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总会计师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总会计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总会计师论文

篇1

一、企业的理财目标

在确定现代企业的理财目标时,要综合考虑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雇员、顾客、政府及社会等契约关系人的不同利益趋向,不同利益主体对企业理财目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总会存在一些对企业起关键控制作用、承担更多风险的主体,而有些主体对企业理财目标的确定不具备决定性作用。

企业在确定理财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利益相关者并不是其全部,而只是其中的关键主体。企业的所有权既然属于出资者,因而出资者的目标必然是企业理财目标的首要决定因素;企业的经营者分享甚至“独占”了企业的控制权,因而经营者的目标也必然影响到企业理财目标的确定。在企业理财目标函数中,经营者和出资者是两个重要的变量,而债权人、雇员、顾客、社会等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理财目标的影响只是构成企业理财目标实现的约束条件。

出资者和经营者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在价值取向和目标选择上必然会存在偏差。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出资者理财目标是资本的保全和增值,即获得较高的资本投放收益,并千方百计地要求经营者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就经营者而言,其目标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即其目标是追求高报酬、增加闲暇时间及避免风险。在不同目标的驱使下,经营者有可能产生背离出资者目标的行为,利用自身掌握企业信息的优势,或不负责任地毫无创新精神、但求无过的谨小慎微(属于道德问题);或通过提高在职消费甚至损公司而利己等行为损害出资者利益(属于逆向选择)。因而企业理财目标取决于两者利益的协调。

由于出资者和经营者行为动机和目标选择的差别,其所签定的合约也必然是一份不完全合约。而不完全合约必然会影响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各种资源配置的效率。加之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出资者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的出资者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对经营者行为进行必要的制约。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建立监督机制,促使经营者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二、对经营者进行财务监督的方式从委托关系出发解决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路,就是要明确和完善对人监督和约束的制度安排。在公司的权力结构中,财权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权力,因为公司的各种经营活动最终都会通过资金和资产的相互交换或转移加以完成并在财权上有所体现。企业必须建立起相应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实现对企业财权的合理分配与监督,使经营者理财目标和出资者理财目标保持一致。

这种通过对财权的分配与监督实现对经营者的监督的方式有如下优点:(1)行为控制比较广泛并具有渗透性。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财权的涉及面最广泛,大到重要投资、小到日常收支都受其影响。因此,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出资者的控制力和控制范围,减少失控区域。(2)有利于防止经营者的道德失范。通过财权的恰当配置和约束机制的设立,堵塞资金漏洞,防止利益流失,从而有效抑制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等道德失范行为。(3)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信息对称是实现各主体利益平衡的关键,而在企业信息中绝大部分是会计信息,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和监督,可以增加各相关利益主体了解企业信息的机会,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和信息失真问题。

因此,对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治理结构中财权的分配与监督进行改进,是出资者实现对经营者监督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许多情况下,由于两权分离的制度安排,企业的财权更多地给予了经营者,企业的理财行为也更多地表达了经营者的意图。然而,企业是其出资者的企业,而并非是经营者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风险资本提供者,企业出资者应该介入所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的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没有任何理由排斥他们的进入,这样既可以加强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控制,又可以加强对经营者财务行为的控制。

同时应该看到,虽然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出资者与经营者存在利益分歧,但从本质上讲他们是利益共同体:经营成功产生预期利润,经营者就能获取丰厚的薪金并由此实现自身价值,提升社会地位,而出资者自然也能获得资本收益;反之经营不善,造成严重亏损,经营者非但无任何利益可得甚至还会危及自身职位,而出资者也无资本收益。因此,出资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之间又必然存在着利益平衡点。

笔者认为,在现行企业制度下,改革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总会计师制度、由出资者直接聘任总会计师,赋予总会计师新的职能,在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中建立总经理与总会计师相互合作、互相监督的运作模式,使总会计师在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体现出资者利益,是实现国有资本出资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利益“双赢”的最佳途径。

三、总会计师制度的改革

改革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总会计师制度改革要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善企业的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国有出资人与经营者之间制衡机制的完善,健全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的财务治理结构。改革的主要思路应该包括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总会计师的法律地位和管理职能

借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中把“首席财务官”(ChiefFinancialOfficer,简称CFO)提高到与“首席行政官”(ChiefExecutiveOfficer,简称CEO)同等法律地位的作法,修改《公司法》、《会计法》和《证券法》等相关法规,增加有关总会计师的条款,规定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总会计师应当由出资人聘任或解聘,并对出资人负责,明确总会计师是企业最高决策层成员人之一,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和责任。

(二)完善各项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管理工作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总经理事必躬亲的集权管理模式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从“分层授权责任制”到“企业整体化授权责任制”明确划分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等的职权范围及相互之间的委托关系,各部门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专长。国有独资或控股公司要建立起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能够相互制衡和约束的权利分配和决策机制,把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管理思想变成各项具体的制度,把企业发展的压力变成每一位管理层工作的动力,让企业重大决策建立在管理层、决策层集体智慧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依靠总经理一人的意志。

(三)合理界定总会计师的职权范围

篇2

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服务方向,代表着社会各利益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的基本要求。在会计模式系统中,会计目标模式处于最高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和运行导向,甚至被一些学者作为不同会计模式的标志。

会计目标模式的构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必然受其文化环境尤其是价值趋向因素的制约。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趋向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创造以至个人冒险的个人价值观;二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注重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社会价值观。

在全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侧重于将维护私人投资者的利益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方向,形成以投资人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美国是这种模式的突出代表。美国政府及社会公众都非常重视个人价值,认为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有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价值。这种文化观反映在会计目标上,认为保护私人投资者利益与维护全社会利益是一致的。而在大力倡导社会价值的国家或地区,会计倾向于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公众利益。由于社会利益实质上是通过国家利益体现的,这就必然形成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我国社会公众看重集体主义精神,认为个人只是集体的一分子,个人价值也只是社会价值的一部分,必须服从于社会价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个人价值开始受到重视,但传统的价值趋向并未改变。因此,从会计目标看仍然是以服务于国家利益为基本倾向。

二、对会计规范模式的彤巾

会计规范是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指导会计行为朝着合法化、合理化和有效化方向发展的路标。对各种会计法规制度和职业道德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体系即为会计规范模式。会计规范展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特征,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会计法规制度的特征与文化价值趋向密切相关,越是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价值的国家,会计法规制度的统一性越强,强制力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如法国的\\\会计总计划\\\、瑞典的宏观会计制度都具有指令性、统一性和强制性特征,我国的会计法规更是如此。相反,崇尚个人主义和个人价值的国家,则会计法规制度的灵活性越大,强制力越小,如美英等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只提供原则性指导,注重专业导向,,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提倡依赖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很少具有强制性。

其二,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与\权力差距\大小密切相关。荷兰学者何斯德在其著名的文化模式中把\权力差距\\\作为衡量各国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权力差距越大的社会,其成员越是认同组织结构、纪律和社会秩序,对权力的不公平分布越能默认,服从性越强,主观判断能力越差。相反,权力差距越小的社会,其成员的服从性越差,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这种文化现象反映在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问题上,必然出现:权力差距大的国家,会计人员喜欢按部就班地执行法规制度,对法规制度的完整性和具体性要求较高。不善于进行专业判断和政策选择,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死搬教条,依样画葫芦。我国的情况就基本如此。而权距小的国家,会计人员则喜欢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专业判断,灵活机动地理解和执行会计法规制度,对法规制度的灵活性及务实性要求较高。美英等国的情况大体如此,法国则截然相反。

三、对会计管理模式的彤晌

会计管理模式是指国家对全社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进行组织管理的方式,它是会计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组织保证。会计管理模式取决于国家经济管理模式,但文化环境同样具有影响作用。如同是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美国和法国,会计管理模式却大相径庭,不能说与文化环境没有关系。在美国,会计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一种\协会模式\,民间性会计职业团体的管理权限很大,作用明显,会计行业的自律性较强,政府的管理作用极其有限。这与结构松散的美国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权力差距及思维方式等正好相符。法国的管理模式与我国类似,属于\政府模式\,即国家基本上控制了全国会计工作的管理权力,民间会计职业团体的管理作用极其微弱,其主要任务是解释国家的会计法规政策。这与法国比较注重集体主义、权力差距较大、强调社会组织程序、对不确定性问题和不明朗因素

比较敏感等文化特征密切相关。至于我国,从古到今都非常强调集权,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都乐于接受来自政府的领导,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已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因此,我国的会计管理模式更为强烈地表现出政府特征。

