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应用统计学专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思想认识不足,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思想和理念是实际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国高等教育虽有百年历史,但在思想理念上始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创新、重条件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的观念。[2]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也普遍存在重视训练学生的警务执法技能,而忽略对决策性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一名卓越的警务人才,不仅需要灵活掌握警务执法技能,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决策性创新实践能力。
(2)资源配置不佳,教学条件有待提高。随着公安院校办学规模、专业数量、招生人数的扩大以及交通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日益突出,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要求也必须随之不断提升。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作为新兴特色专业,由原来的大专变为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配套条件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公安院校实习基地资源较为丰富,多为地市级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门,但是校内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条件不佳,实验室建设、实验器材配备还处于初级阶段。
(3)课程设计单一,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由于教学理念偏差、教学条件不足,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浙江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虽然也开设了相关交通工程设计类课程,例如交通工程学、道路交通控制学、交通组织与规划、交通建模与仿真等,但存在单个课程各自为政、课程间交叉融合不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对学生决策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停留于理论认识层面等问题。
交通管理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目前的课程培养体系偏重理论讲授,学生缺乏对理论的综合应用及实践能力。同时,由于交通具有不可实验性和不可再现性,很难在实际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进行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以及虚拟再现的手段,可以为交通管理工程相关课程的实践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3 CAD技术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又称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持,进行产品和工程的方案设计、解析计算、判断优化、分析评估和详细设计的一门技术。[3]CAD技术由于其综合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优化评估能力以及虚拟仿真能力等特点,非常适合在交通管理工程这类综合实践性专业中进行应用,对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深学生对专业基本概念及理论的理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包括交通工程及交通管理两大方面,课程涉及数学、物理、运筹、管理、工程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可以基本掌握专业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但是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创新能力。通过采用CAD技术进行实践操作应用,可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交通规划与管理课程时,学生可通过对TransCAD软件的学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交通规划四阶段模型。
(2)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基于自身专业特点,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交通管理的卓越警务人才。学生在进入本专业学习时,对专业的认同感较低,认为交警的主要职责就是路面执勤,忽略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对于CAD技术的引入及学习,可引导学生开展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例如交通设计、道路工程基础、交通事故勘测、交通仿真等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
(3)提升学生的专业培养效果。交通管理工程內在机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这导致了解决方式的复杂与多样。[4]比如在交叉口设计或交通事故勘测中,一般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绘制图纸。这些设计任务的完成,若用手算笔绘,工作量很大,花费太多时间,局限学生的创新思维。若在这些设计中增加CAD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理念与效率,也有助于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增强学生的公安实战技能。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生毕业后基本都输送到公安实战部门,学生所需具备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在这样的大背景条件下,在专业培养中增加CAD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公安实战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复合型的交通警察人才。
4 CAD技术在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中应用
4.1 交通事故处理
AutoCAD软件是美国Autodesk企业开发的一个交互式绘图软件,主要用于二维及三维的绘图设计,[5]也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6]由于AutoCAD软件操作简单、绘图精确,且提供二次开发环境,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交通仿真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兼容,在交通行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交通事故处理流程中,需要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现场勘测,绘制精确的事故现场图作为事故处理的依据。目前,交通实战部门人员主要通过现场手绘《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进行存档,绘图过程繁琐且不精确,绘制的图纸不易存档保存。因此,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可以借助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现场勘测图,如图1所示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图,图中可清楚详细记录事故现场情况,对事故发生时的地点、车辆运行轨迹、碰撞类型等信息一目了然。
4.2 交通系统仿真
交通系统仿真可以动态地、逼真地模仿交通流和交通事故等各种交通现象,在研究出行者出行行为和各种类型道路交通流运行机理的基础上,复现交通流的时空变化态势,深入地分析车辆、驾驶员和行人、道路交通要素的特征,有效地进行交通系统的规划、组织与管理、交通能源节约与物资运输合理化等方面的研究。[7]交通警察作为城市交通的管理者,需要借助交通系统仿真对所提出的管控方案进行效果评估。因此,对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也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交通系统仿真技术的学习及应用。如图2所示为行人过街行为仿真,通过VISSIM软件对设计的行人过街信号配时方案进行模拟仿真,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图3所示为道路交叉通仿真,模拟交叉口的实际运行状态,从而对优化方案进行评价。
4.3 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篇2
医学统计学是一门以统计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探索医学科研工作中遇到的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的应用科学,又可被看成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进而从中提炼和总结分析出新的信息的过程[1]。随着医学科研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科研和临床实际工作中,人们对待科学的态度逐渐从原来的“经验主义”转变为“论据先行原则”,无论是在一些医学相关学科的基础实验中,还是在一些临床疾病的诊治等工作中,人们遇到问题时不再“想当然”,而是首先考虑为什么,有何依据,而这些依据大多需要通过统计学中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来提供。因此,医学统计学在医学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统计学应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医学科研结论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靠性,具体到医学期刊方面,就会出现因统计学应用不恰当而导致医学期刊不严谨、不科学、不可靠和不具有影响力[2]。鉴于医学统计学在医学期刊中的重要地位,作者结合《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年的240篇文章中出现的统计学问题,对目前我国医学期刊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为医学编辑工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医学期刊整体水平的上升提供一定帮助。
1 医学期刊中常见统计学问题
统计学的误用、错用和不用问题广泛存在于许多医学期刊中,统计学错误率处于较高水平,有文献报道期刊论文统计学错误率为38%—80%,而且统计学问题的种类几乎涉及统计学的每个方面,包括实验设计不合理、未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软件未介绍或介绍不清、统计学数据的描述方法不当、统计学方法的描述不清或错用、统计值或P值不全或描述不清、统计学结果分析或描述错误等[3-4]。王倩等[5]对5种“中华”系列杂志刊登的文章的统计学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1985年统计学方法应用的错误率占24%,1995年占36%。沈进等[6]选取8种医学期刊,分析发表于1998年至2005年的544篇论著文章的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结果显示,136篇的统计学出现明显错误,错误率达到25%,其中以资料处理方法不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1.76%,其次为图表错误、未作统计学处理等。我刊2011年刊登的240篇论文中,排除个案报道、教学论文、棕色行论文36篇,剩余的204篇论文中有126篇论文采用了统计学处理,占61.76%(126/204),现结合本刊统计学应用现状针对医学期刊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如下。
1.1 统计研究设计不合理问题
大多数非统计学专业的学者在进行统计研究设计(包括实验设计、调查设计、临床试验设计)时仅仅从本专业的角度考虑,根据主观想要得到的结果进行分组设计,而完全没有考虑该实验设计的可行性、组间数据是否具有可比性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实验设计时不遵循随机化原则、未设置对照或对照不合理、均衡性原则贯彻不彻底等[7]。常见的统计研究设计不合理问题包括缺少对照或对照不合理、单因素设计取代多因素设计、样本量选择不具有代表性或样本量不足等[8]。例如,本刊《SMO蛋白及mRNA在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在实验分组设计时未对各组间数据是否具有可比性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未进行统计学处理问题
