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管理案例分析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篇1

[案例三]每个班级中都有那么一两个活跃、多动的学生,最主要的表现是课堂中爱插嘴、抢老师的话,以争得老师的注意和同学们的哄笑,很多科任老师向我反映,这样的行为打扰了其他学生听课,又打断了老师讲课的思路。为此,我在批改完作业后,专门在他们的作业本里夹上一封信,里面针对老师反映的情况给他们写了几句话:老师知道你思维敏捷,言语表达也很贴切流利,但是也要照顾到其他同学,你的“抢答”心情老师理解,但是打扰其他同学听讲和老师讲课思路就不好了,老师知道你只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已,老师期待你的改变!的确,过了几日科任老师都反映情况大有改观。这个案例给我带来的思考是:老师应注意分析学生的优缺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有利因素,通过爱和关心拉进和学生的距离,和他们做朋友,用亲切平等的口吻,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为他们提出可行性意见,让他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注意和表扬。

[案例四]记得那是我带的二年级班级,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班级设置了“好人好事争五星”活动,起初的确调动了孩子们的热情,一时间各种拾金不昧、帮助同学、为班级捐书等好人好事涌现。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位同学基本上每周都会“捡”到钱,在好人好事记录上也排在前面。很显然,这里面一定有情况。为此,我课下找到了他,先是鼓励了他拾金不昧的精神,然后随便问了捡钱的经历,最终他说,是为了争得荣誉,用自己的钱交了上去。鉴于此,我对他耐心地说:“老师知道你是想用自己的钱为班级做贡献,但是帮助他人也是好人好事,不能为了上光荣榜交自己的钱,比起拾金不昧,老师更希望看到真实的你。”案例分析:用信任代替批评,用引导代替说教,既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对班级管理的反思与建议

(一)学规范

制定班规班约利用班会学习班规纪律,根据班级存在的问题集中讨论、改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不足。班规的制定与修改不仅仅是为了约束学生,还包括约束自身,班主任要做到言传身教。

(二)抓典型

培养班级带头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小学生还处在模仿、学习阶段,好的榜样能够促进他们进步,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等的选择都应具有代表性。

(三)创情景

促学风,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通过课外书籍中的名人案例,让学生认识要知识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心。适时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后进生提倡分层教学,分层评价。

(四)创设平台

增强班级凝聚力实验表明,班级的凝聚力有助于成员自觉的遵守集体的规范,朝着班级的目标前进。班主任为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有必要创设一些平台,通过组织一些特色的主题活动是增进学生凝聚力的。例如体育比赛、庆六一等。

(五)用爱的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由于社会、家庭等综合方面的原因,一些孩子过于叛逆、敏感,对于教师有敌对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主动与他们谈心、交朋友,用爱心去塑造他们的心灵,言谈中加强心理疏导。

篇2

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立足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成果,不断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指导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达到逐步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目的。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淡化,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工作中存在失位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档案管理无用论在本部门滋生蔓延到整个企业。不利于形成企业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整个企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弱化。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新旧更替的历史进程遇到新的障碍,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有边缘化危险。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缺乏运用办公自动化对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更新改造。目前,一般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一台微机一套软件的管理办法,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远远适应不了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给档案工作带来消极后果,主要是落后的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造成档案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财力投入少;二是一些单位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先进设备没有起到先进作用。三是,领导重视不够,虽有微机和档案网络,但档案并没有录入电脑,还按手工在进行工作。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在立卷时间上,有时会累积起来一次立卷,既不符合事毕立卷要求,又不利于查找利用;三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由于现在综合档案管理室以一个班组存在,在行政上无法对各大部进行管理,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须向主管领导汇报,但主管领导一般都是兼任,本身的各项工作时间都较紧张,档案人员要想向领导说明一项工作较为困难,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较为困难,现在某些部门自设资料库,给档案的综合管理也造成困难。四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

篇3

一套完整的缩微设备需要投资约一百多万元,用房约近100平方米。缩微工作中,拍照、成像、阅读、拷贝等工序要求技术高、精度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或经专门培训过的工作人员才能操作。

