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师以身作则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以身作则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师以身作则论文

篇1

一、培养好班风,感染好习惯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良好的班风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因此,我们可以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抓典型、树榜样,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激励机制,如周周评选进步生,一月评选一次“班级之星”,形成互争、互赛的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例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不去营业性的网吧、游戏机房”这一条行为规范,针对班中个别学生曾经违反规定的情况,让大家展开讨论,为什么不能去营业性网吧、游戏机房,谈谈其中的利与弊,让那些学生明白学校、教师这样做的原因,从而养成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好习惯。

二、以身作则,引领好习惯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教师自觉捡起一片废纸,扶正课桌椅,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等。轻轻的一声“谢谢”、升降国旗的每一个动作、学习用品的摆放、上课的坐立姿势、作业本的保护、作业书写的规范、上学衣帽的整齐、红领巾的佩戴、放学集会的站队、吃完营养早餐后餐具的摆放……学生受到教师行为的影响后,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也会受到他们的重视,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学生会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榜样对学生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还经常向学生讲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人和古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来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丰富活动,展示好习惯

在班主任工作中单纯的说教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凡是新异的事物都很容易吸引起他们注意。针对这一特征,我利用班队时间,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形式多样的与养成良好习惯有关的活动,把一切活动都作为养成教育的“载体”,以活动为载体,抓住契机,使各项活动都成为养成教育过程和检验养成教育效果的过程,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活动,使知、情、意、行有机地统一在活动之中。尽管内容各异,但都蕴含着养成教育的因素,有鲜明的养成教育内容。在活动中学生发现自己、表现自己和了解自己,同时在活动中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培养了的良好习惯。如表演小品《一个会说话的易拉罐》、课本剧《规则》,举行辩论会、演讲会,让学生写日记、周记,记名言、格言、警句鞭策自己,促进学生锻炼意志,从而养成良好品德与良好行为习惯。

课堂也是进行养成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养成教育素材,如习作教学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在语文课文学习时让学生充分参与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提高他们的认识,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读书习惯、讲文明礼貌的习惯、讲卫生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乐于助人的习惯;品德课《了解家乡民居》让学生参观家乡的古建筑,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保护文物建筑的习惯。

四、家校合作,促成好习惯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家庭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农村家庭的文化层次不高,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过于溺爱的倾向,在家访时班主任需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理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长和谐交流,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认真疏导,细致说理,共同探讨教育的有效方法。平时发现问题后,教师应及时通过电话和短信平台和家长联系,争取第一时间得到家长的配合,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发短信通知家长。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和来校接孩子的家长做短暂的沟通,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并随时与教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思想动态、行为表现,使学生无论在校、在家、在外都能始终如一地表现出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最终促进其健康成长。

五、持之以恒,强化好习惯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各种习惯的形成并不稳定,极易出现反复,甚至走向反面。先贤哲人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得到别人(尤其是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他们不想犯错误,更不想故意跟教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因此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反复训练,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班主任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应对好坏优劣及时给予评价,使学生从中产生成功的喜悦,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从中领略失败的教训,产生刻骨铭心的体验。这样就容易形成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在我们的小学生当中,不少学生不会也不愿做家务劳动,生活不会自理,完全依赖父母,劳动观念差;学习不求上进,怕困难、怕麻烦等。因此,我让学生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每天的生活作息表并督促检查,做到是非分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学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自然形成。

总之,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班主任更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要以超前的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理论素养上更加完善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只有善教善导,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好习惯才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开明出版社.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献给青年班主任.

