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最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好系统解剖学这门课程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解剖学正如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说的,其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比如系统解剖学中介绍结构的空间位置毗邻关系就十分抽象,仅依靠在课程中的理论式的讲解,很难彻底理解,只有在结合实践过程中的观察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此外,高校配置的实验室设备不齐全,比如,实验室的通风条件差,在实验室教学时室内弥漫着福尔马林的气味,不仅致使学生在实验课中产生畏惧,还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因此,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个设备完善的实验室,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观察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探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措施
1.双管齐下,提高系统解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我们可以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对该模式已经有多年的使用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问题进行探讨,这样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程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系统解剖学内容庞大,要让新生明白仅仅依靠高中时期的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摒弃原来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另外,教师要在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下,精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教学重点和次点,教师要熟悉系统解剖学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使学生能针对性地去学习。在课余时间内,学生也能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此学习既抓住了重点,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对于系统解剖学的学习,在掌握教材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实习课的实物观察去巩固知识。
2.提高教学环境,提升实验室设备我们高校尽量提高实验室的设备质量,尽可能地排走实验室内挥发的刺激性气味。当然,我们也需要通过改进实验方案来改善解剖实习课的学习环境。比如用保存液和冰柜冷冻保存来替换原有的固定液福尔马林,并尽可能地降低福尔马林的浓度,减少其刺激性气体的挥发。
篇2
人体解剖学学习的是正常人体的结构,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活的标本,掌握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以后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时要求学生对照自身和相互对照,进行体表标志的观察和触摸,并给学生讲解—些重要的标志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学生十分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讲骨学和肌学时,可以触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标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结节等;如学习臀大肌时就结合临床护理,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并表演关节的运动和脱位表现;讲解呼吸系统时讲解如何触摸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颈段气管;讲解脉管系统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讲解视器时请同学互看对方的双眸,辨认角膜、虹膜、瞳孔、结膜和巩膜等结构。
3.重视解剖与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联系
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病理和药理等其它基础医学有紧密的联系。教师不能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的钻研,还要对其他学科加强了解,在备课和讲授中提高融会贯通性。例如通过了解胚胎学,联系胚胎发生,让学生理解器官的不对称分布。消化管在发生时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胰、脾、胃与肝分别处于的消化管左右两侧;横结肠和升、降结肠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肠前方的冠状面内;与此同时支配食管与胃的左右迷走神经成为前后的位置关系。心在发生时顺时针方向旋转,导致心的2/3位于人体正中矢状面左侧,1/3在右侧。例如通过联系药理知识,讲解药物在体内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掌握。
4.病例式教学法的应用,将临床病例与解剖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
基础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临床各科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打基础,解剖学除了是基础医学课,更渗透到了内、外、妇产、儿科学、神经病学、影像等几乎临床的各个学科。在讲解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联系临床,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肝门静脉侧支循环,解释肝硬化出现呕血、便血原因;讲解眼的结构,解释一些青光眼、白内障的眼部疾病;讲解神经系统病例有核上瘫与核下瘫,脊髓半横断损伤、内囊出血、脊髓灰质炎、桡神经损伤等。
5.重视画图
画图在系统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无可比拟的,不但老师要自己画图,还要让学生也动手画图.画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等。例如在讲述最复杂的脊髓内部结构或者脑干内部结构过程中,画图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在讲解眼球壁、女性生殖器等,可以随讲随画,吸引学生注意。
6.重视标本模型考试
标本模型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识方面,更要重视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认识解剖模型和标本是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要认真地对待标本考试,并将分数计入期末总评中。
参考文献
篇3
1 加强解剖学实验室建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1 实验室人员
长期以来,解剖学专业一直属于紧缺人才专业。由于传统观念或者工作环境的原因,从事专职的解剖实验技术的人员较少[3]。而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最重要力量之一。因此,对于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建设和管理应当如下:1)具备一定的解剖专业理论基础,掌握解剖学实验技术方法并能够准确运用解剖学知识;2)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实验技术人员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定期开展培训班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实验技术以及实验教学的研讨会进行学习交流;3)支持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科研工作,能够撰写论文或申请实验课题基金;4)适当提高人员待遇,出台相关政策引进人才。
1.2 实验室标本、模型、挂图的管理
解剖实验室的管理,大部分的工作是对标本的管理。解剖实验室的标本数量大、种类多。因此,对标本的有序化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以及必要。在标本管理中,我们的原则是根据系统分类管理,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感觉器以及神经系统。
我院现用标本主要为瓶装标本,对于骨学标本,每个实验室有一付完整的骨架,并用透明有机玻璃密封好,同时,备有一些完整的游离骨骼标本,对每块骨骼按结构顺序编号并登记造册,便于查找。对于瓶装标本来说,每个体统都制作多套变笨,并在有瓶中进行编号和内容标注,对每套标本都简历相应的档案资料(纸质资料以及电子版备份),放在专门的标本储物间,按系统进行摆放。
对于模型和挂图,我院配备专人进行管理。这些模型和挂图同样进行编号并登记造册,按照系统和局部解剖层面分类存放。放置模型或者标本的贮藏柜上标明编号和内容以便查找和存放。模型使用及使用完毕要轻拿轻放,其材质遭遇外力时容易破损。挂图要及时修补、补充和更新,同时要注意防霉、防潮、防蛀以及防火,加强室内通风,远离火源,配备良好的消防设施。
1.3 多媒体的应用
随着教学的改革创新,我系不局限于挂图+模型的教学模式,将解剖实验室统一更换大屏幕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相对于传统的挂图教学有着极大的优势[4],首先,每堂课需要大量的挂图,而多媒体能够随时调出所需教授的挂图内容。其次,挂图缺乏立体感与动态感,多媒体上播放的三维解剖图谱将解剖学的局部与整体关系以及层次感更直观的体现。相较之下,多媒体教学有着信息量大、直观、生动等独特的优势,弥补了已经发展成熟的传统挂图教学的不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最后,我院的多媒体每一台都配备有优秀的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以及断层解剖学课件和视频,并配有对应的三维解剖图谱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我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强化学习,这一设备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的开设极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5-7]。“第二课堂”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原则,配有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并且师德高尚的临床教师队伍带领。临床教师以临床应用为纲,串联解剖学知识点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剖学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这些知识点与临床紧密相关,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第二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小组定期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反馈问题,这一形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在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用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和解剖学名词进行口头以及书面描述,这是将来书写病历、手术记录以及病情报告、科研论文的基本功,是每一个医学生必备的能力。另外,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树立了团队合作意识。
3 必不可少的人文教育
3.1 医学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除了教授医学专业知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不可少[8]。在当代医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关心人的内在精神需求,尤其是当今医疗纠纷的频发,近80%是因为义务人员的冷漠和言语不当引起的[9]。因此,在医学院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促使医学生们怀着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人文关怀精神进行日后的医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2 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些捐献遗体者的事迹对学生进行伦理观教育,培养学生献身医学事业的崇高品格。在首次解剖前,教师带领学生在尸体标本旁肃立三分钟以表示对遗体捐献者的缅怀和尊敬,培养学生敬重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同时,在实验课以及“第二课堂”中,教育学生尊重、爱惜遗体标本,坚决杜绝任何不尊重尸体的行为。通过点点滴滴的人文教育,逐渐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为医学献身的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董梁.解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新趋势[J].职业与健康,2006,12(22):24.
