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相关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信息检索相关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

篇1

2.1关联理论与文献信息检索相关性概述

关联理论认为文献信息具有分裂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首先,人类在创造知识财富时有相对统一的思考趋向、理解趋向和编排的相似性。关联理论将知识的构造看成有一定相关性的构体,通过对文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可以提高获得所需文献信息的速度和质量。其次,关联理论认为文献信息的产生是一个思维构造过程,也就是说,大脑经过一些列的映射、加工、处理等将文献信息构成一个集合,主要包含词汇信息、逻辑信息、知识信息。虽然人们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如果我们把关联看做一个常项,差异看成一个变量。那么文献信息之间就会形成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这种相关性研究,实现对文献信息检索的快速性和有效性,提高文献的全查率及查准率。

2.2关联理论在文献信息检索探讨

首先,利用文献信息的关键词在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一方面要注意关键词的选择要偏向大众化思维和广泛性词语。另一方面要注意数据库的关联性,不能定义错概念、意识范围,既费时、费力还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文献信息。此外,数据库检索方式虽有所不同,但通过文献信息关联性还是能找出其检索的相关规律的。其次,利用文献信息的相关性进行精确辐射。如文献信息中的某一关键词,通过这个词检索到相关文章,相关文章会连接到有关联的数据库或杂志网站,进而完成对文献信息的检索,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相关信息。再次,文献信息生产的过程是对知识的一个编码、输入、输出的过程。知识产品创作者希望自己的思想、意图能广为人知。因此,在论文、著作等文档中会有所明示,这些明示信息与检索者的检索信息就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关联理论原则,论文、著作等文献的每一个观念,每一个词语都会以最佳的相关状态存在在相关的数据库中。文献信息用户在检索过程中会利用这些相关性对所需文献进行检索,达到最好的检索目的。第四,随着文献信息量的不断增长,各类检索系统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文献信息相关排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最佳途径。在文献信息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注意文献信息观点的新颖性、独特性,最大可能的吸引用户阅读、浏览。另一方面必须注重文献信息的相关性传递,有效的实现文献信息的传播目的和使用效率。文献信息保持创新、新颖的同时应兼顾一定的检索能力和大众检索偏好。

2.3关联理论在文献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文献信息检索步骤:第一步,确定检索题目,分析检索题目的信息相关性。第二步,确定文献信息类型数据库,结合检索途径选择适当的检索工具,应用检索工具对其进行检索。其中注意检索的关键字段、检索词条等的关联性与匹配性。第三步,开始文献检索,比较、寻找最佳的检索方式,并进一步分析文献信息相关性的使用价值。并对文献信息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查找漏检文献及漏检原因,不断的提高全查率和查准率。此外,在文献信息检索中,常用到“倒查法”和“追溯发”,也就是知果寻根,实质也是关联理论发挥作用。如追溯发,利用已知的一批文献信息查找、检索其他的文献信息,这样可有效的扩大文献信息获得量,同时提高了文献信息检索的效率。又如,利用与文献信息相关的主体、作者、出处等进行检索能较准确的检索到文献的相关信息及更广泛的文献信息资源,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检索服务以满足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因此,关联理论不但应用广泛,而且在文献信息检索中有巨大的作用,信息相关性的适当、合理利用,有效的提高了文献信息的检索效率。

3结语

文献信息检索途径较多,操作起来较为复杂。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检索的技巧,将会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文献信息的查询上,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关联理论广泛的利用在翻译、学习等领域,在文献信息的检索领域的使用还处在探索和发展的阶段。随着文献信息库的迅速扩大,文献信息检索的效率越来越难以保证,关联理论为文献信息的检索提供了更清晰的研究方向,将为文献检索的全查率、查准率、高效率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并在次理论指引下创新出更加方便、快捷、准确的检索途径及检索方法。

参考文献:

篇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095-02

一、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现状

信息检索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并最终有效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将其作为一门通识课程,面向所有专业或层次的学生共同开设,内容的重点在于介绍各种文献数据库的操作和使用。此种教学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不同,例如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接受能力和培养要求迥异;即使对同一层次的本科或者研究生,在不同年级也有区别。例如低年级本科生主要学习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馆藏文献,而高年级本科生可能就有了科研立项的需求,要进行更多针对项目的文献检索。因此不区分学习层次和学习阶段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很难为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帮助。

其次,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学内容存在巨大差别,特别是近年来各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结构越来越细化,遑论文理学科的本质区别,即使在同一个二级学科门类的各专业之间的跨度也比较大。例如在计算机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下,“计算机辅助设计一制造”专业和“数据库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就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介绍通用数据库的检索知识和方法显然不能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鉴于现有的信息检索课程设置大多存在与专业领域脱节的现象,有学者提出基于项目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方法与专业领域结合相对紧密。然而,由于上述方法面向的对象群体是大学本科学生,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科学研究活动,要求其具备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保证其在充分了解学科现状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性研究。因此仍然有必要针对研究生的信息检索课程设计新的教学方法。

二、面向专业领域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

为了适应专业领域的研究生信息检索的需求,本文将其专业学习分为入门、研究、论文撰写三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针对性地设计信息检索课程的相应教学方案。

(一)入门阶段的信息检索

在入门阶段,学生开始接触专业知识,需要形成本领域概括性的认识,因此本阶段信息检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找本领域方向的综述性文献。

该阶段可以利用图书馆的综合性数据库进行检索。对于文科学生,大多使用中文数据库,例如维普、万方、知网、CNKI等期刊网。对于理工科学生,则更应强调跟踪国际研究。一种途径是使用美国的Web of Science、EBSCOhost、PQDD,荷兰的Elsevier Science Direct、德国的Springer等数据库,以及各专业学科的数据库,例如计算机专业的ACM Digital Library和IEEEXplore等数据库作为检索入口,再从中查找本领域的相关期刊。另外一种途径是直接访问专业期刊的所在网站,例如计算机专业的TKDE,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网站,物理专业的Science,Nature,Physics Review Letters等网站,这就要求教师熟知并为学生事先推荐本专业的知名期刊。

在进入相应的期刊人口后,建议学生通过本领域的专业词汇结合综述类词汇进行检索。综合类词汇包括综述、概述、研究进展、前沿等等,英文的review,survey,comparative study等等。下图1列举了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学报中的部分综述论文。

在获取综述论文后,一方面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研读,另外一方面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文献的扩展检索,即从综述的正文介绍及参考文献中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部分进行扩展阅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研究阶段的信息检索

在研究阶段,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学术前沿动态,为后续的研究实践和论文撰写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本阶段信息检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找本领域方向的最新文献。

尽管常用的中外文数据库和联机检索平台可以提供针对某个学科的论文集或者期刊的检索,但通过这种方式检索得到的结果往往过于宽泛,很难定位到具体的研究方向,学生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分类筛选。本文提出根据会议分组讨论进行检索的方法,该方法对计算机类学科尤其适用。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科发展迅猛,最新的研究成果往往在会议上进行报告,因此跟踪进展的最好方法就是查看本领域的最新会议。

首先为学生制定其所在专业的权威会议列表,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其下属的各学科门类都有公认的顶级会议列表(可参见中国计算机学会的推荐会议列表)。例如数据库领域有SIG.MOD,VLDB,ICDE,数据挖掘领域有KDD,ICDM,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有ACL,EMNLP等会议。得到会议列表后,通过百度或Google输入会议名称和年份,能够找到该会议当年的主页,包括征文信息、会议组织、注册信息等等。由于一个会议里面仍然包含众多子领域,例如自然语言处理就包括机器翻译、解析、问答系统等方向,仍然不太适合作为文献研读的具体对象,需要进一步的筛选。

通常,会议主页的程序(Program)选项中包含该会议的大会和分组报告详细信息。下图2列举了2015年度KDD会议的程序及分组报告信息。

从图2可知,分组报告的信息比较适合作为具体研究方向论文的选择对象。例如图中包含主题模型、交互学习、社会化和图数据等子方向。这些信息与具体的研究领域紧密相关,学生只需要点开相应的链接,就可以看到具体的文献列表,从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论文进行研读。

(三)论文撰写阶段的信息检索

在论文撰写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形成对领域较为系统和完整的认识,为开题报告或者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准备,相应地,本阶段信息检索工作需要查找本领域方向较为全面的文献资料。

本文建议该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开设研讨课。要求研究方向相同或者接近的学生查阅本领域内经典的以及最新的中英文文献,并将其概要形成总结PPT文件,在组内进行讲解和探讨。一方面遴选出最相关的核心文献,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组员之间互为补充,避免重要文献有所遗漏。在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不仅要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如文章的背景、创新性、技术路线,以及实验结果等,更重要的是讨论该文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或局限,以便找到改进或者突破的思路。

篇3

1.科学性。是指研究设计细密周到;研究方法的科学合理;取得的数据真实可靠,符合统计学要求;研究所见经得起反复验证,研究结果实证充分;讨论意见客观、全面,结论中肯、清晰、分寸得当。

2.先进性。是指在相同学科或相同专题研究中能先人一步,走在了他人的前面。先进性的评价可区分为国际先进、国内先进、系统或区域先进。不同等级的先进按不同的等级标准评定,一般是由主管行政部门或学术机构有定于事先。对于医学论文的先进性评价,通常组织有关专家评定,或公众推选评定,常以优秀论文或获得某种成果奖项称之。