篇2

教研活动是教务部的常规工作,每学期开学,我积极与教务部部长商讨教研活动主题与方式,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专业室的专题教研活动提高了老师们针对一个专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使一批新教师渐渐成熟,他们主动探究、独立工作的能力渐渐增强。教研活动也锻炼了一大批老老师,课堂教学中,他们大胆尝试,有思想,有观点,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对待学术真襟怀坦荡的态度,对别人存在的问题毫无保留地真诚地指出,也对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也非常乐意接受。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中,老师们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真正达到了教研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目的。

三.有序组织学生论文指导审查工作,使之成为宣传中心教育品牌的有效手段。

六月到七月我组织油气开采和石油工程的教师对开采06班、地质06、钻井06班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审查,并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指导了20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组织论文指导的过程中,学生因为工作岗位不能离开,不能到学校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就发挥网络的优势,组织老师在网上指导学生修改论文,派教师到现场亲自收取论文,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和老师们圆满完成230人的论文指导与审查工作,按时把质量上乘的论文提交到石油大学,为中心的势力和教学水平做了很好的宣传。

四.积极承担教学培训任务,把课堂当作超越自我的平台。

今年我承担完成的培训与教学任务有:

1.完成采油高级工培训班采油知识与技能培训7天,完成学时49个;

2.承担《采油工程》、《工程流体力学》、《渗流力学》等课程的函授教学,完成课时50个。

3.在西南石油学院承担大学生采油采气培训任务,连续6周,每周6天课,历时42天,完成学时288个。

4.假期承担集团公司采气技师培训项目的设计、教学安排、教学跟踪、现场考察指导、技术论文指导、技术交流的组织工作等,历时21天。

我认为教学是一项需要爱心与智慧的工作,教学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智慧来解决,智慧来自细心的观察,来自于潜心地学习、勤奋地工作,来自于不断地反思,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

教学上我可以算是一个老兵了,但我仍没有放弃对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以身作则,看重教学过程,备好课、上好课是我的追求。为此,我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我竭力寻找多种教学手段和技巧,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和培训质量。把课堂教学当作展示自我才华、超越自我的平台。

五.静下心搞教学研究工作,使之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桥梁。

今年我参与了两项比较大的教学研究工作,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中心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1.开发申报了油田公司采油新工艺新技术培训教材编写项目,并负责该项目的编写工作,目前已组织三位老师完成编辑工作。

2.参与集团公司采气技师培训教材的编写,和四位老师一起圆满完成任务,争取明年初出版。

六.学习科学发展观,使之成为自己职业道德熏陶的信念。

半年来积极参加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通过学结,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价值观也有了正确的方向,对工作努力坚持“只干不说,先干后说,干好了再说”的态度,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我主动承担,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我努力去做,别人做不好的工作,我用心干好。对拿不准的事情,我请教领导,对领导安排的工作,我自觉服从,不折不扣执行,认认真真完成。

作为教学管理干部,我奉行“正正派派做人、诚诚恳恳待人”的原则,勇于负责任,敢于承担责任。用自己的行动说服人,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人,用自己的人格感染人,努力把自己熏陶成为一个有大局意识,有团结心胸,有责任心的人。

篇3

摘要及关键词

AbstractandKeywords

目录

正文

第一章引言

本课题的研究或应用意义

本论文的目的、内容及作者的主要贡献

第二章研究现状及设计目标

相近研究课题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现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本课题要达到的设计目标第三章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研究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

具体实现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复杂性分析

第四章系统结构与模型

设计实现的策略和算法描述编程模型及数据结构

第五章系统实现技术

分模块详述系统各部分的实现方法

程序流程

第六章性能测试与分析

测试实例(测试集)的研究与选择

测试环境与测试条件

实例测试(表格与曲线)

性能分析

第七章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论文的主体部分为第四章和第五章,主体部分要占2/3左右。主体部分应包括:总体设计、模块划分、算法描述、编程模型、数据结构、实现技术,实例测试。论文主体部分的内容在写作上,除了用文字描述外,还有善于利用各种原理图、流程图、表格、曲线等来说明问题。

教育学论文范例欣赏:师德师风论文教育学论文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班主任是儿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为人师表

李岚清副总理最近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身教重于言教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台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表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敬业精神

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尽管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拮据,敬业者仍能以积极因素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台。

四、服务心态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像商口行业一样,将“为顾客服务”溶进“为学生服务”之中去,并且要具备这种心大态。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高丰,对学生指东点西,把他们当作指挥的工具来使唤。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心态,不应只少数优等生服务,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甚至要给予他们最优惠的服务,设法调动全心全意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且有特色的“产品”。此外,教师的课外辅导,上门家访,以及与学生的抵足谈心等,都可以看作是这种服务心态的具体表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种心态,才会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使“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更焕以光彩。

