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化学英语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化学英语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化学英语论文

篇1

一大学英语教育中开展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渗透文化教育,一味地传授英语知识,不注重开展文化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不了解,不清楚英语知识的文化背景,导致学生对文化知识不感兴趣,不愿意主动学习文化知识。为此,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和改革教学理念,积极深入讲解文化知识,多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的热情,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西方的民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使学生全面了解西方文化,并感受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提高学生理解文化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渗透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多阅读英语名著,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灵活运用英语知识,使学生文化交际能力有所提高,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教学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大学英语教育中开展文化教学分析

1.运用多媒体渗透文化,开拓学生视野。目前,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渗透文化教学,运用多媒体传授文化知识,使教学生动化、形象化,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使学生对文化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的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文化教学中,并深刻感悟西方文化的魅力,深入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含义,加深西方文化的印象。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英语短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记忆,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化知识以及教学资源,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以英国影片《哈利波特》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这部影片,这部电影阐述了英国的历史文化等,是一部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能够带给学生启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英语知识和西方文化,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代表了当时英国的发展情况,同时电影中有很多经典的台词体现了英语句式的特点以及文化,如“Whenweinthefaceofdarknessanddeath,wefearthatisunknown,inaddition,noother”,要求学生用英语总结出这句话的含义,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使学生记住西方文化,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英语教育效率。2.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提高文化素养。当前,大学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开展文化教学,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英语名著,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并学会融会贯通所学过的文化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灵活运用文化知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英国全称“The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Northern”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几本著名的英国名著,组织学生针对英语学习进行阅读,使学生学到英国单词的具体含义,了解到英国由几个岛屿组成以及西方文化的特点,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述读后感,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又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的印象,进而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从而提高对文化知识的认知水平。3.引用英语中的文化知识,全面理解文化差异。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引用英语中的文化知识,渗透英语文化知识,使学生全面理解文化差异,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以及不同国家的发展趋势。英语教材中蕴含着很多西方文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西方文化,调动学生学习文化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感悟到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过积极渗透文化知识,深入落实文化教学,使学生学会对比和分析中西方的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进而总结出在与西方人交朋友时,要注意避开一些错误的观点,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西方国家的社交礼仪,在习俗和饮食方面全面理解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同时轻松学习英语知识,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开展文化教学活动,更好地渗透文化教学。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英语文化内容开展文化教学活动,进而更好地渗透文化知识,推动文化教学顺利进行,精心设计新颖的文化活动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文化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首先,组织学生对文化进行探究和总结,使学生对文化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教学活动,使学生有自信心完成文化活动任务,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Alllifeisagameofluck.”时,要求学生依据教材内容,进行专题讲座或是英语演讲比赛,营造活跃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文化教学中,灵活应用所学的英语文化知识,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之间相互辩论、相互补充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扎实牢记文化知识,符合英语教学的要求。学生在文化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突出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并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之处,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以往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注重渗透文化教学,多开展一些文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全面掌握文化知识的内涵,使自身的文化素养有所提高,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林青 单位:铜仁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

篇2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课本的内容设置很大部分是结合日常生活、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展开各种交际会话,因此文化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与各种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

1.称呼语

在西方,常用Sir和Madam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在英国,对十几岁或二十几岁女子可称呼Miss。但是,有时陌生人之间也可用表面上很亲密的称呼,例如:love,dear,pet, honey,sweet-heart等。这在英国某些非正式场合用得特别普遍,如在市场上商贩和顾客之间,在公共汽车售票员和乘客之间。但是,最近有些女性(特别在美国)反对男人这样称呼她们。英美熟人见面互相问候常说“Hello,how are you?”或谈论一下天气,“Lovely weather,isn’t it?”而中国人见面喜欢说“你吃了吗?”“你到哪里去?”假如用中国人的问候方式去招呼西方人,则会被认为你要请客吃饭或被认为干涉别人的私事。

