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专业中级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Key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With professional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功能更加完善、标准不断提高。新兴的弱电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住宅、写字楼、商场,传统的强电管线设备也越来越复杂。作为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又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因此,建筑工程总承包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组织协调工作,特别是土建工程与电气工程之间的良性互动的配合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1保证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
1.1 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是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的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对电气管理及施工人员,加强质量教育、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以主人翁的态度保质保量地完成电气安装工程任务。
1.2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三方良好的交流沟通是保证电气施工质量的前提
认真组织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设计图纸是工程建设施工的具体依据。在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各参建单位认真地进行图纸会审。使各方掌握图纸的设计意图、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及工程质量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使图纸上的问题在施工之前纠正补充。图纸会审要抓住重点,首先看设计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其次是结构选型及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和施工现场能否满足施工需要。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功能情况,明确业主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应提供意见和建议与业主,及早协调明确要设置哪些系统,以便所设系统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避免主体完工后再上系统,难于施工,剔凿造成对建筑的破坏和浪费。
1.3 设备及材料的质量是决定电气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工程建设中,管好了建筑材料,建筑成品的质量就有了保障,建设成本也就会相应降低。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地实现预警、规范和转移风险,已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搞好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3.2在电气施工前,首先,电气工程师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并严格审查,不仅要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具体的各项技术措施,而且要符合设计图纸及国家有关电气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其次,要做好对施工班组、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使之明确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对工程所需的资料表格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再者,根据业主及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编制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并组织落实。
2.2施工中,必须根据会审后的设计图纸,严格按照制定的施工技术方案组织施工。若发现图纸问题时,应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提出意见建议,进行变更设计后再行施工。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平时收集和及时整理,特别是隐蔽工程,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主体施工过程,重点要严把“二关”,即严把电气材料质量关,将不合格材料拒之于工程之外;严把操作关,督促检查施工人员按照操作规范认真作业,杜绝因操作不当出现质量隐患或返工延误工期现象。
3、专业配合
3.1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协调配合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中,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都涉及到多专业的配合,即土建、电气、给排水、暖通等专业的配合。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各专业中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如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频网等等。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协调的不好,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品质。因为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空间和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在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极易产生问题,将出现误工、返工等情况,影响工期和建筑质量,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3.2土建工程和电气安装工程的专业配合
大多数的建筑工程项目,电气施工或由总承包单位自行组织专业队伍施工,或由总承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大多由土木建筑工程专业人员担任,容易出现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建工程与电气工程之间配合不当而导致返工、扯皮乃至留下事故隐患等质量问题。坚持质量、投资、进度三统一的前提下,必须抓好土建工程和电气安装工程的专业配合。
3.2.1地基与基础施工,注意基础接地施工,在基础梁板模板封堵之前,要给予电气施工人员足够的时间完成钢筋焊接工作,否则模板封堵之后电气施工人员没有钢筋焊接的操作空间。另外,如高层建筑有高低压电力保护管、光纤等各种电气管道需要埋地引入,土建施工人员和电气安装人员要密切配合,穿墙防水套管力求一次埋设到位,严禁在外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改位或增加,破坏外墙防水结构,形成渗水漏水隐患。
3.2.2主体施工中,利用结构钢筋做避雷引下线是常规做法,但应注意钢筋截面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否则,要做必要的钢筋代换,或者要求电气施工人员另行敷设。按避雷规范要求,接地线的连接应采用搭接焊,对于用做避雷线的结构钢筋,电气施工人员要在土建施工人员的配合下,对所有对焊接头增加帮条焊。高层建筑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板中要敷设各种强弱电管线,管道交叉不可避免,电气管径交叉管道厚度加上钢筋和保护层厚度,有时会超出混凝土的结构限制范围, 由于电气施工人员一般考虑不到对结构的影响,因此楼板施工中,土建施工人员也要关注电气管道的敷设,必要时要提醒电气施工人员绕梁暗敷,减少交叉,或在板下明敷。墙体厚度与电气安装也密切相关,如采用膨胀珍珠岩板材加钢丝网水泥砂浆砌筑120 mm内墙时,土建施工人员应及时通知电气施工人员,把常规需120 mm厚的配电箱替换为100 mm厚,避免了日后无法安装的现象。
总之,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影响该建筑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建筑施工中,电气工程管理者应该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水平,认真细致地抓实电气工程的质量。同时,要协调好与土建施工的专业配合,理顺土建电气工程施工环节及施工人员的密切协作关系,提供符合工程质量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
[2] 《建筑工人》
篇2
助理工程师(初级)、工程师(中级)、高级工程师(副高级)。
三、评审方法
采取“直通车”的办法,不受每年职称评审一次例会的限制,根据申报情况随时组织评审。
四、评审申报材料
1、高级工程师审核表一式三份(中级以下不需填);
2、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一式三份(帖上照片);
3、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报评推荐表一式三份;
4、反映个人学历、资历、的相关证件(原件、复印件);
5、主要业务成果(获奖证书及有关业绩证明复印件);
6、论文、著作(原件、复印件);
7、一寸照片四张。
五、评审的工作内容
1、计算机职称考试考前辅导;
2、职称指导与推荐;
3、工程师报卷资料指导;
4、高级工程师答辩培训与指导。
六、评审条件
1、学历、资历要求
高级工程师:博士毕业满2年;本科满5年。工程师:博士毕业;硕士、双学士学位满2年;本科、专科满4年。
2、业绩成果要求
高级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国家级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②省(部)级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③市、省直厅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以上;④科技成果被列为市、省直厅局级以上重点推广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获得有关方面的奖励;⑤市、省直厅局以上先进科技工作者;⑥省(部)级重大科技情况(信息)成果二等奖。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②市、省直厅局科技进步三等奖;③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并有一定推广价值(须附“技术鉴定证书”);④市、省直厅局级重大科技情报(信息)成果奖;⑤科研成果被列为市、省直厅局级推广项目。
3、论文、著作要求
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参加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对论文数量不做限制性要求。经本(行业)企业采用的技术创新报告、发明专利、研发项目、工艺方案、技术鉴定报告、可行性方案、行业标准等可替代论文。
4、直接申报
(1)助理工程师:本科毕业1年、大专毕业3年、中专毕业5年;
(2)工程师:硕士毕业2年、本科毕业5年、大专毕业7年;
篇3
地、测、野外... 地、测、野外高级工程师 地、测、野外工程师 地、测、野外助理工程师 地、测、野外技术员
工程技术职务:设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
工程技术职务名称为: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
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审计师为高级职务;经济师、工程师、会计师、统计师、审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经济师、助理工程师、助理会计师、助理统计师、助理审计师及经济员、技术员、会计员、统计员、审计员为初级职务、工程技术职务和会计。
建筑工程列职称论文机构哪里找呢?这里小编推荐,为什么呢,原因如下:
工程类职称论文找草根,原因一:全天候的在线服务
公司推行的是24小时的在线服务,企业客服9:00-21:00 QQ在线,手机24小时开机,无节假日,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联系上。
工程类职称论文找草根,原因二:丰富的数据资源
公司拥有自己的数据库资源,不仅有大量免费的文章可供参考,也有丰富的期刊资源可供选择,不论您是否有相关资料的提供,我们都会用最专业的声音,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工程类职称论文找草根,原因三:专业的写作人才
公司对录用的都是经过严格审察,对其学历背景(硕士以上),所写作的文章进行评估,合作老师都是长时间从事写作工作的,扎实的文字功底、熟练的专业知识都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的。另外,我们对于出品的文章也要进行审核,检测,质量把关后再交给客户手中。
