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职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国内外职业教育领域对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以下简称中职硕士) 的问题十分关注。基于此,本文横向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借鉴, 纵向从学位定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国际上已提出了多种理念和践行方式, 相关研究及经验丰富多彩
1. 学位定位。国际上普遍将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定位为专业学位范畴, 又叫职业学位。其对应的职业要求为有较高的专门技术层次, 有独特的知识领域, 有严格的入门标准和鲜明的实践性; 一般在具有鲜明职业背景的学科领域中开设, 主要授予受到过高水平专业训练的人才。但事实上, 目前对该学位的命名并不统一。200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UNESCO杭州宣言》中提出针对职教师资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职业教育国际硕士学位; 2005 年12 月在中国天津召开的东亚及东南亚国际职教教师教育硕士学位标准的开发与应用国际会议上提出国际职教教师教育硕士学位( Master Degree in TVTE)的概念, 以及德国学者克莱门特提出的职教理学硕士( Master for Engineering for TVTE) 概念等。
2. 课程设置。课程是培养中职教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近年来, 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芬兰Jyvaskyla 工艺学校的Pekka Kamarainen 教授在2004 年11 月的杭州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以下简称TVET) 硕士培养的课程体系框架; 2005 年12 月, 在天津大学主办的东亚及东南亚国际职教教师教育硕士学位标准的开发与应用国际会议上, 德国Frank Bunning和Klaus Jenewein 两位学者提出TVTE 硕士国际课程框架及其标准; Indoneisa 教育大学学者MasriamBukit 提出TVTE 硕士课程体系的发展和实施标准。推荐阅读:法律多元理论毕业论文
3. 培养模式。发达国家在培养包括硕士层次的职教师资时突出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 德国的以二元制模式为基础的二次考试资格模式, 即第一次国家统考, 鉴定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之后经过两年的预备教师期或实习实践后, 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 这是对学生经验与能力的验证。
篇2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对文章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研究思路以及结构等三个内容进行阐述。第二章为相关概念以及理论,重点对个人信贷业务的概念、个人信贷业务的特征、作用以及个人信贷风险理论等进行了论述总结。第三章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发展历程与现状,本章回顾了我国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历程,并对目前个人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成因进行了挖掘分析。第四章为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国际经验的借鉴,这一章对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信贷风险的控制进行了系统的数理分析,并从中提炼出来了一些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借鉴的经验。第五章为个人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讨论,在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个人信贷风险控制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从信用环境以及内部管理两个视角的具体策略。文章整个内容遵循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根据这一思路进行相关内容的组织以及安排,力求做到文章结构的逻辑合理,内容完善。
关键词:个人信贷;风险控制;成因;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 of rising living standards and consumption consciousness,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lso shows the rapid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its proportion in the commercial banking business ris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source of profit.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market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so many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field of the fighting started, but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in our country is a relatively new thing, its history is very short, the commercial bank has not formed a set of complete risk control system, the rapid expansion in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field amplified the personal credit risk,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bank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cast a shadow on the. How to find a balance point betwee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and risk control, to ensure that the personal credit risk control in a certain range are constantly testing the commercial bank administrator management wisdom. According to the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risk control as the main method of writing, the integrated us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comparison research, based on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field of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of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risk control, the hope can giv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has the beneficial thinking.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three main contents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literature, research ideas and structure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related concept and theory, focusing on the concept of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and the personal credit risk theory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summary.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this chapt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in China, and the personal credit business of the risks and risk analysis of mining.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experi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 personal credit risk control reference, this chapter of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areas of the credit risk analysis system of mathematics, and to refine out some worthy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experience. The fifth chapter to discus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ersonal credit risk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personal credit risk control experience to learn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specific strategy of credit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management of the two perspective. The whole content follows the problem, analysis problem and the specific idea to solve the problem, relevant content according to this train of thought, organization and arrangement, and strive to achieve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reasonable, perfect.
篇3
杜炎:经济学硕士,湖南商学院科研处
本文是湖南商学院欧阳峣教授的中国-欧盟基金项目《湖南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及其与欧盟企业的对接》项目的部分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黑箱
公司治理的问题沿自伯利与米恩斯(1932),从他们的大著《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问世以来,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真正得到了关注。勒纳(1966)提出“管理控制型公司”大量存在,钱德勒(1977)正式概括为“经理革命”,认为这种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经理革命”是美国企业史上的一个显著标志,并把这类企业称为“经理式企业”。公司治理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初期,公司治理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出现在经济学文献中,20世纪90年代,公司治理被视为西方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公司治理在我国得到重视,只有七八年时间,却形成了大量的文献和著作。理论界对公司治理的研究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它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我国的公司治理,从开始研究以来,主要关注的是国有大企业的治理问题,如委托-制度下的权能分解问题,分权中的激励-约束问题、利益主体不一致性问题、团队生产中的搭便车行为、信息不对称下的欺诈与道德风险问题等。
而中小企业(一般被视为“古典企业”)受规模的限制,公司治理往往出现一种比较简化的形式,所有者与经营者并不能严格的区分,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团队经常出现高度统一的情况,大公司公司治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常见。这可能是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为什么成为理论研究的“黑箱”的原因。
二、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必要性
公司治理,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有代表性的论述在国外是科克伦和沃特克(Cochran,P.andL.Wartick,1988),在国内费方域(1996)的归纳比较有影响力。公司治理在最初,主要是指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即因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所引起的系列冲突的治理。由于利益相关者的存在,(如科克伦和沃特克认为,公司治理包括在高层管理者、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费方域的定义中也包括处理各方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的概念因此得到了引申,成为一个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大治理的定义。公司治理是一整套赖以指导和控制、管理企业运作的组织机制和规则。公司治理范畴的扩展,使得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也成为理论的必需,只要组织成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交易费用大到使问题不能通过合约解决这两个条件存在,那么企业就必须面对公司治理问题。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轰轰烈烈的实践,使得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研究相对出现十分贫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他们创造了60%的工业总产值,76%以上的新增工业产值,以及约60%的出口总额,40%的利税,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特点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已经引起了国内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欧盟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鲜明的特征。
1、事实上的一般性与划型上的特殊性
