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探索与创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探索与创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探索与创新

篇1

我母亲朋友的孩子与我是好朋友,有一次她偷偷对我说,她很喜欢航模,但她妈却认为学生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不让她玩,有一次,她偷偷拿航模去比赛,拿了一等奖,她不敢说,那张奖状是货真价实的,我在“羡慕”的同时,想必,她也在羡慕我吧,羡慕我有自己掌握的爱好,羡慕我有一个开明的母亲,羡慕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怎么办呢?或许她母亲看见奖状后会理解吧,但,在压力下,她不敢去给她妈看,怎么办?请大家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吧!其实,有时候,在无形之间,我们已经伤到了别人,最简单的例子:金秋时节,开满了桂花,有时也许你只是想闻一闻,可你却不小心的碰下好多桂花,本来是无心的,甚至只想赞美一下桂花,可你伤了它。这创新了吗?似乎是没有吧。

篇2

1绘画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

园林艺术是一种依照美的规律来改造或创造园林环境,使之更自然、更美丽、更符合时代与社会审美要求的艺术创造活动。一个园林设计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和生活积累,以及表现设计意图的技能。

1.1对园林设计方案的影响

园林审美与中国传统文学、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园林设计图也受到传统楼阁绘画的影响,依此来营造一种画境。中国优秀的古典园林之所以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园林设计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密切关系上。一个园林工作者的美术修养影响着他的造园水平,园林艺术设计中,造园师会以绘画的艺术手法为基础,在布局和造景理论上借鉴绘画艺术,对自然的追求始终以意境的表达为核心,巧夺天工,使园林成为人化的风景。而绘画艺术本身就有着独创性的艺术审美情趣,二者的艺术审美情趣是相通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被称之为“文人写意山水派”园林,可见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之大。正是一些文人画家参与营造设计,中国园林的设计原则遵循着“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规律,重在诗情画意,追求含蓄之美,以创造诗情画意为园林设计的核心,使之成为一个有主次、有烘托、有呼应、有多样统一的完整布局的艺术品。因此,园林就有了比自然美,比生活美更浓缩、更精炼的艺术美,园林景观中处处体现着绘画艺术的意境。

1.2表达园林设计意图

园林设计图主要包括总平面图、鸟瞰图、局部效果图、道路铺装图、植物效果图等。这些图纸在进行手绘时采用的是焦点透视的绘画表现手法,通过线条、明暗、造型、色彩等绘画语言,以素描、速写、水彩、水粉、国画、油画等形式进行表现,是设计成品的效果表现,是传达园林景观设计的最佳方法。一名合格的园林设计者,即便有较高的设计天赋,如果不会用手绘表现设计意图,那么在工作中也会面临困难的局面。在如今电脑普及的时代,计算机辅助设计亦占有较大的比重,但电脑终究不能代替人脑,设计师的表达意识、直觉等灵感是转瞬即逝的,电脑未必能快速抓住这一灵感,只有手绘能将人脑中的地形、建筑、山水等园林要素的组合,在纸面上迅速记录下来,再经过后期整理清楚地表现出来,而且绘制的同时能融入 设计者的个人情感,体现出设计者的绘图风格,从而更具人性化和美感。设计者大脑中美妙的亭台楼阁,浸润婉约的小桥流水,“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灵动曼妙的园林秀雅风光,通过画笔传递给观者。所以,绘画目前仍然受到设计师及爱画者的青睐。

2园林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其一,学生的美术起点低,教学要求过高。园林专业学生多为没有美术基础的理科生,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园林画技法,这就要求学生短期内要掌握绘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果按照传统方法教学,将难以达到这种水平。学生如果在短期内掌握不了这么多技法,就会使学习的热情有所下降。

其二,大班教学,不便个别辅导。传统美术教学中以小班教学为主,人数在20人左右,便于一对一的辅导。但园林专业学生一个班的人数一般远多于20人,按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教师示范时不能顾及所有学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效果不佳。

其三,授课内容覆盖面广,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园林美术以表达园林效果图为主,不同于传统绘画的范围广,任何内容都可表现,但目前的园林美术教材囊括的范围较广,课程内容与园林专业的方向脱节,学生感到很迷茫。

鉴于以上情况,园林专业美术课程必须结合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专业服务,探索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明确园林美术教学内容的专业指向性,将园林美术教学与后续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让学生具备表现形体结构、空间透视、构图等素描知识,以及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调配色彩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3教学改革建议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园林美术教学,如何配合园林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发展,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无论是园林素描,还是色彩,在教学内容和表现方法上,都要与传统美术教学有所区分,将课程内容进行精简、筛选,重点放在与专业相关的园林元素及园林景观的练习上,使其具有鲜明的为园林专业服务的特点,总体应分三个步骤进行。

3.1素描基础知识训练

这部分的内容包含美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法。理论知识的学时安排根据专业要求,应大幅缩减美术史、名作赏析等美术专业知识的学时比例,注重园林专业绘画所需要的透视、结构、造型、线条、构图等知识地讲解,园林作品的欣赏及文化底蕴的讲解,可在绘制园林单体元素和景观效果图的练习中逐渐渗入,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结合所画内容进行渐进式的熏陶感染,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这样不仅对实践教学有所帮助提高,也使理论知识不至于抽象枯燥。

技法课是园林美术的重中之重,但在教学内容上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不能对传统绘画技法课的内容全盘接收。园林美术的基本技法应从石膏几何体开始画起,到静物结束。在训练内容上减掉传统绘画教学中与专业无关的石膏头像、人物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等课程。在表现形式上弱化传统教学中调子素描的练习,以结构素描练习为主。因为结构素描摒弃了调子素描中光影的干扰,缩短了绘制时间,注重形体结构及线条表现的练习,符合园林专业绘画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通过用结构素描来进行石膏几何体和静物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形体比例、结构、构图法则及线条表现力等基本技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空间概念的建立,为满足风景园林与景观设计的技术性要求奠定综合训练基础。

