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交底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施工技术交底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施工技术交底论文

篇1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在以往工程施工中,只是按照图纸掺量的要求添加膨胀剂,没有系统地对膨胀源进行选择和规范的进行限制膨胀率的试验,往往达不到补偿收缩的效果,使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有的配合比因为外加剂超量过高、砂率不合适造成混凝土离析,或者将设计试配的材料在建材厂里取样,但实际用于工程中的原材料有变化,依旧参照原配合比进行配料,其质量变动较大(如砂石粒径及含泥量、粉煤灰需水量比、外加剂减水率等),砂石含水不准确,外加剂掺量不准确,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严重影响了大体积混凝土质量。

3养护期间测温工作不到位

大体积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且热量不易散发,当内外温差过大时,容易使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裂缝,破坏混凝土结构,由于测温工作没有做或者没有严格按照测温方案进行全方位、定时测温,测温工作不到位,就不能掌握外界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也就不能对养护起指导作用,因内外温差过大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如果外界温度下降过快,我们又不能及时掌握其内外温差变化,养护也就跟不上,就会造成很大的温度应力,极易引发混凝土的开裂,而势必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4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大体积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必须严格控制其内外温差,确保不出有害裂缝,因此养护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序。由于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及其他时期没有及时或者定期安排人员进行覆盖并浇水养护,使混凝土水化反应不能充分进行,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同时养护不到位也造成混凝土表面受到暴晒、风吹、寒冷等条件而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等破损现象,势必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二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加强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首先,我项目部邀请公司总工、集团专家等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了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指导书,在混凝土浇捣前以作业指导书的内容由项目总工对现场管理人员、施工班组和操作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技术交底,明确质量控制措施及操作要点,针对安全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等方面进行培训,确定了施工方法,明确了施工内容,保证操作人员理解无误、操作无误,交底内容有:(1)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40cm,每个浇筑点配3台插入式振捣棒,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插入下层混凝土内50mm左右;(2)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因砂浆过多出现干缩裂缝,浇筑完的混凝土表面应加一层洁净的石子,并增加压面的数量;采用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集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内部裂缝,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3)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控制在15℃左右。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后方可拆除模板和保温层,如拆模后,混凝土内外温差大于25℃时,应及时覆盖保温材料,使其缓慢冷却;(4)为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覆盖和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21d。(5)混凝土中的水泥在硬化过程中要放出大量的水化热,明显提高了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积聚引起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因此前3d的养护温度要低些。

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1)在混凝土浇捣前,为了尽可能减少混凝土水化热,项目部委托实验室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优化,在征得设计和满足施工荷载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并适当使用缓凝剂,各种材料取实际生产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配,用量计算准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尽量利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后期强度,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以满足减少水泥用量和水化热的产生。(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配合比一般要求水泥用量不宜过小,含掺合料应≥320kg/m?,水灰比≤0.5,砂率控制在35%~45%。塌落度为100-140mm。混凝土试配时,材料计算一定要准确。(3)在优化后的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加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从而降低了单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以达到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目的。如果配合比中使用膨胀剂,其单位用量应根据要求的限制膨胀率,采用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经配合比实验确定。(4)混凝土配合比必须满足设计所要求的强度、膨胀性、抗渗性能、耐久性等技术指标和施工工作性要求,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不得大于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3定时检测混凝土温度工作

为了防止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限制而产生温度裂缝,在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测温技术,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混凝土中沿厚度方向分三个层次设置测温孔(即底面上、顶面下各10cm处及中心部位各设一测温孔),具置分布在梁及承台中心部位,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指派专人负责掌握基础内部实际温度变化情况,在混凝土升温阶段,2~3h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4~8h测一次,认真填写测温记录表,严密监视温差变化情况,并根据测温情况对容易出现裂缝的地方做出预警,以便指导重点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温度下降速率控制在2~3℃/d,表里温差≤25℃,并由项目质量负责人对测温全过程进行监控。

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前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混凝土养护方案并严格按此方案执行,并派项目管理人员督促检查。(1)养护宜早不宜迟,为避免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过快失水和表面温度受气温影响快速下降,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按设计标高进行找平,用木杠刮平,初凝前,用铁磙子碾压两遍,再用木抹子搓平,表面干硬后,紧贴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然后覆盖两层麻袋,并及时浇水养护,时刻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2)正常气温下10h内(炎热气温2h内)开始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和蓄水养护,板底蓄水深度不小于100mm,反梁采取麻袋覆盖并人工浇水养护。(3)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全或局部浇水不足,以至表面泛白或出现细小干缩裂缝时,应立即仔细遮盖,充分浇水,加强养护,并延长浇水日期加以补救。(4)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d。(5)养护期间并根据温差变化趋势及温控数据确定覆盖材料的增减和拆模时间,减少表面与中心温差,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范围内。当昼夜温差较大或气象报告有暴雨时,现场备足保温材料。(6)为了提高养护质量,项目部成立了专门的养护队伍,派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养护,并由项目质量负责人监督实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篇2

1.2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要实现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应从五方面入手,第一在保证混凝土能够成功泵送之前,需要合理控制其坍落度;第二施工中所选择的粗骨料应符合连续级配要求,合理控制骨料含量以及骨料的含沙率与细粉料含量,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可泵送性,使混凝土本身的收缩率得以控制;第三,施工中所应用的细骨料应满足级配要求,若细骨料的含水率与相关规范不符,可以采用中砂降低细骨料的含水率,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值;第四,地下室工程施工对骨料含泥量有严格要求,因为骨料含泥量较大会使混凝土产生收缩,同时还会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混凝土材料本身的抗裂性能,所以对骨料含泥量进行严格控制尤为必要;第五,要使泵送混凝土满足施工要求,可以在混凝土中适当添加减水剂,减少其用水量,同时在水料配合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减少水泥用量,以此来降低混凝土材料的收缩率。

2后浇带技术在地下室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2.1后浇带模板相关操作要求

后浇带技术在地下室施工中的应用主要利用的是快易收口网模板,该模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操作简单方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后浇带技术施工中。快易收口网模板和普通的模板系统可以结合应用于施工操作中。在快易收口网模板安装时可在横向或者纵向使用,对方向没有限制,在模板相接处应利用骨架瓦套进行连接操作,其中紧密相连的模板可以进行重叠搭接,各模板之间的距离应控制在150mm左右,模板具体搭接范围应根据后浇带技术施工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若地下室施工中需要异形的预留缝,那么可以将快易收口网模板弯曲,将其变形为合适施工需要的形状作为施工支撑。

2.2混凝土浇筑温度与时间控制

不同类型的后浇带,其所需要的混凝土浇筑时间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地下室后浇筑技术施工中应按照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结合地下室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混凝土浇筑时间。伸缩性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应根据浇筑部位的不同以及混凝土收缩稳固实况来确定。不同水料配比、不同的温度条件以及不同型号的水泥材料等因素对混凝土收缩稳固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区别,通常情况下就在后浇带施工60小时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温度不宜过高,若当地气温过高会导致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其体积处于一种膨胀状态,在这种状况下若气温下降,那么混凝土体积则会发生收缩,从而导致混凝土浇筑出现裂缝,影响地下室后浇带技术施工整体质量。

2.3后浇带技术施工保护

地下室施工必须经过施工现场平整、回填土方以及硬底处理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操作,在此过程中为了保证地下室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应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后浇带技术施工保护措施。例如可以在地下室后浇带部位利用砖砌墙对其进行封闭操作,并利用圈梁压顶,从而形成后浇带施工保护设施。不同部位的后浇带其保护措施也不相同,墙体后浇带应采取胶合板材料进行封闭操作,以免有杂物落入后浇带部位,影响后期施工操作。

