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宪法心得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生学宪法心得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生学宪法心得

篇1

   二、不乱抛乱扔,不准损坏公物。洁净的环境、完好的设施,能体现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也反映集体中的个体的文明素养水平。洁净的环境不能仅依靠打扫,完好的设施不能仅依靠装备,而要靠同学们的爱护。

   三、不"说谎、小偷小摸、义气用事".在这些不起眼的不良行为逐渐滋生、发展的青少年犯罪中,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变迁成为重要的诱因。一些学生一味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比高档、用名牌,过度的高消费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思想,得不到满足就去偷去抢,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享受、一时的痛快,而毁掉自己的一生。

   四、不要因为"相互之间磕磕碰碰,就出现打架斗殴"只要我们心胸放得开阔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避免发生许多恶性事件,又何必逞一时之强,酿终身大错呢?而案件中因为讲义气出手帮忙的同学,同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他们的行为其实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义气用事",没有约束好自己的行为,导致发生如此后果。

   总之,人,不可能自然而能变得优秀,是内力自我约束和外力强制作用所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不成体统。同学们,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祝愿我们同学都能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从而平安、健康、茁壮地成长。

小学生学习宪法的个人心得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因此,掌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通过学xxx一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力求在理解和用运上下功夫。

   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是一蹴而蹴,一时半会就可学成或学好记牢的,关键要靠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要养成长期学习的习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有不怕吃苦的毅力,只有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去学习,并自觉做一名遵纪守法遵章守纪的合格人员,学习法律法规,我认为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短期尽快熟悉浩如烟海的法规体系知识,确有难度,而且做为上班的员工,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同样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也应有规律可循。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法律法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刻也不能离开,我们就要重点地去学,下功夫去理解和记忆,以便在工作能够熟练地运用。如国家法典中的《宪法》、《刑法》、《民法》、《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等这些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就要重点去把握、去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要联系岗位重点学习,并做到学习与实践用运相结合,学法与守法相结合。能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不违章、不违纪。

   小学生学习宪法的个人心得

   按照党委的安排,我认真学习了新《宪法》。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谈谈我个人学习《宪法》的体会。

   一、 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因此,掌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篇2

以前我看过人们在马路上大老鼠,那场面可真是壮观啊!一只老鼠搞得路过得人都见到喊打,真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呀!今天我可是大开眼界,亲身体会和老鼠同教室读书啊,这可是件前所未有的新鲜事啊!!!!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星期三的时候,我们正在上数学课时,忽然一位女同学尖叫着跳到了椅子上,老师问她:“为什么站在椅子上?快点下来啊。”那位女同学语无伦次的说:“老鼠、、、、、教室里、、、、、、教室里、、、、有、、、、、老鼠。”老师问她在哪,她说在桌子下,顿时全班一阵哗叫,有的跳过好手“涮”的一声“飞”到桌子上、椅子上,有的胆小的吓得在尖叫。老师就叫我们把脚提起别动,自己去拿工具大老鼠。只听见“拍、拍”几声,一只硕大的老鼠从教室东头窜到西头,所到之处引发一阵尖叫。那只硕大的老鼠也许被我们高分贝的尖叫吓傻了,躲在讲台下不敢出来。数学老师又是“拍、拍”几下,眼前一晃,那只老鼠竟然逃出了教室,同学们都大喊:“老师,快点追!”数学老师遥遥头说:“老鼠也是进来听课的,你们看,这只老鼠都那么认真了,你们要比它更认真哦!”老师的这句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打老鼠这件事很酷吧!也许你们听了我的故事也会想大干一场吧!

你们会打吗?如果不会,可以询问我啊!加我,q号是1342108788

篇3

青年人的创新精神在实现民族复兴,推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历史重任,高校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1 个性发展与创新教育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1.1 个性发展的内涵

个性发展是指个性品质通过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不断丰富和完善,是自身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不断构建,个性潜能和优势逐渐凸显的过程。个性发展以个性差异作为前提,而个性发展的方向则是由教育来引导着。高等教育要充分保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早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努力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学生。

1.2 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创造潜能,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能够认识新事物,提出新方法,创造新观点,掌握新规律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创新教育要求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能力。

1.3 个性发展与创新教育的相互关系

创新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高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个性体现的是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是不同于他人的个体特质。而创新则需要废旧立新,追求新意,是不同于旧质的异质性。因此只有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才有可能具有独立的批判思维,从而实现创新。另一方面,创新教育反过来也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的过程是个性化思维构建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必然会引导学生的个性往良性方向发展。

2 促进个性发展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2.1 时展的迫切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知识和技术的快速创新,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具有鲜明个性品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高校在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过程中,就必须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挑战,既懂文化又懂技术,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创造性和个性化人才。

2.2 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观念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校普遍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教育也相对欠缺,直接导致了社会创新人才的缺乏,国家创新乏力。而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因此高校的当务之急是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开展创新教育,努力培养一批具有拔尖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能负重任的优秀人才。

2.3 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各种弊端逐步明显。高校在教育过程中普遍采用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立统一的教学目标,安排统一的教学计划,并以集中教育的方式组织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而社会越来越青睐多样性的个性人才,倾向于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终将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必然面临着新的改革。

3 促进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个性的形成虽然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其发展更多则是环境和教育的共同作用。学生个性发展与其生活学习的环境密切相关,高校应该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努力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创设良好的高校育人氛围

良好的育人氛围,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教育和影响。高校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发展氛围。高校要营造自由的育人氛围,尤其让学生心理自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鼓励,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避免学生产生过多的失落感,让其在心理上得到及时安慰,产生对学校和社会的归属感,心理上的自由是学生个性发展,开展创造活动的前提。高校要努力让学生在时空上获得自由。学校应该提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引导学生去培养自己的兴趣,发挥自身的特长,这是创新精神培养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超负荷的学习只会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高校要让学生的思维自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学会学习,获得真知。

3.2 树立开放的教育思想观念

当前高等教育保守趋同的思想观念仍占大多数,这样的教育理念与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是不能适应的。因此教育本身要进行创新。教育的创新,根本还是在思想观念上的认识和创新。只有积极倡导创新教育,摈弃原有狭隘、单一的教育观念,打破封闭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开放式的教育思想观念,才有可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当然,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拓展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提供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各种保障。

