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管理会计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管理会计诞生于19世纪西方纺织、钢铁等重型制造企业中。二战后,管理会计正式成为哈佛商学院的一门专业学科,并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几十年来,西方管理会计研究伴随着众多企业的生存与竞争不断地突破自我和创新,研究内容不断增加,研究方法日趋多样,理论基础也不断扩展。可以说,这门学科的研究目前在西方已经比较成熟。
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早期的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还没有自己的体系和重点。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研究逐渐与实务相结合,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摸索,取得了许多丰富的成果。时至今日,与国外相比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还存在哪些差距?如何能够使中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我们以相关文献为依据,从研究主题、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来分析管理会计研究所必须面对的关键性问题,为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提供建议。
二、管理会计研究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主题管理会计研究起源于西方传统的制造性企业,其研究的历史也是伴随着产品的制造成本和成本控制发展起来的。早期的研究关注于制造性环境中的问题,如改进生产成本和改善制造成本管理。但是,随着制造性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越来越多的利润来自于非制造性环节时(例如产品的设计阶段、售后服务阶段等等),而且这些非制造性生产环节逐渐成为北美经济的主流,?管理会计的研究背景逐渐向制造前与制造后活动∞、服务行业②和政府部门@等领域扩展。人们对于非制造环境的关注,带来了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科学设计与应用的研究,而价值管理的理念又促使人们开始关注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因此又有了ABC与ABM的研究。而近年来企业战略的重要作用使得人们又意识到许多管理工具具有战略管理的功能,例如平衡记分卡。这便带来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风潮。而当管理会计逐渐突破单一组织和一国的边界,集团与跨国公司变得越来越重要时,对于价值链管理(包括供应链、专利与特许使用权安排、外部采购、有效的客户反应系统以及竞争者分析等等)、转移定价等主题的研究便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研究背景对于研究的主题或者说研究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运用要与研究问题的本身以及当时的外在环境相适应,正确地运用管理会计研究方法是提高会计理论研究水平的保证①。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流方法是经验研究。正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务实性才使得基于企业的实彤案例研究一直以来成为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我国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研究的成果开始的,起初主要是翻译和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实地进行研究,而那时西方已经开始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尤其是近几年,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几乎成为了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方法②。再看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目前经验研究还不占主流,即使是经验研究,大多也属于实彤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的比重相当少。即使是案例研究,研究水平也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国外成熟的案例研究都有自己的理论框架或者理论模型③,而国内多数案例研究还局限于讲述一个故事。尽管案例研究具有许多优点,但是案例研究的桎梏在于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如果要在更加广阔的环境中检验理论,就应该采用大样本的研究,而对于管理会计研究所需的内部数据,问卷调查便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问卷凋查有两个很重要的技术:抽样技术和问卷设计技术。国内现有的问卷凋查与国外<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双月刊)2008年第5期成熟的问卷调查还存在极大的差距,成功的问卷设计一定是基于理论基础,再结合前人的研究设计进行调整和完善而成的。但是从我国现有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研究并不是验证某种理论,而只是说明一种现象,往往是需要了解什么问题就直接设计什么问题,而对于研究问题的计量还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性④。
另一个研究的差距就是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方法就是由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的本质内容设计实验,控制某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得实验环境比现实相对简单,通过对可重复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从中发现规律的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研究中,实验法常常用于预算、激励机制和转移定价等问题。总的说来,实验研究相比经验研究有更多的困难,它除了需要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同时,它要求大量的实验参与者,以及实验经费和计算机联网的实验室环境。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得到许多在现实环境中无法得到的数据,从而在理论的检验上就有了更加广阔的范围和比较独特的视角,能够捕捉到更为主观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理论基础上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结合更加地紧密。
(三)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在理论基础方面,西方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一般采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经济学(如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及审计学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管理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叉学科,其基础是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管理会计与企业管理密切结合的特性也使得管理学成为其主要理论之一。而近些年,以权变理论为代表的社会学以及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的重要作用也更多地体现出来。权变理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不存在广泛适用于所有环境所有组织的会计系统。应该明确会计系统的具体特征与某种确定的环境相联系,并且是恰当匹配的。OJ而组织行为学与会计学相结合形成了一门新的科学行为会计学,它通过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检验会计信息、过程和人的(包括组织的)行为的交互作用。Ho而心理学的研究体现在诸如个人对于管理控制系统的公平性感知(包括程序和结果的公平性)以及对于组织的信任和忠诚度等等,而这些因素对于组织的业绩都有相应的影响。
总之,这些理论的作用是不可以互相替代和比较的,只能通过结合它们所研究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方法来论证其研究价值。而实际上,越是高水平的管理会计研究,越是在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方面做到了较好的契合。
三、中外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会计论文的标准为证明上述分析的合理性,我们选择了两本杂志各自代表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和发展方向。据统计,国内的《会计研究》是权威期刊中发表管理会计研究比例最高的杂志,而且《会计研究》也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会计专业期刊。旧1国外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早,而且有自己专门的管理会计期刊《管理会计研究》
(Journalof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该杂志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声望。所以,我们选择这两本杂志作为我们研究的样本,样本的时间从1996至2006年共11年。
为了挑选出管理会计的论文,首先要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根据Shields(1997)以及Scapens和Bromwich(2001)的分类,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分为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几个方面。其中,管理控制系统又包括激励机制、预算、业绩评价、转移定价与综合控制系统。在选择管理会计的论文时,基于管理会计要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一基本原则,我们挑选出符合上述内容的论文,对于财务会计也会涉及的问题(如薪酬机制),要看其应用的理论与视角是否属于管理会计①。如果研究涉及的是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职能(现在也包括披露),我们不视其为管理会计的论文。
(二)研究主题和研究背景
1.研究主题的分布根据论文的具体内容,我们将管理会计研究样本分为七个领域(见表2):管理控制系统、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以及战略管理会计和其他。其中其他指管理会计的新兴领域,在我国主要指环境管理会计;在国外主要指行为管理会计。考虑到我国这一时期发表了大量的介绍战略管理会<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双月刊)2008年第5期计的论文,我们将战略管理会计单独列出。
2.研究背景的分布我们将研究背景划分为三类。
尽管大多数的管理会计研究适合于制造性的行业环境,但是很多研究成果是可以推广和通用的①,不限于任何一个企业或行业的研究属于通用型的(genericsettings),这类背景一般比较抽象或程序化。如果论文表明研究结论是针对企业或某个行业的,我们则将其划分为企业背景。这些企业主要包括制造性企业,还有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机构以及垄断性企业。最后一类是医院、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等非盈利组织。可以看出,针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在国内外的比例都很低,而国外大多是通用型的研究。
3.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企业界为背景的研究主题非常广阔,而非盈利组织和通用性的研究背景则更为关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JMAR中非盈利组织背景的比例几乎是《会计研究》的两倍。并且,《会计研究》通用性的研究比例较低,而JMAR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是针对所有组织的(45篇),这将是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学者努力的方向。中外研究相同的一点是,管理控制系统不管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都是研究的重点,这表明了管理控制系统在管理会计中的重要性。另外,我们还发现,战略管理会计研究在国内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与JMAR极为不同。