天地,也是一方包含情感的空间。

姑且从理想境界的高度,来谈师德的高尚,要求1、师品,德高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2、师智。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把握教育问题的高超学术、和谐、感人的师生关系,无不闪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

篇4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本人坚持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在一切场合都为人师表,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

从1999年至今,本人一直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兼任数学教研组组长。能积极配合学校教导处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潜心教研,锐意教改。本组教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数学科目一直成为我校的优势科目。在教学上,我切实抓好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深钻教材,认真备课,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合理并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精讲精练,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反对题海战术。加强培优补差,对于数学方面的特长生,要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使这些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将来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强课外辅导,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也能学好数学。从而使整个班级数学成绩逐步上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所带的毕业班的数学成绩年年居全处前茅,特别是近三年都名列第一。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也笔耕不辍,撰写了多篇有创新意识的教研、教改论文在校内和处内交流,自觉地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多次参加处内的数学公开课、优质课、教研课比赛并获奖。

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因此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远大的志向。对学生“严字当头,爱在其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将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生。建立家访制度,使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受到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由于我的出色努力,班上工作井井有条,我班多次被评为文明,我本人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每月出满勤,工作以身作则,积极主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正因为如此,我年年被评为学校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办事处优秀教师。

总之,学习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更多的贡献,成为一名优秀出色的人民教师。

篇5

平时她通过和学生谈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召开座谈会,了解整个班级的动态,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召开家长会,联系家庭和学校,并联系任课老师,从各方面进行全面地了解学生,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班风。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论文先生网时又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在小学,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班级进行,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创设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让学生在遵守纪律,好学上进的氛围下学习,这在班主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加强思想教育,明确目标。

她利用班会课等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作风素质的教育。首先,教育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体的追求纳入社会变革的整体之中。其次是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如尊重别人、先人后己、先公后私、遵纪守法、爱护公物、本文来自于论_文_先_生_网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等。再次,还要根据学校和年级的特点,着重抓好学生中勤奋好学、认真踏实、热爱劳动、活泼开朗、艰苦奋斗、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等素质的培养,重视把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态度和能力联系起来,这是跨世纪的一代人才的重要素质,另外,班级德育工作还要做好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学生的人身安全教育。

2、用爱心温暖学生。

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作为一种感情力量,能够转化为推动学生不断前进的心理动力,尤其是对那些暂时处于后进而被歧视的学生以及有情感障碍和心理伤害的“差生”。对于一些没有正确道德感的“双差生”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活道德、伦理道德、政治道德、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更需要班主任对他们施之以爱,把关爱渗透于启发引导中,进行爱的说服教育,使“双差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的观点,信念,从而指导行为实践。班上的智锋同学在一次作文中流露因家庭贫困而觉得自己被同学、老师瞧不起的心声。她发现后马上找他谈心,并进行家访,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自信心恢复了,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3、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篇6

标签:

教育

分类:

职称范文

本人任职以来,热爱本职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平时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在工作中自己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表率,与同事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关爱学生,爱生如子,不仅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而且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并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使他们能茁壮、健康的成长。我的工作受到校领导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也得到学生的尊重。

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没节课,努力提高课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由于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乡、校每一次质量抽测中,所任班科成绩均名列前茅,还曾多次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成绩面前,我从不满足,而是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吸收新鲜的血液,积极地投身到改革浪潮中,学习新课标,接受新理念。我所写的论文曾多次获县、市一、二等奖,又获全国“斯霞杯”优秀论文三等奖。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分别在2001年、2002年、2004年、2005年,获得“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等光荣称号。从2001年至2003年度考核中,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

级。

成绩只能属于过去,我不会停留在这几年取得的成绩上,我将继续努力,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会更加努力工作,勤奋踏实,再创佳绩。

篇7

我将从以下几点做一总结:

一、思想方面。教师是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要塑造别人,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教师,责任心是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良好师德的具体体现,当然个人的能力也非常重要。但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干不好工作的,这是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也是我工作的座右铭。为此,一年来,本人一直严于律已,时刻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鞭策自己,紧记自己是教师的身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和关心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从不斤斤计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能出色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新世纪的优秀教师。

二、在个人作风方面。坚信“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想信念,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不段学习,不段进步,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一名人民教师,是社会的典范和表率。同时更要遵守社会公德,社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师之间要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学习,诚心待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互相理解,诚心诚意帮助同志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不给别人设置障碍。教师无小节,处处都育人。教师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要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培育创造性人才。

篇8

3.师傅引导新教师学习将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1.在师德师风和学科素养等方面以身作则,为新教师做好模范示范作用。

2.指导徒弟快速熟练掌握教学常规,熟悉教学日常流程。

篇9

篇10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40-02

1 前言

科研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在当前“教研相长”的时代要求下,各大高校也根据各自学校的教研队伍构架制定了不同的科研评价标准,并将这些标准作为评价教师科研能力、职称晋升、评优评奖等工作的参考标准。高校教师越来越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科研积极性大大提高。由于各高校的定位、专业、科研领域及科研方向的不同,评价标准难以实现所有专业科研评价的公平性,因而评价标准制定得越来越细化且多元化。我国传统师德观念认为:“师者,人之模范也。”师德不仅体现在课堂授课,更体现在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因为科研工作更强调科研个体的慎独精神。因此,对师德的评价应放在教师科研评价的首要位置。我国传统师德思想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且不断完善、进步,也激励和约束着当代教师的思想品德。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教师只有端正自己的科研态度,求真求实,才能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2 传统师德思想对高校教师科研作风的指导作用

“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是《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新时期高校教师的要求。在经济发展活跃的当今,在繁忙教学任务之外能潜心做科研的教师并不多。《大学》的第一句就教导知识分子学习的目的在于“明明德”,然而不求德厚,只求位尊禄重,醉心于学术之名带来崇荣之心的大有人在[1]。对于高校教师科研思想导向的引导,各大院校在科研评价标准中均制定了行政规范,但规范只是硬性要求,对于自发性的行为规范应当加大鼓励力度。儒家传统思想强调“修身”,认为“修身”是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则,对于道德行为规范强调“自发性”,而不是强制性。当前社会的经济形势,确实存在一定的经济利益诱惑,使一些教师的科研动机不纯粹。高校对教师科研评价中,不仅仅要从书面上形式性地审查教师的科研作风,更应强调科研作风的自律。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作为衡量教师科研素养的标准,从而建立完善的科研师德评价机制。

3 传统师德思想对高校教师科研方向性和连续性的指导作用

科研工作是具有连续性的,这种连续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研工作的周期长,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潜心钻研;二是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的连续性,即科研工作者研究的方向和深度要有一定的连续性。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实验实践能力,还要有毅力和“乐业”精神。一些教师为了迎合评价标准而科研,为了业绩而科研,认为科研评价仅仅是业绩分数的累加,而回避这样的科研态度带来的经费浪费、环境污染、人力资源浪费等一系列学术弊端。教师的科研工作,不仅仅是对于某一领域的探索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将成型的科研方法、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具有验证性的实验结果充实到教学中去,在明确研究方向的同时,拓展自身视野,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资治通鉴》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即严肃、严谨却照本宣科的教师不少见,但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就非常难得了。在科研评价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的科研没有专一性和延展性,触及的领域多,且没有连续性,科研论文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形式上有“凑数”的嫌疑,甚至出现抄袭等学术造假行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信仰”的缺失。很多高校的教师科研评价标准对不同职称教师的科研论文质量有明确的要求,从政策导向上引导教师多发高质量科研文章。作为知识分子,应当崇尚科学精神,将科学精神作为自己科学实践活动中的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如果只是“遵守规定”,实在是科研工作者的悲哀。只有坚持信仰,才能对自身的研究领域有着宏观的认识和长远规划。坚持信仰,归根结底是做“人”的方式和对传统思想中“人”的理解。孔子说:“修己以安人。”只有“正身、正义”,才能做到《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为师准则。