四、对会计核算模式的彤呐

会计核算模式是对会计核算的依据标准、对象范围、程序方法等进行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体系。其构成元素更多地表现为业务技术和方法,因此受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多地取决于会计的自身运动规律。但如果因此否定文化环境的作用则是错误的。美国与法德等国比较,会计核算的保守程度为什么偏低?方法、技术、手段的更新为什么较快?为什么更强调实用性?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从美国社会的文化特征中找出合理的解释。众所周知,美国人对社会人生较为乐观豁达,标新立异、求真务实是大多数人的信念追求,重视现实、面向未来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这种信念追求和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会计人员大胆创新的精神动力。加之会计规范的灵活性、会计管理行业的自律性,留给会计人员发挥个人才能的空间较大,客观上促使美国的会计核算模式偏向乐观,技术方法的发展更新较快,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因此更有利于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会计问题。而法德等国则相反。这说明社会文化越保守的国家,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市场越大。

五、对会计报告模式的彤晌

会计报告模式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披露内容、传递方式以及使用对象等进行的综合描述。各国会计报告模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不同,二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不同。两种区别的存在都与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关。一般来讲,凡价值观趋向于个人主义,社会成员要求公平分配社会权力的欲望较强、对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回避较弱,能够直面现实、敢于迎接挑战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要求较高,尤其是投资人和潜在投资者更加关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会计报告较为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既全面又详细,并把满足投资人要求作为首选目标。如美国的会计报告模式,既以信息充分披露又以最大限度地服务私人投资者要求而闻名于世。相反,社会价值观念较重、权力差距较大、对不确定性因素反应较强、个人成就欲和决断能力较弱、思想比较保守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不仅公开化程度低,而且更倾向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例如,法国、德国、瑞典等国的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一般不超过法律和欧共体指令的最低要求,甚至提供一些经过加工、符合保密要求的会计信息,其透明度很难与美国相比。我国会计报告模式类似于法德等国,即公开化程度较低,强调会计信息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

六、对会计监审模式的彤响

会计监督模式是围绕会计监督的对象范围、组织机构、依据标准以及运作方式而建立的经济监控体系。按照国际惯例理解?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要依靠内部审计机构,企业外部的会计监督主要依靠社会审计(民间审计)机构。因此,一个国家的会计监督模式是否

健全完善,基本上可以从该国审计业的发展状况考察,而审计业的发达程度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尤其受到各民族观念意识的影响。

如果对中美两国的审计发展状况作一比较,将会迸一一步证明上述分析的正确性。在美国,不仅社会审计业发达,从事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其中介作用巨大,而且内部审计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副总经理专门领导,或由董事会属下的审计委员会领导,这与美国社会对人性的怀疑不无关系。相比之下,我国对人之本性的传统看法是\人之初,性本善\,这种文化观随着历史的发展,虽然受到当代人的怀疑甚至批判,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痕迹依然存在,有时还十分明显,可以说它对我国审计业的发展有直接的阻碍作用。当前社会审计地位不高、活动范围狭窄、中介作用有限、内部审计不受重视、审计机构及其工作不能独立,无不与此有关。

七、对会计教育模式的彤晌

篇3

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的基本服务方向,代表着社会各利益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的基本要求。在会计模式系统中,会计目标模式处于最高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会计模式的基本框架和运行导向,甚至被一些学者作为不同会计模式的标志。

会计目标模式的构建,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必然受其文化环境尤其是价值趋向因素的制约。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趋向主要有两种:一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创造以至个人冒险的个人价值观;二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注重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的社会价值观。

在全面强调个人价值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侧重于将维护私人投资者的利益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方向,形成以投资人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美国是这种模式的突出代表。美国政府及社会公众都非常重视个人价值,认为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有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价值。这种文化观反映在会计目标上,认为保护私人投资者利益与维护全社会利益是一致的。而在大力倡导社会价值的国家或地区,会计倾向于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公众利益。由于社会利益实质上是通过国家利益体现的,这就必然形成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我国社会公众看重集体主义精神,认为个人只是集体的一分子,个人价值也只是社会价值的一部分,必须服从于社会价值。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个人价值开始受到重视,但传统的价值趋向并未改变。因此,从会计目标看仍然是以服务于国家利益为基本倾向。

二、对会计规范模式的影响

会计规范是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标准,是指导会计行为朝着合法化、合理化和有效化方向发展的路标。对各种会计法规制度和职业道德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体系即为会计规范模式。会计规范展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特征,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会计法规制度的特征与文化价值趋向密切相关,越是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价值的国家,会计法规制度的统一性越强,强制力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如法国的“会计总计划”、瑞典的宏观会计制度都具有指令性、统一性和强制性特征,我国的会计法规更是如此。相反,崇尚个人主义和个人价值的国家,则会计法规制度的灵活性越大,强制力越小,如美英等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只提供原则性指导,注重专业导向,提倡依赖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很少具有强制性。

其二,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与“权力差距”大小密切相关。荷兰学者何斯德在其著名的文化模式中把“权力差距”作为衡量各国文化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准,认为权力差距越大的社会,其成员越是认同组织结构、纪律和社会秩序,对权力的不公平分布越能默认,服从性越强,主观判断能力越差。相反,权力差距越小的社会,其成员的服从性越差,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越强。这种文化现象反映在会计法规制度的执行问题上,必然出现:权力差距大的国家,会计人员喜欢按部就班地执行法规制度,对法规制度的完整性和具体性要求较高。不善于进行专业判断和政策选择,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死搬教条,依样画葫芦。我国的情况就基本如此。而权距小的国家,会计人员则喜欢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专业判断,灵活机动地理解和执行会计法规制度,对法规制度的灵活性及务实性要求较高。美英等国的情况大体如此,法国则截然相反。

三、对会计管理模式的影响

会计管理模式是指国家对全社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进行组织管理的方式,它是会计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组织保证。会计管理模式取决于国家经济管理模式,但文化环境同样具有影响作用。如同是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美国和法国,会计管理模式却大相径庭,不能说与文化环境没有关系。在美国,会计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一种“协会模式”,民间性会计职业团体的管理权限很大,作用明显,会计行业的自律性较强,政府的管理作用极其有限。这与结构松散的美国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权力差距及思维方式等正好相符。法国的管理模式与我国类似,属于“政府模式”,即国家基本上控制了全国会计工作的管理权力,民间会计职业团体的管理作用极其微弱,其主要任务是解释国家的会计法规政策。这与法国比较注重集体主义、权力差距较大、强调社会组织程序、对不确定性问题和不明朗因素比较敏感等文化特征密切相关。至于我国,从古到今都非常强调集权,包括会计人员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都乐于接受来自政府的领导,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已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因此,我国的会计管理模式更为强烈地表现出政府特征。

四、对核算模式的

会计核算模式是对会计核算的依据标准、对象范围、程序等进行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体系。其构成元素更多地表现为业务技术和方法,因此受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多地取决于会计的自身运动。但如果因此否定文化环境的作用则是错误的。美国与法德等国比较,会计核算的保守程度为什么偏低?方法、技术、手段的更新为什么较快?为什么更强调实用性?所有这些,都可从美国的文化特征中找出合理的解释。众所周知,美国人对社会人生较为乐观豁达,标新立异、求真务实是大多数人的信念追求,重视现实、面向未来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这种信念追求和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成为美国会计人员大胆创新的精神动力。加之会计规范的灵活性、会计管理行业的自律性,留给会计人员发挥个人才能的空间较大,客观上促使美国的会计核算模式偏向乐观,技术方法的更新较快,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因此更有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会计问题。而法德等国则相反。这说明社会文化越保守的国家,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市场越大。

五、对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

会计报告模式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披露、传递方式以及使用对象等进行的综合描述。各国会计报告模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的公开化程度不同,二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不同。两种区别的存在都与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关。一般来讲,凡价值观趋向于个人主义,社会成员要求公平分配社会权力的欲望较强、对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回避较弱,能够直面现实、敢于迎接挑战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要求较高,尤其是投资人和潜在投资者更加关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会计报告较为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既全面又详细,并把满足投资人要求作为首选目标。如美国的会计报告模式,既以信息充分披露又以最大限度地服务私人投资者要求而闻名于世。相反,社会价值观念较重、权力差距较大、对不确定性因素反应较强、个人成就欲和决断能力较弱、思想比较保守的国家和地区,会计信息不仅公开化程度低,而且更倾向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例如,法国、德国、瑞典等国的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一般不超过和欧共体指令的最低要求,甚至提供一些经过加工、符合保密要求的会计信息,其透明度很难与美国相比。我国会计报告模式类似于法德等国,即公开化程度较低,强调会计信息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

六、对会计监审模式的影响

会计监督模式是围绕会计监督的对象范围、组织机构、依据标准以及运作方式而建立的经济监控体系。按照国际惯例理解,内部的会计监督主要依靠内部审计机构,企业外部的会计监督主要依靠社会审计(民间审计)机构。因此,一个国家的会计监督模式是否健全完善,基本上可以从该国审计业的发展状况考察,而审计业的发达程度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尤其受到各民族观念意识的影响。

