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科学职称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学职称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学职称论文

篇1

2.参加演讲比赛

演讲比赛是一种较常见的活动形式,演讲比赛要求演讲者在脱稿的情况下,以口语为主加以适当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在观众面前绘声绘色地讲说。演讲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胆识。在众多不熟识的面孔前,大部分学生都会紧张、怯场,不敢大声说话,而经常性地参加演讲比赛能够帮助学生逐步习惯这种大场面,克服内心的紧张和胆怯。这样对于职校学生未来就业面试也有很大的帮助,在一般的就业面试中,一些毕业生由于很少在陌生人和众人面前开口讲话,在回答面试官提问的时候,容易紧张,讲话支支吾吾、吞吞吐吐、含糊不清,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平时参加一些演讲比赛,对于职校学生来说受益无穷。

3.开展语文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有益活动。在职校语文课堂开展语文知识竞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知识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文学知识提供良好的环境。学生为了在知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文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4.开展辩论赛

辩论赛是一种能够考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比赛。在平时的职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辩论赛,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辩论赛,语文教师在选择话题的时候,应该多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例如“读职业学校是否有用”“职校开设语文课程是否有必要”“毕业是否意味着失业”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都会让学生有话可说。

5.编写小话剧并出演

枯燥无味的写作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写作水平的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热情,可以换一种写作方式,例如,让学生编写小话剧,大都数学生肯定都喜欢看电视剧、电影、动漫等,而我们知道,电视剧和电影都是演员依照剧本演出来的,那么如果让喜爱电视剧、电影的学生自己当编剧又会写出怎样的剧本呢?当然,为了降低难度,学生可以试着编写一些小型的话剧,对于写得比较好的剧本还可以让学生排练演出,让学生在演出中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编写小话剧,有利于提高写生的创作热情和写作水平,出演小话剧,有利于学生体味自己的创作成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6.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一些专业性语文课程

为了提高职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学校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设一些专业性语文课程,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例如,开设公文写作课程、口语训练班,提高学生的公文写作水平和语文表达能力,这样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篇2

(一)服务意识偏差,缺乏成本管理和综合效益意识

由于高校后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后勤实体只能微利经营,通过节约成本费用来提高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服务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倾向:一是既然后勤实体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就必须注重经济效益,经济效益高于一切;二是不能妥善处理好后勤实体与为学校服务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服务关系,不能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因此造成后勤实体在收费成本管理上的问题,影响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健康发展。

(二)不同类型的服务成本容易混淆,成本核算不实

目前,高校后勤实体内部同时存在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两种核算业务。管理服务主要是通过后勤集团为学校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提供基本服务,在核算上以收抵支,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服务,以盈利为目的,是后勤集团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企业。由于高校后勤实体组建时间不长,尚未建立起成本预算及成本控制的机制,使得一方面管理服务成本核算不完整,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两块成本往往很难区分,很难合理分摊费用,经常出现两种成本相互混淆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高校后勤的内部管理,不利于资金的有效使用,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后勤改革的意义,那就是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实现服务提供者的劳动价值。

(三)资源消耗浪费严重,学校对后勤服务保障的宏观调控缺乏科学的技术参数和可靠的计量依据

高校后勤服务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占用学校的大部分资源,在目前成本管理仍然比较松散的管理状况下,使得后勤服务资源消耗量大、浪费现象严重、乱挤乱摊成本的现象常有发生。虽然目前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要通过与学校甲乙方的的契约得以实现,这种模式正常进行也要求后勤服务树立成本观念与契约观念,但多年形成的松散型成本管理模式,使得不少服务部门仍比较关注所垫付的服务成本是否可及时收回,而对于后勤服务消耗的资源是否合理利用,关注很少。至于做为甲方的学校部门在确定后勤服务需求项目的经费时,目前尚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科学的服务定额进行考核,而只是以近几年服务项目的平均消耗作为学校经费投入的依据,从而形成有些后勤服务实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人为加大服务成本,增加服务收费的做法。从经营效果看,后勤服务往往价高质低,服务对象不满意。