3.独创性。是指不是重复他人的劳动,而是发前人和今人之所未发,见前人今人之所未见,有独到见解,有开创性发现,而不是第二次发现新大陆的人。

4.可行性。医学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实践性强是其突出特点。一切研究成果或医学科学论文,都不能只停留于纸上谈兵,而是要能应用于实践。因此,勿论是基础理论研究或是应用研究,归根到底都必须具有可行性。可以肯定地认为,可行性是科学研究、科学论著的落脚点和归宿。

二、医学论文的选题过程

写作医学论文首先就是选题。选题指的是研究内容,即探索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去探索?它既是科研的起点、方向以及贯穿于整个科研程序中的主要思想,也是指导科研工作各项安排的主线。撰写医学论文选题是关键,往往有一些医学工作者缺乏选题经验,在未经检索或只对手头现有资料简单查询的情况下,就盲目确定选题,并且认为是首次报道,而实际上该课题早已有人做过,结果只是重复他人的实验,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选题一般是根据现实的可行性来选择作者自己感兴趣而又未见相关报道、未能解决的问题。

选题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从几个方面选,如可从国家招标课题中选题,与国外学者合作,在实际工作中选题,从文献中找灵感选题以及结合经济效益目标选题等。总之,选题要切合实际,力所能及,一般情况下医学工作者都在实际工作中碰到问题而设法解决它,这样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医学论文写作与医学文献信息检索的关系

1.及时了解研究内容的发展状况。在搞科研、撰写医学论文过程中,必须及时、准确了解该课题的历史与现状及发展动态,了解有关细节问题 要做到博览群书,特别强调的是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了解到哪些人或机构对该课题研究到何种程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该课题的全部知识。通过医学文献信息检索可获得大量同类研究的大量相关报道,从中可吸收有益的启示或参考数据。掌握大量有关信息,有助于缩短科研周期,或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论证依据。

2.避免重复研究与重复报道。在现代通信条件和网络环境下,医学界存在的问题为一切研究者所共知。因此,相同课题的探索会有相当多的人同时在进行。医学论文同科研选题、立项一样,必须通过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或称查新、预查新)掌握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动态、进展。如发现同类研究已有报道,则应中止该项研究或重新确定起点。事实证明,科研重复率高和论著步他人后尘的数量日趋增多,关键是对医学文献检索不够重视或检索质量欠佳。

3.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有助于医学研究和医学论文质量的提高。评价科研成果和医学论文价值的依据,一是内容质量是否胜人一筹,二是发表时间是否先人一步,三是同类课题是否有高人一筹之处,这些问题是通过对大量文献信息的比较、分析才能作出评价。而要获得大量对比资料,则需要通过文献信息检索才能获得。

四、医学文献检索的方法

科技文献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期刊、图书、报纸、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等lO大类。其中期刊和图书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在科技工作中应用也最广泛。

1.利用图书馆馆藏检索。

2.利用检索工具书检索。

3.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

五、文献检索的步骤

1.分析研究课题。这是文献检索最关键的一步。在文献检索前,首先要了解该课题的性质是什么,学科专业范围是什么,所需的文献类型,要求的文种、年代的限定、课题的关键词等等,了解国外该课题的现状、水平、动态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课题研究的特点和检索要求制定检索策略。

2.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选择哪些检索工具进行查找,这直接与检索效率有关。一般对检索工具的要求是:收录文献资料的专业广、类型齐全、数量大、报道速度快、文摘详细,并附有各种索引。要注意专业对口,文献类型对口,语种熟悉,在检索时,既要选择专业性检索工具,也要考虑使用综合性检索工具,以获得满意的查全率。

3.确定检索途径,取决于检索课题的要求和已掌握的情况。

4.查找文献线索,查找文献线索就是查找所需文献的处出或文献来源。确定检索途径之后,根据检索标志,如分类号、主题词、著者名等,通过有关索引来进行具体检索。因为收入检索工具的不是文献原文,而是文摘、篇名、著者名等,因此,检索的直接结果是文献的线索。

5.索取原始文献。医学论文是传播医学科技创新成果的最有效形式,而文献资料的检索和利用是确保论文创新性的关键。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医学工作者应了解和掌握检索文献资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善于利用社会各种信息服务资源查找文献资料,而安于信息闭塞、甘于闭门造车的现象应为智者所不取。

参考文献:

[1]王东升. 论2l世纪图书馆发展的社会

篇4

1.文献检索课改革的三个阶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设的文献检索课程,已经历了以手工检索为基础的纸质文献检索课、以计算机和网络化系统为主要手段的信息检索课、信息检索与科学写作相融合的信息素质教育课这三个阶段,现在文献检索课已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纸质文献检索课阶段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我校就在研究生教育和来校进修教师中设置了文献检索课,主要由导师教授文献检索知识[1]。1985年,在原国家教委下达在全国各大专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的通知后,学校相继在本科各专业开设了以手工检索为基础的纸质文献检索课,教学的重点是向学生传授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了配合文献检索课的开设,根据办学特色,学校在图书馆四楼建起我国首个特用经济林文献资料查询库,采集和储藏了国内外比较齐全的有关经济林方面的文献信息,既为林科各专业文献检索课提供一个实训平台,又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一个查新基地。文献检索课进入课堂,对培养大学生的文献情报意识和获取文献情报技能起到了良好作用。

1.2信息检索课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以计算机为工具的数据库、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迅速进入高等学校,使各高校图书馆陆续具备了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化系统的运行条件,推动着文献检索课的改革由以手工检索为基础的纸质文献资料检索阶段进入到以计算机、网络化系统、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信息检索课阶段。为了紧跟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步伐,结合电子阅览室建设,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长沙校区新图书馆的四楼增建了多个学科的信息检索数据库,配备了200多台计算机,在一楼左侧建起学校网络中心,开启了校园网。多学科信息检索数据库和网络化系统的快捷运行,提升了信息检索课教学的实训平台,并为尔后学校获得森林培育学、生态学、木材学等国家级重点学科,森林植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提供信息支撑平台。

1.3信息素质教育课阶段

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战略措施,实施素质教育被迅速列入我国高等教育的议事日程。世界发达国家将信息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国内有识之士提出,大学生应在外语知识、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三大领域培养信息素养[2-4]。文献检索课如何开设才会成为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已成为我国各高校面对信息时代新形势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课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图书馆信息部承担文献检索课的教师展开了新的探索。我们根据学校具有五十年以上办学历史,具有理、工、农、文、经、法、管、教学科门类,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实际,以及“立足中南,面向全国,以林为主,富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的新定位,首先对林科合格国家级建设专业的文献检索课教学进行改革。在充实和完善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吸纳科研论文写作课的相关内容,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结合起来,让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步入信息素质教育课新阶段。在该阶段的初期,我们分两段组织教学,先由教文献检索的老师讲授文献检索知识,再由教科技写作的老师承担科技论文的写作知识[5]。课程考核时,由两段任课老师联合命题,以考核学生检索信息、运用信息能力和科学研究、知识创新能力。自2005年以来,我们引进多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且学位论文为优等的人员承担信息素质教育课的教学任务后,逐渐由一位教师讲授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写作,将两课融合为一课,现正在完善该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通过三个阶段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在撰写学位论文或参加全国大学生科研项目竞赛时,学生能自如地开展文献信息检索和运用所掌握的科技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较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对论文选项的科学技术认识相关理念,既提高了论文的质量,又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水平,为今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近年来学生在参加竞赛时,获国家奖励117项。他们得奖后很感激科技文献检索与写作课的老师。现在信息素质教育课已成为学校很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

2.以图书馆为依托,建设好实训平台是提高文献检索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使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除了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因此实训基地建设的程度是衡量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高校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藏书刊资料和储存文献信息的一个稳定的信息服务机构,数以百万计的书刊,现代的信息检索手段,使它成为建设文献检索课实训基地的理想地方之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文献检索课,无论是在纸质文献课阶段,还是在信息检索课阶段,或者是在信息素质教育课阶段,都非常重视以图书馆为依托,建设好实训平台。2004年以后,学生数在1000人以上的院系图书资料室建起了相关专业的文献检索实训室。文献检索课实训平台的建立,既保障了该课程的教学实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又促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它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最佳功能。

3.始终为学校的发展出力是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点之一

我们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能够如此顺利地向前步步推进,是跟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目标明确,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从而得到学校的长期重视和支持紧密相关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配合学校第一个博士点学科的申报,当时承担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教师,结合教学,率领硕士研究生,以校图书馆和校档案馆为主要平台,查阅和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经整理,发现经济林学是中南林学院最具优势和最具特色的学科,建议并被学校采纳申报经济林学博士点,经国家学位委员会评议,该博士点被批准后,使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学校也成为当时全国林业系统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列为重点建设的四所高校之一。投桃报李,为了提高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和加强学科建设,学校在新竣工的株洲校区图书馆四楼建起经济林文献资料查询库,搜集和储存国内外较为齐全的有关林业科技方面的文献信息,配备了专用计算机。实训平台的构建,使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得以步步推进。再举2004年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为例,文献检索课教研室的相关教师,配合校教学督导团相关专家,从校图书馆的专用信息数据库中查询学校五十年林学专业办学的历史积淀,抽样出林科教工程为学校的特色项目,经评估专家对该项目指标的评估,认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特色项目鲜明,被评为优秀高校。由于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始终紧跟信息学科的前沿,为学校的发展效力,从而得到学校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推动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步步深入,同时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又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参考文献:

[1]胡芳名,王锡忠.中南林学院校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夏晓慧.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法研究进展[J].现代情报,2006(4):65-67.

