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纺织品贸易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纺织品贸易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纺织品贸易论文

篇1

2当前纺织品出口压力现状分析

2.1屡遭倾销投诉,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巨大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抵制,根据一份来自WTO的年度报告表明:200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间,在全球149项反倾销案中,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了27项调查,占世界总数18.12%。其中纺织品反倾销案件日趋增加,特别是2002年以来,中国纺织品在全球遭受到的各种贸易壁垒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主要采取价格策略,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国外对我国纺织品产品的质量产生质疑,而且使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由于反倾销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且反倾销措施可以延续5年之久,又可以在5年到期后经过复审继续维持,因此,若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产品被征税后,可以维持10-20年之久,等于被永久地排除在进口国之外。

2.2绿色贸易壁垒削弱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

绿色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种形式,是指那些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平衡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发达国家利用其比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明显得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并逐步形成环保壁垒。

近年来国际上纺织品的生产环境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那些针对产品的环境法规、技术标准对纺织品、服装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因为纺织行业是高污染行业,产品生产中的印花、染色及后整理等工艺所涉及的污染问题和成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些国家为此出台了标准不一、行时不同的针对产品的环境要求,对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由于我国纺织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纺织品达不到国际纺织品环保标准,在日益强化的环保要求下,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受到严重挑战。

3.3成本优势减小,技术设备落后,产品竞争力下降

我国纺织品竞争优势长期集中在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廉方面,然而近年来一方面由于棉花价格持续上扬与进口面料增加而使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较低,使劳动力充明显上升,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弱化。而我国棉纺织业先进设备拥有量低,自动络筒机仅有30%,而发达国家是百分之百;各种无梭织机占10%,不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由于设备技术落后,我国不但缺乏开发新产品能力,而且难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不利于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能力。

3.4其他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的兴起加剧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的压力

就纺织品档次而言,世界市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发达国家所占据的高档纺织品市场,二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所占据的中档纺织品市场,三是发展中国家所占据的低档纺织品市场。很显然,我国处于第三层次。就竞争力而言,部分发展中国家以其更低廉的成本与更接近欧美市场的优势与我国竞争低档纺织品市场,虽然未影响我国的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和生产国地位,但已经夺走了相当数量的市场份额。东南亚、南美、南亚、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都有着传统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历史,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他们享受比我国优惠的政策,劳动成本比我国低,一直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同时,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受到东欧、土耳其的蚕食,由于他们具有费用低、交货期短、距离近、关税低的优势,挤占了一些我国的传统市场;欧盟的纺织品服装自由化策略也有利于欧洲区域的贸易自由化。因此,尽管我们是全球纺织品第一出口大国,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正在一步步缩小,利润空间也一步步被打压。

参考文献:

[1]尹翔硕:《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小华:《欧美“设限”影响中国纺织品贸易》.[J].《中国市场》2005.47.

[3]许瑞超:《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篇2

一、保障措施的法源分析及比较

(一)四种保障措施的法源分析

为维护公平贸易和正常的竞争秩序,世界贸易组织允许成员方在进口产品过激增长给其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使用保障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不受损害。保障措施和反倾销、反补贴都属于贸易救济措施,不同的是,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针对的是不公平贸易行为——价格歧视,而保障措施则针对的是进口产品激增的情况。由于美欧等国担心中国人世后,纺织品服装进口的急剧增长会扰乱其市场秩序,损害其国内相关产业。所以在中国人世时特别要求中国政府做出一些特殊承诺,这些承诺反映在《中国加入议定书》(下文简称《议定书》)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下文简称《报告书》)的具体条款中。简言之,WTO其他成员方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保障措施。其中,第一种也被称为“一般保障措施”,而后三种则通常被称为“特殊保障措施”。

1.依据《关贸总协定》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议》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保障措施

《关贸总协定》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议》规定了一般保障措施制度。基本内容是:如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和因一缔约方承担总协定义务(包括关税减让在内)而产生的影响,使某一产品输入到这一缔约国领土的数量与国内生产相比绝对或相对增加,以致对该领土内生产同类产品和/或直接竞争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则该缔约方在防止或纠正这种损害所必需的程度和时间内,可以对上述产品全部或部分地暂停实施其所承担的义务,或者撤销或修改减让;实施保障措施应针对正在进口的该类产品,而不考虑其来源。

2.依据《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6条规定,在纺织品、服装贸易回归关贸总协定的1O年过渡期中(自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开始起算),除已纳入GATI''''I994的纺织品或服装产品外,各成员在过渡期内可实施特定的“过渡性保障措施(TransitionalSafeguardMeasures,简称TSM)”,即如果某一未受配额限制的特定纺织品或服装产品进口数量增加,对生产同类和/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的实质威胁,则可对该产品的进口实行配额限制等措施,如果是单个成员的进口出现急剧和实质性的增加,可对该特定出口成员的特定产品实施配额限制。该过渡性保障措施既可以通过磋商后达成的协议实施,也可以单方面实施,但需要由纺织品监督机构(TMB)审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是WTO协议中唯一规定了自行废止内容的协议,在10年过渡期后(即2005年1月1日以后),随着配额限制的全部取消。该协议本身也就不存在了,理论上第6条关于在过渡期采取保障措施的规定也随之失效。

3.依据《议定书》第16条的规定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

根据《议定书》第16条的规定:如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在进口至任何WTO成员领土时,其增长的数量或所依据的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则受影响的WTO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要求中国采取行动以防止或补救此种市场扰乱,如在中国收到磋商请求后60天内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则受影响的WTO成员有权对此类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进口。且在迟延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害的紧急情况下,受影响的WTO成员可根据一项有关进口产品已经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的初步认定,对中国的产品采取不超过200天的临时保障措施,并提出进行双边磋商的请求。如果WTO某一成员认为在上述第一种情形下基于“市场扰乱”所采取的限制中国产品的行动(包括中国自己同意进行的主动自我限制行动)造成或威胁造成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的“重大贸易转移”,则该成员可请求与中国和/或有关WTO成员进行磋商。如此类磋商未能达成协议,则请求进行磋商的WTO成员在防止或补救此类贸易转移所必需的限度内,有权针对该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自中国的进口。该条款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

4.依据《报告书》的规定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

根据《报告书》第241至242段(也作242条款)的规定,2008年12月31日以前,其他成员方仍可以对原产于我的纺织品服装采取限制措施,如果WTO其它成员认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所涵盖的原产于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自《WTO协定》对我国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场扰乱,威胁或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则该成员可请求与我国进行协商,以期减轻或避免此市场扰乱。如双方在90天的磋商期内,未能达成满意的解决办法,则磋商将继续进行,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可继续实行限制。

(二)四种保障措施的比较

为了对上述四种保障措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本文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其异同点。(见表1)

通过表1分析可知,一般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最苛刻,实施标准最高,且依据无歧视原则适用于所有成员方,故实施时会遭遇较大的阻力。而后三种特殊保障措施中,《纺织品服装协议》的实施条件较严,且该协议于2005年1月1日以后,随着配额限制的取消已自动废止。所以在后配额时代,针对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欧美等国实施特保措施时更愿意援引《议定书》和《报告书》的相关法规,这两项特保措施的实施门槛较低,且实施形式和实施期限更为灵活,即使最终磋商失败,也为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便于其调整本国的外贸政策。

二、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的特保措施

(一)关欧等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特保措施

2005年1月1日,延续了3O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被全面废除后,原属于配额产品的我国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据统计,2005年1至4月,我国纺织品出口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对欧出口39亿美元,增长幅度为82%,对美国的增长幅度为250%。为此,欧美等国援引《议定书》的第16条和《报告书》的242条款频繁对我国实施特保措施。

1.美国

2005年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于4月对纺织品实施特别检测设施,该措施使美国海关对进1:3纺织品的监控预警期从6周缩短到2周,以便其迅速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2005年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决定对部分原产于中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以及棉制和化纤制内衣等三类纺织品发起纺织品特保调查;两天后,美国制造商贸易行动联盟、美国纺织团体协会、美国纺织协会、美国棉花协会和名为“团结起来”的工会组织5家纺织行业组织,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提交特别保障措施申请,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7种、14大类纺织品服装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这些产品占2004年美国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总额的8.1%。5月13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正式宣布对我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制及化纤制内衣3类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理由是这些纺织品“正在威胁和扰乱美国的市场,并要求其今年进入美国市场的数量最多只能增长7.5%;仅5天后,该委员会再次对我国的棉布和人造纤维男衬衫(包括男童衬衣)、人造纤维布裤、人造纤维针织男女衬衣以及精纺棉纱4类纺织品实行进1:3配额限制。截止到11月8日,中美双方就纺织品服装出1:3共进行七轮谈判,其间,美不断扩大受限产品的范围和条件,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遭受的损失也与日俱增。

2.欧洲

2005年3月10日欧洲服装及纺织业组织EURATEX提出申诉,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针织紧身衫及套头衫、棉质或人造纤维装等12类纺织品服装实施市场保护限制。4月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行动指南》,明确指出欧盟设限的标准,以2004年中国纺织品占欧盟进1:3总量的百分比为准,将进口产品分为四类,各类产品在2005年到2008年间每年都有一个增长,若超过规定的增长率,欧盟则进行特保调查。4月底,欧盟正式宣布将对中国9类纺织品服装展开为期6O天的特别限制调查,且正严密监测从中国进口的另外11类产品的交易情况。如果调查发现中国纺织品确实破坏了欧盟市场的市场秩序,欧盟可自动启用临时特保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加以限制。5月17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以2005年第一季度欧盟从中国进1:3的T恤和麻纱增长过快,且扰乱欧盟市场为由,提议与中国方面进行正式磋商。并声称,如果正式磋商未果,欧盟将会对这两类纺织品实施“紧急特保”措施,将其2005年进1:3数量的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一周后,欧盟纺织品委员会通过了曼德尔森的提议,并于5月27日正式启动对T恤和麻纱的“紧急特保”程序。

3.其它国家

除美欧外,土尔其、巴西、厄瓜多尔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以不同的形式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采取限制或发出信号。如2005年1月中旬,厄瓜多尔纺织业工业协会援引《中国人世议定书》的第16条,由其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对我国271种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征收5%一3CHD%的关税。这些措施无疑使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雪上加霜。

(二)欧美对我国实施特保措施援引法律的不合理之处

欧美对我国设限的主要依据是《报告书》的242条款,但援引该条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确凿的数据证明中国纺织品服装在美欧确实存在扰乱市场、威胁阻碍贸易发展的情况,且两者构成因果关系。正如商务部部长所言,“美欧等国仅凭三四个月的数据就草率对中国设限,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同时应客观理性的看待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激增现象”:首先,尽管2005年1—4月我国对欧美市场有一个总体增长,但也存在两个下降,一是增幅逐月下降,二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占中欧、中美贸易的比重逐月下降。其次,美欧把发展中国家最具出1:3潜力的产品配额保留到最后一刻,美国保留了90%,欧盟保留了70%,所以在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被全面废除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激增现象”。再次,这种“激增”是一种正常增长,因为它是由过去长期扭曲自由贸易的配额体制转向现在纺织品一体化、自由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这和正常贸易过程中某一年、某一个时期、某种产品的突然激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该情况是可以预见的。

欧美在实施特保措施的法律程序上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他们总是单方面宣布将对中国的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采取特保措施,并未及时与中方进行磋商。他们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实际遵循着“双重标准”,一方面对其本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极力要求自由贸易,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能够挑战他们产业的一些产品(如纺织品服装)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三、后配额时代我国应对特保措施的主要策略

面对欧美等国频繁的特保措施,我国应变被动为主动,以变应变,积极寻求建立和谐的贸易体制。本文主要从政府、企业、行会三个层面来分析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从政府层面看

1.在保持自身立场的同时应变对抗为对话,争取以和谐的方式解决贸易争端

自美欧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特保措施以来,我国政府已与美欧代表进行了多次磋商。6月11日,中欧终于就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签署了《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欧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棉布、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亚麻纱等1O类纺织品终止调查,对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242条款;双方同意,自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对上述十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每年8%至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而中美双方经过七轮磋商,历时半年,最终于11月8日达成协议,并签署《备忘录》。两个《备忘录》的签署,不仅符合中、美、欧三方的利益,而且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在解决贸易争端中的积极主动性,为解决其他贸易争端提供成功范例。

