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篇1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虽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起来并且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

1.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几乎形同虚设。内审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同时,由于大多数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领导误认为内部审计是“奸细”、是“内线”等等。这些不正确的观点给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使得企业内部内审机构势单力薄,被其他部门所隔离,最重要的是,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也不够,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它的双重角色和自身局限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从而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2.审计手段没有电算化、信息化,审计程序没有规范化。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比较晚,各种专业软件开发滞后,审计手段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素质不高的内审人员手工操作,缺乏有效性和权威性。特别是审计到往来款项函证,银行存款对账,审计线索外调等事项,缺乏法律上规定的审计权限和强制手段。在审计程序上,各个企业由于没有共同的参考标准,程序设计上多样化。在对本公司实际情况的审计方案规划时,考虑不全面,取证不合理,得出的结论不可靠,影响了审计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进而影响了管理者的正确决策。

3.审计范围狭窄,仅仅局限于财务报表的差错防弊上。目前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基本上停留在财务审计,即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损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查证上,忽视了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不便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也不能对企业的正确决策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探讨

基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做进一步的探讨。

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应具有以下几种职能:

(一)经济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是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在现代企业里,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事务的多样化和管理层次的多级化使得管理阶层对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的第一情况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这就客观上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对有关事项进行监督,监督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计划、预算等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达到加强控制、严肃制度、加强管理的目的。

从1983年建立内部审计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是双向监督。内部审计既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对企业保障国家财产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又要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政府职能已发生根本转变,从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干预企业的经营转变为通过宏观调控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样,内部审计摆脱了双重身份,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的职能将逐步由社会审计来替代。它的监督职能,将主要站在企业立场上,为企业的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服务。

(二)经济评价职能

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对企业中的各种计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定,对经济活动中的执行情况和进度进行评定,对经济效益的优劣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进行评定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由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项职能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着世界同行的激烈竞争,这些竞争迫使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向优化资源配置要效益,向调整产品结构要效益,向降低成本费用要效益。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计量手段评价企业中各个环节各项费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评价企业财务收支、经营成本及效益分配的真实性,评价企业运行效果,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可靠、有效。

(三)具有间接管理职能

从内部审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内部审计一直是为管理者服务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要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相反,由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不能承担任何具体的管理责任。只有这样,审计工作的质量才有保证,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结论、建议的公正性才不会受到影响。但是,由此认为“内部审计不具有管理职能,认为它应当独立于管理部门之外,是对管理控制的再控制,对管理监督的再监督”也是不全面的。虽然内部审计人员并不具有管理具体事务的权限,但是由于其最基本“独立性”,导致内部审计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对企业情况全面了解的能力。因此,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内部审计均不应独立于管理之外而应从属于管理,发挥间接管理职能,和其他部门一样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总之,由于内部审计特殊的性质使它在企业内部中既处于“参与者”又处于“协调者”的地位,间接参加企业管理同时也不失其独立性进而影响公平性。

(四)不具有鉴证职能

有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对企业所属各级组织进行审核,作出审计结论,是一种鉴定,只不过内部审计的鉴证职能对外无效,但对董事会下属的各级组织仍是有效的,因而内部审计有经济鉴证职能。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从鉴证最大的特点(由当事人以外的独立的第三者履行)来看,内部审计机构并非第三者,因为内部审计人员和委托人(董事会)并不是毫无利害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聘用和被聘用的关系,因此,内部审计机构作出的决定最多只能是一种“自我鉴定”,对外没有充足的说服力,同时,其作出的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也是有限的。

三、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当我国加入WTO后,不仅具有先进管理手段和经验的跨国公司要进入中国市场,而且我们的企业也要走向世界,融入现代国际经济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也要与国际接轨,也要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同时又要正确地意识到规范对策的重要性。

(一)发展趋势

1.内部审计将由财务领导转为由企业最高管理层领导的独立机构。随着内部审计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者对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企业中内部审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其职能范围也越来越广,由一开始的监督发展到服务咨询等多个方面,包括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有效性;检查内部各部门及单位对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的执行情况;检查业务经营和规划中既定目标的完成情况等。同时,由于内部审计要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向最高管理当局报告,以便得到及时解决。这就要求内部审计成为独立机构,并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

2.内部审计由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在完善企业管理中求得企业发展。这时,企业的经营者面临的大问题不是资金问题,而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失控导致的风险加大和效益下降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实现自我约束,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于是,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满足投资和管理层次多元化的需要,内部审计被赋予了更新的职责和使命,即从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

