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学实验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学实验

篇1

Keywords:TianmazhenxuanGranules;acutetoxicity;chronictoxicitytest

天麻镇眩颗粒是在陈宝田教授的经验方――镇眩汤基础上加天麻,用科学的方法提取有效成分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处方符合中医标本兼治、辨证施治的理论,有较好的临床基础。天麻镇眩颗粒具有健脾利湿,养血活血,祛痰定眩,平肝潜阳等功用,临床上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即现代医学的美尼尔氏综合征,属于中医的“眩晕”范畴。毒理学研究是新药进入临床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新药的安全性提供了依据,现将其毒理学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

1.1药物天麻镇眩颗粒,4g生药/g颗粒,由南方医院制药厂提供,批号:20060809。实验前用负离子水配成87.5%、43.8%、21.9%浓度的溶液,置4℃冰箱保存备用,实验时采用不同浓度等体积灌胃给药。

1.2动物昆明小鼠40只,体重20±2g,雌雄各半。实验动物合格证号:0016417。Wistar大鼠80只,体重90~120g,鼠龄6~8周,雌雄各半。实验动物合格证号:0016556。以上动物均由南方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2方法[1]

2.1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根据预试验结果,未测出天麻镇眩颗粒LD50,因此只做最大给药量试验。40只小鼠随机分成2组,即天麻镇眩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禁食、不禁水12h后,天麻镇眩颗粒组以87.5%浓度,0.8ml/20g体积(最大允许容量、最大可灌浓度)经胃一次性灌服天麻镇眩颗粒溶液,剂量为35g/kg(相当于生药140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积负离子水。给药当日,严密观察小鼠外观、行为活动、呼吸、分泌物、排便、死亡等情况,常规饲养并观察7d,称取体重,记录死亡及毒副反应症状。试验结束时,将全部动物处死、解剖,肉眼检查各主要脏器组织病变情况,计算最大耐受量,并记录结果。

2.2长期毒性试验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天麻镇眩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4组,每组雌雄各10只,试验前观察1周。受试药物按60kg成人每天服用180g等效换算,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等效于成年人用量的40、20、10倍,即分别为0.68g/kg、1.35g/kg、2.7g/kg(相当于生药2.7g/kg、5.4g/kg、10.8g/kg),给药体积均为3ml/kg。连续给药12周,每日上午给药,每2周称量记录体重一次,并适时调整给药剂量。试验期间逐日记录消耗的饲料重量、大鼠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死亡情况及中毒反应(中毒反应的症状、严重程度、起始时间、持续时间、是否可逆)等。最后一次给药后24h每组处死10只大鼠(雌雄各半)检测血液学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WBC)细胞及其分类,心肝肾功能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生化学包括钾(K)、钠(Na)、氯(Cl)、总蛋白(TP)、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并进行系统尸解,秤取脏器重量包括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胸腺、、附睾、卵巢、子宫,计算脏器系数,肉眼观察病理变化,并将各脏器、组织石蜡包埋、切片、镜下观察病理变化。每组留下10只大鼠(雌雄各半)继续观察2周,再处死检查以上各指标。

3结果

3.1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天麻镇眩颗粒以87.5%浓度,0.8ml/20g体积1d1次经胃灌服给药后观察7d,小鼠外观、行为活动、进食进水、呼吸、分泌物、排便未见异常,未有小鼠死亡。给药前给药组与对照组体重(g)分别为26.05±3.22、24.50±2.76,给药后第8天给药组与对照组体重(g)分别为30.45±4.40、27.60±3.0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肉眼尸检心、肝、脾、肺、肾、胃肠等主要脏器组织未见明显异常。测得最大耐受量≥140g/kg,此剂量是临床成人(以60kg计算)每日口服剂量3g/kg的47倍。

3.2长期毒性试验结果

3.2.1对大鼠一般行为及体重的影响用药第5周高剂量组雌性大鼠出现脱毛现象,2周后毛发恢复正常。其余各组一般体征、外观、进食进水、分泌物、排便等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高、中、低剂量各组给药后24h与停药后两周体重增长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天麻镇眩颗粒给药不同时间对大鼠体重增长的影响(略)

以上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2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高、中、低剂量组各脏器系数在给药后24h及停药后2周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2。

表2天麻镇眩颗粒对大鼠主要脏器系数的影响(略)

