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前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在学前教育教学时,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集多种优势为一体,教学时,借助这种教学手段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的直观、形象地呈现在每一位孩子面前。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够将一些较为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得抽象的内容更加的形象直观化。此外,由于教学容量比较大、还能节省一些板书的时间,因此,深受大家们的喜爱。在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要充分将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发挥出来,以此来不断地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播放flas,以此来适当地调节紧张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的神经系统都能够得到休息。其次,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flas,然后再充分利用这些动漫为教学服务,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探究“幼儿期记忆发展”时,就可以让孩子们去欣赏《小猫钓鱼》的动漫,这样也利于帮助幼儿有效地理解“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防止”。最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播放一些幼儿歌曲、儿歌等。孩子们听到熟悉的歌曲时,他们也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既能活跃教学气氛,又能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加强联系,巩固效果
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天就形成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从一个较为陌生逐渐到熟练的过程,然后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则需要反复进行训练,逐渐强化才能得到。比如,有一些儿童在玩玩具之后,并没有把这些玩具放回到柜子里。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有意识地组织儿童进行收拾玩具的意识,经过多次实训练习后,孩子们也就渐渐养成不用教师提醒,在玩耍后都能够自觉及时地将一些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此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孩子们的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也要及时进行抽查,有不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约束他们,渐渐地,幼儿也就慢慢养成了好习惯。教师也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小活动,然后再借助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去激励每一位儿童,对一些表现较好的儿童要给予表扬与肯定,并且适当地给予他们一些物质奖励。对于一些较差的,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帮助,让他们都能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篇2
指导教师作为“指导者”就需要为学生充当“领路人”,进而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做好引导。教师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主要扮演的是“导演”角色,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进行指导教学。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要将问题解决的要点记录下来,进而对学生解决问题进行引导。教师应当对每一位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情况多加关注,尤其是要对那些掌握不太好的学生加以特别关注。同时要从旁做好耐心指导,关于指导方式,通常是以个别指导、集中指导以及巡视指导等为主,促进实训实效性的增强。首先,教师在具体的实训和实习过程中,尤其要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普通话要尽可能做到标准,语言要尽量儿童化。对于学生提问技能也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其次,在实训实习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示范者”
作为幼儿园教师的“示范者”,就要求教师具备高素质高技能,并且是专业的教师,要发挥好角色示范的作用。例如在“幼儿园模拟教学”实训中。对于幼儿教学的情景,教师要进行详细地讲解和演示,通过创设幼儿园环境,来带领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幼儿园教学的具体流程和情景。教师在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就不再是幼师的教师,而变成了真正的幼儿园教师,要按照幼儿园教师的严格规范来组织语言,展开教学行为,以及与学生进行提问、互动。教师要想能够促使学生技能训练有效地进行,第一步就是要为学生做好示范,从而将不同的角色担当起来。
四、实践教学的“研究者”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也是实践教学的研究者。就教师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而言,涉及的方面主要包括幼儿园今后会对幼儿教师产生怎样的需求;怎样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学生有着怎样的需要等等。实践教学就是要变学生的理论知识为实践技能,也就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一定就业能力的人,因此,实践教学一定要顺应时代变化,促使幼儿教师的能力与专业标准相适应。毕业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是以幼儿园教学为主要工作方向。该专业实践指导教师每一年要到实习单位去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并对幼儿园对学生的不同岗位要求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解,以便做好准备进行下一年的教学计划。通常的调研方法主要有两种,即访谈和问卷调查。访谈主要是针对实习学生个人进行,从而对其工作上的感悟体会有所了解,并且从谈话中获得他们对在校生的实际建议。对于实习幼教机构的领导也需要进行相关访谈,从而对毕业生中实践的不足进行了解。而教师的调研结果也将明显影响到今后的教学计划调整和创新。所以,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应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学研究者。
篇3
(三)音乐可以增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力任何的课堂教学,如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高职学校的舞蹈教学也不例外。舞蹈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动作要领众多,稍有不专心就有可能遗忘其中的某个动作,导致整个舞蹈动作不协调,影响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机械灌输式的教学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专心致志的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掌握领会舞蹈的每个动作更是一句空谈,我们未来的幼儿教师又将会把怎样的舞蹈教授给幼儿呢?由于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处在对音乐十分喜欢的年龄阶段,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会使舞蹈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加深对舞蹈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推动舞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音乐可以协调学生舞蹈的动作音乐不但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可以协调学生的舞蹈动作,如果没有音乐,学生的舞蹈动作就只能依靠教师的指导以及自身的感觉来修正,但这对于初学舞蹈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而音乐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因为学生可以随着音乐有规律的轻、重、缓、急音律来掌控舞蹈动作幅度,哪个动作需要舒展,哪个动作需要收缩,哪个部位需要动,哪个部位不需要动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给舞蹈带来巨大魅力的同时,还协调了学生舞蹈的动作,又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增强学生自信,何乐而不为呢?
