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绘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地籍测绘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地籍测绘论文

篇1

众所周知,要保证信息化地籍测绘的成果,就必须要对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是保证测绘成果的重要方面。对信息化的地籍测绘的质量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对数据搜集的质量控制、对内业的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和对测绘数据的成果进行的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的控制。

2.1数据采集的质量控制地籍调查的内容应该与实际的情况相一致,还要保持地籍调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外业数据采集的信息化。地籍要素信息化的数据搜集,要求的是地籍测绘在野外的全数字化搜集。目前,先进的测绘仪器对地籍测绘的要素的精度的要求很高,但是经过提高还是可以达到标准。外业测绘的工作人员在数据搜集时严格按照了测绘数据的高标准,坚持做到时刻按照信息化的原则去进行数据采集,制定地籍测绘的数据库标准。北京市目前开展的地籍测绘项目,就要求严格按照《北京市国土资源和建筑管理局地地籍信息的数据库标谁》去户外进行数据的搜集。内业过程的质量控制十分钟要,它是当今信息化时代地籍测绘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目前,北京市国土建筑局在对信息化地籍测绘的内业过程控制方面,数据库检查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的网络体系。在地籍空间数据质量的控制方面不仅要注重外业空间数据采集的精度,还要注重数据搜集的有效性,重视对数据生产过程的多方面进行检查。鉴于此,我们开发了北京市城乡地籍三维空间数据检测系统(以下简称检查系统),该系统用了GIS高兴技术、数据库链接技术、检查功能自动制数技术、信息化激光技术、计算机自动化编程技术等高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对空间数据的全面有效的检查。将信息化地籍测绘的数据质量控制,渗透在空间数据生产的全部过程之中。同时,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检查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标准评定。

2.2对地籍测绘数据成果的质量进行控制对地籍测绘的结果进行控制,主要是对测绘数据成果的电子文档资料的真实性、电子数字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检测。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内容:第一,对电子文档资料数据的完整性和文字资料的有效性进行检测。第二,对具体的地图和地籍测绘结果的登记表、审批表进行检测。第三,对电子资料结果记录的目录(包括数据结果的格式)、图形的精确性、属性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出图数据要素效果表达的正确性及图幅整体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测。

篇2

2在房地产测量中应用

GPSRTK技术对房地产的人工建筑情况、权属和应用情况、自然情况等进行测定和调查是房地产测绘技术的主要工作,是为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开发、管理和应用房地产等,将一定的依据提供出来的一种技术形式,是房地产测量和地籍测量的结合体,能够将非常详细的资料为房地产管理提供出来。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对常规的测图方法进行使用,对次级网店进行加密,进而来有效的布设和测绘控制网点,这是传统房地产测绘的主要方式,将界址点、行政边界、界址线、地形要素和丘界限等测定出来,对房产图和地籍图根据相应的规律、符号和规则去绘制。会有一定的累积误差容易出现在这种方法中,而为了能够将这种误差予以消除,一些时候应该测量多次并且对误差进行分配,这样不但精度不高,而且还会浪费时间。在出现了GPS技术之后,对于各级控制点的坐标能够快速并且高精度的测定出来,尤其是对RTK技术进行了使用之后,对于地形点、地物点和界址点的信息能够高精度快速的获取出来,对于野外一次测绘能够利用测土软件给予实现,并且将电子地图绘制出来,在房地产测绘中对GPSRTK技术进行应用之后,不但能够将高精度的测绘成果展现出来,也能够将作业的效率极大地提升上来,在房地产测绘工作中,GPSRTK技术逐渐的成为了其中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时常规的测量方式,费工费时,规定点间通视,并且有着不够均匀的精度。GPS快速静态和静态的测量,对于点间通视不需要予以实施,对于各个控制点能够高精度的进行测量,但是,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应该花费一定的时间,对于定位精度不能够随时的定位和了解。在控制测量中,一但对RTK技术进行了使用,对于定位精度能够时时刻刻的予以了解,因此,能够将作业的效率极大的提升上来,在定位的过程中一但对RTK技术进行了使用,能够将精度精确到厘米。

二在房地产测绘中对机助制图进行使用

近几年来,对房地产图利用计算辅助制作的方式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在一些制图系统中,AUTOCAD是经常被使用的一种方式,它能够用来整饰和修改所测的房地产地图。在此系统中,只需要将数据预处理构建起来的图用真实的图片表示出来即可,这样在屏幕上我们就会发现会依据具体的位置、准确度和相似度将地物表示出来,看起来会非常清晰。在处理图形的过程中,有着完备强大的功能会存在于此系统中,操作易行简单。有着非常优异的自我保护功能会存在于其自身当中,系统本身不会受到非规范操作带来的影响,所以,在编辑房地产图的过程中对这种方式进行使用会发挥出非常巨大的功能。

三用GIS技术对房地产进行测量

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将规定处理房地产测绘信息的过程中,要用计算机操作的方式逐渐的取代以前手工操作的方式,用辅助决策来有效的取代一般的统计,进而将房地产测量信息系统构建起来。但是,在对房地产测量信息系统进行建立的过程中,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一定的复杂性会存在于其中,它规定有着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GIS是由美国所研发出来的一种先进的测绘技术方式,并且系统正在日趋的走向完善,在很多项目中都对几千个GIS工具进行了使用,极大的推动了测图和数据计算工作的发展。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房地产测量信息管理的现代化,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应该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对于其中的数据进行测绘和管理,提高其具体的应用水平。

篇3

1.2GIS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1)数据采集。就数据采集工作而言,以往的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是通过对纸质数据的扫描而得到数据信息资料。而GIS技术支持下的数据采集方式则是通过GPS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地理坐标进行定位,得出相关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利用遥感技术完成所有数据采集所需程序的设计任务。

(2)数据处理。就工程测绘而言,各种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一般都具有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及属性特征。就这些特征而言,按照所涉及到的数据对象可将其分为主观数据对象和客观数据对象。地理信息系统将所搜集到的数据信息直接存储FAT表内,然后通过各数据间的关联性对数据进行处理。

(3)数据管理。利用GIS技术建立核心测绘要素集实现了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分层化管理,使数据信息管理更加的合理化;此外,利用GIS技术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线要素集建立,实现了工程测绘工作开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数据显示。通常来讲,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图特征表达,可通过采用单一地图、符号等多种表达方法来完成。针对工程测绘工作而言,通常单一的符号表达法只能表现出地图上信息分布情况。比如在城市测绘工作中可通过点对居民居住情况进行描述,利用线条将城市内道路的实际分布情况描述出来;也可利用不同的颜色将城市内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描述出来,使得城市道路和交通信息比较清晰地以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

2GPS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2.1GPS技术特点和测量原理

(1)技术特点。GPS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定位精度高,对观测对象进行观测所需时间短,各个观测站间不需要通视并提供三维空间坐标。相比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其他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效果来言,在提高工程测绘精准度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特点。

(2)测量原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测量原理主要是运用伪距离测量和载波相位测量方式对被测量对象进行相关信息测量和搜集。就伪距离测量来讲,其测量原理具体为:利用接收机接收GPS卫星测距码和电文信息,然后计算信号从发射到用户接受所需要时间,最后计算出卫星同接收机间的距离;载波相位测量原理是通过对GPS卫星载波信号在传播路径上的相位变化来计算相关信号传播距离。

2.2在工程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1)土地动态检测。传统的土地动态检测主要是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平板仪补测法和简易补测法。而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以该项技术的优势功能在提高土地动态检测精准度、效率等方面发挥着极大作用。尤其进行野外检测方面可有效地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篇4

