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课程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畜牧兽医课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畜牧兽医课程论文

篇1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院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授课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着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学覆盖知识面广泛度不够,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缺点。为此,动物科学学院畜牧兽医专业采取了新的教学模式,根据新的教改方案,在教师实施授课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一贯式教学模式,采取分工合作的教学方式。把每一门课相关的授课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在该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团队成员共同参与教学,这样既扩大了学生学习信息的来源,又把各位教师的特长融合为一体,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深入进行核心课程建设改革

(一)确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

核心课程改革是教学工作内涵建设的攻坚任务,涉及到整个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所有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内涵建设都要以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标准,以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为目标,以课程大纲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其决定因素是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核心是“课程的应用性与社会需求性”,关键要引入社会评价,从课程大纲、教材、教学方案、教学实施到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开发建设。

(二)改变授课方式,实施项目化教学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在以前改革的基础上逐步推行项目化教学,该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授课方式,它是一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老师以课堂主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自发学习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基本素质。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有养禽生产、养猪与猪病防治、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七门课程进行了教改立项,做为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进行试验。在试运行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课外时间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查阅资料不够广泛等问题,但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基本适应了新的教学方法,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七门教改立项课程已有四门正在实施改革,已经完成项目任务书,教改教案,教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正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教材的编写。

(三)确定合理的核心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原来的课程评价方式均是以老师评价为主,考试方式往往采用笔试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实考查学生的技能,容易培养出背书的“机器”、考试的“高材生”,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是高分低能,走上社会以后,还会因为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肯定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后续发展。实行新的教学改革以后,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以老师考核为主了,考核要转向对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测试;课程的评价标准要转向以社会评价为主,如,社会职业资格、职业资格证书等,课程的考核方式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笔试、面试、操作等,让用人单位参与考评,同时,学生自评也变成主要的考核方式。

三、教材建设改革

(一)教材的选用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秀教材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具之一。科学规划教材,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材内容,对培养高层次后备畜牧兽医人才非常重要。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使用大部分是本科教材,教材的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偏重理论,部分知识已经老化。高职高专在教学过程中课时量明显少于本科院校,更要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材选用方面,尽可能使用“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课程教材”,淘汰质量较差或出版时代过早的教材,同时,还要注意选择的教材要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使用已经成熟的教改项目化教学教材。

篇2

现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当前以就业为导向是国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而提出的在当前我国国情下行之有效的重要发展理念。

一、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

丰富的实践能力是不仅是该专业学生就业的必要保证,也是学生灵活运用其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从专业角度讲,为落实贯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畜牧兽医专业为在其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教学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为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具有动物科学饲养管理的能力、动物疾病临床诊断能力、动物疫病检疫检验及防控能力和具有动物繁殖改良的理论知识和动物繁殖调控能力。基于此,教师更倾向于做科研、写论文、出成果,从而对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就有所降低,在学生培养过程加入创新的知识就更难了。

1.加大信息量,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在保证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职业能力是中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如:病理学是兽医基础学和兽医临床之间的桥梁,它以兽医解剖学、细胞学等为基础,学生在学习时要大量获取上述课程资料,拓宽信息渠道,推广信息来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畜牧兽医行业信息采集、整理、队伍;其次,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增加一些对畜牧兽医职业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知识通融与迁移能力,优化课程的实训项目和内容,删除或减少验证性项目,补充或增加针对性实用性内容。由于教学时间充足,教师可以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引入更多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为畜牧业现代化生产发展方式的科学更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完善保障。

2.实施鼓励性评价,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努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中职技校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好,没有能力考上理想的普通高中,在社会、学校、家庭上自卑感较强、压力较大,由于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不愿意独立思考,过于依赖老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合理授课、区分对待,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应当严要求、高标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引导他们争做领头羊;对于学习不太好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心,给他们提问的问题要结合他们的掌握程度尽可能简单,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必须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努力培养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即根据畜牧兽医行业的设岗特点将各课程划分为若干内容模块。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实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自身的帮带作用,出现了一些畜牧兽医体系新的组织形式并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1.邀请优秀毕业生作经验介绍。由于这些毕业生就生活在同学们周围,极易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激发起学生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变成创业的自觉行动。

2.大胆实行责任承包制。学校帮助学生与实习场建立承包合同,合同中规定好生产指标与奖惩措施。如育雏的,雏鸡的成活率应达到百分之几;饲养蛋鸡的,产蛋率应达到多少等。这样建立合同后,学生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磨炼了意志,增强了创业意识。

三、结语

正是由于我们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畜牧兽医实习教学中,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成为了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的来说,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开展应重点完成两方面任务,一是畜牧兽医人才在当前畜牧行业市场日益完善的环境中,成为社会的又一焦点需求人才。二是中职技校作为培养该专业人才的教育场所,学校也要注意设立科学的奖惩机制,提升自己的全面素养,加上学校和畜牧兽医部门支持配合,就一定能造就出一批受社会和学生欢迎的实习指导教师,畜牧兽医的体系也必将越来越完整,畜牧兽医在中国的发展必将更加光辉灿烂。

参考文献:

[1]宋书贞.多媒体技术在畜牧兽医教学中应用[J].科学教育.2010,(03):66-67.

[2]斯琴花.浅谈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3,(16):25.

[3]陈君辉.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创新教学的思考[J].文理导航: 中旬.2011,(09):72.

[4]王龙.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创新的几点探析[J].新课程: 上.2012,(05):298.

[5]路春贤.浅谈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13):168-169.

