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英语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英语论文

篇1

3.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

4.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5.新世纪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二)——学生需求分析

6.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  

7.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8.大学英语生存危机及其学科地位研究  

9.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  

10.大学英语有效课堂环境构建及评价的理论框架  

11.《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 

12.教育生态环境下分层次递进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13.转型期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追问

14.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15.大学英语教学中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之争:问题与对策

16.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热点的领域构成与拓展趋势——基于CNKI学术期刊2001年—2014年文献的共词可视化分析

17.大规模开放课程(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启示研究——以英国爱丁堡大学EDC MOOC为例 

18.对我国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再思考 

19.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20.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观的调查与分析  

21.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 

2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我们教什么,怎么教?——写在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闭幕之际

23.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材  

24.我国大学英语消亡的理据与趋势分析  

25.英语通用语理论观照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研究  

26.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27.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

28.隐性语法教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型任务设计 

29.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0.基于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31.“慕课”背景下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研究

32.制约大学英语学习成效的策略因素探析  

33.一项关于大学英语教材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调查研究

34.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35.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

36.制约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转移的因素分析 

37.新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授课教师角色定位及角色转换 

38.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39.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两名大学英语教师个案研究

40.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置议  

41.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  

42.从《要求》到《指南》: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课程设置 

43.新型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和问题 

44.大学英语分层教学课堂提问层次的区别 

45.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 

46.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47.大学英语教材:问题与思考  

48.大学英语教学通识化转向的“逻各斯” 

49.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基于国内CSSCI期刊论文的分析(1994-2013)

50.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量表编制  

51.大学英语教学的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52.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一)——学术英语  

53.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向右还是向左?  

54.生成观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育  

55.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再研究

56.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  

57.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58.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述评  

59.基于英语专题学习网站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60.互动性原则与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6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

62.交际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63.目标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  

64.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 

65.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  

66.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与教师发展——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评审手记 

67.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析  

68.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69.基于泛在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70.构建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模式

71.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语言学习策略问题  

7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微——从“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评分标准说起 

73.大学英语CBI主题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74.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75.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培养国际化人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

76.大学英语网络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拨效应研究 

77.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78.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措施——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探析 

79.试论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一项基于图式理论的实证研究

80.对接新目标 创建新体系 适应新需求——写在“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出版之际

81.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设计中的需求与条件分析 

82.基于探究社团体系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

83.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84.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 

85.大学英语师资的转型与培养  

86.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  

87.大学英语听说机考尝试 

88.关于大学英语教师开展日记研究的思考

89.传统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的一次新突破 

90.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 

91.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 

9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视阈中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 

9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个性化、学科化、中国化 

94.制约我国大学英语词汇要求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95.英汉思维模式差异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  

96.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97.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

98.大学英语教师与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99.基于经典英语模仿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最简策略

100.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努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101.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102.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03.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的改革实践为例

104.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与实践 

105.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  

106.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精读课程走向研究 

107.构建“4+2+1”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108.大学英语写作多样性评改反馈研究 

109.大学英语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接受度的调查研究

110.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实践和研究 

111.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调查研究  

112.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3.应用数字化写作平台干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  

114.自主学习和大学英语教育 

115.对十年来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实施情况的总结与思考

116.大学英语微课内容选择范围的研究 

117.大学英语传统视听说教学模式和网络交互式视听说模式的对比研究

118.融合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119.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生态化思考

120.《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教法初探

121.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

122.论大学英语语法的地位 

123.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124.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建构 

125.我国港台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比较与启示

126.研究型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以清华大学为例 

127.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28.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129.在线大学英语写作形成性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130.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

131.建构和完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一个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视角

132.试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133.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篇2

(二)内部问题1.教师方面。一是很多大学英语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欠缺。他们未系统学习过翻译理论知识,而且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实战经验不足,因此翻译教学只能照本宣科,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二是教学方法陈旧。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但教师很少给予理论指导,而是偏重词汇、语法和翻译技巧的讲授。课堂上,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做口头翻译,或给出译文让学生自己检测,但学生的翻译能力并未因此得到较大提高。此外,课后翻译作业也往往强调无语法和词汇错误,很少关注语篇连贯、逻辑清晰等因素。2.学生方面。一是对翻译不够重视。很多学生认为听说读写是关键,翻译无关紧要。因此,在翻译学习中,部分学生缺乏兴趣,处于被动地位,从不主动探索。二是缺乏跨文化和语用意识。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翻译就是字对字、词对词的转换,因此只要掌握语法和词汇就足够了。但是中西文化存在差异,如果只重视语言形式的对应,翻译出来的句子可能佶屈聱牙。同样,在不同的语境中存在一词多义现象,需要学生多积累、勤思考,才能译出准确的译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不足之处如此之多,引入有效的翻译理论对其进行指导,从理论高度设计出合理的教学体系刻不容缓。

二、语用翻译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解释力

作为一种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理论,语用学不仅关注说话者对信息的传达,还关注受话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转化。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既关注译者理解原文的过程,也关注译者在译文中表达原文意义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看,两者具有共同的关注对象。[10]正如吕俊所说,语用学与翻译结合,让译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翻译中的问题,从而为翻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11]将语用学理论,指示语、语用预设、会话含义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引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将从一个新的角度为教学提供指导,从而克服以往教学中的各种不足。

(一)指示语与翻译教学言语交际涉及两个过程,说话者对信息的传达和听话者对信息的理解,指示语在这两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语境、说话者、受话者等因素,推理出指称与所指的关系,同时注意文化、社交的适当性。例如,ShortlybeforeCongressmanJamesLangevincasthisvotelastmonthtorelaxfederalrulesonfundingofstemcellre-search,theRhodeIslandDemocratstoldhiscolleges…。原文中的theRhodeIslandDemocrats根据上下文指的是前文的JamesLangevin,翻译时若将其作为他人处理,译文将与原文相悖。指示语的意义离不开语境,教师应启发学生关注语境的意识,切不可过分注重字面意义而造成译文对原文的偏离。