首先,房地产管理中的全站仪测绘技术。这种测绘技术通过采集野外数据和编码后,绘制成草图,然后存储测量数据,传输至设备内存。系统处理数据时,会根据绘制好的草图进行图形编辑,最后完成地形图的绘制。它是房地产较为常用的采集数据方法之一,可用于测角、测距,然后进行微处理器的处理。先进的全站仪测量已达到非常高的测量精度,可实现人机交互操作,利用计算机应用程序可实现远距离遥控操作,如今正在被房地产管理测量中被广泛应用。

其次,房地产管理中的GPSRTK测绘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是以卫星定位无线电技术实现导航,主要由上空卫星、地面控制和接收装置构成。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与传统的房地产测量技术相比,它具有高抗干扰、多功能、测量时间较短、易于操作、精确度高、高强度的保密性等特点,尤其能进行全天、全气候、全方位的测量,现今的定位精确单位用厘米计算。在具体的地形测量过程中,不必同时测站,需保证开阔的上空,为GPS接收提供保证。房地产测绘是对房地产的自然、人工建筑、权属和使用情况进行专业的调查和测定,为城市设计与规划,房地产开发、管理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信息,也是房地产管理主要的资料来源。而传统的房地产测绘方法,是根据国家控制网点系统,利用常规测绘方法布设、测绘控制网点,再对控制点进行加密。测定出房地产的界点、界限、地形要素和行政界限等,并按照标准绘制成房产图和地籍图,这种方法出现误差的几率非常大。而为提高测绘的精度,需要进行多次重复的测量来减小误差,不仅降低了测绘工作的效率,精确度依然不高。常规测量方法导线和三角测量,需点间通视和长时间的测量,测量结果的精度不高且不均匀。GPS技术测通过定位进行静态测量,不必点间通视即可实现对各种控制点进行高精度的测量,但数据处理的时间较长,因此不能进行实时定位。内业处理时如出现数据达不到标准,则需返工测量。RTK技术侧可实现实时、高效、高精度的定位测量,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测量的精度可达厘米级。再次,房地产管理中的数字化成图技术。房地产图型设计单位为幢,通过AUTOCAD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房地产图形的绘制、整饰和修改。将预处理数据后的房地产图形文件完成图形绘制后,从显示屏上可非常直观的看到跟实地相似的准确位置。同时,计算机辅助软件AUTOCAD的功能完备和易于操作,且自我保护特性较良好,及时由于操作失误也不会对系统造成任何影响。因此,数字化成图技术在编辑房地产图形作业中被广泛应用。另外,数字化成图技术可生成楼层表测绘图和权属信息,与幢—层—户形成对应。

最后,房地产管理中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始于60年代的地理学研究,它通过建立地理空间的数据库和地理模型,分析地理模型,提供多种动态、空间的地理数据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GIS技术主要的特征:其一,通过数据采集—分析—管理—输出,提供多种动态性和空间性的地理数据信息;其二,地理研究和决策目的性较强,通过分析地理模型,进行区域空间、多要素、动态等预测分析,计算出高层次地理的数据信息;其三,由于GIS可实现空间数据的采集,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专项计算,可获取较为有价值的信息。基于网络信息时代的房地产行业发展,必须实现现代化管理。通过计算机的运算,可实现房地产测量数据信息。但房地产测量管理系统较为复杂,需要求高技术和高水平的管理。而GIS技术正是在这种急迫的需求下产生并在房地产管理中应用。

篇5

一、概念

1.1、测绘的概念

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极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提供的活动。测绘可分为若干分支学科:如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地图学、工程测量、海洋测量学等。其中工程测量学又可分为控制测量、房产测量、地籍测量、地形图测量、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等。

1.2、不动产估价的概念

不动产估价是指对房产、土地、森林、构筑物等不动产进行价值评估。其是以不动产为对象,由专业估价人员,根据估价目的,遵循估价原则,按照估价程序,选用适宜的估价方法,在综合分析影响不动产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对不动产在估价时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进行估算或判定的活动。其意义在于:为不动产市场交易提供客观标准;不动产资产的价值化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公平赋税等。

二、测绘在不动产估价中的作用

2.1、房地产测绘与不动产估价

房地产测绘与房地产估价是城市房地产管理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和资料。

房地产测绘可提供房屋、土地及其房地产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位置、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为城镇规划建设、土地管理、房产管理以及保护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和资料。其主要内容包括: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屋调查、房屋用地调查、房产图测绘、面积量算、变更测量。

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和表达房地产,测量结果是房地产价格评估的主要法律依据之一,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论文大全。尤其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农村集居地的拆迁工作中,房产测绘成果已直接成为拆迁评估的首要依据,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2.2、地籍测绘与不动产估价

地籍测绘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和调查土地及其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的测绘工作。地籍调查是为了取得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地籍资料而组织的一项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工作。其基本任务是查清宗地或地块的坐落、位置、所有者、权属、权源、地号、等级、面积、使用者、利用状况、土地质量等。

地籍测绘完成各类图件:基本地籍图、宗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权属界线图等。其中宗地图是土地证上的附图,是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对土地的使用或拥有提供可靠的法律保证,也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

为此,地籍测绘提供了估价必须的各类地籍要素,给不动产估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三、测绘知识是估价人员必备的

3.1了解测绘技术的必要性

不动产估价需具备专业的估价人员,其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估价实践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还需掌握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开发经营、经济、城市规划、建筑等方面的知识,其中对测绘知识的了解也不容忽视。

当估价人员正在为某地块(房产)进行估价时,有时更多关注相似案例的单价、资本还原利率的选取、成本项目的统计等,最终用单价乘以地块(房产)面积得出总价值。却容易忽视此地块(房产)面积的准确性,从而不能得出准确的不动产价值;

当评估人员根据不符合现势的地籍测绘图纸进行评估时,使用了已变更的界址点所含面积,已变化的房屋层高、层数、地理名称、门牌号等地籍要素信息,或者对地图的符号意义、地籍区号、宗地号等理解不够,也不能准确的评估出不动产价值。

所以估价人员除了须进行现场踏勘外,应对测量图纸的文字标注、比例尺、图示符号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还应掌握图解量算等基本的测绘技术。

3.2了解测绘误差的必要性

测绘工作是由观测者使用某种仪器、工具,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进行的。不论观测者多么认真负责,技术多么熟练,使用的仪器多么精密,观测方法多么合理,误差是必然产生的。对同一个量进行多次观测,其结果总是有差异的,如往返丈量某段距离,或重复观测某一角度,其结果往往是不一致的。这种差异的出现说明观测值中有测量误差存在。测量过程甚至存在测错、读错、记错等粗差。论文大全。

评定测量结果的精度高低,是用其误差大小来衡量的。评定精度的标准,通常用平均误差、中误差、容许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测绘单位根据业主的要求合理确定误差大小,根据测绘规范要求确定合理的测量方法进行测绘的。论文大全。如1:2000的测量图纸,其点位中误差为图纸上的0.1mm,即20cm,那么其允许误差为3×点位中误差,可达60cm。此图如果作为宏观规划是完全可行的,但估价人员将测绘单位提供的1:2000测量图纸作为土地及房产评估的依据时,则就出现较大的价值偏差。必须进行逐边量取尺寸,方可作为评估依据。

所以由于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存在,估价人员需对测绘单位提供图纸上的土地(房屋)面积、尺寸等真值的“可信程度”进行考量。