[2]令狐艳.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5,6(6):438-439.
[3]张莲香,靳国华,马新伟,等.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6):66-67.
[4]肖朝伦,余资江,李宏伟,等.多媒体实物演示双向控制教学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1):45.
[5]张力,解庆林,朱义年,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2):216-218.
[6]陈德碧,杨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8(4):42-43,133.
篇4
一、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删去部分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教学要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应树立为临床护理课服务的整体教学观念,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删减和压缩对护理工作来说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为此我们对传统的系统解剖学内容进行综合和删减,精选教学内容。如运动系统中简明扼要介绍骨的位置和主要的形态结构,略讲肌肉的起止点,删减头颈躯干、四肢远端的细小肌肉等;内脏学中重点阐述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和位置,对于与该专业关系较少的器官则简要介绍;脉管学中部分血管的细小分支、淋巴系部分内容等进行了删减,但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静脉是临床静脉穿刺、输液的常选部位,肝门静脉及属支与诸多疾病密切联系,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动脉等等,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其走向、分支或属支,才能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为此作为重点内容应做到讲“细”、“透”、“深”;感觉器官中删减了内耳的部分内容等;神经系统中明确基本概念,扼要介绍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同时,删减其内部结构中过多过深的内容,周围神经系删减了细小的神经分支和分布等。通过删减使系解内容得到了优化。
二、把部分局部解剖学内容融入系统解剖学中
普通专科护理专业,由于学制较短、学时的限制,我们没有单独开设局部解剖学,但局部解剖学中的部分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必须应用的基础知识,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我们把局部解剖学里与护理临床应用密切的内容进行精选,实现系解与局解的融会贯通[3]。如表面解剖(重要的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额、顶、枕区软组织的层次结构;臂部、臀部等部位肌肉的层次结构与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颈部气管、甲状腺与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腹壁和腹股沟区的层次结构等。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了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又了解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器官所在区域的层次,有利于护理知识的掌握。
三、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内容
从护理系实习学生和刚走上护理岗位的人员调查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是不敢操作就是盲目操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是解剖学知识不丰富,尤其是与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毗邻关系不清楚,造成许多人员在操作中的盲目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4],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将应用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内容包括:(1)与注射相关的解剖学知识;(2)与穿刺相关的解剖学知识;(3)与插管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4)与冲洗用药治疗技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5)与相关的解剖学知识。特别强调操作部位的选择、结构层次、毗邻关系,使学生对护理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和失误。这样突出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为培养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的高级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四、增加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实验内容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为临床护理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依据增加或删减的理论内容,在原来实验课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与护理操作技术无关的实验内容,增加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实验内容,依据解剖学知识精心设计实验,如静脉输液术、肌肉(臀肌、三角肌)注射术、心内注射、导尿术、灌肠术、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穿刺术等,我们先让学生在护理学实用解剖标本和护理示教人上观察理解解剖层次结构及毗邻关系,然后模拟临床进行操作,对其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归纳、总结操作中所应用的解剖知识。使学生对所学
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体会
5.1在系统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与护理专业紧密联系的局部解剖学内容、临床应用解剖学内容,形成一门内容充实、应用性更强的解剖学课程,该课程既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又体现了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同时重视了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学应用,这有利于基础知识向临床护理知识的过渡,为后续的临床各科护理学习做铺垫。
5.2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调整了课程内容,优化了学时分配,解决了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缩短了解剖学和临床护理的距离。学生通过学习,普遍反映提高了学习兴趣,开发了智力,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应志国.对高职护理专业设置护理应用解剖学课程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41-61.
