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钢琴演奏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钢琴演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钢琴演奏论文

篇1

实际上,在钢琴演奏中,放松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只有学会了放松,特别掌握了手臂的重量,才会掌握正确弹奏方法和钢琴的各种技巧,才能弹奏出快速、清晰、准确的琴声,才能奏出优美,具有穿透力的声音。可以说,放松是通向钢琴演奏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实现放松地演奏钢琴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手臂放松的基本训练

1.将一只手臂高举至头上,然后放松,它将被地心引力而自然下垂,在身边前后自由摆动,如果手臂下降后是紧贴身体而没有自由地前后摆动,就说明手肘没有放松,这就不可能获得手臂的重量感觉。因此,要获得手臂的重量感觉关键是放松手肘和手腕,同时,从指尖到肩关节应有整体感,先练好一只手臂,再练另一只手臂,然后双臂交换练,最后双手同时练。

2.双臂自然而放松地垂在身边,上身向前鞠躬,这时就可以明显感觉到整个手臂——从肩关节到指尖的血脉都在往下流,这就是手臂的重量感觉。

3.将前两个练习所获得的重量感觉,放在桌子上练习:手在桌上成圆弧形,五个手指均成圆滑形。手腕微提,手臂从肩关节处抬起至肩平,这时大脑所发出的命令是“控制”住手臂,不让它掉下去,当已经感觉到臂在空中的重量时(前提是腕、肘放松),大脑将“撤销控制”改为“坠落”的命令,这时要能清楚地想到:手肘不要太紧张,不要加力,不要故意做僵硬的下降动作,手指不改变其圆形,整个手臂就会从肩关节处自然下落,手臂的重量正好落到指尖上并放到键底。

练习要领:

A.手和手指保持圆状感,各指间略分开;B.腕和肘放松而有控制;C.手臂上提和下降时都必须用很慢的速度练习,以训练其对手臂的控制能力。上提时五个手指犹如“牵了五根线”的感觉,在向上或向下的过程中,都有不使“线”被折断的小心翼翼的心理,这样把注意力集中在指尖上,肘部的紧张度就减少了,直至消失。当手臂缓慢地下降接近桌面时,五根手指尖主动往下放在桌面上,请注意:手指永远是积极主动的。当手指放在桌面上时,指尖紧紧抓住桌面,保持住,再体会从肩到指尖的贯通感觉。训练动作应从极缓慢的速度开始,才能训练大脑对手臂和指尖的控制能力,如果一开始就快速地上下,必然会造成肘部紧张的僵硬状态。

4.在琴上练习:将桌上练习所获得的放松动作和感觉移在钢琴上练习,但手指不弹下琴键,只在空中练习。

方法:将手成半圆状,轻放在键盘上,从手腕处微向上提后控制,手指凭感觉往上牵,直至与肩平。在上提的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大臂肌肉的运动而牵动了肩关节的活动。臂缓慢地往下放,将五个手指轻而慢地放在键盘上。此动作先在原位练数次,再转向左边和右边练数次。同时,头、颈、上身及眼的视线必须做到放松、自然、协调和舒适,身体重心应随手臂位置的变化而移动并放在指尖上。

二、手指放松的动作训练

手臂放在琴盖或桌面上,这时腕臂就会处于松弛状态,然后抬高手指,用指尖模仿敲锣动作,每敲一下立即松开,恢复到原状。通过反复练习后,再移到琴上去弹,如仍能追求这种松弛的感觉,手指抬动就很容易了。我们还可以在琴键上模仿走路,一指抬起来,另一指支撑着全臂的重量,一指落下去支撑重量,重心随之转移,另一指又抬起,这时整个手臂就会高度放松,不弹琴的手指也会保持自然形状。经过反复练习,我们就会体会到手指轮流抬动,移动重心,正如两只脚在琴上走路一样,灵活自如,也有弹性,再也不会出现互相牵制的现象,手指的独立能力也随之加强。匈牙利钢琴家、教育家约瑟夫说:“开始就在琴上练习,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学生是初学,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的动作上,而不是集中在发音上。这在日后弹奏乐曲时,会给正确的神经支配造成困难。”这是放松弹琴的有效途径。

三、轻弹慢练

轻弹时肌肉不会过分用力,不容易引起身心的紧张,慢练可以给大脑留有记忆乐谱,进行心理实践的时间,并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弹奏要领上,细心领会肌肉活动的松弛感,放松的解决,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每学一个新技术,都会带来新的放松紧张因素。学习钢琴的过程,也是同紧张作斗争、放松的过程。慢练是放松弹奏的基础,什么时候忽视了慢练,紧张的因素就会乘机而入,因此,慢练是放松弹奏的最好方法。

四、处理好用力和放松的辩证关系

在钢琴弹奏中,放松和用力是相互矛盾又辩证统一,“放松”是条件、前提,弹奏是目的,而弹奏是要用力的。所以“用力”是主要的、绝对的,“放松”却是相对的。放松是为用力做好准备,是为了更好更巧的用力。用力后必须立即放松,才能重新发力(即弹奏),只有会放松的人,才会用力,也只有会用力的人才会懂得和做到有控制的“放松”。放松主要是指用力下键的瞬间之后立即放松,放松和用力要间隔进行,这样我们就能在一种舒适的状态下演奏,获得饱满、丰富而又有变化的音色。

总之,现代钢琴的演奏是运用整个手、整个胳膊、整个身体的总体感觉来进行弹奏的,手腕的放松是弹奏的关键。要弹奏出响亮丰满的声音,关键在于对重量能自如地协调,手臂好像是键盘的延长,而键盘又好似手臂的延长。这样,钢琴就会变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利用好手臂的力量感,手指花最小的力气就会获得既圆滑、悦耳,又集中、干净、清晰的美妙琴声。

参考文献:

[1]邵智贤.钢琴的音色与触键[J].音乐艺术.1995.1.

篇2

l乐感需要天赋,更需要培养

在音乐欣赏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美,便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同样,在音乐表现中,一个人若难以或不能贴切地传达音乐的美,我们也会认为他的乐感不好,因而乐感这一概念的涵义应当包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两方面。

在钢琴演奏中,演奏家面对现成的曲词作品要追思音乐原旨,发掘其中真谛,也要结合自己的理解感受,用手指在琴上将之表现出来,将带有自己鲜明个性色彩的对生活的感受、愿望化为音乐叙述以示他人,进行由知而感的创造。可以这么说,支配着手指的是对乐曲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弹奏者的乐感状况。

对于乐感的来源,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乐感是先天性的,父母给的,有人则认为乐感是后天性的,经过学习得来的。前一种观点可以由此而决定一个人可否从事音乐艺术表演事业;后一种观点是任何人都可通过勤学苦练而获得演奏艺术所必备的乐感条件。以上两种观点,中外古今无数事实证明,无论先天论还是后天论都是片面的。应该承认,人的大脑器官对于音乐的感知反应是有差别的。听到同一音乐片段,有人能浮想联翩,有人却充耳不闻;有人可手舞足蹈,有人却无动于衷。显然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动听的音乐也是没有价值的。然而,玉不琢不成器。对于音乐具有良好的乐感,只是具备了从事钢琴表演艺术的某一方面的先天条件。钢琴演奏所需要的乐感,是需要经过一定专业训练的,是需要通过演奏技巧来表达的,达到一定专业程度的、具有艺术价值的乐感。这种有别于自然状态的乐感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更需要有目的的培养。