(五)音乐有助于意境的展现“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而意境就是这两种情态的统一,即意与境的统一。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以意蕴、情趣取胜。舞蹈是“形动于外而精于内”的表情艺术,作为舞蹈的表演者应了解音乐和舞蹈的深层含义,从而激发内心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邃的意境,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身体动作表现出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音乐作为时代气象与情境的描绘者,可以充分表现人的审美感受,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态。音乐在表现意境方面是无形的、丰富的、微妙的、动人的,音乐虽不能给人以具体美的形象,却能把人带入一种无形的美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遐想万千;音乐还可以其强烈的感彩,打动人心、陶冶情操。
篇4
据调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有95%的人群无钢琴演奏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钢琴教师只有三至四年的时间来完成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教学工作,这对大学钢琴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二)国家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
在我国,目前并没有相应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大纲。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这种情况使得学校在教材的选用上有着更加灵活的特点,也使得教材的选用显得尤为的重要。
(三)传统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单一化、片面化误区
在我国众多高校学前专业学生的教育中,教师教学目的过于单一化,教师大多数仅仅要求学生掌握钢琴的演奏技巧,并且将其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容易出现“片面化”,在钢琴伴奏课中只传授如何对儿童歌曲进行伴奏,而忽视了儿歌边弹边唱的学习和训练。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质量
(一)阶梯式教学法
学前专业的学生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学前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人是没有钢琴基础的。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对钢琴教学进行调整,不可以照搬传统的传授学龄前儿童的教学方式,而需要运用阶梯法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要使学生们对钢琴演奏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自己的信心。教师可以在学期之初演奏一些耳熟能详的乐曲让学生们欣赏,以此来提高他们对钢琴的兴趣;其次就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培养,这里包括了演奏钢琴的基本坐姿、手型及指法等多方面要素;当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演奏能力时,要使学生们的演奏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音乐的表现力方面要进行更为深入的渗透,因此需要教师对每首作品的作曲家简介及作曲家音乐风格等特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该作品。
(二)合理的教材选用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多采用《车尔尼599》、《车尔尼849》、《小奏鸣曲》等教材作为启蒙阶段的必用教材。这些教材的特点是教学进度慢,内容相对于学前教育来说不够实用,与将来幼儿园教育工作容易脱节,容易造成会独奏不会伴奏,会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认真总结钢琴教学初级阶段所有教材中乐曲的精髓,把可以代表每一项钢琴演奏技巧的曲目摘取出来,按照难易程度划分,最终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学生程度的钢琴教材,因材施教,达到最终的钢琴教学目的。
(三)教学目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全面化
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幼儿歌曲的伴奏,因为这是学生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中必须掌握的职业基本功。在幼儿歌曲伴奏课中,很多教师只是把伴奏的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而没有注重“弹”与“唱”的结合,造成了学生会弹不会唱、会唱不会弹的结局。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伴奏知识教授与学生体会练习同时进行,强调幼儿歌曲弹唱方面的教学,钢琴教师也可以同声乐教师共同备课,研讨教学内容,布置同步教学的儿童歌曲,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练习的方法
要想使得学生钢琴水平提高,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们在课后的练习也显得尤为的重要。因此,为学生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们演奏技能的提高。许多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急于求成,以至于控制不了自己练琴时的演奏速度,这种方法非常不利于钢琴演奏技能的练习。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循序渐进、踏实的进行演奏,将演奏乐曲的速度放慢,分析每个乐谱中的每一个音,包括银色的处理、力度的控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处理好每一首钢琴作品。除此之外,需要做到的是细化过程。作为一名钢琴初学者,需要细化练习钢琴的每一个细节,这其中大概可以分为7个步骤:读谱号、读调号、读拍号、读唱法、读指法、读节奏、读乐句。通过这几个步骤可以对每首钢琴乐曲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更加完美的演奏钢琴作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篇5
