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内部审计信息化论文

篇1

但是,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规范企业经济行为方面的作用。当前制约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对内审工作信息化的意义缺乏充分认识。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多年来一直难以有效推进,多年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组织结构不完善,制度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识上存在问题。一些企业领导虽然知道信息化有好处但是总觉得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需要的投资太多,而且回报慢,因此缺乏推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内在动力,使得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缺少资金支持和精神动力,信息化建设动作缓慢。目前虽然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内部审的信息化建设,但是绝大多数依旧停留在较低层次的电子数据处理方面,与真正的信息化还有较大的差距。

2.审计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

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信息化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员工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软件操作,因此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学好审计专业本身的知识还要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但是当前我国还缺少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从我国企业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审计工作人员都难以达到这种标准。因为我国多数企业的审计人员就是财务系统的工作人员,而财务人员一般都是会计专业出身,他们往往缺少计算技术相关的知识,因此难以胜任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任。

3.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方法。

内部审计工作涉及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信息化条件下与之相对应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当前,我国内部审计部门的电脑虽然已经与互联网实现连接,但是能够适应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应用软件却十分有限,从而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审计项目等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低下,难以充分发挥内审工作的作用。因此,当前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方法的缺乏是阻碍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大力解决。

4.理论建设滞后。

内部审计信息化与其它各种工作一样需要理论进行指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才能使工作得以顺利有效推进,反之,则会阻碍实践活动的开展。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着理论滞后的情况。多年来该领域的研究一直跟不上现实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要求,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的重视程度增加,该领域的研究学者有所增加,所以相应的推动了内部审计信息化理论工作的进步,提出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理论方法,对当前的审计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研究相关研究依旧显得稀少而零散,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种情况阻碍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措施

内部审计工作是我国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承担着确保企业经济活动合法地进行,防止经济犯罪和滋生的重任。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内部审计制度日益完善,组织结构不断得到改进,但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

1.提高认识水平。

内部审计是一项具有很大意义的工作,如果充分发挥内审工作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因此作为企业及其管理人员来讲必须转变观念,大力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首先企业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在内部审计中推行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为在企业中顺利推行提供必要保障。其次还要加强员工的培训,使得企业各个部门员工理解支持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信息化在企业中全面实行。

2.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首先要努力加强专业素养,树立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理念,切实掌握经营活动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努力提高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审计工作转型的基本内涵、原则要求和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控制和体制改革等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给行政负责人及上级主管部门,当好领导的参谋,真正做好内审工作,服务于内部经营管理。其次,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不能在固守本专业,在信息化背景下尤其要重视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以适应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从审计部门来说,需要设计一套有效的内部审计人员选拔、考核的制度,同时加大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注重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水平,建立针对审计人员的奖惩机制,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3.制定内部审计信息化实施计划。

首先,要认真研究设计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案,确定信息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各系统之间如何连接。其次,要合理确定软硬件的配置,同时规定计算机的工作方式。第三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平台。吸收现代管理理念,整合企业内部审计资源,努力尝试根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情况自主开发应用软件,审计工作平台主要包括数据库、门户体统、审计系统、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等。

篇2

1.实现现代化人才建设

确保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能够顺利实施,人才建设工作必不可少。面对当下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属性,医院可通过以下几点着重建设促进自身内部的审计信息化创建:第一,积极地进行事关信息网络层面的储备资源教学,让现今在职的一些审计人员能够正确了解、掌握信息系统中的内部控制,明白正确应用审计软件的相关环节操作;第二,要择取符合医院现实条件的人才实施有关数据库、软件编程以及网络安全管理等相关的技能知识训练,最大化利用医院现有的资源使之成为不但具备信息技术,而且也了解审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第三,医院管理者需要不畏繁琐的甚至有些机械式的训练,并在此过程中,敢实践、敢创新,在审计工程项目里,分析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一些新局面,进而能够从实践的角度,提升专业人才的审计能力。第四,医院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聘请来自医院外部的专业人才协助促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展开。对于每一个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来说,都应当以关注医院内部审计前途、命运的高度进行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功能理解,要明白审计人员如果不能够基础地具备计算机技术必然会丧失进行审计的资格。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故而要因此形成紧迫感与激发主观能动性,提升对内部审计信息化深远意义的认知[1]。

2.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规划化

在医院内部审计的现实的职责规划中,一些审计工作人员通常都没有严谨的规程可供遵循。为了能够推动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健康、稳定发展,必然要构建起健全的相关指标,使之规划化、制度化。各个省市的审计厅与卫生行业内部审计协会可在充分权衡医疗机构面临的具体问题的背景之下,借鉴一些先进的经验理念,制订出相应的审计工作准则与趋向。如此一来,医院内审人员只要在进行计算机审计过程中达到有章可循,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托,对医院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必然会有着十分积极的正面示范作用。

3.设计专业的审计软件,实现信息共享

有些医院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成本花费尽管是“乐观”的,并且表露一种愿意在此投入支出的态度,却往往无法解决存在的现实问题。其本质原因主要在于,制订信息化软件的负责人并未认可的权衡与明白所做事情的根本性目的,同时,也并没有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发展。对此,医院在研制审计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有关的卫生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内部审计协会一齐展开统一的规划,利用专业人士的力量并且按照医疗行业的标准,探索出符合医院模式的审计模式[2]。通过国家审计部门审核承认的审计软件作为前提,再和软件公司合作研发自身医院的专用的内部审计软件。但在软件研发阶段,还应当重点关注一下几点:第一,以遵循契合当前的内部审计准则为开发的第一原则,充分地权衡如今信息化的行业发展方向;第二,保证开放阶段审计专家的主导地位,并让软件公司的设计进程跟着审计专家的思路前行,不可本末倒置;第三,所研制而出软件应当具备优秀的开放性,进而可以满足医院内部的整体需求;第四,软件研发过程中,应当考虑必要的推广条件,软件需要具备极为便捷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医院务必要推进创设关于内部审计的信息管理工作。例如可以成了内部的数字化审计平台,把这个平台和医院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进行系统对接,相互整合。这样一来,就能够即时全方位地得到审计人员需要的审计数据和资料,极大地缩减了成本支出。医院内审工具能够展开实时审计,不但能够弥补事后审计中普遍存在的线索不全的重大缺陷,也可以全面地提升审计工作的现实效率,做到无纸化传递。

篇3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一方面对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实现更高质量和效率的技术条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情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适应时展的要求。

