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学数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范璐璐.解析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4,(06).
[2]姜嫦君,刘静霞.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3]邹益群.试论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才智,2015,(15).
[4]俞元苗.论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才智,2013,(36):104-104.
[5]范璐璐.解析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才智,2014,(6):47-47.
[6]曾国栋.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6):154-154,116.
[7]邹益群.试论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才智,2015,(15):169-169.
数学思想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于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朱黎生.指向理解的小学“数与运算”内容的教材编写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刘勋达.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5]俞祥龙.分类思想在中职数学中的渗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3):16-17.
[6]李祎.高水平数学教学到底该教什么[J].数学教育学报,2014(6).
[7]雷会荣.浅谈数学思想在极限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1(12):58-59.
数学思想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林雪.关于转化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13)
[2]韩云霞,马旭.浅谈函数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6,22(3)
篇2
数学日记的书写还能够很好的起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作用,能够在学生们记录日记时展开对于学过的知识综合应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巩固与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方式,也能够检验学生们对于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结合相关教学内容给学生们布置相应的数学日记为作业形式,让学生们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且对于这些应用有良好的记录。这样的作业布置形式不仅更为灵活多样,过程中也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以及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能力。学完《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后,不少学生对于人民币的几种常见币值基本能够较为熟练的区分,同时,对于不同币值的转化也基本有了认识。大部分学生在初次接触这部分知识时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消化过程,尤其是熟练的完成不同币值间的转化,这需要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练习。为了巩固大家对于相关内容的掌握,我会让大家结合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写一段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和人民币有关的日常片段。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爸爸很喜欢吸烟,一星期10包!每包20元,10×20=200元,如果爸爸不吸烟的话,一星期就能省下200元,一个月4个星期,200×4=800元,一个月不吸烟就能省下800元,一年12个月,800×12=9600元,一年就可以省下9600元,而且吸烟有害健康,污染环境。因此,我劝爸爸不吸烟或少吸烟。”从学生的日记中不难看出,学生在记录这件事情上思路是十分清晰的,不仅如此,他还很好的展开了数学知识的应用,非常准确的计算出了爸爸吸烟每天、每周、每个月以及每年的花费。记日记的过程中不仅是对于日常生活的良好记录,学生也非常灵活的展开了对于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将会很有帮助。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记数学日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则在于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能够让大家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有更为敏锐的观察、比较与记录,这些都是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非常有效的途径。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快过年了,许多商场都实施优惠政策。下面的3家商场的羽绒服,也实施了优惠的政策“:丫丫专卖店(单价200元)6折;波司登(单价220元)满200元以上送50元;雪中飞(单价190元)买三送一。我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思考:我们一家人要去买羽绒服,每人一件,到哪里去买最好呢?丫丫:200×3×60%=360元;波司登:220×3-50×3=510元;雪中飞:190×2=380(元)这样看来去丫丫买是最便宜。通过这次信息的收集,我知道买衣服也要精打细算,原来在购物中还能学到很多数学知识呢!”从这段日记不难看出,学生具备非常好的信息收集与记录的能力,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借助学过的数学知识对于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这些都是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
篇3
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教育进行“再教育”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能思考,会运筹善于随机应变.适应信息时展的合格公民的需要。本文从数学思维的特征,品质出发.结合中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探讨了中学数学教育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问题.
1、数学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而数学思维就是人脑关于数学对象的思维.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因而数学思维有其自己的特征.
