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音乐鉴赏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音乐鉴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音乐鉴赏论文

篇1

音乐鉴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充分体验和领悟音乐的审美活动。音乐鉴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学生想象力、联想力、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的。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自由的主体审美活动,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音乐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品格,因此,音乐鉴赏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响来表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的。在鉴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就更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意境。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的凄美爱情故事,并充分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充满好奇,之后欣赏了大型交响乐现场演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c小提琴优美的声音时而深情,时而欢快,时而激烈,时而如泣如诉,引人入胜。我在教学中又加入了动画《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的影片片段,学生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感染,有的随着音乐小声哼起了化蝶的主旋律,有的轻声吹着口哨随着音乐走,有的同学做拉提琴状……充分了解了作品表达的内容后,通过对直观的音乐形象的感受再引导到对乐曲的感受上,能带给学生各种不同的感受,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想象,同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由于每个人的着眼点与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区别,联想出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加之想象本身又是一种再创造,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千变万化。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正确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创造,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鉴赏中的灵感思维是丰富的,有时通过聆听音乐还会萌发和获得超越音乐范畴的灵感,给审美主体带来顿悟。

二、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了古诗《春江花月夜》的配乐诗朗诵。大屏幕上出现的是中国古典的山水画面,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感受到了一种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之后再让学生仔细聆听乐曲,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并能用最大的激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为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情境审美化。

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晨景》是充分运用配器手法描绘地中海岸的自然风光的。在欣赏之前我做了个尝试,选择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小号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乐器色彩及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最后小组讨论汇报:小号——金黄色——嘹亮又有贵族气质或英雄形象:双簧管——幽雅甜美的淑女形象:大提琴——深沉醇厚的绅士形象:长笛——淡兰色轻柔透明的:单簧管——清澈轻盈。从而知道不同乐器的音色所塑造出的不同音乐形象。既从理性方面认识了乐器,又从感性方面丰富了对音乐形象的想象。

三、结合艺术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和开辟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参与途径,设计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同时又把教学目标巧妙地融入其中,采用必要的手段启发和帮助学生顺利打开求知的通道,为学生的实践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实践参与的冲动,并能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声乐作品的鉴赏教学中,应重视对作品的演唱实践。声乐作品的表现是通过词曲作者谱曲,再由歌唱者投入情感演唱再创造的过程。对作品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歌唱是一种创造,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尤其是在合唱作品的练习中,要达到声部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学生往往为不受对方的干扰要大声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声音不统一,声部不和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给他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声音的和谐之美。例如在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的鉴赏中,选取学生最熟悉的《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乐章实践演唱,并根据学生情况分声部练习,待两个声部基本唱会后,选个别音乐基础好的学生担任领唱或学唱第三个声部,使学生陶醉在自己营造的艺术氛围里,他们的心在他们自己创造的美中滋养、散步、飞扬。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必然融入自己的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这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进入了创造性的精神状态,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进一步的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的音乐鉴赏活动是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造的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提高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真正听懂了音乐后,他们会自觉地在音乐中展开自由的、充分的、丰富的、美妙的联想画面,从而真正使音乐鉴赏活动成为创造性思维运动的过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鉴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理解过程,也是一个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依靠学生主动的听、主动的想象来实现。让学生在鉴赏中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引导他们准确的体验音乐情感。

四、通过即兴创编和表演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鉴赏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自勾画面、自编律动等丰富多采的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性尝试。即兴创作和表演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即兴创作和表演的好处在于:首先不必依照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减少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者即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的能力。由于即兴活动属于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即兴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但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音乐训练可赋予我们一种积极想象与创造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所以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即兴创作与表演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新举措。例如在《影视音乐》的鉴赏中,我给学生准备了几部影视中的场景:1、激烈的战斗场面,2、和谐温馨的生活场面。3、幽默滑稽的动画场面,4、热烈欢腾的节日场面。让学生从提供的十个音乐片段中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音乐。学生们努力用音乐来烘托情绪,塑造形象。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个场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小柯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景会因学生的想象、联想和个性化认知的不同,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受不同而产生多种结果,为学生今后的创造发展奠定基础。

尝试音乐创作是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过程和手段。即兴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为熟悉的歌词新编节奏和旋律,音乐常识的选择、连线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降低了创作的难度,也提高了音乐鉴赏课的时效。在教学中以此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浸透创作音乐的意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创作特点,享受创作的过程,品尝成功的甜蜜。在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的练习中,有的学生为《茉莉花》填新词,有的为《明天会更好》填新词,有的为《吉祥三宝》填新词,还有的为《北风吹》、《台》、《东方红》、《欢乐颂》、《心愿》、《隐形的翅膀》、《栀子花开》……太多了!学生在临时的“音乐会”上演唱自己的作品,并简单讲述创作过程。演唱结束后教师简单点评。他们专注的表情,热烈的掌声,以及各具特色的演唱情景相信一定会深深地扎根在同学们的记忆土壤里并且会生根发芽。

五、运用学科整合的优势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2

系别:音乐系

专业:音乐学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音乐表演是音乐存在的活化机制,无论在任何音乐行为方式中,音乐表演都使整个音乐活动处于激活状态。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绍、传播、完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音乐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声调声觉的声波运动,而是通过内在的情感动态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层心理体验,赋予无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给人以人性的体验。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就是通过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赋予音响的动态结构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满着丰富情态意味的音乐运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与非表演艺术很不相同。而音乐表演艺术则不同,他必须通过表演这个环节,才能把艺术作品传达给欣赏者,实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而音乐表演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对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挥之即去,达到挥洒自如、变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为音乐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实情感作为种子,同时它又是经过提炼,升华了的与音乐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的。应该说,只有这种艺术化了的情感,才是音乐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问题:

1、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及意义。

2、音乐的表现与精神性内涵。

3、音乐表演的二度创造本质——情感体验。

4、音乐表演的情感体验——投情。

5、音乐表演—赋予情感以生命。

6、音乐表演中审美情感的体验。

7、对于音乐表演者的技巧与表现统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大量阅读古筝方面的文献和著作;

2﹑找出有价值的课题;

3﹑依据论题精确寻找相关资料;

4﹑论文撰写;

5﹑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修改;

6﹑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措施:

1﹑在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真理原有资料;

3﹑请教知道老师,与同学交流探讨本论题。

进度安排:

1﹑XX年11月-12月初:查阅相关的资料;

2﹑XX年12月中旬:确定选题;

3﹑XX年12月底:写开题报告并准备开题答辩;