2.4地下室墙板、顶板及底板的后浇带前期处理

首先,地下室墙板后浇带前期处理的关键在于墙中与外墙部位,在墙板后浇带位置可以合理配置钢筋,钢筋数量应为地下室原结构配筋截面面积的二分之一左右即可,在墙板中部的一侧可以配置水钢板,从而形成止水带,在地下室的外墙位置应增设一层高分子防水卷材,其宽度应控制为1400mm,同时还应在高分子防水卷材外侧位置利用水泥砂浆砌成一个厚度为半块砖的保护墙。其次,在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将顶板后浇带与现浇接缝断面进行综合处理,一般在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前期处理中对于后浇带接缝大多都是采用直缝的处理形式,并利用4mmx4mm网眼的钢丝网板作为其模板,与此同时还应在地下室的梁上中下部位增设加强筋,以此来控制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度。再者,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前期处理的重点在于板中与板底,在处理过程中应加深垫层厚度,直到其厚度达到100mm,同时还要加深后浇带宽度及范围,其宽度及范围应比地下室后浇带具体宽度的每边放大400mm,并在地下室底部位置增设一层高分子防水卷材,其宽度应控制在1400mm。另外,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部位还应该配置加强筋,加强筋数量应为地下室原结构配筋截面面积的一半。

2.5后浇带技术防渗漏施工

抗渗问题是后浇带技术应用于地下室施工中的薄弱环节,若在地下室后浇带施工中不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水措施,那么日后极有可能出现漏水现象。那么要避免这一现象,可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在后浇带施工中应使用比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较高一级的混凝土材料,还应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膨胀剂。其次在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应在垫层上设置防水层,该防水层应比后浇带两侧防水层的宽度各多出300mm,同时要做好地下室底板的防水层连接,以此来增强地下室的抗渗效果。再者,在地下室墙板防水处理过程中应在外墙的后浇带外侧砌筑厚度为120mm或者240mm的砖墙,将其作为挡水墙,那么要更好的保护地下室后浇带结构,还可在砖墙表面上涂抹防水砂浆。

篇3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概述

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对于减少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很多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专业技术知识不过硬,同时在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导致各种安全事故以及质量问题的发生或出现。下面,笔者将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的概念、分类等进行相关地阐述。

所谓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就是在某一个工程项目施工之前,相关的技术负责人向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性的交代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让所有的施工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安全等。这样一来,施工人员能够顺利地投入到工作过程中,提高施工效率,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筑工程技术交底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设计交底工作,也称为设计图纸的交底工作。也就是说,在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之前,建设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把建筑物的功能与特点、设计的主要意图以及相关的要求等,告知具体的设计人员,以保证设计图纸符合建筑物的相关要求。第二,施工设计交底工作。这就是指在正式施工之前,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要向具体的施工人员讲解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指出具体的解决策略,同时还要明确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规范,确保整个施工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为了保证技术交底工作合理到位,相关人员必须编制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的相关内容。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编制的原则

任何工作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工作才能合理高效地完成。在编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工作人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施工技术交底的内容必须完整。施工技术交底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分项工程,而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之中,因此其内容必须完整。首先,它必须包括各个分项工程的具体的施工方法、安全施工规范、质量要求及验收的标准等。其次,要明确不同施工项目中所有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材料规格、机器设备的型号、施工工艺或者施工环境等,同时要明确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及不同工序之间的衔接。只有将各方面的要求都编制进去,技术交底才能更完整合理,才能更好地指导施工过程。

第二,施工技术交底必须贴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在编制技术交底时,工作人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工作人员要根据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加强对所有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其次,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必须经济合理,工作人员要从工程的外部环境和经营状况出发,在保证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制定最佳的方案,充分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等。

第三,施工技术交底必须具有针对性。就目前情况来说,大部分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内容基本一致,并没有较大的区别。同时,很多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凭经验办事”,这导致部分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工作人员必须针对每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找出其独有的特征,并制定特有的技术交底方案。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几个方面以外,笔者认为,建筑工程技术交底的语言文字必须通俗易懂。这是因为,很多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并不理解,落实起来也就具有一定的难度。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无疑会避免由于此方面原因而导致的各种施工问题。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要将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落到实处,减少或者避免各种不必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正常的施工秩序,在技术交底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技术交底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将自己的工作落到实处。交底人员要先给每一位施工人员发放书面的技术交底材料,让每个施工人员仔细研读。对于那些关键的施工操作步骤及质量要求等内容,交底人员最好进行仔细地讲解。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有疑问,可以向技术交底人员进行咨询,保证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能够充分了解技术交底的所有内容。其次,各个施工人员要认识技术交底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认真地学习技术交底手册上的相关内容,并将理论与实际施工全面结合起来。

其次,要做好“重复”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大部分的工程项目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很多工程项目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一些大型的项目工程建设则需要好几个年头才能竣工。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工作人员可能会“忘记”某些施工规范或者质量要求,从而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出现。因此,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此种问题造成的严重后果,在做好工期预测的前提下,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时刻提醒施工人员按照技术交底的相关规范进行施工。

再次,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之后,施工单位必须成立专门的施工监督检查小组,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监督检查人员要根据施工技术交底的相关内容,对施工过程实行合理地全程监控,审查各个工作环节中施工人员的具体行为。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指出,并及时解决处理这些问题。

施工技术交底工作非常复杂,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负有较高的责任心,要从小事、从细节做起。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将技术交底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施工单位要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施工效率。

4.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合理与否,将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等方面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十分重要。施工单位要完善技术交底的编制,保证内容全面和准确。各个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技术交底的相关内容,合理安排整个施工过程。相信未来,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一定会大有提高,建筑行业能够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将会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安全上占据重要一席位。

参考文献

[1]陈留春,毕冬晴. 浅谈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技术交底[J]. 科技风. 2010(23)

篇4

引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品质的好坏,是整个工程品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这样的总体施工技术管理目标之下,都在竭尽所能地完善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任务和重要作用

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品质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品质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

(二)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品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品质。

(三)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品质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2. 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也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尽管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的薄弱,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在竞争中却处于被动的境地。因此,我们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品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品质。

二、建筑施工存在问题的根本成因

建筑施工建设存在的不足问题影响因素较多,具体因素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施工技术因素,还有一方面则为控制管理体制因素。建筑施工进程中,施工人员倘若没有良好的掌握施工技术的科学要领,忽视细节问题,便较易令施工技术应用不当,进而对整体建筑工程品质形成不良影响,还会对施工建设员工安全形成一定威胁。现行建筑施工管理体制多以施工方分包为核心,分包方各项管理体制创建欠缺健全性,因而较易令工序存在错漏疏忽问题。同时施工建设与管理人员具备的技术以及控制管理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在施工阶段中也会形成不利影响。为此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控制尤为重要,只有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策略,方能提升建设水平,延长工程服务应用寿命,创设显著效益。

三、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和策略

1.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1)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

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是使工程品质达到要求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不断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强制性标准的培训,以提高其执行标准的能力。坚决杜绝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按规定严厉查处相关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

(2)认真会审施工图纸

在施工技术管理中,最关键的是要理解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及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品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在工程项目中标后,认真做好相应的施工准备,尤其是与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一起,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在建筑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工程品质得到保证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及时解决施工单位提出的图纸设计问题和更改要求。认真熟悉施工图纸,仔细检查设计图纸帮助和相关资料是否齐全。

(3)明确落实责任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技术负责人应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品质负有高度的责任。要求相关负责人能及时而准确地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并准确地将设计图纸实施于现场。同时,还要严格复核测量计算数据,并参与场材料、半成品的品质以及各工序施工品质的控制等。总之,技术负责人的责任应包括解决和参与管理所有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及工程成品品质的各个施工环节。

2.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1)技术交底要及时

技术交底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工程品质得以保证的关键。因此,无论是整个工程还是各个部分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都必须做到及时而准确的。尤其要加强特殊和隐蔽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成品的保护、易发生品质事故的部位、建筑材料以及基础施工技术的要求等,应强化管理。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向下级的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而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应向施工长和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施工长和班组长向工段和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通过这种层层的技术交底,深化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意图及要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按期竣工为用户创造出精品建筑。