应该指出,按英语习惯,亲属之间是直接用名字相称的。如果不用名字而用表示亲属关系的词称呼长辈时往往降一辈来称呼。例如:great uncle可称Uncle Jim。实际上,用Great-Uncle Liu之类来称呼一个人,听起来不太顺耳,而且许多西方人也不喜欢别人用grand-或great-之类来强调自己上了年纪。

2.感谢与答谢

“Thak you”这句话不论中、英文都用得很普遍。它用来对许多事物表示感谢。例如,对礼物、邀请、帮助,或对主动提供帮助、其他种类主动提供的东西表示感激。但是如何准确地使用这句话,两种语言之间是有差别的。如 Lesson 1中给老师送礼物时的一段对话:

―Happy Teachers’Day, Miss Zhao!Here are some flowers for you, it's our best wishes!

―What beautiful flowers!Oh, a diary, too.Thank you!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以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所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地道谢。

3.恭维与赞扬

恭维语在美国社会的各种场合经常、广泛地使用,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它们就象问候。感谢及道歉语一样成了一种套话。在美国社会中,人们通过赞扬、夸奖来鼓励某些合自己心意的行为。在美国学校,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赞扬来鼓励学生,如:

You know something, Tom. You did a good job. 人们也通过赞扬和恭维来建立及维护社会关系,还常用它们来代替道歉、问候、感谢等套语。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法,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课堂交流或专题介绍,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研究不同国家人民的服饰、装饰、发型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阅读文学作品,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新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角色表演,教师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话后.学生派定角色,进行模仿角色表演。如Lesson 1 中教师节学生向老师送礼的一段对话,学生可以进行模仿表演。初时可跟课文一样,待熟练后,可以表演进其它东西和回敬各种赞美的话语。

篇3

首先,赏析英语文学文化赏析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在轻松的学习中获得好成绩。因此,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教育者一定要打破传统英语教学记单词学语法的方法,尽最大可能的不要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高级体现,其语言工具能够形象的反映生活,抒感与表达思想。读者可以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元素与思维方式,这样学生内心深处的美感才能被有效的引发,并产生强烈的共鸣。具体到大学英语课堂上也是一样,学生会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中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其次,赏析英语文学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赏析英语文学作品,不光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常识,且文本中的词义、意象、情感、意境、主题、思想与社会意义也都能够在赏析的过程中实现重新建构。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英语文学文化赏析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运用英语文学技巧的机会,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具体事实,也能够进一步理解作品中抽象的概念。学生的理解,包含对字面意思的理解也包含对英语文学文化赏析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英国文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态度,意图与某段某句中的逻辑关系,最终根据所分析出的结论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判断。这样不光能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与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最终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践到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此外,赏析英语文学文化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是培养一个人人文素质的摇篮,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很多大学的英语教育还在过分强调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很多教师引导学生考取这样那样的证书,结果让学生疏于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从乏味的说教中走出来。将人文教育有效的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学生一定要阅读,赏析与评论一定量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才能掌握正确的语言使用方法,最终成章成为有情怀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与此同时,在学生不断阅读英语文学的过程中,还能感悟历史与感悟人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整体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篇4

1.培养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对比,让学生感受文化存在的差异性。英语教学中,将学生现已掌握的本土文化知识与英美文化进行对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将英语知识、英语态度及英语技能有效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关于本土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对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以衣食住行进行具体的对比

;(2)以英美社会习俗与中国社会习俗、风土人情进行对比;

(3)英美节假日与中国节假日对比,例如圣诞节与春节的对比;

(4)将中国家庭结构与英美家庭对比。

2.文化意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渗透。在英语中词汇最为活跃,也承载着文化。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应当注重英语词汇文化背景和意义的讲解,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词语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colour”的介绍,可以介绍英美外国人与中国人同一个颜色的不同含义,例如在中国人眼里代表“疾病”与“痛苦”的白色,在外国人眼中却代表着“高贵”和“圣洁”等等。在英语词汇中,同样的词语在中国民族文化中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含义,这也正是不同文化背景所造成的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直接阐述解释的方法,将其中的意义与区别向学生讲解清楚,使学生能够对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3.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训练应当选择文化知识丰富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英语文化的学习和教育。与英语阅读能力关系紧密的除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与做题的技巧之外,文化因素因为包含历史和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对英语阅读能力也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由此,在日常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向学生进行英美历史、风俗、科技等方面的文化知识,保证学生熟练的掌握语言风格和表达特色,从而彻底扫除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薄弱为交际带来的障碍。

