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护理细节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细节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护理细节论文

篇1

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科室的服务水平,因此如何提高护理的质量,通过护理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那么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先来撰写好这篇护理论文致谢吧,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的分享,欢迎阅读!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学习和工作,我终于完成了《xxx》的论文。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的最大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篇2

1.2方法

1.2.1护理工作缺陷:

根据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本课题研究员对本科室所接收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问题存在的缺陷,总结如下:①是不是能够认真切实的执行护士管理规定,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的制度要求自己。②护士盲目的对自己的专业素质自信,不注重细节之处,认为细节琐碎之事无关大雅。③护士个人修养不够,对患者态度不够友善,并且不注重礼节,不注重严格尊重患者的感受。④忽视自身专业素养不够,专业知识不够、基础不够杂实。⑤科室对本科室护士管理不够严谨,制度不太明确,使护士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够清楚,具体护理环节没做到位,对护理实施不明确,监督不力。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细节护理管理。细节护理管理方法主要从:强调细节护理的重要性,增强细节护理的理念;提高护士职业修养,注重礼仪细节;注重护理内容细化;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四个方面进行。

1.3评价标准

1.3.1病情变化:

比较2组患者病情状态变化,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变化、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变化。意识状态用GCS评分测定,通过睁眼、语言、运动3个方面来评价意识状态,每个方面5分,评分1~9分为不正常、≥9分为正常。生命体征变化测定包括患者,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正常与否。肢体感觉功能变化包括患者肢体肌力、肌张力、病理反射、有无感觉障碍等多方面反射甚至有无障碍进行综合分析以无效、好转、显效3个层次。

1.3.2情绪状况:

比较2组患者愉悦、平静、抑郁、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

1.3.3患者满意度:

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病情变化比较

观察组的意识较状态、生命体征变化和肢体感觉功能变化正常率分别为94.4%、88.9%和8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59.3%和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情绪状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情绪愉悦、平静的良性变化者显著低于于观察组,对照组抑郁、焦虑、恐惧者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4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3

1.3疗效评定:使用VAS评分表评价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10d、30d的疼痛程度,使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调查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自我护理情况。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10d和护理后30d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4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术前询问、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告知患者手术过程、相关资料及配合方法;手术前做好手术室清洁、消毒工作,准备好手术相关用物,术中协助医师进行操作,术后擦拭血迹,将患者送入病房;术后进行常规检查,并做好记录。

1.2.2细节护理

①术前细节护理。手术室护士在进行术前访视时,要统一着装,衣着整洁。在与患者交流时,要保持微笑、态度温和、语言得体。询问患者一般情况时,言语要温和、清晰,鼓励患者说出心中顾虑,并予以分析、解答,以消除患者鼓励。交谈过程中,可多提及手术成功病例,如实告知手术的优势,如仪器、技术先进,手术医师临床经验丰富等,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②术中细节护理。在患者入室前,手术室护士要仔细检查手术用物准备是否完善,性能是否良好,以确保术中能够正常使用。在将患者领入手术室时,要亲切地予以安慰,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同时安抚好家属,以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紧张心理。入室后,护士要关心地询问患者对室内环境是否满意,麻醉前,要温和地对患者进行鼓励。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适时地予以安抚,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进行交流,及时告知患者手术进程。术毕,擦拭患者身上的血迹,与麻醉医师一同将患者护送回病房。③术后细节护理。术后,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详细的跟踪随访计划。手术室护士要到病房了解患者情况,亲切地询问患者有无心理或生理上的不适,同时予以必要的术后康复指导。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与要求,要耐心解答并尽可能满足。

1.3观察指标

应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和《护理质量评估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护理质量量表共设4大项目,每项总分10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分为3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护士职业素养与形象方面的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102例,满意32例,不满意16例,满意率为89.33%(134/150);对照组非常满意33例,满意52例,不满意65例,满意率为56.67%(85/150)。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5

1.2术后细节护理

手术结束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存放好手术标本,以便查阅。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掌握患者恢复情况。

1.3细节记录

应加强细节方面的护理,并全程记录护理过程,保证护理记录的客观性和完整性。对于护理过程中,患者的突况、患者病情、医嘱、医疗操作及护理操作等,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并随着治疗的深入及时更新。

1.4感染护理

成立护理质控小组,负责监控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护理操作标准进行护理,注重细节。定期开展无菌护理专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程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并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24/25),对照组为84%(21/25)。观察组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4%。对照组感染4例,感染发生率为16%。两组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6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管理,包括生命体征的日常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褥疮的预防及护理、助产护理、吸痰、注射、各类标本采集等。细节管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严格按照细节护理管理方案实施护理,具体如下:

1.2.1强化细节管理观念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细节护理规范化专业培训,落实和规范各项技术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中培养慎独精神和严谨态度。护理人员定期培训专业知识、规范消毒技术,并定期进行护理相关知识考核,全面提升全院护理人员对理论和实践水平,让护士自觉自愿的改进护理服务细节。

1.2.2注重环境细节管理

基层医院是集就诊、治疗为一体的空间,人口流量大,病种繁多,易对空气和物体造成污染,应每天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至少1h,物体表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清洁每天2次,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时清洁空气过滤器,以降低病原微生物生存的机会。

1.2.3强化细节防范意识

严禁将诊疗无关的物品带入诊疗间。护理人员应重视手污染,操作前后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手清洗和消毒;规范护理人员正确戴口罩,防止医院交叉感染。

1.2.4加强器械细节管理

制定医疗器械使用规范标准、器械消毒流程。根据诊疗器械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既要确保器械不受损坏,又要保证消毒质量,所有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1.3效果评价

对两组护理质量和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评价。①护理质量量表包括病区管理、基础管理、药品器材管理和护理文件质量等4方面,每个方面均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明质量越好。②护理风险事件包括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数据比较用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管理质量比较

细节管理组在病区管理、基础管理、药品器材管理和护理文件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细节管理组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以往,基层医院多注重诊疗技术的提高,而比较忽略诊疗细节护理程序的制定和完善,这可能导致患者治疗成功率下降和医源性感染发生率升高,从而影响到医疗质量,增加了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机会。

篇7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如下:(1)培养护理人员细节管理意识。科内成立专门的细节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长,晨会时通过回顾总结和晨间床头交接等方式分析在日常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讨论问题存在的原因,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技能培训,增加护理人员细节思维意识,提高细节护理能力。(2)制定规范化的细节管理制度。在神经内科管理工作中,要求根据完善的细节管理流程开展护理管理工作,严格规范细节护理中每一项护理技术、护理服务中的细节问题,制定全面的护理工作手册。如预防患者跌倒、压疮及走失等细节护理;并制定完善的护理人员交接班制度、核对制度以及应急预案等,实现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细节管理,降低各种差错事件发生率。(3)突出护理工作重点。在神经内科中,由于危重症的中老年患者较多,例如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及脑出血患者等,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大,护理风险较高,因此晨间床头交接班时,需将危重症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护理对象,加强安全监管,每天查看病人每一寸皮肤完整性,进一步细化细节管理流程,减少护理事故发生。

1.3观察指标

由医院护理管理部门根据《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主要根据医院相关护理评价标准对包括病房管理、安全防护、护理文书、护理操作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并在患者出院前1天采用医院自制好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本次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01表示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病房管理评分、安全防护评分、护理文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有统计学意义。

篇8

为保证科研全过程的有效实施,建议在第四学期末进行布置,毕业论文在通科实习和专科定向实习期间完成。

1.毕业论文的类型

(1)科研论文:唯一可以用于学士学位申请的论文形式。需要申请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份护理科研论文,论文成绩需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选择其它类型的论文不能用于申请学士学位。

科研论文是指经过选题、研究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得出研究结果,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将整个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按照规范的书写格式撰写的论文。

(2)文献综述:不能用于学士学位申请。

文献综述是作者针对某一主题,在阅读大量相关的原始文献后,对其数据、资料和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而写成的一种专题性的学术论文。

2.论文的选题要求

选题是进行毕业科研训练和完成毕业论文的首要工作,与毕业论文的质量关系密切。恰当的选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过程和能力的基本训练。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1)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科研训练的教学目的;

(2)选题应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选择护理临床实践中具有实用价值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4)指导教师应考虑学生的选题在时间、方法、经费和设备条件等方面的可行性,确保学生在预定时间内能够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

3.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

(1)课题计划书;

(2)毕业论文。

4.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

毕业论文工作主要包括:选题、研究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毕业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其中课题计划书和毕业论文要上交河南电大农医学院。

对申请学士学位的论文,由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负责审核或抽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5.课题计划书

见“附件7: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科研课题计划书”。

科研论文、文献综述均须撰写课题计划书。按实际情况撰写。

在学生提交计划书后,各地电大应组织小规模的开题报告会,由2名以上导师和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审阅和评价,提出修改和指导性意见。课题计划在导师认可后方可正式实施。