许多医学期刊论文虽然也进行了分组设计、设立对照等,但是文中未说明采用何种统计方法,也未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仅仅通过对实验所得的实际数据的直观判断就得出结论[9]。例如,本刊《肺尖癌26例疗效分析》一文中,作者在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肺尖癌的疗效时并未采用任何统计方法,而是直接得出了“综合治疗较单纯治疗更能延长肺尖癌患者生存期”的结论,这不符合现代医学科研的结论需有据而立的原则。
1.3 统计方法的描述不具体或错用问题
1.3.1 统计方法的描述不具体
一些医学期刊论文中列出的统计方法过于简单,甚至未列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0-12]:在“材料与方法”部分中的“统计学处理”中未列出所用的统计学软件或仅列出所用软件而未说明所用软件的版本;对于何种数据采用何种统计方法仅笼统描述,未具体列出文中的那些数据应该用何统计方法;对于定量数据仅列出采取t检验或方差分析,而未列出是否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对于两组定量数据无论是应该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还是配对设计t检验,均仅描述为“两组定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对于两组或多组定性数据的比较,无论是仅需用 2检验,还是需要采用矫正 2检验或 2分割检验,均描述为“两组或多组定性数据的比较采用 2检验”;统计学符号书写不规范,例如,根据GB/T3358-82,F检验、P值、 2检验、t检验等中的字母应为斜体,不符合上述规定的书写均为错误情况,这在论文中非常普遍;未列出检验水准 ,检验水准 是事先设定的判断小概率实践的标准,实际意义是允许犯假阳性错误概率的最大值,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进行设定。例如,本刊《 -连环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一文在“统计学处理”仅说明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而未说明t检验的类型。
1.3.2 统计方法的错用
一些医学期刊论文中的统计方法的应用存在明显的错误。对于所有定量数据,常见的错误有[13-14]:无论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是否方差齐,一律盲目应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无论数据分为几组,一律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把其当做定量数据比较的万能工具;无论各组数据是何关系,一律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例如,本刊《癌症相关性乏力与TGF- 1的关系分析》一文中,定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之前未说明是否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和正态性检验。对于所有定性数据,常见的错误有:把 2检验当做所有定性数据的万能统计工具,忽略了其应用的前提条件是, 2检验适用于正态分布的定性数据,且样本量最好>40,列联表数据进行 2检验时不能有1/5以上的格子其理论频数
1.4 统计结果的描述及分析错误问题
许多医学期刊论文中均可见到统计结果的描述或分析错误,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5-17]:1)对于定量数据应当根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而采用不同的描述方法,符合者一般采用“均数±标准差”或“均数±标准误”表示,而不符合者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来进行表示,不按上述规定进行描述者均属于错误描述;2)对于定性数据,常见的错误是构成比和百分率不分,计算率或构成比等相对数的样本量过小;3)解释有统计学意义时仅根据P值的大小得出相应结论,例如对于A、B组2组的疗效(假定A组疗效优于B组),其“P
1.5 统计值和(或)P值描述不清以及统计值缺失问题
许多医学期刊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时,通常不能完整清晰地描述出统计值和P值,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8-19]:统计结果仅用“P0.05”得出结论,缺少相应的统计值;统计结果包括统计值,但是P值仅写出“0.05”,未列出具体的P值;仅列出具体的P值,而统计值缺失,上述几种情况均不利于文献阅读者进行数据验证和meta分析。例如,本刊《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一文中,所有统计结果均仅列出了“P0.05”,未列出具体的统计值和P值。
2 针对医学期刊中常见统计学错误的解决对策
目前,医学期刊论文的统计学问题已经成为衡量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统计学的错误可能会导致论文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的降低,甚至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近年来,随着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和医学期刊编辑及审稿专家对医学统计学应用的重视,医学期刊论文中的统计学问题已经明显减少,但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这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20-22]:论文作者、编辑及审稿专家思想上不够重视论文统计学应用;期刊编辑的统计学应用知识匮乏;选择审稿专家只注重其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而未关注其统计学应用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医学期刊的统计学应用水平,从而更进一步提高期刊总体质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作为医学期刊编辑,必须不断进行统计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参加相关培训班、旁听医学院校的统计学课程及请教统计方面的专家等,以提高自身的统计学应用水平,并从思想上重视统计学应用的审查,在给新投稿件的作者的初步意见中就强调统计学应用的重要性,规定一旦统计学有问题,论文可随时退稿;聘请医学统计学专家进入期刊编委会,负责所有论文的统计学审稿;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广大科研工作者宣讲统计学在医学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正确应用统计学的习惯;在科研课题设计过程中要求有统计学相关专家的参与;科技期刊中增加统计学应用栏目,刊登与本刊论文关系密切的统计学方法,或者刊登一些常见的统计学错误,与作者或读者交流,提高其统计学应用能力。
注 释
[1]孙振球.医学统计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
[2]胡良平,郭秀花,刘惠刚.医学统计学是评价医学科技论文质量优劣的重要依据[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36(3):229-232
[3][8]胡良平,李子建.医学统计学基础与典型错误辨析[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4
[4] Garc韆-Berthou E,Alcaraz C.Incongruence between test statistics and P values in medical papers[J].BMC Med Res Methodol,2004,4:13
[5]王倩,张博恒.五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著中统计方法的应用现状[J].中华医学杂志,1998,78(3):230-233
[6]沈进,苟莉,汤洁,等.生物医学期刊中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21(5):541-543
[7] [15]王晓瑜,王雅琢.《山东医药》论文中统计学错误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193-194
[8][9][10][20]邱春晖,郭明兴,邱源.医学论文中统计学方法的误用及其防范措施[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5):116-118
[11] 冉明会,罗萍,邓丹.医学期刊编辑应注意的几个统计学处理问题[J].编辑学报,2009,21(6):503-505
[12][16][18]李霞,张印朋,闫苏平.医学期刊作者来稿统计学应用与表述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88-89
[13] 王晓瑜,王雅琢,封艳辉,等.医学期刊投稿常见统计学问题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1(11):42-44
[14] 金永勤,王维.医学期刊编辑应重视统计学中的几个问题[J].编辑学报,2009,21(1):33-34
[17]张功员,田庆丰.医学科研论文中统计结果表达和解释错误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7(3):338-340
[19]叶亮,李伟东,范欣生.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应用问题辨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247-248
篇3
【关键词】统计学方法发展大数据应用
对于统计学方法来说,诞生的最初只是为了进行单纯的计数以及描述,随着统计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其所涉及到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在统计学家以及各个领域专家的不懈努力之下,统计学方法正在不断的进步以及完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发挥出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现阶段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之下,对统计学进行深入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会对今后多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统计学基本发展探析
对世界统计学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会发现,其与科学界的发展趋势较为类似,随着统计学的不断完善,也开始与其他科学进行融合发展。对统计学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其主要具备两个基本结合趋势,即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以及与计算机学结合的趋势。对于统计学来说,其与经济学结合发展我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产生了经济统计这一专业;而统计学与教育的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对于这些分支学科来说,其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是实质性学科的分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运算能力不断提升,这也使得大规模的统计调查工作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取得了理想效果,不仅保证了数据计算的准确性,同时也保证了计算的高效性。因此,在进行统计学技术研究发展的过程中,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入结合应用是重要发展途径。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的有效应用可以使统计计算过程中一些疑难的部分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也使得统计计算的展开更加方便。从现阶段我国经济类统计专业的教育情况来看,一方面在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教育,另一方面在对学生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装能力进行提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今后统计学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不能离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在今后统计学相关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以及利用能力进行培养提升,使得在展开统计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统计模型的编程来实现。
二、统计学方法在大数据中的应用趋势