2.以变应变,适时调整本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为了稳定出口,减少贸易摩擦,实现贸易一体化的平稳过渡,我国政府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到2007年12月31日止,对全球出口的外衣、裙子、衬衫、裤子、睡衣、内衣等7大类33个敏感类别的148个服装税号,采取从量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从6月1日起,对上述产品中的74种纺织品提高出口关税税率,多数产品的税率比原来提高了4倍,并对亚麻单纱开征出口关税。但美欧对我国主动采取的限制出口措施反映平淡,反而不断加大采取特保措施的力度,在2005年5月达到高峰。对此,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不得不在5月30日宣布,2005年6月1日起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其中包括先前要提高关税的74种纺织品。此外,商务部在7月7日公布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商品目录》,明确列出输欧10类纺织品2005年的第一次分配全国总量。这些对外贸易政策的及时调整,不仅降低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厂商的出口风险,而且表明我国政府在制定时外贸易战略时更加成熟、灵活。

(二)从企业层面看

1.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改变价格策略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而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再加上国内企业间的激烈的竞争,往往造成纺织品服装出口商竞相压价来扩大市场份额,创造更多的外汇,从而促使进L=I国采取反倾销和特保措施等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因此,我国企业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就应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加大纺织品服装研发和创新的力度,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发展和培育自己的知名品牌,抛弃低价竞争策略,以质优价廉开拓国际市场。

2.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

市场多元化可以降低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带来的贸易风险。目前,我国出口到香港地区、日本、美国和欧盟四大市场的纺织品及服装,约占出口总量的70%。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极大地增加了出口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因此,我国企业在后配额时代应主动开拓其他国家市场,尤其是东欧、中东、南美地区和独联体等轻纺工业相对不发达或竞争优势相对较弱的国家市场。超级秘书网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在后配额时代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那些拥有先进技术、雄厚资本、知名品牌、一流管理的国内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设厂,不仅可以将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而且可利用东道国的某些税收优惠,不断扩大当地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篇3

(一)导致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外因素

第一,美国借对中国纺织品的制裁缓解贸易逆差及失业压力。长期以来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使得美国国内许多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颇为不满,他们声称中美贸易中的巨大逆差有损美国利益因而应对我国输美产品予以设限。而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又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为主,因此当美国以缩小贸易逆差为理由而采取保护性贸易政策时,作为我国出口重头的纺织品自然是首当其冲了。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剧增。美国却认为是低价进口纺织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造成了美国国内产业工人的失业,尽管事实证明美国国内失业率与贸易逆差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美国政府则声称鉴于“公平”起见,须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纺织品采取以抵制政策,因而作为美国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我国的进口纺织品成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的“替罪羊”。

第二,美国对WTO体系下的特保条款和非市场经济条款肆意滥用。根据中国加入WTO时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中国加入WTO工作报告书》中做出的承诺,如果世贸组织成员在确定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由于市场扰乱、威胁和阻碍这些产品的有序发展的话,在与中国磋商未果的前提下则可对中国的出口纺织品进行限制,而由于相关文件中对于“市场扰乱”及“威胁、阻碍相关产品的有序发展”的标准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美国则擅自将此标准当作“自由裁量权”而加以滥用,对我国的进口纺织品肆意制裁。

在对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确定上,按照WTO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规定,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界定价格要低于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意味着从2008年特保条款到期到2016年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有效期结束的八年间,反倾销与反补将成为美国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的主要措施。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暴露的我国出口纺织业的弊端

第一,出口纺织品同质化严重,单位创汇额低。我国出口纺织品多年以来主要有中低档产品构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难免要走低价竞争的道路,从而给了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可乘之机。产品范围的狭窄、营销路径单一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一旦遭遇制裁往往涉案金额巨大,损失惨重。

另外,与我国其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样,我国的出口纺织品也有技术附加值与品牌价值低的通病,大多数出口纺织品都是国外品牌的贴牌、定牌生产,只能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而自主出口产品质量差,档次低,虽然出口量大,但价值低廉,创汇少。

第二,我国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导致我国出口纺织品在美国频频遭遇特保调查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已成为进口方对我国纺织品予以制裁的有力把柄,因而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确立将对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解决乃至化解与其他进口国的贸易摩擦都意义重大,这也是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第三,出口纺织品行业协会调控能力欠缺。在对美国出口中频频遭与特保与反倾销调查中,我国纺织品行业协会责无旁贷。纺织品出口量增长失控,出口价格失调,在贸易风险之前缺乏相关的预警信息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职能上的不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相比,我国的行业协会起步较晚,机制也欠完善。最典型的就是我国行业协会的双重管理体制即所谓“半官半民”性,使其社会职能不明确,而且我国缺乏与行业协会职权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的活动范围受限,执行力度欠缺,从而无法实现对出口纺织企业有效的宏观协调作用。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如何面对新一轮的挑战

第一,从根本上改变增长方式,从量的优势转向以质取胜。要想让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在于“质”而非量,即提高出口纺织品质量与品牌价值,提高高档产品在出口纺织品中的比例,从而增加单位出口品的出口利润,让种种保护贸易政策无从下手。针对当前我国出口纺织品中贴牌生产比例大,且国内品牌价值低、数量少的现状,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当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行业结构进行根本上的结构调整,从生产和定价两方面着手对行业结构进行整治。在出口纺织品的生产方面执行统一严格的质量标准,尤其在安全与卫生标准方面向西方主流标准看齐,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在定价方面,必须理顺当前低价竞争的价格体制,通过引入相关的最低工资制度、劳保制度、税收制度等将出口产品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在纺织行业内形成定价策略高度统一的“卡特尔”,对个别企业在贸易中追求短期利益的“个人行为”坚决予以杜绝,这样才能够保证在长期中所有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要使我国出口纺织品在海外市场能够稳据一席之地,品牌战略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必经之路,我国应通过技术与资金支持在纺织企业中扶持起一批自主名牌企业,通过过硬的质量和高端定价以及一系列完善的营销网络在进口国确立起巩固的市场地位,扭转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品以往粗制廉价的形象。

第二,做好应对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准备。但随着2008年特保条款得到期,反倾销将成为许多进口国尤其是美国制约我国纺织品进口的利器,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逐渐被认可,针对我出口纺织品的反补贴调查也很可能会有增多的趋势。面对可能到来的纺织品反倾销浪潮,除了要对出口纺织行业中的价格体系进行整改以外,纺织企业的产权制度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理顺,根据欧美的反倾销法,对于倾销的界定取决于一国政府在资源分配和定价中所起作用程度。产权不明晰是当前我国众多国有企业的通病,因而许多大型国有纺织企业须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在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前提下,有效地从机制上切断产权上的政企关联,为反倾销的应对打好基础。而与反倾销相比,我国纺织企业对反补贴似乎更为陌生,在应对反补贴方面的人才相当匮乏,相关立法也欠完善,因而当务之急是在纺织行业内大力普及WTO框架下关于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法规,并尽快在国内培养起一批我们自己的反补贴应诉人才,尽快熟悉与适应国际反补贴应诉规则,为反倾销应诉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从单一的出口贸易向全球化经营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贸易体系中区域贸易协定的比例急剧增长,据统计,2005年在自由贸易协定之下的优惠贸易已占到总贸易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跨区域的双边贸易协定也有所增加,这些都对纺织品贸易有着深刻的影响。区域贸易的一体化对我国这样在纺织品贸易领域具有全球化竞争优势的国家是不利的,区域贸易组织的内部贸易对我国纺织品在这些地区的出口会产生巨大的贸易转移作用,因而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应当以合作贸易形式取代单一的出口贸易,通过海外生产及加工贸易的方式绕开区域贸易壁垒,从而利用其内部贸易的优惠安排增大在这些地区的贸易额。

三、结语

伴随着中国纺织品出口走过了一段布满荆棘的道路后,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仅仅依靠低廉的价格和大量的销售额已经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了,纺织品贸易竞争的关键所在已经不在于谁掌握有低成本的劳动力,而在于生产中的专有技术、高质量高品位的产品、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良好的信誉、服务等等。另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贸易集团化的浪潮下,仅仅靠一国国内的生产和出口来占据海外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了,要想最大限度的避开贸易壁垒、降低成本赚取利润,就得本着“大市场”的理念在广泛地参与各个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合作,而这些都是新时期国际贸易中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中美纺织贸易争端暴露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软肋,也让我们意识到要想成为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稳若磐石的贸易强国,提高出口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必经之路,也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林娟.品牌之路——中国服装业后配额时代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02).

[2]胡元礼,董岳.由欧美设限看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发展[J].商业经济,2007,(07).

[3]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篇4

(2)绿色壁垒的法律依据。绿色壁垒在法律上的依据,可追溯至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后被《关贸总协定1994》代替)其第20条。该条款赋予WTO成员国以“环保例外权”,即各成员有权以“保障人民,动植物生命健康”或“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为理由,而采取限制贸易的措施,这正是绿色壁垒存在的依据。以该条款为基础,1994年《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和《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都赋予各国为保护环境而采取措施的合法性。

2.绿色贸易壁垒的两面性

(1)可持续发展。实施正当绿色壁垒的进口国,是出于保护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的动机。正当的绿色壁垒反映了各国对环保的普遍重视,是世界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我们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苦练内功”,提高贸易领域的环保水平以适应它。发达国家动辄设置不正当的绿色壁垒以排斥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掩盖模糊了绿色壁垒固有的正当、合理的一面。该辩证的看待绿色壁垒,善于利用正当的绿色壁垒,从而在国际贸易中掌握主动。

(2)贸易保护主义。实施不正当绿色壁垒的进口国,是指进口国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其抬高本国环保标准实际上是为了构筑阻挡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障碍。其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其一,对特定国家的相同产品给予歧视性待遇。其二,对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实行双重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贸易领域的环保水平以适应它。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一直受到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的严重制约,配额品种不断增多,且配额品种的设置主要是针对我国出口的强项。加入WTO后五年的过渡期即将结束,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的一体化待遇,其中包括美国、欧盟、加拿大、土耳其等设立配额限制的国家和地区分别对我国出口的部分类别的纺织品及服装产品取消配额限制。当然,国内现行的外贸体制、出口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问题也影响我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的发展。

但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准入,二是竞争力。

1.对市场准入的影响 “绿色壁垒”限制了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纺织品及服装进入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经济实力和先进技术优势,通过国内立法或特定区域性环境标准,限制别国产品的进入。目前,发达国家对不符下列合标准的产品限制进入市场:PH值、甲醛含量、偶氮燃料、颜色坚牢度、重金属残留物、农药残留物、防霉变物质、防静电剂等。我国纺织品或服装由于重金属残留物超过标准,或因未取得环境标志等原因,被限制进入市场的情况也很多。

2.对竞争力的影响 “绿色壁垒”在很多场合下,并不表现对产品市场准入的直接限制,而是通过环境标准的设置或提高原有环境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成本,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据报道,深圳出口下滑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企业对非关税技术壁垒形式估计不足。这种非关税技术壁垒已让深圳企业尝到苦头。

另一方面,技术壁垒的制定者也为其本国企业找到了赚钱机会,如一家深圳制衣厂反映,欧盟进口商要求出口产品必须使用欧盟国家生产的“环保染料”。与市场准入相比,“绿色壁垒”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因为受某种环境标准制约而影响市场准入的产品,往往是具体的、个别的,而因“绿色壁垒”而涉及到产品竞争力的却是普遍的 、经常的。 3.给纺织品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环保问题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与周边地区相比,我国纺织企业在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方面显得较为落后,这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障碍,中国每年的纺织品出口量,2005年据中方的统计是110亿,而美国方面由于加入了经香港转外销的数量,统计为136亿。显然,纺织品作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重要产品,在外贸出口上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美国特殊保障的门槛一设立,纺织品出口已大幅下降。

三、应对我国纺织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1.走可持续发展的纺织业之路 对工商企业来说,可持续发展意味着采取满足当前企业及其利益关系者需要的工商策略和活动。同时,保护使之持续并增加未来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概念的实质放在工商企业的特殊利益领域及其关注上,也意识到经济发展须满足工商企业及其利益关系者的需求,还强调了企业经济活动对人及自然资源(包括固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依赖,并强调指出经济活动不应使自然和人类资源受到不可弥补的退化或毁灭,纺织品将来出口的趋势一定是可持续性的。