二、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

(一)建立科学的后勤服务定额管理体系,规范成本管理

高校后勤近年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的路子,学校与后勤实体的关系由行政隶属关系转为合同制约关系。在一系列的后勤服务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服务项目任务经费的问题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关键;而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定额,则是学校后勤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是正确反映后勤服务中各项资源消耗之间的客观规律、合理规范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以节约后勤服务消耗,为学校合理确定服务收费价格提供依据,成为学校评定后勤实体服务成果及业绩评价的尺度,从而增强后勤服务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后勤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

在确定后勤服务项目的定额时应着重考虑几个方面,一是后勤服务定额必须体现客观实际,排除主观臆断,应在收集大量数据反复测算、比较和论证基础上,应反映一定时期后勤服务劳动生产力的技术和管理标准;二是应分别考虑活劳动消耗及物化劳动消耗的同时结合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及学校服务项目的收费规定;三是必须按照价值规律与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合理确定后勤服务成本费用构成的基础上分清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的同时确定服务定额;四是各项后勤服务定额确定与实施必须接受学校各方面的监督,凡与教学、科研及教职工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服务项目,必需经听证会论证后才能最后确定,以此增加学校后勤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后勤服务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二)建立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

后勤服务部门与学校形成的契约关系,必然要求甲乙双方都在成本核算上下功夫,精打细算、严格履行双方协议,甲方由此得到可靠的后勤保障,乙方由此得到效益和市场。这既是甲乙双方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所在,又是通过甲乙双方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努力共同实现的,其衡量目标实现的满意程度与质量标准,只能以绩效考评为依据。高校后勤服务的产出,不仅包括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还包括更多无法计量的成绩和效果,所以评价后勤服务效果的依据,应以绩效代效益。将绩效考评引入成本管理,是本着“坚持服务优先,质量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绩效考评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的动力和热情,同时依据客观量化的绩效考评指标及奖惩措施,促使后勤服务成本管理不断规范,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篇3

政治工作的理论、原则是学员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其今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对此,不仅要让他们掌握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讲深讲透,运用大量史实使其明白这些理论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经验教训,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如讲解“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部分内容时,依据教材的要求,除了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作了详细的阐述外,我们还讲述了这一原则在形成过程中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分裂主义的教训,又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性质决定的、是人民军队的根本职能决定的、是国际国内现实斗争的需要决定的、是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决定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不仅使学员了解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而且明白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坚持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使我军具备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2讲清重点内容

讲清重点内容既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员理解实践的基础。因此,要讲清重点内容,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要讲清观点、概念的基本内涵、内在联系,又要讲清贯彻实施的具体方式方法,使学员不仅明白道理,而且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如作为章节重点的“经常性思想工作的疏导方针”,必须讲清疏通与引导的关系,而要讲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把疏通者与被疏通者的相互关系与如何进行疏通讲清楚。讲解中,我们通过解剖具体事例,让大家真正懂得疏通与引导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疏通是前提,引导是目的。疏通本身又包含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两个方面,即疏通者和被疏通者如何沟通的问题。疏通者应以平等的地位、妥善的方法、和悦的语言来进行析事说理,做到不急不躁,切忌摆出教训人的架势、使用粗暴的语言。只有使被疏通者摒弃顾虑,才能畅所欲言。不管疏通对象所言是否正确,都应让其把话说完。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其真实的想法,同时又使心中的积郁得到宣泄。然后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正面的说理教育工作,既讲明大道理,又讲清小道理;既有道理的疏通,又有情感的疏通。只有这样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使说理入耳入脑。从而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引入思想工作的个案,引领大家探讨疏导操作的具体方法。“引而不发,跃如也”,收效明显。