(一)统计学方法及相关领域的动态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统计学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在教育行业、生产制造行业以及企业管理当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根据CNKI数据库中统计方法、机器学习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机器学习领域的论文数量从2013年以后一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并且在2016年超过了统计方法领域的论文数量。由此可以说明,我国在机器学习领域的发展速度正现出稳定提升的趋势,反映了我国在大数据领域研究方面越来越深入,所应用的研究方法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总体上来看国内在统计学方法研究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且其所面临的拐点与国家上的统计学发展拐点基本保持一致,大概都是在2013年开始对大数据以及将其学习等方面有了深入的探究,并且开始逐渐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而机器学习方法的论文数量都是在2016年开始超过统计方法的论文数量。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出其差异性也很明显,国内在统计方面研究的论文以及在机器学习方法方面研究的论文与国际相比较尚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呈现出了持续性的特点,这也使得我国在这两个领域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统计学方法及相关领域研究方向分析
经过对CNKI数据库中的统计方法以及大数据领域期刊论文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看出,统计方法领域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是“统计分析”以及“数理统计”、“人工智能”;在大数据领域出现频次较高的是“云计算”、“图书馆”以及“物联网”等关键词。通过上述关键词来看,其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反映当前我国统计以及大数据技术所研究的重点以及热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在统计与大数据领域方向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重合。在进行的数据研究的时候,需要应用到统计学方法,同时统计学方法在利用的时候往往也需要与大数据进行结合。
(三)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展望
有数据的地方势必就会涉及到统计学。从17世纪开始,国势学派以及算数学派的争论到今天大数据计算、计算机技术的相互作用,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正在不断完善,并且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的统计学发展方向发生了一定转变,开始从小样本的统计推断分析走向大数据量的挖掘分析,从而使其所掌控的数据量不断提升。在未来统计学方法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统计学与新的数据思维相结合,从而产生一种新型的、应用范围更广的大数据算法。从现阶段我国大数据方法创新发展的情况来看,其与国际研究在深度以及广度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也恰恰说明了我国在大数据统计学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现阶段,国内的大数据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信息化产业上,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趋势尚且不明显,这也使得信息服务以及数据产业的创新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在今后统计学发展的过程中,其研究热点势必会从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发掘向算法方向转移,这样也使得大数据技术与统计学方法二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统计学方法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实际需求,积极适应时代变化,现阶段大数据时代已经全面到來,并且大数据技术在我国有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将大数据与统计方法进行结合可以使统计学方法的作用得到更好的体现,也使得统计学方法不断的进步以及拓展,在大时代背景之下,其功能性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现。
统计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摘要]为提升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水平,针对传统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局限,分析和实践基于线上网络教学+线下面授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实践表明,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与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丰富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促进生物统计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生物统计学;实践
[作者简介]严明(1981—),女,重庆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生物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5-0273-02[收稿日期]2020-03-18
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然而,生物统计学涉及到大量基础理论,单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理解度较低,学习效果不佳。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改革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是生物统计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种基于线上网络教学+线下面授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可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缺点,又可克服学生完全在线学习缺乏监管、学习效果不佳的困难。本文尝试将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到生物统计学教学中,以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目标,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教学视频和课件等教学资源,并设置作业、调查等互动模块,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平台与教师交流。在线下课堂,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对疑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难点。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通过学习在线资料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有效提升学习效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还可帮助教师动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生成客观的过程性评价材料,并丰富课程的教学形式,拓宽教学路径,因此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
二、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学时长受限。目前,本校生物统计学面向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开设,每学期共32个课时。由于教学内容抽象,而且学生要通过大量实践才能掌握统计学原理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因此,教学难度高,课堂教学时间很难满足教学需求。
2.教与学不同步。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课堂为主,教师按照教学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对学生需求重視不足;学生缺乏主动反馈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教与学处于不同步状态。
上述困境对如何拓展教学时间,完成课程教学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1.构建线上教学平台,实现课前线上自主学习。授课教师首先以超星泛雅平台和学习通APP为依托构建线上教学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将课程每章的重难点列示出来,搭建课程框架体系,并上传包括课件和教师根据课程知识体系录制的教学视频等资料。教学视频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并保证精炼、易懂,让学生不会因视频过长而放弃观看,提高学习时效。同时,在教学平台提供视频配套的课件资料,方便学生下载并配套观看。教师还在平台设置了视频弹幕问答和闯关式章节测试,学生通过答题和测试后才能进入后续章节的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线上教学平台还可以为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拓展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在线上平台提供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分析的实例供学生练习,实现对课时压缩的有效弥补。学生普遍反映网络教学平台十分有利于自主学习,尤其是遇到知识难点时,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线上观看教学视频来帮助理解,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线上教学平台可以通过视频回放次数、测试完成程度等数据统计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既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存在的问题,也为线下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在后续教学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依据。
2.线下检测自主学习效果,实施针对性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课堂教学的任务发生转移。教师要集中精力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针对重难点以及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进行答疑解惑和查漏补缺。在教学实践中,为完成上述任务,在每个章节的线上学习完成后均安排答疑和小组讨论,让每位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修正和完善遗漏或理解错误的知识点。全部授课结束后,授课教师向学生发放了关于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78.2%(18/23)的学生认为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可以把重要知识点学透,在课堂上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掌握。
在线下教学中,教师还对教学场景进行了编排和优化。教师提供具体的实验案例,并以某一具体实验案例(如抗癌药物筛选)为背景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始终,模拟真实实验场景,让学生从实验参与者的角度设计实验流程、整理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和解读呈现的全部流程。帮助学生实践生物学研究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基本流程,理解生物统计学对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和分析并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3.课后回顾学习并提升。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师生的教学活动都还没有结束。教师要对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并将解决方案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回顾性学习。学生要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搜集学习资料进一步思考和巩固。教师还要对学生课后学习情况进行挖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单独辅导和监管,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跟随教师的科研工作,完成真正的动手实践,实现素质提升。最终通过师生配合,完成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篇4