3.3 深化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

社会的发展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其中突出的是要从强调整体教育向培养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转变。这就要求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过程要活,要改变重共性,轻个性,抓整体质量,放“特殊”学生的现状。

教学的改革重点在于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我国目前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大多比较陈旧,缺乏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课程不能强求一致性,应该是一个弹性化、均衡化的系统,各个方面的课程要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的过程沉闷乏味,无法启发学生思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研究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就要开展创造性地教学,构建宽松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采取互动式、个体化、研究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

3.4 培养新型的教学师资队伍

教师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创新性地“教”是带动学生创新性地“学”的最直接方式。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过程及时总结经验,并将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当然,也要在传统师生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师生平等、亦师亦友,良性互动的关系。

3.5 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平台。高校要鼓励学生组建高品位、有特色的学生社团,要大力支持学生社团的发展,让学生在培养兴趣,发挥特长的过程中彰显个性;高校还要鼓励学生组建学生科研团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在参与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培养专业兴趣和创新能力;高校还可以组织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结合专业,广泛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将素质教育不断推向深入。同时,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对在第二课堂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各种形式的鼓励,从而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逐渐形成风气。

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教育,是全程性、全方位、全局性的工作,需要在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下,结合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具体内容,依托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来开展,这一理念值得高等教育在改革发展过程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周蕊.浅谈高校创新教育与大学生个性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68-70.

[2]王崇光.个性发展与创新教育论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1-3.

[3]唐善茂.创新人才培养应注重个性化发展与多样化教育[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56-60.

篇4

上述问题的产生,不能完全归咎于家长。那个做家长不想孩子在家门口接受优质教育?说到底,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问题。

城乡之间、同一乡镇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发展水平不同步是当前城乡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

义务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每一所学校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美、技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从教育设施配置、师资力量平衡、学校自身发展上下功夫,努力缩小城乡学校差距。只有这样,转学热潮才会消退。

然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得了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现阶段农村学校教育设施薄弱的现状,不等不靠,迎难而上,在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开创农村学校发展新思路。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课堂吸引力。我们要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魅力。从而吸引学生留在学校。

篇5

1.课外活动在小学生生理发展中的价值

首先,脑和神经系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能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可以消除疲劳。其次,整个小学阶段,儿童大、小肌肉运动知觉都在发展中,其发展速度和水平与训练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种形式,锻炼学生的运动知觉,使其健康发展。最后,儿童智力发育离不开手和眼的共同作用。单纯的眼的活动与单纯的手的活动对儿童的成长没有特别的意义,只有手眼协调的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儿童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充分地训练儿童抓、握、拍、打、敲、画,使其手眼协调能力大幅度发展。

2.课外活动在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价值

一个真正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的条件应该是能够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及其他人,积极地面对生活、心情开朗乐观、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人。课外活动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增添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能有效调剂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积极的针对性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积极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自我意识和团体意识,从而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促使学生获得更多成长带来的快乐。

二、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部分小学开展课外活动的情况

对于呼伦贝尔海拉尔地区部分小学开展课外活动的访问调查情况来看,除了平时抓好40分钟教学之外,还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一些学校在固定的时间有大合唱、书法、舞蹈、美术、毛笔字、形体课等固定的课程。还有一些学校之间联合开展各类活动,如环保、地震时进行爱心捐助、带领学生去听关于《青少年维权讲座》等等。尤其是呼伦小学,开展了很多与民族特色有关的活动,如马头琴、蒙古象棋比赛、五彩合唱团等等优秀的活动。在2015年开展的活动有:在成吉思汗公园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第五届好娃娃杯》书法大赛、清明节时开展的《英雄永在我心中》讲演,还有经常开办的艺术节各类活动,英语口语大赛、作文大赛等等。

篇6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问题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纲领文件,明确教育的目标、任务、实施办法。时至今日,已达十五年之久,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实施情况仍然不尽人意,普遍存在以下误区。一是"可有可无"的误区。认为所谓的"心理健康"看不见摸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好,难彰其效;不做它,也无伤办学大体。二是"零打碎敲"的误区。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件"做秀"的工作,开展一两次讲座或召开一两次会议,造点声势就算万事大吉了。三是"以询代教"的误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开展师生心理咨询,开设一个学校心理咨询室,就认为完成其全部工作。四是"耽误教学"的误区。许多学校不愿意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担心因此减少了文化课的教学时间,影响学生考试成绩!五是"非专业教师无以施教"的误区。认为学校无专业的心理健康师资,无职业心理咨询师,无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思考理顺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三原则

要走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厘清和恪守以下教育原则:

2.1 是学生成长元素的系统性原则。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基础阶段,中小学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终身幸福、成功人生奠基。学生成长是一个多元、联系的系统。从成长的元素角度看,包括"身体与心理,智力与体力;知识与能力,行为、意志与品质;性格、思想与精神"等。这些元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有各元素全面和谐发展,才能健康成长,从而实现为幸福、成功人生奠基的教育目标。反之,其中任何一个元素残缺,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给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遗憾甚至是悲剧。因为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导致学业不成、人生失败、甚至危害社会的例子举不胜举,马加爵、药家鑫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2.2 培育先导,兼顾矫治的原则。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客观地说,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毕竟是少数。因此,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即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全体学生健康的心理,预防和减少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同时,兼顾少数出现不良心理倾向和疾病的个体,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心理咨询等手段进行矫正和治疗。

2.3 实施教育的渐进性原则。中小学阶段,学生要经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的漫长过程,学龄达12年之久。其间,随着学生学龄的不断提高,学业提升,学生身体、心理会发生一系列渐进性变化,中小学只有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渐进性的需求,才能维护其心理健康成长。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对策略

3.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是实施教育最有效的载体之一。《安徽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指导意见》规定,初中、小学要保证至少每两周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学期每班安排8-9节。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在"纲要"精神指导下,各种版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雨后春笋般出版发行。许多教材编排科学合理,内容全面精当,能够根据各学段学生学龄特点,系统安排了"自我意识、环境适应、学习心理、人际交往、青春期教育、情绪管理、生涯规划"等教育辅导内容。中小学校选取合适的教材,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好处有:一是系统性、普适性强,即有利于分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使不同学段的学生能够受到较为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可操作性强,既能为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也可为具有相关教育教学经验的非专业教师从教提供蓝本。中小学校应当充分运用好这驾"马车",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

