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商品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篇2
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基于情感营销理论,分析哈根达斯实施情感营销的现状,开展杭州城区哈根达斯的消费者调查,进一步探讨如何提升哈根达斯品牌的情感营销策略。
研究的意义:
哈根达斯被美国纽约时报誉为“冰激凌中的劳斯莱斯”,是世界有名的冰激凌品牌之一,从它最初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了将近60年的历史,从起初的一个家庭手工作坊的产品,发展到现在的全球第一大冰激凌品牌,哈根达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跟他合理的运用“情感营销”的方式是分不开的。因此,对哈根达斯情感营销策略的研究,探索如何改善哈根达斯的情感营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着名的广告人李光斗(2011)在其文章中说道,情感营销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笼络”感性和理性消费者的一把利器。文章以“凡客体”为例,阐述了这一广告所表达的情感诉求很好的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而一个品牌要想获得消费者的芳心,就必须抓住消费者的情感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才能获得消费者忠诚。在感性消费时代,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抓住情感这条主线,建立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消费者才会慢慢爱上这个品牌,只有让消费者对产品动心,品牌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
陶文静和池进(2013)两位学者认为运用情感营销策略进行餐饮经营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着提高,人们对餐饮的选择不仅受到产品质量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消费者情感和心理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餐饮经营者需要关注顾客的情感因素和心理需求,让产品富有情感价值。同时他们还指出,情感营销作为一种注重消费者情感、心理需求的营销方式在餐饮经营中运用可以营造良好的餐饮环境、培养顾客忠诚,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收益。文章最后从餐饮产品的设计、包装、宣传、服务等方面,为餐饮企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情感营销策略。
学者孙瑞华(2011)认为时代呼唤情感营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情感营销也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特别是消费者在购买决策环节时,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不仅要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满足自己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和认同。他指出情感营销最关键在于攻心,在激烈的市场营销环境中,要想提高市场占有率,必须制定可行的攻心策略,为此他提出了四个攻心术,真正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投其所好。所以,市场营销正是将攻心作为上策,让消费者从心底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品牌偏好,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企业要想产品在市场上销量畅行,就必须顺应时展潮流,根据特定时代的情感消费需求制定企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学者许红格、林美珍和陈秋萍(2012)对情感营销有自己的看法,文章从顾客的情感需求出发,研究企业如何在市场营销中利用情感因素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他们认为在感性消费时代,情感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是否创造更多回头客的决定力量。文章从情感营销的四个策略出发,分析了情感包装、情感设计、情感服务、情感广告对顾客情感需求的影响,指出情感作为一种特殊形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同时也影响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感知。文章还从影响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出发,为企业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提出可行性的情感营销对策。
学者李梅茹(2012)对于经济学中情感营销的策略有一定的研究。文章从三方面阐述了情感营销对企业的作用,并根据各种消费心理提出情感营销策略。他指出企业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长期光顾和品牌忠诚,情感营销是必不可少的策略,想办法如何抓住消费者的情感才是关键。同时他还针对不同的营销现状提出了不同的策略,包括如何激发消费者的认同感、用情感广告使消费者产生共鸣、开感产品满足顾客需求以及用情感商标来刺激消费者眼球。只有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的心里期望和实际感知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不会相差太大,以至于让消费者自觉的产生产品偏好,形成良好的品牌忠诚。文章最后还指出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那么他的营销策略也要随着消费者行为和情感的改变而改变。
国外研究现状:
追溯研究文献,最早把情感全面引入营销理论中的是美国的巴里·费格教授,他认为形象与情感是营销世界的力量之源,想顾客之所想,满顾客之所需。因此,情感营销就是企业将营销活动以一种更感性的方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总的来说,他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企业的营销活动:第一是研发出富有人情味的产品或服务;第二是采用富有人情味的促销方式。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经根据人们以往的消费特点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成三个阶段:一是追求量的消费,二是追求质的消费,三是追求感性的消费。同时他还指出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更多的考虑情感因素,将推销和营销手段情感化才能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美国推销大王乔·坎多尔福曾说过:“推销工作98%是感情工作,2%是对产品的了解。”对于一个推销员来说,掌握一定的推销技巧是很重要的,不仅要充分的了解产品,而且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推销过程中,因为顾客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还在买一种心灵体验和感受。
文章《ANewConceptofMarketing:TheEmotionalMarketing》的作者DomenicoConsoli认为如今情感营销是市场营销领域的一个新概念,他指出情感营销是研究如何诱导人们情绪化的购买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文章还从心理文学的角度出发,指出情感条件影响购买决策过程的每个阶段,情感在任何一种社会或商业决策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同时,情感营销策略的使用,能够确保企业获得长期和深远的顾客忠诚并且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作者Dr.SurenderKumarGupta和HemantSyal二人在文章《EmergineMarketingApproachestoInfluenceCustomerBuyingBehavior》中写道情感在顾客的购买决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功的营销活动依赖于了解客户的心理和他们的情感感受。企业将情感植入产品当中,可以吸引顾客的好奇心,并引起他们强烈的购买欲,从而增强顾客忠诚度。他们指出,顾客购买产品更多的是基于该产品与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个性的情感相兼容,而不是基于产品的特性。
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多同质化的产品正在不断冲击人们的眼球,新的营销理念也应运而生。同时,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也在不断转变和升级,人们在日常消费过程中,不仅重视产品本身带有的基本功能和利益,更多的是追求在消费和购买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满足和情感表达。情感营销理论作为现代市场营销中的一个新概念正在不断的发展,现今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情感营销的理论研究当中,希望通过以此来进行企业在情感营销策略上的改善,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对于哈根达斯情感营销策略的研究调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关键问题:
本课题基于情感营销理论,着眼哈根达斯实施情感营销的现状,以杭州市的哈根达斯消费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哈根达斯情感营销策略的研究调查,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改善哈根达斯品牌的情感营销,更好的实施情感营销策略。
难点:
本课题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具有以下难点:
(1)问卷设计的合理性以及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被调查者对问卷的态度、问卷的回收率等都会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有一定的影响。
(2)问卷调查中需要使用纸质问卷调查方式,需要进行实地调查,问卷的收集、统计、整理工作量较大。
三、完成该课题研究已具备的条件(有关的研究工作基础,仪器设备条件,经费情况)
研究工作基础:
主观条件:首先,本人对哈根达斯的情感营销这块比较感兴趣,而且我们当中的一些同学自身就是哈根达斯的顾客,随时可以感知和体验哈根达斯的情感营销,对这次写论文应该会有一些帮助;其次,在大学三年的学习中,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自己又查阅了一些资料能够完成这次论文。
客观条件:切实利用杭州图书馆及学校图书馆关于情感营销方面的书籍,结合其他杂志期刊上的资料,再利用互联网上的资讯,以及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来论证自己的相关内容。
仪器设备条件:学校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寝室电脑
经费情况(单位:元):
网络资源费:50
复印打印费:100
其他费用:150共计:300
四、研究方案
1.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试验方法及主要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以及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及外文数据库上的检索,收集相关资料,并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适当的归纳整理,为论文作铺垫。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在网上发放问卷以及对消费者进行实地调查发放问卷,得到相关的信息。
2.进度安排(起止时间:201X年3月1日~201X年12月31日)
201X年3月1日~201X年3月15日选导师
201X年3月16日~201X年5月31日征题完成开题答辩
201X年6月1日~201X年6月30日完成外文翻译
201X年7月1日~201X年8月31日完成综述、资料收集
201X年9月1日~201X年9月30日撰写论文提纲及完成论文初稿
201X年10月1日~201X年11月30日修改论文
201X年12月1日~201X年12月31日完成毕业论文答辩、补答辩
五、参考文献
[1]伍庆,董曼虹。传情圣物[J].21世纪商业评论,2010,(10):118-120.
[2]李光斗。情感营销营销的温柔一刀[J].广告人,2011,(07):155.
[3]陶文静,池进。情感营销视角下的餐饮经营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3,(2):43-47.
[4]孙瑞华。市场营销新理念:情感营销[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75-77.
[5]许红格,林美珍,陈秋萍。情感营销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J].企业活力,2012,(1):33-36.
[6]李梅茹。经济学中情感营销的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19):76-77.
[7]张静雅。浅析情感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14,(5):43-44.[8]文征。情感营销。[M].北京市: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1):3.