如果对中美两国的审计发展状况作一比较,将会迸一一步证明上述的正确性。在美国,不仅社会审计业发达,从事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其中介作用巨大,而且内部审计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副总经理专门领导,或由董事会属下的审计委员会领导,这与美国社会对人性的怀疑不无关系。相比之下,我国对人之本性的传统看法是“人之初,性本善”,这种文化观随着的发展,虽然受到当代人的怀疑甚至批判,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痕迹依然存在,有时还十分明显,可以说它对我国审计业的发展有直接的阻碍作用。当前社会审计地位不高、活动范围狭窄、中介作用有限、内部审计不受重视、审计机构及其工作不能独立,无不与此有关。

七、对会计模式的影响

篇4

二、企业总会计师胜任力初始词条量表的建立

(一)文本分析 本部分研究通过对高级财务人员的招聘广告进行文本分析得出有关总会计师胜任力的指标。主要基于以下假设:(1)企业及其招聘活动组织者往往将其认为最重要的信息列入招聘广告;(2)在有限版面与字数的招聘广告中某个关键词出现得越是频繁,表明企业对该要求的关注程度越高,或者可以认为该要求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广泛认同;(3)CFO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往往反映了该职位所需要具备的能力,通过分析工作内容、职责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本文通过对前程无忧网、中华英才网、网易招聘频道、中国人才热线、智联招聘、南方人才网、新浪招聘频道等国内著名招聘网站进行搜索,获得50家企业最近一年来针对高级财务人员的招聘广告,并进行文本分析,得出如下企业对总会计师胜任力的有关要求:(1)财务管理水平要求,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税务筹划、审计内控、风险规避、信息资源整合、财务预算等能力;(2)品格要求,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原则性、敬业精神、理性、稳健等;(3)经验要求,主要包括行业经验、财务管理经验、CPA资格素养、熟悉财税法规;(4)综合能力要求,主要包括沟通协调、组织领导、思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适应、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等;(5)其他要求,主要包括年龄要求、学历要求、职称要求、专业要求。

(二)行为事件访谈 本文采用了结构式加开放式的访谈形式,访谈了兴正元集团、太平保险有限公司、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等的总会计师,以探测企业总会计师胜任力的构成。通过结构化的访谈提纲对访谈内容进行有效的安排,并针对总会计师的岗位特点准备了有针对性的问题,尽量引导被访谈人提高访谈效率;当谈到相关重要内容时,再以开放式的形式尽力挖掘总会计师胜任力特征的相关信息。经过对以上几位优秀总会计师或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访谈资料加以认真整理与分析后发现,目前国内总会计师的地位已经大大提升,他们对自己以及自己所处位置也有了很好的理解。在同上述企业CFO的沟通过程中,笔者进一步总结出如下总会计师胜任力所涵括的因子,即开发他人潜能、工作压力处理、利益冲突处理、政策敏感性、积极的心态、数字敏感性、会计核算能力、独立判断能力、人脉关系处理、变革意识、影响力、逻辑思维能力、责任心、自我驱动、系统思维、廉洁自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

(三)企业总会计师初始词条量表的建立 通过总会计师职能分析、文本分析和行为事件访谈,笔者最终提炼出40个指标建立企业总会计师胜任力初始词条量表,根据40个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将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分为1-5个等级:“1”表示“非常不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1”与“5”之间不同数字对应不同的重要程度,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将40个指标按重要程度排序。笔者选取西安、广州、北京、上海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为研究对象,样本主要分布在制造、金融、服务、高新技术等行业;先后通过邮寄信函或发送邮件的方式,向太平保险有限公司、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等企业的高管及财务人员发放量表150份,共收回量表110份,有效量表96份,回收率为73.3%,有效率为87.27%;通过SPSS11.0中对企业总会计师胜任力词条量表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由此得出每一个胜任力词条重要程度的平均数、标准差及其排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总会计师胜任能力词条重要程度平均数最低为3.572917、标准差都在1.0以下,说明构成本量表的胜任力词条对被调查的财务管理人员都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三、企业总会计师胜任力模型实证分析

由于前期提炼的胜任力指标太多(有40个),使分析的复杂性增大。因此笔者使用因子分析法,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的、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为同一类,每一类变量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一)检验 本文用SPSS FOR WINDOWS 11.0统计软件包对预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全部有效数据进行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KMO是用于比较观测相关系数值与偏相关系数值的一个指标,其值愈逼近1,表明对这些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的效果愈好。由检验结果可知,样本适当性系数KMO的指标为0.894,表明问卷各项目问的相关程度无太大差异,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5046.740,自由度为780,显著性为

0.000,球形假设被拒绝,表明问卷项目间并非独立,取值是有效的。两个指标的结果都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分析 本文因子提取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进行分析。由于系数没有很明显的差别,所以要进行旋转(一般用Varimax方差最大旋转),使复杂的矩阵变得简洁,从而获得简单结构,以帮助解释因子,使系数向0和1两极分化。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11个因子,前11个成分特征值累积占了总方差的67.664%,后面的特征值的贡献越来越少。表2显示各因子特征值及百分比与方差解释量:

一般情况下,各因子累积方差达到60%以上,则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本次数据分析中因子累积方差解释率达到了67.664%,表明本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在共同度方面,所有项目的公因子方差都在2.651以上,说明公因子解释了观测变量的大部分变异。根据所含条目内容,初步对各因子进行命名。从每个因子所包含的项目内容来看,可将其分别命名为:因子1为“专业道德素质”、因子2为“财务管理能力”、因子3为“社会与业务成熟度”、因子4为“战略谋划能力”、因子5为“基本财务能力”、因子6为“沟通能力”、因子7为“领导能力”、因子8为“发展潜力”、因子9为“心态积极”、因子10为“思维表达能力”,因子11为“变革创新能力”。

篇5

巾帼不让须眉。杨兴芬,作为中国最大优特钢生产和出口企业的财务负责人,领导财务部门锐意创新,勤奋敬业,为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从一个不起眼的县办小钢厂――江阴钢厂发展为我国特钢行业的领头羊立下了汗马功劳。

初识杨兴芬,你会感受到,她有一种从骨子里透发出来的优雅,严肃与和蔼,精明与大方,竟在她身上完美地结合起来。

俗话说,治国治厂与治家如出一辙。一个家庭要善开源,更需节流才能不断走向富足殷实。一个企业的飞速发展又何曾不是如此呢?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从一个不起眼的县办小钢厂――江阴钢厂发展至现在我国特钢行业的领头羊,2004年企业名列中国500强第257位,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分列第28位和32位,成为中国最大的优特钢生产和出口企业。而这些可喜的发展变化正与面前这位优雅的女士紧密相关,她拥有超群的智慧、娴熟的会计业务知识和永远追求卓越的执着精神,她,是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善于理财的“内当家”。

一、精打细算,为企业的飞速发展保驾护航

20世纪70年代末,江阴钢厂财务科出现了革新创新的可喜一幕,科班出身的杨兴芬以科学、严密、全面的理论知识,带领二十多名财务科人员积极革新陈年老帐的记录核算法,规范成本核算体系、完善工程预决算制度、健全资金运行分析制度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为降低财务费用,杨兴芬运用财会税收理论知识,利用公司信誉良好、资金可靠的优势,积极联系银行,寻求最低银行贴现。为管理好物资条线工作,她根据库存储备情况,在全省冶金行业首先创建了物资备件的MIS系统,根据市场价格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物资的库存,做到了高价格时低储备、低价格时高储备、紧缺物资日分析、分厂成本日控制,为兴澄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走出了宝贵的具有探索性的第一步。

为全面当家理财,做好决策参谋。杨兴芬不仅对专业知识运用的游刃有余,而且在关键时节充分发挥知识女性特有的亲和力。

1990年的时候,钢材市场一片萧条,兴澄钢厂由于新上一条花山生产线,投入巨资而未及时达标达产,造成资金周转相当困难。“当时我们到银行贷款都很困难,为了给过年的员工及时发工资,我带头和厂部的领导回家取了自家的存款给员工发了工资,稳定了民心。”为企业之船在即将颠覆之时力挽了狂澜。谈到这,一贯坚强的杨兴芬的眼眶里盈满了激动的泪水,与企业患难与共,也与企业培养了生死相依的特殊感情。“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处理,企业每花的一分钱就像是花自家的……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任凭别人说我是‘铁算盘’或‘冷女人’,只要企业欣欣向荣,我都不在乎。”

还有一件事,也是杨兴芬在总会计师的岗位上刻骨铭心的。1993年,香港中信泰富公司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先生拟在无锡家乡投资办实业,当时选择的无锡地区支柱产业――钢铁冶金企业有三家,如何让拥有巨额资产的中信公司把青睐的眼光投向兴澄,使县办小钢厂赢得可贵的发展机遇,当时除了年富力强、团结一致、勇于开拓的经营班子外,规范清晰的资金运行分析、评估报告、资产增值能力分析等资料更给考察人员留下了诚信、务实的深刻印象。资金的流量分析、增值速度分析报告,给香港方坚定了投资的信心,从而使合资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顺利实现。江阴钢厂全厂性合资拉开了企业腾飞的崭新序幕,这一合资成功也成为无锡地区20世纪90年代最大的外资引进项目。可是谁也不曾知道,资产评估的纷繁复杂和规范严谨,外行人简直是难以想象,可她用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一流的业务水准等良好素质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光荣任务。