4.融入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英美国家浓厚的文化知识。近年来,受经济全球一体化及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影响,世界各地区、国家之间交流越来越多,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百事可乐、咖啡、汉堡等日常生活中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知识。教师灵活将这些英美文化知识渗透到学习中,让学生逐渐接受中英文化的异同,培养跨文化意识,并且能够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能够熟练正确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篇5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即语言中的文化教育,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 

在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2.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兴趣爱好为话题如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等等。 

3.称呼语 

例如“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我们在教材出现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的情况,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同样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张医生"、"王护士"称为Doctor Zhang, Nurse W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4.感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5.称赞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coat looks nice. 

B:Thank you. 

6.隐私 

篇6

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中心,是学习的主体,教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学比教重要。一堂好的课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学生是不是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了。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只是起催化剂的作用,要激励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在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受制于环境,而是能主动发展,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建构起英语知识,因此学生的意识和内省的作用在英语学习中不可忽略。在英语课堂中,教师想方设法调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活动”起来,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他们将来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教师可利用课堂前五分钟,安排学生喜欢的英语活动,如英语演示、英语歌典、英文短剧、英语故事等,让学生在课外做好准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激发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这些小场景中,加深巩固所学英语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怎样学”,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哪些策略学习效率高,哪些策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弃之那些效率低下的学习策略。教师引导学生采取各种学习方式如搜集主题资料、课堂讨论、汇报发言、演讲、辩论赛、演剧、互批作业、学生讲课等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形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中心。

三、活化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单一不能适应当今灵活多样的英语教学。教学评价方式针对现在不同的英语教师,英语水平层次多样的学生,要有开放的、多元的评价机制。在评价主体上,不应仅局限于权威机构的评价,还应该是老师和学生的自评、互评,评价要注重知、情、意的整体评价,侧重于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高的评价。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能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因此要把评价结果看作是英语教学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源动力,推动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

篇7

如果说营造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展示是互动教学活动的开端,那么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形成学习合力则是互动教学的核心部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呢?根据目标结构理论,帮助学生树立共同目标,形成学习共同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两方面进行引导:一是从活动设计上进行引导,利用任务驱动法,设计集体互动任务,让学生在任务引导下开展互动,完成有效的交流协作;二是从评价机制上进行引导,通过制定小组评价机制,将数名学生捆绑成学习共同体,促使学生进行合作互动,形成学习合力。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四年级英语《Ournewhome》时,笔者就创设了“一起编儿歌”的互动任务,笔者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笔者示范的内容,利用所学单词和句子编一首儿歌,编完大家互相说一说,评一评,看哪组编得最好。解释规则后笔者开始示范“Where,where,whereistheclock?Here,here,inthelivingroom.”笔者示范后学生开始编创儿歌。通过这样的引导互动,让学生根据提示齐心协力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彼此成长。

三、经验升华,实现学生共同发展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思考比读书更重要。”可见对于已有经验的及时总结,比一味组织互动实践活动更重要。教师要利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将互动讨论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做法进行集中展示、总结和升华,扩大互动讨论成果,促进学生共同发展。基于小学英语课堂实际,笔者认为,搭建展示舞台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经验总结陈述,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整合总结的方法最有效。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Drawinginthepark》的互动教学后,笔者利用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总结经验。为了确保经验展示活动有效进行,笔者在开始之前做了大量的鼓励工作:一方面明确告诉学生无论说得好不好,敢说就是棒的,另一方面利用激励法,对最早上台说的学生给予奖励。学生渐渐放下心理包袱,逐渐有小组上台交流经验,如一个小组交流他们记单词的方法是将“tree,flower,hill”分作一组“,boat,river,lake”分作一组,这样记忆效果更好。这样的经验交流活动,有利于学生互通成果,共同成长。