篇4
二、申报条件
(一)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要求,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1.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2.受记过以上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3.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主要负责人,延迟3年以上。
4.伪造学历、资历,伪造申报材料,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4年以上。
(二)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以下学历(学位),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建设工程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规划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
(2)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或我取得非本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参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测试或答辩成绩合格。
2.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或大学专科学历(本专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3.在企业工作,取得本专业(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取得本专业(相关专业))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或取得本专业(相关专业)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非本人原因至今未取得助工资格的,可由本人申请、单位或人事机构核实后直接申报。
4.非本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非本专业中专学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0年,参加市建筑工程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测试或答辩成绩合格。
5.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业绩显著(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市(区)级科技进步(及相应奖项,下同)二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省优秀设计(及相应奖项,下同)三等奖1项以上,或市(厅)级优秀设计二等奖1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3)省优质工程奖1项以上,或市优质工程奖2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4)取得1项以上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市(区)级以上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
(三)继续教育要求
按照《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相关规定,取得市人社部门2012-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4门公需科目合格证;未参加公需科目学习人员,可登录“市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网”或“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进行网上学习、考试。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计算机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2.取得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或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核)规定科目[必须完成三个科目(模块)的考试,其中“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为必考科目(模块),其他科目(模块)可任选的合格证(职称计算机成绩长期有效)。
3.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4.截止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的上一年年底,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参加省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不作合格要求(提供人事考试部门出具的成绩证明)。
三、评审条件
(一)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要求:
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或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从事城乡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县(局)级以上城乡规划类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县(局)级以上城乡规划类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参与承担完成市(区)级以上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1项以上,或县级以上城市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等3项以上,或主持(组织)并完成乡镇、村庄的各类规划5项以上。
(3)参与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标准、规范、规程,并已颁布实施(以相关部门确认、颁布实施的文件为准)。
2.从事工程(建筑、结构、岩土工程、装饰装潢、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给水排水、城市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电气、建筑智能化、材料检测、建筑材料等)设计(设计审查)、科研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2项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的单体设计(总图设计或同类项目的审核与设计交底工作);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并完成2项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3项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的单体设计(总图设计或同类项目的审核与设计交底工作)。
(3)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4项以上。
(4)独立解决了本专业范围内1个以上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作为参与人,参与解决了本专业范围内2个以上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5)参加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标准、规范、规程或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6)作为完成人,独立完成5个类别以上的专项检测项目(除见证取样类检测外的)和备案类检测项目检测工作,或2项大型、5项中型、10项小型以上工程项目质量检测方案(含桩基检测、主体结构检测等)的制定并全过程实施。
3.从事工程(结构、岩土工程、风景园林、城市道路与交通、给水排水、城市燃气、供热通风与空调、电气、建筑智能化等)施工、维护维修或技术改造的工程技术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县(局)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以上,并通过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2项以上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或2项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施工;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并完成2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3项以上小型工程或丙级岩土工程,或3项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施工。
(3)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作为参与完成人,开发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或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3项以上。
(4)参与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或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5)参与完成已颁布实施的省级以上施工工法,取得效益(以相关部门确认、颁布实施的文件为准)。
4.建设投资管理、施工、中介咨询(含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安全鉴定、工程造价、咨询、招投标等)及建设管理单位中,从事建设工程科技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有职业(岗位或职业水平认证)资格要求的,必须具有该职业(岗位或职业水平认证)资格,并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县(局)级以上工程科研项目,承担其中1项二级课题(专题或专项)实施方案和技术报告编写,并通过鉴定;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完成县(局)级以上工程科研项目,参与其中2项二级课题(专题或专项)实施方案和技术报告编写,并通过鉴定。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2项以上小型工程、丙级岩土工程、技术改造项目的全过程的科技管理;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完成2项以上市(区)级重点工程或中型工程,或3项以上小型工程、丙级岩土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全过程的科技管理。
(3)从事房屋安全鉴定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并完成1项以上的危险房屋鉴定,或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或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或火灾鉴定项目;参与完成2项以上的危险房屋鉴定,或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或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或抗震鉴定,或火灾鉴定项目。
(4)从事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并完成1项以上中型工程、2项以上小型工程的设计或建设管理工作,或独立完成1个中心地震避难场所或2个固定地震避难场所的设计或建设管理工作。
(5)解决了建设工程管理中疑难问题,提出了2条以上创新管理的政策、措施或建议。
(6)参加编制市(厅)级以上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或标准图集、并已颁布实施。
7.参与完成已颁布实施的省级以上施工工法,取得效益(以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文件为准)。
(二)业绩、成果要求
符合规定学习、资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县(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市(区)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优秀科技工作者。
3.在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取得显著成绩,2次以上受到市(区)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表彰者。
4.市(厅)级以上优秀设计和勘探方案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5.市(厅)级以上优质工程1项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以上优质工程2项以上的参与完成人。
