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本科计算机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教材体系的改革;
(3)网络共享资源的建设。
基于以上对应用型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讨论,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模式。
(1)对数据结构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细化,降低学生对理论的要求,但注重基本概念和基础算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两部分。在课外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足够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他们尽可能掌握概念性及一般性知识。另外,我们开展了基础知识点的题库建设,并通过测试平台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测评。
(3)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在在线测试平成教师制定的练习和测试,巩固学习效果,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完善教学资源和题库的重要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我国大学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一直是以研究型为主,教材中存在着大量比较艰深的理论知识。
我们从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出发,对理论知识的内容和要求作了相应的降低和调整。教学过程中为专业基础课设置了最低要求。应该指出,由于不同的应用型人才对专业基础课的要求不同,我们设定的要求可能不能满足学生某种职业规划的要求。对于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职业规划设定为多媒体制作的学生来说,可以降低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要求;但对于选择程序设计、游戏设计等方向的学生而言,数据结构课程却是重要的专业课程。为了满足部分学生对某些专业基础课的较高要求,在降低理论要求的同时,我们将一些专业竞赛或者专业活动小组建设纳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中来,鼓励在算法及算法分析设计等方面感兴趣或者在职业规划中有需要的学生通过竞赛前的专门训练提高相应的能力。例如,针对应用型本科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可将ACM的竞赛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ACM/ICPC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主办,是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学生程序竞赛,其目的在使大学生运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理论来充分展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培养学生在压力下进行创新思维和理性实践的能力。同时也为那些将算法分析和设计与自己的职业规划一致的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在考核方面,单一的理论考核方式削弱了数据结构课程的实践性,而增加上机操作的考核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动手能力的重视。学生的考核方式由传统的纸质考试、上机操作和平时表现组成。考虑到不同专业对数据结构课程的要求不尽相同,学生的总评分数计算公式为:总评分数=理论考核成绩×α+上机操作成绩×β+平时成绩×γ,其中α,β,γ为权重因子,且α+β+γ=1。理论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总分仍为100分,在计算总评分数的时候进行折算,但理论考核不再包含有关编程的具体问题。上机操作考核时间为12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若干题目,考核在无网络环境下开卷考试,允许携带非电子版本资料和书籍。具体的考核环境严格按照ACM进行,只是不再分成小组,由学生独立完成。上机操作考核共设8份不同试题,学生随机抽取试题并按照一定顺序间隔坐好,保证学生前后左右试题不同。我校对2013级软件工程专业、2012级信息管理系统专业和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等进行了教学实践。在题库建设方面,目前已经对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点进行了分类,并组织学生根据知识点进行了主观题目的录入。题库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共约1500道题目,所有题目已经让修过这门课的学生根据难度分别标记为预习和复习类型,并且开通了基于题库的在线测试,要求学生完成必要的测试,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考核中权重的设置主要从不同专业对理论和实践的要求进行考虑。软件工程专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最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次之,而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中等教育的师资,因此要求他们掌握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以满足以后的教学需要即可。
篇2
2、依据专业就业岗位素质和技能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中职学校本教育是以实践应用能力为本的教育模式,要以实践应用化为原则,这也符合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特点。但实际上是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同学都不能胜任本专业的相关工作,甚至连组装电脑、安装系统都不会,office办公自化也是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有选择的调整教学内容,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即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要紧密联系实际,加大学生实习、实训、下企业实践的机会。接近未来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积累了工作经验,实现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用人机制的紧密衔接。中职本科学生理论基础差,动手能力就要强,才能在就业中具有竞争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适当减少或削减学时,而动手操作的课程要尽可能的多开,强化C++、Java等课程,增开ASP、Oracle、Apache、C#、等课程。也可以分方向教学,加开英语班、日语班等。因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很多在软件公司,接触外文的机会相对要多,应该提高计算机专业外语水平。
3、以赛促教,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技术人才
学不在多而在于精,学院即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某一方面专项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编程语言可能有多种,但对于他来说只要精通一种就足以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当然是多多益善。鼓励支持学生多参于工程设计及各种技术大赛。比如动漫制作、手机编程、系统开发等专业技能竞赛。竞赛的形式很多,即可以是个人赛,也可以是小组赛,近年来,通过技能大赛,更多的学生意识到“勤奋出成绩,技能走天下“,学习技能热情高涨,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即提升了个人能力也获得了相应的行业认证证书,为日后的就业也增添了一份法码。
4、加强就业培训实习环节,应对市场挑战,提高就业竞争力
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桥梁,实施校内校外联合办学,学中做和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外实训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检验教学成果,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教学改革提供重要依据。中职本科是四年制,而且大部分在中职学校的时候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大一大二的时候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大三或大四则是应偏重校外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有充分的时间去完善和提升自己。实习的过程,就是一次了解自己的过程,也是人格完善的过程。了解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学习,自己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从开始的浮燥到心态的稳定,学会服从,学会收敛,学会遵守规则。
