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移动互联网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移动互联网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移动互联网论文

篇1

图书馆建立的目的是为读者服务,其主要职能是向用户提供所需的各种信息.因此,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建立的移动图书馆的目的也是顺应时展潮流,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就如何依托移动互联网推进移动图书馆建设,本文从信息资源建设、移动服务创新以及管理方式三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

2.1移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移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来源广泛、格式多样、种类繁多.尤其是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数字资源存储量惊人.如何让移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需要立足客户视角,全方位实施改进.2.1.1对移动图书馆的多元化采访当前移动网络的兴盛直接带动了采访方式的改变,原来单纯的采访需要融入更多的网络形式才能体现技术的进步.采访者也需要及时更新采访理念,更多的把多元化的信息加入进来,像视频、音频和图形图像等.借助中国图书评论沙龙、豆瓣网等网络区域参考网上的不同声音,将大众倾向性的内容和系统的购买功能进行合成,有效地促进图书馆采访行动的完善,并可以借助元信息的规则来尽量增加馆藏,还要主动跟当地的图书馆进行有效沟通,形成联动机制,不断实现图书资源的全民共享,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通过多元采访的形式丰富移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图书馆的互动中来.2.1.2移动图书馆关于编口流程的改变普通的编口流程是指形成口录和便利搜索.移动图书馆的编口流程要重点关注三点:(1)对于标明参考文献时要做到尽量体现文献深度,全方位展开文献,尤其是有关多个专业和多个题目的文献,要做到增加类号和主题来标明,从而帮助用户实现以各种题目来搜索文献的目的(.2)图书用语尽量简单化,搜索用语尽量易于理解,也就是普遍考虑读者的文化程度,来提高其检索效率(.3)主导推动读者对编口流程的了解,其中一个优秀的范例为OpenWorldCat,其致力于将读者的编口流程参与和传统的图书馆编口工作者的参与进行很好的联合,将编口流程的范围扩散到了互联网用户.互联网用户能够为某一数据来源添加引用次数、说明和用后感等信息,以进一步填充元信息的各项属性,当然这要排除题目、著者、刊物和日期等元信息.即使一般用户无法接触到关键的编口信息,他们的主动参与也会给数据资源带来新的信息量.一些关键的元信息具有很大的适用价值,编口工作者要及时对各种来源、各种形态的信息进行扑捉和分类化管理,借助对元信息的分类化管理和加工,产生新的正规化的元信息.

2.2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

2.2.1服务的外延———变化性互联网时代的移动本质为即时性、私密性、便利性、精确性和定位性等,这是与传统网络的相比出现的新特点.当移动互联网在风生水起的时候,图书馆可以借助这一移动技术应用于一些场景、客户端和互联网等平台中(.1)对于移动场景而言,主要是没有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资源共享,读者可以借助于一些移动设备一无线的方式连接到远程的图书馆平台,来进行虚拟的访问,如账户登录或注册、搜索书名、查阅资料、预约下载和实时读取资源等各类网络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实现了利用网络全天候的共享馆外图书资源,既节省了路程和时间,也避免了因为图书馆自身业务的变更而带来的困扰(.2)客户端的应用中,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终端的便于携带,人性化操作和灵活的控制,功能朝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随时可以更新旧的应用和知识(.3)对于移动网络的便利,主要能够为客户实现定位和追踪功能,客户将终端通过互联网接入不同的局域网,在移动中实现账户的登录和资源共享,能够解决客户的身份识别、付款、资金管理、账户解析、数据判断等需求.这一功能会产生一个新的应用领域,让客户跨越时空来共享资源,从而满足大众对移动网络的应用需求.2.2.2网页和搜索的变更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是为大众提供信息数据,并没有提供搜索功能,这一点不如谷歌、百度和雅虎等搜索网站.因此移动图书馆要意识到在传统功能如信息收集和存放的基础上必须借助于网络来扩大业务范围,如开发搜索业务加强馆藏的影响面,推销图书种类,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2.1从页面的设置来看,移动图书馆要力求拓宽原来图书馆的狭窄业务,为消除缺乏搜索技术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改变网络页面,满足不同用户的体验要求,利用技术手段改变系统的滞后性,将一个流畅、新颖、符合用户审美的页面提供给读者,如前面提到的谷歌和百度等网络.2.2.2.2从网页的搜索功能来看,移动图书馆要实现对馆藏信息的实时读取和收集,实现快速准确的网络平台检索功能.保证搜索功能的实现可以让读者尽情体验移动互联网带给他们的便利,并获取高准确度和更大范围内的优质资源,实现快速、强大和深层次的搜索体验,更搜索流程更便捷、高校,体现搜索技术的人性化设计和可视化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精确、优质的搜索结果.

2.3移动图书馆管理方式的更新

2.3.1移动图书馆需要成立迅速的反馈体制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势头下,移动终端用户数量也在大量增加,丰富多样的信息技术不断出现,而图书馆却将要变成过时数据的存储地和发散地.移动网络作为新的数据提供平台,同时从更新速度和资源储量上快速进步.例如,搜狐网站的网页更新速度高达每日五亿页面.因此,对移动图书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但要实现信息的动态更新,还要让用户在体验图书馆信息的便利性的同时获取新的启发.此外,移动图书馆还要成立迅速反馈机制,如利用即时聊天工具、微博微信、语音、短信技术等程序来实现实时沟通,满足用户各种需求,将高效率的为用户节约时间当成首要目标,不断提高更新速度,在传统图书馆的业务基础上提高实效、扩大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成立迅速的反馈机制,让移动图书馆在管理上更为先进.2.3.2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维护信息版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的特色,因此信息的版权纠纷一直以来始终困扰着互联网的扩大和发展.数字图书馆也是提供移动网络信息查询功能的平台,同样在具备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下,面临着信息的安全维护和信息版权的产权保护的难题.移动图书馆可以利用各项网络技术来加强对信息版权的保护,区分不同重要程度的用户登录.利用以下手段:网络地址识别和账户区分、信息转载限制、数据加密算法的应用、提交版权申请避免侵权等.目前,国内的数字图书馆的开发才刚刚开始,有关移动图书馆业务中的信息版权维护的意识和维权行动还不多,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舆论,尤其是关于视频版权的维护和技术应用这一领域的案例很少,从而有关移动阅读的信息版权法规很不健全.因为移动图书馆的数据信息容易拷贝和更新,所以特别要对移动阅读这一领域的业务版权保护重视起来,伴随着移动图书馆的发展,信息版权维护也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2.3.3移动图书馆主管部门对待用户评论要理智移动图书馆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会得到包括用户在内的使用者的意见或建议,作为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吸纳合理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即要具有包容的大局意识,及时采取措施,快速给出回复,使真正的有利于图书馆发展的好计策得以采纳,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用户还会给出对工作人员的评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当出现对工作人员的积极评价时,主管部门领导要借此正面肯定这一评价,树立大家学习的榜样,对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姿态给予积极评价;当出现消极评价时,领导要采取宽容的做法,让工作人员能够主动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改进.当然这一评价的来源也有可能存在偏颇,因此宽容的处理方式有时会起到积极的效果.另外,馆内还要采用严格的技术手段来有效监督用户的评价和上传的数据资源,来避免不良的信息和资源对图书馆造成坏的影响.2.3.4移动图书馆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素养为了将图书馆的效用更大扩充,移动图书馆必须对工作人员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图书馆相关业务的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移动图书馆网络的开发建立,更是直接对工作人员的技能本领的考验: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图书馆专业的理论基础;要具备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和无纸化信息搜索技术,能借助于互联网来汇集、处理和信息;要能熟使用各类数据搜索技术,方便地进行人机交互;具备相应的知识素养,可以与用户进行高效沟通;要具备全局性的服务意识和信息公开理念,要在自身的努力下,持续学习岗位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同时图书馆作为交流平台也要将自身优势进行开发,尽量营造出一个优越的学习氛围,让工作人员有机会充实自我,提高自我.

