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多媒体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三)教师无法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等丰富的表现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但是,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一些教师在制作讲课PPT时,大多数都是从网上下载模板,然后将文字放入其中,这种简单的制作方法,无法全面地展示一些动画、声音或者是视频效果;第二,一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计算机操作困难,这种情况下只能被迫中断讲课,然后等解决问题以后才能继续进行,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四)教师无法正确使用互联网。信息化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互联网的运用,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从中进一步提炼出自己所需要的,但是通过以上的调查发展,一些教师还无法正确运用互联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网络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可是很多教师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迷失方向,无法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庞大的信息量反而制约了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第二,教师获取教学素材的途径比较单一,一些教师仅仅是从精品课程网或者是其它教育网站上下载教学素材,但是一些普通的网站中往往也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信息。
二、提高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途径
(一)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通过分析可知,目前为止仍然存在着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错误认识,在教学活动中保留着落后的教育观念,为此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念,正确对待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变化,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现代教学观念的普及,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地发展,社会文明也在不断地进步,一些观念就需要改变甚至。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力度,所以应该予以普及;第二,学校应该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好处,可以鼓励和提倡一部分教师作为多媒体教学的先进代表,为全校师生提供公共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有利于促进多媒体教学的普及。
(二)学校需要为教师配备相应的资源。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设备是密不可分的,例如: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教师如果需要提高自身的多媒体教学能力,必须要在实践中提升,需要学校给予设备和资源环境上的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教师公寓或者是教师的办公室中提供良好的上网条件,同时为教师提供计算机等上网设备,能够让教师随时随地上网,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查阅信息验,学校可以在图书馆中购入一些有关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设备使用的书籍或者是教材供教师借阅,提高他们自身的多媒体运用能力。
(三)推广新型的管理体制。学校在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的过程中,除了提供一些资源和条件供教师使用以外,还需要在管理策略上作出一定的修改,推广新型的管理体制,激发教师自身的学习动力,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鼓励教师学习和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提高自身多媒体的教学能力,例如:将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与其绩效进行挂钩,增加教师自我学习的动力;第二,举办多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或者是多媒体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比赛,可以使得教师的多媒体能力得到发挥,优胜者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篇2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拓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高中体育课程要求教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应该根据差异合理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为此,我们高中体育课有选修内容。有的选修羽毛球,有的选修篮球,有的选修健美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而太极拳是我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凡是我校的毕业生都应该掌握,还会经常进行全校性的展示表演。我们把一些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教学视频放到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栏目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程度,回家登录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网,反复观看教学录像和动作讲解,逐步提高,保持对运动的兴趣以及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篇3
激发学生兴趣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因为传统教学手段很难展示生物学的一些图片和有趣的生物知识,学生无法真实地观察到一些生物现象。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插入一些影片片段,制成动画,收集最前沿的生物信息,然后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时,笔者播放歌曲“熊猫”的片段。学生一边听歌曲,一边观赏“熊猫”的动画。然后进入内容教学环节,学生结合多媒体,通过播放录像带、展示图片、自备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分组介绍“关爱生物”的古老历史、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生存现状,从而引入保护生物的重要意义;又如在讲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笔者先让学生观看影片,然后分析细胞核,这对于学生理解遗传信息库这个问题大有帮助,加深了学生对整个克隆过程的理解。
三、多媒体教学能扩充普通实验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生物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生物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它在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受传统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始终无法了解生物体内的微观变化。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就能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教学“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这一实验时,很多学校受试验条件的限制,无法展示这个实验,所以学生不能清楚地理解草履虫是如何“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的。现在,笔者采用多媒体教学,用Flash制作了“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的课件,将草履虫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和营养液四个不同环境,从而使学生能观察到微观实验中的各种细节,进一步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其中,清水、营养液为对照实验组,盐水、糖水为探究实验组。当然,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注意在多媒体教学中设计真实的背景,考虑实际问题的复杂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精心设计教案和课件,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篇4
二、课前要经常运用多媒体来播放相关实验的过程,以减少学生们实际操作的时候出现的失误
篇5
2.1课件内容纷繁复杂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习的自主性可选择性增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设计好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进度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多媒体教学打破这一弊端,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大增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内容。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弊端,太过繁杂的信息使得学生花费好多时间进行甄别,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较高,而导致在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引导,会让学生不能选择有效地信息和知识。
2.2教师指导作用得不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快捷高效,学生通过教师事先制作好的PPT课件可以迅速浏览本次课程的内容,节约了学习时间。学生在这种课上一般是疲于记笔记或是浏览信息,教师的主要指责成了播放PPT,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成了被动地看PPT。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会导致教师缺乏有效地指导,或是教师在指导时容易被学生忽略,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3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少交流多媒体教学的一大特点是人机交流,通过一些软件和设备,可以实现对真实环境的模拟,尤其是在语言教学中,这种模拟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这种方式也导致另外一个问题的出现,即学生缺少交流。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重看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或是人机对话,而忽视了最根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多媒体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课堂成为适合学生交流的场所。