6.作为主要完成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1项以上,成果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或成功地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并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为参与完成人,参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2项以上,成果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或参与推广应用具有较高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3项以上,并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7.解决建设工程管理中复杂的疑难问题2项以上,或在处理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工程隐患中措施得当、效果显著,或提出了2条以上创新管理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效果得到市(区)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认可或推广。
8.作为主要完成人,取得1项以上建设工程领域的发明专利或2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作为参与完成人,取得2项以上建设工程领域的发明专利或3项以上实用新型专利,且已实施并转化为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本条(一)(二)(三)(四)(五)款涉及的获奖项目中起重要作用的科技管理人员,须有获奖单位和本单位的证明。
(三)论文、著作要求
符合规定的学历、资历,发表、出版、撰写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专业文章等,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出版本专业著作1部(本人撰写2万字以上)以上。
2.在市级以上期刊发表或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有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3.为解决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一定水平的专项研究报告、技术分析、技术总结、立项研究(论证)报告2篇以上。
四、报送材料内容和要求
(一)材料内容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一式2份。
2.“市申报建设专业中级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用A3纸打印)一式2份。
3.“市申报建设专业中级资格人员情况一览表”(用A3纸打印,一人填写1份)。
4.《个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诚信承诺书》
5.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聘书的原件及复印件。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退休人员的单位聘用合同。
6.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考核合格证,或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或计算机专业大专学历(含以上)证书。
7.2014年、201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
8.《继续教育证书》原件、参加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材料。取得注册执业资格的人员,需提交执业资格证书及注册登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9.反映主要工作经历、业绩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和证明材料
10.专业技术论文或专(编、译)著原件及复印件。
(二)材料要求
1.“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封面上的“申报评审专业(学科)”栏填写的内容应与一览表、简介表的“专业类别”一致,报送材料内容要与申报评审的专业(学科)一致。表格用A3纸正反面打印,用骑马钉式从中间装订。
2.学历、资历、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等均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
3.技术工作总结要全面、客观地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的技术工作情况、技术学术水平。要求分为五部分:个人简历;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及目前的学识水平;主要工作业绩及获奖情况;论文、论著、译著等情况。
4.业绩证明材料包括反映专业能力和业绩的项目建议书、设计图的图签(含项目名称、规模、日期以及申报者在该项目中的作用、地位等)、施工合同、技术交底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反映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相关材料、项目(课题)鉴定报告、竣工验收资料、预决算书及审计报告、监理实施细则、分项或隐蔽工程验收证明、招投标文件、房屋鉴定资料、奖励证书、专利证书、成果鉴定报告等。
5.论文、论著。在季刊杂志发表的论文、论著须附封面、目录、前言、有关编审人员的说明、出版刊号,以及申报人参与编写章节的全文、申报人撰写的文章全文等复印件,复印件应由单位盖章。
6.报送的纸质材料除本文第三条1、2、3项外,均须按档案目录顺序装订成一册(胶装),装订成册的材料必须有反映材料内容及页码序号的目录。各单位人事部门负责对报送材料要认真把关,审核人必须在提供的复印件上签字并加盖审核人所在单位公章。
7.申报材料须经公示程序。申报人所在单位或人事机构要将申报者的学历、资历、业绩成果及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进行公示(时间7个工作日),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8.申报材料全部打印,申报手续要完备齐全,材料装订要规范。凡不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将不予受理。
五、报送程序、时间
各单位将申报人员的材料汇总后报市建管局综合科报送材料截止时间:2016年5月20日。
报送材料地址:市建筑工程管理局405室。
联系人:
篇5
简而言之,以二级情报联系人为中心的学科馆员制度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一个核心、一个桥梁”开展工作。“一个中心”即以学科服务为中心。学科馆员的工作坚持以学科服务为中心,从文献资源的建设到用户服务,处处体现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和理念。在日常的具体工作中,无论是开展参考资源、文献信息检索、用户培训、数字资源推介、文献资源整合等工作,都结合自身所联系的学科或院系来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科馆员的服务工作更加深入,效果更加明显。“一个核心”即以文献资源建设为核心。文献资源建设是学科馆员的核心职责。学科馆员开展学科服务的基础就是馆藏文献资源,没有资源,则无法开展服务。学科馆员每月向所负责系部推广一次本月相关专业新进图书,发送图书目录;每月搜集一次本月发表的期刊网内相关专业的论文,发送文章目录;对系部联系人进行数据库、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培训。系部二级情报联系人负责收集系部教师最新文献需求(包括:专业图书、教参、期刊等),及时反馈给学科馆员;接收并向系部教师通报图书馆联系人发送的图书馆每月与系部专业相关的更新信息,包括新书目、电子资源更新信息、新标准等。“一个窗口”即建设图书馆与院系甚至校外相关机构的窗口。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每时每刻都要关注市场信息以及与社会相关行业联系紧密。学科馆员制度可以成为一座桥梁,沟通学校、图书馆和校外相关机构。学科馆员在为对口院系提供深度资讯的基础上,为校外对口行业的专家和相关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可以扩大资源的利用率,扩大本馆、本校的社会影响力。与此同时,来自社会、企业用户、行业一线的宝贵信息,既丰富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又可以极大地促进对口院系及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例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建筑大学,在很多土木建筑类文献资源上也很有优势,图书馆也自建了建筑类数据库,收集了数据5000余条,这是很多建筑企业需要的资源。可以设想将这些文献资料与行业共享,还可以成立建筑行业信息检索中心,为校内及建筑行业内相关企业、单位提供文献检索、查新等服务,扩大学校与行业间的联系,促进双方沟通。
篇6
一、企业技术管理方面的情况
根据集团实际施工情况和发展需要,08年度,技术中心共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约389份,现场技术监督与指导约395人次,协助各项经部 或直属项目部解决各类施工难题约35次,组织或参加各类专项方案评审会约28次。确保在建工程项目基本正常,没有发生一起由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重大工程技术质量和技术安全事故。在经营配合工作中,编制技术标书51份,其中轨道交通工程11份;市政公路工程30份;房屋建筑工程10份,成功协助公司开展自主经营与外地市场的开拓。
二、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行情况
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依托公司已部署的网络平台,主要从硬件建设、网络建设、安全及制度保障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完善。
08年度,公司开始运用宏润网络协同办公系统,技术中心作为其中一部分版块,充分利用宏润OA平台。将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技术标电子版文件上传,实现公司内部信息的交流,达成资源共享,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中心已在公司网站上设立了单独的板块,作为一个专业的技术交流平台。分别设立:中心简介、科技要闻、项目管理、科技成果、研发动态、培训研讨、论文专著、工程实例、案例分析、交流论坛等内容。
三、企业在技术中心人才策略方面的情况
1、人才储备方面另外,在技术中心的带领下,集团2008年度城建建工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通过评审人数68人,高级职称人数9人。
篇7
3、高级工程师 (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 5 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5 年以上。
工程师分类:园林建筑工程师、风景园林工程师、园艺工程师、园林工程师、园林绿化工程师、古建筑园林工程师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关于2011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
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市人考中心函[2010]13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级各委、办、局(公司)人事(职改)部门、有关驻地单位:
为做好西安市2011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心
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及个人:
(一) 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青年专家申报中级职称。
(二) 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评审副高级职称时参加过国家职称外语A级考试成绩合格者。
(三) 年满50周岁并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女专业技术人员满47周岁申报中级职称的。
(四) 在县属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乡镇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五) 在野外长期从事农业、林业、地质、采矿、勘探、水利水电、水文勘测、测绘、公路施工、铁路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以上专业工作满8年申报中级职称的。
(六) 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
(七) 取得博士学位的。
(八) 取得外语大专及以上学历,包括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通过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的;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五级(PETS5)的。
(九) 参加国家外语六级以上水平考试成绩合格申报中级的。