3讲明难点问题

抓住要害是讲明难点问题的关键。要通过讲述分析,使学员明了事理,掌握难点的关键所在。如“个别重点人的思想工作”,这是经常性思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后进”这个概念,本身只具有相对意义。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概括。因此,不能按照教材上的笼统划分去讲。如果笼统讲,学员走向工作岗位后,面对实际问题,仍然不知如何去做。讲解时,我们归纳成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存在某些不良倾向的;二是对待某些具体问题不能妥善处理的;三是个性存在某些缺陷的;四是具有否定性情绪情感表现的。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只有思想认识存在明显的错误倾向,并且在较长时段内表现出无改进的人才能称为后进。对个性缺陷、不能妥善处理某些问题、情绪情感表现出消极方面的,并不完全属于思想认识问题,也决不是单靠说服教育工作所能够奏效的,必须伴有其他的措施才能取得成效。只有按照不同特点进行归类,讲清其特点、原因,讲明教育引导的具体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还要辅之以真实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使学员明了教育对象的特点是千差万别的,具体解决的方法是丰富多采的,不能比照一个模式去做,而是要根据教育对象及其问题的特点,采取切实适用的具体方法。这样,既从理论上阐明了做个别人思想工作的科学依据,也让学员明确了其特点、方法,对其实用性和艺术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共同研讨操作

篇4

2、对各专业进行调研,明确各专业所需要的数学具体需要

通过调研,了解我校各专业的基本情况及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要。围绕实用性,够用性对教学改革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补充。

3、确定各专业公共需要的模块

根据我校各专业对数学教学的需要,先将各专业公共需要的模块制定下来。通过调研,数学教学中函数模块、三角函数模块、解析几何模块是各专业都需要运用的知识。先由个人负责选材编写模块内容,然后再汇总研究,进行补充和删减内容。

4、根据专业需要,制定针对不同专业的数学教学

由于这部分内容与专业知识相关,需要与各专业教师协作。首先有各专业选取本专业的数学知识模块,然手结合专业实际问题,设计编排,尽可能的科学合理地把专业相关的知识融入数学教学中去。这样既确保为专业服务性,又合理有效的增强数学教学的实用性。而且进一步促进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

二、数学课程改革的效果和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1、中职生生源的复杂性,出现了知识面断层

中职生生源复杂,学生数学知识基础也参差不齐,存在知识断层问题,决定先从集合的概念开始学起,集合这章内容较为简单易学,从而弥补学生知识断层问题。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对接下来的函数模块、不等式模块等数学知识做好铺垫。

2、数学课程改革教材的汇编

数学课程改革教材的汇编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称为公共数学,将各专业共同涉及的数学知识汇编成第一年数学的教学内容。我校公共数学知识包括函数、三角函数和解析几何这三大模块。第二部分称为专业篇数学,根据各专业的需要,补充和提高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更好的服务于专业课的学习。

篇5

(一)依据专业特点增加教学内容

以往的职业学校的中文教学,无论是教材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抑或是教学方式的选择都是由全校统一安排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恰恰相反,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学效果不仅不好,反而非常差。职业学校的中文教学必须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突出这种特色呢?首先,必须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和工种的不同,来更换适应的教材。其次,要根据学生需求的不同,来调整教学比重。职业学校的中文教材中除了必须有的实用文体和交际应用外,还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增加一些应用教学,比如财会类专业可以增加一些调查报告、计划、总结等文体教学内容,销售类专业的可增加演讲、辩论等教学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以后所从事的岗位特点有个更全面的了解,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

(二)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以多样的教学风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改革首先要改变思想,教师要树立一种思想:文化是为专业服务的,只有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地将文化教育落到实处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专业技能,以及将来就业的要求等,然后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突出实用性,弥补学生的不足。传统的中文教学,教学内容繁多,教学手段老旧,很多学生对这种枯燥的讲授,感到索然无味,所以在课堂上表现的不积极,课堂参与性不高。可见,这种教师讲――学生听――上课抄――下课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学生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自主教学就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学的需要,倍受师生的青睐。再比如,教师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参加实习之后,写一份实习报告,写一写自己的收获与体验,反思一下自己的不足,肯定自己的进步,这样的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开拓视野和和增强实用技能,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目前职业学校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编制不合理

当前,职业学校中文教学的教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虽然不同的教材所摘录的内容不同,但是它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材内容大体分为阅读欣赏、实用文写作、应用写作和口语交际这三个板块。笔者以为,中文教材的选用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特殊需求,进行编写。现行的中文教材,大部分选录的文章作品都是以阅读欣赏为主,文本内容比较狭小,知识面较窄,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众所周知,阅读是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是极为有限的,既然课堂上的阅读时间如此宝贵,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利用起来。教材上提供的阅读材料有很强的局限性,我们应该选择选录一些包括历史、地理、哲学、日常生活相关话题等在内的一些作品,在原有的经典作品上进行拓展。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学生认为,中文课程属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的课程,实用型不强,所以觉得中文课的学习并不重要,因此,对中文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在职业学校教育中,中文课程不属于专业课程,而且中文课的教学手段一直沿用传统老旧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上没有活跃的气氛,自然,也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所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中文课的学习也不重视,导致教学成果也不够理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提高中文课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职业学校中文课程教学改革