6.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书写格式及要求

(1)写作步骤

①科研论文。参见中央电大护理学本科教材《护理科研方法》王志稳等编第七章护理论文的撰写:第一节科研论文

②文献综述。参见中央电大护理学本科教材《护理科研方法》王志稳等编:第七章护理论文的撰写:第二节文献综述

(2)书写格式及要求

①科研论文。见附件8: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科研论文的书写格式、要求及封页;

②文献综述。见附件9: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文献综述书写格式、要求及封页。

(3)写作时间

每年上半年5月底前,下半年11月底前,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将课题计划书和毕业论文上交河南电大农医学院。

篇9

对于手术室的护士来说,注重细节、认真地做好每一个手术步骤是很重要的!曾经有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例:有一个妇科手术病人因为腹部肿物作剖腹探查手术。当我们切开病人的腹部探查后发现,原来所谓的肿物是病人一年以前在其他医院做剖腹产手术时遗落的一块纱布,这令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护士都感到震惊!准确的清点器械纱布是每一台手术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细节,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数的过程,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小事却关系着手术的成败与否,对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都是至关重要的!出现这样的错误对于手术室的护士是致命的!因为错误所带来的结果是无法弥补的,你无法弥补因为不认真带给病人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更无法弥补因此而给医院的声誉带来的影响!

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

篇10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强细节管理措施,其方法如下:

1.2.1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

神经内科中的所有护理人员都在平时加强自身修养,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强化,尤其是加强对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因此,应当在院内定期开展各种针对护理人员的相关神经内科护理培训,让所有护士都有忧患意识,对于可能出现差错的地方进行重点培训和防范,确保每一位神经内科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

1.2.2做好神经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自入院起就应当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每一位患者对疾病都能有一个充分认识,同时还应当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使其了解神经疾病可能发生的其他并发症,如精神障碍、意识障碍以及运动障碍等,避免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不必要的自我伤害以及坠床等情况出现,最大限度提升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舒适度以及满意度。

1.2.3防止其他并发症:

对于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而言,最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则是行动不便而出现的压疮发生,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和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对此类情况及时做出预防。

1.3观察指标:

患者出院前,对两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护理服务态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加入细节管理后,无论是健康宣教、护理服务态度,还是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医学护理模式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绝大多数医院也越来越关注细节管理,现代护理学也已经将细节管理纳入护理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身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当从自身开始强化细节管理理念,要有任何风险都来自于细节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找出可能出现差错的地方,降低风险发生率。在神经内科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加以关注和重视,掌握好各项细节工作,将细节工作看成是直接关系到患者切身利益和医院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除此之外,医院还可制定出相关流程,规范细节管理的工作内容,使每一位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按照细节管理要求和制度执行,规范操作流程,对工作中发现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及时完善,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活动,使患者能够了解自身病情,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防范。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从根本上强化院内的细节管理,从而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得到舒适、优质的护理。现如今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进步,现代护理学强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细节管理的重视,其内容主要包括:细节化的操作、细节化的护理以及重视护理措施质量控制,为患者提供一个高水准、高舒适的护理环境。细节管理要求护理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将护理工作做到极致;同时还需要具备准确的决策和信息,细化操作流程、管理流程和执行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将细节管理充分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篇11

2.1基础护理

术前绝对卧床休息。对于截瘫病人,护士要主动做好生活护理,预防三大并发症。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排尽痰液。

2.2用药护理

因为部分患者对本病认识不够,认为入院后立即手术就能治好病,对此,医护人员应认真、耐心向患者解释术前应用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局限病灶、控制病程发展,为手术做准备。在用药过程中,认真观察,询问用药情况,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遵医嘱调整或更换其他药物。口服利福平、乙胺丁醇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大量服用可加维生素;链霉素长期注射者要定期复查肾功能[2]。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血压持续下降,脉搏细速,引流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多、色鲜红,考虑为活动性出血,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术后应平卧位6h,生命体征平稳后可翻身;翻身时保证脊柱伸直位,保持身体成一直线,防止扭曲,以免植骨块脱落;注意勿牵拉引流管,以免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注意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引流袋每日更换并记录引流量。

3.2预防并发症

①防止褥疮发生:生命体征平稳后,每2~3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要轻轻抬起。床边要建翻身卡。本组病人中,入院时褥疮Ⅱ°发生者3例,经过我们精心、有效的护理,这3例褥疮病人均愈合,其他无1例褥疮发生。②防止肺部感染:每次翻身时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同时由下往上、由外向内轻轻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用α-靡蛋白酶4000单位、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4万单位等药物稀释后进行雾化吸入,每日2次。③泌尿系感染:嘱患者多饮水,日饮水量应在2000~3030ml,保证有足够小便冲洗膀胱。对留置导尿管病人,每日用0.1%新洁尔灭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用0.1%生理盐水250ml加上庆大霉素4万单位行膀胱冲洗,每6h1次。