二、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主体,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中职学校本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足,如果按照常规的四年制本科教学方式学生及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即要有雄厚的文化知识,又要掌握专业技术,还要讲究教学方法,不但能做学生的老师、还要做学生的朋友、师傅。
篇3
一什么是计算科学和它的来历
计算科学主要是对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过程,包括其理论、分析、设计、效率分析、实现和应用的系统研究。全部计算科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能(有效的)自动运行,什么不能(有效的)自动运行。本科学来源于对数理逻辑、计算模型、算法理论、自动计算机器的研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后期。
随着存储程序式通用电子计算机在上世纪40年代的诞生,人类使用自动计算装置代替人的人工计算和手工劳动的梦想成为现实。计算科学的快速发展以也取得大量成果,计算科学这一学科也也应运而生。
二计算科学的发展
a、首先先介绍图灵机
图灵机的发明打开了现代计算机的大门和发展之路。图灵机通过一条两端可无限延长的袋子,一个读写头和一组控制读写头的(控制器)组成它有一个状态集和符号集,而此符号集一般只使用0和1两个符号。而就是这个简洁的结构和运行原理隐含了存储程序的原始思想,深刻的揭示了现代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的核心内容。现在通用的计算机是电子数字计算机,而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展是建立在图灵机的基础之上。他的二进制思想使计算机的制作的简化成只需两个稳定态的元器件。这在今后的计算机制作上无论是二极管或集成电路上都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
b、计算机带动的计算学科
1946年随着现代意义上的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的诞生。掀起了社会快速发展的崭新一页。计算机工作和运行就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1、计算机语言
我们要用计算机求解一个问题,必须事先编好程序。因此就出现了最早的机器指令和汇编语言。20世纪50年代后,计算机的发展步入了实用化的阶段。然而,在最初的应用中,人们普遍感到使用机器指令编制程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十分别扭,也不利于交流和软件维护,复杂程序查找错误尤其困难,因此,软件开发急需一种高级的类似于自然语言那样的程序设计语言。1952年,第一个程序设计语言ShortCode出现。两年后,Fortran问世。作为一种面向科学计算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的最大功绩在于牢固地树立了高级语言的地位,并使之成为世界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Algol60的诞生是计算机语言的研究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该语言的文本中提出了一整套的新概念,如变量的类型说明和作用域规则、过程的递归性及参数传递机制等。而且,它是第一个用严格的语法规则——巴科斯范式(BNF)定义语言文法的高级语言。还有用于支持结构化程序设计的PASCAL语言,适合于军队各方面应用的大型通用程序设计语言ADA,支持并发程序设计的MODULA-2,支持逻辑程序设计的PROLOG语言,支持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的LISP语言,支持面积对象程序变换的SMALLTALK、C等。
2、计算机系统和软件开发方法
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机了而也包括了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各种各样的软件使得计算机的用途大大增强。而软件开发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和发展方向。软件开发的理论基础即是计算模型。随着计算机网络、分布式处理和多媒体的发展。在各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增加并发机构以支持分布式程序设计,在语言中通过扩展绘图子程序以支持计算机图形学程序设计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已非常的流行。之后,在模数/数模转换等接口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扩展高级语言的程序库又实现了多媒体程序设计的构想。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并行计算机和分布式大规模异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又将并行程序设计语言、并行编译程序、并行操作系统、并行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等试行软件的开发的关键技术依然与高级语言和计算模型密切相关,如各种并行、并发程序设计语言,进程代数,PETRI网等,它们正是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中支持不同阶段软件开发的程序设计语言和支持这些软件开发方法和技术的理论基础----计算模型
3、计算机图形学
在计算机的硬件的迅速发展中。随着它的存储容量的增大,也掀起了计算机的巨大改革。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促使图形化界面的出现。计算机图形学是使用计算机辅助产生图形并对图形进行处理的科学。并由此推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信息处理、计算机辅助测试(CAT)等方向的发展。图形化界面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在一个黑色的DOS窗口前敲代码输入控制命令的时代。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公司Microsoft。
4、计算机网络
随着用户迫切需要实现不同计算机上的软硬件和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就在我们的需求中诞生了。网络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交换使每台计算都变成了网络计算机。这也促进计算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三计算机学科的主线及发展方向
围绕着学科基本问题而展开的大量具体研究,形成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与学科发展主线和学科自身的知识组织结构。计算学科内容按照基础理论、基本开发技术、应用以及他们与硬件设备联系的紧密程度分成三个层面:
1、计算科学应用层
它包括人工智能应用与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移动计算,计划可视化,科学计算机等计算机应用的各个方向。
2、计算科学的专业基础层
它是为应用层提供技术和环境的一个层面,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程序设计科学,计算机体系结构、电子计算机系统基础。
3、计算科学的基础层
它包括计算科学的数学理论,高等逻辑等内容。其中计算的数学理论涵盖可计算性与计算复杂性理论形式语言与计算机理论等。
四计算机的网络的发展及网络安全
(1)计算机网络与病毒
一个现代计算机被定义为包含存储器、处理器、功能部件、互联网络、汇编程序、编译程序、操作系统、外部设备、通信通道等内容的系统。
通过上面定义,我们发现互联网络也被加入到计算机当中。说明了网络的重要以及普及性。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信息科学成为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互联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科研、教育、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全世界的互联网Internet正在爆炸性的扩大,已经成为覆盖全球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因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我们各行各业都在使用计算机。信息安全也显得格外重要。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受到严重的挑战,来自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及其他方面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其中计算机病毒更是很难根治的主要威胁之一。计算机病毒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失是刻骨铭心的,譬如1999年爆发的CIH病毒以及2003年元月的蠕虫王病毒等都给广大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我们想更好的让计算机为我们服务,我们就必须很好的利用它,利用网络。同时我们也应该建立起自己的防护措施,以抵抗外来信息的侵入,保护我们的信息不受攻击和破坏。