篇8

一、英汉隐喻的共性

无论哪个国家,人们必然会在生活中存在着共性的事物,这些事物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也有相通之处,包含了自身对世界的共识。这些共性包括了在结构、方位和本体隐喻等方面的相似性。

在结构隐喻方面,就是将两种相似的概念叠加起来,用一种最恰当的方式去描述这个词汇。汉语用唇枪舌剑来形容辩论,用攻击防守来交待辩论的过程。在英语中是用战争来表达辩论这一事物,因为战争这一意象比辩论更加的形象生动,所以更能够被人们接受。另一个相似点就是本体隐喻,就是将抽象的思想感情等无形的事物视为具体的有形的实体,能够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分辨重量形态。例如,本体隐喻中常见的英语词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倾注爱意”等,英语词汇中的CON―TAINER(容器),这是人们把这些思想看做是人体中自然流露的东西,这是人类共同的经验的积累。另外,英汉的翻译中还会出现一些相似的隐喻,是从中演变出来的。例如,尼克松的水门事件,这是一个不光彩的事件,在后来,汉语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出现了以gate为代名词的各类门事件,这些反应出了隐喻与民族的社会形态政治文化都是有关系的。

二、英汉隐喻的差异性

但是,毕竟人们是生活在不同的区域,人们生活的文化背景还是存在很大差异性的。价值观以及都表现出了不同点,这些不同的文化隐喻也就导致了英汉翻译中的不一致性,所以要认清这些不同。

隐喻是植根与深厚的文化的,文化包括了思想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这些深层文化的差异影响着英汉概念隐喻在源范畴的选择及范畴之间的映射,其中的差异性也表现出来了。

其一,就是概念喻的差异性,在汉语句子“你的观点很荒唐,站不住脚”。这句话是把句意拟人化了,在英语的翻译中则是“your view are absurd and don’t hold welled.”则是通过拟物的方式把观点看做了容器。还有是源范畴相同,但是概念不一样。例如,“HAPPY IS BEING OFF THE GROUND”,这是关于鸟的一个句子,鸟是自由的象征,有高兴的意思,但是在一些环境下也可以翻译为自大自满、飘飘然的意思。

三、进行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启示

1.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深入讲解

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进行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多义词汇的了解对理解文章的意思是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专家认为,多义词的多种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而是通过特定的语义引申机制从典型发展而成的。各个句子之间的每一种联系都是有理据的。因此,在老师的教学中,不要只针对某一个意思进行讲授,而是要通过一个意思联系到其他的意思,since被解释为“from the time when”.尽管它还有“hearse”的意思,“state”最为学生所接受的意义为“county”,而不是“situation”,这些反应出了学生在记忆单词方面的不合理性。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思维是死板的,不能做到变通的学习,只是理解词语表面上的意思忽视了对英汉转化的能力。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词汇的内在联系去分析英汉隐喻中的各种差异。

2.着重理解英汉隐喻中文化差异的共性和个性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是与生俱来的,隐喻的作用和形成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诞生的,必然也包含着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英语中的green-eyed是表示嫉妒的意思,而在中国则被定义为眼红,还有就是英语中的green表示“极有经验”的意思,在中国则被翻译为黄毛丫头之类的,说明浅薄无知,这意思完全是相反的。所以说,老师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包括这个地区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崇拜,或者说是有没有本地区特别的习俗、生活环境等,这些都影响着英汉隐喻的翻译。

四、结语

总之,隐喻是无处不在的,反应出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我认为,学习英语也并不只是掌握学习英语的技巧,还要了解其中的文化差异,不仅仅是语言的,而且还是思维的,思维能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英汉隐喻的共性和不同点,使学生能够理解语言中的系统性,掌握其中的文化含义,理解其中的内涵,了解英语语言中的隐喻义带来的更加丰富的文化色彩,提高每位学生的跨文化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文斌.隐喻构建与解读的主体自洽[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篇9