2光盘技术:设备简单,易推广普及。

光盘技术对设备的要求不高,在一般档案馆现有计算机设备上再附加一些设施即可。光盘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功能设计完全可以依据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及人们利用档案的习惯,整个系统可以紧密结合实际。光盘管理系统使用方便,采用菜单式人机对话方式,操作人员稍加培训,即可按照提示进行操作。

2复制存储与成品保存

1缩微技术:复制工艺过程复杂,缩微品保存条件要求苛刻。

缩微拍摄的工艺过程较为复杂,要求很高,需要工作人员长时间的操作练习。在复制过程中,人、设备、材料、操作方法、环境等因素及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缩微胶片质量。从理论上来说,缩微品可以长期保存,但缩微品保存条件要求相当苛刻。缩微品库房环境温湿度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还要定期卷片防止发生粘连。

2光盘技术:录入快速、精确,保管方便、简单。

光盘技术的复制录入较为简单,只需稍加培训就可操作。目前录入手段应用较多的是光电扫描仪。它可以将档案原件以图象方式输入到光盘中去。扫描仪最大的特点是快速、精确。一般A0幅面的滚筒式扫描仪的扫描分辨率可达500DPI,只要幅度不大于A0,长度不限的任何图纸均可一次扫描输入,扫描一张标准A0图分辨率300DPI约需80秒。

光盘存储密度高,一张525英寸的光盘能存储1000多兆的字节,相当于存放上万页的A4文件或相当于13盘16毫米缩微胶卷的存储量。光盘体积小,对环境要求不高,抗恶劣环境能力强,即使在平常环境下也能长期保管。

二、档案利用工作现代化过程中缩微技术与光盘技术的对比分析

1档案检索与信息输出

1缩微技术:检索较慢,输出费时。

一般情况下,胶片是以张或卷为单位进行编目,这样查阅时必然要翻阅大量的卡片,效率很低。缩微的输出是利用显示阅读器和还原复印等设备,费时,费力。

2光盘技术:检索快速、准确,输出灵活、方便。

利用计算机对光盘进行档案数据的检索,可谓快速、准确、方便。利用快速检索功能,可以在几秒钟之内,对几万数据进行查询。在查询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查询的具体名称,也可提出需查询的大致名称,或几个名称进行组合。可进行模糊检索,使检索变得更加灵活、方便。

光盘的输出更加方便、准确。存在光盘中的文件和图纸可利用计算机很方便地输出,对一些数据还可以进行统计后打印输出。输出可以利用各种输出设备,如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印字机等。现在由于采用了高质量喷墨打印机而不是绘图仪,使输出图纸的精度和速度大为提高。

2凭证作用与法律效力

1缩微技术:缩微品具有法律效力,可作凭证使用。

《档案法实施办法》对档案缩微品的法律地位作了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提供利用的档案,应当逐步实现以缩微品代替原件。档案缩微品和其它复制形式的档案,载有档案收藏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者印章标记的,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世界上有些国家和地区,允许缩微品作为法律上的原始证据,如: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格兰、苏格兰、德国、意大利等国。

2光盘技术:法律效力有待探讨,限制光盘取代档案原件。

光盘的法律效力目前处于探讨阶段。有人认为光盘技术是将原件上的文字、图像经处理后以数字形式存储,容易在输入输出时被删改,故光盘存储的档案不具有法律凭证效力。正如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局《关于数字图像与光盘数据贮存系统的报告》中所说:“联邦法院更愿意接受机构在日常事物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原件作为证据”。加拿大的有关章程也提到,数字图像版本的可信度与档案原件本身并非完全一致。美国大多数政府档案馆限制数字图像技术用于永久保存的公共档案。三、缩微技术:与光盘技术。光盘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1缩微技术在保存期限、法律效力、标准化等方面优于光盘技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与光盘技术相比,缩微技术是一项成熟的应用技术,已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不少国家不仅用它管理档案、资料、图书、情报,它还被广泛应用于办公室工作和出版发行等工作。