篇3

从多方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补充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如实验实训教学考核、实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实验实训耗材的管理、实验室环保工作、信息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根据畜牧兽医学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不同实验管理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量。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实训室,建立对应的实验设备管理条例。例如畜牧专业主要有遗传实验室、畜牧工程实验室、营养与饲料实训中心等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设备状况和实验性质,笔者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实训管理条例。畜牧学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办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关于实验室装备与投资的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并先后对教学实纲、毕业生产实纲进行了修订,使其功能不断得到完善和加强,同时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组织、管理、考核也进行了明确规定,保证了实践教学工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各个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计分方法,分别进行考核。实验课可单独设课,单独考核,考核办法应以实际操作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实际操作部分占考核总分值的50%,不及格者应重修。教学实习按学习态度、技能掌握程度、独立操作能力等项目进行考核,毕业实习采用分项达标积分法,按方案设计、实习态度、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实习单位鉴定意见、生产实习笔记和专题报告或毕业论文答辩等项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装入个人档案,毕业实习不及格者,不予毕业。优秀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实践表明,这种考核办法不仅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而且也可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技能与素质的高低。

专业平台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形成专业素养的基础平台。畜牧兽医学院依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构建起了基本满足畜牧兽医行业需求的、较为完整的、实训突出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专业平台的建设包括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大纲的制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改革,师资与设施条件的保障等等。实践教学基地是为学生提供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化的关键平台。畜牧兽医学院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为重要补充,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强调实训项目的应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鼓励创作,提高实训过程的知识含量,形成较为完整的校内实训体系。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为了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补充,畜牧学院还积极地与校外几十家条件好的“教学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相合作,在保证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教学、科研和生产的同步进行。践行畜牧兽医学院倡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科研道路。畜牧兽医学院的科研基本定位在于通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研究,达到技术开发、技术配套、技术改造、技术服务等目的。

篇4

慢慢地,乡亲们喂养的畜禽出现一些常见病,就找乔叶青给诊治,向他学习科学养殖技巧,他也乐意帮忙。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乡亲们找他给畜禽看病的多了,向他请教科学喂养经验的人也多了,他为乡亲们服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并向周围村庄发展。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红花乡的养殖业得到了较大发展。1989年,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将他聘请到乡兽医站工作,任“农民技术员”,负责全乡的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当时针对生猪品种退化,畜牧业产值下降的局面,他主动向党委、政府提出改良畜禽品种的建议。他自己率先购买了杜洛克、汉普夏、丹麦新长白等优良种公猪,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全乡1000多头母猪进行杂交改良,同时淘汰劣种公猪20多头,使全乡生猪改良覆盖面达到90%以上,生猪商品瘦肉率由原来的38%上升到55%以上,当年出栏生猪2万多头,仅此一项,创经济效益200多万元。

由他推广的人工授精技术在全省引起了轰动,很多市、县派人来学习取经,他的工作方法在全县各乡镇普遍推广。他推广的技术带动了全县养猪业的蓬勃发展,使郯城县的商品瘦肉猪存栏和出栏大幅度地提高,猪肉品质也得到了改善,郯城县被命名为“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建设先进县”。由于他的工作成绩突出,1993年被郯城县有关部门批准为“农转非”,从此,成了一名合同制干部。他靠勤学不辍、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和优质服务,改变了人生,得以在畜牧推广这广阔的空间里施展才华,实现梦想,书写美丽人生。

二、推广配合饲料,加大服务力度,提高养殖效益

乔叶青同志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2001年又通过成人高考,参加了山东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大专班的函授学习。经过三年的努力,2004年以优异成绩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他在平时的工作中也酷爱学习,不断自我充电和积累临床经验,逐渐成为兽医站的技术骨干。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畜禽的各种配合饲料相继上市。为了增强养殖户的思想认识和科技意识,把先进的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导农民科学养殖,他积极投入到畜禽配合饲料的推广中去。利用给畜禽防疫、去势、诊治疾病等工作机会,大力宣传配合饲料的优点,发放技术宣传资料;利用自己的饲喂经验,现身说法,加快了配合饲料的推广应用。从1988年到现在,推广各种配合饲料每年不低于1000吨,帮助农民提高了养殖效益,增加了收入。在推广配合饲料的过程中,他发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推广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为此,他主动向站长申请,义务承担了十四个村的畜牧生产技术顾问,承包了这些村的仔猪、防疫、猪病防治工作。在承包过程中,他以推广配合饲料和改善畜禽品种结构为突破口,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努力做好疫情预测、预报和畜禽传染病的防治,在改良畜禽品种和科技示范上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树立了良好的技术威信,受到广大农民的赞誉。在承包服务过程中,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他还创办了畜牧技术推广服务部,开通了热线电话,有效地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开拓创新,开展好科技示范,做一名优秀的新型农民培训辅导员

2007年,郯城县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乔叶青被推荐选聘为畜牧专业辅导员。为了当好辅导员,他认真填写示范户登记表,无论工作多忙,他都按时参加县项目办组织的科技培训。学习后,及时将县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办公室发的明白纸、培训教材和科技光盘送到示范户手中,还经常组织农民和示范户们学习讨论。对农民不明白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和指导。并利用进村入户的机会进行防疫、诊治、推广、配送饲料等活动,指导示范户科学养殖。

为了做好科技示范,带领当地农民养殖致富,走科学养殖、标准化养殖的新路子,2007年10月,乔叶青同志广筹资金,多方协调,投资23万元,兴建占地2.5亩的生态环保(发酵床)养猪场一处。目前,建成发酵床面积210平方米,存栏无公害生猪120头,全部按标准化养殖模式。现已出栏生猪65头,纯赢利3.6万元,预计年底可出栏肥猪500头。由于这项技术省工、省时、省料、节水,又能提高猪的抵抗力和猪肉品质,真正做到无污染、零排放,得到专家的肯定,受到市、县领导的好评,定购生猪的客户和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乔叶青通过开拓创新,建立生态养殖场,旨在做好科技示范,以点带面,带动农民和养殖示范户从传统养殖向生态环保养殖转变,促进农民科学养殖,共同致富。目前,在他的指导下,发展规模畜牧养殖小区2个,标准化养殖场30多个。他正准备筹建生猪人工授精站,争取2008年底实现人工授精率70%以上,三元优质猪90%以上。以发展健康畜牧业为目标,以标准化养殖小区为载体,大力推进“品种良种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结构合理化、防疫现代化”五化建设,促进全乡的畜牧养殖健康发展。

