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消毒供应室质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要求,并结合我院消毒供应室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程序,如供应室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查对制度,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做到日有检查,月有工作计划,年有质量目标,各环节工作有记录,质量监控严谨规范,这些标准和制度是确保供应室质量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3严格质量监控
科室成立质控小组,配有专门质控员,从污染物品的回收、分类、浸泡、消毒、清洁包装、无菌、存放的系列流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3.1抓好洗涤
从病区加收的各种医疗用品,在污染区内进行分类浸泡,严格洗刷规程,对洗涤的4个步骤,去污去热源去涤洗剂精洗,必须依次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或简化,做到一用一洁,根据需灭菌物品的种类、性质、污染程度,污染源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消毒剂,并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浓度及浸泡时间,保证各类物品的洗涤质量。
3.2包装与装载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包装前,认真对洗涤物品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按要求进行分类包装,包装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有指示胶带,无菌包名称,灭菌时间,有效使用期,打包者签名,消毒员签名,装载时,金属器械在下,敷料在上,盘、蝶、碗处于竖立位置,包与包之间留有空隙,物品装放不能贴门和四壁,以防吸入较多的冷凝水。
3.3物品灭菌
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每天对无菌器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对无菌物品每月一次抽样监测,做到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合格,制定各项监测登记表,保证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
3.4 存放与发放
无菌室严格限制人员进出,每天对无菌室进行常规空气及台面,台面消毒两次,每月细菌监测(空气、物品表面、工作人员手)一次,必须达到院内感染控制要求,对进入无菌室的每一件无菌物品均有配目标识牌,根据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有效使用期,分类整齐按先后顺序摆放,下收下送中,严格查对物品的有效期、品名、数量,过期不发,日期不清不发。
篇2
2.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规章制度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根据规定办事,使质量管理得到保证。对于医院消毒供应室内工作而言,其具有很强独立性,大部分工作的进行以及完成均是无人进行监督的,所以很多情况下只能通过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对员工工作进行约束,对岗位责任制度进行合理制订,并且应当制订操作规程制度以及相关奖惩制度。所制定这些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理念,能够努力保证质量第一,能够做到对岗位责任制以及各种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做好,认真负责。通过有效规章制度能够使科室内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到责任明确、有章可循以及处处落实,在质量控制整个过程中能够做到全员参与,对各个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从而保证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工作顺利进行,并且能够保证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
3.环节质量管理控制
在消毒供应室工作过程中,环节质量控制管理所指的就是对整个供应室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内,其基本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污染物品进行回收、分类以及清洗与消毒,对消毒物品实行制备包装以及灭菌处理,储存无菌物品以及其发放管理等方面。在回收医疗器械过程中,首先应当作好性能检查,注意是否达标,在保证器械质量方面属于关键因素。此外,在物品清洗质量以及灭菌质量控制环节中,均应进行质量监测,监测合格方可发放到临床,植入性器械每锅次必须作好生物监测,监测合格方可放行。在存放无菌物品过程中,对无菌技术操作应当严格遵守,每天卸载灭菌物品严格检查,有不合格物品及时返回重新处理,无菌存放区禁止存放不合格物品。每天空气净化消毒,时间为半小时。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监,保证工作中每个环节均能够达到质量标准。
4.消毒供应室环境管理
首先应当将清洁消毒制度制定出来,并且应当严格执行。在消毒供应室内,其房间布局安排应当做到科学合理,不但要能够防止交叉感染,同时要能够做好节省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保证物品供应满足临床需要。通常情况下将消毒供应室划分为三个区,即去污区、器械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个区域之间均有明显标志及实际屏障,各区均设立缓冲间,在墙壁上开设传递窗传递物品。应当保证供应室内外环境清洁,保证不存在污染源,光线充足,保持良好通风及合理布局。工作整个流程应当根据回收、分类、清洗、干燥、包装以及灭菌、监测与无菌物品分类储存及发放顺序来进行,不可逆行。各个区域工作人员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应当保证将工作区和生活严格分开,初洗与洗涤应当分开,污物物品与清洁物品分开放置,灭菌包与待灭菌应当分开存放,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各个工作区域每天在完成每次工作完毕后应当以清洁消毒剂对台面进行擦洗、拖地,每天空气净化消毒,时间为30min,并且进行记录。以含氯消毒液每天对台面进行擦拭,每天进行2次,每月进行1次空气培养,对物体表面细菌数量进行抽检控制,使其保持在卫生学范围之内,另外还应当对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对于非本科室内人员,在未经允许情况下不可在工作区随意出入。
篇3