[9]周高华。情感营销行之有效的营销之道。[M].北京市: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篇3
接受修辞学认为:“表达和接受,构成修辞活动的两极,二者统一在同一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又各有不同的角色分工:表达者提供获取言语交际最佳效果的可能性,接受者完成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1]1989年,宗廷虎、李金苓先生在《汉语修辞学史纲》中指出:“写说者如何善于运用修辞现象,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收到最佳的修辞效果,这是修辞学应该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听读者如何通过修辞现象、修辞方式,正确理解写说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也是修辞学应该研究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其实,陈望道先生巨著《修辞学发凡》中早就有这样一张图:[2]
这是一张修辞过程的全程图,表明修辞学研究事实上涉及编码、解码和修辞文本三个方面。修辞过程是由写说者的言语编码和接受者的言语解码共同组成的双向活动过程:把心中的意思转化为物质的声音或意象,为编码阶段;把物质的声音或意象内化为心中的意思,为解码阶段。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文学修辞艺术的本质,是获取话语表达的最佳效果;但这一效果的取得,在幼儿对于修辞文本的接受环节才具有现实性;幼儿对修辞文本的审美接受,是修辞活动最终完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重要的是,“物化了的修辞话语,以言的形态,在人的解码行为中实现修辞效果。” “当接受者以审美的眼光,穿透修辞话语‘有意味的形式’时,他其实通过修辞接受的方式而自我确证。”[1]这种“自我确证”的首要表现是对艺术语言本身的感知力,即语感。 所谓语感,主要指对修辞文本所呈现意韵的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丰富而灵敏的感悟能力。语感是修辞接受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具有直觉性、体验性和联想性等特点。语感的直觉性是指人可以在视、听的“瞬间”,对修辞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进行迅速直接的感知;体验性是指人对修辞话语意义的感知往往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着,生活体验越丰富深刻,语感水平就越高;联想性是指人经常能通过想象、联想追寻“象外之象”,实现修辞活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应。所以,语感也必然也应是接受修辞学的重要范畴之一。
我国“语感论”者都普遍认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很早就谈了这样的经验:
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
王尚文先生在《语感论》中进一步理清了“语感”的内涵,认为语感之语是言语而非语言;语感并不等于内在的语言知识,“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 能力。”[3]因而,敏感是语感的最突出特征。语感理论认为,语感是人把握言语的主要方式。“语感确实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专注于人对言语的感知、领悟和把握,涉及语言的发展和言语的生成与理解,在语言学的领域里,别有天地。”[3]
修辞接受,在具体操作意义上,就是把作为物质现实的修辞材料,转换为接受者的心理现实。 幼儿对语言具有很强的自然习得能力,表现为强烈的整体模式识别和机械记忆。幼儿对语言的感知不同于音乐、美术重在形式上的审美直觉,它是以系统化的言语声音或文字符号作为意义的载体,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其听觉或视觉。研究表明,左脑控制着语义、句法等高级语言过程的理解,右脑则表现出了对具体形象的词语有较高的储存和提取能力;由于右脑的发育早于左脑,因此幼儿对形象性、情感性强的艺术语言有较强的识别和记忆能力。处在整体识别阶段的幼儿,总是先把话语表层结构中诸如音响、节律、语气、表达方式等使人愉悦的审美特征附着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不断内化积淀为日趋敏感和稳定的心理图式。
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有“两种表达的法式”:一种是记述的,一种是表现的。“表现的表达是以生动地表现生活的体验为目的。”[2] 幼儿文学话语的创造,通常是说写者在“表现的境界”中选用积极的修辞手段,建构一种适于幼儿“听赏”的修辞文本。这种修辞文本的建构充分利用了语感的美学效用,“使每个说及的事物,都象写说者经历过似的,带有写说者的体验性,而能在看读者的心里唤起了一定的具体的影象。”[2]语感是幼儿接受修辞文本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最直观也是最神奇的审美心理活动。由幼儿的“泛灵观念”和“自我幻化”所决定,这一接受活动“并非仅仅是单纯的想象,或者仅仅是情感、知觉在起作用,而是一种所有心理因素都完全激活,都参与其中的总体生命投入活动。”[4]可以说,没有幼儿这种特殊语感的参与,幼儿文学修辞文本的审美价值就难以在真正意义上获得实现。这种特殊语感的参与不是对作品原始“语义”的追索或还原,而是幼儿对“自我”的反观和触摸,他在作品中体验或找到的是“幻化”了的“我”及其自我确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幼儿文学修辞文本的建构要受制于幼儿的直觉经验、兴趣、情感等接受心理;同时,幼儿在修辞接受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发丰富奇特甚至是荒诞离奇的联想和想象。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根据这一理论,语感就是将表层结构的修辞文本经过感知、体验和联想转化为一种深层的经验积淀,从而形成修辞体验。体验是一种情感认知活动,是指人通过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修辞体验就是在语感的作用下对修辞文本所产生的丰富而独特的感受。
一、幼儿修辞体验的主要方式
幼儿主要通过“听”来进行修辞接受。现代语言学的开拓者索绪尔(F、de、Saussure)认为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它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映象(concept image)和声音映象(sound image)。即语言符号是由“所指”和“能指”这两个不可分割的两面体构成的:“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标识的概念;“能指”则是该符号赖以存在的载体---单感官的音响形象。索绪尔进一步认为,语言的特点并非由语音和意义本身所构成,而是由语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所构成,他说:“语言可以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同样,在语言里,我们不能使声音离开思想,也不能使思想离开声音。”[4]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更强调了听觉在感知语言时的直接性和完整性,他指出:“显然,语言形式关键在于使意义真正渗透入语音,使感知言语的听觉完整地从语音中提取出其意义,而摈弃所有与意义无关的东西,并且使语音仅仅根据意义得到限定。” [6]索绪尔和洪堡特的这些观点表明,幼儿完全能够通过“听赏”获得丰富而微妙的修辞体验。
幼儿文学话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其修辞效应往往是在适应儿童审美接受的基础上,通过突破常规的具有丰富“听赏”功能的“能指”形式和具有变异色彩的审美性语义图式的有机结合而表现的。“听赏”是幼儿接受修辞文本的主要方式。幼儿文学话语的形象优美和富于节奏韵律往往最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和美感。谢亚力在《早慧儿童的奥秘――我的超常教育》一书中,对这种“能指”层面的神奇魅力进行了描述:
“自从我的“妈妈骑马……”逗起婴儿发笑,以“MA”音的召唤把婴儿引进符号的旋律的大门,他9个月时,我渐渐给他买来更多的书,朗诵更多的故事给他听――《小蝌蚪找妈妈》、《快乐王子》、《丑小鸭》---只见婴儿目光直视,紧紧追随着我书面的翻动,婴儿听得呆住了,仿佛坠入了音韵与色彩交织的世界,新生活,新屏幕已经足以把他吸引。下意识使我不断关注着婴儿的神奇。我欣然自诩,我更加自信地装饰调整我的语韵,我想用我的语调悄悄照料和调动起婴儿正在萌生着的语调敏感、和人生语言的全部储能。一时间,我发觉,语调是第一种调动婴儿学语情绪和感情的魔术,而情绪和感情又是婴儿理解力、好奇心的发源。我第一次深彻大悟到人的发展,要真正开放心理空间的现实意义。”
由此看来,幼儿是幼儿文学作品忠实的听赏者。在听赏过程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自觉的把主体的感情投射到外在事物上,失去与审美对象的距离,使所有的审美对象人格化。由幼儿“听赏”的这些特点所决定,修辞视野中的幼儿文学语言创造要求具有浅显性、形象性、音乐性、动作性和情感性。浅显性就是口语化,是指幼儿文学语言选择的是幼儿熟悉和易于理解的规范性口语,句式简单,明白如话;形象性要求幼儿文学的语言尽力把人和事物的音、形、色、态等具体直观的呈现出来;音乐性是指通过押韵和节奏韵律的使用,使语言音调和谐优美,节奏鲜明流畅,富于乐感;动作性是指幼儿文学语言往往化静为动,用动感强的词语表现人和事物外在的运动特征;情感性主要是指幼儿文学语言要充分表现出天真烂漫、纯真美好的童心童趣。优秀儿童诗人刘饶民写的《春雨》典型表现了幼儿文学语言的上述特点: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种子说:
“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
“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
“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
“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作品完全用一种稚真的“童语”,表现春雨带给人类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与喜悦。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让“种子”、“梨树”、“麦苗” 直接表达沐浴春雨的欣喜与希望;又用“滴答,滴答”摹拟大自然最美的音响和节奏;反复手法的使用,使读者沉浸在大自然时序流转的动人旋律之中;“发芽”、“开花”、“长大”等动词又展示了生命的缤纷色彩、无穷力量和美感;最后,“小朋友”的愿望使全诗的意蕴升华到一种高远优美的情感美的境界之中。幼儿在“听赏”这首诗歌时,会直接而灵敏地感受到语言的色彩和音响,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向往之情。幼儿语感方式的特殊性必然产生独特的修辞体验。
二、幼儿修辞体验的心理特征
(一)修辞体验的直觉性和表象功能
布鲁纳指出:“儿童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它自身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主要通过形象记忆获得丰富生动的表象,他们往往容易通过视、听、动等直觉的协调及其信息交换活动将语言的外部描述转化为具有细节性的记忆表象,并且特别喜欢重复感知某些形象。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指出:“诗的形式的凭借是文字,而文字能具有两种作用:1.乐的作用,文字中可以听出音乐式的节奏与协和;2.绘画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现出空间的形象与影色。”语感强调幼儿对修辞文本进行整体的直接感知,在语词的音韵、感彩、节奏等的直接作用下,通过幼儿积极主动的情感投射和想象,把客观的语义内容转化为内在的审美图式,从而形成对语言的形象记忆。有一首儿歌叫《小雪花》:“是谁?敲着窗户沙沙沙。/是我,我是小雪花。/我从天上轻轻飞下来,告诉你们,冬天来到啦!” 这首儿歌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雪花洁白轻盈的姿态。幼儿在朗诵和欣赏时,很容易把自己比作“小雪花”,并且产生天真烂漫的遐想。在朗诵时,还会配以轻轻飞的动作和表情,从而加深了“雪花”、“沙沙”、“飞”等重点语词的印象。如果在通过另一首《雪花》增强这些印象,就会使他们对语词形成一种“记忆表象”――是一种经过信息加工的直观性、概括性的知觉痕迹:“雪花,雪花,你有几个小花瓣?/我用手心接住你,让我数数看:一,二,三,四,五,六。/咦?刚数完,雪花已不见/只留下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经过这样“具象性”的重复和扩充,幼儿就基本对语词有了体验性、意义性的把握。语感在关照语言符号时,调动了语言的表象功能,将其转化为活生生的主体情感和意象的对应物,使之具有形象性、象征性和动情性。