二、创新工作,不断挑战事业的高峰

在杨兴芬工作的这三十多年间,正是我国经济不断调整的快速发展时期,可不论经济局势如何变化,杨兴芬始终能紧跟形势,在工作中表现得得心应手,这与她努力不断地更新知识密切相关。为了促成合资,她研究了很多合资政策、财税业务类书籍,正是由于对政策和业务的熟稔,才为企业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难怪财税部门和金融系统的领导都一致称赞:“她是江苏企业中位数不多的优秀总会计师之一”。

“时间是挤出来的”,杨兴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工作多晚,每天一至二小时的看书是其十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2002年已54岁的她与时俱进,勇于紧跟时代的潮流,以高分获得了某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令她倍感欣慰的是,她虽是那个硕士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可她的学业成绩却是最优秀者之一。

篇6

作为湖南省电力公司的财务当家人,刘友夫同志连年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的经营任务。近年来通过内部资金运作,使得公司每年的资金运作效益都在1亿元左右。他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资产经营责任制办法,被国家电网公司列入同业对标最佳实践库。在他的带领之下,湖南省电力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

刘友夫同志经过四次大学以上系统的教育和平时的培训学习,具有较高的政治、经济理论水平和企业管理理论水平,熟悉国家、电力行业的法规和政策。

从军队(1971年1月-1976年3月,7087部队文书)到教育战线(1976年3月-1978年7月,宁乡县印石学校、官山中学校长),从教育系统到电力系统,从基层厂长(1990年3月-1993年1月,湖南耒阳火电厂副厂长)到电力工业部(1996年9月-1997年10月,电力部经调司挂职司长助理),从计划工作(1981年9月-1990年2月,湖南省电力局计划处科长)到财务工作(1993年2月-1996年8月,湖南省电力局/公司财务处长、副总会计师),刘友夫工作经历丰富,并且能够很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财务管理之路。他熟悉经济工作和企业管理,宏观知识和宏观决策能力强,熟悉电力市场运作,熟悉电力企业的调度、生产、基建、和电力企业的管理,精通财务管理,特别是资本运作、电价、预算、成本控制和经济责任制等,且思维超前、开拓进取、勤政廉政、为人正直、作风正派。

1990年,刘友夫到湖南当时最大的火电厂耒阳电厂任职副厂长,和班子的同志一道彻底改变了该厂的落后局面,成为当时湖南系统的先进企业。

刘友夫同志1997年11月出任湖南省电力局(公司)总会计师至今,成绩显著。在他的带领之下,湖南省电力公司连年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的资产经营任务。电价管理有特色,在全国率先推出综合电价模式,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行了峰谷分时电价、丰枯季节性电价等措施。

在湖南省电力公司资金运作在用户欠费30亿元的情况下,刘友夫领导财务部保证了基建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并通过内部资金运作,近年每年的资金运作效益都在1亿元左右。

在刘友夫的推动下,湖南省电力公司进行了成功的资本运作,组建了上市公司华银电力,参股福建兴业银行,五年内取得了增值100%的高回报,同时,成功地完成了对一些地方电力公司的上划和股份制的改造工作。

刘友夫不断创新和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该办法被国家电网公司列入同业对标最佳实践库,不断创新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信息现代化手段,全面提升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刘友夫大力倡导依法经营,在他的管理之下,湖南省电力公司系统近10年来没有出现任何重大违纪违法行为。2003年的全国大审计,公司取得了只补交800万元税款的好成绩,受到了审计署特派办的高度评价。

篇7

自去年以来,在组织和领导的关心下,在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我走上了总会计师兼党组秘书的工作岗位。新的岗位对我自身提出新的要求,在工作中我紧紧围绕“学习、实践、自律”的工作思路,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我修养,较好地完成了领导和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

一、把学习当责任,在学习中提高自己

一是向书本学习。不仅在工作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政策法规,还坚持做好学习笔记,联系个人思想,写好心得体会,把学习与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政治素质;二是向实践学习。在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学习新的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向身边人学习。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周围的领导和同志们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在此给予衷心的谢意。一年来的时间里,我从周围的领导和同志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使我很快地进入角色、适应角色,适应当前的工作。但我感觉到自己目前还是停留在学习表面的东西,深层次的东西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挖掘。

二、把实践当契机,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一是深入实践,强化知识认知。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只有深入实践,才能掌握知识的真谛,才能学有所用。作为党组秘书,综合文稿书写是一项重点工作,我在工作中注重学习公文写作技巧,留心他人写作之所长,并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将所学方法用于自己的写作过程中,使综合文稿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是勇于实践,实现工作目标。无论是全市系统史志工作还是从事综合文稿撰写以及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我都一一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和工作计划,通过研究新情况、积累新经验、创造新成绩。一年来,我所从事的史志工作被省局评为先进单位,所撰写的××工商行政管理志被评为全省系统优秀志书;所撰写的综合文稿多次被省局和有关单位评为优秀论文。应该说,通过对工作目标的实践和把握,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

篇8

作为北京六建集团公司副总会计师兼资金结算中心主任,王勇同志紧紧抓住资金这一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全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拓展融资空间,较好地支持了企业经营扩张和战略转型的需要,为北京六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

王勇,被北京六建人誉为北京六建的“大管家”。曾经担任财务部部长并分管资金的他从基层成本核算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二十多年的会计生涯中,以娴熟的业务技能、管理上的创新思想和杰出领导才能得到了集团公司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建工集团“先进工作者”。特别是2005年他被任命为副总会计师进入公司管理层以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充分发挥当家理财、严谨治企的才能,为企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企业规范的财务管理,公司被评为北京建工集团“财务管理先进单位”;由于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05年被评为“纳税先进单位”;由于企业诚实守信,公司连年被评为信守合同先进单位,公司连续多年被北京市银行业评为“AAA”级信用单位称号。

王勇反复强调,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结合北京六建成立集团公司后的客观需要,大力倡导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理念,通过成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建立了符合企业实际的资金管理制度和调控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了“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经营指导方针,进行了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是紧抓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结算中心对公司资金实行了集中管理之后,改变了资金分散不易调度,企业资源得不到充分使用的局面。企业的重要财务指标之一――资产负债率平均保持在73%左右,几年来企业没有出现任何资金风险,确保了资金安全与增值,资金周转使用效率大幅提高。

二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确保生产经营需要。王勇通过对北京六建内外部资源认真分析之后,认识到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将使资金矛盾更加突出。为此,北京六建在多个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从外部入手,狠抓收入实现工作,集团公司、子公司分别组织一定的力量,专门针对业主开展工作,保证了收入的及时、足额到位,北京六建2005年应收账款收款率达93%,远远高于同业水平;其次,北京六建花大力气,组织专人,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了工程款的清欠工作,保证了外欠资金的及时回笼。

三是广泛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密切接触,充分利用北京六建集团公司良好信誉的优势,及时足额取得了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信贷资金,较好地保证了生产经营的需要。与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业务往来。

四是通过对商业票据等延期付款方式的有效利用,延缓了资金流出企业的时间,有效的放大了企业资金存量,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五是利用与部分业主关系密切等有利条件,从业主方提前获得工程价款、预付款,对一些建设资金不到位的项目,积极与业主协商,由业主提供担保,负担利息,通过项目贷款的形式解决项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北京六建的资金压力。

篇9

一、商社集团财务总监制度建设

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商贸流通集团,国家重点培育的大型流通企业之一。连续9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位列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第244名(商业零售业第3名),中国连锁百强第10位。经过十余年发展,商社集团形成了以百货、超市、电器、汽贸等为核心,覆盖化工、进出口贸易、农资、物流、房地产开发、酒店等领域的经营格局。2010年,商社集团成功实现核心主业上市,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重庆百货”,销售规模在国内零售行业资本市场上排名第2位。截至2011年底,销售收入近500亿元,资产168亿元,网点325个,覆盖西南地区,职工9万人。

商社集团将以整体上市为新的起点,坚持“发展商社,服务社会,惠及员工”宗旨,立足重庆,拓展西部,走向全国,致力打造千亿新商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中国一流商贸流通企业。

(一)以绩效为中心,构建财务基础制度

商社集团财务基础制度体系如图1所示。

1.建立以控制财务风险为重点的财务总监与会计委派制度

(1)建立垂直的财务监管制度,推行会计委派责任制度,商社集团所派遣财务总监(经理)或财务负责人均进入子公司领导班子,重在对企业实现经营上的管理。

(2)建立会计联签制度。对规定的企业重大财务支出和经济活动事项,实行由财务总监(经理)或财务负责人与法定代表人联合签署审批,有效地完善了集团的内部控制。

(3)财务总监及委派会计负责人主要对集团董事会负责,及时向集团总会计师、财务部报告本公司重大财务事项,按季度向集团总会计师、财务部、本公司董事会报告企业财务状况和存在问题。