(二)规范对策

1.在企业内部建立总审计师制度:使企业内部审计在组织上加强,在制度上得到保证,进一步深化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协调审计监督和其他监督的关系,一改目前从属地位的状况。

2.尽快完成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职能的转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提出改进问题的建议,不仅要查错防弊、评价企业内部各机构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还要审查企业资源的取得是否实现效益最大化,还要关注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时刻注意为管理当局及被审单位提供建设,改单纯的财务审计为全方位的管理审计。

篇2

一、提高组织负责人的认识

领导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相应地整个企业的工作人员都会重视该项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不论在人员管理还是工作程序等很多方面都受控于组织的负责人,只有提高组织负责人的认识,使他们和自己的团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内部审计制度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成果的作用。

针对我国企业存在的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的问题,首先要从观念上有所转变,把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由于内部审计处于组织内部,同外部审计相比具有较强的信息优势,比如可以对信息进行及时反馈,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操作性强,使公司对发现的问题能采取适当的措施,从而避免出现更大的失误。同时它还可以对执行情况进行后续审计和系统跟踪,不断改进管理,完善监督控制系统。

组织负责人是企业的领头羊,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顶梁柱,如果不提高负责人的认识,就会造成成果和行动的不一致,只有组织负责人的认识提高,才能保证内部审计成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优化内部审计队伍结构,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审工作涉及面广、要求高,面对内部审计新的发展趋势,必须不断加强内审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可以通过吸收具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使内部审计尽快与国际连轨;其次,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现有结构,除了配备具有审计基本技能的专业人员外,将法律、计算机、企业管理、工程等专业人士也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最后,严格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证书的取得,通过考核认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决不能把资格证书考试认为一种形式过过场。

内部审计人员虽然对本企业内部情况比较了解,对于企业的薄弱环节较外部审计人员清楚,但是,内部审计人员接触的业务面有一定的限制,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许多新的经济业务,所以内部审计人员需加强学习,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企业的需要。面对不断扩大的经营风险因素和有限的信息,审计人员需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更有效地获取信息。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积极、有效的沟通

内审人员除了要处理好与被审单位及相关人员的关系,也必须处理好与组织内的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人员的人际关系。通过定期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完善组织的信息与沟通程序,这是组织治理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基础,同时积极有效的沟通又会促进内审人员与有关人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使审计结果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沟通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审计规划阶段,内审人员要与组织高层进行沟通,了解组织近期或长期的工作任务,围绕组织高层的中心工作来选择审计项目,取得管理高层的信任,从而保证审计成果得到充分重视。在审计实施阶段,内审人员要与被审单位管理层进行沟通,讨论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及审计人员的安排等,同时了解被审单位的经营活动、生产特点、控制系统及风险等,在沟通交流中考虑被审单位的感受,消除被审单位的排斥心理,营造理解与合作的气氛,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场审计结束后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审计报告出具前与被审单位进行沟通,对发现的问题开展交流,将沟通工作由“说服”向“协商”转变,取得被审单位的认可,保证审计结论得到各方的接受和支持。

四、建立反馈系统,监督内部审计程序的执行和落实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成果发挥出相应的效用,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或监督部门汇报,建立一整套信息反馈系统,严格执行责任制度和报告制度。内部审计的信息反馈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严格报告制度。要求企业在实行内部审计后,对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环节都有一定的了解,应定期、及时向内部审计主管领导、内部审计组织进行汇报,经过集体分析讨论,形成一定的审计意见和整改措施,提交给企业主管领导。:

篇3

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财务人员,局限于财务专业,缺乏工程、法律等专业知识。此外,由于企业所提供的培训与继续教育机会不多,内部审计部门与经营管理部门缺乏有效沟通,这就导致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难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审计服务。

2、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措施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审计工作,因此企业要对内部审计提高重视,不断发展与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各项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为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解决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2.1转变观念,准确定位

现代企业的特征是: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其监管方法也趋向于丽娜杨英陕西省电力设计院陕西西安710054于法制化、规范化。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部门不等同于行政管理机构,它是以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的决议为前提,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改善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成效,确保企业信息的可靠性,最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2.2提高独立性,突出“内向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人员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企业的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直接管理内部审机构并对其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部门向其提交审计报告并保持有效沟通。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为了满足科学管理的需求,是为了配合企业内部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制度的执行。内部审计依附于企业,也就是说,内部审计工作只能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已经从查错防弊转变为价值增值,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经营业务及其过程有所了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功能,从而通过事前预测把关、过程监督检查及事后审计查处,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2.3改进企业内部审计方法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能够与时俱进,明确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灵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来加强非现场审计力度,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与评价。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经营及资产状况,还涉及到企业的资本经营及管理方面。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并且以事前与事中的经营管理审计工作为主,审计工作业务领域要能够逐步扩大到供、产、销、人、财、物等领域,甚至还可以涉及到企业资本运营及企业文化等领域,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综合风险。