篇5

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6年,美国学院和学校协会南部学院委员会下的定义是“具有确定、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被人引用最多、最经典的信息素养定义,是由RobertBurnhein在《信息素养———一种核心能力》一文中的概括: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从以上定义不难看出,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其中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处理创新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身处网络时代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信息素养不仅应包括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由此可见,信息素养的内涵基本覆盖了以下几个方面:对信息进行有效检索;能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能批判性地评价、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将所获得信息和自己从事的专业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中信息素养的缺失

21世纪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进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2006大学评价报告》,超过80%的高校开办了英语专业。目前,大部分高校英语专业的发展定位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削弱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能力,即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逻辑论证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等综合能力。总体看来,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水平、学术与研究能力不容乐观,其原因,信息素养的缺乏是重要因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道德的缺失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信息道德,主要包括信息使用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与规范和学术研究活动相伴而生,只要有学术创作,就必须遵循相应的学术行为准则和规范。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范畴,自然应该遵守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但笔者在毕业论文的批改、评阅和分析中发现,不少学生错误引用或随意改变引文内容,文献引用格式很不规范。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信息素养意识和信息素养能力欠缺,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信息类课程,但是对于信息素养教育还局限在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文献检索课和怎样利用图书馆等的专题讲座这样狭窄的纯技术性范畴内。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很可能会把这种作风带入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工作作风,后果不堪设想。

(二)信息获取能力的缺失根据抽样调查,目前大多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程或者举办了文献检索讲座,但很少与英语学科相联系,缺乏现场操练,学生感觉抽象或缺乏兴趣,结果仍对信息检索一知半解。此外,不少学生仍习惯于利用传统纸质文献,对电子文献的利用知之不多。部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不了解图书馆馆藏结构和检索方法,不能正确地运用图书馆为其提供的检索工具获取信息,尤其是网络电子信息,不能“广、准、新、精、全、快”地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信息检索手段单一,论证资料匮乏,论证过程中缺乏有说服力的文献材料。根据路文军对五所高校468名英语专业毕业生所作的实证研究: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来源于图书馆的占78%,主要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只有10%(44人),参阅相关论文的只有10%(46人)。研究还表明:2/3以上学生的参考文献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图书馆纸质资料,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使用率还很低。而对另一常用的查阅参考文献的方法———滚雪球(snowballing),也只有10%的学生使用,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同学还没有掌握这一查阅参考文献的方法。这样,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参考文献来源并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进行深入思考,更谈不上思维火花的迸发了。

(三)信息处理的创新能力缺失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和论证过程中,缺乏发散思维,很少能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写作思路狭窄。在写作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仅限于对现有知识的梳理与重组,对语言现象或教学过程的描述上,内容缺乏深度和新意。他们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思维,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充分利用和检索各种信息进行广泛阅读和批判性思考。此外,他们不能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得体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究其原因,与他们合理利用、检索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不无关系,即信息素养匮乏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三、培养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高毕业论文水平

(一)将知识与能力培养渗透到学科论文写作教学中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适应“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basedlearning)”,即以信息社会存在的各种现实的信息资源作为学习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进行信息的存取访问、组织和评价等,从而实现学习的目标。英语专业学生处于国际化前沿的学习环境中,面临着更丰富的多元化信息选择。但他们在信息检索和信息选择中,往往不加分析和筛选,或者不能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因此,应将信息素养教育和具体学科论文写作结合,现场操作,为他们创造信息实践的机会,指导他们开展信息实践活动,使他们成为信息活动的主体,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从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信息素养培养。根据问卷调查,学生对学校统一开设的文献检索课不太满意,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能结合具体学科,缺乏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学科论文写作教学之中并进行操作实践,能让他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正确、合理利用信息资源特别是电子数据库资源,最终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超级秘书网

(二)培养学生文献信息检索能力除论文写作教学课外,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指导方向的实际情况,给所指导的学生“开小灶”。指导教师把信息检索与获取、信息评价和鉴别的方法渗透到论文指导的各个环节如开题报告、文献查阅、文献引用、论文结构、论证方法、论文格式的要求等。与此同时,指导教师自己也应在教学之余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探索出适合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自身也要加强信息素养的修养,把自己的信息检索方法与所指导的学生共享。其次,定期召集所指导的学生进行讨论,把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检索工具、方法和思路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共同进步。

(三)借助图书馆培养学生自主利用信息的能力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摇篮,是提供文献资源检索、文献信息服务、信息素质教育等全方位的信息中心。因此,图书馆是培养信息素养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基地。图书馆在信息检索课程中应该增加计算机检索内容,将电子资源检索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培养大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图书馆应加强与本校院系之间的合作,要有专业教师的参与和介入。图书馆界的信息素养教育应该借鉴其他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成果,让信息素养融入整个教育体系之中,而其他学科也要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认识到唯技术论、唯计算机论等观点的片面性,把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去,共同勾画出信息素养教育的新体系。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英语学科论文教学教师的合作与联系,定期举办相关的现场指导和培训,充分利用其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信息环境优势以及信息技术优势,对培养学生自主、合法、规范地使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根据已有知识和所获得的经验,构建个人理解,也即是将认识与本体结合,最终实现创新与突破,这也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应渗透到英语学科教学之中,也即是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评阅及分析中找到学生缺乏的信息素养因素,然后在论文指导和写作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培养并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必然会提高他们的写作与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其论文写作质量。对英语专业论文写作中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对其他语种和其他专业学生论文的改进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张厚生,袁曦临.信息素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路文军.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调查与建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1).

[4]卜友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1).

[5]张进良,张克敏,何高大.从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谈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8).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6]马桂花.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3).

[7]符绍宏,夏方,李宁.国外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动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

[8]刘春静.浅谈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9]王守仁.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J].外语界,2008,(3).

篇6

课程培养目标是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同一门课程可能在不同的专业都有开设,但是因为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课程培养目标会存在差异。

1.

专业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管理科学基本理论,能用先进的管理思想、系统方法、数量模型和信息技术去分析企业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高级管理决策人才和技术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必须具有宽厚扎实的数理、信息技术、系统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会计与财务、生产与计划、市场与销售等经营方面深入实用的专业知识。

2.

课程培养目标

“信息存储与检索”是管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原理进行信息存储与检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了解信息资源的存储方式,熟练掌握现代常用的检索工具,能根据查找资料种类的不同对资料进行精确查找,增加学生查找信息资源的手段,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二、教材选用

1.

教材选用原则

目前同时涉及信息存储与信息检索两方面内容的教材主要有几个版本:①王知津主编的《信息存储与管理》,该教材详细分析各种信息检索模型、分别介绍文本、多媒体、Web信息存储与检索等,[1]专业性较强,侧重于“技术”类。②张帆编著的《信息存储与检索》,该教材系统阐述现代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基本原理与技术,重点介绍文本、多媒体、联机、因特网信息存取系统及其检索方法,带有普及性质,侧重于“方法”类。③李四福、叶玫编著的《信息存储与检索》,该建材侧重于“利用”,强调信息检索在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科技查新中的作用。管理科学专业学习“信息存储与检索”的目的是运用检索方法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因此教材选用原则重在实用。

2.

教材内容

不同教材因为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一般都包括三个大的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信息检索部分、信息利用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介绍:信息检索的意义和作用,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征,原始文献的获取方法、途径及步骤等。信息检索部分主要包括:联机检索、光盘检索和网络信息检索、特种文献的检索方法与途径等。信息利用部分包括:科学研究与开发中的信息用户及信息需求、学位论文的基本构型和要素、论文写作等。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信息存储与检索”的教学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有趣。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是比较枯燥的,因此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在介绍信息检索的作用时,学生可以检索查找恋爱攻略与技巧,提高恋爱的成功率;检索了解明星的励志故事;检索了解一些民间风俗的由来。二是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学生觉得有用。可以练习实践运用信息检索方法,解决科研工作、企业生产运作及商务贸易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从中感觉到信息存储与检索的价值,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信息存储与检索的能力。比如,针对学生在论文写作与项目研究过程中对中外文献资料的需求,引导他们去使用中英文学术搜索引擎,如CNKI,Web of Science等,让他们在完成学习与研究任务的同时,掌握检索的技巧,感受到检索的作用与价值。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个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这种“做中学”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比如,在讲授“检索提问式制定”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激光治疗近视眼”案例完成“近视眼手术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的检索。学生为了完成这个问题,必须认真分析检索课题所包含的概念,充分考虑近义词、同义词、上位词、下位词,灵活进行内容概念的转化,从而获得检索词,并选择合适的逻辑运算符制订检索提问式,还要根据检索目标和命中文献的有无或多寡而调整其查全率与查准率。当学生完成这个案例时,就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信息检索的策略和技巧。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取要具有新颖性和针对性,案例的分析要具有逻辑性[2]。

四、建议

1.

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不良信息在网络泛滥,信息侵权和信息犯罪时有发生。因此,本课程不仅要教学生存储和检索的原理和技能,而且要教学生在信息的创造、使用和传播中遵守信息法规和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它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通过加强信息道德教育,让学生在使用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自觉遵守信息法律和信息道德,坚决抵制各种违法、迷信、、虚假的信息,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以时代的信息道德准则规范个人行为,承担一位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2.

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尽管目前在市场上有几本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存储与检索”的教材,但由于使用对象的不同,加上信息存储和检索技术尚处于发展之中,因此至今尚无得到广泛认可的教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所授对象培养目标的定位,选择一本教材为基准,同时博采其他教材之所长,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对管理科学专业而言,“信息存储与检索”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工具类课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被广泛使用,拥有很丰富的实训素材,因此可以加强本门课程的实训体系建设,让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3.