以上三项制度形成了财务总监制度可操作性的基本框架。

2.推行以现金为王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商业行业的特征,2004年商社集团制定财务预算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使得八年财务预算管理从成本挖掘近7亿元的利润,商社集团实现了扭亏为盈,全面预算制度已成为企业实现经营任务的基础性保障制度。

3.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强化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

集团实行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的考核制度。同时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突出应收账款的年度审计与业绩考核挂钩的特点,建立每半年对坏账工作进行通报问责制度,有效防御财务风险。

4.建立“三审合一”统一监管制度

创新提出建立:业绩合同兑现、预算执行、财务决算审计“三审合一”的统一监管制度。将多头组织、繁琐的重要工作梳理为:一个领导小组、一套班子、一次检查、情况共享、统一研究、统一处理。财务总监及委派会计负责人在建立与实施“三审合一”统一监管制度上承担了直接责任。

5.建立投资管理制度,降低投资风险

以集团董事会为全集团投资项目的决策、领导结构,配套成立了招投标委员会,对集团及所属公司重大投资项目预算、审批或备案实施监管,对投资损失责任进行追究。财务总监及委派会计负责人作为投资审查委员会负责人之一独立发表意见,有权直接对股东反映要情。

6.建立内部模拟结算中心、银企战略合作及二级融资制度

八年前,面对资产负债率高、融资难、无资产抵押、短贷长用等融资难题,商社集团采取:(1)尝试建立内部结算中心,统筹内部融资资源、降低资金成本;(2)建立二级融资制度,集团公司负责战略发展项目资金、二级公司负责经营资金,保障集团战略及经营发展的资金需要;(3)统一集团在银行设立账户的管理机制。这三个方面的落实基本由财务总监及委派会计负责人组织开展。

(二)建立财务总监控制体系

商社集团二级公司财务总监由商社集团财务部建议,商社集团总会计师提名,经商社集团组织人事部考察后,报集团董事会批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与程序任命。财务总监对集团董事会负责。商社集团财务总监控制体系如图2所示。

(三)二级公司财务总监制度的实施

二级公司按照规定设置财务总监职位,由商社集团委派符合条件的财务总监履行财务监管职责。下面简要介绍二级公司实施财务总监制度的成果。

1.实现有效健全的企业财务制度

商社化工公司(全国商业批发行业规模前三位,年销售70亿)财务总监不断健全公司内部财务制度,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公司的“联签管理办法”、“对交商品管理办法”、“ERP业务管理流程”、“预算管理办法”等。营造依法运行、规范管理的制度环境,以确保公司守法经营,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发展质量,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制度基础。

2.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控制

商社电器公司(重庆地区家电规模第一,年销售40亿)财务总监通过参与公司采购合同指引的制定及合同执行的过程监控,保证公司更多上游资源的到位,从而使电器公司综合毛利率从2005年的5.8%提高到2011年的预计8%;对促销活动方案进行审批,对促销资源的使用和收取过程进行控制;审查成本费用开支是否按照预算执行,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3.实现企业资产质量、运营效率和经营成效大幅度提升

商社汽贸公司(重庆地区汽车规模第一,年销售50亿)在财务总监管理办法指引下,打造一支高素质、敢担当的财务总监队伍。公司近几年取得了喜人的经营成果,2011年营业收入再创新高,预计达70亿元,利润再次突破亿元大关,直指2亿元关口;资产质量优良;银行授信额度合理,经营性现金流量充足,资金利润率达14.5%。

二、财务总监制度为集团价值提升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促使集团实现战略转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在明晰产权基础之上的“三权”分立,即决策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督权(监事会)和经营权(经营者)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财务总监制度正是为了解决企业中存在的所有者对经营者监督不力的问题,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活力和经济效益而建立的。集团的财务总监制度通过对董事、监事和经营者等的职责和责任的详细规定,使得各方行为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顺理成章地实现对企业的有效治理。

(二)为企业资产重组、股权改革发挥应有的作用

财务总监制度为2005年重庆百货公司整合纳入商社集团,2007年新世纪引入战略投资者,2010年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其业绩水平位居全国商业板块前三位;业态上形成以百货、超市、电器、汽贸零售为核心,化工、进出口、农业生产资料批发行业为规模,信息科技、家电维修、质检中心、酒店为配套的综合现代商贸集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三)促使集团实现财务核算转型

1.通过实施财务总监制度,建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依法治企道路,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制度管物、制度管事,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制度不明、权责不清、控股不控权等问题。

从2005年起集团每年组织《商社集团财经管理制度汇编》工作,已经形成第一册~第五册,每册达60—70万字。制度汇编有以下特点:(1)组织专家对集团和二级公司制度给予了点评,可操作性更强,使汇编不仅具有工具书的功能,还能开阔管理者思维,为管理者在制度的完善上提供思路;(2)引入重要事件和法律法规导读,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分析参考资料,以拓宽管理人员了解法规、分析制度的视野;(3)收录了当年的财经热点事件和分析评价,对正确把握政策动向起到了很好的指示作用。

2.加强队伍建设,培育合格财务总监人才

财务总监制度建立与实施关键在财务总监素质水平高低。重视对现有财务总监的素质提升和后备人才的培养,集团主要采取:(1)选好人(文化本科学历,会计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五年以上担任主管财务、审计,资产领导工作经历是硬件);(2)用好人(丰富的工作经历、多岗位锻炼、每年专项述职与考核、工资垂直管理);(3)关心人(达到条件的进入董事会、党委会、享受年薪及班子同等待遇、定期安排进修及学习)。

三、经验与总结

(一)商社集团实行财务总监制度的几点经验

财务总监制度是中国在经济改革过程中重要的制度创新,也是对企业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方式之一。在商社集团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以来,从取得的一系列成效中可以看出,财务总监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以下三方面密不可分:

1.集团党委和董事会的大力支持

公司财务总监由集团财务部建议,集团总会计师提名,经集团组织人事部考察后,报集团班子研究批准,财务总监认真履行职责,对董事会负责。通过对财务总监职能的准确定位以及对其工作的大力支持,明晰了财务总监的地位,保证了财务总监在工作中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2.财务总监队伍的素质与专业化管理

财务总监在集团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担负着基础管理、制度建设、经济决策、风险管理和人才培养等重要职责,因此必须要求其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集团应站在培养企业家的高度加强对财务总监队伍的素质提升,以专业化的管理培养业务与思想素质过硬的财务总监队伍。

3.财务总监管理办法的系统性与完善化

为加强集团财务总监管理,集团参照国务院、市国资委等颁发的相关文件,制定了《财务总监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会计委派人员考核暂行办法》、《联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财务总监选拔、委派、培训及考核管理,明确了财务总监的职位设置、职责权限、履职评价、工作责任,为财务总监制度的健全、规范及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完善财务总监制度的几点思考

1.把握财务总监角色定位,正确处理各个层面的相互关系

(1)财务总监应对企业董事会负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财务总监应是企业董事长的得力助手和合作伙伴。当董事长实施的具体目标与董事会制定的终极目标发生碰撞时,必须及时加以制止、纠正。(3)财务总监负责组织审核企业计划、财务报表以及日常财务会计审计活动,但是不能代替企业财务主管的角色。

2.逐步完善财务总监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了激励财务总监相对独立开展工作,其报酬也应独立于企业薪酬水平,采用固定工资加奖金的结构,按贡献大小计算酬劳,且由委派方支付。财务总监与企业效益相对脱钩,也有助于财务总监监督企业效益更加公允和真实。

同时,通过再监督,促进财务总监履职更加尽责。可以通过定期考核和业绩评价,测评财务总监履职状况;也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提供真实、合法的审计报告,对财务总监的工作效果进行检验;还可以通过定期轮换,降低财务总监失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

3.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建立首席财务官制度

借鉴国际经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探索建立首席财务官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首席财务官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在探索建立企业首席财务官制度时,要明确首席财务官的资格条件、市场准入、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等,充分发挥首席财务官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的职能作用,避免虚设成为“橡皮图章”。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令.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 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财经管理制度汇编[Z].内部出版,2007.

[3]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组.企业内部控制手册[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4] 王军.乘势前进、奋发作为,大力推进“十二五”时期会计人才建设再上新台阶[J].会计研究,2011(10).

[5] 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6] 都战平.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的定位和到位[J].中国商界,2008(6).