(三)理论基础西方对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应用比例明显超越我国;而我国只有在战略管理理论上占有优势,而在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方面尤为欠缺,大多数采用行为学的国内论文只是从规范的角度进行论述,实际上在国外的研究中,行为学研究大多是与问卷调查或实验研究相结合,提出有关行为学或心理学的变量并建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尽管也是应用了同一的理论,但是研究的深度和结论的价值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根据相关研究,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有38.89%缺乏理论基础,是国外17.98%的两倍还多,与本文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见表3)。这使我们感到与世界学术主流的差距并不只是技术方法的应用。在国内其他类中的研究,大多缺乏理论基础,规范性和介绍性的研究过多;而JMAR其他类中的研究则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并且多采用经验研究方法。JMAR对于综合理论的应用比例也高于《会计研究》。(四)研究方法现代哲学按照他们以理性或经验为知识的来源或规则而被划分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根据方法论的不同,现代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经验研究方法(广义经验研究,包括经验实证)。经验研究是寻求对客观现象解释和预测的某些具体研究方法的总称,包括档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等。经验研究区别于规范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它关注实务如何进行的,而不是关注实务应该如何进行;不采用价值判断的方法,而是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并且侧重于对命题进行证伪。
2.非经验研究方法(包括理论研究)。指除了经验研究以外的其他研究方法,包括分析性研究和规范研究、最优化等等。其中,规范研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围绕经济政策行为的经济后果进行逻辑推理,提出政策建议和制定行为标准。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国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几乎无不例外地基于理论和生产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假设和模型推导基础之上的,是连接理论与实证的桥梁。
我们把非经验研究分为分析性研究与其他(包括规范研究等)。因此,我们将研究方法划分为经验研究与非经验研究(见表4)。而经验研究又可以划分为:问卷调查、档案研究、实彤案例研究、实验研究以及综合方法(见表5)。统计结果证明了我们前述的分析,在国内的管理会计研究中,非经验研究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国外管理会计采用的却是以经验研究为主流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实验研究方法,还没有出现在《会计研究》中,但是在JMAR中的比例却相当的高。另外,国外与国内在研究方法上的发展阶段的确存在差距,国外已经以不再以案例研究为主,相反国内还处在实地/案例研究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国内管理会计的发展极为必要,也使我们更加期待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四、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走向世界的建议
(一)培植良好的企业文化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管理会计研究之所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还缺少优质的企业。优质的企业不仅仅具有良好的业绩,更重要的是拥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包括先进的管理思想、员工公认的价值观、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机制。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对企业实践的指导作用,进而也影响了研究的范围和水平。例如在国外,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已经相当普遍,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也可以采用大样本,而在国内,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采用作业成本法,只能作实彤案例研究。因此,应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培育更多的优质企业,为未来管理会计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空间。
(二)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由于我国缺乏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很少,学术界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①。因此,我们应该着手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推动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发展。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不仅能够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而且也能够加强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
篇2
对传统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首先,Internet建立了会计师事务所和外界交流的全新时空观。传统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以固定不变的场所和固定不变的营业时间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与现代人快捷的生活方式和激烈的竞争越来越不适应。虚拟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由顾客在任何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互联网上访问。这种优势可在更大范围上满足用户的需求,事实上通过Internet开展业务既没有国界,又不分昼夜。也正因为此,人们视Internet为信息高速公路,并予以充分重视。
其次,它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一种与顾客交流信息的新手段。互联网实际开辟了一对一(onetoone)营销的新纪元。注册会计师只须在计算机终端上利用电子邮件(E-mail)和交互式对话技术就可以与每位顾客进行深入细致的交谈,了解其对服务的不同需求。这种顾客主导、非强迫性的循序渐进的,同时也是低成本、人性的促销是顾主双方都非常愿意接受的。这也给那些规模小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第三,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获得大量的所需信息。在国际互联网上有许多专家长期关注各种商业信息的变化,并把它们作为免费资源放在网上。注册会计师只须利用Internet上先进的检索工具就可以轻松地获得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各种信息:各国公布的法规、各地证券交易情况、当前汇率、专业教育等等。如果想要查询有关注册会计师方面的信息,只要在任何一种导航系统(如yahoo)的提示下键入“CPA”,与之有关的WWW网址信息自动呈现在你的电脑中。并且还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放在相关的讨论组中,很快就可以免费获得在其他情况下须付出昂贵代价才能获得的咨询服务。
第四,利用Internet可以大大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网上获得大量低成本(甚至是免费)的资源;利用Web站点进行宣传比传统的电视、报刊、新闻会等的费用低得多;而利用Internet进行国际间的通讯(如发电子邮件、国际传真等)费用也相当低廉。
最后,利用国际互联网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产品。国际互联网的多媒体技术为会计师事务所在广告宣传方面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如ArthurAndersen会计咨询公司在“www.arthuranderse.com”网址上全方位地展示了各种业务的服务功能及内部结构,色彩鲜艳、图文并茂,部分还有动感;大部分软件产品还有自动演示和免费下载测试版功能,从而有助于顾客充分了解它。此外,的内容可以随时更新,这对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是非常适合的。
如何创建虚拟事务所
在Internet上建立虚拟公司的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建立自己独立的站点,一般只有大型的公司才能作到,如IBM公司;另一类是通过搭借lnternet服务商(ISP)来完成,由于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而为广大中小企业接受。大部分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比较小、业务不复杂,因而大多也是采用后一种形式。下面对之进行的步骤作些介绍。
首先,必须申请一个WWW网址。用户通过在自己的计算机中输人特定3W网址,而与同该域名相对应的网络计算机相连接,获取上面的信息;一个域名只能对应一台计算机,因而不能重名,所以它起到了产品商标和企业标识物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在选取域名时最好与自己的单位名称、注册商标一致,这样便于别人查找,也与自己平时所作宣传统一起来,以便形成完整的形象。一般来讲,3w网址的格式为:WWW+商标名(或企业名)+国际代码,中间用点隔开。比如,迪斯尼公司的3W网址为“www.disney,com”。在国际代码方面,由于我们地处中国,因而在申请域名方面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可以在国内申请到COM.CN的域名,还可以到美国注册COM的国际域名,但这时首先应在美国注册你企业的商标名称,否则即使你注册了域名,也有可能被域名的商标所有者通过法律手段要回。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是国务院信息办授权管理中国域名的唯一机构,有关如何办理域名注册的详细情况,可以在CNNIC的WWW服务器:hottp:/www.上查询。
篇3
所谓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审查和监督的内容。而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活动总是由相应的资金运动来加以反映的,一定的资金运动以及它所揭示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就是会计审查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会计对象。在新形势下,会计对象的研究内容也随之加大,会计管理模式也从传统的监督财务会计向知识资本管理进行转化。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对象已经不能再局限于企业一定的资金运动,在新形势下还应当包括与物质运动、资金运动、信息运动息息相关的,体现投资者、经营者、客户等利益相关方的产权运动。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对象上非常相似。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根本目标上的相似性
传统企业观念认为: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编制出反映企业经济管理运营活动并且向外进行公布的财务报表;管理会计的目标在于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实质上,在资本经济化的当前形势下,企业的管理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管理的重心已经转变为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而由于智力资本集中体现在财务会计信息之外,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必须要求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同时提供相应的信息来作为做出决策时的参考。现代会计系统一方面要求财务会计必须提供真实、准确的对外供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了解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另一方面要求管理会计改进和创新企业的内部管理最大程度的维护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二者结合起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服务,因此,二者在根本目标上非常相似。
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信息来源上的相似性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对企业的运营管理情况作出的会计分析,都来源于企业运营各个环节和过程的数据信息,只是会计人员对数据信息归纳、整理的重点不相同才导致最后信息形式上的不同,但实质上,从总体上来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信息来源上是相似的。
二、新形势下如何才能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
虽然不仅从理论上来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融合的可能性,而且从实践上来看二者融合也是当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仍然是一道难题。一般来说,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科学的会计观念