中国的中小企业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国有企业在竞争领域的退出和国有资本的民营化,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与国际上的民营企业基本上没有本质区别,我们所讲的中国中小企业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小企业。但在我国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上,还带有明显的计划色彩,如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法》第2条称,“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我国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划分企业规模标准的制定并不是出于扶持中小企业的目的,划分标准主要是针对国有中小企业,没有能够把城乡广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和农村、街道小企业都包括进去,不具有一般性。
而在国外,如欧盟在2000年初,欧委会建议使用以下标准衡量企业规模:1.雇员人数:50人以下为小型企业,50-250人为中型企业,250人以上为大型企业;2.资产额:250万欧元以下为小型企业,250-1000万欧元为中型企业,1000万欧元以上为大型企业;3.营业额:500万欧元以下为小型企业,500-2000万欧元为中型企业,2000万欧元以上为大型企业。在欧盟以中小企业为对象的资助项目中,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是雇员人数不超过250人,年营业额不超过4000万欧元的企业,或者是净资产不超过2700万欧元的企业。
虽然欧盟的标准可能与中国中小企业的标准有一定差别,但欧盟对中小企业的明确界定和立足于扶持的政策方向,远远比我国的《中小企业法》和《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要先进的多,操作起来也方便的多。
2、形式上的现代企业与实质上的古典企业。在企业形式上,中小企业大多以公司制的形式出现,我们从有关部门的统计中即可以看出。
表一:2001年各类私营企业的规模单位:万元
项
目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万户亿元平均规模万户亿元平均规模万户亿元平均规模户亿元平均
规模
合计51.731483.9128.6813.11487.3737.17137.9916113.2116.77289127.724419.3
资料来源:《2001年工商行政管理统计汇编》的有关资料
虽然中国企业形式的法律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但在实践中,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规避无限责任的风险、减少企业负外部效应和增加商业信誉的需要采用了公司制的形式。中国中小企业中股份公司很少,因为中国法律规定,股份公司需要政策资金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而且必须经过省政府的批准。
而欧盟国家,如法国中小企业组织形式大体分五种:个人公司、合伙公司、集体名义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前三种属于无限责任公司,后两种是有限责任公司。在意大利,企业形式大体分为两类,即自然人公司(无限责任)、资本公司(有限责任)。两国中小企业大多数选择了无限责任公司的形式。据统计,法国中小企业中的无限责任公司比重达61%,有限责任公司占33%,股份有限公司仅占6%。意大利的中小企业,80%为负无限责任的自然人公司,负有限责任的资本公司占20%。
中小企业的这种不同形式,是由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政策环境造成的。但我国中小企业形式上的现代企业与实质上的古典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董事会几乎不起作用,见表二)给公司治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即中小股东的委托-问题。在中小企业中,各股东事实上遵循“古典企业”的原则,出资人与企业家的职能合二为一,但中小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与企业利益最大化并不完全一致,剩余索取权并不能完全反映中小股东作为企业家的全部收益。
3、中小企业内部治理出现从家族化治理向寻租利益关联者联合治理的趋势。家族企业是欧盟企业种群中最大的一族,在英国,70%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在法国10~500人的企业中有90%是家族企业,而意大利则高达99%。在我国家族企业的数量也占绝对优势。虽然多数中小企业实行家族化管理,但也公司内部决策权出现了一些变化,主要管理者的决策参与程度大大加强,而董事会基本上形同虚设。
表二:私营企业(家族企业)决策权分布单位%
经营决策一般管理决定
业主本人58.854.7
业主和主要管理者29.734.5
业主和其他人0.30.4
董事会11.010.0
其他人0.20.4
合计100100
资料来源:《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19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这种变化来自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强约束。中小企业家往往难以独力承受外部复杂的制约条件,家族企业就借助于外部力量、外部权利关系进行相关寻租活动,把外部寻租力量内部化或制度化,形成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这种强外部约束,是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一个鲜明的特色,它还造成一些新的中小企业在一开始以公司形式出现,形成各自出资、各管一个方面的寻租利益关联者治理模式。国外中小企业的利益关联者治理主要是与内部管理人员、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的共同治理;中国中小企业的利益关联者治理是公司与政府官员关联人、相关权利关系拥有者或其人的共同治理,寻租动机十分强烈。
4、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内容,与欧盟中小企业相比,具有特殊性。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家族制中小企业,另一类是因国有企业改制而衍生的中小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衍生的中小企业在产生方式和股权结构、制度安排和组织结构上与国有企业有割不断的联系,这类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更具有特殊性。如在国退民进的企业改制潮流中,一些地方政府没有能力买断职工,就安排部分债转股,职工变为股东,但企业的控制权完全控制在经理层。这种治理模式与“南斯拉夫的工人社会所有制”模式又有很大不同。同时,应当看到,中小企业组织结构演变是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构建一套符合中小企业发展规律的组织结构,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结构稳定有重要意义。
5、中小企业的外部治理,以资本市场的治理,尤其是银行资金的治理最为关键。
表三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03.2
根据林汉川等人的上述调查,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融资困难,缺乏做大的资金;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混乱,企业运转效率低下;市场需求不足、竞争无序、过度竞争;企业隐性负担过重(地方执法部门违规摊派,拉赞助等行为造成)。这些困难之间存在如下逻辑关系:资金不足,企业难以持续发展——吸引不到高级人才——企业创新力不足、技术设备落后——企业的管理混乱,内部治理机制低效运行——对市场需求无力把握,竞争力弱——隐性负担过重。因此,资金治理是中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第一要义。这也是我国学者对中小企业研究中的主要问题。这些研究一般没有立足于公司治理的角度,只是针对企业与银行的相互关系来研究,没有真正意义的指导作用。而欧盟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是在欧盟框架下进行的,包括欧盟——本国政府——大区——省——市等不同层次的行政机构,也包括政府——金融部门——民间联合会等不同身份的机构,形成一个多层次分工协作的组织体系。在资金扶持上,欧盟国家有一系列机构、政策。如法国,法国人民银行下设两个子公司,中小企业设备贷款银行和中小企业担保银行。中小企业设备贷款银行为全资子公司,负责全国中小企业的金融信贷业务,主要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担保银行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全国中小企业的投资担保业务,国家给予资金支持。因此,根据欧盟的经验,从公司治理的大角度全方位考虑,对扶持和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美伯利、米恩斯:《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1981年。
2、CochranPhilipP.andStevenL.Wartick;,1988,CorporateGovernance:ALiteratureReview.USA:FinancialExecutivesResearchFoundation.
3、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陈郁编译:《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经济学文选》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陈国富主编:《委托-与机制设计——激励理论前沿专题》,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7、高明华:《公司治理:理论演进与实证分析——兼论中国公司治理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李亚主编:《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9、郭跃进主编:《家族企业经营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10、于立、于左:《中国乡镇企业产权与治理结构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11、林汉川、夏敏仁、何杰、管鸿禧:《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北京、辽宁、江苏、浙江、湖北、广东、云南问卷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2003.2。
12、侯水平:《地方政府调控与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探讨》,《社会科学战线》2003.2。
13、孙晓文:《法国、意大利中小企业发展与扶持措施考察——赴法国、意大利考察报告》,《甘肃社会科学》2003.2。
篇4
笔者于2006年春赴英国剑桥进行了访问,期间对英国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有一定了解,英国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英国是世界最早的工业化国家,也是现代教育的发源地。英国的普通教育曾经引领世界,英国的职业教育比起普通教育发展较迟。在欧盟等发达国家中,英国的职业教育比较法、德等国也有一定距离。英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才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采取了包括推行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建立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英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又陆续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与培训》政府教育白皮书以及“国家教育和培训目标”等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法规,把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以期振兴英国的经济。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在上世纪末学习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德国、加拿大)的成功经验而兴办起来的,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政府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更多地表现在数量与规模上,而质量与特色则没有跟上来。我们认为,对于职业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应该更多地向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学习;而在制度与政策上的国家与政府作为,我们应该更多地学习英国。
二、英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1.消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文凭差别
为了有效地增加青少年受教育年限,提升教育水准,2001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提出了14—19岁教育阶段的概念。他们认为,14—19岁是人生观及知识、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2001年1月24日时任教育与就业大臣的大卫·布鲁凯特(DavidBlunkett)在经济协会年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随着就业性质和经济行为的变化,拥有灵活的技能和技术的劳动者必须能够保持相应的变化,这对于经济的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同年6月教育与就业部颁布的《国家技能纲要》,进一步强调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后来的教育大臣埃斯特尔·莫里斯(EstelleMorris)和现任教育大臣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Clarke)都坚持了同样的观点。2002年4月,教育与技能部《14—19岁,更多机会、更高水准》咨询报告,提出了延长义务教育时间,推进职业教育,提高社会劳动力素质的具体方案,职业教育被摆在14—19岁教育阶段的重要位置。一是在国家课程中增加职业类课程的比重。继续在必修课中保留科学和技术两个科目,在其他学科中渗透技术和技能教育,增加职业指导内容。二是建立职业和普通教育的混合考试机制。鼓励学生在14—16岁阶段选择职业方向。这个阶段考试,既可选普通学术科目,也可选职业类科目,由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2005年,设立8个职业教育考试科目。三是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公民责权、职业性方面的学习以及广泛的课外活动,例如艺术、音乐和体育。四是打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界限。在正式表述中,义务教育阶段的GCSE证书和高中阶段的文凭(Alevels)不再冠以职业的或学术的。如工程机械与数学、艺术和设计等有同等地位。