篇5

1、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区域性优惠安排增加的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和贸易的联系与依赖日益增强.对贸易保护主义形成一定程度的制衡,要求贸易自由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大。1986年,关贸总协定将纺织品回归自由贸易的议题纳入乌拉圭回合谈判.并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其宗旨就是主导世界贸易总体趋势朝自由化方向迈进。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本身就是贸易自由化的有力例证。因此.从长远来看.国际贸易包括纺织品贸易的大环境是自由化。

但是.全球贸易自由化并不是全球性自由贸易。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全球贸易体系中出现区域贸易协定急剧增长的趋势。截至2003年1月1日.在WTO备案的区域贸易协定总数达到259个在这些区域贸易协定中有许多专门针对纺织品的贸易优惠安排。如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就取消了北美三国之间纺织品进口的配额限制和关税.逐步实现其区域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再如美国(2000年贸易与发展法》,赋予加勒比海邻近24个国家以及撒哈拉以南48个非洲国家生产的服装输往美国.在关税和配额方面享有优惠。在欧盟.其内部各国之间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关税已全部取消。欧盟还通过与地中海国家签订《联系国协定》.与巴尔干半岛地区国家签订《联系与稳定协定》.推动双边的纺织品贸易一体化和自由化。欧盟还与南非、墨西哥、智利等国分别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分阶段地逐步取消纺织品配额和关税。事实上,包括正在谈判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和构想中的泛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都把纺织品服装问题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来对待.并考虑特殊的安排。促进区域内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以对抗区外竞争者越来越成为这些区域贸易协议的重要内容。

大大加强的区域贸易优惠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所达成的惠及所有WTO成员的自由贸易制度。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区域贸易优惠安排为贸易转移提供了机会,在对区域市场形成保护.促进与既定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发展的同时,事实上减少了各成员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增加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的可能性,增添了我国产品在其区域内扩大市场份额的难度

2.贸易争端背景下,关税壁垒被重新利用的趋势

从2005年1月1日开始.纺织品全球配额取消。作为WTO的成员国中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中国理所当然地享受纺织品配额取消的利益。但是,配额取消带来的自由贸易仅100多天就被美欧的频繁设限打破。4月4日,美国启动针对3类中国纺织品进口的保障程序;4月6日.欧盟公布对中国纺织品特限行动指南;4月28日,美国对l4大类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进行特保调查同日欧盟对我9类纺织品启动特保调查5月13日,美国决定对3个类别的中国服装产品重新实行配额限制5月18日,美国对我4种产品采取特保”;5月22日.中国宣布自6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税率;5月23日,欧盟对和麻纱启动特保程序;5月25曰.欧盟宣布推迟对我和麻纱启动特保程序5月27日,美国正式对我4类纺织品实行进:13限制措施,设限期到2005年12月31日止月27日.欧盟对我T恤和麻纱提出正式磋商请求;5月30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6月1日起取消81种纺织品出口关税;6月,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磋商开始……中美欧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背后,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发达国家面临纺织品进口增长为推卸责任将矛头指向中国.希望通过打击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以转移国内压力。但是,随着中国政府外交策略的转变.单方面地实施限制或是特保的效果越来越难以掌控.而且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内部也出现种种责难。因此.关税壁垒作为WTO认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正出现被重新利用的趋势。2004年欧盟、美国、日本纺织品服装行业总体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分别为9%、lO.2%、8%.并承诺在2005年将纺织品服装平均关税分别约束至7.9%、8.9%、6.6%。虽然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平均关税约束水平较低但是下降幅度有限并呈现以下特点:(1)关税升级现象。以欧盟为例,享受最惠国待遇的供应方向欧盟出口纺织品时遭遇的关税结构为:原料平均关税为0。7%,纤维平均税率为5-3%,纱线平均税率为6.3%,织物平均税率为9.1%,服装平均税率为11.9%.从原料到服装的关税升级现象十分明显.使服装制成品的有效关税大大高于其名义关税:(2)关税高峰现象。以美国为例,美国至少对200种纺织品制定了高于18%的从价关税税率,对部分羊毛及人造纤维的征税超过30%,一些特定服装的从价税达到33%,甚至更高。就其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关税安排特点来看.关税仍然是直接影响竞争力并形成不公平竞争的最直接的因素。

3。自由保护主义背景下,贸易限制手段多样化趋势

进入后配额时代的世界纺织品贸易并未从此真正步入自由贸易。在许多纺织品进口国不安地要求延长配额取消时限时,我们就已经体会到这一点。配额取消后,国际纺织品贸易保护不会随之消失,相反将以一种新的形态继续配额的影响。如果说配额制度是一种有限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话(毕竟受多边协议和增长率的限制),这种新形态就是一种自由保护主义了。一方面,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贸易限制实施更为自由.因为这些措施不是多边的,而是双边甚至是单边的。

利用“二保一反”措施实施贸易限制。”二保一反指我国《入世协定书》中所规定的“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反倾销措施”。按照我国《入世协定书》中规定,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在截至2008年12日前,如遇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在短期内数量激增、价格下跌,对其造成市场扰乱”,可运用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1:3限制:也可在截至2013年12月10日前(即中国入世后12年内).运用“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条款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口限制也可在截至2016年l2月10日前(即中国入世l5年内)根据反倾销措施条款在确定倾销时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可以预见各国以二保一反实施的贸易救济将成为我国今后很长~段时间内纺织品出口的主要障。

利用生态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形成出口屏障。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提高了产品的技术标准同时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安全为由.对产品制定了苛刻的绿色环保要求。目前.纺织品服装领域主要盛行的欧盟生态标签和生态纺织品认证已造成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货和出口限制并成为我国纺织品国际市场准入的“绿色屏障”

利用劳工标准制造贸易障碍。近年来.国际上兴起一些新的企业认证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主要涉及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目的是希望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客观地说.社会责任标准是人类物质文明上升到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31的大量增加.发达国家抨击发展中国家忽视劳工权益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大多数地区企业的生产很难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责任标准。因此,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存在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又一大障碍。

4.新市场出现的背景下,纺织品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

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回归WTO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削弱了一些双边或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给与特定国家的优惠和特权.那些由此而产生的贸易也将部分被取消,生产和贸易扭曲将会被消除。当纺织品服装贸易不再受到数量限制.世界将出现一个巨大的、有待开发的市场。配额取消使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变得更为开放,增加更多的贸易机会。此外,发展中国家迫于发达国家的压力将进一步开放其国内纺织品服装市场新的市场也会使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日益扩大。

在出现新的市场的同时,世界纺织品市场价格出现下降的趋势以美国为例自1996年以来其纺织品服装的进口价格持续下降.欧洲、日本和许多其它市场也是这样。究其原因,主要是进口服装的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而进口服装在整个纺织品进口中占很大比重。配额取消后,来自低成本生产国的产品比重上升,进口纺织品服装价格还将不断下降,将使纺织品市场价格下降的趋势继续延续。一方面,进口价格持续下跌,给进口国带来明显的福利净增加效应;另一方面.价格下降的趋势继续下去将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产生不利的影响5.市场集中程度加深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

如果说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在配额取消前呈现的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话,那么,进入后配额时代后,它将成为一个几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但是,在分析日本和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在1995年到2001年期间各自前5位的供应国和地区所占的贸易比重(表1)时,可以发现分别作为非配额国家和配额国家的日本和美国.其进口纺织品服装市场表现出不同的市场集中程度。2001年日本前五大进31服装供应国已基本垄断了日本进口服装市场.而相比之下,美国前五大服装供应国占美国进口服装市场的一半还不到。因此.可以预计,随着配额的取消.美国及其它原设限国进口纺织品服装市场集中程度将进一步加大。

因此.取消配额后,市场开始进行激烈的重组,过去靠配额的庇护生存的企业面临抉择。在这个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商品的价格逐渐下降,行业利润趋薄。在高端产品市场,我国产品仍将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竞争;在低端产品市场,我国则将与为数更多的具有基本相同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竞争,这其中既包括东南亚国家,又包括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等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不可避免。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拓展的对策建议

在日趋严峻的出口环境下.我国纺织品贸易要持续增长.必须有的放矢地拓展纺织品出口贸易。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对外拓展贸易市场

一方面,巩固和拓展传统出口市场。众所周知.欧、美、日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传统市场.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分布中一直占较大比重.一直以来我国每年有超过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是输往这些国家和地区。而欧、美、日同时又是世界纺织品服装进口的大国.2003年仅美欧纺织品服装进口就达2300亿美元。如果我们对美欧市场占有率增长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可增加2O多亿美元的贸易额。因此,欧、美、日仍应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市场拓展的重点。

但是如果出口市场过分集中于某个或某几个市场.会造成对出口市场的依赖.增加贸易的不稳定性。从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些传统市场出现的市场竞争加剧、各种关税及有针对性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的利用以及区域优惠安排的趋势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发展障碍。要想在后配额时代的纺织品贸易中寻求进一步发展,优化全球出口市场的战略布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拓展贸易市场要实行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和拓展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和拓展周边和新兴市场比如俄罗斯韩国和中东等市场。以俄罗斯为例有统计数据显~,2003年俄罗斯纺织品服装进口额比2002年增长了103个百分点从其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可以预计未来对于占尽地利的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俄罗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对内拓展出口动力

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是价格驱动.2004年我国出151177亿件服装平均每件服装的价格仅有3.51美元出1360亿双鞋,平均每双鞋的价格不到2.5美元。在这种价格驱动下,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形成了一种”数量大价格低“的现象。这其中有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客观原因也有国内企业由于“对外出口偏好”而过度竞争的原因,还有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主要出口常规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原因。

众所周知出口数量大价格低极易招致进口国的贸易争端和报复(比如“二反一保”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实现贸易动力的转型尽快地调整出口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以质量带动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的发展这同时也是回避某些非关税壁垒的有效手段。

篇6

【关键词】特保条款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不利影响已经呈现 贸易大国相继援引特保条款对我国出口的纺织品采取限制措施 造成出口纺织品大量积压

【本页关键词】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双刊号CN期刊

【正文】

众所周知,中国为了达成协议以便尽快入世,在某些问题上作出了一些妥协。所谓中国接受了四大不利条款,特保条款就是其中之一,它规定在《加入议定书》第16 条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以及工作组报告242 段纺织品特保措施。目前,特保条款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不利影响已经呈现,贸易大国相继援引特保条款对我国出口的纺织品采取限制措施,造成出口纺织品大量积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条款进行一些研究。

一、特保条款及其渊源《加入议定书》第16 条的规定称为一般特保条款,如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在进口至任何WTO成员领土时,其增长的数量或所依据的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则受此影响的WTO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以期寻求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包括受影响的成员是否应根据《保障措施协定》采取措施。如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在进口至任何WTO成员领土时,其增长的数量或所依据的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则受此影响的WTO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以期寻求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包括受影响的成员是否应根据《保障措施协定》采取措施。第16 条第8 款还规定,如一WTO成员认为根据第2款、第3 款或第7 款采取的行动造成或威胁造成进入其市场的重大贸易转移,则该成员可请求与中国或有关WTO成员进行磋商。如此类磋商未能在作出通知后60 天内使中国与一个或多个有关WTO成员达成协议,则请求进行磋商的WTO成员在防止或补救此类贸易转移所必需的限度内,有权针对该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自中国的进口。《加入议定书》规定,本条适用的期限截止到中国加入之日起12 年,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入世之后的12 年内,世界贸易组织的任何成员都可以随时以“市场扰乱”为由,针对中国出口的任何一种产品采取限制措施。除了《加入议定书》第16 条规定的针对一般产品的特保措施之外,还有一条专门针对纺织品的特保条款,规定在《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的第242 段,它的具体内容是,“中国代表同意下列规定将适用于纺织品和服务产品贸易,直至2008 年12 月31 日,并成为中国加入条款和条件的一部分......”。赵维田先生在的文章里指出,在现有的WTO 法律框架内,署名“保障措施”或者虽没有署名但确属其衍生物者大概有五类:“第一种是GATT1994 第19 条以及WTO《保障措施协定》;第二种是MFA(《多种纤维协定》)以及《纺织品协定》第6 条;第三种是被称为‘灰色措施’的《自愿节制出口协议》等;第四种是《农业协定》第5 条‘特殊保障条款’;第五种是《加入议定书》第16 条规定的过渡期内对特定产品的保障机制。”①针对中国的“特保条款”与WTO其它保障措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两者依据的标准不同。保障措施针对的是公平贸易,《保障措施条例》采用了“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这一较高标准,相比之下特保条款所依据的标准是“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从程度上来说要求比WTO 保障措施要宽松很多,而《加入议定书》第16条第8 款规定的“重大贸易转移”标准则更是非常宽松,即只要中国出口到某成员的产品,被该国认定为“市场扰乱”,就可能会受到限制;而如果该产品转口到其他成员,该第三国只需证明对自己赵造成了“重大贸易转移”,甚至不用证明“市场扰乱”就可以采取限制措施。

