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条形码技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条形码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条形码技术论文

篇1

1.2医疗器械条形码信息单一

近年来,国内许多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为了利用条形码的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功能提升单位的物流管理水平,都在尝试开发医疗器械条形码管理系统。但是,由于我国医疗器械条形码使用程度低,医疗器械条形码仅包含品名信息,而与医疗器械密切相关的生产批号这样的重要信息游离于条形码之外,不便于直接通过医疗器械自身包装上的条形码来快速准确完成数据采集。使用者只能是根据自身单位管理的需要另行统一编码、打印,再对医疗器械逐个加贴,即所谓的“贴码”,才能实现条形码技术管理。额外贴码需要增加人工和成本,还可能造成人为的差错。

2建议

2.1以高风险品种开展试点工作

医疗器械分类复杂,品种繁多,同步实行条形码技术管理工作量及难度较大。应以高风险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等品种为突破口,启动医疗器械国家统一编码工作,制定统一的条形码标准,开展试点,待医疗器械条形码技术、管理技术、电子监管网络趋于成熟后,再逐步实现全面推行。

2.2制定统一的医疗器械条形码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与国际通用的商品条码标准相一致的医疗器械条形码标准,统一规范医疗器械编码方式、分类标准、条码印刷尺寸及条码在医疗器械包装上的位置,条形码所含内容包括:国家医疗器械编码、医疗器械批号等。为在医疗器械流通、使用全领域实行统一条码化管理创造条件,同时促进国际间合作。

2.3建立基于条形码技术的医疗器械准入制度

为强化条形码技术的推行力度,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从生产环节就开始重视条形码的推广使用,建议监管部门出台政策,规定进入市场(包括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的相应医疗器械品种,均须印有全国统一标准的条形码,以便于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之间流通流通时的条形码管理实现无缝对接,避免经营、使用单位额外“贴码”负担。

2.4搭建远程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平台

为实现远程产品信息数据对接,应通过互联网搭建远程医疗器械产品信息平台。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根据分工,通过平善基本信息数据库。并通过授权实现基本信息数据库信息的共享。

篇2

病案是医院信息最宝贵的资源,它的使用范围涉及到医、教、研、公检法及医疗保险等各个领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和深入,病案使用率越来越高。目前,本院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病案较往年呈大幅度的增长趋势。采用手工管理的方式在回收、入库、出库、借阅、归还、复印、查询等各个环节很容易出错,而且明显感觉力不从心,工作效率低下。(1)主要症结表现在病案复印、借阅工作中,找不到病案。究其原因:①我们的病案自回收至真正入库归档要经过好多环节,其间首先要等科主任、负责医签字,然后还要等质控医师终末审核,对于问题病历还要等当事人来进一步完善。另外,还要有医保、输血、感染等相关职能科室检查,这样造成了同时期出院病历不能同期归档,因此是否入库无从得知,工作人员经常往返于库房与病案室之间;②批量入库时,由于缺乏具体数字支持,再加上现在病床周转很快,病历很薄,难免有夹带的可能,一旦归档错误,再要查找有如大海捞针;③病案借阅、归还采用手工登记复杂而凌乱,由于借阅量很大,时常会有差错,而且难以统计,对于未按时归还的又不能预警,查找很不方便、快捷。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病历所在无法及时、准确定位,查找病案时费时、费力、而且时常会导致患者及外调人员不满。因此如何改善现有手工操作的落后面貌,提高病案在流通中的精确定位,提高病案室的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室的配合下进行病案示踪软件及条形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 病案示踪系统的功能设计

2.1 设备及系统运行环境的选择 ①计算机设备;②操作系统:WIN98或以上;③数据库;④HIS系统无逢链接;⑤条形码扫描器。

2.2 条形码的生成 条形码是本系统运行的基础。患者收治住院时,其基本信息存储于医院HIS系统,利用条形码技术,从住院处即可打印带有条形码标识的住院病案首页。条形码即随病案一起流通。

2.3 病案回收 患者出院后,病案科人员对回收的病案使用扫描器扫描首页上的条形码就可以将病案号、姓名、入院日期等基本信息录入到系统中,显示为“在科室”。

2.4 病案入库 病案整理完成后,需要入库归档时,点击入库窗口,再次扫描条形码,系统中显示此份病案为“入库房”。

2.5 病案借阅

2.5.1 医务人员借阅病案时,对于“在科室”病案,直接扫描条形码生成借阅清单,并规定归还期限,超期未还设置预警,并且借阅人归还之前不能再次借阅其他病历。

2.5.2 对于“入库”的病案,从库房中取出后,首先扫描至“在科室”,然后按“在科室”流程借阅。对于原有病案没有条形码的,即用购买的条形码粘贴到病案首页上,手工输入条形码信息,扫描至“在科室”后借阅。

2.5.3 每份病案在借阅流通时,均应登记借阅目的,包括:再住院、死亡病历讨论、病历不完善返修、晋级、科研论文需要、及其他。系统预置字典库,上述只需用鼠标选中即可。

2.6 病案归还

借阅人归还后,扫描条形码,更新借阅信息,保存状态暂为“在科室”,以备以后一同再次入库归档。附图5

2.7 病案复印

扫描要复印病案条形码,自动添加复印时间、复印累计次数,同时记录复印申请人,复印原因。

3 效果和收益

3.1 本系统实时记载了“病案流通状态”,分为“在科室”、“入库房”、“借阅”、“归还”、“复印”,提高了病案在流通中的精确定位,提高了病案室工作效率。

3.2 本系统可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如未归档(在科室)病历表、归档(入库房)病历表、借阅登记表、超期未还登记表、复印登记表等。

3.3 本系统具有准确、快捷的查询功能 对于病案的去向、病案的利用情况提供了多方面的查询,从而更好地为医、教、研、公、检、法、保险领域及患者服务。

篇3

该项研究成果最直接的受益者是白木香。殷亚方称,由于非法及过度采伐,白木香已濒临灭绝,1999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04年被列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因此,开展白木香木材识别研究,对其资源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4

所谓的条形码,在一些商场里面随处可见,许多的超市,你会发现里面的商品,每件上面都贴有由一排黑色线条组成的标签,这就是条形码。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条形码上的线条有宽、有窄;黑线条之间是空白,空白也是有宽、有窄。

正式的说,条形码是一门技术,通过查找资料,我们知道,条形码是在计算机应用和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商业、邮政、图书管理、仓储、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交通等领域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在当今的自动识别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条形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条”指对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分,“空”指对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这些条和空组成的数据表达一定的信息,并能够用特定的设备识读,转换成与计算机兼容的二进制和十进制信息。通常对于每一种物品,它的编码是唯一的,对于普通的一维条形码来说,还要通过数据库建立条形码与商品信息的对应关系,当条形码的数据传到计算机上时,由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操作和处理。因此,普通的一维条形码在使用过程中仅作为识别信息,它的意义是通过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信息而实现的。

通过查询资料,了解到条形码技术有如下优点:1、输入速度快:与键盘输入相比,条形码输入的速度是键盘输入的5倍,并且能实现"即时数据输入"。2,可靠性高:键盘输入数据出错率为三百分之一,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出错率为万分之一,而采用条形码技术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3、采集信息量大:利用传统的一维条形码一次可采集几十位字符的信息,二维条形码更可以携带数千个字符的信息,并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 4、灵活实用:条形码标识既可以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识别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以和其他控制设备联接起来实现自动化管理。 另外,条形码标签易于制作,对设备和材料没有特殊要求,识别设备操作容易,不需要特殊培训,且设备也相对便宜。

而条形码的以上优点,刚好能最大限度的用于商场的经济活动,这有利于提高效率,不用再是“人工化的操作”,只要有了条形码技术和设备,许多的东西只需要有电脑、有一个人操作就能搞定,也是因为如此,条形码技术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就我国来说,条形码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已受到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商品流通管理中的应用将成为我国条形码应用面最广泛的一个领域。因此,各个方面都十分重视条形码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全面推广条形码技术在商品流通管理中的应用是不用置疑的。因为它是目前国际上对商品流通进行管理的一种最先进的管理方法。要使我国的商业与国际接轨,必须大力推广并普及条形码技术在我国的商品流通管理中的应用。

条形码技术在商品流通管理中应用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便于销售,更可避免由于人为的差错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管理上的混乱,并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几年来,经过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和全国各地分中心、系统集成商等有关各方面的大力宣传、推广和实践,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特别是条形码技术在商品流通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食品、饮料、日化用品等商品的条形码普及率日益提高。正因为如此,促进了条形码技术在商品流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商场、超市、连锁店、专卖店等正在部份或全面地使用条形码管理商品。

无论在那一个领域中使用条形码技术,首先必须实现计算机管理,然后才谈得上条形码技术的应用。在商品流通管理中使用条形码技术也不例外,就是首先要在商场、超市、连锁店、专卖店、零售店等实现计算机管理。目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全国大力推广商业自动化,也就是说首先要在大、中型商场、超市、连锁店等实现计算机管理,这就为实现条形码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已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商场再实现条形码管理仅仅是一步之遥,但却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已经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商场,包括超市和连锁店等,一定要做到“单品”管理,才能实现条形码管理。对于每一种商品,根据其属性和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则,必须编制“后台码”,这是计算机管理所必须的基础工作。在“后台码”中,通常包括了商品大类、中类、小类、供应商、所属柜组、质料、尺码、颜色、品牌等内容,依靠计算机按“后台码”来进行统计和分析工作。只要将供销售和盘点等之用的“前台码”换成条形码,利用条形码阅读设备,就可实现商品的条形码管理。(“前台码”和“后台码”均为条形码技术中实现计算机化管理的一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走了几家学校周边的中小型超市,发现全都运用了条形码技术,只是由于发展限制,并没有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东西。而在市区的大型超市,如:沃尔玛,好又多等,它们都形成了系统化规模化的一套条形码管理技术,偌大一个商场的经济活动才得以快捷,方便的进行,试想一下,要是没有条形码技术的出现,每个人买的东西都要求用人来处理,而一个大型超市一天的人流量保守的说大概是5000人,而5000人的消费量得需要多少服务人员我们可想而知。

一门有广泛影响的技术的出现,必然会有与之相对应的一套管理方法,而随着条形码技术的出现和越来越多的应用,也产生了条形码的经营管理模式。条形码技术在商品流通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避免差错和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条形码技术不仅可用于商品销售,而且可用于库存管理和柜存管理。利用便携式数据采集器,通过条形码阅读器扫描,可快速、准确地进行库存和柜存盘点,然后送入处理系统,与处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后产生盘盈、盘亏表。如果采用手工进行库存和柜存的盘点。不仅费工、费时,而且不易盘准,容易产生差错。因此,使用条形码进行柜存和库存管理是实现仓库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条形码技术在商品扫描销售中的应用还促进了销售管理模式的改变。如上海的美美百货、时代广场等中外合资的商厦,摒弃了由顾客到收款台付款的传统管理模式,改由营业员代顾客到收款台付款,营业员或凭商品、或凭条形码标鉴到收款台去扫描条形码,收款员同时扫描营业员的工号条形码。这样就废除了营业员开小票、收款员需输入营业员工号等烦琐做法。 推广使用条形码管理,可以使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条形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它将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经济生活的效率,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技术。