3.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活动即体验,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大载体。在活动中,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改变认知观点、调节情绪,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活动形式有个体、小组、团体活动等多种。活动期间,学校组织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袋鼠接力跳、二人捆绑接力跳、二人捆绑踩气球等心理健康活动游戏,通过激烈、快乐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团队沟通合作的力量;征集"我爱我、开心笑脸"图像,将征集来的单人、多人微笑、开怀大笑的正面或侧面像,制作成"微笑墙",展示在校园,以此引导学生们开心面对生活,保持心理健康;制作"心愿墙",让同学们把自己的愿望和想对他人说的话写在便利贴上,贴于可移动黑板上,制作成"心愿墙",通过这种形式,给同学们一个情感表达的机会,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举行集体签名仪式,将心理健康活动周主题"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日"制作成横幅,让全体的师生签名,通过这一郑重的仪式,来增加呵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更有效促进了全体同学心理健康。

3.3 开展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由于先天遗传、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小学生出现焦虑情绪、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的人数呈上升态势,并且越来越低龄化。据笔者调查,2014年某县普通高中高三年级近3000名学生中,出现重度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达10人之多,占0.3%;初中A段也先后出现几名患抑郁症的学生,更有个别学生因极度焦虑不能及时排解,出现跳楼自杀现象,给自身、家庭、学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学校开辟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通道,是为心理异常学生,及时化解心结,驱散心灵阴霾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通常有:一是建立德育(心育)导师制,即安排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老师,与一部分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如特殊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留守学生等)学生结成对子,作为他们的德育(心育)导师,定期和他们谈心交流,随时化解他们的心理困惑,让他们轻松快乐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二是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安排专兼职教师坐班,接受师生来访,通过相对专业的咨询手段,矫正不良心理,矫治心理疾病,及时将心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学生转移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治疗,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4.总结

心理健康是健康人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其目前的学业成败,还将长期影响其未来社会适应、价值观念、职业选择、婚姻家庭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承载着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重任,办一所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学校,理当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驾驶好心理健康课程、活动、辅导与咨询,引领学生踏上成功幸福的人生征程!

篇7

一、引言

知识化和信息化是21世纪的主要特征,这就给全民族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各高校已经开始认识到信息素养对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能更好地对信息进行利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对其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对大学生个人、高校和社会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说,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既是每个高校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主要任务。

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是指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评价、利用信息以及交流信息的能力,共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部分,这四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进入Web 2.0时代,也出现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再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的更新换代,这些有利条件使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容易,然而在面对海量信息的同时,大学生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加工信息和创造信息,是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内容。

二、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信息意识需要加强

信息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信息和信息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所关心的事或物的信息敏感力、观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及对信息的创新能力。信息意识是人们产生信息需求,形成信息动机,进而自觉寻求信息、利用信息、形成信息兴趣的动力和源泉。信息意识强的人,由于重视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从众多的信息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能够抢先捕捉良机,从而取得成功,面对缤纷复杂的海量信息,要求学生具有敏感、主动的信息意识,采取积极的态度,具有洞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然而有些大学生对信息素养的含义不太清楚,信息意识不强,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差,以至于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有效获取信息来解决问题[1]。

(二)大学生信息搜索技能有待提高

通过笔者了解的大学生,大学生获取专业信息的手段还主要以网络和图书馆纸质图书为主,然而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非常少,实际上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藏,里面包括CNKI电子资源数据库、万方电子资源数据库和中华数字书苑等文献资源库,通过设置检索条件,可以很快的从这些电子资源库里搜索出需要的信息资源,进而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创造信息。

(三)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标准,高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不明确,各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时没有一个指导性方向。这样导致高校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不够,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建设进展缓慢,虽然各高校在大一年级的上半学期开设了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使大学生学会了利用互联网和搜索引擎工具来获取信息,但是对信息理论知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方法和信息道德修养等方面却没有相应的课程,即使有的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时会教授学生信息检索的方法,但也只是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一个极小部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四)没有统一的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目前,国外对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比较多,比如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标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高校信息素质联合工作组ANZIIL标准以及英国国家大学图书馆协会SCONUL标准[2]。相对于国外成熟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国内关于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的标准较少,目前现有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还处在部分专业人员和学者的个人研究阶段,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标准的制定。所以说,现有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难以在其他地区进行普及和推广。在北京地区具有通用性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为北京地区的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提供了衡量依据,但是,由于北京是教育质量发达地方,其评价指标在其他地区的适用性就不强了[3]。这也是造成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发展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水平的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高校应通过课堂教授、讲座、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传授与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提高对信息的关注程度,主动获取信息,引导学生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生活、学习中对各类问题的意识,学生的信息意识越强,对信息的加工分析和创新能力也越强。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从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让新生尽快熟悉本校的图书馆,学会正确使用图书馆的各种纸质图书资源和数字资源,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

(二)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势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高校图书馆不仅信息资源丰富,而且人力资源也丰富,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有专业优势,因此高校图书馆馆员可以经常给学生开展图书馆数字资源导航、文献检索方法和信息知识等专题讲座,从而使学生熟练使用本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对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帮助[5]。同时图书馆馆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学习和创新信息知识,来促进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建设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时,应把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纳入进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有一个课程体系,将信息素养作为大众化的通识课程来开设,课程设置要注重内容的层级性和教育的阶段性,每一学期需要学习哪些课程,课程的性质为必修或选修。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和《信息素养导论》课程适应于新生学习,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开设《电子文献检索》、《数字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检索》等课程,这样可以更好的对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学,同时还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

(四)建立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体系平台

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因此有关教育部门可在部分专业人员和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地区的教育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适合高校大学生发展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体系[6]。各高校依据评价标准体系对其中的指标权重和分值进行分配,从而可以实现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定量考核,高校根据量化后的评价标准体系可以开发一个系统平台,对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考核更加便于操作和管理。

四、结语

综述,面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现实状况,我们可以发现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育部门和高校应大力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工作,使信息素养能力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深入探索并实践出符合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实施方案,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使大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和创造来促进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晶.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234-235.