3.3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是患者最主要的不适感受。首先向患者说明疼痛发生机制及过程,减轻患者紧张的心理;调整使患者卧位舒适;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到过度牵拉,检查镇痛装置是否通畅。然后通过与病人聊天、看书、听音乐等手段,转移患者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剂;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利于休息的环境。

3.4功能锻炼

协助并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教会家属肌肉按摩的方法。术后第3天,在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做抬头、扩胸、深呼吸和上肢运动,以增强心、肺的适应能力和上肢肌力。同时做双下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伸曲运动[3],每次维持5s,l0~l5次为l组,每日2-3组。同时辅以被动按摩。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

4出院指导

①继续功能锻炼以促进肌力的恢复;②合理调节饮食,保证营养的摄入;③继续服用抗痨药物,每2-3个月复查肝功能1次;④定期门诊随访,3-4个月后植骨块融合后可下地行走。

参考文献

[1]白人驹,马大庆,等.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94.

[2]王陆林,刘志苏.大外科学.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73.

篇12

1.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意见和我国政府的统一规定

(1)对健康母亲出生后1月内的新生婴儿是接种卡介苗(BCG)的对象[2];(2)接种BCG后3~6个月复查,如结核菌素(PPD)试验阴性者,继续接种BCG。

1.2母亲患无传染性肺结核(痰菌阴性)所生婴儿

(1)母亲应正规抗结核治疗,母亲与婴儿不必隔离,可以哺乳。(2)婴儿应作结核菌素实验和胸部X线检查,两项结果检查阴性,婴儿应接种BCG。(3)两项为阳性,应按胎儿结核病正规治疗。(4)仅PPD试验阳性,应按儿童隐性原发形结核治疗。

1.3母亲患传染性肺结核(疫菌阳性)

母亲与婴儿应当隔离至传染性消失为止不宜哺乳。

1.4母亲患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母亲和婴儿应隔离到无传染性为止。母亲应接受正规治疗,婴儿同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与PPD试验,如诊断无传染性肺结核,应按正规治疗,其无阳性发现,婴儿应服异烟肼(INH)治6个月时再作PPD试验,若为阳性,INH继续服满10个月。

1.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

(1)新诊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PPD试验阳性幼儿和青壮年。(2)未接种BCG5岁以下儿童PPD试验阳性者,单用INH8~10mg/kg,每日≤3000mg,服用6~12个月。

2护理

2.1首先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

(1)介绍病区环境和病室情况。(2)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护理指导和医生的治疗。(3)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1)高热时除物理降温外,多饮水。纳差、汗液丢失所致的电解质紊乱要及时纠正。(2)结核合并感染或胸腔积液时所致的胸闷、气促、呼吸困难予以吸氧及胸膜腔穿刺抽液。(3)胸痛时改变。

2.3控制活动量,防止大咯血

(1)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安静、通风。(2)解除患儿的烦恼及顾虑,讲故事,必要时给予镇静剂。(3)留陪伴,若病情发生变化及时告诉医生配合治疗。

2.4防止感染

(1)每日清洁口腔1~2次;(2)分泌物潴留,分泌物不易清除,常发生在体内肺功能差的患者。有学者报道发生分泌物潴留高达40%~50%,笔者强调防止分泌物潴留为护理的重点。(3)病情允许可雾化吸入局部给药帮助祛痰。

2.5健康教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2)碗筷要消毒煮沸,被褥、衣服需阳光曝晒。(3)生活要有规律,不偏食,给予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丰富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4)参加集体活动,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5)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发现问题立即就医及处理。(6)避免受凉,预防外感,增强免疫功能。

3讨论

以上就儿童结核预防和护理,提出了回顾性总结和工作的体会。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发病自身特征,BCG作为结核病免疫预防的效果比其他计划免疫苗有差距,尽管如此,自从大规模开展BCG接种以来,儿童结核病,特别严重类型结核病已有明显下降,因此婴幼儿BCG接种方针在我国尚需继续坚持[3]。希望新疫苗的开发具有BCG更大的抗结核能力,没有或减少BCG接种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发生,加快结核病控制进程。