2乐感的培养

(1)首先要注重文化知识与中外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修养。文化修养与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直接有关。文化修养不足的演奏者,在表达作品意境、诠释作品内涵的程度必然受到一定局限。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着相同之处,在产生背景、社会功效、创作与欣赏均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许多钢琴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有关甚至是直接受文学作品启迪而创作的。古今中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奇、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精华。各个流派、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钢琴音乐往往特色各具、意境迥然,对它们的感受的理解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这是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的具体反映,也是钢琴演奏家借以阐释作品、揭示内涵的基本依据。纵观古今中外享誉乐坛的钢琴演奏大师,无不自幼受到文化艺术方面的严格教育与浓郁熏陶,无不具有深厚而扎实文学艺术修养。钢琴演奏这棵大树只有深深植根于艺术与文化的肥沃土壤,方可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2)其次要注重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音乐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宏观把握、微观分析钢琴音乐作品的能力。钢琴是和声与复调类的乐器,钢琴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乐队作品的浓缩。如同指挥家指挥乐队(无论管弦乐队还是民族乐队)需要音乐理论这一基础知识一样,钢琴家驾驭钢琴同样离不开音乐基本理论。否则,便无法通晓钢琴作品的和声配置、复调形式、织体特点、曲式结构,便无法做到胸有成竹,不仅直接影响对具体作品的感受、理解与表达,而且还会影响钢琴演奏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外古今音乐史上,不少钢琴家同时身兼作曲家或指挥家的例子举不胜举;即使专职演奏家或教师,对诸多部钢琴作品了如指掌亦比比皆是。这其中的奥妙当然并非他们超人一等,而是对音乐理论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密切相关。

(3)要注重对于一切优秀音乐作品,包括中外钢琴音乐、交响音乐、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特别要注重对于优秀钢琴演奏家的演奏的欣赏,以便博采众长、融会贯通,逐步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运用听觉器官大量欣赏,可以直接有效地吸取艺术精华、培养良好的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领略作品的韵味与内涵、洞悉作品的情绪与意境。欣赏优秀的钢琴音乐,可以深入地体味作品处理方面的细微差异;欣赏中外管弦乐与民族管弦乐,可以有益于发挥钢琴演奏和声与复调的独特作用;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可以更准确地表现中国钢琴音乐的东方神韵。而当今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传播媒介,则为音乐作品的传播普及开辟了多种途径。录音录相、广播电视、舞台演出、电影放映等形式使音乐欣赏成为举手之劳。

一切有志于钢琴演奏者,应该利用可能的传播工具,自由遨游音乐的海洋,不断扩大艺术视野,努力深化音乐的造诣,对培养钢琴演奏所必备的良好乐感是有必要的。

3乐感的理解与表达

一个钢琴弹奏者有了良好的乐感,并不一定都成为优秀的钢琴家。在具体的演奏实践中,还必须在良好乐感的基础上,注意对具体作品的正确理解和精妙表达。乐感的理解和表达涉及许多方面,但有二点是必须注意的。

篇3

巴赫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他的音乐艺术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苏联的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说:“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由于他卓有成效的继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所以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而巴赫也被人成为“欧洲音乐大师”、“古典大师”。

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非常多。对于他的复调作品,评论家们这样评论:“谁要是不研究巴赫,那么对他的音乐中蕴涵着的那种用来表达我们最深思想和情感的巨大可能性,是不可能理解透彻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

若想演奏好巴赫的作品,关键是掌握好巴赫的作品风格。具体的说,有以下八个方面:

1.巴洛克的速度,相对的缓慢:它是决定风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弹奏平均律中速度应当和当时乐器(古钢琴等)相吻合,与当时的时期(巴洛克时期)想吻合。十八世纪属于节奏较缓慢的时代,如果我们在钢琴上把这套曲目弹的很快,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平均律的弹奏应当是相对较缓慢的。

2.严谨的节奏,适当的自由:巴赫作品以节奏严谨平稳而著称。由于作品属于巴洛克时期音乐范畴,所以不能允许有类似浪漫派演奏手法常用的自由地、时慢时快的节奏。巴赫作品从开始到结束,都应处于一个基本节奏之中。但严格的说,在巴赫的作品中有严格节拍与自由节拍的两种不同形态。严格的节拍需要自始自终的统一律动。不能忽快忽慢。另一种则是自由而即兴性的部分,这部分音乐因突出其炫技的性质,因此需要适当的自由速度。

3.存在的线条,自然的流动:这是巴赫作品中又一极为重要的特点。在弹奏巴赫的复调作品前,我们应该对线条在脑中有一个初步的设计,使其自然而流动。当然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线条起伏不能像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线条起伏那么大,但它一定是存在的。正确的使用渐快与渐慢往往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但滥用则会另人厌烦。

4.清晰的声部,条理的展现:平均律属于复调作品,也就是多声部的音乐作品。我们要通过这些曲目的训练使手指控制声部和耳朵辨别声部的能力得到大的提高。在学习中,要强调保持声部层次的清晰,主题声部要尤为突出,而其他各声部要让位于主题声部,手指要做适当的控制。

5.不同的触键,相同的典雅:钢琴的触键方法有许多不同,但在弹奏平均律时,触键应和巴赫作品的风格相一致。一般来说,在快速乐曲中,用非连奏法或手指断奏来模仿古钢琴上的清脆效果比较合适。而在缓慢的抒情歌唱性乐曲中,则要把力量由肩部传送到指尖,手腕平稳,音与音的连贯要均匀,贴键出声,保持音色的圆润饱满,这样才能获得古朴典雅的音响效果。

6.分层次的力度,细致的变化:总的来说,巴赫作品的力度变化幅度较小,基本趋于平稳。但是这并不排除某些段落里的强弱力度的变化。另外,巴赫作品的力度应在按照乐曲的内容、结构来改变的同时,也要把力度总体放轻。著名德国钢琴家吉泽金说:“所有的巴赫作品的力度记号都要按比例降低一级,绝不要超过中强,因为当时的乐器与现在是大不相同的……”无论如何,强弱分明的格式决不能用到所有的前奏曲与赋格曲上去。

7.柔和的装饰,自由的表现:巴赫的装饰音种类繁多,有回音、逆回音、颤音、下波音、上波音等等,他们各有自己特殊的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判断,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每种装饰音往往可以用好几种方法来弹,而且都是正确的,可以被接受的。巴洛克时期演奏家们在弹奏所标出的装饰音时必须有一定的自由来发挥想象。今天我们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时,也可以根据前人总结出的规则在一定范围有所变化,这取决于我们对特定时期的演奏风格和装饰音运用方面的知识,以及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因为适合于古钢琴轻巧、柔和音色的装饰音,并不一定适合现代钢琴上较厚实的声音,所以,巴赫的装饰音切不可弹的太急、太强、太断和太华丽。

8.节约的踏板,恰当的使用:一般来说,巴赫的作品中很少用踏板,所以有不少人都认为踏板在巴赫的作品中似乎是不重要的,但事实上极为重要而且极难把握的,由于踏板没用好而导致演奏失败的例子随处可见。在巴赫的作品中,踏板用的多了,会使声音含糊不清,用少了又会使声音干涩无味,这两个极端都有损于巴赫的风格。我认识踏板的运用应当根据乐曲的不同来决定。著名前苏联钢琴家捏高兹就认为:“弹奏巴赫音乐时应该运用踏板,但要用得恰当、小心、极其节约,当然有很多地方是不适宜用踏板的。但是,如果再我们现在钢琴上弹奏巴赫的作品而完全不用踏板,那么比起羽管键琴来,钢琴在声音方面多么贫乏啊!”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在弹奏中遇到手难以连接或慢乐曲中需要延长的地方等,是可以使用踏板的,但我们要用耳朵仔细的倾听,然后小心的进行。:

掌握好以上八点,我想,对我们弹好巴赫作品是有很大帮助的。

总之,在我们学习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过程中,无论在速度、节奏还是触键等各个方面都要严格按照巴赫的风格来学习,在每一首曲子中都要通过刻苦、严谨、细致的训练。一定可以演奏出好的作品。对于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与学习,我所知甚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深入的研究,定会有更准确的理解和更先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晓生.时空重组.上海音乐出版社.