(2)工程品质管理

对工程项目的品质目标进行控制管理,是基于工程合同文件的品质条款为准则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品质主要表现在施工工艺、材料品质以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为及时解决那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设计的单元,以及重要单元工程进行工程施工时所出现的技术难题,必须成立相应的技术攻关小组以保证工程的品质。严格对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材料进行品质控制。另外,要认真对待施工中因管理失误而造成的工程品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3)成本及工程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预先规定的进度目标来全面实施进度计划。同时,要随时关注施工能力、设备和材料供应情况,以及单元工程形象的实际进度等,还要根据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其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另外,为了不影响整体工期目标,要注意协调好分包的工程项目的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在保证品质符合要求以及工期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基础上,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降低工程的成本,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应。

3.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通过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施工完成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整个单位工程的品质及特性进行测定,再将测得的结果与预先所规定的品质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对建筑产品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如果符合预先所规定的标准条件的建筑予以通过,否则要对其进行加固或补强。如果符合优良标准的建筑则被评为优良品。在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对工程项目的品质检查包括度量、比较、判断和处理等四项具体工作。度量,是指利用计算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测量和测试;比较,则是把品质标准和度量结构进行对比;而判断,就是根据对比结果判断工程项目是否符合预先所规定的品质标准;处理,是决定被检查的工程项目是否可以验收,以及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是否需要采取补救措施等。

结束语

建筑施工的技术的优化是建筑施工企业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所以,施工单位不仅要在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做好技术管理控制,并且施工结束后也要总结经验,提取精华,这有这样才能使得其自身建筑施工管理技术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苏丽萍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7期

篇5

1.房屋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我国目前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于诸多因素混生互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参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存在违法质量行为。例如:有的建设单位不报建、不按建设程序办事;甚至将整体工程肢解,多头发包;有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则过度压低工程造价;也有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选购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或设备;有的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等致使很多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问题屡禁不止,甚至导致一些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2.1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不可逆的,因此,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只能一次成功,不能失败。二是固定性与生产的流动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固定在指定地点的土地上,工程项目全部施工完后,由施工单位就地移交给使用单位。三是单件性。每一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和周围环境相结合。由于环境、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只能单独设计生产。四是体积庞大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大量的工程材料、制品和设备构成的实体,体积庞大,房屋占有很大的外部空间,因此只能露天进行生产,其质量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较大。五是预约性。房屋工程产品不像一般的工业产品那样可先生产后交易,它只能是在现场根据预定的条件进行生产,即先交易后生产。

2.2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特点

一是影响因素多。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二是质量波动大。由于房屋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和流动性,不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的固定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工程质量易产生波动而且波动大。三是质量隐蔽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因此质量存在隐蔽性。四是终检局限大。工程项目的终检(竣工)验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3.加强房屋建筑质量监理的措施

3.1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技术准备的监理技术准备可以分为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施工交底图纸会审和施工技术交底等三个阶段。

3.1.1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主要通过自审专业图纸、各专业之间会审,发现问题及提出解决办法,以便在设计交底时由设计人员解决。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

(2)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有无矛盾,设备层尺寸及管井、竖井尺寸、楼板厚度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3)图纸上尺寸、坐标、标高及管线交叉点是否相符;

(4)器具安装、设备安装基础、空间是否合适;

(5)设备层管线进户做法是否合理;

(6)墙、板预留洞、套管是否缺少,尺寸标高位置是否正确;

(7)是否缺少专业图纸。

3.1.2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是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依据施工验收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劳动定额等文件,在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要求,为编制作业指导书做技术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图纸翻样。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的基础上,将已经变更或修改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图纸上标注;按照作业班组施工的图纸要求,以“样板”标准进行图纸翻样绘制大样图,真正把图纸弄清、吃透,使大样图实实在在地成为现场施工的依据。

(2)编制材料明细表。在进行图纸翻样的过程中,参照施工图预算,技术、计划人员准确计算各种材料,分层次编制材料明细表。

(3)计算人工工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人工工日计算。

a.根据定额计算定额工日,乘以经验系数,得出换算工日a;b.参照队里考核指标,根据工程量,得出经验工日b;c.根据土建进度计划,考虑高层施工三至四天一层的特点,计算保证工日c;d.根据经验数据,给a、b、c以权重0.2、0.3、0.5,得出:计划工日w=0.2a+0.3b+0.5c;e.根据本作业班组的技术力量组合,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并作好人员机动储备。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

3.1.3施工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交底是控制前期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做到三级交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关键,为避免出现技术交底仅仅作为技术管理制度的一项工作,真正发挥生产技术指导和施工技术准备的职能,克服编制工作由公司技术部门少数技术人员全权包揽,以至造成技术交底流于形式的弊端,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工作由项目部、队级分别从各自的角度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依据项目部技术交底细化编制,项目部审核队级(工长)技术交底,班组技术交底在工长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样板”方式为主。这里重点介绍队级技术交底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1)具体性。如排水系统:套管预埋、预留洞,应具体到管道距墙的距离是指轴线距离还是指距内墙距离,并基本统一为距内墙距离。

(2)全面性。队级技术交底要以“现场干的,就是交底中写的、画的”为指导思想,不能发生班组施工自由发挥的情况出现,一旦发生丢项情况,班组立即通过一定的程序反馈得到解决。

(3)实用性。要在大样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的控制要点写清楚,把规范的重点条文体现在大样图和控制要点里,同时把达到优良质量目标的具体质量标准写清楚,作为班组自检的依据,使施工人员在开始施工时就是按照验评标准来施工,体现过程管理的思路,使一线班组施工人员变被动为主动。

3.2建筑安装的施工程序

为保证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工程按流水作业的方式严格施工程序,强化了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

(1)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绘制现场预制构件大样图(或提供标准做法);

(2)项目部审核,经审核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加工;如不通过,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1);

(3)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加工件进行检查,以最后检查结果为准;

(4)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按贯标要求内部办理手续,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3.3严格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

质量目标责任的建立,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贯标企业,有严格的程序和流程,但如何把总目标细化,克服质量目标责任流于形式的管理通病,真正把总目标分解到各分部分项工程,再落实到具体的施工部位、施工班组,并且具有操作性,做到检查及时、反馈有效。这是我们强化质量管理,实行过程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考虑到安装阶段的质量通病相当一部分是在预留预埋施工阶段造成的,所以在预留预埋阶段,严格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同经济责任紧密结合,用经济责任制度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施,使目标责任制度化、规范化,形成质量目标管理与考核的机制,推进本项目质量管理的深化。

(1)根据质量总目标,依据验收规范或标准,经过目标分解、细化,确定预留预埋阶段质量分目标为优良;

篇6

工程实例概况:该工程为某地一栋127m高层建筑,用途为商业和商务办公楼,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25层。由于建筑特点决定,本工程外装饰幕墙工程主要内容有:石材幕墙、玻璃幕墙、(百叶窗、铝合金窗、隔栅)等。本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预埋件施工,因此作为本文的实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预埋件埋设质量的好坏,肩膀各队后面进行的结构搭接和外部设备安装起到重要的影响。下面将分别就幕墙预埋件的工程特点和预埋件施工方法、技术及注意事项等分别进行阐述。

2预埋件的加工及埋设施工方法

2.1预埋件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焊缝高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焊角没有咬边现象;防锈漆涂刷是否均匀;所用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加工尺寸与图是否一致;填写预埋件进场验收表;填写《进场物资报验表》以及上述资料经过自检和监理人员检查、验收通过后才可进行埋设。

2.2预埋件的埋设

2.2.1 预埋件埋设之前,首先根据施工设计深化图进行放线定位,特别是注意转角位置埋件的埋设,并填写《技术交底》表备案。

2.2.2 当每一层楼土建梁柱钢筋绑扎完毕后,按照预埋件点位布置图及标高尺寸,根据土建梁柱尺寸控制线,在钢筋上视具体情况用红笔划出预埋件埋设控制线。

2.2.3 在埋设预埋件之前,当土建支模时,就进行分格,将预埋件分格线弹在底模外檐口处。

2.2.4 根据埋件施工图埋件分布的情况,对埋件以轴线右边起第一个埋件进行编号,从1 至若干个进行埋设并以埋件检查表填写埋件埋设的情况。上下、左右、前后将埋设的情况记录下来,埋件埋设后填写《隐蔽验收单》并附《检查表》报监理验收。