缩微品的保存期限较长。据有关材料记载:“国外有关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缩微胶片寿命可达500年以上”,也有的说一般可保存100到150年。光盘技术发展至今,对其保存期限说法不一。有人断言其寿命为10-20年,有人称可长期保存。但多数专家认为光盘保存信息期限为10年以上。不同种类的光盘寿命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缩微技术还将因存储方面的优越性继续存在下去,和光盘技术一起促进我国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2光盘技术发展咄咄逼人,应用前景广阔。

光盘技术的技术优越性是缩微技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目前,光盘技术的技术优势正以咄咄逼人之势迅猛发展。

光盘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可实现档案信息的海量存储、随机快速检索、网际交流、远距离传输及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可以对档案实行原文管理,在不动用原文的情况下,实现档案的查询、复制和利用。能保持档案原貌,扫描后的图纸能够无失真的显示和输出,且在页码上也和原档案一致。检索快速准确、灵活多样,且可实现模糊检索。统计功能齐全,可进行各种馆藏统计和档案利用统计。能够输出档案管理所需的各类卡片、目录及报表图等。

光盘是兼有数字记录和模拟记录优点的存储介质,不仅可以记录数据,还可以记录声音、图像等各类档案,不仅可以存储档案目录,而且可以存储档案全文、档案原件如照片、图片、录像带、录音带等,能很好地解决对声像等不同载体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可节省人、财、物,还可加大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光盘的应用将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实现对不同载体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档案管理、开发和利用。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光盘技术的更高密度、小型化和降低价格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其长寿耐用、统一标准问题也可望逐步解决。总之,光盘技术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现代信息存储和利用技术,它在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篇4

3.对档案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的挑战:知识经济的社会里,劳动密集型的社会结构将被知识密集型的社会结构所取代。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所作为,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否则将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因此运用档案来传播知识,促进经济发展,使档案中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三、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首先,要树立新的管理思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长期传统环境下工作所形成的思维和方法上的定式,档案工作者在思想观念上难以将现代化管理引入到档案工作中。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已经让档案工作者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等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技术和工具之一。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档案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才能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开放的视角,积极寻求档案工作的生长点,在较高层面上来筹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方略。其次,要积极引入新方法和新手段。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买计算机,编程或买一份软件,输入微机三部曲。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档案的整理、著录标引、数据输入和为它们服务的分类法、词表等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档案原件是信息资源,是资源就有一个开发过程,计算机管理档案不能只停留在目录检索那种初步的不充分的信息开发阶段,而应更深入地发掘档案信息资源,变被动等待检索利用为主动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这就提高了开发档案的档次。同时,社会的需求与承认也会大大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变得愈来愈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模式,改变封闭的现行管理方式为向外的“开放型”管理方式,使档案服务由内向型转为外向型,直接面向经济,面向公众和社会的需求。

最后,要积极拓展档案馆藏的新资源。档案资源的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则是档案资源现代化的标志。因此,档案部门要把数据库建设作为信息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核心任务来抓。现行档案馆的馆藏档案多以纸质、音像、声像材料为主要载体,电子文件和数字信息非常少,势必影响到数字档案馆信息的传输和信息的提供利用,造成信息停滞和利用需求的阻断。因此,加快档案馆原始信息的数字化转换进程和电子文件的积累,保证可传输数字信息的数量,并不断补充、更新和完善是档案工作满足社会需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2.要大力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

(1)建立“需求—开发—利用”的科学开发机制:首先,要立足自身资源,增加传统的编研力度,建立特色数据库,开展定向专题信息服务。其次,信息资源开发应充分分析并满足用户需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反映出档案信息由保管向利用的一种高层次转化,这将是一项以实现档案价值为目的的信息服务工作,因此必须要处理好“需求”、“开发”、“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2)以电子文件归档为管理重点。当前,档案数字化相关技术标准尚不完善,在此情况下大量开展数字化工作存在风险,有可能影响到今后的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另外,尽早开展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有利于档案工作与电子政务尽早接轨,为机关单位提供有效服务的同时,又能抓住机遇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3)有效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合理整合档案信息资源是充分发挥信息利用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必须。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新兴事业,并无多少经验可循,理论指导又一向滞后于实践,这就使得很多档案部门在信息资源开发时难免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出现信息资源开发的“孤岛”现象。