参考文献:

1、《商品条码应用指南》,作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编著ISBN:9787506631266,页 数:242,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发行日期:2003年5月。

篇5

【Key words】EDM digital manufacturing; SQL server database; Bar code; UG/OPEN secondary development; Three coordinates automatic detection

1 研究背景

电火花加工技术是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一种实用的特种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显示出了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但在电极管理上目前国内还主要靠手写标签来管理电极,这样效率低,易出错,给企业造成大的损失。本文采用的模具电极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电极在数控加工完成之后都需要进行三坐标精密检测,如何将偏心量补偿到放电过程正是提高模具精度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的模具电极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及检测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进一步提升模具企业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水平,对提升企业的经济价值有重要的意义。

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数据快速共享的研究;2)电极的数字化管理的研究;3)工艺流程改进研究。

3 研究方案的设计

3.1 本方案的EDM数字化制造系统方案设计思路

3.1.1 方案设计理论依据

现在绝大部分现有模具企业的EDM技术路线及加工工艺是如下的流程:

对工件轮廓进行预加工 电极的设计与制造工件、电极的装夹与校正加工的定位电参数的配置加工过程的监控。

以上在电极的加工、制造、装夹、校正、定位、电参数配置及加工中的监控都是在人工的干预下进行的,靠人工来完成就存在人为的失误。而本研究中的方案完全排除人工干扰的优势:那就是实现电加工的数字化制造和信息化管理。采用的CAD/CAE/CAM一体化技术,C3P、C4P、KBE技术,模具柔性制造(FMS)和自动化加工技术完全依赖于数字化。

3.1.2 本研究采用条形码进行电极管理的具体方法如下:用CAM编程完成后将信息写入SQL Server数据库中,并将条形码打印到程序单上。在NC加工部门通过扫描条码调用加工程序,加工部门加工完成后根据程序单条码生成电极条码并用条码打印机打印标签粘贴到电极上。在QC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以快速调用测量点信息,并对PC-DM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在EDM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用于快速读取电极的偏心量和放电间隙,并自动完成电极程序的编制。

3.2 本方案实施的具体方法

在产品数字化管理中,常用技术是条形码和芯片,结合国内大多数模具企业的现状,本研究计划采用条形码对模具电极进行管理。具体方法如下:在CAM编程完成后在UG软件内对电极模型文件进行条码分配,并将相应信息写入SQL Server数据库中,并将条形码打印到程序单上;在NC加工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和条码打印机,通过扫描条码调用加工程序,加工部门采用3R快速定位座装夹电极,加工完成后根据程序单条码生成电极条码并用条码打印机打印标签粘贴到电极上;在QC部门增加3R快速定位座以快速定位,增加条码扫描枪以快速调用测量点信息,测量完成后增加数据处理功能;在 EDM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用于快速读取电极的偏心量和放电间隙,操作人员只需指定电极顺序号即可完成电极程序的编制。

3.3 方案EDM数字化制造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运用UG开发工具和软件工程方法,该系统不需要用户掌握UG软件的专业知识,只要有适合产品系列化设计,就能大大提高了模具的设计效率,这就为为基于UG的产品CAD/CAE/CAM系统开发和模具的自动化设计和制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电极自动测量系统开发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VC十十的电极测量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功能的全面、实用性和快捷性。应用Web Service技术跨平台对数据之间进行交互, 使模具客户应用Internet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不同技术、平台和操作系统成为现实。

4 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创新

一是,建立模具电极的条形码数字化识别系统;二是,在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上建立了CAD、CAM、NC、QC、EDM等部门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三是,实现了电极一键式三坐标自动化检测;四是,建立起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的标准化工艺流程。

5 总结

篇6

目前国内外条码技术的发展,各种成熟的二维条码技术等用于药品防伪,其中PDF417条码应用最为广泛。虽然PDF417条码有这么多年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但PDF417条码需要占据商品包装上一块专门的区域,且其视觉效果不太理想,影响包装装潢。同时其容易伪造,防伪效果不太乐观。而隐形条码技术是直接将条码以不可见的形式,藏于图片(可以是商标)或照片上,既不破坏包装装潢整体效果,也不影响条码特性的目的,同样隐形条码由于其不可见性,一般制假者难以仿制,其伪装效果很好。[1]

1.隐形红外油墨的配制

1.1 油墨的构成要素[2]

①颜料(色料)

无机颜料具有遮盖力大、比重大、吸油墨量小、着色力低、价格便宜的优点,但其色彩的鲜艳度、耐光、耐酸碱性都不如有机颜料,所以仅在非彩色油墨中使用。

②连接料

连接料是油墨中的流体组成部分,颜料颗粒均匀地分散在连接料中成为浆状胶体,印刷后在承印物表面干燥并固定下来,形成油墨,并使印刷制品有一定的光泽度。

③充填料

充填料是白色、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粉状物质,是油墨中的固体组成部分。它的使用是为了降低一些颜色的饱和度,减少颜色的用量,降低油墨的成本。同时,调节油墨的性质,如流动性、粘度等。常用的填充料有:氢氧化铝、硫酸钡、碳酸镁、碳酸钙、铝钡白等。

④辅加剂

辅加剂的种类很多,加入辅加剂主要是为了改善油墨的印刷适应性。常用的辅加剂有干燥剂、调油墨、冲淡剂、撤粘剂、提色剂等。隐形油墨的核心技术是油墨中的染料(或颜料)。本论文采用化学燃烧法制备的稀土离子 Er3+/Yb3+ 共掺杂 ZnO 粉末作为隐形油墨的染料(或颜料)。

1.2 制作工艺

首先将选好的比重为10-15% 红外上转换材料比重为10-20% 白色蜂蜡、比重为5-10% 乙基纤维素、比重为1-3% 抗氧化剂按所述重量比备好,置于球磨机中球磨至纳米级,再将比重为40-60% 透明植物油、比重为1-3% 抗氧化剂与上述纳米级粉末混合研磨,将其密封包装即为成品油墨。

2.条码的隐形

隐形条形码有以下特点:

①隐形条形码是用一种特殊的油墨印制的条形码,它的印迹无色、透明,覆盖在印刷品上不影响原件的外观效果;

②由于人眼是无法直接观察到条形码,所以不易被仿冒,也不可复印或复制。其高保密性实现了自我保护的防伪功能;

③隐形条形码识读系统采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半导体激光技术和微弱信号检测技术、条形码智能化识读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

3.防伪条码在防伪包装盒中的应用

首先,可以将隐形条码印刷于包装盒外,以防止产品在流通时出现窜货的现象,保证条码与产品唯一对应。其次,还可以在摇盖与包装盒开启处用印有隐形商标的标签封连,这样的设计就可以达到开启需破坏标签的作用,从而既可以可防止产品在运输、销售时,被倒货的现象,又可以杜绝条码被再次使用。第三,为了保证条形码与商标在运输,销售时受污损,可在印刷好的条码与商标上涂覆一层塑料透明薄膜以保证条形码与商标在运输,销售时不致污。[3]

如图1所示的防伪防窜货包装盒。首先,包括盒体1,包装盒体1至少一侧设置有隐形防伪条码2。该条码可以是一维条码,或二维条码。其次,这种防伪防窜货包装盒,盒盖开启处设有连接摇盖与盒体的防伪标签3,防伪标签上印刷有厂家商标。第三,为保证查伪的准确性与灵敏度,整个商标4均在摇盖或盒体那一面的标签上。

如图2所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隐形防伪条码和厂家商标均由隐形油墨a直接印刷于基材b上。隐形油墨可以选择隐形红外油墨,隐形紫外油墨等。其中隐形红外油墨为最优选,原因是隐形红外油墨才在研究的起步阶段,用隐形油墨印刷的图文目前不易被仿制,并且用隐形红外油墨印刷的条码识读主要依靠红外识读设备,而这类设备目前已经很成熟了,易于制造。此外,红外线比紫外线安全性更高。为进一步保护条码在运输、销售时不致污损,防伪标签与盒体上的条码均覆有透明塑料薄膜c。将塑料薄膜涂上粘合剂,与印刷品经加热、加压后粘合在一起。[4]

该设计在传统的包装盒生产结构上增加了防伪标签设计,在包装盒生产工艺上增加了防伪印刷,实现了条码隐形,商标隐形等技术。首先,每一包装盒都有自己唯一编码,其次,装入其中的产品与包装盒之间形成了一种开启包装必须破坏防伪标签的关系,从而,产品与包装盒唯一对应,保证产品与编码唯一对应,既有防伪作用又有防窜货作用。既保护消费者权益,又保证商家利益,保持市场稳定。

这种防伪包装盒可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烟、酒以及各类化妆品等包装并实现其在物流运输、销售中防伪防窜货的功能。

结语

本文提出采用市场上还很少使用的红外上转换材料作为颜料。原因有三。第一,红外上转换材料发光特性好。第二,红外上转换材料有好的理化特性。第三,红外激发光光源、发光材料以及检测器(人眼)能够达到良好的匹配。使用合适的配方来配制隐形红外油墨,用这种油墨可印刷条码、商标,就可做到使所印制的图案一般情况不可见,在红外激发光照射下方可显现出来,用这种技术设计的防伪防窜货包装盒就能很好的解决上述三点不足。

参考文献

[1] 李维安.国外药品包装情况.食品包装技术.2007,6:54.

[2] 朱崇恩.隐形红外油墨的配制和应用.化工进展.2002,21(11):851.