以上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3对大鼠血液学影响:高剂量组大鼠给药后24小时血小板、白细胞、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停药后2周以上三项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给药后24h与停药后2周的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3。

表3天麻镇眩颗粒对大鼠血液学的影响(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其余数据P>0.05

3.2.4对大鼠心肝肾功能影响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后24h与停药后2周心肝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4。

表4天麻镇眩颗粒对大鼠心肝肾功能的影响(略)

以上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5对大鼠血液生化影响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后24h与停药后2周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5。

表5天麻镇眩颗粒对大鼠血液生化的影响(略)

以上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6对Wistar大鼠重要脏器的病理剖检及组织学镜检结果P连续灌服受试样品12周后,处死大鼠,作病理学剖检内脏并进行观察,结果描述如下。(1)头颅:颅骨无畸形,软硬脑膜、脑垂体无异常,脑沟和脑回深浅正常,脑室结构清楚。(2)心:心外膜光滑,无出血点,心肌厚薄及色泽未见异常,未见心肌细胞结构坏死或疤痕,心瓣膜厚薄正常,腱索未见粘连,心内膜光滑,冠脉未见狭窄或硬化。(3)肝:色泽暗红,表而光滑润泽,肝小叶结构清楚,门静脉区无变化,未见主要静脉扩张,胆道内无结石,胆管腔形态正常。(4)肺:左右两肺大小、硬度、色泽均正常,切而轮廓整齐明确,未见肺褐色硬变,未见支气管、血管异常变化。(5)脾:硬度色泽均正常,切而轮廓整齐明确,未见异常变化。(6)肾:左右肾大小及硬度色泽均正常,切而光滑,未见包膜粘连,切面皮、髓质交界明确,皮层条纹清楚,输尿管内未见结石,肾动脉壁未见异常。(7):大小、质量及硬度均正常,曲精小管具弹性(可用镊子拉引出来),附睾、精束和尿道口未见异常。(8)子宫及卵巢:子宫位置、大小、形状等均未见异常;未见输卵管与邻近脏器粘连,腔内未见阻塞,卵巢大小正常,两侧对称,色泽正常。

上述组织块作常规组织学固定、切片、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下:(1)心肌纤维结构清楚,未见心肌变性、坏死、水肿或炎变,未见疤痕;未见粘液或纤维样变性,未见风湿小结;瓣膜亦未见粘液水肿,未见灶性细胞坏死性或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肉牙等组织形成或胶原纤维增生等现象。(2)肝细胞轮郭及内部结构清晰,未见细胞膨胀及炎性细胞浸润。(3)肺未见肺泡膨胀,间隔变窄,间孔变大等现象,未见小支气管炎性病变或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肺泡壁毛细管扩张充血水肿或肺泡内充满渗出物。(4)肾包膜正常无粘连,肾皮质与髓质分界清楚,肾盏肾盂大小正常,未见肾小球上皮细胞增生或脂变、肿胀;未见肾组织破坏、充血、水肿或炎性细胞浸润。(5)细胞排列正常;结构未见异常;未见器质性病变或炎症。(6)子宫未见腺上皮过度增殖,未见绒毛间质高度水肿或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未见滋养层上皮细胞高度增生。(7)卵巢皮质髓质结构清楚,未见组变性或炎变,未见卵巢囊肿或实质瘤。

以上剖检观察及病理学镜检表明,受试样品天麻镇眩颗粒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的主要脏器没有发现有毒性反应及病理性损害的改变。

4讨论

天麻镇眩颗粒的初步药效学研究结果证明其有镇静、催眠、利尿、镇吐等药理作用[2]。为了对天麻镇眩颗粒的安全性做出科学的评价,为临床试验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天麻镇眩颗粒在临床试验前进行动物毒理学研究必不可少[3]。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鼠1d1次经胃灌服天麻镇眩颗粒溶液外观、行为活动、进食进水、呼吸、分泌物、排便未见异常,未有小鼠死亡。测得最大耐受量≥140g/kg,此剂量是临床成人(以60kg计算)每日口服剂量3g/kg的47倍。长期毒性试验高剂量组雌性大鼠用药第5周出现脱毛,2周后毛发又长出,说明脱毛现象可恢复。高剂量组大鼠给药后24h血小板、白细胞、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停药后2周以上三项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说明天麻镇眩颗粒对血液学的影响是可逆的。其余各项指标高、中、低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对大鼠重要脏器的剖检及组织学镜检未发现有病理性改变,提示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天麻镇眩颗粒无明显毒副作用,服用安全。

