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力工程设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在电力工程施工前,要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对相关的技术、预算、结算、人员责任、权力义务等内容进行明确规范,防止在施工中出现设计变更时,责任不明,无人承担的现象发生。对各级工程管理人员对设计变更的管理行为进行规范,一旦出现设计变更,要严格按照设计变更的处理方法进行管理,强化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在施工之前,应该要让每一个参与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供应商、财务管理人员等对合同进行了解,对合同的交底工作要做好记录,并且有必要将合同复印件分发给相关的人员,对施工中不管是施工单位的责任,还是建设单位的责任,都要明确的划分出来,防止出现设计变更时,各个单位推脱责任的行为,以便于工程的顺利进行。
现场签证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内容之外,施工预算没有涵盖的施工现场发生的费用所办理的签证,要严格将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这两方面的内容区分开。根据现行的规定,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所产生的费用都属于预备费用范围,不同的是设计变更需要由设计单位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其它任何单位都没有权利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所产生的费用也需要按照设计变更进行处理,因此,不能将这两个概念混淆。
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在工程量出现变化的前期,主要是由施工、技术人员为主,其它各方面对其进行配合和支持,对设计变更产生的工程量确认,等到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对工程变化的事情情况确认完成以后,根据结论,如果确定属于设计变更,那么由相关单位去办理设计变更的手续。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属于分工合作的关系,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篇2
主油箱一般靠近A列布置,主油箱与A列之间只有5m的距离(有的甚至达不到5m)。靠近A列设置了阀门后要留出2条通道,则只能是阀门两侧顺着A列的通道;而总有1台机的主油箱是靠边的,所以这侧的通道只能通过主油箱,但事故放油管道一般从沟道内通向室外事故油池,这样2个阀门之间的检漏点不便于运行巡视。
实例说明
图1为常规300MW级工程事故放油阀门的布置方式。如图所示,事故放油阀门与主油箱留出了足够的距离,但“2条通道可以到达”的要求没有满足:左侧为检修场地,开有大门,可以算作1条通道;而右侧是空冷汽机的大排汽管道和采暖抽汽大管道的管沟等,布置复杂,很难留出合适的通道。此工程为1台机组,若是2台机组,则必有1台机组靠主油箱,靠近主油箱这一端为厂房的端部(固定端或扩建端),实现“2条通道可以到达”则更难:左侧通道必须通过主油箱,右侧则需要通过排汽大管道及采暖管沟等。另外,图中2个阀门之间的检漏点不易操作,检查巡视不方便;在事故放油阀门上方,本是1条从厂房内通往精处理取样架及进入精处理靠A轴这一侧的通道,但在事故放油阀门上加装的传动装置正好在此通道上,严重阻碍通行。
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主油箱应紧靠A列布置,在主油箱另一侧留通道,事故放油管道从地上穿出主厂房,然后在A列外设置阀门小间以布置事故放油阀门及检漏点,事故放油管再从地下通向事故油池。
(2)主油箱及事故放油管道维持原设计不变,将事故放油的2道阀门全部布置在室外,同样在A列外设置阀门小间。这样布置可以缓解空间紧张的问题,而且将阀门设置在室外的安全性远远大于室内,同时也满足了《强条》的规定。
汽水及油管道布置
1条文内容及解释
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部分《强条》规定:“单元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及其电缆夹层内,应设消防报警和信号设施,严禁汽水及油管道穿越。”
按照规定,在布置管道时应避开单元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及其电缆夹层,而对于其他电气热控的房间及设备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在设计中也应尽量避开管道。如果布置电气热控的房间及设备旁边的汽水管道的阀门法兰处发生泄漏,将会损坏电气设备。
2常规的汽水及油管道布置
在以往工程设计中,空冷设备间侧循环水及有无压放水管道进出主厂房时,总要穿越空冷电子设备间,在穿越时有采用整体加套管的方式,也有采用降低标高彻底直埋在空冷电子设备间下的方式。加套管的方式对预留套管及墙壁的防水要求高,容易漏水;直埋的方式不利于日后检修。因此按照《强条》规定,在布置汽水及油管道时应该彻底避开空冷设备间,从其他方向进出主厂房。
常规设计中,电气低压配电间是封闭的,管道及阀门一般不会布置在房间中(即使布置在房间中也很容易发现,能够尽早修改),一般都是顺着房间的墙边布置,即使阀门法兰泄漏也不会直接对配电间中的配电柜造成损坏,及时消除泄漏不会产生次生危险。还有一些工程设计中,电气低压配电间采用敞开式设置,周围用栏杆围起来,管道阀门就不能布置在其周围,否则阀门法兰或管道等泄漏将对配电间造成威胁。
3实例分析
3.1布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以科右中电厂为例,如图2所示,配电间在固定端为敞开式设置,按照常规设计在1轴处,在1轴的A列与1/A列之间为室外管道进入主厂房的空间,除盐水管道进入主厂房后设置了1道阀门,氢气管道从此处进来后也设置了阀门。在安装期间,除盐水管道阀门法兰泄漏,导致周围配电柜进水,幸好配电柜未带电,没有造成重大事故;后统一将配电间周围的阀门移至远离配电间的地方,同时对配电间周围的管道焊缝均做了射线探伤,彻底消除了隐患。
3.2建议
建议敞开式的配电间周围不要设置法兰阀门、法兰对夹式的流量测量装置或用法兰连接管道;同时应在图纸上标明周围的管道焊缝以便做射线探伤,确保日后运行的安全性。
制粉系统防爆和灭火设施设置
1条文内容
选自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部分的《强条》规定:“制粉系统(全部烧无烟煤除外)必须有防爆和灭火设施。对煤粉仓、磨煤机及制粉系统,应设有通惰化介质和灭火介质的设施。
2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工程设计中,磨煤机、给煤机只有蒸汽灭火设施,并没有设计通惰化介质设施,只有煤斗既有通惰化介质设施也有蒸汽灭火设施。目前多数给煤机厂家在设备上没有设计消防蒸汽的接口,因此在设计中也就取消了蒸汽灭火设施。这些设置方式都不满足《强条》的规定。
3实例说明
在科右中电厂工程设计中,只给磨煤机设置蒸汽灭火设施,蒸汽从除氧器引出;煤斗设计了通惰化介质的设施;由于给煤机厂家没有设置消防灭火接口,所以没有设计消防灭火设施。之后为给煤机加装消防灭火设施;蒸汽从暖通用减温减压器后引出,然后与磨煤机消防蒸汽母管连接,磨煤机与给煤机的消防蒸汽成为双路汽源。正常运行时用除氧器内的汽作为灭火汽源,停机状态下用暖通减温减压器后的汽作为灭火汽源。更改后的系统见图3。
这样更改的原因是:此工程为单机运行,长期停机的可能性较大,在停机状态下,除氧器中是没有蒸汽的,为防止给煤机中存煤在停机状态下自燃(燃用煤种为褐煤),单从除氧器接出的消防蒸汽汽源是不可靠的;而停机时的蒸汽来源只有启动锅炉房来汽,蒸汽进入辅汽联箱后向各个用汽点分配。为提高消防蒸汽的可靠性,从暖通减温减压器后引出1路汽源作为停机状态下的消防蒸汽汽源。这样更改后,制粉系统的主要设备均有了灭火设施,任一设备事故都能及时消除,确保运行的安全性,但这样不满足《强条》中“应设有通惰化介质和灭火介质的设施”的要求。
4建议
针对此问题,在以后的设计中应该严格按照《强条》的规定,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设置;同时将事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消防蒸汽汽源。
抗燃油集装装置基础设计
选自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部分的《强条》规定:“当汽轮机调速系统和旁路系统的控制油采用抗燃油时,应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室内空气中有害物的浓度值不应超过现行的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1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工程设计中,抗燃油集装装置基础均设计为直接做1个基础台面,或做1个槽钢架子,将设备放在上面,并没有按照条文中所要求的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2建议
抗燃油属于有毒介质,为防止其泄漏造成事故扩散,同时为了检修时易清理泵内残留的油,基础应该类似于油区的围堰,在抗燃油集装装置底部的基础台面四周也做1圈。围堰的底部留出排油口,放置1个小油桶接收事故及检修时泄漏的抗燃油,防止事故及检修时抗燃油泄漏而造成次生危害;在基础平台的表面要求贴防腐瓷砖,以便在基础沾油后易于清除,尽可能地减少其挥发量。
排汽口设置
1条文内容
DL/T5054—199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部分《强条》规定:“排汽管道出口喷出的扩散汽流,不应危及工作人员和邻近设施。排汽口离屋面(或露面、平台)的高度,应不小于2500mm。”
2排汽口设置形式选择
实际设计中,“排汽口离屋面(或露面、平台)的高度,应不小于2500mm”的要求一般都能满足,但是部分设计不满足“排汽管道出口喷出的扩散汽流,不应危及工作人员和邻近设施”的要求,主要是由于采用的排汽口形式不同,喷出的扩散汽流差别较大。室外排汽口的设置大致可分为6种形式(见图4)。在以往的设计中,从侧墙引出的排汽口大部分采用图4中a的形式,排出的汽流有斜向下扩散的趋势,但高度很难计算,因为汽流高度与排汽时的压力及排汽时长等均有关系,而这些数据不确定,即使排汽口标高大于2500mm后,也不能确定是否会危及工作人员和邻近设施;采用方式e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若采用这2种方式,为保证喷出的扩散汽流不危及工作人员和邻近设施,只能在2500mm的基础上进一步抬高排汽口的标高,这样势必增加排汽阻力并浪费材料,而且标高也受厂房结构的限制。除此2种方式外,其余4种方式喷出的汽流均为向上扩散,在满足2500mm的情况下一般也能达到扩散汽流不危及工作人员和邻近设施的要求。这4种方式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选择。同1个工程应选择1种排汽口方式,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在选择时要注意,c、d、f3种方式均有可能导致雨水进入排气口,需要做防雨罩。防雨罩的设置也比较麻烦,不如直接使用方式b好一些。
3建议