篇5
关键词 医学院校;解剖实验;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斯文(1964.10—),男,汉族,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实验室,实验师。
解剖学是门古老的学科,是基础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剖实验课是医学生的必修课,是实现由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过度的重要途径。解剖学课程内容庞杂,专业性强,理论描述抽象,学科中大量的医学名词需要死记硬背,学习起来非常枯燥,而传统的解剖实验教学,老师只在尸体标本上示教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学生再观察标本,老师在旁指导、解疑与后期专业课及临床操作技术脱节。随着科技和人类的进步以及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剖学的教学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如何加快解剖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在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解剖知识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对解剖实验的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便使学校的解剖实验教学适应现代化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意义重大。
1 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中精讲多练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复杂的结构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的学习观察及实际解剖才能得到充分理解。实验课通过对正常结构的观察及解剖,使学生掌握人体结构的形态位置,构造、毗邻及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使学生掌握形态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养成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独立观察思考及实际动手能力,为后续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要从教学理念改革着手,从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目标出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采用自主学习与实践促进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整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减少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加强课程内容的融通和联系。解决解剖学范畴的课程多、内容多、名词多、形态结构多异,学生普遍感觉难学的问题,适应高层次“精英”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原有的教学型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开发制作助学型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使解剖形态学教学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
四是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教学中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不仅把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传授给学生,而且把本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2 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结合临床
一是以理论讲授与学生观察理论相结合,尤其强调学生对人体标本及模型的观察理解。二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系统解剖学的实验教学中,以学生操作为主,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找出人体重要结构,并作为评估其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三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要在教学中量使用多媒体教学及声像教学,力图将教学中的难点形象的表达出来。四是结合临床进行病例讨论,教学中要突出重点,讲清难点,介绍热点,使学生通过尸体解剖操作,既提高了实践能力,又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使解剖形态学基础与临床诊疗相结合。教学中穿插临床内容,把前后期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与临床医学院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请临床医生参加教研室的集体备课,邀请临床医生上课,结合临床讲授部分解剖学内容,积极探索、安排局部解剖学与外科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使医学前后期的课程内容相融通,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基础医学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方法。
3 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
高质量的教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在继承传统解剖学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环境,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具,要具有逼真的图像、鲜明的色彩、清晰的层次、准确的定位,从而大大减少教学中的烦琐描述,更加直观的表现局部的毗邻、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二是发挥学生在实验课中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鉴国内外医学院校的经验,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病例学生自由讨论。通过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室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给学生创造更多接触标本模型的机会,定期开放实验室。指定专人管理、指导和答疑。在实验室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组成科技活动小组,开展科技学术答疑,指导他们进行初步的科研实验,查阅文献,写综述和小论文等,增加他们的学习、科研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后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篇6
一、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1.教师应有丰富的解剖学知识
断层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种方位断面上器官和结构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毗邻关系的形态科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同时对每个断层的器官结构位置毗邻关系以及各个断层间的变化都应了如指掌。因此,我们先后选送中青年教师全脱产到山东大学医学院及其举办的断层解剖学学习班学习,以丰富教师的解剖学知识。
2.教师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标本让学生观察,所以教师应该具备熟练的标本的制作技术,如分离脑、肺、肝等主要器官的断层标本制作技术。熟悉断层标本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的磨损情况,标本的变异情况等,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指明。
3.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临床知识
一个合格的断层解剖学教师,不仅要知道解剖学知识,教授尸体断层解剖知识,更应该了解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包括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特点及进展,能熟练讲授dsa、ct解剖、mri解剖和ect解剖的器官结构。因此,我们进医院影像科学习正常ct解剖、mri解剖和ect解剖,同时了解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诊断。讲授时能使基础和临床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建立以疑难问题为中心,学生自行观察在体器官、断层标本、亲手切制离体器官断层标本,并对照ct、mri图像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1] 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1.设立“疑难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准备
在实验前给学生出几道能概括实验内容的问题,让他们围绕这些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学生通过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会了自学的方法,树立了自学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
实验课要让学生观察在体标本,反复在大体上模拟做断层,再结合断层标本让其知道断层标本上结构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会出现;最后亲手切制离体器官断层标本进行比对。让学生明白学习断层解剖学不能光知道一个器官的整体,也不能光从断层到断层,而应该让学生建立起“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