(二)语用预设与翻译教学语用预设对翻译过程有重要影响。从翻译角度看,预设对语境具有敏感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坚守以前实践中形成的预设,而应该考虑到当前的语境因素,形成恰当的译文。例如看到game这个词,译者首先会利用之前形成的预设将其翻译为“游戏、比赛”,但是在新的语境中game可形成新搭配,从而具有新的外延。如,“Gametheoryisthescienceofstrategy”,应当译为“博弈论是有关策略的科学”。

(三)会话含义理论与翻译教学会话含义理论要求翻译时,译者始终忠实于原文的会话含义。具体说来,合作原则对翻译规定了特殊的要求:量的准则规定译者不得毫无根据扩充或节减原作内容;质的准则表明译者应忠实传达原作信息,切忌错译、乱译;关联准则强调译者应注重两方面的关联:原文上下文的关联和译文与译文读者的关联;方式准则规定译者用精炼清晰的语言传达原文内容,不允许隐晦难懂。[2]但是,有时为了修辞的需要,说话者常常有意地、巧妙地偏离合作原则,从而产生言外之意。在此情况下,如果原文背离了合作原则,译者翻译时也需要相应地背离,至于语用意义则留给读者去推理,译者无需代劳。如:A:昨天晚上吃的什么?B:就吃了些东西。B的回答明显背离了“量的准则”,因为其传递的信息显然不足,语用意义是B不愿意告知A相关信息。翻译此对话时,译者即使知道乙晚上吃的是什么,也应把乙的话直译过来,切不可画蛇添足。

(四)言语行为理论与翻译教学言语行为理论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努力透视一定语境下的言外之力,进而用明晰或隐晦的方式构造表达同样言外之力的译文。例如:“Saturdaymeantmostadultswereathomeontheroute.Sowereschool-agedchildren.IthoughtthismightmeanmoreexchangesasImadetheroundstoday.”文段描述的是垃圾工人的心理活动,从上下文信息可知这是垃圾工人苦中作乐的美好想象。“madetherounds”、“moreexchanges”可分别翻译为“挨家挨户收垃圾”、“搭上几句话”,从而将原文的意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五)礼貌原则与翻译教学礼貌原则提出了交际者应遵循的六条小的规则。但是中西文化的不同致使人们对礼貌的领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中国人被夸奖时,很自然地会回答:“惭愧,惭愧!”如果直译成“Ifeelashamed”,英美读者将稀里糊涂;如选用归化策略意译为“Thankyou!”,则变得规范地道。礼貌原则对翻译教学的借鉴意义为:教师课堂上应适时引导学生弄清中外表达礼貌方式的差异。分清哪些礼貌信息是原文的重点,因而译文中必须很好地体现出来;哪些不是原文的核心,并且直译会让读者不知所云。前者通常选用异化策略,而后者多选用归化策略。

(六)关联理论与翻译教学假设S是译者对原文的解读,T是译文读者对译文的解读。根据关联理论,成功的翻译应是T=S,但是实际翻译中译者是没法做到这一点的。[12]翻译要考虑两个层面关联性的对应:原文和译文的关联以及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的关联,尤其后者是译者努力的方向,即使译文读者付出较少的努力获取与原文读者一样的语境效果。为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把英语学习当成认知过程,还要鼓励学生寻找关联,并把此当做学习的目标。[13]例如,翻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话,译者不仅要通过认知推理得知它的真正含义———化词汇的形象与语用含义关系不大。如果把“瓜、豆”的形象传达出来,将让读者无法理解。所以,译文应把原文的暗含信息翻译出来,即,“Asyousow,youwillreap.”

(七)顺应理论与翻译教学从顺应理论出发,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释翻译过程,即译语要顺应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翻译的动态过程,且这一过程是有意识的。[2]语境关系顺应强调,译文读者有着与原文读者不同的文化心理、社交规范等,因此翻译时要选择顺应译文读者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表达。语言结构顺应强调,译语与原语在语码、语体、词汇等方面存在差异,翻译要选择符合译语语言结构的表达。动态顺应强调,译语不能只顺应语境关系或语言结构,而应实现二者之间的动态顺应。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体系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体系是当务之急。结合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不足,在语用学翻译理论指导下,现提出如下教学体系。

(一)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水平传统重词汇、语法和翻译技巧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翻译教学的要求,刻板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为了更好地驾驭翻译课堂,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即扎实的翻译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水平缺一不可。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成立翻译研讨小组,每周至少开一次研讨会,互相交流翻译教学和科研心得,提高理论修养。其次,积极寻找机会,从事翻译实践工作,丰富实践经验。

(二)传授语用知识,增强语用能力语用学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脱离了语境,翻译这种输出型活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就无法实现。所以,教师在翻译课堂上应有意识教授学生语用知识和能力。正如冉永平所说,语用能力或知识是可教的。[14]首先,教师不仅要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有意识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鼓励他们在翻译中自觉掌握和运用指示语、语用预设、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等语用翻译理论,避免产生误读和交际失败。例如,公司每年生产10万只玩具。译文1:Thecompanyturnsout100,000toyseveryyear.译文2:Theannualoutputofthecompanyis100,000toys.此例教师可启发学生关注语境因素。根据顺应翻译理论,为了得体,译文需要追求语境关系顺应。如果是日常语境,译文1较为合适,但如果是商务场合等正式语境,译文2则更合适。其次,创造合适语境,组织互动式活动,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理解和掌握目的。例如,miss这个单词可有不同的含义。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创设语境,如在等车的场合,“Imissthebus”,表达的是“错过”的意思。

(三)输入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意识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不容忽视。在运用礼貌原则、关联论、顺应论等理论指导翻译时,译者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合理采用归化和异化策略。首先,教师应积极向学生输入西方文化知识,并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其次,鼓励学生课下看一些英文读物或电影,要求以读书报告的形式比较中西文化差异。最后,启发学生用目的语思考,发展学生的移情,引导他们主动去了解西方的文化,从而避免母语的干扰。例如,“望子成龙”,直译过来是longtoseeone’ssonbecomeadragon。但是这一译文无法为外国人接受,因为龙虽在中国是吉祥物,在国外却被视为凶恶残暴之物。根据关联翻译理论,译文要能使译文读者在付出较少的努力的情况下得到一样的语境效果。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归化的方法翻译此句,即toexpectone’ssontobecomeanoutstandingpersonage.