一些小排汽管道宜采用方式b,因为小的排汽管道排汽反力小,支架容易设置,同时也满足《强条》的规定;对于一些大的排汽管道类似定排扩容后的排汽管道,则宜采用方式d,因为这类排汽管道不怕雨水不易从排汽口进入设备,同时管道管径比较大,排汽反力大,可以较好地平衡管道排汽时的水力,垂直的反力利用支架来承受,整个管系的稳定性较好。
燃油管道补偿能力设计
1条文内容
DL/T5047—199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的《强条》规定:“燃油系统管道安装结束后应进行清水冲洗或蒸汽吹洗,吹洗前止回阀芯、调整阀芯和孔板等应取出;靶式流量计应整体取下,以短管代替;吹洗次数应不少于2次,直至吹扫出介质洁净为合格;吹扫结束后应清除死角积渣。”
《火力发电厂油气管道设计规程》规定:“伴热管道应留有足够的热补偿,应按设计温度计算布置π形补偿器的距离”“,在燃油管道的热补偿计算中,管材的热态许用应力和弹性模量应选用在燃油管道扫线介质温度下的数值”。
2条文解释
从上面条款中可以看出,燃油管道在安装结束后要进行吹洗。以往的常规设计中,燃油管道的吹洗均为蒸汽吹洗,蒸汽管道均设计了π形补偿弯。
对于燃油管道补偿,管线若为管沟内的布置方式,因在设计沟道时就考虑了蒸汽管道的π形补偿弯,最终的沟道就是带π形弯的走向,所以燃油管道布置时也只能顺着沟道走π形弯,同时也实现了燃油管道的热补偿,不容易漏掉补偿弯。然而,随着电厂管理日趋人性化,为方便日后巡视维护,很多电厂在设计中要求而不设置管沟。
3实例分析
科右中电厂采用综合管架的布置方式,综合管架一般为直线式,顺着管架有将近200m的直管段。管道补偿则可在管架内或超出管架通过上下管架的方式设置补偿弯,不需要补偿的可以顺着管架一直走下去,而不受沟道走向的约束;但对于一些有高温工况而长期在低温状态下运行的管道,容易漏掉补偿弯。
管道安装结束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蒸汽吹洗,整条管道一起吹洗,而不是分段吹洗;吹洗时从锅炉房一端进汽,一直吹到燃油泵房排汽。由于燃油管道直管段太长,导致靠燃油泵房一侧位移量过大,将接入燃油管道的吹扫点撕裂,管道支架也均滑出了滑动支架的底座。为确保日后运行的安全性,最终取消中间设置的吹扫点,只留两端的吹扫点,在管道中部设置放油点。
4燃油管道补偿能力的建议
针对以上的问题,燃油管道布置,尤其是综合管架上的燃油管道布置应考虑足够的补偿能力,计算补偿时的温度,应按照规程要求采用吹扫蒸汽的温度,以免在吹扫时补偿不够位移太大而造成焊缝撕裂;尤其应该考虑的是管道安装结束后吹洗时的补偿能力,因为安装结束后的吹洗都是从开始的一端一直吹洗到结束的一端,这样就相当于整个管系处于高温状态下,若没有设计足够的补偿能力,则容易产生裂纹,甚至造成焊缝撕裂的事故,给日后的运行留下隐患。
管道对接焊口距离设计
1条文内容
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部分的《强文》规定“:管道对接焊口,其中心线距离管道弯曲起点不小于管道外径,且不小于100mm(定型管件除外),距支、吊架边缘不小于50mm。同管道2个对接焊口间距离一般不得小于150mm,当管道公称直径大于500mm时,同管道2个对接焊口间距离不得小于500mm。”
2条文解释
在管道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留出足够的间距。对阀门密集或空间小的地方,通过调整布置,使管道对接焊口满足条文要求,否则将造成施工不合格,焊接后再更改布置较困难。
3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以往工程设计中,出现焊缝间距不符合规定的主要有凝结水管道的阀门站、各低加进出口及旁路阀门(集中布置时)、循环冷却水管道阀门(集中布置时)、高低加危急疏水管道靠疏水扩容器侧的阀门站、轴封供汽管道的阀门站。在这些管道设计时,阀门前后的直管段一定要满足要求,因为管道穿越楼板或墙板的孔洞已经开好,如果现场因为焊缝间距不够而平移管道,势必会造成预留的孔洞偏离。
篇3
2.档案利用方式不同
传统档案利用需要设计人员亲自到档案馆借阅,且受限于实体档案的数量、档案的借阅情况、档案馆的开馆时间等,利用率较低。数字档案充分利用网络数据传输的便捷性和实时性,随时为用户提供浏览或下载档案服务。数字档案的使用率远远高于纸质档案,使档案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但是,数字档案的频繁访问也对数字档案管理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文/周惠平档案系统的健壮性、数据结构的合理性、档案编研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对策
1.加强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建设
档案管理服务于电力工程设计工作,所以,数字档案管理平台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协同设计平台集成于同一工作平台。电力设计院的设计人员与档案管理人员,都使用该平台进行设计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并通过该平台实时在线沟通。在协同设计平台上设计完成的电力工程,其电子档案基于网络审核合格后,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接收、整理和网上归档。应用档案管理业务平台实现在线档案收集,保证了电子文档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并能定期对电子文档进行版本更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构建各类档案信息库
档案数字化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底图和文书档案需进行扫描,声像档案可采用录像转视频文件、照片生成电子图片等方式,集中进行数字化处理。工程档案采用大流水工作方式数字化后,需进一步进行网上编目,自动生成流水号、文档挂接等工作,构建各类档案信息库。档案管理平台具有电子档案密级和权限划分功能,可以根据密级和权限划分规则,对全部电子档案进行密级和权限划分,从而实现了档案信息库的自动安全管理。
篇4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研究,对于论证电力建设项目有无建设需求的必要性,也为电力工程师在进行单项电力工程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单项电力工程在进行设计时,其系统规划设计涉及到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下面几点。
2.1预测和分析电网中的电力负荷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对拟建电力工程区域的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和分析,主要针对10年以内的中短期电力项目中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分析。它是围绕着当地居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运行而展开的。对于电力工程用电负荷预测工作除了承建区域,还要在其他方面进行详细考察和分析,例如该电力建设项目区域内后期是否有类似或者重复的电力建设项目规划和施工计划。如果说有相关电力建设项目正在规划或者施工,那此时应该考虑已实施的项目和正在规划项目有没有互相影响和冲突状况出现,各方面的影响都要全面考虑。
2.2电源出力和其规划情况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电源规划是其整个电力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单项电力工程建设是否必要的重要论证依据就是对周边情况进行资料收集整理。为了方面规划设计和分析电量输出情况,需要对规划项目周边的电网情况进行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对于电源来讲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国家统一调度电源和地方调度电源两种。其中归国家电网协调统一调度的各类大型发电厂为统一调度电源;一些地方企业或地方建立起来的发电厂则属于地方调度电源,包括小型水电站,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企业自备的电力发电设备等产生的电源。在水电当中不管是大型水电站也好,还是小型水电站也好。每种电源因为依赖水文等自然状况发电,水文期间发电量等出力情况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电源间如何合理科学的分配出力情况,来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2.3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需要注意研究和分析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要想维持好电力系统状态运行良好,首先是发电厂的装机容量需要确定,然后在年度计划安排中规划和调整发电设备的装机容量增减量。(2)充分利用自然水电资源,降低燃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燃料消耗更合理更环保,并计算系统需要的燃料消耗量。(3)为了满足设计年内不同季节不同状态下的的系统调峰需要,还要确定系统的调峰容量。(4)不同系统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的电力电量交换情况也要做好相应分析工作。
2.4接入系统方案
电力建设项目在论述接入方案时,对于发电厂的接入网系统,出线与回路电压等级的选定,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种因素。(1)对系统安全稳定水平的影响。(2)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传输过程中电量损耗,应减少电路回路数量和电压等级。电厂的主接线要进行简化处理,尽量不要电网结构复杂化。(3)出线与回路电压等级的选定还需要根据发电厂规划装机容量大小,输电方向和回路,距离远近等因素相关。
2.5电气计算
第一,在电力系统设计中最基本的计算就是潮流计算,想要采用最直观的方法来比较电力工程各接入系统方案是否优劣,这就需要来进行潮流计算。如果想了解功率和电压在电网中的分布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来进行潮流计算。潮流计算不仅能准确的检查出电网上各设备元器件是否满足电网正常运行的要求,还是确定电力系统网络的运行方式得重要依据。第二,潮流计算为后面的电网中电流稳定计算提供了基础,在单项电力建设工程设计中稳定计算经常用到的计算项包括电压稳定的计算、系统暂态计算、和频率稳定性计算等。这些计算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校验各接入电网的可选系统方案参数能否正常运行,是否满足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要求,在必要的情况下提出安稳策略和保障措施。第三,短路电流计算,其验算的主要是在电网元器件当中由于故障短路所产生的不正常电流数值。电力建设项目工程当中每个系统接入节点处会出现各种情况的短路电流,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准确计算出电流范围数值,这些数据是电气设备选型的重要依据和指标。电力网架结构和电力运行系统方式在能够确定的情况下,还能进行电气设备得校验。这样也可以让我们选择符合要求的继电保护器,以确保在发生电气故障时能迅速切断电流,最大程度上降低短路电流所造成的损失。第四,对电网采取补偿无偿功的措施,采取这种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可降低电网中各类元器件因电能的输送无用功所造成的电能不必要的损耗。因而我们可以先前向电网中提供与其相应的无功功率,这样降电能损耗降到最低。而在实际电网中是否有需要来进行无偿功的平衡措施,主要是根据电网中负荷的变化来决定的。