【参考文献】

篇2

主办单位: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4-8448

国内刊号:31-1954/Q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3

1.2教学内容两组使用教材均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统计学》第1版,对照组只讲理论,实验组在理论课讲述的基础上,抽取8节统计软件实验课,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

1.3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1.3.1预防医学课程结束时,选用客观的题目(包括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考查学生的理论课学习成绩,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成绩,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1.3.2采用统一的学生自评医学统计学学习效果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不同教学方式的态度,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每节课对学习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及学生对统计学软件的应用能力四个方面。结果见表2。

1.4资料收集与资料处理全部问卷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并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53份,回收有效问卷245份,有效回收率96.83%。问卷回收后经过检查与核实,进行编码并录入电脑,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

2结果

2.1理论成绩两个班级的理论课成绩,教学改革组高于传统教学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2.2自评效果学生自评学习效果调查表的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评价、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兴趣、课后能否独立选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以及将来利用统计软件设计课题等问题,实验组的优势要高于对照组,并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对每节课的理解程度,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篇4

医学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人的健康和生命紧密相联,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较高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它包括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两部分,这两部分又分为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其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实验课是医学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离不开科学实验。

为了更好地应用实验室,让其发挥更大的利用价值,我校对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不断改革、提高与完善。实验教学改革是促进了医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和素质型转变,从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和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模块化教学

传统实验课教学多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过多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往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高,仅作为理论课的附属和验证,学科之间的界限过于明显,限制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内容多陈旧零散,缺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从根本上改革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大力推进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将过去分散于各学科的实验室如,病理实验室、组织胚胎学实验室整合组建为数码互动实验室。建立一个一体化,多层次,模块化,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在数码互动实验室的应用上,加强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鼓励教师研制开发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在实验教学手段上,采用实验硬件配合,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三种教学手段强化实验教学。充分利用“读秀”中心网站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网络技术,开辟网上预约、网上预习、网上复习、在线实验等方式消除空间和时间上的障碍。

2 完善实验考核方式和教学模式

2.1 完善实验考核方式

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我们基础医学部,基础性实验的考核主要依据:实验预习与报告,实验操作,实验考试等;构建以教学督导与信息反馈为主要手段、以实验过程监控为主要内容、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为保障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2.2 开放教学模式

考试考查是实验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课程考试或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可对每位学生的学习做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促进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以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做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平时成绩以实验操作、实验能力、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是否准确、规范化为主要依据,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考试成绩由平时测评及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基础和综合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实验操作或标本考查(如给出相关理论假说,请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形态学则进行标本的考查)、试题测验(考察相关实验及理论知识)等多种方法进行,最后综合得出成绩。对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学生要提交论文;为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有所创新,对于有创见的学生,成绩从优。实验成绩登记、建档。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抓好短期(强化)培训,即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项培训或活动补充教师的某一方面知识,不断提高技能。要抓好日常的培训,即在日常实验教学中的严格要求,使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得到锻炼,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4 抓好实验课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实验课的准备不但包括对学生的上述要求,而且教学教师也必须按照实验课遵守教学组织和要求,上好实验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目标,抓好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以下若干环节,达到实验课之目的。

4.1 实验课的课前准备

实验课指导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编写出富有启发性的指导提纲。在实验课前,指导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备实验,以便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到心中有数,从而取得指导实验的主动权。此外,课前教师要逐一检查实验时要使用的各种设备,包括仪器、药品、器材、水、电供应和实验动物等,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4.2 实验课的指导性讲解

在实验开始前,指导教师应用较短的时间进行指导性讲解,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并提出实验中的有关要求及注意事项。但这种指导不是理论授课的重复与补充,而是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原理,了解实验方法和步骤,以及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提高学生作好实验的信心。反之,如果完全由教师注入理论,让学生不用动脑费力,必然会使学生对实验感到索然无味,从而对实验课的预期目标的实现产生消极影响。

4.3 实验过程的控制与指导

在学生动手前,教师应给学生一个短暂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关键是明确实验目的。然后回顾和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明确个人的分工和责任,以免实验时现翻书本,慌乱,拖延时间,造成实验的贻误。