[2]林华.我爱巴赫.上海音乐出版社.

[3]图雷克.巴赫演奏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

[4]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篇4

那么,在钢琴演奏中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演奏大师,几乎所有的演奏者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因紧张而造成的不完美演出,这就给所有学习钢琴的人提出如何调节、控制及消除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

下面笔者来谈一下克服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的几个方法。

第一,放松

1.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人在紧张时可以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做做深呼吸,活动一下身体的四肢,使关节放开,肌肉松弛。或者闭上眼睛,去感受安静、松弛,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事物,使自己全身心地放松下来。

2.渐进式紧张缓解法。韩国的郑灿皓博士介绍的这一解决心理紧张的小技巧,可以从头到脚地放松,这个方法可以在各种场合适用。

a.先从眉毛开始,下巴保持不动,眼睛看着天花板,此时眉毛就会皱起来,使劲点,心里默念1、2、3、4、5,然后放松,眼睛再往下看,以此反复。

b.使劲闭眼睛,心里也默念1、2、3、4、5,然后睁开眼睛放松,睁开眼后感觉眼前有星光闪烁才表明使的劲足够。

c.低头,将下巴尽量向胸口方向靠,这时要感觉脖子周围的肌肉在用力才对。

d.双手交叉握拳,手臂尽量靠拢,向后伸,有挺胸的感觉。

e.手握成拳,手臂弯曲,向自己的方向用力弯曲。

f.吸气,屏住呼吸,感觉腹部很硬,心里默念1、2、3、4、5然后放松。

g.双脚并拢伸直,脚面向前绷直。

h.双脚并拢,脚跟点地,将脚掌尽力向后绷直。

采用这套渐进式的紧张缓解法,是将全身先紧张起来,然后放松,利用身体紧张后的放松,起到更好的缓解心理紧张的作用。

身体各部位的放松。先做耸肩运动,将双肩耸起,尽力伸至耳朵,保持几秒钟,然后放松,这样反复多做几次。然后是手臂的放松。体会手臂的放松其实很简单,人在走路时手臂在身体两侧自然的摆动就是手臂放松最好的例子。

第二,增强自信心,提高演奏欲望

自信心,使人更加地自信有勇气,给人增加无形的能量。在平日的钢琴学习、练习中就要重视自信心的培养,如常常激励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等等。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演奏水平有着客观的认识,不要使自己的自信心高出自身的演奏水平能力的范围。

提高演奏欲望也是很关键的。平日练琴有时会出现“不想弹”的情绪,这时我们要积极调整,如起来放松一下身体,缓解一下心情,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运动一下等等,使自己能够在日后的钢琴演奏中快速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演奏欲望。还要有计划、经常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能,确保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有足够的体力来进行钢琴的演奏。第三,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全面的钢琴技术、正确的弹奏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有良好的手型。掌关节在这里起到关键的作用,它一定要支撑住,手指的第一个关节要很结实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能塌指,大指的虎口处应该是圆形的,在这里说一下手腕,它的状态应该是松弛的。这些都具备了才能为演奏好钢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手指的技巧练习,这是每位学琴的人必须天天面对的重要练习。练习手指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相应的教材可以供我们来学习,比如《哈农》,这是用得最多的一本手指练习的教材,里面提供了许多基本的手指练习,有一些比较有针对性,一般人的3、4、5指不好使,这本书里的第21—30课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写的专项练习。当然还有许多种练习的方法,要掌握全面的钢琴技术,我们不能局限于一种练习和同一本教材,这样会显得枯燥无味,从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再次,手腕,手臂的正确运用。很多人不会用手腕,更不会用手臂,往往会出现手臂酸了,手指跑动不起来了,弹出来的声音变成一片一片的了,等等。这些都是不会用手腕和手臂的结果。有些学生说我用手腕了,可为什么感觉还是不对呢,那就要看手腕和手臂运用的是否正确了。比如弹奏音阶时,手腕运动的方向应该是随着音阶进行的方向和手指运动的方向平稳而动,同时大指在这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像桥梁一样起到连接的作用。有很多学生不会用大指,手腕更是上下左右一起动,使弹奏出来的音阶听起来声音不均匀,手指触键又不舒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用正确的方法来练习。

第四,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

平日练琴要具有经常性、不间断性、有计划性、分阶段的练习习惯。如:视奏阶段,技术攻克阶段,音乐处理阶段,熟练演奏阶段,背谱背奏阶段等,使练琴更具科学性、合理性。这样练琴会更具有效果、更加完整。

还可以用录音机把自己的弹奏录下来,聆听自己的弹奏录音,可以对自己的演奏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录音机可以使演奏者“头抬起来了,看得更高”。帮助演奏者改善缺点完善优点。录音机还可以辅助背谱,在不练琴时小声播放录音,使乐谱直入演奏者的潜意识。

第五,多在众人面前演奏,熟悉舞台气氛

经常在众人面前演奏,可以帮助我们从心理上不断适应表演的环境,熟悉舞台的气氛。如经常给别人演奏,定期邀请同学、朋友进行钢琴演奏的交流性活动等等,以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舞台演奏能力。

总之,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要正确认识和面对这一紧张心理,同时,在钢琴演奏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寻找调节、克服钢琴演奏中紧张心理更有效的方法,使自身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及克服在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以求得完美的钢琴演奏,也使自身能够真正地体会和感受到钢琴演奏带来的自信、乐趣与享受。

参考文献:

篇5

一、太极的“放松”与钢琴演奏中的舒展

太极中的“放松”讲的是自然舒展地放开,松中有动,动中有静。演奏者要把紧张的状态松弛下来,达到放松,演奏出的乐曲才能更加舒展优美。其一,要做到思想和肢体的放松。思想上要去除杂念,忘掉与演奏无关的事情,无论是一场什么样的音乐演奏,演奏者都应在思想上有一个放松意识,这样才能保持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其二,舒展是钢琴演奏的要求,无论是演奏西洋曲目还是中国曲目都应特别强调这一点。舒展能使音乐之美浸润心灵,能使人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不懈追求的热情。如演奏中国曲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最后的主题再现,只有做到舒展才能营造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其三,舒展与放松是紧密相连的,是在放松中的自然舒展。旅美钢琴博士茅为惠女士来讲学时,就非常强调这一点。她在示范快速音群的演奏时,特别强调手臂、手腕的自然放松与舒展,只有这样才能使音符清晰、明快。

二、太极的“势断意相连”在钢琴演奏中的变化

太极中“势”指的是趋向,“意”指的是想象。在太极中“大势”好像要结束,但更深层次的想象与哲理往往还贯穿于“大势”之中,这如同钢琴演奏中的气质和气韵,它们是音乐演奏中的灵魂。其一,气质是演奏者个人的性格与品质的自然流露与必然反映,犹如“字如其人”“曲如其人”“乐如其人”。演奏一首乐曲,最终要把气贯通,开始往往句断意亦断,音分神亦分,也就是势断意也断,但如果能把太极中的意识、呼吸、动作三者结合为一,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在意念中逐步使音乐真正连贯,随之做到句断意不断,音分神不分,最后达到一气呵成、一气贯通。其二,气韵是钢琴演奏诠释的过程,要想很好地把握气韵的全过程,就要深刻领会作曲家的用意。如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F大调共五乐章,第一乐章表现的是到乡村时的愉受;第二乐章表现的是溪畔小景;第三乐章表现的是乡民在一起欢乐的集会;第四乐章表现的是暴风雨的情景;第五乐章表现的是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如果领会透彻,就能很好把握气韵在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其三,气、韵本为二义,气为内质,韵为表征,韵由气所决定,气贯而后可以韵足。我们要把握好气与韵的关系,有气之韵如同零散的珍珠串起来的项链,演奏者呼吸贯通一体,没有半点衔接拼凑的痕迹,而无气之韵就像散落的珍珠,无法串为一体。如在演奏李斯特的《夜莺》时,我们就要在大的乐句中划分小的乐句,在延绵的呼吸群中,使气息首尾贯穿,演奏出的乐曲才能有起伏变化的效果。演奏贝多芬奏鸣曲时,在大和弦和连接中可换踏板又可不换的时候,在最后几个音符中,采用碎踏板的方法,使呼吸均匀、流畅,达到优美、动听的效果。