2.4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内部审计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其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因此,现代企业要能够结合本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对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培训活动,使其掌握银行证券、财经法律、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企业要能够多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熟练程度,从而有效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篇4

(三)组织职能定位。最近几年,伴随着企业创新和业务流程的改进,内部审计外部化在全球范围时兴起,内部审计貌似成了一个多余的部门。其实,要辩证的对待这个问题。现代企业理念注重资源的利用,促使企业集中尽可能的集中人力物力提升自己的企业竞争力。然而现代内部审计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本,内部审计的落后习惯和工作人员的知识匮乏渐渐显现,无法适应新的审计工作要求,所以内部审计只能向外部寻求帮助。相反,外部审计成本低,约束力小,审计外部化也就深受企业的欢迎。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会因为各种因素产生低效率,其监督控制职能也在内部自我解决的过程中逐渐淡化。内部审计寻求外援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模式的一种外在表现,归根结底是企业的外延化,也是企业软化形式的体现。实际上,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点和缺点都与其特点有关。如果对企业实施外部化缺乏清晰的认识,企业就会得不偿失,徒增烦恼。所以,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要进行综合论证,认清内部审计的范畴和外部化的目的,权衡两者的利弊得失,进而决定审计是否需要外部化。其实,外部化并不是全部的外化,而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以内部审计为核心的前提下,适当决定外部化应负责的内容。近年来,内部审计已经发生改变,不再是企业成本的一个负担,其职能在延伸,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二、内部审计的职业化

内部审计已经打破传统的范围,其职能扩展到了整个企业的管理、运营、决策等领域,不断呈现出自主性强、行为规范、作用显著的态势。国际上也对内部审计的性质、内容、运行模式等赋予更高层次的含义。在我国,每个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但每个企业内部审计资源又有所不同,国家可以建立培训机构,对国有企业内部的审计师进行培训,并组织人才交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在帮助国企之间互相学习的同时,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篇5

2.表达不简明。

大多数内审报告很少用图表、图示来演示数据变化和发展趋势,不能把复杂的数据一目了然地展示给报告的使用者。

3.审计分析不详尽导致审计结论不准确。

审计时收集数据不具体、不全面,后期内审报告分析和对比就不够详尽,导致审计结论不准确。

4.意见或建议没有针对性。

分析存在问题部分与内审意见或建议部分之间缺乏相关性,没有归纳问题的要点。

5.归类不合理。

没有把同类的问题统一归纳,有的报告没有按照内审工作流程顺序分类,有的没有把审计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各类问题常常交差罗列,眉毛胡子一把抓,致使整篇报告杂乱无章,无法集中深入地揭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原因。

6.思路不够开阔。

一些内审人员的分析思路只局限于财务数据,没有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审计报告内容没有涉及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方面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二、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写好内部审计报告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1.要调动内审人员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写好内部审计报告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写好内审报告要讲究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发挥集体的力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的原因,使内审报以告具有针对性,提示、引导被审计单位作出改进。同时,内审人员还应当掌握写作技巧,善于积累。内审报告具有很强的严谨性与规范性,既要文风严谨,适用法律准确,又要通俗易懂,方便被审计单位理解运用。

2.要勤学、善思。

由于内审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审计人员不但要注重审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必须对相应领域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难点热点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在写内审报告时从容应对,保证报告的质量和效率。从编制内审计划到实施审计的过程,审计人员就应当善于分析问题,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为写好内审报告打下基础,在实干中检验学习和思考的成果,不断积累经验,查找不足。

篇6

1.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方案的事前评审对以促进企业有效防范无形资产流动和重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2.有步骤地开展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活动,能够审查摸清企业无形资产家底,明确界定无形资产产权,确保无形资产安全运作和保值增值。

3.通过独立监督检查和评价企业无形资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和监控,提高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水平。

4.坚持抓好无形资产经济效益审计,从而促进企业盘活资产,优化结构,大力提高无形资产营运效益。

篇7

(一)可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职能,促进内部审计的“加快转型”

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通过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层级之间开展深入的交流,将会使内部审计部门更加关注如何增加组织价值、如何改善组织运营等方面的情况。这符合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诉求,将会促进内部审计向“加强企业管理、改进生产经营、防范外部风险”的方向转型,从而强化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