1.加强队伍建设,引进或培养复合型人才。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没有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很难将高校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整体提高。加强队伍建设,可以从引进和培养两个方面入手。如果能直接引进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无疑可以加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与此同时,做好现有人员的培养工作也非常重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必须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内审人员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提高应用能力。在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时,应充分考虑人员的现有水平及培训目标,制定针对性强、多层次、有重点的培训计划,并将信息技术培训与审计业务培训相结合,逐步完善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结构,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2.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为审计信息化提供基础。在高校网络设施基本普及,电子设备价格低廉的情况下,硬件建设是一件相对比较容易的事情。而要提高硬件的使用水平和效率,软件建设就非常重要。诚然,现在市场上有相对成熟的审计软件,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但是,如何将审计软件和自己单位日常审计业务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审计软件的功能和效率,又能优化、规范本单位的审计流程和管理,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方面,我们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学习、借鉴国家审计机关“金审工程”的先进经验,迅速提高自身的软硬件水平。

3.规范审计业务流程,控制审计风险。设计良好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实现审计业务全流程的覆盖,包括计划、立项、实施审计、报告各阶段并支持沟通协作、自动归档、统计分析和评价等各项功能。我们应充分借助审计信息系统开展审计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科学的审计流程,严格控制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借助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我们还可以充分整合现有审计资源,通过制定标准化模板、建立审计法律法规库等方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篇4

2.内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也不长,社会需求量处于正在增加的状态,真正的内审专业人员比例不高,很多内审人员都是财会人员兼职,难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难以胜任高科技和新业务的审计项目。大部分内审人员都是通过培训学习才开始从事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这些培训大多是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由于受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培训后,仍然不能熟练开展计算机审计。再加上我国目前已有的审计软件虽然较多,但软件的用法上还存在大大小小的差异,如果只培训而不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培训过的知识将逐步被遗忘,这些都制约了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

3.计算机软硬件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但内部审计方面还不能及时与会计信息化保持高度的适应性。内部审计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仍然处在摸索阶段,存在功能简单,数据分析方法和风险管理不足,实时审计系统不健全等问题。通常情况下,只是一台计算机作为一个审计信息平台,不能实现审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造成在线审计很难得到实现。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和开发相关软件的投入资金不足,企业在开发符合实际工作的审计软件方面也遇到了难题。不少企业硬件配置精良,却没有合适的软件资源可用,使设备形同虚设。

二、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相关人员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

内部审计师应该改变传统观念,通过报纸,专业杂志,各种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内部审计人员应意识到,如果不利用内部审计信息化,不将计算机与内部审计工作相结合,就会失去审计资格。审计信息化在于领导,如果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将信息化工作放在首位,充分了解目标和信息技术概念和内部审计方法的含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素质,重视对来自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层面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要从战略规划的层面上高度重视信息化内部审计建设,采取有力的措施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解决。提倡灵活应用基本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信息技术审计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于信息技术引入审计走高科技,以提高效率和促进建设和发展的内部审计信息。

2.注重内审人员专业素质培养

为了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加大信息技术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内部审计部门,各级内审部门也应与实际相结合,开展灵活培训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信息知识的审计水平,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培养一批掌握信息技术和管理审计,具有信息化思维能力的审计人才。首先,高校会计和审计专业应把审计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为必修课程,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其次,后续教育要有保障,保证后续教育时间,加大信息化技术培训的内容和力度。通过现有的在线审计监督平台,培训审计信息化人才,建设复合型骨干队伍,为审计信息化技术深化应用提供人才储备。

3.推进审计软件的开发和普及

要加强内部审计软件的研发力度,除了继续完善内部审计软件在信息处理、数据查询、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功能外,还要在内部审计软件的智能化方面有所创新,如数据分析、问题判断和内部控制弊端等。我们要把业务创新和信息技术创新结合起来,要开发和使用优秀的内部审计软件。在保证电子证据安全性的前提下,未来的计算机审计要向分析型方向发展,各级内审机构要建成各类审计数据分析平台,积极开发和完善内部审计软件,创新软件技术,通过软件的可视化、自动化、协作化等方式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使计算机辅助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智能化,从而大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篇5

该院搭建的医疗信息系统平台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收费、检查、门诊及住院等活动提供服务;临床信息系统(CIS)收集处理临床数据;此外还有LIS、PACS、电子病历系统、叫号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电子点餐系统和科研教学系统等等分别发挥着其各自的作用。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医院的各个主要业务流程,不仅为病人和医生服务,更为医院管理提供支撑。医院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一般都得到院方的广泛支持。

1.2了解搭建医疗信息系统平台的应用程序、计算机操作系统及硬件设备

首先,为该院服务的软件品种较多,各个软件间存在相互接叉读取数据的情况,有可能对数据库的安全稳定造成影响;其次,由于各个医院的专科项目不同,医疗就诊流程也存在着个性化的差异,导致所使用的软件以及软件所配备的应用程序、操作系统也存在个性化差异较高的现状,这可能会导致医疗成本的大幅度提高;第三,由于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医院管理,医院对信息化系统的依赖程度较高,对系统本身的安全性要求更加严格。另外,为了满足软件的运行,医院必须同时保证充足的硬件设备,例如电脑终端、大型服务器、保障设施(例如UPS)及交换机等,并负责维护设备的安全运行。此外医院还需提供可靠的操作系统,例如主流的Windows和Linux系统等。

1.3了解医院对应用程序及软件的管理方式

为了有效地管理医疗信息软件和保障医疗数据的安全,该院要求各个软件提供单位派驻工作小组,长期为医院的软件提供外包管理服务。院方还成立专门的信息中心进行管理,信息中心制定了相应的信息系统管理规章制度,并对规章制度的监督、执行和有效更新负责。此外,为了监控软件和硬件的日常运行情况,一些专门的预警机制也被引入医疗信息系统的管理中。例如,网络运维管理平台的使用有效的监控各个软件应用程序、操作系统,以及服务器、交换机等硬件的运行状态及运行环境,在软硬件发生异常时提早预警,帮助软件工程师及时排查错误。

1.4了解医院信息系统实施是否有效地帮助医院提高运营效率

2评估识别出的风险

基于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的审计风险由3个部分组成。

2.1固有风险

信息系统的固有风险一般来自于系统本身的安全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在医院内部的广泛使用,有效降低了人为舞弊情况的发生。但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安全问题,信息系统设计造成的固有缺陷给医院管理带来了风险。首先,由于计算机网络本身容易感染病毒,受到攻击时会造成网络瘫痪;硬件存放环境不当,对大型硬件设备造成损伤引发宕机。在对医院信息系统高度依赖的环境下,软硬件存在的固有风险,会给医院造成重大的损失,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其次,由于软件工程师对医疗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缺乏,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的初始阶段往往存在缺陷,运行期间则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做反复的修改,此过程不仅增加了医院的成本开支,也会影响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2.2控制风险