3.2单体园林元素效果图的表现

单体园林元素包括园林建筑类、植物类、山石水体类等构成园林景观的各单体要素,它们是园林景观的基本物质基础。单体园林要素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和效果,点缀着园林的情感意境,这部分内容的练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单体园林元素的练习要求用素描线条表现各单体园林元素的造型特征及材质,用色彩强调材质及各元素的不同颜色特点。所以,单体园林元素的素描表现适宜用素描的形式之一速写来进行,色彩的表现选用钢笔淡彩的形式进行。单体园林元素的练习,改变了传统风景画教学的一开始就画整体景观的方法,降低了园林专业学生的学习难度,能与后续专业课程相衔接,尤其是单体元素中建筑和植物的练习,初步奠定了《园林制图》《园林建筑》等课程的绘制能力,使教学具有专业针对性。

结构素描通过基础的几何石膏体和静物练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形体结构比例和一定的线条表现能力,再进行单体元素练习。这部分内容以钢笔画的形式来表现,这样能提高学生绘画的速度,训练表现力和创造性思维,符合园林专业快速表现以及传达设计意图和理念的要求。色彩教学也须针对专业特点,减掉基础的静物、石膏像、人物等画法练习,直接进入园林元素画法练习,以钢笔淡彩的形式进行表现。工具选用水彩,因为水彩比较容易掌握和控制,真实感强,易于接受,能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色彩表现力,是园林专业初学者学习色彩画的基础和必经之路。

3.3园林景观效果图的表现

园林景观效果图是设计者对景观效果的设计意图和构思进行形象化再现的形式。这部分的内容是前面知识学习的整合与运用,这一训练已进入到学生自己完成风景画的创作阶段。园林景观效果图的内容包括平面图、透视图和鸟瞰图,素描的表现手法仍然是钢笔画,色彩先进行水彩钢笔淡彩画法练习,后进入马克笔淡彩画法(可用彩铅笔进行辅助绘制)。通过单体园林元素和景观效果图的水彩画法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的绘画技法后,再进行马克笔淡彩的训练,使课程循序渐进地衔接起来,利于学生理解、接受。马克笔的快速表现能力是其他色彩画所不能比及的,且马克笔作图快速便捷,色彩剔透、着色简便、笔触清晰,给人一种随意、自然、生动、轻松之感,在园林表现图的色彩表达上具有很强的优势,是设计人员所青睐的绘画工具。

篇3

在学习、应用、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的基础上,全矿形成比学习、精业务、比创新、精管理的学习氛围。全矿各单位职工纷纷根据自身工作岗位的特点,总结出了20余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操作法,通过在全矿各单位积极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安全效果和经济效益,得到了职工的一致好评。比如:通安队谢亚阁班长总结的KJ4N监测监控操作法。她结合自身岗位特点,总结出谢亚阁KJ4N监测监控操作法。此操作法体现了监测机房“三确保、三及时、三规范”的管理信念。同时提高了监控监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为安全生产调度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数据,在高效调度准确指挥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3创建“四位一体”工作法,提高协管员工作热情,筑牢安全第二道防线

近年来,七矿工会女工委从实际出发,总结出了“四位一体”(安全协管、巾帼建功、权益维护、能力培养)工作法。通过调整充实协管队伍,提高女工协管员津贴待遇,开展协管员安全知识培训班、女工协管安全知识演讲比赛、女职工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提高协管员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再通过农民工家属座谈会、安全文艺下区队等活动与“五个一”(每日一学: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协管服务水平;每周一问:与结对职工打电话或见面,问结对职工工作动态、安全状况;每月一送: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送安全警句、送温馨叮嘱;每季一考:考协管知识,考技术水平;每年一看:看优秀协管员工作方法,看职责履行)工作方式相结合,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减少杜绝“三违”现象发生,为矿山安全生产筑起了第二道防线。

篇4

(一)人才培养创新定位

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应首先服务地方经济。我院财务管理专业正是在以上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立足温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培养适应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需要,具有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我院近几年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多集中在中小企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初始岗位有会计、出纳、统计、证券公司职员、银行职员等。部分经过多年打拼的毕业生,在经验和能力提升后,开始走向更高职位,如主办会计、财务经理、项目投资经理等,参与到较高层次的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理财规划等工作中。因此,高职人才培养既要满足当前社会需要,还应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二)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整合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控制和调整,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设置具体课程,实现教学与岗位的“零对接”。近年来,我院财务管理专业主要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努力和尝试:1.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适当降低理论的难度与深度,同时增强知识的适用性,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有用性和应用性。在学时安排上,更加突出实践性教学,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课时占42%,2011级占44%,2012级占52%。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配合课程标准的修改,删减或合并了过于理论化的内容,而将应用性较强的内容作为重点。2.以能力训练为主线对课程结构作了必要的调整。首先,按照学生接受能力、课程逻辑关系进行安排,使相关课程的前后衔接更加合理,更加具有应用性(如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会计综合实训”调整至第四学期,“会计电算化实训”调整至第五学期,“EXCEL的财务应用”调整为职业技能课);其次,删减了一些有重复内容的课程(如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去掉了“管理会计”,2011级去掉了“投资学”,2012级去掉了“内部控制”),并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增加了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和提高创业思想、人文素养的课程(如演讲与口才、商务礼仪、硬笔书法等),使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3.鉴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从职业证书角度为其度量和设置课程。如第一学期开设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满足一年级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要求;二年级开设财务会计、企业纳税实务等课程满足学生参加初级会计师考试要求。4.按照财务管理专业能力的综合性要求,从2011级开始新开设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学、金融学、个人理财等专业技能课与考证课,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与助理理财规划师考试要求。5.在职业拓展课中设置不同方向模块,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来选修不同的课程,在职业技能模块中分别设置财务核算、金融证券、理财规划师三类就业方向的相关课程,为学生今后发展做好铺垫。

