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舞蹈赏析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艺术始终是时代的风向标,舞蹈艺术同样是时代的先导,总能够引领潮流时尚,总能折射时代的变换。当我们回顾传统的各类型舞蹈,每一个舞蹈类型都与当时所处的时代紧紧相连,与时代的风云相生相伴、相辅相成。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艺术的普及;我们生活在艺术社会中,现代化的活力体现在艺术领域中。无论是歌曲、舞蹈还是影视,既体现着传统的人文内涵,也展示着现代的精神风貌。因此,在舞蹈艺术赏析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涵盖民族舞,还要包含芭蕾舞,当然,也不能少了对现代舞的赏析。我们的民族舞蹈体现的是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中国幅员辽阔,经过漫长的岁月和文化的积淀才造就了如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舞蹈。教师在进行民族舞赏析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语言、习俗等,让学生在认识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感受舞蹈的价值;而对于现代舞来说,它是冲破了芭蕾舞的束缚应运而生的舞蹈,并且结合了多种舞蹈的元素,很多舞蹈艺术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才使得这一舞蹈形式拥有众多的表现风格和表现形式,并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在进行现代舞的赏析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舞蹈内容,给学生讲解现代舞的形成过程,要学生边看边学、掌握舞蹈要领、心领神会。
3.通过对精品的赏析鼓励学生创新
篇2
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上。接下来的摆置方式又分为英国式与法国式,不论哪种方式都可以,但最常用的是法国式。尽量将柄放入餐盘内,这样可以避免因碰触而掉落,服务生也较容易收拾。
出席结婚餐宴时,不论怎么将餐具摆成“用餐中”的位置,只要主要宾客用餐结束,就应立即把所有的料理收起。所以宴会时,切记皆以主要宾客为中心进行。在宴会中,每吃一道菜用一副刀叉,对摆在面前的刀叉,是从外侧依次向内取用,因为刀叉摆放的顺序正是每道菜上桌的顺序。刀叉用完了,上菜也结束了。中途需是谈话或休息时,应该将刀叉呈八字形平架在盘子两边。反之,刀叉柄朝向自己并列放在盘子里,则表示这一道菜已经用好了,服务员就会把盘子撤去。前菜或是甜点等,如果是可以直接用叉子叉起食用的料理,没有必要刻意地一定使用刀子。在家庭内的餐会或是与朋友之间的轻松聚餐,像沙拉或是蛋包饭之类较软的料理也可以只使用叉子的进餐。但是在正式的宴席上使用刀叉,能给人较为优雅利落的感觉。另外,在欧洲等地,常可看见有人右手拿叉子,左手则拿着面包用餐。不管吃得怎么利落优雅,这样用餐也只能在家庭或大众化的店中,在高级餐厅内是绝对行不通的。
没用过的刀子,就这样放在桌上即可,服务生会自动将它收走。
虽说将刀与叉放在餐盘上并拢是代表结束用餐的讯息,但是没有必要把干净刀子特地放入弄脏的餐盘内。
篇3
—— 一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课程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人类生存方式、文化价值观念 、文学活动以及艺术文化等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
我之所以会选择《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我关注的问题,是因为我觉得,在这个变化多彩的社会中,我们这些正处于毕业阶段的高师音乐系学生应多学习专业以外的多面知识,以不变应这万变的复杂社会。
虽然《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并不成为我们系的一门必修课程,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专业课程。“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对舞蹈中各种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音乐系不同专业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舞蹈艺术欣赏对学习舞蹈专业很有帮助,对舞蹈艺术作品的反复领悟、探究、剖析形式美以及构成美的技法,不仅直接培养了舞蹈艺术欣赏能力,为自己的表演和创作寻找到坐标,而且对舞蹈专业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是开阔眼界,学习并借鉴他人舞蹈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变化万千的舞蹈世界中不仅要通过自身的实践,还要多看、多听、多鉴赏,因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更要成为我们音乐系的一门核心课程。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一、开头
⒈由学习者在《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中的课堂表现引发我对学习者的调查;
⒉学习者的态度是由于《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本身的几大特殊性所导致,分别是:
① 学习者——本系各个专业学生;
② 课程时间的安排——大四的第一个学期;
③ 课程的性质——非必修(选修)的专业课程;
二、⒈ 舞蹈艺术欣赏的概念;
⒉ 分析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⒊ 特别提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舞蹈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⒋ 从感知方面来谈欣赏舞蹈的三个层面 :
①形象感觉 ②体验想像 ③探究领悟
⒌舞蹈艺术欣赏的审美价值;
三、结尾
呼吁全系学生要用更为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为什么《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得到重视?
2. 什么是舞蹈欣赏?
3. 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有没有关系?