1.层次化滚动制分级教学

F学校大学英语层次化立体化教学模式“层次化滚动制分级教学”的特色主要基于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在1985年提出的语言输入理论,在此基础上的层次化滚动制分级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的差异性进行分班教学。分班教学采用4级。不同级别具有不同的语言输入,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评估和教学手段上各有差异。因此,层次化滚动制分级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方法,他可以保障学生在当前的英语水平上选择适合自己的级别。并且层次化滚动制分级教学实行“可上可下”的管理模式,即根据学生的英语成绩、学生英语能力的变化,学生可自我选择“跳级”或“降级”,这种开放式的分级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根据自我现实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级别,在不断的英语点滴积累中逐步提升,

2.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

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基于计算机和课堂两种途径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司也多次提到,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就是要利用好现代信息化技术,发挥网络的力量,是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实现自主化学习的目的。在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多个院校对自主化学习进行了有效探索,但是实践表明大多数院校的自主化教学又走入了放任式学习的误区。F学校在英语教学探索中充分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构建的大学英语层次化立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在老师指导和监控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在层次化分级教学体制下,F学校对于低级别的学生采用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网络教学为辅助的模式。主教材采用《大学生体验英语》,相对教学内容较简单,拟定课时为每周4个学时;网络自主学习则是利用了《大学生体验英语》主教材配套的自主学习系统而进行的,拟定课时为每周2个学时。这样课程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课时比例为2:1,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师传授,以便学生尽快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和英语学习方法。F学校对于高级别的学生采用了以网络教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辅助的模式。自主学习利用了F学校“体验英语自主学习体统”,选取了其中难度最大的第八级。要求学生在老师规定的实践和地点通过上机学习而完成教学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还定期定时到现场进行指导或监控,规定时间为每周不小于2小时。对角课程教学,学校将其安排在隔周进行,时间为每周2消小时,因此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面授的时间比例为3:1,相对来说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长。在自主化学习模式下,教师主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在隔周的面试中,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体情况进行反馈,同时对下周自主学习的目标提出要求。层次化分级教学体制下,面对“自主学习和教师面授”教学模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选择略高于自我能力的任务,这样有利于在自己学习承受范围内,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获取新的语言知识,逐步提高自我自主学习能力和水平。

3.基础必修和高级选修相结合

这是F学校大学英语层次化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又一重大尝试和探索。F学校充分考虑了学生英语能力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性,设置了基础课和高级课程两档。其中基础课程主要对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讲解,这写基础知识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因此,F学校规定每个专业大学生必须进行学习。但是F学校英语课程改革小组一致认为,英语是一门拓展学生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为独立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不能仅仅传授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学习技能,对于一些包含人文风情、生活习惯、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英语教学知识,学生应该积极进行了解,因此F学校大学英语层次化立体化教学模式将基础必修和高级选修相结合。要求学生在进行完1-4级的基础必修课程学习以后,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开展“后四级”各类语言、文化类英语课程选修课,鼓励学生进行选修。其目的正是要求通过学生选修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大学英语作为素质教育课程重要构成部分的内涵。

篇10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渗入的必要性

1.社会和时展需要。当今世界处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交通运输事业中从磁悬浮列车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的速度到航空和航海的事业的发展,都给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尤其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成功的压缩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使越洋交流成为可能。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体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科技传播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一系列现象表明,当今世界,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互相学习,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与外界的接触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的沟通是一个难题,不同的文化背景能够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获得本国的不断快速发展,要从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开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我国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的学习,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和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要求。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只注重英语技能的传授,在各种英语等级的考核中,也只重视技能型知识的考核,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一味的进行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并增加记忆,使得英语学习生活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历史知识的趣味性和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等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英语,这将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明显提高。

(2)能够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在试卷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然而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培养。我们知道语言是从一种文化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同时语言能够对文化进行反映,这也是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别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英美文化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内涵,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能够选择正确的语言和态度进行不同场合的交际。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渗入英美文化的方法