在企业传统的管理观念下,往往重视监督财务会计而忽略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这一传统观念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当前的发展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科学的会计观念,实现监督会计向管理、服务的重心转变,真正将这二者完美结合起来共同实现“维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这一终极目标。
篇4
(1)“意见稿”中的管理会计概念界定是否准确;
(2)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或基本指引应当如何设计;
(3)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的边界应当如何界定;
(4)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5)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指引应当如何规范,体例怎样设计;
(6)如何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
(7)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应当符合哪些标准;
(8)管理会计应当具有哪些功能,如何在企事业单位中实现这些功能,怎样评价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情况;
(9)有无必要形成管理会计报告,若有必要,一份完整的管理会计报告应当满足哪些标准,包括哪些内容,等等。
以管理会计的概念界定为例,“意见稿”中认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笔者认为,这一概念界定过于功能化,对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以及引导企业实践缺乏宽泛性、包容性与发展性。据此,笔者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指企业组织围绕信息支持系统与管理控制系统,以实现价值增值这一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这一定义可以简称为“一个目标,两个系统”,观点明确,便于记忆,延展性强。概念中的“价值增值”是整个会计系统共同追求的目标,它体现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内在联系;概念中的“两个系统”,无论是管理会计的信息支持系统,还是管理控制系统,均以内部使用者为导向,这种对“两个系统”的表述较好地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作了阐述。总之,包括概念界定在内的上述这些问题,都应该建立在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之上开展讨论,且采用相同的研究范式或框架进行研究,这样才能体现理论研究可理解性和效率性,进而对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以及对全球管理会计知识体系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由于人们对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的认识不统一,在管理会计框架结构等的构建中表现出系统性弱或者稳定性差等现象,使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缺乏进一步深化的内在机制。同时,在外部复杂性增强的情况下,容易给理论界带来诸如“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这样的风险,使实践中应用的效率与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笔者认为,当前以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经济组织理论(Economics-based of organizational architecture)和价值管理理论(Value-based management accounting framework)为基础来进行管理会计研究,并以此全面推进我国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由美国的弗德勒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理论的核心是,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必须随着环境的内外条件变化而随机应变。随着权变理论的兴起,人们认识到世界不存在某种“普遍最优”的管理会计系统,即“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强调企业应对环境的“适应性”,即企业组织要有效运行,其组织结构和控制系统必须与其环境相适应。权变理论将这种“适应性”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选择性适应、交互性适应和系统性适应。权变理论有助于管理会计工作者认清当前所处的管理会计发展阶段,并有针对性地选择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工具。
比如,许多企业在现阶段提出了诸如企业“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多少资源”等观点,它表明目前的管理会计正处于以权变性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应当强调以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组织的管理效率与效益。从管理会计的“两个系统”看,权变理论的“嵌入”,不仅涉及管理会计控制系统,如战略管理、业绩评价、预算制定和成本系统等影响因素,还关系到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的效率与效果的评价与应用。譬如,可以利用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进行各种影响因素的交互项的检验,并据此考察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经济后果等。总之,权变理论对管理会计系统的完善与发展起着推动与促进的作用,并最终为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目标服务。
(二)经济组织理论
经济组织理论是马克斯?韦伯对管理思想作出的贡献,该理论包括组织行为理论、组织变迁理论、组织关系理论、组织文化理论等内容。组织行为中的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能力理论等对管理会计中激励机制设计以及控制机制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企业实践中的并行工程和精益生产、企业战略联盟、敏捷制造、虚拟公司和插入兼容式企业,以及企业的兼并与收购等丰富和
发展了组织变迁理论。 组织关系理论为管理会计创新提供了内在动力,以企业组织的内部关系而言,一些企业探讨构建的小利润中心组织模式,如海尔的战略单元、上海汽车集团的“人人当老板”模式、日本稻盛的“阿米巴”模式等,均体现了组织变迁过程中的新型组织关系;而就企业外部的组织关系而言,由单一企业向多企业集聚的方向发展,则基于组织关系的组织间管理会计,如供应链管理会计、企业群管理会计,以及现阶段中央强调的混合经济型组织管理会计等开始形成与发展。
与此相关的研究课题还有:
(1)组织间关系与企业群成本管理;
(2)组织间管理与管理会计创新;
(3)组织间关系质量与战略成本管理;
(4)组织间关系与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以及组织文化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认知等。
组织文化理论对于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譬如,当强调“企业成本转变为社会成本”这种文化理念时,延伸的管理会计课题就应运而生,即:
(1)注重轻资产经营在管理会计中的地位与作用;
(2)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合作经营,如从实体价值链转向虚拟价值链的组织间管理会计研究等;
(3)结合经济组织的经营特征,实施管理模式的创新等。以国内两房企为例,虽然万科与万达(简称“两万”)同属房地产企业,但其管理模式却各具特色。万科是住宅地产的龙头企业,而万达是商业地产的领导者。万科管理模式的组织文化表现为:借助于“标准化+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拓展组织的利润空间,并聚焦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以此形成核心的细分市场(也在其他一些重要城市有选择性地进行布局),通过围绕顾客需求,在创造顾客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在组织管理手段方面,应用最充分的是通过资产周转率战略来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应用现金流量管理实现组织价值的最佳化目标。由于资金周转速度快,万科这家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变成了一家轻资产的公司,毛利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并居于同行的先进水平。万达管理模式所体现的组织文化是应用“订单式商业地产”运作,通过事先筹集大量资金,并带动周边土地等无形资产增值来构建自身独特的盈利模式。具体的运作方式是“联合协议、先租后建、共同参与”,积极打造城市综合体,使“万达开在哪里,城市中心就搬到哪里”的商业文化成为现实。
(三)价值管理理论
价值管理理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分析(Value Chain Analysis)”、詹姆斯?迈天的“价值流管理(Value Current Management)”,以及汤姆?卡普兰提出的“价值管理(Value Management)”等,这些理论已成为价值管理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以波特的价值理论为例,其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如从早期的企业价值链理论(《竞争战略》一书为代表)到行业价值链理论,即供应链关系(《竞争优势》一书为代表),再到国家价值链理论,又称菱形理论或钻石理论(以《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为代表),以及后续在《哈佛商业评论》等杂志发表的系列文章,共同构成了波特的价值管理理论。詹姆斯?迈天价值管理理论中的“价值流”是一组作业活动的统称,它可以体现为外部顾客的价值流,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种价值流管理活动。换言之,它是企业为实现某一特殊结果所开展的价值活动的结合体。卡普兰的价值管理理论是以未来现金流为代表的现值管理理论,该理论强调未来现金流贴现的重要性,即借助于贴现对公司价值进行精确、可靠的计量与描述,并且认为现金流贴现与企业的市场价值密切相关。
价值管理理论是整体价值观与价值活动观,内在价值观与外在价值观的统一,它强调的是管理会计的战略视野和全局观念。首先,从整体价值观与价值活动观的关系来看,卡普兰所代表的价值管理理论是一种整体价值观,它体现了企业未来收益的资本化,即贴现价值。并且,它成为衡量企业绩效最全面的标准,是一种动态的概念。波特和迈天则是价值活动观的代表,他们认为作业产生价值,通过价值带来的作业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最终加总之和便可以累积出企业的价值增值数额,它是一种静态的价值管理概念。
其次,从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关系来看,以波特为代表的价值管理理论强调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即努力创造顾客价值。顾客价值指的是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是感知利得(Perceived Benefits)与感知利失(Perceived Sacrifices)之间的权衡。彼德?德鲁克说过,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管理会计就是要实现“顾客价值创造经营(Customer Value Added Management:CVAM)”。外在价值代表的是由外部投资者认可的企业投资价值,就上市公司来讲,其体现的便是股票市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使企业价值管理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并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上加强价值的运筹。
以上述三大理论作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基础,体现了经济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融合特征。如管理模式的研究便是经济组织理论与价值管理理论综合发挥作用的产物,当然也离不开权变理论思想的指引。“三大理论”是现阶段管理会计研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它不仅给出了当前管理会计研究的大致范围,也为人们对“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等关系问题的认识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理论平台。
三、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式
从企业边界的视角考察,企业的动机是由成本动机与收益动机组成的,成本动机强调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而收益动机突出企业的能力培养,并通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获得更多的收益。管理会计研究范式就是管理会计研究者共同使用的思维模式或框架。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的关系