篇2

1.网络的及时便捷冲击了传统教学形式。

20世纪末互联网进入中国时,师生拘泥于课堂的传统教学形式就开始经受冲击,移动互联网的诞生,让这一矛盾格外尖锐。移动互联时代,信息随身携带,无处不在,轻触屏幕,世界尽在眼前。毋庸置疑,移动互联网必将也正在颠覆传统教育,这对凭借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进行教学活动的传统语文教育构成了巨大冲击。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学生们喜欢埋头玩弄手机,大多数是利用手机在进行阅读,这是学生在主动学习,也是对传统课堂的无声反抗。但在我国,大多高校的语文课依旧采取传统授课方式,教师讲学生听,讲者声嘶力竭,听者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也就饱受诟病。是学生群体性地不爱学习?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偏离了学生的期待视野,没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碎片化阅读造成学生学习浅思考。

碎片化阅读的主要表现就是,阅读的时间不具有连续性,而这种阅读模式往往存在于手机和电脑阅读之中,以及或是长的内容被拆散后,通过零碎时间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手持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或是课后休息时间来进行不间断阅读,以及习惯性的刷新微博已是一种风尚。根据大学生的上述阅读偏好,目前出版界也在探索“微博图书”的构建了。碎片化阅读虽有快捷、及时、交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等优点,但大量挤占了大学生深度阅读的时间,使之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形成对碎片化知识的习得,而逐渐丧失了阅读经典和具有哲理性文字的耐心,这种满足于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也就难以建构起他们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将阻碍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思辨能力的形成。正如研究阅读的权威专家、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说:“我们并非只由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定义。”她认为,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方式,已经削弱了我们进行深度阅读的能力。

3.多元文化语境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疏离。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异彩纷呈,也相互碰撞,几乎任何国家都存在着多元文化。对此,中国也同样存在。特别是在当前的诸多文化撞击中,各类型的流行文化又不断侵蚀着传统的价值观和人格精神,这是当下中国特有的文化镜像。作为全球性的传播媒介,移动互联网极大地扩展了文化传播的场所与范围,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汇、交锋与交融,也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视野和价值取向。多元文化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多向度的价值选择空间,开阔了他们的文化视野,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促使他们形成开放包容和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但与此同时,不同文化的差异、矛盾甚至冲突,增加了他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难度,影响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鲜明的优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当他们疏离传统文化,无异于在割舍其生存的根基与灵魂。

三、大学语文教学积极应对挑战的策略探究

对教育而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可能是福音,也可能是灾难。“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大学语文教育若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则是福音,否则将是灾难。

1.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走向开放是大学教育的大势所趋。放眼世界,适应这一趋势的新型网络公开课大放异彩。自2001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启动网络课件开放工程,逐步将该校全部课程资料在网上公布,让全世界任一角落里的任一网络使用者都可免费取用,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众多名校纷纷跟进。2011年国内知名网站上,一批由耶鲁、哈佛、牛津等名校名师讲授的视频课引起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的热捧。建设开放课程在全球已呈燎原之势。在语文教育领域,我们应该构建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2013年6月,首批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中,就有南开大学的《大学语文》。笔者认为,尽管这是一门建设得非常好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网站不仅有全程教学录像,而且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未必适合全国2000多万大学生学习使用,尤其是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的大学生。《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受众面广,且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各高校一方面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同时要开发各具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将真正的精品资源呈现给学习者,而绝不能提供次品、残品或废品。

2.培养深度阅读能力。

阅读是意义的建构过程,这一符合语言学科教学规律的认识意味着,需要增强大学生文本阅读的深度,唯有这样才能在“干中学”的学习效应下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语文应用能力。反观当前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所谓的互动性、趣味性阅读已导致他们在文章写作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火星文”。众所周知,浅文本往往导致浅阅读,有张力的文本才可能带来深度阅读。在异彩纷呈的移动互联网世界里,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遴选高质量、有深度的阅读文本,选择严谨而深刻的文本信息。再者,在进行深度阅读时还需要激发起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大学生需要在文本的语言、内涵、审美张力产生相应的应力。可以这样说,“潜心会文本”和“多维度交流”是深度阅读最突出的特征;另外,随着阅读活动的展开所发生的理解、迁移、创造等主观能动性活动又是深度阅读的功能定位。为此,教师在其中应扮演着引导、组织、互动的角色。通过对这些角色的扮演,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文本信息的思考中来,并组织学生之间形成思维的碰撞,并最终在相互互动中增强学生的文学感悟和应用能力。再者,教师还应充分挖掘切实可行的教学形式,利用原始文本材料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概括力、思辨力等,以及借助类比和对比性分析与鉴赏等作业促使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感悟和转化应用。

篇3

2.电力营销管理机制有待加强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要求电力部门建立标准化、统一化、科学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快速、高效的服务。从现今的电力营销模式来看,存在着操作过程复杂化、操作环节众多、操作时间过长等问题,再加上管理机制存在很大的漏洞,一些用户的资料和业务档案没有很好的保存。

3.信息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网络安全问题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互联网模式下信息比较集中,如果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信息遭受窃取,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电力营销系统存储了大量的客户信息、电力市场信息、营业信息等,与客户和电力部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很可能对客户的财产安全和电力市场造成损害。在现阶段的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之中,一些部门过分的关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信息化安全建设则没有足够的重视,致使电力营销服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4.服务人员素质亟需提高

电力营销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对电力营销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服务人员有基础的业务素养以外,还需要其具备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数字化处理能力、信息分析、汇总能力等。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很多电力营销服务人员并不具备系统而专业的电力营销知识,精通数字化处理技术和电力营销的综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电力营销服务的措施