篇5

一、修定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要求,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这一要求,我动物科技学院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专业人士与专业教师共同重新修订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了课程体系,确立了“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所示)。人才培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1阶段:职场体验,培养职业基本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实施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专业基础能力培养,通过企业参观、“体验式”顶岗实习,认识畜牧兽医行业特点,体验专业能力要求,明确学习目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完成校企双方鉴定通过的职场体验报告。第2阶段:学训交替,训练岗位专项技能,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对接猪、鸡、牛的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工作岗位应具备的专项专业技能,实施“学训交替”教学,教学做一体化设计,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完成专项技能训练,达到岗位技能标准要求。第3阶段:轮岗互换,强化岗位核心能力。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岗实训,积累岗位工作经验,强化岗位核心能力,达到多岗位(猪、禽、牛生产)技能标准要求。第4阶段:顶岗实习,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从事岗位工作,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获得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图1“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设立“双师”工作室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提高教师技能水平,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走进企业、科研单位进行顶岗实践,学习生产现场的新工艺、新技术。另一方面,我们又从企业选聘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技术人员作为畜牧兽医专业兼职教师。为此,我分院在校内实训基地设立“双师”工作室,由企业选派高级技师,学院选派骨干老师入驻“双师”工作室。技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发新课程,完成授课任务,同时指导青年教师生产实践,以此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近年来,按照建设“教室即实训室,实训室即教室”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的思路,我院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畜牧兽医专业实训设备、扩建包括畜禽解剖生理实训室、动物微生物检测实训室、畜禽繁育实训室在内的10个网络多媒体实训室,加强了实训室内涵建设,保证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院又与企业联合建设铁岭象山牧业养猪场、铁岭象山牧业养鸡场、铁岭象山牧业饲料厂、动物医院4个校内实训基地,更加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另外,本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4家,使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30个,年接纳实训学生总量达到300人次,满足学生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需求,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监控

为了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我院建立了学院、分院、专业三级的教学质量管理体制。教务处作为学院级管理机构,在主管教学院长的领导下,对各分院的实践教学工作进行协调和控制,分院对每个专业的教学环节进行管理,各个专业主要对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组织和管理。为保证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学院制定了《实验教学管理办法》、《“体验式”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轮岗实训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毕业实习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度中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规范了实践教学行为。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实践教学进行监控。首先,学院的教学督导部门,对实践课进行随机听课、打分,并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的技能水平提出反馈意见;第二,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标包括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技能水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第三,专业教师间互评,评价指标为实践教学准备情况、教学文件的执行、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书育人。

五、构建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4个阶段,学生实践教学考核主要从单项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专业职业技能四个方面进行。

1.单项技能考核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职业岗位群要求,经过教研室反复讨论修改,确定了单项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考核办法及考核评分标准,并严格按考核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2.专业核心技能考核

采取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作品(课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其中,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40%,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实操表现以及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等;项目考核占总成绩20%,主要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项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作品(课业)考核占总成绩40%,主要考核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

3.专业综合技能考核

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轮岗互换的形式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来完成的,因此,我们是通过任课教师评价(占40%)、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占30%)、学生互相评价(占30%)来进行专业综合技能的考核。

4.专业职业技能考核

本项目的考核是由三方面组成,实习表现占20%,实习周志占30%,毕业论文占50%。其中实习表现从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遵章守纪、专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五方面进行权衡,由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评定;实习周志要求学生每周记录实习工作内容及感受,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评定;毕业论文由指导教师和答辩小组进行评定。

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为培养满足畜牧兽医行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我院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与监控,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有力地促进了实践教学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新华,李金成,陈代武.医学高职高专实践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171-173.

[2] 崔奇.关于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实训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

(6):44-45.

[3] 胡月琴,苏英.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

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40-41.

[4] 王勇.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探析[J].中国

职业技术教育,2007,(8):25-26.

[5] 侯清麟,肖文兴,刘善球,等.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

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15-17.

篇6

一、《养禽学》的内容和意义

养禽学是在本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公共基础课(如数学、物理和生物化学)和专业基础课(如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营养学、家畜生理学、家畜遗传学)后开设的。养禽学是主要研究家禽的外貌、育种、生物学特性、人工孵化、饲养管理、卫生与防疫及产品质量控制的一门科学,是一门以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养禽业的发展动态,让学生在了解有关家禽基本生产原理的基础上,熟悉家禽养殖基本理论和技能。[2]

二、实践教学的作用

实践教学指的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通过实验实践等实际操作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外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我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文件,强调“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切实理解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的良性循环。

三、《养禽学》实践教学改革

《养禽学》作为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课,其实践教学必须严格遵守贯彻“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畜牧兽医专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有力措施和必要保证。[3]

1、优化课程实验设计,提高综合性实验比例

对养禽学实验进行优化组合,养禽学实验共有20个课时,因此要合理设计实验项目和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综合性实验。如在家禽人工孵化综合性实验中[4],对于鸡来说孵化期为21天,所以需要实验和实习相结合才能保证本实验的连续顺利进行,同时在实验之前,除了讲授种蛋的收集、保存和消毒等知识外,还需要讲解孵化器的结构、操作方法及孵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孵化所需的温度、湿度、通风及翻蛋等操作的必要性,以便让学生做好本实验所使用的设备、用具和记录表格等准备工作。经过学生的准备实验到动手完成实验,综合性实验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孵化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死亡高峰,其原因是什么,照蛋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头照和二照,以及每次照蛋的时间选择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就需要查阅资料,寻找办法,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相应的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思考能力、设计能力、 动手能力和解决能力。