管理会计有两大研究范式,一是概念导向的范式(或称以概念为中心的研究范式),二是案例导向的范式(或称以案例为中心的研究范式)。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根据上述“三大理论”可以将这两种范式与理论基础的关系图示如下,详见图1。
图1表明,无论哪种理论基础,都可以为两种范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或者进一步说,权变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内嵌于其他两种理论的活动之中。
结合财政部颁布的“意见稿”,可以从体系建设等若干方面对这“两大范式”进行总结、提炼与归纳,如表1所示。
(二)概念导向的研究范式
以概念为导向的管理会计研究范式,往往是管理会计概念扩展以及由此延伸的内容创新为载体的一种形式再现。从情境角度考察,管理会计研究可以形成与“情境无关”和与“情境相关”的两种研究成果。概念导向所形成的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往往是与“情境无关”的成果。
无论是图2中的理论规范模式还是理论实证模式,作为概念导向下的两种管理会计研究形式
,其成果的形成一般情况下是与具体的情境不相关的,即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研究成果。以理论规范模式为例,通过将成本概念扩展为生产成本与协调成本,以及外部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可以形成新的管理会计概念,如产品的“自制”与“外包”这两个概念,从而对管理会计中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新的理论内容和方法工具。 比如,对“环境成本”进行概念扩展,则基于环境保护成本视角可以形成“环境成本管理”,而基于物料与能源成本视角则可以形成“物料流量成本管理”等。再比如,将成本从“组织内成本”发展为“组织间成本”,则供应链成本与企业群成本等概念就会应运而生。理论实证模式主要考虑的是管理会计的影响因素,其基本框架是“影响因素――管理会计系统――经济后果”,具体如图3所示,其形成的研究成果往往也不具有特定的情境性。
(三)案例导向的研究范式
以案例为导向的研究成果一般与“情境相关”,并与“情境”具有紧密的融合性。这种“情境相关”的形式,可以分为“情境嵌入”与“情境依赖”两种情况。情境嵌入,即将新的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嵌入于管理会计实践之中,通过引进、吸收、消化与提高,以实现再创新的目的等,它一般需要借助于管理会计工具的指引。情境依赖,即围绕某一企业组织开展的原创性管理会计研究,它通过深入企业实践并采用提炼、升华、普及与推广等方式达到创新的目的。在案例导向研究的实践中,目前主要有两大模式,即成本模式和收益模式。具体如图4所示。
图4中的成本模式主要依据的是经济组织理论中的交易成本等概念范式。日本的丰田经验亦即丰田管理模式,它包括拉动式的即时生产系统(JIT)、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工作法(Teamwork)、并行工程(Concurrent)、成本企画等内容,是一种成本管理与质量控制相结合并贯穿始终的管理体系。收益模式主要依据的是经济组织理论中的能力资源等概念范式以及权变理论。日本的稻盛经验,即京瓷模式又称阿米巴经营方式,它有三大特征:一是实施权变式的经营,即构建阿米巴组织;二是要求各部门统一采用“单位时间核算”这一评价标准;三是通过速度链效应规避机会损失。与丰田经验强调成本降低不同,稻盛经验强调收益管理,体现管理会计中的“EVA理念”。
其积极意义表现为:
(1)基于可控性视角计算阿米巴利润,增强阿米巴组织经营的积极性。
(2)生产经费和销售经费中不含劳务费。因为劳务费不是阿米巴负责人能够管理的费用,因此在追求“经营的本质”,即“销售额最大,经费最小”的时候,不是通过削减劳务费,而是通过职工的创意来提高经营效率。
(3)生产经费和销售经费中包含“利息折旧费”。京瓷认为“资产需要花费利息”,员工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为自己和企业创造价值,它体现了劳动等资源所反映的经济活动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提供动力的基本理念。
在案例导向的研究范式中引入“经营权控制”与“剩余权控制”,能够将企业文化、行为动机等因素嵌入于管理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之中。一般的制造型企业往往通过预算控制、业务外包等形式严格实施经营权控制,因为它更注重市场份额,要求为顾客创造价值,丰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而有的企业由于规模过大,内部组织形式出现了不经济的情境,这时对于一些辅或相对独立性的工作或单位,本着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原则,可以采用剩余权控制的方式,这样可能更便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譬如组建一些小利润中心,如海尔的小微公司等。一般来讲,企业往往得两种控制权综合应用。尽管表面上看,京瓷公司采用的是完全型的剩余权控制形式,实际上其内部,如某个价值流组织中可能体现出的是极具代表性的经营权控制思想。总之,无论是经营权控制还是剩余权控制,管理会计系统的目标就是要能够权变地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确保企业管理活动的价值增值。
篇5
2管理会计对成本核算方法的完善与改进
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下发的财会[2013]17号文“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中宣布,自2014年1月1日起将施行新的成本核算制度。新成本核算制度的第三十六条规定:“制造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按月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采取的分配标准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在开工期间进行合理分摊,连同开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一并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企业根据自己生产特点及管理需求,或采用品种法、分批法,或采用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构成项的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其他成本)在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时,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可以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耗用情况,直接对应计入;而对于制造费用及其他成本,譬如,间接材料与人工、生产耗用水电、设备与车间的折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等,无法直接将其归集到相应生产对象上的,在传统的分配方法下,一般先按部门归集制造费用,然后再采用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标准分配到生产对象上。随现代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存在一些分配失真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作业成本法也就应运而生。上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中第三十六条规定,也充分体现了作业成本法在现代成本核算的重要应用。作业成本法下,将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多用于直接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动因(多用于间接成本分配)。作业成本法,不同于上述传统的间接成本分摊方法,而是先将间接成本分配到作业集/库中,然后再到具体的成本对象。它可分两个阶段:阶段一采用合适的资源成本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成本集/库或作业中心;阶段二采用合适的作业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用于度量成本对象对作业的耗用情况)再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作业成本法非常适合于产品极为多样化,流程极为复杂,或产量相当高、极容易发生成本扭曲或生产中耗用资源数量经常变换的公司。作业成本法最先于制造业中采用,今天,诸如医院、银行及保险公司等,不仅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核算,同时也将其用战略决策,如流程分析,绩效管理评估和获利能力评估等环节。
3管理会计在成本管理决策中所起的作用
在成本管理决策中,管理会计更加重视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可控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更加重视成本控制管理对供应链流程的反馈;更加强调机会成本、隐性成本、未来成本等非量化、非显性成本在经营决策中的影响;更加主动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与管理。
3.1管理决策中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可控成本更加关注
成本会计是以客观、准确的反应生产中原材料、人工、费用等的耗费,以合理的分配标准实现产品成本的准确化为目标。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它更加注重产品成本的性态差异分析,即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变动成本是指生产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产品包装费等;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生产规模下,相对固定不变的成本,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厂房及设备折旧等。无论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根据其决定影响因素,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酌量性成本和约束性成本。在短期决策中,管理会计更注重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酌量性成本的分析管控。只有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组成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各种不同技术手段,改进及完善生产流程,以消减或降低酌量性成本的组成部分,才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在部门绩效管理与考核中,无论是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重点考察的是其可以通过施加管理决策和影响的部分指标,即可变成本、可控边际贡献、剩余收益等指标。在成本费用类的控制指标中,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中的酌量性成本等又称为可控成本,即公司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所制约的成本。通过采取一定的管理方法与手段,降低整体部门的营运成本费用的支出,在营运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无论对于哪一类中心的绩效考核中,成本费用项的考核指标设置时,都应关注其可以施加决策影响的可控成本具体分项指标的设置,从而实现对最终可控指标的管理与考核。
3.2管理决策中加强了成本控制管理对生产流程的反馈
在管理会计中,通过价值链分析,界定当前的成本指标和绩效指标,并评价整个供应链中哪些环节可以增加客户价值哪些可以降低成本。它的目的在于关注产品或服务的总价值链,并确定价值链中能支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战略部分。通过价值工程对当前成本和可允许成本(标准成本/理想成本)之间差距进行分析。基于客户的需求,对产品或设计、材料、规格和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区分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增值成本是指将资源转化为与客户需求相一致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而非增值成本对客户偏好来说并不重要或无关)。通过对供应链的分析,进行流程再造/业务流程重组,彻底重新设计流程,消除不必要的步骤,减少错误机会并降低成本,消除所有非增值活动。我们要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改善。
3.3管理决策时对产品成本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及未来成本增加了更多的关注和分析