实验过程中,幕保持实验室的肃静,使学生聚精会神,不致因吵闹而忽略对一瞬即逝的实验现象的观察,或造成药量滴定不准,甚至延误了给药时间,导致实验失败。其次,要保持实验台和环境的整洁,这是医务工作者必须养成的职业习惯。比如在做动物实验时要及时清理实验台上的脏物、毛、血迹、粪便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细致地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不能弄虚作假。

4.4 实验总结

实验后总结是检查实验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实验总结看成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总结最好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可以由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心得体会、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教师则结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必要的理论进行分析、总结,也可以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再作归纳小结。在总结时对有创见的学生应给予表扬,使总结具体生动,有助于提高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篇5

2.1完善的硬件和软件保障

现在,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日益完善的硬件和软件保障了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为了适应不同教学的需求,实验室计算机都安装了WindowsXP或Windows7操作系统,或通过VMwareWorkstation虚拟机,来满足不同操作系统的需求;并对应课程情况安装了Office2013、PhotoshopCS5、SSPS、MATLAB、VisualBasic、AfterEffects等教学软件。

2.2完善网络化功能

实验教学中心所有计算机,均通过各实验室交换机柜连入实验教学中心服务器中心机房,再由服务器中心机房交换、路由、防火墙等设备,根据教学和科研需求将计算机接入校园网或Internet,为网络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3完善软件的使用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多和总量的不断增大,使得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通常实验室的系统和软件安装是采用网络GHOST的方法进行,当一台或数台计算机的数据被破坏或无法启动时,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并不会影响正常教学。每台计算机也应该安装系统还原卡或还原软件,有条件的还可以安装网络版的病毒防火墙并保持自动更新,以保证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使用的安全。实验教学中心使用的FaronicsDeepFreezeServer版本还原软件,可以进行集中式解冻和冻结管理,方便管理人员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调整;杀毒软件则采用360企业版的360杀毒软件,是面向企业用户推出的永久免费的杀毒解决方案,不限制终端数和功能,特别适合大批量部署实验室计算机。这样将还原和杀毒进行结合,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移动设备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2.4完善管理,提升实验室服务能力

2.4.1制度的完善

实验室的制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制度才可以规范工作的行为。结合学院和该实验教学中心自身的特色,建立了如《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人文信息管理学院本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工作职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服务器中心机房管理员职责》、《启点•创新应用开发工作室成员守则》等,让使用实验室的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能自觉地遵守这些制度,从而让实验室安全、高效地运行。

2.4.2人事的改革

多数学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都是聘用或劳务派遣形式,与学校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相差较大,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作,只有管理人员工作积极上进,权益得到保障时,实验室才能正常地运转。因此,学校在转编、培训、晋升、工资和福利等方面,应该对实验室管理人员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让他们在该岗位上得到应有的保障。

2.4.3完善职能服务

该实验教学中心的职能服务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对外服务。①教学任务。该实验教学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教学服务,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合学校教务处和学院教务科下发的教学任务安排,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设备。对在计算机上无法运行的软件,提前部署虚拟机环境。每次实验课前,保证开好门、用好设备、上好课。现在实验教学中心的5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和4个外语语音室的周学时的总和大约为150,所以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更好地为教学服务。②科研任务。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老师和学校科技处的要求,提前与该实验教学中心协调,提供场地和适合的计算机软件环境,以满足科研的需要。③对外服务。为了提高实验室使用率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学校和学院增加创收,本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卫生技术专业资格考试等大型考试。随着学校的对外宣传,今后可能会承担更多的培训、比赛和考试任务。

篇6

第二,由于实验仪器设备过于分散,加上学生实验分组人数众多,让教学设备使用率低,进而影响实验的整体效果。

第三,由于实验管理人员人数较少,力量分散,因此对设备难以统筹管理。

第四,由于基础教学中验证性实验多,而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因此不利于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开放性思维。

2对我院基础医学实验室的资源有效整合与共享

第一,医学实验室空间与设备的综合利用。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学科的相应特点进行调整,让人体解剖和局部解剖合并,病理和组织学合并,生理和药理合并为机能实验室等。这样能够让相关学科实验室之间有着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关系,比如,药理与生理医学都用到鼠兔解剖台和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等设备,这不仅让各学科之间的实验室使用面积增加,并且能够同时进行12组实验,使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第二,对实验课教学的时间合理安排。根据教学计划,人体解剖、病理、药理和免疫实验安排在单周进行教学,局部解剖、组织、生理和寄生虫实验安排双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安排相关的实验室,不但能够共享空间和资源,还互不干扰,并且避免了实验室闲置。