4﹑XX年1月-3月:开始正文协作,完成初稿;

5﹑XX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XX年5月: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次沼著:《音乐美学通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2]修海平罗小平著:《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出版社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篇3

一、传统文化与音乐的“和谐美”

我国先秦的哲学家,都一直主张人和自然一致的和谐思想,这在世界文化中也是独特的。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人的行动只有和自然一致,才是真正的“美”。如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力很大的“太极说”,主张宇宙人生的产生和发展,是阴阳两极的和谐。在传统文化这“天人合一”的理念下,我国音乐的特点是人和自然之“和谐美”,“尚和”自然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美学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国传统的音乐艺术,始终都处在一种独特的“合和”思维中,表现在音乐审美中,在感情美学中包含着理性美学的真善美统一。这真善美的统一,是对立又相互一致的关系。

把握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自然在传统音乐鉴赏中领略了和谐美这一内涵。我国音乐虽然在节奏上、音律上、音调组织上,是富于情感、灵动又富于变化的,但都是理性和感性的最佳结合,体现一种和谐的思想。如在鉴赏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中,能领会到其中奔放和含蓄互相统一的艺术特色。含蓄的表达,是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这奔放是歌唱者“激情”的艺术升华,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歌唱者的激情,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体现。

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这也教导音乐鉴赏中,必需领会到乐曲是把自然、社会和人的情感联系起来,这样人的心理和音乐表达的情感达到了统一,才能领会到了音乐的审美意义。而且,我们一旦领会到这“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情感上达到了人和自然的交融,获得了一种纯美的境界。

二、传统文化能领会音乐的修身养性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主张“文以载道”,也就是音乐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不仅是一种人的情感思想表现,更是一种道德教化作用。音乐的声音,不仅对听者的生理听觉,对心理都会产生影响;同时人的心理情绪,必然会影响到生理听觉。也就是说,音乐影响着人的情绪,潜移默化起着一种道德教化的作用。同时,人的道德感知,更会鉴赏音乐的美感。这种“音声”和“人心”的关系,对社会也是有作用的。如我国古代医生用阴阳五行说来解释音乐,主张音乐对人的心理生理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音乐有节制人、教育人的作用。而且,丰富多变的音乐,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对人的禀性气质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的古人意识到音乐对人性性格和情感的影响,看到通过音调的配合,抑扬顿挫的声调,和谐统一的旋律,协调的声音,能让歌词更有感染力;如先秦时候的孔子看到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所以非常重视音乐。《论语》里记载,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古琴演奏,不仅“得其曲”、“得其数”,更是“得其人”,也就是告诉人们,学习音乐不仅学到演奏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领会到音乐中的人性和人格。所以,孔子就提出了“兴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

在这音乐育人思想的指导下,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音乐鉴赏时,要指导他们领会音乐和自己人生修养的关系。在音乐鉴赏课时,让学生先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涵义,这样学生能以文化的意识欣赏音乐,并且领悟音乐所蕴含作者对人生的体验,自然从音乐中提升了自己人生修养和品味。

三、传统文化能提升音乐感知

感知能力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揣摩和理解能力,也是一个内在情感的认识、积累和体验的过程。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以往的音乐鉴赏课,教师只注重音乐技巧的传授,很少致力于音乐作品的文化根基、文化内涵、文化渊源等挖掘。为了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音乐鉴赏课中,只有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才能真正表达音乐的审美意义。而音乐作品作为人实践活动的产物,都是有着传统文化的渊源背景的。所以,教师在音乐鉴赏课时,应该辅助音乐作品蕴含的传统文化意境,才能提升学生对音乐感知,较好理解音乐作品。

为了在音乐鉴赏课上教授传统文化知识,应该把音乐知识放在文化的脉络里传授,这样借助于文化视角,从多个方面来理解音乐艺术结构、解释音乐的形式,把音乐技术和文化合成一个整体来理解,让学生更好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如在讲授音乐作品的时候,可以把音乐和其他艺术类的国画、中国舞联系起来,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样学生能感受到作品包含的文化理念,以及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美学理念和哲学观念,进而让学生领会到了这音乐作品所特有的文化价值。

音乐鉴赏中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需要和传授丰富音乐理论知识相结合的。音乐鉴赏是一种把理性知识融入感性体验的过程,通过鉴赏活动,积累了许多音乐知识;如音阶和调式、旋律和主题,乐谱读法和节奏等等;同时也能了解许多音乐知识的背景,如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年代,作品属于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艺术道路、生活经历、创作性格和作品的具体创作意图。通过这一些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能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且还更能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好地达到了音乐鉴赏的目的。

总之,传统文化能为音乐鉴赏提供较好的途径,使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形式美的同时,更领会到音乐的内容、形式和内涵美,从而提高学生美学能力,以及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何新家.艺海.从美学的角度看音乐欣赏教学.2005.(5)

篇4

1.目前各高校公共音乐选修课几乎无一例外将《音乐鉴赏》作为开课首选,旨在通过欣赏音乐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一些规模大的学校,公共选修开设课程较为细致、多元,即使很小众类的音乐课程也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学生群体;而相对于一些起步较晚的高职院校,因处于办学初级阶段,师资、学生数量有限,加之学生之间的音乐感知能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在客观上也决定了音乐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类别不可能很细致,承担着美育重任的《音乐鉴赏》课程的质量在这类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行《音乐鉴赏》课程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中外优秀经典曲目、人物及一些音乐基础性知识,试图通过音乐美的特殊魅力和育人因素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但是特别是学生们喜欢的现代流行音乐的内容分量很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的话,这类传统教材会让学生有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从心理上就会产生排斥。如果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为切入点会让学生从心理上更易接受,产生共鸣。因为影视剧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娱乐类型,其音乐既有古典音乐的深刻,又有流行音乐的通俗,二者与一定的剧情、画面结合更具亲民特质,更贴近现实生活,况且结合剧情欣赏也不易造成听不懂的现象。内容选取得科学、合理的话,可以将《音乐鉴赏》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巧妙的渗透进去,潜移默化间就完成了教学目标。随着课程的改革和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选修音乐教育的视野也需要与时俱进。目前《影视剧音乐鉴赏》我国只有极少数的传媒及影视类院校已经开设,大部分高校公选音乐课仍然以传统教材《音乐鉴赏》为主。