1.注重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电力营销经营理念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做出改变,应始终坚持客户至上的宗旨,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电力行业要顺应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创新营销策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具体的措施如下:一是充分发挥网络营销的优势,增强与客户的联系和交流,倾听客户的心声,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如利用微博、微信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或就相关服务问题与客户进行互动。二是利用网络技术为客户打造出一个不受交易时间、地点限制的网上营业厅,为客户提供实时而高效的服务。三是,科学规范管理,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高效化,提升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2.建立科学、高效的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

按照“部分试点,全面推广”的思路,逐步完善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一方面要确保电力部门之间信息无障碍传递交流,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客户交流、互动平台,按照统一部署,科学规划,统一管理模式,统一业务流程的指导方针,实现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统一化。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思路,重点拓展和打造营销决策分析、营销高效服务、营销实时监控等、互动服务等功能。

3.整合电力营销网络资源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电力营销服务水平离不开整合电力营销网络资源,具体的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构建完善的电力网络营销系统。电力营销人员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设计出精美的电力营销网页,并利用微信、微博、APP等平台及时向客户电力服务信息。二是要实现统一服务。拓展电力行业业务,与互联网、物联网、有线电视台、电信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统一服务。三是强化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系数。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客户信息、档案信息、市场信息设置安全防火墙;强化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做到信息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严格信息存储、传递程序。

4.加强电力营销服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高能力、高技术的综合型人才队伍,是提升电力营销信息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首先,电力部门应为电力营销服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定期开展基础知识技能与培训、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会,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其次,电力部门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引进一批具有较高数字化处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与相关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和发掘高素质的电力营销大学生,为电力行业储备更多的人才。再次,提升电力营销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鼓励员工不断学习电力营销知识和信息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篇4

2、移动电子商务实现了商流订单流程的简化

移动电子商务通过3G等网络,将顾客的电子订单进行传递与发送,省去电脑邮件接收发送的重复性操作。由于大部分只能使用手机自带的outlook等邮件系统,可以通过邮件的发送与接受实现电子订单的确认与转移。当货物配送到位时,物流方只需联系电话一端的货主及时取货即可,更加方便省力。通过信息的无缝对接,实现了资金流的整合。原有电子商务的资金流依托于网络进行相应的扩展。但是,在结算时,如果客户选择网银支付方式,仍然需要通过手机接受相应的确认码。现在,移动电子商务这种模式大大地缩短了资金周转周期。以淘宝网的支付宝为例,通过安装电子商务客户端,客户可以实现手机一键支付,不会受到区域的限制。

3、移动电子商务完成了信息的无缝对接

移动电子商务对用户而言具有更大的选择性,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筛选效率,使用户能够更加快捷地查到自己所需要购买的产品,更好地满足了对时间要求较高的顾客群利益。由此可见,移动电子商务在原有基础上,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者实现了整合的效果,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充分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进一步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商家的摇钱树:手机商城特点分析

1、知己知彼

手机商城具有两个非常显著的优势,便利性和技术集成性。在手机商城的便利性方面,手机相比于笔记本电脑更加方便携带,这是原来笔记本电脑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现代人的必需品,手机体现的更加灵活。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比以电脑为载体的传统电子商务具有了明显的优势。据笔者调研,现有几款主流的手机在这方面(如:HTC、三星、索尼爱立信等品牌)较为统一,并趋于智能化,触摸屏的质感提升了用户参与移动电子商务的快乐;手机屏幕的像素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较为细腻的显示功能,可以增强购物时的视觉效果;手机小巧可以随意装进口袋,将超市放入口袋已经成为了移动电商的亮点。有过购物体验的用户都知道,在网络购物时,如果银行支付需要通过手机进行信息交换,收到相应的短信密码才能确认支付。短信只有发到手机上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支付操作。新型电子商务改变了原有模式的购物体验。以招商银行为例,其网络银行支付做的较为成功,同时,也很早的发现了手机支付的巨大潜力,开发了手机支付客户端,方面了消费者购物。

在手机商城的技术集成性方面,手机现在已经做到了与电子邮件、MSN等移动软件相互连接的效果;可以实现接受订单、处理货款等环节的有效整合。对于网络银行的支持,使得移动电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技术条件允许下,通过软件下载的方式,可以将手机银行业务轻松植入,使之更好地成为应用模块。客户端手机银行的出现,极大刺激了商机,并逐渐成为了各大手机银行争相抢夺的市场。据资料显示,客户端交易额以每年300%的速度增加。

2、扬长避短

手机是用户最为隐私的个人物品。手机的安全性也是电子商务经常讨论的重要议题,需要十分认真地对待。电子商务的相关厂商需要结合产品的安全属性,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一旦发生手机丢失或者被遗忘的情况,可以做好紧急状况下的个人信息的处理与保存。360安全卫士等电脑品牌杀毒软件,已经从原来电脑安全维护进入了手机安全维护领域,手机网络化会增加安全系统,可助用户监控手机运作状态、优化手机系统的功能,保护手机浏览网络的安全等功能。前几年,一款手机叫“商务通”,其中就设置了相应的安全维护系统,一旦出现用户手机丢失的情况,商务通可以通过一个外置电话会进一步将自己的资料进行及时上传,从而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在考虑移动终端的时候,一定要区分其主要的功能。电话的接打功能与电子购物的功能需要进行有效整合才会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传统手机在来电时往往会以接入电话为主。但是,如果此时,用户正在通过电话进行相应的产品订购,是否会因为电话的介入而发生中断,或需要再次确认所购买的物品。这种操作的不便利需要我们进一步考虑。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电子商务网站采用虚假的购物信息来蒙骗消费者。这会极大地损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给电商网站造成了负面影响。根据深圳2009年的数据统计,通信服务投诉同比增长为645%,其中网络购物投诉同比增长为127%,具体包括网购商品质量的瑕疵、货单不对等、虚假广告宣传、质量不合格、收取货款后不发货等侵权和欺诈行为。在移动电子商务模式下,本环节得到了有效结合,极大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将前后两端的环节进行整合,使得“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相结合,节约了顾客购物所需的时间。从供应链的两端,更能体现出移动电子商务的巨大市场潜力。

伯乐效应:“互联联网+”时代的机遇

互联网新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企业需要认真分析,把握好行业形势带给自己的利好信息,主要可以分成交易市场空隙挖掘、基础物流体系构建和软件与硬件融合发展等三个方面。

