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数学课堂评价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学课堂评价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数学课堂评价论文

篇1

2.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把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即,那些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系统。

3.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否通过“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两种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既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进。

5.课堂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认知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

6.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喜好、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和程度如何,发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7.进行“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课时教学效果的量化测试和“智能”和“情意”方面相应的课外跟踪考查结合。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评价的构想。

(一)对“把握知识”的评价构想。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并非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把握具有迁移的生动的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把握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摘要: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和比较、分析和综合、判定和推理、抽象和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的发挥如何,全员参和的竞争质量和程度怎样。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和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二)对“发展能力”的评价构想。

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把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思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提高。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应包括下列内容摘要:

1.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化记忆的功能。

②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新问题,以思维能力的练习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和“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知的再现。

③学生运用新知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教师在本阶段的课堂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新问题的要害;“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2.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三类题目的要求如下摘要:

低档题摘要:比基本型题目稍有变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中档题摘要: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题目的编排既突出适度的综合性,又带有一定的思索性色彩,用以培养和练习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

高档题摘要:思索性较强,略有难度的题目。这类题目不超越学生的知识范围和思维能力的限制,用以解决“吃不饱”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吃得饱”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励,推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②在本阶段中,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区间为10至15分钟);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3.对“独立练习交流和课堂总结”层次的评价内容。

①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②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和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③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把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三)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

篇2

一、评价性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程度都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行动以及语言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想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习惯等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评价性语言就是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一种语言。合适的评价性语言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找到自信,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尤其是一些夸奖性的语言,对于学生的鼓励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使用评价性语言应该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注意的事情。

2.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一般来说还没定性,比较容易对一件事情产生新鲜感,同样的这种新鲜感降低的速度也会很快,因此,一成不变的语文课堂很容易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失去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善于运用评价性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些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给学生一定的鼓励,对学生犯的错误要怀着理解的心态去看待,耐心地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恐惧以及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长时间地维持下去,这样一来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有利于提高有语文教学水平。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经过前面分析不难得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运用评价性语言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现阶段有很多教师致力于在教学活动中提升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下面就围绕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正确认识评价性语言的作用

在前文中对评价性语言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对于教师来说,正确地认识到这些重要作用是提升评价性语言艺术性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师应该将评价语言的正确运用当成是与教学模式改革同等重要的一项工作,要认识到提升评价性语言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对评价性语言进行改进。

2.提高评价性语言的使用技巧

正确认识了评价性语言的重要性之后,掌握良好的运用技巧就是接下来的一步。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对评价性语言进行正确的选择,这一点主要以当前阶段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鼓励性的、积极性的语言为主,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其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3.构建合理的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

就像每一个人的语言习惯不同,每一个教师习惯使用的评价性语言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有自己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但是由于教师面对的学生的个性以及领悟能力都不尽相同,如果教师想要提高评价性语言的艺术性,就应该根据对象的不同,建立一个自己的评价性语言词汇系统,并且不断对其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教师应该对课堂教学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教学评价来说,提高评价语言的艺术性是保证评价效果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促进教学评价工作的进步。

篇3

1、加强理论学习,浓厚学习氛围

工作内容: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落实“减负”精神,贯彻“大纲(试用修订版)”要求及“国标实验版”思想。

实施策略: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学习指导。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学习形式,以各校校本培训为载体组织专题学习,结合数学教学研究方向组织各类学术沙龙,努力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各校教研组要结合学校实际、教师特点分散研修、自主学习,切实提高学习质量。

达成目标: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改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课程故事、教育随笔、教学案例,并努力在各类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类评优活动中获奖。特别关注“我与课改”论文征集(截稿时间:9月20日),市“小数会”2004年论文评优活动(截稿时间:9月27日)

2、深化课改实践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工作内容:

(1)抓好一~三年级新教材的教法研究活动,特别是三年级新教材的研讨活动。

(2)严格落实四~六年级“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教学要求,培养课程开发意识、组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3)认真组织“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工作,收集对实验教材的评价及修改建议,跟踪“样本班”的实验情况,总结教改经验。