(四)检测语用文化知识,规范评价尺度测试形式和内容易影响包括翻译教学在内的语言教学,但是语用知识和语用能力以及文化知识等很少出现在外语测试中。为了更好的评价学生的翻译水平,并用评价结果来指导翻译教学,在考试中应加入语用社交等方面的内容,检测学生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可给出原文,让学生在各种语境中选出或给出准确的译文;也可考查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文化冲突。

篇3

知识的赛场有关教育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所以,只有积极主动的大学英语课堂学习才是有效的课堂学习。如果一个学生毫无课堂学习的兴趣,那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将不会在其身上产生作用。教师通过创设互动的氛围让大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比赛,寓教于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才能组织好大学英语课堂竞赛,创设互动的氛围呢?英语教师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第一,目的明确,难易相宜。竞赛活动内容必须围绕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是为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的而服务的。即使目标明确,教师也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做好预先的指导,适当地控制场面,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比赛内容要难易搭配,既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性,又让学生觉得经过一定努力即可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导其不必过分计较成败。在比赛中,落后的大学生有可能会产生挫败感,英语教师应该引导这些学生看到积极的一面,不要过分关注内心的失落情感,应该重视的是在比赛中学到了什么,还应学什么,该怎样学。争强好胜是大学生的天性,而比赛则能让其将这种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比赛所具备的多样性、新鲜性、刺激性、知识性的特点能极大地满足大学生的挑战欲望。比赛不但能使参与者将自身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而且能增强胜利者内在的信心和力量,也能促使失败者发现自身的不足,激发其努力上进之心,可谓一举多得。由此看来,大学英语课堂上的知识竞赛比单纯的“满堂灌”省事、省力,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热情。为了了解目前大学英语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情况,田甜对河南理工大学的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1%的大学英语教师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4]

三、构建演讲式课堂,让课堂激情四溢

演讲式教学指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创设演讲的氛围,组织大学生演讲,让大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时,大学英语教师应先根据教学内容预留出5~8分钟的时间,给大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在台上,大学生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讲时,应让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每个学生既是观众,又是演讲者。而教师在学生演讲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动态,根据学生的演讲内容导入新课,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讲每一节新课前,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搜集、准备资料,根据其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在学生演讲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提炼出与本堂课主题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目标,进行探究式学习。演讲式教学法可以活跃大学英语课堂气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新途径。创设演讲氛围、开展演讲活动的常见形式是课文复述式演讲。与单纯的课文复述不同,大学英语课文复述式演讲要求学生活用语言知识,对课文内容重新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或在教师给定的情景中进行大胆的续写,然后口头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演讲实践活动。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提出正反两个论点,让学生分别就两个论点来收集论据,进行辩论。这种演讲活动通常可设定在某一单元的学习结束时,由英语教师组织并兼任裁判,其形式可以是将全班学生按座位平均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或是按男女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实践表明,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在形式、内容、技巧等多方面都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四、改变课堂环境,使课堂在常变中常新

三尺讲台上,一本正经的大学英语教师站在黑板前,一列列“向前看齐”的桌椅,一个个正襟危坐的学生,时而抬头听讲,时而低头做笔记。这就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假如那些形状、摆放位置等十年如一日般从来不曾变过的讲台、黑板和课桌椅突然之间变作了另外一副模样,学生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如果有一天,桌椅不再朝前看,而是“对对碰”,学生们不再对教师行注目礼,而是互相“注视”,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简言之,要想改变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创设教学氛围,英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改变桌椅的排列形式。第二,改变教室的光线和通风状况。第三,改变教室的空间和色彩。例如,用低矮的小隔板改变大学英语教室的空间,用盆栽等装饰花木美化教室,同时,调节教室的色彩。总之,只要学生们愿意,只要学生们身处其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就绝对没有什么坏处。教室空间是有限的,但只要英语教师用心思索,必定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有利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氛围。为了了解目前大学英语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情况,薛良对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3%的大学英语教师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五、重视课堂的结尾,让课堂充满回味

有个成语叫“善始善终”,意思是做任何一件事都应当圆满,不要虎头蛇尾,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学氛围再好,教学过程再成功,如果草草收场,也不能算成功。真正成功的大学英语课堂,其结尾应该是让人回味无穷的,有“余音绕梁”之妙。此外,大学英语的课堂结尾对创设良好的氛围也相当重要,有下面两种常用的方法:第一,学以致用法。英语教师在授完新课以后,出题让学生练习,使知识得以巩固,这也是普遍采用的一种结尾方式。但是,要使学生及时地消化所学的知识,教师就不能简单而随便地出题应付了事。在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或边练边讲,或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等等。第二,总结要点法。

篇4

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内心不想甚至是对英语学习反感。因此在英语课堂上,这些学生只是敷衍了事,人在课堂上,心却不知道去了哪里。这样毫无兴趣的学习根本不会有任何收获,这样自己本身没有英语基础,肯定在实际中不会用英语开流,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学生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英语将来在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刚从中学走来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规划,因此没有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学习英语上;中学时英语本来就是弱项,继续学习英语的难度太大,因此选择了放弃;大学英语相比于高中英语,专业性和篇幅长度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学习理解的难度也变得很大,因此学生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措施