1、交易市场空隙挖掘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中国移动电子商务2014年的交易规模达到46亿元,同比增长230%。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的巨大市场潜力。笔者查阅了艾瑞的统计数据,跟商务中心如出一辙,其预测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整体规模有望突破390亿元。移动电子商务网络化拓展已经呈几何速度增长,同一时期出现的云技术等相关IT科技,将进一步助力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创新。如果说互联网时代是信息井喷的时代,那么物联网时代就是信息对流的时代,它建立在互联网充分运用基础之上。将商品的信息与物品的信息进行连接,有利于提高商品的信息透明度,并对商品的流通进行合理的监控。以宅急送物流公司为例,当用户进行商品运输时,可以在途查阅商品的运输路径,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订单追踪查询系统进行确认与查询。物联网的建设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2011年期间,已经开展了很多涉及物联网的城市应用项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物联网城市应用也成为了未来北京市物联网发展的重点工程。在政府建设的平台之上,电子商务会有更加广阔的网络监督。

2、基础物流体系构建

专业物流公司与一般的物流公司进行合作,可以提供更加专业的物流服务,并将物流资源(如仓储、运输等)进行合理的利用。电子商务巨头“淘宝公司”就退出了“大淘宝”的物流战略,并在近几年中兴建7个自己经营的物流配送中心。电子类销售网站京东商城也宣布将加强对物流配送方面的投资,实现产品150个城市的自行配送,并计划在未来3年之中将覆盖500到800座城市,将自身的物流覆盖能力提高到97%以上。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对于开展电子商务网站尤为重要。政府在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政策的导向性直接影响到移动电子商务的普及。政府可以有效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进行资源的优化组合,组建电子网络硬件与软件的对接。成都市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该市把移动电子商务产业作为了经济发展转型发展的探索,制定了“打造国际一流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和“国内最先进的移动电子政务大厅”的目标及相关政策。2011年4月,成都市政府联合中国银联正式成立了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并在今年8月份,促进中国银联和京东商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银联手机支付的模式。政府的大力支持将会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得到回报。

3、软件与硬件融合发展

篇5

1.2移动互联网学习的特点

第一,从性质方面来说,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数字化的体现,移动互联网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一般的学习不同。第二,从技术层面来说,移动互联网学习的技术基础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第三,从学习方式来说,移动互联网学习是通过移动设备实现的,因此具有移动性。第四,从学习容来说,由于移动互联网包含丰富的信息,所以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过程也是信息筛选的过程。基于对移动互联网学习定义和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其与一般的学校教育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特别是其不受时空限制,具有移动性这一特征,与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灵活多样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此说来,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运用对体育学习的影响不容小觑。

2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的一般影响

2.1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有利的影响

2.1.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以传授程序性知识为主,而移动互联网以传播事实性知识为主。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使得学生极为苦恼,学生想学的在学校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也就理所当然的求助于移动互联网[2]。伴随着移动网络功能的日益增多,学生可以用手机连接到互联网,从互联网上了解丰富的信息,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处于主动地位,学习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可以遵循自己的兴趣、个性去接受信息,拓宽视野,有着较大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提高学生收集体育信息的能力,为以后体育研究型性学习的发展打下基础。2.1.2拓宽了学生间的交流范围和打破了师生间的交流阻碍。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信息互相传递变得更便捷,学生通过QQ等聊天工具,进行学习交流,交流的人群不仅是自己熟悉的朋友,也有陌生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通过浏览周围的网络状态或者分享自己好友的信息,让自己或者他人通过你的状态获取更多的信息,结交更多的朋友,这样循环,互相交流,社交范围也越来越广[3]。对于师生间交流最大的阻碍就是角色平等问题,通过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师生不再是课堂中的角色,两者角色地位有所改善,学生通过QQ博客等形式向老师报告体育学习的情况和遇到的困难,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敢提问、害怕的心理,从而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教师的体育学习的评价方式不再以口头和书面为主,而是以数字化为主,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将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反映出来,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查阅出与自己相关的评价,突破了课堂交流这个限制,并且对于学生的疑惑,老师可以迅速的给予答案,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体育的学习[4]。2.1.3缓解了体育的学习压力。体育的学习不论是在技能学习,还是备战各类考试,还是参加各种级别和类型得到比赛前的训练都有一个承担运动负荷、累积疲劳和消除疲劳的过程。消除疲劳的方法很多,目的在于愉悦心情放松身心。移动互联网中的在线音乐和在线电影功能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听音乐和看电影来放松的机会和可能,能愉悦心情放松身心,从而对缓解疲劳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2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的不利影响

2.2.1互联网信息的五花八门,杂乱无章,错误信息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由于移动互联网信息库的强大,很多错误的信息也在其中,有关体育的错误信息也比比皆是,学生没有经过筛选信息,错误地选用信息,导致对体育的相关认识的不正确,从而学习的是错误的东西,对以后体育其他技能形成、理论学习起了阻碍作用。2.2.2影响学生身体健康。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多的电子产品运用也越来越频繁,而电子产品的一个很大的威胁就是他的辐射。长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代表———手机,会导致学习者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还会使学习者的眼睛和大脑处于过度疲劳状态,降低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发育是极其不利的,严重时还会引起学生生理上的头晕、烦躁、厌食等多种症状,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导致体育学习的不利影响。2.2.3过分沉迷于网络,造成体育学习的假象。由于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系统学习的时间远远小于上网时间,导致学习低效,并且有不少学生抱着不会就上网学习的想法,在课堂上不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动作示范,使得听课的质量严重下降,更错过了与教师最佳互动的时机,而课后却因为没有头绪而不知道从何学起,从而造成了学习效果的下降。并且移动互联网学习利用零散的时间是优点也是缺点,随时随地进行的学习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对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影响学生系统的体育知识体系的建构,出现体育学习深度浅薄化的趋势[5]。

3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特殊影响

3.1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有利影响

3.1.1有利于体育运动技术的规范化。传统的老师的技术动作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不难理解有些技术动作在完全具备了最基本的技术环节的同时也允许带有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大多都是自己专业课老师的特征,就像平时在训练中动作一出手,大概就能辨别出是哪位老师的学生。而对于现在移动互联网在体育专业学生中的使用,也改变了这一现状,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上传的标准技术动作的视频,在那些视频中每个技术动作的每个技术环节都被分解并一一的分析,一些要求标准动作的运动项目得以规范化。3.1.2有利于复杂技术动作的学习。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中的某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视频教学,领会完成某个技术动作时哪块肌肉需要动员,哪块肌肉需要抑制,并且还可以通过调节视频播放速度,把完成的动作放慢速度以便能够透彻的学会技术动作。并且在休息时进行分析,观察每个技术环节有没有准确的完成,自己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是不是全身协调有力地完成,并且可以随着训练时间的增长把所有的视频放一起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在完成领会动作有没有得到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3.1.3有利于刺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游戏是带着娱乐性质的,移动互联网中的体育游戏功能,能刺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这些游戏中有些是模仿现实版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也感受着竞技体育带给我们“视听盛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去尝试新的运动项目,从而促进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全面发展。