(十) 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出版3万字以上的外文专著、译著的。
(十一) 获二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并经推广、转化已经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业绩突出,获市政府二等奖以上奖励前五名的;厅局级一等奖前三名的;获市政府三等奖前5名申报中级的。
(十二) 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
从事传统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医古文考试;从事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图书资料、档案、文学创作、群众文化、表演艺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古汉语考试。
符合职称外语免试条件的人员在申报高级职称时,必须如实填写《陕西省职称外语考试免试申请表》,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由省职改部门审批;晋升中级职称的外语免试,经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审核后,区、县及市级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免试条件,在评审表中填写免试意见。加盖公章,将有关获奖证书或其他免试证明材料随审批文件上报市职改办。
这是我国的特有职称评定方式,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和国际通用的‘工程师’有区别;我国的是行业职称,国外是执业资格;我国正在施行的‘建造师’、‘建筑师’、‘造价师’等等,会慢慢取代现有的技术职称,都是向国际通用法转轨。但是,在我国,不论在国企还是民企,目前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正如2#楼版主所说【有用,公司升级、组建公司,都有很大的用处,注册证是你的上专业认证,工程师是你的通用技术水平认证】中级有用,考监理工程师就是要中级工作3年后才有资格考。现在公司升级还是需要的,有些要求技术负责人必须是中级或者高级职称的。单位和个人都需要,个人主要是涨工资了。
工程师 (Engineer)
望文生义,便是指具有从事工程系统操作,设计,治理,评价能力的人员。实在,工程师是职业水平评定(职称评定)的一种。其下,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职称;其上有高等工程师,专家等职称。该然,那也只是对于从事工程修设或管理人员技术程度的一种本定而已。
工程师的称呼通常只用于在工程学其中一个范围持有学术性学位或相等工作经验的人士。
在欧洲海洋一些国度,工程师称呼的使用被法律所限造,必需用于持有学位的人士,而其他出有学位人士使用,属于背法。在好邦大部份州及加拿大一些省份亦有相似法律具有,通常只要在专业工程测验与得合格才可被称为工程师,而法律的范畴普通只在蓄意欺诈的情形下才会施行。
技术专野(technologist)一词有时取工程师同义,当词是由技术(Techno-)和后缀(-ologist)组成,意义是研讨技术的己,彼实称普通正在欧洲海洋一些有规管农程师称号使用的国度中被使用,由于已蒙法律管造。在一些推丁邦野,technologist只是正在工程师取技术员之间的专业资历。
迷信野摸索世界以发明广泛规律,但工程师使用广泛规律以设计实践物品。
在好邦,Engineer一词也用于指操作机械引擎(Engine)的己,好比铁道 Engineer 是指火车司机,轮舟 Engineer 是指轮机员,流动引擎机械师通常是负责流动引擎。
因为工程项目有许多品种,那么,工程师也天然有良多类品种,例如:网络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出售工程师等等等等。
纲前,农程师认证方法有良多类,测验是最广泛的一类认订方法。
像针对于疑作工业的工程师方背认证考试便是又普及,露金质又高的-齐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程度)考试,俗称软考。
跟着国度科技开展天不时加快化,以及高新工业天没有续尺度化。工程师职员仍是缺心很大的,大批的岗位须要使得如今如斯剧烈的便业环境带来了春天的气味。尽力吧,看诸位梦念成实。
按职称(资格)高下,分为:学受级高档工程师(正高职),钻研员级高等工程师(正高职),高等工程师(副高职),工程师(中职),助理工程师(始职)
通常所道的工程师是指中级工程师,工程师职称是要上级主管部分评定,齐国通用。其中要考中级英语职称考和利用计算机考试。
中级工程师评订准绳
《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止条例》划定的任职基础前提:
担任工程师职务,当具有下列前提:
1、具有下列部分之一的前提
(1)出产、技术治理部分
①基础控制古代出产治理和技术治理的方式,有独立解决比拟庞杂的技术答题的才能。
②可以机动应用本专业的基本实际学问和专业技术学问,熟习原专业海内外隐状和开展趋向。
③有必定自事出产技术治理的理论经验,获得有适用价值的技术结果和经济效益。
④可以指点帮理工程师的工做和进修。
(2)研究、设计部门
篇8
江西职称论文
浅谈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
摘要:建筑行业具有流动性大、施工生产单位的单件性和生产周期长、涉及面广等特点,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若想真正做好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同样也是具有较大难度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在2007年1月份开始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建筑行业国家特技资质的申报、评审工作的开展更是使得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面临更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所以,建筑行业的会计工作者需要从诸多方面加强会计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行业;会计;管理
近些年来,由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加之建筑行业国家特级资质的申报、评审工作中对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及管理工作的要求正在逐年提高,因此,整个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顺应会计管理工作的时展新趋势,在充分了解建筑行业会计核算以及管理工作特点及现状的基础上调整管理工作的思路,大胆进行各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尝试与改革,构建适应时展浪潮的新的会计管理工作框架,从而提高整个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 建筑行业会计的特点
1、建筑行业常用的会计科目相对较少,但却相对集中。在建筑行业会计常用的会计科目中,核算的科目主要集中在成本费用类科目,而收入类科目相对较少。成本费用类科目使用频率较高的一般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及间接费用五部分。
2、分级核算在会计核算中起重要作用。一般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主要分为本部集中管理(集权式,由公司直接编制财务报表)和项目单独管理制(分权式,由公司总部汇总报表)。采用本部集中管理的企业公司就只有一个账套,所有项目的账务都在公司的同一账套中处理,各项目只负责编制项目成本报表并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分权式管理是公司各项目单独开设账套。每个独立的项目都设有单独的银行账号并单独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最后由公司总部汇总各项目的财务报表。
3、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一般以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考核。一般建筑工程造价具有构成组合计价等特点。所谓按构成组合计价,是指一项建设工程是由若干个单项工程组合而成,而每一单项工程又是若干单位工程的组合。所以,建筑工程造价具有按工程组合计价的特点。比如,要确定工程的总造价,则应首先确定单位工程的造价。
4、建筑行业一般都是按在建工程办理工程价款的结算和成本结算。由于建筑行业具有施工周期较长、投入资金数额巨大等特点,因此,对于建筑行业的成品,往往给予某些假定的条件。从理论上来说,建筑业的成品应指在该企业范围内全部竣工,不再需要进行任何施工活动并具有完整使用价值的工程。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的施工周期较长,如果只对具有完整使用价值的房屋、构筑物或其承包的房屋、构筑物的建筑部分或机器设备的安装部分全部竣工才进行核算和结算,就会占用很大一笔流动资金,给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核算和工程价款结算上,对于建筑业成品的含义,也往往给予某些假定的条件,即在技术上达到一定成熟阶段的建筑安装工程,就视为“成品”,又称“已完工程”,并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进度价款的结算。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企业一般会采用定期计算和确认各期已完工程的价款,并与甲方办理结算,及时收回资金的方法进行工程价款的计算和成本结算。
5、建筑行业工程施工成本的结转具有特殊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筑企业成本的结转不再沿袭过去的将结算和收入确认合并在一起进行的方法而是将工程价款结算和收入的确认分开来处理。这样,“工程施工”帐户就能够反映自工程开工以来累计发生的工程成本和合同毛利。
6、建筑行业协作关系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同业主、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各专业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等配合完成各阶段任务,会与这些单位发生经济往来,这些都是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因此,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繁琐、复杂。
7、建筑行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建筑行业会计工作人员往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会计核算,因此他们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而且流动性较大,工作地点、场所往往不是固定的。另外,建筑行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一个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的相关的建筑知识,还要具有现场会计核算的工作经验。
二、 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
1、 主管领导的权力过大,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往往得不到保障。现代建筑企业一般采用集团式的管理模式,集团内部的管理层级较多,且较为复杂。会计的核算和管理工作也会相应的采取集中式、分权式或集中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般建筑企业为了加强内部资金的管理工作,都会在集团总部设立财务管理部,负责全集团所有子公司、分公司、事业部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在分公司设财务部,负责分公司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分公司的财务总监由集团总部直接委派,子公司的财务总监可自行招聘,但要报集团总部备案,项目上设立专职的财务核算人员。这样的会计核算及管理模式看似科学、合理、严谨,但是,这些财务工作人员在现实工作中往往要受多重领导的管理。对于最基层的项目上的财务工作人员来说,他在表面上是受集团财务部直接领导,但实际上还要受到项目经理的领导,而项目经理权力过大,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插手项目上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得项目的成本收益核算的失真。各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总监、会计核算人员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各分公司、子公司的领导会为了自身的利益直接授意或者间接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隐瞒公司承接工程的真实成本与收益,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真实收入与利润。而集团的财务负责人也会处于各种目的在集团总的会计核算上做文章,影响整个集团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2、 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给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建筑行业属于经验占主导的行业,故一般建筑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经验比较丰富的会计人员。这些特点虽然有利于他们在日常工作或处理突发性问题是表现的比较得心应手,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有的甚至对于新的会计准则或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等存在抵触情绪;而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强的新人往往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还需要长时间的历练才能完全胜任会计管理工作。有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感不强,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主动或者被动参与会计资料的造假工作,亦或对其他相关人员的造假工作不予制止,造成会计核算资料失真,给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3、 内部管控不利,各类违法违规的会计资料造假活动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制止。虽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多的推广,但落实情况仍不是十分到位,“人治”的因素仍然会起到很多的作用,各种违法违规的会计资料造假活动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纠正,严重的影响了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 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建设