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天天都要和中文打交道。职业学校的中文教学应着重体现“实用”二字,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中文的实用性教学,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一)注重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未来社会需要那种“出口成章”,能够与人进行有效沟通的人。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在学生以后的求职过程中和以后的职业发展中至关重要。比如说,在给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文时,就可以将口头表达训练课变成一堂酒店管理课来进行教学,酒店管理的专业具有服务型的特点,所以我们更需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出一定的情景,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一场角色表演,教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酒店经理、酒店管理人员等,这种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很多其他的教学手段,比如说,话剧表演,辩论赛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强化实践能力

中文教学的目的简单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中文,那么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多注重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比如说,给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市场调查包括应用文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简单的介绍下调查报告格式和要求,然后给学生安排一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就某个新型的产品营销展开调查,学生自己去考察市场,看看该产品是否有市场,同学们调查完之后,再写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最后带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但激发了学生对中文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中文的运用能力,为其将来走向岗位后能熟练运用中文为职业服务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2.1以需求为牵引,保持课程可持续发展

数学学院的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最早开设于2006年,至今已走过8年的历程,取得了一些成果,要想保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为牵引的原则.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变化,高等教育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传统培养“专才”转变为培养发展型、应用型的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通才”.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今后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对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跟紧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继续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合格的新型人才.因此,必须加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建设,同时,也要建立系统、完善、多层次、多角度的现代控制理论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保持这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被淘汰的尴尬,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2.2以质量为核心,保证课程改革协调发展

课程改革的协调发展应该从课程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及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上体现出来.而从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及发展的整体效应来看,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质量,如果课程改革不讲究质量,那么,课程建设的规模再大、结构再完善,也形同虚设,无法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实践性人才,更无法为社会服务.因此,在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改革中,要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保证课程改革的协调发展.

3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采取的措施

3.1改革教学内容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适合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模式.对课程结构整体优化的基本改革方向是:打破纯基础理论为中心的课程结构,实行课程知识和能力综合的课程结构.在纵向结构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范围,调整原有的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内容体系,减少重复内容,加强必要的应用数学软件技巧训练(如:Matlab仿真和实验等),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横向结构上,为适应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的交叉、渗透发展趋势,在不损害课程结构的纵向关联性,不削弱课程自身的逻辑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依据学科特征,打破其自我封闭的状态,汲取多种控制论教材的优点,在淘汰陈旧内容的基础上,更新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面.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内容多,学时少.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以实际编制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在兼顾各种实际要素的前提下,精选重点教学内容,讲授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方法,将其弄懂讲透,其他部分内容指导学生自学,课上和课后有机结合,基础理论+实际运用(实例分析和计算机编程)能够更好地展现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特点.