成本会计在以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算生产中原材料、人工、成本费用等的耗费时,是以已发生的、显性的、可准确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为依据进行核算的;而管理会计在进行成本决策时,除对已发生的、显性的历史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外,其更加关注其背后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和未来成本。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监督之外的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中方案选择其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未来成本,又称预计成本,相比较历史成本而言的,是指尚未发生的成本,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合理地预测在未来某个时期或未来某几个时期将会发生的成本,它实际上是一种成本目标和控制成本。在对某种产品进行自产还是外购决策时,对自产所需存货所占的资金成本、生产管理所需专业人力资源等,都是游离于常规财务核算之外,这些都属于隐性成本;无论哪种决策,如果将这部分资金、人力资源投资于另一方案的收益或成本降低,就是该方案下的机会成本。在管理决策时,已经发生的历史成本,无论你做出的是何种决定,都不能再有改变或突破,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关注与决策相关的未来会发生的成本,比较未来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从而做出有利于整体收益增长的决策。
3.4管理决策中对成本控制由过去的事后被动控制,转变为事前的主动控制
在对产品定价时,一般采用市场定价法或成本基础定价法,其中成本基础定价法最常见的就是综合成本基础上成本加成定价法,即在总成本基础上,加上目标期望利润后,得到目标销售价格。在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中,总成本是我们预先接受的。在管理会计中,目标成本法,作为产品的定价方法之一,与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有相同的地方,即售价都是在成本基础上加上目标期望利润;它也有着与其显著不同之处———它是先根据接受的市场竞争价格,在确定目标利润后,再确定可允许的总成本,以此确立目标成本,通过建立交叉职能团队为目标成本实施生产。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在生产成本的管理上,被动接受生产成本,或在生产完成后若发现一些异常成本数据,方反馈改进生产流程,即属于事后的、被动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而目标定价法,是先预设目标成本,通过交叉职能团队,对生产流程进行不断优化,使生产成本实现不断降低,令生产成本达到预定目标成本或低于目标成本,从而实现对生产成本管理上事前的、主动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
4管理会计发展展望
篇6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然已达二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篇7
我国从1993年企业会计改革开始,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具体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一直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阶段,我国有效的会计规范有会计法、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门的若干规定和解答等,这些会计规范之间有时出现冲突或后者否定前者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会计实务工作者对所面临的问题,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会计规范的层次较多,过于复杂。从层次上讲,基本准则要受会计法的制约,具体准则要受会计法和基本准则的制约,会计制度要受会计法、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三重制约。从会计法到会计制度随着管理层次的增加,沟通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将加大。一道命令在经由层次自上而下传达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曲解、遗漏和失真,由下往上的信息流动同样也困难,也存在扭曲和速度慢等问题;其次,众多的部门和层次也使得计划和控制活动更为复杂,一个在高层显得清晰完整的计划方案会因为逐层分解而变得模糊不清失去协调;另外,随着层次和管理者人数的增多,控制活动会更加困难。这样看来,由于我国会计规范的层次较多,会计规范在执行中存在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会计管理不够顺畅,不但造成社会资源上的浪费还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二、构建节约型社会下科学合理的会计规范模式
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规范模式符合经济发展对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导致会计国际化,而会计国际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我国现阶段会计规范模式总体上讲主要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存的双轨制模式。这种模式使会计规范的研究开发、制定与发行、学习培训、信息反馈修订等成本大大增加,这与新形势下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随着我国会计环境的变迁,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我国的会计规范模式必然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转化,即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模式向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转变。因为这种模式既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又适应国际会计规范发展的要求,更体现了新形式下创建节约型社会对会计管理行为的要求。会计准则的单一模式是节约型社会下科学合理的一种会计规范模式。
(一)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能大大降低会计规范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上世纪80年代初,杨纪琬、阎达五两位教授率先提出“会计管理”这一新概念,并进而论证了会计的本质是以讲求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管理活动。会计既然是一项管理活动,其必然讲求成本效益,而会计管理的成本效益又与其管理层次密切相关。会计规范的制定与执行必然涉及到相关的成本和社会效益问题,会计规范层次是否科学合理对会计规范的成本有着重大影响。我们从管理学角度来看会计管理层次问题,会计管理层次存在的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副作用,层次多意味着费用也多。层次的增加势必要配备更多的管理者,管理者又需要一定的设施和设备的支持,而管理人员的增加又加大了协调和控制的工作量,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和效益的降低。在一定条件下,减少会计管理的层次是讲求经济效益的最好方法。会计规范向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转化能大大降低会计规范的执行及其相关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具体会计准则的大量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规范正向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转化
我国于1992年11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了企业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在1992年11月30日颁布,自1993年7月1日实行,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接轨,最终在2006年初构建起一套相对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一体系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及38项具体会计准则。显然,会计准则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会计规范的走向是用会计准则逐步代替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的大量出台正标志着我国会计规范向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转化。
(三)会计准则单一模式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对会计规范的新要求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必然使会计发生重大变革,会计是社会经济的产物,总是要不断地适应和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亦提出了新的要求。就会计规范来说,要求尽量减少其层次使会计规范的执行更加顺畅高效,而我国目前的会计规范是一个多层次格局,且缺乏相对的稳定性,这样的会计规范不仅是资源上的浪费,也给实务工作者带来了很多麻烦,其工作效率低下,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规范提出的新要求,改进会计规范模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是经济发展对会计规范的新要求。
(四)会计准则单一模式能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并使会计规范执行更加顺畅
会计工作的效率受会计人员素质及会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会计规范是会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规范的层次越多,会计所处的环境就越复杂,会计人员对会计事项的处理难度就越大,会计工作的效率就会降低;同时,会计规范的多层次有时会使内容重叠,这些内容若衔接不好甚至出现矛盾,从而导致会计规范执行不顺畅或执行错误,这不但浪费了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规范若采用会计准则单一模式,会计规范的层次减少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就会提高,会计规范的执行就会更加顺畅,既节约社会资源又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五)会计准则单一模式适应了国际会计规范发展的要求
世界上各国采用的会计规范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会计准则单一模式;另一种是以德法等国家为代表的双轨制模式。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德法等国家的会计规范模式大有向英美等国家会计规范模式转化的趋势,德国与法国等国家近年来都相继成立会计准则委员会,就证实了这一点。对于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循环,中国的会计规范必然与国际会计规范接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单一模式是适应国际会计规范的潮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会计规范模式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会计规范改革的必然。
三、构建我国会计准则单一模式值得关注的问题
篇8
会计过程管理通常就是指在能够保证会计组织条件的前提下,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会计工作的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时间段,会计过程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会计信息资源的质量,其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根据会计工作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相关制度和工作方式的调整,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其次,要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从而使会计工作能够更好地对市场环境中的风险做出反应,防止发生更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要不断使其和社会各种资源有效协调。最后,要不断发现会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采用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改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会计管理活动最终目标的实现,以下笔者就会计管理活动中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一)会计决策会计决策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会计工作的实际效果,要根据评价的标准对提出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在比较之后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进行实施,会计决策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期针对性非常强,还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管理,所以,在会计决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同时还要求领导者必须要在决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二)会计计划计划是指针对一定对象即将开展的会计事项在时间和资源配置及使用方面所进行的事先安排。计划是会计工作安排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计划在会计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为会计人员指明会计工作方向和协调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减少和避免内耗;二是对会计环境变化作出预测判断和分析,对不确定的问题作出应对安排,有效降低会计风险;三是对有效的会计资源作出必要调配和整合,避免和减少会计资源的浪费和重叠,更好地利用和使用有限的会计资源;四是有利于会计过程的控制,因为计划是控制的先导,它为控制确定了会计目标和实施的标准。