2、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实验操作

养禽学实验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为禽蛋方面,如蛋的构造和品质鉴定、蛋的清洗、消毒;一部分为禽蛋的孵化,如孵化器的构造、操作方法,孵化期间的操作;另一部分为家禽方面,如雏禽的雌雄鉴别、母禽产蛋性能的外貌和生理特征鉴定、 家禽的体尺测量、家禽人工授精操作、家禽的屠宰、屠宰率的测定以及家禽的饲养管理等。这些内容单凭课堂讲解,学生有时很难真正掌握,所以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实践,可以在校内开辟养鸡实践场所,让学生了解肉鸡的孵化、出壳、雌雄鉴别、名阶段的饲料配制,饲养管理等。让每个学都参与其中,加强期实验操作能力,具体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派学生轮流参加日常的喂料、喂水、清粪、沮度记载和观察等技能操作。[5]通过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了学习效果。

3、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为满足教、学、研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校内外实验实习教学基地,努力加强与企业、肉鸡场、蛋鸡场、兽药厂等的联合,为学生提供实验技能培养与锻炼、提供感知的基地,鼓励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让有志从事动物科学研究的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中去,[6]学习其科学合理的圈舍设计、先进的养禽设备、孵化设备以及配料设备。通过实习基地的实验实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技能、职业素质。

4、通过参与教师科研、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可初步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吸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这样实验与科研任务结合起来,使学生担当教师的科研助手,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通过科研工作,培养学生勤奋努力,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科学态度,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实际操作、观察、思考,总结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我们结合了部分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了鸡的散养配套体系,如温度控制、湿度处理、光照管理、疾病免疫等技术手段,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又如对鸡场的污染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使学生认识到鸡场粪污处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合理设计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组织课堂讨论和评比

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强化的是得分功能,如主要以学生的实验成绩(实验报告)为主,其弊端主要在于学生的实验报告有时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实验技能掌握程度,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完全客观的评价,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合理的实验评价体系,在考核方式上实行多元化评价,学校也在进行《天津农学院本科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办法》的探索,我们可以多维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评价依据,对实验内容以知识、技能全面评价,方法以笔试、口试、操作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7]如可采用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习空气,如讨论肉用仔鸡的饲料配方,可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行设计,然后进行对比讨论总结,对每一小组的设计进行评比,最后得出结论,还可在实验实习结束时,安排课程论文的写作,来锻炼他们的论文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8]

四、《养禽学》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养禽学》实践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9]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家禽生产的最新技术进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养禽生产与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群英,黄勤妮,董克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9):1-3.

[2] 赵小玲,朱庆,杜晓慧,等.改革《养禽学》课程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9): 79-80.

[3] 杜晓惠,赵小玲,王继文,等.提高《养禽学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总结[J].中国家禽,2011,33(11):54-55.

[4] 何丹林,罗庆斌,刘德武,等.家禽人工孵化综合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0,8:300-301.

[5] 姜润深,丁淑荃,陈兴勇,等.《禽生产学》教学效果调查及教学改进探讨[J].中国家禽,2010,32(3):58-59.

[6] 孙志良,刘进辉,易金娥,等.动物科学专业基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4(增刊):113-114.

[7] 赵聘,赵云焕.《家禽生产技术》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5):74-75.

[8] 朱宇旌,张勇.饲料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6:174-176.

[9] 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1:76-78.

作者简介:

篇7

2以建设精品课程为目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近三年,以建设精品课程为目标,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被评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动物解剖、畜禽繁育技术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每门课程都有完备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组织设计、授课计划、工作任务书、课件、习题、试题库、拓展性学习资料等,学生可利用校园网进行预习、复习和检验学习效果,实现了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专业课教师要开发课程学习型课件,收集或开发视频资料,向合作的养殖企业、饲料企业和兽药企业索取技术手册和产品宣传材料。将上述自主学习型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学习,并不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讨论其中的关键问题。由于高职的使命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所以学校要提供开放的实践场所,供学生自主学习并训练实践技能。本院的综合养殖场和兽医院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训练实践技能,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3以干导学,暑期顶岗实习,强化实践技能培养

在实践环节的组织上,打破学期和假期的界限,暑假安排学生到畜牧业企业顶岗实习。暑期顶岗实习是一种灵活的顶岗实习模式,学生可利用在校期间的两个暑假,到两家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是毕业前顶岗实习的有力补充,如第一暑期到养殖企业实习,第二暑期到动物医院实习,毕业前到兽药企业实习,可以丰富专业技能,拓宽就业面。暑期顶岗实习打破了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的学习模式,尤其是大一学生在没有学习专业课的情况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先学习实践技能,再回到学校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这种先“习”后“学”、“以干导学”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带着问题来学习相关课程,学习更有针对性,学习效果更好。在顶岗实习的组织上,学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顶岗实习单位和具体工作岗位,统一组织召开实习动员大会,讲明实习目的、内容、要求、实习方式及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认识,由专业课教师给学生进行岗前指导。一方面从企业选聘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热心人才培养工作的技术能手作为专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从校内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和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定期到企业指导,并经常通过电话、网络与学生和实习单位取得联系。保证每名学生有专人负责,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与管理。实习结束后召开暑期顶岗实习经验交流会,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操作技能、积累的经验、总结的教训、企业需要改进的方向、实习心得体会等写成暑期顶岗实结,在会上交流、讨论,促进学生相互学习。

4以技能考核为主,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改革考核方式

根据毕业生工作的需要选取考核内容,工作岗位需要学生会做什么,就考什么。建立每门课程的理论试题库、技能试题库及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形式上主要有笔试、口试、技能操作、总结发言、书面报告、论文,其中以技能考核为主。将课程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结合,加大平时考核的比例,课堂上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当场打分,这样有效地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防止搞考前突击。

5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篇8

Practiceof“Competence-based”ModeonCattle andCowDiseasePreventionCourseReform

ZHAO Zheng 1CHEN Xue-wen 1XIE Shu-tao 1LI Shi-jian 2LING Ze-hui 2YAN Gao-zhang 2

(1 Departmant of Animal Science,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Nanning Guangxi 530007; 2 Guangxi Royal Dairy Co.Ltd.)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of cattle and cow disease prevention course teaching,indrouced the practice of competence-based teaching mode on cattle and cow disease prevention cours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cattle and cow disease prevention;teaching reform;“competence-based”teaching mode