篇10

保障《会计法》的实施,我国《会计法》 规定了会计主体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但由于缺乏对会计主体民事责任的规定, 不仅不利于从经济利益机制上预防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 也不利于救济会计违法行为的受害人。 因此,我国《会计法》应与《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相协调,构建起会计主体的民事责任制度。

一、 我国《会计法》中会计主体民事责任制度的缺失与局限                

为确保 《会计法》 各项制度的贯彻,我国《会计法》在第六章第 42 条至第 49 条规定了相关主体与人员的法律责任。比如有违反会计法第 42 条第1 款规定的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等违法行为之一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人员有第 42 条第 1 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现行《会计法》中的法律责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威慑违法行为,防范会计违法行为的发生。但民事责任是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并列的三大法律责任之一,纵观《会计法》第六章对会计主体法律责任的规定只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 缺乏民事责任的规定。

会计主体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在会计法领域,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处罚形式。 会计主体刑事责任是依据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对会计领域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的法律责任,《会计法》 中的刑事责任只适用于严重的会计违法行为。 加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规定是《会计法》治理不规范的会计行为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缺乏民事责任的《会计法》责任体系却存在以下局限:

第一, 责任追究机制的局限造成违法成本较少。 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主要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来追究的, 比如刑事案件中只能由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侦察, 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除此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行使这种司法权力。 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会计领域的案件频频发生,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层出不穷,导致国家监管资源相对不足,由于人财物的限制, 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无法发现和追究所有的会计违法行为,当监管力量不足的时候,违法行为被查处和处罚的几率大大减少,会计主体实际违法成本较少,使其存在侥幸心理而实施会计违法行为。

第二,责任形式的局限无法有效预防违法行为的发生。 根据理性“经济人”理论, 会计主体实施会计违法行为无非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实践中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除了确保高管职位、隐瞒违法行为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筹集资金、操纵股价、获取高额报酬等特殊经济利益动机, 公司管理层通过操纵公司账面利润, 有机会达到自我高价定薪的目的, 通过虚增利润操纵股价有机会通过股票期权获利。 而违法行为即使被发现, 承担行政责任的形式有通报批评、行政处分、强制划拨等,承担刑事责任的形式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罚金等, 这种责任主要是惩罚性的, 不足以使违法行为人付出与非法获利相对应的经济利益代价。在“经济人”本性的决定下, 如果承担惩罚性责任不能使违法行为人的利益受损, 它宁愿去实施违法行为获取高额违法所得, 这就是为什么会计领域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 立法上防止违法行为的对策只能是加大会计主体的会计违法经济成本。

二、我国《会计法》中构建会计主体民事责任制度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一)只有民事责任能够弥补受害人的损害。 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是违法行为人向国家机关承担的, 其目的是维护相应的管理秩序和社会秩序,但民事责任以恢复被侵害人的权益为目的, 民事责任是违法行为人向受害人承担的,主要形式是赔偿损失,具有填补损害的补偿性质。 如果责任主体违法行为给企业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失, 只有让他们承担民事责任才能够弥补受害人的损害。

(二)民事责任能够有效预防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中的赔偿责任是违法行为人对已经造成的权利损害和财产损失给予恢复和补救。 在会计违法行为中,违规收益大、违法成本低,相对于违法会计活动的非法收益, 无论是刑事责任中的罚金, 还是行政处罚中的罚款都只占很小一部分。 民事责任要求违法行为人对其行为给受害者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数额按照受害者的实际损害确定, 使违法行为人为违法行为支出巨额赔偿费用,在得不偿失的情况下, 相关人员的会计违法行为必然会大大减少。

(三)民事赔偿责任能够调动受害者检举、起诉违法行为的积极性。相对于国家行

政机关、司法机关经费有限、人员不足,不足以调查、处罚所有会计违法行为而言, 企业会计违法行为的受害者众多,《会计法》 完善会计主体的民事责任, 要求会计主体对其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后,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检举、起诉、监督会计活动。 另外,构建会计主体民事责任制度还可以与《公司法》等其他法律相协调。

三、我国《会计法》中会计主体民事责任制度的设计                    

在《会计法》中构建会计主体民事责任制度, 需要界定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等内容:

(一)承担民事责任的会

--> 计主体。

与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提供直接相关的人员有一般会计人员、 财务总监( 总会计师 )、 单位负责人 , 而承担会计违法行为民事责任的主体应该是单位负责人和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我国《会计法》第 4 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单位负责人有义务保证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虚假有误的财务报告侵犯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时,单位负责人应承担民事责任。

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直接负责组织实施会计信息生成、监督会计活动,具有会计活动的组织管理权和监督权,在对外的报表中,财务总监和单位负责人一起签字, 这其实是会计信息合法性、真实性的对外承诺声明,如果出现财务报告造假等违法行为, 财务总监(总会计师) 应承担民事责任。一般会计人员不应对会计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一般会计人员与单位是一种雇佣关系,即使一般会计人员自己做出的会计违法行为,一般会计人员的民事责任也应该适用民法侵权理论中的雇员侵权责任,即雇员执行职务行为所致的他人损害, 雇用人应承担赔偿责任,而不能要求雇员承担责任。

(二)会计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

根据《民法通则》第 134 条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会计主体违反会计法及其他法律,主要是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会侵害投资者的知情权, 在性质上为侵权责任, 对企业利益相关者及投资人造成的损失主要是财产损害, 会计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目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的是使投资者由于虚假财务报告所受的损失得到补偿,因此会计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应为赔偿损失, 即赔偿因会计违法行为如虚假财务报告等给受害人造成的损失。

(三)会计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现行民法中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有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三种。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作为承担民事责任最终构成要件的一项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的核心是有过错才有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只要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损害结果的发生, 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即可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承担责任不考虑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这是为了使受害人的损失能够得到更容易的赔偿, 依法律的特别规定针对现代工业事故造成损失而规定的归责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不能证明自己主观上无过错时, 就推定其主观有过错而承担民事责任的一项归责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为了解决特殊场合受害人难以证明加害人有过错而无法得到赔偿, 以举证责任倒置的办法进行过错推定, 以救济处于弱势的受害人。 我国会计主体承担民事责任应适用哪种归责原则?

篇11

一、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大体需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项目的管理阶段,主要围绕具体医院财务管理的单个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第二阶段,多个项目的综合信息管理,是将财务管理整个系统多个项目进行集约式的整合管理;第三阶段,是医院跨部门的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建设,将医院经营管理的信息进行聚集和汇总,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院整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第四阶段,是面向市场面向医疗服务的以病人为中心构建的综合性统一信息管理与决策智能平台。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经过数十年发展,根据卫生部2008年的调研结果来看,目前大致的情况是大型医院的发展水平处在第二向第三阶段过渡的发展阶段,中型医院处在第二发展阶段,小型医院和偏远地区的医院尚处在第一发展阶段或者信息化建设还尚待启动。在大中城市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财务管理信息化以会计核算信息化为主,进行单项和多项业务集成管理,发展迟缓的财务系统和信息较高的临床系统同时存在,严格的计划预算与急需改进的预算控制手段同时存在,严格的审批和迟钝的信息反馈现象并存,总体而言,财务信息化的进程与医院管理对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上的完整规划思路

医院财务管理是整个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医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必须从医院管理信息化大局出发进行总体上的科学规划,医院财务信息规划必须与医院总体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相协调。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仲忽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其时效性要求考虑不够充分,没有科学合理且设计思路清晰的完整的规划方案,较多地是对集成系统进行的削足适履的应急性改造和应用,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在计划、控制、决策、考核、分析、预测等工作上不能做到统一协调组织,对医院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医院财务信息数据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

财务数据缺乏统一标准,信息流不顺畅,信息编码不规范,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从而使财务数据的整合性、调用度和利用率不高,严重地浪费了资源。对财务数据资源没有充分地挖掘和利用,业务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和共享,且缺乏集中和控制,使各业务程序与环节较多重复操作,容易出现管理不规范、易疏漏、易出错等现象,数据结构不合理,没能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对系统整体效率的提升作用受到制约。医院管理经费与业务开展相关账目日渐增加,各种经费的存取及财务管理工作量不断扩大,财务数据统一规范工作如不加快进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内部缺乏应有的功能与层级

财务管理信息化目前只是对会计业务进行了电算化处理,财务处理的内在逻辑和范式还是沿用传统事后核算的会计操作,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立和隔绝,“信息孤岛”问题还较为严重,严格意义上的财务信息集约管理还未能实现。管理会计层上缺乏基于医院全局的预算决策功能设置,对资金流向和运行状态无法进行密切追踪,导致财务风险管理状况改善不力。目前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较多的是对会计语言和账目记入、录用、呈报等传统财务管理操作进行的信息化处理,未能实现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集成与共享,尚不能对医院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参考。

(四)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缺乏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

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是包括医院门诊系统、住院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和医院日常办公系统等等多个子系统在内的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由于医院各个功能子系统在目前信息化建设阶段大多是各自独立构建,都具有自己的管理平台和数据库,加上有的情况下各个系统的开发商不同,数据统计口径和信息形式的不一致,在系统构建时在系统对外兼容性上考虑的不周全,导致财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与系统对接不通畅,从而严重掣肘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度,造成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不必要的重复与浪费。