队列研究又称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及纵向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以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1]。这里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等)、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及遗传因素等)或行为(如吸烟等)[2]。观察的结局主要是与暴露因子可能有关的结局。队列研究中先因后果的时间顺序相对明确,受一些偏倚的影响小,是观察性研究方法中验证病因能力最强的研究方法[3],其证据等级仅次于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尽管我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也陆续开展了一些队列研究[4]。如果这些研究未能正确使用该研究方法,不但不能有效验证病因假设,还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本文收集并分析了近年国内公开发表的队列研究论文,发现其中存在的统计学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旨在引起作者、编者和审稿专家的重视,提高期刊论文的质量。
1队列研究文献的检索
以“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纵向研究”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14~2015年公开发表的队列研究文献共1874篇,剔除重复文献和非研究性文献后,获得研究性文献929篇(表1)。
2 载文量及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
根据李康等[5]主编的《医学统计学》和Cochrane推荐的Newcastle-Ottawa-Scale(NOS)工具[6]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评判,评判结果在文献评价表中登记并复核,采用Excel管理和分析数据。结果发现,绝大多数队列研究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推断,约占82.0%;而使用了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仅占13.0%(表2)。
3常见统计学问题
3.1研究对象描述不清楚或不确切
研究对象的选择是随访研究的首要问题,因此文中关于研究对象的描述必须准确清楚,根据研究属于总体研究或是抽样研究,对研究对象的描述应加以区别[7]。目前我国队列研究中关于研究对象的描述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描述中对总体研究或抽样研究未加以明确说明;抽样研究中的描写模棱两可,未说明具体抽样方法。从统计学上讲,总体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而抽样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
例如,就“某高校教师肥胖率及其对糖尿病发病影响的研究”而言,首先要制定相应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研究的纳入标准为“某高校在编、在职且未患糖尿病的教师”,排除标准为“妊娠期、哺乳期女教工”。如果研究为总体研究,其研究对象应是该高校的所有在编、在职且未患糖尿病的非孕(哺乳)教师;如果研究为抽样研究,则其研究对象是该高校所有在编、在职且未患糖尿病的非孕(哺乳)教师的一个随机样本,研究对象描述中还应具体说明所使用的抽样方法,如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或分层抽样等,同时写明随机抽样的具体实施方法。
3.2结局事件及其判断标准描述不全面
随访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结局事件,其指随访观察中将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研究中既要记录是否发生了结局事件,还应记录是否存在失访及失访原因(失去联系、因其他疾病死亡、研究终止)。分析我国2014~2015年已发表的队列研究文章发现,大多数研究均未描述是否存在失访,部分研究对结局事件的判断标准描述不全面。按照队列研究的设计要求,结局事件要有明确统一的判断标准。例如,2型糖尿病结局的判断标准[8-9]:确诊糖尿病,即自我报告医生诊断糖尿病和(或)正在使用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治疗者;未确诊糖尿病,即未诊断糖尿病但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 mmol/L者;对于随访期发生死亡者,如果其死亡原因中含有糖尿病也认为是随访期发生2型糖尿病。
3.3统计分析不充分或错误
3.3.1基线特征描述不全面 队列研究中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基线特征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的方向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解释,因此基线特征的描述是队列研究资料分析必不可少的内容。而目前国内的队列研究文献中存在较严重的不按暴露有无分组描述基线特征的现象。此外,如随访过程中存在失访,则失访者与随访者基线特征的比较也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解释。在查阅的929篇研究性队列研究文献中无失访情况描述,无失访者与随访者基线特征比较者达90%以上。
因此,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应首先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基线特征的一致性,以分析基线特征的差异对研究结果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方向,同时也可确定多因素分析中需要调整的混杂因素。如果研究中有失访,还应比较失访者与随访者的基线特征是否一致,以判断失访对研究结果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方向。
3.3.2统计推断方法选择不当 统计学方法的选择一向是医学科学研究中的难点问题。队列研究中主要涉及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χ2检验、Logistic回归以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此三种方法的误用和混用在队列研究文献中较严重,包括误用χ2检验代替Logistic回归、误用Logistic回归代替Cox回归等。由表2可知,929篇研究性队列研究文献中应用了Cox回归的仅占13.0%,且2015年的比例与2014年基本相同(13.1% vs 13.0%),可见这一方法的正确应用近两年内并未引起作者以及编辑足够的重视。
队列研究中统计学方法选择的正确思路为[10]:若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基线特征一致,则可以直接应用χ2检验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结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以判断暴露因素与结局事件是否有关联,同时计算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置信区间,进一步说明两者的关联强度。相反,若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基线特征存在差异,应采用多因素的回归分析对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如果数据资料中无时间变量,可采用Logistic回归,并在模型中调整组间存在差异的基线特征变量;如果有时间变量,则应采用Cox回归,并在模型中调整组间存在差异的基线特征。
3.4其他问题
国内公开发表的队列研究文献存在的其他问题:①应用Logistic回归或Cox回归时,分类变量或等级变量无赋值说明,造成结果解释的混乱。例如,只有在明确“男性=1,女性=0”或者相反的情况下,才能正确解释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②误用χ2检验公式:应该使用校正公式时,却应用了非校正的通用公式或专用公式;不能应用χ2检验时,却计算了χ2值。例如,两组率比较时,只有满足总例数n≥40且理论频数T≥5的条件下,才能采用非校正的四格表χ2检验的通用公式或专用公式;如果n≥40且1≤T
4队列研究医学论文作者及编辑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结果表明,队列研究医学论文的统计学方法应用基本正确,编辑人员也比较重视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情况,但是仍有部分论文在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的研究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可信性。为使作者、编辑和审稿者高度重视统计学的正确应用,进一步提高队列研究医学论文的质量,笔者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4.1提高对统计学知识的认识,强化统计学意识
目前,国内医学科研工作者未认识到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对医学统计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要加大“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科研中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科研工作者对医学统计学的认识;在医学科研工作中普及医学统计学知识,强化医学统计学意识,促使其在科研设计、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中正确应用医学统计学方法[11]。
4.2加强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专家审稿工作
医学研究,包括队列研究,其统计分析都是以科学研究设计为基础的。研究设计不科学、有缺陷,即使应用了高级的统计学方法也于事无补。所以,审稿专家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知识,能够做到从研究设计到统计分析,系统地审核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确保论文质量[12]。此外,如果条件允许,所有稿件应先通过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专家的审核,然后再由各专业学科专家审稿,以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可靠[13]。因此,医学期刊编委会应增设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专业的专家委员,严格审核论文的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不合格的论文坚决不发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稿件质量和水平。
有计划地定期聘请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专家对期刊编辑人员进行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知识培训[14]。通过定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选派编辑人员参加专题培训班、定期组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适当奖励等措施,以提高编辑人员学习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知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相关知识水平,最终达到提高论文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啸飞.前瞻性队列研究及生存分析[A]//2014浙江省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2014: 15.
[2]李立明.流行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8-59.
[3]李立明,吕筠.大型前瞻性人群队列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11):1187-1189.
[4]王慧,陈培战,张作文,等.我国人群队列研究的现状、机遇与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1):1016-1021.
[5]李康,贺佳.医学统计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4-150.
[6]何琼,黄渊秀,康文婧,等.2001-2010年我国伤害预防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10):913-916.
[7]王芳,戴国华,娄昊.循证中医药队列研究的随访设计[J].山东中医杂志,2016,(1):14-17.
[8]樊森,陈纪春,黄建凤,等.中国成人看电视时间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4, 29(5):372-376.
[9]李卫东,傅坤发,连燕舒,等.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 18(28):3426-3429.
[10]韩梅,陈薇,曹卉娟,等.比较效果研究常用方法之二:队列研究设计[J].现代中医临床,2015,22(3):20-23.
[11]沈洪兵.重视大型队列研究的人才梯队建设和技术储备[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7):547-548.
[12]高永,张中文,石德文,等.基于Excel的统计分析系统在期刊编辑部审稿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2013,25(5):478.