医院作为集中接受病人治疗的公共场所,其人流集中,且大部分都是感染疾病或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因此其病菌也较多,而许多医疗器材也不是一次性,需多次重复利用,因此医院消毒供应室对医院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各医院进行消毒或供应无菌医疗器材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各科室医疗护理、病人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等,而供应室又是医院各类物品混合交叉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随着各大医院对预防院内感染观念的不断加深,因此医院对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布局科学合理
近年来,随着看病人数的激增,医院业务也处在一个较为饱和的状态下,这也导致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加大,设备处于饱和状态下运行,而消毒供应室的卫生情况对整个消毒效果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要防止已经消毒好的器材在消毒室内被二次污染。因此消毒室需要对其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以满足医院消毒物资量大的需求,对于消毒供应室的布局规划要做到合理规范,对人流和物流要分成两条线,并严格按照制度来。从医疗器械的回收、洗涤、包装、灭菌、贮存、发放、监测、敷料、制作、工作人员更衣和办公室等,均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的程序来进行设置。同时消毒室内应有规范化的工作台、物品柜、浸泡池以及洗涤池等。消毒供应室所需的蒸汽也应由专线进行供应,从而确保气压的稳定。同时要有充足的冷、热水和新鲜过滤蒸馏水来供应。医院消毒供应室应建立标准的工作流水线,确保回收物与已消毒物品之间不存在交叉感染。
2 完善消毒供应室内各项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以促进员工按章办事为目的,以保证质量管理为目标。由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的独立性强,且工作流程很多时候是在一种无人监督的条件下由护理人员自觉完成的,因此只有靠强有力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护理人员的工作,并制订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和消毒供应室操作规程制度及员工奖罚分明制度等。这些制度都是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树立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按照各项操作流程按章办事。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促使科室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定,按时上下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做好关键环节的防范措施。
3 供应室人员的管理
不论是大型企业的管理,还是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其本质都是对人的管理。而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声誉和病人的安危,因此在人的选择上应选择那些业务知识全面,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且身体素质好、勇于奉献自己的人来担任消毒供应室的护士。其次还应重视对供应室人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同时医院也应组织手术室护士参加消毒供应室的专科讲座,例如,使用后器械初处理不彻底给手术室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增加器械初处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医院也可以组织消毒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技能与理论的考试,并组织护理人员对先进模范的学习,增强其责任心。
4 消毒供应室器械灭菌质量管理
4.1 物品回收与清洗环节的质量控制
物品的回收与清洗环节过程关键是要防止物品对外产生污染及损坏器械。回收过程中要对物品进行分类,此阶段工作人员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器械的损坏,按器械的种类精密度贵重程度分类,重点保护精密度高锐利器械,刀剪及贵重物品采用不同时间,不同消毒方法,不同清洗手段进行清洗,运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保护器械。
4.2 物品的包装与灭菌
在对物品进行包装前,应严格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器械是否完整、是否出现松动,同时还要核对器械的数量,应对器械进行一定保养,精密器械上油、再按照物品的分类来进行包装,落实双人核查制度,然后再在外包装上黏贴3M胶带和包外标签,同时注明消毒日期和所需科室等资料。按照灭菌器的要求,物品包装最大不能超过30cmX30cmX50cm,敷料包最重不能超过5kg,器械包最重不能超过7kg,再按要求将包裹放在灭菌器中,物品间留2.5cm的间隙,包裹不能与灭菌器壁接触。由于灭菌器材属于高压危险的岗位,因此对灭菌器的使用人要进行严格训练,同时做到持证上岗。
4.3 灭菌质量的检测
为了防止灭菌不彻底所带来的影响,因此需对每批次的灭菌物品进行一次质量监测,首先灭菌前空锅BD测试,每锅次对物理化学监测结果做详细记录,每周对灭菌器进行一次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培养,对监测结果存档时间大于3年,还需对灭菌室常用物品进行专门配置,严禁拿灭菌室供它用。灭菌员在对灭菌物品出锅时认真查对灭菌包质量,并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从而保证各类医疗器械的无菌质量。
4.4 物品的储存与发放环节质量控制
经过消毒灭菌合格后的物品,应放置于温度、湿度适宜的无菌物品储存室内,并制定专人负责,在发放无菌物品前,发放人员进入无菌物品储存室前,戴手套、口罩、帽子、鞋套等,进入无菌室将物品取出。在物品发放时,要做好质量把关及标签核对,同时与接收科室人员做好相关交接工作。
5 结语
我院消毒供应室严格遵守上述管理措施以及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使消毒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大大提高灭菌效率,确保为各科室提供安全无菌的医用器材,有效的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国护理管理编辑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征求意见暨全国消毒供应管理工作研讨会纪要[J].中国护理管理,2006,6(8):16-17.