“能力本位教育”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其强调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不再以传授传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是着重以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核心技术、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主[1]。“能力本位” 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打破了书本式教学形式,在解构传统教材的基础上,重构教材,职业针对性强;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考核制度科学、合理。因此,高职院校应参考“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并从学生就业环境及岗位需要出发,确定培养目标[2]。养牛与牛病防治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以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为方向,以提高学生从事养牛与牛病防治业务能力为目标,是学生从事养牛与牛病防治业务的一块敲门砖。现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如下,以供借鉴。

1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知识与能力培养,偏重其一

长期以来,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只注重知识培养,学生多读书、读死书,常缺乏创新胆识和主动钻研的能力。而对养牛与牛病防治能力的培养,仅仅是“附加课”,常常失去操作性。如此以来,因过于强调理论化培养学生,导致学生专业实践性较差,与社会所需的业务人才需求衔接不上。

1.2 教学方式落伍,学生缺乏主动性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方式在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中得以体现,即填鸭式教学模式,机械的灌输导致学生丧失主动学习兴趣,容易出现思想僵化现象[3]。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接受,所学专业知识得不到更好地转化应用。

1.3考核制度不完善、不科学

传统的考试以书面答卷为主,多以考察学生的记忆力为手段,而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得不到体现。学生的素质未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与国家关于高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2“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上的实践

2.1发掘课程自身特色

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教学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理论课教学以外,适度增加实践操作课。增强学生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的力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2.2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式

2.2.1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突出难点、重点、热点、前沿,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其与先进科学技术接轨,明晰养牛与牛病防治技术发展方向,并结合当地特点,实地讲学。

2.2.2教学方式改革。一是提倡Seminar报告形式。教师制定报告题目,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形成Seminar报告,教师设特别课堂进行评比。到目前为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已经开展创新课题逾10项,独立完成论文和Seminar报告逾30篇。二是鼓励现场教学,增加专题讲座。引领学生深入现代化养牛场实训基地,教师聘请畜牧师、兽医师进行现场教学,并传授就业经历[4]。三是倡导自编教材,与企业合作开发。课题组成功编写了养牛与牛病防治专业教材,突出该校学生自身需要、当地区域特点,以养牛企业为实体,突出企业特点,强调学以致用。四是与生产企业合作制定生产实习方案。根据华南地区养牛企业的生产实际,制定养牛与牛病防治课程与工学结合的实习方案和实习考核方案;按照规模化养牛业的要求,将实习生分成奶牛饲养管理组、奶牛兽医保健组和奶牛繁殖组3个实习组,每组10 d轮换1次,轮换时必须在上一个实习项目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项目的实习;另外,每个项目的实习都制定了相应的具体考核办法,如实习生人手一份的奶牛饲养工技能训练考核单、奶牛饲料调制技能考核单、奶牛繁殖员技能考核单、奶牛场兽医防治员技能考核单、奶牛修蹄技术技能训练考核单、奶牛场接产员技能训练考核单等[5-6]。

2.3考核方式科学、合理化

规范了试卷评审机制,细化各项评分指标、评分结构,科学评分比重,采取明细化评分、逐点评分。试卷妥善入档、保存,并请专人审验[7]。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取得成功,学生的主动性也得以提高。

2.4 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挂钩

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锻炼课题研究能力,指派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专门辅导,让学生汲取教授的学识和思维能力,潜移默化,使学生得到学术研究的科学熏陶。 3参考文献

[1] 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2):30-34.

[2] 蒋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2004(8):60-61.

[3] 刘文晖.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效果认证[J]..职教论坛.2005(11):54-57.

[4] 曲永利,张洪友,苗树君.畜牧兽医专业开展综合技能训练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40,42.

篇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畜牧业大国。我们生产的农副产品不仅供国内人民利用,同时也出口到世界的多个国家和地区,赚取大量外汇。为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副产品的安全可靠,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是不可或缺的劳动者。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是在必行。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和创新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创新教育能否顺利进行,决定着有创新潜力的学生能否脱颖而出。教师能够以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性成果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研究活动。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教师,在授课时能讲出新内容,出题时有新思路,解题时有新方法,议论时有新见解t科研中有新发现。这样在学生中就会树立具有创新精神的形象,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反之,如果一个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中硬搬硬套书本内容,缺乏活力,学生就会变得循规蹈矩、顺从听话,即使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也会因此而被埋没。事实上,在广大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加以正确引导,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必将使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增加开放实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最终要具有诊病、治病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适时调整教学大纲,在实验课程中,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减少验证性实验,以达到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开设开放性实验。有学生处于自己的爱好选择其感兴趣的实验方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路线,自己准备实验器材,独自完成实验操作,独自分析实验结果及出现的异常情况,最后由教师点评。在此全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辅导者,实验的主体是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独自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加强实践基地的建立。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保障。目前,我院有市兽医站、动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宠物门诊等20余家实践基地。丰富的实践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将知识体系从理论向实践转化,并体会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不断提升自身的认识,培养诊断、治疗的独特技能。

篇10

家禽生产学是专业生产课,由于本学科即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1],学生普遍感到教学内容繁多,部分章节理解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专业基础课所学的知识在生产中加以具体应用,让学生熟悉家禽生产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和发展家禽生产的能力,是本学科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家禽生产学涉及多学科领域。教学计划中这些课程自成体系,先后独立开设,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将导致许多教学内容重复讲授。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第一,明确家禽生产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各课程间的重复讲授。教学内容如果安排不当,不是内容讲解不透,就是课堂教学超时,导致规定时间内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在上游和下游课程讲解的内容在此少讲或不讲,点到为止,以能够说明问题为主,切不可长篇大论。第二,优化课程结构。家禽生产学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各章节既有联系,又各自独立。教学中为了立足于生产,结合当前最新发展动态及学生学习特点,我们把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形成"三大模块",将品种、遗传等融汇于现代商品杂交鸡的选育之中;将环境、禽舍、设备等融汇于各类家禽不同的生产阶段中;将蛋鸡、肉鸡、鸭、鹅的生产独立成章,以加强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为教学重点,步步深入,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2]。