我国于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八届人大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又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会议和《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具体是: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在国家目标的宏观指导下,各地也相应制定了地方发展目标。以湖南为例,该省《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达到35万人,在校生达到100万人左右;高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达到20万人左右,在校生达到60万人左右;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次,年培训在职职工200万人次,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万人次。湖南省教育的“十一五”发展目标,提出了重点打造的“八项举措”,其中一项谈到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并举,到2010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含中专)的在校生人数应该大体相当。但职业教育的实际又是如何呢?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近年来普通高中得到发展,而职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却在萎缩。1998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6.72万人,占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58.29%,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为54.12万人,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52.86%。1999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上年下降2万多人,2000年比1998年减少约1万人。2000年11月,湖南省对岳阳、常德、怀化3个市的农村职业教育进行了实地调查,农村职业学校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份额,已从1997年的49.07%下降到2000年的40.15%。2001年,全省中职学校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37.64%,2002年进一步下跌至35.65%。至于办学条件与办学经费,职业学校离要求更是相差甚远。2000年,湖南省对11所农村中职学校调查,生均专业教学设备为1369元,与正常标准相差254元。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中,本科以上学历仅占专任教师的42%,比农村普通高中学校低19个百分点[1]。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的重普教而轻职教,如果政府能从证书上取消二者的差别,统一学历,也就从根本上消除了对职业教育的歧视。
2.不断创新职业教育证书制度和办学体制,设立职业教育的学位序列
中等教育上连升学和就业,下接初等教育,具有升学准备和就业准备功能。如何实现这双重功能,历来是个棘手的问题。从建立文法中学和技术中学的双轨制,到推行兼顾升学与就业的综合中学,再到实施中学后就业培训计划,英国人从未放弃对中等教育功能实现路径的探索。证书制度的变革是其中重要一环。1994年德林报告(DearingReport)提出,学生在义务教育结束后应有三条出路:直接就业者参加国家职业资格(NVQ)考试;学术升学导向者参加高级普通教育证书考试(ALevel);职业升学导向者参加普通国家职业资格(GMVQ)考试。根据英国政府1991年5月《21世纪的教育和训练》白皮书规定,这三类证书在国家资格框架内相互融通。其中1992年专为16—19岁青年设置的GNVQ最有特色。它介于普通教育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之间,采用单元课程与单元学分累积制的方式,使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通过中介性课程过渡成为可能,构建了普教与职业课程一体化的技术平台。GNVQ一经实施就得到中等学校的广泛欢迎。1992—1999年有189000名学生注册,涉及2000所学校。2002年6月,66000多人参加了中级GNVQ课程的学习,参加初级GNVQ课程学习的人数达到14500余人。2003年5月,英国课程与资格委员会宣布,将于2006年8月逐步以职业课程普通教育证书(GCSEsinvocationalsubject)取代中初级GNVQ。这个变化很值得注意,它标志着英国人又在审视GNVQ实施中的新问题,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证书制度,力求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与劳动就业的结合问题,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等值。
我国的职业教育仍然定位在专科层次和职业培训、减轻政府的就业压力上。教育部长周济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这种定位,形式过于单一,而且不设学位,没有形成序列。这种短期的教育培训形式在客观上必定受到就业形势的影响而变化不定,对市场的依附性太强,缺乏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和科学性。职业教育自身没有高等教育,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名义上为高等教育,其办学条件无论是设备、师资、资金投入等都不能与普通高校同日而语,其生源质量也是最差的。职业教育“先天”就不足,后天又缺乏营养,只是一时应急之举,权宜之计,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生自灭。职业教育既然是与普通教育并重的一种教育形式,为什么不能设立职业教育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并授予自己的学士、硕士、博士呢?说到底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政策,还只是缓解政府就业压力的一种策略。
3.改革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为职业教育正名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体制不顺,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顽症。对这个在许多国家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英国人率先提出了大胆的解决方案。近30年来,英国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关几经变化。1991年由教育科学部更名为教育部;1995年教育部与就业部合并,更名为教育与就业部(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Employment)。两部合并从宏观管理层面上解决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矛盾。此前英国与许多国家一样,教育部和就业部在职业教育的管理上职能相互交叉、相互制约,彼此有着很多矛盾。英国于1986年成立了由就业部领导的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负责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政府明文规定,职业资格与普通教育文凭互通。这无疑侵犯了教育部的利益。后来发生了两部对培训和资格证书及其授予权的争夺战。两部合并后,1997年原教育部所属的学校课程及评估委员会与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合并,争夺战也由此而告终。此举不仅得到了本国工商界和学术界的赞同,而且也为世界各国解决教育与就业的管理提供了借鉴。同时,两部合并为长期分离的学术和职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职业教育成为与普通教育等值的教育提供了可能,是职业教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2001年6月大选结束后,教育与就业部又更名为教育与技能部(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skills)。新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将提高全体劳动力技能水平作为政策核心,突出了对技术教育的重视。新机构成立两年多来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上,高等职业院校并没有归入高教部门,而是单设了职成司、职成处,把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放在一起。成人教育在上世纪80年代曾盛极一时,在上世纪末,基本上烟消云散了。现在的职业教育如果不引起国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很可能要重蹈成人教育的覆辙。过去,设置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审批,现在下放到省市,国家连审批都不管了。审批权下放到地方后,高职院校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地方政府对这种很难显示自己政绩的职教工程是只批不管,更不愿意出钱,挂完牌就万事大吉了。
由于没有列入教育部门专管,在社会上职业教育也很难得到认可。港商与爱国人士对教育的捐献,普通高校、普通中学甚至希望小学都能得到,唯独职业院校从来没有得过一分钱。从理论上说,职业教育关系到国家千千万万的第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与造就,它的回报率是最高的,也是最需要大力投入的,只有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最好的师资才能培训最优秀的人才,但实际情况却是职业技术院校的实验实训条件远远不如先进企业的生产设备。这就好比一个发展中国家培养的学生到一个发达国家去就业,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吗?一些地方政府宁愿花钱修建一些使用几天,闲置一世的楼台场馆(如一次性使用的体育赛事场所)也不愿给当地的高职院校出资。
4.发展教育事业的自身诉求与教育产业的双重动力
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美国哈佛大学,排名第二的英国剑桥大学(上海交大的2006年世界大学排名)都是私立大学。按照经济规律,资本的投入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据世界有关机构调查,全世界赚钱的行业中,教育培训排在中上的位置。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是12.3%,在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指标更是高达20%。在英国,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剑桥、牛津这样的城市就是靠大学支撑的。每一个中国学生自费到英国读大学(预科两年,大学三年)约花费100万至200万元人民币。英美这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国际学生都要收取比本土学生高得多的高昂学费。留学生交纳的不仅仅是高昂学费,还有生活费、住宿费及其他费用,带动了第三产业。每一个留学生同时也给留学国家增加了一个就业机会。目前有超过60000名的中国大陆学生在英国接受全日制教育,占到所有欧盟国家中国留学生总数的60%。2006年赴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签证发放数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1%,达到20640份。英国的海外留学生中,中国学生占到将近15%,绝大多数是自费留学。除了学历教育外,英政府还大力兴办专为非英语国家幼儿提供全日制教育的寄宿学校,以及与之相衔接适合各年龄段的各类学校。据英官方统计,仅英语教学这一产业每年即可为国家积汇10亿英镑。英国还在全球设立英语水平等级考试与培训,如英国文化委员会设立的雅思考试和剑桥大学设立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这两种考试也形成了一个产业。2006年,140000名中国学生参加了雅思考试。中国加入WTO后,教育作为一种跨国服务行业,已经向世界开放。目前,82所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约占全部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一半)正致力于在中国开展教育交流活动。英国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两所中外合作高等院校,它们分别是宁波诺丁汉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
发展职业教育事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自身诉求。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经济上的穷国。我国有13亿人口,近10亿农村人口正在走向城市成为农民工。如何把这样一个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舒尔茨早在20世纪60年代明确指出,人力资本的收益高于物质资本。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留住本国教育资本同时吸引外国资金。我国邻近的东南亚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国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开发与利用我国文化资源也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兴办教育,招收国际学生无疑是一条传播中华文明与提高教育收益的双赢之路。但时至今日,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还没有招收过一个国外学生,招生市场眼睛向内抢生源而不能到国外去争取一席之地根本原因是政府政策的制约。
实际上,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职业教育与培训都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有资料显示:中国培训教育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并保持着迅猛的发展速度。IT培训、英语培训和少儿教育已成为目前培训教育业的三大支柱。2005年整个IT教育和培训服务市场销售额达到41.49亿元,并仍然保持着年增长率30%以上的发展势头。当前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是150亿元,预计到2010年,我国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将会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在未来五六年中,我国婴幼儿教育市场消费额将达到上千亿的规模[2]。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美国成功上市,成为我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企业。这也说明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投入,也有产出。但必须投入在先,产出滞后。
篇5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高职毕业生群体是一个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他们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处于“边缘人”地位,心理尚不成熟,受多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各种心理内在原因的影响及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许多的心理问题。
1、恐惧自卑焦虑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大多数高职毕业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据有关调查表明,全国每年有20%的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焦虑状态,他们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工作,又担心因学历低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并且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感到心中没底。处于焦虑状态的高职毕业生会出现情绪上紧张烦躁、心神不宁、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等心理现象。
有些高职毕业生还会存在自卑心理,表现在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抱有自卑心理的高职毕业生往往由专业不热门、学历过低、身体素质差、性格内向等原因导致,他们经常觉得自己的“技”不如人、矮人一等,自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就业求职中往往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不敢跟别人竞争,特别在遇到求职挫折困难的时候,他们的自卑心理显的尤为明显,胆小、畏缩,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