(4)积极推进区数学学科协进组的工作活动进程,校际联动,优势互补,切实提高各点的活动质量。

实施策略:课改理念只有付诸于行动、见诸于课堂才能体现价值、焕发活力。因此,在提高课改实施水平的过程中,我们应将研究重点落在课堂上,组织“五个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即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组织,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展开,学习方式的改善,学习过程的优化,学习评价的策略,努力探索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具体活动形式有三:教研室牵头的全区性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以各协进组为主体的公开展示活动(由各协进组自由申报);面广量大的课堂调研及问题讨论。

达成目标:策划活动,组织研讨,让更多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在各级学科竞赛、各类学科教学展示中获得好成绩。

3、推进教育科研进程,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工作内容:

(1)区各校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推出了一系列有实效性、有针对性的数学课题,并在实践中解决了问题,深化了数学教学改革,本学期要继续扎实过程、有效推进。与此同时,教研室将各校研究的共同点整合,在宏观层面上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这一方向,与各校达成共识、形成研究合力、寻找研究策略,形成钟楼数学教学的新特色。

(2)评价是导向,本学期将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钟楼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意见(试行稿)”,及“考试改革评价意见(试行稿)”。

实施策略:以数学学科基地为载体,在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搞实验、作研究,同时借助区数学学科高级研修班成员的研究力量,将科研工作向纵深推进。

达成目标:

(1)拟出“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方案,论证、修改、调整。选定学科基地及实验班级,并在此范围中解读方案思想,做好宣传、组织工作,使研究成员内化理念,达成共识,初步付诸行动。

(2)制订出“钟楼区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意见(试行稿)”及“考试改革评价意见(试行稿)”。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

工作内容:加强几个层面队伍的建设:区数学骨干教师队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区数学青年教师队伍,新近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队伍。对这几支队伍做到分层要求,拾级而上。

实施策略:以学校教研组为主体,通过师徒结对、平行班结伴,帮带新教师,使他们起好教学第一步。以十一月份“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为载体,为促进教学研究,为青年教师崭露才华、脱颖而出搭建舞台。以十月份“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学术研讨会为契机,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互动、校际间的交流研讨,从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两方面促进教师长足发展。

达成目标:

(1)市级、区级数学学科带头人要主持一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2)市级、区级数学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在相应范围内上1——2节研究课或示范课,并在各类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好成绩。

(3)数学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力争每年在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1——2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4)青年教师要勤动脑、善动笔,争取在各级各类论文比赛中获奖。

三、重大活动:

1、九月二十三~二十四日举行“常州市四~六年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

2、十月份举行“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学术研讨会。

3、十一月份“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

4、十一月份“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方案论证,课题解读。

5、十二月份数学教学评价工作意见交流会

四、日程安排:

八月份:

1、一~六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九月份:

1、常州市“四~六年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

2、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3、9月20日“我与课改”论文区内预选

4、9月27日小数年会论文区内预选

5、协进组长碰头会

6、协进组研究活动

十月份:

1、“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学术研讨会

2、小学数学优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3、第二次教材分析

十一月份:

1、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

2、“数学教学活动化的研究”方案论证,课题解读

3、课改年级教学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数学教学评价工作意见交流会

2、市“小数会”年会

篇4

一、研究背景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小学数学教师师资的需求要从数量的满足逐渐过渡到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教研论文是评价一个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说明其对数学新课程的参与、评价和反思过程。本研究之所以选择通过对“中国知网”小学教师公开发表的关于数学教育研究论文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以下方面的原因:教研论文的内容既可以反映出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关注的热点,又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反映出数学新课程实施近十年来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教研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小学教师在201x年公开发表的关于数学课程改革的教研论文。文献来源是“中国知网”,选择的文库为“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搜索主题为“数学”;作者单位:“小学”;搜索匹配度为模糊;时间为201x.1.1~201x.12.31。检索结果为201x年小学教师公开发表有1367篇论文。