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适应现展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养禽业出现了一些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教材中原有的部分教学内容和体系较陈旧[1],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应不断地将这些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做到讲授内容及时更新完善。为此我们在参考国内外各种教材内容体系及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以本专业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为蓝本,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精选原有教学内容,清理陈旧不适应现代家禽生产的内容,及时变更教材内容。

三、开放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教师的教通过学生的学体现,而学生的学也正是在教师丰富多样的教的指导下进行的,教与学正是师生共同活动的统一,教学内容的多方面,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从单一的“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方式[3],转变发展为互动式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我们设置了课程专题讨论课,提供几个专题或着重几项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对提供的专题和教学内容进行总体内容及相关书籍资料查询的指导,学生下去自己大量查阅理论书籍,分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在规定时间的课堂上以专题小组进行试讲、发言,教师进行现场分析、归纳、讲解、评价、总结。课堂气氛活跃又有生机,教师在章节段落结束时,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随时进行讲评和答疑,这样台上和台下互动为一体,教师和学生互动为一体。[4]这种互动提高了学习知识的乐趣,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也达到了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化教学是现代教育手段之一,具有准确、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等诸多特点。适当地使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原本枯燥、乏味的专业课变得新颖、有趣味,同时提升了教学质量[5]。家禽生产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均较强的专业生产课,现有的实习条件不可能使学生实践每一个生产环节。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捷的方法理解和掌握本课程中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对家禽实际生产环节有一个全面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科学研究与学生的科研训练、毕业实习相结合

家禽生产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结合教师承担的各项科研课题,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将学生带到生产第一线进行科研训练和试验,使学生不仅有了生产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得以熟练、巩固和提高[6]。同时在科研实践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地发挥[7]。而且还与实习单位有关领导、技术员、工人等直接接触,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在生产第一线,学生还有了直接与用人单位相接触的机会。在近几届学生的毕业实习中,由于毕业生的突出表现,已有多名学生在实践中被用人单位录用。此外,教师自己通过科研课题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实了自己的教学内容,在授课中通过大量科研图片的展示,增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官认识,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加强实验课教学,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开设了综合性实验,放手让学生独立实验,鼓励他们多动脑、动手,对于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分析,并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8]。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例如通过介绍鸡饲料配方的原则、步骤和方法,要求学生依据新疆饲料资源的种类、市场价格等特点,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并分别设计蛋鸡和肉鸡不同饲养阶段的日粮配方,最后教师通过对不同饲料配方的优缺点进行点评,使学生真正掌握鸡饲料配方的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健全课程考核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其考试方法往往使学生处于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扔笔记的死记硬背不求思考的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故在教学中要克服单纯传授知识这一弊端[9]。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并对理论知识进行扩展。因此我们对本课程考核采取形式多样的动态过程。期终笔试时,在保证掌握基本知识及理论的前提下,增加论述性及发挥性题的比重(一般占40%),以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根据学生的实践结果(如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平时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回答问题情况等综合评分;学生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科学研究成果获得的各种奖励也可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现代家禽业和有关生物学科的发展,推动了家禽生产学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教材的内容往往滞后,所以教学不能只满足于教材内容,而应不断地从科研、生产实践中吸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更新、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让学生熟悉家禽生产的全过程,了解家禽业最新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组织和发展家禽生产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研、教学打下一定的生产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月平,吴淑琴,程玉芳.《家禽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家禽,2011,33(13):551-552.

[2]赵英娜,张艳博.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143-144.

[3]赵玉宏.研究型教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7-69.

[4]陈晓月,赵承辉,于立辉.高职院校畜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2):113.

[5]范宏刚,王洪斌,刘云,等.浅谈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10):111-112.

[6]叶润全,吕敏芝,顾万军.兽医实践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3):104-105.

[7]陈晓娟,臧丽,杨明宇.本硕结合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35):217.

[8]王福明.实行学分制后家畜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3):109-110.

篇11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有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教师队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需要。

一、教学团队建设意义

高职院校基础兽医学课程包括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兽医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和兽医微生物学等课程,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有密切的联系,只有牢固掌握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合理地饲养、繁殖、改良家畜和防治家畜疫病。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基础兽医学教学团队,对促进课程体系的优化,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开发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基础兽医学教学团队的整体建设目标是立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专业、课程和基地建设等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建设的核心队伍。具体建设规划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人才梯队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科研和教研活动等。

1.人才梯队建设。教学团队的人才梯队建设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扩大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范围和力度。建设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形成梯度,老、中、青结合,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基础兽医学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9人,校外兼职教师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高级兽医师1人。到2016年,基础兽医学教学团队要求专职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达到50%,副高以上职称的比例达到60%,外聘兼职教师增加到6人,专职教师双师素质比率达到100%。学校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加强教学团队教师的培养,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行公开课制度、开展教学能力竞赛、优质课评价、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活动。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教师听课制度、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学科研新秀培养和考核制度,制定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具体要求。为提升教学团队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历,采取鼓励措施,督促他们到“211”国家重点农业高等院校攻读学位、进修学习。定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2.专业建设。教学团队所服务的专业(群)建设坚持与服务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密切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紧跟畜牧及兽医类相关产业发展的动态要求和发展前沿,把握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不断改革和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以主要就业岗位确定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企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3.课程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高职院校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克服按学科设计课程体系的惯性,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认真实践畜牧兽医类专业教学改革,从课程教学质量入手,在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条件等方面下功夫,全面进行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合理设计教学评价项目与考核方法,如技术应用课程考试采用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复式考试法;实训考核采用笔试、口试、现场操作相结合;顶岗实习考核要全程评价,填写生产实习考核表;毕业考核进行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或综合考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4.教学资源建设。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结合动物生产和兽医疫病防治技术岗位技能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材建设规划工作。编写符合现代兽医发展要求、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科学实用的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类规划教材,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精品课程为基础建设公开课程网站和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站,着重加强专业群和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与相关专业网站合作,多方位互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5.教研和科研活动。教学团队教师围绕专业及其服务领域,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团队成员要积极申请厅级和省级科研项目,每年发表1~2篇教研和科研论文。积极进行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促进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以此扩大专业教师的社会和行业影响力,逐步形成团队的科研优势。