第一,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的有机结合。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数学思维活动是生动活泼的策略创造.其中包括直觉、归纳、猜测、类比联想、合情推理、观念更新、顿悟技巧等方面,微观上,要求数学思维具有严谨性.要求严格遵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要言必有据,步步为营,进行严格的逻辑演绎。事实上.任何一种新的数学理论.任河一项新的数学发明.只靠严谨的逻辑演绎是推不出来的.必须加上生动的思维创造.诸如特殊化一般化.归纳、类比、顿悟等等。一旦有了新的想法.采取了新的策略.掌握了新的技巧.通过反复深入地提出猜想.加以修正.不断完善.才有可能产生新的数学理论。也可以说.数学思维过程总是似真推理与逻辑推理相互交织的过程。似真推理起着为逻辑思维探路.定向的作用.可以用来帮助在数学领域中发现新命题.提出可能的结论.找到解题的途径与方法等。其中.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更是两种重要的策略推理形式;而逻辑推理则是似真推理的延续和补充.由似真推理所获得的结论.往往需要借助逻辑推理作进一步的论证、证实。因此.数学思维只有将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发散思维是指从不同方向、不同侧面去考虑问题,从多种途径去求得解答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特点是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命题推广、升维策略、降维策略等都于这方面的反映。聚合思维是以“集中”为特点的一种思维.其特点是具有指向性、比较性、程性等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在数学思维活动中,这两种思维也是常常被交替使用的。在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为了探查解题思路.人们总是要将思维触角伸向问题的各个方面.考虑各种可能的解模式.并不断地进行尝试.设法找到具体的思路.在探测思路的过程中.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要集中注意力初中数学论文,集中攻击目标,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或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将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有机结合,特别要重视发散发性思维的训练。
2、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数学思维品质的优劣,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弄清数学思维品质的内容是必要的,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很多,我们认为数学思维品质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的灵活性,它是指思维转向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向的影响。善于从旧的模式或通常的制约条件中摆脱出来。思维灵活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善于进行丰富的联想,对问题进行等价转换,抓住问题的本质,快速及时地调整思维过程。
第二,思维的批判性。它是指对已有的数学表述或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是盲目服从,对于思想上已经完全接受了的东西,也要谋求改善,包括修正、改进自己原有的工作,事实上,数学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提出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争论。直到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思维的严谨性。它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准确、有根有据。在思维过程中,善于运用直观的启迪,但不停留在直观的认识水平上;注重运用类比、猜想、但不轻信类比,猜想的结果;审题时不但要注意明显的条件.而且要挖掘其中隐含的不易被察觉的条件:运用定理、公式时要注意定理、公式成立的条件;在概念数学中初中数学论文,要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仔细区分相近或易混的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在解决问题时,要给出问题的全部解答,不重不漏,这些都是思维严谨性的表现。
第四、思维的广阔性。它是指思维的视野开阔,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洞察。具体表现为对一个事实能从多方面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一个题目能想出各种不同的解法.等等。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大城市.那么它间四面八方延伸的大路.正好表现出数学思维发展和应用的广阔性。
第五、思维的深刻性。它是指数学思维的抽象逻辑性的深刻程度.是抽象慨括能力的重要标志.它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对事物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加工制作.上升到理性认识。它要求人们在考虑问题时,一入门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能发现常人不易发现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六、思维的敏捷性。它是思维速度与效率的标志.它以思维的合理性为基础.所谓合理性.主要反映在解决问题时.方法简明.单刀直入,不走弯路,?辣荃杈叮快速获?.它往往是思维深刻性.灵活性的派生物。
第七、思维的独创性。它以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为基础,善于对知识、经验从思维方法的高度上进行概括,灵活迁移.重新组合,在更高的层次上作移植与杂交.思人所未思.想人所未想,具有思维新颖,别具一格.出奇制胜,异峰突起,独树一帜等特点。
以上,我们列举了数学思维品质的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数学教育中.要根据不同的素材.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蕴含在数学材料中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极好素材.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下功夫.方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第一、应使学生对数学思维本身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过分地强调逻辑思维,特别是演绎逻辑初中数学论文,都是教师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注重结论,忽视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造成学生机械模仿,加大练习量,搞“题海战术”,抑制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我们应当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学到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其中包括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等,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出发.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思维单纯理解为逻辑思维的旧观念,直觉、想象、合情推理、猜测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要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这样,数学教育就不仅仅是赋予给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发现性思维”。