三、研究结果

1、文章内容偏重课堂教学。表1数据表明文章的内容有93篇探讨在课堂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可见小学数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上好课。综合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主要探讨两大类问题:

(1)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如怎样进行师生互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上怎样对学生注重人文关怀等。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在样本所选取的100篇文章中有14篇文章论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优缺点的总结。

(2)对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体会、经验谈:如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相关理念的理解及结合具体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2、关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所选样本的教研论文中有8篇文章探讨新课程实施中对学生数学兴趣、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和经验之谈。这较之以前数学课堂教学只为培养学生考试能力相比是一种很大的进步。这也说明小学数学教师逐步认识到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更多的关注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缺少多角度的论述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文章结构基本以“理论+相关例题”为主。在所选样本的100篇文章中,所探讨的问题角度单一,没有多角度去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几乎所有文章都是一些课堂实录,文章结构基本形式为“理论+例题”。其中理论探讨都为文章第一段或第一二段,理论探讨的内容基本上以文章所论述主题词的简单定义或某一个问题中的新课改理念为主;大多数文章都没有从理论上做深入研究,例题在整篇文章中占的篇幅过多。

4、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教研能力认识不足。样本中有4篇文章论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所有文章都认同数学教师整体素质关系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认为小学数学教师主要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大体可总结为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教学业务素质及身心健康素质。其中教学业务素质是指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坚实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但这4篇文章对数学教育的研究能力并没有提及。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只重视上好课,完全忽视了在教学中对出现问题的解释、探讨和总结的科研能力。

四、思考

篇5

1 提出评价要求,细化评价项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据此,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人手,主要评价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参与程度(特别是在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自信心方面的表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交流情况(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学生在思维水平上的表现(创造性、灵活性等)。学习数学的认真程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察,同时还可以从学习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这些评价要求可以在开学初提出,让评价贯穿整个学期,为了便于操作,可以奖励学生守纪星、发言星、倾听星、创造星,学生将所得星星贴在数学书的首页,达到一定数量将变为新的奖励。如:10颗五星可以换一个“优”,5个“优”换一个精美作业本,这样让学生有一定的追求目标。同时,还可以每节课进行小组竞赛,全班分为4个大组,(画成表格)最后,下课时小结得星情况,祝贺得星最多的小组,得星最多的小组奖励一个笑脸,给得星少的小组提出建议,每月评出最棒的小组,有效的组织了学生的各个活动。这种人陛化的评价方式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 课堂上教师及时评价,促进学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2.1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激励性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篇6

例如《比的意义》教学时,有位教师创造性地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给学生出示了$"个大小形状各异的长方形,要求学生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长方形。结果,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样的两个长方形(如图,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之比均为“黄金分割比”)。正当同学们为彼此之间的不谋而合而倍感费解时,这位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入了如下的数学典故:早在200多年前,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也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选择的结果与同学们惊人的相似。这时,同学们纷纷产生了以下的质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长方形被大家公认为是最美的呢?其中蕴涵怎样的奥秘呢?于是,教师趁机引入: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惑,一起走进“比”的世界。就这样,一次有趣的课堂实验,一个简短的科学典故,使得枯燥的数学教学感染上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这里,数学教学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生动的文化交流。

二、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性

《标准》中强调:“数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课程内容应当成为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的生动的素材。”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置身于熟悉的情境,他们的认知活动便能充分而有效的展开。因此,数学教学中应注意采集现实生活背景下的数学问题作为研究内容,支持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情境,发现知识。例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华应龙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选取了现实生活中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足球。首先,教师提问:“如果在世界杯比赛中,我们中国队获得一个宝贵的罚点球的机会,你觉得主教练米卢会安排哪位运动员来主罚这个点球?”学生们有的提名“郝海东”,因为他在十强赛中进球最多;有的提名“祁宏”,因为他的脚法最好;还有的提名“范志毅”,因为他是三朝元老,心理最稳定。这时,教师适时引导:“三位都言之有理,那么究竟安排哪位主罚呢?我想,米卢会比较一下队员中罚点球最好的那几位的成绩,然后再作定夺。你认为呢?”接着,教师出示三位球员在以往比赛中罚点球的总数和进球数,引导学生通过一种合理的方法进行比较。经过多次方法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学生终于发现了用比较三人“进球数”与“总点球数”的百分比(即进球率)来判断战绩优劣的好方法。从而,在这样一个生动而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实现了对“百分数”意义的有效建构。