(2)计算机病毒及它的防范措施:
计算机病毒是一组通过复制自身来感染其它软件的程序。当程序运行时,嵌入的病毒也随之运行并感染其它程序。一些病毒不带有恶意攻击性编码,但更多的病毒携带毒码,一旦被事先设定好的环境激发,即可感染和破坏。
<一>、病毒的入侵方式
1.无线电方式。主要是通过无线电把病毒码发射到对方电子系统中。此方式是计算机病毒注入的最佳方式,同时技术难度也最大。可能的途径有:①直接向对方电子系统的无线电接收器或设备发射,使接收器对其进行处理并把病毒传染到目标机上。②冒充合法无线传输数据。根据得到的或使用标准的无线电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发射病毒码,使之能够混在合法传输信号中,进入接收器,进而进人信息网络。③寻找对方信息系统保护最差的地方进行病毒注放。通过对方未保护的数据链路,将病毒传染到被保护的链路或目标中。
2.“固化”式方法。即把病毒事先存放在硬件(如芯片)和软件中,然后把此硬件和软件直接或间接交付给对方,使病毒直接传染给对方电子系统,在需要时将其激活,达到攻击目的。这种攻击方法十分隐蔽,即使芯片或组件被彻底检查,也很难保证其没有其他特殊功能。目前,我国很多计算机组件依赖进口,困此,很容易受到芯片的攻击。
3.后门攻击方式。后门,是计算机安全系统中的一个小洞,由软件设计师或维护人发明,允许知道其存在的人绕过正常安全防护措施进入系统。攻击后门的形式有许多种,如控制电磁脉冲可将病毒注入目标系统。计算机入侵者就常通过后门进行攻击,如目前普遍使用的WINDOWS98,就存在这样的后门。
4.数据控制链侵入方式。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计算机病毒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控制链侵入成为可能。使用远程修改技术,可以很容易地改变数据控制链的正常路径。
<二>病毒攻击的防范的对策
1.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应包括多个防护层。一是访问控制层;二是病毒检测层;三是病毒遏制层;四是病毒清除层;五是系统恢复层;六是应急计划层。上述六层计算机防护体系,须有有效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支持,如安全设计及规范操作。超级秘书网
2.严把收硬件安全关。国家的机密信息系统所用设备和系列产品,应建立自己的生产企业,实现计算机的国产化、系列化;对引进的计算机系统要在进行安全性检查后才能启用,以预防和限制计算机病毒伺机入侵。
3.防止电磁辐射和电磁泄露。采取电磁屏蔽的方法,阻断电磁波辐射,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防止计算机信息泄露的目的,而且可以防止“电磁辐射式”病毒的攻击。
4.加强计算机应急反应分队建设。应成立自动化系统安全支援分队,以解决计算机防御性的有关问题。
很多公司都有因为电脑被入侵而遭受严重经济损失的惨痛经历,不少普通用户也未能避免电脑被破坏的厄运,造成如此大损失的并不一定都是技术高超的入侵者所为,小小的字符串带给我们的损失已经太多。因此,如果你是数据库程序开发人员、如果你是系统级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如果你是高级计算机用户、如果你是论坛管理人员......请密切注意有关字符漏洞以及其他各类漏洞的最新消息及其补丁,及时在你的程序中写入防范最新字符漏洞攻击的安全检查代码并为你的系统安装最新的补丁会让你远离字符带来的危险。经常杀毒,注意外来设备在计算机上的使用和计算机对外网的链接。也可以大大有效的避免计算机被攻击。
五总结
在学了计算科学导论之后,让我更深入的了解了我将来要从事的学科。计算科学导论指导着我们该怎么学习计算机。让我更清楚的知道我们信息安全专业的方向。正如计算科学这座大楼一样,在不断的成长。信息安全也必将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而更多的被人们重视。总之学习了这门课之后让我受益匪浅,也知道自己应该好好努力,争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有所成就。
参考文献:
1、《计算科学导论》(第三版),赵志琢著,科学出版社2004版
篇4
1. 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设置的意义
计算机类学生可以通过毕业论文(设计)将大学期间学过 的各门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自己的科学研宄能力、和 创新能力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的综 合素质得以提高。进而来满足现今社会对现代复合型技术人才 的需求。[1]
2. 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的现状分析
2.1学生做毕业设计时间与求职等其他事情相冲突
当今社会,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倶增。身为学生理当在既 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又能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往往在不能 两全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四处 奔波,参加各种人才交流大会,需耗费学生们很多的时间与精 力。而通常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安排恰好是学生们择 业或者复习考研、研宄生复试的最佳时间段,所以学生理所当 然优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就业问题或者读研的问题。这样,多 数学牛无法安心完成毕业设计及撰写毕业论文。
2.2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不够重视
一部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缺乏创新。还有一部分学 生工作已经找好,认为毕业论文(设计)写的好坏对自己毫无影 响,因此,敷衍了事。另外一部分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 互联网的普及直接在网上查阅资料“下载”“复制”加“粘贴”拼 拼凑凑。也有极少部分学生本身对计算机类专业没有兴趣,大 学几年里根本没有认真学习过专业知识,毕业后也不打算从事 相关工作,干脆直接购买论文或者设计,应付差事。严重影响了 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3学生能力有限
在大学期间没有认真学习专业课程,无法完成软件设计部 分,加上学生不够重视、态度不够认真,题目多次变更,甚至临 答辩了还无法确定论文的题目[2]。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差,通篇毕 业论文变成了文字的堆砌,论文本身毫无价值。
2.4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一方面由于近年来高校大量扩招,毕业生人数大增,相对 来说指导教师的人数就明显不够。甚至安排了很多自身缺少生 产实贱和实贱经验,缺乏指导毕业设计素质和能力的教师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
2.5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
每位教师除了负责指导多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时间有限,精力有 限,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从选题 到学生交稿,只在开题及答辩的时候与学生见面,指导全靠电 话或网络,这样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设计)在质量上无法保 证。
2.6学校或学院缺乏足够的资金及管理机制
很多高校没有给予其足够的资金以及技术、制度等方面的 支持来激励和监督学生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计算机类专 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水平低下状况的产生%计算机类专业的 毕业设计要用到电脑,但是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充分 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 间。另外,很多高校图书馆里计算机方面的藏书专业性不强,大 量过时的图书材料也不能给学生毕业设计提供有力的参考叱
3.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措施
3.1 给予毕业生充足的时间
建议把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任务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 段,至少要提前至第六学期,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利用第六学期 末的暑假时间开始着手进行调查、研宄、进而保证有足够的时 间完成设计、撰写论文。避免将毕业设计工作时间过于集中在 复习考研、求职工作时段。
3.2端正态度
大学毕业生端正态度,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态度,正确认真 地对待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一个步骤,提高计算机类专业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整体的质量水平。