探索课程教学模式

目前,尽管老师们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会有意识地引进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实践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总体来讲,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实际上,目前一些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可以引入到“信息存储与检索”的教学中来,如翻转课堂和慕课。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在家或宿舍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场所[3]。慕课简单点说就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其所持信念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的角落”[4]。那么,我们是否能集中优秀教师资源,把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录制成视频,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在宿舍或图书馆完成视频学习,然后把课堂时间用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这样既解决了教师常常感觉课程学时不够的问题,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 张继燕,欧莹元.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程的研究[J].软件,2013(05):155―156.

篇7

The Status and Trends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Model

Tian Huan

(Lanzhou Voc-Tech College,Lanzhou73007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sources,a simple descrip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For classic Boolean retrieval,vector space retrieval,the probability to retrieve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an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model introduction.

Keywords:Information Sources;Information retrieval model;Visualization;Intelligent;Integration

一、前言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大量的信息渗透到工业生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爆炸性信息增长中,数字信息占据了最主要的方面,而传统信息载体的贡献比例越来低。有关研究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每年制造、复制出的数字信息量共计1610亿GB,中国数字信息量为127.1亿GB,占全球信息量的7.9%;而受“富媒体”、用户创建内容和16亿网民三大因素推动,到2010年,全球数字信息量预计为9880亿GB,而中国的数字信息量预计为900.5亿多GB,将占全球信息量的9.1%。面对几乎无限的信息量,人们如何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感兴趣或者需求的信息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我国电厂检修的分级及检修现状。

二、信息源的分类

信息源的分类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载体类型划分:书写型、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声像型和数字型。

按内容划分: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和三次信息源。

一次信息源:也叫原始文献或第一手资料。以作者本人的科学研究或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均属于一次信息源。如: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等。

二次信息源:将一次信息源进行加工、整理、提炼、浓缩、标引、编序后所形成的各种目录、题录、索引、文摘等信息源。如:信息检索工具。

三次信息源:对某一专题的一次信息源和二次信息源的有关信息进行检索、筛选、分析、加工,并结合编者的实地调查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重新编制的成果。如:书评、专题述平、学科年度总结、动态综述、字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指南等工具书。

三、信息检索模型的概念及经典模型

信息检索模型(IRM,Information Retrieval Model)就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工具,对信息检索中的信息及其处理过程加以翻译和抽象,表达为某种数学公式。它决定于三个方面:1.处理查询公式和文档的视角;2.处理查询公式与文档关系的理论;3.查询公式与文档之间的算法。图1表示了IRM的分类体系。

图1 信息检索模型的分类体系

图1所示的经典模型为目前最常用的模型,主要包括布尔模型、向量模型和概率模型。

(一)布尔模型

布尔模型出现于20实际50年代。简单的说它为基于集合论的布尔逻辑运算,是一种基于特征项的严格匹配模型。首先,它建立一个二值变量的集合,如果查询文本中有相应的特征项,则变量可取“True”,反之取“False”。查询由特征项和逻辑运算符(“AND”、“OR”、“NOT”)组成。文本查询的匹配规则遵循布尔运算的法则。布尔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它实现简单,易于理解,能处理结构化的提问,容易表示统一关系和词组,检索速度快。但是它也具有明显的缺点,传统的布尔逻辑运算比较严格,刚性较强,查询的结果不容易控制,无法提供定量的比较,无法满足特殊的查询要求。目前大多数文献数据库或检索工具都提供布尔运算的检索,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baidu或google。

(二)向量空间模型

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由Salton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VSM概念简单,把对文本内容的处理简化为向量空间中的向量运算,并且它以空间上的相似度表达语义的相似度,直观易懂。当文档被表示为文档空间的向量,就可以通过计算向量之间的相似性来度量文档间的相似性。文本处理中最常用的相似性度量方式是余弦距离。VSM的优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检索基于聚类文档,结果可以采用排序输出方式。但其缺点也很没明显:相似度计算量较大,不能处理布尔表达等结构化的查询。

(三)概率模型

Maron与Kuhns最早在1960年提出了概率检索模型。它是一种估计文献与用户需求的相关性、并根据求得的相关性结果提供从高到低的文献排列模型。它的运用是基于四个相关原则:想关心独立原则;词的独立性;文献相关性;概率排序原则。

四、信息检索模型的发展趋势

为满足当今信息检索的需要,除了对传统的信息检索模型进行改进外,新出现的检索模型盖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智能化

智能化不仅仅是电脑硬件的发展趋势,也是软件,网络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智能化的检索模型不在基于机器语言,而是基于接近人类自然语言的检索形式。

(二)可视化

可视化将传统数据库的文本检索模式转为可见的图像方式显示,并且可以表达用户的检索过程。它能使用户更直观的分析文献与检索式语义的关系,有助于用户判断检索过程中的相关文献。

(三)功能多样化

信息检索模型功能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可以进行多媒体式的检索,不仅能按照文本输入进行检索、更能进行图片、视屏其他输入形式的检索。

(2)检索工具的一体化。面对互联网的不同文化与语言差异,检索工具能提供一体化的检索模式,支持多语言,多语境,促进不同地区、不通语言的用户更加方便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孙坦,周静怡.近几年来国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进展[J].图书馆建设,2008,5

篇8

信息素养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随着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程度不断加深,世界各国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对个人、国家的重要意义。信息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引起高校及高校学者们的重视。高校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对其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更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华东师范大学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积极总结经验,并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终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从入学到毕业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素养教育。

1内容丰富的新生入馆教育

本馆信息素养教育从新生入学第一天便开始了。在图书馆主页开辟了“新手入门”专栏。在“图书馆欢迎你”的欢迎词中写到:“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和信息的海洋。对大学生而言,图书馆是大学的第二学习课堂,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要场所。进入大学,你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会利用图书馆,你便掌握了培养这种能力的金钥匙”。

11印发了“图书馆利用指南”、“新生常见问题单页介绍”

图书馆工作人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编制了“图书馆利用指南”,全方位介绍图书馆的各类文献资源、服务与设施,摆放在两校区图书馆大厅供学生免费获取,以便学生在有问题时能随时查阅。另外,我们统计汇总了历年来新生入学时间咨询频率较高的问题,将其编制成短小精悍的单页介绍,以便学生最快了解最需要的问题。从取阅的量来看,单页介绍非常受欢迎。

12新生入馆教育视频

我们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以微型剧的形式拍新生教育的视频。视频中由3个演员分别扮演图书馆教师、学生甲和学生乙。其主线是由图书馆教师(笔者本人扮演)引领两位学生参观图书馆的全过程。该剧本的形式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了良好效果。

13新生入馆教育讲座

为了使刚入学的新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并熟练使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与服务,为以后的科研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图书馆特为本校新生开展一小时资源介绍活动。在培训课件的制作方面我们也下了很大工夫,既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又不能让学生在听的时候感觉沉闷,因此我们讲座课件采用ORGIN软件编制,播放效果很酷很炫,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胃口,加上老师富有激情的声音,学生听得都很入神。

14新生自测题

对新生的培训与宣传结束后,还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我馆设计了网络“新生自测题”。答题完成并提交后即会显示答案。希望通过测试学习,进一步提高大家利用图书馆的水平。

2开辟IL(Information Literacy)空间

21在线学习中心

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文献利用的重心正逐渐从传统的纸本资源向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过渡,为了方便学生在网上自学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建设了“在线学习中心”的网站,供学生随时自学。通过在线学习中心,学生可以了解到:①信息素养基本知识。②文献利用基本技能,系统介绍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常见的检索方法和检索技术,使学生通学习初步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后续的各种电子资源的检索和利用打下基础。③资源与服务导航。全面介绍本校图书馆各服务窗口的功能以及特色服务等。④电子资源培训课件,提供图书馆订购的主要中外文数据库网上培训课件,供学生自学参考。⑤文献资源馆际共知共享服务,介绍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和方法,让学生了解除了利用本馆资源以外,还可以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获得国内外其他图书馆和文献机构收藏的大量文献信息,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大多数的学生对图书馆资源以及信息检索技巧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22个性化的服务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不同院系的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院系师生在图书馆资源利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特开设以下图书馆资源与利用个性化服务。①院系的专场讲座,以学院、系所、班级、研究室为单位均可联系组织专场讲座,如本科生写毕业论文前、研究生开题文献调研前,可组织相关培训。②教师“一对一”服务,如果教师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方面有疑问、在电子资源利用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教学科研中遇到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的问题时,我们针对教师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咨询或培训服务。需要先联系约定时间、地点(图书馆或教师办公室)。③配合专业课程讲授信息检索相关知识。可以配合专业教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各院系有需要的老师,可以联系我们在其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插入信息检索与利用相关内容的讲授。

23在线培训

在线培训板块,我们提供了一些数据库供应商的在线培训的链接,以便学生能多渠道地了解数据库的使用。具体有:Web of Knowledge在线大讲堂2012秋季课程、2012年下半年IEEE网络系列培训、2012年05月Elsevier在线培训课程表。

3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开设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华东师范大学专门成立了公共文献教研室,主要从事信息素养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任课教师均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在文献信息检索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开设了多门信息素养培训相关课程。

