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考议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考议论文

篇1

——题记

世界上最灿烂的花朵是你绯红的脸颊;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是你清脆的笑声;世界上最澄澈的清潭是你明净的眼神。孩子,你是上帝送给人世的礼物,是世间最美丽的天使。

丰子恺曾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不会转弯。”的确,毕加索在参观了一个儿童画展后感叹和他们一样大时画得和拉斐尔一样,但学会像他们一样画要花一生的时间。

童眼之所以澄澈,是因为童心纯粹而不掺杂任何杂质。用童眼打量世界,用童心追求美好,让纯真悄悄开花。

懂得用童眼打量世界的人播下纯真的种子,不会错过你毕生追求的最美的花期。

画家鲁斯本倾尽一生研习画作。他画中人物骨骼健朗,刚劲如松;皮肤如脂,吹弹可破,画中执扇的东方女子宛转的秋波惹人怜爱,顾盼生姿。当被问及如何达到如此高的艺术境界时,鲁斯本淡然一笑:“我只不过是用出生婴儿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何尝不是这样呢?孩童的双眼里没有名利的追逐引起的争抢厮杀,没有汲汲与功利事物谄言媚笑,更没有被利欲熏心的狰狞面目和丑恶的嘴脸。他们有的只是徜徉在一个纯真美好的世界里开出一朵淡雅的花来。

月如指尖的细沙转瞬即逝,我们跟着匆匆的岁月身后成为岁月的奴隶。浸泡在红尘的染缸里,慢慢地发酸发臭。又有多少人还能保持曾经的纯粹如一,保持那份安静泰然的优雅和一份让人不敢轻触的美好?

张爱玲曾说:“生活是一件华丽的旗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但只要卸下多余的包袱,日子一样可以行云流水。又有谁说人生只有百味皆尝才不负仅有一次的人生?卡尔·维诺在《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中曾说:“生命是一条有开始却没有结束的路。”何不做一个雅士林逋般悠然简单之人,掬一首流觞月,揽一笔兰亭墨,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用童眼打量世界,隔着一条世俗的溪,便可以看清隔岸的是是非非。让一位杰出考古学家耗尽一生的几行字却被孙子用镜子背面照镜子简单地-了。何尝不是向我们昭示,把一切繁杂都化为简单归真,把一切繁尘都看作过眼云烟。童眼看世界,你会拥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的坚定;感受“雨醉云醒,柳暗花明”的清新;感悟“水可陶情,花可融愁”的幸福与香甜……。

请用童眼打量世界,用童心追求美好吧!你的心灵将在所爱的地方。海子在呢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愿有朝一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800字2莎翁曾言:“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我要说:“一千个旅者眼中有一千个中国。”或许你已曾听过种种言说,心中对中国有些许模糊印象,但现在,请听我这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一言:中国,绝对是一个魅力十足的中国!

当然,空气污染阴霾未褪,食品安全心尚存疑,但正如高峰常伴雨雪,大海也有风浪。中国不是一点一片的中国,中国是横有960万平方公里,纵有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中国的魅力绝不因短暂的呜咽而稍减,绝不因一时的阵痛而凝绝。

中国的魅力,在异彩纷呈的美食。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加之民族的众多,风俗的各异,从而形成极具地域特点的各色美食。先有川菜、鲁菜、粤菜、苏菜,后继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菜系源远流长;技分炒、烧、煎、炸,兼具煮、蒸、烤、淋,技艺出神入化;味具南甜北咸,杂以酸麻辣鲜,其香淳美四溢,其味不可言宣。更令人惊叹的是美食的背后或蕴含着美丽的故事或承载动人的传说:尝棕子,便忆及屈原愤而投江的爱国情怀;品月饼,便思及嫦娥奔月的满腹幽怨;吃元宵,便虑及万里飘泊的乡思深情。中国的美食不仅凝结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更蕴藏着黎民百姓的万千情丝,而这一切在长远的流传中又悄然深化成中华民族的魂魄。品美食而知中国丰富,品美食更应感中华民族之魅力。

美食之外,中国的魅力,在创新之精神。共享单车遍布城市角落,移动支付触手可及。数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方式,在一夜之间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成为百姓生活的日常。习-说:“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的号角吹响的时刻,城市的发展正阔步向前。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这两种基于互联网的方式异军突起,深刻改变了国人的支付方式和出行方式。创新引领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提供了创新的平台,中国正昂扬地走向未来,以其创新的魅力吸引着整个世界。

仓促之间,中国的魅力难以言尽。以其遥闻言说而幻想其形,莫如亲临中国而身感其味。只有走近中国,才能遇见中国的宽广;只有走进中国,才能懂得中国的深厚。中国的一点一滴都是中国,中国的魅力无处不在。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来到中国,我当与君携手,领略中国的魅力,共赏魅力的中国!

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800字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全国掀起一阵莫言热。而莫言本人在开完一场新闻会后便消失在大众的视线,安静创作新作品。

在我看来,莫言便是那只在人迹罕至的山洞中的美丽蝴蝶。人们借诺奖发现了这只蝴蝶,而蝴蝶选择的是退居山洞深处,正如莫言选择远离公众。因为那样的安静环境才适合这些美丽的精灵,适合莫言。

非宁静无以致远,伟人正是懂得寻找宁静才能够成功,而成功也必青睐内心安宁之人。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涛声依旧。”因而真正的宁静是内心的平和,这与“大隐隐於市”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内心宁静便能於车马喧嚣的繁华都市有一个宁静之所。

前段时间,於丹北大被呛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文化超女於丹在端了多年的心灵鸡汤后终於被人轰下台。这似乎很意外,可是却又在情理之中。当年的於丹用心灵鸡汤抚慰了无数人疲困的心,可是近年来她不断商业化,只加汤不加料的心灵鸡汤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正是於丹在成为美丽的蝴蝶被人发现时,不懂得如何退居深处,如何来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所以她只能遭到人们反感,最终失去成功。

与她不同的是,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着作等身却仍躬耕於红楼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杨绦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关注这个社会。大师尚且如此,而我们又有何骄傲的资本?我们又凭什麽藐视一切?我们又怎能不屑那一颗宁静之心?