3.合作式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
篇6
(二)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
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设施能够很好地把一些数学的抽象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仿真的或者非常直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更好地感知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去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中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借助声像效果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状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有关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决中去,是高中数学课成败的关键。而借助于多媒体效果的声光、图像、色彩等,尤其是色彩的变化、声响效果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引导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变为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感知有关理论。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况下进入到有关知识的学习中去,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更好地感知有关的知识,应用有关理论,把抽象的知识变得非常生动和具体。例如,在引入“四种命题”时,运用flas演示一个故事情节:有一家主人过生日邀请了他的四个好友前来庆祝,只有三个人如时到达,主人见有一个人没有到,便不经心的说了一句:“该来的没来。”很快,其中一个朋友离开了,这家主人又说了一“,不该走的走了”。此时又有一个朋友选择了离开,这家主人一看情形非常不妙,赶紧对剩下了一朋友说:“我又没有说他。”结果他的前来庆祝生日的三个好友都离开了。以flas的形式给学生讲这样的故事,学生听得非常入迷,看得非常投入,进入到问题故事情景中去,接着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这家主人的几个朋友为什么最终都选择了离开?”带着这样的问题把学生进入到一定的问题中去,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去感知有关“命题”的知识。学生就能很好地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教育应该给学生展示的东西,能够让学生非常轻松、非常愉悦地接受,让学生感觉到是老师送给学生一份非常美好的礼物,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不是让教育成为学生感到非常困难的一项负担。”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有效方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尤其是运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整个问题的发展过程或者是整个问题的推理过程,从而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感知有关知识,理解有关理论。例如,学习函数(fx)=Asin(ωx+φ)的图像时,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一般都是带入有限的数值,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而利用flas来展示变化对曲线形状的改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比较总结圆锥曲线的不同。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变抽象接受为直观感知,提高学生的综合感悟能力。
篇7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信息技术基础》一课,开始播放一段《阿童木》的影视片断,此片断把大家带到了遥远而神秘的未来世界。片中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无一不刺激着学生的大脑皮层。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
2、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授《计算机发展史》时,把“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四代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三个内容用PowerPoint做成图文兼备的幻灯片,上课时,教师用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把幻灯片中需讲解的内容适时的投影到屏幕上,学生直接从屏幕上获取比较全面、直观的知识,这样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许多学科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
例如:介绍《Word的操作》时,Word文档的编辑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电脑上演示操作,学生可以打开早已设置好的Word文档进行操作。同时,他们在操作中既可以自己单独完成,还可以几人一组合作,当一个同学演示时,其他同学观看并进行指点评价,让学生能在操作与评价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
多媒体的运用,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信息技术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在多媒体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动手动脑本领。例如: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有关概念,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使信息技术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5、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功感。
运用多媒体网络将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引进入课堂,使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学生在主动探索未知空间,独立地发现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经常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教学九年级可视化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6(简称VB6)课程中,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下载相关应用软件安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展示窗体、文本框、按钮这三种不同的对象和控件的外观形态和属性;其次要指出编写程序的位置,讲明为什么在此位置编写;接着给出具体实现的程序代码,并运行调试程序;最后,演示程序的运行过程和结果。在这四个步骤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步骤都离不开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窗体、文本框、按钮、编程的位置,这些都不可能用语言来描述清楚,程序的编写、运行、调试、结果的显示也都依赖计算机软件的实际操作。讲解完之后让学生制作成展示作品,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这种基于Internet的教学资料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毋庸置疑,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基础教育教学中, 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显着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但运用多媒体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正确认识并及时地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发挥多媒体巨大的优势,使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下面就谈谈多媒体在基础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1:多媒体教学课件华而不实,不能紧扣教学内容。
课件是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的灵魂之一,但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中容易过分地强调华丽的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如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音响等,在课堂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策: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软件,它的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应根据教学内容来
设计课件。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既要根据教学内容来优化设计,又要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实效则平平淡淡。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课件的设计还要注重反馈性。科学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重视怎样教,更重视学生如何学。因此,教师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反馈准确、及时的特点,使课件具有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的功能,以便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更加合理地调整教学程序。