2、自负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有些高职毕业生或因所学专业紧俏,或因就读院校为示范性高职院校,或因自己无论专业学习还是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等,或因自身条件优秀而为不少用人单位垂青,而产生一种睥睨一切、高人一筹的自负心理,他们往往好高骛远,对就业的期望值很高,对用人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一旦产生自傲心理,很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往往表现为“这山看着那山高”,他们看这个单位不顺眼,看那个单位也不如意,导致与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结果是错过就业机遇,难以及时就业。
3、盲目攀比与攀高心理。
据有关调查表明,很多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不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不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发展情况,盲目与身边同学攀比,具体表现为:攀比工作地点,攀比收入和待遇,攀比工作单位和行业,攀比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高职毕业生表现为:他们要么暂不就业等待好单位来临,要么朝三暮四频频更换工作岗位,导致跳槽率增高,违约现象增加。
4、消极依赖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许多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十分依赖自己的亲人、朋友,尤其是父母亲。抱有这种心理的高职毕业生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家人、亲戚、朋友给自己找就业路子,或者自认为自己拥有某些优越的条件,坐等着学校帮忙落实用人单位,这样与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不合拍,其最终结果往往不理想,甚至不能顺利就业。
5、盲目从众心理。
有些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择业的时候,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地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全面的评价。他们在职业选择时往往是茫然、犹豫不决、反复无常、见异思迁、躁动不安、不能主动独立地获取职业信息、筛选目标、规划职业生涯,抱有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没有理性分析,而是盲目认为只要单位给予的报酬多,所处工作的地理环境好,条件优越就行。特别是在招聘会上,看到哪个招聘单位应聘的人多,就跟着去应聘,表现得非常盲目,他们没有理性地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作很好的分析,不管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工作岗位,不管所谋职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随大流找一个用人单位,到最后要么毁约,要么出现把就业的压力转变为从业的压力。
6、急功近利心理。
据调查,有一些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功利性太强。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过分看重实惠,一心只想去发达地区和工资高、待遇好的用人单位,为了满足眼前的物质利益不惜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甚至有一些毕业生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方法探讨
1、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
调整好求职心态至关重要,应该用平常心去应对挑战,认清自我,摆正位置,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要能真正回答“我喜欢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社会需要我做什么?”等问题,确定与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相结合的职业期待是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关键。高职毕业生要做到对自己全面客观地分析与评价,全面认识自己的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环境及职业价值观,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评估自己的社会支持因素;要对就业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当前的就业政策、就业市场、岗位需求等各方面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在对自己和就业环境进行深入认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2、努力克服自卑与焦虑。
克服自卑和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自信,在正确估量自己的情况下,鼓起勇气去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大胆地推销自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要相信现在的自己是最好的自己,而且一定还可以更好,给自己设定前进的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到对目标的追求上来。
3、学会消除依赖心理。
要消除依赖心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培养责任感。树立“大学生就业时大学生自己的事情”的理念,积极行动起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主动寻求社会、家长和学校的支持,真正百分之百为自己负责,只有愿意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才有可能担负起社会责任。
4、树立终生择业的理念。
用人单位对专业有一定的要求,但专业对口不是最重要的,它们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发展潜能,特别是有过管理经历的学生干部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择业是一个选择和被选择的过程,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随时有可能被用人单位拒绝,但社会为毕业生提供的职业是很多的,只要勇于竞争,耐心选择,敢于决断,一定会找到用武之地。
5、杜绝盲目攀比心理。
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在工作岗位、薪水、待遇等方面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别人盲目攀比。在没有清晰自我认识的情况下,过高评价自己的实力,当别人超过自己时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杜绝盲目攀比的心理最好的方法是培养自己共赢的心态,看到别人的付出和实力,真心为别人取得的成绩而高兴。在欣赏别人的同时学习别人的长处,努力锻炼和提升自己,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6、正确对待就业挫折。
高职毕业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要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去改善自己的心境,从而保持健康的心态。事实上,参与竞争就难免要遇到挫折,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心理挫折,引起或大或小的心理冲突,其实这并不是坏事。良好的就业心理调适可以帮助高职毕业生正确对待挫折,把它看作是锻炼意志,提高能力的好机会。
参考文献:
[1]程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53-68.
篇6
二、我国职业教育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各个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学生的就业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这可以有效的为学生提就业机会,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就业经验,让学生更好的与社会接轨。
为了保证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就应该加大当地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大力支持,为校企合作的各方面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础。在过去的几年来,我国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活动已经取得了良好结果,但是与一些发展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不统一、学生对该课程不重视、没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培养环境不理想、培养制度不完善等。
三、德国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
(一)合作主体不同
在德國的职业教育中,职业院校所开展的校企合作的主体是社会中的企业,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职业院校人才的选择、教学大纲的编辑、制定等当面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还是职业院校人才考核、培训的主导者。然而,我国职业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时,由于适龄的劳动人口数量较多,基本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导致企业在与学校合作时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久而久之使学生成为整个校企合作的主导者。
(二)教师队伍来源不同
德国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校企合作中的聘用的教师团队主要根据双元制教育体系进行筛选,并以企业教师为主。根据德国法律体系规定,要想保证校企合作模式的真正价值可以更好的发挥出来,就应该挑选出具有较高业务水平、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水平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严格遵守教师资格体系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校企合作中的教师队伍可以更好的满足职业院校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实践理论知识,为学生在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基础并将校企合作的真正价值体现出来。然而,我国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主要以职业院校教师为主进行指导、教学,这些教师的随意性较大,在实际教学期间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教师在对学生指导过程中只能向学生传输课本知识,对于社会对人才的使用需求不了解。另外,职业院校的教师师资力量较低,企业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所占据的比例较小。
(三)合作体制不同
德国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职业院校的各方面职能与权力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而德国的教育联邦部门对各个地区的教育领域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保证职业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时,企业与学校可以各尽其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校企合作模式可以顺利进行下去。然而,我国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由当地的教育部门负责,虽然说我国对职业院校的经营发展制定出了明确的法律法规,但是在任何进一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缺少对二者统一管理的有效机制。
(四)行业协会参与度不同
德国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行业协会对其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行业协会主要负责职业院校中各项职业资格考试、规章制度考核等,同时还肩负着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全过程监管的主要责任。我国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对应的行业协会数量较多,在校企合作模式实际进行期间起到了一定的决定性作用。然而,在服务职业院校方面中所起到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很难对职业院校的经营发展提供全方面的的服务。
四、我国职业教育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路径思考
(一)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必须要发挥主导作用
校企合作的主要对象就是企业与学校,而如何培养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已经成为了校企合作在实际进行期间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对此,当地政府应该根据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制定出一项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扶持与帮助,通过多种手段来促进校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篇7
KEYWORDSdrugs,Chineseherbal;tissueinjuries;leukocyteadhesion
白细胞跨内皮迁移至血管壁间隙是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必要步骤,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是此过程早期重要的一步。白细胞与血管内皮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是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过程的重要分子基础[1]。炎症的重要特征就是白细胞黏附。炎症时血管内皮细胞被激活而出现选择素分子,与白细胞膜上的配体反应,使白细胞在血管内皮上滚动。炎症性物质激活白细胞后,其表面的黏附分子受体即为激活型,血管内皮上的相应配体与白细胞对合,导致白细胞内皮细胞之间的强烈黏附,引起白细胞移动、趋化。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是有选择的。如急性炎症反应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壁的黏附,而慢性炎症反应则以单核细胞黏附为主。这是由于白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的差异及细胞因子的不同调节所造成的[2]。另外,白细胞黏附功能异常将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同样会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中药可通过调节白细胞或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水平来改善白细胞黏附功能,发挥抗炎作用,从而减少组织损伤。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及其配体的表达上。大致分以下四个方面。