针对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2.1有效设置课程资源在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需要重视专业思想的培养,使参与实习的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在课程设置中明确实习目标,做好实习准备工作,拟定实习计划。在课程设置中需要注意理论与技能的教育。随着我国研究性教学的不断深入,很多高校都不够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校在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中,需要改进当前的课堂结构,提高技能类课程所占比重。在实习中,教师的体态表达、沟通、语言表达、教学游戏化、基本技能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中需要优化高校学前教育,达到师范性与学术性统一的目的,加强学习专业化教学,也需要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工作,除了设置现代教育技术之外,还需要设置教师礼仪、音乐、手工等课程。
2.2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完善实习基地高校在安排学生实习中,需要充分考虑实习时间的分配问题,延长实习时间,学生能够熟悉幼儿园工作与生活的时间需要4周,若是实习时间安排为4~6周,很多学生是没有机会讲课的,因此需要将实习时间延长到12周以上,保证学生能够全方面的接触整个实习过程。在实习形式方面,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育实习,学生的实习应该贯穿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强化实习功能,依照学生的能力合理选择实习方式。学校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中,需要充分利用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推动幼教事业的发展。为保证实习基地的稳定性,高校需要与实习基地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保证双方在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关注实习幼儿园的指导工作,共同研究教育课题。在实习基地的人际关系建设中,实习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指导教师需要为实习生上好示范课以及观摩课,保证实习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教育经验。
2.3健全实习评价体系学校在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实习评价体系中,需要保证能够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强调实习特殊化;强调实习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教学以及管理水平。基于此,高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现教师、家长以及实习生自评的方式,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进行整体的评价和指导,避免单方面的因素出现成绩偏差,影响评定工作。
篇6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当前幼儿教育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要有效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我们可以从以卜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优化内容。幼儿教育课程内容要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力求幼儿教育方法和模式符合幼儿发展需求,首先,我们要确立幼儿教育导向,以先进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础,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结合孩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最后,要让孩子成为幼儿教育的主体,以孩子需求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第二,转变教育观念。幼儿园应和政府联合,进行实验性的特色教育,将取得的成果向其他办学单位推广;再者,幼儿园可以借鉴其他幼儿园甚至国外优秀幼儿园的办学经验,这些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方法等可能并不适合当前情况,我们要进行合理的取舍,结合幼儿园实际,构建新颖的教育理念。第三,促进专业成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幼儿园应定期选派优秀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或者到其他幼儿园进行交换学习,交流经验和理念;针对幼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幼儿园要积极引进男性青年教师,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第四,加强家园沟通。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家长要明白孩子的发展不单单是成绩的提高,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家长应和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篇7
二、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依据蒲友俊同志主编的《文学原理》中的观点,文学是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和表现生活审美内涵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作者对生活高度的概括与总结,较为抽象。既然文学源于生活,反映、表现生活的内涵,那么为何不可以将文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神圣的课堂上再现生活情景?不论是导入新课,研析全文,还是总结全文,都应密切的联系现实生活,用现实生活体验来诠释文本,用文本来高度概括总结现实生活。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就是要感悟体味现实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用以治学“。否则语文课真的就成了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啦。例如《致橡树》《我愿是激流》难道不是写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难道不是生活中游说的典范?