4 传统师德思想对高校教师科研带教评价的指导作用

高校教师的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课堂授课和科研工作。由于当前各高校对大学生科研素质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授课与科研融为一体,使大学生有了更多与教师合作科研项目的机会。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科研工作已不仅仅是实验活动,而是在科研中传授知识,同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实验项目。能否带出科研素质较高的学生,是对教师科研能力的一种考验,也是近年来高校对教师科研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的科研素养和文章写作质量,都反映了带教教师的科研能力。学生对带教教师的科研评价作为对教师整体科研评价的参考,也是较为客观的评价方式。在对教师的科研评价中,应将该教师培养的学生的科研水平作为评价的一个方面,以带教者的科研习惯对学生的影响、传授科研思维以及学生的反馈信息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参考项目。我国传统师德思想对这些评价内容都有过阐述,无论是对教师带教学生方面,还是科研评价方法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传统师德思想中的“言传身教” 在教师的科研评价过程中,很多评价标准围绕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来进行,而越来越多的经验表明,大量的科研成果并不完全代表教师的科研态度、科研习惯和科研诚信等,在带教过程中却能够暴露一些科研恶习。我国自古就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孟子的“正人先正己”,荀子的“以善先人者谓之教”,陶行知的“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等等,都强调了教师的“模范”作用。教师的科研思路时刻影响着学生科研思路的创建,而教师的实验动手能力、节约思想、慎独精神、实事求是等,也都时刻影响着学生的科研养成。因此,在科研评价的过程中,对学生科研素养的考验间接反映了带教教师的科研素养,能够成为客观评价教师科研水平的凭据之一。

传统师德思想中的“因材施教” 高校教师带教学生做科研是能够相互促进的,教师能够指导学生的科研方向,学生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接触到的新领域等也会给教师以经验和灵感。在历届大学生科研汇报时,都会有一些科研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也会有一些学生应付了事,甚至认为科研是浪费时间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都提醒教师在带教大学生课题、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组织学生学术交流时,都应当注意因材施教。孔子主张在授课的过程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在科研带教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综合素质来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科研方向。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科研实验类的课题;写作能力好、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可以选择调查问卷方面的课题;对于努力克服自身缺点的学生也应当给予指导,并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教师在掌握学生自身特点的同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循循善诱。在科研评价过程中也应当将学生的科研态度作为对教师科研评价的一部分,毕竟引导学生热爱科研,以端正的态度对待科研,也是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贡献。

传统师德思想中的“尊师重道” 我国古代有很多尊师典故,如理学家杨时的程门立雪、儒商始祖子贡的尊师至诚、唐太宗李世民的教子尊师等,都体现了教育思想中的尊师美德。然而自古以来知识分子都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观念,什么样的教师值得尊重,什么样的教师能获得学生的尊重,这是在科研评价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通常来说,在对教师的科研评价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最为真实和多元化,因为学生能够时刻观察到教师的科研态度、科研方式、科研真实性等一系列能够反映教师科研水平的方面。而当前的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更开放,对教师的选择性更具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双向选择,因此,学生对教师尊敬与否、对教师的客观评价都反映了教师的科研方向与能力。《师说》认为,“师”和“道”是密不可分的,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修于自身科研素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教师的科研评价标准不应仅仅拘泥于科研成果、奖项和论文数量,最重要的是要将教师的师德放在科研评价的首位,用儒家传统师德思想严格要求教师,使教师真正做到“修身”,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将儒家传统教育思想和师德师风评价融合到一起,让教师从信仰、本性上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道德水平,这样才能使高校的科研评价机制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同时也促进我国的科研环境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梅兰.论师德在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中的回归[J].教师教育论坛,2014(2):68-71.

[2]魏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内外因分析研究[J].教育探索,2011(5):125-126.