三、弘扬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标准》中指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数学课对学生而言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多的还是“体验课程”。正是在数学课堂上那种不断往复的思考、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鲜活的数学经验才得以真实地生成。例如教学《能被!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

四、提倡教学手段的整合性

对于这个问题,《标准》中作了一分为二的科学论述。

《标准》一方面强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它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例如,可以在学生探索发现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的生动再现强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可以在学生研究受阻的情况下,应用计算机的形象演示突破类似于“怎样是直线的无限延长”、“什么是速度和”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难点;还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学习后,借助计算机网络,搜寻更多的生活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等。应该说,在强化重点、分散难点、拓展视野等方面,计算机的应用是卓有成效的。

篇7

一、生态化教学的研究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开始向生态化教学转变。郭志林提出了“绿色生态观”下的高职数学教学,陈瑜提出了“教育生态观”下的高职数学教育改革,乔正明发表了《浅析高职数学与人文素养自然融合的课堂教学》的论文,金正静提出了“生态学习观”下的高等数学课堂文化的构建,蒋文昭发表了《试析高校生态化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向》的论文,张红做出了《生态化教学的理论构建》的硕士论文,洪f做出了《“天人合一“和谐教学观”下的课堂生态研究》的博士论文,等等。

本研究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探讨经济应用数学课堂教学的尝试,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运用生态主义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思想,从生态化教学的理论构建、生态化教学的模式探讨、生态化教学的应用实践等方面,探讨经济数学如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非生态现象

通过对我院部分师生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了解课堂教学中的非生态现象得出:高职院校的学生原有数学基础不扎实,知识体系不完整,学习兴趣缺乏,缺少自我约束,心理素质较差,自我学习能力不足;教师教授方式单一,教材不能突出高职特色,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少,学生参与度低;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性别、文理专业、统招单招有一定相关性;教师管理缺失,学生上课学习乏力,学习差异明显。

针对以上现象,本文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生态化教学就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原则,研究教学中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生态学的视角去思考和解释各种教学现象和问题,建立一种生态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展生态化的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是师生共建精神家园的过程,是一种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过程。民主、平等是构建生态课堂的最基本原则,要以民主的教学作风实现课堂中师生平等的对话。生态课堂就是利用系统、和谐、创新和可持续性的课堂教学形式,把师生、内容、方法、评价和环境整合成一个生态系统,师生一同自然、和谐地成长。

三、经济应用数学生态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构建生态课堂的要求:课堂环境宽松愉悦,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学设计体现互动生成,生态评价机制要多元发展。生态课堂的实施策略:创设适度开放的课堂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实施无为而治课堂管理方式,培养独具特色的人才。数学生态课堂对于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济应用数学教学内容设置要面向专业需求,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内容融入到经济数学授课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设置学习情境,讲解知识。例如,物流运输成本分析(用到极限与导数的知识)、物流仓储成本分析(用到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的知识)、物流配送成本预测(用到随机变量与线性回归的知识)等,结合案例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

利用网络视频公开课、微课、慕课,将信息化在线学习和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成为当前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展现数学的特色。课堂授课中要摒弃复杂的逻辑推理,通过动画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利用mathmatic等软件进行数学实验。

完善评价机制,优化考核方式。例如,采用六步教学法,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估反馈。对学生学习进行动态监管。考核注重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设置合适的互助学习小组,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经济应用数学的教学过程,来营造生态化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推进以“自主、探究、协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灵活的思维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主动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1.数学课堂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学生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研究内容:1.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实施的具体过程及活动方法