3.2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不利影响

3.2.1运动量的减少运动风险的增加。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进行手机游戏、阅读、聊天等,无心思进行体育运动,不利于体育专项技能发展。在课堂中不认真听讲,而是私下手机上网,课堂注意力下降,使本来就具有风险的动作在完成过程中更容易出意外,影响教学质量。3.2.2抑制了一些需要创新运动项目的学习。一些需要创新、有新意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健美操等,在这些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寻找相关视频或图片,在动作的创编环节因为网上有现成的,就不思考套用,动作都大同小异,不能突出学生对该运动的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风格特点,该运动项目的学习就大打折扣。3.2.3危险动作的盲目尝试。有些极限运动项目具有刺激、冒险的特点,同时危险性也较大,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观看,对视频中华丽的动作和刺激的情感体验都很感兴趣,盲目的去尝试,不了解该运动的特点,从而导致受伤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4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体育学习的策略

4.1以户外体育运动的学习为主,移动互联网学习为辅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运动为手段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身体运动,而长时间的利用移动互联网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脑力。而体育的学习必须以大量运动为基础,所以户外体育运动在体育学习中是必须放在重要地位的,然而在运动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这时就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个媒介搜索相关的资料帮助解决问题,然后再到户外进行身体练习。将户外体育运动学习和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体育学习相结合,在满足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之外,还充分地让学生了解更多体育运动的知识。

4.2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不仅是在学习前人的动作,还要将自己的特色发挥出来,在学校的体育学习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在不改变基本动作的前提下去创编技术动作组合,多提出相应的创新理念,周期性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层不变重复的动作组合进行批评和要求学生修改。

4.3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对防止一些极限运动项目盲目学习,教师要提醒并制止,告诉学生不能盲目模仿,让学生了解每项运动项目都有它的危险性,每项运动项目都不是看到的那样简单。

篇6

3.超低的入户门槛微信公众平台于2014年6月正式推出“微信小店”,想要开网店的用户只需要开通微信支付功能的认证服务号,就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申请开通“微信小店”,小店虽小但能帮助卖家实现批量添加商品达到快速开店的目的。为鼓励淘宝卖家“搬迁”至微信平台,腾讯公司要求用户只需要缴纳开通微信支付功能的两万元保证金即可轻松入驻微信开店。而更为便捷的是第三方软件“微店”,只需要注册个人信息,“微店”里的淘宝搬家助手,一键就可以完成淘宝店铺到微信的搬家,用身份证、手机号和一张银行卡就能开起一家“微店”。这意味着在微信真正实现了开店“零门槛”、技术“零门槛”的电商接入模式,这一优势对于事业处于起步阶段的年轻人开展电商创业极具吸引力。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移动支付技术存在安全威胁伴随着微信支付的上线,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也成为关注焦点,在完成微信支付一系列运作后,用户受到了诸多安全威胁,如来自移动通信智能终端的安全威胁,手机等移动设备内置安全保护非常有限,一旦发生数据丢失意味着泄露用户敏感的个人数据,使得非法使用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上的数据资源如数字证书、交易验证等访问支付系统;3G、4G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网络技术的多样性和不成熟的客户群体随意安装应用软件以及二维码泛滥使用加剧了移动终端病毒和恶意代码攻击的威胁。因此,微信支付需要腾讯与财付通、网络运营商、银行等群体共同达成统一的标准,提高移动支付的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认证技术及反病毒技术等,以确保微信用户的交易安全,并打造由警方、银行、商家、第三方支付企业等协同参与的移动支付保护链,提供系统性的安全解决方案,切实保护支付安全。

2.平台开发模式应该规范统一目前微信的商业开发模式多样化,有将微信公众号进行二次开发变成微信商城的,或将二级域名网站解析嫁接到微信系统,实现与HTML5商城互通的,或是朋友圈发送地址链接到微信小店的,并未最终稳定成型。多样化的开发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导致微信移动电子商务不规范的原因。正是由于多样化的开发模式存在,加之微信平台的特殊性及隐蔽性,致使微信平台上进行买卖行为仍处在管理的真空地带,一旦出现纠纷,较难维权。因此,微信在开放开发接口的同时,应规范统一商业开发模式,建立统一标准的接入服务,规范微信平台的生态环境,为中小型商家利用移动互联网搭建更好、更便捷的电商平台。

3.微信支付功能仍需深入开发微信支付商业化功能于2013年8月在微信5.0版本中推出,与有着11年历史的支付宝相比,微信支付还好似刚满周岁的孩童,微信支付只接入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13家银行,支付宝接入的银行近180家。微信支付场景仅有手机话费充值、理财通、彩票、嘀嘀打车、精选商品等十余个,在产品数目与支付功能上远不及支付宝。电商的支付功能必须依附于交易场景才能发生,而这个场景并不局限于线上消费,目前微信已着手与线下商户展开合作,商户货架上的商品均可通过二维码扫一扫,由用户采用微信支付完成购买,免去收银台排队的等候。微信通过掌握重要的线下消费场景,逐步拓展自己的地盘,构建新的移动O2O(OnlinetoOffline,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电商消费场景。微信支付仍然年轻,O2O电商模式也才刚刚起步,想要赶超支付宝需推出更多贴近生活的产品,增强用户黏性,继续坚持自己的O2O电商模式,争取更多的线下资源,以微信支付为核心,串起整个消费平台。

4.消费保障机制亟需科学构建“微店”最大的缺陷是没有信用评价体系,这给许多不法商户亮起了绿灯,一件商品在一个月内销售了多少件、大家的反馈如何、商家是否有不诚信行为等,对新的购买者无从参考,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将导致消费者购物时丧失对该商品和服务质量的评判。在电子商务法律缺位的情况下,行业规范非常必要。淘宝建立的评价体系,长时间以来对买卖双方的信任交易起到了保障作用。如果没有完整的评价评分等保障机制,必然会给买家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商品质量依据匮乏、虚假信息泛滥,不能提供好的商品和服务的商家将鱼龙混杂、浑水摸鱼。因此,如果微店仍然采用即时到帐的模式,不建立评价体系,不纠正买卖双方的不对等关系,微信电商也只是移动电子商务中的昙花一现。