篇5

一、“政产研学用” 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优势

(一)政、企、校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培养品质

“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依托体制基础,以各类产学研教学实习基地、协同研发中心为平台,可以带动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师资培养等在内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从经济发展、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出发,将相应的政策、方针、企业品牌文化、先进理念融合到学校的培养目标、功能定位及历史使命中,真实实现政、企、校从理论到实际的深度融合。通过政企校深度合作,学院及时获悉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保证了艺术专业水平的先进性,使得学院的办学理念得到创新,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实践环节也得到充分保证。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方向有动力,学习自觉性更强,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量身打造,契合需求,毕业生适销对路

政、企、校战略合作倡导建立包括从品牌设计开发、CI系统、展示系统、商业模式设计在内的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快速拓展国际艺术前沿理念在产业中的应用与市场价值的转化,努力打造一个个在学科高度、研究手段、成果水平等方面均位居前列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设计平台。部分毕业生在入职后,以其扎实的业务素质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已经发展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这种为企业量身定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模式,既破解了企事业单位的用工难问题,受到它们的青睐和欢迎,又与学院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同时,也因为培养的人才契合合作单位的发展要求,有效提高了广州美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实现政、企、校多方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政、企、校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能有效提升合作各方的核心竞争力。中央、地方各级政府的各项有利规定和政策优惠,为“政产研学用”办学模式的推行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这种办学模式产生的良好效应也反过来促进国家、地区政府形象提升和创意产业发展。通过“政产研学用”协同育人模式,企业在人力资源、技术进步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能够实现核心竞争优势的提升,从而获得更大收益。高校在合作研发过程中,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方向,提高了自身师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职业技能。

(四)强化企业、高校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广东省游戏游艺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为例,该联盟得到省科技厅的批准,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区域内龙头企业的优势科技资源,协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和产业优化升级,为企业提供技术与人才保障①。广州美术学院作为联盟内唯一一所美术设计专业院校,将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游戏游艺产业研发、人才培养、咨询服务等方面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许多企业在联盟成立现场就当场表达了与广州美术学院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人才输送的意向。这种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建立,企业、高校以产业为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广州美术学院“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

广州美术学院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经过60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需求,以产学研相结合的美术与设计教育主动为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特色,目前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的艺术类大学”的目标前进②。按照“开放多元,互利共享,协同育人”的共建思路,广州美术学院积极开展校企、校地、校校之间的合作,积极打造并强化具有广州美术学院特色的“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

(一)“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范例――国家广告产业园区

“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是由广州美术学院与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以打造华南地区广告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中心为目标,建设广东广告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总部基地和对外交流的窗口。既是服务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生创新设计的“政产学研用”基地,是广州美术学院在新时期实践产学研办学模式的重大举措③。

1.政策优惠

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作为依托专业高校的国家级广告产业园,是国家“开展现代服务业试点、支持广告业发展”的全国九个广告产业聚集园区(试点)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在2010至2013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财政部500亿专项资金支持,被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批准为广东现代产业500强项目,享受项目系列优惠政策、被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和广东省人大列为广东省重点项目给予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优惠。

2.行业聚集

2013年以来,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由广州美术学院提供1.8万平方米的设计综合楼完成了场地功能改造作为园区公共服务场地。利用设计综合楼的场地引进品牌设计和广告传播等优质广告企业入驻,其中包括有广州美术学院・例外品牌设计研究中心、广州美术学院宝恩家具品牌策略研究院、广州摩拉贸易有限公司(梦芭莎)、广东省广州美术学院玉兰软装艺术创意研究院、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入驻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品牌设计和新概念广告活动,如第16届亚运会整体视觉系统设计等文化品牌形象广告、“例外”的民族品牌形象多元化尝试等,初步显现出行业集聚的效应。

3.产学研平台搭建及应用

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充分利用了学校的专业资源及广告创意设计和人才培养经验,开展现代广告产业体系改革与建设,效果显著。已经完成“专业人才培训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举办了南方广告论坛等一系列公益性广告人才培训活动,正着手广告人才培训资源的整合,开发广告教学资源数据库;着手“影视广告后期制作平台”的建设,已经引进合作方广东因赛广告有限公司及亚洲知名的后期制作公司D&D.LTD,并利用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完成设备采购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场地改造项目招投标,拟于2014年下半年投入市场化运营;着手“广告展示与交易平台”的建设,已经利用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完成了设备的采购,与后期制作平台同步进行场地改造项目建设并同步启用;着手“技术支持平台”建设,逐步完善信息系统和后勤管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广告传播平台”和“公众交流与体验平台”项目论证和立项工作,正在进行平台场地装修方案的设计。

(二)覆盖多个专业,“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不断推进

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的创立为学院在更多专业开展“政产研学用”合作提供了范例,通过“产学研”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合作和人才招聘等模式,学院其他专业也陆续开展了“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工作。

广州美术学院与国家级骨干建筑装饰企业,拥有建筑装饰和幕墙工程设计与施工国家一级资质、机电设备工程及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的远洋装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签订了校企共建实验室合作协议及双方产学研合作协议,针对广州美术学院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和装饰艺术设计等专业设立了空间研究实验室。该实验室对提升学院相关专业设计研发水平、培养高端人才、打造一流科研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成立以后,双方就设备引进、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国际接轨等内容开展了全面合作,探索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同时,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的地区影响力,争取让实验室成为双方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展开研究合作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其他设计领域的合作。