31针对本科生开设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公共选修课

针对文理科我们分别开设了“人文信息素养”、“科技信息素养”两门课。采用36个学时,针对信息素养能力各方面的指标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包括:增强信息意识、明确表达信息需求、识别选择信息源、掌握必要的信息检索技能、评价和鉴别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个人信息的管理与交流以及合理合法利用信息。重点在于了解不同学科领域各类信息源及使用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解决学习和研究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终身学习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我们还开设了“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该课程学时比较短,采用18个学时完成授课。具有“短、平、快”的效果。

32嵌入式的信息素养课程

本校软件学院必修课《论文与技术报告写作》的教学工作由软件学院的教师与图书馆老师协作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将修课学生的专业课知识随着教学进程嵌入信息检索课中进行探索,取得了信息检索课与专业课知识互动的良好效果。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信息检索、分析、综合、评介、判断、组织和利用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挖掘本专业知识的历史及发展前沿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达到了信息检索课培养学生知识挖掘与知识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实践表明,专业知识嵌入信息检索课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是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33基于问题驱动式的信息素养课程

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来体会查找资料、获取信息、得到情报的过程,获得直接的学习经验,从而培养他们观察、比较、排序、分类、组合、调查、实验、推理等科学方法以及收集、分析和判断信息的能力。研究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信息检索的能力,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当务之急,因此,针对研究生我们可以采用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法,问题即毕业论文的题目,围绕毕业论文这个问题设计教学方法。基于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我们开设了以下两类课程:

针对全体研究生开设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文献调研的策略与方法》的文科班和理科班。本课程着重介绍论文开题与文献调研的关系,科学、全面的文献调研的策略与方法,科学管理文献的方法,开题报告的撰写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与投稿等。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另外,在当前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科技查新工作已成了项目申报、课题鉴定、专利申请、博士生开题报告等项目的重要支撑部分,深入了解和掌握科技查新知识不仅能系统提高研究生的科技信息检索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判读能力、查新报告和查新结论的撰写能力等,同时也可以使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系统掌握相关专业的中外数据库知识和检索方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方向的科研动态,为下一步开题报告的撰写和科研课题的展开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华东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的科技查新站,查新人员同时也是公共文献教研室的教师。因此,工作人员既具备查新经验又具备教学经验。因此我们开设了《科技查新基础与实践》。本课程旨在使研究生通过掌握科技查新基础知识能对本专业课题的新颖性有较准确的判断,从而有效避免科研重复;及时把握本专业课题在国内外的前沿研究动态;借鉴相关科技信息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研究生的科研信息综合能力。

34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系列讲座

系列讲座将信息检索知识“化整为零”方便学生快速上手,是文献信息检索学分课的有效补充。系列讲座是一种“可选择的自由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适合的主题进行听课。讲课教师也能非常灵活地将前沿的流行的内容添加进去,比如“Web20:网络潮人必备”,该讲座的主要内容为:“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但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在网络信息海量的今天,利用Web20工具进行交流、分享、体验,是今天的青年学子成为网络潮人必备的技能。讲述“怎样利用Web20 工具如RSS、微博、开心网等与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分享信息。”这类讲座很受学生的欢迎。另外,针对讲座我们还设置了激励机制,学生听够10次讲座就可以得到一个学分。

35开发了在线考试系统

本馆开发了在线考试系统,该考试系统具备以下功能:①学生登录功能。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号登陆考试系统,作为每个考生识别的代码。②学生在线考试。试题于考试前在网上,在给定的时间内学生登录即可进行考试。③学生在线练习。在非考试时间内,学生可以进行系统的习题练习。④组卷功能。电脑可以根据系统里现有的试题随机进行出题。⑤阅卷功能。考试结束后,学生提交试卷后,系统能直接给出客观题成绩。⑥成绩查询功能。考试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号登录系统,进行成绩查询。⑦管理员管理功能。管理员登录后台,可以选择出卷、组卷,试题添加、删除、修改、。⑧新闻。考试的相关信息,考生可以在首页页面上浏览。该考试系统的开发使教师出卷、学生考试、成绩查询等都能在网上完成,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学管理提供了高效、便捷、安全的管理手段。

4结语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华东师范大学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总结经验,终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从入学到毕业全方位多渠道的信息素养教育:创意频出的新生入馆教育,信息素养空间的开设,开设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信息素养课程。

参考文献:

[1][ZK(#]袁曦临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与学习模式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7(11):199-201,206

篇9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27-03

信息时代,正确、快速、有效地掌握和利用信息,是信息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高职生因对信息的收集、处理等方面缺乏长期有素的训练,导致其搜索质量不高,对信息的鉴别加工能力不强。此外,高职院校图书馆对高职生的信息行为较少提供指导性帮助,不自觉地将自身放在了边缘位置,使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行为能力,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生信息行为模式的特征

高职生精力旺盛、情感丰富,对身边的各类信息有著天然的兴趣。他们的信息行为也相应地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对信息的认知较为明确

高职生思维活跃,对周围的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与求知心态,在探寻新事物的过程中,他们对信息有着自身的认知。笔者对所在学校学生的信息行为做过一份调查,据统计,79.25%的学生认为发生的一切都是信息,学生对所获得信息的态度是,74.25%的人认为应加以鉴别后才可以使用。这说明,高职生有着较为明确的信息认知度。

(二)对信息的需求程度比较强烈

高职生除对学业方面的信息需求外,对交友、娱乐等方面的信息需求也相对强烈,67%的学生对信息有着较为强烈的需求程度。学生们大多希望通过掌握实用的与信息检索相关的基础知识,完成自己对信息的最初搜索和利用。

(三)信息的获取动机更加多样化

大学阶段,学生们更是陷于信息的大海之中。一方面,他们对于自身学业更加关注;另一方面,为了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他们也关注周围与己相关的各类信息。对于获取信息的动机,65%的学生认为是学业需要,想为自己充电的学生占到67%,73.25%的学生是为了了解时事。此外,娱乐购物也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动机之一。

(四)信息来源多样化,获取方式多样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信息沟通也越来越便捷,方式呈现多样化。互联网成为学生们寻求信息的最主要来源,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让网络无所不在,它们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远远抛在了后面。随时随地获得信息,享受信息的方便与快捷是学生们对信息时代的要求。

从高职生信息行为特点中可以看出,高职生的信息行为也相应存在一定的模式。主要表现为:信息需求强烈,但由于信息来源不严谨,信息获取途径分散,导致搜寻结果与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信息模式缺乏图书馆的引导,使得学生的信息行为呈现出无序状态,并不是一种理想模式。因此,应重构高职生信息行为模式,其中图书馆还有着较大的优化和提升空间。

二、重构高职生信息行为模式面临的问题

重构高职生信息行为模式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面临着诸多困难。进入新时期以来,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在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总体来看,多数院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的解决办法。但由于各种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图书馆软硬件设施的差异、部分图书馆员对服务意识的认识不充分等原因,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重构高职生信息行为模式的过程中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的定位不明确,可信度排名不佳

高职生在获取所需信息的过程中,对图书馆的利用程度较低,使得图书馆在信息搜寻方面的专业特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收集与传递中心,理应是高职生获得信息服务的首选,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高职生对图书馆的了解与使用程度明显偏低。据统计,没浏览过图书馆网页和不知道图书馆网页的学生占到41.5%。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图书馆对网站建设和自身宣传不够,学生们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图书馆存在困惑。二是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难以达到学生的预期,特别是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角色不明,参与不够,致使学生们宁愿选择信息良莠不齐的网络,也不选择专业性和可靠性更强的图书馆。强化宣传图书馆的可靠性和专业性,打造图书馆品牌价值和可信度,提升读者信心和满意度,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需要重点突破的难题。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主动服务意识与能力欠缺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不仅要求图书馆员有较高的业务技术能力,还应有很强的沟通能力。从目前来看,虽然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在不断增强,但实际工作中主动服务意识仍然不够,表现在大多数时候图书馆员还是坐等读者上门,在信息传递方面较少与读者主动沟通,有些馆员甚至对读者的信息需求视而不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图书馆也调整了各种应对措施,在现有的传播基础上,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图书馆的功能、动态等。如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向学生们宣传图书馆相关的服务功能,用宣传展板展示图书馆的新闻活动,利用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形式宣传图书馆的最新动态。这些宣传方式既能够展现图书馆的工作,又贴近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更易接受。总体而言,图书馆员在信息服务方面的素质不高,不能对学生的信息行为作出恰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信息行为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三)学生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得不对等

高职生对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热情很高,在使用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们通常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自学或同学间相互探讨,很少向图书馆员寻求专业帮助,很难从图书馆的途径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因此,学生们普遍希望图书馆能够在馆藏书目、相关数据库使用、电子图书下载等方面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帮助。学生进入图书馆得不到专业的服务,信息需求不能满足,图书馆在学生急需的信息服务方面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对图书馆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信息需求与信息获得不对等之间的差距,既有损图书馆的专业形象,也让学生对图书馆产生不信任。长此以往,图书馆对高职生信息行为的影响势必渐趋减弱。此外,馆员专业素质不高,也限制了其为学生提供服务的效率和能力服务素质,加深了与学生之间在信息需求方面的隔阂。

(四)高职院校图书馆未能有效利用恰当的服务措施和工具

近年来,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电子资源的投入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使用方面却不尽如人意。由于宣传不到位和对实际操作的培训不够,多数学生不会使用,甚至不知道还有可以利用的电子资源。多数电子资源只是作为图书馆网站或信息化建设的摆设,使用频率不高。一方面,高职生对信息检索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而对信息的需求又很高;另一方面,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的提供方,在发掘有效的服务措施和提供实用工具方面未担起应有的责任。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没有对学生进行过信息检索知识的培训,或开设信息检索课程;即便有个别图书馆开设过这些培训和课程,也是收效甚微。对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培养的欠缺,加之文献检索课程作为一个重要抓手的作用没能得到很好发挥,使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处于停顿或迟滞状态。