[3]杨玉浩,苏雄武,方义涛.传统文化背景下大学教师师德的时代内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6):

篇11

教师是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专业人员,由于教师的言行和品德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为了使学生受到正确的引导和良好教育,我国的《教师法》第八条对教师应到履行的义务做出了如下明确的规定:(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从这些义务规定中可以明确的看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因此,作为教育学生的教师,不仅应该有渊博的知识,还应该为人师表。特别是在高校里,由于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既有一定的思想,但却还不是很成熟,且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行举止、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因如此,为了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教师,就必须首先要遵守国家法律,用自己备好课、讲好课、上好课的具体行动来当好学生的表率,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要时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 

但从这些义务规定中可以更加明确得知的是,不论是在教师的教育职责方面还是在教师的教育内容方面,教育的主题都是紧紧围绕育人育德展开的,这不仅深刻体现了品德在教书育人方面的重要性,更是对教师提出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履行义务的同时,其优秀的品德就成为更为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资格和条件。 

2 教师的职业道德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它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如果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将道德融入在某一职业活动中,此时的道德就成为职业道德。据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就应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教师职业道德也简称师德,从教师的职业特点来看,由于教师在从事教学的工作中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因而,师德的含义不仅包含着教师在其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且还包含着与之相应的道德观念、思想情操和精神品质。这就意味着,作为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应具有渊博的知识之外,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然而,令人值得深思的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职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而来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心理状态及外在行为等方面出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较多的不良习气,而且使教师这支较为纯洁的队伍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上普遍反映教师师德下滑,师德失范现象屡有发生,抨击教育腐败等问题的论辞比比皆是。即使是在教学当中,仍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且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不良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教学时常呈现出重教书、轻育人,重成绩、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等不良现象。尽管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从根上讲,不能否认的是与教师的师德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职业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教育领域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 

3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想法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由于教师的职业道德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培养效果,更关系到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教师这支队伍必须是一支德才兼备的队伍。若要把这支队伍建设好,应至少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职业道德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因此,要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义务的关系,要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重视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通过对教师的持续性教育和制度约束,使教师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习气,深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和意义,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教育观。 

(2)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人民教师,既要脚踏实地,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又要淡泊名利,甘为红烛,专心致志地做好本职上作。要正确认识教育事业的神圣性,要廉洁自律,,有高度的自尊、自爱、自律精神,要始终牢记人民教师的义务和责任,牢固树立乐于为师、终身奉献的崇高志向,尽全力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坚定不移地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 

(3)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人民教师所必须具有的高尚品德,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职责。教师要想为国家培养人才,其前提是不仅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特别是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爱生如子,才能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无私的传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从严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用自己纯洁高尚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 

(4)严于律己,严谨治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其素质的最直接表现,教师只有努力钻研业务,创造性的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敢于进取创新,树立新观念,寻找新规律,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篇12

一、小学生课堂倾听现状

1.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据统计,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最多能集中18分钟,这18分钟恰好是教师教学的黄金时期,过了这个阶段,教师就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吸引学生的关注,进一步推进教学。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往往导致听课效率低,不能长时间关注一件事物,如果教师始终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那么学生收获也是一样的,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

2.学生会出现选择性失聪的情况。

由于年龄特点,以及对事物的认知、感悟等的不同,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选择性失聪,忽视教师讲解的一些内容。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对课程的喜爱偏向程度等不同,一些学生会选择性地倾听一部分内容,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会“选择性失聪”,自动关闭语音接收开口,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不是学生所能控制的,而是一种不自觉的心理状态。

3.学生倾听习惯为养成。

小学生往往存在一些倾听的不良习惯,例如倾听不认真,小学生的积极性高,表现欲望强烈,在教师请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当一名同学被点起来发言的时候,其他学生有时会在下面起哄或者进行小声的讨论等;一些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倾听,在教师讲解过程中会出现小声讨论、走神等情况,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关注到,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走向学习的误区。

4.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具体表现,结合教育心理学及相关的理论分析,造成学生“没”听、“放弃”听、听不“完”现状的主要原因如下:

(1)“没”听现象,主要有两种原因,首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他们的有意注意往往只能保持15到2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许多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脱离教学,转移到其他方面。这是由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的。其次,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教学手段单一是小学生“没”听的主要诱因。