广州美术学院与实力雄厚的广东玉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组建广州美术学院――玉兰软装艺术创意设计研究院,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推动软装行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此软装创意机构在国内尚属首创。

此外,广州美术学院还与云浮市人民政府、中山市政府、广东德胜创意园、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气象局、东莞科技局、广东工业设计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政府机构、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三、广州美术学院“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特点

(一)服务合作单位、面向社会发展是“政产研学用”办学模式的定位

把为合作单位服务作为协同创新育人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这也与学校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和美术设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学院通过与合作单位在人才培养、“产学研用”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为其培养和输送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增强合作单位的技术创新力,特别是提高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优势互补是“政产研学用”协同育人模式的核心理念

“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中,按照“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实现共赢”的原则,学校与合作单位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合作单位的发展与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进步。比如:政府合作方,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企业合作方,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在省内国内甚至国际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广州美术学院则是国内知名高等美术院校,实力雄厚,学科优势明显。在合作办学模式中,政府、企业、广州美术学院均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这种模式能够推动教学科研工作,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把科研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既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也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政产研学用”协同育人模式促进教学模式升级

广州美术学院不断加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改革,依托优势特色学科,依托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基础,建设双方受益、协同共赢的校外人才培养合作平台。校企联合制定培养方案,让企业尽早介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提早进入设计创作状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学校为配合“政产研学用”合作办学,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除史论专业,各院系都采取了两段式宽口径工作室制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升级后有“教研室课题制”“工作室课题制”“教研室工作室双合一”等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开拓实践教学资源、探索课外学分认定机制、实施“开放的课堂”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办学体系。

经过不断的探索,广州美术学院启动实施了“卓越设计师教育培养计划”,选定2013级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和2014级建筑学专业本科生作为“卓越设计师”的首批校内试点单位,围绕设计创新能力这一核心问题,邀请企业(行业)参与设计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共同培养。纳入“卓越设计师”培养的学生,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学习3年,在企业学习时间累积不少于1年。“卓越设计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推,将进一步彰显和弘扬广州美术学院直接面向产业化的设计这种“接地气”的教学特色和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毕业时可以“无缝连接”进入企业。

(四)“政产研学用”协同育人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革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职业道德方面,要求人文修养与心理状态兼备,有强烈的事业心 、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专业素养方面,要求扎实专业知识体系与多元知识结构的综合;在能力结构方面,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必要的实践能力、(转第页)

(接第页)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和果断决策的能力等。“政产研学用” 协同育人,正是为了使学生达到以上要求而采取的办学模式。通过一系列产学研教学实习基地的锻炼,整合创新资源优势、课题制激活实践教学,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能够契合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例如,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已经与广汽集团、本田汽车设计研究中心、北京联想创新设计中心、3M公司、广州市源志诚家纺有限公司、广州美术学院玉兰软装艺术创意研究院、广东工业设计城发展有限公司、江门市家用电器进出口商会、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文化馆等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相关产学研横向课题研究与人才协同创新培养工作,推进与强化了教学实践基地、教学科研基地及各专业实验室建设,大力推进联合项目、联合人才培养、联合人才输出等工作。如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交通工具设计工作室2013届毕业生张棋于2013年7月就职于广州汽车集团工程研究院,设计方案中标成为当年广州车展广汽集团展区WITSTAR概念车的内造型主设计师,充分彰显了学校毕业生的专业才能。

四、“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思考

广州美术学院“政产研学用”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市场导向、贴近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地深化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出真正适合企事业单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很多种,广州美术学院“政产研学用”协同育人模式是众多模式中的一种,其在发展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改进。

(一)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对“政产研学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进行规范和推动

目前,国内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促进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融合,政企校在合作中的权责利分工分配并不十分明晰。寻求政府、企业合作常常还是高校自发性的行为,也会遇到不被理解和被拒绝合作的情况。合作办学模式中,政企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而学校相对被动。因此,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对产学研、政企校合作办学进行规范,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有利于为这种实践育人共同体模式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研究探讨对策,破解产学研融合、政企校合作的难题

一直以来,我国在产学研融合、政企校合作方面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如政府机构调整、企业受到市场波动影响或经营不善倒闭,与高校的合作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所以,类似企业发展危机与合作办学风险等在产学研、校企合作中不可避免的关键性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改革,探讨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注释:

①建立产学研联盟 推动游戏游艺产业设计创新[EB/OL]. http:///2013/info/?article=G7392fSKLRE=,2014-10-3.

篇6

[3]新华社.国务院部署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推动社会力量成为“主角”[N].东方早报,2013.8.17

[4]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8.3

[5]罗晓蓉.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与启示[J].2008.10

[6]http:///view/1616265.htm#ref [5] 1616265

注:2012年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社区化养老创新模式研究 —— 以燕兴社区为例”。

篇7

为了加强对创新券发放工作的领导,宿迁市政府设立了市创新券管理委员会,作为开展此项工作的管理机构。管理委员会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成员由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市财政局、发改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及各县(区)、开发区(园区、新城)分管负责人组成,负责创新券的政策制定、组织领导、监督审批,研究确定创新券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重大事项。同时,设立市创新券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为市创新券管理委员会办事机构和全市创新券的扎口管理部门,设在市科技局,负责管理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创新券的设计和运行监管,会同各相关部门研究确定创新券年度工作计划及支持重点,拟订和完善创新券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完成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各项工作。此外,管理委员会还成立市创新券营运管理中心,挂靠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在管委会办公室领导下负责创新券日常营运和管理,具体办理创新券的申请、发放、兑现材料受理及评审服务等工作。