虽然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存在诸多的不足,但是在其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英语却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足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个体不同,采用的教育方法应该有所区别,这就是一直倡导的因材施教方法。这种方法指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在现有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下,结合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发挥学生长处,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应该说教育原则中一项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应该是建立在共性基础之上的个性特色教育,而不是真的针对每一个学生制定发展规划,这样工作量太大,而且不具备现实可行性。具体到中职英语教学,需要结合大传媒时代的特点,展开平时的教学工作。每个学生的智商、情商以及生活环境等都是不同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学生们形成了一个个迥然不同的个体。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对于理解英语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手法等都是不同的,因而在掌握英语解题技巧、理解英语相关语法时也存在差别。教师应该综合学生的各方面因素,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取得好的教学成果。

(二)摆脱母语干扰,强化口语表达

汉语思维是影响英语口语表达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在英语口语能力表达的时候,下意识地通过汉语思维将其翻译成英语讲出来,造成一系列的语法错误,所以应增加课堂趣味性,多让学生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多加练习,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可以多组织一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或者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我们要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身实践、实际对话的机会,让学生在实战中逐渐提高语言的驾驭能力。为此,我们除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用英语来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多用英语、多说英语外,还注重课外学习空间的开拓。教师应该转变自己为了教英语而教英语的观念,慢慢转变为结合实际的职业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职业教育要的不是卷面上的成绩,而是实打实的职业能力。

篇5

(二)微课教学的特征

微课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1.目标明确

教师使用微课教学方式主要是用于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通过微课来展现课堂的某个教学环节,内容设计贴合主题,时长一般控制在5~8分钟,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而精,能够在教学中帮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

2.内容丰富

微课多以短视频为主,其内容涵盖教学设计、课件、素材等,内容丰富、结构紧凑、类型多样、趣味性强,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3.获取便利

微课的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求学习者能够连接互联网终端即可。由于微课大部分是小视频格式的主流媒体资源,因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找到相应的资源,便于获取知识。

二、微课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引入微课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把微课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既可以实现学生的在线学习,也可以使教师们共享资源。

(一)课堂教学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的载体,短小精悍,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将其穿插于课程的导入、重点讲解、难点教学、课后拓展等教学环节之中。微课能够让枯燥乏味的专业英语课程变得生动形象,更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1.巩固旧知识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英语掌握的实际情况,制作一些相应的微课视频,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帮助其巩固之前所学的旧知识。

2.导入新知识

微课教学是导入新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依据新课主题设计新颖的问题,制作精美的视频作为导入材料,让学生观看,能够较快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良好的效果。

3.突破重难点

教师可以把重难点制作成为微课,结合图式、列表等微课方式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实现知识的贯彻渗透。

4.拓宽知识体系

英语学习需要一定的语境,单靠课堂讲授的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可以延伸教学内容,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自主学习

在教学领域,微课已成为在线学习的主要载体。教师把自己制作的微课内容共享至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点播观看,方便灵活,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便捷的资源和一个良好的平台。这主要归功于微课的以下优点:

1.微课内容可重复利用

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对所教授的知识吸收能力有所不同,微课视频能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学生可以反复进行播放,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视频进行学习,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主选择性。

2.微课形式灵活精悍

相对于冗长的学习材料,学生更愿意接受微课的时间长度。将大学英语中较长的章节,浓缩为精简的几个部分,把学习内容制作成一个个连续的小片段或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

3.微课主题易于归纳

梳理与总结归纳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英语有其自身的语言规律,微课鲜明的主题与结构高度总结了教学内容,使高职学生易于自主进行归纳总结。

三、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反思

(一)微课开发应注重整体性与连贯性

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同时具有孤立、零碎、信息割裂等缺点,短小精悍既是微课的优点,也是其短板。有时一个主题的内容很难在5~10分钟的一节微课内完成。因此,教师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围绕相关的知识点创作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那么孤立的微课就能被关联化和体系化。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称为微课程。将微课程体系化后,学生就可以沿着“切碎→连通→整合→聚焦”的知识创建顺序进行课程学习,最终实现知识的连通和融合创新。从微课走向微课程,是微课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微课开发应有计划,突出实用性

英语微课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为了充分发挥它的功用,必须有计划按步骤开发应用。应根据学校条件,教师自身条件,学生的学习支撑条件与特点,联系教学实际,科学开发应用,突出实用性。一是聚焦于大学英语课程中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突出“解惑”功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二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感悟与探究、自主构建与能力提升。

(三)课堂学习与微课预习紧密结合,及时反馈,注重实效性

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自主预习,完成教师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任务。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明确精简的任务驱动下学习,提升学习效果。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次天的课堂学习必须就预习内容及时反馈、交流,解决自学中的困惑,及时查漏补缺,及时评价学生的自学情况,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认真自学,提高微课学习的实效性。

篇6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大二学生,研究时间为大二第二个学期后续课阶段。选取的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四个专业的学生。所选择的四个专业分别为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和通信工程专业。此种专业选择的目的是对处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梯度性调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水平最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次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稍差,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最低。这四个专业的学生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的要求基本可以代表全校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英语后续课的要求。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共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62份,回收率90%,并在每个班级选取一人进行访谈录音。