5.移动电商立法需要加强建设在我国,针对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已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但针对微信移动电子商务在进行商业活动中从广告到商品交易众多的环节都难以用现行法律进行制约,如微信朋友圈广告,因微信中含有大量私人交流信息,缺乏明显的广告标识,被认定为广告还是传播,目前还没有定论。同时,微信广告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广告受众一般分散在不同区域,使得追查违法广告的源头成为电商监管的难题,确定相应地区的机关执法管辖成为微信平台消费者维权的障碍。在商品的退换货环节,由于微信平台的申诉体系尚未建立,一旦出现交易纠纷,卖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缺乏第三方监督和保障,这就使得微信移动电子商务的买卖双方权益保护处于真空。因此,对于超前的微信移动电子商务,建议微信团队配套相应的风险监管措施,包括电商身份认证、工商注册或登记备案、信用评价等,通过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保障电商交易的诚信与安全。微信卖家或消费者如果在商品交易中受到财产损失,应当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如果卖家存在虚假宣传、商业欺诈等行为,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当地工商部门投诉。同时,应呼吁有关部门提高立法、管理、监督的速度和力度,为移动电子商务消费提供公平、诚信、便捷的商业环境。

6.必须加大用户深度体验力度传统电子商务的消费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并有了相当大的受众群体,移动电子商务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还需经历相当的磨合时期。如今微信需要鼓励、刺激消费者对移动电子商务进行深度体验,逐步占领电子商务市场。微信自开启移动电商之路后,一直都努力地把社交流量转化成电商流量,2014年1月微信将“滴滴打车”电商板块植入微信“我的银行卡”,将生活服务进行线上线下的结合,结果是初步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2014年春节的微信红包笼络了近500万人密切关注微信,凭借微信良好的用户黏性及年轻群体对新产品的热衷度,微信红包一炮而红,结果是微信支付井喷式发展。然而,微信用户的体验并没有在购物上得以加深,微信里的微生活、微购物、微团购模块难以发现甚至发现不了。微信开拓的这些微电商只是微信众多订阅号、服务号里的其中三个,需要用户主动添加关注才能开启微信的移动电商业务,而“发现”中的购物也只接入了京东商城。因此,为达到迅速占领市场的目的,微信必须要提高用户体验,合理控制消费用户的期望,并提高消费用户的实际体验,比如产品本身质量,购物流程体验,售后服务等,特殊情况下还能通过送券、红包、打折等意外惊喜来提升用户消费体验,从而加深用户对移动电子商务的认知,并努力做到便捷、流畅和自然。

篇7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会展;会展服务;会展业;知识产权

1、会展与会展服务概况

一般来说,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的商业或非商业活动的简称。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都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世界博览会为最典型的会展活动[1]。会展服务又称会展经济,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或展销,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经济行为[2]。

会展服务的发展始自于18世纪中叶在英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自此之后,会展服务在全球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行业[2]。德国是世界上会展服务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众多的会展中心、展览公司以及规范严密的行业协会和组织[3]。

近年来,我国会展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会展产业形态已经基本形成,涌现出“广交会”、“厦洽会”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品牌展会。我国已成为亚洲的会展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地区的区域性“会展中心”[4]。

2、会展服务与知识产权保护

所谓的知识产权, 在知识产权法上,通常指的是版权、商标、专利、商业秘密、商品装潢、商业标记等民事权利。

作为现代服务业范畴的会展行业,其知识产权保护最早可以追溯到1873年的“维也纳国际发明展”。当时,展会举办国奥地利制定了一项特殊法律,向展会展出的各国发明、商标和外观设计提供特殊的临时保护。会展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由此起步。截止于今天,全球会展行业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已经形成了以商标、专利等为主的较为完整的保护体系[5]。

在会展行业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方式一般有仿冒他人专利、商标、软件、展台设计和图片等等。后来延伸出来的还有仿冒展会品牌、展会名称、展会标志、展会主题、展会商业运营模式、软件等方式,包括侵犯展会的设计理念、展台搭建设计、展览会的 LOGO 及名称等[6]。

3、移动互联网与会展服务

互联网会展服务,又称虚拟会展,指的是利用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展览和贸易活动,利用各种虚拟技术、实现立体互动,从而达到用户体验和交易的目的。

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国外的互联网会展服务已经十分发达。著名的有德国的汉诺威展,它利用虚拟计算机技术,在网上建立了三维立体的展示系统,并且增加了互动环节。不仅参展商数量众多,而且交易量巨大。世界虚拟展会的“Fair NFair”3D虚拟展会平台在 2009年正式成立,宣告全球会展服务进入3D时代。2010年,我国上海的世博会在国内首先使用了3D技术,在网上同步展出[7]。

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融合,使得人们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等)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不断获取信息。截止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5亿,占比达81%,移动网民呈现爆发趋势[8]。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会展行业带来转型突破的机会。一方面,移动应用的开发使用,改变了人们创建、使用和共享信息的方式;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络信息呈现碎片化、即时化、场景化等特点,使主办方、参展商和观众等通过手中的智能设备,随时随地参与会展活动,提高会展信息化水平[9]。

4、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与知识产权

传统会展服务往互联网方面的发展,首先是在PC端。PC端的会展服务,是第一代的互联网会展服务。随着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也随之兴起。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将来,以智能终端为渠道的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将会成为主流。

对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来说,其涉及的知识产权比起传统会展服务更为复杂。商标、专利、版权、网址、域名等方面都有移动互联网的特质。

4.1 在版权方面

传统会展服务在会展过程中产生和涉及到了大量的智慧成果,如参展展品、使用软件展台设计、广告手册、广告创意、宣传标语、图片、产品外观设计、产品说明书等等。这些智慧成果在移动互联网上,也是版权所保护的对象。所不同的是,这些智慧成果以网页的形式展示给移动互联网用户,而网页在物理上,则体现为数字代码,是数字产品一种。以代码形式存在的数字产品,也应受到版权法的保护。

所以,对于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的参展展品、使用软件、展台设计、广告手册、广告创意、宣传标语、图片、产品外观设计、产品说明书来说,在版权方面受到保护的对象,不仅是图片、文字、设计或创意,还有代码形式存在的数字产品。

除了上述列举的集中受保护的对象以外,还有网页的设计和创意,也是版权所保护的对象。随着移动互联网会展的快速发展,对于网页设计和创意的保护,将会成为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所保护的重点。

另外,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点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也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虽然伯尔尼公约已经在大多数国家成为法律的一部分,但也仍然存在着在非缔约的国家或地区便不受法律保护的情况。而互联网具有无国界的特点,所以对于版权的保护来说,在非伯尔尼公约的缔约国就会显得比较困难。

4.2 在商标权和专利权方面

商标权和专利权的保护,是传统会展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传统会展服务来说,商标权和专利权的保护,包括对于参展商品或服务、展会本身商标权的保护,对参展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保护。

而对于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与传统会展服务来说,不同的是,那些用于展示网页上商标标识所使用的数字代码,受到版权法的保护;用于展示在网页上的专利或专利产品所使用的数字代码,也受到版权法的保护。