3.3提高毕业生自身的专业素养
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得需要其有扎实的专业 素养来做支撑,丰富、扩展其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
3.4增加指导教师数量
为了解决本科生指导教师短缺的问题,学院可以选聘校外 科研单位、机关和企业界学术水平高、科研成绩突出,项目实贱 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3.5 提高指导教师指导能力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老师要有严格要求。毕业论文 (设计)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业务水平高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应有实际的设计、实验、研宄等方面的经验。同 一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不能过多。在指导方法上要着重于 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抓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每位指 导教师要面对面地对学生指导,包括辅导学生熟练应用计算机 网络查阅文献[51。方便撰写毕业论文。
3.6加强毕业没计规范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
要制定严格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分标准、激励机制 等。评分标准包括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否独立运用所学 知识和技能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工作态度,工作量饱满程度, 设计论文质量等。院系要不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本科毕业论 文(设计)指导记录》情况,对教师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进 行检验和评价。对教师和学生都应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期 提高教师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4.总结
总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 务,要做好这项工作,还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探 索,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针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做出新的 对策。只有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都加以重视,共同努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
篇5
目前,各高校都开设有计算机课程,但仍不能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的需求。对于本科毕业论文,主要会用到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PPT,Internet文献数据库,以及文献管理软件等。虽然各高校一般都开设有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介绍MicrosoftWindows、Office软件、Internet的使用,但所授内容还不能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的需要。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毕业生往往感到Word文档的编排非常的麻烦,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也给指导老师增添了不少指导负担。同样,Excel、PowerPoint、Internet的使用也不尽如人意。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软件知识在已有课程中完全没有涉及,如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等。
1.2 计算机硬件设施不足
计算机资源不足严重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可利用的计算机资源主要有三种:自有计算机,学校计算机,网吧计算机。对自有计算机而言,虽有调查表明大学生电脑的拥有率已达到50%左右,但对于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电脑拥有率依然很低。对学校计算机而言,虽然各学校都建立有计算机房,但相比于庞大的学生群体,学校计算机依然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而且学校计算机主要用于教学使用,学生的使用有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不得不求助于网吧,而网吧一般不安装OFFICE办公软件,更不会安装如AutoCAD这种专业软件,也无法访问学校图书馆数据库。与此同时,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比较集中,往往在一两个月内完成,特别是临近答辩的几天里,几千毕业生需要计算机修订论文,计算机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因而,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常遇到没有计算机可以使用的情况。
1.3 计算机使用缺乏指导
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时,缺乏足够的指导。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大而教师数量增加缓慢,导致师生比偏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几千名学生的教学工作,往往由十多名教师来完成,师生比甚至高达1:250,很难说学生可以充分得到教师的指导在毕业论文进行阶段,也同样遇到师生比过高的问题,经常遇到一个老师同时指导十几名学生的现象,教师指导任务重,很难保证指导质量。
2.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计算机应用需求
2.1 WORD大型文档编排
毕业论文是一种较长的文档,编排难度相对较大般而言,毕业论文字数要求5000字以上,页数一般在10页以上,编排的版式几乎与出版社正规出版的书籍类似。这对于平时很少利用Word软件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需要重新学习Word的编排技巧。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论文排版上的各种问题。
目前,文档编排软件很多,但一般采用Mi-crosoftWord完成.对于Word排版问题,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页面设置;②文字格式的设置;③样式的应用;④分节的设置;⑤页眉页脚的设置;⑥图表的绘制;⑦公式的录入;⑧自动生成目录。
2.2 Excel表、图与统计分析
对于大多数的毕业论文,都会涉及插入图表,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除文科类论文较少涉及图表知识外,理工科、农科、医学等学科的大部分毕业论文,都会涉及图表的制作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图表的制作很是陌生,甚至不知道标准的图表要求是什么,因而做出来的图表不仅不美观,而且也不符合要求。Excel还具有统计分析功能,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准确可靠,但不少同学不知道Excel具有统计学功能,更不会使用。他们往往采用手算的方法来进行统计分析,耗时耗力,而且还容易出错。
图表与统计分析,不仅可以采用Excel,也可以采用更为专业的软件,如Origin制图、Sigmaplot制图、SAS统计分析、SPSS统计分析等,但以Excel更为方便。对于Execl图表与统计,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Excel表格的制作(特别是三线表的制作);②Excel图表的制作;③Excel函数与公式;④Excel统计分析工具。除此之外,也可以介绍Origin、Sigmaplot、SAS、SPSS等软件的使用。
文档演示毕业论文答辩时,_般采用PPT展示其研究课题。答辩过程主要包含两部分,学生陈述和老师提问。学生的自主陈述过程,不仅需要其精彩的陈述,更需要映衬陈述的多媒体展示。目前,大多数学生往往直接将论文内容粘贴到PPT当中,却不知如何精简和美化,结果导致PPT臃肿,条理不清晰,没有层次感。导致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缺乏PPT制作的技巧。
对于PPT的制作,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整体结构设计;②页面布局设计;③色彩搭配设计;④演讲内容提炼;⑤媒体元素设置;⑥动态效果设置;⑦播放策略。
2.4 INTERNET文献检索