1.将教材中体现的英美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不要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应注重将教材中所体现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感知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到圣诞节、万圣节这一类西方国家极其重视的节日时,不要只看重单词的考核和课文语法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模仿西方文化举办一个圣诞节或万圣节晚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能够对英美文化产生更深刻的感知,同时还容易引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注重文化差异之间的对比。不同的文化背景是会导致不同的思维习惯和交际习惯的,在日常交际的过程中,不同国家的人进行的交际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人们对另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背景知识的了解能够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我国大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中西文化的对比,注重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讲解,通过对比,学生们更能够对英美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对所学知识也能够得到深层次的认知,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爱和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从发展上来看,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各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我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和崛起,使得我国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增加了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机会。因此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培养大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的深入了解,从文化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掌握更加准确的语言知识,提高自身交际水平。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增加英美文化的渗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篇11

樊湖[3]在“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谈到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中应注意遵循适用性、适度性和阶段性原则。

1.适用性原则:指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必须要和学生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2.适度性原则:指所选的材料的适合程度和教学方法的适合程度。应注意选择代表主流文化的内容,同时兼顾趣味性。

3.阶段性原则:主要是指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生理和心理状况,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渐理解文化内容的本质。我们认为分析的相当的恰当和合适,结合小学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以参照以上原则的内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外的情景教学中进行主动地英语文化的输入。

篇12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只要语言一被使用,一被赋予意义,它总是要同一种文化发生关系,无论是表达、体现或是象征一种文化,语言和文化融合成一体。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制约着语言,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文化的传授和传播要借助于语言,人类所有的知识和经验只能通过语言来描述、保存和传播。语言又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反映出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特点和价值观念。语言和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一种文化就能进一步加深对其语言的理解,更准确地运用语言。美国语言学家拉多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就是了解掌握一种新文化的过程。《大学英语新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即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提高即需要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也许要对语言使用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大学英语面对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将来他们涉外的机会也许不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多,但他们人数众多,加之他们文理兼顾,学科繁多,专业各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往日益增多,他们将来必定担任跨文化交际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要与使用目的地语的人们进行交往,必须了解其言语习惯和行为方式,只有这样,才不会因文化的不同而误解其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决定其交往的社会规范、道德习俗、言语规则。如果在学习外语时,只注意语言表层的意思,而忽略其深层的文化因素,就会引起误会和矛盾,甚至造成冲突。由语法、词汇等引起的错误,可以被谅解和接受,但如果违反了语用规则,询问和探听对方的隐私,如年龄、收入等,就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破坏与对方的关系。

学习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以往的英语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法知识和句型操练上,句型大多是:“What''''syourname?Howoldareyou?”等。这种完全脱离了文化背景的句型练习,即使学生练得倒背如流,在实际运用中还会遇到问题,比如,中国人路上相遇,会互相打招呼,去哪儿?干啥去?如果我们遇上外国朋友也如此发问,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满,认为你是在干涉他的隐私。因此,脱离文化的背景,忽视目的语文化的民族特征,只会使学生将本国生活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上去,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事倍功半。语言学家L.R.帕墨尔指出:“语言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要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掌握目的语文化的基本知识,注意中西文化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价值观念的不同

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传宗接代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现在的父母更是把培育独生子女成才当做自己人生的唯一目标,为了孩子,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致孩子离家求学后,无法忍受空巢的失落感,追随孩子去他乡陪读,完全失去了自我,成为为孩子而活着的依附品。而美国的父母们认为,孩子只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会因孩子放弃自己的追求。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他们放手让孩子独立行事。因此,美国孩子自幼养成独立自主习惯,崇尚个人奋斗,依赖父母被他们视为耻辱。中国人凡事讲稳妥,在稳定中求发展,而美国人最崇尚的就是创新。如果课堂上哪个学生的观点闪出创新的火花,立刻会受到教授的另眼相待,大加赞赏。

2.词汇的含义不同

词汇的含义包括它的比喻意义、风格及感彩等。对于学外语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还要了解词的文化含义,否则,会犯严重的语用错误。会把好言当恶语,把嘲讽当称赞,在交际中引起误解。如peasant一词,在汉语中是“农民”的意思。中小学课本中常见“Myfatherisapeasant.”的句型,但是“peasant”一词,农民只是它的基本意义,它的解释还有“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知道了peasant一词的多种意义,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外国人对我们叫农民为peasant感到难以理解。同样,许多外国人对Thepoorpeasanttalkedabouttheirhappylifetoday.(贫农谈到他们的幸福生活)这句话感到费解。poor就是缺钱、缺物、贫穷,贫穷的农民还有什么幸福生活可言呢?因为他们不了解poorpeasant和richpeasant是区分解放前阶级成分的用语。