【文章来源】/article/67/15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篇7

一、论文征集范围

(1)纺织基础理论研究;(2)高仿真、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材料;(3)天然纤维的改性研究;(4)聚合物结构与分析;(5)聚合物的合成及在纺织工业的应用;(6)生物质纤维及其关联技术;(7)纤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8)新型纺纱方法及设备;(9)高性能、智能化的新型机织、针织。编织技术;(10)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11)节能节水型染色,印花技术;(12)纺织品的复合功能后整理;(13)纺织用酶的研发及应用;(14)化学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15)各类高功能技术纺织品(含军用);(16)技术纺织品非织遣、机织、针织和编制成型工艺;(17)技术纺织品复合加工技术;(18)技术纺织品长效功能性整理和多功能复合整理;(19)环保低碳纺织专用机械与器材。

二、论文提交细则

(1)会议只接受原创首发稿,文贵自负。

(2)论文可选用中文或英文书写,但参加“2012年中日纺织学术交流会”的交流论文只能用英文书写。论文的具体格式参见大会官方网站“会议征文”栏目。

(3)作者须在大会官方网站(.cn)在线注册后提交Word格式的论文,会议秘书处会在收到论文后的3个工作日内用电子邮件回复。如在1周内没有收到回复,请重新提交论文或与秘书处联系。

篇8

一、后配额时代.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新格局

取消配额使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迎来了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的新时期,这将刺激世界纺织品服装产能的全面释放。促进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增长。但同时,主要进口国与出口国以及主要出口国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将呈现新格局。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印度等具备突出成本优势的国家可能成为“后配额时代”最大的赢家,其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份额将进一步上升。而一些区域一体化协议的受益者如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区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会受到较大冲击。一份题为(2005年后的赢家和输家》的报告对“后配额时代”28个主要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的前景进行了分析评估。该报告选取了生产成本、间接节约成本以及开发和宏观成本三个指标,将每个国家的纺织服装业情况分为四个组:①A组:当然的赢家,其成本、物流和经验优势使其处于有利地位。②B组:服装行业规模很大,如果能使间接成本降低,即可获得更大的成功。③c组:具有一定宏观优势,如最大限度地贴近消费市场,享受贸易优惠政策等。④D组:当然的输家,无法适应“后配额时代”的市场变化。其中,每个组又分为3个等级。如“”对应着A组中受益最大、最有前途的国家,“D”则代表D组中最没有前途的国家(见表1)。

二、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晶服装贸易受到的影响

(一)配额取消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

由于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原有配额管理已经不再适用,使我国纺织企业可以自由进入过去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配额限制的国家和地区,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另外,取消配额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节省了过去为获取配额的花费,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提高竞争力。2005年,这些因素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促进作用已经开始显现。2005年1—2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为148.5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9%,实现贸易顺差128.O1亿美元;对设限国家出口为57.42亿美元,同比增长74.57%,占纺织品服装整体出口的39%;对非设限国家出口为91.12亿美元,同比增长为11.6%,占整体出口的61%。从出口国家和地区看,出口到美国、欧盟、土耳其、加拿大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去年1 2月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总值为25肼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增长81.26%,超过香港、日本成为纺织服装出口第—位。

(二)配额取消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加剧

纺织品服装属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年进口增幅仅为5%。取消配额后,因进口国新增有限,加之全球纺织品生产已相对过剩,要想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抢占他国市场。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各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或者地理优势,以及与纺织品服装进口大国之间签订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自由贸易的优惠安排,同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展开价格和数量竞争。因此,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会面临这些国家的竞争压力。据统计,2005年1月份,我国不少纺织品服装产品出口价格下跌超过40%。美国纺织品组织根据我国海关数据得出,我国棉制针织衬衫出口价由去年的3.12美元降至1.71美元,降幅达45%。2005年3月上甸召开的第14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出口成交情况也凸现这一现象。交易会共成交255918万美元,较上届交易会增长25.43%,但纺织品服装的成交单价却较上届交易会下降一成甚至更多。出现这种“量增价跌”现象除了由于后配额时代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向市场规律的正常回归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取消配额,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加剧所致。

(三)配额取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依然面临许多贸易壁垒

1.针对我国的特定产品保障措施。我国政府在加入WTO议定书中承诺,凡是WTO成员都可以在2008年l2月31日以前,有根据地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有效期长达1年的进口限制措施。除此以外,WTO成员国还可以对任何产品(包括纺织品和服装)在市场受到扰乱的情况下采取有产品特定性的特殊保障措施,直到2013年l2月(此种情况必须向WTO保障措施委员会通报并与中国达成协议)。自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以来,中国同美、欧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一直磨擦不断。2005年4月4日,美国根据1季度初步进口统计数据宣布对我国刚刚解除配额限制的3种纺织品自主启动“特保”调查,28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正式受理美国纺织业界组织4月6日提出的对中国7种商品实施“特别限制措施”的申请。而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另一主要出口地——欧盟,于2005年4月1日起,取消了对中国纺织服装的普惠制待遇,征收的关税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4月6日又公布了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4月25目欧盟决定对来自中国的针织衬衫、毛衫、裤子等9种纺织品进行特别限制措施的调查,如果调查发现中国纺织品确实破坏了欧盟市场的正常秩序,欧盟即可以启动临时特别保障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加以限制。

2.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反倾销由于具有形式合法、能够有效排斥外国产品的进口、且不易招致报复等特点,被许多国家视为保护本国利益的最佳方法而频频采用。在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后,如果来自中国的低价纺织品服装进口增加,进口国将越来越经常地对我国纺织品服装提起反倾销诉讼。特别是美国、欧盟等许多西方国家至今仍没有正式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使得在反倾销贸易摩擦中,进口设限国可以随意选取“替代国价格”核定我国产品的正常成本,这将使我国在反倾销贸易摩擦中处于不利地位。2004年6月,欧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第35类纺织品(主要指化纤布)展开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5.8亿美元左右,是迄今为止中国纺织品遭遇案值最大的一次反倾销调查。2005年3月,欧盟公布了初裁结果,涉案企业将被加征20%一85.3%的倾销税,这一结果意味着我国的涉案产品将很难再次进入欧盟市场。除欧盟外,印度、土耳其、秘鲁、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对我国的纺织品进行过反倾销调查。

3.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配额取消后,为阻止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纺织品服装的进入,西方发达国家构筑起形式多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中某些发达国家还以环保和保护消费者健康为名,设置了一系列绿色环保技术壁垒,如欧盟的生态标签认证标准(Eco--labe1)和环保纺织品标准(Oeko--Texstandardl0o)等。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从对方国内的社会政策寻求保护借口,要求对方实行与本国相同的社会福利、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标准,如美国已开始强制推广的sA8ooO标准认证。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与服装产品的出口。

三、后配额时代,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对策

(一)以质取胜,提升产品附加值

产品质量是纺织品服装贸易在配额取消后进一步发展的充分必要保障,所以要狠抓纺织品服装出口质量。同时要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从纤维、面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服装的设计人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培育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知名品牌,使我国逐步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由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

(二)建立纺织品服装出口预警和监测机制,加强行业自律

由于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很容易成为进口国实施贸易技术性壁垒、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对此,行业组织应该加强对主要进口国的有关反倾销法规、技术标准、产业政策等的研究,建立纺织服装重点品类的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的监测系统,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前景,做出快速反应。此外,政府和行业组织要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监督和行业自律,严禁削价出口、恶性竞争,以减少反倾销和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干扰。

(三)接轨国际标准

篇9

一、研究现状 1

二、研究目的 1

第二章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3

第一节 汇率变动现状及原因 3

第二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3

一、汇率风险增加 4

二、低价优势难以维持 4

三、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导致纺织出口额增速出现下降 5

四、竞争将更加激烈 5

第三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积极影响 5

第四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额的影响的分析 6

一、调查分析 6

二、实证分析 7

第三章   浙江纺织业应对汇率变动的对策 9

第一节 解决的方法 9

一、以非美元的方式结算 9

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9

三、开拓更多的客户源 10

四、改变贸易方式 10

第四章   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意义

一、研究现状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贸易顺差激增等原因,人民币遭受了空前的升值压力。2007年人民币汇率刷新高达70多次,2007年12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人民币7.3647元。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到2009年4月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为人民币6.9920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已达到18%。

纺织业是浙江主要出口行业,是浙江出口一大支柱,纺织业的出口对汇率的依赖又非常大,且纺织服装的附加值低,是以价格优势作为竞争手段的,因此,人民币升值使纺织原材料、劳动力等都涨价,打破了浙江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中一直以来的价格竞争力,影响其出口额。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即意味着美元降价,即本国价格上升,而国外购买力却下降了,这又会进一步增加我国商品出品的难度。

又因为浙江最大的出口贸易伙伴是欧美国家,人民币兑换美元的速度一直在加快,企业的利润也因此而被减少了。根据数据统计,浙江省纺织品的出口额每年都在增长。例如,2007年浙江省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356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9.7%,其中,出口纺织品170亿美元,增长23.1%;出口服装186亿美元,增长16.8%。若人民币升值达到10%,我们可以计算出浙江纺织企业将因为汇率的原来,一年至少损失35.6亿美元 ,这个数字对于原本就营利不多的纺织品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据相关部门统计,在外贸服装企业发达的浙北长兴地区,受汇率影响,近84%的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以上,80%以上企业称利润空间减小,提价空间不大,其间,不少企业损失都已超过百万元。

二、研究目的

由于近几年人民币的升值对各界都有带来了巨大压力,有关人民币升值对贸易影响的研究也增加了很多。比如,石美玲认为,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是富有弹性的,因此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较大,所以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导致商品出口增幅的下滑(石美玲,2006)。王开也通过价格机制得出了人民币升值会促进进口增加的结论(王开,2005)。沈国兵却提出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与中国进出口变动之间并不存 因果关系的看法(沈国兵,杨毅,2005)。

因此,为了对浙江纺织品出口因汇率变动而受到的影响有一个了解,本文就这方面做了一个研究。

第二章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第一节 汇率变动现状及原因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人民币汇率是指以美元为主要代表的外汇均衡价格,即用外汇表示的人民币的价格,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的价格。自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政府只在有必要时予以干预和调控。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贸易顺差不断加大等原因,人民币遭受了空前的升值压力。自从2005年进行汇改以来,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更加快。对中国商品进出口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经济,尤其是浙江纺织经济有着很大的关键作用。而要使这个作用能够实现,首先就要分析汇率变动的原因及走势。

从宏观层面上看,中国经济总量地位的提升和持续增长的预期是推动人民币缓慢升值的深层原因。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GDP增长维持在10%以上。从长期来看,一国汇率水平与该国经济实力呈正相关的关系。

从微观经济因素来看,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根源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和外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的变化;二是外汇供求状况的变化。具体分析其原因概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我们需要有一个汇率体系改革。2)国际上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面临巨大政治压力。3)汇率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缓解对外贸易摩擦、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

总的来说,人民币和外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对比在不断发生变化,我国外汇供求的变动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有经济的,也有非经济的,且各个因素之间又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抵消的关系,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极其错综复杂。比如国际收支状况、财政收支状况、实际利率差、通货膨胀率差、经济增长率差异、国民收入高低、货币供给、各国汇率政策和对市场的干预、投机活动与市场心理预期、政治与突发因素。

第二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消极影响

人民币汇率由于其种种因素而改变着,尤其近几年一直在创出新高点,对于一直以来靠低价格来打拼国际市场的浙江省纺织行业来说,汇率提升正在考验着纺织出口企业的心理承受能力。