宿迁市政府明确市财政局是全市创新券资金的监管部门,负责年度市创新券资金经费预算编制和创新券兑现,对创新券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市发改委、经济和信息化委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创新券管理工作。

宿迁市的创新券资金,主要来源于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市新兴产业引导资金、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以及县区财政配套资金。区财政按与市财政5:5的比例进行资金配套。由于江苏实行“省管县”体制,宿迁市对3个县财政的要求,按与市财政8:2的比例进行资金配套。创新券面额为1万元,有效期为2年,逾期不可兑现。每张创新券编号唯一,不得转让、买卖和不重复使用。创新券限用于本市企业向高校科研院所购买技术服务和技术成果,以及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添置研发设备等。创新券采取无偿资助方式,支持企业科技创新。

宿迁市对科技创新券的支持对象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创新券资助的企业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在本市注册的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企业,传统产业中实施改造升级的企业以及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自筹配套资金不低于申请创新券资金的3倍;具有健全的财务机构,财务管理规范,无不良诚信记录。创新券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发放:一是中小企业向市科技局申请发放;二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定奖励给企业的奖补资金以创新券的形式发放。

为了明确相关部门在创新券管理方面的职责,宿迁市规定:面向中小企业的创新券由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确定当年发放额度,各县(区)、开发区(园区、新城)提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名单并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请,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确定发放名单与金额,报管理委员会审批,由营运管理中心公示后发放。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中的奖补类资金,由市科技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意见》等相关政策,确定发放名单与金额,报管理委员会审批,由营运管理中心公示后发放创新券。新兴产业引导资金由市发展改革委确定发放名单与金额,报管理委员会审批,由营运管理中心公示后发放创新券。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确定发放名单与金额,报管理委员会审批,由营运管理中心公示后发放创新券。营运管理中心对创新券拟发放单位的公示时间为7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名单有异议的,可以书面署名形式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管委会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自异议提出之日起15日内调查处理完毕。

继2012年9月在全国首发“科技创新券”之后,宿迁市对这项工作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在科技创新券的管理上相继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主要有:一是扩大适用范围。科技创新券的使用对象从企业扩大到县(区)、园区和科技服务类机构,使用资金从科技专项扩大到各类专项资金,扶持内容从企业科技创新扩大到企业技改、节能降耗、信息化建设和县(区)、园区和科技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是注重引导投入。企业使用创新券,用于向高校科研院所购买技术服务和技术成果、建设研发机构添置研发设备、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的,需安排创新券总额3倍以上的配套资金;用于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节能降耗方面的,需安排创新券总额8倍以上的配套资金。县(区)、园区使用创新券,需安排创新券总额5倍以上的配套资金。服务机构不需要配套。三是统一使用管理。各县(区)财政承担的奖补类科技创新券的印制、发放、使用、兑现、绩效评价纳入市统一管理。

二、“创新券”的良好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宿迁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共2000多家,创新券的发放现在已经达到50%,总价6600余万元。创新券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激发了广大企业科技创新的热情。宿豫区顺龙管业公司从市里拿到5万元创新券,区里按照1:6的比例补给企业30万元,自己又拿出60多万元,三项合计100万元,公司与浙江工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把这笔专项资金用于新项目研发和购买新设备,为企业快速发展、长久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据了解,在第一批领取创新券的中小企业中,建立市级研发机构的比例,由过去的25%提高到了现在的42%。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宿迁市实施的科技创新券制度,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良好效应。

发挥了政府投入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仅解决了大部分的就业问题,而且是国家创新能力的支撑。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完全靠市场行为,难以实现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宿迁市的创新券做法,体现出了政府投入的公共性和公平性,使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得到了实惠,坚定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信心。创新券政策较好地发挥了政府公共投入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

篇8

一、要注重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调动参与游戏活动的动机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老师应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确定游戏主题,使他们享有合理的、自由地选择游戏的权利,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孩子们在游戏中互相交流,身心获得和谐发展。

二、注重游戏的计划性与针对性,做到生动灵活,确有实效

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之一,但幼儿游戏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而老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幼儿活动。有些老师可能认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不出问题,老师可以不管,根本没有观察的意识。有些老师知道要通过观察来指导幼儿游戏,但对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么样观察还不太清楚,出现了想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其实,我们只要反复地去尝试,在幼儿游戏时认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从中去分析幼儿在游戏中情绪、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情况,去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制订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真正地让幼儿在游蛑谢竦每炖郑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注重游戏的引指导方法,提高游戏的品味与层次

1.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调整指导手段。小班幼儿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老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时,老师要在幼儿附近,用与幼儿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对于中、大班幼儿,老师应视幼儿为创造者、发明者和发现者,老师则可以以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如“红绿灯”游戏中,一位幼儿因找不到红绿灯而不知如何是好,老师可引导他说:“想想看,什么东西和红绿灯比较相似呢?可以用什么来替代?”然后,引导这名幼儿在“百宝箱”中寻找可替代物,当这名幼儿在“百宝箱”内找到两面红绿小旗时,他高兴地说:“老师,我可以用它们代替红绿灯指挥交通。”于是,他又回到游戏中开心地玩了起来。

2.教师应注重引导游戏的多样化。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手段。”在日常工作中,老师要依据幼儿的发展目标和兴趣需要为幼儿设置各种活动区,并投放具有挑战性、可变性、层次性,适宜幼儿发展且丰富的探索材料和工具,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建构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使幼儿能成功,有自信。例如,在数学教学活动《分类计数》中,老师为幼儿提供了“看图按标志印数字”“给数排队”“数物拼板”“添去点子”“依样涂色”五组游戏活动。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已有水平,自由选择一组和多组活动;在给小动物喂豆的游戏中,老师不仅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提供不同难度的喂豆材料,还增加了按照小动物身上的数字和数量喂豆的材料,自然渗透了数数、按数取物的教育目标,有助于使每一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四、注重宏观整体把握,细节精心设计,方法不断创新