对医院信息系统的良好控制首先依赖于医院的制度规范执行。医院一般都设置专门的计算机信息部门,对医院的信息系统,包括软件程序、硬件设备和网络进行统一管理。该院在设立信息中心的同时,聘请软件开发企业进行外包服务,即由软件公司派驻专门的人员为医院的信息系统服务。如何平衡医院自主管理和对外包服务的依赖,给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因此审计人员在评价控制风险时,需要对医院自主管理能力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外包服务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其次,对用户授权的控制。信息系统在医疗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内部控制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对用户权限的设置来完成。相应层级的管理人员都具有不同的授权权限,在不同的业务流程中发挥作用。但是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一个超级用户,超级用户对所有的医疗信息、目录和文件有完全的访问权,它是安装后第一个登录到服务器上的用户,可以添加用户并设置系统内所有用户的权限。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对超级用户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从而评价是否存在随意篡改数据的风险。此外,软硬件的成本是医疗信息系统建立并进行控制活动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问题。软件成本主要来自于人工费用和知识产权费用。但是,软件公司在销售产品的时候,常常隐蔽其真实的人工成本,并将知识产权费用夸大。医院采购部门往往很难判断软件产品的采购价格是否合理;医院信息平台的搭建同样还依赖于大量硬件设备,医院往往需要采购大型服务器、交换机和UPS;为了保证硬件设备的良好运行,医院还需要考虑良好的存放环境,利用辅助设施,保证存放地点湿度和温度的适当;基于软件程序,硬件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有效管理考虑,很多医院为此引入了网络运维系统等非医疗信息系统软件,在另一个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系统购置成本。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对成本效益进行分析,在避免一味节约成本造成的信息系统搭建不完善的同时,避免为单纯追求效益导致的资源浪费。

2.3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信息化的普及,改变了传统审计的方法、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传统的内部审计通过执行控制测试和进一步审计程序,对财务报表的舞弊做出判断;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的了解,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帮助医院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等。医疗信息系统建立后,要求审计人员在掌握医疗管理流程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医疗信息系统中软件程序、网络和硬件设备等专业计算机知识,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内部审计。在缺乏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审计规范不健全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未能恰当地施行审计程序,也会为医院管理带来风险。

3应对措施

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关注以下几点内容。

3.1将信息系统的哪些方面纳入审计的范围

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下,进一步审计程序应当将资源有效地集中于风险最大的部分。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评价风险的重要性。将后果严重的部分,进行重点关注,因此,在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系统中关键信息点进行重点审计,例如对HIS中病人的主索引、收费明细记录、病历记录、处方记录等执行详细的审计程序;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关注特别风险事项,例如对于超级用户权限管理的审计;最后,内部审计人员还要关注细微风险累计的影响,如果几个细微风险累计产生的影响会对系统整体运行造成重大损失,内部审计人员则需要详细地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应对此类风险。

3.2采用怎样的审计方式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评估

与传统内部审计工作不同,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系统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因此除了传统的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等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外,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对系统中关键信息的数据库语言进行分析。同时,还需要利用审计软件进行信息化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

3.3以何种频率进行审计

通常风险被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在被识别的高风险等级中,信息技术风险被认定为发生概率高且对医院的运行影响范围广,因此内部审计人员通常应当每1~2年进行1次审计;对风险级别和影响程度及范围均适中的风险点,每2~3年进行1次审计;对风险级别低,不经常发生以及影响范围和程度均不明显的部分则在每3~5年进行1次审计。

3.4针对医院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价

对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分别采取应对措施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

3.4.1固有风险的评估。

由于固有风险是医院在搭建医疗信息系统平台时无法避免的缺陷所造成的损失,内部审计人员无法控制此类固有风险,只能评估风险的大小。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评估固有风险的大小,协助相关科室建立应急方案,一旦发现由于信息系统故障造成的问题,立即采用人工应急预案,有效地减少损失,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

3.4.2控制风险的应对。

(1)医院对外包服务建立有效管理体制。根据调查和实践证明,合理适当的外包,可以减少医院管理成本,节约人力资源。但是过多的将医院的信息系统管理建立在外包服务的基础上,同样也会给医院带来风险。如果关键的管理点均依赖于外包服务,那么就会造成权责不清的情况发生。因此,医院内部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培养医院内部计算机管理人才,平衡外包服务和自身管理的程度,对外包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减少控制风险的关键。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帮助医院评价计算机中心管理制度是否存在缺陷,并提出相关建议。(2)对滥用超级用户功能的控制。由于超级用户的存在,人为从后台篡改数据给医院的内部控制造成隐患,例如,医生可以从后台修改已开出的处方和病历,不利于医院对已开具病历和处方的管理,极易造成医疗纠纷;财务人员也可能恶意的对系统中已录入的财务数据进行修改,或隐藏一部分财务数据,造成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要关注超级用户的管理方法,严格控制其使用范围,以防人为恶意篡改数据。(3)加强采购环节的控制。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分析本院的所有信息系统软件是否符合医院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评价现有软件有无浪费,以及由于信息技术快速更新造成的应淘汰软件仍然在续订的情况。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帮助建立完善的物流采购程序,对大型软件严格采取政府公开招标的形式,利用外部专家进行分析。同时,加强对成本的考察,软件成本大多来自于软件工程师的脑力劳动和知识产权,一般很难评估,内审可以通过相同产品的询价,比较软件给医院带来的效益等方式来评价软件是否应该引入。

篇6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内涵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注重预防”要求在审计工作的具体运用,是把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审计,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内涵,本文认为可以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从系统论角度丰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内涵。

一个系统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集合形成的整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其一、从系统所处的环境出发,一个动态的系统必定与它所处的系统环境有着结构性的联系。刘家义审计长2008年3月提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之后,全面审计系统积极响应,许多审计创新理念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审计转型大趋势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践行审计“免疫系统”理念,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必要途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其二、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项目的各个侧面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进行系统化动态化研究分析财务论文,包括:审计的战略目标、影响审计项目的内外部关系、被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从控制论角度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监督。

控制论是信息交换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不断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控制,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必须包括三个要素:导向器、检测器以及矫正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相当于导向器和检测器,侧重于事前、事中控制,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当控制主体(审计人员)将获取的控制信息(审计证据)传达给被控制对象(被审计项目或被审计部门)时,其实也就是起到了一个行为修正的作用,即相当于控制系统中的矫正器,同时也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抵御功能。

(三)从信息论角度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渠道。

为了全面清晰认识高校教育系统经济收支、专项资金管理、教育资产安全完整等情况,必须加大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改进审计手段和提升审计效能的基础上,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财务论文,充分运用0A审计办公系统和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联动审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储存的动态高校内审路径。

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的主要制约因素

审计“关口前移”是审计方式创新的结果和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延伸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从工作实践上看,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评价。但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建项目、维修改造项目明显增多,物资设备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等等,现有的审计理念、审计独立性、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以及审计范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高校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关口前移”的认识不足