[2]钱毅,高丽.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探讨[J].情报探索,2013,(1):26-28.

[3]周美芳,杨静,王晓博.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对比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2):16-18.

篇8

Key words: countryside;school sports;development status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177-02

0引言

我国是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党的十六大已将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确定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农村学校体育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增强农村人体魄、提高农村人的身体素质的功能,还能发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健全人的人格、升华人的精神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村人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赌博、迷信等不健康的活动在农村然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生活的质量。利用农村学校的条件开展体育活动可成为农村文化活动一个重要部分,发挥其丰富农村文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摸清我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困难的途径,探求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以期为领导部门规划学校体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农村(乡级和乡级以下)的普通初中和小学为研究对象,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了部分地市的农村中小学作为调查样本。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本研究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获取有关信息。

1.2.2 访谈法对地方有关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17地市农村中小学采用分层抽样法进行调查。本课题共发放《体育教师调查问卷》135份,回收到135份;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1350份,回收问卷1263份,有效问卷1203份,有效回收率为89%。

1.2.4 数理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

2.1.1 体育课的开课情况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功能作用的直接承担者,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而3-6年级,每周为3学时,中学为每周3学时。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山东省17地市的农村学校中,全部都开设了体育课,每个地市的开课率都是100%。体育课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开课率都是100%说明山东省农村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实施体育教育都有了时间上的保证。但100%的中学每周只有2学时的体育课;小学情况同样并不乐观,45.5%的小学是每周3课时,没有一所学校在1~2年级保证4学时的体育课程,3~6年级一般只有2课时的体育课程,达到每周3课时的学校仅占调查学校的32.6%。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绝大多数农村学校不能按照政策规定保证足够的体育教学时间。

2.1.2 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在调查的山东省农村中小学学生中,小学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丰富、有点丰富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仅为46.95%,中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丰富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为63.06%,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尤其是小学学生,其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非常不丰富的百分比竟达到50%以上。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农村中小学的开课率较高,能较好地贯彻体育教学大纲,但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开课质量较差。

2.1.3 影响体育课开设的因素调查结果说明,在农村中小学中,不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体育经费短缺,场地占有率低和体育器材匮乏是制约学校体育课开课率的关键因素。此外,重视其它学科教学而忽视体育课教学的传统观念也是其原因之一。有些地区政府和领导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体育师资不足,也影响到体育课的正常开设和质量。各级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学校休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估,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我省体育教学现状,应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使其向规范性、科学性方向发展,形成一流的体育教学体系。

2.2 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专业师资情况

2.2.1 体育教师数与在校学生数比调查发现,山东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与在校学生比为1:210,即合计210名学生有一位体育教师,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与在校生比为1:213,合计213名学生有一位教师。这种师生数比例失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具有重要影响,也对体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地方为控制教师编制、减少财政开支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此外,农村中小学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因素导致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面向城镇学校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2.2.2 体育教师教师学历结构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智能结构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按照农村中小学50%的教师分别达到本科和专科的要求,山东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学历基本上能够达标,但中专学历的教师仍占较大比例。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远低于达标要求。调查中也发现,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也存在着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教师素质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学、生活环境差,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工作;二是地方农村政府为减轻财政压力,减少事业编制,进而控制中小学教师编制,使一些有意到农村中小学工作的体育专业毕业大学生不能如愿。

2.3 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经费现状

2.3.1 体育设施现状我国教育部规定,中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6.8m2,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5.0m2。在本次调查中,山东省农村中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9.64m2,高于我国教育部规定的生均体育场地面积6.8m2标准;农村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8.93 m2,也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5.0m2的标准。

但由于体育场地建设受地方经济条件影响较大,农村经济又较为落后,所以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场地多为土质,建设不标准。

体育器材也是反映学校体育开展状况的一个指标。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规定,体育器材达标率须在80%以上。调查显示,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合格的学校仅占23%,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在50%以下,属于不合格范围。

2.3.2 经费现状体育教师是体育经费的直接使用者,对体育经费的感受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最具有发言权。被调查的农村体育教师64%认为没有体育经费,36%的人认为有经费但得不到保证。另外,从调查的生均体育经费来看,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生均体育经费仅为0.76元。总的来说,农村学校体育经费是严重短缺的,这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关,也与全社会及主管教育的领导对体育的认识有关,同时也不排除个别学校存在挪用学校体育经费的现象。

3结论

3.1 部分学校仍不能按照要求开足体育课。被调查学校都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内容单调、项目少;班额过大,给体育课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3.2 相当大一部分学校体育场地的质量差、标准场地比例低,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的体育器材数量少、质量差。部分学校配置的某些体育器材根本不是为了让学生使用,而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部分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置和维护、影响了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3.3 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不够;体育教师学历等结构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工资待遇偏低、体育课不受重视、学校放任体育工作等多种因素导致大量的体育教师缺乏认真工作的动力,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3.4 农村学校体育和农村教育一样,处于一种被忽视、被边缘化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根源。要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对“加强学校体育,明显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4建议

4.1 有步骤地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实行定向培养,解决分配渠道不合理的状况;号召和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给予一定的优越政策。

4.2 加强农村学校场馆、设施的建设及改造工程。鼓励学校因地制宜、修旧利废,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自己开发场地设施以弥补经费的不足。

4.3 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校学生的达标标准,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农村教育综合办公室.农村教育改革思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曲宗湖等.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5(4):26-28.

[3]王俊奇.东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22-324.

[4]林文同,李习友.试论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J].体育与科学,1990,11(6):19-22.