3.2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要突出现代化特征,体现现代教育理论、思想和观点,贯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把学生当成知识的主动加工者,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精讲多练和自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掌握思想和方法,在学习和发现中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改革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逻辑-演绎”式的教学线索,引入体现知识实际发生、发展的“历史-活动”式的教学线索和展现创造性思维心理过程的“心理-认知”式的教学线索,并将三者整合为一.这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充分体现逻辑和非逻辑整合的创造过程,培养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实践创新学习能力.现代控制理论内容多、应用性强.教师要利用经典控制理论物理概念明确、工程意义强的特点,突出现代控制理论的物理概念和工程背景,引导学生走出现代控制理论是纯粹数学推导,不易建立工程概念的误区,让学生觉得教学内容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分析、处理问题方法简洁.在教学中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入工程实例,通过对实际系统的讲解,引出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控.例如利用倒立摆平台进行直观演示,指导学生完成倒立摆的系统建模、分析及控制器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涉及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现代控制理论教学改革中,可以利用计算机、应用数学软件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控制理论相关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将遇到的抽象问题通过Matlab等在计算机上逼真地演示出来,使数学问题由抽象到形象、具体,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提供给学生一个形象展示抽象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3.3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其本身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现代教学技术为数学这一思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将现代教学技术和科技成果充分用于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开发和推广相关的计算机模拟、计算机仿真、CAI等各种教学软件和系列电视教学片.现代控制理论中有很多非常有用的系统分析方法,如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求解,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模型之间的互化,系统能控性、能观性和稳定性的分析,控制器的设计等,使用这些方法时主要是算术运算,运算量极大,手工难以完成.每讲一个具体方法分析实例,要写很多板书,加上中间的算术运算,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这势必影响教学效率,通过数学软件则可以方便快捷实现.在教学课件中插入利用数学软件编写的程序,边讲边演示,可以实现实际系统的数学模型表示.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形的制作和演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关于现代控制理论的系统分析方法.可见,在借助多媒体课件讲授时,教师可以省去板书的时间和精力,把重点放在讲解和推导上,使教师可以更多地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处理好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黑板媒体之间的协调使用,尤其是某些概念的引入、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必要时还需要借助板书进行演示,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4改革考试方式

传统的现代控制理论考试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平时考勤为辅.这种考试方式有其优点,考试组织方便,对学生学习评价标准统一,当然也存在不足,学生一般等到考前根据教师讲解的重点用功学习,死记硬背,不能真正学到知识.而且笔试反映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反映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要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就要对现代控制理论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平时测评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测评占20%,期末考试占80%;第二种是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由于数学公式和定理多,可以要求学生将比较重要不好记忆的公式和定理写在纸上带进考场,减轻学生负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理解、归纳和总结上.

篇7

2.1把握定位

把握学校-专业-课程定位是构建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质量标准的关键。绍兴文理学院为地方性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本专业领域较复杂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临床技能突出,适应能力强、有终身学习能力、职业素质良好,主要服务于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是学习医学的入门课程,是培养专业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后续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课程的重要基础。

2.2寻找依据

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教高[2008]9号),2014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临床执业医师),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13),2014版绍兴文理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

2.3确定要素

课程质量标准包括课程标准和课程评价两个方面。

2.3.1基本要素

依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4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临床执业医师)、2014版绍兴文理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目标,组织课程组成员,并邀请相关基础和临床课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讨论课程设计思路,将理论知识与后续课程及临床实践对接,精心选用合适的病例引入教学过程,研究恰当的教学方法,形成知识、目标、能力、教学方法以及学时分配于一体的课程标准架构。课程评价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考查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或对课程设计、课程教学过程、课程效果等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课程标准是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课程建设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依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13),结合《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和2014版绍兴文理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扣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结果性指标确定课程评价要素。

2.3.2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质量标准的基本框架。

3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质量标准体系的特点

3.1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质量标准遵循了“三个一致性”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质量标准以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为中心,遵循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与后续课程衔接的一致性、与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一致性。根据“三个一致性”,确定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评价标准、保障体系。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根据对应的知识单元和能力要素确定教学内容,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与相关课程进行衔接、取舍、整合和序化,形成以应用为核心的全新的课程质量标准。

3.2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质量标准注重了“五个结合”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质量标准注重基础与临床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专业与人文结合、过程与终结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

3.3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质量标准体现了“六项标准”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质量标准建立在以培养核心专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与总体思路基础上,着重体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教学管理与组织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满足岗位需求,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培养。

3.3.1教学队伍标准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参与及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显著。课程负责人近三年主讲该课程不少于两轮。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3.3.2教学资源标准

教材及相关资料:选用先进、适用的教材,课件、案例、习题集、实验指导、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教学的需要。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满足实验教学要求;能进行开放式和探究式教学,效果明显。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3.3.3教学内容标准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改革以学科知识系统化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培养要求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缩减理论学时,提高实验学时,使二者学时之比达到1∶1。遵循“增强能力、强化技能”的思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础实践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突出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加深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职业素质、扎实的基础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3.4教学方法标准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实施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构建贯穿课程教学的系统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培养专业技能,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和就业能力。对课程不同授课内容,灵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将能力培养贯穿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素质培养转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精品课程、微视频建设为重点,提高教学工作信息化水平,延伸第一课堂,融合第一、第二课堂。根据课程特点,定期组织有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竞赛,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巩固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3.5考核方式标准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与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考核方式,处理好课程和教学环节考试方式的关系,将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知识考核和能力评价有机结合。过程性考核(50%)包括实验成绩(30%)、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成绩(10%)及网上单元测试成绩(10%);终结性考核(50%)采取闭卷考试,包括基本概念(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知识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综合应用题)。增加对知识点深刻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考查比重,减少记忆内容的考核比重。