(三)会计领导会计领导在会计管理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会计环境变化过程中极强的适应能力,同时还能够在会计管理活动中对复杂的会计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领导不能发挥积极作用,会计管理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障。
(四)会计激励激励包括激发与鼓励、斥责与批评两种含义。会计管理的激励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下,会计组织通过为会计岗位职责设置一定的职业规范和奖惩措施来引导、保持和激发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组织目标的系统活动。激励是建立在心理活动之上的人的行为,就会计管理激励而言,它具有促进性、融合性、过程性和适应性等特点。会计管理激励应当遵循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奖励(正)与惩罚(负)激励相结合、个性化与整体化激励相结合、公平性与合理性激励相结合、效率与效果性激励相结合等原则。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已经从单纯依靠财政资金,转向多渠道筹集资金。它的服务对象、服务方法也必然要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原有资产、技术和人力的作用方面已不同于过去,因此,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也应适应更广泛的市场经济需要,会计过程管理尤为重要,决策、计划、领导、激励和控制五个内容都对会计工作提出较高要求。
(五)会计控制会计管理的控制是指对会计计划实施跟踪监督,并随时纠正会计实际工作偏差的过程。会计工作的过程之所以需要控制,是因为会计工作往往会由于会计组织内部因素的变化(如人员变动、物质条件的改变、相关部门配合的不到位等)和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如社会、政治、自然等条件的变化,金融、税收、财政等经济政策的变化)不可能完全按照原计划的设想去实施,而只有通过会计控制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并最终实现会计目标,完成会计任务。
篇9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知识资源已逐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变革。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必将迈上一个新的目标,工业时代的一些观念和理论体系也将发生变化。管理会计原有的一些理论、方法难以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管理会计面临的环境,观念,以及其研究内容都将受到巨大的挑战,本文着重就以上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具体探讨。
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相对稳定,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需求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重点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产品和生产设备很快就过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逐渐提高,市场需求将呈现小批量、多品种、易交易的特点。当今的世界正处于历史性转变的时期,即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时期,知识经济阶段是工业经济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其基本特点表现为以人类高度发展的知识(广义理解的知识)作为最关键的居于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这一转变使管理会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将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管理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重要性将增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会计己发展成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重要领域。一般认为,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在于它主要不是适应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需要,而是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它丰富、发展了传统的会计职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有用的资料,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下,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今天的经济发展,已从劳动经济阶段、资源(自然资源)经济阶段向智力经济阶段发展,今天的世界竞争,也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从自然资源的竞争,推向人才智力资源的竞争。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变革。
篇10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之下,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着重要考验,而对于企业国有资产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和提高会计监督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国有资产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其重要性作用,尤其是在会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时,国有资产就是其核算内容,所以,就必须处理好会计审计及其监督管理工作,这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另一方面,管理好国有资产及必须加强会计部门监管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这为企业生存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后,会计监管工作必须以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为基本职能,才能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的现代化管理。
二、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管现存问题
(一)会计监管标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为了实现会计监管目的,应该确立会计监管的标准。目前,我国对于上市公司虽然已经推行新的会计监管标准,但是,并没有彻底的废除掉企业旧的跨级与行业制度等专业核算方式。所以,在建立会计监管的标准上,我国处于新旧会计准则并存的模式。这样就导致了会计监管没有相对统一的衡量标准,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甚至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不仅对会计监管的效果和效率产生负面作用,更是阻碍了我国集体经济的全面提升。所以,完善会计监管制度势在必行。
(二)政府、单位监管不足,制度或落实不到位
对于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工作,一直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所在。然而,我国虽然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力度,但实施起来仍有不足之处。一方面,会计监管的监督功能相互交叉,分散管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由于监督具有多样性,所以对于设定目标的监督就很难重视起来,而政府单位监督力度相对缺乏,就导致了监督弱化的问题。最后,由于在实施会计监管时,部分执法人员缺乏法制观念,职业道德修养较差,在执法过程中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使得监督制度不能准确落实。种种迹象表明,政府、单位应该加强监督管理能力,才能适应当展。
(三)内部监管形同虚设,经济责任未能落实
企业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不仅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力度,更重要的是完善内部会计监管。目前,我国企业国有资产内部监管仍存在较多问题,内部监管的设置如同虚设,其经济责任也没有真切落实。比如企业已建立了监事会和审计委员制,但在对于企业经营是否具有合法科学性、会计信息披露是否真实等提出相关性措施时,监事会并没有认真的审视其建议和采纳,使内部监管流于形式,而另一方面,内部会计人员也具有其局限性。比如企业内部会计监管人员为了谋取私人利益,擅自修改报表数据,调减利润数据等造假行为,又或是出入会计行业的新人,对会计法律法规规定掌握度不够,就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有所下降,无法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四)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来看,国有资产会计监管不足,还缘由于企业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够深刻,重视程度也明显不足,比如有的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财产是属于整体权益的,资产是否能够保存完好与自己无关,又或者是有的企业认为只要公司没有贪污,就是资产流失也无所谓。且对于资产流失的问题,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追查,也缺少经济责任的追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造成企业和个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阻碍了企业实现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国有资产问题愈发凸显。
三、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的监管措施
(一)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加大政府监督力度,建立国有资产会审机制对于加强国家的会计监管力度有重要作用。审计机关的设立是依据法律法规而行使的审计监督机构,具有客观独立性。所以,提高审计机关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的会计监管,是有效保障会计监督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政府必须不断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将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作为基本的监督职责所在,正确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以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为根本目标,建立与国家相适应的审计监管制度,正确划分各项监管职能所在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健全制度,落实企业内部监管
企业进行内控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完善会计监督。所以,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机构的职能来提升企业的机构治理。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保障企业内部监督拥有良好的控制环境;另一方面,拥有国有资产的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的制度发展要求,切实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并充分发挥法律所赋予的职责所在,明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防止企业决策者出现道德风险和错误的经营策略,所以,企业只有健全会计监督制度,真正落实内部监管,才能保护国有资产,提高企业机构治理的有效。