另一方面,汉语本身是一种适于直感和体验的审美化语言。不论是汉字、语音、还是词汇、语法,都蕴藏着丰富的诗情画意,能引发人们生动的感悟和体验。比如汉字的象形、形声、指示、会意,语音的声调变化,词汇的词义引申等等潜藏着可以尽情驰骋的联想和情味。比较语言学的创始人之一洪堡特曾用“纯粹的默想”一词描述了汉语的体验性特点,他说:“在汉语的句子里,每个词排在哪儿,要你斟酌,要你从不同的关系去考虑,然后才能往下读。由于思想的联系是由这些关系产生的,因此,这一纯粹的默想就代替了一部分语法。” [8]这里,“纯粹的默想”相当于我国古代人所说的“意会”,即心灵体验。汉语的这种诗意潜质无疑给语感利用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舞台。陈望道先生认为:“关于语感的利用,就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情趣的利用,大体可以分作三方面,就是:辞的意味,辞的音调和辞的形貌。” [2]并说:“寻常讨论辞的意味时,往往要讨论到所谓‘造形的表现’。以为要使语言不流于空洞玄虚而能再现出鲜新的意象,必得诉之于视觉(明暗、形状、色彩等)、触觉(温、冷、痛、压等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把那空间的形象描出来。”)幼儿的语感敏锐性来自于修辞文本本身的“意味”、“音调”和“形貌”,要求“文辞适于眼看目赏,而且也要求读起来顺耳,听起来顺耳。”[7]
(二)修辞体验的想象性和情感性
在修辞体验的直觉性和表象功能基础上可以产生丰富的想象。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文本建构过程,离不开说写者和接受者的共同创造;在这一创造过程中,想象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正因为如此,修辞信息是有限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却是无限的。幼儿天生的“泛灵观念”和“物我”的任意逻辑都赋予语感以无限广阔的空间。不论是开放性的瞬间体悟,还是修辞接受的延时效应,都体现了语感的直觉性、体验性和联想性,具有感知、审美、创造等多元价值。比如让幼儿欣赏、朗诵儿歌《花儿打电话》:“春风吹醒花,花儿打电话,/蝴蝶蜜蜂快快来,咱们一起过家家。”首先就会使幼儿对生机勃勃的春天产生美好的向往,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他们还能体会到季节的变化,观察到春天东风和煦、鲜花盛开、蜂蝶飞舞的动人图画。通过“过家家”的联想,孩子们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产生“共同家园”的美好遐想和情思。优美的词语激活了幼儿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感受、体验、移情、理解的同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复述、诵读和表演,不断扩展对语言的加工和改造,赋予词语更加鲜活的形象和情感。
修辞体验的情感性主要是针对于语感对象的情感内容,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捕捉修辞文本的情感信息;二是对捕捉到的情感信息迅速作出自己的情感反映。而且所捕捉情感信息的丰富和深刻程度有赖于想象的丰富性。正如席勒所指出的那样,一切同情心都以受苦的想象为前提;同情的程度,也以受苦的想象的活泼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持久性为转移;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易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感情也就更强烈。
(三)修辞体验的完形心理
幼儿修辞体验最基本的特征是显现语感经验的结构性和完整性。按照阿恩海姆的观点,幼儿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修辞文本,之所以会让幼儿产生复杂的情感体验,不是它的局部或个体的作用,而是一种“场”效应。比如 :
1.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林武宪《阳光》)。
2.你的花朵像太阳一样,好像能发出黄色的光芒(郭风《向日葵》)。
在1例中,“亮”的语义渗透,促进了幼儿对“母爱”的知觉完形,使抽象的情感概念,渗入了明丽温暖的阳光,达到可触可感的程度。在2例中,金黄色的向日葵,也因为渗入了灿烂的阳光,而使视觉表象具有了强烈的动态感。
3.各年龄段的幼儿修辞体验具有差异性。如下表:
三、通过语感训练增强幼儿修辞体验能力
研究表明,婴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这时的语言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语言能力包括言语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言语能力主要指的是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一般经过由对话到独白、由情景性语言到连贯性语言的发展过程。语言文字能力主要指的是对文本性语言进行吸纳、领会与表述的能力,包括倾听、欣赏、阅读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感训练的材料首选的文本是文学作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为 “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所形成的综合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如对语词排列的敏感性;对通过词句变化造成优美动听效果的敏感性;对不同情境中语言运用的敏感性,等等。”[8]
事实上,幼儿在婴儿期就已经能够接受简单的语感训练。比如在婴儿0-3个月时,人们常用带有喜爱和亲切表情的话语、好听的儿歌来培养孩子“听”话的兴趣以及对简单语句的情绪识别能力。像 “好宝宝”、“小胖墩”、“抱抱”、“亲一亲”等语句中已有了许多语感训练的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语言的发展有一个“良好原型原则”,即幼儿最初掌握的语词,都与某一特定的对象相联系,具有专指的性质。这一特定的专指对象,就是儿童掌握的该词语的“原始模型”,简称原型(Prototype)。例如幼儿最早说的“妈妈”,只是指自己的妈妈。原型是幼儿语词发展的参照点,“儿童根据原型所提供的词语信息,利用一定的词义发展策略和能力,不断地充实、扩展和加深词义内容。”因此,语感训练的材料所涉及的语词原型应具有典型性,这样幼儿修辞接受的扩展与迁移的速度就会加快,从而提高语感训练的效益。
其次要树立“完整语言”的观念。“完整语言”观念是国外幼儿语言教育的一种新思潮,它主要的内涵是:语言是整体的,又是个体的,只有完整学习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完整语言包括了人类听、说、读、写等相互关联的各个方面;要创造各种不同的真实而自然的语言环境,增强生动有趣的感性刺激,使儿童能够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情境下使用语言,提高其运用能力,并且对艺术语言有较强的敏感性;在口语发展的基础上向书面语过渡。
最后,要探索适合幼儿修辞体验规律的语感训练方法。语感训练的主要方法有:倾听、吟诵、品味、联想。这里主要谈一下倾听。倾听是幼儿语感建构的最早阶段,是指幼儿主要以听觉的方式直接感受比较完整的修辞形象。教师要经常通过准确、规范、生动、优美而富于感情的讲述、朗诵来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不管是儿歌、幼儿诗歌、故事、童话和散文,教师都要通过声情并茂的美读或讲述,把作品的情韵和意境传递给幼儿,使其倾听中感受语言材料的音量和音质感,捕捉语义信息,激发审美情感。在诵读中,教师要抓住那些极富表现力的关键词语,通过重复、强调等方式,刺激幼儿的审美感知,形成一定的品评能力。特别是让幼儿倾听中国古典诗词时,要学习古人唱读的方式,有意识加强关键词语的表现力,使幼儿在不求甚解中形成对这些词语的鲜明印象和记忆。比如在诵读李白《静夜思》时,可重点表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望”和“思”两字,稍稍拉长和加强一下语气及感彩,再配以形象的神情和动作,使幼儿如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同时受到中国优秀古典文化的熏陶。但是,幼儿语感训练中的倾听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听”一种行为,而是组合了语言的(听、说等)和非语言的(动作、表情等)活动,是一种“多通道参与”。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其认识和理解对象的体验就丰富、细致、全面和深刻。由此可见,语感训练时,教师努力依靠更多的幼儿外部可见可感的修辞活动来丰富、强化语感经验。
四、在幼儿语言教育中设计专门的
修辞体验活动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过程中 ,可以专门设计有特色的修辞体验活动,为幼儿创造和提供体验、迁移、想象和表述修辞文本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性的进行修辞仿编,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语言学习的兴趣。修辞体验活动的设计要按照文学欣赏的过程和特点,使感情熏陶和语言认知互相渗透、互相依赖,建构一种充满乐趣和感染力的语言环境。比如,在传递文学作品时可以把表情朗诵与图片、录音录像和情景表演结合起来,与游戏活动、歌舞表演、音乐欣赏等融会一起,形成多种参与形式、多种通道相互作用的体验情境。
下面是一个幼儿修辞体验活动设计案例:
(一)活动名称
欣赏散文诗《金色的小路》(大班)
(二)活动目标
1.感受比喻的修辞手法及艺术感染力,学习运用“……好象……”比喻句式;认知和学习运用表现色彩重叠词的“金灿灿”、“黄橙橙”和表现形态的重叠词“蓬松松”、“软绵绵”等。
2.朦胧体悟“金色的小路”的象征意蕴,萌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情趣。
3.仿编“……好象……”比喻句式。
(三)作品内容
金色的小路
王金贵
树林中有一条金色的小路,金灿灿、黄橙橙,阳光照着它,闪着耀眼的光。
走在这条小路上,蓬松松、软绵绵,好像踩在棉絮上。
低头看,这小路一片发红、一片发黄、一片带绿,组成奇妙的图案,好像美丽的地毯。蹲下来,仔细看。啊!一片片落叶真漂亮。有的像红色五角形;有的像打开的金色小折扇;有的像孔雀张开的美丽的尾羽。
爷爷从金色的小路走进工厂;爸爸从金色的小路走进课堂;我呢?我从金色的小路走向……
(四)活动准备
1.挂图:画面上是蓝天白云,一条林荫小路,通向一栋炊烟袅袅房子。
2.各种形状和色彩的落叶或剪纸:便于插接、粘贴和移动。
3.录音机及配乐散文朗诵磁带。
(五)活动过程
1.讲述秋天的显著特征和景物,注意对比秋天与夏天树叶颜色的变化。
2.欣赏配乐散文朗诵。
3.展示挂图,挑选、插接、粘贴树叶,特别是移动像五角形、小折扇、孔雀开屏一样形状的树叶,形成直观感受,强化理解体验作品中的比喻意象。最好让幼儿亲自动手。
4.幼儿朗诵表演。
5.再移动展示蝴蝶形、花瓣形的叶片等,让幼儿扩展想象,仿编比喻句。
6.扩展谈话:“我从金色的小路走向……”,加深对作品意蕴的体悟。
(六)活动评价
1.讲述时的表情、吐字发音、用词的数量和表现力;特别是关注修辞方法运用。
2.倾听时的情绪状态。
3.观察、挑选、插接树叶时的神情动作和表现。
4.对作品经验的迁移程度和范围。
5.仿编比喻句时的联想和想象力。
6.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谭学纯.接受修辞学[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7-41.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30-70,229―238.