1.精心设计指导游戏的方式。(1)丰富内部创新。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幼儿正在开展的游戏,所扮演的角色可以是一种互补关系(如:妈妈与孩子、医生与病人、营业员与顾客等)。教师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以角色的身份加以指点,使幼儿得到暗示和启发。或在游戏中扮演一个固定的角色,以角色的语言对幼儿进行隐而不露的点拨。如角色游戏中扮演超市的“总经理”;在结构游戏中,教师扮演“公园”或“幼儿园”主题建构的“总指挥”等。

篇9

在我国冷链物流仍然在发展初期,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才方面给予了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本文就是基于这个目的来提出笔者的看法和建议的。

1 冷链物流人才教育和培养有待加强

现阶段中国仍处于转型时期,许多行业发展极不平衡,工业物流发展较快,而农业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导致中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品质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据有关部门的报道,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易腐食品生产和消费国,这很多是与冷链相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以及食品女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冷链节能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要防止食品在物流过程中不易变质,冷链物流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解决途径和环节,冷链物流是现代物流市场的新进入者,要取得市场优势,应在物流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吸引专业化冷链物流人才。中职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的一环,在相关物流专业的知识素质培养和实习方面都要加到投入。各级政府应对民办职业院校采取财政扶持的政策。按照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公共商品和外部性理论,民办职业院校也属于准公共商品,政府理应予以支持。

2 冷链物流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农业生产受不稳定的自然环境与多变的经济环境双重因素影响,使得农副产品物流需求的确定性较差。特别是由于我国自然条件复杂、气温变化大、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低,对农副产品的供给造成了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另外,农作物和畜禽产品大多是植物、动物或其他生命体微生物,其生长周期较长。因而农副产品物流对加工、储存、保管、运输等都有特殊要求,如保鲜储存、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在这过程中对物流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这样才能保证生鲜以及农产品的保值期。这样就使得一方面要对冷链物流的设备和卫生条件有相当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食品冷链的特点来规定教学内容和学生实践中的实际操作。

中职冷链物流教育中一方面要教授一般的物流专业知识和专门的冷链物流的知识,如生鲜食品辅知识、冷链装备知识、食品检疫、制冷技术、冷链物流环节管理和操作技术。另外一方面在具体教学手段上在学生在整体知识有了一个整体理解的基础上,首先以一个一个的专题来学习冷链物流的实践知识,其次通过实操演练、实验学习等形式来让学生对这门课程进行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后就是以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的形式到物流企业特别是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这样就可以使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 建设冷链物流实践教学实验

在完成实验室的“建设和配置”任务后,建设了冷链物流仿真实验室。校内实验室建设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环节之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社会职业流动性加快,大大提高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社会需要更多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包括两大系统:一是智力能力系统,如创造能力、决策能力、交往能力等;二是操作能力系统,如试验动手技能等。

4 建设校企联合的培养人才

中职院校冷链物流的教学不能把聘请来自冷链物流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作为发展中职教育的权宜之计,而应该作为一项战略来抓。一方面抓住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的有利时机,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冷链物流理论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采用这种“请进来”的办法,选聘技术管理人员来校任教,一则优化整体结构,加大实践教师的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尤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参与将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当条件成熟时,可调入学校作专职教师。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合作教育将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会得到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学校、企业和学生对于是否参与校企合作以及参与的程度如何等是具有选择权的,选择的依据是各自的利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市场的调节作用使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地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竞争开始向学校延伸;而学校也不再只管培养而不管使用,开始主动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努力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就业的压力使得学生更加重视实践经验的获得,看重职业能力的训练和从业的稳定性。实践证明,“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解决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之一。订单,源自商业经济活动范畴,一般是指买卖双方订购货物的合同、契约或单据;也指一方在生产经营中,按与客户签订的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生产模式。中等职业教育的“订单式”模式,是指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确定契约关系,联合培养特定岗位要求的人才,且学生毕业后按照契约约定,到该用人单位进行就业的教育模式。简而言之,就是用人单位根据岗位的人才需求下“订单”,中职院校根据“订单”要求实施校企合作教育,培养岗位所需合格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中职教育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搭建了平台,找到了途径。同样冷链物流专业是一门相当专门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校企联合以及“订单式”培养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学生的实践课程的需求,另一方面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Asanuma,Manufactur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in Japan and the Concept of Relation-specific Skill.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9,(3).

[2]Barn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17).

[3]鲍尔索克斯:《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

[4]陈宗胜:《发展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5]陈阿兴,岳中刚:《试论农产品流通与农民组织化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2期。