三、太极的境界给“人琴合一”的启迪

《易·系辞上》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原,本原生万物,万物合一,天人合一,乃太极的境界。“人琴合一”是人琴回归自然,人琴寻找其物质本原的过程,而钢琴演奏的完美境界就是“人琴合一”。首先,“人琴合一”是思想的合一。人是演奏的主体,钢琴是发音的客体,发音客体由人去控制。钢琴演奏家不仅要掌握演奏钢琴的技术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不仅仅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还应当掌握一些哲学、人文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知识。其次,“人琴合一”是艺术的合一。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钢琴作为最具表现情感的乐器之一,它能陶冶人类的情操,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钢琴对人的情感作用,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它可以直接利用张弛变化的音响形式与生命运动产生同构效应,去表达人的瞬息万变的情感状态。再次,“人琴合一”是情绪的合一。所谓情绪就是演奏者在演奏中的情感状态,没有情感,也就达不到“人琴合一”的效果。如在演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c小调)中段时,要用明朗胜利的旋律,去表现欢乐、喜悦的气氛。在处理最后的乐章时,用的是胜利凯旋的进行曲,要用饱满的钢琴演奏,使这一主题具有英雄的光辉。演奏者要充分了解作曲的时代和乐曲的内涵,才能完美表达作曲者的情感。每一次钢琴演奏都是对人心灵的一次洗礼,音乐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从琴弦的振动中得到震撼,让人回味无穷。

艺术来源于生活,钢琴演奏也一样。只有深入地体会生活、感受生活,我们才能与作曲家产生共鸣,再度创作作品,创作出的音乐才能在演奏者与听众之间产生共鸣,产生天籁之音,让人们沉浸在钢琴音乐的王国之中。

参考文献:

篇6

音乐技能的掌握对钢琴演奏则起着更实际、更明确的作用。音乐比其他艺术形态更具有严密的内部结构,这就要求演奏者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对作品了解得愈全面,分析得愈深刻,演奏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如曲式、和声、织体、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等,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我们学习一首钢琴作品时,它的音响的组织形式所包含的对比、矛盾、逻辑、统一等等的原则;紧张、舒缓、收束、开放的情绪特点;旋律、和声、节奏等等的风格特点;音响发展的力度起伏、速度变化以及声部之间的音色力度对比等等的表情要求,都是指导我们使用相应技术手段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在学习奏鸣曲、赋格曲等所谓纯音乐作品时,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可以说是起绝对作用的。

钢琴演奏的文化修养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认知多少、把握多少和运用多少的程度。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着人,所以,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说到钢琴,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产物,钢琴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要想驾驭这门艺术,就必须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要具有专业的技能技术修养外,主要来源于演奏者的文化修养。

首先,钢琴作品的作曲家就是生活着的生命个体,他的作品是他整个生命活动的一种结果,是他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体验。演奏者要理解作品,就必须像作曲家那样去深刻地认识世界,去深切地体验人生。比如,肖邦的钢琴艺术闪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可如果我们没有对肖邦所处的时代和背景的了解,没有对肖邦的那种爱国主义的生命体验的认同,没有对肖邦作为一个特定时代中的特定的人的文化把握,那么我们就无法进入肖邦钢琴艺术的最高境界。

在中国的文学艺术领域,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说法。那么说到钢琴演奏,我们也可以说“琴如其人”。这是因为钢琴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关于人的艺术,钢琴演奏是演奏者思想感情的表现,所以,从钢琴上流淌出来的声音,带有强烈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韵味。这正如钢琴大师李斯特说的一样:“钢琴就是我的自我”。所以,我们要想让琴声打动人,震撼人的灵魂,就必须要做一个有品位的人,这依然离不开文化的修养。当我们凭借着文化修养真正的成为“美”的人了,那么我们的琴声也就有了内在的魅力,富有美的生命色彩,就能撞击人们的心灵。

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钢琴大师的身上得到印证。在钢琴史上出现过众多钢琴艺术大师,巴洛克古典时期的巴赫、亨德尔;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的贝多芬、海顿、莫扎特;浪漫主义风格时期的肖邦、舒曼、门德尔松、李斯特、柴科夫斯基;印象主义风格时期的德彪西、拉威尔等,他们的钢琴艺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程度,代表了钢琴领域的最高艺术成就。他们之所以能达到如此辉煌的艺术顶峰,当然有娴熟超人的技术作强大的后盾,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汲取了人类文化的营养,对音乐、对社会、对生活有了自己独到的思考、体验和渴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精神的人。比如巴赫,这位钢琴艺术的巨人有着丰富广博的音乐修养,而且受过哲学、人文主义精神的熏陶,崇尚理性,热爱和平生活,憎恶现实的黑暗,一直没有停止用音乐追求真善美,追求内心世界的自由,这些就使得巴赫成为一个非凡的人,也就使得他能在钢琴艺术的王国里有惊人的突破和创新,成为一个时代钢琴艺术的代表人物。

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思想崇高、气魄宏大;肖邦的钢琴作品中充满革命激情和民族情感;李斯特钢琴作品中的诗人气质和民族精神等等。我们从所有的钢琴大师身上都可以看到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历程。

总之,钢琴演奏中技术和文化这两方面的修养越广博越深厚,钢琴的艺术世界就越宽阔。一个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上述两方面的艺术修养,才能具有深刻的洞察力、理解力,体会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形成自己演奏的独特风格。只有充满无穷无尽的激情,才能在演奏中真正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篇7

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就算是一些演奏者自身的演奏技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哪怕是背谱方面的一些问题,仍然不影响演奏者充满信心的完成整个演奏过程。这主要和和演奏者音乐感染力和音乐表现力有着很大的关系。演奏者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比较喜欢自己的音乐,往往会被自己的音乐所打动,所以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有信心去打动别人,所以不管是演奏者在技术上出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很好的给予应对。这种心理对于演奏者自身的鼓舞是十分巨大的,这足够使得演奏者可以克服很多困难,从而全神贯注的进行演奏,获得很好的演奏效果。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演奏者的音乐素养进行一定的培养。对学生在进行演奏前的音乐情绪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在演奏之前深刻的领悟和体会音乐所创造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能够在对音乐的背景进行把握的前提下,注重在不同场地发声进行必要的调整。所以对于演奏者而言要多听一些音乐会,多去体会发声问题在不同场合的调整,进而让自己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培养学生在进行演奏过程中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演奏者临场的素质

篇8

文学对音乐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候的歌曲,但很难指出为什么和什么时候文学的资源开始影响键盘音乐作曲家的。受诗歌散文影响的作品最初出现在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曲目上,是1700年期间(18世纪),那些曲目都以《圣经》和腊神话为主题。有些题材也许是出白16世纪末期歌剧和清唱剧。有着强大影响力的歌剧在古代就显示出音乐和诗歌的密切关系。更进一步地说,各种艺术都显示出源自古代的希腊与古典艺术从未间断的联系。