篇7

一、利用计算机科学化地管理图书流通的基础数据

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工具。要实现信息科学化管理,首先就必须对图书进行一书一码的手工粘贴,然后建立一个详细的著录图书基础数据库;同时,对读者进行一人一卡一码的读者信息录人,建立一个读者信息库。通过这两个基础数据进行流通管理,就能既准确又全面地为读者服务,准确、快速地进行图书流通。

图书著录时,基本数据库建立的具体内容有:条形码编号、书名、副书名、第一作者、标准书号ISBN、类别、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时间、单价、套价、丛书、页数、开本、复本数、到馆时间、书库号等。根据这些数据满足一切借阅过程所需要的信息,也更好地为图书整个管理过程奠定了基础。条形码编号要根据馆藏图书的数量,如在百万册以内可定6位数字,超过百万册就需要7位数字,以此类推。

读者信息库的具体内容分为条形码编号,读者姓名、性别、专业及班级、照片、联系电话等。

以上两个基础数据的建立过程,要仔细认真,不得有误。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基础数据,并根据基础数据建立管理系统的流通、典藏及各类查询项目等。

二、建立借阅流通的规范化管理系统

图书流通是图书馆的重要环节,流通的快慢标志着图书馆的价值所在。图书馆的图书流通过程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的,通过一书一码、一人一码的借还操作过程,为读者提供最佳的服务。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更需要规范化,要对图书流通进行细化,充分利用图书数据库和读者数据库,为读者提供方便。流通环节包括很多,具体分为借还登记(借书时间、还书时间、续借及预约、违约超期罚款)、未还图书查询、时段查询、读者借阅查询、图书丢失查询、图书动向查询(准确查询和模糊查询)及读书册数排行榜等。

(1)借还登记。可以根据读者借阅证一人一码和图书一书一码的方便快捷的方式,直接给读者打印出一条信息:借书时间、归还时间、共能借几册,从而让读者一目了然,并提醒读者及时归还,避免过期。超过规定借阅册数时,系统自动提示图书已借满不能再借。还书时,系统会提示所借图书是否超期,是否能续借及续借时间。如果该书已被预约,系统就会自动提示,已被预约不能续借;如果超期,就提示罚款多少。热门图书有可能很难借到,可以采用预约的方式,如在计算机上通过管理员直接预约,或直接到馆预约,还可以电话预约;如果多人预约,可按预约时间的先后进行预约。这样,不仅仅节省了读者的时间,也充分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因为图书馆的图书流通是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流通越快,知识的开发和利用就越有成效,就能把无形的知识变为有形的财富。

(2)未还图书查询。可查看全馆未还图书的详细情况:只要输入全部未还图书查询,就可查看全馆未还图书情况;只输人某库的库号,就可查询某库的未还图书;输入读者借阅条形码编号或读者姓名,可迅速查出该读者的未还图书;输人图书条形码编号,就可随时查看该书被谁所借;输人过期未还图书,就能把全部未还图书查到。这样,既能提醒读者及时还书,也能为典藏提供准确数据。

(3)图书丢失查询。根据读者借阅证的条形码号或姓名等相关信息就可查到该书,再根据图书价格就可以直接打印出一条罚款信息通知单。内容包括读者条形码号、姓名、班级、丢失图书书名、条形码编号、单价、总罚款金额等。并且可直接在图书数据库中体现出该书丢失,已罚款处理。这样还能随时统计丢失的图书数据,使馆藏数据比较准确。

(4)时段查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看到某个时期图书的通过率,哪些书流通率最高,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并为采购提供所需要图书的种类。

(5)读者借阅查询。通过读者姓名或借阅证号码可查询该读者所有的记录,包括该读者曾经借过哪些图书,还有哪些未还,以及借书时间、还书时间、是否超期、图书条形码号、书名、单价、套价、类别、出版社、出版地等一些相关资料。

(6)图书动向查询。图书管理员可以根据图书书名,方便快捷地查出该书的动向,以及借出几本(被哪个读者所借)、馆内还剩几本、是哪类、所在书架上的位置等。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查询图书动向,比如通过图书编号、书名等准确的信息找到所需要的图书资料;也可以通过模糊查询,查到相关图书信息资料等。新到图书要随到随查,以便给读者提供最新的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7)读书册数排行榜。根据借阅图书的统计数据,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一学期评选十名读者为读书标兵,鼓励学生多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8

图书加工过程中,碰到的难题首当其冲的是书标粘贴位置的标准化问题。1991年陈沃钧提到,全国文献标委会1989年计划完成项目表中的第一条就是“图书书面及书脊格式”,但不知这个格式要求的内容是什么,是否考虑到书标的粘贴位置。他呼吁一定要将书标粘贴位置考虑进去,并建议为整齐起见,统一将2.5~3.5cm作为空白位置,留在书脊下端6~8cm之上的高度为宜。如果这样做,日后书标该粘贴在何处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到了2012年,佘志成再次提到这一问题,如果图书出版时在图书外封规定部位印上空白书标或者以某种颜色标记出书标粘贴位置,让图书馆可直接在空白区间填写索书号或粘贴书标,那样可减少图书加工工序,提高效率并实现行业项目标准化[1]。佘志成早在1999年撰文《关于书标》《当代图书馆》期刊第2期就提到“有必要在图书出版时给图书外封上设计印刷出书标”。佘先生的两次呼吁一晃相隔了十余年。

一直以来,关于书标的粘贴位置始终困扰着图书馆馆员。虽然权威人士杜丁友先生曾提出书标粘贴于书脊低端3cm处,但那样容易遮住出版单位,有碍于读者选书。粘贴在低端,则在借阅过程中容易受到翻阅外力的拉扯而破损。粘贴在空白区间,又不够整齐划一,而且并不是所有图书的书脊都存在统一的空置区间,找空白区也不现实。有的外国图书馆将购置的图书全部统一重新装订一次,那样就可自行再设计书脊上的内容,但这很少见,属于特例,且每本图书都再次装订需要耗费不少加工材料和人力成本。比较可取的是,从出版源头提出标准化建议。但很少人留意这一基本的标准化问题,呼吁的声音非常薄弱,也就难于被有关机构列入议事日程。这与推动出版界制定在版编目数据有所不同(1986年11月,国家出版局和国家标准局曾联合召开在版编目讨论会,决定由有关单位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在版编目工作的开展。1987年7月开始起草有关在版编目的国家标准。在全国情报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会的主持下,已制定了《图书的题名页》和《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单》两个国家标准),因为增加在版编目数据只需在印刷本内增添印刷内容,不涉及图书出版的外观设计标准化问题。况且目前图书出版的开本有大有小,厚度、字号五花八门,很难统一,因此要求书脊格式标准化难度很大。

标准化的设想也不是完全空想。如果图书馆界自身先达成共识,将书标的大小、规格、粘贴位置都形成一个标准,那就容易推动出版行业在书脊设计上的标准化进程。除了标准化外,书标设计也可体现美学观点,要让出版行业意识到小小的书标不仅承载诸多馆藏信息,而且能体现装帧的艺术。这样就相对容易地让出版界意识到在书脊上留出一片区域给图书馆或读者再利用是双赢的。但若图书馆业内没形成粘贴位置的标准化,就很难推动出版环节的标准化,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的呼吁得不到回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书标的作用非常重要,无论当代图书馆采用什么排架方法,采用什么先进的技术(如采用RFID标签),均要采用加装书标的工序来排架、索书和清点。内容设计得好坏,贴得好坏,都直接影响着书库环境治理的高效问题,各个图书馆应联合起来,使书标位置的标准化问题从质疑、讨论到落实、解决。由此还可进一步推动书标纸张质量、条形码、磁条、馆藏章等加工环节的标准化建设[2]。

加工业务标准化也有其他方面的现实意义。例如,很多图书馆都采取加工业务外包的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各个图书馆都采用统一的加工标准,外包公司就能更好地与不同的图书馆沟通,缩短在不同图书馆之间的适应周期;对于加工的好坏,各个图书馆也都能统一评价标准。近几年来,为避免外包公司出现加工的紊乱现象,不少图书馆都对加工环节的细节问题一一做了详细的规定[3],这样,检验外包质量时就有标准可依。推动加工环节的标准化实际上也符合现实需求,不仅可让更多企业在标准化趋势下顺利走进图书馆的外包业务,也可以利用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来降低图书加工业务外包的难度,规范加工外包的市场行为,引领有关利益方相互协调和配合。

2加工业务自动化的疑难之处

图书馆的图书加工业务一直都以手工操作为主、计算机操作为辅。早期则是完全手工操作,例如,书标制作最开始使用的是人工刻写蜡纸的做法,之后有的馆过渡到用打字机的方式,有的则直接转到电脑打字,手工油墨印刷也逐步转变为针式打印、喷墨打印、激光打印。每次转变,都要经历一段磨合期。使用A4的书标打印纸在喷墨打印机上打印时,容易卡纸,进纸速度也慢,而在激光打印机打印则容易掉色。虽然在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下,图书加工业务的流程逐渐趋向自动化,但依然是薄弱环节。

首先,图书加工业务常被归入末尾、低端的工作类别,多数图书馆不太重视购买自动化系统用于图书加工环节。因此,常见不少图书馆同行会介绍使用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来协同制作书标的经验介绍文章[4-5]。这些做法普及性不是很强,只能启示馆员在加工环节遇到困难时需要自力更生。其次,业务要求增多,改进任务也增多。例如,大家普遍都是采用白色的书标纸进行打印,但很多图书馆都设有太多的馆藏地,特别是相隔较远的分馆,为避免馆内系统的馆际互借出现混乱,需要从书标上着手,如添加不同颜色的标签,粘贴在书标上端,以便于区分是那个馆藏地的藏书。这样的操作流程明显是效率较低的,因为必须手工一条一条撕下彩色图标,然后对齐书标粘贴,为了防止磨损还要再加贴一层透明胶纸。如果能设计出彩色打印的自动化流程,则可一次性完成书标制作,这样就可减轻手工作业的工作量。但这些要求很难引起重视,尤其是人力成本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手工作业不可避免地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其三,馆员缺乏积极性。例如,加工业务岗位的设置时常被用来安置竞争受挫的同事,岗位级别低,一般很少有人愿意主动选择加工业务环节的岗位,因此,从事这一工作的馆员一般很少有自动化的构想和建议。

实际上,加工业务环节的自动化问题还是具有很多可开拓的发展空间的,理应引起重视。例如,条形码是采用一维条形码还是换上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问题。条形码的不同码制、校验方式、位数、制作质量、工作方式、使用方便程度,都有待馆员日常观察、比较和改进。又如,采用何种长度、材质的磁条,才能让防盗系统快速识别;日常借还图书时如何尽快充、消磁等,都有一定的讲究。这些工作内容只要跟自动化要求想到一块,往往会产生很多附加效果。例如,条形码的首字母可用于区别来源渠道,其流水号数字可用来核对有序的书单;又如,条形码粘贴的位置,如果改变一下,改为粘贴在封面或封底处,就便于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总之,自动化的标准、要求,常常被日常的机械、手工操作淹没了,导致加工业务环节的自动化进展缓慢。

此外,为了减少粘贴书标、条形码、防盗磁条分开管理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问题,改为采用统一化整合管理的“合成标签”,减少生产材料成本,再通过开发自动贴标机器[6],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实践推广的问题。从长远看,纸质图书很难从图书馆消失,人力成本却会像经济发达国家(地区)那样逐渐提高,尽量减少手工作业,提升自动化的含量,这应是图书加工业务环节改进的重要目标。

3加工业务学术化的疑难之处

目前,加工业务的工作非常容易入门,以致很多外包公司都选择使用学历低的工人来操作,以节约用工成本。馆员在这方面研究也多为经验之谈,近十年来,凡是涉及加工业务的论文也很少有机会登上专业核心刊物。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业内刊物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让普通的加工业务实践上升到学术化的研究程度,难度日趋增大。

首先,研究思路得改进,切忌浮夸。正如《中国图书馆学报》的编辑所谈,“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将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于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谈、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一般的工作体会、心得、工作总结、经验不是属于学术论文的范畴[7]。从事加工业务的馆员在工作时,既要积累日常经验,也要注意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不要急于求成。例如,过去研究加工业务的文章中,有不少是作者积累了三五年,甚至数十年才写出来的。河南省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的李梅英是有了近三年的工作实践才提出改进加工业务的意见[8]。广东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汤罡辉是在有了一定的业务外包实践后才能提出相应的经验谈[9]。

其次,研究方法要改进,切忌人云亦云。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实践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要找到新的观点难度较大,因此,需要从研究深度上着力。例如,书标贴牢固的问题,有作者在探讨时将图书书皮分为五类:一般书皮纸、铜版纸书皮、漆布面书皮、纸基贴塑书皮、复合纸书皮,然后分析不同胶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再比较不同胶水使用后的实际效果。这充分展示了作者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及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数据[10]。另外,从事加工业务的馆员会跟不同材料的供应商、外包公司有打交道,可主动与他们加强业务往来和交流,对于一些业务难题,借助外力一起协助解决。这样,既可快速提高业务能力,也可为日后提炼出好的学术论文选题做好准备。

总之,加工业务环节要本着事事要留意、事事皆学问的心态去实践、去摸索,以提升到学术层面。

4结语

图书馆图书加工业务的难点关键在于是否有革新的精神。标准化、自动化、学术化将是图书加工业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佘志成.书标及书刊装帧的标准化探讨[J].科技视界,2012(09):151—152.