[6]詹德荣:《农产品物流政策简介》,台湾行政学院农业委员会内部报告,2003年。

[7]柯炳生:《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农村经营管理》2003年第2期。

篇10

(一)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必修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类资金引入创新创业类网络课程,充分发挥网络学习资源优势,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实现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联动机制,形成层级递进的一套完整的“慕课&微课”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我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建设服务专业培养要求专业限选课程各专业要根据性质的不同,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医药类专业着重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管理类专业侧重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办企业。学校在管理学院搭建创业教育与实训体系平台,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充分使用了知识互动、评估、角色扮演、模拟经营、竞争对抗等各种培训教育领域最新手段与技术,大大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该模块包括认知创业应用、创业能力评估、商业模式应用、政策达人应用、案例达人应用五个子模块。(三)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能力拓展板块充分利用学校管理学院师资和已经购置的“尔雅通识课平台”,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充实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培养创业者解决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建设“创新创业能力拓展板块”,使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修相关课程,获得相关知识,促进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探索以任选课方式推行专业学术社团、实行科研课题开放等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课程,并邀请我校主管教学校长、主管创新创业教育校长、主管大学生创新创业具体落实工作的团委书记、针灸推拿学院院长等作为主讲人,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的方法、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剖析以及我国、我校创新创业管理制度等多角度为我校学生阐释创新创业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我校对学生分阶段地进行创新创业引导,现已开设必修课3门,选修课4门,累计授课160学时,修习课程学生4800余人。学校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分阶段、多渠道、点面结合地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广泛

(一)思维启蒙平台。为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校整合院校两级资源,促进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成果的不断涌现,启动了“天中科技杯”学术节。学术节开展期间,我校先后组织了“岐黄雏鹰”学术科技论坛、“天中大讲堂”、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专题讲座、科技创新基金等相关活动,人文知识竞赛、校园微视频大赛等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各学院围绕“天中科技杯”学术节主题,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分别开展了系列学术活动月活动。(二)校、市、国家三级大创平台。学校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并支持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有余力,有兴趣进行创新创业训练的学生创造自主主持项目的机会,搭建校、市、国家三级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三分之一以上学生积极参与申报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五届校级创新基金共资助了286个项目,共立项国家级项目52项,天津市级项目63项。通过校、市、国家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驱动,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继续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三)专业能力培优平台。依托各级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实训教学中心,不断强化中医学类学生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中药类专业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护理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等,形成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为翼”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增强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积极性,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搭建培优平台,通过培训、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创新创业及专业能力培养。发挥各类大学生专业能力竞赛、天津市创新创业奖学金评比、“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校级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强化创新创业,实现赛事育人功效。(四)创业孵化实践平台。我校“天梦”众创空间坚持“服务与指导”双项并举,是我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有效载体。学校为已入驻创业团队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和资源,发挥流动工位的作用,提供办公、培训、考核、洽谈等指导和服务。积极通过“”网站,以及“天中就创业”“天中SC-DA”“创客在天中”“众创空间团队”等微信平台、QQ群,定期创业政策推广、创业活动分享、创业资源整合等信息。将优秀创业团队的事迹推荐到《天津日报》、《渤海早报》、天津广播电台生活频道《创业者说》栏目及“北方网”“滨海高新网”“今日头条”等多家网络媒体进行报道。以创业培训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组织大学生创业培训班,讲解国家、天津市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和优惠措施,传授创业的理念、基本知识和技能,近300人参加并取得了创业培训证书。举办网络模拟经营公司实训课、“大学生创业———路在何方”等专题培训辅导等培训辅导、实训实践类讲座。依托“天梦”众创空间,依托丰富的实验室资源、实验实训基地资源等突出专业服务特色,为学生提供创业成果转化的有效服务,打造了“岐承”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实现优秀学生项目成果转化。2014级硕士研究生邓忆伏创建的“恒益堂”,将中医药专业特长与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对接。2012级本科生马亚乐相继注册成立了“天津绿印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与“天津绿印云创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在天津市、吉林省等20余所高校校区开设直营和加盟分店。

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初步建成

(一)师资队伍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结合。学校要选任一批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拥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干部教师充实到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以学校领导、部门领导、学术带头人为主。此外各学院至少要有一名教师或者辅导员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还聘请了校内外导师、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专家为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邀请智联招聘经理、天津电视台《非你莫属》特邀嘉宾,福能集团CEO等企业负责人为创业企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导航。初步建成稳定的、专兼职结合、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经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二)积极开展师资培训以及联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绩效考核。为激发教师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通过选送外出或邀请创新创业教育专家进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对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党政干部、辅导员和指导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将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情况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活动,鼓励在职教师兼职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教师年底绩效考核以及教学综合测评结果参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奖或创新研究等成果,并将教学综合测评结果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联动。对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予以认可,能够量化的工作,纳入教师教学综合测评指标体系;无法量化的工作,作为年度奖励性绩效评定依据之一。

五、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日渐浓郁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与机制的了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宣传载体的建设,做好政策引导和创业交流的平台建设。建立“创客在天中”创业交流QQ群、“天中创客微部落”创业交流微信群和校团委官方微信,并依托校园网开辟大学生创业专栏,及时向学生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并且引导大家交流创业想法,扩大创业教育的受益面。帮助我校大学生提升创业意识,了解创业市场,提高创业能力,促进我校学生创成业、创好业。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邀请企业兼职导师来院做讲座,为学生开拓创业视野。积极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定期举行讲座、论坛、见面会、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大力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二)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把学生创新创业社团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重点扶持,旨在通过社团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创新。通过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医疗法进社区”等一些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开展课题研究调查,并将创新创业实践结果进一步普及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施了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四个一”工程(即一次活动、一次研讨会、一次评比、一次展示)。注重典型宣传效果,涌现出多项典型项目,如:我校岐黄学子的公益青春暨天津中医药大学医览华夏———中医药文化传播项目进行公益创业,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中医药文化。撰写《品成语学中医》书稿,编写《四季之味》儿童药膳植物绘本等。项目组利用网站、“医览杏林”微信公众号,普及有关中医药文化知识,中医名家故事等。同时,开展面向儿童、留学生、社区民众的宣讲活动,反响热烈。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立项逐年递增,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屡创佳绩,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局面。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2],天津中医药大学要建成以重点学科建设和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以科学研究为优势,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学、理学、文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外向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势必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这条道路上稳扎稳打,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据创新创业的时代要求,使得更多的创新人才孕育而生。[3]

作者:李增艳 阚湘苓 李佳恒 王帅英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务院办公厅,2015.