还有,如前所述,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而商标权和专利权也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所以也存在着地域性的特点。在一个国家受到保护的商标权或专利权,在另一个国家并不能同样受到保护。在这一点上,商标权和专利权显著区别于版权。

虽然在商标权和专利权方面,全世界多数国家缔结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但是《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并没有制定统一的工业产权法。《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只是确立了几项原则,如国民待遇原则,优先权原则和独立性原则。参加《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并不意味着在一个参加缔约的国家或地区受到保护的商标权或专利权,也能在其他缔约国或地区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这一点上,不同于伯尔尼公约。所以,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由于移动互联网存在着无国界的特点,因而在商标权和专利权的保护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4.3 在域名方面

传统会展服务是在具体的场馆里,是实实在在的物理空间,而互联网是虚拟的空间。对于移动互联网这样的虚拟空间来说,域名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是区别网站的根据。

2007年4月上海国际车展的域名为autoshanghai.com.cn,2007上海汽车零部件工业展览会的域名为“auto-shanghai.com.cn”。由于域名的类似,导致300多家的参展商搞错了展会,损失巨大。

上述案例说明了移动互联网会展服务中域名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在知识产权法中,网址或者域名是否属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在学术界存在争议。

国际保护工业产权协会(AIPPI)1992年东京大会认为,知识产权可分为“创作性成果权利”与“识别性标记权利”两大类。相应地,知识产权的客体就可以分为创作性成果和识别性标记两大类。显然,域名就属于识别性标记。识别性标记为知识产权所保护,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标记体现了创造性劳动,另一方面是制止不正当竞争的需要[10]。

在我国知识产权法上,域名是否为一种知识产权,并没有确定的结论。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域名的争议通常与商标权关联在一起,所以一般法院在处理时,将其作为知识产权的争议。

在于移动互联网会展的域名来说,由于其也存在无国界的特点,所以在保护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困难。目前在国际上,对于域名的保护并无统一的国际公约。域名的保护还是国内法上的问题。而每个国家的法律状况差别是相当大的。

5、结语

从以上分析来看,移动互联网会展的知识产权保护,其区别于传统会展服务,有以下几项特点。

首先是,其参展展品、使用软件、展台设计、广告手册、广告创意、宣传标语、图片、产品外观设计、产品说明书等智慧成果,除了以传统的方式展现以外,还以数字代码为形式展现在网页上。这些数字代码也是版权保护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会展的知识产权保护对象延伸至了智慧成果所赖以表现在网页上的数字代码,还有商标标识、专利和专利产品所赖以表现在网页上的数字代码。这些数字代码都是版权保护的对象。

其次是,移动互联网会展的网页设计和创意也是版权保护的对象。

再次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特点,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无国界特征,导致移动互联网会展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版权、商标权和专利权,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尤其是商标权和专利权。这个方面亟需国际间加强合作。特别是在统一工业产权法方面,国际社会需要付出重大的努力。如同人们已经在版权领域所做的那样。

最后是, 域名权作为一项新的权利,对于移动互联网会展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是否属于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如何在实践中保护好域名权,都是相当重要的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认为,考虑到域名权的重要性,以及其与商标权或者企业名称权的重大关联,应当将其视为识别性的知识产权而加以保护。

参考文献:

[1] 会展词条,载于百度百科-会展,2015年1月5日访问.

[2] 吴易明.国际会展业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对中国的借鉴[N].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32).

[3] 商鸣鸣.德国会展业的发展及启示《改革与开放》[J]2005-5.

[4] 钱琳伊.浅谈我国会展业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商业时代·学术评论》[J].2006-13.

[5]《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领域——商业模式》,林绪强,《商场现代化》2008年11月(中旬刊)总第557期。

[6]《会展标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析》,唐剑锋,《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

[7]《国内虚拟会展研究文献综述》于静娜,《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9期.

[8] 移动互联网词条,载于百度百科-移动互联网,2015年1月5日访问.

篇8

一、博客营销在企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有助于提高营销沟通效果

博客的目的在于把传统的集中式传播转变为更大众化的分布式传播,把单向度的传播转变为更为平等的交互式传播。企业博客所包含的信息含量是惊人的,传播主体的拓展使得信息来源极大丰富。一方面信息来源于有目的的企业网络人员,另一方面信息来源于目标受众,包括企业内部公众、目标消费者等。企业博客做到了作者和读者之间互为信息源的现象,不仅企业成为传播源,而且参与的受众也可以成为传播源。信息实现了从线性传播到网络式多向传播,实现了企业、内部公众、目标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性极强的多向传播。

(二)降低营销费用

1.降低网站推广费用

网站推广是企业网络营销工作的基本内容,大量的企业网站建成之后都缺乏有效的推广措施,因而网站访问量过低,降低了网站的实际价值。目前国内外的博客绝大部分都是免费服务的,博客的低成本运作,恰巧符合企业开源节流的目标。通过博客的方式,在博客内容中适当加入企业网站的信息,如某项热门产品的链接、在线优惠卷下载网址链接等,达到网站推广的目的,这样的“博客推广”也是极低成本的网站推广方法,降低了一般付费推广的费用,或者在不增加网站推广费用的情况下,提升了网站的访问量。

2.以更低的成本对读者行为进行研究

企业可以在博客文章中设置在线调查表的链接,便于有兴趣的读者参与调查,这样扩大了网站上在线调查表的投放范围,同时还可以直接就调查中的问题与读者进行交流,使得在线调查更有交互性,其结果是提高了在线调查的效果,也就意味着降低了调查研究费用。

3.博客可以部分替代广告投入,减少直接广告费用

博客不能替代广告,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广告的作用,并节省广告费开支。你并不需要在博客文章中大肆做广告,你的博客文章被搜索引擎收录所带来的免费效果至少可以部分替代在搜索引擎广告中的开支。

(三)增强知识积累,提升品牌形象

在提升品牌形象或产品推广上,博客往往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常,拟人化或拟物化的切入点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例如宝洁“Secret Sparkle”系列的身体喷雾产品就成功使用了博客进行线上传播,这款产品在推广过程中采用的电视和平面广告的形象都是四个各具个性的女孩,来代表四种香型,宝洁根据对目前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方式的研究,采用了“博客”的网络传播形式,每个香型以一个女孩为外在表现,在博客上用代表她们鲜明个性的语气来进行沟通,在专门为这“四个女孩”开辟的博客上,每个“女孩”的写作和表达方式都十分接近青少年的表达方式,包括各种促销信息、明星八卦、时尚等话题,也同时推荐诸多优秀的网络资源,起到实际的“门户”作用。

(四)有助于危机管理

博客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沟通工具,而危机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沟通方式。将博客用于营销活动的一大优势就是能“直接观测”受众的反应。与此同时,使用博客也能把网络搜索与传统的媒介跟踪、消费者研究或者企业原始资料库等相结合。