2007年,我国政府调整了对外贸易政策,以缩小贸易顺差,扩大进口的政策取向,取代了以出口为导向的贸易政策。并且进一步降低了出品退税税率,提高了加工贸易的门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尤其是近年石油价格的上涨,与石油相关的化纤等原材料等也跟着涨价。不光是生产原材料涨价,生产劳动力成本也相应地上升。但在同时,周边贸易国家低端加工贸易正在加速发展,这些都导致浙江纺织加工贸易企业生存困难。

纺织业是浙江出口商品的一大支柱,人民币升值对该产业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有关各方最担忧的。确实这个影响还是很大的,一个是国际市场的萧条导致订单减少;一个是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像原油等的大幅度降价导致的其他原材料的降价导致企业的库存商品价值大幅度缩水;还有就是出口企业承担的汇率变动导致的损失等等。

一、汇率风险增加

人民币升值导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汇率风险增加了,很多企业不敢接单子,“在非州有很多客户,订单也不少,但由于汇率波动太大,我们不敢接单。”在绍兴举行的一次外贸企业座谈会上,绍兴宝纺印染负责人说,他们公司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汇率变动太大了,他们主要出口输入地是在非州,因此西非最大的经济体货币奈拉贬值给他们企业外贸出口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绍兴另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说,由于当时签合同时没有坚持按签订合同时的汇率结算,他前一年年底接到的总价45万美元的订单,交货期为三个月,但是还没等到交货期,总货款已经缩水近7万元人民币,使他蒙受了不少的损失。人民币升值2%,即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只有原来的98%,若人民币升值10%,则收到的货款将只有原来的90%。根据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2%,浙江纺织品企业的平均利润将会减少5%~10%,如果人民币升值3%~5%,企业还能承受,但如果升值幅度达到了10%以上,预计将会有50%的企业难以继续经营下去,也就是说行业将会垮掉一半。

二、低价优势难以维持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出口纺织品的成本上升,并同时相应地提高了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从而降低了国际竞争力。除了价格的影响外,人民币的升值还会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其他发展中国家正以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来抢占我省纺织品的海外市场,如果这些国家进入了纺织品国际市场,浙江纺织品的成本优势将会被大大削弱,使浙江依赖低价格模式竞争的纺织出口利润变得更加稀薄。这些都进一步的增加了浙江纺织品出口的难度,抑制了出口数量。

三、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导致纺织出口额增速出现下降

浙江纺织业的出口是以跑量为主的,2006年1~4月,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做出实绩的企业就有5488家,比2005年末增加了394家,其中,私营企业为2789家,外商投资企业为1940家,集体企业为411家,国有企业为340家,个体工商户为9家。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纺织品22.47亿美元,增长35.4%,私营企业出口纺织品20.8亿美元,增长64.4%。同期,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指数为1.05,数量指数为1.24,即出口平均价格增长5%,而出口数量增长24% ,也就是说数量增长快于价格增长,这就导致了出口数量增加比较快,且增速也比较快,而出口额虽也是处于增长之势,但增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即浙江省的纺织出口是以跑量为主,但是后续工作并没有连接的很好。浙江纺织业需要打破其一贯的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要多开发新品种,创立新品牌,增加像雅戈尔、杉杉这样的高档次产品。产中附加值低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低的缺点也是需要尽快克服。

四、竞争将更加激烈

受人民币升值冲击最大的主要纺织品是那些大宗的、低档的、初级的纺织品,而浙江纺织品出口的主打产品就是这些。因此,浙江纺织品出口的销售压力将大大增加,出口形势将变得更加严峻。首先,在国际上有像泰国、墨西哥等生产、出口同类商品的强劲的竞争对手;其次,国内纺织品行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的白热化。因此,人民币升值又导致了浙江纺织品行业竞争力的调整,使竞争更加激烈。

第三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积极影响

汇率变动引起的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品的出品除了消极影响外,当然也有其积极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如果能找到确切有效的方法来抵抗人民币升值,那么该企业一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其一席之地。

因为浙江纺织品的出口是以低价格的优势来参与竞争的,产品的附加值低。以前因为价格低,出口企业在其出口产品跟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相比有着相当强的竞争力,这些企业就不会去想要如何才能增加其竞争力。但是人民币升值后,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必然会受到限制,而且浙江纺织业的低价格优势也被打破,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浙江纺织企业需要改变其原来的出口结构,出口模式来适应当前的国际环境。他们想要继续在这个行业发展下去,就得改变其原先出口低附加值产品的模式,打破以跑量为主的销售方法。投入更多的创新科技,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速浙江纺织行业的内部结构调整。

同时人民币升值还有利于减少浙江纺织出口的贸易摩擦并且能改善贸易环境。浙江纺织以价格来竞争国际市场难免会引起贸易摩擦,经常会遭受到倾销立案调查。而人民币升值后,纺织品的出口价格必然也会有所提高,因其原先的价格非常低,因此即使价格有提高,其原来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也不会降低很多,浙江纺织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样就能有助于减少被告为低价倾销的诉讼。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浙江纺织行业今后必须要调整出口低价战略,改以高质量、新款式、多功能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等方面来取胜,提高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些都显然有助于浙江纺织品出口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第四节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品出口额的影响的分析

纺织服装业是浙江外贸出口的一大支柱行业,汇率升值对其的负面影响一直以来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但实际上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浙江纺织出口还是处于稳定增长之势。

一、调查分析

表1  汇改以来浙江外贸出口和顺差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外贸出口 768.04 -9.89% 1008.98 31.37% 1282.54 27.11% 1542.9 20.3%

其中:纺织服装出口 244.29 19.87% 297.39 21.74% 355.98 19.70% --- ---

注:数据根据浙江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纺织服装业主要由上游的化纤行业、中游的纺织行业和下游的服装行业组成。由表1可以看出2005年、2006年、2007年以及2008年浙江外贸出口分别为768.04亿美元、1008.98亿美元、1282.54亿美元、1542.9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89%、31.37%、27.11%、20.3%,除了2005年出现了负增长,其他几年都是处于缓慢增长的,只是增速出现了减缓。而2005年之所以会出现负增长,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因能力有限及跟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很密切的联系,故本文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2005年、2006年、2007年浙江纺织品出口额分别为244.29亿美元、297.39亿美元、355.98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87%、21.74%、19.70%。根据调查得到2004年浙江纺织品出口额为203.8亿美元,同比增长为27.1%。另有调查得到1978年~2004年浙江出 口的年均增长为30.1%,而2005年开始年增长率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是不是因为2005年国家进了汇率改革引起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为了分析近几年浙江纺织品出口出现增速下降受到了汇率变动多少影响,在本文中做了一个实证分析。

二、实证分析

目前也有很多学者做过因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品贸易的实证研究,但对浙江纺织业出口的可能不多见,这里我就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浙江对外纺织品出口贸易进行实证分析。

(一)选取指标

    选取指标:汇率影响出口弹性

弹性是指一个变动的变化率引起另处一个变量变化率之间的比例。

在这选取的是汇率影响出口的弹性:【(X1-X2)/X1】/【(E1-E2)/E1】。其中(E1-E2)/E1是汇率变动率,(X1-X2)/X1是汇率引起的相应出口变动率。

汇率的变动对浙江纺织出口的影响情况有以下几种:

1、当【(X1-X2)/X1】/【(E1-E2)/E1】=1时,汇率变动幅度与出口变动幅度相等;

2、当【(X1-X2)/X1】/【(E1-E2)/E1】>1时,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出口的影响较大;

3、当【(X1-X2)/X1】/【(E1-E2)/E1】<1时,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出口的影响较小。

(二)数据选取

在汇率和贸易相关关系的研究上,弹性分析是研究汇率变化与贸易收支变动的主要分析方法。就目前来看,弹性分析基本上是用名义或实际汇率在全国或某个行业进行的,而以实际有效汇率研究的较少。而选取实际有效汇率(REER)来计算汇率影响出口的弹性,主要由于REER剔除了本国物价相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这个因素,是能够衡量人民币相对于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比价的综合指标。因此,实际有效汇率的高低决定了一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的强弱

(三)数据分析

2004年~2007年浙江纺织品汇率影响出口弹性如表4

表2  2004年~2007年浙江纺织品汇率影响出口弹性

年份

 人民币

实际有

效汇率 变动率 浙江纺织品

出口金额

(亿美元) 变动率 纺织品出口汇率弹性

2004 92.698 -2.63% 203.8 27.1% -10.30418251

2005 92.4858 -0.23% 244.29 19.87% -347.2608696

2006 86.82 -6.13% 297.39 21.74% -350.8073622

2007 99.00 14.03% 355.98 19.70% 1.404133999

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资料来自IMF网上数据库;浙江纺织品出口的金额资料来自浙江统计年鉴;纺织品汇率出口弹性是根据以上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每年的出口汇率弹性指数分别为-10.30418251、-347.2608696、-350.8073622、1.404133999,即每年的出口汇率弹性指数的绝对值都大于1,说明汇率变动引起的人民币的升值对浙江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比较大的。

由这个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自从2005年国家进行汇率改革以来,引起了人民币的升值,而浙江纺织品因为人民币升值受到的影响又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各种对策来帮助浙江纺织口行业渡过这个难关。

第三章   浙江纺织业应对汇率变动的对策

浙江纺织出口量一直以来在全国纺织出品甚至在国际纺织出口中都占有一个很大的比例,每天的交易需求量是很高的,但就因为人民币升值了,使交易双方都有所顾虑,不敢接单子。出口商是担心接单后因汇率变动,人民币升值,到收款时收到的货款将会因此而缩水,怕遭受损失而不敢接单子。而很多国外客户的存货已经销售完了,但他们同样不敢下订单,原因还是因为汇率波动太大了。在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试着寻找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式,达到双赢。

第一节 解决的方法

一、以非美元的方式结算

为了避免汇率变动引起的换兑风险,厂商可以采取以非美元或人民币的方式结算货款。对于这种情况,为了避免对厂商造成更大的损失,2009年4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400家企业已作为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据上海市商务委政策研究室方面的消息,上海对此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方案,并在等待相关部委的细则出台。但是对于浙江来说还不太容易实现,主要是国外的客户还不够放心人民币。即使如此,还是有不少企业虽仍以美元议价,但其有效期也由过去的1-2个月缩短到现在的一星期,甚至有些企业在签订三个月以内的合同时,就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确定下来,以避免造成太大损失。

另一方面,厂商也可以在跟客户签订合同时就加注一个附加条款,即在合同期间因汇率变动,导致人民币升值引起的损失由供应商跟客户按照协定的比例共同承担。

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浙江出口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受限,为了寻找更好的出口途径,首先就必须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而要提高纺织业的产品附加值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用高档面料,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浙江出口的纺织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的价格没法提高很多,只能以低价来出口,没办法以其他方面来参与竞争。因此,浙江纺织企业应该投入更多科技,使产品具有更多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合各种情况的产品: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客户群也有其相应的产品,每个国家的消费需求不同,审美观也不一致,为了要使产品进入更多的国家,就得对这些国家做一个深入调查,了解其消费需求最大的是怎样的产品,根据调查所得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研发生产出适合不同国家的不同的产品。

(三)己的设计师,并且不惜投入资本供其进修,提升其设计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掌握流行趋势,走在时尚潮流的前端,引用先进的时尚的 设计,开发出更多新型服装设计。

三、开拓更多的客户源

人民币升值导致浙江纺织品出口减少,出口企业就要拓展新的销售渠道,不少外贸企业对整个市场布局都做了一个调整,由以前的专攻欧美市场转变为全力开拓东欧、南美、中东等市场。为了开展这些国家的客户,外贸公司倾向于聘用懂多种外语的人员,在培训方面,他们不但同样注重英语的培训,还增加了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的培训。

为了开拓更多的客户,浙江纺织企业可以采取的另一个方法就是走出去,不能着眼于来到当地的外商客户,而应自己走出去,走出浙江省,甚至走出中国,直接到其他国家寻找适合的客户,并且可以在这些国家做一个切合实际的调查,了解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产品,能有针对性地安排出口产品。

四、改变贸易方式

表3  不同贸易方式样本企业出口情况表(单位::万美元、人民 币/美元)