问题2: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教学,轻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部分教师没有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涵,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多媒体教学。因而在教学中没有注意把媒体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过分依赖媒体技术,不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这样就难以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
对策: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应遵循“辅助”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和多媒体设备提供的教学信息。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不能仅用多媒体设备的播放来代替;不能只强调教学容量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思维规律;不能简单的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应遵循“以学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顺序,形成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问题3:盲目使用多媒体,忽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
部分教师备课时没有对多媒体课堂的教学程序进行周密的设计,只是片面、盲目的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认为多媒体对教学的作用是至高无上的,从而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这样,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手段脱节,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8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的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通过学习而趋于独立,最终摆脱教师的依赖,成为在学习上独立自主的人。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给予学生最充分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并茂,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语文课教学时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技术,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形成冲击力,学生的感官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起兴趣的心弦,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既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分析能力,从而促进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2.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是对语言信息输入(听、读)和输出(读、写)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本教科书。情景单一,老师授课的基本方式是讲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视野必然受到影响。听读的机会少了,读写的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多媒体技术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快速反馈。学生听的看的多了,就必然有利于说和写能力的提高。
三、夯实学生认知基础,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倡导“从做中学”,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都是强调学生在自主的实际操作中和活动中获得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比较肤浅,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软件直观、具体地展示课文内容,把抽象的静态的语言文字描述转化为形象生动、直观的动画,图像可以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文字内容,充分感受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更可以“化简”课文中的难点,突出重点。但一些具体可感的文字是不需要配影像、图片的,该发挥学生想象力,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进行思考的,就应该让屏幕简洁而富于内涵,让人思考。切忌过多的花草、动态、背景音乐,以免学生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多彩多变的画面中,而忽略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四、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
五、巧用多媒体,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疑给每一位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交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因此,老师自己收集资料充实自己和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收集资料,是学生收集资料的一个重要方法。以前让学生收集课文中的某个人物的资料,班上只有寥寥几人能找到一点资料,并且还是相同的,自从有了计算机多媒体之后,学生收集的资料非常丰富,各不相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所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无疑就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又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而无论是学生得到信息,还是教师掌握反馈信息,都能在此基础上提高速度和容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我们语文教学手段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9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国家教委颁发的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义言文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是中学语义教学的方向、原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作的发和归宿。即使语文课堂引入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能背离这个出发点,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一样要遵循这一大纲要求。
二、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的引入为传统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带给学生全新的视觉冲击。在不违背中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语文多媒体教学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目的。作为教师课堂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应包含以下功能:
1.多媒体应用要能提供更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容量。语文课是进行语言信息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传导最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应尽可能地扩大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问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知识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课堂的密度。
2.多媒体的运用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授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体会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能更好地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引人多媒体时一定要善于创设文章情景,启发学生想象。
3.多媒体教学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 4.利用多媒体要能活跃课堂气氛。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之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三、语文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善和补充。无论多媒体技术怎样先进,功能如何完善,它也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更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必要技术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巾,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技术的定位,不能本末倒置。
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能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1.教学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应该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选取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的内容。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条件之一,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的夸张。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3.简约性原则。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要注意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有可能,尽量用语言声音表达),过多的文字蒯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容易干扰学生的感知。
篇10
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感知规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就可以在课堂上减少教师的一些工作量,节约教学时间,在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可以比传统教学的密度大、容量多。