四、总结

不动产价值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大,为了提供准确的交易参考依据,估价人员应当掌握关联专业知识、特别测绘知识,是很必要的。估价人员学会对委估价方提供的测绘资料加以分析、甚至懂得现场校对修测,这样能避免不必要地邀请测绘专业人员去现场帮助,从而增加评估项目成本之负担,同时又为不动产之估价之精确可信准备了必要前提条件,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洪亚敏,吕萍.土地相关经济理论和法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

篇6

1.土地勘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近几年的项目来看,乃至国家投资项目,规划设计均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项目规划不符合当地工农业生产习惯,道路等建筑物的布置脱离实际,地形情况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项目施工中的实际困难没有全面考虑。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测图比例尺不能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在项目勘测设计过程中,没有进入项目区内及群众当中开展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没有摸清楚项目区的实际地形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实际。确定项目的时间较晚,往往在项目需要上报前的一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才委托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工作,为了不耽误项目的正常上报,只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工作,自然造成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低劣,深度不够;得不到政府的配合,经常凭借经验“闭门造车”。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勘测质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2.提高土地勘测质量的措施

2.1 充分认识土地勘测质量的重要性

土地勘测绘工作是推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监测地理国情、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土地测绘公共服务是国土资源局测绘工作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很多所辖范围内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已全面实施,测绘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土地测绘服务保障作用也在不断的增强。针对在土地勘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勘测质量不高、勘测任务备案管理制度不落实、勘测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等,应提升对土地勘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基础勘测工作入手,提高勘测质量。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系统人员做好土地勘测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对进一步做好测绘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服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为增强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并与其它法律法规宣传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并形成宣传合力,不断增强勘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测绘宣传工作,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测绘法制环境,取得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对土地勘测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使各项勘测法律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土地勘测服务水平。土地勘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勘测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不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此,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谋划,主动服务,及时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规划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等提供勘测保障服务,使勘测成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2.2 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的监督

加强土地勘测质量监督的检查工作,强化土地勘测成果汇交,提高勘测服务保障能力。按照《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完善测绘项目监理制度。结合盘县实际,完善年度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流程和评定标准,健全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市级测绘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开展常态的质量监督检查。加强土地勘测成果汇交工作,提高土地勘测服务保障能力。加大对土地勘测产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和抽查比例,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2.3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

建立健全可量化的土地勘测诚信体系和评估标准,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三结合”的有效监管模式。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测绘行业服务标准和测绘单位诚信评估办法,量化指标值,明确评估指标。二是签订《测绘单位诚信服务承诺书》。三是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信息公开制度,四是开展土地勘测诚信服务调查工作,填写《测绘单位诚信服务用户调查表》,并在项目完成后,将其作为勘测成果汇交的要件。

2.4 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

按照有关条例的要求,规范土地勘测项目备案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测绘成果统一对外提供制度,确立对外提供土地勘测成果资料的严肃性、权威性。对外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测绘成果均需统一加盖测绘资质专用章。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土地勘测管理制度、勘测质量管理制度、勘测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勘测管理工作制度,为生产优秀土地勘测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2.5 加强土地勘测业务培训提高勘测成果质量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改善人员结构。改善从事勘测工作人员的知识、年龄结构,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勘测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勘测队员业务培训力度,确保土地勘测成果质量。从学习内容上,认真组织学习《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等业务行规;从学习方法上,采取书面学习与野外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习形式上,采取老手带新手,技术熟练的组长带组员的办法。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每个勘测队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从而提升土地勘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创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效能,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真正让服务理念和效能意识深入人心。

2.6 健全土地勘测机构机制,构建和谐土地勘测发展环境

加强土地勘测队伍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勘测队伍,为全县公益性勘测和政府应急勘测提供队伍保障。充实土地勘测管理人员,注重测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构建和谐土地勘测的发展环境。

2.7 认真做好测量标志普查、管理及维护工作

一是全面普查,摸清底数。组织人员通过全面、彻底地普查,全面掌握县域拥有的永久性测量标志数量以及状况。二是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对完好的测量标志分别建立档案,利用《测量标志管理系统》软件,全部实施微机化管理,同时详细拍摄各测量标志的点位、标志及附近现状照片,做到底数清楚,现状明白。三是明确责任,加强保护。对各个水准点、三角点、B级GPS点全部委托测量标志所在地乡镇国土资源所(站)保管,将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落实到所(站)、责任到人,并要求各责任人增强责任意识,定期进行检查,切实加强保护。

3.结束语

在土地勘测工作中,应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监督和业务培训,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体系,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为提供高质量的土地勘测服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区域地理信息项目领导小组编.贵州省地理信息数据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刘纪远主编.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陈帅.RTK技术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13).

[4]薛天云.RTK与常规控制测量的应用比较分析[J].科技资讯,2009(18).

[5]沈双龙.关于RTK测量在地质工程中应用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27).

[6]李镇良.GPS RTK控制测量优势分析研究[J].科技资讯,2009(34).

[7]吴少林.山区土地勘测定界GPS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8]王志勇,守华英.浅谈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1).

[9]韦春琳.浅谈土地勘测定界测量中数据处理的方法[J].南方国土资源,2007(08).

[10]王锦萍.浅谈1:10000地形图3D产品的制作方法与技巧[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11]李黎.GPS集成技术在城市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趋势[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

[12]罗名海.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践[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

[13]答星.基于Orthovista的数字正射影像快速成图的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14]李琪.城市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可量测系统[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15]肖建华,李江卫,严小平,王厚之.基于CORS系统的城市三维基准维持与稳定性分析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

[16]王瑞莉,官善友.浅谈武汉市地下空间的信息化[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

[17]官善友,庞设典,龙治国.论武汉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

[18]郑先昌,陈鑫海,洪兴全.某深基坑喷锚网支护整体滑塌事故分析及抢险加固措施[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

[19]杨育文,袁建新.土钉墙力学性状及其边界元法分析[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0]孙国庆,施木俊,雷永红,唐传政.三维工程地质模型与可视化研究[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1]施展.勘测定界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

[22]孙志刚,马春秋.浅谈CORS系统在城镇地籍调查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23]余剑.土地勘测定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24]楚军,黄三发,王海濛.浅谈青荣铁路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分类面积计算[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5]魏玉明,党星海,孔令杰,张秀霞.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6]孙玮玉,谢飞.丰县农村地籍调查中地籍要素编辑探讨[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7]金玉玲,耿丽艳,赵永兰.AUTOCAD二次开发在制作地籍影像图中的应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

[28]李新刚.浅谈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

[29]纪青,张志进,操瑞红.第二次土地调查内业建库的质量控制[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0]齐志飞,倪尧.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建库软件开发技术探讨[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1]杨波.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09(25).

[32]薛梦烨.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

[33]张菲,金芳芳,黄明宏.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34]迟进军.对现代房产测绘中相关内容及质量控制之探析[J].科技信息,2011(13).

[35]高帮胜.浅谈房地产测绘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36]李潇,张晓玲.关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J].地矿测绘,2010(01).

[37]李广兰.信息化的地籍测绘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03).