反观当今,当郭敬明充满早恋、贪婪、颓废的作品发行时﹔当韩寒“巴金文采不好”的言论风生水起时﹔当当时明月的着作爆棚时﹔当马诺、芙蓉姐姐在网上受到热捧时,谁能告诉我,我们那一颗宁静的心在哪里?我们现在许多人正在慢慢地失去它,从而变得疯狂与骄傲,变得目空一切。

让我们找回最初的宁静,让我们在内心修篱种菊,让我们怀抱谦卑宁静的心走在社会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视自己为天地间的一粒尘埃,用宁静平和的心看待世界。我相信,低到尘埃,便能开出花来。

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800字4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留下了一行不朽的诗句来描述自己的心灵:我心中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诚如斯言,在一个人的心中,猛虎代表着刚劲、激烈、奋斗,蔷薇则暗示着柔和、宁静、平淡。一个人的心中可能存在这看似矛盾的两面,但无论哪一面,只要自己愿意,都能活出生命的价值。

记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少年派,他的生命就像一头猛虎,勇敢、坚强、奋斗,寒冷、饥饿、风雨、海浪都不能阻止他的步伐,他毅然决然,在太平洋上漂流了几个月。虽然他全身伤痕累累,筋疲力尽,但他的内心却充实而满足,他的人生也因此有了价值。

也记得那个貌不惊人才华出众的年轻人,他叫雷鸣声,他的生活也如猛虎般顽强。为了开发一款新的刷机软件,他一连几个月都每天持续工作二十个小时以上,终于获得了成功,二十岁出头就成了千万富翁。

当人们惊羡雷鸣声的成功时,又有几人懂得他猛虎般的内心?心有猛虎,他才能不停地奋斗,无止地拼搏,心有猛虎,他才能蔑视一切困难,扫平一切坎坷;心有猛虎,他才内心实在而满足,人生才能获得成功。

猛虎般的人生固然值得敬畏,但蔷薇般的人生同样精彩美好。

还记得丰子恺先生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吗?那画面上,只见淡月一弯,竹帘半卷,椅子几把,剩茶几盏,子恺先生此时想必在心中细嗅蔷薇吧!这种宁静的幸福,让人心中无比安适。

蔷薇般的人生也是值得歌颂的,因为这种宁静的幸福,也能让人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华兹华斯生活在英格兰北部的一个小村庄里,他自称是“漂流在天空中的一朵白云”,他不选择热闹的伦敦城市生活,而选择与金色的水仙花作伴。“凝眼看花又看花,同花共舞天上曲”,他的心中亦有蔷薇在悄然盛开,他宁静、悠然地生活,亦体验了生命的真谛。

华兹华斯正因心中细嗅蔷薇,他才虽身处山林但内心依旧满足,他过他的宁静生活,也实现了他生命的价值。

其实,无论一个人的生活是刚是柔,是奋斗还是宁静,是激烈还是平淡,都没有错,就如猛虎和蔷薇,无论你选择哪一个,只要你愿意,都能活出生命的精彩。

高考满分议论文作文800字5点赞“中国面孔”

在2020年的春天,中华民族度过了一个既忧心忡忡又热血沸腾的春节。两个月,冠状病毒肆虐于神州大地,人心惶惶;两个月,炎黄子孙守望相助,高歌一曲无畏的家国华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一张张“中国面孔”为我们诠释着一个真理:英雄,并非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前行。

在阴霾密布的日子里,一张张坚毅的面孔,诠释着医者仁心。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重新披上战袍奔赴抗疫一线。十七年前他曾率领团队抗击“非典”,十七年后他仍然心怀家国奋不顾身,用无畏前行的壮举展示着中华民族无惧困难的坚毅。不曾忘,请战书上一枚枚鲜红指印,“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写满了铿锵有力的医者轩昂;仍铭记,风华正茂的女孩,褪去华裳,剪断青丝,一袭白衣遮掩不住灵魂的盛装。他们亦知疫情险恶,生死难料,可在国难当头之时,他们的眸里只有的国土,啜泣的病患。一张张坚毅面孔的背后,是千万医护工作者忠于职守、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

篇2

二、论证充分

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是引证法和例证法。我们还可以从学过的文言论说文中学习论证方法,如荀子《劝学》大量运用比喻论证,《察今》运用寓言故事说理,《过秦论》运用对比论证,《六国论》运用假设说理。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能使论证充分。

三、结构清晰

议论文的开头提出问题(引论),主体部分分析论证(本论),结尾解决问题(结论),整体上常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论证中心论点,结尾重申中心论点。主体部分常采用的结构有:

(一)并列式。

即在主体部分把中心论点化为几个分论点进行论证。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3),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是成功的基石”,主体部分化为三个分论点――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二)递进式。

即在主体部分对中心论点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找准位置发扬自我》,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万类霜天都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出自己的优点,不要盲目模仿他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扬自我”,主体部分先论证小草、乌龟、小河等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位置,不盲目随从别的东西,再论证我们人类也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盲目崇拜别人的优点。在论证这一分论点时,先举古代仁人志士屈原、司马迁的例子,然后举现代社会任长霞、袁隆平的例子,他们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作出了贡献。这样,由物及人,由古及今,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三)对照式。

即在主体部分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的光芒》,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来引导”,主体部分先举德意志民族的纪念,修建集中营纪念馆,他们的纪念是理性的纪念;再举日本大和民族的纪念,美化侵略罪行,他们的纪念脱离了理性的制约,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照。

四、对事实的叙述不能太详

在运用举例论证时,不能对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从头到尾详细叙述,要根据观点进行简明扼要地叙述。