篇5
1 研究对象
以2008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43名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8人,女生25人。
2 教学改革方法
2.1 加强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理论教学,采用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理论教学,并在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2.2 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医学统计学术语,为熟练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奠定基础。
2.3 扩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进行实例讲解的同时,增加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内容,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4 加强统计表和统计图制作的教学,并增加课堂练习时间,进行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制作统计图表内容,提高学生对科研结果的总结能力。
3 研究结果
3.1 针对全部章节的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在教学课件中强调了对学生难以理解内容的解释,如正态分布、t分布、卡方分布等,使学生在本文由收集整理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正确使用统计学用表(如见图1)。
3.2 在教学中重视知识的连贯性,循序渐进逐渐引入新知识,强调课前预习,培养学习能力。在理论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的基础上,融入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练习题解答和实例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3.3 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医学统计学术语,有利于学生学习统计学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描述统计中的常用英文专业术语如,central tendency,histogram,mean,median,percentile,variance等。
3.4 在掌握上述英文术语的基础上,扩充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内容。如在描述统计学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教学中,在课堂演示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某地120名18―35岁健康男性居民血清铁含量进行统计描述[1](如见图2)。课堂演示后,要求学生参与,应用spss软件重复操作过程,并解释分析结果。
3.5 在统计学检验方法的教学中,融入spss软件分析和统计图表的制作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表示的方法,培养基本的科研素养。如在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教学中[2],讲解目的、强调检验条件、检验方法、公式、检验步骤、结果解释,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在分析中强调明确检验假设,正确建立数据库,如何读取检验结果,如何进行统计结果解释,专业解释等。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演示如何表示分析结果,并演示应用excel制作统计图表的过程,如见表1,图3。
3.6 考试成绩分析 试卷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础知识、统计计算能力及统计图表制作等方面的情况,在命题中更加强调学生应用所学的统计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考核学生针对不同资料选择恰当统计学检验方法的能力,同时大部分试题需要学生在全面掌握各部分理论内容后才能做出正确解答,因此本试题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考试成绩≤59、60-69、70-79、80-89、≥90分的学生分别占2.3%、20.9%、32.3%、18.6%、25.6%。
4 讨论
本次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的统计学英文专业术语能力,培养区分资料分布,正确选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和提高实际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在各部分教学中贯穿统计数据的科学表示方法,规范统计图表的制作,对培养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6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超级秘书网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篇7
经济统计学专业是统计学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学科,是以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数据的采集、生成和传输,用统计方法分析经济数据背后的经济现象以及复杂经济系统的规律,从而为经济和管理决策服务。2013年,我国首次设置经济统计学专业。作为地方二本师范院校的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设计,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我们在按照教育部要求,根据经济形势发展情况,借鉴财经类、综合类和师范类院校的统计学专业经济统计方向的课程设计,结合院校实际,依托学校建设应用型教学的平台,来确定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理念并建立课程和实训设计体系,进行经济统计学的培养方案设计。
一 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实训设计整体思路
1.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
严格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主干学科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其中核心课程为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统计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经济社会统计调查、统计工作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专业实验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实验、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实验、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实验、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实验。
2.参照其他院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财经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金融学院、 河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和山东工商学院)和综合类院校(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和云南大学)以及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作为参照院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统计学经济统计、商务统计、金融统计方向中,财经类院校主要突出经济学课程,招生偏重理科生。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主要课程为理学类,招生偏重理科生。
综上所述,经济统计学专业应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熟练掌握现代统计理论和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外资企业和大中型公司等从事经济统计分析、管理咨询、市场调研和商务数据分析等管理工作。
3.与学院培养方案形式统一
新制订的培养方案和整个学院的形式保持了统一,以便于教务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 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专业课的设置
经济统计学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和招收对象为理科生,设置了保险精算、金融统计和商务统计三个方向。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由于经济统计学对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的要求较高,我们提高了课程总学分和总学时,注重主干学科和专业课程的开课顺序和教学周学时分配,强化实训实践课程,实行理论和实践并行。
培养方案确定了5门学科基础课程,分别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C语言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确定了5门专业基础课程,分别为基础会计学、经济统计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确定了9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为国民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金融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投资学、数据挖掘。
篇8
关键词:统计素养;生物医药;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088-02
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被誉为“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手段”[1],现在,统计学思维和方法学已经渗透到理工农医及社会科学等各学科的研究和决策之中。生物学、农学、生物产品工程工艺条件、药物生物活性实验及临床实验等都寻求统计学家的合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基金申请明确要求生物医学科研项目要有统计人员参与,生物或药物实验及产品内容都需详尽的统计设计与分析。
实际工作中,很多生物学、医学科研工作者对统计学的作用重视不足,突出表现在分析时盲目套用分析方法,对分析结果轻描淡写,把统计学当作简单的修饰工具,甚至把整个统计分析过程变成一个黑箱,那就有可能垃圾进,垃圾出(garbage in,garbage out),严重影响了统计学应用的科学性和严谨性[2]。为此各高校生物医药学相关专业均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素养,注重统计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等[3-5],以期通过本课程教学,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笔者所在学院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制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今后这些学生将继续从事本专业研究及生产实践工作,生物或医药统计学课程将作为重要的工具课,对这些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及将来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十分重要,但这些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甚至有的学生谈“数”色变,提高学生统计素养也因此难度增加。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和调查问卷相结合,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寻找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生物医学专业学生统计素养提出一些思考。