2.3 预埋件埋设的要求

2.3.1 预埋件在埋设过程中,要以多轴线进行埋设,相对来说轴线之间的精确度足以满足埋件的几何尺寸,若以单轴线定位,丈量过程中尺寸误差会积累,造成埋件的偏位,相对轴线偏差小于20mm。

2.3.2 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应在主体结构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预埋件位置偏差上下不应大于 10mm,上下测量依据底模用卷尺进行测量。图 1所示。

2.3.3 当土建梁柱钢筋绑扎完毕后,将预埋件用铁丝临时固定在钢筋上,或点焊在箍筋上。

2.3.4 若预埋件埋设中碰到埋件在箍筋的空档处,则可添加辅助钢筋,或用铁丝与主筋扎牢。

2.3.5 预埋件在埋设过程中,一定要紧贴模板(参见图 2),上下、左右偏差到20mm 影响不大,而前后倾斜将造成角码与埋件之间接触减少,施工难度加大。采取措施,加垫铁块等均为点接触,受力将受影响。这时候只能采用楔型铁块辅助修正,这样势必造成施工周期长、成本增加。

2.3.6 埋件埋设好以后,在浇捣砼时,要注意保护埋件。混凝土施工的振动棒在埋件边应延长振捣时间,埋件周边的砼一定要浇捣密实,避免产生漏浆及空鼓现象,影响埋件的质量。

2.3.7预埋件在墙面埋设时,在浇混凝土时,应跟踪进行检查,若埋件高出混凝土应立即往下打,使埋件与混凝土面一样平。

2.3.8结构阴阳角的埋件处理

a、阴角部位埋件的埋设,依据幕墙安装的需要在角位处拉开50mm,否则影响今后施工安装。

b、阳角部位埋件的埋设,阳角处的埋设应与阴角处埋设相反,角位两个埋件应贴边靠紧。

2.3.9剪力墙处埋件施工

一般情况下,待剪力墙模板合模后埋件无法进行调整,因而在和模前将埋件固定好,采用吊线法进行,埋件与线锤退缩5mm,以免影响合模。

2.3.10圆弧处埋件施工

圆弧位埋件的施工,应明确是建筑分格还是结构分格,及时与设计沟通,以免误差扩大无法进行施工。

2.3.11 当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应做好记录,并填写预埋件安装检查表。

3 预埋件安装

3.1 每位埋件安装人员清楚预埋件的施工技术、工艺,明确分工。埋件安装前,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要向安装队长、技术员及埋件安装的有关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安装队长和技术员向埋件班长、组员,进行技术交底。同时,技术交底的内容必须知会监理人员。

3.2 每位埋件安装人员必须认真领会技术交底内容并执行,严格按设计图纸的内容和要求并依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埋件安装。

3.3 确定每个面、每个层的基准,并清楚识别基准标识。明确化学锚栓需符合设计要求及安装方法和使用的工具及方法。

3.4 详细的膨胀螺栓和穿透螺栓的施工方法。

3.5 详细的化学锚栓的施工方法。

3.6 确定从那个基础开始安装,以及安装顺序。

3.7 确定土建预埋件误差的补救方案,(必要时,须征得甲方、甲方监理、土建及设计部门同意)。

3.8 埋件安装必须按照放线的基准线、埋件位置图、节点图进行安装。

3.9 埋件安装应采取可靠方法处理,主受力埋件至少采用两方对穿螺栓加两个膨胀螺栓,对穿螺栓直径不小于12mm,其周围的缝隙应用玻璃丝布堵赛,膨胀螺栓不小于M12*110 并加环氧树脂加固,剂量符合说明书要求。

3.10 膨胀螺栓因不能置于钢板内部时,应至少保证两个膨胀螺栓打在埋件钢板内部,其余允许打在外部,且中心至埋件边缘距离不应小于30mm,并通过厚度不小于8mm 的铺助压板与埋件焊牢,焊缝长度不小于50mm。

3.11 埋件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防腐处理,涂刷防漆两遍(特殊情况必须依据设计要求进行)。

3.12 应进行承载力现场试验,必要时应进行极限拉拔试验,并有检验报告。

3.13 每个连接点不应少于 2 个锚栓。

3.14 化学锚栓的安装符合图纸要求,安装方法符合化学锚栓的说明书的要求。

3.15 不允许在化学锚栓接触的连接件上进行焊接操作。

3.16 预埋件清凿后应露出金属光泽,表面不允许有混凝土、鳞片、焊接的杂质存在。

3.17 卡埋件和结构预留口的预留槽口内充满聚苯乙烯(苯板)无混凝土杂物。

参考文献

[1] 蒋秀根;剧锦三;张丽莉;;高强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分析方法[A];都市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发展——2005北京都市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Ⅱ)[C];2005年.

[2] 周文松;姚晓征;张继文;;CFRP结合预应力立柱增强人防地下室混凝土框架[A];FRP与结构补强——’05全国FRP与结构加固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5年.

[3] 胡长青;陈尚建;侯发亮;;碳纤维布加固轴心受压钢筋混凝土圆柱的试验研究[A];FRP与结构补强——’05全国FRP与结构加固学术会议论文精选[C];2005年.

[4] 周宁;鲍宇清;钱选青;;某小区现浇混凝土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篇7

引言

管理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要想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其经济效益,就必须抓住“管理”这个关键。然而技术管理则是一个企业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因施工竞争的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来的竞争实力也比较突出。很多企业,虽然拥有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但由于技术管理方面的薄弱,管理制度不是很健全,而在竞争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一、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包含了很多方面内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企业技术的力量在实际应用中的反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施工中各个影响质量因素的技术参数的控制能力。良好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将导致施工中出现质量事故的因素和可能性消灭在其萌芽状态,从而降低了企业事故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对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优化施工流程,促进工程质量管理的实施,促进施工管理的实施,促进人员的实施,从而企业综合管理的实施。所以,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

2、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生存的问题。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的支撑和实施。通过技术管理,在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和职工的技术素质等方面,能预见性地发现问题,最终达到高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针对工程特点和技术难题,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攻关活动,在保证工作质量和生产计划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管理,它的有效实施对企业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大部分企业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没有把档案管理作为施工技术管理的一个内容。由于施工过程中,涉及到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技术核定,违约索赔等资料,这些资料必须得到妥善管理,它们将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若在建筑施工中需要涉及变更,而当设计变更不能及时的反馈给施工单位,就会导致返工重做,而出现不必要的损失,这都是由于平时的资料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引起的。而如果档案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对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记录,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或者偏差,则很快可以通过档案进行查询。

二、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重要性的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提升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1)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制是使工程质量达到预期要求的保障之一。定期对施工管理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认真执行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可以提高执行能力,坚决杜绝违反国家强制性条文的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严厉查处,绝不姑息。

(2)认真审查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了解设计设计者的意图和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应当在项目中标后,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同时应该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一起进行图纸会审。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工程质量要求,对建筑施工单位提出的图纸设计缺陷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变更。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应该熟悉工程施工图,详细阅读工程施工设计总说明,查看相关图纸是否齐全。

(3)明确并且落实相关责任。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技术负责人必须负责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及时准确的对施工中遇到各类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同时还要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复核,亲临现场,对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各个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等。总之,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应该负责解决施工管理的所有技术问题和质量监督工作。