三、施展语言魅力,涂抹课堂剂
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课。教师的课堂语言与课堂气氛有直接关系。优美典雅的语言让人心悦诚服,通俗幽默的语言让人捧腹大笑,平淡枯竭的语言让人恹恹欲睡,犀利刻薄的语言让人怒发冲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锤炼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多才丰富。如果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平淡枯竭干瘪,甚至词不达意婆婆妈妈……那堂课一定是呆滞枯燥毫无生气的,至于学生的收获就别提了。
四、让学生演绎知识,让课堂掌声响起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被所谓的标准答案困扰,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敢回答问题,担心出错,怕被人笑话,印象打折,致使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出来,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堂就是自己出现错误的最佳时地,不让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就无法纠正错误,这是最危险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不能打击基础较差的,对那些见解精到,表达准确流畅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让教室里赞美的掌声响起。
五、要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教师应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如我在教《三峡》这篇古代散文时,先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再让学生查阅相关三峡的资料。学生们兴致很高。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三峡古有李白诗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今有诗“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雄伟葛洲坝工程,这些自然联想起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三峡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六、用活动提升语文素养,让语文教学更丰富
篇8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作为教学者来说利用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对教育者进行教学。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教学,更好地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使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有效提高。从心理教学上讲,能够影响一个人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种。所以,不能单纯地靠建造咨询室来解决,要通过在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的方式进行解决,这样的整合方法,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从当前的教学状况来看,心理教师比较少,对于心理教育的展开是不容乐观的。因此,必须将心理教育整合到语文教育中,不然学生的心理健康得不到保障。
2.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所以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开展一些与心理活动有关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去培养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能力。其实初中语文教学就是学生心理的组织过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而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懂得去思考、去探索、去学习、去创造等。利用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德,更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能力。所以,心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是学生心理教学的重要途径。而且有效地开展心理教育,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让教学者以朋友的方式被学生接纳。在日常的学习中,更要注重学生本身的心理需求,从人性化的角度去教育和理解学生。所以,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整合,更有效地改变了师生关系,进一步提升了学习能力。
二、语文教学与心理教学整合的方法
首先,要明白心理教育不是单纯的心理辅导,而是将语文教学渗透到心理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1.确立教学目标,将心理教育融入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目标的确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而教学目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本身。所以,在确立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将本学科的知识融入进去,更要将心理教育融入其中。通常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教学知识本身,而忽略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等心理活动。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之初,教学目标的确立更要注重学生的内心,将学生放在首位,进一步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和独特的个性。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将教学目标设计为:学习文章的朴实情感;从父亲“背影”表现出作者对父辈的爱,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带领学生体会对家人的感情,让学生懂得同父母相处、珍惜亲情等。通过这种教学目标的确立,把心理教学融入其中,在课堂上根据教育目标进行教学,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篇9
二是在教师配备上,队伍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性较差。比如音乐声乐专业教师可以担任乐理视唱练耳课,打击乐专业的教师可以担任合唱指挥课,钢琴课教师可以担任音乐欣赏课,使教师变成全能型,针对性培养不强。目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主要来源于艺术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他们中学术性人才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幼儿园实践经验,甚至到幼儿园调研的次数都很少。因此,也很难站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角度来思考和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在他们承担的教学实践中,仍按照培养音乐、舞蹈等专业人才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另外,有的高职高专学校升格后,继任的教师角色调整不到位,仍然固守原来的教学模式,加之与幼教机构联系少,得不到进修的机会,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实际性培训,因此他们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常与现代幼教办学理念相脱节,达不到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是在课程设置上,不够完善。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较低,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有相当份量的文化基础知识,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专业理论知识课,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狭窄、层次较低。相对于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这种情况至少带来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因为对学生技能与技巧的传授虽多,但学前教育专业也多是以课堂讲解、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很难有实战和演练的机会,动手实践能力不强,从业技能差。所以一旦到幼儿园工作后,有的学生不能适应岗位,用人单位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再培训,费时费力。