五、要通过分析把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使二者相统一

相同的事例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关键在于自己的分析。如,同样是司马迁受宫刑发愤创作《史记》的例子,在2007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中,作者写道:“是放弃尊严还是放弃先父遗愿,在这个人生的门坎上,司马迁明白他必须勇敢跨过。他跨过了宫刑之痛,跨过了君王之恨,跨过了亲人之怨,用带着血的双手捧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2006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找准位置发扬自我》中,作者写道:“ 司马迁忍辱负重,受过种种刑罚,甚至受过使人生不如死的宫刑,然而他忍受着身体的疼痛与精神的压力,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写下了真实的历史,是真正的华夏儿女精神。”

六、论据的选取

(一)可以从学过的文章中找。

课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善于把课文的学习和写作联系起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庄子的《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等都是高考作文中常用的材料。如在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中,作者写道:“勿以好恶论断之。如果楚王不是因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就不会为秦国所吞并。勿以好恶论断之。如果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理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勿以好恶论断之。如果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旦,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难瞑目。”所选取的论据都是出自所学课文。

(二)可以从历史人物中找。

屈原、荆轲、诸葛亮、项羽等是高考作文中常出现的人物,几乎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

(三)可以从“感动中国”人物中找。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也是高考作文中常用的材料。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I 满分作文《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选取了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梁万俊、桂希恩、明正彬的事迹作为论据;2006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用爱雕刻心中的天使》,选取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春燕、丛飞、洪战辉的事迹作为论据。

七、语言要力求优美、精练

议论文的语言枯燥、乏味是不能得到高分的,要想取得高分,就要对语言加以修饰,使文章带有散文气息。

(1)善用排比,富有气势。

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1)的开头。

(2)善于引用,内容充实。

篇3

在我区高考作文来看,议论文倍受学生青睐。议论文有结构可模仿,有论据可积累,易于阅卷老师短时间内判断是否符合题意,降低被误判的机率,故学生选择考场上写议论文是有其道理的。从长远发展来看,议论文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的途径,关系到青年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并不令人满意,从大量考场作文来看,学生审题能力差,论据单薄,缺乏论证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高三语文老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一、“高考体”议论文产生的原因分析

“高考体”议论文指的是在高中阶段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拼凑材料、套用模板、缺少思考和分析的议论文。我区学生的“高考体”议论文最突出的表现是第一段提出论点,中间三段列举三五个万能例子,加上一两句似是而非的简单分析,结尾强调论点。学生把这样的作文成为“三段式”。很多学生都说,写了三年的“三段式”,分数不上也不下,极度憎恶这样的作文,但如果不这样写,又不知道怎样写,得分也可能更低。很多教师把写作当成了技法训练。训练学生作文的“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式”结构,若学生写的与老师教的方法不甚一致,就叫学生反复修改,回归“正路”。有的老师甚至告诉学生,考场作文就是填空题,把材料往格式中填就行了。这样做短期内看似提高了一点分数,但贻害无穷。怕写作文,无法思考,几乎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切身感受。

二、用“公民写作”的理念指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

在王栋生老师主编的《新语文写作》中,提出了“公民自由写作”的概念。编者鲜明地提出“写作的权利与责任”和“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他们期望学生意识到,自由地写作,是一个自由而独立的公民的权利,是人权的一个重要部分。写作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与责任。这就是说,写作不仅是为了表达自己,也是向社会发言,提出自己批判性、建设性的意见,尽到一个公民的责任。虽然有人批评目前的高考作文命题方式陈旧,存在种种弊病,但从内容上看,高考作文命题是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用“公民写作”的理念指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就是针对学生“高考体”作文缺少观察和思考的问题而力求突破的一种出路。

三、“公民写作”所需要的精神品质

以“公民写作”的理念指导高三议论文写作,为的是将写作放在“立人”的高度去实施。立言以立人,在教学中应当培养高中生的公民意识。比如引导学生看待“小悦悦事件”,不应任由学生一味地去批判路人见死不救,而是应该结合当下的社会实际和当下公民的素质,设身处地地去看待路人的选择,理解他们的选择,宽容他们的不足,同时再引出自己对路人及其他公民的期望,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重演,希望他们有正确的选择与行动,希望网民及社会舆论有正确的导向。这样的表达,才是从一个公民的角度理性思考和分析。 公民写作需要的精神品质如独立思考的人格、宽容开放的思想,质疑求证的求实精神、悲天悯人的情怀等,这些精神品质在当下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常常被忽视。

四、“公民写作”所需要的思维品质

以理服人是议论文的基本要求。但很多学生的议论文采用中间三段的并列式结构,随便列举三个事例,如某人讲诚信,他生意越做越大,某人讲诚信,赢得选民的支持,连任总统,某人讲诚信,名垂青史,所以我们要讲诚信。考场上存在大量类似的文章,总结起来就是“某人因做某事而成功,所以我们要做某事”的模式。这样的议论文是没有任何论证分析的过程和深度的,不可能以理服人,使人信服。如学生的习作《发怒是撒旦的魔杖》中有一段话: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利人利己的两全办法。历史上为什么出现令世人赞叹的“将相和”的千古佳话?正是由于蔺相如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怒气,没有跟廉颇计较。即使廉颇语出伤人,不顾情面,蔺相如还是很好地控制了情绪,并表示理解廉颇,这才出现了“负荆请罪”。如果当时文武两将不和,也许朝廷就不会出现如此繁荣的景象,甚至会给敌人制造入侵的机会,更不会及时挽救了了廉颇这名得力武将。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蔺相如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廉颇再三的刁难也不发怒?因为其“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由此让学生总结,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成为愤怒的奴隶。当学生从这些方面来分析总结,分析总结自然能够更深入。

因此,我们需要在思维的多样性、深刻性、批判性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要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认识更全面。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特殊性看到普遍性,从现象揭示本质,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通过理性的探讨来论证自己的论点,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

参考文献:

篇4

1.关注现实,从生活中选材

当今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新鲜事例层出不穷。比如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故事生动感人,细心体察,深入挖掘,就能采摘到真情的花朵,提炼动人的论据。又如家庭生活中,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温馨无比的爱意,酸甜苦辣的悲欢,只要用心发现,就会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例如201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片段:

不由想起早上过来赶考的路上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曰“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杂乱,而自有一种粗犷邈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只是一种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失去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木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能是蝼蚁。

“不由想起”两段就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的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新鲜材料,于鲜明对比中突出作者的鲜明立场:拒绝平庸脱颖而出,甘于平庸成为蝼蚁。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2.对接热点,从时事中选材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选材要有时代气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着时代的节拍。为此,考生要多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栏目;多读《中国青年报》《半月谈》等报刊,勤摘录、善整理鲜活材料,开阔视野,开拓选材空间。比如“网络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保护”“绿色工程”“捐助”等题材,都是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关注的,可以从中搜集论据的。

二、旧瓶装新酒

有些老材料虽然广为人知,但人们未必深入探究,全知其意义,因此只要能巧妙找出新角度,证明新用途,给人新启迪等等,则同样能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能显示考生高人一筹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1.把老材料写深刻,让人读出新思想

同一个事例,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看可能体现不同的内涵,难得的是,当大家都熟悉的材料,我们却能论证一个想不到的观点时,就能使材料显得深刻起来,能让人读出新滋味。例如2011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回到原点》片段:

人本裸地来,但有人却不肯裸地去,非得在世间留下点什么,争点什么回去。也因此,他们再也回不到他们的原点,他们原本的纯真已被功名利禄吞噬掉。这时,需要我们大胆放手。学一学陶潜,把功名利禄当做浮云一般。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回到原点,回到深山,去过一下那早出晚归、悠然自得的生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回到原点,守好你的本真。

这个片段巧妙地演绎了大家熟悉的陶渊明的故事,并且联系现实,以哲学思辨的眼光,指出“悠然”生活的“本真”意义——回到原点。达到了旧例出新意的目的。

2.把老材料写具体,让人读出新信息

人们不喜欢老材料,主要是因为其内容本来就知道。如果把老材料写具体,呈现给读者不熟悉的细节,对读者而言,那些自己不知道的细节,更容易激发阅读兴趣。例如2011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低姿态的高贵》片段:

篇5

睡眠有深浅,阅读亦如是。

浅睡眠,或伴之以梦魇,或失之以深潜,一觉醒来如未睡一般,慵懒疲乏,浅阅读其实与浅睡眠相仿佛。(《阅读还在于深度》)

在这个开头中,作者用睡眠作比喻,将深睡眠和浅睡眠对应深阅读和浅阅读,由浅入深,通俗易懂,主张“深阅读”的观点在比喻中表达明白。再看一个例子:

茫茫书海之中,如果深阅读是大海,那么浅阅读只能是小溪;如果深阅读是蓝天,那么浅阅读只能是浮云;如果深阅读是草原,那么浅阅读只能是绿坪。

大海,永远充斥着的,只有河水跌撞而来的轰轰涛声。有时表面上默默无闻,但那叫波澜不惊,不为外界所动,然而小溪,整日呜咽,用全身力气叫喊也只不过是滴滴答答。那溪中的青蛙自以为是地亮着歌喉;再看那海中蛟龙,腾溪而上,一切美景尽收眼底。(《浅阅读与深阅读》)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一组比喻句,将深阅读比喻成“大海”“蓝天”“草原”,而浅阅读则只能是“小溪”“浮云”“绿坪”,比喻之中套用排比,既明白易懂又富有气势。运用这些整齐的句式,作者想要表明的观点就显露无遗了。

二、铺排比兴,由物及人

这种写法的好处在于能够连类而及,由物及人,由事及理。往往可以形成句式整饬的排比句,加强语气,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作者平时的素养和积淀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例如:

仰望苍穹,浩瀚的宇宙中无数的星球,尘埃汇聚着,它们就是宇宙的内涵,就是宇宙的精华。我们每一个个体如同宇宙一样,我们也有内涵,那是我们阅读所得到的。

天空深邃悠远,是因为它有飘逸的云儿和飞翔的小鸟;大海广阔无边,是因为它有跳动的浪花和畅游的鱼儿;草原葱绿美丽,是因为它有茁壮的小草和驰骋的骏马;我快乐穿梭于天地,是因为我有“悦读”的行囊。(《背上“悦读”的行囊》)

三、排比壮势,打造华章

排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壮大文章声势,一浪高过一浪,或逐层深入,或多个角度,比较充分的证明观点,又能给人气贯长虹的感受。畅快淋漓的排比,不管是组句还是组段,或许都是不可或缺的利器。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出与落构成了张弛有度的完美一天;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圆与缺构成了皎皎明月的完美形象;光明如彩虹,阴影如风雨,光明与阴影构成了摇曳多姿的完美人生。(《光・影・人生》)

四、引文入题,博雅深沉

恰如其分的引用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且可以彰显文采,事半功倍。引用是借他人的智慧之光照亮自己的文章,如同在夜幕中镶嵌一粒粒闪光的珍珠,其效果不言而喻。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淡淡的树影,隔着轻帘,若隐若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花杂衣香”,江南水乡,采莲歌女,绕过长桥,浅笑顾盼;“被酒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袭长袍,一树萧秋,残阳余晖,孑然一人!(《犹忆书香》)

五、欲擒故纵,迂回取胜

先从反面入手,破而后立。先说观点的对立面,对立面一望可知的谬误或黑暗与文章想要提出的观点相对照,对比中彰显观点的正确和鲜亮。这种用法注意迂回时不能太过,要简洁明了。简明的对比后直接入题,开篇立论。例如:

当哥本哈根大会在无果、无奈与无声的叹息中结束时,我不禁感慨,也许绿色的生活只能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绿色生活》)

篇6

全国各省高考题中议论文的写作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因此在高考备考复习中,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也是最主要的。但是往往我们训练了很长时间,学生还是面对题目不知所措,考试或写作训练时书写不规范,行文逻辑散乱。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历年教学中琢磨出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现推荐给大家,希望可以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中学英语书面表达所要求的议论文,是一种限定性的写作,其论点、论据和论证都比较明确,有的文章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怎么办?/……该采取什么措施?考生可以结合题目要求阐述相关的观点,切忌随意发挥。