[3]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35.
[4]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47.
[5]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58.
[6]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姚小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123.
篇4
近因是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楚国失败。郑国也感到形势不妙,九次出使晋国欲与其结好,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公元前630年发动了这场战争。这个原因勉强能说得过去,但那是军事集团(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的争斗,现在把责任都归罪于郑国,可见晋文公的霸道。
真是春秋无义战。
但是从参战双方的力量对比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战争。
晋国联合秦国,这是当时两大军事强国的联合。
郑国则是一个独木难支的小国。
可就是这样一场战争在战前就被郑国化解了,为什么?
烛之武退了秦师,瓦解了秦晋联盟,晋国退兵啦!
不能轻视!
烛之武何许人也?他有何能耐去化解这样一场战争?
烛之武,一个年轻时不被重用,而在风烛残年之际被重用了一次的郑国人,却能孤身退敌、力挽狂澜,他凭借了什么法宝呢?
心理战,也可称为智慧战。
《左传》这样一部文学界和史学界都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品中,简洁而真实地反映了烛之武退秦时的过程,生动而且深刻。
仔细品读,我们就能体会出心理战(智慧战)的妙用!
首先,我们看他的受命显其义。
“晋候,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虽然话中有自谦之意,但也反映了他已到了风烛残年之际。
然而,郑伯却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先从心理上消缓了烛之武的牢骚之气。这也对,你要人家给你卖命干活时,总不能带着牢骚这种内心的疙瘩吧?所以郑伯把以往的过错责任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国君都这样说了,烛之武还能有气吗?可见,郑伯也是一位心理战的高手。
紧接着郑伯又说:“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意思就是说,如果郑国灭亡了,你心里好好想一想,对你有什么好处呢?烛之武肯定在心里盘算过了,于是“许之”。更见郑伯是一个心理战的高手。
还没有开始退秦师,前奏就已经显示出心理战这一技巧了。
其次看他的出发显其勇。
“夜缒而出”——虽然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表现的却是烛之武做事的果断、迅速、勇敢,同时也隐约显示出他心中的某种想法:郑伯你没用错人吧!
第三,也是最关键之处,退秦师显其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先摆出事实,认识到现实,我们无所谓了。他既不是示弱也不是死要面子似的逞强,而是从心理上先给对方一种震慑——大不了亡国,进而让对方的心里受到一种触动。是啊!人家都这样啦,我们做这事还有意思吗?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这是在引导对方在内心好好地掂量一番,让对方去思考:有好处吗?
众所周知的事情,灭了一个国家,肯定有好处。
但是,“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可要得到这个好处是很难的,您心里盘算过吗?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这句话,砸在了秦伯的腰眼儿上了。
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邻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赢有利,有好处,可是这好处是很微小的。同时,别国强大了,您变得弱小了,您心甘吗?您心理上愿意接受这个现实吗?
笔者想,秦伯打死也不会接受这个现实的,否则就等于自己给自己在称霸的道路上培养了一个劲敌,他有这么傻吗?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多浅显的道理啊!这句话,既缓和了前面说话的紧张气氛,也让秦伯的内心更进一步地触动到了不亡郑的好处。关键是既对自己有利,而且还对别国有害,这是一种本质的区别。也是烛之武的谈话能顺转到下一个层面上了: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这个是从历史角度毁晋于不义,也是从现实角度挑起秦伯对晋压在心理上的仇恨与不满。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从晋文公的心理角度来分析,点明他贪得无厌的本质,又现实角度证明晋的贪的事实,进而加深了秦伯心理上对晋的不满,使秦晋结盟的裂痕变成了鸿沟。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该说的都说了,该想的您也想清楚了。孰利孰弊,何去何从,您自己看着办吧!
到了这里,作为一代雄主的秦伯心理上可以说是完全认可和接受了烛之武一番话中的道理。
尽管之中没有在烛之武谈话的过程中写出秦伯的内心与表情上的变化,但是我们从一气呵成的谈话中,可以判断出烛之武环环相扣的言谈之余,也不乏时时观察秦伯内心感受的痕迹。
文章写到这里,有如勘探机一样,一步一步地层层深入地开掘了秦伯的内心根底。
所以,“秦伯悦,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晋国也“亦去之”。
一场眼看就要爆发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我们姑且不论决定战争成败的种种因素。
篇5
一、英语文学欣赏的意义
文学是用一种语言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而文学欣赏则要求我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作品的感受,理解,从而在思想上获得熏陶和启示,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观念,感受英语文化。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了解国外不同的生活方式,丰富学习者的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者的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在英语文学中,也有许多著作流传至今,被众多的读者津津称道。作为一位传播英语文化知识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习者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鼓励学生吸收优秀作品中的文化精髓,学习西方文化,最终全面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感知能力。
文学欣赏指读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及思考的一种过程。文学欣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自发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指导学习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欣赏与思考,才能体会出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
二、英语文学欣赏的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常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如词汇、句式结构、语音、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来描绘和塑造人物形象、艺术风格,从而反映出文学作品的含义和主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习者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及内容进行了解,同时要指导学习者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欣赏英语语言文学,这样才能做到对文学作品进行深透的理解和欣赏。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文学作品的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可以在作品中分析词语,句子以及语篇等的前提下,学会对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思想进行欣赏。同时,可以通过指导学习者欣赏作品,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学习者可以欣赏到作者独特的语言方式,感受最地道是英语语言,这样有助于激发学习者进行英语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因此,把文学作品的欣赏贯穿于英语教学当中,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者是阅读技巧,还能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西方文化是认识,通过大量的接触英语语言,句式和语篇,学习者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欣赏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读者要尝试对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和人物形象进行研究、学习以及赏析。作家通过特定的语言来描绘和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符合人物的社会背景。在众多是国外文学作品中,符合人物身份、经历、职业和心里特征的语言总是具有鲜明的特点,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兴趣。而作品殊句式的使用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性。这些句式有着特殊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品中人物的特殊意图和思维模式。
四、英语文学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文学是一门艺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家都被称之为杰出的语言大师,他们的语言不仅优美,还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英语文学作品更是如此,这一点值得语言学习者学习和借鉴。英语语言学习者会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欣赏到大量的词汇、地道的语法和多变的语言现象。同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学习者可以获得对词义到的理解,即熟悉词义,了解词义的延伸及构成,以及对表达同一思想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英语文学作品的创造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句式的变换和语篇特征的分析而进行的。文学作品和语言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众多的外国语言学者提出语言教学中,文学作品可以设置为其主要教材。大学的英语学习者,一般具有一定是听说读写能力,如果在课堂上纯粹地讲述英语语言和语法知识,会使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没有趣味性,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会极大的降低。文学作品欣赏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要学好英语,必须把作品欣赏贯穿到语言教学当中。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指导学习者对文学作品进行一定的分析,指导他们学习文学知识,赏析文学作品,把词汇学习和语法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水平能力。
建立一种把文学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一定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所谓适应性原则,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讲述英语语言知识时,要结合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与文学作品的难易程度相一致。所谓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所谓渐进性原则,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讲述文学作品时,注意授课方式,遵循由易到难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习者进行赏析和学习。同时,新模式要求任课教师要钻研教学内容,学习教学技巧,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习者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特殊句式来赏析文学作品,使学习者具备学习和赏析作品的能力,真正体会到英语语言文化的奥妙和精华,使课堂教学氛围活泼生动,寓教于乐,从而使学习者真正的感受到语言学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英语学习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语言学科,它的实践性是很强的。在现行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思考和欣赏,通过在课堂上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欣赏来促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常俊跃,刘晓蕖,邓耀臣.内容依托式教学改革对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外语,2009.3.
[2] 李延福.二十所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设课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1.