二是因为专业理论教学深层次的,诸如培养幼儿情感、意识方面的教学内容少,而且过于陈旧与单一,使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教育原理掌握得不深不透,所以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工作中有可能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只把教会幼儿唱多少首歌、跳多少舞蹈、做多少手工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尺度,而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对策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制约这种能力的因素,如何走出困境,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幼儿教师,就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与发展路径,寻求适合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是要强化主体意识。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一是教师,二是学生。因此,学校第一要提高生源质量。在招生时,与未来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侧重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文化知识考试的同时,有必要对学生加设面试,对一些具有音乐特长又热爱学前教育的艺术特长生可适当有所倾斜。第二,要加强教师培训。学前教育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承担者,素质与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应根据教师的特长,选择其发展方向,明确其职业生涯,加强岗前培训,尽可能多地为这些教师学习学前教育的知识和理论提供机会和条件,培养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篇10
一、深入生活,搞好准备指导
作前准备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使学生在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中,把大量的素材储存在自己的脑子里,需要的时候可随手拈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积累呢?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做起。
1.激发观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要让学生有兴趣。如教师带领学生去实地观察,亲临其境,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如观察牡丹,学生通过感知牡丹的颜色、形状、味道有什么特点,学生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多去观察几次,学生慢慢的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养成了观察习惯,提高了观察能力,他们就会发现观察的对象就在自己身边。
2.观察要有序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要指导学生掌握好观察的切主点。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也可以从部分到整体或由上到下,由下而上或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或由近及远,由远及近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二、观察要选准角度,尽力接近生活
观察要选择小学生熟悉的事物,这就是要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或自己能够亲身感受到的事物。如课前活动做游戏,跳皮筋,踢足球,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物,教师要提出一些要求,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使学生积累大量的素材,就可避免“无米之炊”的苦恼了。
三、充分酝酿,加强课前作文指导
课堂作文指导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作文知识。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配合,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因此搞好读写结合,在改革小学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作用。
1.把传授作文知识渗透到作文教学之中
现行教材是按“讲读课――阅读课――独立阅读课――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包括作文训练)”这一编排的。这是一人由导读到自读,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训练体系。因此,作文指导应渗透在每节语文课之中。在教学工作中,每进行一个单元的作文教学,我都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本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各学生掌握作文知识的具体情况,确定读写结合的联结点。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作文知识。
2.发挥“习作例文”作用
“习作例文”顾名思义,就是给学生提供范题。因此教学习作例文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再组织学生讨论例文的重要写作方法是什么,从中可以学到哪些写作知识,使写作例文真正发挥作用。
3.搞好读写例话的教学
读写例话,是以本单元的重点课文为例子,对本单元读或写的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让学生对本单元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读和写知识的一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读懂全文内容,找出关键句子,牢记读写知识,并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提高读写能力。
四、善始善终作好作后修改指导
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的,也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叶老说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但传统的做法是“老师改学生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老师虽然花费了很多劳动但收效甚微,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我让学生根据以下方法修改文章:
1.纠正错别字
我指导学生改正错别字时,学生先自改再同桌改正。如遇到不知对错的字,可争论,查字典,问老师,切不可大概可能地写下去。
2.诊断病句
我经常在学生的文章中挑出病句指导学生修改,从具体的例子中知道病句的病症,改正错别字。标点不正确,词语搭配不当,重复罗嗦,前后矛盾,词序排列混乱等顺序检查修改。
3.指导学生修改病段
学生有了修改病句的知识和能力,指导学生修改病句就容易多了。主要是让学生注意每段的逻辑顺序,使句与句之间上下连贯成为一体。
篇11
在教学单个拼音字母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接受过学前汉语拼音学习,课堂上往往呈现一片嘈杂声,正确的发音,非正确的发音,充斥耳旁。此时,我们一个问题(是怎样发出这个音的?)抛下去,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师这儿来。他们会用心地听老师的发音,仔细的观察老师口型的变化。然后自己去尝试发音,去体会发音过程,探索发音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上找到新的未知点,从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2.让学生把现有的经验和新的事物联系起来
在教学拼音的部件的字形时,我们除了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情境图找出与拼音部件相似之处外,还让学生回忆一下在家里、在学校里、在街上、在公园里等实际生活中与拼音部件相似的事物。此话题一出,学生的小手如林举起。他们有的说,“i”像高尔夫球杆;有的说“y”像妈妈晾衣的撑杆;还有的说:“m”像麦当劳的标记……当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实际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已牢牢记住了拼音部件的样子。
3.充分利用情境图丰富学生的语言和内心感受
色彩鲜艳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它形象地展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万物。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情境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语言,并把它有机的与学习汉语拼音联系起来。学生在看图学拼音说话中,由一个词发展到一个短语,由一个短语发展到一个长句,由一个长句发展到一个句群。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法,并乐于和人交流的培养。虽然这个要求在阅读目标中出现,但我们在看图学拼音时,就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孩子们由不会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到会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由不会怎样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到用规范、流利的语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速度是非常之快,训练也是初见成效的。由此,我感受到情境图在这个训练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把形象生动的信息画面传到学生大脑中,形成初象,使他们在学习中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心充满感受,从而激发出孩子们对自然世界,人类诸方面的关心!
