块:包括日常工资管理、离退休人员管理、社会保险管理、员工探亲信息管理、津贴福利管理等。

4.师资科管理模块:提供给师资科工作人员使用的子系统,主要用于各类人才工程、基金资助信息、出国出境信息、学历学位管理、师资培训管理、职称管理等。

5.院级人事管理模块:是各学院人事专干的工作界面,一方面用于基本的人事管理工作,如查询本学院职工的人事信息,向人事部门提交人事信息的变动情况等;另一方面可以向人事部门各职能科室上报各类人员名单,如:提交职称信息、院内教职工岗位变化情况。还可以接受人事部门发送过来的各类人员名单和通知等。

(四)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基本结构图

根据上述对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各主要模块的介绍及分析,构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五)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实现

网络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进入系统之前,要进行身份确认,只有用户名和用户密码都相符的用户方可进入本系统。为了防止不合法用户对数据的察看和修改,本系统把用户分为三个级别:超级、编辑和只读用户,即一、二、三级用户。超级(一级)用户不仅拥有对数据的查询、修改权限,还对用户的使用权限进行控制,可以设定用户名、密码和其权限,还可以对纪录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编辑(二级)用户对数据可以查询、打印,还可以对纪录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只读(三级)用户只拥有对纪录的浏览、查询和打印权限。当用户要进入系统时必须先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按“确认”按钮后,系统辨别用户身份,对合法用户根据用户的权限级别赋予相应的使用功能。

篇10

房地产业税负问题文献回顾

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负担的研究,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类。

目前,绝大多数学者对我国房地产税收负担的研究都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阶段,他们认为我国房地产税制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税负不平,竞争不平等;税费并举,重复课征;税种设置不科学;计税依据不合理等方面,对此他们都相应的提出了自己的改革建议。此外,房地产税计税依据改革课题组(2006)和海南省地方税务局课题组(2006)从分析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我国进行房地产税计税依据改革应该具备的基础条件和实施方案,对改革过程中机构、政策、数据、技术手段、人才、立法等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议。以上这些研究都侧重于理论分析,并基于此对我国房地产业税制改革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思路,没有利用数量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在实证研究方面,我国刚刚进入起步阶段。学者刘立秋,李凯,邹毅(2001),他们将战略管理中的波士顿咨询集团矩阵法(BCG矩阵法)应用到税负合理性分析中,利用改进后的t-r矩阵对我国房地产业的税负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房地产业税费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但由于BCG矩阵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的每个维度只能用单个指标来衡量,因而他们也只使用了增长率这一个指标来衡量税负的合理性。

篇11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综合干预主要包括:①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时刻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当科室通知即将进行手术时,应该提前深入到患者病房中,对手术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关了解,观察体会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范围,如果发现患者对于即将到来的手术具有较大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应该予以及时缓解。具体缓解措施包括:对其病情进行耐心讲解,告知患者我们具有优良的医护人员以及良好的手术室环境,可以保证患者的手术达到最大程度的成功率。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条件,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和配合,最终使患者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手术治疗。如时间充裕,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深呼吸以及相应恢复运动等,以帮助患者做好术后恢复的准备工作。②术中综合护理干预。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手术室护士应该提前将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到最适宜人体的状态,进而使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最佳生理状态。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手术护理工作,并且根据术前对于患者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态的评估结果对其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手术具有恐惧心理的患者,应该在手术过程中予以鼓励,耐心解答患者对于手术进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使得患者能够渐渐放松身体,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配合手术的进行。③手术室护士在患者手术结束之后应该认真填术记录单,并且按照医生指示对患者伤口进行常规处理。术后多人在搬动患者要注意动作必须轻柔,将患者安全护送回病房后与责任护士进行交接。告知患者家属以及责任护士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导患者饮食以及术后运动状况。工作交接完成之后,定时巡视病房,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对于那些术后精神状态不佳或者情绪低落患者,应该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一定的人文关怀,加强其对后续病情的认识,使得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疾病,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1.3VAS评分标准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本次研究中进行妇科手术患者的疼痛进行分级判定。所谓VAS就是给患者划有刻度纸张,上面标有刻度0cm~10cm,告知患者0代表无疼痛感,10代表极重度疼痛感,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相应判断。观察2组患者术后6,12,24h的切口疼痛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不同时间切口疼痛评分比较。