2.自笔者任教高职类学生的音乐公共选修课以来,发现选修学生中大概三分之一学生是抱着混学分的态度,觉得这类选修课又不是专业课,对就业又没有什么明显的益处,只要轻松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了。另外,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审美倾向比较单一,基本只对流行音乐有兴趣,对于音乐其他类别,特别是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戏曲基本没有什么兴趣,课堂上也很难产生共鸣。而影视剧音乐结合一定的故事、情节、内容的表达等,并融合了一定的画面,视听的结合赋予了音乐更加直观、立体的特质。课堂教学应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影视剧音乐鉴赏作为音乐欣赏课的切入点,首先从心理上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消除了距离感。

二、开设影视音乐鉴赏课的理论支撑

鉴于上述现状,如何让高校公共艺术类的欣赏课更加趋于合理、规范、人性化?这个问题也早已进入学界同仁们的理论研究视野,国内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索为《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的开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如曾宏华《高校音乐公共课中渗透影视音乐教学的意义》、陈晨《浅谈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杨佳君《论大学生影视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郭婧《古典+流行=时尚――从影视音乐谈起》韦民《浅谈影视音乐的价值与魅力》、张红颖《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郭强《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左建新、张译文《音乐欣赏课中的影视作品应用》、吴跃华、闫辉《论影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实现条件》、张达生《让大学生在电影中体验音乐的美》、温洪青《谈影视音乐的德育功能》、石延春《浅谈影视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等众多学术论文充分肯定了影视剧音乐在大学生音乐艺术素质教育中的迫切性、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以及现实意义;另外,钟春明的学位论文《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调查研究》、吴晓燕的学位论文《选取电影音乐在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微探》、沙欣的学位论文《独立学院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为个案》中除肯定了影视音乐在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此课程的必要性、前瞻性、可行性以及课程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探讨,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学理基础。

三、影视剧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1.将传统音乐鉴赏课的内容渗透在影视音乐中开展教学,首先课程名称使学生从心理上会乐于接受,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对古典音乐、戏曲、中国传统音乐的距离感和心理上的排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鉴于大多数学生音乐审美趣味狭隘、单一,只对流行歌曲有兴趣,不利于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得以综合提升,使课程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而优秀的影视剧音乐包含有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及西方的经典音乐,内容丰富多样,雅俗共赏,更容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水平。著名作曲家谭盾的电影音乐将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结合西方现代作曲技术,使作品既有东方神韵,又不失现代感,巧妙地诠释了中国式东方哲学,在国际乐坛赢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电影《卧虎藏龙》中,谭盾将丝竹与戏曲的元素发挥得恰到好处,音乐在配器上选用二胡、竹笛、琵琶、鼓、巴乌与钟类、西洋管弦乐器等,中西音乐相得益彰,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将中国音乐元素展示于国际舞台,效果震撼;在电影《夜宴》中因为台词较一般电影偏少,音乐的分量显得尤其重要,许多部分是靠音乐渲染气场和情绪,这对于作曲家来说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特别是其中的《越人歌》想必一定让人过耳难忘了,作曲家除了运用民族乐器,还将这首壮族古老民歌经重新编曲和配器,焕发出新的生机。歌曲仅有短短的六个乐句,根据剧情通过变奏、配器、男女声的演唱等使其有了丰富的层次与表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充分向听众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如果离开电影这个媒介,特别是目前的90后大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尤为疏离,对这类音乐作品,学生会从心理上就排斥。而借力电影,不知不觉间学生就随着电影音乐走入其间,受到感染,会突然发现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等还是蛮好听的,有着其独特的魅力。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和你在一起》,片中主人公为证明自己学有所成而苦练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若离开了剧情纯粹让学生欣赏这个作品,就没有这样好的鉴赏效果了。影视剧音乐的综合性很强,融合了听觉、视觉、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优秀的影视音乐更是情感、道德、价值观的体现,更直观地体现了音乐艺术的育人功能,拓展了音乐的内涵和外延。对此,早在2008年就有学者张红颖撰文《浅谈影视音乐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指出:“影视音乐具有较高艺术审美价值和广泛社会学价值,对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影视音乐不仅对人们的心灵、性格、情感、意志、思想有所陶冶,而且使美的艺术感受力得到升华,使他们在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处于和谐的健康状态,拥有平衡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①

2.将传统公共选修音乐课的音乐鉴赏课授课内容优化、整合,增加现代轻音乐、流行音乐以及近年来热播的部分影视剧音乐的内容,并将传统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渗透在雅俗共赏的影视剧音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学生都有收获,进而提升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普通的大众往往不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欣赏起大部头的交响乐、歌剧等往往有困难,但是电影的画面、故事为大众欣赏电影中的音乐提供了理解的条件。”②只有理解了,才会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影视剧音乐中不乏交响乐这种配乐形式,如《指环王》《乱世佳人》《阿拉伯的劳伦斯》《泰坦尼克号》……依托影视剧为媒介,结合特定的剧情,学生们会有听懂了的感觉。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的配乐甚至还有肖邦的圆舞曲,灵动的音乐与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剧情交织在一起,定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难忘的印象。音乐鉴赏课程里通过感性的对比聆听而理性分析中西方在音乐观念、音乐审美、音乐思维方面的异同,这部分内容如果没有很好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学生要么被动地依赖老师的讲解,要么根本就没兴趣思考,不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如果以影视剧音乐为媒介,学生体验到中国音乐较为含蓄细腻的审美与西方音乐强调矛盾、冲突,注重音乐的戏剧效果,进而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方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观念。近年热播的电视剧《甄?执?》第13集中出现的《惊鸿舞》具有浓厚的中国宫廷音乐风格,音乐主要的演奏乐器为古琴、古筝与笛子,歌词是曹植的《洛神赋》,舞蹈是水袖舞,音画结合,古韵浓郁,可以令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古典音乐的神韵,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古琴的文化意义,深化、拓展音乐鉴赏的内涵。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有了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可能性,才能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提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感性、娱乐的较浅的审美层次上,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四、结语

伴随着时展,经济、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类公共音乐鉴赏课程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根据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当今社会更加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青年一代是国家、社会新的希望,肩负着国家富强、文明的重任。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怎样更有效地提高青年一代综合素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对此,本文探讨了高职类音乐鉴赏课程在新形势下,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雅俗共赏的影视音乐鉴赏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育人效果事半功倍。