Internet是获取科技信息非常方便的渠道。毕业论文的实践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他人研究成果的继续。因而在研究之前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文献资料主要分为两种资料:文本资料和电子资料。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是以期刊论文、会议报告、学位论文等形式最先展示出来的,而这部分资料目前基本都被相关数据库所收录,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到所需要的资料。
对于Internet文献检索,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主要中文期刊数据库;②主要英文期刊数据库;③其它类型数据库(如:电子图书、电子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等);④检索策略;⑤检索技巧。
2.5 ENDNOTE文献管理
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根据撰写需要,要对参考文献进行插入、移动、删除等各种管理操作。本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般在20篇左右,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可达100篇以上,对于如此多的文献,如果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非常容易出错。通过专业的文献管理软件,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参考文献进行处理。文献管理类软件有多种,如:医学文献王、风^-express、Endnote、Referencemanager、Notefirst等。不同软件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重点推荐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当然像Notefrst这种推出时间较短的国内免费软件,也有不错的口碑。
以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为例,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参考文献格式标准;②创建End-note图书馆;③文献信息录入;④Word中使用文献格式模板设置;⑥高级应用。
3.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的计算机应用指导
3.1 加强计算机教育课程建设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引入相关计算机教育内容。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要将Office办公软件引入到课程中,并要达到一定的应用水准。在《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中,可以引入Excel和SAS等软件知识。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可以引入Internet的使用,数据库查询和Endnote软件等知识。在其它专业课程中,凡涉及到计算机内容的,也要尽可能进行上机训练,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3.2 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讲座
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讲解毕业论文实践过程中所使用的软件知识。在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因此,学生可以及时的了解相关知识,并立即加以应用。除了现场的讲座形式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将学习资源放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随时查询相关计算机应用知识。
3.3 加强计算机硬件建设
加大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优化计算机机房管理,提高计算机利用效率。根据学校人数和计算机使用的实际情况,合理投入资金进行计算机房的建设,增加计算机的台套数。其次,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适当延长计算机房的使用时间,提高计算机房的利用效率,减少计算机的非学习性占用。
3.4 加强指导老师的指导职责
制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考核体系,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督促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学校层次要做好毕业论文指导的全面工作,同时要对计算机应用指导工作提出明确统_的要求,学院则有必要对学校的规定做出具体的安排和实施办法。
篇6
2、加强了在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评阅、答辩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具体来说,法学本科论文写作的程序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指导教师。选择指导教师和选择题目一样重要,有时仅仅从名气和一些外在的东西作为选择的标准不见得是明智之举,应当以是否严格作为标准,因为这样的教授,因为他们更有效率,而且更看重你的研究。
(2)确定题目,进行开题。主要的内容就是要向指导教师或者开题委员会报告你选择的题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现状,你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你做了哪些准备,比如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文章,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以及你对自己论文写作的总体安排和进度。指导教师或者开题委员会回你就所拟写的题目提出各种意见,支持的意见,反对的意见,改进的意见等等。
按照现在不少老师的要求,在正式写作之前,是先要搜集资料和撰写提纲的,因为对于指导老师来说,判定一个学生的论文到底能够写道什么水平,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看你搜集到了什么样的文献资料,没有好的米是一定做不出味道好的米饭的,另一个就是要看你的论文的提纲如何安排布局,这个论文提纲包含了你的论文的结构和主题,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的写作思路,所以至关重要。
篇7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quot;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
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
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
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
篇8
关键词:微电子;机电设备;工业;应用探讨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先进电子设备的产生催生了机电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所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把电工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结合,再综合应用于实际的综合技术,现代化自动生产设备可以说为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微型计算机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作用能够总结成如下三点:第一,直接控制机械工业生产过程;第二,机械工业生产期间加强各物理参数的自动测试,进行测试结果的显示记录,在计算、存储、分析判定并处理测量参数或指标;第三,进行机械生产过程的管理与监督。机电一体化系统里微电子控制机电设备怎样进行适宜计算机选择,怎样设计硬件系统,怎样组织软件开发,怎样对现有计算机系统等进行维护与使用是相当关键的,也是值得探索的
课题。
1微电子控制机电设备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在某微电子控制机电系统当中,主要是由PLC、管路压力变送器、变频器等多种设备组成的。在控制系统当中,管路压力变送器主要是检测控制辅助冲量、管路水压、蒸发量等三个变量,接着将数据信号向PLC当中传送,并且通过PLC进行分析和计算,将信号发送信号控制器,通过信号控制器来控制水泵运转,在设计系统的過程中需要与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结合,并且对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进行确认,输出频率在整个系统设计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系统的控制息息相关,在确定系统输出频率是需要综合性的分析和考虑用水量以及扬程参数等。在整个系统当中控制流程的用水量变化,主要是通过压力变送器向PLC传送的通过PLC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有效的调节循环泵的频率,合理的分配能源,让工作的效率提高,起到节约资源的
作用。
2微电子控制机电设备在工业中的具体应用