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使得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感性材料而产生理解困难,导致教学参与的弱化、教学活动的不平衡,形成教师课堂讲授的一言堂。
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注意学生的学生的学生反馈,引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为学生创设出特定的问题情境,辅助学生进行探索发现式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内在认知,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豁然醒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几何画板》软件是一个平面几何工具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可以动态地呈现几何关系。教师利用它既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又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一工具在计算机上探索,制作各种几何图形、进行各种变换,从而可以发现和研究图形的内在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分理想的“做数学”的环境,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几何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这些都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无法做到的。
3、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的抽象性。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在具体对象与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直观的图象或图示,使过去只有“特殊才能”的数学家才能观察和想象到的数学知识,通过图形语言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感知、想象和联想,能够促使学生左、右脑的协调和不同思维形式的整合,这不仅能促使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为向逻辑思维过渡奠定基础。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描绘静态或动态的图形与图像,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可以将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难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的知识为学生形象、直观、简洁地接受,为学生呈现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提供的经验背景,有助于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规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掌握重点。
4、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人的头脑运用形象(表象)进行的思维,而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充分运用多媒体对数学事实的展现,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感觉和知觉发挥作用,能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向学生进行展示,能使其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理解和认识,使学生的认识在抽象形象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5、可以使数学走向生活,更加情绪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数学问题,可以创设逼真的数学问题情境,比用文本形式呈现的数学问题更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和活动性。以录象、影碟以及计算机软件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丰富、虚拟、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来学习数学,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的误区及建议
1、盲目追求媒体表现形式
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是为了掌握知识才运用的,如果这两者之间没有联系,纯粹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话,那么这种直观材料则对教学毫无帮助,是无益的,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产生干扰作用。在目前的多媒体数学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学生的数学知识往往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的,但并不排除有些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直接动手,亲自体验。因此不必动用计算机进行图形演示。比如:我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先和同学们一起做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再充分运用模型调动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直接认识到圆柱和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形状以及与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多媒体数学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的合适性,取决于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2、过分注重直观形象,忽视或轻视言语直观,忽视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层次性
有些数学教学过分注重看图说话式的直观教学,不注意学生意会形象思维的培养,阻碍了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高层次发展。其实,在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其符号语言鲜明的表达所建立的数学内部与外部联系的类比,虽然没有使用直观教具,也都是数学直观。
3、过分追求“短、平、快”,忽视展现思考过程
在多媒体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快速呈现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全由计算机呈现。结果是计算机不是帮助学生思考,而是代替学生思考,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数学学习必须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思维活动的成果来发展数学思维。因此,数学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恰如其分的板书是沟通师生思维的桥梁,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展示图形教学时,全部图形也不宜一次出现。因为,这样做虽然节省了课堂画图的时间,但是学生看不到图形、图像的成图过程。不了解思考的过程,学生就不能独立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实践证明,凡是需要展示思考过程的内容,要在教学中体现“思考过程”的基本阶段。
4、过分追求教学材料的直观形象,忽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情况,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帮助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必要的。但是,教师的教学处理如果过于直观,不恰当、过分地依赖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则会降低学生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应该充分认识到,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进行数学教学,使思维活动积极化,形成感性形象,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要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谐发展的高度,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把认识提高到理性阶段。如果过分依赖直观形象材料,则不利于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势必会延缓这个过渡,阻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风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误区透析》
篇11
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内容或是比较抽象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这就需要多媒体教学技术或设备来进行辅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微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化学实验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其中的发展。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设备可以实现抽象知识的形象化,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可以使得化学生物实验的原理与实验方案一种较为直观化的方式进行展示,并配合仪器操作、技能讲解与实际应用的动画或是视频等辅助说明的方法给与积极调动,使得整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在眼、耳、脑等多种器官中的感受和体验,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相关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在实际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的顺利掌握。可见,这对于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操作过程不熟悉的缺陷来说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和补充。为此,在实验开始之时,教师可以通过媒体技术和设备将那些复杂的或是抽象的实验内容以图片或是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有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认识,到了实践性环节就会容易操作和理解;到了后期的实验结果分析阶段,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来进行分析讨论的环节,这使得每一个学生或是每一组的实验结果都可以以较为直观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学生们在课堂的谈论和交流,具有便捷性和实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在生物化学实验的多媒体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对于基本的多媒体制作与演示技巧的能力,保证多媒体内容可以有效地进行突出和进行,使得问题的解决可以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的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生物化学实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结合,对于知识更新和内容改善要不断给与关注,并以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对每堂生物化学课进行合理的设计并辅以多种教学方法的保证,融入和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实施。