3、结语
电力建设项目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带动作用。一个好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对整个项目的优化和提升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对电力系统设计也更加严格。科学分析地区之间的电力负荷与传输,以及不同电力系统间电量融合并网情况,才能够更好的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规划。
作者:涂程长 单位: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篇5
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重要的准备工作,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有巨大意义。电力负荷需要经过相关人员周密的计算分析,才可以给予电网规划设计获得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与信息。对中短期负荷的预测,应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分析近几年来经济数据,知道我国经济大概发展情况,从而对电力最大负荷的层次进行分析。另外,规划设计人才可以参考已经完成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情况,参考其电力负荷数据,对其进行分析,预测电力负荷,这种方式是我国电力负荷预测常采用的方法。预测电力负荷的方式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是预测方法、专家预测和模糊理论等。我国电力工程运用这些方法来预测分析电力负荷。分析负荷增长原因,从而可以分析出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电力系统设计。
(二)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
电源规划是对即将建设工程供电量分析,其周围的电网建设的规划研究,实现电力工程建设目标,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电源可以分为统一的调度电源和地方性电源两种,其中统一的调度电源是指电网调度统一的大型发电站;而地方电源是具有专用的发电设备的小型的地方性的水电站或发电站,每种电源发挥着作用是不同的,另外电源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看出电力系统规划的资金使用情况,对电源的出力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三)电力电量平衡电力电量平衡
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是具有制约作用的,根据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出力分析,电力工程项目所在的供电区域、所在地区的电力与电量进行计算,平衡计算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电力电量的平衡需要考虑分区间的电力电量的交换情况,这样就可以将电力工程的规模与布局确定下来。根据分析预测的电力系统各水平年的最大负荷,再根据各类电源的出力情况,可以计算出电力电量的盈亏,确定电力工程系统所需要的变电设备容量、所需要的发电量。确定的电力工程系统需要的容量应该是要加上系统需要的备用容量。
(四)接入系统方案接入系统方案
拟定的过程需要考虑电力工程的特点和电网的发展情况来确定,还需要考虑政府部门的相关意见及电网规划来进行方案的比较,使得拟定的方案时效性与实用性更强。接入系统方案要注意节远近结合,综合考虑节能降耗、节约用地,并运用电网新技术。同时需要提出电力工程项目各方案的规模与布局,终期近区电网结构、供电电压及运行方式等内容。
(五)电气计算电气计算
主要包括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短路流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潮流计算是对电力网中电压分布和功率的计算。潮流计算可以计算中电网各网络原件电力损耗、电网各节点电压和电力潮流的分布情况,可以分析各接入系统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可靠性。稳定计算是对电力工程西戎的各故障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确定电力工程系统稳定水平和稳定问题,稳定计算是以潮流计算为基础的,可以校验电力工程系统各个接入系统方案运营是否满足稳定性的要求。短路电流计算是验证故障短路在给定的网架中电气元件产生的不正常的电流值。短路电流计算可以校验电气设备,在发生故障的时候切断短路电流,减少短路带来的损失。无功补偿计算可以减少由于传输无功功率的各网络元件造成的电能损耗。
(六)方案比较分析比较方案
可以使得运算结果符合实际需要,确保电力系统更加可靠、安全,对方案进行横向纵向多层次的分析比较,可以形成最优化的方案,得到的方案设计是最符合实际需求的。
(七)系统专业提资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可靠的系统电气计算,选出综合条件最优的推荐接入系统方案中,确定电力工程项目的投产时间和建设规模,为电力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和有效的设计依据。
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经验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更好的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工程规划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本人认为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准备阶段应该了解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收集附近地区电力系统情况,并将其录入数据库,作为电网现状的基础资料,了解附近区域电网发展变化情况,将其发展规划录入数据库中,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在电力系统设计的时候应该时刻注意电力系统发展变化,收集更新数据资料库,掌握附近地区变电站、电厂和电力路线的数据资料和分布情况,收集当地负荷情况,计算各类系统电气,配合电力项目工程项目工作,不断更新完善基础数据。
篇6
因为电网行业本身的特殊性,电网的架设大多处于高空,所以在普遍情况下,电网建设工作者需要进行危险系数较高的露天作业,这就出现了施工修理人员的安全难以保障的情况。而此外,大部分电网处于露天位置,除了很少情况下相关人员会在在电站内部工作,大部分都需要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施工,特别是还需受天气的影响。另外由于电网的修理是不能耽搁的,需要保障居民用电,这使得在一些比较恶劣的天气情况下,类似暴风、暴雨、冰雹、曝晒、大雪等,建设工作者都要继续进行工作,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安全上也存在更多的不定因素。
1.2体力劳动、交叉作业过多
在输电送电线路的建设过程中,大部分的送电线路在山林深处,若要进行机械操作便存在着机械运输这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大部分只能靠人力。施工人员需要在翻越崇山峻岭,长时间的攀爬过后还要进行需要高度集中的电网建设工作,是极为耗费体力的,所以工作人员在施工中易出现疲劳、集中力不够、操作不得当等一些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由于电网建设施工过程十分复杂,但是建设工期又非常之短,且交叉作业较多,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丝问题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强化安全管理体制,做好防护工作,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1.3电网建设劳动密集,但技术含量不高
在大面积的电网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但多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处于比较低下的位置,并没有受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导致事故发生的几率较高。解决这个弊端需要承包商在进行电网建设工程时,严格监控人员招收,实施竞聘上岗制度。在施工人员确定后,需及时给予安全教育和必需技能的培训。但现实是,大部分承包商关注的只是利益,真正能做到这些的并不多。
1.4电力本身就是高风险能源
人是导体,若施工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电力泄露,人作为导体,和地面形成回路,就会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项目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复杂和艰难,导致施工人员直接接触带电设备的几率大大上升,进行系统调试工作也面临巨大的困难,这在安全管理上面临更大的挑战。国家出台了新的物权法,督促相关人员要更加注意在电网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工作,注意营造安全第一、和谐温馨的良好施工氛围。
2加强电网建设安全管理的措施