巴罗克时代受文学影响的音乐与古典主义的联系,比与文学中的巴罗克潮流更为紧密,古典主义和巴罗克潮流同时存在于17、18世纪。这时期文学上的新古典主义反映出对古典作家和古典主义思想的尊重,他们的主要作家有拉希尼、斯威夫特、波普、德赖登等。18世纪在音乐上是古典主义发展到高峰时期,德国文学上的“狂飙突进”运动是对古典主义的回应,最后导向浪漫主义。熟悉当时文学上“狂飙突进”运动的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一1827)为他的《暴风雨奏鸣曲》写了第一乐章(作品31之2)有人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勉强回答道:“请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去吧。”可见贝多芬是受《暴风雨》的影响写出此作品的。贝多芬常常在严谨的音乐形式中利用描绘的手法来阐述作品的内容。从贝多芬时代起,由中世纪古典主义转变过来的浪漫主义作曲家,都会到莎士比亚、但丁和彼特拉克这些人的文学作品中去寻找新的主题。

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艺术上的融合是很重要的,从既是作曲家又是作家的舒曼、韦伯、瓦格纳和李斯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罗伯特・舒曼(1810一1856)自称他写好一首曲子之后,该曲的标题才会出现在他脑里。他的有些曲子就是受了文学的影响而创作出来的,如他的《大卫同盟舞曲》(作品6)是受《旧约全书》的影响、《幻想曲》(作品12之111)和《克莱斯勒偶记》(作品16)是受恩斯特・特奥多尔・阿马德乌斯・霍夫曼的影响。舒曼在标题性的套曲形式上有较大创造,他是第一个将独立的钢琴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套曲的作曲家,代表作有《狂欢节》、《蝴蝶》等。他的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标题性”提示,往往是通过内容的进行,用来更深刻地表现细致入微的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折射出的是音乐中的诗意和文学意味,而不是简单地运用情节性的标题进行提示,《童年情景》中的“标题性”提示几乎就具有这样的意义。

影响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的文学作品有雨果、拜伦、但丁、拉马丁、歌德和彼特拉克等人。李斯特摄取了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的《旅行岁月》的概念。在他的作品第二集《意大利》中所有的作品都是受到音乐、绘画、雕塑和诗歌的影响。在这本集子中,李斯特受文学影响的作品是三首《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第47、104和123号)。彼特拉克对14世纪十四行诗的完美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使十四行诗达到顶峰。在文艺复兴时期他是最受作曲家欢迎的诗人。他的十四行诗集《歌曲集》出了167版。李斯特最长的一部作品是《但丁‘读后》,这个标题来自维克多・雨果同名诗歌。李斯特在这首奏鸣曲中对但丁的《神曲》有反映,特别是在《地狱篇》中对那些受冤屈的灵魂的描写。

克劳迪奥・德彪西(1862―1918)从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保罗・维兰尼的诗句得到灵感,写出《月光》。又从另一位法国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1821―1867)的诗集《邪恶之花》中的一行“飘在夜晚中的声音与香味”得到灵感,创作出他的《前奏曲》,而《帕克之舞》灵感是来自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还有《向匹克威克先生致敬》的灵感来自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在词汇的描绘上,音乐和文学是相关的,因为康斯坦丁・巴尔蒙特的诗歌像音乐,他被誉为“现代派运动的奥菲尔斯”(希腊神话中音乐之神,传说他的音乐可感动鸟兽木石)。人们也称赞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曲《瞬息的幻想》的抒情性,这本曲集集中了称之为“稍纵即逝”的音乐思想为特征的20首小曲。总之它们都受到文学的影响。

由此看来,文学与钢琴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曲家们通过文学的熏陶从而获得创作的灵感,给人类钢琴艺术史上留下了壮丽的篇章。

二、良好文化底蕴是准确表现钢琴作品的重要条件

钢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演奏者通过钢琴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特定的音乐形象。它是表情的。在作曲家的音符中包含了深刻而广阔的内心世界活动,包含了他的情感、好恶、意愿、向往,以及作曲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对大自然的感受。演奏者的任务就是创造性地再现作曲家的意图。前苏联钢琴家费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1937~)认为:“演绎应该像一面透明的镜子,一扇玻璃窗,作曲家的音乐通过它而照见,不可以随心所欲。”可见,对作曲家创作意旨的尊重是钢琴演奏者首先要遵守的原则。如果对原作没有正确、深入、全面的理解,就不可能塑造出完美的、符合原作精神的艺术形象来。

篇9

拥有灵敏的听觉是学习音乐者最重要的技能,有很多习琴者对声音不敏感,这对乐感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训练耳朵是至关重要的:1.音乐源于大自然和生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培养听觉,例如刮风的风声,呼———,音值有长有短;而狂风的速度力度又快又强,似八分音符,呼呼,呼呼;大雨是哗啦哗啦,像较丰富的和声,小雨是淅沥沥沥,更似简单的二声部。生活中有很多这种音色音响类似的例子,再比如节奏上,走路的节奏与跑步的节奏就不同,轻快的踱步和逛街之后拖着疲惫身体的步子节奏也不同,只要有心,这些都可随时随地的倾听、培养听觉,使耳朵变得敏感。2.多听自己的演奏和一些优秀演奏家的演奏,同一音乐作品不同演奏家的各种经典演奏处理,做到反复聆听熟悉作品,印象深刻,体会演奏者处理的细节,吸取其精华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感受鉴赏力。在自己演奏作品的时候,耳朵往往不能够发挥到最大作用,除了在演奏过程中尝试多用耳朵听辨之外,亦可以录下自己的演奏,再听录音,通过不断的听辨,最后演奏出自己最想要的音色,这种练习日积月累的听辨鉴赏练习自然能在以后的作品中更快速准确地把握好音色。3.广泛的涉及不同流派的作品,不同的流派有不一样的音乐:听巴赫、亨德尔等作品,了解17世纪巴洛克音乐;听贝多芬、海顿等作品,认识18世纪古典主义音乐;听肖邦、勃拉姆斯等作品,熟悉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听拉威尔、德彪西等作品,了解20世纪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无论是音乐小品还是交响乐,我们都要仔细分辨作品中各乐器的音色,试着在钢琴上进行模仿,体会作品中的意境,才能在钢琴演奏中将作品的精髓充分表现出来。

(三)重视读谱

读谱看似很容易,把音看准就行了,其实不然。有的学生在演奏乐曲的时候常常错音、错节奏、错风格,不是练得不够,而是看得不仔细,一份琴谱,除了音符之外有很多术语、标记,比如:谱例上有很多上下加线,稍不注意就会弄错,中高低音谱号换用标记没注意导致音符全错,还有指示各种触键方法的连线、跳音、重音、顿音等,这些对音乐的分句、语气乃至风格有极大的联系。除了力度演奏等术语标记,谱上面的表情记号也很重要,因为和音符音高无关,有的学生更是无视这些表情记号,甚至是凭感觉胡乱猜测,往往会弹出与乐谱要求相反的术语。乐谱构成了钢琴演奏的前提和依据,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读谱把音乐表现出来,只有正确读谱,才能把作曲家的想法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演奏者要重视培养正确读谱的好习惯,即使已经是背熟的乐曲,也要经常看谱练习,注意作者所标的表情记号,尊重作者的要求,尽量把这些要求做出来,这样就使练琴成为一种乐趣,使乐曲富有生命,这样的钢琴演奏就是是一种享受,同时,乐感也会慢慢地培养起来。