三、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研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引导教师为企业服务,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整体水平。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实习空间,工学结合,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培育团队协作精神。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建设的设计,教学的组织实施等都需要教师的团体合作,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专业技术优势,教师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等方面,注重成员之间的知识技能的优化组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知识交流与共享,相互团结协作,才能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团队成员共同工作,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树立专业发展的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团队成员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形成具备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的教师队伍,以完成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的任务。

2.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教学团队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实践技能和执教能力。因此,专业教师应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具备“双师型”素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要求青年教师每年假期到企业熟悉岗位实践,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强化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并且在职称评定时将到企业实践锻炼半年的经历,作为必备条件。支持教师利用实训基地的技术条件,参与企业课题的研究,积极为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或产品技术开发,依此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核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教学团队建设的综合成效的一个主要方面是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的。学校和企业是产、学结合运行系统的主体,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技术与产业开发、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都需要进行不同层次和深度的合作。学校可聘请企业人员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据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需要开设专业。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职业功能性。学校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可在企业内建立“场中校”,使学生深入生产一线,接触实践,指派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企业根据岗位需求,可在学校设置“订单班”,企业每年投入一定经费,设立企业奖学金,根据学校实习安排,批量接受学生专业实习;教师为合作企业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开展科研活动,申报科研课题,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网络视频同步教学系统等教学资源;校企双方联合开展企业冠名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就业环境,促进学生的就业。

教学团队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建立行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团队带头人应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意识强,教学经验丰富,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教学改革方向。团队成员要积极进行教学研讨,开发教学资源,促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加强新技术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团队内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考评指标体系和奖励方式,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凝聚力与创造力。学校应加大对教学团队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保证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明江.浅析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与趋势[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9):104-106.

[2]巴世光,古光甫.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35(711):63-65.

[3]崔景艳.加强高职教育教学团队建设[J].职业时空,2012,8(12):69-70.

[4]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4):14-15,23.

[5]花美莲.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2,(1):79-80.

篇12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8-0052-03

我校(特指湖北省红安县职教中心,下文同)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开办多年,是学校骨干专业,湖北省重点专业,现被纳入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结合示范校建设的实际需要,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农村中职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按照重点专业建设计划,要保证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1:1.1,实施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是重要保证,也是“理实一体化”、“做中学,学中做”的必然要求。为此,学校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建立并推行工学结合“三段递进式”(文化素养及专业基础学习、专业主干课及专业核心课的学习、职业方向选择的专业技术模块学习三阶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尝试“课堂―养殖场”教学模式;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实训实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畜禽饲养管理、动物疾病防治等专业技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把本专业建成产学结合、特色鲜明、对口就业率高的示范专业。

一、校内实习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之一,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训实习条件,认真组织实训实习教学活动。通过校内实训实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的社会(顶岗)实习、农村庭院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1. 利用学校实训室组织教学实习

自本专业开办以来,学校就建立起了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农牧实训室,并逐年投入大量资金配备农牧实训室硬件设施,学校教务处把各学科教学大纲要求的实训列入教学计划,规定各学科教学大纲要求的实训开出率必须达到80%以上,督促各科教师努力按要求完成规定的实训内容,保证了校内教学实训的落实。

2. 利用实习实验动物,组织各科教学实训

畜牧兽医专业各学科的许多实训实习都离不开实验动物,如果每学科的实训都配齐教学大纲规定要求的实习实验动物,显然是学校的财力所不允许的。对此,我们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各学科之间的教师相互配合,努力提高实验动物的利用率。例如把一头猪作为实验动物,在确定一个实训活动周或实训活动月中,可以综合作为以下多门课程的多个教学实训:①《家畜饲养学》的饲养实训;②《畜牧学》的家畜品质外貌鉴定实训;③《兽医诊疗学》的基本检查方法、操作技能训练;④《家畜外科学》的常见手术操作技能训练;⑤《兽医药理学》给药途径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药理实验;⑥《家畜病理学》的病理解剖和《家畜解剖学》的大体解剖实训等。

3. 利用实训实习教学实习

学校共建的养鸡场、养猪场等既是勤工俭学的基地,同时也是畜牧专业的生产实习基地。学生在这里参加生产实习劳动既可以掌握家畜家禽饲养的全过程,又可以掌握畜禽的疫病防治技术,还可以了解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这对于学生进行社会实习以及以后进入社会是大有益处的。

二、社会(顶岗)实习

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会,为此学校与县畜牧局及其下设的各乡镇兽医站、养殖场以及专业户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县内外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服务于教学,这对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尽快步入社会独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的社会(顶岗)实习包括:

1. 根据畜禽生产的需要,合理安排季节性实习

根据畜牧业生产和畜禽疾病防治的季节性特点,突击性地进行参观实习和短期实地实习。由于此类实习具有一定的知识超前性,在实习前,教师可突击性地、有针对性地提前介绍有关专业知识。例如,突击性地参加乡、镇各基层兽医站的春季或秋季畜禽疾病预防工作,时间一般为1―2周,此项实习活动是在兽医站最繁忙之际插入,很受他们欢迎。同时,由于工作范围广,还可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又如在畜牧学养禽的教学过程中,春季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各家禽孵化厂(室)参观或联系生产实习点参加禽蛋的孵化生产值班,了解禽蛋孵化的过程,直至出雏后的幼雏雌雄鉴别、销售等一系列生产活动。