篇5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放大自己的主导作用,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主角”,而且是唱“独角戏”的“主角”,为了将教材所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只是要求学生进行强行记忆与重复训练,而在音乐鉴赏课堂上,教师并不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鉴赏音乐上,而是滔滔不绝地讲解乐理知识,介绍曲作者,甚至照本宣科地讲解音乐的表现内容等,使得学生还没听到音乐之声,其思维与想象力已被限制于教师事先限定的框架之内,从而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得学生在音乐鉴赏课堂中所学到的只是死记硬背的基本知识,长此以往,便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尊重每个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精神焕发,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鉴赏过程。比如,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例如在准备进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播放抒情而优美的音乐,或充满动感的欢快音乐,从而在一开课就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功营造欢快而和谐的教学氛围,此外,教师在音乐鉴赏课堂上,还可以积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让学生能够不拘一格地说出自己对于音乐的亲身体验与感受,然后,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使得学生能够自由愉快地鉴赏与体验音乐之美。教师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积极营造自由民主、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音乐鉴赏中不仅体会到音乐之美,更体验到发现之美,从而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

二、创新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那么,学生会觉得音乐鉴赏课程味同嚼蜡,从而失去积极参与的动力。鉴于此,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上,应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力求创新,以优化课堂,提高效率。比如,教师在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教案的精心设计,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安排,为学生的音乐鉴赏留出更大空间,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说出新思考,敢于提出新问题。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春江花月夜》时,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虽然高中学生的鉴赏水平尚有不足,并存在个体差异,但是,学生在教师的巧妙提醒下,仍然能够品味出《春江花月夜》中那皓月东升、夕阳西下、洞萧轻吹、鱼歌唱晚、水云深处、点点远帆的音乐之美。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参与热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

当今社会,不同的音乐“流派”,鱼龙混杂,其中,怪异而缺少真实美与内涵的音乐,往往会受到好奇心强烈的中学生的追捧,而许多音乐精品,却被一些学生认为不美,究其原因,就是部分学生没有形成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人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鉴于此,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在不断提高自身审美修养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身音乐鉴赏水平,从而对于学生的音乐鉴赏给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比如,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通过对学生的“考察”,了解到学生的审美产生“偏差”的原因一般来说有这样两点:一是高中学生心智尚不成熟,他们对于音乐的“追求”并不是因为音乐之美,而是由于在娱乐媒体的“狂轰滥炸”下所产生的盲目“追星”和盲目跟风,二是缘于教师的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比较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不能引发学生共鸣,因此,学生更容易被不良的审美情趣影响,置音乐中的精品于不顾,却狂热于缺乏内涵的通俗音乐。鉴于上述原因,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通过多感官的“刺激”,引导学生欣赏与鉴赏《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祖国》、《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经典之作,以及贝多芬、莫扎特和巴赫等西方音乐大师的作品,让学生受到高尚音乐的熏陶,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欣赏等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艺术作品,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创新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策略,养成健康的音乐鉴赏情趣,从而为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篇6

一、教会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体会来进行音乐欣赏

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献给爱丽斯》而言,其创作源泉来自于贝多芬自身的一段恋情,音乐家贝多芬将他与自己的学生——美丽少女马尔法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以及其间所发生的矛盾、冲突和最终和好的爱情历程,写在了五线谱上,并通过音乐这种特有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但恰恰是这种生活当中最真实、最普遍、最美好的感情,却被音乐家变成了不朽的乐章:这就足以证明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都是都来自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诞生往往是生活和情感的一种体现、高度升华和凝结。

对于普通的学生,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处于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决定了他们具有思想敏锐、情感丰富等显著特点,如果在教授音乐鉴赏课的过程中,能教会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情感体会来欣赏音乐作品,将会使学生更容易领略和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会学生运用“通感”的方法进行音乐欣赏

“通感”是指性质和形式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所给人的相同的感受。在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曾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影子,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月光”与“影”同“梵婀玲”上奏着“名曲”看似毫无相似之处,可细细体味它们之间那种美妙、宁静、轻灵、飘渺、谐和的感觉是相同的。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运用这种“通感”。结合音乐主题,再结合自身的一种感受,进行音乐鉴赏将更有益于音乐欣赏课的授课效果。这就是音乐鉴赏当中的“通感”。即视觉与听觉之间的一种通感,如果将这种“通感”运用到音乐鉴赏的讲解过程当中,会使学生很容易从作品当中体会一种来自于身边的切身的感受,对于音乐欣赏课的讲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强、知觉丰富,如果在音乐鉴赏课当中适当地将“通感”的方法运用到其中,将会提高音乐赏析课的授课效果。

另外,我们还应当告诉学生音乐语言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接触的说话的语言,音乐语言所表达的喜怒哀乐,完全是利用音乐所特有的音的特征来表达的,当音乐所带给人的感受和人类内心对某件事物的切身的感受产生共鸣时,我们认为我们所说的“通感”产生了,有了这样的通感,我们就很容易与作曲家跨越时空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音乐鉴赏课也自然会达到一定好的效果。

三、在音乐欣赏讲授过程中应当运用的三个“过渡”

对于普通的学生,由于音乐基础相对薄弱,但理解能力强所以在对他们讲解音乐鉴赏课时,应力求做到深入浅出,由浅到深、逐步过渡,根据这一原则,笔者总结归纳出了三个过渡。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最易于欣赏和接受的莫过于声乐作品了。因为声乐作品结构简单,有歌词,并且歌词的内容,与旋律所要表达的情绪,基本上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教授音乐欣赏课时,应当首先由讲解声乐作品入手。不仅是因为声乐作品易于欣赏,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有歌词的音乐的欣赏,了解音乐的表现、发展、和欣赏的规律,更准确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含义,从而逐步过渡到器乐作品的欣赏。在讲解声乐作品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作品词、曲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含义。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旋律发展的特征,并锻炼学生在脱离掉歌词的基础上,依然能够欣赏歌曲的旋律,通过旋律进一步理解音乐。这样的过渡会使学生在进入到器乐作品欣赏部分时不致感到不知所云或无所适从。

2、由民间音乐欣赏过渡到西方音乐欣赏

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自己的语言。虽然人们常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但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审美习性,音乐作为一种民族特有文化。有时会像血液一样融入到人的身体里,它甚至是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比如说每每播放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民族乐曲,如果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能首先将这些作品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介绍给学生,会使学生感觉亲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音乐作品欣赏,尤其是在讲解作品结构时。学生较之就更容易理解,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西方音乐,比如说《命运交响曲》、《蓝色多瑙河》、《仲夏月之梦》等等,这样会使学生对于音乐语言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从而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鉴赏兴趣。