[2] 张建娥,卢桂兰,唐晓燕.漫话图书馆书标[J].榆林学院学报,2009(6):85—87.

[3] 王正兴.图书加工业务外包的质量控制[J].图书馆建设,2007(1):51—53.

[4] 王京山,曹青.用Word打印书标和书袋卡[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5):46— 47.

[5] 彭中云.关于如何组合运用ILASII系统和Excel表格打印书标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2949-2950,2960.

[6] 王筱俊.书标、条形码和传感磁条的整合及其改进方案[J].图书馆学刊,2011(9):25—29.

[7] 刘喜申,徐苇.图书馆学期刊学术论文撰写格式的规范和标准化问题[J].图书馆论坛,2000(1):7—11.

篇9

由于RFID系统能全天候全时段作业,不易受恶劣天气和环境的影响,性能稳定并且维护简单,识度正确率高。所以,它被视为了铁路信息化发展中一快新大陆。

RFID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底端信息采集层、网络与处理中心层、应用与管理中心层:底端信息采集层包括电子标签(RFID)、阅读器、天线等;网络与处理中心层由无线路由、适配器、终端服务器组成;应用与管理层主要由使用终端、服务网站组成。硬件系统主要完成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功能、采集数据为电子标签携带的信息,该信息为实时监控信息;软件系统主要完成采集数据的接受、处理(加工、融合)和存储(管理)。通过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紧密配合,实现系统设计要求。RFID 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很容易理解:当进入磁场(即进入识别器的工作范围)电子标签的接收到识别器发出的数据射频信号后,它会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射频信号给识别器。如果电子标签返回的信息能被识别器能够成功读取,那么对其进行解码并送往后台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的处理;若没有能够成功读取信息,那么再次对电子标签发送数据巡检信号直到读取成功。

以往铁路运输中的信息绑定与采集技术主要依赖于条形码。但现行的条形码存在几个明显的不足之处:第一,它能够储纳的信息少,而且在使用它时有时会造成相当复杂和繁琐的数据调取问题。第二,条形码对读取代码的距离要求很。费力、费时、费钱,往往又达不到所要的结果。第三,条形码很容易损坏且条形码上储存的是静态的,灵活性差,难以根据对其信息进行修改和补充。即使可以更新,还是会对资源造成浪费。第四,条形码具有一次使用性,不可重复利用。实际应用时,对标签数量要求极大。

铁路运输信息化进程既要对列车、机车、货车等快速识别与追踪,而且又要能够实现对具体货物的快速识别与定位追踪。RFID技术能够很好的满足对每一个货物的上述要求。RFID技术的特点有:

1.可以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光线明暗要求较低。

2.可以实现对外部材料数据的直接读取,不会对外部材料造成损坏,同时避免了开箱过程,节约了开箱时间。

3.对环境的兼容性较强,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4.可远距离读取,无需与目标接触。同时可导入数据,重复利用强。

5.具有并行处理性,能够同时对几个射频标签处理。同时,可以对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进行追踪定位,提供实时位置。

在铁路发展的以下几个方面,携带信息量大,具有动态信息采集能力的RFID可以或已经发挥出了独特的作用:

①客票防伪与识别。铁路客票使用采用了RFID技术的客票,由于对应的电子芯片的内部数据是加过密的,与特定读写器信息对应,可确保实时准确的验证车票真伪。同时检票员还可以使用便携式的识读器对车票上的RFID电子标签进行读取,与已有相关信息进行比对,可以辨别车票,大大加快了旅客进出站的速度,提高了车站效率。

②集装箱追踪管理与监控。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集装箱货物运输量与日俱增,而我国集装箱运输中存在组织流程不合理、技术监控不完备、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加之集装箱内货物状态无法有效监控,导致了集装箱运输超偏载等事故频发。众所周知,运输集装箱化是铁路货物运输发展主流,如果将无线射频技术应用到铁路集装箱,提高集装箱智能性,既能够实时掌握到集装箱在运输途中的状态,减少货物损耗,也能提升铁路集装箱使用效率。

③增强信息共享性。现有铁路在信息共享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铁路现有机制仍然存在较大列车资源浪费的风险。无线射频技术的信息共享能力,及能够时将车站的车票发售情况与火车乘务员在车上的补票情况进行信息对接,清楚的知道有车站的车票发售实时动态信息,从而方便车上的旅客补票,提高现有铁路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④提升仓库管理质量。在铁路的货运仓库管理方面,利用RFID电子标签穿透能力强的特点,利用嵌在商品内发出的无线电波的标签所记录的商品序号、日期等信息,让工作人员清楚方便知道里面有物品强狂。同时也可以提高货物在仓库的安全性。

⑤作用于铁路货车施封锁。现有铁路货车用施封锁一般为钢质施封锁,此类施封锁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仍存在施手工作业差错率高,检查效率低下,难以对重点货物、重点车辆的施封状态进行跟踪,无法实时掌握货物状态,无法为客户提供及时的物流信息等不足。将RFID技术运用于施封锁中,施封、补封、解封、信息读取等均为计算机控制,差错率小。并能够实时检测棚车及集装箱的施封是状况,实现了施封锁检查的自动化、现代化,增强了货运检查作业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篇10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elphi7.0 Based Student Archive Management System

LIANG Li-yan, LUO Yu-fei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GuangDong Province, 51065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based on Delphi, C / S structure of the student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irst through the use case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system function modules, set up a database ER diagram, followed elaborated on the fun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make a detailed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function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which is stable and has good data security.

【Key words】Archive management system ; Bar code ; Information security ; Database system

0引言

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任何一所院校都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教学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学生档案,存在着许多缺点: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1]。本论文设计了基于Delphi的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它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丰富的功能,实现操作的自动化,从而大幅度的降低工作强度,提高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了大量的手工操作可能引起的操作失误,推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系统分析

系统的用例分析是UML建模的第一步,采用面向对象的统一开发过程[2]。经过需求采集和分析,确定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中档案管理员作为主要活动者的用例:档案类别管理,档案柜资料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档案借用管理,档案归还管理,档案查询管理。而以用户为主要活动者的用例则有:档案查询,档案借阅,档案归还。

根据前面所述的用例,可将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相应的划分,并且将这些模块整合为三个功能集合。

(1)基本信息管理功能集合。该集合包括档案类别管理、档案柜资料管理、档案信息管理三个模块,主要用于提供档案类别、档案柜资料以及档案的基本信息。

(2)档案借阅及查询功能集合。该集合包括档案借用管理、档案归还管理、档案查询管理三个模块。档案借用管理模块根据基本信息管理集合提供的档案信息对档案进行借用管理;档案归还管理模块再根据借用管理提供的借用信息进行归还管理;档案查询管理模块可根据用户的查询条件对以上信息进行查询。

(3)用户管理及其权限功能的集合。该集合包括档案管理人员信息管理和权限控制两个功能模块。虽然权限控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模块,但是它贯穿在整个运行的过程中。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块需要经过权限授权才可以正常的使用。权限功能模块确定用户角色由档案部门主管、档案管理人员组成。

2系统设计

根据前面的需求,得出系统可按功能集合划分,其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系统组织结构图

2.1数据库结构设计

系统选择Delphi7.0与SQL Server 2000为开发环境。数据库中设计包含了两个实体,即档案和用户;两个关系,即借阅和归还,另外档案的属性档案柜和档案类别具有复合属性,于是数据库初步设计为六个表,即档案信息表、用户信息表、档案柜信息表、档案类别信息表、档案借阅信息表和档案归还信息表,数据库设计的E-R图如图2所示。

图2数据库E-R图

2.2条形码的设计

系统通过加入条形码,使档案编号与条形码编号一一对应,从而实现档案编号在录入或借出时的方便读取。条形码译码流程图如图3所示。

2.3学生档案管理模块实现

学生档案管理模块主要用于维护档案的基本信息,以便管理人员添加、修改和删除档案信息。为本界面添加OnCreate事件响应,以初始化窗体信息。代码如下:

Procedure TfGBset.EokClick(Sender:TObject);

begin

if Edittype.ItemIndex=0 then //修改按钮被选中

begin

with fdm.ExecSql do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Format(ExcUpdate,[DBEdit.text,

DBEdit2.text,dangtype.text,Dagui.text,DBEdit4.text,DBMemol.text,DaStatus.text,DBEdit5.text])); //执行操作

ExecSql;

end;

end else begin

with fdm.ExecSql do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Format(InsertSql,[DBEdit.text,DBEdit2.text,Trim(dangtype.text),DaGui.text,DBEdit4.text,DBMeo1.text,DaStatus.text,DBEdit5.text]));

Sql.Clear;Sql.Add(Format(GetDa,[Trim(dangtype.text)]));

Open;

end;

end;

上述代码中所使用的GetDa是在SqlStr单元中定义的常量,代码如下:

GetDa=’SELECT FilesContent.Status as “状态”,FilesContent.FileId as “档案编号”,FilesContent.Fname as “名称”,’+’FilesContent.Contents as “内容”,FilesContent.CabinetId as “档案柜号”,Filescabinet.cbname as “档案柜”+’FilesContent.Ftime as “建档日期”,FilesContent.Content.Remarks as “备注” FROM’+’FilesContent, FilesCategory, FilesCategory,FilesCabinet where filescontent.category id=filescategory.categoryid’+’and filescabinet.cabinetid=filescontent.cabinetid and filescategory.cgname=”%s”

管理人员在学生档案信息列表中选择了目标档案信息后,如果选择的操作类型是”修改”时,编辑栏中就会显示该档案的详细信息。管理人员修改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对该档案信息的修改。如果将操作类型设为”添加”时,管理人员可填写新的档案信息,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系统就会在当前所选择的档案类别下录入的该档案信息。为实现上述功能,添加”确定”按钮的OnClick事件响应。代码如下:

Procedure TfGBset.EokClick(Sender:TObject)

begin if Edittype.ItemIndex=0 then//修改按钮被选中

begin//ExecSql 是在界面中定义的一个ADOQuery组件

with fdm.ExecSql do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Format(ExcUpdate,[DBEdit2.text,

dangtype.

text,DaGui.text,DBEdit4.text,

DBMemo1.text,DaStatus.text,DBEeit5.text]));

//执行操作

ExecSql;

end;

end else begin

with fdm.ExecSql do

begin

close;