1.调查问卷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为让学生体会戏剧教学的整个过程,笔者利用四周16个课时进行戏剧教学实验。选择《老友记》第一季第一集作为戏剧教学内容,以影视观摩、文化背景分析、角色分配、舞台展示为主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并体验戏剧教学模式,然后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学生对此类教学模式的接受度。问卷设置了8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1)学生基本信息,即性别、专业;(2)四级分数;(3)英语听、说、读、写当中最想提高的能力是什么。第二部分包括:(4)是否喜欢此课程;(5)此课程对哪些方面有积极作用:口语、听力、文化意识、学习兴趣、自信心、词汇等(多选);(6)是否会选择戏剧课作为大学英语后续课;(7)喜欢戏剧、电影、情景剧中的哪种题材;(8)此课程可以改进的地方是什么。2.个案研究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四个班级中分别抽取一名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四名学生的英语四级考试分数分别为611、560、492、430。个案研究通过录音和记笔记的方式记录采访内容,以调查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对戏剧教学的接受情况。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1.量化分析

在回收的162份调查问卷被调查者中,被调查者有90名女生、72名男生。在问卷调查中,56%的学生反映在听、说、读、写四种英语能力当中,最想提高的是口语,28%的学生表示最想提高听力水平,10%的学生想提高阅读能力,6%的学生想提高写作水平。绝大多数学生愿意接受戏剧教学模式,并认为这种教学形式有助于口语和听力能力的提高。调查表明,63%的学生选择戏剧教学课程作为大学英语后续课,30%的学生不确定是否会选择此课程。学生对戏剧课程应采用哪种题材的影视作为教学内容的观点差异较大,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题材兼用的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戏剧教学通过直观的语言文化展示,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体会语言和语境。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实现了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并提高了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戏剧教学对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质化分析

本调查选取了四个班级四种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对戏剧教学的可接受程度。学生一(四级成绩为611分,女)表示很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原滋原味的英语,通过教师的讲解能深入地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韵味,让人印象深刻。此学生还表示在剧目排练过程中可以通过模仿剧目中人物来纠正发音,在对话交流过程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戏剧文本为语言教学提供了绝佳的语言输入材料,排练表演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消化吸收。通过“文本学习”、“排练表演”和“反思输出”三个阶段的安排,整合了学习过程,符合语言习得过程的完整性(输入—理解消化—输出),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二(四级成绩为560分,男)表示此教学方式在进行第二遍时会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提高设置问题和活跃课堂气氛的能力,进而使学生保持专注和投入。学生三(四级成绩492分,女)认为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加深了对词汇的印象,在理解单词时会联想到语境,很容易记忆。学生四(四级成绩430分,男)对这种教学方式表示怀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比较有趣,但使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比较大,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一心地投入到口语和听力的练习上,还是希望多安排一些传统的注重词汇和语法练习的课程。研究发现,学生对戏剧教学表现极为浓厚的兴趣。为使戏剧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好教学内容,如视频的背景介绍、任务布置、问题设置、播放重复次数、词汇强调方式等。

篇7

2.课堂教学

经观察,许多高校在上大学英语这门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方法有利有弊。优点在于教学新颖,与教师的PPT结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缺点是多媒体室的电脑影响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教师在最前排电脑后讲课,学生在一排排电脑后学习,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很多学生学习的只是“哑巴英语”,不敢大声地读出来,也就不敢把自己的疑惑大声地提出来,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与沟通的作用,因此在后续教育阶段,上课时教师应加强交流,通过课件和互动来营造轻松的氛围,通过问答这样的环节,在实践中锻炼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样既可以观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应合理地安排课程,大学英语后续教育的目标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完善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设置课程方面可以将专业英语设为学科的必选课,同时设置一些相关的选修课,既实现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实现学生兴趣的选择,学校应积极地适应大学英语后续教育的发展,在基础教育之后继续开设后续教育的相关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从学生需求层面探讨后续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就开始接受英语教育,一直到进入大学,近十年的学习使得部分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现今一些学校在大学一、二年级学完基础英语课程后便不再继续开设该课程,这就使那些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失去了专业指导的环境,而且两年就结束的基础教育课程只能学习一般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不能实现课本到实践的转化。大学英语后续教育可以深化专业领域内的知识点学习,满足学生对进一步进修的要求,继续学习专业知识,锻炼实际生活中的英语应用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自我追求的提高,许多大学生纷纷走上了考研和出国留学的道路,据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有172万人报考研究生,其中60%报考一线城市所在的院校,这也使英语在考研成绩中越发重要。在考研成绩中英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其他成绩都合格而英语没有过国家线,考研同样宣告失败,历届考生中在英语成绩上败下阵来的大有人在。通过三、四两学年后续教育的学习,考生可以学习更多的英语知识,并且有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这种不间断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增强英语学习的记忆,能够更好地沉浸在英语中,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掌握专业术语,多方面地学习可以增加知识储备量,加强对考研英语的认知,令考研成绩有所提高,实现人生理想。许多大学生同意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后续英语课程,也是为了将来工作的考量。全球化日益加速,对英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84%的学生认为英语对求职很重要,这也是四六级考试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然而单一的四六级应试教育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后续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他们了解学科内最新的知识和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后续教育时期学生的主动性会很强,各自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动力,这一阶段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日后进入社会的运用都至关重要。

三、从社会需求层面探讨后续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社会,而在社会改革的环境下教育相对应的也应该进行改变。与20世纪相比,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越加紧密,范围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深,后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取,在英语学习环境的熏陶下,更容易了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媒介能促进交往,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后续教育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英语学习,更是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对于有意向进军国际市场的本土产业而言,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必不可少,对于想要进入外资企业的学生来说,较高的英语水平更是不可或缺。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要想发展就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而大学英语后续教育就是为社会储备复合型人才。

篇8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课堂还较多地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还处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关系中,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往往去指责学生在学习动机、态度、策略、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而忽视从一个更大的环境影响中、相关关联中去寻求原因。大学英语教学中,生态课堂的构建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没有从理论上认识到课堂是其实一个生态系统,从而无法克服教学中出现的效果不理想的“怪圈”。也正是对于生态课堂理论认识上的不清楚,给生态外语教学的深入推进带来了较大的思想障碍。