1)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应用。从PLC的角度进行分析,其主要优势在于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而且稳定性较高,机身体积相对较小,可以有效的和其他的配件进行组合。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因为机电设备往往会占据一定的面积,如果想让其厂房中的占比较高,就一定要注意让厂房的空余面积加大,尽量让控制器的数量减少,让机电设备的数量增多,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PLC的节能性较高相比,其他的控制系统可以节约资源,让工业生产的成本支出降低,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由于PLC设备可以有效的和其他设备之间进行组合,可以灵活方便的在厂房当中进行布设,让一机多用。可以实现让厂房的设备结构进一步得到简化,对设备维护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进行控制,减少人力输出,可以将人力有效的分配到工业生产当中,让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提高。PLC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可以通过现场总线和生产设备之间
进行连接,有效的监控工业生产,可以动态化的监控生产的全过程,确保在生产过程中,第一时间解决生产时产生的故障,避免由于机械故障而导致生产进度停滞,让设备的维护开支得到控制,PLC的计算速度很快,可以轻松的对生产时的任何变动进行管理和控制,有效的防止由于设备变化控制器无法及时应对而产生的问题,PLC还可以进行相关的升级,伴随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就算生产线当中的产品产生了变动,只需要正确的调整,控制程序也可以符合新产品生产的具体需求。
相比于其他编程操作,PLC控制器在编程的过程中较为方便,员工通过短时间的训练就可以熟练的掌握编程的技巧,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工作步骤相对较为简单,可以很容易的掌握设备的维修安装以及操作,由于PLC自带程序编辑器只需要工作人员了解梯形语言,就可以对其进行熟练的掌握。对控制器的工作语言进行了解,当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调整和处理控制器。
2)变频器调速器的作用。变频器工作状态分作自动与手动两类,手动工作状态即在PLC结束工作后展开的人工操作行为,经电位器调节能对变频器输出频率进行给定。自动工作状态实质是PLC输出信号为变频器输出频率展开控制。和传统调节阀控制方式相比,PLC控制可节电,更好进行水泵磨损控制,在延长设备寿命与实现系统自动化水平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和传统正弦波控制技术相比,因变频器用到了电压空间矢量控制技术,先进性和独特性在性能上得到充分凸显,同时因其特有的低速转矩大、运行稳定性强、谐波成分小等特征,这对我国电网而言输出电压自动调整功能能充分进行优势发挥。第二,变频器具备外部端子、键盘电位器与多功能段子等一系列操作方式,功能完善,可输入多种模拟信号(如电流、电压、频率等效范围检测,转速追踪等);并且变频器可实现摆频运行与程序运行等一系列模式。第三,因变频器全系列元件应用的是西门子产品,有极强的保护性能,可靠稳定,能很好的避免过流、短路、过压等问题,确保本机能正常运行。并且变频器有良好的绝缘耐压性,产品质量好,设定简单等使得其有更强的适用性。
3)电路发挥的作用。在安装PLC和变频器的时候,保证电路的稳定是保障工作的必要。电路在安装过程中,应该采取边安装边测电的方式,这样更能使电流稳定,这同样属于工作期间需引起重视的关键环节。在电路安装完毕之后,不要急着通电,应该先再次检查电路是否安装正确,查看是否有少安装或者多安装的情况。另外,测量一下接触元器件的连接点,这样可以发现一些接触不良的地方,若有漏电情况应该及时对此进行维修。电路在工业中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安装电路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谨慎,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不要遗漏一些小问题,有时一些小问题也可能出大错,保证电路的稳定才能更好地协调其他设备的安装稳定。应认真复查电路,查看电路有无正确安装,或存在设备多安装或少安装的现象,同时应认真检测每个接触元器件连接点,明确有无接触不良或短路现象,若发生漏电务必要及时维修与处理。电路调试的具体流程总结如下:
第一,应认真查看明确电路整体状况,了解电路面板线有无准确连接,有无看似连接实际并未连接的线,或易短路的线;是否存在两条或多条线混淆的情况;此后,使用最小量程档的万用表对电路面板进行检查,查看开路处和闭路处有无正确开路与闭路,地线是否漏接,电源连线连接的安全性等,同时需测量电源有无短路现象。测量期间可直接进行元器件连接点测量,如此可明确有无以上情况的同时又弄清楚是否存在接触点不良现象。第二,电路调试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即硬件电路调试。调试期间务必要注意细小环节的把控,根据电路功能原理做好各个单元电路的调试,再作整体调试,后进行整个电路的调试。电路在工业生产里发挥的作用是相当大的,电路安装过程里务必要综合考量多方因素,认真谨慎,切不可遗漏或放过存在的小问题,确保电路稳定性得到保障。
3结束语
微电子控制机电设备的组成包括变频调速器、可程序控制器等,由于操作相对简便、效果好,在工业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微电子控制机电设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明确各个方面的要点,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在工业领域发挥出最大化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推动电子设备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走的道路,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才能不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工业化改革。
微电子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关于现阶段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要]文章浅述了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建设背景及历程。借鉴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经验并结合现阶段浙江大学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经验,从学科划分、考核体系、校企合作、平台建設和国家支持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阐述如何围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和“产学协同育人”这两个核心问题,进行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
[关键词]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产学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7-0001-04
回顾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作为高等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工程教育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经济改革和世界范围产业变革的过程中,我国的工程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到PBL和CDIO理念的引入,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建立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微电子学院,再到加入《华盛顿协议》和新工科的提出,中国的工程教育一直在实践中发展。在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中,2001年开始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示范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借鉴示范性软件学院十多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建设情况,对2015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进行思考与总结。
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成立背景