(五)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精通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在医院具体财务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是财务工作人员大多对传统的会计财务操作驾轻就熟,而对信息技术有关知识储备不够,信息化操作熟练度也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是计算机专才的财务管理知识欠缺,不能胜任财务专业性事务的处理。而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是能够既懂财务专业知识又能进行信息化操作和分析的符合型人才,同时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挖掘功能和决策分析功能的充分发挥也要求相关的决策人员大力提升其对数据分析和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够充分发挥效用的瓶颈性制约因素。

总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诸多的相关问题,还需要医院部门群策群力想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就不一一细谈。(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医院)

参考文献:

[1]占永平.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篇12

2、固定资产的负债信息更加准确。集中体现在资产负债率指标上,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而资产总额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由于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更加真实,计算出来的资产负债率也就更准确,从而更加全面披露资产负债信息,有利于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在旧制度中,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不计提折旧,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只反映原值,不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提取的修购基金,由此形成的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和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失真。

二、反映的科目更加全面,更具有实用性

1、反映的科目更具有实用性。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十八条规定的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与旧制度相比,取消了上级补助收入,增加了科教项目收入,并将药品收入纳入到医疗收入的明细项目里,同时在医疗收入项目中增加了药事服务费收入。笔者认为把医疗、药品收入核算全都合并在医疗收入中核算,比较符合医院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实际情况,弱化了药品加成收入对医院的补偿作用,同是增加了药事服务费收入,既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核心,又规范加强了医院各项收入的核算与管理,也更符合国际惯例。旧制度中将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分开核算,极易造成人为分摊管理费用处理不当,而影响医院的收支结余。

2、反映的科目更加全面。新《医院财务制度》采用了一个新会计科目待冲基金。来记录用财政性资金购买资产提取的折旧,提取时,预存在待冲基金科目里,等到该项资产要被摊销、清理的时候,冲销待冲基金。这样,医院就可以把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区别开来核算,通过待冲基金对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有效的过程性管理。同是也兼顾的满足了预算管理需要,会计科目更具全面性。

三、强化成本核算、控制

1、强化成本核算。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二十九条指出成本核算一般可以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等。三级医院和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该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在进行以上成本核算是还可以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和医院全成本核算。新制度第三十条还对医院科室的分类、科室成本的归集、科室成本的分摊等均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三十四条还特别指出一般不应计入成本的范围。相比较,新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细则要求。而旧制度则是简单的把成本费用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按人员比例分摊,成本费用管理较粗放。

2、加强成本控制。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三十五条指出医院应针对成本核算的结果,采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时对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高成本运营效率。第三十六条也指出公立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总之,要求公立医院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费用审核等制度等,控制医院成本费用有效、合理支出。而旧制度只提出哪些应计入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对于成本控制只是简单指出医院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并无具体成本控制的方法、措施。

四、加强内部监管,强化外部审计

1、加强内部监管。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六条指出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医院的经济效率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像企业那样的利润结余,而是和社会效益还有着很大的关系, 设置总会计师就是协助院长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制定综合目标管理等计划、措施、反馈、修正等工作。旧制度则只提出符合条件的医院应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从应建立到须建立,仅一字之差,却传递着一个积极且重要的信号,即无论是从医院自身发展到配合政府部门的监管需求,体现了设立总会计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强化外部审计。新《医院会计制度》第六条指出医院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应按有关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 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11年1月,还专门了《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的通知。旨在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新医院财务监督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医院内部预算和成本管理;加强政府卫生投入的使用监督;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外部审计监督,对于推进公立医院的资金绩效评价、强化财政监督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五、加强医疗风险意识管理

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六十二条中,专用基金的范围,取消了修购基金,增加了医疗风险基金,并规定医院累计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比例不应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由于医疗行为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当前医疗事故及其经济赔偿不断加大,严重的医疗事故会造成当月的支出大幅增加,特别严重的事故及经济赔偿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工作进行,为此,医疗风险基金势在必行。而旧制度中没有进行医疗风险防范要求,缺乏抵抗医疗风险的内容。医疗事故经济赔偿在只有在发生时,列入其他支出科目,未涉及抗风险问题,也有违会计的稳健性原则。

篇13

大学制度改革与高校财务风险的内在联系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稳定的财务收支状况也日益变得不稳定。以往,在政府的掌控下,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为政府拨款;但是,自从高校实行扩招开始,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不足以满足由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所引致的教育需求,高校资金就会急剧缺乏,高校开始寻找其他资金来源如银行贷款使其资金来源变得多样化。相应的,由于高校资金来源的多样化,高校财务风险也会增加。这里所说的“高校财务风险”就是指由于高校的教育资金在运用和周转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难以掌控的因素,致使高校资金周转不灵,出现资金链中断或急剧缺乏等,从而引发高校财务危机,对高校运行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我国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制度的不完善。财务制度会影响高校的财务状况,日积月累,就会使高校的财务风险加剧。因此,要想彻底防控高校财务风险,就必须先进行大学制度的深入改革。

(一)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首先,高校领导缺乏财务风险意识。高校领导并不在高校财务损毁时承担独立责任,这就造成了高校实体地位缺失,高校领导对高校缺乏责任意识,对高校财务安全更是没有主人意识,这就造成了高校的财务风险日益加剧。其次,政府对高校借贷缺乏强制约束。对于高校而言,政府是缺乏强制约束的。这在当高校缺乏办学经费、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时表现得尤其明显,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政府都会不遗余力地伸予援手,久而久之,高校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对自身财务状况就不再积极地进行有效管理。最后,高校自身财务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预算制度不严格,没有进行财务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等,这些都会对高校的财务状况造成重大影响。

(二)只有进行大学制度改革才能防控高校财务风险

前面分析了我国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究其根本,还是由于高校内部制度,特别是财务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要彻底对高校财务风险进行防控,从高校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来完善,首先就必须改革现行的高校制度,尤其是财务制度。只有深入、彻底地对高校制度进行改革,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防控高校的财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制度根源

近年来,高校改革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扎实。在此过程中,高校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管理权限,这对加快高校自身改革有好的一面,如财务自对高校财务制度的改革就有很大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财务风险形成的根源在于高校现行的财务制度上。

(一)公立高校并非法人实体

根据我国高校相关法律的描述,公立高校仅仅拥有高校的使用权,而其所有权归属于国家。这个制度的后果表现在当产生财务毁损时,高校并不因此承担独立的民事责任。因此,高校的法人实体地位的缺失使得高校领导对高校普遍缺乏责任意识,出事后就会推卸责任,找政府摆平或是撂摊子不管等现象。由于高校扩招,政府拨款不足以满足高校的教育需求,因此,银行贷款成为高校资金的新来源,政府部门对高校的借贷行为也缺乏有效的控制,致使我国高校债务负担日益加重,随之而来的财务风险也不断增加。

(二)高校教育预算缺乏强制约束力

在现行的制度下,高校教育预算缺乏强制约束力,不仅造成国内多数高校财务负担极重,也使得高校普遍进行大规模借贷。由于高校教育预算缺乏强制约束力,使得其在无力还贷时并不会破产倒闭,而是会由政府进行及时援助,帮助其渡过资金难关,以维持高校的正常运作。就是由于具备这样的“预算软约束”情况,使得高校对借贷行为愈发不慎重,国内高校普遍背负着高额的银行贷款及利息支出压力,这也是造成高校财务风险存在的隐性制度因素。

(三)政府投入与高等扩招不对等

在政府的号召下,我国高校迈开了扩招的脚步,并在十几年的发展下,扩招的规模越来越壮大,高校的发展也有目共睹。但是,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后,政府对高校各种教育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投入并不能跟上高校扩招的脚步,这就使得高校扩招存在一个“教育资源缺口”。在政府的号召下,高校积极扩大了其教育规模,但是政府对高校教育的投入并没有随之改善。这就使得扩招后的高校办学困难重重。在这种困难下,高校不得不向银行发出求救信号,进行银行贷款,弥补资金缺口,满足在校学生的教育需求。

(四)政府对高校缺乏有效监督

由于扩招带来了巨大的资金缺口,高校就开始转而投向银行。但是,针对高校借贷,政府并未给予严厉的监督措施,也没有针对高校专门制定相应的贷款审核和批复制度。这说明政府对高校贷款有一种“放任”的态度,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这势必会使高校对其债务状况不予重视,对银行贷款的成本不予计量,借贷后,滥用教育经费等现象不断发生,从而加重高校的债务风险。

(五)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高校财务决策效率低下、财务收支难以平衡、教育经费滥用等现象日益增多。高校内部对其财务状况的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影响其财务决策的制定,使得财务效率低下。另外,“预算软约束”等现象也说明高校内部针对财务管理部分缺乏严格的制度体系,高校财务人员对高校的财务制度不严格执行,使得高校财务管理混乱。