(二)可以夯实内部审计各项管理工作,实现内部审计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可以使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有时间和机会去查摆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遵循《内部审计准则》开展各项审计工作。这将会极大提高内部审计的职业化水平,从而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为内部审计向更高水平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可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保障内部审计事业“更好发展”

通过建立完善的审计人员绩效考评体系、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开展高质量的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情况,起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激发审计人员工作兴趣与热情的目的,从而推动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增强自身专业胜任能力。

(四)可以健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机构在一个企业中的组织位置和运行机制,反映了其在该企业中的地位,也反映了其独立程度和运行效率。企业的职能部门通过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查明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外在因素,进而与企业高层开展良性的沟通,争取高管层对内部审计的支持与信任,为内部审计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的运用途径

(一)建立内部审计评估专业办公室,建立专业评估团队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企业管理、风险管控等部门中了解和熟悉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成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专业办公室。该办公室,在管理上与其他机构互不隶属,专门从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可以根据需要,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工作,满足评估工作的实际需求。为了进一步发挥该办公室的工作职能,还需要建立一支熟悉内部审计准则、拥有评估技能,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专业评估队伍。可以聘请具有较高内审质量评估理论水平的专家和拥有丰富内审评估经验的执业人员,对评估团队进行培训,使评估人员了解内审质量评估的方式方法,尽快掌握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的具体程序,为顺利完成评估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质量自我评估实施细则

为了促进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确保评估工作的成效性,建议企业尽快出台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质量评估制度办法。如:颁布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实施细则,制定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业务操作指引,明确质量评估的方式、内容、程序等,细化检查操作流程,明确评估标准,为下一步内审质量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支撑。

篇8

(二)印制企业内部审计主要职责

内部审计部是负责对企业内经济活动及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的职能部门,目前各企业内部审计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修订企业内审方面的规章、制度、办法等;对企业基建、采购、技改、财务等重点职能部门执行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执行业务操作规程及相关工作人员失职、越权和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对企业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总公司重大决策,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内部审计;对企业主要领导及重要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离任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重大项目、投资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专项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起到了风险评估的作用,有助于落实整改,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有助于内部审计实践。54%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认为审计风险不大;46%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认为审计风险大。

二、印制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印制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印制企业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平均年龄42岁,其中30岁以下7人,50岁以上10人,总体年龄结构偏大,后备人才储备不足,不利于印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能够适应目前审计工作的需要,但各企业之间内审人员学习交流的机会不多,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还比较单一。

(二)印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情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46%的企业内部审计立项不够全面,没有将上级指令和每年惯例与工作需要相结合进行审计立项。54%的企业内部审计仅依据主管部门下达指令和本部门制定相结合,不与相关部门进行磋商,易导致其他部门接受审计监督的意识不够,不利于在内审工作中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各企业开展的内部审计主要工作缺乏系统性,适合企业的内审机制尚需进一步理顺和规划。46%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认为审计风险大,反映目前内审工作面临的审计环境和企业情况存在系统性风险,内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健全完善。

三、印制企业内部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随着行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总公司基本上对所有企业都已经进行过审计。从审计结果看,各企业总体情况都比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就从主业企业、市场型企业、基建技改项目这三方面简单归纳一下这些问题:

(一)主业企业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在财务核算方面(1)往来款项管理薄弱:存在往来款项对账不规范,采用电话对账方式,未形成书面记录,长期挂账往来款项未及时清理。(2)使用工资结余购买商业保险,并于收到保险返还后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再通过其他应付款以加薪或奖金的形式支付给职工等问题。(3)个别企业存在账户未在财务大账反映,形成账外账。(4)过期发票报销、福利费列支一次性奖金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1)在资产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职责分工与授权程序等方面存在着管理薄弱、制度不完善的问题。(2)采购大额固定资产超过规定限额未报总公司审批。(3)保险柜管理有待完善:存放个人工资卡,存放未能提供来源证明或入账记录的钱物。(4)合同审核管理未按照管理标准执行,询价与确定供应商岗位设置不符合内部控制规定。(5)固定资产财产保险及盘点制度尚需完善。(6)存货未按常规业务流程操作造成业务亏损,存货丢失,存货账实不符。在对市场型企业的管理方面(1)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的问题。(2)下属市场型企业长期占用母公司资源的问题。