INH预防性治疗效果和方法,INH预防性治疗效果初步是:从观察报道中显示,减少结核病发生率50%以上,大多数超过60%,少数报道超过80%[4]。50年代美国公共卫生就结核药物预防研究组对1394原发结核儿童给予INH4~6mg/kg服药1年,相同数同样作对照,结果INH未发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型肺结核,对照组发生结核性脑膜炎8例,粟粒型肺结核2例,大多数药物预防成人300mg,儿童每日5~10mg/kg。

结核病治疗时间长,患儿易发生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心理障碍会影响身心,使其失去战胜疾病信心,因此应该根据不同年龄,予以健康心理护理指导,仔细观察每位患儿的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消除其对疾病的治疗方案不正确认识,或药物副反应的误导,鼓励增强自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忠仁.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701.

篇13

1.2鼻塞法给氧目前临床上以鼻塞法给氧最为常用。慢性呼衰患者多用此法给氧,给氧时将鼻塞塞入鼻孔,此法无导管刺激黏膜的特点,且鼻毛和黏膜对吸入的气体起过滤清洁的作用,保护呼吸道不受刺激或感染,同时对氧气的温度有调节作用。鼻塞法给氧,是易于推广和应用的给氧方法[6]。其缺点是吸入氧浓度不稳定,不宜于重度缺氧患者使用。

1.3面罩法给氧此法适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将面罩与面部密闭,以橡胶带固定。缺点是耗氧量大,患者有胸闷、憋气感。同时当服药、咳痰、进食时极为不便,故此法不易为患者接受[7]。

1.4呼吸器正压给氧慢性呼衰患者有严重通气障碍,自主呼吸微弱或无自主呼吸者,可通过此法给氧。Bone等[8]认为当PaO2为4.62kPa(35mmHg),血pH值为7.25时,必须插管进行人工呼吸,将供氧的管道与呼吸器相连接,通过人工气道给氧,浓度在30%~50%以内,使PaO2稳定在6.6~7.98kPa即可。

1.5经气管切开处给氧经气管插管后如果考虑72h仍不能拔管时,可进行气管切开给氧,需注意无菌操作,每日进行1~2次气切护理,保持窦道口的清洁,如被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更换敷料。可选择一次性的吸痰管代替吸氧管,也可用无菌包装的乳胶尿管代替。吸氧管不宜太粗,由于吸氧管太粗使气管导管孔大部分被占据,一方面不利于肺内气体的交换,另一方面也对气道内的分泌物引流不利[8]。目前临床上应用封闭式吸痰管和湿热交换器(简称人工鼻),使气道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保持气道的湿化,并能有效地防止感染。

1.6经气管导管给氧经气管导管给氧(TranstrachealOxygenDelivery)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输氧新方法,国内尚未见临床报道。1982年Heimlich首先报道应用气管导管给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法是用16号的Teflon导管在第二、三气管软骨环之间插入气管给氧[9]。1985年Heimlich对导管进行改进,组成了微型导管(HMT),配以轻便氧气筒可随身携带,临床使用方便。此法克服了传统氧疗的缺点,并发症少,输氧效果好,耗氧量低,特别是慢性呼衰患者克服了传统的鼻导管和面罩吸氧带来的并发症[10]。

2给氧的浓度

氧浓度可分为低浓度(24%~35%)给氧,中浓度(35%~60%)给氧,高浓度(60%~100%)给氧三种,低浓度给氧适合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中浓度及高浓度给氧适用于PaO2降低,而PaCO2正常或降低的患者。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必须低浓度氧疗,流量控制在1~3L/min以内,因为此类患者长期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呼吸主要靠缺氧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此时高浓度给氧使PaO2迅速升高超过8.0kPa(60mmHg)时,自主呼吸受到抑制,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必须低浓度吸氧。天羽等[8]认为为了预防CO2麻醉,吸入氧浓度最好从24%开始,密切观察PaO2和PaCO2的上升程度,根据需要,每次以2%的浓度逐渐增加。戴莺南等[11]比较47例肺心病Ⅱ型呼衰患者在持续低流量吸氧的基础上短期给予高流量4L/min给氧,吸氧后PaO2的增加明显高于单纯低流量给氧,而PaCO2变化不明显。