第一阶段:立项申请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运用调查法、文献法和行动法,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素质教育调查和学量的关于素质教育方面的理论,认真研读大量素质教育和课改方面的文章,通过学习和研讨,我们确定把“寓素质教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作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从而形成课题,书写立项申请书,在我校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开展论证阶段

1.课题获准立项后,我们召开了开题论证会,会上宣读了开题报告,会后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正。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确立人员分工和实验班级。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

本阶段的工作任务是:根据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实验班开展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改革试验工作,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分层进行教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素质教育理念,重点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并丰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边学习实验边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各种实验记录及调查问卷,撰写论文、反思、教学案例、叙事、课堂教学实录等相关材料。主持人根据实验情况撰写调查报告和中期阶段性总结。

主要活动:2013年4月2日,设计问卷,调查聋校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现状及学生学习方式现状,然后分析和研讨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数学学科实验方案。

2013年4月13日,组织课题组会议,指导实验教师在课堂开展素质教育的操作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结构,全面分层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分配小组,根据特殊学校班级学生人数少的特点,建议每个学习小组以3-4人为宜,每个小组的成员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办法来确定,小组内的人员应有一定的分工,要定期更换组员。合作探究问题设计要合理;教师要参与指导小组学习,注重实效性;要运用多维评价机制;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2013年6月6日,开始教学实验,实验教师在实验班采用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实验,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总结经验,科学改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调查分析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2013年9月,组织实验教师开展听课研讨活动,两名教师讲了“引路实验课”,听后进行了研讨。

2013年10月28日,召开课题组会议,汇报调查结果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改进措施等,并介绍成功经验,使课题组成员互相借鉴成功经验。根据研究出现的问题,制定二期实验研究计划。

2013年11月10日,开展集体备课和观摩实验班的研究课并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措施。

2013年12月6日,验收研究成果,实验教师上交论文、反思、教学设计等资料。

2013年12月10日,召开课题组座谈会,汇报实验进展,研讨课题研究成果,拟确定最终研究成果。

2013年12月12日,聘请特教专家到我校指导课题研究,专家听了一节实验课并进行了点评,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性评价。

2014年1月2日,召开会议,学校领导全部参加,确定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结果研讨商定出聋校新型的数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

2014年2月,召开课题结题会议,整理研究成果,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进行整理,按照开题卷、过程卷、结题卷、成果卷装订,写出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有效转变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2.课题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数学成绩全面提高,学习方法全面优化,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成功体验;师生关系和谐,民主;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成长,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成果的物化形式

课题组成员已有多篇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发表获省、市级奖励,还形成了优秀教案集、论文集等。

4.成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研究出的“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适合所有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为聋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真实可靠的实践理论。

(2)我校的研究成果为其他的特教学校教学提供了实用的经验材料。

(3)此成果有利于教研员对聋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解,调研和指导。本研究结果会给教研员的工作提供依据,更科学的了解聋校教学中问题。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没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只停留在表层,不能及时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不明显。

2.由于时间短,只在数学教学中重点试验优化教学设计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其他方面有些弱化。

篇9

一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特点

1.1整体性和综合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构成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要素,这些要素综合地、密不可分地共同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因此,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构建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条件,对构成教学策略的几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组成切合实际的最佳的实施教学的方案。

1.2层次性.每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在心理、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不是一致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层次性的。相应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也要体现出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教学策略应有的效果。

1.3针对性.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的要求,并参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组合起来,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当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发生变化时,教学策略也要随之而改变。

二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2.1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教学重点。重点是每个学生都应当掌握的内容,因此要抓住重点内容、词语设问,使学生明确重点、理解重点、掌握重点,从而保证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学生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如可设计对比问题使学生在比较中分清是非,也可以设计归谬性问题,让学生不自觉地一步步陷入明显的谬误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指出失误。如教学“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列表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过模糊点进行设问,可以使学生增强分析辨别的能力,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精确性。抓住“盲点”设计问题。盲点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使学生自己发现盲点。如教学“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时,当学生明白“质数、合数”的概念后,可以提问学生:“1”是什么数?部分学生很快回答“1”是质数。这时再问:“l”除了它本身有没有别的约数?学生很快就判断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容易忽视的盲点抠了出来,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的广度。 转贴于