篇4
2.1消毒供应室实施质量管理前后手术室器械质量合格情况对比。实施质量管理后,手术室器械质量合格情况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见表1。2.2消毒供应室实施质量管理前后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对比。实施质量管理后器械表面细菌数、空气中细菌数、工作人员手细菌数较实施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见表2。
3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保障医院工作顺畅运行的重要基础,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为医疗安全卫生提供了重要保障,可提升医疗管理水平。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过程中,清洗、灭菌、分类、包装、发放等各个环节均非常重要,因此要加强对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规范各环节的操作流程[2-3]。首先,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培养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工作人员要对消毒供应室各项管理要求和工作内容非常了解。其次,在进入清洁区前,工作人员必须在缓冲间完成个人清洁和更衣。再次,手术室器械清洗是消毒供应室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工作人员要将各类手术室器械的关节打开,并平放在专用器械筐内,摆放在洗涤架上,准备好后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完成各环节操作。最后,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要对手术室器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合格后分类,放在无菌存放架上备用。通过加强消毒供应室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可完善消毒供应室的具体管理办法,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
综上所述,在消毒供应室加强质量管理,可提高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合格率,降低手术室的细菌污染率,提高工作效率,故可在日后工作中延续实施。
参考文献
[1]梁桂花.分析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对于手术器械清洗包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7):91-91.
篇5
1 下收下送质量管理
1.1 下收质量管理
1.1.1下收车辆为密闭式不锈钢车,有醒目标志,专车专用,专人负责,每次使用后立即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车内外,清水冲净车轮,水干后随同下收所用的记录本和笔用紫外线消毒1h,存放于固定位置。
1.1.2 下收人员要做好自我防范,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回收完毕要规范洗手消毒,避免操作中护士自身受到污染,定期对下收人员进行培训,熟练掌握下收工作程序,消毒隔离制度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认真做好下收工作。
1.1.3 严把下收质量关,下收人员每天分上、下午各1次到临床各科回收使用后的器械。回收前,查看使用科室对所用过的器械是否进行初步清洁及保湿处理,器械有无损坏,数目是否齐全,然后将各类回收物品用一次性袋子按类别装好,放入回收车内,并做好相应记录,与使用科室人员双方签名,然后按专车路线返回供应室。
1.2 下送质量管理
1.2.1 下送车辆为密闭式不锈钢车,有醒目标志,专车专用,专人负责,每次用后立即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车内外,清水冲净车轮,水干后随同下送所用的记录本和笔用紫外线消毒1h,存放于固定位置。
1.2.2 下送护士着装整齐,按洗手七步法洗净双手,戴口罩,帽子,然后根据回收后各科治疗包数目及一次性物品的所需数目。到无菌室请领无菌物品,并与无菌室护士核对无误后,按发放科室顺序装入下送车内,戴无菌手套,再推车前往临床各科,按楼层发放无菌物品。
1.2.3 发放无菌物品前,脱去手套,用保持清洁的双手发放无菌物品[1],发放各科治疗包时,根据回收数量及品名发回各科室,与科室护士清点后,将治疗包直接放到无菌柜内,并与科室护士双方签名,发放一次性无菌物品时,根据临床各科所报数量及种类发放,并与科室护士当面清点交接后双方签名。 转贴于
2 体会
2.1 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的质量管理,对预防医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消毒供应室的护士在下收下送工作中都要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才能保证工作质量,经过实践证明,供应室在下收下送工作中进行强化管理,采取先收污染物品,按物品的类型分别放置在一次性袋中,放入专用车内,防止交叉感染,对回科室后的处理工作带来方便,后送无菌物品,避免了科室盛装物品盘,先盛污染物品,后领无菌物品,以及双手先收污染物品再发无菌物品,而造成无菌物品的污染,从而减少交叉感染,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2]。
2.2 与临床科室保持联系,消毒供应室每月定期派人下到临床各科了解物品供应情况,征求临床科室意见,制定相应措施,采取预约供应,特别供应,紧急供应的方法保证临床需要,只有充分加强消毒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的质量环节管理,才能保证消毒供应室供应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1]。
2.3 长期以来,我们严格把好下收下送质量关,保证了供应室发放于临床的各种物品绝对无菌,合格率达100%,满足了临床需要,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好的效果[3]。