1调节ICAM1表达,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
ICAMl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庭的成员,广泛地表达在各种血源性和非血源性细胞的表面,如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某些肿瘤细胞、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可以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呈诱发性表达。这些诱发性因素包括致炎性细胞因子以及高血压、缺氧和缺血再灌注等。ICAMl能通过与其配体β2整合素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functionassociatedantigen1,LFA1)和白细胞受体alphaMbeta2(Mac1)/(CD11b/CDl8)的结合而促进T细胞活化及白细胞从血管内向炎症部位浸润,有助于炎症和免疫反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组织损伤的机制之一,黏附分子的作用是缺血再灌注的病理分子基础,中药调节黏附分子的表达可能是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正常情况下,脑内ICAM1表达水平很低;脑缺血再灌注时,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ICAMl等黏附分子表达上调,介导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促进循环白细胞迁移进入脑实质,导致炎症性脑损伤,多种抗黏附策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3],应用ICAM1单抗亦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鼠脑组织损伤[4],表明ICAM1在脑缺血后白细胞介导的脑缺血早期炎症损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用灯盏花素50mg/kg和75mg/kg治疗,能减轻脑水肿,降低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和抑制ICAM1表达,从而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5]。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也可以通过下调ICAM1及其mRNA的表达来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性病理损害[6]。粉防己碱可抑制ICAM1mRNA的转录和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的激活,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中性粒细胞的募集[7]。总之,中药可通过下调ICAM1及(或)其mRNA的表达来发挥脑保护作用。ICAMl也是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急性肾衰竭的一个关键介质,可能的作用是强化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AMl表达明显升高,主要在肾小球的内皮细胞,正常肾脏表达水平较低。活血化瘀注射液Ⅰ号和丹参均可抑制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组织ICAMl的表达,使肾脏ICAMl表达水平降低[8]。ICAMl、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均受NFκB调控[9]。参附注射液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ICAM1、iNOS和TNFα表达而起到减轻再灌注期间肠黏膜损伤的作用[10]。
中药还可通过调节ICAMl的表达,实现神经保护。Del等[11]证实,大鼠脑出血后,脑内嗜中性白细胞反应造成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Gong等[12]发现脑出血大鼠血肿内及血肿周围出现炎症反应,其特征为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小胶质细胞活化及ICAM1表达上调。经中药脑溢安(羚羊角、钩藤、三七、天竺黄、丹皮、地龙、牛膝、生地黄、大黄等)治疗12h后,大鼠出血侧脑内ICAMl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相应区域的中性白细胞浸润及神经细胞损伤也显著减轻[13]。
2降低可溶性ICAM1表达,改善白细胞黏附功能
细胞黏附分子(cellularadhesionmo1ecule,CAM)是位于多种细胞表面的一类大分子糖蛋白,它通过介导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作用参与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在一些因素作用下,细胞黏附分子可以从细胞表面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形成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o1ublecellularadhesionmo1ecule,sCAM)。Kishimoto等[14]在研究中发现,中性粒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溶性ICAM(so1ubleICAM,sICAM)的出现伴随着细胞表面膜型细胞黏附分子的丧失,故推测sICAM是由细胞表面膜型细胞黏附分子脱落而形成的。正常人血清中有低水平的可溶性ICAM1(so1ubleICAM1,sICAM1),它与位于细胞表面的配体结合后,可抑制细胞过度黏附,从而参与细胞黏附功能的调节。但生理情况下,sICAM1抗黏附作用很弱,仅有细微调节作用;而病理状态下,sICAM1水平升高,抗黏附作用显著增强,使白细胞黏附功能明显降低,从而导致免疫功能的下降。Komatsu等[15]观察到心肌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亦表达极少量sICAM1,普通免疫学方法无法检测到其存在。在心脏遭受严重损伤、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心肌缺血再灌注及TNFα等细胞因子作用下,心肌细胞膜表面sICAM1量可成倍增加。亦有人[16]将sICAM1水平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sICAM1表达减少可减轻白细胞之间及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改善微循环[17],从而起到抗组织损伤作用。
某些中药复方对sICAM1的表达有调节作用。彭汉光等[18]应用加味四逆散(柴胡、枳壳、白芍、甘草、白术、太子参、白花蛇舌草等)治疗肝郁脾虚患者时发现血清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表现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低下,治疗后恢复到低水平状态,发挥它仅有的细微调节作用,维持免疫功能的正常。杨丁友等[19]也发现慢衰灵口服液(生黄芪、太子参、炮附子、川芎、黄精、葶苈子等)具有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sICAM1水平的作用。以上作者的研究都证实sICAM1低水平状态是维持细胞间稳态的必要条件,能抑制细胞过度黏附,尤其是白细胞黏附,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
3调节CD11b/CD18表达,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
炎症反应中黏附分子表达上调及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增加是炎症反应发展的重要步骤,而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leukocytes)的黏附分子CD11b/CD18介导此全过程[20]。正常情况下,CD11b/CD18仅在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上呈低水平表达。当病理情况下,其表达增加,通过与其配体――内皮细胞表达的ICAM1相互作用而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此为炎症的早期反应,是组织损伤的关键步骤。
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证实,动脉硬化过程是炎症反应参与的结果,抑制慢性炎症,可以预防血管病变[21]。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药复方(生地黄、赤芍、川芎、当归、丹参、红花、山萸肉、山药、山楂、桑椹子、黄芪、太子参、葛根等)治疗后,不仅降低了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TNFα,抑制了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l8的表达,而且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albuminexcretionrate,UAER)的减少与TNFα降低及黏附分子CD11b/CDl8的表达下降呈正相关。因而认为,该中药复方可能是通过抑制白细胞的黏附、减少患者的炎症反应而发挥预防血管病变作用[22]。刘军等[23,24]观察了糖尿病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后CD54和外周血中白细胞CD8及CD11b免疫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发现随着CD54、CD8及CD11b阳性细胞数的增加,中性白细胞的浸润也随之增加,在时程上与CD54的增加同步,用丹参治疗后CD54的表达水平和外周血中白细胞CD8及CD11b免疫阳性细胞数及白细胞的浸润明显降低。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调节CD11b/CDl8的表达可抑制白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进而减轻组织损伤。
4调节淋巴细胞黏附功能,改善免疫功能
现已证明细胞间黏附的分子基础是细胞表面众多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在免疫反应发生时,体内产生大量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TNF等细胞因子,上调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25],促进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进一步促进免疫反应。
调整淋巴细胞黏附功能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中药黄连、黄柏的活性成分小檗碱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炎、抗癌等。研究结果显示[26],小檗碱不仅能抑制静止的及IL1、TNF激活的内皮细胞与淋巴细胞的黏附,而且可抑制IL1激活的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此作用主要通过抑制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来完成,提示抑制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是小檗碱抑制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分子机制之一。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有除CD18ICAM1以外的黏附分子介导,如极晚抗原4(verylateantigen4,VLA4)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VCAM1)等[27],所以小檗碱还可能通过抑制其他黏附分子的表达而抑制细胞黏附,也可能通过使淋巴细胞CD11/CDl8的构型改变而减弱与内皮细胞的亲和力[28]。黄芪是研究较多的另一味中药,其活性成分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n,APS)具有抗感染、抗肿瘤、抗辐射、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晚近的研究表明黄芪多糖是通过其免疫增强作用而发挥功效的。黄芪多糖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endothelialveincell,HUEVC)而不作用于淋巴细胞,通过促进HUEVC表面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而增强HUEVC与淋巴细胞黏附,促进淋巴细胞再循环,增强淋巴细胞与抗原的接触机会,从而扩大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29]。
一般认为黏附分子是辅T细胞(helpTcell,Th)、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Tcell,CTL或Tc)活化、增殖及完成各种功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而Th、Tc细胞是参与免疫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CD11a+、CD18+分子是其中重要的黏附分子[30]。用免疫方法复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模型,结果表明,LTR、IL2、CD8+及T淋巴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8+CD11a+、CD8+CD18+表达水平低下,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人体发病相似。中药灌肠液(黄芪15g、大黄15g、黄柏15g、五倍子15g、白芨15g)可明显提高Tc细胞表面CD8+水平及其黏附分子CD11a+、CD18+的表达,提示中药灌肠可能是通过提高黏附分子CD11a+、CD18+在Tc细胞表面的表达,从而提高Tc细胞的活化、增殖及其各种功能[31]。
此外尚有中药同时作用于ICAM1和其配体,影响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分子的表达。商陆皂苷甲(esculentosideA,EsA)是一种从中药商陆(PhytolaccaesculentaVanHoutte)中提取的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的三萜类皂苷。以往研究表明EsA有十分显著的抗炎作用。肖振宇等[32]观察了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条件下Es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EVC304及人中性粒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的影响,发现EsA能显著降低HUEVC304细胞在LPS刺激条件下黏附分子ICAM1mRNA的表达水平,亦能降低人中性粒细胞在LPS刺激条件下黏附分子CDl8mRNA的表达水平。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影响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分子的表达是商陆皂苷甲的抗炎机制之一。
总之,调节黏附分子的表达可能是中药抗组织损伤机制之一。中药可以通过调节白细胞或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减弱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组织损伤,或调节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抗组织损伤的作用。
[参考文献]
1WinquistRJ,KerrS.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andadhesion[J].Neurology,1997,49(5):2326.
2钟敏.PECAM1与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及白细胞渗出[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1999,19(5):352354.