2.教学方法定位不准

回顾英语教学的历程,教学实践中创造和运用了诸如听说法、任务法、情景法、交际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教学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有关教学方法的探讨更多的是脱离了教与学的具体环境与条件,并且在教学现实中,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大量出现使得教师往往陷入方法选择和运用的难题,这主要是与我们对每一种方法的定位把握不准,对方法进化理念的理解不深直接相关。还有就是在采用教学方法的思维上,总是运用简单的、线性的思维方式,强调以一种方法取代另一种方法,寻找一劳永逸的确定方法。这些都给构建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方法体系带来了制约。

3.进化机制的缺乏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遵循的还是一般的单向的过程机制。也就是把英语课堂教学只是作为根据教学大纲落实课程内容的过程,而课程内容的落实又仅仅是作为权威的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客观上抑制了课堂中诸因素的互动与课堂教学本身的发展,甚至破坏了课堂的自然生态,使原本活生生的课堂失去了活力。而这正是缺乏使课堂达到协同进化的有效机制保障的结果。高效进化机制的缺乏,使得我们无法很好解决课堂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带来的不可预见性的内容,进而导致课堂生态失衡,产生意想不到的消极后果。

二、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的对策

根据生态外语教学对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的内在要求,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中面临的生态课堂构建难题,要做到把英语教学课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对待,真正构建起英语教学的生态课堂,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

构建大学英语的生态课堂,首要的就是树立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在审视外语课堂教学的本质时,展现了广阔的视野和深刻地剖析,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全新的观念。树立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强调师生与外在环境的互动;关注课堂教学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种因素,并把正确处理因素之间关系作为构建生态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始终坚持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英语课堂教学,等等。这些观念的树立,有助于我们克服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弊端,为构建生态课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注重生态课堂环境创设

外语学习是学习者的知识和经验与自然、物质、社会与人文等环境互动的过程。生态课堂特别注重环境的影响,犹如生态环境对于整个人类生存的意义,这也是生态外语教学情境性特征的现实表现。所以,在构建生态课堂时,要特别注重课堂环境创设。当前,在英语教学实际中,就是要营造师生、生生等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与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合的虚拟应用环境,以及真正为了语言理解、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

3.整合多样化教学方法体系

生态课堂构建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表现出典型的“后方法时代”的方法论特征,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提倡多元化,强调方法的动态演化、方法之间的非线性作用。这也就意味着,生态课堂的方法构建上,要把握生态原则,要以课堂教学中的关系、效果为关键,统摄教学中其它因素,从总体上整合包含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方法体系。在方法体系的整合中,注意把握每种方法的“生态位”,确立每一种教学方法的自身价值,并在不断丰富整合中实现方法体系的创新。

篇9

(一)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定位

众所周知,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问题早就存在着教学理念上的分歧,即“基础论”和“专业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有部分学者提出以外语为工具,学习世界上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为各行各业培养既精通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实质上,是将外语看成为科技服务的工具。目前,蔡基刚等学者极力主张将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全面转向ESP方向,以满足国家对外语人才的战略要求。同时,“基础论”思想在我国大学英语界也是长盛不衰,很多学者认为只要打好语言基础就可以很容易入手任何专业性篇章,甚至在不少人看来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并无本质差别。此外,专门用途英语阅读材料通常术语较多,缺乏情节,可思性和趣味性都很低,因此,并不是提高英语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无论是“基础论”还是“专业论”都应以实际需求,特别是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课程体系改革。具体而言,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工科院校与综合性院校之间乃至不同专业院系之间都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应搞一刀切,同时也不能过于因循守旧,无视社会和学生的专业需求。那么,如何处理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之间的关系呢?下面将结合相关理论进行讨论与分析。

(二)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

既然是改革的两个不同方向,那么有必要弄清楚何为“通用英语”,何为“专门用途英语”,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从学术术语的定义来看,通用英语即目前大部分院校为大学英语设置的普通英语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它以打好英语基础、训练基本英语技能为主要目标,不能体现具体的专业性和服务性。那么究竟什么是专门用途英语呢?Strevens为其归纳了四个区别性特征:教学目标必须能够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教学内容必须与某一个专业、职业及其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教学的重点落实在与特定的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词汇、语法和语篇运用上;必须具有与通用英语(EGP)相对照的特征。有学者根据使用英语目标的不同又进一步将专门用途英语分为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EVP)。Jordan又将学术英语细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用途英语(ESAP)两类,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通用学术英语主要针对各个学科英语中存在的共性的东西,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学术英语口语及书面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如利用英语听讲座、记笔记、撰写论文、查阅文献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学术性活动);专门学术用途英语则更侧重特定学科(如冶金、法律、计算机等)的语篇体裁及工作职场所需要的英语交流能力。由此看来,学术英语并不等同于专业英语,更不同于侧重打语言基础的通用英语。根据Hyland的观点,学术英语中的通用学术英语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中的综合英语相近,目的都是培养语言能力,甚至在学习起始时间及语言难度上并没有前后阶段。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后者缺乏应用目的,具有为学语言而学语言的通用英语性质,而学术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培养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的语言交际能力。

篇10

由于英语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习,仅靠课堂的有限时间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远远达不到实际要求。高职高专为了弥补课堂语言交际实践的不足,需要为学生积极开创英语第二课堂,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如:创办班级英语角,定期向学生免费播放英文原版电影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学生课外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某些实训环节和学生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英语第二课堂中获得实践学分,这样一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首先必须宏观地对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规划,安排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定期进修,全面提高学历层次。其次,加大财力物力投入,鼓励教师继续学历教育,并对这些教师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提高教师积极性。最后,实行以老带新的政策。使青年教师尽快从学生角色过渡到教师角色,更好地开展教学。

篇11

(二)分层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

当前,高校分层教学,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多是内分层制、走班制。但是这两类组织形式都比较适合人数少的教学组织方式,如果人数较多,组织起来就会麻烦和复杂许多,会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