4.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专业学习者有没有作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黄平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9月10日——10月30日 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11月1日——11月20日 选题,写开题报告;
3、11月24日——05年3月6日 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3月6日——3月20日 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3月20日——5月10日 修改论文阶段;
6、5月10日——5月15日 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田静主编 《中国舞蹈名作赏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490-1999
[2] 汪流 《艺术特征论》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6
[3] 科林伍德 《艺术原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4] 选自《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文集》中黄小明著《试论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 》
[5] 宗白华 《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6] 贾作光《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7] 于平著 《中外舞蹈思想教程》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4
[8] 王宏建主编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篇4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艾略特评价叶芝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我敢说,他也是任何语言中最伟大的诗人。”
国内研究叶芝诗歌的论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爱尔兰主题 作为英裔爱尔兰人,叶芝对英国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他返回到爱尔兰的风景中寻找灵感,创作转向爱尔兰神话和民间传说题材。这方面的论文有:涂年根的硕士论文《梦想仙境的人――爱尔兰民间故事对叶芝诗歌的影响》、董红缨的硕士论文《叶芝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张莉,马佳佳《矛盾的爱尔兰歌者――叶芝的民族主义思想分析》、何林《叶芝与爱尔兰文化身份的建构》等;二、面具理论 对叶芝而言,面具既是伪装和防护,同时也是自我克制和超越;它不仅展现了叶芝积极的生活态度,还反映了叶芝式的民族主义立场。这方面的论文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张文会的硕士论文《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On Feminine Masks in W.B.Yeats’s Poetry》、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毅的硕士论文《叶芝的三副面具》、李静《叶芝的“面具说”》等;三、神秘主义与东方因素 傅浩《叶芝的神秘哲学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傅浩《叶芝诗中的东方因素》、杜平《超越自我的二元对立――评叶芝对东方神秘主义的接受与误读》、柳青《听叶芝讲爱尔兰“聊斋”》、 董洋《叶芝、泰戈尔“神秘主义”的契合之处及意义》等;四、象征主义 傅浩《叶芝的象征主义》、陈遐《从“后期象征主义”诗人叶芝着西方现代主义大学》、杨晨音《从摹仿到构建――叶芝诗歌中的象征转向》、李超《象征:介入还是逃逸――叶芝象征主义诗学理论初探》等;五、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 河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陈伟娜《叶芝性别意识研究》、贵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王林英《父权制的囚徒――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李婷《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蕴含的追求母题》等;六、对《当你老了》的解读 龙琳《真爱不会老去――叶芝赏析》、李小均《诗人不幸诗名幸――叶芝名诗中的张力美》、张烨《恒爱之境――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和他的诗》等;七、对《因尼斯弗里岛The Lake Isle of lnnisfree(1888)》的解读 傅浩《身在尘嚣 心向净土――叶芝赏析》、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吴诗琼《迷失・遐忆――对叶芝诗的历史主义误读》;八、拜占庭 李潮《――叶芝精神归宿的象征之路》、郭月霞《叶芝赏析》、刘治良《生命之春在艺术 艺术之美在永恒――叶芝与济慈主题之比较》、方杰《叶芝“拜占庭”诗中的再生母题》;九、悲剧精神 北京交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惠锋《黑暗中的狂欢―一叶芝所创悲剧世界之研究》、张浩《艺术的异质空间与快乐的悲剧精神――评叶芝的》等等;十、生态观 甘文婷《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叶芝的》、张明兰《叶芝诗歌生态观解读》等等;十、意象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静《在韵律和舞姿之间――叶芝的抒情诗与舞蹈意象探幽》、华南理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甘文婷《W.B.叶芝爱情诗歌意象研究》。
叶芝不仅在文学备受瞩目,在其他领域亦被人推崇;比如一些歌曲或直接以他的诗歌为歌词,现任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妻子、意大利歌手卡拉・布鲁尼・萨科齐的专辑《No Promises》中有一首《Before This World Was Made》,这首歌中的歌词就是叶芝的组诗《一个年轻又年老的女人》中的第二首《创世之前》。我国流行音乐组合水木年华那首经典歌曲《一生有你》就来源于叶芝的《当你老了》 。来自爱尔兰的摇滚乐队The Cranberries (卡百利乐队)是带领爱尔兰音乐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专辑《No Need To Argue》中有一首Yeat's Grave。叶芝逝世后葬在斯莱戈的Drumcliff墓园。由韩国第一化妆品集团AmorePacific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潜心研制的自然主义化妆品Innisfree悦诗风吟,由来于叶芝名作“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心灵小岛的品牌名称。
参考文献:
[1]傅浩著.叶芝[M].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
[2]百度百科:卡拉・布鲁尼.
篇5
舞蹈艺术是一种实践性的美育教育,是提高高校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素养性教育,也是一种知识性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对于在高师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程,目的就在于内外相结合,把重点放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掌握,最根本的是了解怎样用民族素材来表现民族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以及动作的协调与动态美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成为传授民间舞基本要素的基础工程。
一、高师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现状及目的
对于年轻人一般都倾向于比较现代的街舞、现代舞,因为他们可以在舞动的瞬间激发他们身上绚丽的光芒,反映出十足的朝气与内在气质,让他们感受到舞蹈的魅力。而传统的民族舞蹈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古板,很难让青少年产生兴趣;再加上近些年高师舞蹈专业的生源整体质量偏低,素质不高,学前基础参次不齐,有好有坏,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固有教育体质形成的历史原因和舞蹈专业招生考试的特殊性、人为化,形成了以往是过多教一些简单、肤浅的舞蹈组合,以为舞蹈不用学太难,了解就可的错误观念。时代在飞速变幻,这样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发展了,所以要改进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取多元、综合的方式在不改变其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现代元素,针对学生进校后不同的专业素质进行整合,开展民间舞蹈教学。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舞蹈素材,为今后的舞蹈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
1.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应针对舞蹈的内涵教授
通过汉、藏、蒙、维、鲜以及云南花灯、胶州秧歌、安徽花鼓灯这民族为教学内容,采用以综合课、单元课为主,剧目排练以及剧目赏析课为辅的教学方式。首先在综合课程中让学生对整个民族民间舞蹈有个大范围的认知,初步了解各个民族民间舞蹈风格和各个民族习俗。
通过单元课有目的针对某个民族,让学生了解这个民族民间舞蹈的核心元素是什么,不同的组合练习表现何种风格特点、有何基本舞步、舞姿造型、动作基本韵律特点等,并要求学生学会记笔记。如:藏族舞蹈最具代表性的体态是腰部和胯部的“懈”,这一体态特征与藏民生活、劳作、服饰穿戴以及审美情趣息息相关。由于海拨高、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而带来生活的困境,老百姓需长年穿宽大的藏袍、厚重的藏靴;腰间爱扎挂满配饰的宽腰带;生产劳动时要背水、背牛粪等,这些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都形成了藏族人民身体前倾,腰部拉长的体态特征,使得藏族舞蹈的腰部的“懈”和“撑”成为一个典型特殊的民族符号。基本内容是踢踏部分、脚上的步伐及协调;弦子部分,重点是靠步与撩步及膝盖的屈伸。要强调用腰部带动的韵律意识及藏舞中柔中带刚的特点。
在单个民族舞蹈的教学中就采取元素——动作——短句——组合——片断的形式逐渐加强难度,增强理解及表现。
2.加强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质