2.2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第一,结合循序渐进的规律设计问题。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教师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一定梯度的问题。第二,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高深或灵活的问题问优生,优生经过思考回答出来,有助于启发全体学生思维:基础题、综合题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样可以吸引大多数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成绩差的学生,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复习和思考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圆周长公式》一课时,当学生理解了圆周长计算公式,可以让中、下生说说如果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它的周长?让优生想想如果一个圆,只告诉我们半径怎样求这个圆的周长呢?第三,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设计问题。通过设问,帮助学生发挥良好的性格特征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减少、避免或克服学生的消极影响。例如,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可设计一些小问题提问,促进他们随时集中注意力;对性格脆弱的学生,可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提问,使他们在挫折中逐渐锻炼得坚强起来;对于心态浮躁的学生,可设计一些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使他们在回答的过程中养成耐心思考的习惯。

2.3展示结果和答案,保证提问的评价性.首先要明确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是学生回答完毕问题以后在教师头脑中必须要首先形成的。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强化这种观念,因为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问题的答案有很大的确定性,学生的答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一点教师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情况下,教师的理答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诊断,二是鼓励。教师只有先诊断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或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或者鼓励。因此,这是教师首先要在心中明确的。其次,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延时进行判断性评价,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既能很好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不断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结语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基于“课堂提问”在数学领域的重要性以及数学教学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本论文首先阐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特点,进而提出几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逐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谷爱东.论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J]

篇10

一 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提问能力的现状分析

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地影响,长久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讲,加之“尊师重道”地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学生的服从意识观念较强,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课堂上表现较拘谨、不敢提问。课堂上,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完全没有时间去自主地思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提问。初中数学课程摘要的应变技能,思维方面具有机械性,往往无意或者不善提出新问题。

二 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的方法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现代思维学研究表明:人在高度自由、高度放松的氛围中,其思维便会进入一种更高级别的自组织自调节过程。“创造性学生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严重抑制作用。”自古以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方法,应找准自己的位置,采取民主态度,鼓励学生思考,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积极探索,为学生成长、思维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特别应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数学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幽默、愉悦的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提问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活。

(二)构建提问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适时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应构建良好的提问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而且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通过具体数学问题引起的悬念或探索活动激起学生的问题欲望,进而形成教学情境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利用暗示性语言、语气,结合有效问题串创设学生自主提问的情景。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设置有梯度、可延展性的课堂提问,以便给学生连续.广泛的提问空间。每个问题都要留一定的窗口给学生,让学生在解题时,在教师的暗示性语言下能找到题目的漏洞,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自主提问.例如,在教学“变量与函数”内容时,教师可以针对这样一道题:“一个矩形的周长为60,其中一边长为10,求这个矩形的面积。”启发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认真思索和热烈讨论后提出:“边长还可以取其他的值吗?”“若其中一边长为15、20、25,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若设面积为S,其中一边长为X,S如何表示?”等等,只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提问时间,给所有想表达的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的提问,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理解和解答问题。让学生从生活情境或数学问题情境中找到数学信息,并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部分或全部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三)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有效评价

初中学生出于受原有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制约,某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没有价值或根本不成立,作为教师,不应忽视,应及时采用鼓励性语言予以激励,激励学生提出存在和有价值的问题。对于那些提出的问题具有很高价值或创造力问题的学生。在教学中应及时进行正面的肯定性评价,并鼓励他以后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方法,并要求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善于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提问。在这积极评价的体验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他们为了追求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机会有疑问,便会毫不拘束“抢着”提问。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提问的兴趣。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能帮助老师拓展教学思想,实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使教师、学生均能得到发展。总之,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就能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由生疑到质疑,然后解疑的良好心理素质。,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是真正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02

【2】袁成良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情境的设置策略新课程(教师版)2010年2期