篇7

在我国第二次的部分的土地调查中,地籍测量主要是将土地权属和利用的状况进行摸清,将各个宗地位置、地类、面积以及权属等等情况核查清楚,并且将各类土地综合利用的情况摸清楚,这样就能够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一个基础的资料,更加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证。下面,笔者就地籍测量中RTK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1 关于GPS-RTK技术

伴随着我国人造地球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电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三者在测绘过程中得到了普及和应用,测绘作业的方式以及应用的领域也已经发生了十分重大的变化,过去传统作业的方式已经不能够完全的适应当前测绘工作的需求,所以,将GPS技术应用到测绘工作中为我们测绘工作带来了过去从来没有过的重大变革,这样不仅仅将我们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更加将我们成果精度大大提高了。所谓的GPS-RTK技术也被我们称为载波相位差分技术,GPS-RTK技术主要是将WGS84的坐标作为一个基础全球范围内通用一种动态测量的技术,是将基准站和流动站这两个测站载波的相对位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的差分的方法。GPS-RTK技术主要包括差分法以及修正法这两个主要方法,其中,所谓的差分法就是指把基准站所采集到的那些载波相位发送到流动站中,再进行求差解算坐标,也就是真正的一个RTK。而修正法就是指把基准站载波相位修正值发送到流动站中,将流动站所接收到的那些载波的相位进行改正,再继续求坐标,这也被称为准RTK。RTK关键的技术就在于数据传输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这两个技术,RTK定位就要求基准站的接收机所观测到的载波相位观测值以及基准站的坐标等等都通过数据通信链来实时的传送到流动站的接收机中,流动站不仅通过自身的数据链将来自于基准站的各项数据进行接收,还必须要进行GPS观测数据的采集工作,并且要在系统里面组成差分观测值来进行实时的处理,这样也就能够得到高精度定位那样的结果。GPS-RTK技术的系统配置主要包括数据链、移动站接收机以及基准站的接收机这三个部分。

2 在地籍测量中RTK技术应用分析

将RTK技术在某一个地籍测量工程中应用作为例子,对这一项技术在地籍测量过程中应用的方法和精度进行说明,测区位于某一个城区,城市建构筑物十分密集,交通十分繁忙,无线电信号比较复杂,街道两边的树木茂密,这一次需要测量宗地的地块遍布了整个城区,权属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用地的种类比较多,宗地的数目也比较多,权属界址点的数量很多,如果我们采用一个常规的测量手段进行测量比较困难,也很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面将所有宗地权属界址点的测量工作完成,采用RTK测量技术能够满足该项地籍测量工作要求。

2.1基准站的确定和选取

安置基准站是使得RTK测量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要求我们要避免选择那些无线电干扰十分强烈地区,数据链电台发射天线以及基准站站址必须要具有高度,为了要防止数据链发生丢失和多路径效应产生的影响,周围应该没有GPS信号的反射物,在试验和试用的阶段中,针对已经选用了的GPS的仪器,我们得出了这一个城区流动站在其作用距离五千米范围里面,能够清晰并且高质量的进行基准站所发出数据的接收,将此作为参考选择了那些分布在这一个城区城市的D级GPS控制网点的七点,组成了这一次地籍测量工作基准的框架网并且利用七个控制点坐标系和1954年北京坐标系成果计算出该项用在GPS-RTK技术的七个坐标转换参数。

2.2 RTK定位精度的试验

均匀的实施了这一个城市、D、E级的GPS控制点等共计19个点的进行了测量,最后把这些测量的结果和已知的成果相互比较。

3 测量界址点的坐标

采取RTK测量技术来实施测量界址点坐标,在检测试验已经取得了成功这一个基础之上,将RTK基准框架网点作为一个基础,分别进行GPS基准站的架设,使用一加二的工作模式,采用两套RTK接收机作为流动站来进行测量,因为所用的RTK系统发射电台仅仅有4W,十分节省电能,并且在中途的时候并不需要进行电池的更换就能够足足使用一整天,在开机以后就能够实现无人值守,相对来说是十分方便的。在每天第一次进行流动站测量的时候,至少在一个已知点上面进行RTK测量,这一个测量的结果和已知点相互比较,以便将RTK系统到底有没有正常工作进行检查,还要检查基准站的坐标输入到底是否正确,最后,我们再把GPS所获取数据进行处理以后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这样就能够及时并且精确的获取界址点图形的信息,准确的进行地籍图和宗地图的制作,计算出宗地的面积。

4结论

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RTK测量技术,接着又从基准站的确定和选取、RTK定位精度的试验以及测量界址点的坐标从三个方面对地籍测量中应用GPS-RTK技术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理论只有应用到实际操作之中去才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所以,笔者主张将这一个理论知识应用到地籍测量中去指导地籍测量工作,再通过地籍测量工作的实施情况对这一个理论知识存在的不足进行很好的更改和完善。

篇8

地籍管理县土地管理的基础,核心是土地权属管理。地籍测量是实现地籍管理的基础工作,它为地籍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目的是为土地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地籍测量具有动态性即地籍测量获得更新要随着土地变更登记的进行及时更新,及时反出土地依法变更的现状;地籍测量精度指标要求高即保证土地权属管理需要的精度为前提,在检查评定其成果质量时,把相邻精度作为重要指标;地籍测量的法律性即在土地登记条例中单列地籍测量条目,这就赋予了地籍测量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并承担后果的法律责任。以费县城镇地籍测量为例

⑴测区概况:临沂市费县位于山东东南部,地跨东经117°36 '~118°18',北纬35°01'~35°33',现辖费城镇等14个镇和勺药山等4个乡,总面积为1894.48平方千米,总人口为92.08人。地势南北高、中低,呈西北、东南倾斜。科技论文,地籍测量。境内浚河、温凉河、祊河、沭河4大河流纵贯,交通便利,兖石铁路,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贯通全县,国道、省道、县乡公路连接个乡镇村。

⑵特点:1、为保证费县建成区成果资料的精度并与临沂市坐标系统统一决定选用中央经线为118°30'00。科技论文,地籍测量。科技论文,地籍测量。临沂市C级GPS控制网资料有中央经线为117°00'00和118°30'00两套成果由于费县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8°00'00两侧,利用C级GPS控制点的坐标分别按中央经线为117°00'00、118°30'00、118°00'00的成果计算每公里实际边长投影至参考椭球面上的变形值进行比较分析 (范围3.9~12.7mm)选用中央经线118°30'00时,费县建成区变形值最小。科技论文,地籍测量。

2、D、E级GPS控制测量

2.1 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投影面为参考椭球面;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科技论文,地籍测量。布设D级GPS控制网16点,平均边长10Km。E级GPS控制网24点,根据各个镇具体情况平均边长0.2~5Km。相邻GPS控制点最小距离应大于平均距离的1/3,最大距离应小于平均距离的3倍

2.2 一级控制测量

一级控制测量在C级 D级、E级GPS控制点下加密,在建成区及建制镇布设103点,编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点号前冠以罗马数字“Ⅰ” 。一级控制点平均距离300~500m,建成区平均边长300m,建制镇平均边长500m.