学生的审美意识较强,教师应把这种审美意识引导和启发到民舞的教学中来,让舞蹈与文化相结合。通过剧本赏析课,欣赏大量艺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后进行一定的评论和赏析,再结合教师的讲解,读懂作品的意境,分析此剧目是如何处理,进行层次划分的,从而达到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让自己内心情感与该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引发自己的创作冲动。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从事高师的舞蹈教师要有所区别,不是培养专业舞蹈演员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培养能跳会教,具有一定素养的专业舞蹈教育工作者,形成自己院校所特有的教学风格,对学生要进行舞蹈教学法的实践阶段,首先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上就要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
①运用直观形象教学。借助民族舞蹈艺术中鲜活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理解到主动接受,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方式把民间舞蹈课上得具体生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美感。
②运用创设情境教学,精心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审美感受力。可根据不同民族的特色及地理环境、人文特征的不同来加以区分创设,以各民族舞蹈美、智、趣的特点来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运用多种手段来向学生揭示不同民族舞蹈的艺术形象。学生置身于舞蹈艺术情境中,用心去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③运用情感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加意识。教师通过美的肢体语言激发学生情感,唤起情感共鸣,使学生精神上受到陶冶,不仅要打动视听,更要打动心灵。合理的情感激励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极大的美感享受,还会对学习民族舞蹈产生极大兴趣,让学生始终保持自觉能力的积极状态,使“要她跳”变成“她要跳”,使“苦学”变成“乐学”,进尔产生持久学习舞蹈的动力。
学生耳闻目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岗位上就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以我为主,博采众长
民族舞蹈的训练,虽与古典、芭蕾、现代的训练方法不同,但仍要以身韵“拧、倾、圆、曲”,芭蕾的“开、绷、直”,现代舞的“何松何紧”为先决条件,在柔软度、能力及表演方面有共性,只是民族特点不同。如在训练中所强调的风格、所贯穿的韵律、所注意的部位、所应用的方法等。所以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必须贯彻“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的原则,多吸收其他舞种的优点,通过“化合”作用加以发展,以丰富课堂的训练。
三、实践出真知,极大增强各方面能力
1.通过学习不同民族风格的剧目排练课程,参加各种社会演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兴趣和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熟悉舞台,掌握舞蹈表演的基本方法、技能以及剧目排练的流程,要防止在教学中只注重传授动作的规范性而忽视讲解感情表达与动作间的关联等误区,同时还要努力克服以往在剧目表现中只关注表演而忽略教法和编创知识等问题。
2.采取开放式多样性教学,摒弃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大自然与社会作为舞蹈课堂,让舞蹈贴进时代表现生活。只有深刻体会我国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舞蹈风格,才能更清晰准确地勾勒出精致的画面。创造性是舞蹈发展和丰富的动力,要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为了学生在以后可能从事的舞蹈编排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学生不要单纯模仿动作,在完成基本功学习之后,鼓励提倡学生敢于根据时代特点创新编排舞蹈,进入艺术实践过程。让学生有足够空间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舞蹈教学做到“寓教于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逐渐走向舞蹈本体的主体化、诗化、内在心灵化、内涵意蕴的深刻化和形式的多元化。这就要求舞蹈教师更要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及艺术主张,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用广博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借鉴、扩展,极大的发挥个人的独创性,做到与众不同;而学生又学有所得,那才达到了真正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篇6
一、高师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总体内涵 论文 lwkoo.cn 毕业论文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敬业乐道、勇于开拓创新。
2、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现代教育观和艺术观,掌握完整的舞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达到“一专多能”。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规定的等级要求。
4、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掌握健体强身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二、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重要内容
1、课程设置
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学士学位课程是第一位的,它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方面起到瓶颈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舞蹈学的基本原理、舞蹈教育理论,获得从事学校舞蹈教育所必备的演示能力以及初步的舞蹈研究能力。以下粗列几门学士学位课程。
芭蕾基本功训练课主要进行地面练习、扶把练习、中间练习、跳跃练习、旋转练习、技术技巧练习,主要为学生学好民间、身韵、排练等专业课服务,适合全程开设。学生将从中获得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具备从事舞蹈教学和舞蹈演出的基本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以藏族舞、傣族舞、蒙族、彝族舞、朝鲜族舞、维族舞、秧歌、花鼓灯、云南花灯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授课内容。旨在掌握各类民族民间舞的表演风格和特点,毫不混淆地表演出各类民间舞的律动,获得较强的辨析能力、示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这门课程也应该全程开设。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以元素训练(提、沉、冲、靠、拧、倾、曲、圆)、步伐训练、技巧训练、短句训练、表演性组合训练为主。目的是掌握中国古典舞特有的手、眼、身、法、步、形、神、动、静、刚、柔、气息协调一致的运动审美规律,了解中国古典舞蹈的神韵所在,增强身体进一步的开放和表现能力。二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既可以服务于其它专业课程,也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下完整的示范和表演能力。
剧目排练课选取单、双、三人舞、群舞等优秀舞蹈剧目为教学内容,于二、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有一定难度和不同角色的舞蹈艺术形象,增强舞蹈表现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舞蹈语汇的表达能力。
舞蹈编导课主要是理论与实践交叉,于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编导理论知识,能大胆的进行创新,使其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等舞蹈教学演出和一些群众辅导和编排工作。
中外舞蹈史纲以中外古代舞蹈史、近现代舞蹈史为基本内容。在二年级全年开设,加强对中外各少数民族舞和文化的介绍,简介外国舞蹈的文化历史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史,深刻理解舞蹈艺术的真谛,树立起正确的舞蹈历史观,并能学以致用。
艺术概论是一门概要地、系统地阐述艺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这门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积累,适宜在三年级开设。其宗旨是全面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能够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和感受舞蹈、研究舞蹈;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各种不同风格的舞种、流派及舞蹈的基本创作原理;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 舞蹈艺术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表演创作能力进人更高的层次。
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 懂得基础乐理,才便于深入学习音乐。视唱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练耳发展音乐听觉及记忆力,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节奏和调式、调性。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一个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所必备的视谱、听音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开设中国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解剖学、舞台化妆艺术、自娱性舞蹈、地方特色代表性舞蹈组合等课程。各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体现办学特色,又要与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保持一致。至于师范性问题,在当代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可以不断探讨。但是,至少要在第六个学期安排两周左右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安排六周左右的教育实习,并且与艺术实践(采风或者舞台表演)相互交叉进行。