三、信息检索课程在培养高职生信息素养中的实际应用

提升高职生信息素养的方法与渠道多种多样,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图书馆合理利用信息检索课程增强高职生的信息素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高院校信息检索课程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偏重于实用,而非理论。其主要目的不是想收获较深入的专业知识,而是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收获更多的课外知识及获取有用的检索技能。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经过调研,认为可将信息检索课程一分为三,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着重点的不同分别在三个年级讲授。一年级注重实用性,重点调动学生检索的积极性;二年级注重理论性,重点讲授如何进行专业信息检索;三年级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点讲授如何为撰写毕业论文进行有效的信息检索。通过将课程分解到三个年级后,学生对信息检索的热情空前高涨,使用图书馆资源的频率和效率均大大增加,信息素养得以进一步培养和增强。

(一)一年级:搜索达人,关注信息检索课程的实用性

入学第一年,大多数学生开始自己独立生活,他们在生活、学习、交友等方面比高中时期有了更多的问题和想法,这些问题和想法一般都会通过获得相关的信息来加以解决。适时引入文献检索课程,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引导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这个阶段的信息检索要尽量减少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各种有目的的搜索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他们对信息检索的兴趣,以此来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授课内容上,从学生们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帮助他们找到正确获得信息的途径。例如,怎样在网上搜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如何鉴别信息的真实性等,拓展学生的信息检索视野。在授课方式上,借鉴慕课(MOOC)的相关形式,增加课上与课下的交流与互动,利用新媒体平台让学生与任课教师有一个共同研究、讨论的空间,用学生们最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讲授专业检索知识。

(二)二年级:专业检索,增强信息检索课程的理论性

二年级的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增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增加,检索的范围会更多地偏重于寻求专业解答。一方面,他们在一年级已经积累了初步的文献检索知识与经验,有了相对专业的训练;另一方面,他们对所学专业的信息检索跃跃欲试,充满了探索更深入文献检索知识的热情。这个时候,就可以加强学生对检索专业知识及数据库使用的学习。与本科院校不同的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主要限于中文数据库。图书馆老师以普遍使用的中国知网(CNKI)为例,对其使用进行详细讲解。同时,指导学生准确地选择检索词,通过不同检索词的变换(如主题词、关键词、自由词、相关词、同义词、近义词等)来达到检索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学生通过熟悉了解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实际操作,可以举一反三地对馆藏各类中文数据库加以使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二年级的学生在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下也会相应地参与发明专利的设计与申请,对专利与标准的检索也是他们应该必备的技能。这些实用的数据库操作训练,可使二年级学生进一步强化和熟悉文献检索的过程、掌握数据库使用的技巧、提高文献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三年级:信息加工重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年级的学生面临毕业,除顶岗实习外,他们大部分时间会用于毕业论文的撰写。撰写毕业论文是对高职生文献检索知识的一次实战检验,针对毕业设计开展论文写作信息查询的讲授也是文献检索课程在三年级的重要任务。在这个阶段,学生有了获取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如何对搜索到的文献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和有效利用成为关键。图书馆教师可以与学生毕业设计所选的专业课教师合作,帮助学生确定检索信息的范围,指导他们根据毕业选题的需求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加工重组,充分有效地利用筛选过的信息,为毕业选题服务。在这种嵌入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信息收集的实用技巧,又培养和锻炼了信息处理的能力,对于他们以后工作、学习和生活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结语

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融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为一体的技能方法课,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文献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教育打下基础,具有“授人以渔”的功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高职院校图书馆通过文献检索课程参与指导高职生的信息行为,帮助其构建正确有效的信息行为模式,提高高职生的信息化水平,进而带动高职院校教师提升信息化能力,这种多方联动对信息化校园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晓晴.再论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教与学――基于信息检索为选修课程的教学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4)

[2]胡敏.试论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4)

[3]张国臣.专业知识嵌入信息检索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2(9)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5-0131-04

泛在学习,又称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国内外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层面给予了多角度的阐述。美国教育发展中心认为泛在学习是在泛在计算技术条件下设计的一种学习环境[1]。它强调的是不过分依赖电脑,更多地靠无线网络连接更多的设备,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家庭和你希望看书学习的地方进行学习,而不仅仅像以前那样依靠图书、电脑来学习。梁瑞仪、李康把泛在学习看成是让学生在基于无缝连接的信息环境中随时随地地自由化学习,强调的是一种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个人学习状态[2]。Hiroaki Ogata等认为计算机支持的泛在学习是一种泛在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由日常生活中嵌入式且不可见的计算机来提供支持[3]。综上所述,泛在学习是指在泛在计算与泛在网络的情景创设与支持下,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认知目标,积极主动地、随时随地利用易获取的资源来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是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文献检索课,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主干课程。它既是引导学生从信息资源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门科学方法课,也是一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具课,还是增强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文化素养的素质培养课。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等教育方式改革势在必行。文献信息检索课建设应重新审视所面临的环境变化,沉着应对泛在学习方式的挑战。

目前,泛在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学习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信息的获取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人们可以在任意的时间段、任意的地点进行检索学习。学习者的学习设备或工具,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如数码学习机、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超小型笔记本电脑、MP3、MP4、MP5等等。该学习形式展体现了传统学习所没有的自由、快捷、简便、新颖的特性。传统的文献检索课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固化到特定时间段、特定地点,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为了适应泛在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作者认为应该将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内容网络化,建设“网上文献信息检索课”。

“网上文献信息检索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又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让全社会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能够共享教学资源,降低学习成本,提高学习效率。在目前泛在学习方式普遍存在的背景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身边的手机、电脑等工具进行学习。

1“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建设目标与基本原则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资源系统”,以适应网络传播的要求,为了实现本门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共享,我们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的应该是优质课程教育资源,尽力满足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共同需求。通过学习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内容,掌握检索文献信息资源的各种技能。

12实效性原则

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便于学习者在泛在学习方式下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培养;体现以学习者为主体,重视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

13生成性原则

应建立课程基本资源、课程拓展资源和课程生成资源并存共生机制,通过在线互动方式及收集课程教学活动实施过程的生成性资源方式,实现课程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14开放性原则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团队须根据本课程实际教学情况及学科、专业、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对本课程进行维护更新,并通过共享平台,同步展示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的成果,以满足师生和社会读者泛在学习的需要。

2“网上文检信息检索课”的整体设计

21知识模块设计

按照省里给定的网络技术平台的要求,文献资源检索课的所有知识必须模块化。这些模块一方面要符合技术平台的规范设计,另一方面更要根据各门课程具体特点做出相应调整,以便突出特色与优势。我们在设计文检资源检索课建设的知识模块时,主要突出了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两个方面,如图1所示:

课程导航理论课程简介教学团队实践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知识模块实践大纲实践单元综合训练考试在线测试试题资源图1文献检索课知识模块

事实上,知识模块的设计既反映了基本知识框架,也反映了检索课建设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艺术。为了能符合上述提出的基本原则,我们在筹建文献信息检索课时,正如上图所揭示的,在省里给定技术平台基础上,对课程教学模块进行了再设计,所设计出的4个基本模块主要为突出本门课的特色:首先突出操作性,让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活动中尽量实现“一键通”,吸引学习者泛在学习兴趣,减少知识树的层级,增加库容量。其次旨在检测学习者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考试贯穿于理论与实践两个模块。最后是在实践模块的“综合训练单元”中除了要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更要突出新旧知识、技能的统一,达到泛在学习的效果。

22知识点设置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工具课,它的原则就是实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在网上查找知识的技能。知识模块只是为学习者提供了进入共享平台的“路线图”。要想让学习者沿着路线图的指引,了解、学习并最终掌握所有知识,还需要课程建设者提供详细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必须能够反映当下本学科、专业所能提供的绝大部分知识和技能。

有研究者对出版时间较近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检索教材做过抽样调查,其中教学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诸方面[5]:(1)文献检索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信息检索基础理论与信息检索技术;(2)正确使用网络搜索引擎(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丰富又具有价值,在巨量的信息获取有用信息的方法之一,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搜索引擎来评估网络资源);(3)综合性检索系统(光盘数据库、联机信息数据库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网上免费电子图书的检索方法等);(4)适当安排手工检索内容,印刷型(手工)检索工具。因为计算机检索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手工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之上;(5)专题信息资源检索(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及竞争情报、科技查新、求职招聘、商情数据、考研信息、个人与机构信息等);(6)学术研究(文献创作及发表、专利申请文件及情报分析报告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报告撰写);(7)文献信息利用(信息整理分析/原文索取);(8)检索实例或案例;(9)信息道德(学术规范、合理使用)。为了使课程内容能够涵盖目前文献、信息检索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概念、原理、方法、技能、实践、综合应用等核心内容,保证知识点分布的覆盖率与典型性,我们参照了国内正在使用的权威教材,既充分考虑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适应性,也注重基本知识技能与实践创新的关系,采用归约法将相关内容整合、提纯,最终形成具体知识点树图(见图2):文献信息检索课知识模块文献信息检索理论〖〗图书馆利用知识互联网资源利用传统工具书数据库资源外文中文外文中文词典类书政书手册年鉴百科全书书目其他期刊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论文图2文献检索课知识点树图