篇11

一、基于立意分析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通常情况下,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采用逻辑推理或者演绎归纳等常用的数学解题思路进行教与学的实践,但是在这过程中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的效果缺少一种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是否对知识已经深刻掌握,理解是否充分彻底,在这个评价过程中显然与数学立意有机联系在了一起,前者是基于学生能力立意,而后者是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人文立意,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三个不同的立意维度,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设计教学,比如,在讲到高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列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如下例题:

通过上述两次例题的设置,教师可能会收到学生的不同反馈,随着问题的由浅入深,在反馈信息的评价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适当插入一种“人文性”的教学解题暗示,关注学生的解题经历和其中的思维动手、动脑乐趣,在知识的获取中上升到了“人文立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基于立意分析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分析

上述基于立意分析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分别对学生经过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人文立意”三个不同维度的层次分析与构建,从而通过教学情境的引入,基本知识的学习,具体数学方法的应用与学生的深化理解几个不同的学习境界,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深入的教学效果评价.

首先是通过教学认知基础契合度的评价,发现在上述案例中,两次的教学设计均基于同一个知识点――数列,但是却收到不同的学习反馈,究其原因,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也就是“知识立意”不同,因此,学生在对数列的归纳、变形以及逻辑推理、猜想、验算等实施过程中就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由于逻辑数列的归纳演绎比较抽象,所以在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上升转化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差较大,导致呈现出了不同的教学反馈评价,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找寻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认知基础契合点,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接近学生,从“人文立意”出发,追求教学案例情境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既不偏离学生的学习认知区,也不回避学生“能力立意”的有效激发点.

其次,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上要具有典型性,比如在上述案例分析中教师要让学生尝试从基本数列的思维逻辑进行证明、推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乐趣,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要体现出层次渐进性,通过归类、类比以及联想等方式将上述不同问题规范、分层、有效、科学解决,在上述案例中由浅入深,很好地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

篇12

一、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特点

1.1整体性和综合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构成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要素,这些要素综合地、密不可分地共同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因此,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构建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条件,对构成教学策略的几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组成切合实际的最佳的实施教学的方案。

1.2层次性.每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在心理、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不是一致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层次性的。相应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也要体现出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教学策略应有的效果。

1.3针对性.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的要求,并参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组合起来,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当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发生变化时,教学策略也要随之而改变。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2.1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教学重点。重点是每个学生都应当掌握的内容,因此要抓住重点内容、词语设问,使学生明确重点、理解重点、掌握重点,从而保证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学生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如可设计对比问题使学生在比较中分清是非,也可以设计归谬性问题,让学生不自觉地一步步陷入明显的谬误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指出失误。如教学“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列表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过模糊点进行设问,可以使学生增强分析辨别的能力,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精确性。抓住“盲点”设计问题。盲点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使学生自己发现盲点。如教学“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时,当学生明白“质数、合数”的概念后,可以提问学生:“1”是什么数?部分学生很快回答“1”是质数。这时再问:“l”除了它本身有没有别的约数?学生很快就判断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容易忽视的盲点抠了出来,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的广度。

2.2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第一,结合循序渐进的规律设计问题。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教师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一定梯度的问题。第二,结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高深或灵活的问题问优生,优生经过思考回答出来,有助于启发全体学生思维:基础题、综合题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样可以吸引大多数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成绩差的学生,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复习和思考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圆周长公式》一课时,当学生理解了圆周长计算公式,可以让中、下生说说如果已知圆的直径,怎样求它的周长?让优生想想如果一个圆,只告诉我们半径怎样求这个圆的周长呢?第三,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设计问题。通过设问,帮助学生发挥良好的性格特征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减少、避免或克服学生的消极影响。例如,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可设计一些小问题提问,促进他们随时集中注意力;对性格脆弱的学生,可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提问,使他们在挫折中逐渐锻炼得坚强起来;对于心态浮躁的学生,可设计一些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使他们在回答的过程中养成耐心思考的习惯。