3.断层标本与影像图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断层解剖教学过程中,实物标本的观察和临床ct及mri图像的观察是重要的内容。临床ct及mri图像的观察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观察每个器官的立体结构及平面结构,再通过ct及mri图像一一进行比对。这样从大体标本到断层标本,从断层标本到ct及mri图像,反复进行观察。从而达到记忆ct及mri图像及断层标本上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习影象诊断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实验条件和教学设备
1.模型、挂图、标本及ct、mri图片
实验室内必须具备足够数量及较高质量的教学标本,这是完成一次实验教学最基本的条件。我们根据教学计划提供和断层解剖学相关的局部解剖标本和盒装的系统化的断层标本及临床正常的ct、mri图片。同时准备相当数量的模型和挂图,因为有些结构不能在标本上直接观察,必须借助模型或挂图来显示。
2.标本陈列室
标本陈列室是解剖学科乃至一所学校的窗口,陈列的标本是解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建立了大体(系统解剖、局部解剖)陈列室和断层解剖陈列室两间。尤其在断层陈列室内陈列四套全身各个部位的横断层、冠状断层及矢状断层的标本,在每个标本旁边摆放该标本拍照放大过的教学照片(35cm*40cm),并对照片上的结构进行标注。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的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四、教学效果及评价
篇7
局部解剖学是讲叙人体各个局部层次结构及各器官位置与毗邻,并适当联系临床具有广泛实用性的科学,但始终没有脱离传统解剖学的范畴和技术,也不能深入局部内在的机制机理和特点弱点,光停留在人体局部记载,仅描述组成区域、位置毗邻和异常等内容,而不注意局部功能基础是建立在结构和关联之上的,更不注意局部要受到总体各方面的协调和制约,这两点在现代医学中已成为指导方针,相应地采用综合措施、针对关键治理临床病症时,必须按其固有的局解特点恢复正常为原则,也就是用局部内在规律作为治病依据。
通过学术学习班学习,会进一步理解层次解剖法是按人体局部内在的特点和规律,保全总体制约局部的关联,进行剖、查、认、定,完整全面的综合深入的钻研探索局部解剖学知识、见解、概念和信息指南的方法。过去以为层次解剖法光就是分层解剖的方法,现在体会到层次解剖的精华是按层次进行解剖、分析、理解和应用融合为一整体,这样就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主观与客观结合起来、把多渠道多方法多方面的探索与局部内的结构相关结合起来、也就是把总体与局部、局部结构与部件器官内外相关结合起来有层次的治理问题。根本的一条就是把宏观与直观微观结合起来,克服老局解学的片面,零散、只看表在形态,不透过形态现象、分析内在结构与相关实质的概念,更缺少效用检验的观点。所以在当前时代迫切需要发展和更新一个以宏观学术体系的局解学。对临床医学将提供更有效的以表度里、随机四定和信息指南的工具学科。
局解学的更新,光在解剖方法和理论上更新是不够的,也要在技术上更新,在标本上把局解特点显示出来,则对形态上特点就有说明的理由。所以局解学习班教大家学练做层次标本的技术,用尸体分别做出了不同规格的标本;纵的编排可用于系解教学,每一系统都有十件标本,横的编排用于局解教学,既有局解特点,又接近活体真实,很符合临床医学和医护人员的需要。用这样的标本教学,才能把直观描述形态的学术水平提高到功能解剖学的学术水平。因为这些标本可翻动、可还原、可架空可拆拼,可供测、试、透、比,从标本上可以学到功能意义的层次透视、姿态方位、间隙通道、约束支持、力导缓冲和网络肌门等的知识。这些在老方法制成光溜溜的标本上是难以学到的。如将层次标本用于局解教学,标本上基本保留了结构与关联,可供识别结构内的各种功能部件,辨认组配适应机制,理解相关协调机理,探索抗力强弱和验证必然动向,这些知识更是临床所需要。
局解学习班还教大家做局解课题设计,在自己做好的层次标本上验证能否试做课题研究的作业,然后用测、试、透、比技术,进行局解学内容的科研,每人一题由设计、调查分析,实验探讨到撰写论文报告,学习宏观体系看问题、运用总体制约关联的思路,深入透析局部内在相关的概念,提高对基层结构的认识,如原则原理、特点弱点、常数常态和定法用法上的宏观分析的知识,以便临床工作在处理局部病症时而达到宏观控制的目的,增加予见性克服盲目性。
总之,学习班教理论教技术,做标本做作业以及搞科研撰写论文,统统贯彻了局解学的宏观学术体系,很令人感到老局解学就是缺少辨证法,但是归根到底还是首先缺少宏观学术体系,缺少总体制约关联的原则,才会少用辩证和不知如何辨证。对此,参加学习班的同志都均有同感,并认为对局解学的更新首先在于对宏观的学术体系有所理解。
参考文献
篇8
2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的功能及作用
我国是继美国和韩国之后第三个进行"数字人"研究的国家,如今数字化技术已全面进入医学各学科的科研和教学领域[2]。三维数字人体虚拟解剖学软件在数字解剖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最为便利,大大方便了学生学习解剖学课程。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由山东易创电子有限公司研发,采用第三军医大学的断层数据,结构模型精确、完整,是目前国内外现有唯一拥有中国人人体特征的完整数字人解剖系统[3]。从事医疗事业的工作人员、解剖学教师、医学生以及对解剖学感兴趣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本系统进行学习。数字人软件系统具有以下几个功能部分:
2.1系统目录结构系统目录是整个系统的总纲和索引,根据系统解剖学教材及教学的需要,分为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脉管系统、视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十大系统。各系统内容完整,操作简单,可任意搜索任何解剖结构,结构名称中英文双语显示,并伴有中英文发音,也可放大观察某一局部器官的位置和毗邻关系,并能进行双屏显示和立体显示。
2.2断面显示功能断面显示功能是将人体从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三个方向进行切割,形成均匀的断面展示人体,共2300多个三维人体解剖结构,分辨率极高,并且可以任意放大与缩小。此功能可满足CT、磁共振成像等专业的学习和应用。
2.3软件主要按钮功能该系统的界面有多个功能按钮,包括初始化、着色、去色、隐藏、只此可见、截屏、撤销等功能,基本满足所需操作。如着色功能,在点击每个器官时,能显示不同的颜色,一目了然,有利于同学们自学;再比如截屏功能,教师可对自己感兴趣的图片截取,保存,可用来制作教学课件或动画等。
3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基于以上功能,数字人解剖系统可作为解剖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工具。与单纯的传统解剖学教学方法相比,数字人解剖系统辅助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3.1图片效果好解剖学是属于形态学范畴,众所周知,图片对于形态结构的理解至关重要,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解剖学教学的灵魂。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主要采用挂图和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来展示图片。传统的解剖图谱只能反映平面的图像,缺乏立体感和真实感,而且是静止的,不能放大,对于刚接触解剖学的医学生来说,不利于理解。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图像的清晰度和饱和度均优于普通图谱,而且图文并茂,画面生动形象,将原本枯燥难懂的解剖学知识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完整人体数字可视化系统的图片具有以下优势:①三维解剖结构可以任意角度调整,可仰视、俯视等多角度观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结构的立置和毗邻关系。②在断层精度方面,男女分别为0.1mm~1mm和0.1mm~0.5mm不等距,合成后的矢状面和冠状面结构图像清晰,能够任意放大或缩小,这对断层解剖学的学习非常有益。③在完整性方面,本系统的断层数据是连续获取的,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另外,该系统也是一个动态的管理系统,可以随时修正添加最新的图片和资料。
3.2可提供学生课后自学解剖学研究内容较多,而课堂上时间有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而繁杂的理论知识,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复习已学过的实验条件尤为重要。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尸体标本紧缺,开放实验室供学生自行观察标本无疑加大了标本的损耗。数字人解剖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点。该系统既可以在高校建立虚拟人体实验室,作为课后实验室开放的主要平台,也可以安装在校园网上作为学生自学使用,从而在不降低学习效果的基础上,有效减少尸体标本的损耗。数字人系统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实物标本,但其层次分明和条理清晰甚至优于实物标本。学生在独自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主动性提高了,学习起来当然就容易多了。
3.3考试管理系统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成绩仅取决于期末的一次考试分数,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标本考试也存在一些局限。数字人系统的数字化教学平台考试系统可改善这一现状,实物考试也就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教师自行出题,利用系统图片的优越性,可任意角度去考察学生对于人体结构的掌握情况。系统还可以自行阅卷,省去大量人力,方便快捷。
总之,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是在传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医学信息技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等建立起来的,为解剖学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既作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教学使用,又可作为断层解剖学课堂教学使用,也可供学生网络自学和临床论文 参考,并且可以有效缓解当前人体解剖标本来源紧缺的现状。本系统并非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工具,而是作为辅助和补充,实践证明,中国数字人解剖能改善医学院校解剖学教学条件,充分弥补实验教学和考核方法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篇9
全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全社会创新能力的提高,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如何在解剖学教学中淡化应试教育,真正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是我们一直思考并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为适应教学改革与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出适应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改革方案。