(四)音乐想象力

通过培养演奏者的想象力来培养乐感。演奏者是否具有想象力也是影响到乐感的重要方面,钢琴演奏中的想象力主要是指演奏者在演奏乐曲的时候头脑里形成的对乐曲整体的情境和感觉。比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象是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清闲地吹着短笛,在田野上玩耍,天真无邪的场景,乐曲中部采用欢快的民间舞蹈节奏,就像是牧童跳下牛背在田野上嬉戏、奔跑的场面,一会儿两人追逐,一会儿捕蝴蝶,天真活泼,在弹奏地时候做到轻快跳跃的感觉。这些在音乐中发挥的想象力,演奏者可以根据作品的背景尽情的想象,也可以通过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进行想象,填补丰富内容,这样非常有助于乐感的培养。

(五)技术培养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弹奏技巧是相辅相成的。技术高超的演奏者可以使他对乐曲地演奏得心应手,更好地表现音乐,而缺乏演奏技巧的人,也许对音乐具有极高的乐感和独特的见解,但因为手指技巧缺乏无法准确地演奏作品而感到心有余力不足。技巧仅仅只是一种中介,它的最终目是为更好的表现音乐,技巧的训练要和乐感相结合,没有乐感的琴声是没有生命的。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们常说的声音颗粒,手指贴键等一些技术要求,这些都是关于各种音乐中运用的不同技法,触键要求,弹奏出来的音色也丰富多彩。手指的触键部位不同可以产生细微的音色变化,手指指腹触键,音色比较柔润;指尖触键,音色明亮;手指抬高下键,发出的是明亮的、颗粒性声音;而声音柔美的连奏就不需抬高手指,用贴键的方式触键就可以了。触键速度影响声音的强弱,触键速度越快声音越强,反之则越弱,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声音的音色,决定声音的刚柔、明暗、颗粒性等等。所以手指不同的触键会弹出不同的声音,这就需要我们自己不断的琢磨手指的技巧来培养乐感。

篇10

一、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一)放松和松懈

放松的状态到底是个什么状态,这个问题可能没人能够清楚的回答。首先,放松不代表松懈,松懈意味着手臂、手指等部位“毫无支撑”的耷拉在支撑面上,这个状态可以简单去体验一下,用手向上托举手臂,你会感觉手臂的所有重量都集中在你接触的点上,这个手臂是“掉”下来的。所以这种松懈是不正确的,钢琴弹奏需要适当的用力按键和摆动,这需要一点力量但是又不会充分的用力,有一个平衡点。另外,还有一种状态也是不是放松,弹奏者直挺挺的端坐着,整个身体和手臂是“脱节”的,这种看似姿势标准,其实所有的力量都不是从手腕发出的,而是从肩膀发出,使人感觉无比的僵硬[1]。

(二)放松和紧张的关系

放松和紧张是一个统一体,也是钢琴演奏中常见的两个精神状态,心理层面的适当放松对调整心态,协调各个部位的灵活度是有好处的,相应的,适当的紧张,也会产生和适当放松一样的效果。当然,过于放松和过于紧张就百害而无一利,这并不只是松懈和僵硬的问题,过于紧张会导致心理和精神产生消极的变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任何钢琴演奏者都需要正确处于放松和紧张的关系,摆正心态。

二、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现状基原因分析

(一)生理原因

第一,在大脑支配下,我们能做出非常丰富的动作,特使被是平静的状态下,活动自如。但是一到紧张的时候,手脚摆动显得非常不协调。在钢琴演奏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众所周知,钢琴演奏对手指灵活的要求非常好,要达到“手脚并用”的效果,只有通过平时多加练习才能实现。在高强度的演奏环境下,手脚优势会出现用力的情况,难免会是手脚等部位产生肌肉紧张,手指的灵活度往往会降低,实现全程的放松状态是非常困难的。从生理角度上讲,钢琴弹需要用到指肌,由于钢琴演奏的动作要求,贡献最大的就是骨间肌,手指不断对琴键施加按的动作,需要骨间肌的自由伸缩,而这种自由伸缩的养成在儿童时期是非常容易养成的,所以成年人在弹奏钢琴的时候,手指不停使唤显得僵硬也是因为过了训练期导致的,错过了最佳的骨间肌的训练时间。

第二,某些教师固化手的姿势。部分教师在教授初学者练习的时候,主观性非常强,按自己的经验和习惯规定学生按统一的规定动作进行练习。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每个人的手掌大小不同,长短不一,还有就是手指肌的发达程度各异,这些实际情况就需要对每个初学者进行区别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手指伸直和弯曲自如切换。

第三,弹奏力量掌握不足。弹奏力量把握不足在初学者中极为常见,一方面初学者对琴键的分布不熟悉,手臂僵硬往往以“点”的动作按键。另一方面,弹奏的力量和时间把握不到位,容易抢拍和迟拍,出错以后下意识的想错在哪里下一步该干什么,一起了整个问题的僵硬,这样导致的弹奏出来的音色失真,不利于演奏水平的提高。

(二)心理方面

第一,初学者对基本动作要领还不重视。以往习惯的养成,或者对钢琴演奏方法的道听途说,导致很多初学者对于基本功的锻炼是非常不重视的。甚至有些初学者至始至终使用的是自己那一套基本动作,导致基本要领没跟上,造成的结果就是整个手、手臂、背、脚等部位相当僵硬,养成的习惯无法纠正。

第二,容易怯场。这种情况在某些考试、比赛中极其容易出现。由于对获奖名次过于看重,比赛前几天作息时间极为不规律,精神上高度紧张,时刻担心自己表现不佳会被别人嘲笑的心理状态。对于成年人来讲,这种焦虑更多体现在分心层面上,无法高度集中,放松心情。时刻质疑自己的学习效率,但是所学的知识有所遗漏,这些考前综合征使得初学者时刻紧绷着神经,无法静下来准备比赛。

(三)技术层面

钢琴演奏的技术要领非常丰富,需要整个身体随着演奏充分运动起来,这种协调性对各个部位比如手指、手腕、脚部、手臂等部位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在某些节奏快的曲目中,这种技术难点会被放大,导致演奏者不自信,全身僵硬,容易出现意外。

三、放松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

(一)放松是融入情感的基本心理状态

钢琴演奏是一个不断与情感相呼应的连贯动作,听众对于演奏者的肢体语言和音符都会产生共鸣。演奏者放松的状态能够弹奏出与原曲相对应的感情沉淀,这种曲风能使观众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因为演奏者的表演提出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和情怀,更重要的是通过原曲的呈现,表达出对钢琴家的致敬,而这种情怀式的阐述最需要放松的心境。同样,听众在欣赏这场音乐的时候本身是带着休闲的心境来的。这个和我们看电影相类似,正是因为在电影开播前的那几分钟,影院环境的变化就开始带你进入观影模式。所以,演奏者在传递给听众感染力的时候,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放松。

(二)克服怯场的自我暗示

每个人都有怯场的经历,那种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坐在钢琴前等待听众的“检阅”,产生紧张情绪也是正常的,那么能够把紧张通过放松的状态给摒除掉,这是非常见功力的。可以说自我暗示也是钢琴演奏者必备的素质,因为在那个场合,能够为自己解压的也只有自己了。

(三)放松能够为音色和力度带来更好的反馈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高度紧张的时候,手会不由自主的动起来,有时说话的音色开始发抖,做事情的速度也大幅减慢。这个如果体现在钢琴弹奏上,那就更加明显。下键的实际不对直接导致音色的失真,听众马上就会听得出来,这个很可能就是对本场音乐的减分项目。