3PantoniL,SartiC,InzitariD.Cytokinesandcelladhesionmoleculesincerebralischemia:experimentalbasesandtherapeuticperspectives[J].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1998,18(4):503513.
4ShyuKG,ChangH,LinCC.Serumlevelsof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andEselectininpatientswithacuteischemicstroke[J].JNeurol,1997,244(2):9093.
5何蔚,刘奕明,陈汇,等.灯盏花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4,18(3):161165.
6王伟,王雪松,阮旭中.海风藤新木脂素成分对缺血鼠脑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3):133136.
7刘世杰,周世文,薛春生.粉防己碱对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募集反应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2001,22(11):971975.
8毕旭东,崔乃强,赵晶.活血化瘀注射液I号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时ICAMl与Pselectin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11):633636.
9SchmidtKN,TraencknerEB,MeierB,etal.InductionofoxidativestressbyokadaicacidisrequiredforactivationoftranscriptionfactorNFkappaB[J].JBiolChem,1995,270(45):2713627142.
10胡刚,刘先义,夏中元,等.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黏膜NFκB、ICAM1、TNFα、iNOS表达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4(5):381384.
11DelBigioMR,YanHJ,BuistR,etal.Experimentalintracerebralhemorrhageinrats.Magneticresonanceimagingandhistopathologicalcorrelates[J].Stroke,1996,27(12):23122320.
12GongC,HoffJT,KeepRF.Acuteinflammatoryreactionfollowingexperimentalhemorrhageinrat[J].BrainRes,2000,871(1):5765.
13何纲,金益强,黎杏群.脑溢安颗粒对脑出血大鼠脑内细胞间黏附分子l表达和中性白细胞浸润及神经细胞损伤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7):526529.
14KishimotoTK,JutilaMA,BergEL,etal.NeutrophilMac1andMEL14adhesionproteinsinverselyregulatedbychemotacticfactors[J].Science,1989,245(4923):12381241.
15KomatsuS,PanesJ,RussellJM,etal.Effectsofchronicarterialhypertensiononconstitutiveandinduced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expressioninvivo[J].Hypertension,1997,29(2):683689.
16DevauxB,ScholzD,HircheA,etal.Upregulationofcelladhesionmoleculesandthepresenceoflowgradeinflammationinhumanchronicheartfailure[J].EurHeartJ,1997,18(3):470479.
17舒春兰,周临生,雷小勇,等.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2,10(1):6264.
18彭汉光,丘明义,张茂林,等.加味四逆散对肝郁脾虚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和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2(6):634636.
19杨丁友,吴兴利,王士雯,等.慢衰灵口服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l水平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11(4):363364.
20DeServiS,MazzoneA,RicevutiG,etal.Clinicalandangiographiccorrelatesofleukocyteactivationinunstableangina[J].JAmCollCardiol,1995,26(5):11461150.
21RossR.Atherosclerosisisaninflammatorydisease[J].AmHeartJ,1999,138(5Pt2):S419420.
22黄琦,倪海祥,邵国民,等.2型糖尿病患者CD11b/CDl8的表达及活血化瘀药对其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6):430432.
23刘军,匡培根,吴卫平,等.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区ICAM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的观察及丹参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5(4):198200.
24刘军,匡培根,李斌,等.丹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998,5(2):7782.
25DustinML,RothleinR,BhanAK,etal.InductionbyIL1andinterferongamma:tissuedistribution,biochemistry,andfunctionofanaturaladherencemolecule(ICAM1)[J].JImmunol,1986,137(1):245254.
26郝钰,邱全瑛,吴,等.小檗碱对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及黏附分子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15(11):523525.
27MeerschaertJ,FurieMB.MonocytesuseeitherCD11/CD18orVLA4tomigrateacrosshumanendotheliuminvitro[J].JImmunol,1994,152(4):19151926.
28GahmbergCG,MandrupPoulsenT,WogensenBachL,etal.Leukocyteadhesion:basicandclinicalaspects[M].Amsterdam:ElsevierSciencePublishersBV,1992.165181.
29郝钰,邱全瑛,吴.黄芪多糖对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J].免疫学杂志,2000,16(3):206209.
篇8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5~76岁。其中闭合性损伤38例,开放性损伤4例。受伤原因:车祸27例,刀刺伤3例,坠落伤7例,挤压伤5例。
1.2临床表现有确切的外伤史,入院当时休克32例,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体征者31例,肠鸣音减弱消失29例,腹穿抽出凝固血液5例。除5例无合并伤外,其余均有1处以上合并伤,合并脾破裂9例,肝破裂3例,胰腺损伤2例,十二指肠损伤2例,膈肌损伤2例,肾脏损伤11例,骨盆骨折16例,小肠及肠系膜损伤4例。
1.3治疗和预后本组手术治疗32例,术中除处理合并伤外,行血肿切开探查术20例,保守治疗22例。本组死亡3例,死亡率为7.1%,其中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多器官衰竭1例。
2讨论
2.1诊断除有确切的外伤史及腹痛症状外,与一般的急腹症相比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当一个腹部外伤病人出现休克症状,经抗休克治疗后仍不改善或有改善但很快又趋恶化,且又排除腹内脏器出血或血气胸时应考虑到创伤性后腹膜血肿的可能。由于血肿部位的不确定及临床医生的不够重视,本病往往容易漏诊。腹腔穿刺诊断术有助于诊断,若抽出凝固血液,且位置较浅,可做进一步检查,但腹腔穿刺的阳性率较低,B超和腹部CT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且可动态观察,可明确后腹膜血肿的部位及大小变化,临床医生可据此采取合理、恰当的治疗措施。急诊腹部CT在腹部闭合伤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及指导手术方面有极重要的价值,它的诊断率可达100%[1]。
2.2误诊分析本组有1例病人入院当时漏诊,该病人于外伤后1个月突发右下腹疼痛,诊为急性阑尾炎,取右下腹麦氏点切口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炎症不明显,但右下腹及盆腔处后腹膜血肿,追问病史,诉于1个月前有右侧腰部、臀部跌伤史。术中根据血肿的部位及大小未作进一步处理,经抗炎对症处理半月余,查CT示有明显缩小后出院。本组中另1例病人,入院当时脐周胀痛,病史反映于半月前有车祸史,当时仅局部挤压胀痛,后好转,结合CT示胰腺下方有一大小约10cm×15cm×12cm包块,考虑为后腹膜血肿,根据血肿部位及大小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为横结肠系膜内血管破裂所形成的血肿,并向后腹膜延伸,经清除血肿并止血后对症处理近半月治愈出院。由此可鉴,后腹膜血肿也像脾破裂一样有延迟性病例,一旦各种原因如活动、凝血机制减弱等可导致当时未引起临床症状的血肿范围扩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2.3治疗由于后腹膜血肿大多合并有腹内其他脏器的损伤,故正确判断伤情非常重要,决定采取剖腹探查抑或行保守治疗。单纯从病理角度讲,血肿是由于血管的破裂所致,而且由于后腹膜组织疏松,出血易扩散聚积成较大血肿。但由于后腹膜不同区域的血肿由于其周围器官的不同及组织解剖的差异,宜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本组病例除对合并症处理外,对后腹膜血肿的处理有以下几点体会:对后腹膜破损的且有活动性出血的病人,宜立即探查,扩大创口,积极止血。对后腹膜完整的血肿,根据其范围、大小、部位,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采取谨慎的必要的探查,可以分三个区域,分述如下。
2.3.1上腹中央区血肿由于该区血肿可同时伴有周围重要脏器如十二指肠、胰腺等损伤,故对该区血肿一般常规探查,以免漏诊其他重要脏器的损伤,造成严重后果。本组中2例探查发现十二指肠损伤,另有1例虽经探查但未发现胰腺损伤致胰腺假性囊肿。
2.3.2肾区血肿结合临床症状如有无血尿,有无尿外渗,血压及血肿大小、部位采取必要的选择性的探查。如血肿较大,合并有肾脏损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立即行血肿探查术。本组中肾区血肿11例,其中5例伴有脏器损伤且血肿较大者行血肿探查术。
2.3.3盆腔后腹膜血肿本组盆腔血肿16例均合并有骨盆骨折,其中1例由于血肿较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行探查,但由于找不到出血点,无法止血,死于失血性休克。余1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故盆腔血肿的探查应慎重,除非合并有膀胱、直肠挫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一般行保守治疗。在处理盆腔血肿时,除考虑是稳定性或扩展性外,还要考虑合并伤的处理,手术应持较慎重的态度。密切观察失血速度和血肿大小变化以判断是否扩展性血肿对掌握手术时机十分必要[2]。总之,创伤性后腹膜血肿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其特殊的一面。腹部CT在腹部闭合伤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及指导手术方面有极重要的价值,针对创伤性后腹膜血肿的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有效处理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同时要注意到其他合并伤的存在,本着抢救生命第一的原则,确实掌握手术时机。
篇9