2.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4.11±3.12)分,对照组为(86.35±4.19)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6.21,P<0.05)。上述结果表明,对妇产科行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篇12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东西两部产科在2000年1月至2000年9月收治住院的孕妇进行随机抽样调查120例,按有无合并症或并发症分成两组进行调查,两组孕妇均为初产、单胎,无合并症或并发症(正常组)年龄的孕妇在20-33岁,平均年龄27±3.01岁,孕周31-41周,平均38+3/7周;有合并症或并发症(异常组)包括合并心脏病、肾脏病、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妊高症、前置胎盘等的孕妇年龄在23-38岁,平均年龄29±3.79岁;孕周24-39周,平均36+1/7周。

1.2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法,在孕妇中晚期初次住院期间有专门护师,先对孕妇作必要的解释,然后由孕妇独立的完成问卷调查。

1.2.1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由Zung于1971年编制,此表共二十个项目,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四级,标准总分为50分。

1.2.2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由Zung于1965年编制,此表共二十个项目,主要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分四个等级,按中国常模结果,总粗分的分界值为41分,标准分为53分。

1.2.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有80年代中肖水源编制,量表共有10个项目,大多数为1-4级评分。该量表结构分三个维度:客观支持,指个体所达到的客观实际的,可见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指个体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对所获支持的满意程度;对支持的利用度,指个体对社会支持的主动利用度。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方法。

二、结果

有关心身问题的调查研究指出,在综合科门诊中,74.2%可有不同状态的医学心理临床问题,其中29.8%表现各种心理症状,44.3%可达心理障碍或称心理症的程度;心理性症状的分布为,焦虑症状占30.5%,抑郁症状33.1%,强迫症状为10.9%。

2.1两组孕妇焦虑自评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表1)

表1两组孕妇焦虑自评结果的比较

2.2两组孕妇抑郁自评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表2)

表2两组孕妇抑郁自评结果的比较

2.3两组孕妇在社会支持方面的比较和分析

2.3.1两组孕妇在社会支持评分结果比较(表3)

表3两组孕妇在社会支持评分结果比较

2.3.2两组孕妇家庭成员主要支持来源比较(表4)

表4两组孕妇家庭成员主要支持来源比较

三、讨论

3.1运用心理护理的技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本组资料统计异常组的孕妇,其焦虑和抑郁状况与正常组的孕妇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主要与异常组的孕妇在缺乏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胎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的担心有关,尤其是某些疾病是否会遗传给胎儿,胎儿是否畸形,对于合并症严重的孕妇同时担心自己是否能安全渡过分娩期等等。这些孕妇会出现多思少眠、顾虑重重、忧虑不安、紧张疑虑等表现;有些会出现言语减少、兴趣索然、懊恼丧气等自尊和自信心降低的表现。护士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抚慰法,如应用多与孕妇眼光接触、多倾听、避免称呼床号改称姓名、在产妇宫缩时多抚摸等;采用转移法,如适当指导孕妇增加一些兴趣活动、把握分寸的幽默、暗示语言等;同时给孕妇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清洁优美的环境。

3.2重视护士的个人品质和技能的培养

护士是与病人的频繁接触者,尤其对于刚入院的孕妇。产科收治的孕妇一般均在孕期的中末期,此时的孕妇正处于情绪紧张度的增高期,处于紧张中的孕妇主要表现自信心不足或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缺乏心理准备。而产科护士的一言一行随时影响着她们高度紧张的精神,一旦有不良的因素随时可以引起或加重她们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问题。故护士更应努力学会并识别孕妇对躯体疾病出现的无效应对和不良适应的危险性,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同时护士要加强各种基础和专科技能的锻炼,学会全面地系统地对病人实施各项护理措施,以期减轻和治愈孕妇身心问题。