2. 校企合作,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我们与正邦集团、畜牧局红彤物业公司、湖北闽湖畜牧公司、武汉华龙饲料公司、红安利达畜牧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办企业“冠名班”“订单班”,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要求达到1:1.1,部分专业课教学中尝试构建“课堂―养殖场”教学模式。如针对猪生产等养殖专业课程的教学。把课堂设在现场,把现场搬进课堂。随着办学理念的转变,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确定,进一步改变观念,把教室搬到养殖场、实训室,采用“工学交替”“轮流顶岗”的现场教学模式。专业理论知识部分每周安排1-2天集中讲授,其余时间均为实践技能的训练,由基地的实践指导教师、任课教师、校企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在校内实训室、校办实训养殖场以及县域内校企合作的养殖企业共同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一定时间后再轮换,使每个学生对猪生产、家禽生产等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学生通过参与猪场的生产过程,完成技能模块的学习。打破以往传统的黑板上养猪的抽象的、脱离实际的、教学与生产脱节、能力培养不到位、空洞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技能。岗位培养目的明确、具体,措施落实到位,学生融入企业环境、兼有双重身份、校企合作、互利共盈。密切课堂与企业的联系,真正做到教、学、做的统一。

3. 落实教学计划,组织好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本专业学生实习的重点,对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组织生产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培养起主要作用。我们的毕业实习具有明确的任务,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纪律、求实效。为此,我们首先取得县畜牧局领导的大力支持,由县畜牧局统一开出介绍信,介绍实习生到各乡、镇兽医站或养殖场等基层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另外,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组织部分学生到养猪场、养鸡场、饲料厂等规模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时间为九个月至一年,具体实习场所可由学生根据各自的意愿结合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到兽医站主要进行兽医实习,到养殖场主要进行畜牧生产实习,甚至还可到畜禽养殖专业户进行生产实习,规定1―2个实习生认定一个畜牧兽医技术员为自己的辅导师傅,在其安排下进行实习。并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要进行轮岗实习。要求实习生边实习、边看书、边完成实习任务,在专、兼职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写实习日记、专业论文或社会调查报告等。学校领导及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巡回检查、跟踪指导,及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每个阶段的实习结束后由实习所在单位、辅导师傅、带队教师写出实习鉴定,存入学生档案。返校后,检查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认真作实结。把实习成绩列入学生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农村、庭院实习

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专业班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农村,村组农户庭院养殖有猪、牛、羊、鸡、鸭、鹅等家畜家禽,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动员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农村庭院的动物饲养及疫病防治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畜牧生产劳动,既是学校实训、社会(顶岗)实习的补充,又能直接服务于农村、家庭,解决当地农村、家庭在畜牧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发挥学员农村家庭的示范作用,扩大了职业中专的影响,增强了学校办学吸引力。农村、庭院实习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实习,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还可以进行畜牧良种引进推广、新技术应用、科学饲养、兽医疫病防治等一系列的生产实践活动。

篇1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33-02

生物技术专业是在顺应时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位,培养具备较系统的生物技术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在有关高等学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能在生物产业、医药卫生、农、林、渔、环保、园林等行业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基因工程学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临床医学、农业生产等若干领域实际应用的一门学科,也是最具生命力和最引人注目的前沿学科之一。其任务主要是从分子水平阐明基因操作主要技术的基本原理、载体的构建与应用、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高等生物基因工程的研究目标、现状与进展,以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一、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

基因工程学理论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方法以及最新研究成果,阐明基因与基因工程操作的主要技术原理,基因克隆的酶学基础及基因克隆的各种质粒载体,原核、真核基因的表达与调节,基因的分离与鉴定等内容。基因工程学实验教学内容以大肠杆菌的感受态制备为基础,进行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质粒DNA的提取、鉴定,以及质粒DNA的酶切与连接等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基因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技术及实践技能。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及讨论式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课堂上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将在生产一线、基层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的实践经验带入课堂,将参加全国各大学术会议中学习到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学术前沿知识融入课堂,再把诺奖、院士、知名学者等名人事迹和科研成果引入课堂,进行案例式教学。对有争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式研讨,采取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时效性的教学方式,进行互动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教学效果更加形象和直观的现代化多媒体与讲授相互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管理改革

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对教学的每一过程都要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对课程梯队新任教师实行试讲制度、听课制度及进修制度,制定自我进修提高计划,支持青年教师到外校进修或去国外攻读学位。认真备课,疑难问题及时请教老教授。认真批改作业,详细解答学生的疑问,做到当堂课问题当场解决。积极开展与本课程有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和课题组活动,充分利用实验环节中的科研训练项目,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课程考核中,课程理论考核占70%,实验考核占30%。实验考核根据实验表现、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成绩,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即优秀为A、良好为B、一般为C、差者为D。另外,在实验考核中,纳入了科研训练环节,独立设计并完成试验的学生给予实验考核分数的适当倾斜。

二、教学效果

(一)学生学习效果

基因工程学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了解高等生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现状与进展,以及在临床医学、农业生产、化学制剂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基因工程学最基本的五大实验技术,成为继续深造读研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本课程学生考试成绩合格率为100%,优秀率达85%以上;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上,考研学生的录取率达90%,入学研究生学校的反馈评价优秀率为100%。

(二)学生科研成果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本专业学生根据基因工程学课程实验和实践教学中科研训练项目的研究内容和试验经验,本科生申请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项;20余人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其中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8篇;本科生获奖20余人次,其中获得第十三届、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获得第十三届、第十四届“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院校级学科竞赛奖多项。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基础上,3名学生获得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6名学生保送硕士研究生,10余名学生顺利考入南开大学等知名院校研究生。

总之,基因工程学课程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课程,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尤其在基因工程学实践教学方面使学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学生继续深造攻读学位、完成毕业论文试验做好了垫,也为生物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将继续进行探索和创新,以期达到培养具有高科研素质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桂萍,王文飞,尹杰超,等.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10).

[2]贾立军,张守发.综合性大学农学院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8).

[3]梅辉,韦琴,张军林,等.微课在本科院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基因工程实验”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7).

[4]陈桂敏.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学研究,2015,(6).

[5]王小敏,叶晓霞.综合性实验在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6).

[6]贾立军,张守发,鲁承,等.边疆高校兽医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