第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思维品质教育的最优化。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渗透在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的,但中心环节是在课堂教学方面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好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实质上主要是揭示和建二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当然也包含了建立新知识同个体的新的感知的联系。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所谓知识发生过程,通常指的是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探索与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这些实际上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思维过程,为了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意向.弓i_起动机。思维处问题起初中数学论文,善于恰到好处地建立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开启思维之门其次.要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科学认识中有重大作用。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概念的准确度与清晰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忽视概念形成过程以图省事的做法是实在不可取的。有经验的教师把概念的形成过程归结为.“引进一酝酿一建立一巩固一发展”这样五个阶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要重视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和方法的思考过程。数学教学中的结i仑通常是通过归纳、类似、演绎等方法进行探索的,我们要善于发现隐含于教材内容中的思维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数学结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比如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归纳法.演译法,映射法(尤其是关系映射反演原则),反证法,同一法等等。数学方法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要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再到更广泛的具体等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三、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包括数学学习的动机、兴趣、信念、态度、意志、期望、抱负水平等。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不仅决定着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且决定着数学学习的进程:不仅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效果,而且制约着数学能力的发展和优秀数学品质的形成。事实证明.在数学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往往与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对数学美的追求.自身顽强的毅力分不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史料的教育因素.数学中的美学因素.辩证因素.困难因素.以及数学的广泛应用性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大胆探索鼓励学生不断迫求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等.数学教育学[M],江西教育出版杜,1991年11月。
[2]王仲眷。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杜,1989年11月;
[3]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M]. 人民教育出版,1991年6月
篇4
“水利方面,要考虑海上风暴、水源污染、港口设计等,也是用方程描述这些问题再把数据放进计算机,求出它们的解来,然后与实际观察的结果对比验证,进而为实际服务.这里要用到很高深的数学。”
“要用数学来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温度等作为变量,用方程表示它们的变化规律,通过方程的“稳定解”来研究化学反应.这里不仅要应用基础数学,而且要应用“前沿上的”、“发展中的”数学。”
“生物学方面,要研究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脉搏等周期性的运动.这种运动可以用方程组表示出来,通过寻求方程组的“周期解”,研究这种解的出现和保持,来掌握上述生物界的现象.这说明近年来生物学已经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也是要应用“发展中的”数学。这使得生物学获得了重大的成就。
在买衣物时,物品所进行的优惠就运用到了数学中的折扣
与分率的知识运用。
谈到人口学,只用加减乘除是不够的.我们谈到人口增长,常说每年出生率多少,死亡率多少,那么是否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呢?不是的.事实上,人是不断地出生的,出生的多少又跟原来的基数有关系;死亡也是这样,由此可见数学的广泛性。
应用数学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人说,它是我们的全部知识中,凡是能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的那一部分。应用数学着限于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纯粹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
广泛的应用性也是数学的一个显着特征。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20世纪里,随着应用数学分支的大量涌现,数学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科学部门。不仅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仍在广泛地享用数学的成果,连过去很少使用数学的生物学、语言学、历史学等等,也与数学结合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生物数学、数理经济学、数学心理学、数理语言学、数学历史学等边缘学科。