第三,对基础医学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1)我院对各学科实验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提升了实验室利用率。学院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成立了实验中心,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首先根据相关学科的特点,通过会议制定了教学计划。然后对可利用的实验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合理安排实验科目与内容,让相关的专业既能够相互共享资源,并且互相不影响;既能够拓展实验室的规模,提高教学条件,还可以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实验室闲置频率。

(2)对资源进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实验中心需要将各学科的实验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让实验资源由分散转变为集中,相互补充,以免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能够为学院节省财力与物力。对于一些大型的贵重设备,学校要统一进行管理,并且不定期对资源设备进行保养与检修,并且相关人员需要用计算机进行分析,为下一学期的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

(3)统一对师资队伍培训,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由于学院刚刚组建,学院领导相当重视着实验教学发展,因此为了能够加强实验队伍建设,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在学院领导和支持下,我院对各科任课教师与专职实验员需要负责的工作进行详细制定。在每学期开课前,各学科教师需要将新学期的实验计划上报给实验中心,而实验中心需要对实验时间进行协调,并且进行相关的师资培训,每个教师都要掌握牢固自身的专业,进而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篇7

1.2平台应用

1.2.1基础实验

核医学的基础实验部分,首先应该让学生准确的抓准医学图像的基本信息,例如器官组织、显像类型(静态/动态、平面/断层、阴性/阳性、局部/全身、)以及显像仪器(PET/SPELT)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握核医学影像的显像原理。教师应该围绕核医学图像的重点进行分析,例如器官组织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显像剂分布等等,尤其是显像剂分布这一点。教师在为学生分析核医学影像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辨别正常核医学影像与非正常核医学影像,使学生掌握各类组织器官的核医学影像显像特征;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非正常核医学影像的表现,使学生时刻记住“异病同影,同病异影”的判断规则。教师分析完核医学影像后,再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该核医学影像的表现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再对该影像进行诊断(注:非病因诊断)。最后,把自己书写的实验报告和教学平台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判断自己的诊断是否存在错误或偏差。

1.2.2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实际上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核医学影像进行比较的能力。教师在进行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时候,首先先让学生从数字化医学影响实验教学平台的数据库中,调取某类疾病的核医学影像图像,并针对对该图像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此加深学生对核医学影像检查的原理、应用以及适应症的理解,并要求学生将某类疾病的核医学影像,与该疾病器官的其它医学影像图像(例如:B超影像)进行分析对比,以此提高学生对疾病的鉴别和诊断能力。

1.2.3设计性实验

教师在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临床病例资料,设计出医学检查的最佳项目和最佳方式,再针对相应的检查项目、方式,做进一步的鉴别、诊断分析,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高综合分析能力。

2应用结果

将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应用于核医学实验教学,实现了核医学实验教学方法、方式以及手段上的变革。核医学实验教学教学手段,由人工教学转变成数字化教学,核医学影像教学方式,由临床科室现场教学转变成计算机网络化教学,核医学实验教学方法,由教师讲解教学模式转化成学生自主探究式靴子。将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应用于核医学实验教学,使得核医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化,目前,在本院的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中,已经归档了近万份医学影像数字化资料,其中,核医学图像类资料就占了30%,完全能够满足本院的实验教学需求。核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分为3个层次,即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原来比例是10:0:0,将数字化医学影像实验教学平台应用于核医学实验教学,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变成了5:3:2,由此可见,综合性试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开展率得到提升。之前,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规范程度至达到了75%,现在,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规范程度竟达到了96%。

篇8

2.1组建机能学实验室

设备共用、资源共享的网络化机能学实验室由生理、药理和病生3个实验室整合而成。实验用房重新布局统一管理,使每间实验室不再是某学科的“私有财产”,多学科的资源共享,避免了以往各教研室之间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无课时闲置、使用率不高现象。

2.2建设形态学实验室

形态学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每名学生一台显微镜,显微镜中的视野只有学生一人能看到,教师了解的学生实验情况有限,难以给予及时的指导。为此,我校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数码互动实验室,使形态学实验教学设备和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3建设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室

为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于2007年成立了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室,主要承担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教学任务,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该课程有利于学生临床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其进入临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医学知识根基。

3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师资队伍建设

要建设好实验中心,就必须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领导重视是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学校鼓励一些年轻、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充实到实验教学队伍,以提高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同时要积极培养现有的实验技术人员,加大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制订培养计划并有效实施,给实验技术人员创造更多学习、进修、交流的机会,切实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4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建设