2、专业素质评价机制
从微观上,每一门必修、选修、限修等课程,无论期中、学期末考核,都必须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比如
科目 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备注
芭蕾基本功训练
一、基本完成动作元素,30分 。
二、准确把握节奏、规范地完成动作元素,30分。 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肢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40分。 技能
篇7
公共艺术教育是在学科综合专业基础和公共艺术专业方向基础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分别对各种公共艺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涵盖公共艺术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创作观念、方法、技巧及审美意识等综合内容。自从我国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印发以来,公共艺术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很多高校陆续开设了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为主的选修课,如《音乐欣赏》、《艺术导论》、《舞蹈赏析》、《影视鉴赏》等。同时艺术理论的研究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现象。但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开展至今尚存在很多不足,这就需要系统的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现阶段的问题,为今后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有效的平台。
二、期刊论文、学术论文研究内容现状分析
(一)论文检索结果统计分析
2015年4月20日,笔者在知网中通过对“公共艺术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截止到2016年3月16日,共检索到期刊论文1097篇;其中摘要中含有公共艺术教育的有317篇;关键词含有公共艺术教育的有382篇;主题是公共艺术教育的有413篇。学位论文260篇;其中摘要中含有公共艺术教育的有33篇;关键词含有公共艺术教育的有30篇;主题是公共艺术教育的有36篇。以同样的方式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进行检索得出以下结论。
根据表二我们不难看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在2012年处于高峰状态,随后的两年研究数量有所下降,应该说在2010-2014这五年期间从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从稳步上升到略有回落的现象,说明学术界的研究从狂热的探索到进入思考的状态,为迎来新的一次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做准备。
(三)公共艺术教育期刊论文和学术论文年度研究热点主题词统计
期刊和学术论文的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主题词所概括出来的,所以笔者检索高频率出现的四项主题词来统计研究的热点问题。
由表三可以看出,5年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着重在课程、功能、教学、改革四个方面。
(四)公共艺术教育期刊论文和学术论文研究分支学科的统计通过对高校艺术课程的开设情况统计,可以对研究者的研究领域有所了解。
通过表四可以看出,对于公共艺术教育中艺术教育的研究占有很大的比重达到66.3%,其次是音乐教育,占23%。对于美术、影视、舞蹈、书法的研究显然较弱。这明显说明普通高校学生对艺术教育和音乐教育更容易接受,对于美术、影视、舞蹈、书法的艺术门类接受能力也较弱。
三、2010年-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从1995年研究至今已有20多年了,从最初的确定公共艺术教育概念,到近些年来的各项深入研究,无疑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是发展的同时也有着不断地尝试、不断的探索与不断的创新。通过对2010年-2014年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统计分析,笔者总结出三个方面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第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在“美育”教育的功能方面的研究予以加强
邵阳学院姚武认为:全国的公共艺术教育大多还停留在提倡丰富学生文娱活动方面,对于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湖南理工学院徐振祥认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重在提高学生个体文化艺术素养和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二,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开设的科目、教材和课程教学内容需得到统一;
中国美术学院教师曲琳琳认为:各普通高校一般都是根据学校自身的师资量、教学水平开设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增强了课程设置的随意性。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仲晴晴认为:公共艺术课程设置,需要分层次、选修必修兼有、统编教材。河池学院曾宏华认为公共艺术课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没有找好课程定位。南通职业大学唐劲松认为:公共艺术课程应该是艺术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原则。
第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需加强。
河南大学王新认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师应精通艺术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文化价值观。
郑州师范学院韩若男认为:有很多非艺术专业领域的教师也由于种种原因承担了艺术类课程,最终将导致艺术教育的严重偏差。阻碍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快速发展。
盐城师范学院潘龙瑞认为:公共艺术教育专职教师少,教师的自身素质也同样存在的不同的差异,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受教育程度。
参考文献:
篇8
素质教育重视人才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才个性的发展,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而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对培养高等院校综合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能起重要作用,它能真正开启人的身体和灵魂,培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舞蹈艺术是以人体为媒介、用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象、直观的艺术形式。而舞蹈是一种人体美的无声语言,通过美的动作、美的姿态、美的造型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能使人在欣赏美、享受美的同时,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使人们在美的熏陶中感情得到提升。同时,在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过程中,人们可以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舞蹈在使学生在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美的概念、美的标准,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且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之拥有矫健的形体、高尚的心灵、非凡的气质。舞蹈艺术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等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通过舞蹈教育所带来的身体律动教育、美学教育、表演意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情感和灵魂,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审美修养以及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此外,由于人们在学习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需要身、心、脑全方位的配合,如肢体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对艺术形象的反映,对空间意识适应等外化现象,使肢体动作语言化、情感化,人脑在这种运动中会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对于大学生来说,当他们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渗透时,可以深入地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二、如何使舞蹈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1.转变教学观念
如今,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大多普通高校没有开设针对普通大学生的舞蹈教育。因此,必须首先转变教师与学生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在校大学生通过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和审美鉴赏能力,扩大知识面,深化人文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本专业课较重,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对他们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其艺术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其人文修养和对文化的思考能力,让大学各个系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美化自身形体的舞蹈方法和学会正确欣赏中外不同舞蹈作品,了解不同舞蹈形态特征,了解不同民族舞蹈形式的生态环境,进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能力。