(三)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是企业国有资产会计监管的有效方法之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策略条件,引进相应的财务管理核算和资产管理等财务办公软件。将国有资产的相关管理流程和关键控制点嵌入财务软件当,以解决手工做账较为粗糙的问题。最后,企业也应该将采购、验资、固定资产使用和报废处理等嵌入计算机系统之中,进行严格的监控,这不仅利于资产的保护,还能够防止资产管理贪污舞弊现象发生。
(四)建立岗位责任制
篇11
(一)盈余管理概念界定
盈余管理也称利润管理,是近年来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一直存有诸多不同意见。权威的定义有美国会计学家雪普(KatherineSchipper,1989)曾在著名的“盈余管理的评论”文章中提出的:盈余管理实际上是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该定义突出了盈余管理的出发点是私人利益的满足。美国会计学家斯可特(Scott,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在GAAP许可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效用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但该定义是狭义的,将盈余管理限定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范围内,采取的方法仅包括会计政策选择。此外,美国前证监会主席莱维特(ArthurLevitt,1998)对盈余管理现象表示担忧,认为盈余管理已成为美国证券市场参与者之间违背市场原则的游戏,将给美国财务报告系统造成很坏的影响。管理当局滥用“巨额冲销”的方式来调整费用正在威胁着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将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之间不易区分的地带称之为“灰色地带”。该定义是广义的盈余管理概念。本文研究将盈余管理界定在狭义的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方法概述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的方法主要归类为以下几种:
第一,对会计原则的选择与运用。比如:(1)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即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2)重要性原则的运用。重要性原则认为,对微不足道的项目则不值得对其进行精确计量和报告。企业可以运用会计职业判断中的重要性原则并通过增加或减少认为不重要的会计数据来进行盈余管理。
第二,会计政策和方法的选用。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企业一般要处于盈余管理的角度,站在有利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角度进行选择,但是会计政策一旦选用就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会计估计的时点和数量以及关联方交易的判断也给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实务界在具体操作中,往往结合管理层的意图和公司发展所处的客观环境,从做大盈余、均衡盈余、做小盈余以及除垢之中选择合适的盈余管理方式。
二、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对盈余管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内外的各种表述,本文将会计职业判断定义为“具有会计专业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会计人员,基于客观的、谨慎的、正直的态度,本着为会计信息使用者高度负责并为之提供高质量信息的职业精神,在会计职业标准的框架内或是会计职业标准制定机构的意识指引下,通过识别、计算、分析、比较或是咨询等方法,对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所做的裁决与断定的思维过程。”虽然盈余管理与会计职业判断都是对不确定性的会计事项所做的判断,但是会计职业判断与盈余管理之间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第一,主体不同。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而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
第二,目的不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管理当局的私人利益,但受益者和利益表现非常复杂,通常有报酬计划、债务契约、政治成本三大动机,也有我国现阶段公开上市发行股票、配股、避免处罚、炒作股票等动机。而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如实反映经济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的实际影响,在做判断时,要保持客观中立。
第三,客体不同。盈余管理的客体有两类:一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二是交易事项的规划和时点的选择。由于会计职业判断一般是在经济事项发生后进行,因此它只包括前类事项在内。即盈余管理研究将总体应计部分拆分为非主观应计部分和主观应计部分。非主观应计部分不需要用到太多的会计职业判断,而涉及到主观应计部分就需要会计人员谨慎合理地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第四,研究目的不同。盈余管理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并对其进行解释,研究涉及一系列的管理和经济问题。会计职业判断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规律,目的在于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减少判断偏误,以更好地为合法的盈余管理服务。
财政部在2006年2月实施新准则以来,我国的会计标准体系才真正实现了与国际趋同。施行的新准则给了我国会计实务工作者更大的职业判断空间,同时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公允价值的合理计价、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金融工具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合理运用职业判断。也就是说,目前的新准则模式完全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模式”,会计职业判断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会计人员对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三、新准则下盈余管理空间研究
会计的不确定性是会计本身所固有的,它使得同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或经济事项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或由不同的会计师进行计量会产生不一致的结果,这就给合法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在会计标准的框架内,如果企业能够合理地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进行合法的盈余管理,那么会计监管机构就会鼓励会计人员大胆地进行更多的判断,使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有所提高。反之,如果大部分企业都是出于不合法的盈余管理目的而滥用会计职业判断,那么会计监管机构势必会通过修订会计标准而缩减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以堵住企业管理当局运用会计职业判断进行盈余管理可钻的漏洞。因此,本文结合新准则中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对盈余管理的空间进行以下归纳:
关于会计核算原则、核算条件及时间的判断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1)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
①相关性。新准则第13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对相关性的判断也就是要求企业出于经营决策需要的盈余管理存在。
②实质重于形式。这里要求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具体准则中的运用。新准则中涉及到经济实质判断的有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中商业实质的判断、融资租赁的判断、债务重组中债务人做出实质性让步、金融资产控制权转移的判断、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的确定、合同的拆分与合并、资产或资产组的划分等等。
③重要性。新准则第17条规定企业的会计信息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至于“重要性的程度”,新准则没有规定,本文认为可以参照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性的量度来判断。
篇12
1.2企业对会计管理的投资方案评估需求
企业要想盈利,其根本方法是做有效的投资。有效的投资是企业对重点行业把握的基础。所以会计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投资要做出明确的方案与盈利估算。将投资方案细化到会计成本和隐性成本的总体比较,这种比较很容易对投资方案进行有效评估。然后确定企业的投资方向,对企业的发展做出明确的指导和推动,让会计管理工作对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1.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会计管理体系的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包含甚广,人力资源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而如何激励人的工作热情,决定了企业能否提高生产率,能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人事劳资把人本理念运用到了工作当中,把人的位置放在了主要的位置,并通过人力资源投资的方式培训人才,实现人才和事业的共同发展。人才的合理利用则是建立在人力资源性质中的能动性与个体独立性之上,而真正决定工作人员心理因素的是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必须为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发展路线以及晋升模式,才能从心理上管理好企业员工。
2会计管理的具体作用分析
会计管理的具体作用表现在很多地方,而且具有很大的可操控性,在会计管理领域中,许多新兴金融研究也都出现了。而且在不少的研究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下文将从实际出发,从以下两点具体介绍会计管理的具体作用。
2.1会计管理的成功案例引起的管理方法探索
国际上不少公司通过会计管理在投资上的运用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成功案例让许多企业将研究目光放在了会计管理和经济学理论上。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经济学和投资规划的定量分析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首要的研究对象。这也为会计管理理论增加了许多分支,使这一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2.2对于现金的估算
在对隐性成本的估算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对折价物品的估算理论,所以会计理论的研究对折现的估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投资盈利、、交易成本上都对现金的估算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总的来看,会计管理在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发展上是占据重要地位的。可以说,会计管理是市场经济下企业发展的护航者,更是增加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必要因素。
3市场经济下企业竞争对会计成本的要求
会计成本的核算就是对显性成本的核算。在真正权衡企业竞争能力或投资水平之前,一定要进行经济成本的具体核算。其中包括隐性成本。通俗来讲,显性成本以使用他人要素为条件,而隐性成本以使用自己要素为条件。笔者提出对会计成本的要求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竞争时衡量自身竞争力的有效参考数值。通过对会计成本的计算,一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结论。
3.1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速度
我国自十以来的简政放权,让市场经济决定市场的走向,利用市场竞争决定市场经济实力的体现。这样一来,每个企业对会计管理和会计成本的核算要求将会更高。尤其是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市场经济模式下意味着国家与政府不会对企事业单位更多地投入风险保障。所以企事业单位对风险的应对能力需要达到更高的水平。市场经济下,会计管理的投入也将达到更高的水平。
3.2会计成本在市场经济下的作用
上文提到,市场经济的作用导致企事业单位需要提高风险的应对能力。所以提高应对能力的根本就是对会计成本的要求。会计成本也就是显性成本,也就是对可以记录入账的成本的核算。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应该先进行会计成本的核算,然后也要进行隐形成本的核算,两者相加是最终成本。对于最终成本的比较是投资的主要判断标准。所以会计管理对企业的竞争和投资的影响是巨大的。市场经济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会对会计管理和会计成本的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来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竞争多元化。