篇9

1.2.1基本技能实验

这部分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与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以定性检查与形态观察为主的操作方式非常经典,也是现代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方法。可以精选采集血液标准、制备血涂片、鉴定微量吸管等多个基本实验技能,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这些基本操作技能。

1.2.2基础训练实验

进行基础训练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进一步验证其所学知识。笔者建议将血液检验、尿液检验、排泄物检验以及体液检验这四大类检验的16个小项目进行基础训练。

1.2.3综合性试验

综合性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血液检验与尿液检验中,选择了显微镜检验、尿液检验、白细胞检验等多种综合性实验,结合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从一份标本中检验多个指标,并保障检验质量与检验程序。

1.2.4创新设计实验

该类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启发其创新能力。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观点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其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合作学习模式,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合作意识。小组之间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专题研究。比如说,可以开展尿糖检测干预研究、尿液蛋白质检测影响因素等试验。通过创新设计实验,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力与动力。1.3考核方式改革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需要重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技能考核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实验考核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与其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可以将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项目考核,强化项目考核以及临床岗位技能考核。每一环节的考核项目都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包括准备标准、操作标准、终末标准等,并制定合理分值,强化学生的针对性评价。在实验教学工作完成之后,可以按照相关体系标准需求,选择考核内容,然后由学生决定强化考核的具体内容。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之后,在进行基本检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强化重点训练项目,完成实习之后进行岗位技能考核。

2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2.1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

重视能力、重视素质、重视知识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强化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相关研究资料证实,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要显著优于未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成绩。与此同时,学生的论文撰写数量、团队精神、科研意识也大幅度提高。另外,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2.2提高教学水平

实验教学改革,也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学习、钻研的积极性,整体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实验教学方法、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与探究。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同时也是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推动教学研究深入开展的过程,对于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篇10

实验课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目前的高等院校尚有一些“重理论轻实验,重原理轻操作,重实验报告轻实验过程”的问题存在。面对新时代的高材生应当实验课教学中进行环节的改革,应贯彻实践性,启发性,探索性,自主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医学遗传学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手段来证明已知的理论知识,是学生从感官上进一步理解理仑[2]。在一些传统的验证性内容上增加启发性强的内容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实验教学中应侧重于有关染色体的操作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熟练操作技能,以此达到充分理解理论课的知识内容。因此,我们改进的环节为加入系谱分析的实验内容。

二、系谱分析的实验内容

在理论课上传授有关单基因遗传的疾病时,首先嘱咐学生专心听讲,下课后自己在网上查找有关系谱分析的一些案例。按照班级人数来决定4-6个人形成一组,已找到案例制作课件,上实验课时拍个代表来讲解其有关疾病的临床特征,描述或绘出系谱图,做一些有关的分析题。因为讲授单基因遗传病的课时较多,需要6个学时来讲完本章内容。所以学生应有充分地查找文献,制作课件的时间。若4人为一组,这样每个人都要上网查找疾病案例,为了讲好此内容提前做好病分析有关计算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查找文献能力和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及其对遗传学这门课的深度理解。

三、改进实验课教学模式

乔伊斯和韦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作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和计划”[3]。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有用之才[4],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更新,现在的学生对电脑知识的需求和认识度的提高,我们应选择有积极性,创造性,灵活性,独立性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

当然我们要规范教学过程,加强课前预习。每一个实验都是针对某个遗传原理设计的,学生只有充分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展开实验。实验中的一些技术原理也是学生学生必须了解清楚的。实验前,教师应当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并要求学生理解该实验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目的的步骤,还要核实试验中遇到的技术环节问题。实验结果的误差是科学实验的正常现象,对于医学遗传学实验,识别染色体病把染色体配对排列在报告册时,要求学生细心和耐心的找出配对染色体。而不是照抄实验书上的染色体配对。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这样即可总结正确的操作,也可做出实验误差的合理解释。

只有通过严格化和规范化,才能培养合格的医学遗传学人才。有利于将来走上岗位,能在独立的创兴在一线上。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

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目的明确,思路清晰,便于记忆和总结[5]。采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内容对与学生理解实验操作内容更加有利。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图文讲述结合,营造一个直观的,丰富多彩的,生动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6]。