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实验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实验,不同于单学科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方法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这样就对论文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然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本来就有比较繁重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与科研任务,有限的精力使得他们对毕业生实验的指导和管理经常不能到位,“带而不管、管而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3]。而且,学生还有可能因为实验室条件以及仪器、药品、耗材等不能到位,对实验过程拖拖拉拉,学生的侥幸心理、畏难情绪等也会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此外,当前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的分配问题,势必会影响实验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毕业论文实验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如何定位实验员的角色,发挥他们在实验室工作的优势,更好地服务本科毕业论文,提高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将成为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的话题。以下就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中实验员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
1.做好实验资源规划师,实现实验资源合理利用和资源共享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论文完成期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学生人数相应增加,势必会造成实验室用房和仪器设备以及药品耗材等的紧张。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统筹规划,做好一名规划师,使实验室资源利用最大化,优势资源有效共享,保障学生毕业论文实验的正常开展。
(1)实验室用房。
我院学生毕业论文实验,一般安排在专业实验室。根据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人数,合理分配实验室用房,有研究生用房的指导老师,会根据要求,少提供用房面积或者不提供。我院应用化学系每年拿出4个120m2的专业实验室供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实验,有效地保障了每个进入实验室开展论文实验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实验室用房问题。
(2)实验室仪器设备、药品及耗材。
①实验室公用设备:例如电子天平、气流干燥器、超声波清洗器等,每个实验室提供一套;而干燥箱、冰箱等则放在专门的干燥实验室和冷冻实验室供学生使用。
②实验所需器材、药品等: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选题,查阅文献,统计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药品、耗材等,先由指导老师认真审阅签字确认,再交实验室管理人员最终审核,以指导老师为小组登记、领取。对于化学反应中常用的小型仪器,如调压器、加热套、磁力搅拌器、水浴锅,根据指导老师所带学生人数,统筹安排,保障每三个学生有两套仪器。对于药品、耗材,如高分子反应所用的引发剂,以及一些催化剂等,用量较少,而且不易保存,一般一届毕业生,共用一瓶已经足够;而耗材,如标签纸、试纸之类,一般交由指导老师小组统一领取。这样可有效避免学生“只借不用”,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③大型仪器设备:如气质联用仪、流变仪、红外光谱仪等,一般由专门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为全校开放,保障优势资源有效共享。
2.做好实验全程的“绿化师”,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毕业论文期间,化学专业类学生,大多数都要进入实验室开展为期3个月左右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甚至“三致”物质等,如果进入环境,必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高校培养人才方式的转变,化学实验实现绿色化是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化学教师更应该具有绿色化学的思想,提倡绿色教育[4]。所以,实验员在毕业论文全程中,应该做好一名“绿化师”,加强和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严禁把废气、废液、废渣和废弃化学品等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5]。
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要实现绿色化学,实验员首先要从源头上降低化学污染物的生成。为此,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提供微型实验装置,开展微量化学实验。如在有机合成研究课题中,实验室统一提供成套半微量玻璃仪器实验装置。这样既可以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降低“三废”的排放,又可以节约水电以及一些辅助耗材的消耗,降低了实验成本,并且能使爆炸、燃烧、中毒等事故相应减少,极大地改善实验环境条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2)提供无毒或低毒试剂和溶剂。当学生领用有毒有害试剂开展实验时,需要指导老师及学生研究讨论,考虑更换试剂,实在无法更换的,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小心操作,并且对实验过程中的所有废弃物回收处理。其次是对“三废”的有效处理。“三废”处理,必须分类集中收集,分别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废治废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实验室污染治理率[7]。如对废液中有机溶剂尤其是重结晶后的溶剂,可通过蒸馏回收,重复利用;对酸液、碱液可通过实验室提供的废液回收装置,分类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或有异味的气体,必须采用密闭式操作或在通风橱中进行,能吸收的,进行吸收处理。对废渣,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必须进行无毒化处理。最后,实验员还应该经常进入实验室,督促学生清洁实验,保持实验室卫生,培养他们的绿色意识、环保观念。
3.做好学生实验的安检员,保证毕业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
完成毕业论文是学生自己查阅文献,确定研究思路和方案,自己搭建实验装置,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员应该做好一名安检员,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操作,进行适当的引导,对有危险操作步骤的学生多巡视指导,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毕业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
作为一名安检员,实验员应该对以下两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第一,在实验室安全方面。首先应该给学生灌输安全思想。这方面我们采取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全体学生集中学习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其次是实验员还应该经常巡查有易燃易爆易腐蚀物以及有污染源的学生。例如,学生在研究混凝土高效减水剂时,用水泥净浆做性能测试,虽然学生对大量废渣已经妥善处理,如不加以提醒,忽略了烧杯壁上少量的水泥残渣,而直接冲洗进入下水道,由于积少成多,也会造成水管堵塞,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最后,实验员还应对精密贵重仪器以及实验室的水电、消防器材等加强监管,确保论文实验正常安全开展。学生在用气相色谱开展检测分析时,应从载气钢瓶、减压阀、注射器以及检测器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强调注意事项,并且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保证操作无误后,方能离开。第二,检查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论文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有高有低,动手能力有强有弱,难免有操作不规范,而且只追求结果、不注重过程的人,这样就会给实验室安全带来不小隐患。学生在开展有机合成研究时,最容易造成实验装置搭建不规范。如在研究有HCl、H2S等有毒有害气体生成的实验中,没有搭接尾气吸收装置,这样既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又会给师生健康带来危害。第三,在安检方面,还应该密切关注为学生开放的精密贵重仪器室,重点检查学生操作情况与水电等,确保仪器安全。
4.做好学生问题的咨询师,服务引导毕业论文全过程
毕业论文实验期间,学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学生问题覆盖毕业论文完成的全过程。实验员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离得最近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学生咨询问题的第一人。因此,实验员应该做好一名咨询师,服务引导,帮助解决论文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学生需要查找实验过程中的一个小步骤、药品性质;仪器不会使用,出了问题;实验过程中缺东少西,等等,这些情况学生一般都会找到实验员,要求帮助解决。在解决问题期间,实验员办公室成为服务学生的场所,实验室的办公电脑成为公用电脑,实验员成为全体学生的辅导老师。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实验员应充分体现优良的“敬业、献身、奉献、负责”的教育精神。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师,实验员必须加强学习,自我提高。实验员除了具备基本的人文社科素质之外[8],还应该具备文献资料查阅、仪器设备维修、结果分析处理、计算机运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能力,真正成为一名综合型、多能力的“通才”。例如,学生在用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测试时,仪器初始化失败,并且出现氘灯、钨灯能量低等情形,这时,学生就会第一时间找到实验员,并且表现出束手无策的样子。其实,实验员只需打开机箱底座,松开光栅驱动轮,用手转动进行调整,再重新开机,仪器就能恢复正常。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实验员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进入社会前进一步学习的过程。
总之,实验员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实验员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承担起多重角色,发挥在实验室工作的优势,积极工作,乐于奉献,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才能真正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和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道战.高校扩招后实验室在毕业论文实验管理与指导工作中的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03,(5):77-79.
[2]聂容春.谈谈化工类专业毕业论文环节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5,(3):115-117.
[3]闫兰英,李天良.化学与化工系开放实验室效果分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4,(3):7-9.
[4]魏正妍,杨秀清.在研究型化学实验中培养绿色意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1):36-37.
[5]张世仙,陈文兴,勾华,等.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实验室污染调查及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1):68-71.
[6]徐常龙,曹小华,陶春元,等.通过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9,(3):42-44.