(二)市场型企业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在固定资产的保管、清理、账务处理等存在管理监控不到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在购买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材料采购等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及管理台账,在管理费用列支大额办公用品所购物品而且无明细目录、无入库、领用记录。存货存放地点分散,未进行有效管理,存货的发出及保管存在账实不相符现象,且有白条抵库现象。大额现金交易无交易合同、无付款申请的情况。账务处理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三)基建技改决算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为保证项目概算不超标,故意将不同项目的费用交叉或将甲项目的支出计入乙项目。工程概算不完整,概算项目较粗,不利于控制概算投资。工程资料管理方面有待提高,各种资料分不同部门管理,不利于查找。

四、印制企业内部审计未来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逐步改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总体年龄结构偏大的现状,吸收年富力强、知识结构新且有与审计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入审计队伍,为印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在现有后续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和交流,扩大培训内容的涉及面;创造各企业内审人员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互相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内审工作的内容,丰富审计方法和手段。

(二)内部审计未来的重点工作

规范企业内部审计立项,全面考虑上级指令和每年惯例与工作需要进行审计立项,使内审工作能够满足行业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项需要。内审部门在工作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逐步提高其他部门接受审计监督的意识,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随着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企业审计应重点关注的是经济效益和内部控制。在经济效益审计方面,以促进企业价值增值为目标,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即企业价值最大化开展审计工作,努力为企业创造显性和隐性双重价值,促进企业增加收益,降低成本费用,减少损失,同时兼顾近期收益和远期效益,对有关经济活动的是非得失,做出客观的判断和评价,以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以风险管理为导向,重点关注经济风险的防范,注重发现企业内部重要职能部门、重点生产经营环节和关键岗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提出客观、独立和建设性的建议和评价,促进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避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在原有审计工作基础上,企业审计应重点关注的内容是:总公司和各企业董事会、党委经理部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企业组织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情况;基建、技改等涉及资产增值的重大投资性项目预算控制、工程招标、决算审计;物资、设备等的大宗采购;招投标的过程监督;关联交易的公平性;内部管理制度设计的实效性,以及制度是否执行到位;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风险监测;重大决策有无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有无进行风险评估;领导干部职责的履行情况、关键岗位人员的任职中及离任审计;市场型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执行法规尺度把握的风险;规范市场型企业财务管理;关注重大事项的公开、公平和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篇9

内部审计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之一,其又对其它内控的要素起到了监督和评价的作用。这两种机制的最终目的均是在于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和相关制度的完善程度,同时也是为了完成企业相应的运营目标。因此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和企业的内部审计是相辅相成、互惠互助、共同促进的关系。其具体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内部审计是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的手段,企业在施行内部控制工作时,不能忽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促进作用,另外,内部审计工作的切实施行也有助于公司内部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其二,内部控制工作是公司在进行内部审计时的基础和保障。一个科学、完备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有效地为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制度、机构以及人员基础,其可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平稳、高效地运行,反之则会导致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运行不畅或缺失,对公司整体运营造成巨大影响。

三、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

目前国际经济正在从第三次经济危机中逐渐恢复,因此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在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石油企业作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类企业之一,其在现阶段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和管理力度,以此满足公司外部和内部的监管要求,促进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发展,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

1.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资源现状

石油是目前全球主要的机械能源之一,我国从建国初期便已经开始了石油的勘探工作。而现在的石油企业内部员工很好的继承了老一辈石油工作者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优良传统,并且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培养出了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发展观念。同时当代的石油公司审计人员对于石油企业的运转、经营以及生产等情况的熟悉程度均要超过以往,其对我国石油的实际情况掌握度高,工作效率高,对公司运营成本控制工作较好。但目前我国石油公司的审计人员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的方面,在进行工作时由于公司内部利益关系,使得审计工作的客观性以及独立性有所降低,同时优秀的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明显不足,人员数量亟待补充。另外审计人员为使公司利益最大化,往往会降低审计预算,这也就使得审计工作整体涵盖率下降,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

2.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现状

在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企业经营者所重视,这也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在石油公司内部的地位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同时,金融危机的到来也使得石油公司对于内部管理的力度逐渐加强,现在虽然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但各企业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力度还没有消退。另外,目前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系统也使得石油公司对各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本质上的提升,我国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已经逐渐向着世界级的水准迈进。但目前国际原油价格正处在波动状态,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等政策对原油价格影响较大,这在给石油公司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但我国目前石油企业内部审计中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还没有到达应付这种情况的程度,因此需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对审计制度的完善。