在我国大部分的电网建设过程中都发生了事故,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安全管理,不断完善电网建设的完全管理体制,以下简单阐述一些如何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2.1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需要关注安全管理问题,必须牢牢让施工人员记住“安全第一”的法则,在行动上也要落实到实处,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责任。在现代电网建设的企业中,大部分的责任制主要是针对一些高层,针对一些管理人员,让他们清楚自身责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但对底下部门的安全责任并没有作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现实是直接接触电网工程建设的反而是前线的施工建设人员,这是一大漏洞,需要进行改进,需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做到全面化。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应按规章制度严格管理,不可肆意马虎,不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法,需严抓安全管理问题,定期检查各部门人员的安全责任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2.2建设良好的文化和氛围
在任何事故中,受害的主体肯定是人。要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需要大家共同付出努力;需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员工生命健康;需严格要求员工按照保障安全的规章制度办事,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安全第一”的氛围。电网建设工程公司自身需将员工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不断提醒,不断强化,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忧患意识,在必要情况下,可考虑设立一间事故发生警示室,让员工进行参观,让他们预先了解到,若发生危险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用血和生命的教训来让施工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和在电网建设过程中的责任心。
2.3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上文已提到,电网建设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需要很多高新技术人才,这直接导致参与电网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所持技能水平较为低下,且大部分的电网工程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施工人员的不确定性因素过多,这为帮助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统一的解决。较好的解决方式是引进一套竞聘上岗的制度,让想要这份工作的施工人员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将实践和学习统一起来,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要注意监督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工作表现,能够把时间较多地放在提高自身技能方面,长久下来,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加强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相应也就降低了。
2.4应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管理有效性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不断进步,为电网建设也带来了便利。我们和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多,可以汲取外来国家的优秀技术改善我们国家电网建设的弊端,也可采用一些危险预控、风险评估等手段来推动安全技术的发展,实现安全管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的安全管理的理论非常之多,我们不可任意采用,需要思虑再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后,在实践中不断磨合、不断改进,最终拥有一套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篇7
1.2科学选用变压器变压器与配电线路在输变电系统中一样都是能耗的主要消耗者,尤其是10KV配电系统中的小型和中型变压器,降低其实际消耗,从而来表现出节能效果。具体的措施是在10KV配电节能设计中选用变压器时,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合理确定数量,合理确定类型,即尽量选用节能效果好的变压器,合理确定容量,即为避免增大空载损耗或负载损耗,应该对备选变压器的功率因数、负荷量及其对象的负载率进行科学计算,使其效率得到进而充分发挥;另外还要合理确定组别连接。要科学决定变压器的安装位置,变压器的安装位置应确保低压线路供电半径500米的前提下,将其置于或靠近负荷中心,或最大负荷点,使电网呈网状结构,线路向四周辐射,来保证电能损失最小,尽量避免采用链状或树状结构。同时,地理位置要安全可靠,便于维护检修。
1.3利用无功补偿方式合适的无功补偿技术在10KV配电节能设计中对谐波影响和污染具有有效抑制作用,降低无功流动下的有功损耗,相对的来提高系统运行水平和电能质量,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无功补偿是实现配电网节能降损的关键手法。对于10KV配电节能设计而言,常用的无功补偿方式包括:如果设计对象为容量较大、负荷相对稳定的用电设备,适宜采取单独就地补偿,但最为理想的是就地平衡补偿方式,这种补偿方式能够使位于低压端的用户根据变化的无功负荷对补偿电容器进行自动投切,而且其既无需为高压线路进行无功电能的反送,又可以将线路无功电流保持到最小,进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有功功率损耗,另外在10KV母线侧安装并联电容器来对其配电线路和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无功损耗进行补偿,提高线路末端的实际电压,进而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
1.4针对三相失衡现象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分相电容补偿技术,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无功补偿技术节能效果较为理想,在选择无功补偿方式的时候要对其变压器容量、功率因数以及负荷性质等进行综合计算,以此选择最佳补偿容量,彰显理想补偿效果。以免因欠补偿或过补偿的出现危害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
篇8
2针对性。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大多以单个工程为对象,因此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综合性。其组织设计的内容需要满足工程项目业主、设计以及监理的共同要求,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于施工标准的规范要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动态性。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需要对施工工程总体进行统筹规划,同时应充分重视对施工现场的组织和管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所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动态管理性。
二、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1施工导流设计。
作为一个系统性问题,施工导流设计需要对施工建筑设计、施工总进度以及总布置的导流程序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也同样也会对坝址的选择和水工建筑布局产生直接影响。除此之外,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总进度设计和工程预算设计。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时,首先需要对其与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作出考虑,特别是其与谁规律的适应程度。因为在通常情况相下,改变水规律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无法对水规律作出改变,唯一可以选择的是增强施工导流的适应性。因此,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的主体环节,应对施工导流设计中的截流、封堵、拦洪及蓄水进行合理有效控制,并根据渠道自身水流规律,对工程施工程序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混凝土工程设计。
混凝土工程设计主要有建筑物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以及水流渠道混凝土工程,主干渠道的混凝土施工工程采用的是渠道衬砌的方式,进行现浇和部分预制。需要注意的是在渠道衬砌的过程中,注意对防水、防渗漏和防冻方面的控制,保持高水准的施工质量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组织施工设计中,可以根据工程施工技术条件和施工规模的不同,通过集中设置混凝土生产系统的方式,对渠道和建筑施工进行混凝土供应。对于规模相对较大的建筑物来说,可以采取单设置独立的混凝土生产系统对其进行混凝土的供应。
3施工工艺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工艺设计主要包括施工顺序、方法以及技术,其中施工技术作为施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在施工技术满足技术性及经济型要求时,才能开展下一步的施工工作。其研究的主体项目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现有条件下,如何对某个时段或期限内的施工工作量进行合理制定。(2)如何实现施工导流和施工顺序、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的有效结合,从而确保建筑物施工的技术性。根据施工计划中所需要的施工材料,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预算。在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益得以有效保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设计和管理。
4施工进度设计。