五、对于实验考核进行改革

每次实验课后教师给予学生评分后,总结性的给学生讲解实验课中所出现的共同问题。以免再次发生类似错误或问题。在我们进行改革的系谱分析实验环节就是一个有力的测试学生对本门课的态度和学习热度,从他们设计和制作的课件中可以观察到学生对于系谱分析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考能力。当然从中还可观察到小组团队精神发挥的如何。从这写细节我们可以本本次实验作为一次小测验。系谱分析是验证性实验,但是从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潜在的能力。也是一次很好的复习本章内容关键的知识内容的好机会。

篇11

由上可知,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已成为医学生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一)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开始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时就必须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内的规章制度(不穿工作服严禁进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喝饮料、吃零食等),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以后的实验课中不断得到强化。

(二)在专业课学习中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进入专业课学习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逐渐接触到血液、尿液、痰等标本,同时标本中的未知生物危险因子也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因此,带教教师要以身作则,反复强调进入实验室时要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章制度,加强生物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授学生标本采集处理的注意事项,使其正确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对于实验室废弃物(如注射器、血液等)的处理,要按照实验室的规定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同时,要做好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三)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进行系统教育。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主要立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规范化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关法规,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水平。针对医学检验专业操作要求较强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未来岗位的特点,尤其是要增强学生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的意识,加强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系统教育,使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及处理相关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增强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从而有效降低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

(四)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尽职尽责,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熟悉操作技能,提高对锐器伤、标本污染、气溶胶等职业感染因素的认识,掌握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还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题讲座或培训,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加深生物安全认识,培养、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三、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保障措施

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在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措施加以保障。

(一)提高教师对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重视。我国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这就需要使教师认识到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取得共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二)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医学院校实验室最低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是一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但现有的医学检验教学用实验室建成早,实验室设计不规范,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因此,需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只有具备了规范的实验室,才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同时也是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基础。

篇1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是落实“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措施。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是培养“卓越医生”的重要保障。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建立案例式CBL课程互动式教学新体系,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课程精讲的基础上,开设CBL教学讨论课[6]。通过附属医院收集或网络上收集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病例,设计相关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掌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通过案例引导教学,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校园网,建立各类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网站和网络课堂、聊天室等,管理教学档案和教学资源,搭建师生互动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创新实验教学管理方面,为了发挥医学和核类学科优势,对实验室进一步优化集成,将原有的预防医学实验中心、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和环境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室、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平台合并,组建“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中心根据实验内容不同下设不同的功能实验室。功能实验室的设置避免了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实现了实验室统一使用、实验用房统一分配、仪器设备统一管理、实验工作人员统一安排的实验教学资源硬件共享平台,为实验室全面开放奠定基础。中心实行全开放式的教学与管理机制。在教师指导下,做到实验时间开放、内容开放、器材开放,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篇13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生命科学已经体现出信息化、网络化及学科之间高度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特点,成为了21世纪的主导技术力量。医学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其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渗透到检验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现代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成为医学生,尤其是高等医学院校检验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我们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就医学遗传学的实验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加深基本理论的掌握,增强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科研能力,为将来的检验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医学遗传学是基础医学课程,也是一门临床医学课程,是遗传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Cq。因此,传授医学遗传学的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技能操作,还要兼具临床医学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等理解和描述得较为详尽。另外,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不断推进,医学遗传学知识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而教科书本身存在着滞后性,很难真正反映出本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所以只有不断地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手段,注重实用性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还要首先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基础知识及理论是一切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根源。任何科学研究都应该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否则科学研究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开展和持续。所以,一开始就要对学生开展基础知识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基础知识和理论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实验教学做好准备。

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素质教育是当前学生教育的主流,在任何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始终贯穿这一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有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医学院校毕业生对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原理尚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运用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差距。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做,事先由老师准备好实验材料,写好详细的实验步骤,学生先听老师讲解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然后按部就班地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这样的模式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动手能力下降。一些学生甚至对实验内容一无所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无暇观察实验过程,更不能分析、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验质量。针对这一问题,应该转换教学理念。努力实行“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对他们适当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进行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亲自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其次是酶的质和量,有一些来源的酶易出现非特异条带,而另一来源的酶则不出现,酶的量过多有时也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那么对这些原因的分析过程中,适当地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安排充足的时间鼓励他们逐个排除可疑原因,可以通过减少酶的量或更换另一来源的酶、降低引物量、适当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适当提高退火温度等对策,亲自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开拓进取,创新性实验的探索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