(4)工程质量的管理应以合同的条款为依据,严格控制材料进场时的质量检验与抽样检查,当发现材料质量问题时,应提出整改意见,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建设。当工程中采用新的工艺和方法时,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作好详细的施工方案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注意和管理,防止因为管理措施不足而产生的工程质量缺陷,从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施工阶段提升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1)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对于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整个工程施工,各个分项工程,都需要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工作。特殊、隐蔽的工程,更应该加强技术交底的工作,应特别强调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和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的要求;采用新结构、新工艺的技术要求等等。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向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的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人员技术交底。这样通过层层技术交底,才能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意图,要求及质量控制点,施工过程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技术交底使工程项目按照合同的质量要求、工期要求竣工,从而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工程。 (2)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是一个工程质量目标控制管理的准则。工程质量表现为材质、施工工艺、维护保养等各个方面。在对重要的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工程施工时,应及时成立攻关小组,解决施工中存在的的技术难题,使其保证工程的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和半成品材料在进场时应按严格质量进行控制。因施工中管理失误而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性与否,都应该认真对待,制定好妥善的处理方案。(3)技术管理要按照规定的进度目标,进行全面的执行施工进度计划。要针对实际工作的进度,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进度的计划安排,随时注意分项工程的进度以及施工能力、材料供应、设备等情况。对于有分包的工程项目,需要注意协调双方有工序衔接关系方面的施工,不能影响整体的工期目标。然后工程项目在质量上符合规范要求、工期上达到合同要求的前提下,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程的成本。

3、竣工阶段提升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竣工阶段应该对已竣工的单项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进行详细的测定,测定完毕后,要和预先设定的工程项目质量目标进行对比比较,从而判断该建筑产品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合格。如果建筑产品的质量达到了预定的质量,则该建筑产品合格;如果达不到预先设定的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则视为建筑产品不合格,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进行加固或补强。若该项目符合质量优良的标准,则可以把该项目定为优良品。在对竣工的建筑工程做工程质量的检验时,要注意对工程的质量作比较、判断、度量以及处理等工作。通过比较工程质量与预定目标的差值、判断项目能否满足质量要求,做出是否展开下一个阶段的工作的决定。

结束语

总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企业技术管理的优势,充分调动工程技术施工人员的积极性,采用科学的技术管理的模式,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严格控制施工的全过程,安全、环保、优质、低耗的确保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8

一、 概述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通俗地说,它的系统理论点需要建造各种人力,物力和活动,规划和决策,组织和命令来参与的观点和科学的指导依据,控制和调节的总称。施工人力包括技术人员、技术责任人员、管理人员等;施工物力包括施工机械、建筑材料等;技术活动包括熟悉施工图纸、编制组织设计、施工质量检查、工程竣工验收等。

二、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1、经济效益

如果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形如一盘散沙,没有专业的技术管理,那么由于施工给工程造成的经济损失会无法控制。而通过专业的技术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施工进度的正常开展,同时促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成本,提高施工劳动的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求在工程施工之前建立一套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从专业的技术管理角度来规范施工流程、施工工序和施工质量检测等,使得在施工过程中有各项标准可以依照来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当中的技术管理还会把这些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与实际施工的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相结合,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问题,有利于管理施工质量。

3、工程效果

工程在建设之初都会有一个预期的效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会要求施工技术方案不断得以优化以及施工资源能够合理配置,这样,从很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的生产效率,加快了工程施工的速度,缩短了工程的工期,朝着工程开始的期望值发展,从而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工程效果。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看法

1、人的管理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行为的主体,对施工工程的进度、建筑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人的责任感和对工程的质量观,达到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督促工程质量的目的,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公平合理的激励外,还需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从建筑工程整体出发,本着适才适用扬长避短的原则来管理人。施工人员素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应在项目部全体职工中树立质量意识,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只有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严”字当头,才能带动施工人员施工时“一丝不苟”。其次,应确保项目部施工现场人员和投标文件中保持一致,避免高资深的优秀项目经理和高水平的技术负责人仅仅挂个名,流于形式。再次,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质量奖罚政策。最后,结合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做好质量教育。为此,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应该因地、因工程项目的不同建立一个相应的完善的管理体系,来达到提高工程效率的目的。建立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确保工程优质顺利地完成,建立管理体系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以及合同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以实现施工人员的管理。

2、材料质量的控制

原材料、半成品是构成工程实体的基础,其质量是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事关重大。在采购材料前,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好供货厂家,就可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材料订货、采购时,要求厂方提供质量保证文件,其质量要满足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交货期应满足施工及安排进度计划的要求。同时,合理组织材料供应,减少材料的占用量,按质、按量、如期地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确保施工正常运行。

3、施工机械的管理

施工机械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施工机械的类型、性能状态等对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要注意施工机械正当合适的选用。施工机具、设备种类繁多,要依据不同的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机具设备,施工时,要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具设备,确保作业时,机具设备处于最佳状态,陈旧或已淘汰的设备要限制使用。同时,机械设备的使用必须配套相应的技术操作工人。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是对施工机械管理的重点。

4、工程资料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程数据管理可以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材料的合格证书、检验报告书、竣工图纸、工程验收报告、工程设计变更资料、施工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以及工程签证等进行归类存档。如果这些资料有一份有遗失,我们都应该积极采取弥补措施,因为这些资料都是工程竣工验收要用到的,如果保管不当或者遗漏,都可能给工程竣工造成一定的麻烦。

5、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包括施工的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的工序控制等。对于施工的进度,我们以施工预先设置的总的计划为依据。但是对于施工现场情况不定,比如供应材料不够、改变设计等都是施工过程中难免要遇到的问题,必须得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施工工序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必要环节。施工过程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严格依照建筑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来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严格技术交底,无论是工程分项目完工还是工序与工序之间衔接都必须准确地进行技术交底,以把控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等。同时,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结合实际工程需要提高施工工艺水平,以达到施工高技术的管理。

6、工程竣工的管理

对竣工的建筑工程,我们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或者手段全方位地进行合理的检验和评审,以确定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如果检查到工程项目与实际规定的标准不一致,那么要针对工程不达标的相关部位返工,需要尽快采取补救措施,直到工程全部合格为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活动。它需要所有涉及到建筑过程的相关人员进行积极配合做好施工中遇到的各项事务,还要求对施工过程的工程材料和施工质量问题等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保证工程能按质如期完成。它不但要求我们做好上述谈到的各项内容,还需要我们把这些因素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积极配合起来,把施工技术管理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周国峰 安装配合土建工程施工界面的技术管理 [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 -2011年5期

篇9

引言

在工民建企业中,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工民建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技术实力和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工民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不断壮大,实现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民建企业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民建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工民建行业实行的是总分包体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总包方的技术管理工作由总包全局把握,而各分包则负责细处的技术管理。这就需要在施工中,既要加强总包之间的沟通交流,又要注重各分包方之间的配合协同,同时还应平衡承包单位之间进行必要的衔接以及技术上的沟通,因此,工民建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体制实质上是由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体系所确定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施工单位分包和总包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渠道,经常出现技术管理各行其事的问题,从而造成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难以落实,最终导致出现原材料堆放不合理、原材料入库合格率不高等问题,造成管理成本扩大、经济损失严重,甚至致使工程质量和整体进度受到影响。

2、并不健全的工民建施工制度体系

众多的工民建企业拥有的施工技术水平不一样,部分企业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按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工民建业的技术标准规范的进行工程的施工,没有设立完善的针对工民建业的监管部门和管理机构以及管理制度,也没有对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相应的技术岗位进行很好的对接,工民建企业自身也没有根据工民建施工技术的责任划分去任命职务,因此导致了某个流程无人负责或者某个环节有好几个人负责的不正常现象。有少数单位甚至不顾《工民建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不去建立施工的管理制度体系或是建立有很大缺点的施工管理制度。就算执行时严格遵守制度的要求,工程建设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的话,某些单位的一线员工没有按照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被技术培训,操作规程不完全,安全教育不规范,亦或是随意地进行违规操作,将安全因素抛之脑后,进行的都是不完全的安全技术交底。