做任何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提高建筑行业会计的管理工作,改变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首先就必须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第一,在招聘的时候,要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原则性较强,有上进心,学习能力较强,同时有具备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的人来担当会计工作。第二,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及时掌握更新会计法规、政策与方法,多搞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与竞赛,对优秀的会计工作者要多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促使建筑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更新会计相关知识。第三,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考核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机制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由于财务核算的特殊性,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企业内控会计监督控制建设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即控制环境、会计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程序。控制环境是指建筑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内控制度及其重要性的整体态度、认知以及行动。具体可包括以下几点: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方式及风格;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权力和职责的划分方法;会计控制系统,是指企业内部用于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经济业务的财务信息系统,通过这些系统,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事项最终都会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控制程序是根据各企业的性质、业务、规模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合理、合法性控制、授权、分权控制、组织规划控制、业务程序批准控制等。加强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预防、及时发现及治理会计舞弊现象,从根本上保证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活动按照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运行,提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3、 加强企业外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一方面,政府的财政、审计、税务部门应建立以判断建筑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合理合法为核心的建筑行业政府监督体制;另一方面建立业务素质高、客观公正、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社会信誉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完善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加强对建筑行业会计行为的监督,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加强内部审计力度,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审计监督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企业内部审计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企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会计活动进行审计和监督;及时发现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参考文献:
1、梁文东;;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有关问题的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09年12期
2、孙碧森;;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7期
3、赵璐,丁烈云;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信息集成研究与应用[J];基建优化;2005年04期
4、王春华;财会人员在基建工程管理中的作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看了“江西职称论文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副高职称论文有字数要求吗
篇9
关键词 :泛在知识环境;学科馆员;人员配置;职能配置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92-03
始于1981年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在国外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通用的服务模式.国内以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始设立“学科馆员小组”为标志,开启了学科服务的先河.经过十几年的长足发展,“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在国内高校图书馆遍地开花.有些高校明确提出了实行“学科馆员”服务,有些高校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实行“学科馆员”服务,但是在日常的参考咨询等业务工作中,切实有效地践行了“学科馆员”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
由于历史发展背景不同,国外特别是欧美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和学科馆员的知识服务深度是国内高校不可企及的.学科馆员一方面具有图书情报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研究特长.这样的学科馆员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馆员,可以真正的融入院系,参与院系学科专家的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对院系学科专家提供非常有实用价值、非常精确的文献信息,有些学科馆员甚至有自己的科研课题.这样的学科馆员在国内高校非常少见.目前在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高学历员工中,有些是图书情报专业毕业,不具备学科专业知识,有些是具备学科专业知识,但是不知晓图书情报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并且这种情况还会长久存在.因此,在讨论国内学科馆员的相关问题时,不能拿国际的标准来衡量.基于中国图书馆界的实际情况,把国内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定位于能切实为院系、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资源,能较大程度的满足用户需求是国内对学科馆员工作职责的要求.本文所讨论的学科馆员工作职责、工作模式及配置方式均基于此种要求.
“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1]正式提出于2001年6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举办的主题为“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研讨会上.目前国内比较通用的解释为泛在知识环境是指由网络设施、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人等有机组成的新一代科技知识基础结构,是未来知识型社会的一种综合的、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是通过计算、存储以及通信方面的最大便利,使人、数据、信息、工具、设备等资源能够更为完全彻底的发挥作用而构建的一种普遍的、综合性的知识环境.处在泛在知识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就像空气一样时时刻刻围绕在用户周围.学科馆员的功能就是创作、更新这些空气,不断地给用户提供新鲜养料.
1 泛在知识环境简介
1.1 泛在知识环境的起源
“泛在知识环境”缘起名为《Revolutioniz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rough Cyberinfrastructure》的报告.这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Danie Advisory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于2003年1月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提交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总结了美国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图书馆近20年的发展,分析了当前时代背景下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同时提出了建立ACP-Advanced Cyberinfrastructure Program的建议.基于这份报告,同年6月,NSF召开了主题为Wave of the Future :NSF Post Digital Librarary Futures Workshop 的研讨会,并了Knowledge Lost in Information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将数字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定位于旨在构建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即“泛在知识环境”.由此,“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正式提出.
1.2 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特点
“泛在知识环境”强调一个“泛”字,意指知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应该像空气一样时时刻刻围绕在用户周围,使得用户在使用图书馆时能信手拈来.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具备以下几个特点[2].①需要获取的信息量更加广泛、更加全面.②信息加工的深度更加深入、更加细化、更加专业化.③提供信息服务的空间范围尺度不断扩展,时间范围尺度不断延伸.④用户对信息服务的满意度要求更高.⑤用户获取信息的时效性、便捷性、及时性要求更加苛刻.⑥用户个性化服务要求更强.以上工作特点对学科馆员工作的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科馆员的工作不能再局限于原始的参考咨询,应该在泛在知识环境图书馆建设的要求下,不断创新工作模式.