Sql.clear;Sql.Add(Format(InsertSql,

[DBEdit1.text,DBEdit2.text,

Trim(dangtype.text),DaGui.text,DBEdit4.text,DBMemo1.text,

DaStatus.text,DBEdit5.text]));

ExecSql;

end;

with fdm.DaEdit do//刷新界面

begin

close;

Sql.Clear;

Sql.Add(Format(GetDa,[Trim(dangtype.Text)]));

open;

end;

end;

end;

系统启动的最初为登陆界面,界面如图4所示。

图4系统登陆界面

档案查询借阅部分的界面如图5所示:

图5档案查询界面

2.4数据库连接

1)创建数据源及工程项目

在用程序代码实现调用数据库之前,首先应该在Windows的ODBC数据源管理器中注册数据库FilesglSys。本系统在Delphi7.0开发平台下进行系统开发,首先要创建该系统的工程文件IDMS.dpr。具体步骤是:运行 Delphi7.0主程序,,然后创建一个新的应用程序工程。然后单击保存,将工程命名为IDMS,保存主窗口为Main.pas。

2)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

在实现各个模块之前,首先需要建立与数据库FilesglSys的连接。在设计中,采用注册表方式连接数据库。在菜单中,选择File|New|Data Module 命令创建一个新的数据模块,命名为dm,保存为dm.pas。然后,在窗体中放置一个ADOConnection组件,设置其Name属性为ConDaLei,并添加它的BeforeConnection事件响应。代码如下:

procdure Ffdm.ConDaLeiBeforeConnect(Sender:TObject);

begin

ConDaLei.ConnectionString:=GetConnectStr;

end;

其中,函数GetConnectStr()用于获得连接字符串,代码如下:

Function GetConnectStr: String

var

rt:boolean;

rtStr:String;

begin

Result:=”;

if ReadReg(LabelConnectReg,LabelConnectStr,rtStr)

then

Result:=rtStr;

end;

ReadReg()函数主要用于从注册表中获取连接字符串信息,具体代码不再给出。

2.5系统测试

本测试用例使用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入学的500名学生的资料通过条形码打印、识别、查询和录入做测试。测试主要分3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功能测试:检测软件是否能完成系统提供的档案上传、下载、借阅、归还、管理和条形码读取和打印等功能。其次是性能测试:检测在多数用户使用该系统时,测试系统和网络的性能、占用率和稳定性。最后是安全测试:测试使用一般的拦截包手段得到数据后能否改变数据而不被察觉或获得保密的数据信息。

3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条形码技术、数据库SQL server2000以及Delphi语言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相关知识的应用,设计了功能齐全的C/S架构的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在数据保存和传输的过程中加入基于密钥交换的信息安全策略。经过认真测试,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目前运行良好。

参考文献

[1] 施佩莱.企业数据仓库规划建立与实现.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0. 56-59

篇11

中药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医药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之一。由于多年来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认识不足,对中药资源过度经营和利用,加上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中药资源面临萎缩和部分品种枯竭,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中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中药现代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围绕南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

1 南药资源概况[1]

南药又称为岭南中药,使用历史悠久,最早的实物记载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已知岭南最早的动、植物志为汉代《南裔异物志》,其中记录了药用动植物的名称。公元306年,东晋·葛洪在广东种植中草药和炼丹,所著《肘后备急方》、《抱朴子》等医药专著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晋之后,历代岭南医疗和药事活动非常活跃,本草书籍极为丰富,岭南人通过不断发掘、种植和应用具有明显地域特点的岭南中草药,逐步成为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岭南地区泛指南方五岭山脉以南广东、广西、海南3省区的陆地和海岛,地处我国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区域,具有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特点,自然形成了一个种质多样、生境优越的天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据资料统计,岭南地区药用资源有4 500种以上,占全国药用资源种类的36%,其中陆地资源中植物类约有4 000种。岭南中药材资源种类繁多,特产南药、广药品质优良。如春砂仁、广藿香、巴戟天、化橘红、高良姜、益智仁、何首乌、广豆根、广金钱草、鸡血藤、槟榔等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优势。此外,岭南还成功引种驯化豆蔻、丁香、肉桂、马钱子、大风子、檀香、印度藤黄等30多个南亚和东南亚品种,诃子、云木香、安息香、千年健等品种也被成功引种或由野生变家种。广东作为全国商品中药材主要集散地之一,药材资源丰富。据中药材资源普查,包括当时归属广东省管辖的海南岛在内,中药材资源共有2 645种,其中药用植物2 500种,药用动物120种,药用矿物25种。据统计,广东境内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植物193科677属1 077种,罗浮山有1 600多种药用植物;广东家种药材年产量和野生药材蕴藏量超过100吨的大宗品种有194种,出口创汇的广东道地药材有100多种(野生品种占八成),销往外省(区)的有84种。

近10多年来,国内中药产业对中药材需求量快速增长,中药材生境急剧变化;岭南中药材同样面临种质退化、资源耗竭等问题。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中药材生境的严重恶化,引起中药材生理生化特性发生变化,改变了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及其相互间的比例,破坏了中药材原有的种质特性,影响其疗效,即药材的道地性发生了质变,道地药材不道地,药材出现"道地性濒危"。如阳春砂、广藿香、巴戟天等岭南道地药材现处于不同程度的濒危状态。阳春砂以广东阳春蟠龙镇金花坑的为最佳,有"蔤产蟠龙特色夸,医林珍品重春砂"的记载。然而,目前蟠龙镇的阳春砂产量极低,已基本处于濒危状态。广藿香以石牌藿香的质量最佳。从严格意义上讲,石牌藿香已经近乎灭绝,因为原来种植石牌藿香的石牌、棠下等地,已是高楼林立,原种植区不复存在了。巴戟天因野生资源枯竭,现已成为中国植物红皮书上记载的稀有濒危植物。

近几十年来,虽然各地围绕南药资源开展了引种栽培、资源调查、品种整理、质量评价、规范化种植等大量研究工作,但在中药材的生产中,还普遍存在种源混杂、良种选育工作滞后、栽培技术和模式落后等问题。在中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创新性不强等问题。针对南药种质资源的现状,开展岭南中药资源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种质基因资源的保护,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合理的综合开发利用十分必要。

2 华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

近年来在国家及省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校初步建成华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包括南药资源数据库、种质迁地保护基地、就地保护基地、种质资源低温保存库和配套专业实验室等。

2.1 南药资源数据库 华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容量大,具有进行种质统计、分析和评价等功能,便于种质资源的数据交流。现已重点收载了巴戟天等12种岭南道地药材的药用植物种质数据,将成为"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网"的组成部分。此外,我们还自行研制开发了"药用植物新品种鉴定数据库",该数据库可对不同品种和不同植株的生长动态、果实性状等进行数据记录和保存,易于数据的导出和统计,目前主要用于阳春砂等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工作。

2.2 迁地保护基地 迁地保护基地分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保护基地和大学城校区保护基地,总占地85亩(57000 m2)。三元里校区药用植物保护基地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引种600多种药用植物,包括马钱子、檀香等进口南药约30多种。近年继续引种了华南药用植物400多种,其中包括青天葵等濒危物种。目前,三元里校区药用植物保护基地已收集和种植药用植物1000多种。广州大学城校区药用植物保护基地包括"时珍山"和"药王山"。其中"时珍山"建立了以药用植物分类为特征的保护区,已种植500多种药用植物;"药王山"建立了以中药功效为特征的保护区,已引种岭南药用植物900多种。

2.3 就地保护基地 我校与广东南台药业有限公司共建"中药学产学研示范基地",并联合相关的中药生产企业,合作建设"药材野生转人工种植研究与GAP产业化基地",开展岭南中药资源的就地保护。重点开展了青天葵、鸡血藤、岗梅、两面针、广金钱草、毛冬青、溪黄草、凉粉草等20多种中药材的野生转人工种植研究与GAP产业化基地建设。此外,与广东一片天制药有限公司共建"中药学产学研基地",主要合作开展道地药材阳春砂的野生抚育基地和规范化产业化基地建设。

2.4 种质资源低温保存库 位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药科楼,面积为100m2,包括3个贮藏库:(1)短期库,温度(0±2)℃,面积19m2;(2)中期库,温度(-10±2)℃,面积14.5m2;(3)长期库,温度(-20±2)℃,面积14.5m2。低温保存库可保存药用种子、组织、基因片段、蛋白质样品等。

2.5 配套建设专业实验室 在建设华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同时,配套建设了基因工程实验室、蛋白质分析实验室、种质质量评价实验室、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等,并初步建立起了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质量评价的技术平台。

3 南药种质资源的现代技术研究

在建设南药种质资源库的同时,我们应用现代技术对南药资源开展品种鉴定、种质优化改良等研究工作,并取得一些新进展。

3.1 DNA条形码技术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利用一段标准的短DNA序列来实现快速、准确和自动化的物种鉴定的技术[2]。近年课题组开展了相关研究,选用一套分类广泛的岭南药用植物材料(32目40科101种)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优化的DNA条形码聚合酶链反应(PCR)体系,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检测了18S、ITS1、ITS2、ITS、5.8S、D1、D2、D3、D1D3、ITSD3、matK、psbAtrnH等12个区域做条形码的潜力,初步提出了"核糖体基因26S D1D3和叶绿体基因matK组成双位点"可作为中药材DNA条形码[3]的观点。目前正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争取建立综合的南药DNA条形码数据库和完善的南药DNA条形码鉴定体系,为南药种质资源的鉴定、质量控制和资源调查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2 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克隆和鉴定中药资源种质基因的保护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不少发达国家正在加紧对药用植物基因进行克隆和专利抢注[4-5]。研究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相关酶的基因,除了保护种质基因外,还可应用关键功能基因实现对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以获得高含量产物或培育优质新品种。以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为研究对象,本课题组进行了挥发油萜类生物合成途径上游关键功能基因的克隆[6-7]。用简并引物逆转录PCR法(RTPCR),从阳春砂叶片中获得了阳春砂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1去氧木糖5磷酸合成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synthase,DXS)和1去氧木糖5磷酸还原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reductrase,DXR)基因的主体片段,约为500碱基对(bp)、600bp、1000bp。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聚合酶链反应(RACEPCR)获得上述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AvHMGR、AvDXR、AvDXS,其开放阅读框架分别为编码571aa、472aa和715aa的蛋白。根据上述基因编码蛋白与其同源蛋白的序列比对和功能结构域检索结果,初步证明克隆获得的阳春砂AvHMGR、AvDXR、AvDXS的编码产物具有其相应酶的催化功能。向GenBank提交了上述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分别获得登记号FJ455511、FJ459894、FJ455512。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基因在阳春砂叶片和果实中表达,在种子中不表达。目前正在进行上述基因功能的进一步鉴定,分析基因表达受环境因子的调控模式及其与挥发油积累的关系,为应用基因工程进行阳春砂的挥发油合成调控打下基础。 转贴于  22巴戟天药