篇5
整合是指整合相关信息,全盘把握已出现的数量关系,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数学问题;分化是指分步进行数学的分析和问题答案的组织,最后再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数学分析思路。以下通过一道典型应用题进行整合与分化法运用说明。假设你手上总共有500元人民币,想存入银行,现在银行提供两种储蓄方式,一种是两年定期存款,即两年期间一直将这笔钱存在银行里,每年的年利率为2.43%;另一种则是先将这笔钱存入银行一年,一年到期后连本带利取出来,再将本息存入银行,在这种情况下每年的年利率为2.25%,问该选择哪种储蓄方式以到达收益的最大化?根据整合与分化方法,这道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如下:
(一)掌握解题信息,整合数量关系
这是道信息含量十分丰富,解题背景相对复杂的一道数学应用题。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整合与解题相关的有用信息,全盘把握题中的数量关系(如下图),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数学问题,这道题要充分考虑两种情况,对比两种储蓄方式的最终受益。
(二)分情况、分步进行细节问题的探讨
根据第一步的信息整合,结合数量关系,分情况进行分析。
(三)整合解题思路,完善答题过程
结合第一步整合和第二步的分化分析,重新整理解题思路,形成完整的解题答案(如下表),根据图表数据,整合答案:储蓄方式一:通过这道例题的简单剖析,可以总结得出:整合与分化方法就是从整合—细化—再整合的过程,这种方法对于解决数学应用题来说效果尤为显著。
三、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数学知识定理通常是通过抽象化的数学符号呈现,数学探索的基本思路就是:具体实例—抽象概括—实际运用。
(一)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丰富
数学认知思维的飞跃必须建立在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的积累的基础之上,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不应该急于一时,没有丰富的数学知识的积累,是不可能成功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二)掌握数学抽象概括的具体实现方法
从认识角度看,抽象概括能力,就是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实现认识飞跃的能力。在积累了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就应及时进行数学的抽象概括思维活动,实现数学认识质的飞跃。有些抽象概括活动需要反复进行,不能在进行了一次后就停滞不前。
篇6
1998×3.14+199.8×31.4+19.98×314。先让学生观察数字的关联性,学生会很容易看出数值1998小数点在往左移动,3.14的小数点在往右移动,两个数值相乘,根据小数点移动的知识,学生能够推断出三个乘积是相等的,无论它们怎么变动,小数点后面一共是两位,只要算出1998×3.14再乘以3就可以了。这个解题思路实际上渗透了划归的数学思想。教师要在解题之前就开始向学生渗透,解题之后还要进行深化点睛,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这种方法。第三,经常讲,反复讲。数学思想渗透是需要潜移默化的,教师要坚持这一过程,在讲课时不断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第四,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思想,鼓励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思想运用到生活中,将生活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上。
篇7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育理应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去.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我们不妨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实例,把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处处与生活同在.同时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他们在学校之内、之外都做些什么事情,对什么比较感兴趣.
1.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在生活中经历“数学发现”,会使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让课本上的“数学”和孩子们变得更加贴近,使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会发现一些新的数学内容.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如教室排列的座位、体育课上的队列、本教室在学校各个教室中的相对位置等;生活中到处可见的几何形体,门、柱子、柜子、各种球等;人们生活中的吃穿住行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假如能把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搬进课堂,学生们就会感到非常真实、有趣,同时学生们也会充分地认识到数学并非枯燥无味,会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的数学发现不仅是一种数学学习的“预习”或者“复习”,它更是数学知识建构的桥梁.如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联系生活中实际事物的过程使几何表象更加清楚,有利于建立对应的几何概念.
2.在生活中解决问题
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课本上的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使得单一的数学练习更富有现实意义,也更加有综合性,可以说是更多地还原了数学的本质.如让学生记录自己和家人的一次超市购物过程:买了哪些东西,单价多少,每种物品花了多少钱,总共花了多少,什么东西最贵/便宜,吃的物品有几种,用的有几种,等等.这样一个过程涵盖了多个数学知识点,不仅是加减乘除的练习,也是统计等概念的渗透.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计算家里一年的水电费,了解水电费的计费方式;记录并计算出行、旅游的交通费用;学习比例时,将自己家房屋结构平面图画出来;学习平均数,可以统计班级各科考试的平均分等.如下面两道题就是很好地利用生活资源来进行数学学习的案例:
(1)在下面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单位、数或词语填在横线上.你的身高是138(米、分米、厘米),体重是36(吨、千克、克),你每天步行去上学从家到学校要走20(时、秒、分),你每分钟走50(千米、分米、米),你的家到学校有(100、1000)米,来回一趟要走2(千米、分米、米).如果学校8:45上课,你8:30离家去上学,你(一定、可能、不可能)会迟到,因为.
(2)请你计算一下你家客厅的面积.如果客厅用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设需要多少块?