篇10
章节目录
一.施蒂纳其人及其代表作介绍
(1) 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 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 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二. 论施蒂纳的当世影响与冲击
(1) 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 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三.施蒂纳思想的后世意义:分析施蒂纳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后现代思想的相似性。
1. 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 施蒂纳与尼采
3. 施蒂纳与阿多诺
4. 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四.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务馆89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孙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2002年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2004年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2002年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三联书店2001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98年版
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馆2000年版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篇11
一、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主观认识上的不足。目前部分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加之教师存在一般都让其通过的心理,导致其态度不认真,行动不积极。学生往往对毕业论文的重视不够,在无充分思想、理论、素材的准备下应付了事。
2.严重的抄袭现象。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他们做出抄袭论文的消极行为。现代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也给投机取巧的人提供了便利的机会。有的学生直接从网站上下载文章进行剽窃,不同的学校之间互相抄袭,同一学校不同班级之间互相抄袭,甚至于不同专业之间也相互“借用”等,方法花样之多令人惊叹。
3.实际外语水平的影响。一门陌生的语言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而且在最后一个学期要完成毕业论文,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就大部分学生的论文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错句较多。大部分学生写论文时都是先用汉语的思维想问题,然后把汉语翻译成韩语。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汉语式的韩语句子。虽然意思都能根据上下文猜测出,但是因为不符合韩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在生活中也很难听到、看到这样的句子,所以觉得很别扭。
(二)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1.条件不充分。图书馆内韩文版的资料及有关韩国、韩语的资料不充分,从而限制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和质量的提高。
2.管理制度上有缺陷。由于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六学期,而这一学期恰恰是毕业生找工作的时期,学校为了照顾学生就业,往往对学生放任自流,管理不严。而学生本身也忙于准备简历、投简历面试,往往无心顾及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投入精力不足。由于学生规模的扩大,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方面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教师在开展较为繁重的教学的同时,还要面对提高自身学历、完成科研任务等压力。尽管学校为了确保毕业论文质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小组等,但由于毕业论文时间过于集中,大多数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上仍不够认真,投入精力不足,只是泛泛地布置。规定多,具体的指导检查少,从而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成绩评定标准不一。关于论文成绩的评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部分情况下是只凭指导教师的判断,指导教师认为合格就合格,指导教师认为不合格就不合格。事实上仅凭论文指导教师一人的评定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
(四)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应在第六学期完成,但这一阶段是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学生都在这一学期开始社会实习工作,有的实习单位不允许毕业生擅自上网,而且休息也无固定时间,造成学生无法收集材料,也不方便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有的学业生认为写好毕业论文对求职没有直接的好处,况且有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与所学的专业并不对口,综合起来考虑,自然要牺牲论文的质量。
二、如何解决高职高专韩语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解决目前韩语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学生个人、学校、教师各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地进行解决,以促进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认识。
学校、教师、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教学和教育功能,进而意识到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它的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具有与不可替代的特点。从学生角度来说,也要自觉地把毕业论文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效果的大检阅。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发现、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将学习期间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和服务于社会的过程。
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从教师到学生就都必须高度重视,谨慎对待,决不能敷衍了事,要自觉地、认真地把它做好。
(二)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这是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根本途径。毕业论文的完成归根到底是学生的事情,教师不能代劳,必须由学生亲自去做。所以,应该在写作课上适当地安排一些有关论文方面的写作,以便以后写毕业论文时运用自如。在阅读课上多找一些各种题材的论文、文章给学生参阅,以使其积累一定的书写论文的经验和基础。
(三)学校要为学生书写毕业论文创造条件并加强管理。
学校要加强实验室、图书馆建设,为学生毕业论文创造物质条件。同时,在论文的指导方面制订详细的标准,使论文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如果有写论文与求职或实习之间存在矛盾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尽早进行,错开时间、合理地安排,从而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四)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
毕业论文指导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集中体现,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指导方法适当与否具体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教师要承担起指导任务的职责,必须具备较深厚的学术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写作实力,要把握韩语的学术动态,进入该学科研究的前沿,并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在指导学生论文时能给予其有效的启示和帮助,以收到“学有所导,导有所学”的效果。
只要学生、学校、教师及社会各界齐头并进,多管齐下,为保证论文的质量,制定一套科学的、规范的方案,韩语专业毕业的毕业论文就将日益规范,内容就将更加充实,合格率也将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篇12
采用传统的青花瓷纹样提炼成香水瓶的图形,充满中国色彩。而其喷出的是中国的方块字,加深了文化底蕴。背景的纹样也是采用同样的图形使其想融合形成风格统一的作品。作品所传达出的信息让人回味。
图1
二、现代招贴
招贴艺术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并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是一种传播商业和文化等信息的视觉媒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招贴不仅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理解,而且更是一种美的语言,它映射出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与社会文化。
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如(图2)所示,运用大块的强烈鲜明的颜色铺满构图,其中被色彩明快颜色包围得中间的灰色显得引人注目,这幅作品是铜钱,钱本身本没好坏之分,但产生的作用确是正反两面。金钱让生活色彩斑斓,但也有法律无法约束的灰色空间。
图2 图3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招贴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招贴设计中运用的范围很广泛,而且丰富多样。
(一)、中国书法在现代招贴中的应用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审美对象,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旋律的美、形体的美、意境的美已越来越被现代设计家所采用,并赋予了现代设计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如(图3)所示,用新的方法来表现书法艺术。简洁的构图,具有现代感的黑、白、灰,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书法艺术在现代招贴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招贴需要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招贴画书法艺术应用招贴设计已经有历史了,也创作出了不少成功的民族性的作品。
(二)、国画在现代招贴总的应用
中国画中线、墨形式的研究,在今后的设计中影响会越来越大。设计不能拒绝传统文化,两者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即中国画的线墨形式应该和现代招贴设计的特征融为一体。如(图4)照片形式的国画不仅没有掩盖国画的纯粹简洁,而且跟突出了灵动的意境,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浓墨与淡墨的和谐与照片形式的结合,画面纯粹简洁而又丰富,更多地去考虑图像的可变性。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
我们只有吸取国画艺术的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招贴设计中去,这样必然会使招贴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独特性。且更符合我国的现代招贴设计的审美取向、心理需求,又具备国际化和中国化。
四、结束语
我们作为现代设计师,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冲击的同时,要学会中西结合,以中为主,形成民族个性,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将得以不断传承,使我们的招贴设计在“国际化”中大放异彩。漂亮的设计不一定是好的设计,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致 谢
首先要感谢指导老师和各专业老师,是你们给了我细心的指点和辅导。感谢学校四年来的培育和教育,让我学到很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使我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让我受益非。
参考文献:
[1]. 靳埭强.《视觉传达设计实践》.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12.(1-215)
[2]. 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 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1-138)
[3]. 朱国勤.《现代招贴艺术史》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5.1.(1-124)
[4].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20.(1-324)
篇13
因此,要严格导师准入制度,正如学生期望的那样选择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具备本科带教资格,即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具有实际开展科研课题和论文撰写经验,近3年至少发表3篇护理论文。一年中没有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论文的护士不应作为论文指导教师。同时应完善激励机制,对论文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待遇,如评定教学职称时优先,或者有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使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更高。
2 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
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与选题、科研设计、统计学分析以及论文写作密切相关。对于刚进入临床还没有论文写作经验的实习生来说,这些方面都需要老师的指导。本调查表明,统计分析和统计软件的应用是护理本科生完成论文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难题,也是教师指导不够和学生自己感觉到最薄弱的环节。另外,半数学生认为论文撰写方面指导不足,很多学生希望教师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对论文进行指导,可能与现有师资力量薄弱及临床工作过于繁忙有关。
统计学是科学研究过程的重要方法学,如果没有统计学知识,科研无从谈起。尽管本组学生学习过佚学统计学》,具体到应用的时候还是感觉到无从下手,尤其对统计软件比较陌生,可能与学生未修毓计软件的应用》课程和较少实践数据统计的方法有关。只有到资料收集完毕,由有统计分析经验的临床指导教师统一指导。然而这样仍不能满足她们的要求,有的学生由于开始收集资料的时候不懂得统计分析的方法,致使资料收集例数不足或者不能满足分析的要求,不能发现问题的关键点。缺乏统计学知识,在统计设计的时候就存在问题,到分析时发现己经为时己晚。因此应组织师资力量进行统计学、统计软件的应用、英语、文献检索、论文写作和教育学等方面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提高现有教师的指导水平。
3 加强院校论文指导教师的联系
结果表明,院校指导教师联合指导不够,在整个指导过程中虽然是双导师制,即1名护理学院教师,1名临床教师,但是互相之间缺乏交流,只是单独面对学生。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受益。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希望能得到其他教师的指导,证明自己的教师有些方面不能满足要求。
要充分发挥教师联合指导的作用,学院和医院的指导教师以及医院内部的指导教师都应该在指导过程中互相交流,就学生缺乏的知识和科研过程中的困难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如果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能解决,教师可以出面请求其他力量的援助。这样可以达到教学相长,既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也促使指导教师提高自己的水平。
4 调整学校和医院有关论文指导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