高校内审人员树立“关口前移”审计意识淡薄,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办法财务论文,没有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通过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管理学校。并且高校内审工作侧重于行政监督,“事后纠弊”或“事后问责”,没有真正担负起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职责。目前,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权力过分集中,客观上阻碍了高校内审工作“关口前移”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是:审计立项主观性较强,审计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不力,业务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各个环节规范的文本等等。

(二)内部审计范围比较狭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财务论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大都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基本上没有开展,影响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三)内部审计工作手段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活动记录已面向电子化、数字化和无纸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技术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然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开发时代,我国的审计电算化却相对滞后,许多审计人员还停留在纸质账本审计阶段,对计算机审计技术掌握不够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尤为突出。

(四)内部审计人员质量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快速建设和不断引进财务论文,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络一体化和,那么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进科学管理技术方法和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从传统的审计手段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知识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实现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监督到注重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转变;在审计内容上,实现由单纯财务领域的差错防弊到注重改善经营管理的转变;在审计方式上,由单纯基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到全过程跟踪审计、由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到任前或任中审计的转变;在审计手段上,实现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实时审计的转变。

(一)加快审计理念转变速度

在审计中,既注意对结果的审计,更注重对过程的审计财务论文,实现由注重治标向重在治本的转变、由查错纠弊向风险型审计转变;以加强控制、防范风险为目标,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审计和评价,查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拓宽内部审计覆盖领域

除了开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财务收支和预决算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每年可以按照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效益审计。同时,要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高校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特别要注意从未审计或长期未审计的单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实施审计方式创新工作

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并重转变财务论文,建立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动态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比如,基建(修缮)工程领域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工程项目全程审计与建设工程同步,对工程建设的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和监督;针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审计为主,兼顾离任审计”的审计模式,坚持有离必有审,先审后离,先审后任财务论文,把审计评价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审计手段创新能力

篇7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电力企业综合性的经济监督部门,面对这种新的形势,必须适应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使内部审计作用真正有效发挥,并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为此,电力企业集团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电力公司审计的发展目标,并于2002年8月颁发了《关于建设国际一流电力公司审计的指导意见》(国电审[2002]568号)及《国际一流电力公司审计工作考核标准》、《中国一流电力公司审计考核标准细则》两个实施细则,用于指导内部审计实践。2007年10月17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又印发了《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标准(试行)》,该标准指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进行的测试与评价。审计主要内容包括:审查内部控制环境、审查风险管理、审查内部控制活动、审查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审查监督情况。这表明,电力企业相关内部审计制度和标准已经建立并逐渐完善起来了。

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信息技术手段在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本文对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贵州电网下属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贵州电网公司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负责贵州电网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和调度。公司下辖电力销售、设计、施工、科研等23家单位,2008年公司完成售电量904.34亿千瓦时,主营业务收入349.5亿元,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已成为贵州的第一支柱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贵州经济发展起到了突出的拉动作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早在2005年,贵州电网公司下属电力企业就引进了中普软件公司开发的中普审计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是进行财务审计。2009年,该软件进行了升级,审计内容扩展到电力营销审计。总之,近年来,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机构设置、人员素质的提高、审计范围和内容的扩展以及审计手段与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从而使内部审计在改善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008年,公司获得“2005-2007年度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2005-2007年度贵州省内部审计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另据统计,2005-2007年公司审计系统共完成审计项目2919项,其中工程项目审计2244项,财务收支审计215项,资产经营责任审计153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26项,预算审计104项,审计调查53项,效益审计、风险审计和内控审计等创新审计项目24项;共提出审计建议2673条,促进增收节支9075万元,查出会计信息失真金额53277万元。

但是,勿庸讳言,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信息技术手段在贵州电网公司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而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

首先,当前电力企业的审计人员大都具有财务工作背景,通常拥有会计师、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工程预算审计师等职称或注册证书,从事过一定年限的审计实务操作,或者在财务岗位工作过一定时间,对于从事传统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工作没有问题。但是,勿庸讳言,许多审计人员的电力专业及相关管理知识储备不足,导致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审查,很少触及电力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此外,在国内财务系统计算机运用水平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也远远落后于财务人员,而且审计人员本身对财务软件不太熟悉,这不仅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其次,内部审计机构占有的有效信息不足。一方面,随着电网建设规模的扩大,贵州电网公司的资产规模将翻番,因些无论从人员规模、营业规模,还是管理结构,都变得越来越庞大。目前,贵州电网公司拥有直属单位22个,并对全省88个县(市、区)供电(电力)局(公司)进行直管或代管。直属单位中既包括供电局,还有电力建设工程公司、电力设计研究院、电力物资供应分公司、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力职工培训中心、贵州电力职工医院和贵龙饭店等众多经营实体。这些基层单位涉及众多不同行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采购众多不同类别的产品,审计人员难以准确判断所有原材料、劳务采购价格和产品、服务销售价格的公允性,审查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目前内部审计信息的共享性差,其他部门使用的营销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工程结算软件的运用还是相对独立的,没有与审计部门建立网络联结,未能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监控,不能及时、全面地收集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审计信息也不能及时反馈。可以预见的是,今后随着贵州电网公司规模和管理跨度的进一步加大,内部审计机构占有有效信息不足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二、内部审计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几点建议

首先,应充实内部审计队伍,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素质。

无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如何先进,归根到底,电力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依然要依靠审计人员来执行,在内部审计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审计人员。同时,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必定对从业的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要在信息化环境下更好地执行内部审计任务,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丰富的金融和审计知识与技能外,更应具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优化群体结构,选聘优秀的专业内部审计人员。建立审计人员计算机上岗考核制度,定期开展计算机审计经验交流活动,促使他们通过培训、考核、交流以及自学等途径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等技能。

除了配备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外,还可聘用工程技术专家、计算机工程师等专业人员解决计算机审计中出现的困难。同时,让他们与审计人员相互学习,造就一大批既懂电力企业业务,又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审计人员,以适应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需要。

其次,应该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加强内部审计信息的收集工作,并形成信息共享机制。

基于信息技术的内部审计的特点是以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对象的计算机联网系统为载体。审计人员可以实时调取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收集审计有用信息,并对财务报告做出单独审计的过程,使审计结论更为可靠。前文已述,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存在占有有效信息不足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内部审计系统与经营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有效联接,根据审计监督业务和审计管理需要,从企业内部各个信息源取得各类审计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实时检测、检查各部门电子账数据存储、备份方式,检测数据文件形成的名称、位置、时间、大小和属性,防止人为删除、修改和重新输入数据等变化。审计人员还能注意到电子原始凭证数据形成时的合法、合理性,监测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并抽取样本检查其是否真实完整。交易测试几乎可以与交易的处理过程同步,从而将传统审计的事后监督变为实时监督。