通常我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必须按"三段式"模式"十句作文法"来写:第一段导入话题,2句;第二段交代材料要求内容,6-8句;第三段总结或提出建议2-3句。写作时第一段和末段要尽量让学生使用复杂句式,第二段使用合理的过渡词连贯地连接上下文信息,使文章看起来层次分明,逻辑清楚,这样容易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易得高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议论文里含正反两方面的观点的材料的写作中,正反方观点都要处理在第二段,不再分段,中间使用一些转折或比较的过渡词,这样文章显得紧凑,观点鲜明。

整个写作训练中,句式和过渡词为重点。所以在第一段和末段选好几个固定句式如强点句式,倒装句式,和含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式等让学生去套。过渡词或句式要罗列出来,让学生尽可能地选择长些和高级一些的去运用,这比教会他们用一个高级单词容易得多。下面是我总结的常用过渡词和句式。

一 导入常用句子

1. Different peopl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ideas.

2. Different people look at …in different ways.

3. 60% of the students hold the view that…

On the other hand, 40% believe that …

4. Opinions on the question are divided as follows: 70%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On the other hand, 30% don't like the idea of….

5. I'd loke to give my opinion about…..

6. There are many advantages in… First,….Second,… Third,…

However , 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 as well……. Besides,….

7. It would be much better if teenagers know the income of their parents.

8. Attitudes towards…are various.But I

二 常用的过渡词(组)

1.表示列举:

1)first, second, third, last(不推荐,原因:俗)

2)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不推荐,原因:俗)

3)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the last(不推荐,原因:俗)

4)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third place, lastly(不推荐,原因:俗)

5)to begin with, then, furthermore, finally(强烈推荐)

6)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强烈推荐)

7)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last but not least(强烈推荐)

8)most important of all, moreover, finally

9)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10)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2. 表示并列 what's more, in addition, too ,as well ,besides, furthermore, moreover ,what's worse.

3. 表示因果 therefore, for this reason, thus, consequently.

4. 表示转折 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instead,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5. 举例说明 such a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take… for example

6. 表示对比 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similarly

7. 陈述事实 in fact, actually ,as a matter of fact, to tell you the truth

8. 表示总结 in a word, in short, to sum up, in conclusion, on the whole, to conclude, in brief, in summary, in general, all in all

三 总结或建议句型

1. In my opinion/view/eyes…

2. Personally, I feel that…/ Personally, I agree with…

篇7

奶奶,让我再摸摸您脸上那深深的皱纹吧,那里藏着我的童年,和太多伴着我成长的故事。幼时的我,最喜欢缠着您讲故事,什么牛郎织女呀、七仙女和董永啊、梁山伯祝英台呀、长工和地主斗智呀……每次我扭缠着您的衣服、央求着您再讲一个的时候,您脸上细细的笑纹就出来了,多得数不清,好像每一条笑纹里都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越长大,我的问题就越多,我总是好奇,仙女穿什么样的衣服,祝英台变成大蝴蝶好不好看,地主是不是都是大胖子……您的故事越讲越长,虽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但我就是爱听,更爱您在我的追问下,弯弯绕绕把两次的不同再说成是一码事。小时候的我总是在想,是不是因为您的故事太多太长了,皱纹也就变深了呢?其实我没告诉过您,除了哥哥一大堆的小人书,您的故事曾是我童年最美的梦境。

哎呦,奶奶,您看您的坐姿真端正。小时候,最佩服您的是两件事:一是您的坐姿,永远都是端正挺拔,不管是您做针线活,还是坐在小板凳上纺线或者做什么别的;二是您的坐功,您盘腿坐着,能半天半天地不动地方,我也试过盘腿坐,半个小时不到腿就麻了。可后来,知道原因的我,就再也没羡慕过您。是的,您是缠过小脚的。每次看到您那被古人称为“三寸金莲”的小脚,都忍不住心里发紧:那是把四根脚趾的骨头生生拗断,再踩在脚底才能形成的“莲瓣”呀!您不能奔跑,不能久站,不得已才练就了这让我们佩服不已的“坐功”。您曾嘲笑我是“大脚片子”“跟蒲扇似的”,当时我确实不高兴了,哪个年轻的女孩子喜欢被人说不好呢?可如今想来,我无法体会年少的您忍受了怎样的痛苦,可我宁可被您嘲笑,也庆幸自己有一双天足。

奶奶,您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吧?您笑了,一夸您您就高兴。说实话,一开始真没觉得您是什么宝。我那么小的时候,您要教我纺线,还说“哪有女孩子不会纺线织布的”。我的同学朋友都到田里去抓蛐蛐了,我才不愿意学呢。不管您怎么教我左手如何捏住棉花捻子,右手怎样摇纺车,两手怎么均衡用力,我最终还是没学会。您教我缝被子、踩缝纫机、纳鞋底……说“艺多不压身”,还说“求人不如求己”“免得日后不会做了自己为难”……十一二岁的我真的不懂那么多,勉勉强强学了一些。如今,才越发知道您的话确实有道理。如今带着孩子到那些革命根据地参观时,我能清楚地告诉孩子纺车、织布机的工作原理;如今弃了羽绒被、羊毛被,还是觉得棉花被最舒服,棉被的拆洗从来难不住我;现在坐在缝纫机前我还能扎出直直的线……

唉,您又睡着了!看着您的睡颜,听着您轻微的鼾声,心里莫名地觉得平静。您今天竟然没有流口水,那就让我拍张照吧。平时我要用手机给您拍照,您总不让。您好像对手机特别抵触。我们看手机的时候,您老大不高兴,说:“看那干啥?”我们跟您说手机里什么都有,它连着世界,想看什么看什么。可您说什么都看不清,亮亮的屏幕晃得您眼疼。只有我们用手机放您最爱听的佛曲的时候,您才转头看看它,说:“这么个小玩意,还行!”