篇8

1.在理工科专业课课堂上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将人文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给理工科的自然科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但“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精神文明,自然科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本身,还在于让学生了解这种结晶当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可以说,离开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而离开科学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造就的同样也只能算是一种并不丰满的人文素质[1]。自然科学与人文素质的紧密联系告诉我们,在理工科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2.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

笔者从2005年开始尝试在课堂上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是如何将专业课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

2.1就地取材,挖掘学科中的人文内涵。

任何一门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代代学科人的不懈努力,他们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记住的。在讲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时,笔者谈到微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谈到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辛勤付出,并针对一些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谈了这样一个观点:这些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一些是知名的,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知名的科学家、工程师身上往往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而更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也同样值得我们敬仰。从专业学科中挖掘出的人文内涵,使人文素质教育尤为深刻具体。

2.2博览群书,找学科间的交叉点。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学生的知识面十分广博。教师如果仅仅只是加强专业知识的钻研,就可能很难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适当涉足其他学科领域会对教学甚至科研大有裨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人文学科和本学科的交叉点,教师适当引申,不仅可以使课堂更生动,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

例如:在广泛的阅读中,笔者发现《周易》中蕴涵二进制思想,然后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该问题有了较深的认识和一些自己的看法,后来很自然地将其引用到《数字电子线路》课程“数制与编码”章节的教学中,使课堂增色不少,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申,和学生谈起《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人文精神。

2.3关注时事,找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情,或多或少地会给我们一些人文方面的启示。因此,教师应关注时事,找到时事和专业知识的交叉点,在课堂上自然引出并加以引申,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例如:在《电子测量与仪器》的课程教学中,谈到“深空探测技术”,笔者很自然地引出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探月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这些举世瞩目成绩的取得是我国科技进步与发展的象征,这无疑会增加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谈到“传感技术”时,举例引出“汶川”地震中使用的“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设备,然后给学生谈在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事迹、谈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责任感。

2.4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引导。

在专业课教学中,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高地,因为学生亲身的体验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更有利于其认识上的内化,促进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试验教学中,笔者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学生挫败感教育、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4.1加强学生挫败感教育

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历练,心理比较脆弱,这对他们的发展不利。在实践中经历挫败,在挫败后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在实验教学中,除了利用实验本身对学生进行挫败历练外,笔者有时会在实验准备阶段随机地给一些组的实验设备配上若干接触不良的导线或信号线,让学生在反复的测试、调试中经历挫折和失败后再体会成功后的喜悦,从而磨砺学生的心性,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

2.4.2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在社会中,人不可避免要与他人接触,在工作中,更是需要有较强的合作协调能力。在实验教学中一般采取分组实验,一是实验的需要,二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处理好和他人合作的关系。

2.4.3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结语

篇9

篇10

2.1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不断有新型除尘器的出现等,势必要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和更新。因此,应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材的基础上,从资料和互联网等中搜集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和设备,同时结合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吸纳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将它们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在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知识视野,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

将实验课融入到理论课当中,时间安排应当合理。如学习完颗粒物粒径分布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时进行颗粒物粒径分布的测定实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的实验中,而且也起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作用。理论与实际及时地结合大大体现了理论课与实验课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且达到双赢的效果。

2.3课程设计与生产实习相结合

在课程设计进行之前,环境工程专业安排了在株洲发电厂的生产实习,主要包括除尘和脱硫两个大方面的实习。其中包括株洲发电厂锅炉烟气的整个处理流程,从烟气产生、除尘、脱硫,到烟气排放,涵盖了整个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论学习部分。如果将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安排到一起,将生产实习的部分工作作为课程设计的内容,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程设计是生产实习的巩固,生产实习是课程设计的基础,最终同时达到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的目的。