2 泛在知识环境下我馆学科馆员配置条件分析
2.1 学科馆员制度设置的必要性
2.1.1 学校发展的迫切需求
安徽建筑大学[3]自2013年由学院更名为大学,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学校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10人.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高校,2014年起在安徽省整体进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的提升以及鲜明的办学特色对专任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角度来说,工科类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所以就要求教师授课的知识内容要紧跟工程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前沿,要在传统知识的基础上有拓展性、新颖性、前卫性,尽量避免出现学生一毕业所学知识就陈旧落后的现象.教师要不断的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吸收接纳新的知识,才能在授课中游刃有余.从科研角度来说,学校更名之后,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近些年来学校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明文规定每年的科研工作量,同时,对教师的科研奖励也逐步提高,以此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教师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离不开新知识、新信息的收集和获取.诚然泛在知识环境下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比以往多得多,但是传统的图书馆渠道,由于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仍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之一.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一是为了与本校教师的需求相匹配,同时也是与学校更名,教辅部门工作能力提升相呼应.
前已提及,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高校.学校办学特色非常鲜明.图书馆在进行馆藏建设及服务建设时已经注意到按照学校办学特色设置特色馆藏和特色服务.例如在图书馆藏建设中,专门设立了建筑书库借阅室.图书馆还有自建特色数据库,如“学科导航”、“徽派建筑数据库”、“智能建筑数据库”、“节能建筑数据库”等.若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针对不同的学科或院系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无疑将使图书馆服务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2.1.2 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求
数字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泛在知识环境的特点使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深度进一步加深.泛在知识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纸本图书、纸本期刊所占比例会逐步下降,而e时代的产物—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杂志、网上报刊、网络信息等的比例会逐步提高.在信息浩如烟海的电子时代,教会用户如何精准的获取个人所需要的信息、如何精确分辨诸多信息的真伪,学科馆员势必要担当起这个重要角色.
2.1.3 个人职业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一般偏向于重复性工作,例如期刊、图书的采编,图书的借还、排架,数字图书的加工等.重复性工作容易使员工形成思想上的懈怠情绪,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长此以往,会逐渐消磨员工的上进心,使得个人职业发展止步不前.
另一方面,图书馆界目前争议这样一种思潮:图书馆的存亡.有些学者认为,随着泛在知识环境及现代传媒业的高速发展,图书馆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会越来越薄弱,最终将走向灭亡.这种论断给图书馆员工敲响了警钟,灭亡与转型必择其一.作为一名信息工作者,从个人职业发展角度来说,学科馆员是督促自己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前行的一种有效途径.
2.2 学科馆员制度设置的可行性
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3]创建于1986年,是“全国建筑类院校情报网”常务理事馆,安徽省数字图书馆成员馆,安徽省图书馆建筑分馆.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断投入与发展,图书馆的硬件条件与软件条件不断改善,现在已完全具备设立学科馆员的条件.
人员配置:图书馆现有在职在编工作人员50名,其中高级职称(副研究馆员)8人,中级职称16人,硕士研究生17人.人员结构比例不断优化.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有明显进步.近五年,我馆职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项.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可见一斑.
对外服务:图书馆除传统的馆内阅览、图书外借等服务外,不断扩展服务方式和工作方法.现在已经开展了参考咨询、课题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读者教育等多种服务.先后开展了七届读书宣传周活动、六届优质服务月活动、三届校园书签设计竞赛,举办电子资源检索竞赛、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教学.力争把图书馆打造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硬件资源: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其中土建类学科文献资源丰富.可以为学科馆员的工作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目前,馆藏图书总量达到280余万册,其中,纸本图书130余万册,电子图书150余万册.图书馆还有丰富的中外文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其中自购数据库31种,如《CNKI中国知网》(期刊、硕博论文、年鉴等)、《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库》、《台湾科学期刊库》、《全球产品样本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银符数据库》、《ELSEVIER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数据库》、《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全文数据库》、《EBSCO人文库》、《Springer-Link外文期刊全文库》等.可共享文献资源数据库7种,如《就业培训数据库》、《博看电子期刊》等.还有图书馆自建数据库6个,如《徽派建筑数据库》、《建筑节能数据库》、《智能建筑数据库》等.
3 我馆学科馆员配置
3.1 配置模式
3.1.1 人员配置
从已经公开出版的文献总结分析,目前国内学科馆员的配置、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类: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为所有学科馆员划归一个部室统一管理,分散式为学科馆员分散在图书馆各个部室,凡是符合学科馆员资格的都可以竞聘该职位.集中式管理模式和分散式管理模式各有利弊.从管理调度的有效性和我馆现有的工作模式来考虑,我馆拟采用集中式的学科馆员配置模式,以参考咨询部作为学科馆员的管理和工作机构.
我校现有教学院系13个,分别为土木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法律与政治学院、体育教学部和研究生部.从大类来说,教学门类涵盖了文、理、工三大类,并以工科为主.参考咨询部现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6人全部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业涉及信息管理、档案学、法律、科技、土木、工程管理等.根据院系大类及工作人员专业大类的不同,考虑日常工作量的大小,学科馆员配置见图1.工科大类配置学科馆员3人,专业为科技、土木、工程管理;文科大类配置学科馆员2人,专业为信息管理、法律;理科大类配置学科馆员1人,专业为档案学.
3.1.2 职能配置
参考咨询部现在进入常态化的服务项目有参考咨询、课题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读者教育等.原有的工作模式为“统一部署、协同作战”,即不委派专人负责特定工作,遇工作量不大的任务时再当场委派,若遇工作量很大的任务,大家统一作战.此种模式保证了工作的高效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譬如工作职能无具体划分,导致馆员的工作泛而不精.
学科馆员的工作模式为“分工与协作”.我们在传统的参考咨询、课题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读者教育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尝试增加信息推送、定题服务、学科前沿导航等服务项目.学科馆员在传统的工作上还是采取协作机制.比如在每年年终对教师的文章进行查收查引工作时,理科大类相对于工科大类来说,文章量是相对较少的,这时理科类学科馆员可以参与工科类学科馆员的工作,协助进行文章的查收查引.对于专业要求较高的信息推送、定题服务、学科前沿导航等工作,则要求学科馆员各尽其责,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主动学习和思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成效.
3.2 遇到的问题
由于我校现在配置的6名学科馆员均有专业背景,并且均从事相关工作多年,所以在基础服务上,工作难度不大.但是随着专业服务的加深和学科馆员制度的明确建立,一些问题逐渐凸显.