2.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舞蹈课程的设置应以科学性、生动性、趣味性相结合为方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目的,并尽量做到边教、边学、边实践。舞蹈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教法,比如利用电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电视教材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可重复再现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模仿动作和对照练习的有利条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随意做几拍动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动觉,乃至全身心的投入。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舞蹈意识来加以美化,分析动作节奏的几种可行性,进行常规动作与反常规动作的体验,打破一般的思维定势,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型。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舞蹈比赛、舞蹈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多地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其知识结构,如:“怎样欣赏舞蹈”“民间舞蹈发展历史”等。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发创办舞蹈社团,由他们自身去推广舞蹈,自己组织进行舞蹈成品或舞蹈片段的排演,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或组织到社区表演,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舞蹈的作用和意义。这些活动既能推动校园文化的开展,又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3.开设舞蹈鉴赏课
对于非专业性的大学生而言,教师设置的舞蹈课应偏重于赏析,即欣赏大量的舞蹈艺术作品,在学生欣赏与老师讲解的情况下对舞蹈艺术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通过对中外舞蹈作品的欣赏和讲解,使学生在舞蹈的动作和情感中,产生一种“内模仿”,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情绪的带动下去尝试舞蹈带来的身心愉悦,让学生体会到舞蹈艺术的特殊表达方式,舞蹈真实、率真及油然而生的情感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使学生产生共鸣和心灵的颤动。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结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大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使舞蹈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
4.重视形体训练
气质是指一个人表现在心理活动、速度和灵活性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受个体生物组织制约,具有稳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气质是可以经过教育而加以塑造的。在进行舞蹈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形体塑造训练,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驼背、佝胸等),塑造学生昂首挺胸、充满自信、朝气挺拔的健康形象,通过舞蹈使学生的身形更加挺拔,身体的各个部分更加协调地发展。
结语
舞蹈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集体能、艺能、智能、气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高等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知识教育、智力教育和创造力教育,它更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因此,普通高等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艺术教育,使舞蹈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其应有的认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资料:
[1]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篇9
然而,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缺乏专业舞蹈教师,有些院校的舞蹈课是由服装表演的老师兼任。(2)缺乏合适的教材。就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国内目前尚少见有出版过一本合适的面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教材。(3)开课学时偏少。从舞蹈作为一门基础课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学时安排还相对有限,加之真正实施时还会因其他活动的冲击影响而打折扣。(4)生源基础差。长期以来,舞蹈教育一直处于附属和依从的地位。就生源基础来看,虽然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自身体形条件较好,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受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的认识几近空白。(5)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院校舞蹈课仅作为服装表演专业中副设的专业基础课,对舞蹈修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利用所学舞蹈知识进行服装表演编创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总之,在面对社会新时期复合性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在制订教学培养计划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借鉴其他专业服装学院的教学经验,对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内容的编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教学优化体系。首先,根据学校专业办学培养复合性人才的方向和特色,对2007本科培养计划中有关舞蹈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既考虑到开设具有实用意义的课程,如舞蹈基训、形体训练,又兼顾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学养的提高,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以及编排能力。调整教学培养计划时依据“一专多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改变以往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学习舞蹈走过场的误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了以“舞蹈基础,舞蹈素材,舞蹈鉴赏,舞蹈编导,T台表演编创”为线索的学习板块。这些课程可分为三个学段来实施完成。第一学年为基础阶段,第二学年是提高和积累阶段,第三学年除了继续进行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作品鉴赏外,学习重点则转为舞蹈编排并结合专业进行T台表演编创,达到学以致用。此外,又因本校地处江西赣南,赣南有客家风的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有着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因此在舞蹈课时,我们也增加了赣南采茶舞,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客家生活情态,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T台上能走“猫步”,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毕业后走进社会的实际需求。
我们在合理修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而对舞蹈课教学大纲进行了妥善细致的修订:舞蹈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是为服装表演课程奠定基础。例如根据服装表演学生舞蹈知识技能欠缺,但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通过对一些有深刻主题寓意和表现手法独特的经典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知识学养和鉴别能力。如根据学生基础较差且大学生入校年龄在18岁以上,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比较硬,软度差)的生理特性,加上服装表演自身的专业特点,在舞蹈课上更多要求形体的训练、身体韵律和协调感的训练,而非专业性较强的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了解舞蹈训练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领,适度地淡化或删除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要求,培养学生利用舞蹈课所学的舞蹈知识,充分运用到服装表演当中。
大纲内容的编排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标性。就本校服装表演专业三个学年分设的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来看,如何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需要认真思考,第一学年具体内容安排应以基础训练为主,这样才能使教学获得实效。到了第二学年,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性。应在继续加强形体训练的同时,着眼于舞蹈素材的学习和舞蹈创编(流动造型训练、结构训练、组合编排等)能力的培养,为服装表演时不同的服装展示奠定基础。此外,还将舞蹈赏析的内容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在课堂授课练习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把舞蹈课程中所学的创编知识融合到服装表演的编创中,创编出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体验,达到学以致用。