用归经历代本草记述巴戟天药用归经始终以入肾经为主,偶有入脾经、胃经、心经、肝经者,与现行药典(2000年版药典一部)主入肾经、肝经基本一致。最早记述见宋《图经衍义本草》[9]:“专入肾家”。归经专入肾,表明药用尚限于肾经。至明代有入脾之说,如明·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22]:入脾、肾二经。但到清代,入脾经之说已鲜见,而是增加了入心经、入肝经的记述,如清·陈士铎《本草新编》[26]:“入心、肾二经”;清·叶桂《本草经解》[27]:“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清·汪昂《本草备要》[24]:“入肾经血分”;清·张璐《本经逢原》[28]:“肾经血分及冲脉药也”;清·黄宫绣《本草求真》[25]:“巴戟天专入肾。……巴戟肾经血分药也”。清代的入肾经、肝经、心经之药用更接近现代药用,且符合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现代药理研究已从多方面反映出巴戟天的补肾、护心、护肝作用。

23巴戟天主治功效

早在两千年前巴戟天已作为药用,其主治功效最早记载始见于《神农本草经》[2]。2000年版药典一部归纳其主治功效为: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可见最早的药用功效一直沿用至今,表明古今药效用法基本一致,这从历代文献记述可见一斑。《名医别录》[3]、宋《开宝本草》[11]均谓其治“头面游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下气,补五劳,益精,利男子”; 唐·甄权《药性论》[29]:“能治男子夜梦鬼交泄精,强阴,除头面中风,主下气,大风血癞。病人虚损,加而用之”; 五代《日华子本草》[30]:“安五藏,定心气,除一切风,治邪气,疗水肿”; 《本草正义》:“温养元阳,则邪气自除,起阳痿,强筋骨,益精,治小腹阴中引痛,皆温胜寒之效;安五脏,补五劳,补中,益气,皆元阳布护之功也”。 明《本草纲目》[4]:“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本草蒙筌》[8]:“恶丹参雷丸,宜覆盆为使。禁梦遗精滑,补虚损劳伤。治头面游风,及大风浸血癞;主阳痿不起,并小腹牵引绞疼。安五脏健胃强筋,安心气利水消肿。益精增志,惟利男人”;《雷公炮制药性解》[22]:“主助肾添精,除一切风及邪气”;《景岳全书》[23]:“虽曰足少阴肾经之药,然亦能养心神,安五脏,补五劳,益志气,助精强阴。治阴痿不起,腰膝疼痛,及夜梦鬼交,遗精尿浊,小腹阴中相引疼痛等证”。 清《本草备要》[24]:“补肾祛风……强阴益精,治五劳七伤。辛温散风湿,治风气脚气水肿。覆盆子为使。恶丹参”; 《本草求真》[25]:“温补肾阳,兼祛风湿。巴戟天专入肾……据书称为补肾要剂,能治五痨七伤,强阴益精,以其体润故耳。……然气味辛温,又能祛风除湿,故凡腰膝疼痛,风气脚气水肿等症,服之更为有益”。 可见,历代均以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为主治功效,治疗病种以男子病为主,主治男子阳痿遗精,同时主治风湿痹痛、水肿、筋骨痿软以及女子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

3采集与炮制

31巴戟天采集

历代记载的巴戟天采集以二月、八月为主。《名医别录》[3]最早记载:“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唐《新修本草》[5]、宋《开宝本草》[11]:“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宋《本草图经》[7]亦载:“二月、八月采根阴干,今多焙之。”明、清等亦记载以二月、八月采为主,但近现代则全年均可采集(2000年药典一部)。据前述之考证,清以前之巴戟天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等地,地理位置偏北,且所处年代越早,地球气温越偏低,以致采集时间受限于二月、八月。而今用之巴戟天主产地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地理位置偏南,气候、温度方面更有利于巴戟天的生长,因此可全年采集。

32巴戟天炮制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巴戟天药用功效有极大的影响,其临床药用亦有较大区别。历代对巴戟天炮制均较重视,且对巴戟天的炮制方法有不断的改进。最早记载将巴戟天“去心”用的是东汉·华佗《华氏中藏经》[31]和晋·葛洪《肘后备急方》[32]。梁《本草经集注》[6]、唐《备用千金要方》[33]亦记载“皆褪破 、去心 ” 。纵观历代巴戟天的炮制方法,或槌、或浸 、或蒸 、或煮、或炙,大多要求除去其木心,虽也有不去心用者,但去心与否的药性、功能、主治及其应用范围是一致的,并无严格区分,目的是将巴戟天木心作为非药用部分。巴戟天木心强韧、多纤维、枯燥无津 ,质量占全药约5%,如不去心,令人烦躁 。经分析两者化学成分也有很大差别。可见对巴戟天的净制是必要的[34],现今药典已规定巴戟天去心后切段。可见古代常用之“去心”法一直沿用至今。通过炮制引药入经,可增加药效。唐代一些本草开始将枸杞、金樱子、制等引用于巴戟天的炮制,枸杞子汁、金樱子汁制等可借以助阳、摄精等等。如南北朝《雷公炮炙论》[35]中:“凡使巴戟天,须用枸杞子汤浸一宿,待稍软漉出,却用酒浸一伏时又漉出,用同熬令焦黄,去,布拭令干用”。历代还有酒制、米制、面制、盐制、油制、炒制等多项炮制技术,其中以甘草汁制、酒制、盐制方法居多,且甘草制和盐制炮制工艺至今仍沿用,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良好。如宋元时期不仅应用了简单的“去心”浸法,而且“炒法”也有了较多的应用。另外,还加入了一些固体辅料,可有针对性地提高药效,包括有糯米炒治脚气、枸杞子煎汁浸蒸助阳、酒炒祛风湿、金樱子汁炒摄精、同煮理肾气。宋·寇宗奭《图经衍义本草》[9]记载:“有人嗜酒,日须五七杯,后患脚气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米微转色,不用米……”、“去心,糯米炒,候米赤黄,去米不用。” 盐制巴戟可功专入肾,因盐性寒,味咸,有补肾、软坚 、凉血解毒的作用,用盐制而引药入肾,有潜降作用以抑制兴阳[35],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37]提出“去心,面炒”、“盐汤浸打去心” ,这是首次将盐制用于巴戟天的炮制 ,一直沿用至今。明清时期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巴戟天的盐制有了较多的应用。如 《奇效良方》[38]中提出:“去心,青盐酒煮”;明·李梴《医学入门》[39]中有 :“盐水煮去心”;明·王肯堂《证治准绳》[40]载:“巴戟肉,盐汤浸”;明·龚廷贤《寿世保元》[41]中也有:“盐水泡,去心”等等。酒制巴戟则可增强祛风湿功能,可行血、强筋健骨[36]。宋·赵佶《圣济总录》[42]有 :“去心、酒浸焙”,明·李时珍《本草纲目》[4]对酒制巴戟天的过程描述为:“酒浸一宿,剉焙入药,若急用,只以温水浸软去心用。”明代一些本草还将甘草运用于巴戟天的炮制。明·张洁《仁术便览》[43]中有:“甘草汤浸去心”;《景岳全书》[23]也提到“巴戟,甘草汤炒”、“巴戟肉,甘草汤炒”;明末·缪希雍《先醒斋广笔记》[44]也有:“甘草汁煮,去骨”。 甘草制巴戟天也是今用之巴戟天主要制法之一。巴戟天虽有多种炮制方法 ,但至今始终是以巴戟肉、盐制巴戟天和甘草制巴戟天为主流饮片规格,且巴戟肉用居多。巴戟天的炮制特点是借助所用辅料固有的作用,以增强壮阳、补益功能,并获得满意疗效[45]。

3.3 优良品种的选育 优良的品种和优质的种子种苗是中药材生产的基础和源头。近年来本课题组开展了阳春砂优良品种的选育研究。阳春砂来源于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的成熟果实,是"四大南药"之一。目前,道地产区及引种区的阳春砂均面临着种质退化、品质变异、遭遇病虫害等问题,使其含油量降低,品质下降。砂仁花"雌高雄低"的特殊结构使其自花授粉极为困难,而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授粉昆虫减少,影响了依靠虫媒的授粉途径,导致结实率明显下降,虽经人工授粉,产量仍徘徊在亩产10kg左右。以上问题严重制约着种植砂仁的质量和产量。通过对道地产区阳春砂的不同种质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评价,在建立砂仁新品种鉴定技术标准的同时,开展了阳春砂种子生理、组织培养与人工诱变育种的研究;比较了道地产区3个阳春砂栽培品种"长果"、"圆果"和"春选"的花、果实和种子的部分性状差异,筛选出了具有显著差异的性状,其中花期可延长至九月中下旬的"春选"阳春砂品种尤其引人注意[8]。目前课题组正在进行阳春砂的辐射诱变育种,逐步建立砂仁新品种鉴定的技术标准,争取选育出高产优质的中药材新品种。

南药资源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药学界与产业界对南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日益关注,以及不同学科与新技术在中药资源研究领域的应用,相信南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也将开创新的局面,取得更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蔚文,徐鸿华.岭南道地药材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

[2]陈士林,姚辉,宋经元,等.基于DNA barcoding(条形码)技术的中药材鉴定[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3):7.

[3]段中岗,陈蔚文.中药材DNA条形码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出站研究工作报告,2008.

[4]Hamilton,A C.Medicinal plants,conservation and livelihoods[J].Biop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04,13(8),1477.

[5]朱平,王伟,程克棣.药用植物功能基因[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2):3.

篇12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3.001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 Technology in Medicinal Plants

CHEN Hong-boa, YU Jin-ruib, YANG Chun-xianb, QIAN Ganga

(a.Department of Cell Biology and Genetics; b.School of Dentistry, 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563003, Guizhou, China)

Abstract: By summarizing the principle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only used molecular marker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medicinal plant research,this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and further provides ideas for the screening and verification of functional gene of medicinal plants.