一、增加主动性——树立数学应用意识,降低难度
课堂教学和调查问卷结果均显示多数生物医学类的学生对数学、概率论统计等相关课程兴趣不浓,很多学生是因为学分或学院要求等才选修本课程。尽管大于70%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和概率统计学很重要,认为统计学有用的学生占比例也很高,但问及是否喜欢统计学课程时,则喜欢程度为“一般般”甚至“不喜欢”的比率达到58%,这种想学但不敢学矛盾的心理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数学相关课程似乎是陡峻的山,在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可能会对统计学课程的畏惧心理转变为抵触心理,兴趣几乎变为零。
因此教师首先从心理上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否则学生会停滞在山脚下。具体教学中讲明统计学课程注重应用且应用面广,可提高学生兴趣;点明统计学公式及运算简单,可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介绍现在统计学发展特点,统计软件应用情况,改善学生的情绪;增加互动教学,让学生多参与,让学生体验统计学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高山,进一步提升学生兴趣和降低学习难度,具体方法在以下各小节探讨。
二、定位准确——强调应用,降低难度
定位准确可使学生学习具有目的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意识,降低统计学类课程教学难度,本课程是生物医学类应用工具课程,复杂的公式推导过程只会增加学习难度;实际应用中数据分析可避开公式推导,直接根据统计学的试验方案、条件及相应的理论公式分析。基于以上思考,可将其定位为培养学生在生物医学科研或生产实践中的统计学应用能力,减少公式推导及公式死记硬背过程,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
课程定位后可根据调查问卷和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思考: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都需要进行调整。教师要广泛阅读各类教材从中优选出适合学生专业的应用型教材;教学过程可用多媒体展示案例,提出问题[6],板书主要公式,师生互动分析案例的应用条件,确定统计分析方法,并完成案例计算过程;学生也希望教师适当留一些作业,考核方式采用适当宽松的“一纸开卷”方式进行。系统改革思路确定后,学生压力减轻,积极性极大提高,也期待着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统计素养。
三、实践出真知——实例互动与软件应用整合
既然将本课程作为应用课程对待,则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必不可少,调查显示学生非常关心案例教学和软件使用教学,高达87%的学生认为需要软件教学,这也表明学生有对提高自己统计学素养及知识应用的渴望;实践证明这些教学环节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往往理论教学花费很长时间,而采用案例或者软件使用教学,短时间学生即可领悟。
案例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内容提出案例,如生物学专业则主要以生物学的实验分析为主,药学专业则以药物生产、实验或临床应用所产生的数据分析为主,因两学科交叉性强,许多教学案例可通用,因此也扩展了学生视野。根据实例教学,学生会结合专业学习课程,更易主动运用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软件教学可让学生抛开简单但繁重的计算过程,如方差分析计算量很大,整个教学过程冗长,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统计的应用条件、计算过程,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方差分析计算,并对进行结果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可采取案例导向教学:提出案例案例解析统计方法上机实验结果报告课堂练习互动辨析常见疑问教师总结,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软件应用操作充分调动同学们听课以及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科研中运用统计学思维的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注重软件实践而忽视了原理理解与掌握,学生也难以形成统计学思维甚至滥用统计学方法,因此,软件教学最好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引入。软件实践教学时间过长、过早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会误认为软件能够解决一切,而忽视理论的学习,统计素养的培养和正确的统计运用也陷入空谈。
四、适当增加难度——实施“一纸开卷”考核
考核不是目的,是手段,考核的实际目的是让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进一步扎实地掌握知识。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也是喜欢“吃跳一下够得着的桃子”,即赞成考试难度适当高一些,包括“一纸开卷”和闭卷考试。课程若采用闭卷考试,学生会死记硬背统计学公式,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目前统计学软件发展迅速,应用统计学课程中公式并不复杂,没有必要让学生完全记忆公式,闭卷考试偏难,对学生是一个负担;但若采用开卷考试,学生可能会不复习而直接上考场,稀里糊涂做题,学习效果较差。笔者根据本课程的多年教学实践和调查回馈,建议选择开卷和闭卷考核之间的形式:“一纸开卷”。
“一纸开卷”方法是让学生复习时把知识点总结到一张给定的纸张上,考试时,学生只能携带这一张纸参加考试。这一考试形式可以督促学生总结学习统计学知识,又避免了死记硬背上考场的情况。学生在总结知识过程中,如果不认真看书或笔记,不认真将关键知识点记录在纸上,若想在考场上能顺利完成题目,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一考核方法可以适度的“推一把”,让学生学好基础的统计理论知识。
调查显示学生通过以上学习过程只有15%学生感觉有较大压力,大多数学生感觉有些压力或压力一般,且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本课程有益于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统计学思维,表明上述教学过程基本实现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统计素养的目的。
五、更上一层楼——注重创新课题与毕业设计应用
统计素养培养只限制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让学生在其他过程学习中应用。学生在专业实验课中会得到许多实验数据,但因是常规实验,分析方法固定,学生被动分析实验数据,扩展运用机会极少。大学生创新课题和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统计素养的最佳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学生有大量的机会自主运用统计学原理设计试验方案、搜集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可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应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统计学不免有纸上谈兵之嫌,而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运用统计学分析数据的需求较多,此机会恰可以补充课堂教学之不足,也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设计创新课题或毕业论文题目的时候可以考虑相关试验设计,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在具体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应用。统计学目的就是科学地设计生物医药学试验并对所得数据分析,力求减少试验次数、节约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周期、迅速找到优化试验方案或数学模型[7],学生在自行根据统计学知识设计实验时,理论指导实践过程增加,学生的兴趣得以提升,统计素养也自然更易培养形成。
总之,统计学课程把数学语言引入生物医药学领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方法论学科,对生物医药学专业学生在今后的科研和生产实践有重要作用。结合课程特点和专业特点,系统优化应用类统计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例互动、讨论式学习中培养思辨能力,培养理工专业学生的统计素养,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王素平.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
[2]易东,刘岭等.关于“医学统计学”学习问题的思考[J].重庆医学,2012,(41).
[3]张颖.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
[4]江明生,黎彤.生物统计学课程采用多媒体与启发式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11,(2)
篇9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4]。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5]。“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3]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篇10
一、引言
计量经济类分析方法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促进经济类本科生对该类方法的熟练掌握和应用有助于经济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的计量经济类课程是培养学生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重要工具。高校开设的计量经济类课程主要有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数理金融学、数据模型与决策等。由于计量分析类课程对相关数学和经济学知识基础要求较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难教”和“厌学”,但该类课程在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时被广泛使用,起到重要的研究性作用。
以往文献极少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对计量经济类方法的使用现状作为计量经济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反映,而这正是本文分析的切入点。本文基于对经济类本科生计量经济类能力的现状分析,发现该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二、经济类本科生计量经济类分析能力的现状
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学位论文,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计量经济类分析能力,也是该类课程研究性教学效果的体现。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6—2018届金融类专业(包括金融工程和金融学)毕业生共377份学位论文为样本(其中,2016、2017和2018届毕业生论文数量分别为78、108和191份),详细统计了这三届毕业生学位论文采用研究方法的结构分布(见表1所示)。
(一)本科生计量经济类方法使用的特征
由表1呈现的数据结构特征,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类本科生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的比例逐年提升。定量分析方法比例由2016届的67.07%逐渐上升至2018届的86.54%,即绝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论文fZu5CHyufTN5Yy/ie48E1w==中加入了经济数据的分析,使分析结论更加科学。相对来说,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比例大幅下降。
2.定量分析中,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的比例大幅提高,但计量经济分析仍以简单回归为主。在2016届毕业生中,采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学生仅有7.32%,到2018届,该比例上升至51.92%,即超过一半的学生采用计量经济建模的方式撰写毕业论文。在采用建模分析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仍以简单的回归分析(包括协整分析、滞后变量模型)为主,对VAR模型、面板分析等较复杂方法的使用较少。