篇8
反馈经济数学关系繁杂变迁的经济数学模型,能够依照各种准则来归类。
1.依照经济数学关系,普遍分成三类:经济计算模型、投资回报模型、最佳规划模型。(1)经济计算模型说明的是经济架构关系,以此来剖析经济变动的原因与运动定律,是一项社会重新投产的模型。(2)投资生产模型说明的是组织、地域或商品彼此间的对等关系,以此来探究生产技艺关联,进而调节经济运动态势。(3)最佳规划模型说明的是经济项目中的条件最值问题,是一项独特的对等模型,以此来挑选最佳方案。
2.依照经济范畴的宽窄,模型能够分成五类:单位、机构、区域、国家与国际。(1)单位模型普遍称作微型模型,其说明的是经济单位的经济运作情况,对完善单位的运营管理有很大的价值。(2)机构模型和区域模型是联接单位模型与国家模型的中部桥梁。(3)国家模型普遍称作整体模型,整体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运作中整体要素之间的彼此关联性。(4)国家模型说明的是国际经济关联的彼此影响与制约。
3.依照数学样式的不同,模型普遍分成线性与非线性两大项。(1)线性模型意指模型里面含有的关系式均是一次关系式。(2)非线性模型意指模型里面含有对于二次的高次方程。
4.依据时间情况,模型分成静止和运动两大类型。(1)静止模型说明的是某个时间上的经济数学关系。(2)运动模型说明的是一段时间的经济运行进程,包含时间延长滞后的要素。
5.依据运用的目的,分成原理模型和运用模型两大类,是否运用详细的统计数据,是区分两大模型的根本所在。
6.依据模型的使用归宿,仍能够分成架构剖析模型、可预见模型、政治模型、规划模型。除此之外,仍存在随机模型(包含任意误差的因子)和确切性模型(任意性要素不在考虑范围内)等等种类。以上归类彼此关联,有时仍能够综合在一起进行考察,像运动中的非线性模型、随机运动模型等等。
三、构建经济数学模型的程序
构建经济数学模型要求依照相应的方案、程序开展,进而让所构建的模型具备可信度、适用性,构建该模型的程序普遍地有下面几项:
1.深刻认知现实经济情况,还有和经济情况相关的背景学识,收集有关的数据,而且对数据做好整理、划分归类。
2.构建适用的模型要求经过科学的假想将所需探究的现实经济情况简单化、抽象化,应用数学方略描绘变量彼此间的关联性,构建要素之间关联性的数学模型。模型不可以太过简化,导致不可以真切地反馈现实经济的情况,又不可以太过复杂,造成无法施行的后果。一种模型抽象抑或是具象到哪种程度,决定于解析的需要、剖析职员的才能,还有获取素材的可能性与正确性。
3.依据所收集的数据素材还有构建的模型,依靠电脑电算化等开展各类仿真实验,求解所构建模型里面各个系数的预计值。
4.把模型计算的答案和经济问题的现实状况做出对比,进行判定,假若模型最后的答案和现实情况一致,证明模型是合乎现实情况的,假若模型和现实观察不一样,就不可以把所开发的模型运用到现实情况中去。此时则需重返检查,注意是假想不科学,抑或是所构建的模型出错,寻找问题的根本,持续地检验、验证,让所构建的模型合乎现实情况。点评模型好坏的准则是模型的相符程度也就是和实际经济情况的相同性还有适用性,也就是可以运用到现实情况的可能。伴随外在经济状况的转变,模型会被要求持续修正与更新。
四、构建经济数学模型需要规避的点
1.对社会经济情况的调研应当是深刻的、周全的,所获取的数据是真切可信的。
2.模型假想是否合乎科学的原则。该模型的构建脱离不了相应的假设条件,然而此种假想是有据可循的,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但要是超越了范围的话就应当做出调整。
3.对于稍微繁杂的问题做出相应的简化,简化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简化必须要合理,不可以让最后的论断和现实不相符。
4.依据调研的数据与构建的模型推断出来的系数值仅仅是估算值,其和现实情况无可回避地会出现相应的偏差,我们需剖析偏差出现的缘由,进而做出调整,让偏差在可接受的范畴里。
篇9
在新课程中,给我们教师提了更高的要求,知识面一定要广,课堂灵活控制,做到动中有静、乱中有序、张中有驰.当学生提出问题是,教师应当认真倾听,待学生问题提完后,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归纳,找出问题核心,以此组织课堂教学并随之解决其它问题,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首先要创设问题情景,针对不同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问题,及时给以点评和反馈.当教师提出问题时,让学生探索自己寻找答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各自的短处.在学习中,应让其积极主动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一定要使所有的学生互动起来,人人参与,鼓励其大胆发言,特别是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鼓励,树立信心,激活他们各自潜在的智慧,在共同探究中相互学习,在合作中求得互动,在互动中进行互学,在互学中达到互补相互启发.以你的优点弥补我的不足、以你的正确纠正我的错误,使紧张又枯燥的课堂,变成知识海洋幸福乐园.例如:我听过一个特级教师的课堂,那是一堂复习课,他开口的第一句话不是说今天我们来复习……,而是反问你们想问我什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生提出问题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以打太极的方式又丢给学生解决,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感悟到成功的喜悦,更加热爱数学.