2.3 控制点的外业观测

使用Topcon hiper GD双颇GPS接收机或Trimbie 4600 LS单颇GPS接收机,按快速静态定位模式观测。天线高两次量测,较差不得超过3mm,取中数使用,天线高记录不得划改。

基线解算即平差使用GPS接收机随机软件、武汉测绘科技大学PowerADJ软件。

3、高程控制测量

3.1 建成区布设四等水准路线约100Km,四等水准联测部分位于平地的D、E级GPS控制点和一级控制点。

3.2各建制镇位置分散且处于丘陵地区,不便于水准联测,各镇控制点高程利用了三等水准的C级GPS控制点和就近的国家水准点单独布设四等水准。四等水准以国家二、三等水准点和联测了三等水准的C级GPS控制点为起算点。

3.3 外业观测使用DS3型以上等级水准仪和区格式水准标尺。水准仪、水准标尺按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中5.2.2的检测项目检验,并进行记录和整理,检验合格的仪器的标尺方能投入使用。

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测站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距离直读,每一测段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平差计算采用水准网严密平查程序计算。未联测四等水准的D、E级GPS点及一级控制点的高程,利用GPS点的大地高进行高程拟合求定。

4、图根控制测量在一级及其以上等级控制点的基础上,以附合导线、支导线、极坐标法进行布测,开阔地区采用GPS—RTK方法施测。图根点的编号以街道为单位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点号前冠以英文字母“P”。图根点的高程使用全站仪观测一测回的方法进行,使用近似平差软件进行平差计算。

5、 碎部测量

5.1 碎部测量采用全解析法进行,即使用MAPSUV数字绘图软件,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内业使用微机进行编辑

5.2 地籍要素采集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级控制点、居民地、工矿建(构)筑物、交通、管线、水系、地貌、植被等。

5.3地籍要素野外数据的采集,在各级控制点上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交会法或内外分点等方法测定。科技论文,地籍测量。当控制点不能满足需要时,发展支导线作为测站,总长不超过200m。

6、绘制地籍图

篇9

伴随着当前整个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GPS技术在国土测绘经管当中的使用提升了国土管理质量的同时,有效的推动力我们国家国土管理的进展,在当今社会中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有关工作者能够有效结合我们国家社会的当前需求及有关情况,加快GPS技术的探究,使得它能够在国土测绘管理有效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以此更好的为国土测绘管理服务,强有力的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在21世纪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在国土测绘管理中GPS技术的使用,能够依靠自己的特殊优势,快速、高效、准确的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及其他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具有全天化、高精度、自动化及高效益等特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在国土测绘管理中,GPS技术发挥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1 GPS技术及其特征

跟之前的保守测绘科技不相同的是,GPS技术可以经过卫星定位体系,对国家的土地每个领域实施精准的测量,并且在测绘当中把误差度降到最低程度,保证测绘的精准度。针对GPS技术及其特征,主要分析如下:

1.1 GPS定位原理

使用者是运用GPS实施测绘的时候,能够经过地面的接收机来接收卫星信号,经过伪距测量或载波相位测量,计算出来卫星信号到接收机所需的时间,再结合各卫星的星历,将卫星至用户的多个距离球面相交后,即可确定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位置。从这一方面能够知道,在国土测绘经管过程中,GPS技术可以经过自己的独特优点,在测绘经管当中节约很多的时间,还能够确保测绘工程的质量度,在运用当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1.2 GPS技术特征

GPS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缩短测绘管理时间的同时,还能提高测绘管理质量。针对GPS的技术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定位精度高。通过大量的实践不难看出,GPS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将50km以内的定位精度控制在6-10m,100-500km范围之内的定位精度控制在7-10m,1000km范围内的定位精度可以控制在9m-10m。

第二,地面接收机在接收到卫星传来的信息后,需要观察人员对整个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观测。在其观测的过程中,观测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GPS系统的完善与更新进行变化。在目前使用的技术中,针对20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只需要15-20分钟,在随时定位的过程中,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由此可见,GPS定位在科学的缩短定位时间的同时,还能保障整体的定位质量。

第三,对测站的整体要求不高,只需要在上空保持空旷即可,在节省大量投资经费的同时,还确保了测站的灵活性。

第四,提供三维坐标。在土地测量中,高度的测量模式通过在平面与高程之间进行实地测量,以此来得出整体的测量结果;而GPS在测量的过程中,则能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测量,并能够为其提供精确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第五,操作便捷。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GPS接收机获得了很大的改变,在提升自己自动化的同时,还可以简单化的进行机械运行,有效的减少了操作时间,也确保了操作的质量。

2 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经管是所有国土测绘经管的根本,是不是能够获得准确的测量,直接关乎着国土测绘经管的质量问题。就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GPS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与密度

在整个地籍测量工作进行当中,其核心在于通过GPS测量技术,对固定范围内的全测区进行控制测量,以此来确保地籍图件管理的准确性。在地籍测量实施的过程中,能否具备一定的精度与密度,将直接关系着测量土地的权属范围。GPS地籍网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按照测区范围及测量地区的先后顺序分为基本网与加密网两个类型。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着城镇地区的实际界点密度,以便在保障网点精度的前提下,确保测点的精度与密度。

2.2 位置基准点的偏差对GPS网的影响

在使用GPS定位技术建立地籍控制网时,基于GPS定位技术的优势,能够使其在建立的过程中准确的掌握WGS-84坐标的三维坐标差。在范围小、高差小的GPS网中,其自身的基准差能够不影响经纬度方向上的偏差对投影在椭球上网形的位置,而针对高差较大的,则有与之相符的要求进行数据起算。在实际地籍测量中,基于位置基准在高程方向的偏差导致GPS网尺度的变化,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高程测定。

2.3 GPS地籍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在以往的三角测量控制网中,要想确保测量的准确度,需要将整个测量系统的精度、可靠性及成本费用等充分的考虑进去,以便得出精确的测量结果。与以往的观测模式相比,GPS观测在使用的过程中则是通过函数及随机模型进行测量,且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单一的布网方式,同时还具备速度快及精度高等优势。换而言之,在整个优化设计后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充分发挥GPS卫星定位技术的高精度与高效益,在完善地籍调查的同时,还能保障国土测绘管理的质量。

2.4 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使用,通过有效的结合土地的利用、划拨、出让及专用等点,对土地的运用空间实施界定,在找对方位的同时,也能够对所属面积、类别及运用状况实施仔细的绘制,保证国土面积获得科学合理的应用。

3 GPS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优点

首先,在使用GPS科学技术的时候,通常对于一般地形,经管工作人员在建站的时候,单单需要在5km半径的测区进行测量,这样可以很好的减少一些没有用的掌控点的数目,还可以很好的防御仪器的大幅度搬运,在节约投资成本的同时,节约了很多的劳动力。其次,GPS技术的使用,具备了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以及误差小等优势,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在指定的作业范围内,其平面及高程精度都能精确到厘米。最后,在其利用当中,因为操作起来比较简便、外界因素对其影响作用很小等特征,极大的较少了作业客观条件的要求,能够有效的保障测量精度。

4 结束语

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迅猛进步,国土测绘管理不单单关乎着国土规划的顺利实施,而且还联系着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当下的国土测绘管理当中,之前较为保守的测绘方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当下国土绘测管理的现实要求,它在影响社会整体进步的同时,还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形成很大程度的影响。GPS技术的运用,在保证国土测绘管理质量的同时,还能够为以后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杜保伦,张明福,史先良.GPS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与开发[J].价值工程,2010,(04) .

[2] 曹华生.城市测绘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23) .

[3] 林章盘.对测绘管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江西测绘,2008,(02) .