1 制定符合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之成为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解剖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是学好其它医学课程的基础和前提。为此,结合军医大学特点,解剖学教学目标必须达到以下要求:①熟练掌握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位置和配布规律,为学习医学基础及临床学科打好基础;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军政素质的临床医师。
2 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材配备、教学大纲制订、教学内容各有侧重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临床专业五年制本科生,采用大体解剖和中枢神经解剖两段教学模式。大体解剖教学以小班课为主,讲习比例达1∶3,强调学生动手、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中枢神经教学以大班课为主,讲习比例为1∶1,强调学生理解、融会贯通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尽可能地结合科研和临床的实际推荐参考书籍,拓展学习视野,使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其他专业的学生,则以系统性为教学主线,精简内容,侧重于学生系统化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 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学习,这种“填鸭式”授课,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不能适应临床需求。应当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更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我们在实践中的体会是:①教学内容的抽象化与形象化相结合。授课时应密切联系临床病例与日常生活事例,生动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②充分应用学导式教学,促进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通过布置提纲和问题,安排学生自学,锻炼学生概括、表达及分析的能力;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及师生间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③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借助辅导、参观标本陈列馆、制作标本、课外兴趣小组、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针对教材中有争议性的内容去查阅相关文献,阐明自己的观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4 完善教学考评制度
教学考评制度是检验授课质量的尺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新型考评制度。①对教师的监督机制,加强备课、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评估等监督,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把关,尤其是把教师对启发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因材施教、因课施教的能力作为重点,由教学专家及授课对象共同评估科学分析,并回馈给授课教师,利于改进。②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考评,主要是将过去单一的笔试形式改为多层次的以培养适应型人才为目标的考核形式,将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实行的结构评分制考核中笔试成绩仅占40%,而标本考试占到30%,其余部分为课外论文、课堂讨论、解剖操作等平时成绩。考试形式上,采用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多种形式。
对学生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的考核,可通过考试内容的拓展和综合分析能力、科研思维的培养来实现。因此在教学考核中应当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向未知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1 制定符合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之成为具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解剖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是学好其它医学课程的基础和前提。为此,结合军医大学特点,解剖学教学目标必须达到以下要求:①熟练掌握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位置和配布规律,为学习医学基础及临床学科打好基础;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军政素质的临床医师。
2 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材配备、教学大纲制订、教学内容各有侧重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临床专业五年制本科生,采用大体解剖和中枢神经解剖两段教学模式。大体解剖教学以小班课为主,讲习比例达1∶3,强调学生动手、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中枢神经教学以大班课为主,讲习比例为1∶1,强调学生理解、融会贯通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尽可能地结合科研和临床的实际推荐参考书籍,拓展学习视野,使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其他专业的学生,则以系统性为教学主线,精简内容,侧重于学生系统化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3 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学习,这种“填鸭式”授课,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不能适应临床需求。应当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更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我们在实践中的体会是:①教学内容的抽象化与形象化相结合。授课时应密切联系临床病例与日常生活事例,生动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知识。②充分应用学导式教学,促进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通过布置提纲和问题,安排学生自学,锻炼学生概括、表达及分析的能力;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及师生间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③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借助辅导、参观标本陈列馆、制作标本、课外兴趣小组、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针对教材中有争议性的内容去查阅相关文献,阐明自己的观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4 完善教学考评制度
教学考评制度是检验授课质量的尺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新型考评制度。①对教师的监督机制,加强备课、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评估等监督,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把关,尤其是把教师对启发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因材施教、因课施教的能力作为重点,由教学专家及授课对象共同评估科学分析,并回馈给授课教师,利于改进。②对学生掌握情况的考评,主要是将过去单一的笔试形式改为多层次的以培养适应型人才为目标的考核形式,将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实行的结构评分制考核中笔试成绩仅占40%,而标本考试占到30%,其余部分为课外论文、课堂讨论、解剖操作等平时成绩。考试形式上,采用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多种形式。
对学生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的考核,可通过考试内容的拓展和综合分析能力、科研思维的培养来实现。因此在教学考核中应当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向未知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世武,应大君.医学检验专业人体解剖学考核方法探索[j].检验医学教育,2002,9(1):34-37.
[2]崔英健,孟滨,曲瑜,等.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4):259-260.
篇11
The Innovation on Digital Teaching Method of Anatomy
HU Hengwu LI Songtao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 China)
Abstract: Anatom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medical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the shortag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equipment, the paper establishes an digital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anatomy by computer technology, which could provide for students the experiments real-timely, multi-dimensionally and interactively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digital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e given fruits could easily train the skills.