3湿化液的选择

3.1湿化抑菌液的效果优于蒸馏水传统吸氧法在氧气湿化瓶中加入蒸馏水,而氧气湿化瓶及液体存在大量细菌已有多篇报道。为此,宋金福等[12]利用硫酸铜溶液的抑菌作用,将0.1%的硫酸铜溶液用于湿化氧气,3天更换1次,代替1天更换1次的蒸馏水,结果表明,硫酸铜液的抑菌谱广而有效,可减少湿化液的带菌率和带菌量,延长更换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对患者安全实用。胡孝敏等[13]在复方硼砂液作为漱口液的启发下,亦利用其抑菌作用,用作氧气湿化液,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谭海兰等[14]报道,在氧气湿化瓶中加入组合药液(生理盐水100mlα-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2mg庆大霉素8万uVitK34mg)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有效率可达94.9%,而传统氧疗法仅为69.6%,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盛雪春[15]根据病情在湿化瓶中加入所需药液湿化氧气应用158例,达到了预期的消炎、止咳、化痰、平喘的目的,疗效满意,且患者容易接受。

3.2湿化液的温度张德操等[16]发现严重缺氧患者,长时间吸入常规湿化的氧气,易出现气道干燥、痰液黏稠,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将氧气通过加温至60℃湿化,患者吸入后达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的目的。热水湿化使湿化的气体达到37℃使氧气的利用率最高。另有学者也认为将湿化液温度加热至50℃~60℃与冷湿化液相比较,患者感觉鼻咽部温暖、湿润、舒适[17]。

4氧疗的观察及护理

4.1氧疗前应做好解释工作因为患者及家属医学知识缺乏,大多数人认为吸氧越多越好,或认为暂时不吸氧影响不大,感到不方便时就停用。所以,患者在氧疗前,护士就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家属说明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意义,特别应说明未经医护人员允许,不得擅自停用或调节氧气。

4.2氧疗中的观察及护理

4.2.1保持吸氧管及呼吸道通畅使用前,应检查吸氧管是否通畅,接头是否连接紧密等。使用中,由于慢性呼衰患者感染重,分泌物多,鼻导管易堵塞,也应经常检查是否通畅。每8~12h更换1次鼻导管。使用鼻塞者应防止脱落,每12h鼻塞换入另侧鼻孔。慢性呼衰患者因食欲差,进水量少,使痰液黏稠不易排出,可给予口服、局部或静脉祛痰药物,使痰液稀释利于排出;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有利于分泌物向较大气管移动,利于痰液的排除;对意识不清患者,应给予负压吸痰,吸痰前最好先高流量给氧5~10min。

4.2.2给予持续吸氧对慢性呼衰患者至少要给予吸氧1周以上,因为患者长期处于呼吸功能不全,短时间吸氧,PaO2上升不稳定;其次,由于CO2弥散能力较O2大20倍,短暂吸氧时,吸入的氧只分布于通气良好的肺泡里,以后才弥散到肺毛细管中去,在吸氧间歇期,大量的CO2排入肺泡,使PaCO2上升,PaO2进一步下降,缺氧更为严重[18]。

4.2.3氧疗中的监护给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疗效,预防CO2麻醉和氧中毒,如患者出现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嗜睡甚至昏迷,PaCO2≥9.33kPa(70mmHg)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痰液阻塞呼吸道引起,另一方面可能是吸氧浓度过高引起,缺氧虽缓解,却出现了CO2的严重潴留引起肺性脑病;如患者出现胸痛和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头昏等症状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19],应马上降低氧流量,给予药物治疗处理。

4.2.4注意观察氧疗中的毒性和副作用氧疗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同药物一样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吸入氧浓度过高(8~9L/min),可产生CO2麻醉而造成呼吸抑制,氧浓度>60%超过24h,损害中枢神经而出现抽搐及癫痫发作;另外,氧浓度过高,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对减少易出现肺不张。

4.2.5注意湿化及温化湿化的方法是将湿化瓶内装100ml水(使水深10cm)或生理盐水湿化。加温可通过保温瓶(内盛60℃~70℃的水)蒸气或附有加热装置的雾化器给氧。也可另在湿化瓶内定期(每2~3h1次)加入60℃~70℃的温水,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对吸氧装置应每周消毒1次,湿化瓶在使用前后用流动水刷洗干净,用500ppm的健之素(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用冷开水冲洗干净,湿化瓶应24h更换1次,接湿化瓶胶管每周煮沸消毒1次,在更换添加湿化液、消毒湿化瓶后,将盖子拧紧盖好,以防漏气。

4.3氧疗后的护理氧疗后应注意观察患者,如出现发绀,精神状态不好和PaO2<6.6kPa时应恢复给氧。对使用后的氧疗工具应彻底消毒,以免交叉感染。

5氧疗效果及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