施工进度设计的任务是为了对各项施工活动进行时间规划,应保证施工进度依据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进行设计,并严格按照施工工期对项目时间做出计划性的控制。施工进度包括编制施工依据、各个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主要工程的工期控制以及关键施工工序的指标控制等内容。另一方面,在进行施工总进度编制时,应做到重点与非重点的兼顾,对于关键性的工程施工项目,应对施工人员及机械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及平衡性。对于临时建设项目和主体工程项目而言,应依据工程特点首先列出主要施工项目并对其工程施工量进行计算,从而绘制出施工进度表并进行定期考察。
5施工布置。
施工布置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阶段的重要内容,主要可以根据项目施工工程的特点、施工规模以及施工条件,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间所涉及到的交通运输、仓库运输以及给排水管线进行平面化和程度化布置,从而保证施工工程合理有序进行。
三、施工组织设计间的相互关系
1施工进度与施工强度的关系。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只有在对施工强度有一个充分把握的前提下,才能根据施工强度及制定出施工进度计划,并在施工进度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施工强度的控制。通过施工强度和施工进度计划的结合,继而制定出合适的工程强度指标。
2施工方法与施工导流之间的关系。
对于施工导流控制程序的研究,需要有恰当的施工方法作为保障。施工方法选择的正确性,会一定程度上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选择产生影响,所以应在施工导流控制程序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施工制度。
篇9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机械科技改革趋势下,特种机械产品区域多样化,功能结构多元化,标志着机械行业科技的快速发展。
1.2设备使用现状
特种机械设备在功能方面实现了突破,改变了中小型机械调度作业的规模,扩大了机械设备应用功能范围。现有特种机械设备基本满足了水利水电施工作业要求,为机械系统、电气系统等一体化控制提供了设备保障。同时,特种机械设备用于现场施工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设备故障频发、人为操作失误、管理难度大等,这些都是施工单位调配设备资源的主要问题,未来水利水电改扩建工程中,不仅要利用机械设备实现自动化操作,还要考虑设备调度管理工作标准。
2水利水电工程机械化优点
为了避免早期水电项目施工的不足,工程单位开始结合机械设备对现场进行指导,改变了早期现场施工作业的相关问题。特种机械设备是水利水电施工常用的辅助装置,为现场施工人员创造了优越的施工环境,扩大了水利设施改造的应用范围。水利水电机械化特点包括:
2.1便捷性
机械设备本质上是取代人工劳动的操作设备,能够替代人工完成各项施工任务。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情况分析,特种机械设备具有很大的生产能力,从而能大量节省人力,免除或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例如,水利工程现场开挖与施工中,安排专用机械设备参与作业,节约了一部分劳动力资源,也提升了现场施工的作业效率。
2.2效率性
机械的生产率高,操作管理人员少,提高了生产人员的劳动生产率。按照机械设备型号、规模等参数,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等三种机械,每一种级别用于现场施工均提升了作业效率。根据施工测试,每种起重机的荷载状态不同,大型机械设备可最高提升50%的作业效率,小型机械设备则至少提升20%,说明了水利水电机械化改造的必要性。
2.3安全性
机械化施工最大的优点是能达到很高的施工强度,施工速度快,能保证按期完成任务。建造大型水利水电是我国改造投资主要项目之一,这类工程往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施工人员面临的作业环境也十分险峻。特种机械设备用于工程现场调度,实现了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尤其是特种荷载、超大强度等作业,均由机械设备自动化完成。
3特种机械设备检查要点管理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应用情况,特种机械设备发挥出来的作用更加显著,不仅是事故人员操控作业的工具平台,更是施工单位作业走向机械自动化模式的必备条件。按照不同使用功能,特种机械设备类别形式多样,但主要设备集中在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场内机动车辆等三个方面,这些都是设备管理的重点对象。综合评比特种机械设备的应用优点,以及设备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日常管理做好设备检查与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3.1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是用于垂直提升、水平搬运等操作的设备,很多工程建设都配备起重机作为运转设施。由于起重机搬运重物时承受的荷载较大,面临的风险故障更高,设备检查需注意的几个要点:吊钩、钢丝绳是否有异常(例如:裂纹、断丝等);防脱钩装置是否完好可靠;紧急制动、行程限位、起重量限制器等是否完好可靠;户外起重机的防风装置是否有效(锚定装置、夹轨器等)。
3.2压力容器
压力系统是机械设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机械设备都要借助压力系统完成机械运动,并且保持机械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作为一种承载压力的密封设备,水利水电施工现场压力容器设备检查管理包括:压力管道安全阀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安全阀校验周期为1年);压力表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压力表检定周期为半年);液位、压力、温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存在介质泄漏现象。
3.3场内机动车辆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运输大量的物资,施工现场机动车辆也是特种机械设备管理对象之一,严格检查车辆工作状态及运行情况,也是构建安全施工环境的基本保障。施工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车辆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设备隐患,主要包括:车辆是否张贴安全检验合格证,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是否取得有效牌照;车辆的灯光、喇叭、反光镜等是否正常;车辆转向和制动系统是否灵活可靠。
4现场调试安全技术管理
设备管理要进一步加强起重机械顶升加节过程监管和检查验收,履行验收签字确认手续;对起重机械安拆、顶升加节、维保等过程要实行影像记录并上传监督管理系统。特种机械设备安装完毕,要对组装设备进行模拟调试,确保设备安装无误后才能投入施工应用。
4.1模拟调试
当前,水利水电信息化建设方案逐渐形成,信息科技融入工程施工调度作业,完成了特种机械设备的信息化改造,为水利部门调度搭建了虚拟化平台。模拟调试是根据特种机械设备指定的安装参数,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验收,判断设备是否存在结构性问题,这种虚拟化模拟可降低现场调试的风险系数,避免直接调试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
4.2现场调试
虚拟调试成功之后,技术人员可至施工现场对设备进行调试,现场调试是设备投入应用前的最后流程。现场调试主要是对特种机械设备的结构组合、性能参数、工作状态等情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从机械传动系统、机电操控系统等方面,验收机械设备结构的工作状态,为设备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5设备安装施工管理要点
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要求,施工现场要顾及周边环境动态,避免施工作业对周边产生不利影响。特种机械设备管理方案中,对机械设备安装施工需强化管理,及时解决现场安装遇到的操作性问题,维持机械设备运转的稳定性。
5.1设备检测
认真对正在使用的起重机械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检测到期或使用年限较长的起重机械,要重新委托检测。临近道路、学校、居民区和商业区等人员密集区的工地且塔吊回转吊臂回伸到围墙外的,要通过调整力矩限制器和回转限位器予以限制,尽量不超出围墙。
5.2技术交底
特种设备安装作业之前,组织学习安装/拆卸安全技术方案,对班组作业人员进行技术方案交底,每天对分项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安全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单独交底。在安装套架、回转支承座、平衡臂、起重臂等大件吊装作业前,安装单位技术负责人必须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每次起吊离地面20cm左右时必须停机,检查安全平稳性,确认安全可靠方能继续起吊。
5.3人员考察
针对从事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工、司机、信号司索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再次组织安全技术教训和教育培训,切实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违章指挥和作业。同时,要认真核对人证一致性,对无证上岗作业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对无证作业人员要立即更换。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司机、吊装指挥、电工及检验人员要持证上岗;进入作业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冬季、雨季应采取防护措施。
篇10
1、评价的主要对象
1.1资料的可靠性
基础资料的可靠性,是指设计中所引用的基本资料、数据、时期等,都要满足两条要求摘要:一是十分可靠;二是适应探究对象精度要求。
基础资料未经过严格复核、审查,就会给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例如摘要:台勒外丘克河拜城站2002年7月23日0时的流量数据,数据库中显示其值为8.59m3/s,而原始资料记载该值为204m3/s。该错误不仅影响了瞬时流量甚至洪峰流量,而且使时段洪量相差甚大。
由此可见摘要:基础资料必需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才能保证成果的合理性。