三、学生思维活起来
数学课程是为每一个学生所设的,但是学生在发展上存在差异,在教学过中如何激活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运用激励性言语来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增进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我们发现小学生上课很喜欢举手回答问题,不管对与错,但他们有敢于表现的勇气,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变化,他们越来越缺乏回答问题的勇气,害怕回答错.不管回答的是否合理,但敢于回答就是好的开始,所以我们教师可以适当的多鼓励、赞扬,自信多了,想法多了,思维也活跃多了.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份惊喜,我们要对学生充满信心.一个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他们进行组队,众人拾柴火焰高,发挥他们每个人的智慧,去开启学习的大门的钥匙.例如:在学习《展开与折叠》时,教师先示范怎样剪,给他们启发,使他们思维活跃起来,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小组讨论,寻找规律,“我想……”“我认为……”“我们组认为……”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想法让我们做教师的也感到有意外的收获,课堂里的笑声多了,话语多了,气氛也活跃多了……
篇10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轻松,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只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
篇11
3.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研究
4.试论大学数学教学的效率策略
5.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探讨
6.大学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实质及探索
7.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
8.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新课标衔接的调查分析
9.将数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教学
10.大学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与对策
11.浅谈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
12.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13.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探讨
14.论大学数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15.MATLAB软件可视化效果在大学数学中的应用
16.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与启示
17.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建模意识与方法的培养
18.数学建模思想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19.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现状及提高对策
20.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探讨
21.一般本科院校《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路研讨
22.数学实验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3.新课程标准下大学数学(微积分部分)与中学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24.论大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25.大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研究
26.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与实施
27.大学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
28.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29.关于大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30.基于高中数学课改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
31.探索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
32.大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3.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34.浅谈数学文化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35.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中的瓶颈与对策
36.数学理论与数学应用在大学数学教育中的关系与作用
37.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途径
38.数学竞赛促进大学数学教与学
39.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改革
40.大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探索
41.谈大学数学教育研究
42.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43.浅谈大学数学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接轨
44.浅析大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融入
45.大学数学教学引入数学史的思考
46.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的性质及对其大学数学教育的启示
47.Matlab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8.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49.大学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
50.对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研究
5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视阈下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构建
52.兴趣驱动教学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53.“五模块”大学数学课程师资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
54.基于大学数学课程建设的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探索
55.关于非数学类专业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56.大学数学课堂学习环境特征分析
57.大学数学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58.基于建模思想的大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59.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大学数学挂科原因实证分析
60.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改革探讨
61.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意义
62.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63.开设大学数学实验课的探讨
64.谈创新与大学数学教学
65.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66.大学数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67.应用型本科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定位分析
68.开展大学数学第二课堂辅助教学的应用实践和思考
69.大学数学课程讨论式教学模式研究
70.大学数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71.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思考
72.借助翻转课堂来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
73.关于大学数学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探讨
74.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
75.浅析大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6.大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77.大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78.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和分级教学平台构思
79.大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方向研究
80.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81.探索大学数学教育中数学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的新方法
82.浅谈大学数学教育之“中学后”的问题及对策
83.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学习方法的衔接
84.农科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探讨
85.大学数学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86.数学文化对大学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87.漫谈大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与方法
88.数学文化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89.浅谈数学史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0.创造性思维与大学数学教育