坚持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在施教中,要尽量考虑确定某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既不能按照舞蹈专业的舞蹈课内容来教学,也不能当作是业余爱好课程来对待。在教学形式上,除了集体课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摩优秀的演出。此外,在教学中采用鼓励欣赏、扬长避短的原则,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于服装表演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在施教中选用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至今,我国还鲜见有专用的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的统编教材,但我们可以借鉴高、中等院校专业舞蹈教材,也可以根据服装表演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自己编撰适合本专业实用的教学讲义。
参考文献:
篇10
一、高师舞蹈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总体内涵 论文 毕业论文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敬业乐道、勇于开拓创新。
2、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现代教育观和艺术观,掌握完整的舞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有较宽的知识面,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达到“一专多能”。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规定的等级要求。
4、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掌握健体强身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
二、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的重要内容
1、课程设置
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学士学位课程是第一位的,它在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方面起到瓶颈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学位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舞蹈学的基本原理、舞蹈教育理论,获得从事学校舞蹈教育所必备的演示能力以及初步的舞蹈研究能力。以下粗列几门学士学位课程。
芭蕾基本功训练课主要进行地面练习、扶把练习、中间练习、跳跃练习、旋转练习、技术技巧练习,主要为学生学好民间、身韵、排练等专业课服务,适合全程开设。学生将从中获得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具备从事舞蹈教学和舞蹈演出的基本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舞课以藏族舞、傣族舞、蒙族、彝族舞、朝鲜族舞、维族舞、秧歌、花鼓灯、云南花灯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授课内容。旨在掌握各类民族民间舞的表演风格和特点,毫不混淆地表演出各类民间舞的律动,获得较强的辨析能力、示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这门课程也应该全程开设。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以元素训练(提、沉、冲、靠、拧、倾、曲、圆)、步伐训练、技巧训练、短句训练、表演性组合训练为主。目的是掌握中国古典舞特有的手、眼、身、法、步、形、神、动、静、刚、柔、气息协调一致的运动审美规律,了解中国古典舞蹈的神韵所在,增强身体进一步的开放和表现能力。二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既可以服务于其它专业课程,也为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下完整的示范和表演能力。
剧目排练课选取单、双、三人舞、群舞等优秀舞蹈剧目为教学内容,于二、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具有一定难度和不同角色的舞蹈艺术形象,增强舞蹈表现意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舞蹈语汇的表达能力。
舞蹈编导课主要是理论与实践交叉,于三年级全年开设。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编导理论知识,能大胆的进行创新,使其具有一定的编创能力,能胜任中、小学等舞蹈教学演出和一些群众辅导和编排工作。
中外舞蹈史纲以中外古代舞蹈史、近现代舞蹈史为基本内容。在二年级全年开设,加强对中外各少数民族舞和文化的介绍,简介外国舞蹈的文化历史脉络,使学生了解中外舞蹈史,深刻理解舞蹈艺术的真谛,树立起正确的舞蹈历史观,并能学以致用。
艺术概论是一门概要地、系统地阐述艺术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课程。学习这门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积累,适宜在三年级开设。其宗旨是全面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能够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和感受舞蹈、研究舞蹈;了解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各种不同风格的舞种、流派及舞蹈的基本创作原理;学以致用,分析和解决 舞蹈艺术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表演创作能力进人更高的层次。
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 懂得基础乐理,才便于深入学习音乐。视唱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练耳发展音乐听觉及记忆力,使学生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音色、节拍、节奏和调式、调性。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一个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所必备的视谱、听音能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开设中国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解剖学、舞台化妆艺术、自娱性舞蹈、地方特色代表性舞蹈组合等课程。各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体现办学特色,又要与教育部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保持一致。至于师范性问题,在当代有着更深刻的内涵,可以不断探讨。但是,至少要在第六个学期安排两周左右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安排六周左右的教育实习,并且与艺术实践(采风或者舞台表演)相互交叉进行。
2、专业素质评价机制
从微观上,每一门必修、选修、限修等课程,无论期中、学期末考核,都必须制定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比如
科目 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备注
芭蕾基本功训练
一、基本完成动作元素,30分 。
二、准确把握节奏、规范地完成动作元素,30分。 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肢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40分。 技能
编导常识与舞蹈赏析 一、能够自己自编结构完整的教学训练组合或者简单剧目,30分。 二、能够基本把握教师的意图以及舞蹈音乐的情绪以及结构,动作元素发展具有一定主题性并有较合理的舞台调度,30分。 三、在标准一、二的基础上,所编导剧目较有创意以及较高的思想性以及表现力,40分 理论与技能
其他专业课程均有如上所示类似的评分标准。
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
1、完善课程建设。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突出专业基础课的能力特点。增设专业选修课,按照舞蹈学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2、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按照学习规律进行调整,重点是能力的形成,明确每一门课程应该达到的具体能力,各课程群应该形成的能力单元,注重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3、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4、努力创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促使全体教师把教书与学习相结合,树立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多渠道交流探讨的机会,建立学习制度及学习共享系统。
5、教书与科研相结合,大力推进校本教师行动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解决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多搞科研,尽量把教学问题列为科研课题。
6、建立导师制度。给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和培养,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7、加强形成性评价,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成绩记录在案。
8、完善终结性评价,实现考核手段多样化。考试采用表演式技能考试、笔试、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把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篇11
达尔文说过:“世界上如果没有音乐,那么世界也就不存在了。”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及音乐家孔子非常重视“乐”的作用,在他开设的“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之中,“乐”位居第二;而在古希腊,音乐作为七艺之一,也备受重视。