Key words: molecular marker; medicinal plants;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AFL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中是野生中药材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目前已识别有11 000多种,无论其种类或数量均列世界之首[1],为中国中药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创造了丰富的资源条件。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等意识的不断提高,导致中药材的市场需求极度扩增,一些以野生种质消耗为主的名贵中药材正面临濒危甚至灭绝。传统的研究利用方法在药用植物识别、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等方面都相对落后。然而近些年,以RFLP[2]为代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兴起,为实现当代药用植物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现实手段与条件。分子标记技术(亦或分子鉴别技术或DNA分子标记技术)[3,4],是一种基于遗传物质的研究方式,这使其具备了不受生长环境的影响、检验精度高及重现性好等优点。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不断运用与革新,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第一代标记技术,由于操作过程复杂、周期长等原因,正逐渐退出分子研究领域。而围绕PCR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分子标记技术正广为使用,并日臻成熟。

1 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1.1 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SSR亦称为微卫星DNA,它由2-5个碱基组成,如(GA)n、(TG)n、(GAC)n等,其中最常见为二核苷酸重复形式。SSR序列的长度在不同基因组间由于重复次数以及程度的不同具有高度的变异性,而展现出较高的多态性。SSR标记原理是根据其两端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过PCR扩增后,再利用变性或者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分离,继而体现不同样本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简单重复序列具有较多优点,其共显性可区分纯合型与杂合型,以及还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但目前SSR获得的方式参差不齐,前提都是要提前知道目的基因的序列信息。

1.1.1 简单重复区间序列(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 ISSR是Zietkiewicz等[5]于1994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加锚SSR技术。它的原理是在SSR引物的5′或3′端锚定2个或以上的SSR碱基,引起特定位点退火,从而提高扩增专一性,得到的特异性片段再通过变性或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分离,最后根据不同的多态性条带分析多态性。

其优点在于无需提前知道样品基因序列,ISSR可为研究者快速高效地提供基因组信息;引物序列相对较长,通过提高退火温度进而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样本DNA质量要求不高,且所需量少;引物的通用性广,不具种属特异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缺陷,如:稳定的实验体系条件需要探索构建,且显性标记亦不能区分纯合型和杂合型。

1.1.2 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 表达序列标签是基于EST数据库或cDNA文库的一种标记技术,是一种能快速、高效地揭示基因容量的标记方法,由1989年Venter首次提出。它能特异地展示出基因某一位点的表达情况,能够直接反映出功能基因的生物信息[6],同时也为地道药用植物的鉴别、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因此,基于ESTs开发的SSR技术(即EST-SSR)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分子标记技术[7],可直接用于基因作图[8],从而指导功能基因的预测。

EST-SSR与传统SSR技术相比较,无需构建DNA文库而节约了实验成本。而且,在功能基因研究方面,EST-SSR更接近功能基因组;表达序列标签直接来源于编码序列,从而为基因组比较学以及同源基因的研究提供更可靠的途径。但也有不足之处:与SSR相比,多态性较低;同时,ESTs只代表了基因组DNA的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不够全面,且现行的一些序列拼接软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析过程中也可能丢失一些重要的基因组信息。

1.2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AFLP)

AFLP是1992年荷兰科学家Zabeau和Vos发明的一项新专利[9]。其原理是植物基因组DNA经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通常采用双酶切),与特定的接头相结合而得到带有特定接头的特异性片段,这些片段再与PCR引物的3′端识别后进行特异性扩增,最后再将扩增产物通过聚丙烯酰氨凝z电泳筛选,进而分析其多态性。

AFLP是RFLP技术与PCR技术的结合,其具备了高多态性、操作简易、可以同时处理大量样品等优点。近年来,AFLP已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遗传图谱的绘制、物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类研究、辅助育种、功能基因定位等多方向的研究[10,11],且AFLP目前已被公认为构建DNA指纹图谱最可靠的分子标记。其缺点主要是对样品DNA的质量要求较高,实验成本也较昂贵,扩增所得结果的分析也相对困难。

1.3 DNA条形码技术

2003年Guelph大学的Hebert等首次提出DNA条形码的概念。它是以足够变异且相对较短的DNA序列为标准,建立的一种新的生物身份鉴别系统,从而实现对物种快速、精准地识别和鉴定,其类似于超市使用条形码鉴别不同商品。通过特异DNA的比对,对于新种和隐种的发现也具有现实性的帮助[12]。Lahaye等[13]通过单独使用matK基因对1 000多种兰科植物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证明单独使用matK基因能够发现兰科隐种并证明了DNA条形码分析的可行性;Newmaster等[14]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发现了感应草属的3个隐种以及草沙蚕属的1个新种。在2008年召开的植物无国界会议上提出了“超级条形码”技术[15],决定将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作为条形码序列应用在植物物种的鉴别上。Shinozaki等[16]第一次完成了单一物种叶绿体全基因组的测序;2008年Diekmann等[17]又提出了一套较为标准的叶绿体DNA提取方法。Parks等[18]通过对松属37个样本进行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分析,验证了叶绿体基因组可以作为植物物种水平上的条形码。近年来,DNA条形码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对于加快中国生物进化研究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19,20]。

1.4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或寡核苷酸阵列,它是将大量已知的探针固定在支持物上[21,22],通过核酸杂交,再利用激光扫描及分析,来实现对目的基因表达水平或多态性的分析。其高通量、自动化的优势使其广泛用于基因的定位、药物的靶向分析及新药研发中。Schena于1995年第一次在论文中发表了DNA chip相关研究,Fodor又于第二年年底研制出了第一块DNA芯片[23]。

基因芯片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一些新药的研发[24,25]、药物靶向研究以及疾病的诊断等方面。Watanabe等[26]采用高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对经 Egb761处理的小鼠的皮层和海马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其具有拮抗神经病变的药理作用。李美德[27]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来检测从黄芩根中分离出的汉黄芩素作用于肝癌细胞后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406个差异明显的表达基因,通过差异基因的筛选和分析,从而确定了汉黄芩素抗肝癌的分子机制,对药物靶向基因的确定,以及抗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依据。郭旭东[28]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的RNA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其中的差异基因CYP4F3和USP25可能为AMI诊断的基因标记。张玉金等[29]通过利用从中国2010年版药典中筛选出的基原植物以及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的相应序列进行分析,得到13 814条特异性探针,为中国药典中基原植物检测芯片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不同领域的实用芯片陆续都有报道,且基因芯片技术目前已是高通量药物筛选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中药活性成分筛选的重要手段。

1.5 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SNPs是等位基因之间的单个核苷酸差异,如单个核苷酸的缺失、插入或者是突变等[30]。SNPs标记技术相比微卫星技术而言,SNPs描述的是一种双等位基因的多态性,而SSR则是多位点等位基因之间的多态性,故SNPs在数量上远远超过SSR,因此具有更高的多态性。在人的基因组中,大概1 000 bp就会出现一个SNP,因此可以其作为DNA的一种特异性标记[31]。Xu等[32]通过对水稻亲本9 311的SNP检测,得到了768万个多态位点,从而绘制了1张高密度的Bin图谱并成功定位了1个QTL。目前,由于SNP技术主要依靠于基因组DNA的大量测序或者是基因芯片技术,且技术要求高以及实验成本大等原因,导致在药用植物方面的研究也相对匮乏。

2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研究应用

2.1 中药材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及道地性研究

种质资源是指亲本遗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其包括“道地性”种质资源、新种及重要培育品系等。徐蕾等[33]通过运用SSR标记技术在铁皮石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证实了铁皮石斛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并顺利将36份铁皮石斛材料分成了3个类别。Shen等[34]利用筛选出的ISSR引物准确地鉴别出了8个野生种石斛药品。李永清等[35]利用ISSR技术成功将36份铁皮石斛材料划分为6个类群。赵香妍等[36]通过ISSR标记技术在北京地区野生柴胡种质资源中的研究,得出北京地区野生柴胡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分布特征,应加以保护及推广种植。

2.2 中药材真伪的鉴别及品种鉴定

随着中药材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中药材市场鱼目混珠的情况时有发生,同类药材由于道地性等导致药效也相差甚远,而常规的检测方式却很难区别。但现行的DNA分子鉴别技术基于高稳定性、不受环境因素及个体发育影响等优点,可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马晓冲等[37]通过研究证明基于SNP的分子标记技术能够稳定地鉴别中药材泽泻。滕艳芬等[38]利用matK基因已成功将正品与混淆产品鉴别开来。

2.3 遗传多样性及种属亲缘关系的研究

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对于认识物种的进化历程、遗传育种及物种改良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研究方法均是基于对表达产物的研究探索,但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外部形态等均会由于生长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而有所差别。因此,从传统研究的角度探索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从分子角度出发的分子标记技术能有效地揭示物N进化演变过程中遗传物质流动的真实本质,从而使得分子标记技术能够阐明物种进化、遗传背景以及种内或种间遗传关系,为中国珍贵及濒危中药材的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提供真实依据。

近年来,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已有多种DNA标记技术成功运用于中药材遗传多样性研究及亲缘性分析中。YANG等[39]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吉林省5个不同产地的人参材料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产地的人参在遗传物质上呈现出较高的多态性。Li等[40]于2013年利用SSR标记法对洋玉兰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近缘物种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洋玉兰叶绿体基因组的重复序列保守性相对较高。2014年,Galina等[41]又运用SSR标记技术对俄罗斯濒临灭绝的人参进行了种群遗传性状的分析。朱田田等[42]利用ISSR对甘肃不同产地中麻黄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中麻黄遗传距离跟地理距离有一定的关系。黄颖桢等[43]通过使用ISS标记技术对金线莲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得出在野生种质资源间金线莲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叶炜等[44]通过利用ISSR对金线兰及其近缘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得出种群间可能存在基因的交流。唐晓清等[45]利用AFLP技术对不同农家栽培类型的丹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FLP技术可以作为识别丹参不同栽培类型间遗传差异的手段。李勇等[46]利用AFLP技术通过对金莲花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得出地理位置较近的种质遗传相似度较高。唐美琼等[47]利用AFLP技术对广西草珊瑚遗传性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广西草珊瑚遗传多样性偏低,须尽快采取相应措施。沈亮等[48]通过AFLP技术分析梭梭遗传多态性得知该物种种内丰度较高,各地区之间的分化较小。李永清等[49]通过ISSR在37份药用石斛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得出ISSR分子标记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石斛物种亲缘关系的分析。朱田田等[50]通过对不同黄芪和党参栽培品种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得出不同品种的黄芪和党参拥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且种间差异较大。蒋雨晗等[51]利用ISSR分子技术对14份不同来源的白芍进行研究分析,证明了4个栽培种跟野生种之间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性,而且可以从基因水平把外型相似的白芍栽培品种区别开来。

2.4 DNA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数量控制基因定位

DNA遗传图谱也称基因遗传图谱或连锁图谱,系指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应的位置。自从第一张遗传图谱的构建以来,越来越多关于药用植物DNA图谱的构建也相继报道。周志勇等[52]首次用AFLP技术构建了人参和西洋参的DNA指纹图谱,这对人参的鉴别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工具。虞泓等[53]利用AFLP对石斛4个内种和1个外群种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用筛选得到的引物构建了5个种的DNA图谱,并应用bootstrap进行了检验,该研究证明了AFLP标记技术可用于构建石斛基因组指纹图谱。赵红燕[54]则利用EST-SSR、ISSR、RAPD、SRAP等4种分子标记技术成功构建了浙江铁皮石斛563个遗传连锁。郑伟耀等[55]运用SSR标记天麻基因组DNA,分析得出扩增位点与天麻素含量有关。巫桂芬等[56]通过黄麻基因DNA分子指纹图谱的构建,得出每一种被识别出的物种均有其特有的分子“身份证”。

3 展望

中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以及过度的开采,使得一些稀少的野生药材资源更是急剧减少,市场也相对混乱,因此从生物本质出发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对于中国药用植物的鉴定、保护、开采、利用及改造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遗传多样性研究、种质鉴别及评价、DNA指纹图谱构建以及基因定位几个方面。

目前在药用植物研究应用中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DNA标记技术在中药材研究中的应用较少,而且存在方向聚集现象,近年关于药用植物亲缘性的研究越来越多,然而在其他一些领域,如药材活性成分分离与提取以及相关成分控制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却少有报道,研究范围不够全面和深入。另外,每一种分子标记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片面性,而标记技术的联合应用也处于相对空白状态;技术要求高,技术培训相对缺乏。因此,需要加大分子标记技术的研究应用,以便增加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通过以不同分子技术的研究为基础,可达到明确中药材有效药用成分的基因构成,以及各种药用植物基因的调控原理及产物的靶向作用原理,以便对中国中药品种的保护利用及产业化做出更大的贡献,以此实现中国中药文化的规范化、产业化以及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李继珩.天然药物开发应用前景[J].医药导报,2002,21(8):472-475.