四、谈谈在钢琴弹奏中如何实现放松

(一)反复体验放松的感觉

体验放松的状态似乎有点多余,认为我现在非常轻松?其实和上文一样,放松和轻松、松懈的体验是非常不同的。这里涉及到一个平衡点的问题。并不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前苏联钢琴大师曾经说过:“几乎任何一种手的姿势都可以说得通,只要符合手的构造和音乐的高低起伏,更主要的是不破坏动作的统一” [2]。这句话说的就是平衡点的问题,这个平衡点就是放松和紧张的平衡点,姿势调整到肌肉用力方向一致就可以了。所以这种平衡点需要反复体验,并且每个人的平衡点肯定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没有固定的姿势可循,一句话:多动、多看、多体验。

(二)心情放松很重要

好心情能够给演奏者带来自信,从而顺利推进演奏的进程。对于儿童初学者,既要严格要求他们学习基本的下键动作和坐姿,又要时刻为他们讲解钢琴演奏的乐趣,对待学习进度慢的小朋友,有耐心,因材施教。对于成人钢琴爱好者,培养他们学习的耐心,少一点自我否定,多一点自信。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放下名次保护,心态最重要。

(四)具体部位的放松方法

钢琴演奏也遵循“熟能生巧”的规则,特别是初学者,规范坐姿、下键等动作对于呈现出轻松的演奏姿态非常重要。上文提及过的心理层面的放松状态,是钢琴演奏的必备的基本技巧,当然,这种技巧是需要不断的演奏而形成的,每个人的心理控制和姿态控制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当然,除了心理层面的放松方法,对具体部位的放松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钢琴演奏的广义和狭义重要区别。下面将对具体部位的放松问题进行简单介绍。

1、正确的坐姿是演奏放松的重要前提

如何形成正确的坐姿其实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高矮、胖瘦等因素都是影响坐姿的重要原因。另外,正确的坐姿其实就是一个寻找最佳支点的问题。脚与踏板的契合度、躯干和琴的相对位置、手臂上下部位的伸缩程度等都是在寻找一个最佳的支点,比如,我国演奏者坐姿过高,在演奏的过程中,躯干会变得非常僵硬,眼睛与乐谱的距离也相应增加,这样直接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并引起紧张情绪。

2、身体各个部位协调是关键

钢琴演奏对各个部位的协调性要求非常高,无论是肩部、肘部、手臂、手指等部位在整个演奏过程中都起着力量传递的的作用。众所周知,肩关节和肘关节是手臂力量的发起者,因为可以带动相关的肌肉,从而进行相对细致的工作。另外,肘关节对上臂起着辅助的作用,由于上臂的回转比较能困,有特定的演奏动作比如震奏中,往往由肘关节完成。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两个部位进行练习,让肘关节打开。

还有需要多加练习的就是手指,对于钢琴演奏所有的指令的最终末端就是手指,手指一旦灵活起来,对于节奏的把握非常重要的,所以平时在训练的时候对手指有一套特殊的计划。同时,也有必要加强手指的力量训练,虽然,弹钢琴并不是一项纯力量行为,但是有时需要手指完成比如重音的动作,这时手指需要承受非常大的力量(虽然是瞬间的),那么保证手指灵活、有力量显得非常有必要。

3、动作有针对性、自然性,不拖沓

在弹奏过程中,紧张的一个最大表现除了僵硬就是小动作频繁,这时人在紧张状态下正常的生理反射。但是对于钢琴演奏,我们需要消除多余的小动作,这里的小动作还包括平时训练中养成的不良行为,这种不自然的动作会引起肌肉不正常的运动,产生额外的能量消耗,对正常的演奏动作也会形成流程上的干扰,所以我们在平时需要规范演奏动作的自然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初学者,容易对演奏技巧进行主观上的加工,对技术动作擅自进行增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动作,习惯成自然,后期很难纠正。

五、结束语

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需要得到每个钢琴爱好者和教师重视的问题,只要从心理和技巧方面,认真学习才能真正得到放松的状态。这样,弹奏出来的音乐也更加自然、动听。

篇11

几百年来,钢琴艺术得到了不停的发展,它在作品、演奏以及教学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完善和丰富,致使现代的人们想推陈出新的创作都成为了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本文主要从几下几点对钢琴演奏技巧进行描述,重点说明了在钢琴演奏中应当注意的几点,钢琴演奏技巧和阴液风格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以拨弦古钢琴为主的时期,乐器结构和发生的原理是无法承受较大的重量,手指动作就成为了主要的演奏方法。在现代钢琴完全取代拨弦古钢琴,钢琴结构的不断改进,钢琴所演奏的音量、音域也逐渐增强、扩大,演奏技术也由原本的以手指为主,逐渐发展为将身体各部分都应用到钢琴演奏的状态中的作用、功能、技术和特性进行研究探讨。

1.演奏最敏感部位――指

在钢琴演奏中,十指是最为敏感和直接的部位,人的十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力量、速度、控制能力和变化万千的触键方式,它是最根本的钢琴演奏技巧。在初级的钢琴训练中,十指的均匀支撑为基础,灵活的指关节和高弹性的支撑是钢琴演奏中首要的课题。

我们经常进行长期、大量、高速的手指运动,通过减小指动作可以有效增加手指的内力,这样才有可能将手指凝聚力的最大限度的实现。仅就手指训练而言,我们有众多的方法可以运用。首先,连续弹五个任意的连续的白键,一是连奏,手指高抬以便进行快速触键,是的声音的质量更加饱满结实,具有较强的爆发力;二是断奏,弹奏要果断、有力,培养以收受拨轴的感觉,进行手指、手腕和肘部跳音练习;其次,实现哈农的多种音调的练习;然后,加强五指的三度双音练习;再次,以多种力度、触键、音乐和速度练习来训练手指的变化能力;最后,单指穿指训练,它主要有以下几种训练方法,A将大指按住,练习其余四指对大指左右的两边音的控制。B不按住大指而是以大指为轴心,使其良好的配合其他四指的左右两边的均匀弹奏。C利用大指进行行间转换以及二、三、四指后的转弯,并配以适当的手腕运动。D使用大指、四指或是五指等来实现音程的大小五度内的转弯,跨越四度以上。

2.演奏较为重要的位置――手腕

手腕连接着人的指尖和手臂,是手臂力量的重要途径,弹钢琴的人的手腕必须有力、坚挺,否则是难以将手臂的力量传输到指尖。其次要使手腕万物有弹性、灵活,反之,声音会相对呆板,缺乏变化性。手腕的动作方式是其顺活的主要表现。上下、左右和周旋是手腕的三个动作。左右动作主要为:配合大指转弯,在音阶和琶音弹奏时,及其他大指转弯句时,一是,水平状的大指伸展;二是,配合以适合的手腕左右运动。然后,需要大指的外向推出,将手掌向外转出,并以恰当的、必要的水平运动为辅。大指和手腕的水平柔顺运动应以手掌转弯位关键。连奏句时的弹奏,必须手腕必须做适当的上水平运动,就此实现力量转移,增加声音的歌唱性和连贯性。轻巧快速连续的八度、双音、触键深度和和弦的弹奏是依靠手腕的上下方向的运动实现的。这一类跃居的演奏时,要求数万必须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和以小幅度来实现最大限度的力量的集中。手腕拥有越强的控制颤抖能力,也可实现大臂和肘部的最大放松。手腕的周旋运动,这是一种高难的动作,只要是手指不能直接连接的均需要配以这种手腕动作为主。手腕的动作必须结合了弹性与坚挺、阳刚与阴柔和支撑于顺活,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手腕的灵活平和活动,实现手腕的掌握自如。因此,手腕作为钢琴演奏的最重要的“中转站”,必须保证手腕的灵活运用,为整个演奏增添活力。