二、企业博客营销的应用策略探讨

虽然博客营销对于不同领域、不同企业而言没有统一的模式,不过有关博客营销基本思想是相通的,可以在探讨如何提高博客营销效果,如何让博客营销的应用价值最大化的对策时参考。

(一)博客营销应把重点放在企业宣传和产品推广上

博客营销应重新定位,把重点放在企业宣传和产品推广上现在一些极力推广博客营销的人里,很有可能把博客跟网络广告的概念混肴了。如果一个博客以介绍产品为主,一方面可能会让很多读者不感兴趣甚至反感;另一方面,这个博客的性质似乎也发生了变化,而更近于网络广告了。这样的博客,把它定位在展示广告和宣传推广也许更恰当些。博客因为其体个性鲜明而受到网民的青睐,失去了个性的博客,也就失去了其存活的土壤。

(二)企业博客要有鲜明的个性定位

企业博客自身就是企业对内对外的传播平台,企业博客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主张与企业相匹配,要想让博客的受众群体热衷于在博客中冲浪,就必须要有吸引他们的相关内容,所以应针对企业特点、行业特点、受众群的特点,有目的的进行企业博客的定位,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形成自身的博客圈,即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聚集在一起的用户群体,它实际上也是博客参与者所进行的自我分类和条件过滤。所以从营销角度来讲,博客圈的群体同质化极易构成一个精准的广告投放群体。

(三)企业博客要巧妙的运用隐性传播方式

企业博客的内容除了硬性的企业、产品介绍和推荐之外,还可以增加行业新闻信息、行业发展动态、行业最新研究动向、企业研究课题成果等同行关心的内容。对于很多受众来说,企业博客商业气息很浓,在博客中更多的只是企业供求方面的信息,这样的企业博客不太会引起受众的兴趣,所以为了避免受众反感,企业博客在内容和形式上要采用适当的隐性的传播方式。通过博客的文章、超级链接、搜索引擎、互动活动参与等方式,将企业文化、产品、品牌形象暗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我不向你直接推销产品,但我却能影响你的思想来影响你的购买行为。”这就是企业博客营销的路子。比如某相机企业博客链接到某知名摄影博客,并积极参与博客讨论,通过上传摄影作品、摄影感想的文章将产品性能暗含在其中,而后这些产品由该博客为源头传播开来,影响其他摄影爱好者和相机用户,从而达到了相应的传播效果。

(四)企业博客要充分调动受众的参与体验

随着产品同质化的提高。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情感需求的比重不断增加。他们在注重产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愉悦和满足。他们购买商品的目的不再仅仅出于生活必需的要求,而是出于满足情感渴求的需要,甚至出于追求某种特定产品与理想的自我概念吻合的目的。所以受众在主动查找和接受信息的时候,更加注重自己的亲身体验,并期望能从中得到愉悦感,缓解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博客营销已经不是简单的广告利益关系,是让所有人参与的体验经济。在企业博客中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调动受众的参与体验,即产品体验、社区体验、情境体验。

(五)企业博客要擅用名人效应

企业要想增加其影响力,可以通过运用名人的效应来进行借势造势的传播,因为借助名人的光环效应可以吸引网民对博客的关注度。

例如徐静蕾与AMD的签约,使AMD能够借助其形象代言进行宣传推广,当时就连AMD双核64位移动计算机技术的电视广告片也由徐静蕾执导,并出演该广告女主角。该公司称,“老徐博客”的火爆是选择徐静蕾代言的原因之一。徐静蕾也在博客上说:“抢到老徐博客的沙发,就能出演徐静蕾首次执导的广告片。”

(六)综合利用博客资源和其它营销资源,进行整合营销

篇9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在经济领域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对基层财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已经实现了从记账凭证到会计报表编制过程的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取代传统会计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各单位要提供更为真实、可靠、及时的会计信息,以满足投资者等各方的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虽然会计人员所掌握的知识、理论能够满足手工会计核算,但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及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知识。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会计人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一般会计人员有会计业务经验,但计算机专业知识却很匮乏,难以胜任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工作。

另一方面,缺乏对传统手工模式的改造,对会计信息系统设置和调整不够。手工模式下的突出弱点是管理效率低下、信息不能及时处理和反馈、处理流程重复等问题,这样就不便于减少中间环节和合并、调整简单重复的业务流程,无法按照计算机管理的特点重新规划业务流程。而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最佳的人机结合方式,即以最小的成本,重新确定业务的处理流程,哪些环节应完全由计算机代替,为适应计算机处理,又需增加哪些环节,基层会计尤为茫然。

(二)操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差。基层安全性问题无法保证,一旦软、硬件出现故障或病毒侵入,其他所数据的安全、可靠性都受到威胁;加之数据资料的存储介质发生变化,如果资料没有定期打印存档或随机备份不及时,一旦出现故障,则损失惨重,无法弥补。

另一方面,保密意识淡薄也易造成巨大损失,这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操作管理不严。实际工作中未做到专机专人专用或者因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和口令密码不严而造成的会计责任事故时有发生。

(三)软、硬件更新换代慢。软件技术水平低由于数据库系统功能不足,导致会计软件无法满足多用户使用的需求。当时配备的会计软件选用了小型桌面数据库系统,如Access、Foxbase等。这些数据库系统功能薄弱,主要面向单用户,无法适应多用户并发使用,功能单一,因此越来越无法满足企业下属基层所站多户日常需求。另一方面,目前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更换或二次开发软件达到某些特殊要求,往往成本太高,而且难以与已有的会计系统配套衔接,反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其次,我们应用的会计软件为初期产品,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而财务软件更新滞后,导致会计功能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

(四)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一直以来,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基层会计电算化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核算内容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未被采纳。限制了其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五)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会计数据盘的备份和清理不规范。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应及时备份硬盘数据,并且每次备份不少于两套,分两地存放;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除过期数据。但一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三、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做好系统实施工作。在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的基础上,编制实施策略和方案,制定具体规划、实施的步骤与进度安排、实施机构的设置、实施各阶段的任务、实施经费预算等。对各个处理环节的功能、数据处理特点、权限和职责作出规划。从而提高实施的成功率,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

(二)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因此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培训,使财会人员熟练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挑选和培训专业会计电算化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用于软件应用和维护。并充实到财会人员队伍中。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安全保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实现会计电算化,必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电脑病毒入侵、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非法毁损等因素影响,数据很容易被破坏,因此,会计电算化必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一方面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教育,严禁未经受权人员上机操作;不能连接与业务无关的终端,禁止与互连网连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安装“防火墙”,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实践证明,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信息安全的最好保障。(1)建立严格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备份数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容易忽视,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按时清理磁盘备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过期数据清除。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