篇6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和食品贸易与技术交流的不断增长,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过去的单一专业技术人才向技术与管理复合性型人才转变,即社会迫切需要那些既熟悉食品生产与检测技术又懂得食品经营管理与贸易规则的人才[1-2],这为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食品商品学》课程带来了契机。
《食品商品学》是商品学课程的一个分支,是以食品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进行研究其鉴别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学科。它从商品学的角度研究商品化的食品,阐述食品在流通领域中的来源、特征、规格和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与保证食品质量有关的经营管理等基本理论与实用鉴别技术问题。即:是研究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如何保证食品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的应用学科[3]。然而,大多数《食品商品学》课程是在商品学相关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由商业类大学编写教材,其内容注重各类食品的生产、加工以及检测,这对于已经学习了食品工艺学、食品检验分析等相关课程的本专业学生,内容重复太多,因此,原有的课程体系必须进行适当的改变以满足本专业学生的需求[4]。如何在《食品商品学》课程教学中体现本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是该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本领域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食品商品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浅议该课程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制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
围绕本专业培养技术与管理复合性型人才这目标的要求,《食品商品学》作为一门专业课,其所讲授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应该切实起到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我们制定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如下:了解食品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掌握有关商品质量、商品分类与编码、标准和标准化等商品学基础知识,从商品学的角度对食品的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各环节有充分的认识;掌握与食品质量的有关法律法规、国内外常见的质量认证及质量管理方法,并能够系统分析影响食品商品质量的因素;掌握食品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及大类食品质量变化规律,具备从事食品商品检验、评价和质量管理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强化学生对“生产是源泉,流通要监管”食品商品的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具备系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食品商品学的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关键。针对以上培养目标,我们将商品学原理与食品知识有机结合,以经典的商品学教材思路为主线,将商品学基本理论及其在食品商品中的应用作为教学重点,同时避免教学内容与所学课程重合,并加强与已开课程的联系,还要结合食品市场实际情况及学生兴趣和专业需求而精选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商品学基础知识,包括商品学导论、商品质量、商品分类和编码、商品标准与标准化等。对于食品专业学生来讲,对这些概念知识较为陌生,需要加大讲解。第二,食品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讲解食品质量的基本要求,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等知识,并介绍国内外常见的质量认证标志以及食品商品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第三,食品商品标准,介绍目前与食品相关的各种标准与法规的相关知识。第四,食品商品流通的基本知识,介绍食品的包装、食品的运输与储存、食品的物流信息系统等相关知识。第五,大类食品质量变化规律及感官鉴别,介绍大类食品等在流通领域中的质量变化规律及感官鉴别方法。
二、探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每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从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食品商品或事例开始,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兴趣,运用案例、讨论、商场调查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串讲、课程论文、合作讨论式教学等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实现由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例如,在商品学基础知识的内容中,就评价商品质量优劣的标准这一知识点,首先教师导入“网上购物时”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让学生讲述网上购物的选购经历,就学生之间不同的选购标准进行讨论。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实物演示和课外实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食品商品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实物图片、视频、声音,不但可以增加课程信息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食品商品实物带入课堂,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有关食品商品,并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如在讲解食品商品包装标签的内容中,选择乐事薯片作为代表性商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食品包装标签的组成及要求,并加深理解食品包装标准的相关知识。同时,开展实践教学,课堂内外,结合教学。在学习了食品包装标签内容后,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组调查商场或超市的几类食品的包装标签,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标签是否规范并鉴别真伪,制作电子文档和幻灯片格式的讲演稿,最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在班级作发言交流。
三、完善综合成绩评定模式,真实考核学生的能力素质
“一卷定成绩”的传统评定模式只是看重期末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判断,因此仅依据期末考试卷评定学生的素质往往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所以,在开展教学改革的同时,相应的考核方式也必须进行改革以求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形成良性循环,否则,学生就会对新的教学模式失去兴趣,这不利于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因此,我们的课程综合成绩评定模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学习态度(考勤、纪律)占10%,平时的课业占20%,案例讨论发言占20%,期末考试(论文答辩)占50%。期末考试内容主要为运用课堂讲授的知识,查阅资料,分析当前食品商品所出现的问题,制作幻灯片讲演稿,在课堂上报告并答辩。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既可以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又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考查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随着人们对健康状况和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社会对食品检测技术与监督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因此,构建适合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食品商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评价方式,对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复合型的食品质量安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付,汤小红,彭湘莲.关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的思考[J].食品工业,2011,(7):110-112.
篇7
“商品是经济的起点,商品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商品学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而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它为发展商品经济服务,因而发展商品学教育必将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商品的日益丰富,商品学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该课程主要以商品质量为研究中心,通过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规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流通领域中商品管理和经营问题的能力,为学好专业课程及今后从事营销工作,进一步研究和掌握商品质量、营销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商品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问题突出
在当前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会采用普遍的“理论+实践”式的教学模式。所谓理论教学仅仅也是利用黑板或者多媒体对于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罗列,教师针对知识点进行逐一的讲解,从某一具体概念的产生与发展开始直至其作用与意义。而实践教学则是教师对于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具体商品,从各个方面进行讲解,所谓的实践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对商品进行的展示,与学生之间极少互动与沟通,仍然属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换位思考,教师可能会从知识讲解的条理性、相关系、易理解性等方面出发选择相应案例;而学生往往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商品以及相关案例产生更大的兴趣。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很少,甚至是没有。师生之间仍然是传统的“授与受”的关系,学生可能对老师“授”的内容不感兴趣,仅仅是出于考试的需要而被迫的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虽然说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的形式促进学生参与实践,但是这也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实践兴趣,案例教学也只是浮于形式。
(二)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在《商品学》的考核问题上,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于该课程的考核形式仍然是依据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定一个学生对于整体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没有形成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教学氛围。也有一些所谓的提升学生平时成绩的做法,无非是以平常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出勤率、课堂提问情况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一般仅占学生总成绩的30%,这种所谓的“期末+平时”的考核方法也是换汤不换药,仅仅重视考查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考察学生综合动手能力上、实际操作技能方面则稍显不足。无法和高职院校所要求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办学理念相结合。
(三)案例教学容易走入的误区
案例教学是一种集引导、启发、参与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在《商品学》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被广泛的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讲授完某个概念或者名词之后,往往会抛出所谓的案例来举例论证,或者把案例教给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已达到加深对于知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教师所提供的案例和本堂讲授内容必然是直接相关的,所以学生的讨论也好,教师随后的提问也好,其实意义并不大。或者说即使该案例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也不代表学生对于该理论或知识已经掌握,只是说明学生在教师规定的一个狭小情境下完成了对于该理论的掌握,而对于更广阔情景下的运用往往并没有指导意义。这就相当于做一道情景与解决方法都唯一的连线题,没有任何的难度。但是考试过程中或者社会上实际的知识运用,我们所面对的情境与解决方法都是多种多样的,此时的操作难度就要大很多。所以传统的案例教学并没有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引导、参与作用。
二、对于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商品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所有的变革之中,理念的变革总是处于最高层次的。教师的教育理念来自于教师与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联系中的经验体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商品学的教学目的以及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在“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学生的核心地位。例如:通过以项目为导向进行理论教学,不再单纯的从某一具体概念出发进行机械的讲解,而是选择以一定的项目做依托,以解决某项目中的具体问题作为讲解的出发点,调动学生具体操作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以更动态的形式理解具体概念的实际生活中的操作和运用,这也是和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这一教学理念相一致;教师将全部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图文并茂,可以选择印制内部讲义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繁忙的双手劳动中解放出来,让课堂真正的服务与学生,使同学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进行思考交流互动,而不是忙于抄笔记;对于实践项目的选择应该摒弃以教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指导的理念,而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项目出发寻找案例,从根本上做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实践项目的选择也不能因循守旧,应该选取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商品或项目作为实践载体,让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与时代接轨。
(二)变革陈旧的考核形式
在考核过程中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模式,通过不同的考核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创新意识、动手操作意识、积极参与意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考促教,以考促学。采用阶段式的考核模式,变期末一次考核为分阶段分项目的多次考核;考核形式也从卷面形式变为实际操作+卷面双重形式,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完成操作项目;在考核过程中不仅重视最终的成绩,对于学生在实际小组操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应变能力也要进行综合评定与打分;在此基础上结合日常考勤状况,收缴作业状况最终核实学生在本学期内的课程成绩。
(三)案例教学中“授与受”的角色转变
在上一部分我已详细论述了案例教学中所呈现的弊端,因此对于商品学案例教学方面的改革本人认为,应从案例选取上做到完全的角色互换,让学生从被动的案例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案例传授者。不再一味的以教师提供的案例作为分析的起点,因为如此下去学生仅仅能学会的是在教师设计好的狭小空间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他们之间相互找案例,相互问问题,这样情景会更多,情况会更复杂,情境和解决方法之间不再单纯的是一对一,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从根本上体现案例教学的参与性。
总之,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商品学》的教学来说,必须符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这一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导向,在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动手性方面的积极改革与创新,旨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新疆财经大学;市场营销;实践教学
1建立实线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实线教学质量,我们从企业营销管理的需要,市场营销专业建设需要,学生学习与就业需要,人才市场竞争需要出发,针对实线教学中过程控制乏力,考核评估方法与手段效果不理想,信息反馈不灵通等问题,提出市场营销专业实线教学模式质量保证的体系。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四方面:
(1)实线教学质量决策系统。该系统是由主管实线教学校长负责的学校教学质量保证决策系统。具体来说就是建立上下协调的实线教学组织系统,通过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组织的相互关系,各自承担的任务及责任。从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均有明去玩的分工和责任。
主要强化四级组织的功能:一是主管校长强有力的领导,决策功能;二是教务处及实线教学管理部门的具体管理,协调,检查功能;三是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组织,实施功能;四是教研室下达任务,检查,管理,执行功能。按照分级管理的需求,各级组织的职责,权力以及相互关系必须明晰,在整个实线教学组织系统中构成一个衔接紧密,相辅相成的整体,为提高实线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实线教学质量运行系统。根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实线教学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各阶段的任务,确保实线教学秩序的稳定,促进实线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线教学的内容要不断更新,保持与时代同步,增强内容的先进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实线教学各个环节要精心设计,周密布置,保质保量。做到六个落实:计划落实。任务落实,指导教学落实,经费落实,场所落实和考核落实。抓好四个环节:实习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工作开展环节和结束阶段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