21世纪初,信息化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软件产业在世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开始显现。软件产业作为当时的新兴产业,呈现出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的趋势,国内外巨大的软件市场导致对软件从业人员需求量的剧增。国家从当时国内外行业背景及国家发展战略出发,于2001年由教育部正式设立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试点35所(后增加至37所),均由国家重点高校负责建设;2004年教育部针对高职类学校又设立了36所高职示范性软件学院。其后,各省、市结合自身地方产业成立了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50多所,对软件人才进行储备。从2001年至今,示范性软件学院经历了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人才培养和产业促进上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此期间,我国的软件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尤以华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为代表。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和追赶后,我国不但解决了软件产业发展初期规模弱小、产业单一、人才技术短缺等诸多问题,而且在部分领域超过了发达国家,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新型经济模式。接下来,国家开始效仿软件产业发展模式,对信息领域更基础、更关键但更薄弱的“卡脖子”短板——集成电路产业发起冲锋。特别是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美国对华贸易战的背景下,从晋华、中兴到华为、大疆,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形势尤为严峻,发展变得刻不容缓。
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现阶段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主要面临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链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短缺4个核心问题。参考软件产业发展模式,为解决集成电路产业4个核心问题中的人才短缺问题,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应运而生。
二、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成立
《纲要》从组织领导、资金政策、金融税收、人才保障等8个方面采取了保障措施,指出“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健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微电子学科发展,通过高校与集成电路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加快建设和发展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微电子职业培训机构”。这是继2011年国务院《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后,国家再次对高校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
2014年教育部《关于试办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预通知》。2015年六部委《关于支持有关高校支持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支持清华、北大、浙江大学等9所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支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等17所高校筹备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序幕自此开启。
三、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定位及现状
《通知》指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建设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入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加快培养集成电路产业急需的工程型人才。可以看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和“产学协同育人”是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的两个核心要求,“工程型”人才是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
自2015年第一批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成立至今,各个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建设历程和办学模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在原有信息学院或微电子学院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有的是新设立微电子学院挂靠其他成熟学院运行,有的是整体新建并单独运行。由于处于建设初期,不同学校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摸索,或大刀阔斧,或小步慢跑。目前,各个学校的微电子学院都在人才培养、师资规模、校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与此同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在建设的过程中,也都面临一些共性的难题,如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与一般学院的定位区别、如何进行“工程型”人才培养、如何扩大招生规模与影响、如何更好地与企业结合,以及如何对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进行评价等,这些都是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面临或将要面临的问题。
四、对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的几点思考
当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也并非无样板可以参考,2001年开始建设的示范性软件学院就是很好的借鉴,特别是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师资管理等诸多具体、常规问题上。然而,软件行业和集成电路行业相差较大,而且当今的时代背景和2000年也完全不同,如何围绕“人才培养为中心”“产学协同育人”这两个核心来建设微电子学院,需要全体高等教育工作者进行与时俱进地思考和探索。本文从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的实践出发,分享一些经验与思考。
(一)学科划分与评估体系
学科划分和评价问题是微电子学院建设能否成功的核心问题,关乎微电子学院的建设方向和结果。单独的学科设置及评估体系,不仅能加强微电子学院的独立性办学,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微电子学院建设的展开。
1.设置微电子一级学科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以及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微电子学院成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产业培养急需的“工程型”人才。然而受招生名额等条件的限制,现阶段我国高校每年培养的集成电路高级专业型人才不足万人,而且缺口仍在扩大,可见,扩大集成电路招生名额势在必行。以浙江大学为例,2014年以前学校集成电路每年硕士、博士的招生人数在30人左右,即使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成立以后,新增了微电子本科专业,微电子学院每年本硕博招生也不足200人,以如此培养速度,根本不足以填补产业人才需求的缺口。由于我国大学招生名额是与学科划分挂钩的,这就涉及一级学科设置的问题。
目前,浙大微电子所在的一级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下含有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波、物理电子学四个二级学科,其中与微电子学院直接对应的两个二级学科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研究领域分别对应集成电路的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前者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后者主要涉及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制造、封装测试。
此外,微电子一级学科问题,除了与扩大招生名额相关外,也和微电子学院的建设成败有关,因为这涉及微电子学院与高校原有信息学院的定位问题,以及在学校的学科地位问题。其实在建设示范性软件学院时,由于学科划分的问题,就存在着软件学院与原有传统计算机学院的“瑜亮之争”,学科资源配置之争。最终,2011年教育部将软件工程提升为一级学科,这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从软件学院的建设经验来看,将微电子学与固定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等二级学科重整、提升为一级学科十分必要,且宜早不宜迟。