3、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

集中表现在所谓的“重建不重管”,尤其在工民建现场及施工过程中,存在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部分施工人员不能很好地依据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经常出现为了方便而采取违章操作的情况,对于规范和规章的认识程度仅存在于墙上的标语,使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为“摆设”。技术管理缺乏细致有效的监督措施,相关规程、规范的贯彻落实情况没有岗位、也没有人去监督落实,使执行规程、规范变成走形式、走过场,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尽忠值守,操作人员不能按章操作,从而形成工程返工率高、原材料浪费、安全问题及施工进度慢等矛盾和隐患,甚至出现事故频发、工程质量下降的问题。

4、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各类资源浪费严重

现阶段我国的工民建施工人员,很多都是来自农村的低学历从业者,由于高层工民建施工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施工人员又缺乏对应的技能。施工人员仅凭从事工民建以来积累的施工技术经验来进行施工,对先进的各类机械设备的操控水平也较低,直接造成施工质量难以达到要求。这样不仅仅造成了各类材料浪费,同时由于设备、材料在存储和堆放中,容易出现质量危害,影响工程质量。

5、缺乏科学的安全系统管理

在高层工民建施工中,安全一直是排在首位的话题,各类施工企业提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看似安全已深入人心。但是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高空作业占据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比例,而很多高层工民建施工管理中又没有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

防护措施的检查、监督、审核不严格,导致安全措施没有进行再次确认。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疏忽,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安全人员未做施工安全技术交底,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

二、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中可优化的措施

1、对于提升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效率

建立起来一套通行的、行之有效的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总包商还有分包商的实际水准,将这样的体系传播到每个下级分包商,抛弃从前那种使用简单的分包合同以求管理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培训专业人员指挥工民建施工的技术流程,工程技术管理责任进行相应的转换存在于进行工程分包的过程中,责任精确到每一个人。在工程验收前,各级工程的进行步骤中,即使是工程的后期也要将人员的调度和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放在重要位置,人员的管理和人员的储备必须要得到重视,人员的培训亦同等重要,各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要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建设

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制度,明确关键环节,强化具体作业指导,确保一线人员施工作业行为都有相应的准则和制度进行规范。健全技术交底制度,促使所有的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对施工对象从设计情况、工民建特点技术要求、操作注意项等方面有一个具体详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科学施工。健全技术复核制度,以保证技术的准确性,避免因技术工作的琉忽差错而造成工程质量或安全事故。健全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促使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管理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研究现有的施工条件,编制和实施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健全施工日记制度,通过规范施工日记,以便了解、检查和分析施工进展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果等情况。健全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管理制度,以便在业主需要及现场条件等变化的情况下,施工图能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和变更,确保准确按图施工,维护设计文件的严肃性。

3、建立长效的施工技术管理监督体制

对于建立长效的施工技术管理监督体制,最主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出严格的考核机制,将其工作内容与个人绩效挂钩,督促监管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进行监督和规范。同时对监管人员实施一定的培训,使其能够熟悉掌握各个施工环节中具体、规范的施工操作,以便在进行监督管理时,可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保证施工过程安全、顺利,符合工民建施工的技术要求。

4、加大施工管理强度、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高层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建立施工管理体系,并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注意员工技能与素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能力,打造精品工程。

5、引进先进施工设备、改进旧设备、提高施工技术

在高层工民建施工中,传统人力操作已被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的机械操作所取代,如混凝土的高抛免振动施工法和钢筋的自动加工机械处理等,通过机械设备的投入,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因人工失误操作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通过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施工技术、改造旧设备、改善旧工艺,既能节省人力,又能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成本。

结束语

随着工民建市场的繁荣发展,工民建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对自身工民建管理进行了不断发展和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工民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顶龙.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3.29.(6):241-242

[2]周安全,浅谈高层建筑水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科技风》.2013年1期

[3]张建东,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分析[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4]范俊.林程远.陈杰.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

篇10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mportanc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门复杂且深奥的学问。建筑工程项目各个流程环环相扣,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到竣工验收阶段结束,各个环节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和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两个方面做简要论述,以期与同行交流分享。

一、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根本途径。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施工技术管理,能够确保施工进程正常有序进行,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与此同时,还可以推动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提升建筑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意义重大。

2.通过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实现工程特点和具体施工条件的有机结合,利于合理选择适合的技术工艺和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3.通过施工技术管理,能够规范施工流程,使工程实际操作情况与设计图纸相符,达到设计要求,实现工程的预期使用功能,提高施工质量。

4.通过施工技术管理,能够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施工方案,实现各工序间的合理搭配和衔接,降低机械设备的闲置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二、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1.严格执行工程技术标准

建立健全的工程技术标准,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基本保障,在具体施工中必须不断完善工程技术标准,并严格贯彻和执行。在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强制性标准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执行工程技术标准的意识和能力。对于违反强制性标准的单位和个人,一定要严加处罚。

2.严格审核图纸

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要以设计图纸为指导依据。在施工前,要对设计图纸严格审核,通过自审、互审和会审,确认图纸设计合理、数据准确、表述清晰、符合目前技术水平和实际施工条件。而后,要求施工人员熟悉设计图纸,了解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以及关键工程部位的技术要求,以确保具体施工与设计图纸相符。杜绝因为对图纸不熟悉或理解错误造成返工或实际施工效果与图纸不相符的情况出现。

3.权责明确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负全责,并负责安排具体人员对各个环节负责。技术负责人要及时处理好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在对业主和设计意图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按照设计图纸指挥施工。同时,还要对所测量的计算数据进行复核,检查和管理进场材料以及对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实行监督和控制。通过施工技术负责人的宏观控制和管理,以及各具体负责人的微观把关,共同实现工程质量控制。

(二)加强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无论是整个工程的施工,还是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都必须及时进行技术交底。这对保证工程按时保质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特殊和隐蔽工程,更要注意技术交底。对于采取新结构和新工艺、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成品保护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等技术交底工作尤为重要。施工技术负责人要按照: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面向工长、工长面向工段的顺序逐级组织技术交底。让所有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具体施工人员都对工程的设计意图、要求和质量控制点都有详细了解和掌握。

2.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

在建筑材料进场前,要对材料质量做严格检查,对于重要的材料,按照质量要求要进行抽样检查。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在材料进场过程中要认真核查材料数量和规格。在材料进场后,做好材料的保管和储放工作,防止材料受损或丢失。

3.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管理

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是工程质量目标控制管理的标准。在重要单元工程施工或者采取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元施工过程中,要成立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无论问题大小,严重与否,都必须认真对待,制定好处理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4.工程进度和成本的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必须全面执行施工计划,对施工进度和成本实现合理控制。针对具体工作的实际施工进度,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施工安排,做到前后有序;要随时注意单元工程进度和施工技术水平是否达标、设备和材料供应是否及时等问题,保证工程正常进行。对有分包的工程项目,要注意协调双方的工序衔接和配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在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工期符合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工程造价,在合理范围内,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加强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很多企业对于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不够重视,导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没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甚至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施工中管理经验和教训没有通过相应的程序保存下来,重要的技术和经济数据、技术管理资料以及施工中的合理化建议等没能系统地进行存档和整理,导致下次施工中无法借鉴本次施工中的经验教训,技术管理体系没有得到完善,本次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很可能在下次施工中重蹈覆辙。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竣工验收工作管理

在竣工阶段要对工程质量及时进行验收,确保工程投入使用时的质量,是监督施工企业的重要措施。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程序对工程进行质量检查:

(1)度量。借助计算手段进行测量和测试;

(2)比较。把度量结构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

(3)判断。根据对比结果,判断产品能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4)处理。根据判断,决定被检查的工程是否可以验收,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是否需要采取某些补救措施。

2.在竣工阶段,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1)对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其他各类技术管理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2)项目管理负责人及其所领导的团队,对施工中的项目技术管理成效如何、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技术情况、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等进行分析,总结个人心得,然后大家互相交流探讨,以获取经验和教训,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3)如果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有了创新或突破,应及时整理相关材料,为企业标准和施工工序编写工作做准备。

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质量意义重大。我们应该从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施工后竣工验收阶段对施工技术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整个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清宝.工程项目的管理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

[2]韩铁军.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8).