此外,通过不同途径收集而来的审计信息,严格地讲只是一些原始材料。必须对这些原始信息进行全面校验,剔除不准确的信息,同时压缩多余的信息,变模糊为清晰。通过审计信息加工,还能产生出新的、更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从中产生许多很有价值的结论。此外,内部审计部门应尽快建立审计法规政策和被审计对象信息库。建立被审计对象资料信息库,将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数据以及审计报告、审计决定、整改落实情况等附加信息录入库内,并逐年更新完善,可以达到对审计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提高后续审计项目的工作效率。建立电力企业常用审计法规信息库,既能够使审计人员快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又可以对照审计所发现问题的违规依据,做到有理有据,使被审计单位心服口服,同时也可以增强审计报告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第三,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内部审计信息的输出与反馈。

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前瞻性的发现风险,并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2002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颁布了《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该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客观独立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实现价值增加并提高组织的经营效率。”这表明,除了传统的保证服务之外,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还应就如何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向企业管理层提供审计数据分析和咨询服务。

审计师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海量的审计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审计线索,有针对性地执行审计程序。目前在国外,以交易类型数据分析为导向的审计数据分析技术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审计的计划和风险评估、异常交易数据的查找和线索发现、舞弊现象的侦测、评估和检测内控的有效性以及探求业务流程的改进机会等各个方面。如奥地利政府财政部的审计师在对来自各业务平台上的海量税务和海关数据进行分析,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下,完成了对公司发货额和公司记录的销售额的全面审计,挽回了8500万欧元的损失,并改进了审计流程,以防止舞弊行为的再度发生。

因此,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内部审计信息的输出与反馈功能,为企业管理层和其他部门提供服务,向信息共享、实时审计方向发展。审计工作要围绕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特别是在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过程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围绕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实施、考核、评价和监督开展审计课题研究,与现有的“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和“电费管理实用化系统”相结合,找出审计监督的关键控制点,将审计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的职能进一步延伸,使运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紧密联系,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契机,而且有利于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目前我们对信息化环境下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研究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目前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成果还不是很多。本文的研究是笔者在此领域的初步探索,难免存在缺点和不足,敬请同行和专家批评指正,并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妙如.lT环境下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9.

[2]任志媛.增值型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6.

[3]资料来源:中国电力网.《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标准(试行)》印发[EB/OL].省略/article/1108/art1108925.asp

[4]资料来源:贵州电网公司网站.公司简介[EB/OL].gz.省略/show.aspx?id=40001&cid=187

[5]资料来源:贵州电网公司. 贵州电网公司获全国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奖[EB/OL]. gz.省略/show.aspx?id=44913&cid=176.

篇8

1.3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虽然审计工作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向更广的范围和深层次发展,但认识水平、思想观念的束缚以及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和阻碍着内审作用的有效发挥。

1.3.1内部审计成立多年来,投入大量精力搞的财务收支审计未能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而且花样翻新。究其原因,有会计人员知识水平、业务素质的因素,有企业因小团体利益漠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因素,也有监督不力、查处不严的因素。从监督的角度看,一是由于内审人员独立性、权威性不够,碍于情面,特别是一些审计人员还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因此,查处问题不深不透,只看表象,点到为止,不去深究。二是一些单位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总觉得出现问题不是光彩的事,审计信息不公开,碍于情面不愿处罚,起不到查一儆百的作用,相反一定程度上还助长了违纪违规行为,审计的威慑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1.3.2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在兼顾中国目前特定的社会环境的同时,逐步向国际先进的管理体制靠拢。纵向看,我国企业的管理体制有了质的飞跃;但横向看,我国与国际先进的管理特别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些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未落到实处。

1.3.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来自国内外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加大。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各国内部审计领域有了新的拓展,内部审计由控制导向审计向风险导向转变;从微观的查错防弊向宏观的管理审计、效益审计转变;从经营审计向战略审计转变;由防护性的监督、保证职能向预测、咨询的价值增值和服务职能转变。这些先进的理念在我国理论界讨论较多,但在实务界有些企业,特别是基层企业未曾涉及或涉及甚浅,内部审计还处在查处错误阶段,对错误事项停留在调账、纠正错误上,尚不能多角度、深层次分析问题,更谈不上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分析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相比国际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实务,我国内部审计的作用还有待开发。

1.3.4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缺乏,不适应电算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给审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对信息系统审计和利用计算机实施辅助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包括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估、信息系统建设效益评估、信息系统合规性检查等多种形式,需要审计人员既熟悉掌握硬件知识,又要对软件有足够的了解,就目前为止,多数审计人员不具备这样的知识,无法有效地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计算机审计软件由于开发标准不一,功能不完整,全面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还有一定难度,审计人员的知识和审计手段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

2如何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

2.1明确审计的性质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企业所设定的目标是一个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努力的方向,而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则是为实现或达成该目标所必须的条件。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能够随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和客观评价。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应当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2.2改进审计方法

2.2.1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开展工作,且理当成为企业运行的“监控器”。企业借助内部审计来完善经营管理的“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保证体系”。为此,内部审计应突破单纯的事后审计,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从而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

2.2.2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赋予了审计的监督保证职能。从监督职能看,笔者认为审计目的不是查处人,而是教育人、服务人,是保护干部的有效手段。借鉴国家审计通报的做法,在企业内部实行年度审计通报制度,作为职代会的一项内容,同时实行内部审计结果与各单位考核挂钩的办法。透明是最好的反腐剂,公开是最有力的监督武器。这种警示作用对发挥内审作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领导干部的政治安全性应是一种有效的做法。

2.2.3经济责任审计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有效监督形式,因此,应改变目前“先任后审”的局面。在用人制度上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与人事制度的衔接,按照中央“两办”和“五部委”文件精神,实行“先审后任、先审后升”的经济责任审计和人事任免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考核干部履行责任的手段,增强干部在岗在职的责任性和约束性。

2.2.4实行审计通报制度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对被审计单位的有效约束,同时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不能停留在肤浅的现象上,而应从管理的角度深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审计不在数量多,关键是要出精品,最大限度地为组织提供有效的价值服务。

篇9

在宁夏电力公司系统全面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审计工作如何结合本专业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科学的精神,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系,是实现电网企业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迫切需要,而审计信息化建设,无疑为实现电网企业审计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高瞻远瞩的指出,“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能不能在这场革命中掌握主动权,直接关系今后审计事业的发展”。国网公司的审计工作“十一五”规划中也将审计信息化工作作为今后—个时期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可见公司系统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迫在眉睫,也至关重要。笔者就宁夏电力公司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谈谈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点浅见。