1.1.1“规范”的基本要求
我国现行各种水文计算规范中都规定,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首先要对水文基本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复核,这就是要求首先要对资料的可靠性负责。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以下简称“水文计算规范”)中,多条、反复强调了基础资料的重要性,并用黑体印刷其意为强制执行,因为水文设计成果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基本资料的可靠程度,故必须予以重视。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以下简称“洪水计算规范”)中,对基础资料,要求摘要:“应重点复核,必要时进行现场调查和比测试验”。因为设计洪水计算所依据的各种洪水资料,一般为不同历史时期所积累,精度各异,复核审查相当必要。
⑶其它规范中凡涉及水文资料者,均强调了“资料复核和审查”,可见,基础资料的可靠性非常关键。
1.1.2审查的重点内容
总结多年来的经验,对基础资料的复核、审查应重点放在如下几个方面摘要:
⑴资料的极值年群,即大水年和小水年的资料。
⑵设计对象所应用的主要资料。如摘要:
水位摘要:水尺位置、高程系统、水尺零点、水位衔接、观测次数等。
断面摘要:测量方法、断面外形、滩槽边界、断面冲淤变化等。
流量摘要:测量方法、测点布设、比降、糙率、借用断面、浮标系数等。
降雨摘要:观测场址、仪器类型、观测时段等。
1.2系列的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所用的资料系列必须是在同一自然条件下产生的或是同一种类型的水文因素,不能混合统计不同性质的、各种条件下产生的资料系列。
影响系列一致性主要有两类现象。一是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是气象成因的不同。
人类活动影响,主要表现在各种工程建设,改变了水文系列的天然状态;人类活动改变,了流域上游的天然地貌和环境。图1所示,额尔齐斯河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洪峰流量关系在整个系,上游站迁移使关系线下部点据贴近线两侧,而两站间引水工程的修建,人为地改变了水文要素形成条件,使其上部点据偏离并平行向左侧排列,可见不考证水文条件而合为一个系列是不恰当的。
气象成因的不同对系列一致性影响的典型事件可以用叶尔羌河冰川湖溃决洪水说明。
图2为叶尔羌河卡群站洪峰流量频率曲线。从图可见摘要:Qm(洪峰流量,下同)≤2500m3/s的融水型洪水点群非常密集在下部,并基本成一字排列,中部仅有6270>Qm>2500m3/s的几个洪水点;依中小量级点据拟合整个曲线,显然曲线上部的任意性很大。
图2叶尔羌河卡群站洪峰流量频率曲线
1.3样本的代表性
代表性,对不同的设计对象,有不同的含义。对水文频率计算来讲,系列的代表性,是该样本对系列所在接近程度,如越接近程度越高,代表性越好,频率分析成果精度高,反之则低。对设计暴雨来讲,其所选用的雨量站位置,是相对流域面雨量的代表性。对水力发电站、浇灌引水工程、分期设计洪水等来说,则枯水时段、分段最小流量的代表性,是决定设计精度的关键。等等……。
水文系列代表性的优劣,反映了系列代表总体统计特征的程度,所以系列代表性是水文设计成果质量保证的前提。《“水文计算规范”》及《“设计洪水计算规范”》等中都明确规定摘要:“应在可靠性和一致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代表性分析”。上述规定同时说明了分析步骤及顺序,即摘要:首先进行资料可靠性和系列一致性分析,然后进行样本的代表性分析。
目前在很多水文设计中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新问题摘要:
(1)只注重代表性分析,而忽视可靠性和一致性,这样就失去了牢固的基础。
(2)水文系列代表性分析后所确定最短系列长度,和频率计算时采用的系列长度不一致。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判定该系列是否处于系列偏大或偏小时期;是否能比较均匀地包含各种量级水文信息。但关键在于,水文系列代表性分析确定的最短系列长度,和计算采用系列长短无关。
(3)过分强调模比系数累积平均值趋近于1的效果,而忽略了整个过程的收敛程度。
1.4成果的合理性
成果的合理性,主要是包含两方面摘要:一方面是单项设计计算的平衡;另一方面是上、下、相邻、区域的各项参数的规律性。
主要评价内容应从资料、思路、方法、参数、图表、结论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
2判定标准
水文设计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加之资料信息不够充分,设计中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对设计成果取值,一般都是在合理的基础上,按偏于平安的原则考虑。这样做也符合规范要求。留有一定余地是十分必要的,既要使风险有合理性,又要使平安有科学性,投入产出不失衡。
笔者认为,合理性的判定标准,概括起来只有两条摘要:
⑴符合规范要求,规范是行业的统一技术标准;
⑵适当留有余地,接受合理风险。
3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3.1相关检查
相关检查分析水文要素的合理性,其前提是相关变量之间应有因果关系,并结合当时当地的真实情况,具体分析、真实应用。近年来,只要是计算暴雨洪水,不论是山地局地暴雨还是大面积降雨,也不论是山前麓还是山后麓,凡雨量站,资料全用,也有专选雨量量级大的站,不普查、不分析、不筛选,这就叫不作成因探究的偶合相关,偶合相关会导致不良结果。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副主席陈家琦教授认为摘要:用太阳黑子和黄河陕县洪水相关,按此推理,世界上就一个太阳,太阳黑子和地球上所有河流洪水都有关系,这个新问题很难解释。笔者的观点摘要:不能用宇宙因子和地方因子简单相关,否则会形成假相关或伪相关。
3.2频率曲线的检查
频率曲线的检查,应注重以下几点摘要:
⑴在资料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合理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⑵严格执行规范规定的各种频率曲线适线原则。区分各种频率曲线适线的侧重点。
⑶历史洪水的考证期,对三参数影响极大,要多方考证确认,否则,宁短勿长。
⑷新疆最长水文系列不足70年,历史洪水考证期,一般在百年左右,若求小频率设计值,以作者经验最好以P=0.33%作上限,不然风险太大。图3是库车河兰干站洪峰流量实例。从图中可见摘要:①排位第一的值是排位第二的值的3倍,流量1940~619m3/s之间,没有点据,适线难度大;②曲线通过老大点据的上部(最平安)和通过老大点据的下部(较平安)其稀遇频率的设计值相差甚大。
图3库车河台兰站洪峰流量频率曲线
图4
⑸综合频率检查是验证设计成果的最好、最方便、最直观的方法之一。图4是托什干河沙里桂兰克站一、三、五、七、十日洪量频率曲线综合图,由图可见,各条频率曲线分布趋向近于一致,相互协调,证实成果合理。
3.3其它方法检查
3.3.1差积曲线和滑动平均曲线
差积曲线和滑动平均曲线都是反映水文要素丰、枯变化的分析手段。曲线外形不同,反映出的水文要素周期不同。其目的都是判定系列是否包含丰、平、枯的完整过程,假如计算系列反映出的水文要素过程处于总体的丰水阶段或枯水阶段,则系列的代表性就差,若系列覆盖了丰、平、枯和另一个丰或枯,即使系列增长,其系列均值偏大或偏小,代表性也不好,也要外延,系列才能有好的代表性。
图5是塔里木河阿拉尔站根据树木年轮延长的220年径流量模比系数差积曲线。由资料统计知,1784~2003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3.55×108m3,1964~2003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0.60×108m3,1954~2003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3.39×108m3,1934~2003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6.07×108m3,1924~2003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8.15×108m3。
由后向前推,40年平均比220年平均小;50年平均和220年平均相近;增长到70年或更长,反而和220年平均值相差越来越大。这说明用差积曲线分析系列代表性,除应达到规范要求的基本系列长度外,主要取决于系列是否是丰、平、枯的完整过程。
3.3.2累积曲线和双累积曲线
模比系数是表现短系列各值对长系列平均值的偏离程度,模比系数累积平均值随着系列变化逐步趋近于1,这是基本要求。若只强调这一点,而忽视若短系列的模比系数平均值大于或者小于1,短系列均值都偏大或偏小,短系列最终虽然趋近于1,但仍缺乏代表性。
双累积曲线,最早是美国水文学者用于检查雨量资料一致性的分析技术,现在被广泛使用。对于水文要素双累积的结果,是连续完整的曲线,证实被检查对象是在原来同一条件下和同一的取值;否则应予以修正。
3.3.3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由随机样本估计总体参数而产生的误差。这里作者仅根据频率计算中统计参数均方误公式计算(取CS=2CV)列下表,可见均值及CV的误差较小,CS误差较大,若系列长度不足,则计算的CV误差较大。
样本参数均方误(%)
均值
Cv
Cs
60
30
60
30
60
30
0.1
1
2
11
15
168
240
0.5
7
9
14
20
55
77
本文是根据近几年各类分析计算成果存在新问题的汇总,意在提高成果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应视不同对象,结合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科学探究院水资源探究所.水文计算经验汇编(第四集).北京摘要:水利水电出版社,1984
2王国安,李文家,水文设计成果合理性评价.郑州摘要: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3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手册.北京摘要: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篇11
2.1枢纽平面布置方案
此工程枢纽布置,主要包括船闸(2000t级)、泄洪闸、水电站、鱼道等,为Ⅰ级工程,水工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100a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a一遇。工程枢纽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为29.70m,对于船闸设计,按照20a一遇洪水位,来设计高水位,流量为21900m3/s,低水位按照P=98%水位来设计。船闸设置在蔡家洲左汊左侧岸边,电站设置在左汊右侧洲边,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布设建筑物工程,包括双线船闸、排污槽、主泄水闸等,具体如图1所示。
2.2枢纽平面布置特点
2.2.1枢纽泄流能力强