3.要为档案管理人员建立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培养体系

继续教育是全体在职档案管理人员不断调整知识结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新要求的手段。面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紧迫形势,大部分在职人员是不可能有时间和机会到高校进行系统学习的,而继续教育采取专题讲座、实习培训、现场研讨等方式,具有时间短、效率高、内容专一、形式灵活等特点,因而成为在职档案管理人员及时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能的有效途径。

继续教育必须制度化、全员化。所有在职人员都要定期参加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并要将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列入考绩、评审的范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已明确提出,要“坚持各级档案部门领导干部进修制度”。

继续教育必须多元化、规范化。一方面要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灵活开展各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档案管理继续教育,另一方面要严格审批和监管开展档案信息化继续教育的机构,统一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系,教学材料及实验环境,制定规范统一的分级、分类考评体系,建立“学考结合”的专业考核制度。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大力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建立多元化的档案管理,人员继续教育培养体系等措施是适应时展新要求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知识经济档案管理信息管理

篇5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安全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各部门、全体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目标,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进行,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层次领导及技术人员补充现代安全管理的知识,了解系统安全工程的精髓所在,从被动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模式向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系统化安全管理模式迈进。

二、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开展安全评价与预评价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即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设基础上的安全卫生水平,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拟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首先取决于安全设计。预评价作为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它将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的主要条件后果,并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为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预评价改变了“先建设、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的管理、监察工作沿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地开展。

三、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当代人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新认识、新观念表现在对安全本质的再认识和剖析上,把安全生产基于危险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在对事故的本质揭示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安全生产建立在预防和控制基础上。在新世纪人们逐渐修正和广泛应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Heinrich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理论、事故原点理论等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现代安全管理具有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故处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综合经营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程式,变外迫型目标为内激型目标等特点。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对象,内容和方法已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组织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要因此作出相应转变。此时,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尤显其必要性。

近年来,安全评价工作在我国健康快速的发展,它作为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实践证明,推行安全评价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技兴安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篇6

二、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操作性的思考

1.教学常规管理重在落实。

有一句名言: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怎样才能落实?第一要实实在在地抓细节,如培优补差的落实,教师应该做到“四补、四落实”。四补:补知识、补方法、补态度、补信心;四落实:落实人头、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地点。以落实时间为例,经常有老师抱怨:现在学生、老师这么忙,那里还有专门的时间来补?其实晚自习,我们有些老师从头到尾,一讲到低,是不是可以拿一定的时间来培优补差?有些老师好象大学教授一样,上课前匆忙赶到,下课后迅速离开,学生要请教老师问题,纵里寻他千百度,还是找不到。这些老师连起码的辅导时间都没有保证,更谈不上和学生的交流。很多学校都安排了自习课,这本是培优补差的好时间,但有的老师却仅仅是充当了警察而已,只维持了纪律,没有针对性地主动辅导,更有甚者,坐在讲台上看报纸,无视学生。

2.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课堂是落实教学常规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效应的主渠道,是教师展示教学能力的舞台。学校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就必须要深入课堂,只有在课堂中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有的老师很敬业,从不迟到、不早退、不耽误,但教学效果就是不好,敬业不精业。有的老师课备得很好,但上课却可以发水,备课好不等于上课好,所以教学常规管理中的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尤其重要。我们提倡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实行推门听课,听随堂课。听课后,一并检查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并及时地、当面地给教师反馈。有的学校建有电子监控室,各教室一览无遗,如果我们利用电子监控室来听课,本可以更轻松、更方便。但是我们提倡听课者仍然坚持到课堂里听课,这样能让老师多看到学校干部的工作,又能给教师适度的工作紧张感。