Keywords:Anatomy ; Digitalization ; Teaching System ; Teaching Method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数字智能控制已经渗透到现代医疗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新的数字医疗,促使医疗技术向专业化、精准化、微创化和远程化方面快速发展[1-2],导致传统教学模式与数字医疗现实脱节,在校医学生与当前应用实际脱轨。基于此,如何在实物标本不足[3]的情况下,通过探索其他途径和方法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满足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的相应需求,即已成为时下的焦点研究课题。为此,采用数字化技术对解剖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也就是通过数字化教学为学生提供实时、交互、多维的解剖学学习环境,医学生不再受任何时间、地点所限地开展学习和实践训练,这就势将使得解剖学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问题现状获得圆满解决,同时强势促进理想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下面即对这一研究实现展开全面论述。
1 解剖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解剖学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停留在“看”与“摸”的层面上。医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专业老师的“填注式”[4]教学方式教授,即通过教师讲授和“看”教学模具的方式学习知识。由于教学进度安排所致,每个章节要指定学时来完成讲授,在这个过程中,讲课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都是老师用教学模具实施讲解,学生只能努力“看”和“听”而未能将实践操作与理论密切联系,致使所讲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抽象、晦涩又枯燥的文字堆叠。而在实践操作时却又由于理论讲授时有些内容本来疏于理解,或因即时记忆而涉及遗忘,因此就很难使“看”、“听”的与“摸”实物标本建立生动、统一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实践效果。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解剖学也概莫能外,既可将多媒体技术用于理论教学,也可以用于实践操作教学。在整个教学周期中都可以进行多媒体标本示教,利用二维的画面直观展示出组织器官解剖结构,同时附以传统的讲解。这一联合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从而提升了教与学的活跃性。但是,仍需看到,通过多媒体可将标本的组织器官结构真实、清晰地显示出来,教师再利用标本讲解,却只是丰富了“看”的内容,学生依然无法在讲解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实现无缝连接,强化学生所学。另外一点则是采用实物标本进行实践教学,现阶段实物标本却仍处于紧缺状态,难以满足医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
2 数字化实验室建设
针对解剖学传统教学中的如上情境问题,研究分析可知,即需利用数字化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建立一个解剖学的数字化教学环境。这样的一个数字化教学环境主要依托数字化实验室的出现和形成。数字化实验室创建包括用于理论教学的讲授环境、实践操作的训练环境及辅助管理环境,需要将已有的解剖实验室和计算机实验室改造成数字化综合实验室。通过购买大数据、高负载服务器处置学生计算机端发送的请求,并升级学生计算机,使其具有高性能运行速度、数据处理能力和专业级图形图像处理显卡等,由服务器和计算机构成离散的图形图像数据处理场地,为数字化教学提供硬件环境;数字人体[5]和仿真手术刀[6]已有高校和公司构建完成,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有数字化教学系统软件,为数字化教学提供基础环境,同时更要在系统中设计教学管理工具对医学生操作训练进行管理,保证教学的效果;建立虚拟标本考核模块,依据教学进度安排虚拟标本考试,及时考察学生所学内容。
数字化教学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数字人体、虚拟手术刀、三维重建系统、虚拟标本考核系统、教学管理工具五大部分和扩展功能。其中,数字人体包含了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结构,医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人体结构,在其上模拟人体生命循环,而且这一部分也是数字化教学系统的核心部件;虚拟手术刀由带力反馈装置的仿真手术刀和数字化的手术刀组成,用仿真手术刀控制数字手术刀进行组织器官解剖,产生碰撞、变形等数据信息,其后将由三维重建系统进行重建、并获得解剖结果;三维重建系统主要采用绘制算法对虚拟手术刀产生的碰撞、变形等数据信息进行三维重建,也可以对医疗设备产生的图形图像数据进行立体重建,旨在实现多维度、多层次观察;虚拟标本考核系统主要通过三维重建系统生成虚拟标本,用虚拟手术刀进行实践操作,为医学生提供训练和考核所用;教学管理工具主要是对教学进度、解剖训练、阶段考核、教学资源、数字化实验室开放情况等执行和实施管理。综上所述,整个系统的核心是数字人体、虚拟手术刀和三维重建,可为医学生构建了数字化、可视化的解剖标本,而医学生则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达到学习解剖课程和锻炼技能的目的。
系统软件在Windows操作环境下采用C#、OpenGL、 VTK和Openhaptic开发实现,并为使用者设计了B/S模式的用户界面,使其与日常用计算机习惯相一致。该系统软件界面是标准式的菜单操作选项,一般包括“文件”、“数字人体”、“虚拟手术刀”、“三维重建”、“教学管理工具”、“扩展”和“帮助”等。
3 数字化教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首先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环境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一般包括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标本等,用“看”、“听”和“摸”的手段教授解剖学知识。但教学用具、实物标本和多媒体展现的都是单独、分立的,不能揭示人体的多维层次结构,另外也没有充分的实物标本来保障实践操作训练,理论指导对技能训练仍未臻至一体或满意。数字化教学系统可以建立实时、交互、多维的数字人或虚拟标本,医学生可以反复观察人体结构及其解剖关系,并通过仿真手术刀对感兴趣的组织器官进行解剖。这就突破了传统教学条件的限制,完成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实时连接,强化了知识理解程度,使难学、难懂的科目也充满了系列美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其次,将数字化实验室和数字化教学系统开放。医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到数字化实验室,又或者通过个人计算机登录WEB进入数字化教学系统进行自主学习,医学生还可通过管理工具中的微信、QQ语音、留言、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给老师发送信息,老师通过教师端回复问题,方便了学生与老师沟通。用上述方式达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学生成了教学的核心,所有教学资源都是学生以其学习目的为轴心发生的特征选择性配置,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自主的学习空间。
最后,依据教学进度通过虚拟标本考核系统安排标本考试。标本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手段。由于实物标本的紧缺,缩减标本考核内容,严重阻碍了教学的推进。在数字化教学系统中,医学生可以反复使用数字人体或三维重建的组织器官,也可以反复使用虚拟手术刀解剖,进而依据需求安排虚拟标本考核,及时考核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4 结束语
数字化教学改善了传统解剖教学,紧跟当前医疗节奏,缓解实验教学用具的紧缺,用多样的数字化的教学方法拉近与解剖学的距离,促进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尤其是对提高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 雷,刘 谦,钟世镇.数字解剖学额-数字医学的基础[J].科学(上海),2009,61(2):27-31.
[2] 黎健伟. 数字化组织瓣的虚拟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初步应用[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9.
[3] 司道文,张廷才,张宇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9(19):1426-1427.