三、大学制度改革与高校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高校进行扩招后,其经费来源就由原来单一的“政府拨款”逐步向“政府拨款、学费收入和银行贷款”转变。要切实防控高校财务风险,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改革高校制度,高校财务风险防范要从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两方面做起。下面,就先从大学制度改革与高校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开始分析。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机制

(1)深入改革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我国高校必须完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完善经费收支明细的会计处理,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特别是新提出的设立“高等学校总会计师”这一职务的政策,能帮助高校加强财务工作管理水平,降低高校财务风险,优化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根据高校运营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发展的最优财务决策等。上述财务目标的实现都必须是建立在一个科学有效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上,因此,深入改革高校财务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2)建立科学民主的财务决策制度。

高校的财务决策机制不能仅仅是高校领导者意志的体现,更不能是随意制定的。要保证高校财务决策机制的科学有效性,就必须在机制制定时体现出科学民主性。在高校内部,应该形成一个由各方人员的代表组成的高校财务决策机制制定小组,充分反映高校内部各个工作层次员工的意志,再由上述代表将各方员工的意见集中起来,在制定高校财务决策机制时一并提出,最后由高校财务决策机制制定小组进行整合,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民主、有效的高校财务决策机制。

(二)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控与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是加强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高校的财务风险防控在内部控制方面也要保证内部管理的有效性,为高校财务风险的防控提供帮助,确保高校资金的安全,防止资源滥用等。因此,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与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的重要方面。

(1)从严审批,防控风险。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可以帮助高校整合内部资源,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在进行经济交易和事项审批时,高校内部各个职能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一切按规章制度办理,从严审批,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控财务风险。特别是对于涉及资金额度较大的经济事项,必须交由校领导进行分析、研究,然后进行决策,以保证高校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优化配置高校资源。

优化高校内部教育资源体系,严格进行资源管理,规范资源使用方式,从体制上杜绝资源浪费和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提高资源利用率。要满足上述要求,高校内部涉及资产管理的部门就应该先明确各自分工和责权管理范围;然后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分的责任与行事权限;最后,打破高校内各个学院分管的僵局,形成校内资源共享体系,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校内资源管理水平。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

在高校的内部管理中,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应当对高校的财务风险防范发挥很大作用。高校审计部门主要是对与高校的财务状况相关的经济事项进行财务审核,从而确保高校财务行为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但是,现有的高校管理体制下,高校审计部门是高校下属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高校财务状况的审核并不能落到实处,这就不能起到审计部分应有的功能了。所以,应该逐步将审计部分独立于高校的内部管理机制之外,只有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切实得到提高,审计部分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积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要求高校重视其财务信息,特别是会计信息必须格外重视。因为会计信息能帮助高校预防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部门可以根据其财务报表中显示的相关会计信息如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等数据情况,对高校的资产状况有一个具体的了解,然后再对这些定量数据进行评估与分析,从而可以计算高校的财务运行状况,以判断财务风险的大小,从而帮助高校及时有效地避免财务损失。

(三)提高责任意识,加强财务管理

根据国家规定,高校所有权归属于国家,高校自身仅仅拥有使用权。这就导致高校领导对高校的责任意识薄弱,没有很高的热情去建设高校。但是,对于高校领导者而言,理应“在其位谋其政”,领导高校走向改革和深入发展之路。此时,提高其责任意识,加强财务管理职能划分,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就是一个良好措施。健全高校经济责任制度,可以规范高校财务行为,提高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高校财务风险防范水平,维持高校财务状况的稳定性。高校的财务管理要实现高效,首先必须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经济责任,只有这样,各个部门才能通力配合,各自完成相应的职责,敏捷地处理高校内部发生的各种财务状况,使高校的财务管理落到实处,有效防控高校内部的财务风险。

四、大学制度改革与高校财务风险外部监督机制构建

高校财务风险的防控,仅依靠高校内部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外部力量进行有效的监督,下文从六个方面对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外部监督模式进行深入分析(见图1)。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

(1)重视对高校的“年审”。

教育部门应该定期对高校的财务状况进行“年审”,加强对高校财务状况的监督和了解。这样能够对财务风险及早发现,及时防范,有效处理,进而切实降低风险,减少高校财务损失。另外,教育部和高校双方都应该重视“年审”,并借助会计师事务所这个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的帮助对高校进行公平合理的财务审核。综合分析高校当年的财务收支和投资状况,对其财务决策效率进行合理评估,以帮助其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

(2)明确高校财务职责,合理分工。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高校明确内部管理职责,把管理落到实处,责任落实到具体某个人上。这样做的好处是使高校在对其自身进行管理时拥有了更多的自,并且,这种责任明确、职能分工合理、规范有效的高校财务责任制度能为科学有效的高校财务体制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

(3)加快“高校总会计师”职位的设立。

加快对“高校总会计师”职位的设立,邀请利益不相关的第三方如会计师事务所委派有资格的会计师进驻高校担任“高校总会计师”,并且,这个职位必须与高校自由的财务部门独立,“高校总会计师”对高校的财务状况有知情权,并能根据高校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报表对其财务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二)税务部门的监督

利用有关国家机关的法定职权,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可以对高校的税务活动进行监督。这可以有效监督高校的纳税情况,防范税务风险。具体监督途径有以下三种。

(1)设立专门的高校税务监管部门。

针对高校的纳税活动,我国税务机关可以设计专门的高校税务监管部门。这样的专门机构,职责明确,分工具体,有利于税务部门更有效地监督高校的纳税情况,帮助高校规避税务风险。

(2)实现信息及时共享。

税务部门可以在其税务网站上建立专门的高校税务情况板块,在网络上对高校的税务信息进行及时公开,实现税务和财务部门的信息共享,以便其更好地进行税务状况的监督和管理。

(3)审计专业化。

税务审计可以帮助税务部门监督高校依法纳税,也可以帮助高校降低税务风险。因此,建立专门的税务审计部门,完善税务审计制度,强化审计职能,可以加强税务部门对高校的监管。

(三)财政部门的监督

财政部门应该配合教育部门的工作,对高校进行协助监督。财务部门应该与教育部门明确各自的职权范围,确定分工,通力合作,对高校的财务状况予以监督,以帮助高校健康有序发展。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财政监督的立法,使财政监督有法可依;二是建立纵向的财务监管体系,明确监管职责;三是加强培训,提高财政部门员工的监管意识。另外,财政部门还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部门的监管,以保证其会计核查的质量,进而也提高了财政部门对高校财务状况的监管水平。

(四)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

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是高校财务状况的直接核查机构,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对高校的监督和管理理应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学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管理的自主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对高校财务状况的监管就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也必须依靠一些与高校和政府没有利益关联的第三方中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等来实现。所以,此处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高校出具的财务报表以及由其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

(五)银行的监督

目前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债务风险,而高校的债务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构成的;接受银行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合理利用银行贷款,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一步。

(1)对高校的银行账户进行监督

。根据国家规定,高校在银行开具的银行账户有多个,包括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等。银行可以对高校开设的银行账户进行定期审查和监督,一旦发现银行资金的异常情况,如未专款专用、恶意拖欠贷款利息等,可以利用银行优势将其账户及时予以冻结,以保障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并督促高校合理使用资金,规范借贷行为。

(2)控制高校的资金使用范围,防止资金滥用。

银行可以根据高校的运营情况,合理审核其资金流向,掌控高校财务状况,防止高校资金滥用。如银行可以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来规范高校各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一旦发现挪用专款资金,或资金滥用行为,银行可以对其账户进行冻结,或者责令高校提前还款等手段进行管理。

(六)社会大众的监督

(1)构建舆论监督平台。

普通民众可以通过现有的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对高校进行舆论监督。借助大众媒体传播的力量正确引导高校财务管理向着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念迈进,从而保证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不受侵害。

(2)设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构。

当社会大众通过大众传媒对高校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时,光有大众传媒的曝光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政府相关部门对曝光的不合理问题进行处理。这里就需要建立一个多部门联合的执法机构,专门受理社会大众对高校财务的建议和投诉等事宜,保证公民权利的正常行使,保证利益相关群体的合理收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高校财务风险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措施,但这些建议和措施多是针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等。然而根据我国大学建设的实情来看,高校的财务风险多是由于其财务制度不完善,多年未引起重视,继而财务状况每况愈下,形成了现今“滚雪球”式的高校债务负担现状。因此,高校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的前提是对大学制度进行改革,特别是财务制度方面。随着大学制度改革的加快,我国高校财务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从我国高校财务机制的制度缺陷的研究出发,分析了制度弊端,接着从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两个视角研究了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问题。

参考文献:

[1]胡丹:《完善高校内控制度,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教育财会研究》2009年第5期。

[2]鲍威:《扩招后中国高等院校的贷款融资行为与财务运作特征》,《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年第1期。

[3]金贞淑:《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厦门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4]孙朝磊:《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暨南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