3.要讲实效,不能搞形式。

篇7

keyword:Acousticimagefile;Recordsmanagement;Supervisorywork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办公条件的改善,在机关工作和各类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声像档案。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生动、形象的特殊载体档案,我们就房山区161个立档单位的声像档案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声像档案普遍存在着归档不完整、保管条件差、管理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档案的完整和声像档案的保管及利用。声像档案管理严重滞后于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已到了非抓不可的程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一、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21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占13%,87%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6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有101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62%,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影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调查中还发现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两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声像档案。他们一直误以为只有上级来文、红头文件才是档案,而他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认为拍完、录完就算完成任务了,不需要归档保存;另一种是部分人误以为谁拍的照片就归谁,送往报社、电台的用完就算完了,怎么处理这些声像档案属于个人行为。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棗形成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三)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

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4、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

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极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

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

6、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

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区档案局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房山区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区档案馆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四)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要实现声像档案收集完整,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物质保障,建立并疏通收集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也很重要。结合地区实际,各立档单位、区档案馆要全面出击,采取多种形式收集。主要有:①通过正常移交接收。科室移交档案室,档案室移交区档案馆。②重点单位、重点科室重点收集。对本地重点单位、立档单位重点科室产生声像档案比较集中的,要有重点地强化收集,经常沟通及时掌握情况。③重点人物(摄录人员)直接征集。有一部分摄录人员除担当本单位的摄录任务外,还被指派(或聘请)摄录本地区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城市建设、外事活动等。对保存在这些人手中的属于归档范围的声像档案,要多方努力,登门收集和征集。④广泛的社会征集。对散存在民间的声像档案,运用发公告、发文件、上门实地寻求等形式,采取有偿征集、无偿捐献、建立名人全宗、个人代存等方式广泛征集。

(五)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篇8

第三,知识经济将为档案事业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知识经济不仅意味着知识的不断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更代表着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管理方法上知识经济更需要增强开放档案意识,树立依法治档的观念,注入批判继承精神,探索创新精神和学术自由精神。更需要引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相关理论,加强基础工作,调整供求关系,加强定量管理,提高利用效率,把完善档案部门的职能与改善档案管理相结合。

第四,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内容。实质经济时代的档案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相关应用知识。这样,才能使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优秀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泥腿动档案事业发展。

二、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要加强档案信息素质教育。

加快建立档案信息网络。要注意加强档案主体意识和获取意识教育,利用档案信息守法意识,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保密意识,传播意识和更新转换意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获取档案信息技术和设施武装档案信息网络,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效益功能。

5、要科学地制定、贯彻和修订各项标准,使档案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中心,而电子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以为对于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整理的档案,计算机是无法进行管理的,即使可以管理也会因运算程序的复杂化而使其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

6、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

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主动面向知识经济主战场,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做到知识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在提高党政机关档案工作整体水平的同时,要向企业和科技事业单位倾斜,在注重国有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的同时,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档案工作纳入服务范畴。

7、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档案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化高层次管理人才。

要尽快培养既懂专业知识,有懂信息技术,具有综合工作能力的信息专业人才和新型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知识经济的兴起给档案界提供了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契机;赶上这次浪潮,我们就会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大显身手。相信经过全体档案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们定会在新世纪这张白纸上写出最新、最美的文章,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参考文献:

[1]《档案馆业务建设与管理》,档案出版社2003年出版,盛彦主编。

篇9

(一)声像设备存在着"一硬一软"的现象

"一硬"是指声像设备数量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工作需要,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声像设备有了很大改善。在调查的161个单位中,仅有21个单位没有声像设备,占13%,87%的单位都有1台以上的声像设备,设备总数达671台(架)。从总体讲,声像设备可算比较"硬"。"一软"是指声像设备管理之乱。有101个单位没有制定声像设备管理制度或相应的使用要求,占62%,致使有的设备闲置,没人会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设备存放在科室或个人手中,没有合理利用;有的设备使用人员不明确或频繁变动,设备不能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了"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而且"软"的方面直接影响了"硬"的方面作用的发挥,最终造成一些重要活动没能及时摄录,档案没能完整保存下来,给以后声像档案的产生及归档留下了隐患。