91.依托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的教学 激发培养大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92.大学数学分级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93.民族学生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94.大学数学教学期盼人文精神渗透
95.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衔接
96.Matlab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7.浅谈大学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98.地方院校大学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初探
99.大学数学课程教育体系化调整与结构优化策略——基于西南交通大学视角
100.培养大学数学学习兴趣之我见
101.大学数学竞赛与数学教学改革
102.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平台的构想
103.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104.大学数学双语教学初探
105.大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的思考
106.数学史与大学数学教育
107.论大学数学实验的内容与实现方法
108.关于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学习方法转变的策略
109.关于提高大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
110.R软件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111.一次大学数学调查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112.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问题探讨
113.大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研究
114.大学数学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115.浅谈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116.大学数学案例教学研究与应用
117.浅谈大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118.从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119.刍议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120.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121.回顾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
122.抗战前北京大学数学系的课程变革
篇12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知识和建构的过程,并非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数学课堂互动的激情,创设有助于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处在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中,达到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的目的.一个优质的问题情境,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数学原理以及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一个优质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常识显现出来,让情境引起的关于数学意义的思考融入学生学习数学的感情中,让学生经历由问题情境进入自我建构模型,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数学的学习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是通过描述或编写一段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或者事件,而要解决的问题就融入在这个故事中.这个故事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数学知识背景相联系,且不会产生与原有知识相冲突的数学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环节中,教师必须注意:第一,深入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维活动;第二,协助学生获取缘由的经验和预备知识;第三,注重每个学生的认知差异性.
三、教学过程中融入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单向接受的学术知识点,在数学思想中不能用固定的套路来解决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学生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才能将其融会贯通地运用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中.因此,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及重视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在记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时,才能游刃有余.让学生借助基本的数学思想以及方法来解决纷繁复杂的数学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根据现代教育理论,数学是靠学生自主探索出来的,而不是纯粹教出来或可以模仿出来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使三者成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避免脱离内容形式而进行单向的、孤立的传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自主与传授结合的方式来理解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习惯.
四、坚持“导学先行”的原则
“导学先行”的原则是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分析、解决、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具有主人翁意识,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积极引导作用.当学生偏离学习的轨道时,教师要将其拉回,并辅导他们自主学习.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认知过程中要采用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初中生正值青春懵懂的年龄,他们既有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的特质,也有期待走向成熟的特质.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初中生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大胆设疑、探索未知,使学生感到喜悦和兴奋,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
篇13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过去历来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均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又如,学习旋转知识中,举出生活中钟、车的方向盘等,观察它们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从而导出旋转的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教师点出有的知识虽然抽象但有可直观理解,消除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恐惧心理。
二、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家思维能力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如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教材设计了“想一想”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那么夹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有的同学则反搏说,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也即它们的距离是不变的,要是铁轨宽度不一样,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的辨论台,然而教师作适当引导,题目的前提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转弯时的变化,学生一点即明。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哦!”,“我早说了吗!”等声一遍,再转入下面的学习就从容多了,也体现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又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生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教师“教”的难度
传统的数学教材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呢,它们有用吗?”而现在教材举也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本是难度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因其实例,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感官也动员起来了,那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多了。
四、充分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读一读”的内容有的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的只是介绍知识的由来,不仅扩阔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等。如有“矩形、正方形”这一节的课后,“读一读”的内容是“侦察兵密码通信游戏”,它是正方形性质应用的游戏,非常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学、阅读的情感和兴趣。要是学生弄不明又想知道其因由,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和学生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并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