 2005年

上半年 2005年

下半年 2006年 2007年

一季度

一般贸易 出口总额 84325 104768 224471 51505

 出口利润率 8.13% 7.97% 8.61% 9.89%

 出口换汇成本 7.64 7.49 7.19 7.03

加工贸易 出口总额 14651 21246 42966 8807

 出口利润率 12.12% 15.40% 14.42% 16.59%

 出口换汇成本 7.20 7.09 6.99 6.98

注:数据来自《浙江纺织服装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调查报告》.周业樑

从表4中可以看出,一般贸易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一季度的出口利润率分别为8.05%、8.61%和9.89%,出口换汇成本分别为7.565、7.19和7.03。而加工贸易在同一时期内的出口利润率分别为13.76%、14.42%和16.59%。由此可见,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同期的出口利润率高,而出口换汇成本又比一般贸易同期低,即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对汇率变动的适应抵抗能力比较强。

因此,浙江纺织业为了能更好的就对汇率变动引起的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改变其生产经营策略,从一般贸易转变为更多的加工贸易。

第四章   总结

因为自从2005年国家进行了汇率改革以来,汇率变动很大,人民币升值幅度也很大,而纺织业是浙江的支柱产业之一,若其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很大,会对浙江的整个出口行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从本文中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品行业的消极影响以及积极影响来看,人民币升值确实对浙江纺织业造成了一个很大的损失,很多企业已经因此而停产或半停产,还有不少企业仍想维持下去,可是利润却已经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利润。为了扭转整个出口形势,浙江纺织行业应采取各种对策来外理这个情况。

浙江纺织业现在正外于应由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转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由浙江出口到浙江出品,改变其出口类型,做好一个正确的转型的阶段。

但是转型切记不能冲动,应在允分了解自身的情况以及国际大环境下做出最适当的转型。经过对汇率变动引起人民币升值这一不利因素的磨练,浙江纺织业已经有了一个免疫能力,出口额保持着稳定增长之势。但是纺织企业还是不能放松警惕性,就从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科技投入来取得更好的出口成绩。善用品牌优势,使出口产品处于一个更高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周业樑.浙江纺织服装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调查报告[R].北京:国际经济评论,2008.

[2] 陈刚,阮晓琴.江浙纺织业订单减半谋突围[J].江苏经济报.2008.12-10.

[3] 王菊.人民币汇率破七浙江纺织业生存告急[N].都市快报,2009-03-01.

[4] 谢吉丽.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与对策[J].北方经济,2006,(18).

[5] 庄旭.人民币升值与浙江中小型纺织企业的出口[J].新西部,2008,(2):11-14

[6] 王元龙.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及趋势分析[J].中国商界杂志,2008,(1)-9:7

[7] 郁小春,黎声远.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分析[EB/OL].blog.ctn168.com/

blog/financl/archives/2007/9054.html,2007-4-25.

[8] 叶春霜,胡丹婷.汇率变动影响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的实证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24(3):15-18

[9] 郝伟民,顾强.纺织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与对策[J].研究与探索,2003,(3):5-8

[10] 陈华容.浙江纺织企业出口状况分析[EB/OL]./Place/

080711/09413277,2008.

[11] 晓明.浙江外贸企业期待:人民币结算可终结汇率损失[N].市场导报,2009-04-15

[12] 刘明祥. 人民币汇率波动下外贸企业要练好内功[N].江南时报,2008-02-18.

[13] 叶勇.多家出口纺织企业为避汇率损失 放弃美元结算[EB/OL].浙江在线新闻网站,2008-04-07.

[14] 罗三秀.出口纺织企业困境:如何在人民币升值中避免损失[N].产经新闻,2008-04-08.

[15] 张斌,种昂.纺织业生存告急[N].经济观察报,2008-03-24.

[16] James A. Dorn, Exchange-rate arrangements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on a collision course[J].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Economic Policy, 18 November 2006.

[17] Michael P.Dooley, Interest rates,exchange rates and international adjustment: BW II dynamics[J].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Economic Policy,   2006.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5,26(3).

[19] 陈立平.人民币新汇率下浙江纺织品出口之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71(1):11-15

[20] 余婧.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7,(4):17-19

致  谢

感谢我的导师马老师,在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了本研究及学位论文。从材料的收集到论文的定题,再到论文各部分的撰写都得到了老师的悉心指导,在研究过程中碰到瓶颈时,是老师的提点帮我顺利过了关。老师对待工作一丝不敬,严谨细致的态度不但使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受益菲浅,还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此,我向马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

篇10

一、保障措施的法源分析及比较

(一)四种保障措施的法源分析

为维护公平贸易和正常的竞争秩序,世界贸易组织允许成员方在进口产品过激增长给其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使用保障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不受损害。保障措施和反倾销、反补贴都属于贸易救济措施,不同的是,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针对的是不公平贸易行为——价格歧视,而保障措施则针对的是进口产品激增的情况。由于美欧等国担心中国人世后,纺织品服装进口的急剧增长会扰乱其市场秩序,损害其国内相关产业。所以在中国人世时特别要求中国政府做出一些特殊承诺,这些承诺反映在《中国加入议定书》(下文简称《议定书》)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下文简称《报告书》)的具体条款中。简言之,WTO其他成员方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保障措施。其中,第一种也被称为“一般保障措施”,而后三种则通常被称为“特殊保障措施”。

1.依据《关贸总协定》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议》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保障措施

《关贸总协定》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议》规定了一般保障措施制度。基本内容是:如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和因一缔约方承担总协定义务(包括关税减让在内)而产生的影响,使某一产品输入到这一缔约国领土的数量与国内生产相比绝对或相对增加,以致对该领土内生产同类产品和/或直接竞争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则该缔约方在防止或纠正这种损害所必需的程度和时间内,可以对上述产品全部或部分地暂停实施其所承担的义务,或者撤销或修改减让;实施保障措施应针对正在进口的该类产品,而不考虑其来源。

2.依据《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6条规定,在纺织品、服装贸易回归关贸总协定的1O年过渡期中(自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开始起算),除已纳入GATI’I994的纺织品或服装产品外,各成员在过渡期内可实施特定的“过渡性保障措施(TransitionalSafeguardMeasures,简称TSM)”,即如果某一未受配额限制的特定纺织品或服装产品进口数量增加,对生产同类和/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的实质威胁,则可对该产品的进口实行配额限制等措施,如果是单个成员的进口出现急剧和实质性的增加,可对该特定出口成员的特定产品实施配额限制。该过渡性保障措施既可以通过磋商后达成的协议实施,也可以单方面实施,但需要由纺织品监督机构(TMB)审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是WTO协议中唯一规定了自行废止内容的协议,在10年过渡期后(即2005年1月1日以后),随着配额限制的全部取消。该协议本身也就不存在了,理论上第6条关于在过渡期采取保障措施的规定也随之失效。

3.依据《议定书》第16条的规定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

根据《议定书》第16条的规定:如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在进口至任何WTO成员领土时,其增长的数量或所依据的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则受影响的WTO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要求中国采取行动以防止或补救此种市场扰乱,如在中国收到磋商请求后60天内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则受影响的WTO成员有权对此类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进口。且在迟延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害的紧急情况下,受影响的WTO成员可根据一项有关进口产品已经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的初步认定,对中国的产品采取不超过200天的临时保障措施,并提出进行双边磋商的请求。如果WTO某一成员认为在上述第一种情形下基于“市场扰乱”所采取的限制中国产品的行动(包括中国自己同意进行的主动自我限制行动)造成或威胁造成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的“重大贸易转移”,则该成员可请求与中国和/或有关WTO成员进行磋商。如此类磋商未能达成协议,则请求进行磋商的WTO成员在防止或补救此类贸易转移所必需的限度内,有权针对该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自中国的进口。该条款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

4.依据《报告书》的规定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

根据《报告书》第241至242段(也作242条款)的规定,2008年12月31日以前,其他成员方仍可以对原产于我的纺织品服装采取限制措施,如果WTO其它成员认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所涵盖的原产于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自《WTO协定》对我国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场扰乱,威胁或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则该成员可请求与我国进行协商,以期减轻或避免此市场扰乱。如双方在90天的磋商期内,未能达成满意的解决办法,则磋商将继续进行,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可继续实行限制。

(二)四种保障措施的比较

为了对上述四种保障措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本文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其异同点。(见表1)

通过表1分析可知,一般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最苛刻,实施标准最高,且依据无歧视原则适用于所有成员方,故实施时会遭遇较大的阻力。而后三种特殊保障措施中,《纺织品服装协议》的实施条件较严,且该协议于2005年1月1日以后,随着配额限制的取消已自动废止。所以在后配额时代,针对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欧美等国实施特保措施时更愿意援引《议定书》和《报告书》的相关法规,这两项特保措施的实施门槛较低,且实施形式和实施期限更为灵活,即使最终磋商失败,也为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便于其调整本国的外贸政策。

二、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的特保措施

(一)关欧等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特保措施

2005年1月1日,延续了3O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被全面废除后,原属于配额产品的我国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据统计,2005年1至4月,我国纺织品出口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对欧出口39亿美元,增长幅度为82%,对美国的增长幅度为250%。为此,欧美等国援引《议定书》的第16条和《报告书》的242条款频繁对我国实施特保措施。

1.美国

2005年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于4月对纺织品实施特别检测设施,该措施使美国海关对进1:3纺织品的监控预警期从6周缩短到2周,以便其迅速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2005年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决定对部分原产于中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以及棉制和化纤制内衣等三类纺织品发起纺织品特保调查;两天后,美国制造商贸易行动联盟、美国纺织团体协会、美国纺织协会、美国棉花协会和名为“团结起来”的工会组织5家纺织行业组织,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提交特别保障措施申请,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7种、14大类纺织品服装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这些产品占2004年美国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总额的8.1%。5月13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正式宣布对我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制及化纤制内衣3类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理由是这些纺织品“正在威胁和扰乱美国的市场,并要求其今年进入美国市场的数量最多只能增长7.5%;仅5天后,该委员会再次对我国的棉布和人造纤维男衬衫(包括男童衬衣)、人造纤维布裤、人造纤维针织男女衬衣以及精纺棉纱4类纺织品实行进1:3配额限制。截止到11月8日,中美双方就纺织品服装出1:3共进行七轮谈判,其间,美不断扩大受限产品的范围和条件,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遭受的损失也与日俱增。

2.欧洲

2005年3月10日欧洲服装及纺织业组织EURATEX提出申诉,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针织紧身衫及套头衫、棉质或人造纤维装等12类纺织品服装实施市场保护限制。4月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行动指南》,明确指出欧盟设限的标准,以2004年中国纺织品占欧盟进1:3总量的百分比为准,将进口产品分为四类,各类产品在2005年到2008年间每年都有一个增长,若超过规定的增长率,欧盟则进行特保调查。4月底,欧盟正式宣布将对中国9类纺织品服装展开为期6O天的特别限制调查,且正严密监测从中国进口的另外11类产品的交易情况。如果调查发现中国纺织品确实破坏了欧盟市场的市场秩序,欧盟可自动启用临时特保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加以限制。5月17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以2005年第一季度欧盟从中国进1:3的T恤和麻纱增长过快,且扰乱欧盟市场为由,提议与中国方面进行正式磋商。并声称,如果正式磋商未果,欧盟将会对这两类纺织品实施“紧急特保”措施,将其2005年进1:3数量的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一周后,欧盟纺织品委员会通过了曼德尔森的提议,并于5月27日正式启动对T恤和麻纱的“紧急特保”程序。

3.其它国家

除美欧外,土尔其、巴西、厄瓜多尔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以不同的形式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采取限制或发出信号。如2005年1月中旬,厄瓜多尔纺织业工业协会援引《中国人世议定书》的第16条,由其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对我国271种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征收5%一3CHD%的关税。这些措施无疑使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雪上加霜。

(二)欧美对我国实施特保措施援引法律的不合理之处

欧美对我国设限的主要依据是《报告书》的242条款,但援引该条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确凿的数据证明中国纺织品服装在美欧确实存在扰乱市场、威胁阻碍贸易发展的情况,且两者构成因果关系。正如商务部部长所言,“美欧等国仅凭三四个月的数据就草率对中国设限,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同时应客观理性的看待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激增现象”:首先,尽管2005年1—4月我国对欧美市场有一个总体增长,但也存在两个下降,一是增幅逐月下降,二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占中欧、中美贸易的比重逐月下降。其次,美欧把发展中国家最具出1:3潜力的产品配额保留到最后一刻,美国保留了90%,欧盟保留了70%,所以在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被全面废除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激增现象”。再次,这种“激增”是一种正常增长,因为它是由过去长期扭曲自由贸易的配额体制转向现在纺织品一体化、自由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这和正常贸易过程中某一年、某一个时期、某种产品的突然激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该情况是可以预见的。