上述课程知识点树图构成了基本知识系统。每个下位子系统后面是具体知识点,学习者只要点击相应的模块标识即可被引领进入详细的知识说明,包括教学团队相应的授课视频及相关文字文档资料。

23资源库建设

在目前泛在学习方式下,文献检索课的课程内容最终要凭借个性化、专门化、系统化的资源库提供后台支持。因此,建设资源库无疑是共享课最为关键的环节。为了使本门课程与教学需要相结合,资源库建设要满足几个条件:

(1)在内容上能够真正有效服务于泛在学习;

(2)保证课程教学资源的系统完整;

(3)实现资源充分开放共享的目标。

为此,我们将着重建设好3个资源库,即课程基本资源库、拓展资源库和生成资源库。

(1)基本资源库:包括全程教学录像、课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学习指导、教学大纲、教案、演示文稿、作业、答疑等课堂教学活动所要求的基本资源。

(2)拓展资源库:包括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试题库系统、学科知识检索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同步/异步交流平台、答疑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工具、素材资源库、演示/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等资源。

(3)生成资源库:包括教学活动中产生以及课程共享中用户使用后提供、反馈的资源等。

3个资源库的技术模型如图3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文检课是介绍获取、利用信息方法,培养学生检索与利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技能课[6]。其资源共享课的知识点设计必须具有不同的针对性,主要包括:

(1)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这主要靠加强和推广网络教学手段,通过“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单元的相关知识点反映。

(2)使学生具备和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技能。这主要依基本资源课程教学目标全程教学录像重难点及学习指导教学大纲教案演示文稿作业评改与答案拓展资源网络课程教学课件试题库系统学科知识检索在线自测/考试同步/异步交流平台答疑系统生成资源图3文献检索课资源库

靠“全程教学录像”、“重难点及学习指导”、“作业”等单元去实现。

(3)提高和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加工、评述、利用文献信息能力。这些主要通过“全程教学录像”、“在线自测”等单元强化。

(4)提高和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研究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凭籍“生成资源”等模块和单元实现。

总之,知识点系统重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吸引学习者利用泛在学习方式,参与信息活动、使用信息技术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各类信息。

24技术要求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泛在学习已经深入人心。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以百度、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已成为大学生和其他网络用户的首选,点击“百度”、“Google”已成为人们日常网络行为习惯[7]。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尽管异常丰富,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主要是信息庞杂,分散无序,人们要想在其中筛选出具体的信息,犹如大海捞针,费时费力,为获取有效性信息增加了困难,给检索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鉴于此背景,文献检索课在技术上要建设成学术搜索引擎,以便为网络学术资源的整合、利用提供新模式。这样的学术搜索引擎在检索网络信息资源方面有着独特功能,随着其技术逐渐成熟,效率也会日益提高,成为具备双向功能的网络学习平台,既能作为大学生乃至社会其他学习者获取文献信息检索知识技能的平台,又能作为检索学术资源必备的检索工具。因此,在技术兼容方面,共享课平台应当实现与以检索网络学术信息资源为对象的学术搜索引擎(如Google学术搜索等)有效链接,提供可借助公开搜索引擎服务来检索学术文献的技术方法,这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基本知识技术平台,而且方便吸引学生充分利用泛在学习方式,掌握枯燥的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3结语

文献信息检索作为人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必不可少。而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已经改变,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泛在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内容的主导。在泛在学习的背景下,应充分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的授课模式,建立“网上文献信息检索课”,以此满足人们泛在学习的需要,对提高全民的信息素质教育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The Maine Learning Technology Initiative.Technology-enhanced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EB].http.∥ Pnewsroom Particles Pmainelearningtechnologyinitiative,2010-09-28.

[2]梁瑞仪,李康.若干学习相关概念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9,(1):31-35.

[3]Hiroaki Ogata,Yoneo Yano.Context-Aware Support for Computer-Supported Ubiqui tousLearning.Proceedings of the 2nd IEEE International Work shopon Wireless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 on(WMTE04),March23-March25,20041Taiwan,2004.

[4]钟宇,胡芳.北京地区211重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0,(12):8-11.

篇11

信息素质教育

1.信息素养的概念

所谓“信息素养”,就是指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这里面包含三层意思:搜索的方法、评估的准则和信息的运用。

2.信息检索课程开设的目的

开设信息检索课程有三个目的:①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②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社会知识爆炸,如何发现、鉴别和获取信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社会能力,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信息检索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和综合素质,并逐步养成规范、良好的检索习惯。

3.国际信息素质教育的最新动态

2014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媒体与信息素养召开了一些重要会议;2014年11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教育的框架,取代之前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教育[4]的标准,并于2015年初执行。与之前相比,外延扩大了,除了包含之前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之外,增加了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媒体素养(Media Literacy)和可视化素养(Visual Literacy);2015年1月著名的慕课平台Coursera上线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Metaliteracy。

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为了早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跨越,教育部通过合并等手段在原来的大专院校基础上筹建了一批本科院校,即新建本科院校。商洛学院即其中代表之一,2011年起又成为省市共建高校,2014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及办学条件的影响,我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一直没有直接体现出来――即没有开设文献检索相关的课程。直至2010年,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专业首次开设了“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程,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18学时,1学分。此后,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我校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处于不断变革中。

(2)课程内容的变化

从上述表1至表5列举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我校信息检索课程自2010年开设以来,不论从课程性质、内容,还是教师专业素养、学生检索能力一直处于不断规范与提高的状态[5],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①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地位不明确;②课程覆盖面窄,授课对象单一;③授课教师队伍单一,缺乏专业人员;④教学模式单一,资源匮乏;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考核机制单一。

信息检索课程改革的对策

1.提升课程地位,明确课程目标

信息检索课程地位的提升,需要引起学校领导及图书馆领导的重视并大力支持,明确该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地位,把该课程引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教育模块中[6],在全校范围内引起重视。尤其是自升本以来,毕业论文成为困扰每届本科毕业生的一大难题。如何写作出规范的、有价值的毕业论文也成为考验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重要指标。就我校而言,直到现在还有大部分学生仅使用简单的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来完成毕业论文的资料查找,根本不使用数据库资源,检索能力令人堪忧[7]。

2.扩大授课面积,实现信息素质教育

现有的信息检索课程覆盖面窄,开课专业只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每届学生50人左右,相对我校31个本科专业,每届学生2000人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不仅是毕业设计要用到信息检索,在每门课程学习期间、课程设计环节、大学生创新活动、各类学科竞赛中,都会涉及到信息检索[8]。同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用到信息检索。信息检索与计算机应用、外语并称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三个本领。因此,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信息检索课程,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提升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已迫在眉睫,养成规范、良好的检索习惯,从而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普及。

3.优化整合教师资源,引入专业人员

迄今为止,我校信息检索课程的讲授虽一直面向信息素养教育,但因授课教师均是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关于这方面的教学研究也局限于教师本人的自我研究,内容难免过于片面。因此,亟需图书馆学或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突破专业瓶颈,增强专业理论研究,共享经验交流。

4.创新教学模式,积累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力求多样化。由传统的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发展到:理论讲授+上机实践+小组讨论+讲座等多元化教学形式,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完成教学活动。教学案例的选取尽量迎合学生兴趣,小到一首歌曲、一部电影、网络中的热门话题,大到学科竞赛、课程设计资料收集,无一不体现出信息检索。分小组让学生完成信息检索任务,再进行组间互评,最后总结检索过程中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活动,教学于无声处。将每届学生的优秀案例保存起来,教师之间不定期讨论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为创建网络教学平台积累资源。

5.激发学习兴趣,改革考核机制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变换教学方法,从学生日常生活案例入手,引入信息检索课程,直至专业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由浅入深完成信息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信息检索大赛,提升学习兴趣。2015年,我校学生首次参加万方数据库陕西高校“知识伴我行”的检索大赛,6人参赛,1人获得三等奖,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程考核也由原来的理论考试占70%比例,下调到50%,加大平时成绩和实践环节考核,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信息检索要想成为衡量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准,那么必须引起领导层面的足够重视,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教学人员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养成规范、良好的信息检索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工作效率和综合素质,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普及。

参考文献:

[1]梁定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模式》[EB/0L].(2006-10-7);[2013-10-19],http://general.nsysu.edu. tw/download/papers/no01/.