(2)“无心”听,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因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渴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这种心理在儿童阶段表现更强烈。”课堂教学中,每个孩子都争强好胜,表现欲强,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被别的孩子回答时,他会产生没有表现机会的失落感,以致心情“沮丧”,“无心”再听别人的回答是否正确。

二、提高小学阶段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思考

1.倾听从习惯的养成开始。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明确的倾听规则,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倾听要求。倾听要求包括在他人回答问题时要进行认真的倾听,不接话、不插嘴、不讨论;当教师讲解的时候,需要认真倾听,集中注意力,不走神、不接话等。当遇到需要互动的问题时,要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认真思考。在倾听中,要养成专心、耐心、虚心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认真听他人说的每一句话,关注他们的思路观点等;耐心是能够等他人讲解结束,而不随意插话或是以其他形式打断他人;虚心是要接受不同的观点,在自身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出现分歧的时候,仍然要认真倾听,而不随意打断或是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等。

2.在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是课堂中学生榜样,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倾听行动。在课堂中,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专注地看着学生,放下手中的教案、停止走动等,全身心投入教学中。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在为一些学生讲解听不懂的问题的时候,还要倾听学生的观点,并且以学生能听到的声音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当教师与学生进行提问交流的时候,要有意识地与学生形成互动,针对学生的观点无论是否赞同都要认真倾听,并且能够给予一定的指导等。教师的以身作t,能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等。

3.为学生创造倾听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适合倾听的课堂环境,包括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创造和谐、互动、尊重的课堂环境。只有当学生处于一种被尊重的状态时,才能勇敢表达自己,能够在自己得到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并且鼓励学生互相尊重,在某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提示其他学生保持安静等。

4.适应学生特点,帮助学生养成倾听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等,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学的全面优化等。例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每18分钟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当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不再集中或者是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进行策略性思考,可以适当停下教学,利用一些小游戏等形式,换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学生的节奏。

5.教师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针对学生的选择性失聪等问题,教师需要提高本身的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尽管在教学内容方面,学生的喜好兴趣等都是学生的不自觉行为,教师难以控制,但教师要主动将课程教学设计得新颖独特,符合小学生的接受。小学阶段学生更适合接受直观的内容,感性思维较为发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使用直观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倾听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各学科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参考文献:

[1]孙希.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打造有效语文课堂[J].教育科研论坛,2010(12).

[2]史明莉.怎样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听课习惯[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10).

[3].刘杰.浅谈小语课如何培养学生表达与倾听的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08).

篇13

(一)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研究

师德,顾名思义,教师的职业道德。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也从未间断,而且建设的内容及形式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针对师德建设,许多学者专家都有不少的研究成果。有些人直接研究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如周敏的《关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实效性的路径研究》。相当一部分人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的方法,如王立斌的《试论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意义、现状及对策》,支戈壁的《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途径略探》等。有一部分人研究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如陈潮光的《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理论与实践》,个别人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研究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如文晓巍的《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维度重构——基于需求理论的视角》等等。

(二)从师生关系研究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缘由及重要性

师生关系是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师生关系的改善对师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原因如下:第一,师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与师生关系紧密相连。师德建设的根本宗旨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而要达到此目标,首要工作就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换言之,师德建设的重要成效是通过师生关系的好与坏来体现的。第二,从教师自身修行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目前我国教育的状况分析,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可行性思路大体从三方面进行:一是从政府、高校层面,加强制度构建,改革教师职称评定方式,形成激励机制,通过评选优秀教师等活动、提高教师待遇等工作促进师德建设。二是从社会方面,加大舆论导向,加大宣传,树立优秀教师典型。三是从教师本身。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修养,积累学识,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作用,同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竭尽全力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从此三方面改善。第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是师德建设的首要工作,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成才发展问题,自然而然地,师德建设也迎刃而解了。由此可见,师生关系的改善是师德建设的首要工作,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径。由此,笔者从师生关系的视角研究师德建设,以期为现行的师德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为了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探讨师德建设的方法与途径,笔者在寻找途径之前,放眼古代,从师生关系的视角窥探传统的师德。