在中国,有些词是贬义词。如:landlord(地主)、capitalist(资本家),而在英美国家,这些就是像teacher,doctor一样的中性词;同样,在汉语中,ambitious为贬义:野心勃勃的,在英语中却是褒义词:有雄心的,有抱负的。相反,propaganda(宣传),dogooder(做好事的人)这些汉语中的褒义词,在英语中却是:煽动、空想的社会改良家,好管闲事的人。由此可见,在学习词汇时,不仅要掌握词的表层意思,还要了解词的深层含义,感彩,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词汇差异。

3.文化习俗不同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不同民族间文化习俗的巨大差异。受其影响,许多不同民族间日常交际用语及其行为也有巨大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一定障碍。如在称呼上,汉语中有伯、叔、舅、姑、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习俗,年少的必须一一道来,否则,便被视为狂妄无礼。但在英美国家却截然不同,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分长幼,不分年龄和地位都可直呼其名。尤其是在互相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年幼的儿子直呼父亲名字,女婿直呼岳父的名字是司空见惯的。如果在我国,这肯定被视为大逆不道。礼尚往来中,中国人一般会买较贵重的礼物,花钱越多,越能表达对对方的情意,直接送钱也是常见的。而英美则只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小礼物,只要喜欢,接受的人是不在意是否贵重的,直接送钱就更令人难以接受。《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三单元《礼物》中,描述了美国一位老妇人于八十岁生日那天接到女儿寄来的支票时,悲愤已极,撕掉了支票的情形:Slowlytheoldladystoopedtopickitup.Herlovelypresent.Withtremblingfingersshetoreitintobits.”在西方人眼中,给钱只是履行责任和义务,而精心挑选的礼物却凝结着爱和感情。女儿不愿花费时间为她买件心爱的小礼物,表明她不爱自己的母亲。

中西文化差异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处处留心,认真观察对比,努力掌握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掌握好分寸,言语行为得体,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目前,使学生深刻细致地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征,是我们外语教学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双重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双重的文化知识。教师的双重文化素养是文化教学的保证。教师要不断提高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掌握目的语国家文化新动向,以便正确地指导学生;鼓励他们扩大阅读量,拓宽文化视野;应多与外籍教师交往,由此可以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应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大量观看原版电影,收听对话录音,使学生熟悉了解目的语文化特征,进而更加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提高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文化教育应寓于语言的教与学之中,而不能独立于语言的教与学之外。

篇13

二、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文字的创造还是语言的发展都不能脱离文化的作用独自支撑,脱离了文化的文字只是一个符号,甚至起不到传播作用;脱离了文化的语言同样没有说服力。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常见形式,是文化存在的基础,更是文化存在的标志性内容,同样的,人们所拥有的语言形式,也受到了当代文化下所产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拥有的思维方式也是所处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语言和文化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体,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由此可见,语言的传递不仅仅是一种声调、一种规则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象征的传达,除却字面上的意思,还有更深层次的意向表达。因而,在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一定要冲出陈旧的教学习惯,摒弃劣质的中国式英语教学,应当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入国外的常识性文化知识,使学生不至于笼统的看待英语,能够精准的判断每一句话在什么语境、什么状态下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情绪,将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有效结合,摆脱“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现状。

三、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具体改进措施

1.通过课堂上教学主动导入文化

教学一词,顾名思义教在前学在后。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尤为重要,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完全取决于老师教授什么内容,要想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对国外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导入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国外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在选择教材和教学资料时尽量选择一些带有显著本邦文化特色的教材,文章都是本族语者的作品,教材上对文章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以及其中的价值观进行一定的注解。这样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的拓展学生对跨文化语境的理解,在学习上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对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养成自己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2.结合课外活动进行文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