篇9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概念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但“填鸭式”、“满堂灌”等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因此发展更符合现代人才培养需求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早在1952年,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次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1998年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高等教育的新视角和新模式;在2012年召开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新问题,即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对学习负责,而这一新问题的解决必须倡导“以学生为中心”[1]。

学习的目的是发展和成才,因此教育也要遵循发展和成才的规律,任何知识进入大脑之后必须经过个体的内化才能转变为个人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的就是受教育对象的知识内化问题。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要求学习者由外部刺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也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而更加为大众所了解和接受。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创造了一种跨时空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的选择和主动性。多媒体教学与互联网教学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通过这种交互式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等新颖的数据存储和收集方式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管理,有利于学生发展探索知识和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现代技术和调整受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让受教育者构建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区别

由于我国的教育理论长期以认识论作为教学的主导理论,至今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是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教师也以这样的标准来进行教学;学生在陈旧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养成了不爱问、不想问和不敢问的学习行为,不能发挥出认知主体的主动性。

随着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的长足发展,构建主义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建主义坚持从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认知发展,个体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导致个体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差异,所以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构建是无法由他人甚至教师代替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这是其突出的优点。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并不表示教师的作用被弱化。恰恰相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意识到学习主体的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就要求教师的教育活动应该更具艺术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中医药院校的现状

一些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功利性较强,造成学生重视专业知识,缺乏人文教育,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不协调,这一矛盾在医学类专业也变得突出。近年来,医德医风问题和医患关系冲突屡屡被媒体作为关注点,也引起了社会对医学专业教育的思考。

我国的医学教育一直是按照培养临床医生的目标来实施,实际上在短短的五年本科教育中,既要求学生完成通识教育、医学基础教育,还要求进行临床技能训练,现在看来是一种过高的要求。同样,在中医药教育中,现阶段的院校教育实现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规模化、标准化,而完成院校教育之后的毕业生能否真正开始中医药临床工作却还有待检验。同时,中医药院校的培养过程中存在课程安排不合理,对传统中医药知识和现代医药成果结合不当,对人文学科与医学学科交叉的关注不够等问题也阻碍了中医药人才的发展。

现今我国针对中医药教育的特点和长期以来中医药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途径,包括对中西医课程比例和时间先后的调整,对临床教学的改进,落实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等。同时也发展出了师承教育模式和继续教育模式等新的中医药教育改革模式,但从总体来说,在院校教育阶段仍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近年来,许多中医药院校进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与实践。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学分制改革,建立了递进式中医基础系列课程,建设了社会学类、方法学类、实验中医学等选修课程和新兴课程,结合中医师承教育和“三学期制”的临床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中医体验和人文素养,同时通过形成性评价引导学生临床能力的构建[2];部分院校在课程建设中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如天津中医药大学在西医基础课程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上开展PBL教学[3];河南中医药大学在《中药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上开展PBL教学和情景式教学并推行形成性评价[4];江西中医药大学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剂学教学,通过互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网络学习法等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5]。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中医药院校的发展

虽然一直倡导高等教育阶段应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特别是在中医药院校中,很多课程对于学生存在很大困难,如《医古文》、《伤寒论》、《黄帝内经》等课程,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或素养都导致其难以产生学习主动性。

其次,进入高校的学生已经接受了12年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训练,学习的主动性并不强,学生不喜欢参与课堂讨论,课后学生对学习的投入也不够,因此在教学上不能完全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应该逐步的进行过渡。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吸取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势,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最终优化学习过程和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

在实践中我们提出了以下的一些教学模式改革建议,也在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因材施教,节点检查教学效果

在课上应讲授教材重点知识,其余内容应主动放手给学生,但须制定考核方式检查自学效果。在课堂上也可以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一些期刊或网站进行深入学习,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强化形成性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因此在课程考核中也必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学生对于“一考定终身”评价模式的不满,认为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但是学生又对平时的过程考核有惰性,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设计合理和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指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三)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如动植物的饲养、操作和解剖等。如果要进行科学研究,那么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实验操作和论文撰写等技能也都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练习。通过实践也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遇到的问题紧密结合,得到更多的锻炼。对于课堂教学也必须紧密联系实际问题,老师也应该带着问题来上课,同时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的以新模式新方法进行教学,必须掌握一个平衡度。

同时,由于医药教育的特殊性,不能忽视学生的社会属性的培养,特别是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的联系可以推动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医德医风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五、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在中医药院校有了一定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进步。但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院校教育阶段现有的中医药教育模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全面提高教学能力,为中医药事业和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2]胡鸿毅,林勋,闫晓天,施建蓉,严世芸,谢建群.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继承与创新并重”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0,(6):5-7.

篇10

前言:2014年,就加快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其中提到“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但是我国的高职教育由于其发展历史较短、速度较快,目前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亟待解Q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怎样才算成才的问题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一方面,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因素限制,高职院校学生长期深受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的影响,其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水平评价体系往往存在着偏重认知能力考核,忽视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个性化能力的价值;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轻视甚至无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这样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水平评价体系无疑是打着大工业时代的烙印的,这种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是像生产流水线上的千千万万规格相同的零件一样,没有个性魅力,缺乏独特能力。另一方面,随着职业准入制度的推进实施,行业发展对非技术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少,对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的起步晚,经验不足,目前已经暴露出了许多尖锐的问题,其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一直在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存在着定位不清、方向不明的弊端,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并不能很好的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既要突出学生的能力特长,更要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建筑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例:

二、传统观念中对建筑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的特色集中体现在以下四点:

1)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建筑物是百年大计的产品,建筑行业素有“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安全第一”的说法。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很多环节是隐蔽工程,现有的建筑工程监督和管理机制根本不可能全方位的涉及到每一个工程细节,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操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在招投标市场以及原材料采购能方面很容易滋生违规行为,最终造成工程质量隐患。要想振兴中国的建筑业,在招投标以及施工方面向西方先进国家看齐,必须大力加强建筑行业职业道德建设。2)过硬的专业素质。建筑工程行业的许多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无论是勘探、设计、施工还是招投标等环节都是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的。所谓“一招鲜吃遍天”,高职院校毕业生如果要在建筑行业就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技之长。3)超群的沟通协调能力与适应能力。建筑行业具有资金量巨大,人流量、物流量密集的特点。建筑工地现场工作人员每天需要面对大量形形的人和事,没有超群的沟通协调能力与适应能力是无法胜任的。4)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评价成为其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现代建筑行业特点

建筑工程虽是传统行业,但却是极具生命力的行业,每年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均超过6%。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3059个,新签合同额591.1亿美元;另据发改委公布,2015年1-9月,发改委共审核批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8个,总投资金额为18131亿元。交通设施、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的改造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随着信息化技术和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发展有以下三种趋势:

方向一:“互联网+”催生智能化建筑。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云计算等,都可以打破传统发展模式,进而作用于建筑行业,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目前,我国智慧建筑市场产值已超过千亿元,并且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未来市场可达数万亿元。

方向二:现代化建筑工业转型3D打印是绝对不能缺席的角色。事实上,随着技术进步,如今3D打印实体房屋已被证明其可行性,一些3D打印实体房屋也陆续在世界各地出现。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在3D打印技术的引领下,建筑产业由“建造房子”向“制造房子”模式转变已成趋势方向

方向三:无人机、机器人开启建筑自动化。这种新型建筑防护施工机器人不仅性能优越、安全可靠、提升迅速,而且操作简单,每层提升两个人就可以搞定,节省了大量人力。

四、适应行业发展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要求:

毫无疑问,建筑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了新的挑战。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特点以及建筑工程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我们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加以总结如下:

专业能力包括1.正确识图,用图的能力,并掌握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2.正确使用、检测和管理建筑材料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筑构件计算( 设计和验算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能力 5.具有工程项目招投标和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6.认识和了解自动化设备,掌握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信息技术 6.了解最新国内外建筑行情,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

篇11

我们开展的“老师,我想对你说”或“给老师的一封信”这项活动,是以写作文的形式和老师谈心,说心里话,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由于人人都能参加,而且定期举行,因此,同学们的积极性特别高。为了使自己有话说,他们把班里发生的大事、小事、好事、坏事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给老师的一封信”中,一位同学写道:现在我的学习远远不如以前了,每次写数学作业时,只要遇到一点难题,就会偷偷地看别人的作业,想不看,又管不住自己。语文更糟,每次遇到“回答问题”之类的题,根本不去考虑,直接询问其他同学。

“老师,我管不住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您能帮助我!”

一位喜好写作的同学写道:我为了使自己的作文好起来,运用了许多好词语,但是也没得一个高分,有时候加进去的词语,还没被老师用波浪线画出,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还有同学直接将观察到的不好的方面向老师倾诉:期中考试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同学们变得那么顽皮。在课堂上,同学们嗡嗡嗡的说话声、嬉笑声,使老师很生气,数学课也这样。老师,您管一管这些事吧,不然别的老师会笑话的。

通过这项活动,我从这些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语言里,看到了同学们积极的、主动的主人公意识,了解到了他们渴望进步、渴望理解、渴望帮助的思想,促使班级工作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通过这项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维护班级利益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力地促进了班级管理主动化的形成。

有一次,班集体放学后的路队,由于有同学不守纪律,得了“中”的评分。

早操一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指责那位同学不应该把班级荣誉当儿戏。对于集体的荣誉,同学这么齐心,这也使得部分行为散漫的同学不敢不遵守纪律,并慢慢培养他们懂礼遵规、维护集体荣誉的好习惯。

是的,同学们的这种行为,有时显得很稚嫩,但他们这种积极的、主动的维护班级利益的做法是难能可贵的,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总结,我认为一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学生是幼小的,但并不是无能的。

半月前,学校宣布要举行广播体操比赛,让各班级积极准备。一位同学突然对我说:“老师,我们几个商量了,打算明天同学们一到校,就练广播体操。体操图、线盘、磁带我们都从体育老师处借来了,录音机我家有。您休息,由我们几个领着练就行了。”不等我发表意见,他已经一口气把全部的计划及安排讲完了,我被感动了,同学们也感动了,一致表示要认真练习广播体操。比赛场上,同学们步调一致,动作统一,情绪高昂,信心百倍地拿到了第一名。我为之大震,深深感到:每个学生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能力,当这种能力适用于他们的工作时,就能获得非常圆满的结果。

班主任要使同学们充满自信心和自尊心,主动积极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从而锻炼他们的能力。要给他们适当的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对学生本身和巩固班集体的凝聚力都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二、要善于采纳同学们合理的建议。

学生的建议可能不是很明确、完整的,有时看起来很微不足道,但作为班主任应该看到这是创造性的萌芽,不能随便扼杀。

有位同学在“给老师的一封信”中提道:老师,打扫卫生,按照现在的分组,没有组长,我认为不好。如果有一个同学不负责任,垃圾没倒,或者课桌没摆整齐,也没有人去管,也不行,您说对不对?

还有位同学提议,总让一位班干部生火,太辛苦。一人一天轮流比较好,不然小学毕业了还不知道火炉怎么生。

对同学们提出的一些合理的建议,我们班经过讨论,不但可以采纳,而且立即商量并制订出有效的管理措施。这样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也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管理班级的兴趣。由此可见,班主任支持并采纳学生的任何细小的、合理的建议,就能进一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他们的特长,使他们感到十分自信,激励他们勇敢地去创造。

三、要注意培养班级积极分子的工作。

篇12

一、依法治校,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的和尊严

1、依法治校,以实际行动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

依法治校,是我校的办学宗旨,我们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贯彻依法治校的思想,各项工作有序地进行,发展迅猛。

2、加强宪法意识、法制观念教育。

2014年,我国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按照“四五”普法的规划要求和上级的安排,学校在教师和学生中均开展了学习宪法及宪法修正案的活动,发放资料千余份。学校为教育全体师生,提高师生的法纪观念,进行了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这些活动,全体师生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

二、法制宣传教育卓有成效

2、学校开设了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3、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学校法制课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卓有实效的主题活动。

三、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民主管理机制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这些规章内容合法,公正、公开,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并获教师大会通过,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学校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实施办学活动,实现了制度化管理。

2、依法建立了学校工会、教职工代表会,女职工委员会。

让工会成为教职工的娘家,征求并采纳教师合理化建议,充分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3、校内监督机制完备,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等热点问题通过校务公开栏及时向教职工公布;

坚持校务公开制度,执行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让每个教师都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教育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及时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布。

四、依法规范办学活动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体育节和艺术节活动。

2、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

学校认真执行学制规定、课程规定、按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活动。

3、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具有良好的校风。

教师爱岗敬业,劳动纪律性强,学生讲道德文明,行为习惯好。

4、学校教师依法执教,没有无故使学生中途停学、退学或开除学生的现象,没有擅自放假现象。

没有出现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能依法行事。

五、教师权益受到保障

1、学校依法聘任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依法与教师签订了聘任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