二、基于师生关系的视角窥探传统的师德问题

从古自今,人们对教师的师德建设从不间断。韩愈《师说》中蕴含了深厚的师德建设的思想,对当今的师德建设仍有教育意义。针对师生关系的视角,《师说》一文开门见山对教师的职能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句话涵盖了教师的三种职能:一是传道,相当于现今我们常说的教师的重要职能之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授业,向传授知识。三是解惑,对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进行解答。这一职能,笔者认为,从唐代名师的教学情况及有关韩愈为师的历史记载中可得知,韩愈所谓的“疑惑”不仅仅指书本上的疑惑。这一职能可以将教师理解为“导师”的作用,不仅是精神导师,还应该是生活和事业上的导师。如孔子就是其弟子生活、学习、入仕做官的导师。可见,古时师者的责任之重。社会对师者的要求是如此之高。学识渊博、身正德高方为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杰出代表。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的博学、谦逊以及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使千万的弟子对其尊之、爱之、服之、仰之,从而培养出了72名贤明的徒弟。孔子的话揭示了教师对于学生要具备言传身教的德行,就是所谓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上两个例子论述了教师的责任、要求以及如何为师的问题,但从中也可窥探出传统的良好师德,这在现今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基于师生关系的视角探讨高校师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从政府、高校层面,通过改善教师待遇、完善奖励机制,改革职称评定模式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教师的地位逐渐提高,待遇得到大幅度改善,特别是高校教师的待遇。但二流、三流的高校教师待遇仍处于低档次。待遇的高低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是否尊师重教的体现。由于教师的待遇与职称评定紧密挂勾,不同级别的教师职数有限,因此相当一部分的高校职称评定存在许多问题,官僚腐败、论文抄袭等等。改革人事制度,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模式,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从高校方面,通过职业培训等方式强化师德教育,让教师懂得做老师,让学生认识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师德建设

1.通过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方式强化师德教育。年轻的教师要掌握担任教师的技能,需进行岗前培训。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一定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这需要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塑造一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不容易,这不仅是技能的培训,还是人格魅力的培养。2.通过优秀教师评选、“最受欢迎的老师”评选活动、“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评选活动让学生抒发对教师的情感,让教师中相互学习、相互赶超,促进师生两者的情感增进。

(三)从社会层面,加大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典型,营造校园尊师重教的浓郁氛围

有新闻报道,相当一部分大学学生在进电梯时遇见老师,既不打招呼,也不礼让。造成此种现象具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重要一个原因是:大学校园中尚未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通过评选表彰,宣传典型,努力形成一个弘扬正气、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感恩老师、感恩集体,感恩校园,在生活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从教师本身来说,加强自身教育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师德教育必须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使他律转化为自律,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教师的自身教育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第一,相关教育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学习。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法、教师法以及相关的职业道德材料,认真评估自我,“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应该能成为怎样的老师?”,经常进行“内省”,才能自觉地将自己所学转化为教学的技能,才能不断充实自我,为做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而努力。第二,加强教育实践,在教师德行中不断实践,拓展自身学识,提高教学技能。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进行反思:“我怎样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自身技能。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在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德建设方面,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以身作则师德修养是教师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是自身道德的自我陶冶、自我提高的过程。而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具体表现。现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掌握的信息多,很少有盲目崇拜教师的现象。他们往往会带着审视的眼光看待教师。教师只有以身作则,在教学、批改作业等许多细节上一丝不苟,严以律己、精益求精,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拓展学生的见识,提高他们的技能,推动师德建设。2.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尊。现今的大学生自尊心更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摆出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姿态。因为教师的所有观点都是正确的。学生也有思考能力,他们会对你所教的进行质疑,而后才能内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只有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好的关系。再者,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方式教育不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只有平等对待,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

参考文献:

[1]陈潮光.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知网,2007.

[2]黎开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师德建设.中国知网,2011.

[3]陈承社.论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中国知网,2007.

[4]文晓巍.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维度重构——基于需求理论的视角.中国知网,2011.

[5]刘爱兰.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与对策探析.中国知网,2007.

[6]周敏.关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实效性的路径研究.中国知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