3演奏的重要发力部位――大臂

实现音与音间的连接,仅有手指和手指、手腕之间的协同运作是不够的,还需要哦大臂的的连接与运用,响亮的音量、大和弦处、最轻弱处以及转弯处、连贯出均需要大臂的运用。大臂是直接发力的部分,直接发力也就是使其处于高度集中的放松状态,只有使大臂实现在放松的基础的用力震动,才能爆发出瞬间的最大力量,在自然发力的瞬间,肩部与臂部肌肉将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但不会有僵硬现象。并且,用力前的全身放松,用力后也会感觉很放松,短、快、大是大臂用力的主要特点,当然也有速度较慢和时间较长的时候。大臂具有爆发力和某种“拉压力”两种形态,用力快、爆发力大,就会形成明亮光锐的声音;推压内劲足、发力慢,声音则会较为柔美、深沉。所以,大臂的运动方向、速度和方式是决定音色的关键。

4演奏的基础部位――身

钢琴演奏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它需要全身各部门的高度协调、统一和配合,钢琴演奏是一项放松且用力的工作。钢琴演奏的重点就在于能量的高度集中且极度放松。保持内力,高度放松;充分的准备、保持较短的发力时间,始终保持力断意未断的状态、尽管准备的时间较为仓促,但是要在施力后马上恢复放松的状态。

5演奏的中介环节――耳

演奏时需要依靠演奏者的双手的操作、以及演奏者对音乐设计和理解的吻合程度,改进演奏的效果、实现钢琴演奏与音响之间的协调这些都需要耳朵倾听的实现和协调。演奏者可练习冥听,在夜深人静时、入睡前读谱想谱,这是冥听的首要条件。任何杂音都会影响冥听的效果,无论在读谱或想谱时都必须用心“听”。首先要在心中听到最棒的音将演奏与冥听的声音相协调,创作属于自己的新“声”。将内外部听觉相统一,充分实现耳的重要作用。

6演奏的灵魂部位――心

钢琴演奏是情与理的融合,应从内心向外的演奏。而且,而且钢琴的演奏布局、安排和控制都必须用心思考,以使演奏者的演奏时成分的感情流露,而不是虚假、矫揉造作的,演奏者要用心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实现心与音乐的完全融合。只有做到这一点演奏才会体现生命的价值。因此,在演奏中应戒骄戒躁,心气的浮动最容易引起节奏的变化,影响钢琴的演奏,因此,演奏者必须要保持激情、热情和平和的心态,且不受外界的干扰,演奏出激情完美的华章。

但是在真正的钢琴演奏中,整体与各部分间是难以分割的,本文仅是将钢琴演奏的技术问题进行分部的讲述,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就应当将全身各部分充分的结合运用,实现身心的完美融合,创作出优美动听的华章。

结束语:

篇12

由四川音乐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策划,“但昭义系列丛书”编委会汇编的“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系列丛书终于在人们的期待中问世。这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本国钢琴教育家的综合性丛书,由《但昭义艺术人生》、《但昭义钢琴教育文论》、《但昭义钢琴教学实录》、《但昭义钢琴作品选集》几部分组成。其中首先吸引读者眼球的是《但昭义钢琴教育文论》(以下简称《文论》)。

 

这部《文论》收集了但昭义先生的专著、学术论文、教案摘选、谈话书信以及随笔讲演等六部分内容。其中《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已于1999年出版,其他学术论文散见于各个年代不同的刊物,还有些资料从未公开发表过。由于内容跨越年代较长、分布较广泛,此前人们没有机会系统全面地了解到但昭义先生的学术观点。这次《文论》的编者将所有珍贵的学术资料集于一册,虽然未按学术专题系列的形式来展现作者的学术思想,却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由作者一点一滴、集数十年教学经验精心构建而成的清晰完整的“但氏”钢琴体系。

 

但昭义先生在《文论》中不论是以书面方式还是言谈形式所表达的学术思想都堪称内容精华、阐述精辟、理论精道。其实《文论》所涉及的钢琴演奏和教学的核心问题多年来在业界一直处于争论和困惑之中,不少学者和钢琴教师也曾为此积极探索,其中不乏精辟的论述,可是像但昭义先生那样从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梳理出可认知的规律,提炼出如此精炼,如此有条理、有说服力,方便读者认知和操作的原理,实属难得。对于钢琴教学中一些关键的环节,作者并未停留在泛泛而谈、人云亦云之中,也不满足于凭直觉或经验得来的零散知识,而是以他超强的思考力深入问题的内核,运用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合理有效地破解了诸如“音乐与技术的关系”、“钢琴演奏的声音技巧原理”、“技术训练的科学化方法”等疑难问题,写下了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使用价值的论著,使人读来大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这些解决问题的“良方”都是但昭义先生长期实践后的理论升华,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甚至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但昭义先生在钢琴理论研究上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文论》中多处提到但昭义教学思维的三大方面:技术训练—声音技巧—音乐表现。实际上这三位一体的思路本身就解决了技术与音乐的关系问题。倘若要细细体会这一基本思路,笔者认为有三篇力作是颇具代表性的,即《钢琴演奏中力度层次的设计与应用》、《钢琴演奏的声音技巧原理及其应用》和《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如果按照上述顺序将这三篇佳作串接起来解读,一定会对如何解决“音乐决定技术,技术服务音乐”之类老生常谈却又无从下手的核心问题有所助益。

 

《钢琴演奏中力度层次的设计与应用》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打破了多年来钢琴教育界普遍流行的观点:学生的音乐表现主要是靠其天赋,老师是很难教的。难道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差,应全都归咎于其自身的乐感问题吗?但昭义先生面临“众多平庸的演奏使钢琴沉闷得毫无生气”这一“苦涩而又无法逃避的现象”,决意涉入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这一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他并没有把音乐表现的所有手段都罗列在论文中,而是切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力度的艺术处理——进行深度挖掘。他首先从纵向到横向、从细节到整体、从音乐意境到音乐,多角度地指出力度层次在音乐表现上的重要意义,接着又具体地分析了钢琴演奏中决定力度层次变化的乐器因素、演奏因素和音乐感觉因素。然后就如何取得熟练应用力度变化层次于音乐表现的技术保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其中涵盖了各种力度强弱、力度幅度、力度层次、力度对比等复杂关系和具体问题。这些都是在平时教学中屡屡碰到却又难以解开的疙瘩,经过但昭义先生精准精辟的科学分析和精心梳理,居然都迎刃而解了。最重要的是,即便在论及非常具体的力度技术处理时,他也一直把艺术表现放在首位。他强调:“在音乐表演艺术中,力度对比远非物理性的强弱对比”,“当我们用力度层次的变化来处理音乐变化的时侯,用艺术感受来体验它们是至关重要的。对于音乐的艺术表演而言,有与无是截然不同的。”他提到黄虎威先生《巴蜀之画》中的《空谷回声》的力度对比常被人演奏成物理性的强弱关系,却感受不到回声的艺术效果。他说:“试想,如果我们对原声句试以在山谷中面对群山发出呼喊,又侧耳静听那一道道从远山传来的声声回应来处理回声句,那么,主体——演奏者所感受并表现的‘空谷回声’的艺术情趣一定能与客体——听众所获得的效果相统一。”“在众多强弱力度对比的作品的艺术处理中,如果演奏者没有对音乐性质、形象、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就不会有对强弱力度鲜明对比的艺术感染力。这是肯定无疑的。”——画龙点睛之笔!

 

这篇文章是但昭义先生学术论文中的典范之作,尽管针对的是力度处理问题,却有着深远的启示性意义。他使教师们领悟到一个道理:绝大多数学生的音乐表现潜能是可以而且是应当被激发的。学生的“乐感”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自动化的产物,需要经过勤于思考的教师“对音乐分析理解,进行严格的训练和恰当的设计。”也就是如作者在文章结尾所述的,从“意识感”出发才能达到“自动化”的乐感表现。

 

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