四、内部控制理论对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启示

1.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原则

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有四大基本原则,其主要包括增值性、动态性、开放性以及协同性。由于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应该选择的发展策略为增长型策略,因此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首先要做的是突出增殖性原则。强化企业利益最大化工作目标的实施;其次是增强动态性原则。让企业内部审计机制渗透到石油公司内部的各项活动中去,进而推动公司内部管理机制的动态化,使得相关工作脱离静止状态,多点结合,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第三是提升开发性原则。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管理制度,其不能被局限在单纯财务管理的范围之内,应该将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石油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更加完整的基础条件,使得审计工作向着开放性方向发展;其四是完善协同性原则。将石油公司内部的各部门进行合理整合,摒弃过去部门独立的经营理念,加强各部门的合作管理,增加各部门合作机会,这样才能够实现公司内部信息交流,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进展。

2.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具体策略

结合审计工作的四大基本原则,笔者提出了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几点策略,其包括深化投资的审计、完善经营成本的审计、强化产品质量的审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应变速度、加强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发展进程、推动公司审计工作的协调发展[7]。

篇10

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堪忧

笔者曾向上海市国有企业发出100份调查问卷,对其2006年的内部审计情况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9份。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内部审计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完善。有48家企业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了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只有1家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说明上海市国有企业认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但只有17家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仅占总数的35%,其他的32家与纪检监察部门或者财务部门合署办公,这是机构改革、缩编人员的结果,并非从内部审计制度职能需要考虑。另外有5家企业建立了审计委员会,仅占总数的10%。

其次是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够高、独立性较差。调查显示,26%的内部审计机构受公司财务经理领导,57%受总经理领导,17%受董事会领导。

第三,内部审计职能和工作范围需要进一步明确。根据调查资料,49家企业全部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73%的企业开展了财务预算审计,并且有离职情况和基建项目的企业都分别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和基建工程审计,但只有18%的企业开展了经营绩效审计和12%的企业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仍是传统的“经济监督”审计,对管理活动审计相对较弱。

第四,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配置看,内部审计人员中来自审计专业的只占7%,绝大多数来自会计专业,而其中熟悉计算机技术和法律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更少。公司中从会计、财务、管理部门转到内部审计部门的现象突出。

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培训来看,主要是会计继续教育及参加CPA考试的形式。国家审计部门及内部审计师协会举办的各种专题性质的培训班没有得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响应。

从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上看,25%的企业只有1个内审人员,38%的企业有2-3个内审人员,虽然对于大型集团公司来说可以根据需要临时调配下级公司人员,但是二级、三级企业就很难有效完成内审工作。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现途径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展以及方式的转变;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外部优势资源,集中精力追求更具战略意义的目标,从总体上提升竞争优势。因此,当前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很有必要。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内部审计外部化进行决策分析,考虑是否开展外部化以及外部化的内容,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内部审计外部化有4种实现形式,即作为内部审计补充、审计管理咨询、合作内审、内审职能全部外部化给会计师事务所。无论企业选择哪种方式,都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和成本来决定。但是成本将不再是企业管理层做出决定的唯一依据,审计服务的有效性,即能否在相同的成本条件或更低的成本支出下,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将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可以考虑采用作为内部审计补充、审计管理咨询以及合作内审的方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成本效益做出决策。比如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专业领域,可以采用“作为内部审计补充”的形式,借助注册会计师完成依靠内部力量无法完成的工作。企业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配备情况、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等方面可以采用“审计管理咨询”的形式。

对于那些内部审计业务很少的中小型企业,难以聘到高水平的审计师,单独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并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此时“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外部化”则可能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保障措施

首先是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部审计。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的态度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企业首先要明确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运营,只要能更有效果、更高效率、更经济地达到这一目的,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是可以次要考虑的。

其次是要重设内部审计机构。建议我国大中型企业及上市公司都应参照国外成功模式,设立专门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机构,如审计委员会来提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来负责内部审计工作。

第三,努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鉴于注册会计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进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时,建议企业与外部审计师联合对员工进行培训。根据企业的需要壮大内审队伍,强化内审力量。

篇11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审计法》规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可以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及下属全资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下属单位及部门领导重大经济决策责任、企业和个人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情况等方面。

不同于西方的内部审计产生于公司多层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多是行政干预的结果,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烙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当前,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够抓住企业改革的机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企业中有地位、有威信;而有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机构被撤并,人员被分流,还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偏少,没地位、没作为,虽有若无,不起作用。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两极”分化严重。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从内部审计的理论、组织、方法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深化国企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内部审计理论滞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内部审计实践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理论滞后问题较为突出。在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方面,如,内审的目标、职能、原则等尚未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理论体系;而实务理论方面,如,经济效益审计、企业集团审计、比价审计的有关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以致理论落后于实践,指导意义被淡化。此外,国家对内部审计的立法也相对滞后。近年来虽然也陆续颁布一些与内部审计有关的政策法规,如《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但独立的法律还是空白。同时这些政策法规内容不完善,如,对其他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没有作出明确要求,没有惩罚性措施,形不成足够的威慑力等。