3.2.1 学科馆员专业化程度问题
对于信息推送、定题服务等专业化学科服务,要求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一要面广,二要精深,三要更新迅速,要能快速捕捉学科发展动态.所以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激励学科馆员有兴趣、有干劲,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钻研专业知识.
3.2.2 工作业绩的考评问题.
学科馆员的工作业绩无法进行定量评价.由于院系、学科性质不同,师生的信息服务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学科馆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作,各学科馆员之间无法进行统一管理或指标评价.
3.2.3 用户的接纳程度问题
网络信息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互联网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使之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首选.有资料显示,目前期刊文章所引用的
参考文献中,约有50%-60%来自网络上可免费获得的文献[4].在网络信息服务如此便捷的时代,学科馆员在进行信息推送、定题服务等主动式服务时,能得到多少用户多大程度的接纳与认可,会不会成为用户的负担,成为学科馆员服务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用户的满意度是衡量学科馆员服务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让用户满意、愉快接纳此种服务,学科馆员要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方法上多做思考,多下功夫.
4 小结
本文叙述了学科馆员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的工作特点以及学科馆员制度本土化之后的工作内容.在分析本校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泛在知识环境下安徽建筑大学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人员配置与职能配置方案,并考虑了在实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学科馆员制度在图书馆研究领域已经不是热点,高校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也已经成为过去时.目前正是学科馆员制度本土化之后的冷思考时期.我们要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切实结合我国国情和本馆馆情,踏实地进行学科馆员工作,力争在学科馆员的本职工作上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维军,李亚坤.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06(9):3-6.
篇10
在全市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建工城建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的资历一律计算到2013年12月底,在此期限内已到达退休年龄的,除按规定经批准延长退休年龄者外,不列入申报范围。
二、申报条件
(一)在企业从事建工城建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人员,申报工程师资格,按照原市人事局、市经济委员会、市建设委员会和市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波市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申报条件(试行)>的通知》(甬人专〔2010〕69号)执行。
(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建工城建专业技术人员(含事业编外人员)按以下规定执行:
1.正常申报条件
具备下列学历、资历条件之一者,可正常申报工程师资格。
(1)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建工城建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满2年。
(2)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
(3)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
2.破格申报条件不具备规定学历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或具备规定的学历担任助理工程师满3年不满4年,具备下列条件的2条及以上,可以破格申报工程师资格:
(1)获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项目的完成者;或获省厅技术进步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完成者;或获本专业市级以上奖项(“甬江杯”、市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市标化工地”等)的主要完成者;或获本专业县级两项工程质量奖、标化工地的主要完成者。
(2)任现职以来被评为市级以上(含建设系统)专业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项目经理;或被评为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指党委、政府颁发的奖项,不含年度考核优秀)。
(3)主持本单位相关业务技术工作3年以上;或长期(指满10年以上)在基层第一线工作并取得工程类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如二级建造师、二级建筑师等。
(4)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以上;或具有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5年以上。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要求。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申报人员,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申报评审工程师资格,须获得3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在企业工作的申报人员,按照甬人专〔2010〕69号文件执行。计算机免试按浙人专〔〕351号文件规定执行。
(四)职称外语要求。职称外语要求按甬人专〔2007〕36号文件规定执行。在企业工作的申报人员,按甬人专〔2010〕69号文件规定执行。
(五)继续教育按甬政办发〔2002〕150号文件规定执行,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学时管理,在一个继续教育周期内不少于72学时(含公共课和专业课)。
(六)公示要求。所有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均须公示,具体要求按甬人专〔2004〕32号文件执行。
三、面试要求
凡破格申报、越级申报、直接申报、特殊申报的人员,均需参加评委会组织面试。
四、材料报送及要求
为确保评审推荐工作顺利进行,送审的材料必须真实规范,材料中的论文、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应提供原件,材料中的证书提供复印件时,须由单位人事干部负责验证后,在复印件上签名,加盖单位公章,县(市)、区申报的材料需经当地人社部门审核盖章,市属单位由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对在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从评审次年起3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已参加评审取得资格的取消其评审结果。送审材料具体要求是:
(一)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业务档案(包括任期内年度考核材料1套);
(二)《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表》(需贴照片),一式3份,另备二寸正面免冠近照1张;
(三)《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A3纸打印)一式30份,并须加盖公章;
(四)《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象名册》1份,另报电子文档;
(五)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总结1份;
(六)任现职以来能够反映本人专业水平的业绩材料;
(七)任现职以来撰写的论文;
(八)破格申报和特殊申报人员,需填报《破格(特殊)推荐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查表》一式3份,同时,需说明符合哪几条破格(特殊)申报条件,并附有关证明材料;
(九)以下材料请按顺序装订成册:
1.学历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聘书、外语考试合格证(或外语免试审核表)、计算机合格证(或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继续教育证书、本人身份证,近1年劳动合同(企业及事业编外人员提供),近1年(按申报材料截止月往上推1年算)在甬工作养老保险缴纳证明(企业及事业编外人员提供,多人申报的单位可统一出具)等原件,同时再附上述所有证书的复印件各1份;
2.宁波市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材料公示确认表1份;
篇11
0 引言
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有计划地加强和改进实训教学环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学生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必需条件显的尤为重要。
1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定位
建筑业产值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位列第四,是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近300亿平方米,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将更加凸显。而我国建筑业长期以来从业人员文化、技术和综合素质较低、建筑产品质量较粗糙,因此提高建筑业尤其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整体数量和素质,是当前建筑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专业岗位的工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应满足“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具有创新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的要求,其中“懂技术、能管理”就包括了能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有效进行成本管理。
在高职教育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没有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成本实训基地建设对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成本管理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成本管理实训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开展情况
目前,成本管理实训在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开展情况主要包括两大内容,第一是工程招投标实训,第二是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具体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实训内容还是实训时间安排都比较薄弱。
3 成本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本管理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主要有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内容。
3.1 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主要是实训室的建设,实训基地应包括如下实训室: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工程开标模拟会议室、评标模拟室、招投标沙盘实训室、工程造价业务工作室、建筑工程构造展示厅、装饰工程构造展示厅、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骨架模型室、工程造价资料室、工程造价专业安装管道及设备展示厅等。
3.2 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是以实训基地硬件建设为基础,进行下列相应的软件配套:与实训室及实训功能相配套的实训指导手册,该手册中应明确具体实训项目的目的、要求、内容、课时分配、实训操作方法及考核评价方法等;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该办法中应明确实训室的使用要求,使用注意事项等;实训管理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培养办法,该办法应提出实训教师的能力要求、工作职责,及相应培养措施等。
4 成本管理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
4.1 成本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具体应满足:①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如可以由学校组织成立校企合作实训办公室,具体负责实训基地的校企共管的相关事宜,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②实训基地的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等教学案例应主要来源于企业真实生产(经营)项目,推行项目化实训,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组织实训教学;另外部分优秀学生可利用实训基地的硬软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比如利用实训基地的工程预结算软件参与企业的工程招标与投标工作。③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可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换岗交流,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到基地。④实训基地除应满足本校学生成本实训和师资培训工作的开展以外,还应为本区域或周围兄弟院校、合作企业提供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师资培训等服务,将本基地建成为教学中心、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⑤以行业和企业标准为依据,形成按项目、按模块的教学培训标准,对实训教学和师资培训项目进行质量评价。
4.2 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应满足:①管理制度:有实训基地相关管理制度,有实训任课教师须知、学生实训守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文件悬挂上墙,并落实到位。②设备维护:建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及时维修问题设备,并做详细记录。③设备帐物管理:管理人员会使用资产管理软件,设备条码粘贴齐全无误,现场有资产纸质清单。④安全管理:有安全检查制度,有专人定期检查,有记录;灭火器放置位置醒目,取用方便;无其他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⑤环境卫生:实训室设备摆放整齐,桌面无尘,地面、墙面、门窗整洁干净,无杂物堆放。
4.3 师资配备 实训基地的师资应包括实训指导教师和实训基地管理教师两部分,其中实训指导教师配备的标准可概括为“双师素质、专兼结合、整体水平高”,具体解释为:①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全部为“双师型”教师。②直接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不低于20%,外聘技术人员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③有1名以上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副教授;有1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或1名省级以上专业带头人。④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务能力强,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⑤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生师比在20:1以内(含培训学员)。
5 结束语
成本管理实训基地学生掌握生产一线基本技能的重要场所,所以基地建设应尽力做到环境的"真实性",实训基地能满足工程计价实训、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实训的功能。采用各专业共享的成本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将基地建设成为具有产学研多种功能、具有辐射作用的教学中心、 培训中心、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篇12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2期.