4.找出合作点,初建合作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拼音教学中能不能进行合作式教学研究,我们在边教边摸索。通过实践,我们渐渐明白,拼音教学同样可以进行合作式学习。只不过要找准合作点,教会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同时注意合作人数以2~4人为易。
如:我们有位老师在教学中找出合作点:①这幅图画的什么?②图下的音节读什么?③音节由什么组成的?让学生同座之问讨论。刚开始,学生同座之间不知所云。茫然坐在那里。于是这位老师手把手教两人讨论,并在全班做示范。于是学生学会了讨论。经讨论后,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句完整多了,学习自主性也较好的体现出来。看一幅老虎图,学生说出了“一只凶猛的老虎正在四处寻食”的完整句子。然后再指导学生用音节组词,学生在合作学习实践中互相帮助,互相完善,取得了长足进步!
篇12
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质量,就要明确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分析出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进而分析出教师自身音乐素养的缺失。只有从学前教育师资音乐素养培养这一源头抓起,才能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质量。
(一)教学目标设定方面的问题表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应着重关注幼儿对美的感受,为幼儿提供机会,并为幼儿表现美提供必要的技能上的帮助。而实践中,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音乐教育只是唱唱跳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注重唱歌技能的教学,而忽略了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充分利用身体各种感官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能力的现象。教师过分强调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造成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出现了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的局面。
(二)教学内容设定方面的问题表现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在幼儿园音乐教学及活动中,一方面可使幼儿熟悉的少数民族音乐、歌曲自然地融入幼儿园教学级生活中,保证幼儿学习的初始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幼儿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与传承。但大多数教师们却忽略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本身所具有的少数民族歌舞方面的生本资源。为幼儿设定的单一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活动陷入了呆板、乏味的境地,不能够很好地提起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方式设定方面的问题表现
音乐教师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化,影响着幼儿创造力的发挥。教师上音乐课往往只想到要教给学生什么内容,而忽视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习得的音乐、舞蹈的现有水平,以及幼儿在此基础之上的进一步需要及兴趣。由于没有对这些要求进行评估,采取较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就不能够给予幼儿自己自由活动的条件,让其自己去思考一些问题。模式化的教学不仅成了定式,而且禁锢着教师的思想和教学行为,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四)教学评价方面的问题表现
教学评价是教师发现、分析、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本地区多所幼儿园的教学中,大多数幼儿园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的积极性不高,而主要是以教师互评和自评为主,极少与外请专家、家长参与评价相结合;而在评价内容方面,主要围绕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水平,以及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调查。而忽略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本身所具有的少数民族歌舞方面的基础并对此进行培养的评鉴,这样相对单一的评价手段及内容标准的设定致使教师只能关注到幼儿某一方面的发展,而不能对幼儿一生可持续的发展做全面的认识和分析。
三、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从源头抓起,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元素有效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应着眼于研究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内容本土化,改善教学策略,优化培养途径与方法等问题。从培养思路与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和技能培养等方面加以研究,达到使该专业教师具有较好的且能够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音乐素养及能力的培养目标。具体为:
(一)培养思路与目标方面的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如果仅仅定位于适应现实的幼教实践,完成一般教学常规要求,是有局限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应是基于幼儿园教师实际工作要求,进行的创新幼教实践②。其核心问题是: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这是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应有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看:该专业的学生音乐技能培养应与当地民族的音乐、文化、生活相结合,注重幼儿所具有的生本资源,在教学中融入学生更加熟悉的本土化的音乐、歌舞、戏曲等音乐元素,以更利于学生学习、掌握;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出发,融入或创新学生所熟悉的本土化的音乐元素,以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更加能够潜移默化地增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完成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训练内容设置方面的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之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培养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整合性”的体现。③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同样也应该遵循面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需求这一原则开展,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适切性与互补性结合,④精选、梳理利于幼儿熟悉的音乐曲调、形式、表现手法等音乐元素。根据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活、习俗等特点,将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元素(包括少数民族歌曲、器乐、舞蹈、戏曲元素等四类元素)合理融入该专业学生教学、训练内容中。通过这样的积累,其目的是使得该专业的学生在职前就有较熟悉的,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教学技能得以掌握,以利于学生今后在民族地区能够更顺利地、有创造性地展开教学活动。