2宁夏电力公司系统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公司系统审计信息化建设依托于国网sg186工程项目,由中电普华公司开发的一体化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及用于现场审计工作的审计作业工具两大平台。一体化审计综合管理系统是国网公司总部审计管理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到网省公司、到地市公司的信息高速公路,主要管理国网公司系统审计决策、重点、计划、统计、日常事务等事项。在制度的约束下,大量审计工作在平台上运行,起到信息共享,规范审计流程,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提高审计现代化水平的作用。审计作业工具通过对多种财务数据的采集,实现对财务数据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达到快速锁定审计方向、把握审计重点并形成完整审计项目资料(记录底稿、审计报告)的作用。通过系统的应用,审计部门领导可以通过软件,科学地进行审计计划的编制,评估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可以在统一的计算机系统内,利用软件的各项特定功能,建立一个关联的整体,满足了公司审计业务管理要求。软件通过不同审计项目搜集、分析、加工、筛选后得到的企业信息,按企业名称分类存放到审计软件的中心数据库中,审计人员可以方便地查询并获得被审单位各方面的详细资料,以提高工作效率。内部审计是企业控制制度的再控制,内部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管理成效。使用软件进行内部审计作业和管理,加强了企业对内审部门的工作规范化控制。审计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功能权限的控制,对不同职能岗位上的人员的操作功能加以限制。结合目前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基本满足宁夏电力公司审计业务的信息化应用要求。审计作业工具基本达到100%的使用频次,但审计综合管理系统的登录频次偏低,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偏弱。这些都暴露出审计综合管理系统还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督促厂家完善的同时,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和考核的实施,也是审计信息系统使用效果的有效保障。

3 erp实施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宁夏电力公司erp系统的全面上线,对审计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rp系统可以让审计人员快捷、深入地了解业务流程与控制体系,并在业务抽样、正确性复核等方面提高效率。如何有效的利用erp数据、信息的高度集成,实现多样化的分析,审计穿透快速方便以及信息实时,在线监控能够实现等特点,与审计工作实现有效地对接,无疑是现阶段公司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笔者有幸对上海电力公司和浙江省电力公司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浙江公司和上海公司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浙江公司审计部2002年起,分阶段、分模块地开发了审计信息系统,经过近4年的不断改进,在2006年就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和集财务、工程、用电营销各种数据源接口软件为一体的审计信息系统。2008年浙江省电力公司用于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达到200万元。上海电力公司结合sap系统实时在线业务审批和监控功能以及权限的设置和记录,为强化上海电力的内部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帮助上海电力规避内部营运风险,并且为内部审计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依据。这些好的经验无疑为公司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4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其对策

在国网公司系统全面倡导内部审计转型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以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趋势。通过评价和改进财务会计控制、经营管理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效性,促进提高内部控制能力和水平,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先进的内部控制为基础,以准确的风险识别和完备监测评估体系为前提,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密的控制措施为核心,以严格的审计监督和客观的评价体系为保障,以强大的信息系统和畅通的沟通渠道为支撑的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我们对内部控制实施审计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各个个功能要素进行孤立的审计,而要站在全局和系统的高度,对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活动和相互作用的效果进行审计,要从总体上对内控能力进行动态、系统的审计评价。这样,只有依托信息化条件,审计人员才可以利用计算机决速、准确的特点,积极开展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效益审计,扩大审计面,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使得内控审计成为可能。因此,实现内部审计全面转型与发展,审计手段必须从手工操作向信息化、自动化转变。这是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内部审计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内部审计技术发展与审计项目管理

5.1审计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技术有了新的突破。笔者认为审计技术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原来的手工对帐审计到现在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最后应该发展到以审计项目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系统解决方案。

5.2审计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审计的信息化,也对审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管理主要是利用审计项目管理软件,完成对审计项目的管理、对审计成果的管理、对审计人员绩效考核的管理等功能。从审计项目的立项到审计项目的实施再到审计项目的终结和归档,审计管理系统都可以进行全程跟踪,实时监控。对于审计成果,审计管理系统能够方便的进行存储、检索和维护。审计管理系统还可以对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审计项目完成的情况等进行考核。

5.3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作用

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应当包括综合管理系统、作业辅助系统、决策分析系统、力公门户系统,各系统的怍用如下:

5.3.1综合管理系统

通过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整个企业年度审计计划的申报与审批、审计文书档案的管理、业务台帐的统计汇总和基础报表的自动生成,并完成人力资源综合管理、审计任务的资源调配、审计人员履行职责的考评等。通过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库、审计专家库、审计案例库、审计对象库)基础数据资料支撑,为整个审计应用系统提供完整、有效的审计-基础佶息支持。在公司目前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中,现有的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基本能满足以e需求。

5.3.2作业辅助系统

通过审计作业系统辅助一线审计人员完成审计项目,实施电子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的采集转换,运用丰富的各类审计工具完成审计抽样和数据分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标准化的审计程序引导与控制规范了审计作业过程,降低审计风险。层层归集的基础信息及统计台帐通过系统接口与审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无缝集成并实现现场审计作业数据与远程公司审计部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共享。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公司系统的审计现场作业仅限于对财务数据的转换和查询,与浙江、上海公司拥有的财务、工程、用电营销等较为完备的审计作业工具系统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也是公司系统审计信息化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5.3.3决策分析系统

通过决策分析系统辅助领导全面掌握审计项目进展情况,监控审计项目的工作进度。提取审计管言息系统、审计作业系统的相关数据,提供有价值的汇总缬:计信息,为领导宏观决策分晚基础。以公司目前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必须要结合公司系统erp上线,财务管控系统的实施,充分利用这些系统中的数据库资源,与审计信息系统有效地对接实现业务流程追踪、数据采集分析、系统配置审核等诸多功能,才能使公司目前的审计信息化进程得到质的飞跃。

5.3.4办公门户系统

篇10

一、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审计信息化是强化审计监督的客观要求,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内部审计机构必须顺应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客观要求,熟练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审计监督,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显得尤为重要。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实现内部审计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创新,调整审计思路,转变审计理念,推进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轨。

二、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

(一)审计工作效率较低。

现阶段已从繁琐的手工翻阅传票,大海捞针式的查找问题,到用SQL SERVER语句对数据库进行分析,查找风险数据,但SQL SERVER语句对不精通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不知从何下手。信息化的今天,当前的审计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为走出困境,上级部门与中介机构联合开发出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操作人员只要会简单的计算机就能操作该系统。对新开发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导出的风险数据进行分析、核对,发现导出的风险数据准确率较低,该系统流程设计存在缺陷,未有效、充分发挥其优势。

(二)领导不够重视审计信息化的运用。

领导认为已按照上级部门要求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任务已完成,至于这个系统是否真的适用,是否真的可以实时预警防范内部风险等,后续问题就没有再继续跟进;这个审计系统经审计部一年来的运行、取数、核对,结果发现准确率很低,浪费了审计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前这个审计系统基本成为“花瓶”摆设。