篇11

一、教学机智的内涵

《教育大辞典》中对教学机智的定义,是指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学机智是指瞬间知道该怎么做,是一种与他人相处的临场智慧与才艺,国内有的学者的定义则更加简洁明了,认为教学机智是应变处置的艺术。

教学机智是教育智慧的外现,教育智慧的对象是现实性的,智慧成长的方式是实践性和行动性的。把教学机智看做是某种能力,是对它的一种不恰当的抽象。综合以上认识,本文中的教学机智采用“教学机智是一种应变处置的艺术。”这一内涵界定。与此同时,笔者同样认为:教学机智是成熟的心智技能与执行力的综合体。

完整的教学机智包括主动的教学机智和被动的教学机智。被动的教学机智是指在处理难以预料的事时,疏导冲突,消弭矛盾,从而使教学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主动的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并没有受到意外问题的责难,因情境触发,突生灵感,并立刻行动,使课堂情景更加灵动,充满活力。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机智的必要性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师的师资队伍发生了新变化。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非师范毕业生与硕士毕业生加入到小学教师队伍。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社会实践经验相对匮乏。而教学机智是一种实践智慧,动态生成于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所以,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活泼好动的学生,语文教师的应变处置能力还很稚嫩。

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正处在性情、人格、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正处于培养其健康的心态和健全人格的最佳时期。小学教师身负重任。在看来:小学教师的责任比大总统还大。而教学机智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优先考虑学生幸福、巧妙化解分歧与冲突为显著特征。一个充满教学机智的小学教师,势必会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机智的运用上的不足

(一)脱离情境

语文教师可能有一段时间感觉自己并不像一名真正的教师。有些语文教师是以非介入的心态做事,而不是全力以赴,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结果错失难得的教育契机。他们出离课堂情境,心思游荡,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显现出了某种不作为。每一节课,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不会有重新再来一次的机会。每节课,语文教师都应认真对待,都应是一个精彩!

(二)惩处不力

小学生的失当行为有吵闹、打架等,“恶作剧”是其中最常见的失当行为。这种显性的冲突,对课堂教学秩序的影响最大。学生的这种行为往往弄出很大的动静,使教师不能回避,迫使教师去直面解决。语文教师往往没有有效的惩戒方法,是处理这类问题失败的根源所在。譬如语文教师往往容易发急发怒。有的语文教师则可能花上很长时间来处理这些问题,耽搁了正常的课堂教学进程。奥地利教育家贝多尔叮嘱教师不可以忘记:只要在健康气氛中解决的冲突,便会具有教育价值。

(三)被动应对

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尚不娴熟,在课堂上,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对教材的讲解以及课堂教学流程的顺利推进上。这样子就容易忽视课堂上学生的情绪、情感、认知状态。结果,语文教师不能敏锐捕捉到学生神情、姿态等反馈的信息,疲于应对班级里频发的状况。

(四)情绪易失控

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未知充满了好奇,天真、活泼,惹人喜爱。所以,一般没接触过实际教学的人通常很难理解下面这样的情境:一个平时性情温和的年轻女教师会被小学生气得赌气离开教室。

四、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机智养成的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

语文教师在思想、理论上的完善、成熟的认识是拥有教学机智的第一个层次。思想达到一定的高度,行动才能跟进。

(二)训练思维习惯

常规和习性常常会被人们认为是不变通和枯燥的迹象。但是,这些没有受到批判性反思的习惯本身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或者从教育学上应该受到责备的。事实上,优秀的教师会表现出源于仔细反思并长期形成的良好习惯。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行动并不总是需要瞬间的、批判的、理智的反思。好习惯能影响教师一生。思维包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思维习惯让你以独特的视角去看待现实,而心理暗示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下意识地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做一个阳光的教师。训练思维反应品质,换个思路激励学生,保持良好的习惯,这样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知常用策略,重视教学语言机智

篇12

2.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课程实施的研究关注的焦点是课程计划在实施中发生的情况及影响课程实施的种种因素,它是实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的选择缺乏合理性