[3]张小纯.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9).

篇11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是指以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为依据,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各种有效和必要的方法,使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实现设计目的,最终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通常包括技术方案的编制、施工过程中日常技术管理、工程测量管理、工程试验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等工作。囊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科学管理、有效管理是公路施工进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公路施工首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技术管理这个层面上主要是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1供应与消耗协调一致,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实现效益最大化原则。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人力、财力、物力尽可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1.2要把企业和国家、当前和长远二者相结合,遵守经济节约的原则。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经济技术比较分析,本着节约基建费用,降低工程成本,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3要严格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原则。国家经济政策是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以及国家不同时期的技术经济状况而制定的,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如节约木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历史文物、施工机械化、施工管理科学化等都要严格遵守。

1.4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和施工程序原则。履行合同约定,落实季节性施工,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和均衡性。要避免施工断断续续资源利用不足,要防止出现突击赶工的现象。

1.5对“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要坚持经过试验鉴定的原则。

此外,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还包括设计公路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公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以及公路施工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等环节的管理,前提都是以基本原则为指导的。

2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2.1公路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2.1.1施工技术准备的内容

施工技术准备的内容包括:工程项目资料的交接,设计交桩以及导线点复测,现场核对设计文件,建立项目实验室并提前做好先期的工程试验以及配合比的相关工作,为需要提前进场的重要材料以及设备提供有关的技术参数、质量要求与进场的时间等,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技术方案等,按业主以及上级机关和工程的具体情况配备项目所需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有关的技术参考资料等,开工前的技术培训以及学习等。

2.1.2工程资料的交接

工程资料的交接交接的主要内容是在工程中标后,应会同上级的有关主管部门及时进行工程资料的交接,所需交接的资料包括投标期间的现场考察技术资料、投标的答疑资料、投标文件、合同文件、中标通知书、与业主签订的协议等。

2.1.3图纸的复合

图纸复合的主要目的是使得参加施工的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提前熟悉图纸,了解工程的设计特点与设计意图,找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等,并进行合理的工程策划。及时的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图纸的差错,减少图纸中存在的隐患。

图纸复合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等,是否存在重大的错误;复合现在有的施工技术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复合现场的施工条件是否符合施工的条件;复合图纸中的工程数量表、材料表是否有错误,设计能否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控制测量数据是否准确等。

2.1.4开工前的实验管理工作

开工前的实验管理工作包括:筹建项目实验室,并及时的配置齐全相关的办公用品即设施;熟悉设计文件与标书,实验人员要认真的阅读有关的设计文件、图纸以及标书,了解本工程的总体概况,便于适时合理的安排相关工作,为工程的全面开展做好准备;做好开工前的有关实验工作,包括先期材料的检验、相关的工程实验以及配合比设计等工作。

2.1.5图纸会审管理

做好图纸的会审管理,首先压球参加的人员熟悉施工图纸,领到图之后,应对图纸进行认真、全面的了解,要熟悉工艺流程以及结构特点等重要环节,必要时对图纸做详细的调查,以了解图纸是否符合现场要求等。

2.2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

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并将交底记录作为施工管理的原始技术资料,交底的内容包括:承包合同有关的条款、设计图、施工技术规范以及质量要求等、设计文件规定的技术标准、拟采用的施工工艺方法与材质要求、技术安全措施等。对于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新技术、新材料等更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2.1技术交底的要求

对技术交底工作应做分级管理。凡是技术复杂的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应逐层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关键性的技术施工问题、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以及特殊的工程技术、材料的实验项目以及所需要的注意事项等。

2.2.2技术交底的内容

技术交底的内容主要包括:承包合同中有关施工技术管理以及监理办法,合同条款的规定等,设计文件、施工图以及说明的要点等内容,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质量要求等;还包括工程合同技术规范、技术要求以及节约措施等,季节性的施工措施等;适应工程内容的科研项目、“四新”项目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技术要求。

2.2.3测量管理

2.2.3.1测量复核签认制的规定

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以保证测量质量,防止错误,因此,必须要做到:首先,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实行双检制;其次。在各工点、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组应自检复核签认,分工衔接的测量工作,要进行相互的测量签认;最后,项目经理部总工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要对测量队i、组进行测量复核签认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2.2.3.2测量资料管理

对测量资料必须进行分类管理,并进行妥善保管,作为竣工文件的组成部分进行归档;控制测量、每项单位工程施工测量必须使用单项测量记录本;记录中不得连环更改,不合格时必须重新测量,内业的计算应复查外业的资料,核对起算数据。

2.3公路施工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2.3.1技术总结

工程完工后,项目经理部人员应及时地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工程的技术总结,科研课题以及“四新”项目的负责人,在课题或者项目完成后应及时地撰写专题报告与学术论文。

技术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简述本工程的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点、规模以及主体结构类型等;注明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情况等,包括技术创新项目以及运用效果;推广应用的先进的实验仪器以及实验方法在内的质量控制所起的积极作用;在本工程施工组织以及施工技术方面的体会,包括:“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经验以及方法。

2.3.2档案管理

基本建设档案资料是整个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的文件,包括基本项目的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以及评估、决策、施工和调试等。为了工程建成后的合理使用、维护、扩建提供数据,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单项工程,建立工程的技术档案,必须与反应工程建设的实务保持一致。

3结束语

公路工程管理技术是一门融基础理论、测试操作技能以及公路工程相关基础知识于一体的学科,全方位的有效协调才会对公路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带来长久的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因此我们在公路的建设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加强施工的管理工作,做到科学施工,合理作业,充分利用机械进行公路建设。

篇12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管理水平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企业信誉的好坏是由技术管理工作的好不好决定的,它还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效益,甚至企业的生死存亡。技术装备与技术条件都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要具备的,而要具备这些装备与条件就需要获得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与技术力量的支持。建筑施工有自身的特殊性。大家都知道,建筑的样式多种多样,对于规模的要求也不一样,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因天气影响比较大,工种多而且又存在交叉,需要综合应用各项技术,所以,在生活过程中必须把技术管理抓起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施工有所保证,才可以实现预期的计划,满足质量的要求,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快,一些新的材料、工艺、技术与装备相继诞生,与此同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特殊,这对于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是很有利的,越是先进的技术装备,高要求的技术管理,才能充分体现出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最近几年以来,施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正是竞争中的重要体现,很多施工企业,虽然物质力量非常雄厚,可是技术管理太过于薄弱,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所以在竞争中不能占据主动的境地。从古至今一个永远不变的话题就是管理,这与企业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把管理做好了,才能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提高,使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对建筑企业来讲,在企业管理中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技术管理是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它能加快施工技术的进程,而且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把工程的成本降低下来,把劳动的生产率提高起来。所以,施工技术的管理,在施工企业的生产与管理面貌得到改变的同时,还能使施工企业的形象得到改变,进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二、在建筑施工中技术管理内容与作用

首先,关于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任务,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就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对于技术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施工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技术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与指标进行,组织的每一项技术工作都具有科学性,并建立良好的技术流程,这样才能使整个生产过程达到技术的规范,满足技术的要求,保证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保证施工的质量。其次,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在企业管理的工作中施工技术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其一,技术管理对于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员工技术业务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让员工及时的发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把所有的事故都在发生之前及时处理掉,使得施工质量得到保证。其二,使施工时按照科学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保证了施工的流程正确。其三,能把施工人员的潜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合理的利用材料以及设备,不但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还能把工程的成本降下来,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与市场的竞争能力。

三、目前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存在的现状

目前,我们国家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依然还是比较粗放的,技术管理体系没有系统性,在管理中只有对质量的管理,加上一些文件的存档的管理,并且因为工程在中标以后进行了分包施工,而中标的企业对于分包企业的技术管理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导致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很难开展下去,对施工技术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最后的结果就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也就给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开展带来严重的影响,给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带来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分析与研究方面进行提高,对于企业对技术管理的认识方面进行提升,这对施工企业技术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提升在市场的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面临的非常关键的问题。