(3)实线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质量监控体系即本着依章施教原则,围绕影响实线教学质量的诸多方面,诸多因素,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用制度规范实线教学活动,从而保障实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实线教学体系内容,重点建设实线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校外实习基地,毕业论文及实验室等有关制度。要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制定有关的制度细则,以保证实线教学不是只有空架子,要达到实线教学提高学生实线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制订系列规章制度,约束和激励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开展工作,积极组织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以及聘请的其他人员,采用定期跟课,开座谈会,集中交流等方式,客观,公正,及时,有效和权威性地进行市场营销专业实线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处理,实施质量评估。
2加大市场营销实线教学环节的投入
实线教学对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依赖性,决定了训练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收集信息,获取资源,开拓视野是当今高等教育必须关注的焦点。现在,我国各类大学都在增加投入,改进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设施,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人才。
(1)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验室建设,市场营销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强的专业,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专业教学的重要一环。特别是校外实习很难进行时营销的模拟实验就是学生巩固和深化书本知识的一种主要途径,更是学生进入企业营销前沿阵地之前的重要“军事演习”,所以应加大在模拟实验室方面的建设投入。应尽快建设一个多功能的市场营销实验室,使市场营销专业主干课程的校内实践都能在这里进行。
(2)商品实验室的建设。市场营销专业不同于其他经济专业,因为该专业培养的学生营销的主体是消费者,而营销的客体是具体的商品。而现在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对商品的知识十分缺乏,这种状况十分不利于他们的就业和创业。通过商品学课程中的实验,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比较快直观把握和比较各类商品质量的特征,商品的基本功能,初步了解商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等。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不仅掌握了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也掌握了有关商品经营的知识,这对他们毕业后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有极大的益处。遗憾的是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新疆财经大学的商品学实验课已没有再开设,学生只能从课堂上学习有关商品学的理论知识,但对各类商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质量签定(仪器检定和感官鉴定),使用价值等实际体验和实习过程都没有进行。在这方面,与内地同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相比,我们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大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环境的投入,商品学实验室的建设应列入日程之中。
3加强学校实验室的建设
(1)理顺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与明确职责。从学校组织结构的设计上体现实践教学的地位和重要性,尽快建立运转有序,上下贵通,效率明显,职责明确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成立新疆财经大学实验中心,由一名副校长兼任实验中学主任,教务处处长任实验中学副主任。学校实验中心设若干基础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基础实验室由信息中心主任兼任,专业实验室分别有各学院院长兼任。理顺工作程序,明确职责范围。
(2)健全和完善实验教学规章制度。按照大学四年实践教学不断线的原则,学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及教研室应结合实验室管理和实践教学的实际,制定,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项目等教学文件,使实验教学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渠道。实验教学大纲是规范实验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文件,要充分重视并有效组织实验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是实验教学的基本文件,也是实验教学研究设计成果的表现形式,学院及教研室应根据实验教学大纲,优选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或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编写实验讲义。
4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利用校内场地如餐饮广场,文化广场,新财公园以及北南校区家属区等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服务于市场营销专业专业实习等,是训练学生基本专业技能
的场地,这种基地在建设中学校保卫处,教务处,后勤处等部门要理解和支持。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指校企之间的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落实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须条件之一,实践教学基地的条件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为此,学校要按照“服务教学,资源共享,高效运行,自主管理”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争取社会和企业的大力主持,走产学研综合的道路,按照校企“双赢”的理念,不枸一个寻找大,中,小企业或事业单位和国企,民企作为合作伙伴,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发挥合作双方“严”与“学”联系的纽带作用,建立确保互利互惠,互动互进合作得到实现的利益机制。
5学院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领导
(1)加强实践教学规范化的管理与组织。在教务处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下,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全面负责实践教学工作,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检查工作,市场营销教研室具体负责。学院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给予足够的经费保障,完善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工作。
(2)实践教学资料的建设。工商管理学院要全面组织编写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规范学生实验,实践报告格式,注重报告的撰写。做好实践各环节的日常记录,总结工作和资料建档工作。
(3)实践教学工作的运行。设计并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各环节的实践教学方案,编写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指导书,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依据。要求在实践教学方案与实践指导书中就实践教学的内容,知识与技能教学进程安排进行详细说明。同时,要尽量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和运行工作,做到计划,大纲,指导教师,经费,场所和考核等六个落实。要抓好实践准备,初期安排落,中期检查和后期评定(含成绩考核),工作总结等四个环节的工作。
(4)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工商管理学院要促进教师学习校内外本专业先进成果和经验,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更新与改革,加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改革,社会实践,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专业实习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质量控制等研究。
参考文献:
[1]菲律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89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1
[4]晃钢令.市场营销学,上海财经出版社,2003
篇9
医药消费者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消费行为,其研究对象是医药市场中的消费者,研究内容包括影响医药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医药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以及医药消费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它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最显著的是以下三方面:
1.1 学科应用实践性强
医药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应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断为了治疗、预防疾病,维护身体健康,通过市场交换而进行医药商品及服务的消费。在医药市场中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互动,由于医药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对医药企业和医药消费者有其特殊的影响。
1.2 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强
医药消费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医药消费者行为学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者行为,它的理论基础广泛,除了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还主要包括医药商品学、药事法规与管理以及医药市场营销学。这就决定了其必然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其内容复杂多变,任课教师需要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熟悉医药行业的特点,了解其发展和运作规律。
1.3 学科知识体系较新颖,更新快
在我国医药消费者行为学尚属新兴学科,2006年以来才陆续出现针对医药消费者行为进行研究的论文、论著。然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新的医药消费情况层出不穷,医药消费的地点、方式和内容等较以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传统的医院消费到今天的商场、超市消费等,消费观念也从治疗疾病发展到保健、预防等多方面。
2 医药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方法探究
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选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针对医药消费者行为学学科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实践性强,知识体系更新快等特点,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培养目标。
2.1 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医药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其中管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学等学科内容理论性、抽象性强,学生难以准确理解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关医药消费情境,提出相应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问题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医药消费者行为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例如中医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决策过程、医药消费者群体行为特征和社会因素与医药消费者行为等,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和讨论式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抓住理论关键点,梳理成线,巧妙设置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展开问题,使学生不断自主思考,发挥主动性,进一步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布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沟通交流,活跃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讨论,共同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刻理解理论知识。
2.3 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
医药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并非单一教授理论知识,还要讲究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真正理解掌握理论知识要点,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生作为个体都可能是医药消费者,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医药消费行为作为案例分析的素材,这样更加贴近生活,学生可能有亲身体会,可以快速融入到案例分析中,通过对案例中相关问题的理解准确把握医药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知识。例如在教授医药消费者购买动机时,可以引入分析生活中因为预防、治疗等不同情境下对医药消费及保健消费的需求。
2.4 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应用
医药消费者行为学实践应用性强,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的体会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变化,可以通过角色模拟一定消费或者营销情景,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模拟的相关理论内容可以由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规定,由学生们自由组织设计情景,分组表演,设身处地地感受医药消费者的心理变化,深入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领悟知识。每一小组情景模拟结束后,教师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评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教学内容重新整理,使学生加深印象,深刻体会教学知识。最后由教师和同学进行评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生即可有效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培养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琼.消费者行为学本科教学模式研究.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2):100-102.
[2] 于显辉,徐长冬.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北方经贸,2008(10):143-144.
篇10
1.2重基础、强实践、增选修,注重个性培养,建立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1.2.1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的比例,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在保障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课程的比例提高到29%,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1.2.2重基础,宽口径,增加基础课比例在本次计划修订中,授课学时共160学分。其中,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占总授课的72.2%。加大基础教学的力度,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1.2.3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扩展学生知识面在选修课程中,加大了基础和专业基础选修课程的比例。在可供选修课程的42个学分中,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的课程共15学分(包括仪器分析、食品化学、机械设计基础、食品酶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免疫学等),占35.7%。这些课程作为限选课程,安排在前5个学期,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选择。
1.2.4增加工程类课程教学的比例,为培养食品工程方面的人才奠定基础在专业课中,工程类课程的比例由26.7%提高到40%,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复合型人才。
1.2.5学生科研思维和个性化能力的培养将大学生科研训练、科研立项、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考取各类证书等纳入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注重个性化培养。
2打破专业界限,构建主干课程教学内容
以功能实现为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2.1打通专业进行课程内容体系重组和优化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目前共有7个专业,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生物技术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商品学专业(食品商品学方向)、药事管理专业等。上述专业中,有些课程的理论和原理相同,只是应用领域不同,如食品毒理学和药品毒理学、发酵工厂设计和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和发酵工程设备、食品工程原理与化工原理等,对类似课程进行跨专业重组和内容优化,既可以节省教师资源,又可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2.2以课程群的形式组合优化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课程内容可以按类进行划分。如食品添加剂、食品香精香料、食品原料学等,类似课程可统称为食品原料,形成教学组,协调统一、突出重点;食品工艺学、食品技术原理、食品贮藏与加工、果蔬制品加工等类似课程均有重复内容,将类似课程进行分割、组合,避免内容重复。
2.3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各门课程和各个环节之中。每门课程结合自身的特点,明确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和要求。经过课程内容的优化和组合,每门主干课程均能开出10个学时以上的综合实验,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化动手能力。
3以食品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为基础,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3.1根据培养目标进行实践模块的整体设计为了培养食品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兼备的专业人才,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4年的教学过程。在一、二年级,重点以基础课程教学为主。有关食品科学研究基础的主干课程以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为主。为了强化动手能力,在课时分配上,无机与分析化学共96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46,占47.9%;有机化学80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37,占46.3%;生物化学80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32,占40%;仪器分析48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24,占50%;总体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46.05%。有关工程基础的主干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及CAD、机械设计基础、化工原理(上)、金工实习等课程,其中,工程制图及CAD共48学时,而其上机学时为24,占50%;金工实习为3学分。