一、民办高校开展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公共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使学生们与音乐产生共鸣,充分体验到蕴含于音乐中的丰富情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从而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2.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现在,各大院校均提倡素质教育,德育工作是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想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我们必须将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往的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说教式的,让学生感到乏味不堪。然而,有了公共音乐教育,德育教育将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公共音乐让学生们自由自在的去享受艺术的美好,而不是强迫型、被接收的教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人愉快自愿地去接受这种教育;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更有公德心、更加善良。公共音乐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是独一无二的。
3.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高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这个时期也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形成和性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公共音乐教育用其独特的教育方式,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更加乐于去了解其中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让他们更加热爱校园、热爱生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同时也是大大提高校园整体文化品味的有效途径。
4.对于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有着其他教育所不及的功能。在高等教育中加强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开发,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公共音乐课程现状分析与教学改进对策建议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的五年制大专、本科生的选修音乐课、艺术团都是公共音乐教育的一部分。首先,针对五年制大专的情况,笔者详述如下。
1.五年制大专。课时:五年制大专的音乐课,针对课程时间的设置,笔者认为两节课比较合理,即90分钟,每周一次,十六周或十八周课时。教材:配备材,笔者建议使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教科书《音乐基础》,虽然此教材为小学教师培养教科书,但同样适用五年制大专学生。上课地点:上课地点需要配备钢琴,笔者认为可以设置一间固定公共音乐教室,钢琴不需要搬来搬去,老师音乐设备也不需要移动,对音乐教具也具有保护作用,利于教学资源合理有效利用。这样,一来课程既规范,又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二来学生有了钢琴后会学到基本的音准、节奏,甚至合唱等音乐基础知识,学到的内容更为丰富,而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听听音乐而已。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还是很渴望学习一些音乐知识的,而现在的音乐课成为了学生的休息课或者自习课,这样就失去了音乐课的本身价值。
2.本科。笔者认为,本科学生音乐选修课的设置很有必要。现在,大部分学校对学生进行公共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选修课来进行的。公共音乐教育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型:(1)知识类:如音乐理论基础、中国音乐简史、艺术概论等;(2)赏析类:如音乐欣赏、交响音乐赏析、民乐欣赏等;(3)参与类:如声乐、器乐、合唱艺术等。结合各门课程的特征,开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可分为四类:表演实践、鉴赏评论、音乐创作、演出观摩。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刚升本,很多课程是初办,学生生源有限,师资力量也有限,课程类型不一定要开设这么多。笔者认为,知识类可以开设音乐理论基础,赏析类可开设音乐欣赏课(可分为民族音乐及当代流行音乐,还可组织学生观看音乐影视电影,欣赏其中经典音乐),参与类可开设声乐、器乐、合唱艺术。
3.艺术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艺术团刚刚成立,现成立了歌咏队、舞蹈队、礼仪队、舞美队等专业队伍,其中大部分是艺术特长生。笔者有幸成为合唱指挥艺术指导,但有很多艺术老师由于课时太多,没有时间来排练,不愿参与进来。笔者认为学校研究生艺术老师不应以上课为主,因研究生教师在科研、艺术活动的开展上面也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要想做好艺术活动、科研等其他事情,上课的课时量必须减少。
篇12
受到当前一些歌伴舞的影响,包含高校领导者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舞蹈就是“歌伴舞”,没有音乐就没有舞蹈,一些艺术活动的开展中,舞蹈也是为音乐服务的。另一种传统的错误观念是,认为凡是带有身体律动的都是舞蹈,甚至连广播体操也被认为是舞蹈。对于舞蹈艺术的本质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普及舞蹈教学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讲,需要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营造出一个舞蹈氛围,在这个氛围中,对舞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舞蹈,这是普及舞蹈教育的先决条件。其次是要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积极意义。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形体塑造和精神气质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作用,接受过舞蹈教育的学生,体形端正,举止得体,浑身上下洋溢着阳光的味道。在学生的能力提高方面,舞蹈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交往能力,并且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全面的新世纪人才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说,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想真正普及好舞蹈教育,就要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舞蹈对于大学生的积极意义,树立正确的舞蹈教学理念,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的舞蹈教育经验,为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规范课程设置 丰富课程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应当严格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设定为必修课或限定性选修课,并在学分上做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必修课方面,每个学生必须要选择一门舞蹈课程,并且要通过考核,才能够获得学分,只有修满学分才能毕业。选修课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列出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的舞蹈课目,供学生进行选择,除了具体的课程之外,还可以开设一些培训和讲座,多种形式并举,以满足不同兴趣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舞蹈实践方面,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进行一次舞蹈实践活动,或者参加一个舞蹈类的社团,并且将学生的表现也列入考核之中,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不一定非要登台演出,才算是舞蹈实践,一些可能参与了舞蹈活动的组织和保障工作,同样也是一种舞蹈实践。
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分为舞蹈技能和舞蹈理论两大模块。舞蹈技能中,基础的形体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基础的舞蹈训练,让学生对舞蹈的基本功和要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力求让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舞蹈动作都做到自然和舒展,锻炼出一个良好的身体姿态。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程度,开设一些民族民间舞、古典舞和现代舞等课程,让学生大致掌握其中一种类型的主要艺术特征,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表演。舞蹈理论中,包含中西方舞蹈历史、舞蹈艺术概论、某种类型的舞蹈赏析、某位舞蹈艺术家的舞蹈思想等等,都对学生的舞蹈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除了能够开阔学生的学习事业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们把握住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例如对于中国舞蹈历史的学习,能够让同学知道中国舞蹈的悠久历史,明白当前自己的舞蹈学习,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让学生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对于经典舞蹈作品的赏析,能够让学生享受到舞蹈艺术的巨大魅力,激发起他们的艺术共鸣,同时还可以通过模仿一些经典作品中的经典动作,从而掌握住这种舞蹈类型的艺术特征,从而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舞蹈作品。
三、增加教师数量 提高教学水平