2.修订学科评估体系
微电子学院建设要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而传统学科评估体系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因为“中心”的不一样,在进行微电子学院建设时,学校在资源配置时就必须考虑效益比问题。如果微电子学院建设的投入无法对学校的学科发展形成促进作用,甚至因为分流限制了已有学科的建设,学校不仅不会支持微电子学院的建设,甚至可能还会限制其发展。因此,在现有学科评估体系下,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很难做到完全以“教学”为中心,只能“教学科研”兼顾,最终微电子学院在很大概率上将会和传统的信息学院同质化。上述情况在软件学院建设时出现过,且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也是很多软件学院选择异地发展的原因,其目的是避免与本校原有的计算机学院分流资源。
在现有学科评估体系下,即使能做到以“教学”为中心,也很难满足微电子学院“产学协同”的人才培养要求。因为现有学科评估体系偏向于理科化,重理论而轻实践,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学生注重“卷面”,教师注重“文章”。而微电子学院的建立要求緊贴产业,注重实践,产学协同,因此培养“工程型”人才在现有体系下很难做到。
其实,2016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其本质也是针对现有“理科化”学科评估体系与工科建设要求不相匹配的问题。可以大胆设想对现有学科评估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如对基础性学科依旧使用现有“理科性”评估体系;对应用性学科,如新工科,则在原有的体系上建立新的“工科性”评估体系。这样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写论文的太多,做应用的太少”、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比例失衡的现状。为体现示范性,上述设想甚至可以率先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进行试点,实践可行后再逐步推广到新工科乃至其他工程性学科。
(二)师生考核体系
示范性微电子学院要求“坚持人才培养为中心”,在国家层面需要解决的是学科问题,具体到学校和学院操作时,就要考虑内部的考核与评价问题,其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考核,二是学生的考核。
1.教师考核体系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要求教师的工作重心应该是教学,因此微电子学院教师在考核上应该与传统学院有明显区别,比如加大教学在考核中的比重。微电子学院培养的人才要强调工程性,所以在教学考核中,要突出工程实践的教学内容。另外,在引进师资时,可以效仿软件学院偏向引进有企业经验或者工程项目经验的教师,形成本校专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适当比例外教的格局,这一点浙江大学微电子学院在人才引进时就尤为注重教师的行业或工程背景。
为了保证公平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可以实行聘岗制和聘期制,不同岗位考核不一样、聘期不一样,如在浙江大学,对不同类别的教师设置有:教学科研并重岗、工程教育创新岗、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等,其中工程教育创新岗就是浙江大学针对工程教育改革新设置的岗位。
2.学生考核体系
微电子学院要培养“工程型”人才,因此针对学生的培养过程、考核过程、评价过程要紧紧围绕“工程”来设置。微电子学院学生与传统学生培养最本质的区别是“工程实践”能力。在此之前,要提前区别一下其与动手能力的差别。“工程实践”能力与传统工科学生在实验室环境下的动手能力不同,是要在工业生产的背景下,通过“做中学”和“基于项目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工程师式思维和行为”。这要求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企业的工程环境而非简单的高校实验室环境,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正是因为微电子学院培养的人才需要工业生产背景,这就要求企业参与培养,这从源头上保证了学生培养会紧贴产业。通过设置新的学生评价体系来保证和监督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获得,这一点至关重要。也只有这样,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才能立即上手,无须企业的再熏陶和培训。
浙江大学微电子学院对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分步进行的。首先,针对低年级的本科生,加大培养方案中实验课程的比例和学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对于高年级的本科生,则是通过到企业实习、参与导师企业课题(学业导师制)、科创实验(SRTP)、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等来初步熏陶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最后,到研究生阶段,通过企业、导师联合制定课题,学生选题并到企业培养或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等方法来完成“工程能力”的塑造。
(三)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微电子学院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传统高校教学以学校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研究与产业发展脱节、高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脱节。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如何将高校与企业联系紧密,互相促进,“如何引入企业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从而达到“产学协同”。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互利共赢。中国高校以育人为宗旨,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而企业以利益为根本,公益性只是其附带属性,只投入不计回报的企业少之又少。如何让两个不同的主体做到有机结合,使得“企业愿意参与,高校愿意放开”是困难所在。从需求来看,高校育人,企业用人,高校和企业合作的纽带在人——学生,解决好“如何以学生为纽带将企业和高校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
从软件学院的经验看,多是通过校企理事会、共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设课程等方式来开展校企合作。无论是以何种合作方式,想要长久有效就必须做到互惠互利,纯粹的一方投入不可持续。从浙江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经验来看,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通过导师与企业的横向合作为依托,以项目的形式将学生的培养参与其中。这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培养模式”,企业提出技术需求和课题资金,学校再给予学生名额、教学工作量等支持。通过一个个的具体项目,将学校、学生、企业串联起来,形成规模效应后再以创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实践基地等方式进行深化。浙江大学成立工程师学院就是希望从学校层面来推进和引导校企合作。此外,不同地区的微电子学院在专业设置上也应针对当地企业需求开设专业,面向企业培养人,甚至可以对重点企业进行定向培养,吸引企业深度参与学院建设。
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和企业的问题,政府的作用也尤为重要,因为政府掌握着核心的生产资料和分配政策。比如政府在审批、税收减免、经济补助、教育资金、就业引导等各方面都能非常有效调动企业和高校的积极性,促进双方的结合。日本20世纪70年代半导体产业的兴起,就是通过高校(实验室)、企业、政府三方的共同发力,成立“VLSI技术研究组合”,从而打破美国的垄断。20世纪80年代韩国三星的崛起也与韩国政府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所以在这一点上值得我们国家借鉴和学习。
(四)硬件建设及平台共享
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对硬件设施要求极高,这是其与软件产业最大的不同之一。如小型工艺操作、流片、实训等都需要高昂硬件和财力的支撑,因此微电子学院建设要格外重视大型共享平台建设,并以共享平台建设为契机将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学生实践培养进行有机连接。然而一般平台投资都十分巨大,很难靠一己之力来进行建设,如浙江大学微纳加工中心一期投入6000万、工程师学院微电子实训平台投入近3500万,绍兴微电子研究中心投资近1亿。微电子学院建设更应注重开放式办学,尝试通过国家出资、政府出地、企业出技術、学校出人等多重模式,把握本地发展机遇以产业园、孵化器、共享平台的形式来共赢发展。
(五)国家和学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