我扶您到床上睡吧。您好好睡,等您醒了,咱们再好好说话。我喜欢跟您这样说话,就像在岁月中穿行,这也是生活深情的馈赠。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二:痛苦也美丽

我是一颗沙粒,随风在大地中飘行,时间的浪潮轻轻拍打着我的身体,我从这到那,漂流无痕。

我遇到过一只鸟儿,他扇动着宽阔的翅膀,美丽无比。他的羽毛飘飞在空中,带起了我。我轻轻地靠在他的背上,那有一种热,可以在瞬间融化我的全身。风告诉我:“他从来不鸣。”

我爬去看他的喙,美丽的弧线冲开空气的阻碍,他的喙近乎完美。我问他:“你要去哪?他回答我:“去我该鸣叫的地方。”我把脸贴近他的喙,同样的热度,可以将空气灼烧。

我看到他停在树枝上,夕阳映照在他身上,镶上一层橘色。他腾飞而起,带起了树杆在身后风中不住摇曳,他直射而出,喙如利刃般划开空气的干裂,那双美丽的翅膀却紧闭着。最后,我看到他冲向了一簇荆棘,他的身体瞬间被荆棘紧紧包围,有一股红色的液体在每个破口处汹涌而出,染红他那身美丽的羽毛,那是一种热度,燃烧了投洒在荆棘上的夕阳。这时,他美丽的喙缓缓开启,从那里,迸发出一种绝美的音乐,在空旷的山谷上里,震响苍穹。

风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我说:“却是以生命为代价。”

风说:“他很痛苦。”

我说:“但他很美丽!”

风带我继续前行,我飞过田野、山坳,偶尔在小溪旁歇歇脚,我行,我随,风起,我舞。

我听到山上有歌声,低沉雄浑,他们唱着:“国破无家,采薇深山,薇草可食,何处为家?”我看到他们衣粗衣,背干柴,行走在崎岖的山路间,一行行水从他们的眼里流出来,他们的声音渐渐嘶哑。最后他们扯着嗓子,风里夹杂着嗓子被扯破的声音。

“国破无家,采薇深山,薇草可食,何处为家?”歌声夹杂在风中,飘走在苍穹。风说:“叔齐、伯夷采薇,身心俱疲。”

第二天,我看到清晨的露珠从叶尖滑落,晨曦的微光照在伯夷、叔齐毫无生气的脸上,他们的脸上,依旧挂着两行水。

鸟儿依旧停在树梢上,叫着,树叶飒飒地响,滴落了一地的露珠。

我说:“真美!”

风说:“却以弃尸山野为代价。”

我飘过,随风漂泊。秋近了,叶片枯黄了脸。风呼呼地吹着口哨,叶片飘零,在空中旋转着起舞,静静地融入大地,无声无息。

我说:“零落成泥碾做尘。”

风不语。

我对风说:“把我放下吧!”

我呆在同伴中,落叶在我们身边滋滋融入大地,那是一个痛苦的融合过程。

我想起了荆棘鸟的最后鸣唱,凄婉绝美!

有一只河蚌,问我们:“你们谁愿意与我走?”

我看到了同伴们在摇头。

我对他说:“我去。”

“你可知道会痛入骨髓,苦不堪言。”

“我知道,但我更需要痛苦过后的美丽。”

我跳进河蚌,阳光投洒在我小小的脸上。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三:智慧是维系成功的纽带

有人说,成功要靠机遇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有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但是,人们是不是有了一定的机遇和执着,就会有创造、有成功呢?

一种人认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一直在努力,那么创造离我们将不再遥远;反对者说,没有机遇你一辈子努力也出不了头,这就好比姜太公钓鱼。

是机遇造就了成功,还是不懈的努力造就了成功?这两者一时反而成了矛盾的统一体,成了纠缠不清的谜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杨振宁先生相信大家都很熟,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是创造与成功的典范。恰恰在不久,他参加了浙江大学的百年校庆,而记者也恰恰问了他我们正在探索的问题:人们怎么才能获得成功?

杨振宁先生是这么回答的:我们要想成功,第一要有机遇,第二要了解你从事的事业的尖端和你自己,第三就是个人坚持不懈地努力。

记者又问杨振宁先生,“你是不是总是成功,而没有失败过?”

杨振宁先生斩钉截铁地回答:“不是的。我失败过,而且败得很惨。我在美国读过一年半的研究生,搞实验物理。但是,我天生动手能力差,我搞的实验失败了。当我充分认识了自己后我转而搞理论物理的研究,后来我成功了。”

从杨振宁先生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来,杨振宁先生的成功也正在于他说的那三点:一是机遇,二是智慧,三是努力。

试想,如果杨振宁先生没有客观地认识自己,而是一味地蛮干,一味地投入于实验物理也许直至今天他还一无所获。

篇8

高考专题辅导:作文文体-常见作文文体之议论文

议论文重在说理。道理贵在深刻而广博。但是太多数学生都只满足于树立明确新颖的中心论点,而缺乏更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了观点加论据的简单议论文。语言平淡、苍白,思维缺乏张力。

确定论点固然重要,但展开论点更加重要。要将道理分析得深刻,就应该分解中心论点,得出分论点,在深度与广度上推进,具体而言有以下分解方法: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作文高分秘笈:常见作文文体之议论文

篇9

内在人品特质是外化表现的操纵者,常有人说我心思细腻,因而行文结构缜密,文字灵动,大抵也出于此。

生命的经历塑造了性格与人品格局,而人品格局又框架了文章格局。“*”之时参军的毕淑敏稚嫩而湿润,在悬崖峭壁上俯瞰时积蓄了对生命的珍重;在恶劣高原上庆生时体悟了青春的沉甸。“动辄行者无疆”,生命的沉重塑造了她清澈如水的医心,给予了她有条不紊的规章,历练了她苦口婆心的耐性。她下笔常常令人震颤,这般凝结于文章中的精神正是她性格特质与人品的外化啊!