四、笔者多年经验来关于完善施工阶段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建议

首先,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第一,完善贯彻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制度工程技术标准是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必须认真执行。要加强对强制性标准的培训,增强掌握标准、执行标准的能力。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理一起。对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按规定严厉查处。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其一,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其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其三,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其四,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其五,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其六,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其七,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第二,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在技术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设计意图的理解,对施工项目关键位置的质量的理解,对于中标的工程项目,做好施工的准备是必需的,尤其是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一同会审施工的图纸。了解设计单位对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对施工的要求。施工单位提出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变的要求,通过协商,在满足建筑产品使用功能和保证工程实体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解决存在的问题。一定要通过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项目地质勘查资料、设计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总平面与施工图几何尺寸、平面位置、标高是否一致;建筑结构与各专业图纸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与建筑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相一致、是否表示清楚、预埋件是否表示清楚;工艺管道、电气管道线是否合理。第三、明确责任,建筑工程项目的每一位施工技术责任人,都要对项目的施工质量负全责。充分利用自己的职责,及时解决现场发生的各种技术问题,要做好这一点,必须对业主及设计的意图有充分的理解,这样在施工的现场才能准确把设计图纸实施下去。与此同时,复核计算测量的数据,控制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监督材料的进场以及半成品的质量等。只要是对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相关的问题,与工程成品质量施工环节有关的问题,都需要技术负责人的解决与控制,这都是负责人管理的范围。其次,在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其一,对于技术交底要及时进行,技术交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保证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施工的过程中,每一部分都必须做到技术交底的准确及时。对于一些特殊的工程,在技术交底中更要加强,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新工艺与新结构,来满足技术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其二,工程质量的管理方面,关于工程质量目标的管理主要的准则是工程的合同文件的质量。工程质量的重要表现在于材质、工艺以及维护保养等。在关键的单元就要采用新的技术与设计,对施工中的技术难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的质量。严格控制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材料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的失误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都要认真解决,并做好处理方案的制定。其三,工程进度与工程成本的管理,对于技术的管理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度进行,对于施工进度的计划要全面执行。对工作的实际进度要根据情况及时做出调整,以便安排后面的工作计划,另外,琮要对工程形象的进度关注,对于施工设备、能力以及材料的供应都要随时关注。而对于有分包的工程项目,在施工的流程上还要合理的安排,不能让整体的工程目标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在质量上还要保证必须符合规范。

五、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企业中施工技术管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越来越深入,在市场中建筑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技术管理一定要抓紧,培养人员的先进技术,并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在技术管理方面更加专业,并要敢于创新与开发,相信在建筑市场中一定会有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江云林,孙育红.浅谈如何加强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9(4)

[2]施工企业管理[M].中国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出版,2005:1-12

[3]赵正荣,建筑工程师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徐见鲸,混凝土结构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高祖,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2

[6]杨嗣信,高层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98

[7]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99

篇13

0 引言

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物,它是供旅客乘降,换乘和候车的场所,应保证旅客使用方便,安全,迅速地进出车站,并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火设备等,给旅客提供舒适,清洁的环境。车站应容纳主要的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系统,从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1]。地铁车站里的辅助设备包括:自动扶梯、直升电梯、卷帘门、防洪门、旅客引导、照明、售检系统、车站设备自控系统等。地铁车站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和装修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的专业交通论文,交叉作业多[2]。因此,应在全线中考虑地理环境与工期等因素选取一个典型站进行施工试验,并且总结施工经验,为后续工程的开展提供帮助。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将研究的成果进行现场施工测试,以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地铁车站机电设备安装装修策划,不断梳理和论证有关管理和技术方案,形成的相对固定和有效的模式,以促进后续车站机电设备安装装修工程的优质、安全、高效地开展,在确保轨道交通工程按工期高质量完成的情况下,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全面体现建设特色的要求

1典型站的选取标准

根据轨道交通的有关专业要求,本文认为应在考虑地铁车站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的条件下,选取典型站开展机电设备安装装修工程管理研究。例如在无锡轨道工程中选取了湖滨路站作为1号线的工程施工典型站。湖滨路站位于观山路与五湖大道路口,沿观山路东西向靠北侧布置。五湖大道为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观山路为东西向的城市次干道。湖滨路站站位沿五湖大道东侧为菜地,西侧为既有的教育用地,西南象限现状为低矮民房。五湖大道与观山路路侧均设置规划绿化带,宽度为20米。从全局来看湖滨路站具有很好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该站土建主体结构完工较早,,但受盾构机接收和过站的影响,土建移交机电安装的时间较晚,车站机电设备安装计划于1年内完工。具备作为典型站的良好条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 典型站机电设备安装工序

地铁车站机电设备专业复杂,系统众多。主要由车站风水电设备、供电系统设备、通信系统设备、信号系统设备、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火灾自动报警和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设备、综合监控系统设备、电扶梯系统设备、乘客信息系统设备、屏蔽门系统设备等设备及系统组成[3]。每一个系统的安装既受到系统本身安装工序的限制,同时又受到其他设备系统的安装工序的影响。按照施工时间顺序主要可以分为工程施工准备工作阶段以及工程施工阶段两个阶段。本文中主要就施工准备阶段和重点施工阶段进行论述。

a)工程施工准备工作阶段

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任务至关重要,决定了后面车站设备安装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具体实施很大可能与后续工作工期存在搭接关系,工期紧时此项工作最多考虑30天左右。

主要工序如下:(1)签定施下合同及确认项目经理及总工程师;(2)组建现场工程管理机构,主要技术及管理人员与首批施工人员到岗;(3)构筑工程管理人员及监理办公用房,公共及卫生设旅、员工宿舍及用具、仓库、加工场地、道路、空外场地照明及围档、现场的临时排水设施、配置办公用其等;(4)业主提供施工设计图及相关工程资料;(5)熟悉消化施工图,汇总各专业设计冲突、漏项、设计不准确,需现场明确等问题;(6)制定质量及进度控制目标、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及用工、机具设备、材料采购和施工进度计划交通论文,制定现场安全、质量和进度控制、用电与污水排故、文明施工、设备材料、机具、施工资料等管理措施、甲供设备的现场保护措施;(7)施工现场土建和水电没施交接,检查土建结构、预留孔洞、设备基础、结构梁柱、暗敷管线、遗留垃圾及渣土;(8)相关施工人员、机具与首批材料进场;(9)监理工作交底;(10)提交开工报告;(11)设计院施工设计技术交底;(12)设备供货单位技术交底;(13)现场旅工场地规划、清理及标识、施工配电、机具、照明设施就位、孔洞卫档、临时排水设施;(14)制定质量及进度控制目标、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等任务中要注重实用性、可实施性,尤其是与相关系统设备施工、装修施工、土建施工的接口处的衔接处理,要有针对性,不要漏项。

表1某典型站工程施工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工序及时间节点实例

b)重点工程施工阶段

供电及电力监控设备车站安装主要工序如下:(1)槽钢预埋;(2)车站及站台板下电缆桥支架安装;(3)机柜设备安装;(4)车站及区间电缆敷设;(5)机柜设备单元实验;(6)整组试验;(7)配合电力监控调试;(8)供电分区站际联调;(9)供电分区站际送电。

表2某典型站供电及电力监控设备安装主要工序即时间节点实例

c)车站通讯设备安装

车站通讯设备安装主要工序:(1)通讯桥架安装;(2)车站通讯电管、分线盒预埋;(3)车站通讯线缆穿放(广播、CCTV、电信、时钟);(4)区间通讯线缆支架安装;(5)区间光、电缆敷设及引入(含漏缆);(6)设备房的通讯设备安装;(7)室内配线及光缆烙接、测试;(8)无线车站站厅设备及出入口漏缆或无线器材安装;(9)无线铁塔安装(高架站);(10)前端设备(扬声器、摄像头、子钟)安装;

表3某典型站车站通讯设备安装主要工序即时间节点实例

3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