篇7

乐感指的是一个人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乐感可以帮助人们对音乐有更好的理解,并更好地辨别音乐元素。初中音乐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乐感,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乐感及鉴赏能力,需要学校与教师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要加强音乐课的重视程度,教师要努力探究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创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综合音乐水平得到提高。

1培养中学生乐感的策略

1.1强化基础训练,多进行视唱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容形式。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是培养乐感的基本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学生音乐基础的训练,然后再进一步深入地学习音乐知识。要鼓励学生平时多进行听觉训练以及视唱。良好的听觉能力是培养乐感的基础,有了良好的听觉才能更好地对音乐进行感知。在听觉训练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视唱,先进行旋律的视唱,在对旋律有了良好的理解后再唱歌词。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将学生的音乐基础提高。

1.2利用丰富的音乐形式,培养学生乐感

音乐是高低、长短、强弱不同以及音色有的差异的声音有序排列组织而形成的艺术,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选择音乐形式,挑选不同风格形式的音乐来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充分的刺激,诱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来辨别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表现手法。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要全身心投入,建立起心中的听觉。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励。例如在听完《怒放的生命》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中表达的意境做出感想,体会到音乐中对旺盛生命力的表现。再通过不同风格的作品来突出这一特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3鼓励学生自主演唱,以巩固乐感

培养乐感是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手段,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要多鼓励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并从中了解到歌曲的情感以及歌词中所表达的意思。这对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2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

音乐鉴赏能力是对音乐作品进行综合分析领悟的能力。目前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呢?

2.1建立良好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兴趣有着直接影响。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座位、音乐家画像以及背景音乐等多方面下功夫,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气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便充分地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可以在课余时间以校园广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音乐的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2.2提高学生主体地位,丰富音乐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音乐课堂也应不失时机地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形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反客为主,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对音乐进行欣赏与理解。在课堂上要注意师生的角色转换,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一旁以向导的形式进行引导。例如在鉴赏《梁祝》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欣赏,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音乐中包含的主题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感受到乐曲中描绘的唯美爱情故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进行音乐鉴赏的能力。

2.3运用对比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常常引入对比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音乐时在各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可以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对不同的音乐中的创作、演奏技巧等多方面的不同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充分地理解音乐中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针对同一作品进行不同演绎形式的对比,引导学生对不同演绎形式的优点与不同进行分析总结,并从不同角度来对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作品之间的对比。由于作品的不同,在演绎方式、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着一些不同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不同点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与总结。例如在对《春江花月夜》与《野蜂飞舞》两个作品进行对比时,可以从主体形式、演奏方式等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再引导学生找出两者共同点,即都是对作者心情的表现。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分析总结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4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在感官上刺激学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中多媒体教学已经基本普及。音乐教学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相比传统的黑板教学,多媒体课件有着更加直观的视觉冲击力以及更好的影音体验,可以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到音乐当中,学生可以在完整的音乐情境之下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从而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更全面的提升效果。充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对音乐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助力作用。

3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鉴赏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并尊重学生的需求,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好地欣赏与享受音乐,在欣赏音乐魅力的同时提高乐感以及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利锋.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及鉴赏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杂志, 2012(12):122-122.

篇8

幼儿时期,孩子们的想象力较丰富,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又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那么作为幼儿音乐的研究者及教育者,我们又如何提高幼儿音乐鉴赏能力呢?

一、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对音乐的认知

一般3至6岁的儿童,我们称之为幼儿。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词汇量不断增多,已经能够较完整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常常对未知的新鲜事物感兴趣,对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较为敏感。同时,幼儿的记忆是很随意的,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会记的很清楚,而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常常天马行空,甚至夸张、毫无逻辑,不受任何思维定势的限制。幼儿的情感也是反复无常的,易激动,易变化,不稳定。作为父母,或者教师,为了孩子们能够在幼儿时期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建立积极乐观的人格,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学会想象。音乐恰恰能够给他们制造一个遐想的空间,对于幼儿的智力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启发作用。

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的幼儿对音乐的感知是不同的,有的小朋友听到音乐就会随着音乐又蹦又跳,有的小朋友听到音乐则会变得比平时安静许多。这样也间接的影射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在胎儿时期就进行音乐教育,无非是想利用音乐来影响孩子,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同时也不乏有些小小的期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培养音乐方面的兴趣,长大后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而作为一名幼儿音乐研究者,笔者更多的是致力于幼儿身心更全面的发展。

二、提高幼儿音乐鉴赏能力的方法

(一)有情趣的引导

1、从听觉感知音乐。接触音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听”,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音乐也是如此。尤其是幼儿接受抽象事物的能力还比较弱,而音乐所表达的都是摸不到看不到的东西,只给幼儿听一遍就想让他们理解其中的意思,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反复倾听,同时在教育者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才能慢慢的体会所听到的音乐。我们可以在每次音乐课开始时,都让幼儿一起听或者唱一首儿童歌曲,如《我有一头小毛驴》,在第一次听的时候不要告诉他们歌曲的含义,让大家随着歌词内容想象一下,听完后由小朋友讲述自己听后的感觉;再由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讲解。在放第二遍的时候大家就会随着老师的讲解听歌曲,这样很快就能进入歌曲中,有的小朋友会情不自禁的跟着唱出来,甚至有的还会手舞足蹈的一起蹦蹦跳跳,想象着自己正骑着一头小毛驴,快乐的模仿歌曲中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幼儿充分的了解、感知了他们听到的音乐,也从中得到了快乐。

2、从视觉感受音乐。回归音乐艺术,笔者认为应多让幼儿听音乐会,看歌舞剧等艺术节目,增强幼儿对音乐的了解。从听到的、感觉到的,孩子有他自己的看法,觉得这场音乐会是好还是坏,哪些歌曲好听,哪些能听懂。这就使他们初步形成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增强了孩子对艺术的感性认识,增强音乐带给幼儿的感染力。

幼儿音乐常常表现的是一个个的小故事,孩子们虽然识字不多,但能读懂图片。所以,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认为,在幼儿音乐课上为孩子们配备简单的与所听歌曲有关的图片也是能够提高幼儿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的。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边听《粉刷匠》边看有关《粉刷匠》的图片,如果有条件,视频结合就更好了,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将会逐步提高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3、从肢体语言感受音乐。游戏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把音乐溶于游戏或表演中,收到的效果常常尽如人意。例如:幼儿们在玩“丢手绢”游戏时,大家一起唱《丢手绢》,当手绢放在某个小朋友身后时,大家会不由自主的唱得更大声,更兴奋,完全把歌曲和游戏结合,在游戏中体验音乐带给大家的快乐。又如:在听《一分钱》时,可以让小朋友们跟着表演,在表演中体会歌词的内容,欣赏音乐。