学校依法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并逐步改善生活工作条件,建起了多媒体教室,保障了教师顺利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

2、以人为本,开源节流,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及时发放和相关的福利待遇,保障教职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保障教师通过校内民主管理机制参与学校管理。

实行校务公开,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

六、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1、依法维护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

2、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现象。

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2为了进一步把我校法制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20__年“12.4”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根据市教育局指示精神,我校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把普法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作为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培养文明之花的重要工作来抓。给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强化教师法制意识。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非常明了“身教胜于言传”的内涵。要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因而我们成立了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学校利用每周一的例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和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

二、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校园法制宣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校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力争让学生在健康、洁净的环境和“团结进取,努力创新”的校训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我们还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学校LED屏幕循环播放相关的宣传标语等,营造氛围。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剖析法律案件,通过班会、晨会向学生进行“法在身边”的法制教育和现场讨论会,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校园氛围中受到教育,从而明确了真善美、假丑恶,提高了对外来文化,各种犯罪违纪诱因的免疫力。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间作的形式对全体师生进行辅导;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在此,各班举行“12.4法制教育宣传日”法制教育主题班队课,进行法制教育主题板报评选活动;进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优秀作品展示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

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工作总结。

主要工作:

1.利用晨会时间,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启动法制教育活动,营造遵规守纪的教育氛围。

同时利用学校LED屏幕循环播放相关的宣传标语,营造氛围。

2.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其他的一些法律知识,加大行为规范达标创建的力度。

3.各班举行“法制教育宣传日”法制教育主题班队课,加大宣传力度

4.根据临时发生的事情随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及时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向广大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学生人人懂得学法、知法,做守法的小公民。

5.组织法制宣传黑板报及手抄报的优秀作品展示活动。

总之,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中,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此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3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__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宣传活动。现就活动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我是知法小公民》的演讲活动

二、开展法制知识竞赛

要求各班级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为重点,开展一次符合自己班级的法制知识竞赛。

三、办一期宪法知识黑板报

要求各班办一期宪法知识黑板报,让学生全体参与,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宪法知识资料。让学生在参与黑板报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四、开展“小手拉大手法律进万家”活动

学校将通过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通”发送法制短信、LED宣传屏幕等途径,让学生带法回家,与家长共同学法,实现学校普法、家庭普法共同发展。

五、开展“法与我同行”法制讲座

12月1日,张校长作了题为《知法、学法,做守法的好学生》的讲座,把做守法小公民的种子种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田里。

六、开展讲法制故事活动

通过以上活动,让法制意识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增强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

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4我校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法制宣传日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1月25日周一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一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普法教育氛围

2、积极营造校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氛围。

充分利用电子屏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使“12、4”法制宣传深入人心。

3、由学校德育办牵头,围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这个主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手拉手共建美丽天津”系列活动。

包括:走访河东档案局、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参观北洋水师学堂旧址和参观李叔同纪念馆等系列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4、12月2日,由法制辅导员为师生上了一次法制教育课,以《做一个守法、知法、懂法的好少年》为主题,通过鲜活的案例教育,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守法意识。

5、以“法律伴随我同行”为主题,组织四五年级学生开展了手抄报活动,各班挑选出优秀作品上交美术组进行评比并把优秀作品在学校橱窗展示,进一步巩固了法制教育效果。

6、12月3日下午,组织全体党团员教师,参加了法制知识竞赛活动,集中在信息技术教室进行了网上答卷。

通过答卷,让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观念。

总之,在“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中,我校能始终做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措施到位,并能坚持常抓不懈,使法制教育工作真正成为我校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今后,我们将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政法、司法、公安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全校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学校的稳定,为社会的稳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继续做出我们的努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

法制宣传日心得感悟5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全国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宣传活动。

一、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我是知法小公民》的演讲活动

二、开展法制知识竞赛

要求各班级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等为重点,开展一次符合自己班级的法制知识竞赛。

三、办一期宪法知识黑板报

要求各班办一期宪法知识黑板报,让学生全体参与,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宪法知识资料。让学生在参与黑板报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四、开展“小手拉大手法律进万家”活动

学校将通过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通”发送法制短信、LED宣传屏幕等途径,让学生带法回家,与家长共同学法,实现学校普法、家庭普法共同发展。

五、开展“法与我同行”法制讲座

12月1日,张校长作了题为《知法、学法,做守法的好学生》的讲座,把做守法小公民的种子种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田里。

篇13

《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是相互作用的。首先,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来源。公民权利是经过宪法确认的,而国家权力是人民通过的宪法所赋予的。其次,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目的。国家权力的设置是以公民权利为对象,以维护公民权利为目标的。再者,国家权力是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通过有组织的国家权力,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才能得到有效保护。

国家权力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维护公民权利的作用,如果行使不当,又会侵害公民的正当权利。为了既发挥国家权力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又防止权力行使不当造成对权利的侵害,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如果权力过于膨胀,权利则必然萎缩;权力空间过大,权利空间则必然狭小;反之,如果权利过于膨胀,没有足够的权力空间,导致无政府状态,社会失去秩序,最终损害的仍然是公民权利。因此,既要防止国家之权被滥用,侵犯公民之权,以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也要防止公民之权被滥用,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宪法》的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就明确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地位是平等的,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时要履行应尽的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公平权的明确规范。对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而言,要想更好地维护公民权利,除了做到不侵害公民权利之外,更重要的是认真履行职责,严厉打击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具体执行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时,要做到依法行政,违法必究,努力做到不让违法份子有漏网之鱼。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秩序的良好运作,保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良好环境。公民在法律上的平等权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也是宪法在保护公民权利这一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

总之,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保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协调与平衡。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宪法保护公民权利的精神,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只有为人民谋取幸福和安宁的义务,没有侵犯公民权利的特权。这是我们神圣的宪法责任,也应是我们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2021学宪法讲宪法心得感想2同学们,现在我们站在大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而不是星条旗或者太阳旗呢?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来上学,而不是想来就来,想去就去呢?理由是:这是由法律规定的,更准确说是由宪法规定的。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第_个法制宣传日。