(三)教学方式方面的分析
篇13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是,当前作文教学仍存在着程式化、虚假编造、难写难作等现象。小学生作文存在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写的内容没有经历过,有的虽经历过,但是没有什么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作文时,只得胡编乱造,既写不具体,也不能表达真心实感。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表达,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增强体验,多写体验性作文。
一、引导实践,丰富体验,积累素材
学生习作的最大难题是“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由于学生社会实践少,生活阅历浅,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作时当然就像“无米之炊”。因此,作文教学要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丰富生活阅历,丰富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自发性实践活动,这类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它具有主动性、随机性、经常性的特点。比如看电视、唱歌、游戏、交朋友、外出旅行、做家务等等。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生活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让这种自发性实践活动成为大容量的生活作文素材。
其次,老师应该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的项目、计划,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参加实践。如:引导学生组成“雏鹰假日文明小队”,活跃在街道、社区,宣传环保,参加做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深入到群众家中,宣传消防知识,提醒人们注意防火安全,免受火灾伤害;到工厂参观,到社会调查……这样,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获得第一手写作素材,使写作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并从中感受生活,丰富阅历,让生活真正成为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回忆生活,唤起体验,引吐真情
专家指出:“追忆性体验能帮助人重新发现已逝生活的意义,不仅能通过想象、联想和记忆把最美好的、最值得珍视的情感经验重新捉取出来,而且能挖掘出以往平淡生活中美的因素,以积极地享用人生。”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许多美好的经历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通过创设情境,勾起学生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唤起他们曾经有过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引发他们倾吐的愿望。如指导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七册第8组习作《一张相片的故事》时,让学生精心挑选珍藏美好记忆的相片,向大家展示,讲述这张相片的故事,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1、看相片——激发真情;2、说相片——引吐真情;3、写相片——抒发真情;4、赏习作——交流真情。
学生通过展示相片、交流相片,一个个兴奋不已,仿佛又回到了曾经拍照的地方,那种曾经有过的体验和感受重新被唤起,产生了不说不休,不吐不快激动情绪。学生情动于衷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言溢于外,情感迸发,笔下怎能不生花?
三、结合活动,参与体验,勤写作文
体验性作文最大的特征就是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时代色彩,必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论文格式。体验和实践作为体验性作文的载体非常重要,其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1、在学校里体验、作文。
在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写真实感受的作文。“现场演示作文”“创设情境作文”“现场观察作文”“现场游戏作文”在作文课上设计可资记叙的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情绪,诱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思维到语言文字的转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及写作水平。它把课堂“变成了舞台,变成了实验室,变成了一个活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耳濡目染,身体力行,尽情欢畅,然后记下其所见、所闻、所感。
2、在家庭中体验、作文。
家庭生活是体验性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中的故事小事,都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作文内容。让学生参与各种家庭体验活动,如在家中学做一种家务:包饺子、烧饭、洗衣服等。但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熟练地掌握一种家务的小窍门来表现自我。因此,他们就学得很投入,并能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灵感,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3、在社会中体验、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社会生活五彩斑斓,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亲自感受,才能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流露真情。让学生自己去接触社会生活,如:买菜、买书买报,自己去看医生,自己坐车回老家等等,学生从中获得的感受是真实难忘的,同时也学会了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地观察和理性的思考。有的学生从自己看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医院的规章制度;有的学生在买菜中学会讨价还价,识别真伪。这些形形真真切切的体验就成了学生写作之源的活水,他们在这样的体验作文过程中既练了笔,又长了见识,一举多得,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