欧美在实施特保措施的法律程序上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他们总是单方面宣布将对中国的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采取特保措施,并未及时与中方进行磋商。他们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实际遵循着“双重标准”,一方面对其本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极力要求自由贸易,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能够挑战他们产业的一些产品(如纺织品服装)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三、后配额时代我国应对特保措施的主要策略

面对欧美等国频繁的特保措施,我国应变被动为主动,以变应变,积极寻求建立和谐的贸易体制。本文主要从政府、企业、行会三个层面来分析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从政府层面看

1.在保持自身立场的同时应变对抗为对话,争取以和谐的方式解决贸易争端

自美欧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特保措施以来,我国政府已与美欧代表进行了多次磋商。6月11日,中欧终于就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签署了《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欧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棉布、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亚麻纱等1O类纺织品终止调查,对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242条款;双方同意,自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对上述十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每年8%至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而中美双方经过七轮磋商,历时半年,最终于11月8日达成协议,并签署《备忘录》。两个《备忘录》的签署,不仅符合中、美、欧三方的利益,而且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在解决贸易争端中的积极主动性,为解决其他贸易争端提供成功范例。

2.以变应变,适时调整本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为了稳定出口,减少贸易摩擦,实现贸易一体化的平稳过渡,我国政府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到2007年12月31日止,对全球出口的外衣、裙子、衬衫、裤子、睡衣、内衣等7大类33个敏感类别的148个服装税号,采取从量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从6月1日起,对上述产品中的74种纺织品提高出口关税税率,多数产品的税率比原来提高了4倍,并对亚麻单纱开征出口关税。但美欧对我国主动采取的限制出口措施反映平淡,反而不断加大采取特保措施的力度,在2005年5月达到高峰。对此,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不得不在5月30日宣布,2005年6月1日起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其中包括先前要提高关税的74种纺织品。此外,商务部在7月7日公布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商品目录》,明确列出输欧10类纺织品2005年的第一次分配全国总量。这些对外贸易政策的及时调整,不仅降低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厂商的出口风险,而且表明我国政府在制定时外贸易战略时更加成熟、灵活。

(二)从企业层面看

1.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改变价格策略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而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再加上国内企业间的激烈的竞争,往往造成纺织品服装出口商竞相压价来扩大市场份额,创造更多的外汇,从而促使进L=I国采取反倾销和特保措施等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因此,我国企业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就应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加大纺织品服装研发和创新的力度,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发展和培育自己的知名品牌,抛弃低价竞争策略,以质优价廉开拓国际市场。

2.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

市场多元化可以降低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带来的贸易风险。目前,我国出口到香港地区、日本、美国和欧盟四大市场的纺织品及服装,约占出口总量的70%。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极大地增加了出口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因此,我国企业在后配额时代应主动开拓其他国家市场,尤其是东欧、中东、南美地区和独联体等轻纺工业相对不发达或竞争优势相对较弱的国家市场。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在后配额时代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那些拥有先进技术、雄厚资本、知名品牌、一流管理的国内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设厂,不仅可以将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而且可利用东道国的某些税收优惠,不断扩大当地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篇11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如Edwards f1998)通过对30个发展中国家1970—1983年的数据进行检验.认为开放的国家伴随着经济的高增长n1。Kwanh和Cosomities(1990)以中国1952~1985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发现出口与产出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嘲。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国内众多学者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许和连、赖明勇f2001)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1978 1998年的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GDP、出口与贸易条件之问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t31。石传玉,王亚菲,王可等(2003)对1952—2000年间我国GDP与进出口的有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进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州。对经济增长与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关系研究,目前有少量学者正在逐渐涉人。姜延书,付韶军,白小伟等(2006)以我国1985—2004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纺织工业经济增长、纺织品出口和纺织品国内需求之间存在着比较稳定的协整关系魄。

上述专家学者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结论对本文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目前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有些研究基本上是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而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必须以样本数据的平稳性为前提条件.对非平稳性的时间序列直接应用回归分析有可能产生“伪回归”,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第二,一般的定量研究,对模型的可靠性(尤其自相关性、异方差性等)没有做进一步的检验,得到的研究结论可信度差;第三,简单的回归易于把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相混淆,把不存在因果关系的变量经过“伪回归”后做出因果关系分析:第四,由于经济增长与纺织品服装进口、出口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采用单方程经济模型,一方面,不便于分析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另一方面,易产生变量的内生性偏差。因此,有必要通过多方程模型来分析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

2研究方法

20世纪70、80年代,Granger和Newbo|d通过多次模拟分析.发现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会造成“伪回归”现象,因此对非平稳时间序列不能直接应用传统的最小二乘回归。

Enger和Granger提出了随机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基础思想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值呈现非平稳性,但它们是同阶单整的.变量之问有可能存在某种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本文基于这一理论考察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与GDP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本文的分析方法具体如下。

单位根检验。最常见的时问数列的平稳性检验就是单位根检验。本文将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对于非平稳的变量还需要检验其差分的平稳性。如果变量的n阶差分是平稳的,则称此变量是n阶单整,记为I(n)。所有变量同阶单整是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

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1969)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解决了变量之间是否及如何构成因果关系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在做Y对其他变量(包括自身的过去值)的回归时,如果把X的滞后值包括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的预测,就可以说x变化是Y变化的原因。

联立方程组模型。对于联立方程组模型中的单方程(即结构式方程)。只有在可识别的条件下才能被估计,结构式方程是否可以识别存在如下定理:在一个含有M个联立方程组的模型中.一个方程如果能被识别,该方程所排除的前定变量的个数必须不少于它所含有的内生变量的个数减1,即:K—k≥in一1(其中K为模型中前定变量的个数,k为给定方程中前定变量的个数,m为给定方程内生变量的个数),对于可以识别的方程组模型,一般可以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来进行估计[91。根据估计结果,还有必要从拟合优度、F检验统计量值、样本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是否存在自相关、异方差性等方面,对模型的可靠性做进一步的分析。

本文以1985~2005年为统计样本,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法及联立方程组模型,分别考察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与我国GDP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在实证研究结果基础上,最后给出研究的结论和政策启示。

3实证分析

3.1样本数据的建立

本文选取的样本区间是1985~2005年。我国的GDP(支出法)、纺织品服装进口额(M)、出口额(x)的数据均来自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2005/2006中国纺织T业发展报告》以及历年《中国纺织工业年鉴》。按照年平均汇价(中间价)将当年进口额、出口额美元价格折算为当年人民币价格。为了消除数据系列的不平稳性。用GDP缩减指数(以1985年为基期)将我国GDP、纺织品服装进口额、出口额进行调整。南于样本区间大,统计数据多,这里省去模型应用的原始统计数据及计算结果(如果需要,可向作者索取),直接给出我国GDP、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进口额(单位均为亿元)的自然对数值,分别用lnGDP、lnX、lnM表示(见表1)。

3.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应用Eviews软件,对表1巾的lnGDP、lnX、lnM序列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2。从表2可以看,通过相应的检验方式,各变量的ADF检验统计量值均小对应的1%或者5%临界值,表明各变量均是平稳的;此,各变量都是0阶单整系列,于是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3.3因果关系检验

对变量lnGDP分别与lnX、lnM进行因果关系检验,观察

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设定的滞后阶数很敏感,在对不同滞后期的检验结果进行评价时.一般地以AIC或SC取值最小,同时考虑检验模型中随机干扰项不存在序列相关性为依据I。检验结果见表3,检验的模型均不存在1阶和2阶自相关性。从表3看出,在5%显著水平下,我同纺织品服装进口变化是我国GDP变化的原因.而我国GDP变化不是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变化的原因。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变化是出口变化的原因.而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变化不是进口变化的原因。在10%显著水平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变化与我国GDP变化互为因果关系。基于此检验结果可以确定:在模型中,lmM应为自变量,lnGDP、lnX既可为自变量也可为因变量

3、4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建立、识别和估计由于本文研究目的是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交互作用,又根据因果关系分析的结论,经过反复试验法,并且把存在自相关的模型进行校正,引入滞后一期的lnGDP作为滞后内生变量,建立如下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基本形式。

lnGDPL=0【(I+0【IlnX+0【2lnGDP¨+[1(1)

lnGDP=13olnM+p.1nGDP¨+p2AR(1)+(2)

lnX=-y0+-yIlnM+^y2lnGDP+(3)

根据本文的研究方法所述,上方程组中,先决变量为lnM和lnGDP K=2,式(1)、式(2)、式(3)中k值分别为1、2、1,对应的m值分别为2、1、2,则式(1)、式(2)、式(3)均为恰

好识别方程,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来进行估计,结果见式(4)、式(5)和式(6)。

lnGDP,=0.6177+0.10481nX+0.87461nGDP¨+I(4)

t:(2.5958)(2.3668)(16.3409)校正的R=0.9984 D.W.=1.1914 F=6012.916 Prob.=0.000

lnGDP~=0.06891nM~+0.96971nGDP+0.7841AR(1)+tx2(5)

t:(2.2901)(55.5992)(6.6323)校正的R=0.9985 D.W.=1.5131

lnX=一2.7949+0.31531nM+0.79441nGDPl=o(6)

t:(一3.2132)(3.3901)(6.1301)校正的RZ=_0.9646 D.W.=1.0920 F=258.799 Prob;0.000

3.5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从式(4)、式(5)、式(6)的结果看,拟合优度均在96%以上。在5%的显著水平下,样本的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从经济意义上考虑,样本的回归系数符号是合理的。对式(4)、式(5)、式(6)的残差进行LM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下,LM(1)检验相伴概率分别为0.0857、0.4402、0.0695.表明模型均不存在一阶自相关。对式(4)、式(5)、式(6)的残差进行异方差性White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下,检验相伴概率分别为0.1463、0.1044,0.7006,表明式(4)、式(5)、式(6)均不存在异方差,说明模型是有效的。

从长期来看,式(4)结果表明,lnGDP关于lnX的长期弹性为0.8357(0.1048/(1—0.8746)),如果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实际值,下同)每增长1%,我国实际GDP会增长0.84%( (1+1%)0.8357-1]x100%)左右。式(5)结果表明,lnGDP关于lnM的长期弹性为2.2739(0.0689/(1—0.9697)),如果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额每增长1%。我国实际GDP会增长2.29%左右。因此.纺织品服装进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大于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贡献。同时,式(6)结果表明,lnX关于lnM的长期弹性为0.3153.如果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额每增长1%,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会增长0-31%左右。lnX关于lnGDP的长期弹性为0.7944,如果我国实际GDP每增长1%,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会增长0.79%左右。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大于GDP增长对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贡献。

4研究结论、原因分析和政策启示

4.1研究结论及原因分析

(1)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原因在于:一方面,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纺织品服装出口是我国商品出口的重要来源,纺织品服装出口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加快了我国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

(2)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理由在于:一是我国纺织生产上所需的纺织原材料及高级服装面料等的进口.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我国纺织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二是进口到我国的部分纺织品服装很快转化为最终消费,进一步刺激了投资需求,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

(3)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对出口具有促进作用。原因在于:一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贸易在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比如2005年我国纺织品服装进料、来料加工贸易占出口的26-3%.加工出口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二是我国许多纺织行业产品出口所需的纺织原材料及高级服装面料等依赖于进口,比如目前我国每年要进口几十亿美元的外国面料。因此。纺织品服装进口变化是出口变化的原因,进口对出口具有促进作用。(4)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贡献。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是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我国许多与纺织有关的先进技术对外依赖程度还相当高。另一方面,我国纺织产业还处在世界生产价值链的末端,诸如设计、产品开发、印染后整理、品牌营销等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不多。因此,相对纺织品服装进口来讲.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

篇12

纺织品行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支柱性产业。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服装业已成为世界服装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济中的服装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会有激烈的生存竞争,这就给我国服装贸易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地区贸易集团进一步发展和绿色贸易壁垒进一步增强,如何面对竞争日益剧烈的国际市场,继续保持服装贸易的稳定发展,是摆在我国服装业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和迫切的现实问题。