在三、四年级,重点为专业课程教学。有关食品科学的主干课程包括微生物学、食品技术原理、食品分析、食品专业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微生物学80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32;食品专业实验为40学时;食品分析32学时,其中实验学时为16;专业实习为2学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为16学分。有关工程类课程包括化工原理(下)、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食品装备与控制、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其中,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为2学分;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课程设计为1学分;食品装备与控制实验为10学时;专业实习为2学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为16学分。在4年的实践教学安排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包含了实验、实习和设计(论文)三要素,符合教学规律;它强化综合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研究意识和工程设计意识,以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
3.2课外创新活动与实践教学结合,纳入培养计划,注重个性化培养为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将大学生科研训练、科研立项、发表学术论文、学科竞赛、考取各类资格证书等纳入学分,上述内容共计5个学分。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的学生有50%参与科研训练和科研立项,同时还有30%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每年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或参与的数量在20篇以上。有50%的学生考取HACCP内审员、高级实验师、营养师等各类证书。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重个性化培养。
3.3四年级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全面指导四年级实行导师制,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课程选修和教师的研究课题、工程项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由教授负责、硕士研究生参加的指导队伍,使高年级本科生有机会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感受专业学习与领域前沿研究及行业发展前景的紧密结合,增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3.4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条件以天津市食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市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重点学科为依托,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研发平台。与企业联合申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学校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培养技术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生产实习基地,互惠互利。将教师的合作点变成庞大的合作网络,形成稳定、可靠、多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这种方式,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在天津市相关企业形成了12个稳固的实习基地,为学生生产认识实习提供保障,使毕业论文和设计达到真题真做,从而达到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力的培养目标。
4优化教学资源,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篇11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推崇在大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创新等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1]。江西农业大学目前已开设茶学本科专业及茶文化与旅游方向。在茶学专业背景下,从农学的角度认可茶学,从文化的角度评析茶文化[2],以茶文化为依托,促进大学生文化品味和素质教育[3]。在笔者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中国茶文化》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和考核方式不合理等现象。鉴于此,笔者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以提高公选课《中国茶文化》课程教学质量,为丰富大学生文化品味和提高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1教学方法改革
1.1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程度、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第二,以教师为主导,整体把握课程并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选修《中国茶文化》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学生家乡都有与茶文化相关的风俗习惯。每次开课的第一堂课,笔者以湘西苗族风俗习惯中与茶有关的婚俗以及湖南特有的虫屎茶等为例,亲身体会生活中的茶文化。
1.2 体验式教学调动学生求知欲
一方面,在讲解茶的分类命名、茶的评鉴冲泡以及茶水礼仪等相关章节,笔者将代表性茶类和茶具带进课堂,并就每种茶和茶具的特点及用途当场示范“绿叶红镶边”、“三龙护鼎”和“凤凰三点头”等茶艺用语的真实含义;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随机抽取一种备用茶,推选代表初步判断茶叶品种和质量优劣,让学生对实物有切身的感性认识,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收集地方名茶,或利用课余时间到各大商场、超市和茶叶专卖店收集茶样,或自行调研茶叶价格和消费水平等[5]。
2 教学手段改革
2.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把《中国茶文化》课件中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位化,并将其集成在一起,具有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6]。在茶的分类和茶的冲泡技艺等章节讲授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穿插播放了教学短片“六大茶类”和“茶艺表演”等短片;在讲解茶文化在电影等艺术创作的作用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了电影“绿茶”和“茶色生香”等片段中以茶为载体的艺术表达形式。以上多媒体技术将《中国茶文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多元化考核体系改革
3.1 课堂笔记与出勤
课堂笔记与出勤占总分的30%,其中课堂笔记随机检查2次,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占总分15%;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缺课3次以上者视为自动放弃该公共选修课。笔者每次开课的第一节课重点强调了课堂笔记和出勤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积极出勤,并及时总结、记录课堂上的知识点。笔者在统计《中国茶文化》课程出勤时,每缺一次课扣3分,平时成绩少于12分。
3.2 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
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占总分40%。笔者围绕当前茶文化的动态,准备了“茶文化发展是硬件重要还是软件重要”、“茶文化与生活”和“茶与健康”等10余项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组内成员明确分工,任选一项议题课后搜集资料,整理并制作ppt展示汇报,最后根据每组汇报情况展开讨论。每组汇报计时5分钟,教师及学生评委根据课件制作和汇报情况综合打分。以上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3 课程论文写作
课程论文写作对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自主查阅科研文献和培养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术等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公共选修课《中国茶文化》课程论文的写作是考核学生掌握茶文化系统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规定课程论文的框架,学生自主选题,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术写作规范要求。笔者以“爱茶者说”、“品茶品人”以及“茶品人品”等立题,要求学生从中任选其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字数3000左右。以上课程论文写作部分占总分30%。
4 结语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历史沉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8]。弘扬中国茶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公选课《中国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等对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1]。《中国茶文化》教学改革的推行,丰富了课程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教学效果,笔者在《中国茶文化》后续教学过程中将不断努力探索,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 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茶叶加工,2010,1:40-42.
[2]陈茶凤.?高职高专茶文化专业课程设置探索-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2):161-162.
[3]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等. 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54-156.
[4]吴翊. 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67-68.
[5]王君雯. 中职学生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以商品学中的“茶叶”部分教学为例[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9:167.
[6]吴亚凤. 多媒体技术与大学数学教学[J]. 教育:中旬,2013,6:52-53.
篇12
1 北京市住宅市场概况
1.1 北京住宅市场发展现状
从1998年开始,我国取消了福利分房,房地产业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城市商品房住宅投资加大,平均年增长28.4%,2001~2005年,即“十五”期间,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达到5974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倍。全市新建住宅33754.9万平方米,是“九五”时期的2倍。住宅产业总产值逐年增加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已经出现过热现象。
1.2 北京住宅价格问题
从近八年来的政府交易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北京的房价在进入21世纪后,走过了一段平稳发展期,政策扶持、市场健康有序的大环境下,房价不但没有上涨,反而有小幅连续下降。2004年是一个转折期,房价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发生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三年时间北京商品房价格由2004年的5053元/涨到2007年的14411元/,上涨幅度达到185%,具体情况见表1。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信息显示,2008年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2%,其中涨幅较大的城市中,北京位列其中,涨幅为14.3%,在售新房均价已达到18537元/m2,北京房地产市场已步入畸形发展期。
2 北京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原因分析
与其他城市一样,北京市近几年房价水平较高,上涨速度过快。这有着普遍性的原因,但同时北京的房价水平高于其他城市,甚至成为了全国房价的领跑者却有着其特殊的原因。
2.1 北京住房成为居民投资或商家投机的手段
北京正在进行现代化和国际化建设,城市正处于迅速上升和蓬勃发展时期,在这一大的背景和环境下,土地自然升值,新建住房区位外移,住房供求关系持续趋紧,金融体系不完善,居民投资渠道少而不畅,银行利率降低,炒股风险过大,再加上某些人为操作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北京的房价上涨,成为经济发展的伴生现象。经济学家,甚至普通居民都作出北京房价要上涨的判断,因此导致部分居民采取多种方式投资房地产,如将银行存款转用于购买住房,购房成为变相的储蓄手段,充分利用国家的住房信贷,倾其全力购置住房,期待房屋的增值。购房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投资效果已经在北京市居民中产生了连锁反应。与此同时,在对北京房地产市场和北京房价升降规律作出判断的基础上,商家瞄准了时机,抓住了商机,对房地产进行投机性的购买,形成了投机性的需求,对房地产市场和住房价格也产生了影响,不利于价格的稳定。
2.2 北京中低收入阶层居民住房缺乏制度保障
按照国外的经验,对城市中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政策建立相对独立的住房保障体系。这样不仅使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得到切实的保障,而且有利于房地产正常的运行和房价的稳定。北京采取建设经济适用房来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多年来,一是因为经济适用房建设和供应数量不足,二是由于管理问题突出,因此造成经济适用房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对稳定和平抑地区房价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自2004年以来,经济适用房短缺非常明显,2005年几乎没有经济适用房供给,使本来应由政府保障体系来解决住房问题的中低收入居民被迫通过市场来买房,导致供求关系的紧张,房源严重短缺,最终促使房价上涨。
2.3 分配不公、贫富差别
回顾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历程和住房价格的变化,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城市和区域看,住房价格的上升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开始,而后渐次带动中小城市;从城市内部看,住房价格的上涨从富人(在我国首先是集团购买力)购买高档住宅开始,而后不断向普通居民和普通住宅延伸和扩展。北京不仅自身比其他城市拥有更多的富有阶层人口,而且外地的富人也向北京聚集,他们拥有超乎寻常的购买力,是导致房价不正常上涨的原动力。据北京房地产信息网提供的数字,2005年上半年外省市个人在北京购买普通住宅、高档项目总额达到220.88亿元人民币,其中外籍人士和山西富商成为高档房的购买主力。
2.4 北京持续的人口增长
北京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的首都,人口从全国各省,四面八方,包括国外向北京聚集,这就使北京的人口不断扩大,2006年底,北京总人口达到1581万人,其中84.33%为城镇人口,人口的增加,尤其是城镇人口的增加,包括在北京落户的新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以及各种原因调入北京的干部和职工等,必然产生对住房的需求。
2.5 北京旧城改造和拆迁力度加大
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在现代化的建设中必然要进行旧城改造和危旧房拆建。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旧城改造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对新建住房的需求。不论是主动性需求还是被动性需求,这部分需求也是推动北京房价上涨的一个因素。
2.6 奥运会相关投资对北京房地产造成影响
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后,奥运会相关投资极大地刺激了北京市房地产开发活动。2001年至2005年,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高出3到15个百分点,反过来成为推动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3 稳定住宅价格的对策
3.1 扩大供应,活跃二手房市场
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中,新房供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随着住房总量的增加,这部分的比例应该是逐步缩小的,因此单是调整新建住房的供应结构是不能调整整个住房供应市场结构的,也不足以解决整个房地产市场中的价格问题。二手房不仅可以满足不同阶层的购房需要,而且可以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从而使住房结构更加合理,房地产市场更加健康有序。要放宽对二手房的交易和租赁政策的限制,简化手续,鼓励居民交易和出租二手房。要全面地衡量二手房买卖和租赁的得失和轻重。
3.2 及时有效地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措施
北京具有土地稀少,人口众多,富有阶层人口相对比例较高,流动人口数量巨大,社会购买力强等特点,必然造成北京的住房供应需求关系比其他地区和城市更加紧张,住宅中的户型结构和面积结构、质量差异等与其他地区和城市不同,因此宏观调控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促使供求关系的平衡。同时要引导居民的消费,进行理性的消费,通过合理的利益机制和管理办法,提高住宅的利用效率和住宅的商业周转,减少住宅的人为闲置,降低住宅的浪费。
3.3 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城市规划、发展方针和政策
合理的住房价格是以合理的城市规模和科学的增长速度为前提的。对城市住宅价格的调控必须从根本上入手。要统筹考虑城市的规模、发展速度与城市住宅建设及住宅价格的关系,使之协调与和谐。同时,城市要对已经聚集一定居民的居住地加强基础设施和各项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使全市人口得到合理的布局,减轻对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和交通压力。
3.4 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财政金融政策
正确的国家金融政策和信贷政策,不仅可以发挥金融对房地产业发展和市场运用的调控作用,防止房地产的泡沫形成和破坏,而且为一部分居民的部分购买力转向于其他的投资和消费创造了环境和政策,减轻了对住宅的购买压力。为了打击个别商家恶意炒房,抑制部分富有的人对住房价格的拉动作用,打破在分配和消费领域的不公平现象,政府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税收政策和其他的经济措施,促进住房价格的稳定。
3.5 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
针对北京流动人口多,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满足部分居民的住房需求,而且可以使住房资源得到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掘房源和节约社会资源。
4 结语
中央进行宏观调控,抑制房地产过热,目的是为了使经济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宏观调控成功不是以牺牲房地产业为代价,而是要使房地产市场更健康、更规范,更有利于解决收入和支付能力有巨大差异的公民的住房问题,更有利于北京的和谐、有序和高效发展,这是北京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北京市房地产投资已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应该适当调控降温。
参考文献
[1]黄序.北京城乡发展报告(2007-2008)[J].北京蓝皮书,2008,(1).