[2] BOTSTEIN D,WHITE R,SKOLNICK M,et al. Construction of genetic linkage map in man using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J].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1980, 32(3):314-331.

[3] 黎 裕,Z继增.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发展[J].生物技术通报, 1999,15(4):19-22.

[4] 杨 柳,程 波,曾凡波.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及其在生药学中的应用[J].中国药师,2004,7(7):559-561.

[5] ZIETKIEWICZ E,RAFALSKI A,LABUDA D. Genome fingerprinting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anchor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J].Genomes,1994,20(2):176-183.

[6] XIANG L X,HE D,DONG W R,et al. Deep sequencing-based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analysis of bacteria-challenged Lateolabrax japonicus reveals insight into the immune-relevant genes in marine fish[J]. BMC Genomics,2010,11(1):472-493.

[7] EMEBIRI L C. An EST-SSR marker tightly linked to the barley male sterility gene(msg6) located on chromosome 6H.[J]. Journal of Heredity,2010,101(6):769-774.

[8] RIAR DS,RUSTGI S,BURKE I C,et al. EST-SSR development from 5 Lactuca species and their use in studying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L. serriola biotypes[J].Journal of Heredity,2011, 102(1):17-28.

[9] VELAPPAM N,SONDGRASS J L,HAKOVIRTA J 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by single-enzyme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J].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s Disease,2001,39(2):77-83.

[10] 韩艳丽,朱建华.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草药鉴定中的应用[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22(4):62-65.

[11] 陈要臻,郭丁丁,马逾英,等.白芷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844-2846.

[12] 刘宇婧,刘 越,黄耀江,等.植物DNA条形码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20(1):74-82.

[13] LAHAYE R,WANDER B M,BOGARIN D,et al. DNA barcoding the floras of biodiversity hotspot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8,105(8):2923-2928.

[14] NEWMASTER S G,RAGUPATHY S. Ethnobotany genomics:discovery and innovation in a new era of exploratory research[J].Journal of Ethnobiology and Ethnomedicine,2010,6(1):2.

[15] KANE N C,CRONK Q. Botany without borders:barcoding in focus[J]. Molecular Ecology,2008,17(24):5175-5176.

[16] SHINOZAKI K,OHEM M,TANAKA M,et al. The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tobacco chloroplast genome:its gene organization and expression[J].The EMBO Journal,1986, 5(9):2043-2049.

[17] DIEKMANN K,HODKINSON T R,FRICKE E,et al.An optimized chloroplast DNA extraction protocol for grasses (Poaceae) proves suitable for whole plastid genome sequencing and SNP detection[J].Plos One,2008,3(7):2813.

[18] PARKS M,CRONN R,LISTON A.Increasing phylogenetic resolution at low taxonomic levels using 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 of chloroplast genomes[J].BMC Biology,2009,7:84.

[19] HOLLINGSWORTH P,FORREST L,SPOUGE J,et al. A DNA barcode for land plant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9,106(31):12794-12797.

[20] 宁淑萍,颜海飞,郝 刚,等.植物DNA条形码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08,16(5):417-425.

[21] WANG Y,KLIJN J G,ZHANG Y,et al. Gene-expression profiles to predict distand metastasis of lymph-node-negative primary breast cancer[J].Lancet,2005,9460(365):671-679.

[22] 张琳西.应用基因芯片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3.

[23] SCHENA M. Microarray biochip technology[M]. Natick,MA:Eaton Publishing,2000:19-63.

[24] 金 敏,李君文.基因芯片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8,35(9):1466-1471.

[25] 王洪水,侯相山.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241-2243.

[26] WATANABE C M,WOLFFRAM S,ADER P,et al. The in vivo neuromodulatory effects of the herbal medicine ginkgo biloba[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1,98(12):6577-6580.

[27] 李美德.基于基因芯片研究汉黄芩素抗肿瘤作用机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

[28] 郭旭东.急性心肌梗死的基因诊断[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9] 张玉金,张建永,绪强,等.基于NCBI序列数据发掘用于鉴定中国药典基原植物的基因芯片探针研究[J].中药材,2014, 37(11):1987-1991.

[30] 刘 听,杨官品.分子标记技术新进展:以几种新型标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44-46.

[31] 杨昭庆,洪坤学.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J].国外遗传学分册,2000,23(1):4-8.

[32] XU J,ZHAO Q,DU P,et al. Developing high through put genotyped 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based on population 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in rice(Oryza sativa L.)[J].BMC Genomics,2010,11:656.

[33] 徐 蕾,刘 莉,彭少丹,等.利用SSR标记研究铁皮石斛的遗传多样性[J].分子植物育种,2015,7(13):1616-1622.

[34] SHEN J,DING X,LIU D,et al.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ISSR) molecular fingerprinting markers for authenticating populations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J]. Biolog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2006,29(3):420-422.

[35] 李永清,叶 炜,江金兰,等.铁皮石斛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5,38(4):1530-1534.

[36] 赵香妍,刘长利,薛文峰,等. 北京地区野生柴胡种质资源的ISSR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0):1008-1013.

[37] 马晓冲,姚 辉,辛天怡,等. 基于DNA条形码SNP鉴别东方泽泻、泽泻及市售泽泻药材[J].中国药学杂志,2015,50(17):1474-1478.

[38] 滕艳芬,吴晓俊,徐 红,等. 石斛及其常见混淆品的matK基因序列比较[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4):280-283.

[39] YANG G S,WANG Y,SUN C Y,et al.SSR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Panax ginseng[J].Medicinal Plant,2010,1(7):50-53.

[40] LI X W,GAO H H,WANG Y T,et 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sequence of Magnolia grandiflora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related species[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3,56(2):189-200.

[41] GALINA D,REUNOVA,OLGA G,et al. Microsatellite Analysis of Panax ginseng Natural Populations in Russia[J].Chinese Medicine,2014,4(5):231-243.

[42] 朱田田,晋 玲,杜 |,等.甘肃不同产地中麻黄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J].中药材,2013,36(9):1397-1401.

[43] 黄颖桢,陈箐瑛,赵云青,等.金线莲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中草药,2014,45(15):2230-2234.

[44] 叶 炜,江金兰,李永清,等.金线兰及近缘种植物遗传多样性ISSR标记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5):1045-1054.

[45] 唐晓清,王康才,陈 暄,等.丹参不同栽培农家类型的AFLP分析[J].药物生物技术,2006,13(3):182-186.

[46] 李 勇,丁万隆,陈士林,等.金莲花种质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2):328-331.

[47] 唐美琼,伟荣昌,姚绍嫦.广西草珊瑚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中草药,2012,43(7):1398-1402.

[48] 沈 亮,徐 s,陈 君,等.我国肉苁蓉寄主梭梭种质资源多样性的AFLP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6):959-964.

[49] 李永清,江金兰,叶 炜,等. 37份药用石斛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5(2):131-135.

[50] 朱田田,晋 玲,刘效瑞,等.不同黄芪和党参栽培品种(系)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2):79-82.

[51] 蒋雨晗,张丽萍,周学刚,等.ISSR分子标记在白芍亲缘关系的研究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3):429-433.

[52] 周志勇,周 钢,周肆清,等.AFLP法构建人参,西洋参基因组 DNA指纹图谱[J].药学学报,2000,35(8):626-629.

[53] 虞 泓,和 锐,倪念春,等.石斛属4种植物的AFLP分析[J].中草药,2004,35(7):808-810.

篇13

大学生群体是社交媒体中很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受高等教育,在社交方式中更容易接受新鲜的社交方式。如今大学校园里,智能手机随处可见[1],将传统的课堂授课和流行的移动设计结合起来,特定于大学生这一容易接受最新的移动社交的群体,真正实现在交友过程中完成对英语的学习,尤其是口语的学习。

本系统主要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种新的英语学习方式,旨在为渴望提升英语水平的同学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实时技术同陌生人进行交流[2],实现寓学于乐。

2. 技术选择

服务器端采用了servlet+javabean+database技术。Android客户端通过http协议web服务,由servlet接收客户端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响应。由DAO层使用jdbc访问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更改等。在Android客户端用shareperference保存一些必要的数据。后台管理技术采用了jsp+javabean+database技术[3],jsp负责展现,javabean负责业务逻辑处理,database负责数据存储。

3. 相关技术

(1) Android平台[4] Android平台有如下特性:a)丰富的开发环境包括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插件、设备模拟器、调试工具、内存及性能分析图表;b)内部集成浏览器基于开源的WebKit引擎;c)应用程序框架支持组件的重用与替换;d) Dalvik虚拟机专门为移动设备做了优化;e) SQLite用作结构化的数据存储。

(2) SQLite 是一款轻型的数据库,是遵守ACID的关联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设计目标是嵌入式的,而且目前已经在很多嵌入式产品中使用了它,它占用资源非常的低,在嵌入式设备中,只需要几百K的内存就够了。

(3) WiFi 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WiFi是由AP(Access 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其最主要的优势是不需要布线,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的需求,而且无线网的功率低,更安全。

(4) SyncML数据同步协议[5]是一种平台无关的信息同步标准协议。 SyncML数据同步协议包括3个部分:SyncML同步协议、SyncML表示协议、SyncML传输绑定方式。

4.功能模块

服务器端管理系统 服务器端采用B/S架构,以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MVC框架为技术支撑,对高校在校英语爱好者上传的基本数据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管理,从而对各种视频、音频数据进行详细的分类,并对每个分类进行详细信息说明,帮助系统管理员进行高效率的管理。

Android客户端系统 客户端基于Android系统,数据库采用SQLite;客户端进行用户验证,登录的用户,可以查看学习视频、音频,还可以对其他同学发表的主题进行评论并且进行打分,实现在讨论中进行英语的学习,同时由于这种操作是实时的,因此也可以更大限度的增强英语的实际使用能力;

二维条形码阅读系统 Android 可以方便的使用开源组件zxing开发出识别二维条码的应用,本系统可以帮助用户生成自己个人信息的条形码,还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信息读取,既可以获得好友信息也可以获取其他相关学习信息。

基于android的校园英语学习系统是根据现下流行的移动社交而提出来的一款新的社交学习系统,同时结合了传统的视频教学和音频教学的理念,能为用户的英语学习提供方便的服务。系统利用android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了终端,用户使用终端系统将个人信息、英语学习的相关资料等通过网络发送给服务器端,由服务器端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并将处理好的信息反馈到Android客户端。用户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内容等,并且对有兴趣的话题进行评论,与同时在线的用户一起进行讨论交流,为用户的英语学习和生活交友等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和机会。

本论文由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ZZQ-CX-WY-04);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GJJ-CX-WY-42)基金项目支撑。

参考文献

[1]詹川, "移动商务平台智能手机的性能研究", 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 2009.

[2]彭涛,李晓杰.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2009年网络新技术与应用年会". 2009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