(二)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属强制性制度变迁,受行政干预严重。成熟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是由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自发产生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国内部审计是1984年在政府的推动下首先在一些具有骨干作用的大型国营企业中建立起来的。其建立的初衷是把内部审计作为加强国家对企业审计监督的补充手段,旨在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利益,而不是出于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的需要。1995年7月审计署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及内部审计的职权、审计领域等。在我国内部审计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政府对其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而作为非完全独立主体的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安排只能被动地接受。

(三)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在通讯、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的帮助下,企业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在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上也必须不断完善。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还普遍存在着事后审计、静态审计和现场审计单一的落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在发达国家,内部审计是一种很专业的职业,有专门的职业团体,推行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和授证制度。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后任用的,提供培训的机会,建立业绩评价制度,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除了内部审计师外,还包括了为数不少的其他领域的专家,如,电子计算机专家、律师等人才。相比较而言,我国现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基本上都是财会专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有调查显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中71%以上是财务会计和审计专业,法律、统计、金融及企业管理专业的占14%,机械制造和建筑专业的各占4%。

二、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具有与以往改革不同的时代特点:国有企业改革是出资人主导的改革,是“共担成本”的改革,是总体性改革,是大规模的重组改革,是规范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应是完善激励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加快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企业内部审计必定要顺应这一趋势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并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国有企业业务经营大规模、复杂化。当前,国有企业的经济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加大,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风险就相应地增大。有时候虽然能搜集到很多有力的审计证据,但仍难以证明其经济业务的实质。在此种情形下,往往要冒很大的审计风险。

(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日益频繁。近年来,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越来越多,有剥离、收购或两者混合等多种形式。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有可能产生很多问题。如,股权变更的标志,如何确定重组购买日,重组相关公司的有效资产与不良资产的计价标准是否一致,资产置换、注入有效资产、剥离不良资产、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和公允,被购并方的债权债务是否真实等。最关键的是,国有资产在重组过程中是否实现了保值增值,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三)国有企业股权转让活跃。国企改革过程中,股权转让事宜也是值得审计人员予以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有的企业或个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进行股权转让时不按规定执行或采用各种貌似合规的手段,将国有股权低价转让或以高价接受非国有股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损失。

(四)竞争导致国有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经营风险加大,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审计风险。企业内部审计将不能只是对过去的既定事项进行审查,而要借助于各种信息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等。

三、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内部审计则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的根源在于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内部审计制度运行的首要条件,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必须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在独立的法人财产的基础上营运。二是产权界定清晰,即要明确投资者对企业的法人财产的股权。对国有企业而言,产权改革的目标是由单一的国家所有逐渐向多元投资主体共同所有演进,这应根据企业不同的经营情况和性质逐步进行。三是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即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制衡关系,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此外,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还需要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支持。我国目前主要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制尚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的约束,因此应发展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机制,包括规范和完善股票债券市场,培育分层次的市场交易体系,允许国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等,促进企业行为的规范化。同时还要培育相应的经理人市场、企业并购市场、中介服务市场等市场体系。

篇12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审计法》规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可以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及下属全资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下属单位及部门领导重大经济决策责任、企业和个人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情况等方面。

不同于西方的内部审计产生于公司多层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多是行政干预的结果,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烙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当前,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够抓住企业改革的机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企业中有地位、有威信;而有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机构被撤并,人员被分流,还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偏少,没地位、没作为,虽有若无,不起作用。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两极”分化严重。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从内部审计的理论、组织、方法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深化国企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内部审计理论滞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内部审计实践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理论滞后问题较为突出。在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方面,如,内审的目标、职能、原则等尚未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理论体系;而实务理论方面,如,经济效益审计、企业集团审计、比价审计的有关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以致理论落后于实践,指导意义被淡化。此外,国家对内部审计的立法也相对滞后。近年来虽然也陆续颁布一些与内部审计有关的政策法规,如《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但独立的法律还是空白。同时这些政策法规内容不完善,如,对其他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没有作出明确要求,没有惩罚性措施,形不成足够的威慑力等。