3.3加强孕妇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随着护理程序的运用,整体化病房的逐步开展,健康教育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具体地、连续地、动态地、系统地对孕妇实施健康教育,就必须真正了解孕妇的需求再实施个体化、针对性实施的健康教育,使孕妇在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心理应对,以减轻心理紧张度。

3.4加强对有合并症组的孕妇的心理支持

从家庭成员的主要支持来源的调查结果表明,孕妇的主要家庭支持者是丈夫和自己的父母。所以护士应积极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调查还显示有异常组的孕妇的夫妻支持率(93.3%)和公婆的支持率(71.7%)低于正常组的孕妇,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在婚前有隐瞒或潜伏而造成夫妻的矛盾,这时护士应巧妙地运用沟通及时得到夫妻双方的理解,为孕妇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同时向孕妇提供可能获得支持途径的信息,如医护人员也是提供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之一,指导他们积极寻求恰当的帮助与支持,主动参与护理活动,自觉调整精神、心理压力,保持情绪稳定,维护心身健康。

3.5良好的妊娠心理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篇13

对于任何负荷预测系统,要提高预测的准确度,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良好的预测基础;第二,充足的参考信息。在电力领域,对于常规的短期负荷预测系统,这两个条件体现为:首先,给负荷预测系统提供充足的、完整而且准确的历史数据样本;其次,在预测过程中充分的引入最新的负荷相关信息。

一短期负荷预测的方法

短期预测的基本思想是:利用预测时刻以前的历史负荷数据,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做预预测,可以预测该时刻以前的系统负荷,根据各方法的预测精度确定这些方法在综合模型中的权重;利用这一权重,使用昨天及以前的历史负荷数据,做今天预测时刻后的全日未知负荷的预测。由于利用了预测时刻以前的最新的负荷信息,因此,用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负荷预测的精度。

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的关键是:以当日已经发生的负荷的变化模式作为全日未知负荷变化规律的参考,在此基础上预测出未知的负荷值。其隐含的原理是:对于同一日,在一天内的天气等负荷敏感因素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其全日负荷的变化模式不会发生突变。

下面用这个方法解决限制短期负荷预测准确度提高的两个问题。

二修正历史负荷坏数据

历史实况负荷数据是负荷预测系统建立算法模型的基础,其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负荷预测准确度。历史负荷中的坏数据需要处理。

传统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一般凭靠人工经验完成这些坏数据的修正,或采用简单的辨识、平滑方式处理坏数据,这些方式均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效果也不理想。

采用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对历史坏数据点进行修正,具有简单有效、适应性好、准确度高的特点。

负荷预测应用中的历史负荷坏数据有两类。一是数据采集系统(SCADA)采集设备或传输设备质量不高,造成一些瞬时丢失的坏负荷数据点(称为通道坏数据);二是电力系统中,一些人为或非人为的突发事件影响用电负荷,造成持续时间较长的畸变负荷数据点,这是不可预见的负荷变化。

这些坏数据点(包括通道坏数据、畸变坏数据,)若不作处理,直接作为数据样本参与预测,必然降低负荷预测的准确度。

采用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对坏数据点进行修正的原理是:辨识出历史日中的正常数据点和可疑数据点;以正常数据点为已知条件,采用短期负荷预测方法完成对可疑数据点的预测,用预测结果修正这些可疑数据点。其修正步骤如下:

(1)辨识可疑数据点

坏数据点往往具有数值突变的特征。通过这个特征可以辨识出历史负荷数据中的可疑坏数据点。实现辨识的方案并不唯一,笔者采用的方案为负荷数据突变辨识。

对于不同的电力系统,其负荷数据中存在的正常的随机变化量幅度不同,通过提高或降低判断标准,即可收紧或放宽对可疑数据点的认定。任何一种可疑数据判断机制都可能造成一定的误差(误判或漏判),但是,在采用短期负荷预测进行坏数据修正时,由于依据的是有规律的预测结果完成修正,所以所认定的可疑数据点多几个点或少几个点并不会对修正结果造成太大的影响。这正是这种修正方案独特的优势所在。