“我不相信手上的掌纹,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这是她对生命的坚定与执着;“气质是女人的化妆品”,这是她对个人修养的提炼升华。诸如此类的的撼人心灵之言比比皆是,正所谓“文如其人”,每一句哲言都以其情蕴哲思的细密针脚缝缀成其人品与性格特质。

文清,人明,此乃文字的反作用,即为“以文辅仁”。

篇10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材的取舍权在师生手里。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创新。教师要整合三、四、五册的教材,先对学生进行论点、论据、论证的“宏观指导”,让学生初步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具体每一个专题教师再进一步深入,做微观指导。比如论点的提出,要教给学生常见的提出论点的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摆出事实,引而不发;以事引论,发人深省;限定范围,不枝不蔓;委婉曲折,引人入胜;反弹琵琶,别出心裁;正反对比、严密周全。每一种方法教师都要列举实例加以指导,并让学生做片段训练。

微观指导和宏观指导是局部指导和整体指导的关系,两者必须相辅相成。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还包括整篇训练和片段训练互相结合,作文训练不能只搞单打一的成篇写作训练,而要针对学生写作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片段的强化训练。相信只有整体和局部兼顾,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尝试将一些专题整合在一起,如专题“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可以和专题“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整合在一起。在议论文中经常使用叙述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叙述是议论的基础,并可以引出议论,议论是叙述的精华。学生写议论文,往往不会叙述,尤其是不会定向叙述。定向叙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的需要再创作。定向叙述要求吃透材料,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审视材料,转述为议论的观点服务,转述的文字要简洁明确,既要忠实材料,又要给人以新的启迪。两个专题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在选择论据的同时选准角度转述材料。

二、读写结合

人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材除了专辟的写作专栏外,还有一块是读写结合的产物,从写作角度说,属于笔记作文。下面我们就以人教版必修三的课后习题为切入点,看出高中语文议论文阅读教学中蕴藏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要素,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第三册第9课荀子的《劝学》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找出本文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之间有什么关系,说明了几层意思。”设题的意图在于让学生了解本文运用比喻说明道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写作方法。再比如《师说》第二题:“课文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来写。说一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这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应悉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鉴赏的方式,细细琢磨经典文章的妙处,逐一将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所涉及的议论文写作方法进行合理的归纳、提取,从而实现议论文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的迁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训练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应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主要运用抽象的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就必须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因为议论文要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每个要素都离不开抽象思维能力。论点要正确,学生就要深刻抓住问题关键,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有创见地发现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证明”的问题,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要合乎逻辑,正确地使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多种推理方式,合乎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等思维规律,反对轻率概括、以偏概全,灵活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那么,如何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呢?

首先,中学生学一点逻辑常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适当传授有关思维基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提炼论点,学会对论据材料进行选择、加工。

其次,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贯穿到有关论证方法知识的学习中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学会论证的方法,又提高推理能力。学生写议论文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论证意识,不知道怎样进行论说,往往用叙述事实代替议论,写作套路基本上是“观点+例子材料+联系现实”。教师要指导学生有了论点和事实论据,还得分析,只有分析才能把论点阐明,把道理讲清。所谓分析,是与综合相对的,运用思维互相联系的过程与方法,主要是对文中所举的事例、事例发表看法,使其同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此外,还要将具体材料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从形式逻辑思维来说,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时还要正确运用归纳、概括和演绎的方法。比如让学生根据论点,找出典型事例并加以转述,再以这些事例为前提进行归纳推理,以推出所要证明的论点。

四、写作素材的积累

议论文写作要做到有理有据,很多学生在写作中总觉得没有确实有力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陷入积累不足、写作资源匮乏的困境。议论文教学首先要求学生积累材料,可以从哪里获得素材呢?

1.取材课本范文

初高中教材蕴涵着成千上万个写作素材,再加上老师在教学中提供的补充素材,足以建立一个资料库,满足中学生的创作需要。如屈原《离骚》、司马迁的《鸿门宴》等,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古今文化名人的素材。

2.取材课外

阅读材料、文化经典、文学名著、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教师要求每人准备一本议论文写作材料积累本,从高一沿用至高三,力争积累上百条新颖典型的议论文写作素材。

3.坚持做时文评说的训练

“时文评说”更准确地讲叫“新闻评论”,即要求学生主要是对当前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说。要以具体的事实为由头,观点要正确,合乎逻辑,同时还要有新意,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进行时文评说的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同时训练学生思考与议论的能力。这类训练可以以周记的形式进行。如特级教师赵谦翔就坚持带领学生收看《早点新闻》、《时空报道》,然后要求学生写新闻述评,使学生将“做人”与“作文”融为一体。

显然,锻炼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教师要围绕每一个专题设计出具体可操作、合理的训练步骤,要进行一系列的过程指导,教会学生“怎么写”。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这种专题训练,只是解决了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入门问题,无法培养高层次的写作能力,但是,正如郑桂华所说:“探索一些作文训练的简单有效定势,对学生进行写作过程的初步指导,使作文教学有章可循,提高教学效率,效果还是可以期待的。”①

注释:

①郑桂华.从两个维度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11

我在专利局查阅有关资料之后,发现国内目前尚没有此类产品的设计。一个类似创意的设计是:在一个瓶子内设置两个金属接点,瓶子内部灌一些水银。当人站立时,水银集中在一个接点处,电路断开。当人倒地时,瓶子的倾斜使水银同时接触到2个接点,电路被触发,瓶子内置的警报器发出警报,示意求助。这个设计显然是很粗糙的。