近几年,我国学前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学前教育课程有了较大改革和发展。随着课程之间更多地融合与交叉,课程内容融合许多国外现代教育思想、方法和观念,使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更为系统,但是目前中职学校的课程内容在选择上仍缺乏合理性。课程内容难以做到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教材的选择上,甚至现在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还在沿用陈旧教材,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是老化的,没能融入新的各种教育思想和理念,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速度有些脱节。

2.与学生的社会实践脱节

大多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都开设了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但这些课程要想让学生很好地融会贯通,需要学生一方面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进行大量社会实践锻炼。中职教育学生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应该在课程的社会实践方面给予他们更多机会,让他们在与幼儿的接触中,在幼儿园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满足与专业自豪。但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点,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中职学校学生大多在学校进行集中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变成中职学校课堂上的情境设计,这样使他们没有机会真正面对幼儿,无法接触幼儿园实际,不利于日后职业生涯发展。

3.课程实施不符合就业需求,忽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即当我们工作时,发现学校学的东西基本没什么用,而真正在幼儿园要用的,在学校基本没学。究竟原因就是学校的课程实施未考虑市场需求,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学生要全面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明确地朝自己的事业巅峰前进。然而,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实施专门的职业规划课程。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是迷茫的、没有方向的。

三、问题解决策略

1.改进课程内容

首先,课程内容设置要与时代同步。社会在发展,学前儿童教育随之发展,因此学校对作为未来学前教师的师范生的教育也要革新内容与时俱进。其次,灵活调整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育专业课程是培养幼师生教师职业素养的理论基础,但有一些学科的内容有些重复或散碎甚至重复,可以在教学中对这类课程做适当调整———或整合或删减。这样既节省理论教学时间又将节省的时间用在能力培养上,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

2.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所以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实施也应如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实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了解、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结合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及当地实际需求,选择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制定出有特色、有针对性、有服务性的课程结构,并根据学生需求进行课程实施,以推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健康发展。

篇13

1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没有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因此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就有以下几项: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在统计实务教学中,应从案例引出实际的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试解、演示。学生可以先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是理论推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问题初步解决之后,对涉及的统计知识进行归纳:系统知识、类型问题、解题模式。传统的教学到此已经可以结束了,但职业教育课程还要引用大量案例,进行实例功能的扩充。让学生在许多新的任务中,对能力进行反复训练。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加大相关知识的储备量。统计学作为一门交叉科学,需要老师不仅要精通统计的技术与理论方法,同时要掌握社会经济的相关知识,否则没有办法讲解透彻关于社会经济的实际案例。统计教学,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正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因此教师的相关知识贮备量要足够多。教师讲课时首先要立足于岗位所需的相关统计技能要求,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发展带给我们的优势与便利,收集大量的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知识来丰富课堂内容。

2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在使用的统计教材内容往往具有相对滞后性和一定的抽象性,而实践是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传达更多的信息,把规定时空的教学扩展到无时空限制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统计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化的教学条件,把比较抽象的理论方法形象化,真正做到深入浅出,通过建设统计学课程主页,链接相关知识和参考资料,扩大学生的统计学知识面,了解统计的最新发展和动态,提供分析的背景资料和统计软件,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增加统计软件教学的内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因此统计学教学要增加统计软件使用的内容。学生通过上机进行数据的输入及分析处理,从而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能丰富书本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课本内容的改革。由于受传统统计调查方式的影响,目前《统计学》的教材里,对目前运用越来越多的抽样调查的设计内容介绍并不多,尽管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统计调查这部分内容也往往强调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获得资料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年鉴、资料汇编也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图书馆、资料室和电脑网络上可以方便地查阅,而收集原始资料却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应该把二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理论突现出来。

(3)增加统计方面的实习内容。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统计方面的实习,通过一次完整的统计调研活动,可以进一步对统计方案的设计、统计问卷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数据整理、分析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专业知识更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可以提高学生对《统计实务》课程的学习兴趣。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会学生如何搜集、整理数据技术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分析数字背后的含意,教会学生辩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同时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这样一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双方都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使教师在“教”中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3)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结合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收集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真实材料再现实际经济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从上个学期班级学生的成绩入手,让学生学会统计分析成绩分布情况,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指标去反映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既能学到相关的统计知识,更能锻炼统计实践技能,并且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