(二)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和两种误区

摄影录人员在各自单位中直接从事着产生声像档案的工作,并决定着声像档案的数量和质量。调查反映出在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一强一弱"的现状。"强"表现在所调查单位的443名摄录人员中,有专职156人,兼职287人,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2%。队伍强大、年龄适中、文化程度较高这是"强"的一面;"弱"表现在443人中,专业工龄1至5年者381人,占86%,5年以上者仅占14%。经过专业培训的共68人,仅占16%,其中1至3个月短训(摄录专业)的66人,专科毕业2人,有84%的人都属"自"。专业工龄短、专业知识及技能普遍较低这是"弱"的一面。

调查中还发现摄录人员中存在着两种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声像档案。他们一直误以为只有上级来文、红头文件才是档案,而他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带等,认为拍完、录完就算完成任务了,不需要归档保存;另一种是部分人误以为谁拍的照片就归谁,送往报社、电台的用完就算完了,怎么处理这些声像档案属于个人行为。由于这些同志缺乏全局观念,档案意识不强,仅考虑个人或本部门工作方便,致使部分声像档案长期在个人或科室内部保存,不移交档案室或档案馆统一保存。特别是随着人员变动和机构调整,造成声像档案的失控或流失,致使单位档案不齐全完整,严重影响了声像档案的长久保护和开发利用。

事实证明,摄录人员"弱"的一面影响了"强"的一面发挥作用,加上认识上的误区,造成了声像档案管理上的不规范。也就是说,产生声像档案的第一关棗形成和归档不把好关,待用时再靠档案员去催要或档案馆去征集,那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三)声像档案管理混乱,问题复杂

1、管理制度不健全,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

调查中有75个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声像档案管理制度,占47%,有半数以上的单位处于无章可循的自由形成、自由处理状态。据调查,声像档案的管理主要存在着3种形式:一是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随时形成随时移交,仅占26%;二是各科室一年一次移交档案室,占35%;三是由科室分散保管或个人保存,占39%。由此表明有五分之二的单位声像档案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有的单位虽有管理制度,但落实不够,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2、档案意识不强,声像档案难以及时完整归档

声像档案有较强的时效性和特殊的归档要求。例如照片底片需同时归档,影像需辅以文字说明,如果不及时归档,日后就是摄影人员自己也难以追忆齐全和准确。调查发现,有近20%的单位有积存照片没归档,且多数照片、底片早已分家或已无底片,文字说明更难说清。本来是很珍贵的照片,却由于没有及时归档而失去了其应有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从录音、录像带的归档情况来看,更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单位都是"一盘带子反复用",原始录音(像)没有保存下来。另外有些部门或个人手里保存着部分珍贵的声像档案,虽管理不规范,但当档案部门去收集时,往往不愿交。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意识不强,对声像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3、管理状况"喜""忧"悬殊,发展不平衡

调查单位中设备、人员、声像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有11个单位,占6.8%;而无设备无声像档案、有设备无声像档案、有声像档案没集中统一管理的单位48个,竟占40%,两极所占比例悬殊。从照片数量看:最多的一个档案室存有20000余张,其余160个单位20860张,平均130张(其中多者上千张,少者几张)。仅从照片档案一项看,声像档案的管理水平就很悬殊。

4、保管条件差,声像档案难以长久保存

声像档案的保管条件比纸质档案要求更严格。而调查发现,只有广播电视局、韩村河村等少数几个单位设置了声像档案室或配备了声像档案专柜,其余各单位都将声像档案存放在文书柜内与其它档案混存,不具备恒湿、恒温、防磁等保存要求。致使一些照片变黄褪色,底片粘连变质,磁带受损等,不利于声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利用,一旦发生问题,悔之晚矣!