(三)教学理念的曲解问题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为了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这需要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做好分层。但是很多教师不能够正确对待这个问题,而是从自身的主观判断出发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设计教学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被排除在外的,学生仍然处于传统的被动接受地位。这样的分层势必很难让学生参与进来。

二、人本主义学习论对分层教学模式的启示

上个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理论开始出现并盛行。这是一种强调人的尊严与内在价值实现的理论。将其应用到教育上就是倡导教育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要营造一个尊重学生的氛围,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在这种理论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树立几个观念:首先,教育目标明确化观念。要明确教育目标的转变,引导学习者主动学习。其次,学生中心化观念。教学要把学生放到中心,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再次,学生自主学习观念。要让学生主动自觉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最后,教师辅助化概念。教师应该成为促进者,师生应该像朋友一样。人本主义理论中的学习论十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它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开发人的潜能,让学生自己树立学习动机;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开发,提倡师生真诚的情感交流。在英语教学的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分层”若是从上而下由教师来进行的话,这种筛选式“分层”将依然没有突破原有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英语水平在短时间内不容易了解,倘若以综合考试成绩作为标准进行分析,那么学生在听说读写和翻译等方面的差异就无法体现,既然这种差异无法体现,那么分层也就难以合理。不能单纯地以综合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正确对待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单个技能的差异,这样才能合理分层。

三、自主选择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课程设置模块化

考虑到大学英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目标,应该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置,可以将大学英语分为听说与读写译两个大板块。然后根据层次来进行班级与课程的设置。合理规划每个模块每个层次要开设多少班,合理分配学生。同时,每个模块的课时要适宜,要精简繁琐的教学内容,进行精讲,提高课堂效率,促进不同学生层次之间的快速流动。这样能够更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避免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倦怠情绪。

(二)自我分层,自主选择

在课程设置模块化之后,就要根据模块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这个划分要按照教学目标来进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可以按照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来设置教学目标,对于层次较差的学生则要降低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模块建立相应的层次测试。学生可以进行自测,在自测后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分层。较高层次的学生可以由教师指导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不用再跟班学习,可以选择一些选修课和辅导课,层次较低的则必须跟班学习。

(三)教材难易分层

在编订教材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难易程度要适中,教材的编写要循序渐进,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适应教材的难度。

(四)教学评价分层

在每学期的考试中,可以将考试分为A、B两级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表现自主报名相应层次,通过A层次考试的学生,就可以参加一些较高等级的英语考试,可以参加一些辅导班的考证考试。而未考过的可以选择考B级,然后再考A级。这种自主选择考试的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分层教学的效果,其既考虑到了低层次学生的感情需求,也考虑到了高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让低层次学生逐渐克服英语学习中的焦虑和恐惧心理,能够让高层次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同时,这种分析评价,能够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测评结果制定更为合理的教学计划,也可以让教师更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这是一种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共同热情的教学方法。

篇12

(一)理论意义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具有差异性,而且是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个别差异就是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是不可避免、不可调和的。分层教学理论的提出就是针对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存在智力、非智力发展因素,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计算机网络教学)从不同的学生差异中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尽可能使全体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生过程中,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技能都能得到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建构在“因材施教”、“成败效应”、“人本主义心理学”、“最近发展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等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层面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以测试成绩和学业成绩等为考核标准,使学生有可能向更高一层次递进或被淘汰的教学模式。动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科学、合理、客观地对待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解决了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的“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意义

据调查,我国现有地方本科院校(从专科升为本科)600多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总数的85%以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并且自高等院校扩招以来,截止2013年,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就有3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与重点高校相比,有其独特性、地域性、局限性。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般位于地级城市,是从市级专科院校通过扩招级自身不断发展升级为本科院校,其所在的地域环境和原有的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生源质量偏低,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长期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状态中。笔者认为将动态分层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解决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由于入学初英语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大程度的进步,达到不同层次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的培养目标的问题;解决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显性分层教学中分层不科学、学生心理失衡,教学管理难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在地方本科院校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本文依据分层教学理论,构建动态分层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教师根据学生高考入学成绩、开学初英语测试成绩、学生自我申请、学生情感因素等来划分层次。有计划把一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当一个阶段学习内容完成,进入下一项内容的学习时,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效果、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自我心理学习状态、自我申请调整学习层次,学生自由流动其它层次(向更高一层次递进或进入下一层次);而教师根据学生在一阶段随堂性和阶段性测试结果并结合学生学习态度进行动态升降,重新划定学生所在的层次,再次分层,这样每阶段每学期学习新的内容时学生都动态流动,学生可与教师一起评价并设定下一层英语学习目标。从湖南科技学院2014级中文系抽出3个班的学生进行一个学期的“动态分层”教学实验,再从2014级计算机系抽出3个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开学后,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测试,结合学生高考入学成绩、学生自我申请、学生情感因素等进行分层。分为A层(高)、B层(中)和C层(低)三层。教师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及英语专项能力(听、说、读、写、译)考核的要求,有计划地把一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课堂教学要求。当一个阶段学习内容完成,进入下一项内容的学习时,本着激励学生的原则,根据学生评估测试结果并结合学生学习态度进行动态升降,对实验组的3个班级进行2次学生动态升降调整,即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学习结束评估后,每次调整分别把B层(中)和C层(低)考核成绩前10名学生进升到上一层次,而B层(中)和A层(高)的后10名学生降低到下一层次。对照组的3个班仍采取传统教学模式。

篇13

1.2师资现状

目前有很多英语老师在学历上还需要提高,而且也不是语言相关专业出身,传道授业的水平也没有很高.在讲课的时候,只是将课本当中的内容念一遍,对于语法,词汇,应试方法等不能做到很好的传授.许多老师的口语能力也需要提高,因此做到双语教学是不太现实的.有的老师口语还好,但是学生的水平太差,听不懂英语,因此,这种双语教学模式只能就此作罢.如此下来,整个英语课堂中,几乎是英语老师照本宣科,没有办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少学生觉得课堂太死板,没有生气.