篇10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地籍管理工作作为保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手段,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中作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土地位置是固定的,与地籍相关的信息都能够体现出空间信息的特征,数字化地籍测量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较,具有精度高且效率高等特点,是有效采集地籍信息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地籍测量人员的认可。以下就针对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地籍测量共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1.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内容与优势分析

1.1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内容分析

数字化地籍测量通常是运用数字化测量仪器对于城镇的宗地位置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宗地的面积,对采集的宗地数据进行处理,从而生成地籍图。城镇地籍调查主要是为了明确城镇宗地的权属以及位置等,形成数据以及图件等资料,为城镇的地基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数字化地理测量主要是针对城镇土地的属性以及位置等进行测量,将得出的数据录入数据库,以此建立城镇地籍管理系统,有效的实现城镇地籍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基本地籍图以及控制点网图的生成与输出等,还可计算宗地面积等。数字化地籍测量使用的专业仪器主要包括了GPS、自动化成图软件以及全站仪等[1]。全球定位系统(GPS)能够实现海陆空三维导航与定位的新型定位系统。在数字化地籍测量中,运用GPS,不仅能够有效的测定宗地的界址点以及地物点的坐标等,还能够保证精度。全站仪则是全站电子速测移,主要是由电子测角以及电子计算等组成的测量系统,具有测距长且精度高等特点。自动化成图软件(CASS)则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等系统,通过采集数据就能够生成图表数据与图像数据等,为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提供便利。

1.2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势分析

传统的测量仪器在测量时经常会出现测量周期长以及测量精度低等情况,但数字化地籍测量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优势如下:

第一,自动化程度高。数字化地籍测量采用了全站仪测量系统,此系统能够自动测量各种数据,如土地的面积与范围等,测量工作结束后还能够将数据存储到客户端中,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第二,整体性强。数字化地籍测量使用了解析法对于坐标控制点进行测量,需要在检测区域内建立局域网,随后便可在区域内的任意位置进行测量工作,必要时还可进行表组合作,对于各个体系进行调查。分组合作的效果较好,精度也较为均匀,能够为后续工作提供便利。

第三,能够提供基础数据。运用数字化测量技术能够对土地的属性以及图形进行测量,且能够准确的测量出地块或者建筑物的确切位置,且检测出的基础数据还能够为地籍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使规划更加科学,降低规划的成本[2]。

2.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

此次测量的任务主要是加密控制网,编制出宗地图以及地籍图等,以街道为单位统计分类面积。

2.1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首级控制测量。在测量时,应当在一、二级导线控制网基础上采用GPS对控制点进行加密,共布设十二个点位,联测一、二级导线作为GPS起算数据。GPS测站点不要求一定要通视,但是考虑到后续的测量,在选点的过程中应当考虑站点与某一点通视,并远离大功率的高压线等[3]。需注意的是,控制点应当选择适当的数量,且应当均匀的分布在测区内,如此才能够保证测量的精度。此外,还应当选择在适宜区域内,测站点不能选择在高山或者高楼等较为隐蔽处,需要保证测站点与某一点的通视,且选择时要远离高压设备,以此保证数字化测量仪工作时不会受到干扰。

第二,外业实施。按照具体的条件,可选择不同的模式,本次主要以静态作业模式为主,同步观测卫星为四颗,且分布较为均匀。每时段观测四十五分钟,采样间隔约为十五秒,卫星截止高度角小于等于十五度,点的周围十五度以上不能出现障碍物,以免信号被阻挡或者被吸收。

第三,处理数据。完成数据采集后,就可利用软件实施GPS基线向量的解算以及网平差,得出平面直角坐标的平差值等指标[4]。

2.2界址点测量

第一,直接法。在进行界址点测量时,对于一些较容易测量的界址点来说,就可选择极坐标法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测量精度的要求。

第二,间接法。对于街坊内部一些较为隐蔽的界址点来说,实施测量工作较为困难,因此可使用间接法进行测量,但是不能超过界址点总数的百分之五。主要的测量方式为,运用激光测距仪或者钢尺量取边长,距离交会法等,运用直角推算时,定向边不能小于推算边。

2.3地籍图测绘内容与方式

第一,地籍图的测绘内容。测绘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各级行政界线以及界址点,街道地理名称以及建筑物等。对于房屋的测绘应当标注层数以及每宗地内的编号,宗地内的房屋则需按照权属调查的成果进行标注[5]。行政界线按照实际的位置进行标绘,当行政界线,与界址线重合时,行政界线应当跳绘在界址线两侧。电力线与通讯线通常不同表现出来,但假如有塔位的高压线,则应当标出。假如城镇中土地界址点的误差超过了0.1m,就需要就城镇宗地进行二次测量,重新编绘地籍图。对于没有地籍资料的宗地来说,应当对宗地进行地籍调查,实测界址点,随后在绘制出地籍图即可。

第二,编辑平面图。在AutoCAD环境下,按照宗地绘出界址点以及房屋,随后标注出宗地所在的第几号以及界址边长等。

第三,编辑地籍图。本次道岔地籍测量工作进行了全野外采集,数字化成图。最后将各个要素按照“地籍图式”进行分类,随后即可进行编号,输出地籍图即可,操作较为简便,且精度较高,能够节省大量劳动时间。

2.4内业面积计算

第一,宗地面积计算。在计算宗地面积时,首先应当将采集的测绘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处理后变成图形文件。随后按照外业调查表将界址点连线,提取出面积,最后再将宗地的属性信息输入计算机中,主要包括了土地的来源、建筑的面积以及宗地的面积等。第二,面积分类统计。工作人员可按照行政界限来计算街道的,Ian及以及陈镇交通用地面积等,汇总出街道宗地的土地分类面积即可。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的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此项技术不仅有效的降低了人力与财力的消耗,还能够缩短测量的周期,提升测量的精度。数字化地籍测量满足了土地地籍调查的需求,对于土地的数量与性质等都能够进行分析,且能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有效的推地建设的发展,促进城镇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束芬荣,张芬芬,何跃林. 土地资源有限 科学利用无限――江苏省昆山市节约集约用地“8+8”模式探索与实践[J]. 国土资源通讯. 2011(11)

[2] 刘一凡,鲁桂华. 鲁山县农村地籍调查控制测量中坐标系统的建立方法[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4(11)

篇11

1、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及精度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等繁琐要求,只要使用的GPS仪器精度与等级控制精度匹配,控制点位的选取符合GPS点位选取要求,那么所布设的GPS网精度就完全能够满足地籍规程要求。根据我们单位在2012年江苏无锡市某镇的GPS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情况,有下面3点认识与大家学习讨论:

1.1 GPS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

地籍测量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全测区的控制测量,它是测绘地籍图件和数据的基础,而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主要是为满足土地权属范围的特征点。关于网点的密度,GPS地籍网可按测区范围和先后次序分基本网和加密网两类。由于城镇地区界址点密度较大,故在保证网点的点位精度条件下,控制点密度力求增大到便于测定界址点,必要时在GPS网下再加密一级图根导线,以便能直接从图根点测定界址点。GPS各边比常规网边长变化幅度大且长短边结合灵活方便。

1.2 用常规方法测定高程位置基准点的偏差对GPS网的影响

当应用GPS定位技术代替常规测量建立地籍控制网时,由于GPS定位得到的是WGS-84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差,故GPS在参考椭球面上的网形与其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基准有关。在经度方向上位置基准的偏差能使GPS网产生整体旋转,但对于一定范围、高差较小的GPS网而言,其位置基准在经纬度方向上的偏差(一般100m以内)对投影在椭球上网形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于高差大的GPS网则要求有较精确的起算数据。由于位置基准在高程方向的偏差使投影在椭球面上的GPS网的尺度发生变化,所以,可用常规方法测定高程。

1.3 GPS地籍控制网的优化设计问题

在经典三角测量的控制网中,兼顾精度、可靠性及成本费用等准则的优化设计已有许多研究和应用。与经典观测相比,GPS观测具有更为复杂的函数和随机模型。尽管GPS具有灵活多变的布网方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但GPS地籍控制网的设计也存在优化问题。优化设计后的GPS测绘,更能显示出GPS卫星定位技术的高精度与高效益,并在地籍调查中发挥重大作用。 [1]