2新形势下我国服装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2.1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

随着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反倾销为代表的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成为我国服装进入世界市场的巨大障碍。许多发达国家都规定了进人本国市场的技术标准或要求企业严格控制化学物料,尤其是有害物质和有机溶剂的用量,有的还要求产品配备绿色环境标志以表明符合环保要求。由于我国服装企业技术、经济、试验条件有限而给服装出口造成极大困难,每年约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纺织品、服装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占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lO%以上。

2.2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挑战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之路,它虽然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了贸易自由化。但也把一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展为区域性贸易障碍,成为区域外产业进人的巨大屏障。世界服装产业调整已具有明显的区域集团化特征。我国服装进入北美、欧洲等市场又多了一层障碍。例如,欧盟纤制品进口货源首位的是其内部国家,占其全球进口额的5O.6%,而从我国的进口额虽居第二位,但仅占6.4%。

2.3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威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发达国家的服装业重点向高质化、高技术、企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而将劳动密集部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亚洲成为全球主要的生产基地。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正日益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有力竞争者。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各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其货币贬值所形成的出口产品低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它们将对我国服装业扩大世界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竞争。

3发展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对策措施

3.1充分利用WTO的有关规则

服装业是我国加入wrO所涉及的重要领域之一,要想利用人世带来的机遇就必须充分了解WTO的职能、基本原则、相关协议,特别是WTO有关纺织品服装协定。利用发达国家进口服装关税的下调和额外配额增长率的优惠,享受较大的出口经济利益,排除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我国服装出口限制的任意性和歧视性,使我国服装出口潜力得以发挥。利用其监督机构职能,使我国服装出口在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上得到保障,防止不了解规则所带来的不必要的经贸摩擦和损失。

3.2改变服装生产布局。降低生产销售成本

目前全世界服装生产能力已经绝对过剩。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成本竞争成为行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为此,我国服装企业必须努力进一步降低成本,保持低成本优势,确保我国防治品服装贸易在国际服装市场上的地位。在国内外低成本竞争及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发达地区的加工型服装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我国服装界应该调整企业布局,及时将生产能力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东西部不同重点的产业集聚,保持并增强我国服装生产的比较优势。

3.3实施品牌战略。创建知名品牌

现代服装业竞争是以科技为后盾、品牌为先导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国际服装市场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的利用名牌效应使市场延伸、拓展。因此实施品牌战略是服装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服装企业应充分利用人世的有利条件,抓住设计的战略环节,利用现代化营销手段,发展网络销售,大力创建有民族特色,又具国际性的服装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篇13

2005年开始进入纺织品出口的无配额时代,高速增长的中国纺织品出口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技术壁垒、劳工标准、特别保障措施等新兴贸易壁垒已经开始涌现,深入研究这些壁垒的成因和对策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课题。

纺织与服装业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和出口产业,其出口额占世界份额的比重逐年增加,1995年为12.22%,2003年为19.97%。2005年1月~7月,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额为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对美国出口102亿美元,同比增长73.5%;对欧盟出口111亿美元,同比增长62.6%。对美欧出口占中国纺织品总出口的35%,对美欧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拉动中国出口增长的动力,配额取消使中国纺织业的生产能力得以释放,但是由此也引发了频繁的贸易摩擦。

在各类贸易壁垒中,技术壁垒措施正成为各进口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限制进口的主流措施,中国纺织业也已经成为受国外技术壁垒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损失高达11.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左右,出口企业受TBT限制的比例为67.2%。另据调查40%的企业受欧盟限制,27%受美国限制,25%受日本限制,8%受其他国家和地区限制,可见欧盟对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技术壁垒的影响最大,这与近两年中国出口该地区的快速增长有关。由此可见,高速发展的纺织服装业出口面临国外的技术壁垒是当前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二、 技术壁垒的成因

贸易技术壁垒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安全,保护动物或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一些与其他国家不一致的技术性措施,如技术法规、标准、包装、标签以及符合这些要求和确定产品质量及实用性能的认证和检验、检疫的规定和程序,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实实在在的障碍。为了促进贸易的自由化,GATT和WTO在多边谈判的努力下,传统贸易壁垒不断降低,但技术壁垒却很难对付,“这种技术擘垒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好庇护所,是调节当今国际贸易的杠杆。”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是技术壁垒贸易保护产生的历史原因;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技术壁垒的贸易保护产生的客观基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技术壁垒贸易保护得以盛行的内在合法动因。技术壁垒在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地位,被发达国家进口国更多地采用,也与其自身的隐蔽性、合理性、灵活性、复杂性等特点有关。因此技术壁垒正逐步成为取代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的新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构成影响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技术壁垒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WTO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消费习惯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近几年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安全、健康、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TBT虽然也有推动世界各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但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多数是那些在世界贸易体制中占主导地位,具有科技领先优势的发达国家,使得参与贸易的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的位置。从我国出口产品的现状分析,有较多的文献认为形成技术壁垒的成因有:出口质量差、卫生检疫有问题、信息服务体系滞后、国内企业盲目竞争、部分国家歧视性的卫生标准等。也有从法律和经济两个方面来分析技术壁垒的成因。作为新技术壁垒的一类绿色壁垒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和环保运动结合的产物,其形成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对绿色产品需求的扩大,是绿色壁垒形成的内在原因。

能查阅的大多数文献研究的成因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直接表达成因,即根据WTO的技术壁垒协议的定义,认为技术壁垒的成因是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国际差异所引致。第二类是从供给与生产角度分析,如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等供给因素的分析。事实上,一国的表象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水平,以及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等供给因素,均是一国经济、技术、文化等各类因素相互影响和各自演化的结果。因此,经济、技术、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动态演化是技术壁垒深层次的成因。为了简化问题,从供、求两个方面的成因分析不失为一种新的合理尝试。

三、技术壁垒成因的供求分析

目前,世界纺织行业已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新技术和传统纺织产业的融合将日益深化,许多新的标准纷纷出台,新的生产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层出不穷,同时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出口运行模式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和世界流行趋势都发生着新的变革。我国虽然是纺织品出口大国,但由于在上述方面与发达国家(以欧盟、美国、日本为主)的差距,导致纺织品出口受技术壁垒限制。因此,从纺织服装的世界供、求差异因素分析是真正理解技术壁垒成因的关键。

1. 纺织品消费需求和流行趋势的国内外差异引致的技术壁垒

(1)纺织品发达进口国与中国消费需求的比较分析。美国、欧盟、日本是最主要的几个我国纺织品进口国,我国出口的纺织品近70%是出口到这些国家。从这些国家最近的消费需求分析可以发现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主导世界消费群体者的消费意识不断有新的变化:一方面,个性化消费逐渐成为未来市场的一个主要趋势,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衣着时尚的多样化的审美需要,要求产品在风格、色彩、手感、造型上都要创造不同特色,在他们看来其代表着一种消费文化,一种自我个性的体现;另一方面,随着环保问题正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绿色消费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因而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纺织品的健康、安全和卫生。据有关资料表明,带有绿色标志的产品正日益博得消费者的青睐,在一些发达国家,喜欢购买绿色生态纺织服装产品的人已超过50%,在欧洲,有47%的人喜欢购买“绿色”纺织品,而在德国更有80%以上的德国人在购买时首先考虑“绿色”因素。而且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很显然,绿色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影响到纺织行业的各个领域。相比之下中国的消费需求变化相对迟缓。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纺织行业的消费需求也会随着世界纺织行业的趋势而变,“生态纺织品”的意识在中国消费者中逐步树立起来,同时受西方和日韩的一些影响,个性化消费也开始在消费者中流行,但是总的需求还是在发达国家之后,据课题组的调查:虽然有过半的人对生态纺织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绝大部分仍是停留在非常初层次的认识上,比如认为全棉纺织品是有利于生态的,而很少有人认识到纺织品的染料色牢度,纺织品废弃后处理等方面的生态影响,只有38%左右的人认为在购买时会考虑到环境生态因素。

由此可见,在中国,多数消费者仍以价优物实为主要观念,与国外有一定的距离。而这种消费需求的距离和产生这种距离的原因是整体经济消费水平、生活的环境以及对生态产品的认识等国际差异,这是引起中国纺织品出口遭受技术壁垒的重要原因,因为国内生产总是首先为了迎合本国消费的需求,在这样的消费环境中要去生产满足更高意识、更高

(2) 国内外流行趋势的比较分析。近些年,世界纺织行业也呈现出了更多的流行趋势,第一,流行的周期越来越短,特别是成衣,不仅表现在产品的季节性更迭,而且表现在季节此一时彼一时的差异;第二是流行的范围更广,发生在面料、款式、设计甚至是其他的纺织配件方面;其三是随着科学技术与创新、需求相结合,更多高功能、高性能纺织品,卫生保健功能性纺织品,环保性纺织品等在市场上以更快的速度展示出来。以面料为例,继竹纤维推出后,又出现了大豆纤维、玉米纤维等原料开发;最后是纺织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涉及到文化价值、品牌价值等。而我国纺织行业的流行趋势在最近几年也呈现出和世界纺织行业类似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但是由于我国在对流行趋势的关注上起点较低,需求的差距,加上中国流行信息的收集速度还不能和世界发达国家同步,如法国、意大利等一般都会提前12个月对当年的流行面料、色彩等作预测并信息,这些国家主导着世界纺织品的流行趋势,中国目前只是流行的跟从者,有时甚至还出现在中国刚刚流行的却在国外已经不适应国外市场的情况,这样的被动局面也是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技术壁垒的部分原因。

2. 纺织品供给因素国内外差异引致的技术壁垒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纺织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在信息产业的推动下,正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新的纺织生产工艺、技术等层出不穷。这种趋势在发达国家更为明显,当前“过程应用计算机化、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纺织技术复合化、印染后整理技术现代化、纺织产品高科技化”是国际纺织技术的发展趋势。而且,世界先进的纺织技术都牢牢掌握在发达进口国家手中。

纺织行业的生产设备是提高纺织技术的前提,是推动纺织产品向高水平、高技术发展的硬件手段,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纺织设备的发展从未停止。国外几乎所有提花机和大圆机安装了电子提花装置,美国纺织工业的棉纱100%为无结纱,西欧已从2001年起的5年时间里用密实纺纱机取代全部传统环锭细纱机。发达国家还相继出现了生产机器人,无人全自动化生产线。但是中国的棉纺织工业无结纱还不到60%。因此,技术、设备的落后是导致我国纺织品出口技术壁垒的内部原因。此外,纺织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出口模式、生态意识、品牌、新产品开发以及人才等供给因素均有较明显的国际差异。

四、结论

供和求的国际差异导致产品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国际差异,从而形成贸易中的技术壁垒。这种作用机制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1) 生产技术等供给差异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差异技术壁垒;(2) 文化观念等导致的需求差异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差异技术壁垒;这是两条基本的作用渠道。从一般意义上分析,生产技术和产品设计等供给因素是导致技术壁垒的直接因素,同时依赖于特定文化和消费习惯的消费者对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文件的制定会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法规的制定听取具有公民投票权的消费者意见是各国民主的重要体现。同时,在市场经济供求关系和竞争关系相互作用之下,需求因素对生产供给因素具有强力的引导作用,尤其是纺织服装品,因而形成:需求因素供给因素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差异技术壁垒;经济社会各类复杂因素的发展又对需求和供给发展产生影响;形成: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差异技术壁垒,如收入水平的提高直接导致需求因素的变化和供给因素的变化。从以上分析可见技术壁垒成因的复杂性,但是,产生技术壁垒的内在成因机制必然通过供求两条渠道实现,因此,研究供求差异是分析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高浏琛.技术壁垒发展动态与对策研究[J].国际市场,2004,(2):58.

[2]庄谨.纺织品出口直面国际绿色壁垒[J].外贸与商检,2002,(3):35—36.

[3]高志前,马涛.技术壁垒导致中国纺织业11.7亿美元损失[J].WTO经济导刊,2004,(4):20—21.

[4]马涛.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直面欧盟技术壁垒[J].WTO经济导刊,2004,(2):68—69.

[5]秦贞俊.世界棉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J].国外纺织技术,2001,(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