篇12
神经解剖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系统相对于人体解剖学的其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更为复杂,抽象;(2)各部分结构之间的功能联系更为紧密,网络化;(3)在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方面的新观念和新技术。因此,神经解剖学的学习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有空间想象力,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神经系统功能,这成为初入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难点。尽管医学生对人类神经系统的神奇结构和功能均有极大兴趣,但大多数医学生反映难学、难记、难理解,从而导致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多元性教学就是以多元性哲学思想为指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主张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应变性[1],针对在神经解剖学的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本校在临床本科生教学中采用了多元教学法,对提高神经系统的教学质量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1优化传统教学法,强化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医学生在神经解剖学学习中面临的第一个难点就是“记忆难”。这个困难来源于神经系统结构复杂和抽象,形态和位置难以辨识,结构多且分布广,却在功能上形成网络联系。形象思维是通过抓住客观事物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将该形象保持在“内心视觉”中,并进行科学的抽象,取得优化的思维结果[2]。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医学生记忆神经系统结构特点,理解功能联系。传统解剖学教学法以直观式教学为主,通过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促进医学生对解剖结构的掌握,符合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所需的“观察-类比-想象-模拟”四个基本要素,是神经解剖学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因此,本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教学经验,结合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逐步优化传统教学法,从而强化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本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提供传统的挂图、标本、模型、视频、图像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外,还充分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构建可视化人体神经系统。利用多种展示技术,使神经系统的抽象结构形象化、微观形态宏观化、复杂过程具体化。例如,豆状核、背侧丘脑、红核、黑质等重要的脑神经核团分布于端脑、间脑和脑干深部,形态不规则且无法直视,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挂图或标本均只能在某个二维平面上展示这些神经核团的某一部分。
针对特定某组神经核团的模型能展示其三维结构,但又难以显示其在脑内的定位和与其他结构的毗邻关系。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只能依靠空间想象能力进行记忆,学习效果不佳。通过依据可视人体数据集所构建的脑深部核团三维可视化模型,更为清晰地显示各核团在脑中的立体形态和空间位置关系,学生能直观、准确地观察该核团的二维和三维形态,了解其在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大小,记忆效果显著提升。另外,将大量的语言文字这类抽象的知识信息转化为以数字为主的口诀或框架结构,这类记忆法也是神经解剖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手段。例如,在学习臂丛各分支时,可以总结为“锁1,臂2,肩3,胸4,分支5”,分别代表锁骨下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等臂丛各大分支。在学习脑神经时,将脑神经与脑神经核的对应关系按3类框架结构归类:(1)1对1(一条神经与一个核团相关),比如Ⅱ视———外侧膝状体;(2)1对多(一条神经与多个神经核相关),比如Ⅲ动眼———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3)多对1(多条神经与一个核团相关),比如Ⅸ舌咽、Ⅹ迷走、Ⅺ副———疑核。
2合理运用CBL教学法,激发医学生应用逻辑思维
在神经解剖学学习中,教与学所面临的另一难点就是“理解难”。学生渴望揭开神经系统神秘的面纱,探索其如何复杂而精确的调控人体各个系统,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认识和改造世界。但是,由于神经系统在形态上和机能上都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每条传导通路都涉及很多知识点,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神经系统知识点归纳总结,区分比较,找出规律,理清头绪,最终加强理解记忆。然而,初步接触医学知识的医学生欠缺应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只能靠死记硬背,因此感觉难以理解。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在国内外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在神经解剖教学中引入CBL教学法,希望引导学生充分调动逻辑思维能力[5],提高主动学习的效率,增强对神经系统的理解。教师按照选择神经系统典型病变案例的原则精选临床案例,设计问题紧密结合解剖形态。CBL教学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教师在提前将病例及讨论问题交给讨论小组,各组查阅文献资料后,以多媒体幻灯汇报的形式进行病例分析,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和答辩。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调节讨论氛围,聚焦讨论思路。例如,教师准备的1例CBL案例:女,20岁,18岁时曾患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用大量青霉素治疗了6周;8个月前,忽然晕倒,神志不清约1h;当意识恢复后,仍神志模糊5~6d,不能说话。检查发现:右上肢痉挛性瘫痪,随意运动消失,无肌萎缩;右眼裂以下面肌麻痹,吐舌时舌尖伸向右侧,无萎缩;右下肢和左上、下肢无改变,无视觉和躯体感觉障碍;唇、舌能够运动;但不能说出规则的言语,问话时,只能回答简单的几个字,如“是”或“不是”。试分析该患者的病变部位。通过这个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四肢,头面部的下行传导通路,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区,同时也通过查找心源性脑梗的诱因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开始逐步建立临床思维模式。
3导读式教学法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型医学人才是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新目标,教育中应着重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近30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经科学发展迅速,美国、欧盟、日本相继推出了“人类脑计划”,旨在以探索人类大脑工作机制,绘制脑活动图,针对脑疾病开发新疗法。“中国脑计划”[8]也将从认识脑、保护脑和模拟脑三个方向全面启动。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紧跟神经科学发展的脚步,也是近年来本校在神经解剖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导读式教学的培育原则是培养创新性思维,以教师为导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9]。本校在神经解剖教学中开展文献导读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术视野,了解科研前沿。例如,在学习传导通路的课程中,选取关于小鼠全脑神经元的连接图谱的研究论文[12],引导学生如何阅读文献、查阅文献涉及基础知识、最新科学研究技术,激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阅读文献,有效地激发学生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学会如何沟通与交流。采用导读式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神经解剖的研究前景;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在神经解剖教学中灵活采用多元教学法,综合培养和提高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多方面的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动性和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能够更好地运用神经解剖基础知识来解决临床问题。教师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中也获益匪浅,教学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多元教学法在神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是本校为探求更加符合现代医学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做出的有益探索,希望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探索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扈中平,刘朝晖.多元性教学理念与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1(7):20-24.
[2]于秀彬.试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性[J].社会科学战线,2008(1):239-242.