水利水电工程枢纽泄流能力和工程坝址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坝址河势与地形地貌等。此布置方案中,船闸上游引航道与导流堤设置位置为原左汊河道区域内的回流区,设置导流堤,能够有效的调顺水流,确保枢纽工程的泄流能力。按照100a一遇洪水标准,进行水工模拟试验,获得的壅高值为0.1m,泄洪能力较好[1]。
2.2.2通航条件较好
此枢纽工程坝址下游2km区域左岸存在支流沩水河,与湘江相汇,河宽为180m,2a一遇洪水流量为1580m3/s,10a一遇洪水流量为2750m3/s,20a一遇洪水流量为3350m3/s,出流和船闸连接段的航道交角为30°。此布置方案船闸通航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因为船闸上游引航道口门区和连接段缓流区,通航水流条件可以达到设计要求,干流流量Q干为19700m3/s时,纵向最大流速值为1.76m/s,横向最大流速值为0.28m/s,回流最大流速值为0.2m/s。干流流量为21900m3/s时,纵向最大流速值为1.79m/s,横向最大流速值为0.3m/s,回流最大流速值为0.25m/s。就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和连接段航道来说,当湘江干流和支流沩水为正常遭遇时,若Q干<13500m3/s,可以满足船舶航行要求。若13500m3/s≤Q干≤21900m3/s,受到导流堤的影响,口门区域右侧航道内部横流较大,可以在左侧航线单线行驶。原方案存在导流堤堤头挑流明显与斜流大等问题,进行布置方案优化,改变船闸挑流堤平面型式,设置立式导流堤等,使得航道通航能力得以全面提升[2]。
2.3枢纽布置设计要点
结合长沙综合枢纽设置的位置,结合自然条件,在左汊主河道区域内来布置电站与船闸,从枢纽泄流能力与船闸通航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将船闸设置在此侧,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此梯级综合枢纽工程建设后,主要功能为发电、航运等,因此在设计时,要坚持确保船闸通航条件的原则,以及泄水闸泄洪能力的原则。当枢纽坝址所处的位置左右两汊道分流比相差较大,而且河底高程相差较大,为了能够确保枢纽工程的通航效果与发电效益,将船闸与电站等建筑物,给布置在主汊河道。为了保证枢纽工程下游河床的稳定性,在布置泄水闸孔时,最好能保证工程建设前后的分流比变化不大。若河流的含沙量较小,在主河道内顺河,来设置船闸引航道时,尽量把船闸设置在流速相对较小的河岸侧,以便发挥枢纽工程的泄流作用,确保船闸通航效果[3]。
3水利水电工程枢纽总体布置三维设计
3.1三维地形建模
基于布尔运算,进行后期三维模型设计,需要构建三维模型。借助三维设计技术,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枢纽总体布置,提供极大的便利。三维地形模型构建是基础,需要确保精度的准确性。通常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布置区域较大,覆盖面较广,数据存储量大,会影响到三维地形模型构建的效果。基于此,在构建时,需要确保等高线精度,以确保建模的效果。
3.2枢纽布置模型设计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枢纽布置设计时,对于大坝与电站厂房等,可以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来设计三维模型,采取参数化或者模板化方法来建模。利用CATIA软件,融合骨架设计思想,构建枢纽工程建筑物模型,进行数据转化,将数据信息导入到3D软件中,进行枢纽布置,也可以和施工总布置相互联合。利用3D设计技术,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枢纽布置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方法,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设计误差。利用大数据信息与信息技术,来进行仿真模拟试验,可以及时优化设计缺陷,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枢纽布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4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枢纽布置设计,要从枢纽使用的功能分析,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把握布置设计原则,结合工程实际,做好充分的调查工作,制定不同的布置方案,做好对比分析,选择最为合适的布置方案,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
作者:喻尚伟 单位:长沙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参考文献
篇12
人文素质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梦的实现。高校的教育应教会学生鉴别是非、正义与邪恶、高尚与卑鄙、真善美与假恶丑,分析外来文化的优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学生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要求。
(一)人文素质的意义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二)人文教育在寝室文化中的作用
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人文素质教育纠正了上述一些不良的行为。教师用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政工队伍学生干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把人文教育开展到学生宿舍里,重新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使同学互相信任、关爱、自立、自强、健康成长和成才。自然地,宿舍的投毒和打架这些行为就会消失在萌芽中。
(三)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让其从虚拟中回归现实的校园生活中
大学生上网时间方面:44.6%的大学生每天上午时间为1-3小时,其中男生占20.7%,女生占23.9%。据调查,每天上网三小时以上的同学,有87.94%是玩网络游戏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这样新的网络环境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帮助重新审视自我,追求自我,实习自我,从虚拟中回归现实,舍友之间的友谊加深,还寝室一个良好的氛围。因此,舍友之间的分歧减少,其他矛盾也减少,宿舍的安全隐患就可减低。
(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走出宿舍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三观”形成及美好的人格塑造、高尚情操的陶冶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理,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在自修室自习,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等。因此,学生从宿舍走出来。这比任何宿舍的安全隐患防范更有效。
(五)基于人文素质教育对新时代下学生宿舍安全隐患防范的效果进行理论验证
5.1、应用物理学的速度公式
S=V.T,其中S、V、T分别表示路程,速度和时间。把公式变为V=S/T,假设S是固定的,T减低,那么V增大。我把该公式引入对高校学生宿舍安全隐患防范中来验证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P代表学生在宿舍发生安全隐患,T代表学生在宿舍度过的时间,V代表没有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高校学生在宿舍里的时间是个整体一,显然,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下,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到自习室学习,到图书馆查阅资料,T的值在减少,根据公式P=V.T,显然,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增加时,V在减少,T在减低,也就是说,学生都在其他地方活动或者学习时间增加了,发过来,学生在寝室用违章电器的时间在减少,发生矛盾的时间也在减少,沉迷游戏的时间也在减少等,即宿舍的安全隐患就减少了。
5.2、运用演绎推理验证。
人文素质教育好的高校,得到的都是第二课堂参加人数多,学校气氛好,因此,在宿舍的学生人数就会减少,在宿舍的学校减少,宿舍的安全隐患就会减少。用三段论来论证。大前提: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人数就增加,宿舍的安全隐患减少。小前提:人文素质教育好,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人数就增加。结论:人文素质教育好,学生宿舍的安全隐患就减少。
三、推进人文素质教育顺利进行,创建文明宿舍环境
信息和管理分层将有效地保证信息的准确、做出有效措施,分析学生在各个场合的表现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文教育,创建良好的寝室文化,把各宿舍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
(一)信息四层次
信息反馈对消除宿舍安全隐患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把信息分四层次模式,即:宿舍为一层、班级为二层、年级为三层、系为四层,工作内容分别为:一层收集本寝室信息,包括心理、学生矛盾、寝室文化、室友关系、生活情况、贫困学生上报、晚归和没有返校等信息;二层收集考勤、课堂纪律、班风学风、班情民情、第二课堂、突发事件速报、教师讲课效果、学院和系里文件传达情况及效果等信息;三层处理学生上报突发事件、观察学生日常行为、心理辅导、学期活动规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贫困生、奖惩等信息;四层根据前三级反馈信息调整工作思路和改进方法,信息反馈系部,再深入调研,分析,研究和综合,落实学生工作、学风和系风建设、专业社团建设、实习情况和就业情况等信息。根据四层信息,研究针对性的开展人文教育。
(二)管理四大块
管理四大块是管理四层次的关键。为保障四层次的信息渠道有机连接起来,使反馈的信息真实。系里做到重大事情有预案,复杂事情有思路、突发事件能及时控制或者最大限度减低影响力。管理分块有利于更好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系里统筹下我系学生管理工作按职务分为四大块,即宿舍长宿舍管理、班干部班级管理、辅导员工作管理和学管主任工作管理。四大块形成管道畅通。宿舍长向班长汇报,班委开会研究解决(包括没有解决的问题)并上报辅导员,辅导员接到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再调查,研究和综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正能量传递,并把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信息反馈回给学生,下达新任务。重要事情,开会研究,深入宿舍、深入课堂和深入活动调研,做到信息及时收集、信息真实和工作措施合理,根据不同情况上报系学管主任,主任。系里开会研究,把信息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调整工作思路,做出有效的部署,把学生宿舍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为学生宿舍创建优美的环境。