(三)审计队伍建设不完善。

一是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未及时学习新知识、更新审计方法;二是审计人员从事审计时间不长,经验不足。三是内审人员配备结构较单一,会计专业仍然占据主要部分,内部审计缺乏既精通计算机,又善于运用会计、信贷、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我部现有专职内审人员九人,其中从事内部审计工作3年以下4人,3-5年5人;学历为大专及以下2人,本科以上7人;专业为:经济学、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货币银行学各1人,会计学5人;中级职称8人,1人无职称。详见图1、图2。

三、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对策

(一)向计算机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探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工程。

随着审计队伍的不断壮大,领导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加大,希望审计部门实时监控内部风险,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客观上要求审计部门必须向计算机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探索,整合审计资源,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建立数据分析团队,实时、动态监测分析相关数据,将不合规行为抹杀在萌芽状态。努力构建“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审计防范系统,做到内部审计工作无“死角”。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导航灯”作用,克服盲目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内部风险防范从“人控”到“机控”的转变。

(二)审计信息化提升审计效率。

一是从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导出的违规数据去排查、核对,直观、快速地发现“嫌疑数据”,有效选择重点审计领域,全面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二是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处理数据的优势,改进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手段和方法,规范审计流程,准确评估所辖网点风险,以现代信息科技理念深入诠释审计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实时对经营业务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警提示,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监控能力,从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三)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审计人员必须时刻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各种新知识,不断提高审计业务水平。优化内审人员专业结构,配备或培养一批具有计算机和审计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人才培养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最终核心。建立健全审计人员准入标准,对在一定时间内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调离审计岗位,让审计人员有岗位竞争压力,带着紧迫感和主动性去学习。推行审计实务导师制,充分发挥审计人员和核心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完善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分析模型。

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打破了事后的、静态的模式,彰显“鹰眼”功能,及时有效的进行风险排查,从而做到“早识别、早监控、早预警、早化解”,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让普通审计人员轻松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不断完善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分析模型,目前该系统已有近300个分析模型,进一步提升分析模型准确度、数据分析结果适用性和业务风险覆盖面。

(五)深化推进审计成果转化。

及时将审计项目提交REPOS审计档案系统,审计资源共享,促进审计人员业务水平互相提高。每月召开审计工作例会,交流审计情况,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一查二纠三促进”的作用,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创新审计模式。梳理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导出数据审计发现的违规问题归纳提炼,编制审计案例、审计问题库和审计整改台账,促进各项业务规范和问题整改落实。

篇11

[1]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03)

[2]孙光国,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回顾、述评与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2012(03)

[3]王颖.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运行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4]张宁.关于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内部审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5]谢涤宇.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企业内部审计的演进[D].湘潭大学2007

[6]王玉兰,简燕玲.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履行职责情况研究[J].审计研究.2012(01)

[7]程新生,孙利军,耿袆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7(02)

[8]程娟.内部审计机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9]庄江波.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与发展[D].厦门大学2001

[10]张欣.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6

[11]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05)

[12]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02)

[13]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布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01)

[14]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02)

[15]戴耀华,杨淑娥,张强.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7(03)

[16]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02)

[17]屈耀辉,时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评估(一)--基于上海市深圳市44家企业的调查数据[J].中国内部审计.2011(06)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1]姜伟毅.华电能源第二发电厂内部控制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

[2]李汀.A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4

[3]李洁.GN公司基于风险管控的内控体系建设与实施研究[D].南昌大学2014

[4]张继伟.上市公司基于股权再融资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5]孙奇淼.分税制下哈尔滨市财政转移支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6]郭峻.管理层股权设置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7]郑洲.粮食物流系统成本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8]樊娟.作业成本法在A灯具制造公司的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9]谭明辉.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

[10]周光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1]张幻彬.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12]吴纪忠.基于供应链视角ZQ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13]王亚鸣.社会人假设下企业利益相关者诉求与财务绩效关系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14]王书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投资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5]卞晓雯.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16]严德俊.我国装备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7]钟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8]沈雯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粮食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19]李威.声誉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约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0]范钦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理查德·L.莱特里夫(R.L.Ratliff)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6]鲍国明等编着.审计环境[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7]廖洪着.新编会计制度设计[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

篇12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高速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一面表现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迅速增加截至2003年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已突破三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预计2007年,将达七万公里:另一方面 ,表现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业务性的多元化趋势,包括:建设企业(处于高公路建设期的项目公司 );营运管理企(已通车营运的高速公路公司 )和副营企业(高速公路养护、交通安全配套设旋的产安装,收费、监控及通信系统的设计维护,服务区经营、物流管理公司等)。这种高速发展的态势、日益形成的庞大的资产规模以及多元化的业务经营范围给高速公路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继续促进交通事业健康发展,交通部以2004年第 12号令的形式了经修订的《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下简称 《规定》),并于2005年 1月 1日起旋行。《规定》的实旋是规范交通行业内部审计行为,促进和加强交通行业内部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动力。为有效地贯彻落实《规定》的精神,推动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笔者结合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工作的实践谈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二、内审工作存在的问囊

(一)定位不准,内审职能认识模糊

《规定》对内审职能的最新定义:是交通经济监督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依法评价和监督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与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为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现经济目标提供保证和咨询服务的行为。通过新定义.可深刻了解到内部审计是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向企业领导提供真的控制信息,使企业在管理中目标到位、措旋得力、管理有效。因此定位于企业、服务于企业.寓服务于监督之中是内审的最主要职能。

在实际工作中,内审职能仍然受各种类似 “国家代言人”等模糊观点的影响.内部审计地位与政府审计地位之间、内审职能与企业监事职能之间界定模糊,致使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无关.把企业灵活经营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一方面使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削弱或淡化内审机构;一方面使内审人员有 “双向服务”思想.工作目标上可操作性不强.影响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受到限制

关于审计独立性,《规定 》第四条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在交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的直接领导下,依法独立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第九条指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交通企事业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与本单位其他职能部门同级的内部审计机构。但是,目前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大量存在内审部门与财务会计部门合并设立的情况,即设财务审计部.内审部门从属于财务会计部门,并受其领导。这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受到限制,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审计范围过窄,审计内容急需拓展

《规定》第十八条从十个方面指明了审计的内容,包括财政财务收支、预算内外资金、领导任期经济责任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交通经费征收管理和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经营管理和效益情况、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管理、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问题的合规性及其他等等。但是,长期以来.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工作主要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和基建投资审计,以及少量的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和专项审计等审计项目,且多以事后审计为主,这与《规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四)内审机构自身建设薄弱,亟待加强《规定》第十一条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应配备与其承担的审计任务相适应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第十二条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具有较高的审计、会计业务平和必要的经济、法律、工程、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从目前的情况看,首先,内审构设置种类多样:少数设立了专职的内机构.多数将其并入财务或纪委监察部门其次.人员的稳定性不强,存在随意撤并审机构、精简和抽调内审人员的现象,这得许多内审机构势单力薄;再次,内审人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1.多数来自会队伍,专业单一,后续教育不足,知识构不合理。2.缺乏企业管理、工程建设、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最后,内审制度建设后,现有制度可操作性不强。