篇11

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从本质上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广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关于创造一种新的伟大事业的教育实践活动。狭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关于创造一种新的职业工作岗位的教学实践活动,是真正解决当代大学生走上自谋职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之路的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1],重在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变革。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质量竞争战略的核心,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2]。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3]。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在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发展的方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定位模糊、观念滞后和认识偏差等问题。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主流教育的一部分,没有独立的专业和学术领域,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 [4]。高校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是就业教育的一部分,只是为大学生提供毕业就业或创业的指导服务,功利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就业率,并没有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训练方面的相关工作开展较少。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据调查,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未开设正规化、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只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就业指导的一部分,甚至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体系和学生专业计划培养方案中。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条件落后等问题,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薄弱、缺乏实效性、针对性的教学体验。总体来说,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仍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延续和翻版[5]。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大多高校仍属于“非主流”,并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教育课程及实践训练体系,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为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稳定性不强,缺乏专业化、业化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等问题。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的人员、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外聘专家构成。前者具有一定的就业指导理论基础和学生教育管理能力,但缺乏系统的创业管理知识和创业实战经验,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讲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没有较多案例和实践经验与学生分享,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后者则主要来自政府部门或企业界,他们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不能满足学生对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求知需求,达不到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加强既懂创新创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构建较为完善的教育机制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的根本前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将为高等教育教学带来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而绝非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高校应在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理念指导下,加强“顶层设计”, 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着力构建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和全过程贯穿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二)改革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初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但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这与社会的需求是矛盾的。部分毕业生的创业效果较差,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创业自信心和积极性[6] 。为了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深入推进,必须加大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力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放在首位;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构建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路径单一,学生被动接受“创业”的现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创新创业环境是决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外部环境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初显成效,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移植奠定了较好基础。在上海等局部地区出现投资与外需之外的新动力,创新开始发挥重要作用[7]。2009 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此后国家又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文件,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知识产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人社部等九部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等,为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各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法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应抓住这难得的机遇,积极倡导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制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组织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宣传创业典型人物及成功案例,积极营造尊重创新和鼓励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是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教育结合、课内与课外教育结合以及校内与校外教育结合的系统的教育模式。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熟经验表明,以创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的活动课程以及创业计划、创业项目等课外活动,是帮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最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8]。因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社团活动等有效途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四、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不断改革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全校范围内积极营造尊重创新和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B体系中。

【参考文献】

[1] 李伟铭,黎春燕.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05):102-105.

[2]周德俭,莫勤德. 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1(03):63-67.

[3]王丽娟, 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12(10): 96-100.

[4]刘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 2011(05): 64-67.

[5]邓淇中, 周志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4(01): 33-35.

篇12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高校的体育教育不可能拘泥于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把不好的摒弃,发扬其精华的地方。正所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其存在的问题,应努力想出解决的办法,争取把体育教育做到最好。因此,对于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我们的高校体育教育方式也应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要努力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就离不开教育的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和落实。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传统式的、简单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加以改进。首先从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以往机械的、简单的教学方式,营造有利于激发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学习环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现状应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其次,对落后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以前大学体育课授课方式主要是学生在一边、老师在正对面,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缺乏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模式应该摒弃,在授课方式上进行创新,学生应从被动的“受教育者”地位转变为“主体学习”的地位,努力构建一种师生和谐的课堂氛围。

篇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B114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17-02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根据学校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寻求培养模式的突破,初步凝炼成以“生态化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切入点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重点实施六个方面的内容,概括为“一种理念、一个目标、两项改革,六大抓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一种理念——生态化教育

在对国内外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浙江农林大学于2004年提出了“生态化教育”理念,指导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生态化教育就是将高等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致力于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形成整体的动态平衡,发挥最大的效益,以实现受教育者的身心全面发展。生态化教育的核心是将高校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内与校外、高校与社会的教育资源来进行教学,实现全方位育人、全时空育人,资源多元化,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1]在高校系统当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每个师生都参与探索和创造。在教学方式上,提倡教学相长、探索性学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顺应信息化社会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做事,使每个学生都善于学习、发现和创新,善于合作、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二、一个目标——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加快实施《浙江农林大学本科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坚持生态化教育理念,坚持能力培养与竞争意识培养并举,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坚持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增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2]

三、两项改革

1.深化学分制改革

深化学分制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选择性。一方面,适度压缩总学分和课时,精简课程门数,增加选修课,减少必修课,毕业最低总学分适当降低。另一方面,实行全面选课制,允许学生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和选择授课教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与积极性。[3]平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适度拓宽基础教育,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既要保证专业学习的深度,又要达到强化通识教育的目的。

2.优化课程结构改革

课程结构优化改革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我校采取了强化实践、提升专业核心课水平、打通相近专业的基础平台等措施,将课程总体分为三大块,即通识课程平台、专业大类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根据专业学科归属的特点,将我校本科专业分为工科、理科、农林、经管、文法、艺术等六大类,同一类别的通识必修课保持一致,它与通识选修课一起构成课程的通识课程平台;同一大类的大类必修课保持一致,构成专业大类平台;专业核心课精简至8~10门,作为专业的核心内容,专业限选课作为专业方向的模块选修,与专业核心课程构成专业课程平台的主要部分。

同时,为充分体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结构中加大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比重。着重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学分比例不低于25%,文法经管艺类专业不低于20%;全校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并要求一定的学分比例;每个专业都开设创新创业类体验课程或实践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六大抓手

为建立并充分实现以“生态化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切入点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我校构建了“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等六大抓手。

1.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