(二)情趣的升华

篇9

一、音乐欣赏在高等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音乐欣赏课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改变他们学的驱动力。只有当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与成就感,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愿意深入学习。音乐欣赏课可以让同学们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的美妙及其带给人的感官享受,这样学生会带着兴趣主动学习,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音乐具有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道德的作用,音乐带给同学的情感共鸣,可以让学生浑然忘我,与音乐蓦然契合,给同学们带来情感的震撼与交响。乐曲中的感情,全部转化为听众的体验,使听众完全随音乐的流动而沉醉,得到高度的审美享受。它带给人们的绝对不在一个狭小的范畴之内,它会使人们在广阔的天地里飞腾、翱翔,从而情感上得到陶冶,理智上得到升华。

3、音乐欣赏课程可以培养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欣赏者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及阅历的差异,会带来他们在音乐欣赏上的差异,这些因素也会导致他们的鉴赏能力参差不齐。具有音乐鉴赏能力的人,应该能听优雅的古典音乐,也能接受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甚至能够记忆经典乐章的乐谱。最终达到能分析音乐基本要素与音乐作品独创性、表现力之间的关系。通过音乐欣赏,可使学生在不断的聆听、感受、总结中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1、音乐欣赏课在各高等院校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一大重要途径,理应受到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视,但是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高校极少。而且大部分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都只是流于形式,教学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普遍不高。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也仅仅局限于看懂五线谱,学唱几首歌曲,欣赏一些音乐作品。

2、音乐欣赏课内容古板、陈旧,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很多高校的音乐教材选取缺乏特色,课程主要是对中外的古典音乐作品加以欣赏,授课方式模式化,课堂气氛沉闷,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老师将欣赏的作品先做简单介绍,然后放音乐,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从音乐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从音乐中获得启迪和思想的升华。

3、教学理念与教学时间的矛盾。贯穿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应该是对音乐的审美化欣赏,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操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未实施音乐课程改革方案之前,音乐教师和音乐教育机构也十分重视音乐教学的建设与发展,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了不同版本、不停内容的音乐教材,更有甚者,将音乐教材分为“沿海版”和“乡土版”,目的是想寻求一种更完善的途径,达到育人的效果。在教学上,除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教法外,侧重于“愉快教学”和“寓教于乐”的理念。以上状况无论优劣,究其一点,始终未将“审美”放在第一位;此外,音乐课本里有连贯的知识系统,但基于以上的教育理念,学生通过几年的音乐课程学习,仍难以真正掌握某一知识性内容。

三、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1、为音乐欣赏课程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当下的音乐教学改革所推出的音乐课程新标准给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们要以兴趣为动力,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激发全体同学对音乐的喜爱之情,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这需要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使同学们潜移默化的提高音乐鉴赏水平。这就要求音乐欣赏的环境:一要物质环境美。一个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心理学认为,良好环境的营造,使人们的言行在心理上起着很重要的演化引导作用,学生进入的是接受音乐熏陶的音乐课堂,环境整洁安静,才会带着好的心境去接受教育。二要心理氛围轻松、和谐。教师的行为、语言、气质要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教态应该做到“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首先教师应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其次,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以自己良好的音乐素养、扎实的音乐功底来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中,让学生自觉提高音乐审美意识。 转贴于

2、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欣赏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作品也不断地创新、更新换代,学生更容易接受时代气息浓厚的音乐作品。因此,音乐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那些既优美,能陶冶学生情操,又平实易懂,容易被学生接受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欣赏美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将自己的内心体验投射到听觉活动中,自由地表现自我。在表现和创造中提高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

3、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博引各国各时代的经典音乐作品。学生已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拥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音乐教材要灵活多变,因材施教,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该注意积极在音乐欣赏的内容和境界上作出更深的探索,既能上升到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与人文色彩充分融合,使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能够与相关的历史、文学等方面知识相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进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中去,激发学生进行欣赏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不能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篇目,老师要旁征博引,让学生广泛接触各国、各时代的经典音乐作品。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篇10

一、纯感性因素与审美直觉的对应

人们在音乐鉴赏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听一首乐曲时,无需思索和考虑仅凭直观的感受,立刻就会感到它美或是不美,这就是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音乐鉴赏活动的开始,也是审美、鉴赏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言:“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象或声音,总是对我们的直觉能力发生作用,而不是对我们的逻辑能力发生作用,因此,当我们看见一件艺术品,我们身上只产生了是否有益于社会的考虑,这样的作品就不会有审美的。”音乐的内容中的什么因素让我们“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呢?这正是音乐内容中的纯感性因素的力量在起作用。这种纯感性因素是音乐内容中最易被人注意、最易打动人心的组成部分,也是音乐内容对所有音乐形式因素――音高、速度、力度、节拍、节奏、调式、调性、旋律、和声、复调、结构的纯感性观照,同时以非结构因素状态存在音乐作品结构的表层。它极易被人们普遍具有的纯听觉审美能力所获取,并给人们带来直接的感官享受。正如黑格尔所古:“这种美在表面上像是感性的,所以人们往往把这种由乐曲产生的满足感称作一种单纯的感官享受,但是艺术正是要在感性因素中活动,把精神引导到一个领域,其中像在自然界一样,基调是徜徉自得的幸福感。”审美直觉的直接性和直观性特点正是音乐内容的纯感性因素的绝佳对应。审美的直觉的高级形式是通感,它是审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移位,从而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正如费尔巴哈所言:“画家也是音乐家,因为,他不仅描绘出可见对象物给他的眼睛所造成的印象,而且,也描绘出给他的耳朵所造成的印象;我们不仅观赏其景色,而且,也听到牧人在吹奏,听到泉水在流,听到树叶在颤动。”所以,音乐鉴赏中,应注意调动人的各种感官的参与,使其进入通感状态,丰富和深化审美感受。同时,注重在音乐鉴赏实践中训练、提高审美直觉能力。只要鉴赏主体坚持长期的艺术实践与生活经验的积累,并在审美直觉性的无意识中灌注有意识、纯感性中积淀纯理性,音乐鉴赏主体必能进入审美的第二层次――审美体验。