2、GPS在土地堪测中的作用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事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前期的准备和测绘保障。土地测绘作为测绘科学的一个分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规范土地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带来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影响,通过GPS进行地籍测量,具有布点灵活、计算机速度快、全天后的观测等,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避免了以往地籍测绘工作点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GPS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

全地区的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主要工作,也是测绘数据和图件的基础。按测区范围和先后次序来讲,网点的密度一般分为加密网和基本网两种,通过控制网点的密度和其精度,提供界址点服务。根据需要,各级网可以分期布设,或者一次性地布设到指定的密度,同时,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考虑到城镇地区界址点的密度较大,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在GPS网下再加密一级图根导线,从图根点测定相应的界址点,以满足测绘的要求。如《河南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中要求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为5cm~7.5cm,也只有应用GPS网络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几何精度。

2.2 位置基准点的偏差对GPS 网络的影响

由于传统测量技术的落后,目前,GPS定位技术已经全面取代常规的测量,来以此建立地籍控制网络。GPS定位得到的是三维坐标差,所以,其在参考椭球面上的网形与其位置基准有关。一般而言,当位置基准在经纬度上的偏差在100m以内时,其在椭球上的投影是可以忽略的。当高度差大于100m的时候,则GPS网会要求较精确的起算数据。[2]

2.3 GPS地籍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GPS具有多样而且灵活的布网方式、精度高以及速度快等特点,但由于GPS观测系统有更加复杂的随机模型和函数,所以GPS地籍控制网的设计也存在优化问题。点对点之间可以不受通视这个条件的限制给GPS网的优化提供了可实现的条件。目前,GPS网的主要误差是粗差以及系统模型的误差造成的。所以在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网的可靠性准则、仪器标称精度、规程要求精度以及人员配备与预支成本费用等条件。可采用机助模拟法或者其它可行的方法对GPS网络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定位的精度,增加其产生的效益,使GPS网络在地籍测量中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3]

3、GPS未来发展的趋势

3.1 GPS与GIS的有机结合对地籍信息系统的影响

地籍信息系统是依托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对数据采集、处理以及成果输出实现自动化管理的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数据输入、管理以及输出三大部分。通过GPS技术进行实测,可以有效的取得包括行政界线、宗地界线和宗地属性及地表覆盖物的形状情况以及几何位置,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并输入到地籍信息数据库中,通过地籍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加工,处理,得到最后绘制输出的成果图件。同时,保证信息的时效性,随时对地籍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的数据更新。借鉴成熟的GIS系统,实现GPS与GIS的完美结合,更好地改进和发挥地籍信息系统模块的功能,实现地籍信息系统的网络化、现代化以及自动化功能。[4]

3.2 RTK技术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开发前景

GPS RTK,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作为GPS定位发展的最新成果,它的实时处理可以实现更高的精度。通过GPS的卫星系统接收实时信息与基准站发送的改正信息,进行信息和解码,自动给出厘米级精度的定位数据。通过系统的软件,传送到TDCI电子手簿供实地勘测定界放样。RTK技术可以简化工作程序,避免关系距离放样、解析法放样等方法的复杂性,对输电线路、铁路等道路工程的放样更为有效有实用。

4、结束语:

伴随着GPS卫星全球定位技术的发展,特别GPS、GIS、RS(遥感系统)的有机结合,GPS技术在土地堪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其技术特点,它缩短了测绘时间、提高了测绘的精度,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广泛应用,将为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测绘保障,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科学技术事业。

参考文献:

[1]陈睿.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J].北京测绘,2010-09-25.

篇12

[keyword] l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Cadastral Control Survey; GPS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S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地测绘领域,全站仪的应用逐渐占据着主要地位,随着传统测绘仪器慢慢被取代,近年来多种新仪器和新技术都被应用于土地测绘研究,尤其是GPS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和发展,是地籍控制测量发生了质的变革和飞跃。GPS技术依托于卫星信号的处理优势处理数据,从全方位、多角度对测量点的空间位置进行精确掌握,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定位优势等功能,为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提供了无限便利,同时也有效增强了这项工作的抗干扰性与私密性,可以说是土地测绘工作的福音。下面我们对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中GPS技术的应用略作分析。

一.地籍控制测量中GPS的应用

GPS技术与传统地籍控制不同,不需要设置常规三角网等来估算、修正测绘误差问题,只需要依靠GPS仪器的高精度实现等级控制和精度匹配即可。因此,在控制点位的选择方面,要依据GPS选点需求,这样布设网点时也能更加方便的实现精度的控制,完全满肚工作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地籍控制测量中GPS的应用主要有三点:

地籍控制测量中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需要依靠GPS优势来实现,也是进行全测区控制测量的基础,是所有地籍数据和文件得以成立的关键,只有从根本上确保控制网点的精度与密度,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土地权属范围特征点。根据测区范围和先后次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密度,分别是基本网和加密网。以城镇地区操作为例,城镇地区界址点米去较好,在保证点位精度的前提下,要通过增大控制点密度来更好的帮助测性界址点,必要时可通过GPS再加密一级图根导线,这样就能从图根点测定界址点。

在GPS网内位置基准点的偏差可通过应用GPS技术来辅助测量规避常规测量的误差实现高精控制,比如使用GPS定方位得到的三维坐标差,来确定位置基准点的准确坐标。东经度方向上基准点出现偏差会使得GPS网出现整体旋转现象,但是对于范围和高差均较小的GPS网来来说,这种东西精度方向上的偏差对投影网形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如果高差较大,则必须使用较为精确的起算数据来保证精确测量与控制,一般来说,高程的测定可使用常规方法[1]。

传统经典三角测量控制网中兼顾精度、成本与可靠性等的研究一直都在持续,随着GPS的介入应用,地籍控制网的优化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与更强的可行性。与经典观测模式相比,GPS观测有着更多可选择的函数与模型,复杂、精度都进一步上升,配合灵活多变的布网形式,能够达到更理想的速度和精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方面的优化设计还存在一定问题,只有立足于当前实践,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才能更好的实现测绘优化,将GPS定位技术的优势淋漓极致的发挥,实现最高效益。

测绘与国民经济建设息息相关,作为公益事业,土地测绘在我国不断掀起的经济热潮中占据了重要地位,GPS作为一种优势技术,为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GPS技术的应用是测绘工作的福音,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地籍控制测量提供众多帮助,不仅布点灵活受限少,且可广泛使用多种信息技术实现全天候的实时、连续监测,突破了传统测绘工作的众多局限。

二.GPS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在土地测量中应用GPS技术,地籍控制测量不要求通视,有效避免了常规控制工作中选点问题所绵连的诸多局限,并且将网络结构对精度的负面影响控制到了最低。我国国家土地局半句的地籍调查规程中要求,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分为几等,不同等级的控制网要点根据控制需求可作为首级控制来实现。比如规程中就规定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误差以不超过5为宜[2]。我国政府出台的《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中不同等级控制点点位的相对误差均≤5,从地籍控制测量和调查的角度来说是极为有利的。从国家出台的众多相关规定和对GPS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式,无论是静态测量还是RTK测量,控制结构均能够满足规程中强调的误差控制,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地籍控制测量有多种内容,比如界址点、线及重要的界村设施,地籍子区的界限、永久物建筑物的界限与保护区的界限等,从调查规定的规定来看,不同等级界址点、节点与相对临近址点之间的误差至少要控制在15以下,根据等级需求不同,逐渐递减,以满足实际控制精度的需求。此时,GPS的RTK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满足这种精度控制要求,因此,这种技术的应用控制和优势也变得越来越显著。配合实际工作中全站仪等测量工作的使用,有机结合使用图解教会法、极坐标法等测量,不仅能够有效加快测量进度,同时在精度上也有着高度保障。GPS的RTK技术应用到勘测定界放样中,规避了传统测量方法过于复杂、误差较大等弊端,有效简化了用地勘测定界的程度,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中各种线性工程、特大工程都是基友好处的,拥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实用性[3]。GPS技术依托于自身优势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并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实践的积极开展,其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三.GPS技术的未来展望