要想让舞蹈教育真正在普通高校中推广开来,师资力量建设无疑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公共舞蹈教育的水平和发展。首先,学校领导层应当充分认识到普及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每年的人才引进上,适当地对公共舞蹈教育予以倾斜和照顾,比如专门拿出一个或两个名额,用于舞蹈教育人才的引进上;其次是现有教师个人水平的提高。前文的调查中提高,目前制约教师个人水平提高的主要是两个因素,一个是教师教学负担重,另一个是教师缺少进修和深造的机会。第一个受制因素,通过教师数量上的增长,基本能够解决;第二个受制因素中,应当由学校牵头,积极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对于专业舞蹈院校和艺术院校毕业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较高,但是以往没有过公共舞蹈教育的教学经历和经验,对此学校或公共舞蹈教育的管理机构,完全可以采用一些培训措施,帮助这些年轻教师适应教学的需要,如与老教师的交谈,对老教师授课的观摩。学校当地的文化部门,肯定也会有水平较高的舞蹈工作者,可以将他们邀请到学校,对一些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分析,献计献策。最后是要多开展一些教学交流活动,不仅仅是学校内部的教师之间,与其它学校的教师,也完全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交流活动,或者举专题的研讨会,或者邀请参加舞蹈活动,或者组织教师的教学汇报演出等,这些学习和交流的形式,能够让不同层次和不同水平的教师,得到有针对性的提高。
四、明确管理机构 完善相关条例
对于公共舞蹈教育的管理机构问题,不少相关研究中,都呼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其实这个管理是不是统一,是不是具有相同的名称,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过于统一了,反而容易限制他们各自的发展。机构的名称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机构是不是真正能够对高校公共舞蹈教学起到一个组织和领导的作用。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紧靠不对口的团委或者几位教师简单组成的艺术教研室,远远达不到教学的需要。应当高规格,相对大规模的成为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和管理条例,明确人员和人员则远,努力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比如可以可以分为教学部和活动部,教学部负责全校舞蹈教育的开展,主要是课堂内,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舞蹈技能,为他们终身喜欢舞蹈、参与舞蹈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活动部负责学校舞蹈活动的开展,比如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场地、时间、人员、器材等事务的协调,而不是像之前一样,一个活动牵扯到很多个部门,经常有推诿的情况发生。最后,高校的领导层要真正的认识到艺术教育教的重要性,由领导层专门选派一位领导,负责学校舞蹈教育的开展,同时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舞蹈教育顺利有秩序的开展。同时,积极地与全国教育部门的相关管理机构,定期的交流,真正让公共舞蹈教育在本质上和源头上得到保障。
中国舞蹈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走专业型舞蹈教育与普及型舞蹈教育相结合的道路,而其中普及型舞蹈教育的起始阵地应该从高校开始。首先改变思想观念,使普及舞蹈教育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同时,师资力量的培养,硬件设施的完善,教学法的规范都是我国高校普及舞蹈教育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舞蹈课的课程设置,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3
新课标在实施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安塞腰鼓》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要是通过体味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安塞腰鼓》这篇散文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对于习惯于学生腔的中学生来说,其冲击是巨大的。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语文教学论文,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学习目标 ⑴知识目标:学习排比、叠句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情感目标: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体会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朗读课文,学习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难点: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
二、说教法
基于本课的特点,以声感人是主线。教学设计思路为:先从声像体验安塞腰鼓的魅力,再通过朗读进一步从文字上品味作者创造的意境,然后思考讨论从中领悟的对生命力和人生的认识并拓展训练。因此,本文的主要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品味美句、主旨探究、课外拓展等,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其中以诵读、赏析、讨论为重。
三、说学法
1.指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又从更深的感悟中,准确掌握朗读的语速、停顿、重音,更能传情达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标。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体验群体合作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 ⑴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站。(可以是视频、音乐、文本等等。) ⑵教具准备:扫描仪、多媒体课件(A.安塞腰鼓的相关图片。B.铿锵有力安塞腰鼓鼓声。C.苍凉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后生们粗犷、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D.《安塞腰鼓》wav朗读。)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欣赏、了解中激发阅读的激情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来自黄土高原的绝活——安塞腰鼓表演短片,用一个词说说短片带给你的感受?。
(屏显介绍安塞腰的鼓配文图片)请同学们细看图片齐读文字,了解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安塞腰鼓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它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又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它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它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毅奔放的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语文教学论文,但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看看他是如何用生花妙笔描绘这惊心动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二)、整体感知:听读中感受安塞腰鼓的生命之劲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象安塞腰鼓表演带给我们的画面和鼓声。
2、听完老师的朗读,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请同学们用“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屏显)对安塞腰鼓进行概括评价,可以填词、短语或句子,最好用文中的语言。
3、课文中有一句话略有变化的反复出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它一共出现了几次?(四次) 这四句“好一个对安塞腰鼓”的反复咏叹之中又有变化有新意,是文章具有了形式的回环美和音乐的节奏美。来,让我们一起饱含赞美之情的来读它们!(屏显:“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4、请同学们仔细跳读课文,看看它每出现一次,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 (学生回答,屏显“安塞腰鼓之劲”资料: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老师读前半句,同学们齐读每句的最后两个字,要读出“劲”来!
(三)、品读美句:感受文中排比句的气势、节奏与激情
1、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大量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
2、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挑出你最喜欢的语句仔细品味,准备读给大家听,并简要说说它好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评点并加强朗读指导)
文中还有很多铿锵的短句、激昂的排比句、节奏鲜明的反复句,从变幻的舞姿、铿锵的鼓声、击鼓的后生等角度来描绘安塞腰鼓,我们不一一举例了,留给同学们课后继续去体会。
(四)、主旨探究:体会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
1、好一个刘成章!若不是你“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着地方”哪能写出如此激扬文字!让我们从无声的文字中感受到安塞腰鼓力量语文教学论文,那你们认为安塞腰鼓体现一种“________之美”(屏显)。
(学生回答,师在空白处板书“生命力量”)
2、齐读课文25至27小节,把这种生命力量之美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五)、课外拓展:借鉴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安塞腰鼓就是这样,于浪漫中宣泄生命的激情,于诗意中追求永恒的精神力量。听着同学们的朗读,使我想起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豪放之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旷达之美;想到人世间各有千秋的美。同学们,你们上了这一课,会联想到身边哪些壮观场面之美,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说一段话吧!(学生展示,师生评价)
六、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