(五)科技含量低,利用计算机审计进展缓慢

由于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 ,加之企业局域网的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及下属公司与物资供应商、金融机构、税务局等外部组织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进行,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必须伸入 “网络”空间,开展计算机审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EDP)进行审计,即将计算机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2.计算机辅助审计,即利用计算机作为审计的辅助工具)计算机审计是计算机技术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利用计算机审计可提高信息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此,《规定》第 21条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应按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审计信息化工作。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目前的审计方式比较单一仍以每年一次的现场审计监督为主,远程审计、计算机审计涉足甚少。审计手段落后,审计信息化工作有待改善。

三、内审工作的发晨对策

(一)找准定位,突出服务职能

找准定位,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工作发展的前提。《规定》将内审职能定位为保证和咨询两大服务职能,这就意味着新形势下内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目的是维护企业整体的合法利益实现企业经济活动最优化 、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不仅仅是履行监督检查、查错纠弊职能。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充分利用其熟谙企业经营管理诸环节的有利条件,以监督为手段.以服务为目的.为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出谋划策。只有这样,内审工作也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二)明确地位.增强独立性

独立性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保障,而内部审计的独立程度依赖于企业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从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上看,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有:隶属于财务部门.受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领导的模式;独立设置内审部门.受总经理、董事会或监事会领导的模式。很显然.前一种模式的独立性较弱。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坚持两条原则:独立性和权威性。结合目前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实际.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三)拓宽审计范围.实现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

开展效益审计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有效发挥内审作用的关键。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管理、效益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审计转变是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效益审计在加强企业内控基础管理、防范企业风险和为企业增加价值方面有着其他控制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审计方法上.效益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能更好地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因此.目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效益审计.实现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同时重视环境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共同使命和责任,由此而来的经济发展审计、资源审计和环境审计也将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从而使内部审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稳定内部审计队伍.改善内审人员组成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健全内审制度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有效发挥内审作用的基础。首先.要稳定内部审计队伍.限制随意抽调或挤占内审岗位的现象.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增强内审力量;其次.要改善内审人员的结构.由于内审范围的拓展,并向管理领域延伸.原来单一的人员结构已不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需配备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及 lT审计人才:再次.要实行内审人员从业准入制度.进入内审队伍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从业资格.同时.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一方面企业要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内审人员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以适应现代内审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最后。要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健全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建立内审人员岗位责任体系。

篇13

内部审计;财务会计;必要性;意义

1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的明确规定

新《会计法》并非只强调了会计监督,同时使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获得了法律依据,它的颁布、实施为单位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提供契机,让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获得更加完善的、科学的尺度[1]。内部审计监督是经济监督活动的一种,是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要做好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处理,并且审计人员还需要按照具体的规定,做好方法和程序的选择,然后利用专业的技术知识进行审核与鉴证,并且对于下述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合规性等进行直接的评价,并且分析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同时针对单位工作的改进提出建议。

2内部审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密切联系

通过审计和会计对象、原则、职能以及任务方面的比较,就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会计的对象是商品生产环境的价值运动,而审计对象是经济效益以及财务收支效益;反映经济活动、对费用开支的控制与监督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而监督经济活动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会计的基本原则包含了社会性、真实性、统一性和政策性,而权威性、依法性、客观性以及独立性就是审计的基本原则;经济管理的强化、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会计的任务,而审计监督、改进并完善管理是审计的任务。从中可以发现:一是会计与审计都拥有监督职能,会计主要体现在事中监督,而审计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这两种是彼此配合,相辅相成的。二是会计与审计拥有共同的目的,也就是对违法违纪的预防,做好相关制度的完善,帮助其提升效益。三是会计与审计在基本原则和对象方面的相同之处较多,从发展史可以看出,会计衍生出审计,而审计师将会计作为其基础。也就是说,审计师来源于会计的,但是却又需要对会计进行监督控制。

3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方面,在组织内部确保内部审计更加深入,这样才可以对会计舞弊目标实现预防处理,在具体的分析方面,也可以实现主观化和个性化,如果刻意掩饰,就无法发觉。另一番见过面。对于会计信息的是真,内部审计拥有治理功能,主要通过监督工作,就可以找出问题,然后做好相对应的纠正,要求每一位员工都能够遵纪守法,能够严格的按照制度来执行相应的操作,实施各项经纪业务的会计核算,并且将会计信息真实披露出现,以此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此外,单位还需要考虑到内部设计职能对于风险降低的有利性,同时能帮助单位提高经济效益,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单位进行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的意义

(1)进行内部审计在治理好单位方面的意义:管理的实质是一组制度安排,对单位相关各方的责权利进行规范,它对现代社会而言是最关键的制度架构。从广义来看,管理指的是有关单位的经营者、投资者、劳动者以及监督者的责任、权利、义务和与外部关系的一种法规体系;从狭义来看,管理指的是单位的决策人员、执行人员、监督人员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2]。因此,将一个单位的收支管理好的本质就在于对各个利益相关者契约关系的规范,有完善治理结构的公司往往设有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

(2)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通过财务会计这一纽带来联系。在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就会根据制度和特定的会计准则,来监督与核算单位经济活动,也就是对于信息的提供与解释,主要是为了实现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于管理目标。如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财务管理目标的明确不可或缺。目前,人们将财务管理目标定格在最大化利润、产值以及股东财富这几个方面,所以,在设定财务管理目标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科学性与合理性。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以及职工等都是最关键的财务管理目标的组成成员,他们需要共同分享利益,承担一切的风险。实际上,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广泛联系社会的,并且将每一个单独的经济主体进行相互的整合联结,而这种经济活动就通过会计记录来反映,因而企业经济联系的纽带是财务会计。

(3)内部审计、财务会计均是组成单位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两者同时共存是现代化管理的必然;内部审计、财务会计的终极目标均是确保会计信息完整、真实,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内部审计、财务会计的方法、手段及侧重点均有各自的独立性,不能互相取代;内部审计、财务会计之间存在互促、互动的作用,对实现终极目标有促进作用;内部审计、财务会计监督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务必要共享信息资源,并严格建立监控机制。

(4)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资源共享开展审计工作,并共享财务会计信息资源。当然,财务会计信息化和内部审计监督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和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走出一条财务信息化和内审监督信息化的新路。

作者:温海蓉 单位:新疆昌吉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