随着GPS技术的广泛应用,它和GIS技术的有机结合对地籍信息系统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各种网络信息先进技术让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以及成果输出变得更加方便、高效。应用GPS技术进行实测能够有效取得各种地表覆盖物和地表属性等信息,这些信息被记录、整合后传输到数据库,再对其进行二次加工,配合系统中的处理函数,最终得到绘制出的成果图件。卫星定位技术的出现保证了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和连续性,能够实现动态更新,与应用更为纯熟的GIS技术结合后,能够实现信息系统模块的改建与优化,实现系统改造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功能建设。

RTK是GPS的最新发展成果,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实时处理。通过卫星系统接收实时信息和基准站发送的改正信息并对其进行解码,自动将数据精度精确到厘米。系统内软件将其传送到电子手薄并提供给实地勘测定界放样[4]。RTK这种新技术的出现规避了远距离放样、解析等方法的复发性,确保了高精度,简化了工作程序,对于实际工程的操作和运行来说极为有利。同时,在这些技术上展现的新突破,也意味着GPS技术的应用越发纯熟,对于其未来前景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GPS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他其他技术的有机结合与应用,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技术的优势,让测绘实践缩短、精度提升,规避了传统方法所带来的众多困难与风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只有不断加强研究、发展,才能更好的优化,为各个领域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睿.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J].北京测绘,2010(09).

篇13

1 GPS技术简介

1.1 概述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防部开始研制的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1995年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是基于卫星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定位和授时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定位、测速和时间服务。目前,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在运载工具导航、交通控制、自动驾驶、石油勘探、军事、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部门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GPS的出现,给测绘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GPS定位方法可以分为GPS绝对定位和GPS相对定位,在国土测绘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是GPS相对定位。

1.2 GPS相对定位测量的作业模式

随着GPS接收系统软硬件的快速发展,为确定两点之间的基线向量,有多种测量方案可供选择,其中,用于国土测绘方面的几种主要作业模式,其特点及适用范围简要介绍如下。

(1)经典静态相对定位模式。

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设备,分别安置在不同测站点,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每个观测时段>45 min。适用范围:建立较高精度控制网。

(2)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模式。

在测区中部选择一个地势开阔点作为基准站,安置一台GPS接收机连续观测,另一台GPS接收机依次在各观测点设站,观测数分钟。多用于地籍控制网的建立及加密。

(3)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

其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上,可实时地计算并显示三维坐标及其精度。多用于像控点、图根点、及界址点、碎部点的测绘。

(4)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参考站服务综合系统。

利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缩写为CORS)已成为GPS应用的发展热点之一。CORS系统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结晶的产物。CORS系统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形成专用网络。

(5)GPS/PDA技术。

通过将GPS、嵌入式GIS、RS等空间信息技术、以及无线通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与个人数字助理(PDA)的结合,设计开发基于PDA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系统,实现土地调查的外业自动化数据采集、测量与处理。

2 江苏省国土测绘的现状

2.1 遍布全省的GPS控制资料

目前,江苏省已建成覆盖全省的C级GPS控制网,而且,通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实施,各市、县城区均加密了D、E级GPS控制网。

江苏省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江苏省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Jiangsu Provincial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简称JSCORS),是江苏省测绘局和江苏省气象局合作建设的项目,系统由62个基准站点和两个数据处理中心组成。该项目是“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地球空间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旨在全省建立一个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高效率、高覆盖率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网,把这一高新技术综合应用于江苏省的测绘、气象、国土、地震、交通、林业、农业、水利、公安等领域,为政府公共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2.2 我省近几年主要土地测绘相关业务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我省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前的“515”土地调查工程,即农村制作1:5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城郊制作1:1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建成区内制作1:500的地籍图。如连云港、南通、无锡等市开展的“515”工程。

(2)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负责的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大型管线工程项目的勘测定界和地籍调查。

(3)全省范围内开展的第二次土地调查。

(4)块状用地的土地利用调查及范围测定。比如,落实开发区四至范围工作、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的验收工作。

(5)遥感动态监测。

(6)各市、县开展日常地籍调查工作。

(7)卫片执法检查。

3 GPS技术在我省国土测绘方面的应用

根据我省土地测绘相关业务,GPS技术在我省土地测绘方面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以及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技术,构建各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D、E级GPS控制网。

(2)在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及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过程中,利用JSCORS或者RTK技术进行像片控制点的测定。

(3)在开展城镇地籍调查过程中,利用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在D、E级GPS控制网的基础上,加密一、二级GPS导线网。

(4)在开展遥感动态监测的地区,由于用于遥感影像纠正的外业控制资料不足,无法准确的进行遥感影像精确定位,需要进行航测外业控制测量。比如,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在常州、无锡以及徐州的遥感动态监测中,共使用4台套GPS,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测量模式,对整个监测范围进行了外业控制测量。

(5)利用JSCORS或者RTK技术,开展块状用地范围测定及土地调查。比如落实开发区四至范围工作、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的验收工作、南北共建工业园区的四至测绘工作。

(6)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利用GPS技术测量新增建设用地图斑范围情况。

(7)在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负责的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大型管线工程项目的勘测定界和地籍调查中,GPS相关测绘技术主要应用于控制网的建立、地物、地类范围的测定、界址点的测定以及用地红线的放样等。

(8)各市、县国土局所属的测量单位主要将GPS测绘技术应用在日常地籍发证工作,比如应用JSCORS或RTK技术加密图根点、测定地物、界址点等。

(9)GPS/PDA技术在我省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变更调查中尚处于试验状态,未大规模的开展应用。

4 GPS相关应用前景分析

4.1 GPS/PDA技术应用前景

传统的土地变更测量方法存在难于准确获取变化边界坐标,成图困难且周期长等缺陷。研制可广泛应用的GPS/PDA技术,设计开发基于PDA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系统,实现土地调查的外业自动化数据采集、测量与处理,在土地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2 JSCORS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的GPS作业相比,JSCORS具有作用范围广、精度高、野外单机作业等众多优点。随着JSCORS的广泛应用,必将为大量用户同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实时的定位信息,并实现测绘数据的完整统一,这将对我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采集与应用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5 建议

5.1 定时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面对GPS技术人才储备不足,而测绘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提高省、市、县各级测绘人员的技术水平,广泛开展多层次的应用技术培训,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

5.2 保持国土测绘业务量的稳定,并进一步开拓新的业务

目前,国土测绘业务主要是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其业务相对单一,而其他测绘业务量又不够稳定,因此,开发新GPS应用产品,开拓新业务,比如通过企业参与,商业化运作,提供地籍测绘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实现多途径、多渠道的资金投入,形成地籍测绘信息更新、服务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地籍测绘的健康发展。

5.3 各市甚至全省各级基础控制网的整合

建立全省统一的大地定位参考框架,并将各部门各自建立的各等级 GPS 控制网,进行必要的联测和统一整体平差,在日常地籍变更业务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牛鱼龙.GPS知识与应用[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2] 周忠谟,易杰军.GPS卫星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