4会计管理的科技化发展趋势
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会计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极为重要的角色。所以会计管理不能仅仅从理念上突破,还要从技术上予以改进。笔者通过具体研究发现,会计管理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改进。
4.1会计管理的先进模式
中国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际化经济的发展,所以中国的会计管理要与世界接轨,学习最新的管理技术和模式。传统的会计管理目标主要是为了衡量生产过程的效率以及生产的成本和收益。这种管理对于企事业单位的行为促进是不明显的,甚至是不利的。因为这种模式无疑会从根本上打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反而只是以生产效率值为主要目标。先进的会计管理模式应该以会计管理决定预算和收益,通过目标的形式公布实际收益和预算收益的偏差。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会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标尺和规则,无疑对增加企业的各种能力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4.2会计管理的数据库建立
有人说,21世纪就是一个数码的世纪,只要会读这些数字就能预知未来。这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会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多年的经济数据,利用这些经济数据和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是可以判定出未来的经济走势的。这种预测是云计算的一种,利用云计算技术加上特殊的算法,结合概率论的理念就能对未来经济走势做出概率性的预测。就目前看来,这种预测的准确率很高,应该是很多企事业单位予以重视的一项技术。所以会计管理数据库的建立是迫在眉睫的,当会计管理数据库建立完成后,可以利用高科技计算机人才研究数据预测算法,对经济走势进行估测,这种管理对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提供将更广泛,也更有效。
篇13
为适应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的要求,必须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发挥在企业经管活动中起基础支持、战略支撑的管理会计的功效。以下针对管理会计观念、管理会计内容、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三大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济转型时期现代管理会计观念创新
1.整体、动态管理观念的更新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基于一套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管理系统,从不同管理层面出发,又可具体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子系统。各子系统目标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服从于整体目标。若相互之间发生不可调和因素,企业必须站在整体管理的角度,客观合理地分析评价经管活动,以保持内部目标的一致性,增强各系统的协调运作。同时,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企业会计信息处理能力日益强大,信息在各系统、部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传播、处理愈发便捷,企业可随时依据内外环境最新动态作出相应决策。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决策支持和控制系统,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与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协调以满足企业管理活动的需要,树立动态管理观念,在变化着的环境中不断分析、抉择,寻找动态中的最佳平衡点。
2.人本、智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传统的管理会计是基于非人性化的物本管理背景下产生的,那种将人视作只会打工挣钱、养家糊口的“经济人”的想法如今已不合适。在21世纪的知识年代里,人们愈发认识到在生产管理实践中,起主导作用的并非机器设备,而是人的智慧、才能和技巧。人作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现代企业管理的任务在于激发人潜在的才智和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度人们的积极性,释放其潜在的能量。唯有人的智能得以充分展示,物的价值才能深度开发,人尽其才是物尽其用的基础。在此新环境下,管理会计的系统设计也应更多的考虑到人的因素,推动人本观念乃至更高层次的智本管理的观念。
3.战略导向、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更新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内外部复杂环境的严峻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和创造市场价值方能立足于整个行业。以往那种仅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惜牺牲长远发展的狭隘观念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现代管理会计要求企业需站在战略的高度,时刻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深入分析自身所处地位,协助管理当局确立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以取得竞争优势;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努力维护生态平衡,灌输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协调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
(二)管理会计内容新领域的扩展
1.培养战略管理意识,构建网络价值流战略管理会计系统传统管理会计仅重视企业内部管理而忽视外部环境信息,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决策失去战略相关性,已不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战略管理会计是传统管理会计在当前新市场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下的发展;作为外向型的综合信息系统,它避免了传统管理会计因忽视外部环境所带来“目光短浅”的缺陷,积极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反馈外部市场和竞争者的信息,并用战略观点来看待内部信息,综合利用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以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协助管理者制定合理战略的规划,因此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就目前我国企业的ERP、电子商务和IT的发展,企业未来可在网络价值流基础上,将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网络价值流系统与战略管理会计系统集成构建一个更高层次、复杂的新型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网络价值流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远利益有着重要意义。
2.坚持以人为本,朝高层次智本管理会计转变当前高层次的脑力劳动者作为企业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资源和核心要素,在企业经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提升。唯有充分发挥人的智能,物的潜在价值才能被深度挖掘,企业能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大,由此形成了以人的智力乃至智慧为核心的智力资本管理。但与精确化、规范化、定量化的物本管理系统不同的是,智本管理认为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人的心理、社会层面、丰富情感世界和人际关系的复杂社会系统,由于是动态的有机体,难以用精确的数据来表现。正是由于智本管理的灵活性、非规划性和不确定性,衡量和报告智力资本成为管理会计面临的新挑战。为了真实公允的反映企业价值,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新型智本管理信息应打破传统财务信息的界限,融合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等多维度信息于一体。智本管理会计通过量化企业智力资本,为智本管理提供存量和流量信息,考核和评价智力资本投资效率,利用智力资本为企业创造价值。
3.普及生态保护意识,推动环境管理会计创新近年日趋增多的生态环境事故给人们敲响了一次又一次的警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应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而要考虑到以维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的发展。环境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能克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主观性和分摊标准单一的不足,将与环境相关成本单独核算以量化企业经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它不仅提供了管理决策所需要的成本与收益等财务信息,也提供了污染排放等非财务信息,从而有效抑制企业短期行为,促使管理者从社会和企业双重角度出发,做出符合生态发展的科学管理最优决策;环境管理会计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环境资源所有者和管理者了解环境资源的存量和流量,以及资源资产的分布和变动,及时反映企业履行环境责任、预防和治理自身所产生环境污染的资源投入与绩效信息,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行为的监控,发现不足,寻找差异,分析原因及改进,从而保证企业减少环境风险的威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业绩。
4.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注重企业多方协调发展当前企业在快速发展中面对诸多机遇和挑战,压力日益凸显,竞争格局多变,在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成为社会财富的破坏者。经济可持续的发展成为现展的必然要求,社会责任更多地渗入经管活动中。从管理会计视角出发,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所承担对股东、员工、供应商、消费者那种社区和社会环境的责任;其基本要求是以法律责任为底线,依法经营、安全生产、遵守环保要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更高层次则包括关心员工健康发展、主动参与环境治理、捐助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等。企业社会责任难以用技术性指标和原则去规范,其发展依靠自身经济行为和经营行为的道德约束。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就是将企业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社会责任并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通过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测定,计量和揭示一个企业的经济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争取社会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人类资源、经济和社会多方协调发展。
三、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创新
(一)研究视角更加广阔,交融多学科理论发展
传统单一学科研究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需求,倡导跨学科研究已成为现在管理会计研究发展的重点。如经济学研究中的“交易成本经济学”与管理会计有着较好的内在一致性,其中企业纵向一体化理论为解决战略成本和战略管理会计研究问题提供分析框架;心理学研究的认知、动机、社会心理子领域理论对管理会计实践的动机效应和信息效应研究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学研究中的权变理论不仅涉及到管理控制系统,还利用交互项检验了其业绩后果,丰富了管理会计研究内容;运筹学、数理统计学的许多方法被引入管理会计决策和控制模型的构建中,促使管理会计研究朝精密的数理化方向发展。管理会计在现代管理方法基础上,整合原有理论并吸收其他学科的精华,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广泛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