篇12
多媒体教学拥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对传统教学的完善。以下是笔者对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优势的几点探究,仅供参考。
1 通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语文归根到底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语言才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文学科蕴含了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背景资料、研究领域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在学生面前可以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内涵与含义。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口头讲解和语言描述,很难概括语文教材中的所有知识,更不能直观、系统地呈现语文知识体系,甚至会因为语气和用词的不同,导致学生在理解方面产生偏差,从而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而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特点,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录像、动画、视频、幻灯片等各种方法,全面展示教学内容,从各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拓展学生的感官功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出师表》这篇文章时,由于学生对古代历史环境了解甚少,所以只依靠教师的口语讲解是难以解释清楚的,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三国鼎立”的局势图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形象了解作品形成的历史背景,从而对文章主旨产生深入和全面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三国演义》的电视剧片段,如诸葛亮北伐等。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当时历史的了解,认识到诸葛亮忠心报国的思想情操,从而体会《出师表》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2 通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理顺文章思路
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首先引入苏州园林的山水画,将形形的苏州园林美景真实呈现于学生眼前,如独特的花草树木、别具匠心的假山池沼、独具一格的亭台廊榭,都形象展示出苏州园林的各种美景,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完美如画”。在播放苏州园林的视频文件时,可以配以柔美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苏州园林的主体特征是什么?对于设计者来说,应怎样体现这一特征?课文从第二段到第六段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当学生欣赏完视频资料之后,可以根据以上问题再次分析全文结构,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古代工匠在艺术方面的别具匠心。
3 通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原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设计良好的课堂导入,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通过网络搜索有关“父亲背影”的视频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不但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将学生引入真实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深深的父爱。这就为新课的引入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阅读状态。又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大西北黄土高原农民的“腰鼓”表演,让学生欣赏那豪迈的舞姿,感受当地人们热情奔放的性格。经过激荡人心的舞蹈熏陶,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纷纷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学习课文,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4 通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传统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一般都采用抑扬顿挫的朗读,但这种方式比较单一,无法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审美功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安塞腰鼓》一课主要以生动的语言来展示“安塞腰鼓”这一艺术形式的粗狂豪迈,单纯依靠教师和学生的诵读难以加深学生对安塞腰鼓的切身感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安塞腰鼓”演出的相关视频,让学生用眼睛直观感受和体验。在刚劲奔放的舞姿和欢快明朗的音乐中,学生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有效加深了学生对舞者内心世界的把握,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乡愁》配乐朗诵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配乐朗读的魅力,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二中学,山东 淄博 255400)
篇13
一、视频范读,激发兴趣。
要学好文言文,先过语言关,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要熟读成诵。在教学中范读是必不可少的,视频范读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兴趣调动起来,融入作品中;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听读过程中能迅速找出生字、注音,在难句停顿处标上“/”,在语言环境中解决句读问题,这是多媒体运用的一大妙处。
例如:教读北朝民歌《木兰诗》,视频朗读时音乐雄浑、鼓点声声,朗读声铿锵有力,配以马蹄阵阵,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到了遥远的古战场。在听读时又抓住了“可汗”(kehan)、辔头(peitou)、旧时裳(chang)等重点字的读音,同时也明白了五字诗句的停顿方式,或“2-3”式,或“2-1-2”式,或“2-2-1”式。
还可通过视频反复朗读,让学生去领悟文本,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多媒体技术对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郦道元的《三峡》一课时,怎样让学生感受“巴东三峡巫狭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壮阔奇景呢?这时我适时地播放了一段长江三峡的录像片。那直插云霄、连绵不绝的山峰,那矗立山巅、婀娜多姿的松柏,那渔夫的晚唱、猿猴的长啼……这一切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争先恐后地抒发自己的观感,对眼前的奇妙景象赞不绝口,为大自然的神奇壮美深深折服。柔美的音乐,唯美的画面,配上绝美的文字,学生如痴如醉,这是教师用多少语言描绘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孙权劝学》时,学生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也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但是对孙权、吕蒙、鲁肃本人的了解却非常有限。这时就可以借助电影、电视剧片断给学生补充相关史料,如孙权问计吕蒙、与吴为敌的曹操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周瑜荐鲁肃、吕蒙白衣渡江等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也激起了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
三、图片音乐,加强记忆。
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到位后,便是背诵。背诵也通常让学生倍感头疼,因为古文的深奥,因为古文的拗口。尤其对于较长的篇目,要想顺利而有效地完成这一积累实在不易。此时,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并巩固记忆。
1.利用图片提示记忆内容
有些文章学生难以背诵,教师这时可利用文章重点段落的图片帮助学生记忆背诵。如,魏学漪的名篇《核舟记》,在背诵第二部分的时候,出示放大的核舟图片,然后按顺序让学生记忆,特别是船头的坡、黄鲁直、佛印三人的神态呼之欲出,学生就能轻松背诵。
2.利用音乐营造记忆佳境
在学生朗读背诵时,来上一段柔美的音乐,可放松学生心情,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气氛。例如,背诵《陋室铭》时播放古筝曲《广陵散》,背诵《与朱元思书》时播放“高山流水”的琵琶曲,这都是营造良好记忆环境的不错的选择。
四、有效整合,拓展思维。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注意学科间的融合,注意知识的迁移、整合。在文言文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拓展,比较、整合、联想等。
例如,教学《与朱元思书》,可用媒体显示郦道元的《三峡》中的片段、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片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等,来体会山水的奇,达到知识整合的目的。
教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迁移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比较“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二句在表达感情方面的共同之处,来体会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