二、纯情感因素与审美体验的对应

审美体验是音乐鉴赏中审美的第二层次,也是审美过程的阶段和重要环节,它把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律动,又使鉴赏者陶然地进入作品中,在二者的双向互动、物我两忘的状态下,心灵获得极大的审美愉悦。马斯洛称它为“高峰体验”,“这些美好的瞬间体验来自爱情,和异性结合,来自审美感受(特别是音乐),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伟大的灵感),来自意义重大的领悟和发现……”是什么因素为审美主体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了客观条件,并促成强烈震撼心灵的“高峰体验”的形成。这个问题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音乐内容的纯情感因素。所谓纯情感因素是指情绪和感情的集合,由于音乐在时间中的运动形式与审美主体的内心情绪运动形式具有同构关系,因此音乐既能表现审美主体的情绪也能表现审美主体的感情。再者,人的情绪的基本类型和大致走向与音乐的情绪的基本类型和大致走向是一致的,没有人会把欢快的音乐听成悲伤的音乐。但是,没有人能用准确的语言把人的情绪和音乐的情绪细腻而微妙的运动变化描绘得惟妙惟肖,二者均含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由于作曲家在音乐作品中灌注了自己的感情因子,因而音乐作品在二度创作(这里专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中的情绪因子里面必然包含作曲家的感情因子,这就需要鉴赏者在自己已有艺术经验和生活阅历积累的基础之上通过作品的情绪因子去召唤作曲家的感情因子,并使自己的感情体验同作曲家的感情体验交融。此时,音乐鉴赏就从作品情绪这种感性、音乐性、音乐结构外层的非结构性的音乐表层欣赏走向了作品感情这种理性、非音乐性、结构性的音乐深层欣赏的较高境界。鉴赏者的心理活动也不像审美直觉阶段那样处于相对被动的直觉状态,而是各种心理因素处于积极主动的联觉状态;鉴赏者的审美情感也被充分调动起来,音乐内容的纯情感因素被充分理解、领悟、挖掘、激发,鉴赏者的审美情感与音乐内容的纯情感充分交融形成震撼心灵的情感场――音乐魔力之所在。这时,鉴赏者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和审美,然而,这不是音乐鉴赏的最高境界,音乐鉴赏活动的 最高境界是音乐内容的纯理性光芒与审美灵境启示的光芒交映生辉――审美升华。

篇11

现如今,舞蹈艺术鉴赏教育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舞蹈艺术鉴赏不再是各校“装点门面”的可有无的课程,它将会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校舞蹈艺术鉴赏教育的现状 

当前全国的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舞蹈鉴赏课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挖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重要作用,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课程设置上不够重视 

虽然大多数院校已将舞蹈鉴赏课程列入到选修课范畴中,但实际上却要求学生任选一门以上的艺术类选修课。而对于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分情况地要求学生选多门艺术类课程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效果微乎其微。这说明了高校对舞蹈鉴赏课程还不够重视,客观上也使学生在心理上视这类课程为可有可无。 

(二)教学方法死板 

在舞蹈艺术鉴赏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传授式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学生兴趣不高 

学校的舞蹈鉴赏选修课,到课的人往往一开始特别多,到后面越来越少,就是去的也是为了应付教师点名,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说到底,还是学生对这个课程不够喜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解决课程困境的重要途径。 

二、如何开展高校舞蹈艺术鉴赏教育 

(一)改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题材上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贴近学生、让学生容易理解的作品;在流行元素的选择上,应有选择性地介绍街舞、爵士舞和拉丁舞能对学生胃口的元素;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语汇。舞蹈鉴赏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精不在多,在于理解不在于盲从。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投学生所好。 

(二)注重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毕竟是有限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舞蹈艺术鉴赏教育要把培养学生自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一方面,要丰富鉴赏的审美知识储备。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对其鉴赏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该从文化内涵上领略舞蹈艺术的美。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如藏族的《龙鼓舞》是青海省原始祭祀舞蹈,每年六月跳神会时祭祀神灵、驱灾避邪。离开这个一层文化内涵,便无从知道此舞蹈美在何处。 

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对舞蹈意境想象的训练,掌握舞蹈的动律与构图。舞蹈构成有三个:动律、构图和舞情。情感是舞蹈的灵魂,动律和构图是为舞情而存在的。原始图腾崇拜的舞蹈所以不朽,是因为它的每一个节律都充满了极端狂热的,而又无比虔诚生命情调。因此,在对舞蹈意境展开想象和联想之前,要引导大学生对其中的情感进行反复体验。 

(三)舞动肢体,结合实践领悟舞蹈魅力 

与单纯鉴赏的传统模式相比,师生间进行互动显然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尽管舞蹈艺术鉴赏是理论课,但是“动”是舞蹈的精髓。在讲到不同舞种的特点时,我们可以安排教一些简单手位及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把舞蹈知识与动作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舞蹈的魅力。 

三、高校开展舞蹈艺术鉴赏教育的意义 

(一)社会意义 

1.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与世界的交流。舞蹈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舞蹈能充分展示人的生命与心灵之美,是无国界的语言。舞蹈鉴赏对民族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本土民间舞蹈的选择,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本土民间艺术的慧眼,保护本土民间艺术,形成关注本土民间舞蹈文化的良性氛围,从而促进本土民间舞蹈传承和发展。而了解外国舞蹈,又能感受到异国风情,增长见识,促进彼此的了解。 

2.体现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文化型、创新型人才。当代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人才,舞蹈艺术鉴赏教育属于美育范畴,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个体意义 

1.培养审美能力,完善文化修养 

人类的文化包括文字文化和非文字文化。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对非文字文化的学习,使专业知识丰富的大学生却成了新一代的文化弱者。君不见高校文艺演出时演员们激情飞扬,而台下的观众却一片麻木。这并不是他们不热爱艺术,而是他们缺乏必要的艺术鉴赏能力。而舞蹈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和美学、哲学思想等,是弥补大学生文化缺陷的最佳科目。 

2.增强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斯佩里博士对人的大脑进行割裂研究发现,人的左脑负担抽象思维活动,右脑掌管形象思维活动。开发右脑可以提高智力水平。我国著名的艺术心理学研究者平心先生研究发现,热衷于舞蹈的大学生的智商明显比城市一般人口的智商高很多。 

3.净化心灵,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操 

舞蹈通过优美的人体动作、造型和表情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能够深深打动人心的。以舞蹈《中国母亲》的欣赏为例。一开始,那形体的张力、那音乐的激愤,使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地重温起那个年代的国仇家恨的苦难。中国妈妈对侵略者恨入骨髓,却最终收养了敌人的婴孩,那种反复的矛盾和挣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音乐又低沉转为轻快,慈爱而勤劳的中国母亲终于辛辛苦苦地把日本的婴儿拉扯大了,她告诉孩子身世,含泪送她回去寻找亲身父母。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懂得博爱和宽容的力量。 