5、收集渠道不畅,声像档案馆、室藏匮乏

区档案馆是全区永久保存档案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基地。但目前馆藏声像档案极为匮乏。基层单位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照片档案散存在个人或科室内部,没有集中统一管理。正是由于多年来沿袭下来的声像档案分散保存,难以及时完整归档统一管理,致使基层档案室声像档案不齐全,档案馆的声像档案也就没了来源。源头没控制住,加之征集措施不得力,渠道不畅,造成今?斓呢逊Α?BR>

6、区域性重大活动档案失控,声像档案流失严重

众所周知,每次区里或基层单位组织重大活动,召开重要会议,都安排人员摄录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声像档案。其中一些在报刊上刊登或印成图书、画册对外发行,但在档案馆(室)却找不齐这些原始档案。分析原因:一是多个单位同时参与的大型活动,档案管理不集中统一。各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临时抽调的,各自负责一块工作,相应形成的档案材料缺乏协调、统一、集中,活动结束后,档案材料也各归东西,声像(包括文书、实物等)档案流失在所难免;二是从筹备到结束没有归档要求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及贯穿始终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也造成档案材料流失;三是有关专业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形成的档案不及时归

档,用完之后就归为已有或是下落不明,又造成档案的流失。二、加强声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争取领导重视

搞好档案工作不仅是档案主管部门的事,更是各立档单位乃至全社会的事,而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从这几年的经验看:一要争取宣传主管部门、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二要抓住机遇,服务中心工作。档案主管部门、各立档单位要善于抓住机遇,结合本地、本单位中心工作,通过馆、室藏档案以及生动的利用实例,发挥档案自身的宣传教育作用。

(二)加强管理,制定办法,狠抓制度落实

要改变声像档案管理混乱的现状,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来规范此项工作很必要。区档案局将与有关部门配合出台《房山区声像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各立档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规范管理,对产生的声像材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防止分散流失,杜绝归为己有。对声像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作出明确规定。永久、长期保存的声像档案应定期向区档案馆移交;在此基础上要狠抓落实。要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制定有效的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依法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使之逐步变成自觉的行动,以确保声像档案归档质量。

(三)加强监督,分类指导,注重业务培训

针对声像档案管理现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声像档案的监督指导力度,并把其作为档案目标管理、年度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同时,针对不同单位现状,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指导,力争整体水平的提高。对人员、设备、档案管理都比较规范的单位,要巩固提高,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对有设备、有专业摄录人员,而档案管理没跟上的单位,应在依法管理、建章立制上加强指导和监督,促其逐步规范管理;对问题较多、基础薄弱的单位,要限期建档,加大指导监督力度,不留死角。注重业务培训,全面加强对摄录人员、档案人员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形成好、保管好声像档案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

从长久保护和利用考虑,声像档案要求恒湿、恒温、防磁、防震、防光、防火等。而目前声像档案保存条件普遍不符合上述要求,短时间内都配齐专柜或设专室又不现实。我们认为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力求妥善保管是当务之急。首先,声像档案要独立成卷,使用声像柜或密闭铁柜单独存放;其次要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远离光线、磁场等;录音带、录像带采取定期倒带检查等保护措施,尽量延长声像档案的寿命。

(五)全面出击,形式多样,疏通收集渠道

篇10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2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3 、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二、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1 、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 、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4、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5 、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6 、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③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④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篇11

有线电视网络档案管理包括用户档案、文书档案、技术档案、物资f设备)档案。用户档案指市区、乡村的永久户、临时户、报停户、搬迁户、缴费户、欠费户、稽户以及增殖业务用户f数字电视、IP电视、模拟电视、因特网用户);文书档案指公司各部门收悉的各类文件、业务合同、领发料凭证等书面材料的分类建档:技术档案指所有设备的运行技术参数.网络整体规划、实施方案、施工图纸等:物资档案是指生产用品、材料、非营业性办公用品,各部门使用的仪器、器械、工具及其使用状况的建档。

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

形成摹识,齐抓幕蕾。档案管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它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各个工作岗位。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会一动而百动.影响其它部门的工作。如某用户要求报停,用户管理系统又无法查证其历年缴费情况.用户本人又没有提供缴费凭证.仅凭“用户证”就给予办理报停手续.显然很容易出现漏缴费用的失误。因此,申请报停必须履行片区收费员调查.用户管理部门负责人核实.分管领导审批把关,方可予以办理报停手续。因此.只有层层把关.而且从领导到职工.并要在日常工作中养成办事重依据、讲凭证的习惯,这样,自然就会自觉地在各个工作岗位中把工作档案建立和完善起来.这是做到领导有重视、部门有配合、职工有意识.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前提。