3.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比例逐渐下降,该方法中以描述统计分析为主。该类论文中大多通过绘制线性图表现数据的时间序列过程,通过绘制饼图或柱状图对比数据的结构,通过绘制表格对比数据的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描述统计方法是最简单的定量分析,严格来说不属于计量经济类课程的内容,只是初级的统计学内容。2016届有57.32%的学生采用统计学方法撰写论文,在随后的两年,这一比例逐渐降低。值得说明的是,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掌握该方法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另外,个别同学通过自己设置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调查、获取、审核和清洗,以此为基础做描述统计分析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二)计量经济类分析在本科阶段广泛应用的原因
经济类本科生对计量经济类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快速提升,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系统在毕业论文审核中的广泛应用。随着高校对学位论文要求的提升,众多高校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考核中采取了先再答辩的管理模式。例如江苏师范大学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率不得超过25%,申请校级和省级优秀论文的重复率分别不超过15%和10%,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如果仅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从理论层面阐述经济问题,并且要保证較低的率,这对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难度极大,因为经济理论是很难创新的。而通过自己查找经济数据,结合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每个人的思路、查找数据的途径和范围、选择模型的指标,以及构建模型的框架都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结论也具有独立性,因此极大降低了与以往论文的重复率。
2.教学水平提高与教学内容拓展。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与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计量经济类研究方法也在陆续更新,为了让课程与时俱进,计量经济学类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拘泥于讲授简单计量模型,以往研究生阶段掌握的计量模型也陆续向本科生进行讲解,甚至DID等更加复杂的计量经济模型也可以对学有余力的本科生有所启发。当然,研究生阶段必须掌握更高深和前沿的计量经济模型,这是计量经济类知识不断外溢的结果,也是经济类科研环境的发展趋势。
3.经济软件教学的有力支撑。随着计量经济模型的不断更新,对应的分析软件也在快速发展,以往众多高校在本科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Eviews软件和SPSS软件,而近年来,为了让学生接触更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辅助考研的学生更好地衔接研究生阶段学习,很多高校在本科生教学中加入了State软件或R软件的教学,有效地提升了本科生对计量经济分析软件的掌握程度。
(三)计量经济类课程研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有畏难情绪。计量经济类课程是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该类课程的所有模型都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基础,但教学中应更多地强调对原理的理解而非推导,重视构建适合的模型,再借助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并解释。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把计量经济类课程学习等同于数学公式推导,弱化其应用性,内心产生抵触,很难学好该类课程。
2.数据收集过程粗糙,数据质量不高。可靠的经济数据是计量经济建模的重要原料,一个有研究价值且有趣的主题需要科学且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工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而且为保证经济模型的质量,数据审查、清洗、筛选等整理过程也很费时。很多本科生论文中的数据收集过程本着省时省力不问质量的态度,更多地通过百度而非源于官方和权威的网站及数据库,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且样本量较小,分析价值有限。
3.建模过程缺乏推敲,大多选择简单模型。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是一门艺术,模型不深究对错,只关注哪个模型更好,这就注定建模需要多番比较和权衡,经过一次次对变量的筛选、剔除和添加才能确定最终变量和模型的结构。但多数学生没有细致思考,仅通过最易获得的变量建立最简单的模型,完全没有筛选和比较过程,因此估计结果的解释力度十分有限,模型质量不高。
三、计量经济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方向
1.从问题导向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培养学生对于计量经济学的兴趣,老师可以在计量经济学类课程的第一节课,就建议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选题,选题未必紧扣专业,只要能与建模相关即可。老师可以对每个选题进行建议和讨论,梳理变量选择。例如,爱美的女生可以关注“容貌是否有助于劳动者获得更高的工资”,甚至变通为“整容是否有助于劳动者获得更高的工资”。学生通过课程的深入学习,自行查找对应的指标和确定模型的选择,每一节课学生都可能考虑新模型是否有助于解决自己的选题。经过一个学期的深入学习,学生学会了将计量经济类方法用于解决这类有意义且有趣的问题。此外,对有价值的论文选题,老师可以更多地引导,帮助他们获得本科生科研项目资助,最终在学术期刊上进行发表,这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也起到了极好的示范效果。
2.教师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案例,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教师研究成果中的模型必定经过多番筛选和细节处理,学生通过了解这些模型,能够深刻体会从论文选题,到变量选择,再到模型确定的整个流程与细节处理,不仅能学到建模的技术,还能深刻体会设计思路,这比学习教材中缺乏前因后果与细节介绍的短小案例更有效。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自己在研的课题,让学生体验具体的研究过程。
3.重视通过板书讲解模型原理。现阶段高校讲课均以PPT讲解为主,教师很少在黑板上写字。但讲解计量经济学模型原理时,通过板书更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路,因此教师应重视板书的使用。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师可以更多地利用电子板书,即使用数位板进行书写,使板书随时放大和多彩呈现,也能在PPT或PDF上随时标注,并在课后将板书保存后发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整理电子笔记。
篇11
在医学期刊编辑过程中编辑们常会遇到许多统计学问题,因统计学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医学科研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对其运用合理性、科学性的把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论文取舍的关键,更是影响医学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方面[1-2]。作者从事医学期刊编辑工作近十年,越来越体会到统计学审核的重要性。有鉴于此,探讨医学期刊编辑统计学审核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以《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以下简称《郑大学报(医)》)为例,浅谈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中统计学审核的意义。
1《郑大学报(医)》的审稿特色:统计学审核
《郑大学报(医)》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郑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这些成绩的获得与编辑辛勤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从创办之初,编辑部就十分重视统计学审核,并把这种思想贯穿到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每篇稿件从收稿到最终正式出版均需经过最少三遍的统计学审核,包括收稿后的统计学盲审、修稿后的统计学审查和待刊前的统计学预终审。统计学审核不合格的稿件将有可能终止审稿并直接退稿。收稿后的统计学盲审包括两个方面:盲和审。盲要求双盲,即统计学专家对稿件的作者信息完全不知情,作者也不知道哪些教授进行审稿,这样有利于客观地对稿件进行评价;审即对稿件的科学性、合理性给出准确的评价。修稿后的统计学审查和待刊前的统计学预终审主要包括审查和核对两个方面,即审查统计学方法和核对统计学数据。
2《郑大学报(医)》统计学审核的原因和意义
2.1统计学审查的原因
目前,许多编辑部都实行“三审三校”的工作制度,《郑大学报(医)》编辑部也不例外。具体到统计学审核,可分为修稿前的审核和修稿后的审核。起初认为初审就是查查文字复制比之类的,考虑到还要送给相关专家进行同行评议以及主编终审,所以并不重视这一过程。后期编辑部对审稿流程进行了改革,部分终审权直接分配给初审编辑。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审稿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3]。正常审稿程序是责任编辑对文章的内容、伦理学、知情同意等进行审查后即可进行专业盲审和统计学盲审,简化的程序则是责任编辑对文章的统计学内容进行审查,若发现较严重问题即可直接退稿,省去了专业盲审和统计学盲审等步骤。这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节约办刊经费。例如,临床研究中常见的选择某人群采用某方法或药物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某些指标进行检测,有些作者常采用t检验比较这些指标治疗前后有无差异。因治疗前后为相同的患者,样本不独立,应该用配对t检验。这种数据分析的错误直接导致统计结果的不正确[4-5]。更有严重者,实验没有对照、研究对象分组也不随机,这些都是实验设计的硬伤,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就大打折扣。这就是医学论文不同于其他论文之处,写作水平等方面的努力弥补不了实验设计的缺陷。只有从实验设计之初就融入统计学思想,才不会犯此类错误。因此编辑在审稿之初就应对稿件的研究类型(探索性或确证性,优效性、等效性或不劣性)、研究设计是否合理(实验研究必须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临床试验研究还应遵循盲法的原则)、统计方法是否正确进行判断。
2.2统计学核对的原因