(1)它只是通过身体倾斜的角度来决定是否报警,而不是按照真正的生理状况,必然会出现很高的误报率。

(2)它无非是在最短时间内引起了别人注意,却并没有使整个过程简化,所以对于提高救护效率不会起到实质影响。

篇12

一.序列推进,思路建模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实施了议论散文序列建模教学实验,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我们根据评分标准,把高考议论散文写作训练分解成:“审题立意巧拟标题扮靓开头写丰细节论证方法酿造辞采形象深刻创新立意活用素材打造结尾立纲布局”十一个板块,然后逐项训练,构建模型。对于每一个模块的训练,我们都遵循“研习范文仿作练习归纳模型依模行文熟练用模变模作文创新升格”的思维流程训练。教师依模施教,学生遵模行文,使教与学真正达到双向互动,实现了议论散文教学的高效化。

二.分类训练,结构建模

古人说:“为文有道,但文无定法.”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有道(方法)”,二是“无规定的方法”;因此有人说文章无章可循,这话是对的,但是有人说作文有章可循,这话也是对的,为文章和作文是不一样的,文章的结构可以不是很明晰,读者可以慢慢的品味,然后理出头绪,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则不同,读者主要是阅卷人,他们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来看待作文,一旦作文结构混乱,条理不明晰,阅卷人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看明白,那么作文的分数就会大打折扣,所以作文教学中的结构建模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议论散文结构的建模,我们总结归纳出了五种使用模型,即1.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2.纵贯式分层的结构;3.正反对照式论述结构;4.重章叠唱式论述结构;5.引议联结式论述结构。

具体操作要领如下:

1.掌握几种便于操作的开头。(1)直接式,即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主张、看法。常用的词语模型有:a、“我主张……”,b、“我认为……”c、“我的看法是……”(2)引入式,即用一句名言、一个故事……引出论点,其形式为:……这个(则)故事(报道、名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说明:处为由头,由作者概述可自然引出论点的一句名言,一个故事,寓言……处为连接由头和论点的“桥梁”处为作者根据题意,确立的论点。(3)对比式:其形式为“……有人说……,有人说……,有人说……,……众说纷,莫衷一是,而我……”

2.议例三式。对论据的分析课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肯定式,即认为正面论据是实践了论点,或反面论据与论点背道而驰;(2)假设式:如果不……那么……,假如……又如何……呢?(3)因果式: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

3.面例三法。关于面例上的例子可用以下几种句式叙写。(1)一例一句排比式(单句、复句皆可)。(2)“……是这样,……无一不是这样”式。(3)“从……到……;从……到……”式。

4.重视引联。议论散文不仅要“晓理”,还要“明法”。引论(是什么)----本论(为什么)----结论(怎么办),是议论散文常见的结构方式。然而不少考生只注重论证“为什么”,习惯于“分析问题”后就草草收尾,而忽视了“怎么办”,不再去“解决问题”。特别是对结合社会现实生活类的论题,更应该在论证论点的社会化意义基础上,专设一段,来讲讲“怎么办”。可以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若干措施,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向,提出大胆的合理设想,可以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谈几点合理的建议……,须知,议论散文中,有没有这一段文字,其“含金量”是完全不同的。

5.严谨过渡。本模型,为了体现行文的逻辑性,特别强调过渡。过渡的形式有:(1)首尾之间的过渡。开头是文章从无到有的过渡,结尾则是文章从有到无的过渡,本来没有这篇文章,可是你为什么让读者阅读你的这篇文章?这就需要开头来完成这项工作。读者终于看了你的这篇文章,整体有什么样的感受?这就是文章结尾要完成的任务。因此,考生一定要巧为文章开头与结尾。(2)段落之间的过渡。完成文章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首先要看准两部分之间的两个中心句,然后在这两个中心句之间写出意义联系句。其方法是利用反复第一个中心句的方法过渡,利用两个中心句独立成段的方法过渡。(3)段落内部的过渡。作文段落内部的过渡应关注四个位置:段落中心句与事例句之间的过渡; 事例句与事例价值句之间的过渡; 事例价值句与议理句之间的过渡; 三种议论方式之间的过渡(因果分析、假设分析、正反对照分析)

篇13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级)

(1)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C级)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级)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4.探究(F级)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情分析】

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着绝对分量,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从2011年才开始涉及。

据考查,2005~2010年连续6年均考散文,2011、2012年考小说,2013年高考不排除继续考小说的可能性,因此,今年的复习备考,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未雨绸缪。

【考点】

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命题设想

1.严格遵循《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考试说明》

按照考点顺序依次命题,做到考点知识全覆盖。

2.重点知识重点考查

如,人物形象的分析、情节结构的作用、主题的探究等将作为二轮命题的重点。

3.注重选材

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即“微型小说”),这类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另外,也可能会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段、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

试卷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之作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特别是近年发表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文,更是选材的重点;题目设置上以“3主+1客”为主,适当兼顾“4道主观题”的形式;认真做题,反复考虑,设置出准确而规范的参考答案;小说阅读和散文阅读交替考试,侧重小说阅读;重点关注本省名校联考题、地市级模拟卷。

四、备考建议

认真研读《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考试说明》。

1.看题型示例

题型示例既是对上年经典题型和题目的回顾和肯定,也是对下年考查内容和形式的明示或暗示。

2012年是2散文+1小说,2013年是2小说+1散文。说明小说的分量在加重,复习备考中应引起重视。

2.看高考试题(2011-2012年江西高考卷,参考其他省市高考卷中的小说阅读题)

(1)题目采用“三主一客”的形式;侧重考查的能力层级有C级、D级、F级。(B级只出现在2011年多选题的个别选项中)

(2)主要在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手法、艺术效果以及探究上设置考查点。

(3)客观题。多侧面、多角度、综合性(主要包括情节、形象、环境、主题、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等方面,尤其侧重艺术手法和艺术魅力)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能力。

3.看评分细则

从评分细则中获得答题启示,有利于培养学生依分据点作答习惯的养成。

4.用好教材

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备考以教材为本;研究教材和高考的关系,提高对教材使用的实战效果。加强诵读,熟悉内容;揣摩借鉴,迁移拓展;借助教参,补充知识。

教材练习对备考具有“导向”作用:①题型丰富多彩,内容包罗万象。②练习的提问方式对高考备考具有借鉴作用。③练习的答案模式对高考解题具有指导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