(二)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属强制性制度变迁,受行政干预严重。成熟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是由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自发产生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国内部审计是1984年在政府的推动下首先在一些具有骨干作用的大型国营企业中建立起来的。其建立的初衷是把内部审计作为加强国家对企业审计监督的补充手段,旨在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利益,而不是出于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的需要。1995年7月审计署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及内部审计的职权、审计领域等。在我国内部审计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政府对其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而作为非完全独立主体的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安排只能被动地接受。

(三)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在通讯、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的帮助下,企业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在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上也必须不断完善。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还普遍存在着事后审计、静态审计和现场审计单一的落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在发达国家,内部审计是一种很专业的职业,有专门的职业团体,推行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和授证制度。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后任用的,提供培训的机会,建立业绩评价制度,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除了内部审计师外,还包括了为数不少的其他领域的专家,如,电子计算机专家、律师等人才。相比较而言,我国现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基本上都是财会专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有调查显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中71%以上是财务会计和审计专业,法律、统计、金融及企业管理专业的占14%,机械制造和建筑专业的各占4%。

二、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具有与以往改革不同的时代特点:国有企业改革是出资人主导的改革,是“共担成本”的改革,是总体性改革,是大规模的重组改革,是规范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应是完善激励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加快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企业内部审计必定要顺应这一趋势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并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国有企业业务经营大规模、复杂化。当前,国有企业的经济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加大,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风险就相应地增大。有时候虽然能搜集到很多有力的审计证据,但仍难以证明其经济业务的实质。在此种情形下,往往要冒很大的审计风险。

(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日益频繁。近年来,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越来越多,有剥离、收购或两者混合等多种形式。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有可能产生很多问题。如,股权变更的标志,如何确定重组购买日,重组相关公司的有效资产与不良资产的计价标准是否一致,资产置换、注入有效资产、剥离不良资产、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和公允,被购并方的债权债务是否真实等。最关键的是,国有资产在重组过程中是否实现了保值增值,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三)国有企业股权转让活跃。国企改革过程中,股权转让事宜也是值得审计人员予以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有的企业或个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进行股权转让时不按规定执行或采用各种貌似合规的手段,将国有股权低价转让或以高价接受非国有股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损失。

(四)竞争导致国有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经营风险加大,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审计风险。企业内部审计将不能只是对过去的既定事项进行审查,而要借助于各种信息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等。三、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内部审计则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的根源在于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内部审计制度运行的首要条件,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必须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在独立的法人财产的基础上营运。二是产权界定清晰,即要明确投资者对企业的法人财产的股权。对国有企业而言,产权改革的目标是由单一的国家所有逐渐向多元投资主体共同所有演进,这应根据企业不同的经营情况和性质逐步进行。三是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即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制衡关系,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此外,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还需要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支持。我国目前主要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制尚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的约束,因此应发展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机制,包括规范和完善股票债券市场,培育分层次的市场交易体系,允许国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等,促进企业行为的规范化。同时还要培育相应的经理人市场、企业并购市场、中介服务市场等市场体系。

篇13

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水平不高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形式下,世界经济将会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就必须顺应时展的潮流,努力构建一支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积极的吸收复合型人才,最大限度的实现财务会计、经营管理技能及知识等方面的全方位覆盖。但是,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素质水平上依旧比较低,达不到国际标准,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从而无法进一步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3)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在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上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来执行,并且现代企业在内部审计制度职业法规制定方面只设有审计机关对审计业务进行指导、监督以及审计署颁布的有关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规定,而对于内审人员的工作上未能建立起健全的法规,使得内审人员在工作上缺乏规范的约束,不利于内审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

2完善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策略

1)实现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效结合现代企业审计的工作既包括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进行分析与评价,也包括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首先,从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进行分析与评价这个方面来说,企业要倡导内审人员参与并监督企业的业务流程,因为企业内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熟悉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这样他们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做出的分析与评价就比较科学,更具有合理性。而对于企业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审计来说,企业可以通过内审人员来委托外部的事务所来审计,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企业应该有针对性的对有不同审计目的的不同类型项目进行分类,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有效结合,来不断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水平和效率,从而帮助企业解决内部审计机构专业人才少而任务重的问题。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

随着我国各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日益的提升,因此,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受到了现代企业的广泛关注。现代企业要想有效的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完善自身财务管理体制,就必须加大对内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努力的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标准、高技能的审计队伍,同时企业还要大力开展一些能够提升审计人员政治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合理的充实一些计算机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不断的完善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开展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工作,从而来提升整个内部审计队伍的素质水平。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

虽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制定了有关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但是,关于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却依旧欠缺。对此,企业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通过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来规范内审人员的工作,为内审人员的工作提供规范的依据,让企业的内部审计有制度可依,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约束内审人员的言行举止,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