(2)修正可疑数据点

修正历史数据中的可疑数据是短期负荷预测系统的要点和难点之一。准确的修正可疑数据点的数据要比辨识它难得多。因此,传统的负荷预测系统无法很好地处理坏数据修正问题,只能依靠预测人员的人工经验来解决。采用短期负荷预测方案进行坏数据修正则可代替人工修正方式,减少预测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减少由于人工修正带来的人的主观因素影响。

统计表明,实际电力系统中每日坏数据点数一般不超过10点,即:n<10,正常数据点m≥86。则上述修正方案相当于,在以已知的(多于)86点数据为优化目标的情况下,对该日96点数据进行短期负荷预测,统计表明,这样条件下的预测准确度高达98.42%以上。可见,修正效果非常理想。

实际应用中,由于错判或漏判几个坏数据点对修正结果无太大影响,因此,该方案尤其适用于正常负荷曲线比较平滑,而系统突发事件又比较频繁的电力系统。三补足当日未知多点负荷值

短期负荷预测主要应用于提前一天完成用电计划的制定。传统的负荷预测系统往往只是依赖昨日以前的历史数据样本,及相关的负荷影响因素数据,完成明日用电计划负荷的预测。这种预测方案没有利用最新的、含信息量非常丰富的当日的已知负荷信息,使得预测准确度难以进一步提高。

如何利用最新获得的当日的负荷信息参与明日的用电预测,是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的预测精度的关键之一。采用短期负荷预测对当日未知的负荷数据进行虚拟补足,并利用这些数据和当日已发生的负荷数据一起作为已知数据参与预测,可以提高第二日负荷的预测精度。其应用背景及实现方法如下所述。

目前,国内适用的短期负荷预测系统绝大多数采用的是综合模型预测方案。该方案的实现原理是:寻找出与预测日各种影响因素相似的历史日期;采用不同的预测算法对其进行虚拟预测;比较该日实际历史负荷与虚拟预测结果的拟合准确度以确定各种算法的权重分配;应用所得到的各算法的权重做第2日负荷预测。

在这样的预测机制下,有一个矛盾需要解决,即在对寻找到的相似日(历史日)进行虚拟预测时,该日前1日的负荷已经知道,而且参与了对相似日负荷结果的预测;然而,采用同样的算法对预测日(明日)进行预测时,其前一日(当日)的负荷不全,例如。只有11时之前的负荷数据,缺少11时之后到24:00这段时间的负荷。因此,只能取昨天的负荷做预测,影响预测精度。为此,必须尽可能准确的补足这些缺失负荷,并用它们参与预测。采用短期负荷预测实现对当日负荷数据的补足是一个有效、合理的方案。

该方案原理是:以当日及以前已知的实况信息为已知条件,采用短期负荷预测对当日未知负荷点的数据进行预测,并用预测结果作为这些点的数据的合理估计值,从而“弥补”上当日缺失的负荷值。

对国内某电力系统利用近几年的负荷数据进行预测,按上述方案补足当日负荷数据,并应用它参与次日的短期负荷预测,与传统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相比,其预测准确度可提高约2%。而且,由于短期负荷预测充分应用了当日最新的负荷信息和气象信息,对日负荷变化跟踪迅速,因此,它尤其适用于负荷变化幅度大、日负荷影响因素多的电力系统。

四结论

要想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度,就要确保预测系统积累有足够的、准确的历史参考样本信息,并尽可能的利用最新的负荷(相关)信息。短期负荷预测方法为这两种需求提供了理想的实现方案。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对提高短期负荷预测准确度的作用是明显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