修稿后的统计学审核重点考查各种细节问题,包括对数据的核对。《郑大学报(医)》不仅重视稿件的统计学审查,而且对稿件的统计学结果均进行核对。从2008年起要求在文中提供统计量和P值的确切数据,而非常见的标明“P>0.05”或“P<0.05”。对于这一要求,许多作者反映实验结果的原始资料太多了,补充确切统计量是不是有点不太现实;还有作者指出,国内外大多数期刊均不要求提供确切统计量,“P<0.05”已经能够说明问题,这样要求是不是有点“过”了。但是编辑部还是将这一改革实施了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作者大多在新投稿件中就直接按要求给出了数据。这样的一种“修稿要求的微调”,按照作者的说法,要花费他们许多精力。实际确实如此,而且编辑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对数据进行核对,但这样做的好处是确切的。编辑部花工夫在一些作者看来并不十分重要的数据上,是因为数据才是文章的核心。类似的,如logistic回归分析中均要求补充变量的赋值表、变量如何哑变量、定量资料如何转化等。在创办精品期刊、打造国际品牌期刊的今天,浮夸的思想是无用的,只有从最基本的做起才是强刊之道。关于统计学在医学论文中如何正确应用已有较多报道,如统计图表、统计符号、统计描述、统计术语等[6-9]。具体到《郑大学报(医)》,编辑部在核对统计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细节问题也严格要求。例如,有作者将P<0.001误用为P=0.000,将P>0.999误用为P=1,这说明其对P值的概念仍不清楚。表示概率的P值是不会等于0或1的,而是在0和1之间。还有作者将死亡率、病死率,直线相关、秩相关、积差相关,相关、关联回等归搞混;或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就得出量效关系的结论,或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并没有进行两两比较就对两两比较的结果展开讨论,更有甚者多组间比较总体无差异而两两组间却有差异。这种错误要求编辑首先要通读全稿,其次要前后对应的阅读,这样才能发现并将其改正。总之,修稿后的审核要在各个细节方面对论文进行考量,如统计图表、统计符号、统计描述、统计分析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报告统计量和确切P值,是否报告统计学结论和专业结论,统计术语是否规范,这样才能使论文更加严谨。
2.3统计学审核的意义
科技期刊,尤其是医学科技期刊每年刊发的大量论文中真正有分量的仅占很小一部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不仅是摆在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更是期刊工作者的责任。医学统计学作为医学专业中的工具学科意义重大。而规范医学论文统计学报告不仅有助于医学研究者自觉地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医学研究的设计、实施、数据分析、推断和写作,而且有助于编辑对研究设计及结果进行质疑和核实,更有助于满足meta分析等文献再分析的需要。所以统计学审核对期刊编辑、科研工作者以及期刊的发展都有很大帮助。首先,有助于编辑素质的提高。编辑作为期刊的第一读者对期刊的质量有把关的作用,编辑的素质提高了期刊的水平会随之上升。最简单的例子,核对作者提供的统计结果可以有效地发现文中的错误,甚至是学术造假,使那些编造数据者没有可乘之机[10-11]。准确掌握一些简单的统计学规律可以使编辑很容易发现文中的数据错误。例如同一实验结果中统计量越大P值越小,统计量越小P值越大;OR值介于95%CI之间。不符合这些规律的数据就应通知作者进行核对并修改。其次,有助于作者的培养。《郑大学报(医)》的稿源主要来自高校、医疗卫生单位、疾病控制部门等,作者中不乏许多在校生。对于众多人生中第一次写科技论文的“新手”作者来说,编辑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而对于医疗卫生单位、疾病控制部门的作者,一些医学统计学的相关知识也有些欠缺。而医学统计学的发展要求作者的知识储备也随之进行更新。很多作者还不能完全正确应用t检验、t'检验、单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等。也许有人认为不就是几个字的差异吗,但是几个字的差异实质上却大不相同。还有一例,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临床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这是因为虽然实验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但是很接近0.05,此时推断临床结论和进行生物学解释应十分谨慎。明白了概率的概念,对此就很容易理解。可见,医学期刊编辑的素养提高了,作者的素养也会有质的飞跃。不要小看了编辑一个字、几个词的修改,对于作者也许是终生的受益。第三,有助于期刊的发展。《郑大学报(医)》从创刊之初的省级刊物发展到连续四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与杂志的办刊理念是分不开的。编辑部聘请了专业的统计学专家对稿件质量进行把关,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更重视编辑的统计学审核,再由编辑将这种理念传递给作者,形成编者-作者-期刊良性发展的模式。最初《郑大学报(医)》载文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无外乎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实施新措施以来吸引了大批高水平的文章。近年来,《郑大学报(医)》的影响因子不断上升,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排名也稳中有升。
3做好统计学审核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篇12
1.理论知识的掌握
生物统计学是统计学的手段运用到生物学研究中,因此学好这门课程首先要熟练地掌握统计学相关理论知识。一般来说,高校在学生大一大二的时候开设与数学相关的所有课程,如概率论、线性代数等,为了更好地衔接,生物统计学课程就安排在大三的上学期。生物统计学很多的知识点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高度重合,很多情况下就是对这门课程的一个回顾,这对刚刚学完这门课的学生来说,掌握起来相对简单。而整个理论体系里面的难点是如何把统计学知识和生物学结合起来,这需要学生从思维上真正认识到统计学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尤其在生物学领域中,统计学这个工具在具体的方案解决中的运用才是其生命力的体现。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让学生真正了解统计学是如何运用到实际应用中的,这对他们以后进行毕业论文实验结论的分析有重要的意义。
2.案例分析
上面提到理论知识的真正掌握是运用在实践中,生物统计学教材上也给予大量生物研究方面的案例,但不同的教材偏重点不同,如杜宋骞主编的教材,就是偏重于遗传学方面的知识运用。而你所面对的学生,以后进行的毕业论文研究涉及生物领域的方方面面,因此你所需要进行的案例分析不要仅局限于课本上,而要在各个领域搜寻典型的案例,尽可能地涵盖生命科学的几个主要学科,使学生以后面对任何方面的问题都能够找到相关的借鉴。另外,案例分析要注重案例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尽可能地通过一个案例衍生出多种生物统计学的解决方案,让学生掌握在何种情况下运用何种分析方法,每种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各自的优缺点等。这是生物统计学最精髓的地方,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把这个工具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因此这是生物统计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只有亲身在科研领域进行多年研究的老师才能胜任。因此在选择授课老师方面,科研经验丰富,带过多届研究生的导师是最佳人选。
3.分析软件的运用
生物统计学的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个简单的生物统计学分析要伴随大量的计算,如果仅靠人力计算,效率低不说,而且容易出错。在很多年前,统计学相关的软件就已经开始应用到生物统计学的领域。最著名的是SPSS软件,其他的像R,METLAB,ORIGIN等也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正如前面所说,生物统计学授课的最根本目的是应用,因此理论知识转化到软件的操作,是这门课程的最后一步。SPSS功能强大,可以实现绝大多数的生物统计学分析,如果完全熟练地掌握这个软件工具,所需要的时间远远大于这门课的课时;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应尽可能地把生物统计学最基本和最典型的分析教授给学生,并以此作为一个引子,在课余的时间里,让学生自学,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掌握到什么程度。老师的作用是把这个软件介绍给他们,并且开启应用的大门,里面的“宝藏”让学生自己挖掘。
篇13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输尿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39~76岁,平均(52.4±4.9)岁;病程1~9年,平均(4.1±1.2)年;输尿管狭窄分布:左侧43例,右侧48例,双侧29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血尿、肾积水等。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经输尿管镜针状电极内切术治疗:取硬膜外麻醉,采用F3 Wolf针状电极和F9.5 Wolf硬性输尿管镜治疗,在电视监控系统下完成操作,用灌洗水流扩张输尿管口,导入输尿管镜,当接触到输尿管狭窄部位时开始从下向上进行切开,电切功率为50 W,电凝功率为35 W,根据患者狭窄部位情况的不同,采取正常切开[(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或放射状切开,直至能够从狭窄部位向上看到管腔或输尿管镜能够顺利通过狭窄部位,完成后将输尿管镜退出狭窄处,在下方检测输尿管管腔恢复正常大小后退出输尿管。对照组采用钬激光切开术进行治疗:患者取硬膜外麻醉,输尿管镜下行钬激光切开术,合并有输尿管结石的患者,同时行钬激光碎石治疗,将输尿管镜导入输尿管,接触狭窄后将导丝穿过,之后进行硬性扩张,置入光纤,钬激光能量调整为0.8~1.2 J,频率为15~20 Hz,功率为12~20 W,自上而下切开狭窄处,当输尿管镜不能通过时可先沿导丝从下而上切开狭窄处,再通过输尿管镜。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留置双J管,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输尿管穿孔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6-7]。
1.4 疗效判定
根据术后造影情况进行疗效判定。显效:狭窄消除,肾积水消失,腰痛、血尿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狭窄部位消除,肾积水减少>1/2,腰痛、血尿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无效:未能达到以上两种标准或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2例出现输尿管穿孔,发生率为3.3%,术后肾绞痛1例、高热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对照组患者术中6例出现输尿管穿孔,发生率为10.0%,术后肾绞痛5例、高热1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方案较多,主要包括钬激光切开术、输尿管镜硬性扩张、冷刀切开术以及球囊扩张术等。
钬激光切开术用于输尿管狭窄的疗效较好,具有止血彻底、创伤小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对结石性输尿管狭窄进行[( dylw.NEt)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写作和发表教育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处理,患者出血量少,但钬激光治疗如果功率过大,容易损伤组织,造成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8-10];经输尿管镜针状电极内切术能够有效切开输尿管狭窄部位,同时电刀治疗也具有钬激光的特点,创伤小、术中止血彻底,对于小血管具有显著凝固作用,且术野清晰,手术简单、安全,且电刀的成本较低,基层医院同样能够开展,适用性广[11-12]。但需要注意的是,针状电极内切术治疗时,一般狭窄长度不要>3.0 cm,以免切开输尿管过长,造成较大的尿路损伤,术后易出现复发[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应用经输尿管镜针状电极内切术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陈红花[14]的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经输尿管镜针状电极内切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效果显著,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均显著优于钬激光切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应禄.腔内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74-881.
[2] 刘国栋.泌尿外科医师进修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54-2551.
[3] 杨江根,肖克峰,兰文钢,等.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疗效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25(12):543-544.
[4] 吴开俊,李逊,单志昌,等.腔内泌尿外科治疗输尿管狭窄[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9,21(10):6129,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