2.3展示结果和答案,保证提问的评价性.首先要明确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是学生回答完毕问题以后在教师头脑中必须要首先形成的。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强化这种观念,因为数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问题的答案有很大的确定性,学生的答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一点教师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情况下,教师的理答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诊断,二是鼓励。教师只有先诊断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或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或者鼓励。因此,这是教师首先要在心中明确的。其次,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延时进行判断性评价,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最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基于“课堂提问”在数学领域的重要性以及数学教学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本论文首先阐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特点,进而提出几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逐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3

“愉快教学法”已经在我校小学部全面推开,它是一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技能的教育教学方法,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推行这种教学模式,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是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下面就我在“愉快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设计和大家交流。

一、课堂教学设计与把握教材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把握教材为前提。把握教材主要是把握教材内容、编者意图,把握知识生长点和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教学设计时我们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依据。把握了教材内容、编者意图、知识生长点和教学的重点后,教师应据此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具体、全面。就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而言,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心和自信心,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关注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等,并注意将隐性目标融合在显性目标中,从而得到落实。

2.抓准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抓准教学重点是关键之一。教学设计时,我们要防止只关注课堂形式的热闹和板书画面的漂亮;要通过钻研教材,抓准教学的重点,并且在设计中突出重点。教师应注意一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几个,但教学重点一般只有一个。重点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重点应通过时间安排、过程设计来突出。

例如,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中,在备课中我知道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完新课后,组织学生练习时都是围绕这个重点知识进行练习的小学数学论文,课后“做一做”第2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00度,一个底角是多少度?“做一做”第3题: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斜对折,),填一填内角和的度数。练习十四第8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一个底角是30度,顶角是多少度?

二、课堂教学设计与熟悉学生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熟悉学生为基础。熟悉学生主要是熟悉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注重学习策略

我们要注重怎样教,也要注重学生怎样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年龄特征和学习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免费论文下载。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时,采用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让前后4人为一组,每人准备长度不相同的3跟小木棍,每组的学生先自己用准备的木棍看能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是个什么三角形?然后和其他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进行交流能摆成的理由,然后再反过来看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的三根木棍的长度特征,讨论交流出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通过生生的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得到发展,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也是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这就是有效小组合作讨论带来的硕果。

又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采用了“小老师授课制”,先组织我们进行自学,自学完后自主进行练习,在练习中让8个小组的小老师巡回检查本组组员的练习情况,对计算方法没有掌握的、计算格式不正确的进行讲解,监督改正。练习完后,让着8个小老师反馈本组的练习易错点,教师归纳起来后,统一进行强调,然后再练习,加深了对易错点的认识。

2.注重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的重点一般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而教学难点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确定,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许多时候,重点即难点,但也有重点非难点,难点非重点的情况。把握教学难点可以靠钻研教材,靠教学经验的积累。但单纯的教学经验不足以找准难点,基于实践并引入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心理学知识,在实际经验和理性思辨的相互结合中分析教学对象,才能准确把握难点。把握难点是为了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策略的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小数的性质”,教材呈现了情境图“学生甲: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学生乙: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显然,这节课的难点是探索、理解并归纳出小数的性质。怎样来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根据教材编排采用创设情境、引导观察、直观理解的方法来突破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方式

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及时的课堂评价小学数学论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课堂中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必要的口头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的口头赞扬、对不认真他讲的学生有效的点拨、对知识没有掌握消化的学生真情的鼓励,通过这样的评价形式,可以让提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时,在描述某一事物的具置时,我设计了“挖宝”、“捉迷藏”的练习,在练习时,让学生积极回答每个事物的具置时,我采用了小组加分的形式,回答对的给这一组加不等的分数,回答错给这一组减相应的分数,这样学生都抢着回答,效果明显。

又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是,采用了分批布置作业的形式,全班的8个小组这一节课进行比赛,全部做对时每小组加80分,做错一人倒扣10分,一节课下来得分最高的小组书面作业较少,得分较多的小组书面作业较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有是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四则运算的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