篇12

1、职工考绩档案的形成,收集与各类人员的业务管理同时

职工考绩档案是一个新门类的档案,因为它是有档案的基本属性。首先,它是我院职工特别是业务技术人员在科研活动及医疗、教学中的产物,是他们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其次,也反映了我院工作人员的素质,是我院在医疗、业务工作上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和真实记录,它是有重要的保存和利用价值。它的形成、收集、归档管理都与各类人员业务活动相联系。如医务科、护理部在开展业务考试、技能竞赛、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培训、年度考核、学术交流等工作的同时,档案部门就开始关注各类材料的形成,并在工作结束后及时开展了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这类档案工作的开展,改变了档案工作与各类人员业务活动相关联的被动局面,并形成了一套机制。与各类人员的业务活动同时进行,从而使档案工作更有效地服务于医疗、科研、管理各项工作。

2、职工考绩档案的利用与各项工作的考核、职工晋升职称工作同时

职工考绩档案由于其属性和利用价值,因此必须与医院的考核、评定等工作同时。

医院各种考核、如职称评定、目标管理、医院上等达标的评审等,都与职工考核档案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人的业务水平、医疗技术水平、科研能力及其它主要工作究竟有哪些,是优是劣,这类档案就给予了充分的回答。也就是说这类档案对医疗的各项工作能提供科学的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起到了领导的参谋及助手作用。在医院等级评审中,其中就有要看该医院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在职工职称晋升评审中工作中,都是需要档案室提供近三年的职工考绩档案材料。如人事部门要将需晋升职称的职工的近三年的年度考核表复印上报,要利用职工考绩档案中的信息写出职工晋升的综合材料。又如:需要晋升职称的职工要利用本人的考绩档案中过去近几年的学术论文作参考,汇总撰写出更好的论文来发表;要利用自己过去几年的年度总结写出几年任职期间的工作总结。在每年的职称评审工作中,人事部门和有关职工都要在我院综合档案室查借阅材料。因为我们提供的是真实、可靠的依据,既方便了职工、部门,也提高了我们档案室的知名度。同时使职称评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几年来为职称评审提供档案近300卷。从某一方面来说,这类档案工作的开展弥补了人事档案的不足,从而构成了选拔人才资源的信息库。超级秘书网

3、职工考绩档案的形成与竞争态势同时

这里所讲的竞争有两个含义,一是档案工作本身的竞争,二是各级各类业务人员的竞争。由于这类档案参与了院内的许多大事,如医院等级评审,年终考核、职工职称晋升,从而使档案工和走向了更好的运行状态。这种良性循环及有利的大气候,使得我们综合档案室在院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并且多次受到各级部门的表扬。

篇13

2.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优化调整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当针对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展开优化调整的过程中,在一个层面上企业是应当予以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工作充分的重视,与此同时也是应当对网络的安全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的,以防企业重要档案泄露,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发不可挽回的损失。当供电企业针对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展开优化调整的过程中,需要从根本思想的层面上展开分析。使得企业中的所有职员都了解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来使得企业的优化氛围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得企业中各个岗位之上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增强,在此基础将员工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出来,将以往被动的地位转化为主动的地位,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将企业实际需求作为依据,从而在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信息化领域中做出创新,自此基础之上也就可以使得供电企业施行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展现出来更为强劲的适应性。其次,企业是需要充分的应用信息网络化这样一种快捷的优势的,需要在企业当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较为严格的制度的限制之下允许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单位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构建出来其本身的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之上也就可以对人力资源使用数量形成有效的控制,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展开归档工作,以便于可以在此基础之上使得归档的速度以及档案的质量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结语

总而言之,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是需要充分的应用档案信息化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带来的机遇的。不管是从观念认识之上还是从实际工作环境中,随着档案意识水平的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是呈现出来一种不断拓展的趋势的,在此基础之上也就会使得档案工作深入到企业工作核心领域中去,从而也就可以在企业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记性的过程中,以及发展战略施行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最终在我国供电企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