[2]张红,李文诞.北京商品住宅价格变动实证分析[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5,(3).
[3]周毕文,郑硕.上海和北京商品住宅价格的实证分析和趋势研究[J].中国商品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暨商品学发展与教育论坛论文集,2006.
篇13
一、山东省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1、热点地区的开发现状。山东道教旅游的热点地区包括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和泰安五个地市。包括道教在内的各地市的宗教旅游景点的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甚至过亿。例如,伴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威海市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相应的重点开发,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文登的昆嵛山和圣经山风景区也随之成为道教旅游的热点地区。
2、 温点地区的开发现状。温点地区包括:与泰山景区毗邻的济宁、临沂地区,与青岛相临的日照,还有处于沿海道教旅游热点地区和内陆热点地区之间的潍坊。论文写作,宗教旅游。这些城市道教文化旅游资源较丰富,受周边热点地区道教旅游活动的辐射与带动,近年来的道教旅游活动渐热。2007年各地市包括道教在内的宗教旅游收入在100万到1000万元之间;景点投资金额均在千万元以上。
3、 冷点地区的开发现状。鲁中地区的淄博、莱芜,鲁西南地区的菏泽、枣庄及鲁北地区的聊城、德州、滨州的道教等宗教旅游文化收入较低,属于全省道教旅游的冷点地区。各地市宗教旅游的营业收入、接待人数与投资金额在全省所占份额较低。然而,近年来淄博市的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进展很快,个别大景点的投资额在千万元以上,有向温点地区靠拢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地区经济优势。
二、山东省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山东道教旅游产品文化特色不够鲜明。现已开发的专项旅游产品,如山东道教之旅,尽管对各个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道教古迹进行了时空上的结合,但由于游览内容与周边省份之间的道教旅游产品可替代性强,体现山东特色的道教旅游活动项目少,因而无法满足游人的多层次心理需求,不仅影响了国内客源的回头率,而且难以打入国际市场。
2、 从全省范围来看,以道教旅游为主的旅游景点未能按照深层次的旅游需求联成网络,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宏观规划和整体开发。各地市的道教文化资源的管理分属于宗教、林业、园林、文物和文化等部门,各部门之间缺少积极的横向联系,而旅游主管部门又无权对其进行协调管理,这直接导致了全省道教旅游活动中跨地区长线旅游产品的匮乏。
3、 山东道教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存在漏洞。具体表现为:其一,对道教文化资源本体的保护措施不够充分。其二,对道教文化资源所处的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不够。在某些景区,如青岛崂山和泰山,频繁出现旺季游客量超饱和的现象,使道教文化旅游资源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其三,存在相关保护性法规执行不利的弊端。如在崂山风景区内,村民大肆放炮采石,上伸直逼崂顶,毁木伤景。论文写作,宗教旅游。
4、道教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销售的潜力未被充分挖掘。在开发中存在着诸如导游人员素质不尽人意,宣传中文化色彩不够凝重,旅游纪念品无特色等许多问题。论文写作,宗教旅游。 三、对山东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1、 旅游产品开发。
(1) 道教艺术类。以崂山为例,它的道教经典内容丰富,经韵保存完整性在全国居于首位,历史上吸引了无数的道士纷纷前来挂单学艺。现在,崂山太清宫中沿用的是地道的金山派崂山韵曲,它继承了唐朝以来珍贵的道乐曲牌,综合了崂山与十方丛林各派的精华,曲牌难度高且体系较完整。针对它的这种特色,举办崂山道教音乐演奏会等专题旅游活动,以配合单一的观光和朝拜游览活动,可提高山东道教旅游产品的艺术品位。
(2) 道教节庆类。道教在传播过程中,一些道教仪式与地方风俗习惯相结合形成了一些道教节日。山东省现在正式对外开放的道观有十余处,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道教场所的开放性,通过各种法式活动,让游人亲身体验道教节庆仪式的庄严肃穆与神秘法度,进一步增加道教旅游的吸引力。
(3) 道教健身与养生类。武当之祖张三丰年少时曾在崂山学道,武当山成道后复来山东居住多年,在泰山北麓岩洞内修炼真丹,留下了“懒张石屋”一景。明永乐年间,他三次经青州去崂山传道、教武术,不仅向崂山道士传授了武当拳艺,而且为潍坊增添了“武士道”新道派。在开发山东道教旅游产品时可通过武当派与山东的这段历史渊源,面向武术爱好者推出习武建身,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项目。
(4) 道教遗迹建筑类。崂山的太清宫、上清宫、太平宫等皆为旅游价值极高的古道观。论文写作,宗教旅游。此外祭祀道教俗神和自然神的各类坛观在山东也分布极广为数众多,因而对道教教义的辐射作用巨大,并逐步成为当地的道教传播中心和后世的旅游景点。论文写作,宗教旅游。著名的有泰山碧霞祠等。对它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精心选址、合理布局、独特风貌、深厚文化和神秘感应气氛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2、旅游客源市场开发。
(1) 国际市场。山东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道教文化是齐鲁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宗教、伦理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山东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日韩和东南亚市场为主,兼顾欧美等远程市场。
(2) 国内市场。 第一,对国内目标市场的开拓方向,要以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为主,与旅游产品的定位相匹配的市场为主。第二,市场开拓工作要有针对性的、组织性的引导自发信徒从道教朝圣者向道教文化爱好者转化。第三,市场营销宣传应着力从体现道教旅游景点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入手,录制发行有关宫观、道教名山及道教盛会活动的幻灯片、录象带及光盘,丰富省旅游网站的有关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介绍的内容和内涵。第四,出版介绍道教文化的宣传册或书籍,并向国内外饭店、旅行社赠送,宣传册应使用多种语言。第五,要注意利用现代传媒方式如因特网、卫星电视、手机网络等进行宣传促销。
(3) 应注意依附其他旅游产品的发展,充分利用其客源市场,如民俗旅游客源市场和生态旅游客源市场,注意各种旅游产品客源市场的共用,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
(4) 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和联合促销,力推长线道教旅游产品,提高同一客源的利用效益,将道教旅游融入其周边区域旅游市场的大循环当中,体现整体效应。
3、旅游商品开发。论文写作,宗教旅游。
(1) 道教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要集观赏性、收藏性、馈赠性为一体,质量档次要高,切忌粗制滥造,否则会使旅游地的形象大打折扣。同时,道教旅游纪念品、小商品的制作要突出地域及景点的鲜明特色,使之成为游客只有置身于当地才愿意购买的旅游商品,并成为游客心中的感情寄托物。如可利用潍坊剪纸、济南刺绣、青岛贝雕、淄博陶瓷美术玻璃等形式围绕当地建筑物及其周围风光,有关道教人物、故事及传说来选题,生产旅游商品。
(2) 对道教旅游商品的生产要选择正规定点生产单位,严把质量关。加强商品技术监督,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改进包装,形成规模经营,创造一批山东名牌旅游商品。
(3) 道教旅游商品的销售网点布局要合理,渠道要畅通,既方便顾客购买,又不破坏道教旅游景点的庄重和神秘氛围。对旅游商品店要进行有序的行业管理,做好购物的后续服务,以一流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吸引游客,使得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小结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近代以来的道教文化与鼎盛时期相比,确实衰落了,然而它内在的生命力并未消失殆尽,其传统信仰与现代生态养生潮流相结合,在科学发展观思想占主导的今天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这一背景下,山东省作为道教旅游资源大省只要做到深挖内涵,面向市场,统筹规划,定会大有可为的。
参考文献:
1.《宗教与文化》何小莲著——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4;
2.《道教三百题》王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4.《中国旅游文化》何佳梅翟忠义主编;学苑出版社1999.12
5.《旅游宗教文化》沈祖祥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1
6.《旅游商品学》钟志平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