4.促进内外美统一和举止得体 

舞蹈是以人体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懂得舞蹈美的人处处都能体现姿态美。作为高层次的“文化型、创新型”人才,大学生应该是有更高的审美修养的,他们的气质、情感、涵养、风度、形貌、言谈举止的各个方面都应比一般人更得体。当教师用优秀的作品展示着美丽异域风情和古老的传说时,学生步入舞蹈艺术的世界,就明了了人体语言的美妙,促进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篇12

目标群体

艺术创作的人 创作精神的人 谈论艺术的人 享受精神的人 敢于创新的人 关注音乐的人 爱好音乐的人

发行渠道

主渠道:全国各大书店、全国高等院校图书馆(音乐专业院校)、邮局征订、报亭等特殊渠道

共赢传播:央视娱乐栏目合作、央级音乐电台、多家网络联盟、明星官方fans网站、唱片公司、星级写字楼、高档娱乐休闲场所、度假村等。

主要栏目

    封面人物:音乐人物、艺人新秀等音乐人才!美术书法名家、教授!让更多人了解到你的风采!体会到你的优越!

    谱乐声音:各院校及广大音乐爱好者词曲原创作品展示台,让“伯乐”看到你的存在,让优秀作品为更多人共享交流,词作可寻谱者,谱乐寻找佳词的互动平台。

    校园沙龙:展示校园最新动态、招生、活动资讯,各大院校“名师高徒”专访,校园留言,让师生之间更为了解!

    资讯:选登各影院、剧院上演信息,专辑发行等文艺快讯!

    音论乐坊:音乐类相关评论,内容涉及音乐研究、科研成果,介绍学习乐器的方法、挑选、保养等专业文章,音乐历史解析、音乐现象评论、音乐理论创新,品评音乐风格,分析中外音乐差异,影视歌曲、戏曲、艺术歌曲、西洋歌剧等作品赏析、评论类文章及音乐创作过程等相关音乐专业文章!

篇13

一、学生可以通过美术鉴赏了解人类的文明发展历程

人类与绘画存在着不解之源。早期的人类就是运用了绘画语言进行思想表达和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当然也可以从绘画中解读。当美术不再具有社会实用功能,随着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美术就被提升到艺术境界,以满足美术观赏者的需求。至此,美术的创作已经不再遇有公用价值,而是属于纯粹的精神产品,进入到审美创造范畴,并逐步地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实用物品的美化是美术发挥其物质功能的体现。美术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但是美术创作来源于个体性精神劳动,其中的独特个性也是历史意义的表达,需要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深入解读其中的内涵,才能够真正意义地领会到美术作品的美感所激发其的动人效应。《星月夜》是凡高的作品,在整个作品中,所表达的都是创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宁静的夜色,闪烁的星空,给人一种动荡不安的感觉,这些都可以将凡高创作作品时的那种潜在意识表达出来。美术是社会性的创作,也是历史的表达。那么在欣赏凡高的这部美术作品的时候,就要通过了解创作背景,并分析当时的美术创作流派、风格和样式,才能够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以从自我审美角度解读美术作品的深刻涵义。

二、学生可以通过美术鉴赏提升审美鉴别能力

美术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领域。将美术教学以美术鉴赏的教学形式展开,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解读名家作品的形式美和丰富的内涵,而且还可以在教室的引导下,学习到美术作品的精细创作过程,并根据学生自己的领会能力进行训练。美术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即鉴别和欣赏。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首先要具有美术的鉴别能力,而这正是提升美术审美层次的有效途径。在中学的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鉴赏教室,可以利用中学生丰富的情感,培养其对美术这种视觉语言的领悟力,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视觉体验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学生的审美鉴别能力由此而产生,并为树立审美意识,培育高尚的审美理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哭泣的女人》是毕加索的名作。画面之美在于其所呈现出来的独特创作形式。整个画面都是立体的分解和组合,这是当时较为常用的美术创作手法,却被毕加索发挥得淋漓尽致。画面的形式美是独具特色的。哭泣女的形象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视角观察出来,所呈现出来的画面生动而耐人寻味。哭泣女那无声似有声的哭泣,伤心欲绝,她那内心的情感起伏令人心悸。如果深入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就可以通过画面了解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那种欲哭无泪,那种无可奈何的心境,处于苦难岁月里的人们的忧虑等等,都可以从毕加索的这幅画面中解读出来。

二、搭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

(一)创建探究式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情境

美术鉴赏教学主要强调的是美术艺术欣赏,从中挖掘出具有艺术层次的内容加以评判,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力和判断力。美术欣赏资料的选择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历史剧入手,从中选择出极具美感,并具有审美价值的片段。比如,中国有很多的建筑瑰宝,故宫就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接触建筑之一。就是这样中国古建筑群,其保存的完整性,已经被列为世界五大皇宫之首。在美术鉴赏课上,美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故宫建筑物的画面资料可以从历史电视剧裁剪,比如中学生都喜欢看的《还珠格格》《康熙大帝》等等,不仅提高学生对于建筑资料的兴趣,而且还引导学生对于影视剧作品从艺术的审美角度欣赏。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针对于资料中的美术艺术资料,教师首先不要讲解,而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课堂教学主题。比如,背景的故宫群都经历了哪些朝代,其建筑特点是什么。在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将问题的答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图片的内容,从主观的角度回答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实施上就是在阐述自己对于故宫建筑的观点,其对于艺术的审美定位也就呈现出来。随着各种新的问题不断解决,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会影响地有所提高。

(二)将美术欣赏与音乐欣赏相结合

艺术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但是相互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音乐和美术即是如此。音乐与美术同属于艺术门类,音乐依赖于听觉,美术则突出视觉效果。在中学美术欣赏课上,伴随着音乐的节奏,不仅渲染了课堂氛围,而且还会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比如,在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时候,为了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可以配以《黄河号子》的音乐。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不自觉地会展开想象,从自己的情感出发,将音乐和画面内容融为一体,使学生潜移默化中,美术审美得到提升。如果说艺术欣赏活动具有感性的色彩,那么,鉴赏则融入了理性的成分,使学生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到作品的意蕴之美。此外,在展示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美术作品,播放背景音乐的同时,还可以请一名同学朗诵诗句,引导学生达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达到创新思维所追求的境界。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