篇13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高校,机械专业是土建类学科群中重点专业之一,也是其支持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12年3月,我校机械专业负责人牵头召集了安徽大学、合肥学院、皖西学院等高校机械专业负责人开展了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研讨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共识,开展了以下研究与实践。
一、以工程机械为主要方向、机电液一体化为专业特色,规划CDIO课程群模块,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结构
结合我校特色与安徽省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形势的要求,以及安徽高校各机械学科特点,我校机械专业在设立之初就确定了以工程机械为专业方向,以机电液一体化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为主要任务。为在CDIO教育模式培养计划中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工程教育模式、体现工程机械专业方向,规划了我校机械专业CDIO课程群模块,调整了实践项目与内容,建立以工程机械学科为特色、CDIO项目为引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械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二、研究构建CDIO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支撑体系,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调整工作研究方向,研究新型教学方式、方法与管理制度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机电液卓越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包含了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等要求。为此,我们通过研讨与实践探索,优化本课程体系的支撑要素与结构:学生、教师、教学资源、管理模式。在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快速发展,机械专业不断引进与培育出大批博士、副教授、教授,教学科研条件(特别是实践教学条件)大大改善之际,选取2009级机械专业和2011级机械专业(入学超一本分数线)班级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了CDIO教学模式改革。同时,通过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实践交流、校外进修(包括专项培训与学历深造)和自我研修等模式,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具有扎实的机电液领域综合知识与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在课程体系确定后,修订了所有课程项目的教学大纲;通过多种学习讨论交流、听课考评、专家指导等手段,促进教学方法方式的改变与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颁布与修改新教学模式相对应的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与资源管理制度,保证新课程体系的执行。
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统一,大力建设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教学内容,通过课程设计、CDIO二三级项目和课外实践、科技竞赛等相结合,促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遵循人类认知与创造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机、电、液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中,遵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分工程认识、工程实践、综合与创新三个层次,按照“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模式进行教学。为支撑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申报建设大型装备故障诊断及预警工程技术中心、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内独特的机电液技术教学科研机构,构建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扩展实践教学内容,还利用周末开展了学生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职业技能培训、见习机械工程师培训;同时,开展实践基地课堂教学、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及CDIO项目和理论课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方法研究。为解决二三级CDIO项目实施难的问题,我们创新其实施模式,紧抓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采取将部分CDIO项目与课外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以赛代练、以赛促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12项,省级奖项40余项。
四、联合机电液领域的相关企业,改变脱离亲身实践的参观式生产与毕业实习,开展与企业生产结合的工程实践,同时完成毕业设计项目,培育卓越工程人才
2008年以来,机械专业与相关机电液技术领域如徐工集团、合肥锻压、凯盛重工、合肥科振、安徽建机、博一流体、合肥赛特等企业开展多项产学研合作,在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就业以及科技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我校和日立公司合作建立了联合办学机构,我校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和上海HCS公司建立了联合培训基地。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专家教授和一线教学人员,为企业培训与输送销售、维修等方面中级技术工程师;利用技术、市场、信息、设备等企业资源和企业管理模式,培养我校应用型机械专业本科生。目前,已经为日立建机培养长期班学员400余名,经考核大部分学员获得销售维修工程师(中级)资格,并成为各地公司技术骨干或领导;同时,该联合办学机构为我校学生提供生产实习、毕业设计1000余人次。在双方合作交流过程中,带动学校30名教师向双师型转变,加深了对企业管理模式和工程机械产品的熟悉。2012年,我校进一步与合力叉车集团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设立“合力叉车高级营销本科班”。机电学院2009级共38名学生在校内完成半年的营销知识学习,2013年初入驻企业半年,深入企业一线岗位,在企业与校方双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企业课题或工程机械产品相关技术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也是课程体系中的一级项目),其中10余名同学获得优秀毕业论文,顺利完成本科阶段卓越人才培养过程。目前,这些学生已通过企业销售工程师考核,进入全国各地的销售公司。通过与日立建机、合力叉车等企业的合作,结合CDIO教育方法,我校机电专业已实现了3+1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
五、认真进行成果总结,注重成果宣传推广
在机械专业CDIO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广大教师认真总结成功与不足,并积极向其他专业与校外推广。共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申报与承担教学研究项目30余项,编制了大量的教学文件,积极制定与修改了相关教学管理模式与制度。本研究得到广大同行的高度认可,相关实践与经验得到多家网站、报刊、电视台宣传报道,并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二等奖。通过成果总结与宣传等举措增加了与教育同行、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学者的交流机会,也激发师生成就感,促进改革有效地推进。
总结:我校机械专业通过4年的CDIO课程体系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我们仍然需要看到本课程体系中的问题与需要解决的难题。比如:如何解决目前项目指导师资不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如何将CDIO模式教学改革成效由部分学生深入地推广到全体学生,如何让学生在CDIO团队中每人都发挥自己作用,杜绝滥竽充数,真正投入到CDIO项目中锻炼自己,在设计项目与任务分配时,充分考虑与相关专业知识联系,科学合理,等等。
参考文献:
[1]朱达荣,姚燕生,张克仁,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机电液一体
化技术卓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Z].2013.
[2]姚燕生,张克仁,李大华,等.CDIO模式在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