本届宪法宣传周主题为:“_”。那么什么是宪法?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母法,就像家里的母亲一样。所有的法律都必须根据宪法产生,不得违背宪法,违背宪法的法律是无效的。宪法是爱法,就像母亲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我们的人格、人生、财产受到保护。

宪法是国法,宪法不是家法,也不是校规,而是规定整个国家基本制度的国法。大家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假如没有严格的规定,就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到了我们,我们变坏真是太容易了,比如网吧、游戏厅等,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因此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年龄的特点决定了同学们的幼稚、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因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导致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一、不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不准沉迷于网络。纠正网络游戏、网上装备、网上交友等危害身心健康、消耗家长钱财和影响学习的行为。

二、不乱抛乱扔,不准损坏公物。洁净的环境、完好的设施,能体现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也反映集体中的个体的文明素养水平。洁净的环境不能仅依靠打扫,完好的设施不能仅依靠装备,而要靠同学们的爱护。

三、不“说谎、小偷小摸、义气用事”。

在这些不起眼的不良行为逐渐滋生、发展的青少年犯罪中,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的变迁成为重要的诱因。一些学生一味在生活上互相攀比,比高档、用,过度的高消费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思想,得不到满足就去偷去抢,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享受、一时的痛快,而毁掉自己的一生。四、不要因为“相互之间磕磕碰碰,就出现打架斗殴”只要我们心胸放得开阔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避免发生许多恶性事件,又何必逞一时之强,酿终身大错呢?

学校是我们大家共同学习生活的大家庭,我们每个学生是其中的一员,当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或发现某些不良苗头,我们每位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加以劝阻制止,并及时报告班主任,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相互帮助,团结奋进。让我们一起学法、知法、守法,做一名新世纪合格的学生,用我们美好的心灵去净化身边的丑恶,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共建人类的文明,共创和谐校园。

2021学宪法讲宪法心得感想3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是我们的共性。大学校园里方兴未艾、屡禁不止的课桌文化表达了当代大学生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共同心声。但是,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自由不是恣意妄行,也不是为所欲为,而是相对的、受制约的。个性自由从一开始就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自然规律;二是社会规则。逾越这两者的行为,都不可能尝到自由的甘果。法,作为人类选择、接受、沿袭下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规则,自产生之日起便与人们获取或丧失自由息息相关。

对于法和自由的关系,先哲们有过许多至理名言。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过: 为了得到自由,我们才是法律的臣仆。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大师孟德斯鸠进一步指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马克思对此则阐述得更为明确,他说: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性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可见,人们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应该学习法律,掌握法律,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法律基础课正是一门帮助大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观点和法律的基本知识的课程

我们国家很早就开始了关于法律的宣传,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法治在线、今日说法等栏目,让我们更能接近并且了解怎样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可是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因此,大学生,无论什么专业,学习法律基础,提高法律素质,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

2021学宪法讲宪法心得感想4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法律,它们像盾牌一样保护着我们,而我们要争做法律的小卫士。

法律就像远航的船上的帆,指引我们正确的方向,不让我们在“社会”这片大海上迷茫。法律又是一盏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我们了解法律,并明白该如何使用法律,我们就不会走在漆黑的道路上,无法回头。

那是一个秋天,挺拔的树上挂着薄薄的“黄蝴蝶”。丝丝阳光懒洋洋地洒下来。我的朋友骑着自行车来找我,她朝我笑笑,说:“咱们去马路上玩吧,马路上很宽,骑自行车更好玩。”我也笑了笑说:“不了,要是让爸妈知道我去马路上玩,”我在她的面前晃了晃我的小拳头,“不把我‘收拾’得半死才怪!”说完,我又朝她吐了吐舌头。“走吧,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我不说,别人也不会知道,对吧?”“不去!马路这么危险!你还在马路上面骑自行车!不去!”我做了个鬼脸,笑嘻嘻的说。看我这么坚持,她耸了耸肩,甩了甩手,一脸无奈和遗憾:“算了,不去了。”我开心的笑了,笑的是我遵守了身边的法律——不在马路上玩耍。

在这个法治社会,我们的“规矩”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没有“法”,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细想一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认为,给人们带来的是烧杀抢夺,国家也不闻不问,坐视不理。所以,法像一层透明的保护层,将我们笼罩在安全范围内,若不小心穿透这层“膜”,迎接你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法治在生活中并不陌生:小到“上下楼梯靠右走”,大到“宪法”的“贪污罪”、“故意伤害罪”……

不管是大法规还是小法规,生活的轨迹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上。

法治社会中的“法”,像帆,像灯,像保护层。法律是不能侵犯的,我们是小学生,从小学习、认识法律,长大以后就能走正确的路,我们要当法律的小卫士!

2021学宪法讲宪法心得感想5不瞒大家说,法律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神圣而又模糊的名词。我曾纳闷,我还是一个小孩,法律跟我有什么关系吗?带着这个疑问,我求教我最信任的人--------

老师说,法律是明媚的阳光。阳光照耀之处,耕地、河流、森林、草原、湿地、野都生动物等等都有相应的法律保护着,法律的保护使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大自然更加和谐。

妈妈说,法律是一件安全的外套。人从一生下来开始,法律就对幼儿、小孩受教育、婚姻、生命财产不受侵害、社会医疗保障、老年抚养等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法律的保护让我们快乐地成长,安全地拥有,幸福地生活。

爸爸说,法律是行动的指针。像我们开口不能骂人,伸手不能打人一样,我们的言行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同时也受到法律的保护。大人们每做一项工作,每签订一个合约,都要涉及到很多法律条款,法律使我的保护们的社会运行有序,和谐相处,健康发展。

哦,原来法律并不遥远,它就像空气、水、或面包一样,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须臾不曾离开。正是它,使人类远离丛林法则,创造今天灿烂而辉煌的文明。就像河流离开河床就会泛滥,大雁离开雁阵就会坠落,电脑离开防毒网络就会瘫痪一样,我们人类如果没有“红灯停,绿灯行”,交通就不会通畅,如果没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社会就会混乱,甚至走向消亡。法律就像一张无形的安全网,覆盖着我们生活的天空。

由此可见,加强法律的教育和培养守法意识同等重要。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更应从小学习好法律知识,遵守法律和社会规则,将来成为一个文明、诚实、守信的人,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