篇13
对于问题的存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走向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轨道,已是当务之急。
1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设计深度不够和勘测与设计脱节现象的存在,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近两年来,由于社会用电量的大幅度增加,电力工程的建设也在加快进行,各级电力勘测设计单位承担的设计任务也日益增多。为了规范设计市场和满足电力设计项目的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一批勘测设计单位的资质进行了审查和升级,其中一些设计单位资质上虽然升了一个等级,但人员配备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和造价专业人员缺乏,在遇到设计任务重、时间紧的时候则造成了项目设计成果粗糙、设计深度不够、概预算缺项和漏项的情况,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另外,勘测与设计脱节现象的存在也造成了一些项目的投资浪费或投资增加,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程勘测人员与设计人员配合不紧密造成的。例如:笔者在参加过一些建设项目施工监理工作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工程,某地建一条输电线路,建设单位委托了不同的两个设计单位分别进行项目的勘测和设计,由于两单位没有合作合同,双方的责权利不明确,加上建设方协调力度不够以及三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实际工作时设计方没有派人参加工程的勘测工作,导致了线路选线方案的不合理和设计图纸资料的不完善,不仅使设计和概预算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偏差,而且在后来施工过程中不得不对方案进行了调整和设计图纸资料的完善,其结果是造成了勘测设计费用的浪费和工程投资费用的突破。
勘测设计单位奖罚机制不完善和设计与造价人员配合不紧密,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目前存在的普遍现状是:一方面,输变电工程设计人员在工作中要作到对技术方案的不断优化和创新,除了要受到收费不合理情况的限制和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外,又很少得到表彰和奖励,甚至还要承担更多的风险。而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对设计中造成的浪费现象有关部门又缺少监管力度和控制措施,对设计应负的经济责任又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这就造成设计人员宁愿设计保守而不愿在工程造价方面多下工夫,使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
另外,工程设计和投资控制联系不够紧密也是工程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一种表现:一提到设计,大家必然想到是设计人员的责任,一提到造价控制,想当然是造价人员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输变电工程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一般都是勘测设计人员根据设计委托进行现场调查、勘测和方案比较,不同阶段向造价人员提供条件、进行估算或概算。造价人员由于与设计人员结合不够和对工程勘测过程、现场情况了解不透彻,无法将各种因素考虑全面,使工程估算和概算产生了较大偏差。
缺乏信息反馈和项目后评价程序使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得不到进一步提高。
项目完成后由于缺乏造价成本信息反馈和缺少项目的后评价程序使设计单位缺少机会了解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无法进行事后分析,在以后工作当中又有可能将问题带入下一个项目中,不能进一步提高造价控制工作的质量。
2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和建议
2.1推行限额设计
推行限额设计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对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意识,有利于经济管理人员及时进行造价计算,为设计人员提供信息,使勘测设计小组内部形成有机整体,克服设计深度不够及勘测设计相互脱节的现象,改变设计过程不算账、设计完成见分晓的现象,使投资达到动态控制的目的。同时,推行限额设计还可以促使设计和造价人员进行项目全寿命费用的分析,使他们不仅要考虑项目一次性投资,还要考虑施工阶段和运行后的经济费用。比如:在输变电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对于主变容量选择、主接线方案的确定和线路选线定位以及在雷区的防雷、冰区的避冰、抗冰、防冰、融冰等对运行成本影响较大设计方案的优化时,就有利于设计人员进行全面分析、仔细考虑,认真权衡,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在投资限额内控制好工程造价。
2.2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近几年来我国从国际标准化组织引进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勘测设计单位全面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很多优势:①通过第三方认证,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②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勘测设计人员可在第三方的监督和内部审核管理约束下自觉按照体系文件中的勘测和设计过程控制程序以及后评价程序进行项目的勘测设计和后评价分析,对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成本,有良好的效果。③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可以提升勘测设计单位的形象和信誉,增强勘测设计单位在设计市场的竞争能力。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督促勘测设计单位申报和完成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将勘测设计单位是否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视为进入勘测设计市场的准入条件之一。
2.3健全设计单位经济责任制,严格控制工程成本,提高竞争意识
设计单位和主管部门对于设计节约和浪费应制定明确的奖罚标准,促使设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相互间竞争能力,增强为业主控制投资成本的意识。
2.4提高工程设计、造价人员的素质和加强设计、造价人员的管理
输变电工程的新工艺、新方法发展和运用很快,作为一个合格的工程设计、造价人员,除必须懂得和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以外,还需不断的补充新的知识。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和设计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经常组织设计、造价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不定期的对设计、造价人员进行考核。同时,要加强工程设计、造价人员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和造价人员要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根据设计委托进行现场调查,选择方案,既要克服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又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等现象。特别是造价人员应该及时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比较,反馈造价信息,能动地指导设计,使设计方案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节约投资。
2.5切实全面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制
到如今,虽然工程监理制在工程建设领域内已实行多年了,但从目前的输变电工程设计现状来看,设计监理的推广还不广泛。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二是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人才缺乏。因此,主管单位一方面应尽快建立输变电设计监理资质的审批条件,加强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人才的培训考核和注册,制定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工作职责。另一方面应通过行政手段保证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广度,为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全面社会化提供条件。
2.6建立国家或电力部门造价专业信息网
及时准确的向造价人员传递国家与电力建设投资控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定额标准、政策文件、价格水平及与造价有关的指数。广辟信息来源,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处理,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2.7定期公布各项造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