1.3教学现状

许多的大学课堂仍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死板的教育模式,课本就是传统的本科课本等等.很多老师还是填鸭式教学,老师想到哪里说哪里,没有重视启发学生,学生在课堂当中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人.学生在吸取知识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

2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1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当今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个国家之间也展开了综合国力竞争的较量.改革开放后我国也加强了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面对这样的环境,英语不仅是沟通的工具,还是提升素养的一种手段.据调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文写的,不少的学科都是用英语作为讲课的语言.为了顺应时展的趋势,亟须改变英语教学模式.

2.2促进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

大学英语是大学课程的基础课程,也是信息量最大的一门学科.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听说读写练的水平,综合能力也会提升.因此,大学英语之所以是基础课程,是因为其是其他专业英语课的根本.大学英语课程涵盖了文科,理科,艺术的全部课程.因此,改革英语教育方法,也是提高教育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

3课程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1教学方式不先进,课堂没有生机

因为每个学校基础设施的不同,有的学校不能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也十分老套.很多教师还是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走出来,还是死板的教学方式.如果可以引入现代的多媒体教学,那么,教学效果或许会更好一些.但是很多的大学老师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个问题,依旧采用读课本,写板书等教学方式,这样很容易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3.2太重视语法授课,没有很好的培育综合水平

教学大纲当中明确指出了学生要掌握的词汇量,很多学生只是单纯的会背这些单词,却不能做到很好的运用这些词汇,对词汇的变型也不能进行充分地掌握.我们都知道,在英文当中存在很多俚语,而这些俚语正是外国人在日常生活交流当中常用的语言.而英语教学当中却很少有老师涉及这些内容.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应当锻炼浏览水平,然而却没有注意到对其他能力的培养.显然我们的教育模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只是一味的死读书,讲究语法.有的学生对英语语法十分精通,但是却不会造句子,也不会和外国人交流.

3.3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传统的授课模式的弊端就在于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师主要是以讲为主,而学生主要是听,记笔记,听课就是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只是机械式的学习,也不再动脑子.被动的学习知识,不去想老师传授的是否正确.有的学生说起语法来头头是道,但是却学的是哑巴英语,只会做题,不会交流.

3.4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不一样,不可以一概而论

高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因此教育程度呈现很大的差别.来自农村的学生英语水平相对来说会差一些.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帮助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克服这些问题,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成绩.大学英语主要是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而这些学生比较适应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时期,老师通常是针对整篇文章和语法进行讲解,但是到了大学,这些东西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学生要学会自学还是比较困难的.对学生来讲,在学习上不但要有自觉性,还要有灵活性.老师也要不断摸索科学的方法来评价教学质量.以此作为学习的风向标,引导学生改变自身的学习策略,改变学习方法,提高英语成绩和实践水平.

4英语教学中的初探

4.1教学内容的初探

为了符合教学改革的需要,英语老师必须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本进行改编.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将一些陈旧的知识删除掉,对超纲的内容也给予替换.依照学生是文科生,理科生,或者是艺术生,讲一些专业知识.如果学生是文科生,老师可以在现实教学中增添一些人文方面的尝试,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会变高.如果学生是理科生,他们会更喜欢自然科学的知识.若是艺术生,课本要做到通俗易懂,因为艺术生的教育程度都不太高,教材太难不便于理解.不管是什么课本,都要与时俱进,便于学生理解.这才是好的课本.英语教学大纲当中规定了学生应该掌握的词汇量,但是很多的教材也列举出了生词的数量,超纲词汇等等.老师应当指点学生灵活学单词,不要死记硬背,对大纲当中的词汇充分掌握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辅助加入一些常用的单词,对话,综合训练等方式,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单词,单词综合运用的能力也会提高.

4.2教学方法的初探

教师要了解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教案进行整改,同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形成一套学习英语的方法.教师要记得,无论是安排教案,还是安排课程,都要以学生为主,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只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后续学习就会轻松一些.

4.3考核方式的初探

考试在学习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老师不能很好的利用考试这个手段来激励学生学习.很多学生觉得家长和老师都很看重成绩,但是鉴于平时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在考试当中只得采用作弊的方法.鉴于这种情况,老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三令五申,考试只是检验学习的一种方法,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考试方式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这种多元化的方式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竞赛活动,这些成绩占据总分的百分之十.这样综合性的考试方式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水平,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及应试能力等等.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要强调考试只是评价英语学习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最主要的是和昨天的自己比,不是和他人比.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进步了一点,哪怕是很小的一点,都是不错的成绩.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看待教学和考试之间的联系,教学是目的,而考试只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

5将大学英语改革和赤峰学院学生结合

5.1用英语进行专业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尝试新方法以吸引学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如果学生水平很差,老师就要选择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学习英语充满信心.在教学的时候,最好可以模拟真实的沟通场景,灵活的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提起兴趣.老师要让课堂气氛活跃一些,在课堂当中可以穿插一些笑话,绕口令,让学生通过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民俗习惯来学习语言.在赤峰学院的专业课程当中,教师可以将英语教学融入到专业课程当中去,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升专业素养.因此,可以将大学英语改革和学生们的专业课程建设结合起来,最大化的让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发挥功效.

5.2教师自学专业词汇

很多教师的英语知识和词汇只是局限在课本上,对于专业课程,教师的词汇量明显不够用.因此,教师应该自学一些专业的英语词汇,这样在给赤峰学院的学生教学的时候,会更加游刃有余.也利于更好的提高专业教学成绩.当然,大学英语教师们也应该辅修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这也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