[2]王连球:《高校强化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对策及其对策分析》,《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19期,第56-57页。

[3]刘敏:《通识教育视角下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例》,《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年第1(203)期,第67-70页。

[4]江嫒嫒、张晓娟:《中美高校信息素养指标体系及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10年第4期,第58-64页。

[5]隆茜、熊利红、郑伟:《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及文献检索课创新》,《图书馆学刊》2010年第8期,第56-58页。

[6]李远明、王文兵:《信息能力视角下的高校检索课课改――基于选课学生的问卷分析》,《现代情报》2014年第34(2)期,第136-141页。

篇12

大学信息检索课教学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不同,需求不同。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对教育手段、方法等的不同需求积极优化信息检索课教学,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大学学生信息检索课需求分析

1.学生对教学方式方面的需求。按照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要求,学生应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然而很多教师对此置若罔闻,仍旧固守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态度。当前多数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不能产生良性互动,这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自主权的缺失。相比传统连续主讲45分钟的教学风格,学生更希望老师能将内容化整为零,在老师讲授与展示一个知识单元之后,通过提问、演示、操作等方式来巩固学到的内容。比如介绍完某数据库的高级检索功能后,由学生来分析、构造检索词,通过亲自操作检索来检验学习效果。

2.学生对教学内容方面的需求。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信息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当前多数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内容涵盖文献信息资源与文献信息检索、文献信息检索基本原理、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图书馆资源利用、各种网络数据库、常用外文数据库及开放存取资源等,关注的多是检索技能的提升,忽略了学生的网络信息管理能力。这方面可以借鉴中科大罗昭锋老师的《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课,增加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与分享协作创新方面的内容。此外,大学前两年,学生都在进行专业学习及实践能力培养,大三大四多考虑就业或继续深造问题,因此,在面向不同群体时,教学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3.学生对师资力量的需求。信息检索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等特点,要求教师既要有图书馆学知识、情报学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又要有一定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以及相当的文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学能力。在信息检索课中,学生对教师的需求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希望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像朋友一样的交流互动;第二,学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有更高的期望,希望老师经常完善教学方法并优化教学目标,根据所教授学生的专业背景,主动拓展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信息检索理论,改进实践方法和策略;第三,学生希望教师有更鲜明的人格魅力,融“教书”与“育人”于一体,给予学生更多人文关怀。

三、需求视角下优化信息检索课的策略

1.转变师生角色。如何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角色转换,是长期以来教学改革的一大难题。MOOC的兴起为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机遇。在MOOC环境中,教师应当改变单纯的授课者、课堂主宰者形象,应当变成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观察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看MOOC部分视频,完成相关课堂讨论和测验,然后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一个相关调查问卷。在面授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调查问卷的情况进行答疑,在重难点问题方面进行反复演示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辅导。在MOOC学习中,教师要严格把控学生学习效果,积极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严格考核机制,作业、考试、交流都与最终成绩挂钩,小组任务要精确分解到每一个成员,调动每一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2.创新教学方法。大学的教学方式应当顺应信息时展的趋势和潮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北京大学汪琼认为,如果将MOOC与传统高等教育体系类比为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的话,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平行、重合和相交三种。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比较适合相交模式。教师应以本校的信息检索课程设计为主,把MOOC内容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嵌入教学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据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利用超星学习通整合MOOC、教师课件、问题等资源,供学生学习、讨论、分享和创新思考,这种方式也很受学生欢迎。

3.革新教学内容。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MOOC的精髓进行深度融合,可以使高校信息检索课更加合理。在教学中,首先可以把完整的教学内容拆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通过几秒、几分或者十几分钟的短视频来呈现,中间穿插习题和小测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让检索知识与日常生活、课程学习、考研、毕业论文等建立起关联。如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MOOC中,有关于“如何利用信息检索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容,这就与我们日常生活进行了很好的关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课程内容设置上,要由浅入深,让学生增加学习信心。先了解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再学搜索引擎及各类型数据库,最后进行综合应用的实习演练。最后,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内容设计。如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需求,针对性地讲解文献检索相关知识。

4.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互动。除了引入MOOC,开展高校大学生信息检索技能竞赛也成为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有益尝试。学生通过参与竞赛,既检验了学习效果又得到了锻炼提高。如由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主办的2017年首届湖北省高校万方杯“学术搜索挑战赛”,主要考察检索基本知识、学术信息搜索能力、信息分析鉴别能力、信息综合利用能力以及报告撰写展示能力。在组织比赛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促进了信息检索课教师对教学的思考,也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检索课所学内容的理解,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總之,在信息检索课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需求,不断优化信息检索课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翼梅.基于学生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419-420. 

[2]毕静.MOOC背景下对高校信息检索课优化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6,(01):107-110. 

[3]杨晓晴.再论高校信息检索课程的教与学——基于信息检索为选修课程的教学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28(04):81-84. 

篇13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提出,是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的有机统一,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1]的重要指标。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行业性、技能性,学生更需要及时关注专业知识、技术的更新以及在行业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对高职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本组成”[2],是高职学生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作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体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文献和信息检索教育、提升自学和创新能力、谋求职业发展的关键。因此,高职图书馆在通过采编、典藏、流通等方式组织、管理文献和信息的同时,必须关注读者尤其是学生读者信息素养的培养,实现“图书馆服务”与“读者综合素质”之间的双向提升。

1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特点与分析

传统中学教育模式对中学生未进行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造成大多数中学生没有成熟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方法、实践和综合评价体系,导致了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普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意识淡薄。

大多数高职学生对现代信息的价值与作用知之甚少,对学校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文献、信息资源不想用、不敢用,往往没有明确而具体的信息应用目标和文献检索要求,信息情感和信息意识淡薄。

(2)信息知识匮乏。

高职学生不了解图书馆馆藏体系、基本检索工具、文献和信息资源,对文献、信息基本知识的构成要素、主要特点不熟悉,在信息检索技术的基本原理、本质特性、变化规律、构成原则、主要功能、效率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

(3)信息技能低下。

大部分高职学生虽然对计算机和网络兴趣浓厚,但却缺乏必要的信息检索技能,不懂得如何熟练运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巧来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缺乏自身信息技能的有效实践和训练,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文献和信息。

(4)信息道德堪忧。

“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隐秘性等特点”[3],现代信息、技术的负面阴影正对高职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产生着巨大的负作用,加强高职学生信息净化、信息伦理等信息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2 高职图书馆利用文献检索课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信息中心,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场所”[4],其独特的人员、环境和资源优势为文献检索课的开设、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高职图书馆在勇于打破传统文献检索课的藩篱的基础上,把文献检索课深入到学生学习、实训、专题设计、毕业论文、就业指导等过程中去,分层次、多角度的实现对高职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主战场、主阵地的作用。

(1)把文献检索课和新生入馆教育相结合,率先树立高职学生积极、主动的信息意识。

文献检索课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此,高职图书馆可通过精心组织专业人员讲解、观看演示片、实地参观书库、编写和发放图书馆宣传手册等新生入馆教育的方式,把文献检索课融入到新生入馆教育中去。入馆教育主要介绍图书馆的职能、规章制度、服务项目、文献类型、分布规律、信息检索常识等,使新生从感性认识上把如何利用图书馆和各种文献检索工具的检索原理、方法、策略等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接受意识”[5],为信息素养教育深入开展做好铺垫。

(2)把文献检索课和不同专业、不同阶段学生的信息需求相结合,夯实学生文献、信息知识和技能。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和阶段性特点”[6],学生信息需求因专业不同而带有特定职业倾向,并随着学年的变动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 高职一年级新生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刚刚起步,文献、信息检索要求比较低;高职二年级专业课教学全面展开,学生逐步需要了解本专业的前沿信息,这一阶段成为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时期;高职三年级学生以实习、写论文、找工作为主,信息需求多与专业论文、就业信息和社会热点等息息相关。

为此,高职文献检索课的主体教学应集中安排在专业课全面展开的二年级,以适应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课程和培养方向的实际需求。承担文献检索课实施的图书馆要从学院系别和专业特色出发,积极构建与本校的主干院系、主要专业相结合的文献检索课课程框架。实施过程中要结合专业教师布置的课程任务有针对性地讲授与专业相关的常用工具书、数据库、专业文献(如与专业相关的科技服务、标准、专利等)以及网络信息的检索方法、步骤和规则等。尤其要突出根据专业需要来确定检索思路,确保学生根据专业特点、灵活运用检索知识和检索技能,培养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高效收集和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3)把文献检索课和图书馆数字、网络资源培训结合,扎实开展学生信息检索技能实践训练。

高职院校的主干院系和主体专业普遍带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以我院为例,主要为会计、物流、市场营销、机电数控、汽车、园林、食品检验与营养等),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实用性、操作性强的专业信息检索技能。为此,高职文献检索课可以借助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资源(如知网、万方、维普、超星)优势,针对不同专业的读者开设相应专业数据库的实用讲座,辅之以根据专业特点设计的检索实例,保证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微机上进行实践和练习,突显文献检索课的专业特色和实践特性。

同时,“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7],现代图书馆网站主页正逐渐成为读者网上利用图书馆的重要平台。高职图书馆网站在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提供全面而丰富的供不同层次读者学习的专业知识教育和信息检索的内容”[8],真正实现图书馆专业信息推介与查询、电子出版物阅览和下载、数据库检索实训、读者指南与交流等服务的网络化进行,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读者利用率,实现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

(4)把文献检索课和图书馆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相结合,营建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环境。

高职图书馆历来都重视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现在和将来都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保证信息素质教育的可持续进行。如,图书馆通过开展针对计算机病毒、网络欺诈、网络黑客等方面的个案讲解,剖析现代信息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加强学生信息道德教育;邀请企业或行业的知名人士、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使学生了解相关专业或行业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针对某一群体关注的问题进行文献信息搜集、整理与运用比拼,实现学生之间文献检索方法和技能的交流;开展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讲座,让学生结合论文写作进行信息的搜集、鉴别、筛选、评价、加工、处理。

总之,高职图书馆结合文献检索课教育对学生所进行的一切服务,都是围绕“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创新能力”[9]而进行的。高职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的探索与实践,为学生获取继续教育、增强信息素养能力创造了必要条件,为高职学生成为信息社会出色的终身学习者和未来劳动者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建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江苏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2010(2):40.

[2] 包祖军.从2000-2009年论文统计看我国高职院校文检课教学的发展[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3):78.

[3] 祝悦红.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缺失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21):240.

[4] 高福宁,陈宇红.高职图书馆开展读者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8):84.

[5] 刘敬贤.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44.

[6] 刘秀华.高职图书馆围绕学生阅读特点开展工作的思考[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0,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