[5]朱小敏,谢琳,刘莛.PBL联合CBL教学方法在眼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重庆医学,2016,45(8):1138-1140.
[6]张燕,蒲丹,吴立玲,等.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1):29-32.
[7]李霞,张绍异.创新思维培养与“设疑式”教学法改革[J].重庆医学,2010,39(18):2446-2447.
篇13
1拓宽集体备课内容
局解集体备课除了备教材的内容、重点、难点及授课技巧外,加强了备尸体和实验操作。课前由主备课老师向相关授课教师介绍本学期局解使用尸体情况,并到实验室察看尸体质量,对不同质量、性别的尸体制定出拟作他用的目标,在确保完成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局解学习任务和质量的基础上,为系解及其他专业解剖学教学的再利用提出要求。选用的教材是彭裕文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和卫生部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根据我校教学时数实际情况,集体备课中强调主要的操作步骤、关键点及注意事项,如股前内侧区的操作,强调与切口有关的骼前上棘、耻骨结节和胫骨粗隆3个重要骨性标志的摸认;强调自骼前上棘至耻骨结节的切口及平胫骨粗隆的横切口,一定要掌握好深度,切口过深会切断一些浅静脉和皮神经;在修洁肌周围的深筋膜和结缔组织时,强调要尽量与肌纤维的方向一致,以保证肌的完美;在解剖股三角时,强调约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寻找到股动脉,再寻找其内、外侧的股静脉和股神经;深部结构的解剖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能进行钝性分离的操作尽量少用刀和剪刀,以减少损伤的可能性。根据局解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局解教学指导》,本指导除了对理论部分提出要求外,强调了实践的具体要求,如对股前内侧区要求解剖出股前内侧区的皮神经、大隐静脉及5条属支、股三角及收肌管的主要结构;观察股鞘、股管和股环;点认出股直肌、缝匠肌、股薄肌、长收肌、大收肌、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深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及穿动脉等。通过拓宽集体备课内容,目标更加明确,措施进一步到位。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第一步。
2尊重尸体,对尸体进行保护性操作
在局解教学中的做法是:①授课老师在课前要向学生简短介绍尸体紧缺是近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些尸体是自愿为医学教育作贡献捐献的遗体。教师和学生有尊重人体尸体的义务,尊重人体尸体是人体解剖教学的基本伦理原则,在解剖操作中,不得嬉笑,不许随意切割;②要求担任主刀的学生在操作前上讲台脱稿陈述操作步骤和要领,促使主刀的学生课前必须充分预习相关内容,有利于减少操作的盲目性和提高学生临场不乱的演讲能力;③强调局解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如同样一项手术,有的医生手术过程出血多,有的出血少,有的术后感觉功能恢复的快而好,有的恢复得慢而差,这些与医生对手术区域血管、神经的分布和走行的了解、掌握有关,现在解剖的每一刀、每一剪都是为将来解除患者的痛苦打下的基本功;④告诉学生们,他们在大学一年级学习系解时所用的标本,有的是利用以往局解之后的尸体材料制作而成,并向学生展示1一2件上一届局解课中学生制作的标本,希望同学们在学好局解的基础上,尽量为下届同学的学习多保留一些可用的材料和标本,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的精神;⑤操作中及时提醒学生们注意保护好相关结构(如在修洁大隐静脉时,注意保护好伴行的隐神经,在暴露甲状腺上动脉时,不要伤及与其伴行的喉上神经外支、在切断臀大肌的时候,注意观察与臀中肌的分界,不要将其一同切断等);⑥根据不同区域解剖操作的难易程度,适当调整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时间比例,有些部位按理论实验1:3比例(如胸部、臀区等)进行教学,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区域(如颈部)则按1:4比例进行教学,保证了学生操作的时间,改变了以往由于某些区域解剖操作的时间紧,“大刀阔斧”、“草草收兵”的操作现象。通过提高认识和加强操作管理,保证了教学预期目标的完成。
3加大教师对局解操作的巡查力度
要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实践中去,巡查老师除了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和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能顺利地进行操作,还要监督和阻止学生的一些不必要的破坏性操作(如解剖暴露内动、静脉和神经通过坐骨小孔时,不要切断骸结节韧带;解剖腹腔干时,没有必要将肝切除一块等)。这样,一些重要的结构既被清晰地观察到,又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巡查老师对各组操作的主刀、助手的认真程度、操作技能、效果及同组其他同学是否认真观察、积极提示等进行评分,并对表现不够满意的同学进行随时提问,要求其点认出某些结构,作为评定实验成绩的一部分,有效避免了以前主刀和助手操作,其他人可看可不看,甚至聊天及到其他实验室乱串等现象。操作结束时,各组主刀者带领本组同学将局解教学指导中要求点认的结构全部点认出来,如果没有暴露出所要显示的结构,或者损坏了重要结构,则按事先确定的扣分标准扣分。作为奖励,对解剖制作完好的结构,老师予以拍照,制作成课件在本届教学或以后的局解教学中使用,或将标本保存在陈列室(注明年级、班级及制作者的姓名),从而提高了同学的自豪感、荣誉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加强巡查力度,使学生的操作更加规范,能更好地完成局解操作的预期目标,提高了教学质量。
4充分利用人体标本陈列馆,服务于局解教学
本校的人体标本陈列馆里有800余件制作精细、质量较好的标本,既往主要供系解教学使用,很少向上局解课学生开放,这些直观性最强的实物标本对局解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现在,在学生动手解剖操作之前,先到陈列馆观看相关的陈列标本,做到对本次实验内容的结构层次及毗邻心中有数,再去操作,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可随时进人陈列馆再观察,特别是一些断层标本,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因为断层解剖对器官结构的位置、毗邻、层次的显示更具直观性和立体感,能加速学生对局解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更加深刻。有时也将陈列馆的部分陈列标本(如腋区、颈前外侧区)搬到实验室的操作现场,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操作,解剖操作的速度加快了,被破坏的结构少了,能更清楚地暴露和观察到相关的解剖结构,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