参 考 文 献
篇6
2 环境质量要求
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布局合理,符合污―洁―无菌发放路线原则。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工作间要有明显标志。整个工作流程按接收、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分类贮藏和发放等顺序运行,不准逆行。设有专门接受污染物的窗口,,做到“四分开”,即工作间与生活间分开、污物与净物分开、初洗与精洗分开、未灭菌与灭菌的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各工作间每次操作完毕后用消毒剂擦洗台面、地面湿拖、紫外线照射。各工作间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天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擦拭台面2次,拖地1次,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
3 清洁包装质量要求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应遵循先消毒后洗涤的原则,做好各类物品的浸泡消毒,消毒要分类。对污染的器械进行彻底的清洗是保证消毒、灭菌成功的关键。为将器械上污染物去除,由过去的清水冲洗、刷洗改进为现在的多酶清洗液浸泡。包装时注意包布是否破损、大小是否合适、包内是否放入121化学指示卡、包内物品是否完好无损,包布一用一清洗。敷料包包装层数不少于两层,体积不超过30 cm×30 cm×25cm,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 kg;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 kg。包装完毕包外贴3M胶带并注明无菌包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责任人代码。
4 消毒灭菌质量要求
4.1 消毒员必须持证上岗,熟练掌握各种无菌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
4.2 供应室准备的各种器械、敷料,按要求灭菌合格率为100%。
4.3 灭菌时物品摆放合理,所有的灭菌包应竖放,分层放置,包与包之间有空隙。灭菌物品装载量不超过柜容量的80%。
4.4 无菌包遇水潮湿、不慎落地、超过有效期(7天)均应重新消毒灭菌。
4.5 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必须烘干后放入无菌室。
5 质量监测
加强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5.1 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纪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1次。B-D试纸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是判断灭菌器内冷空气是否彻底排尽的一种方法,用于新灭菌柜安装调试之后,灭菌器维修之后及每日灭菌器使用之前。
5.2 环境监测:每月做1次细菌监测,空气细菌数不得超过200cfu/m3,物体表面不得超过5cfu/cm2,工作人员手部不能超过5cfu/cm2。
5.3 消毒液要现配现用定期更换,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以达到有效浓度。
5.4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半年1次,要求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篇7
1 再生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1.1回收质量的影响及管理 首先与临床科室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建立好科室基数档案,严把回收质量关。按照临床科室基数清点发放,对不合格及掺杂1次性物品的器械全部收回,确保再生医疗器械的使用在全院规范化和统一化管理。器械回收到供应室时,由专人按照每个器械包的分类、数量、规格进行清点、核对及严格管理,保证回收的医疗器械具有再次使用的性能。
1.2有机物干涸 污染器械有机物干涸是因使用后的器械未及时处理,从而表面粘附的血液、脓液、体液等有机物污物干结在器械上所导致的,因这些有机物停留在器械关节、齿槽、缝隙、管腔,所以增加了清洗的难度。大量有关研究表明[3],使用后放置2h后清洗的器械,检出隐血阳性率为40%,而使用后立即清洗的器械,检出隐血阳性率为只为使用后放置2h后清洗的器械隐血阳性率的1/8。为过这个关必须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首先必须在再生器械的回收地点相关临床科室及手术室设立有清洗间,要求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做好提前清洗等预处理工作。为了防止其干结、为了附着在器械上的有机物彻底去除、降低再生器械清洗难度,必须立即进行有效清洗措施,最好浸泡于40℃左右水温的中性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多酶复合多酶清洗剂中,建议不用含氯消毒剂清洗或浸泡。
1.3清洗及浸泡器械时间不足 无论是机洗还是手洗,冲洗和漂洗时间不足不能有效去除器械表面的有机物,浸泡时间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多酶清洗剂的作用,洗涤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清洗时间不够无疑会导致清洗质量下降。综上所述的全部的清洗措施均必须要有充足的清洗时间及充足的浸泡器械时间,才能达到清洁要求。清洗用的水温度完全可以增强清洗剂的活力,从而达到最佳去污状态。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如一般工业酶剂活性最强在30℃~40℃之间,40℃活性可能会下降,清洗用的水温度达到90℃时工业酶可以分解所有能将附着在器械上的污物[4],所以浸泡再生医疗器械时间要足够,清洗水的温要适宜。
1.4清洗分类不明确 未按物品的结构、质地及危害性进行分类清洗,而是按物品的大小、操作的方便程度及回收的先后顺序进行清洗。应该根据物品材料进行分类清洗,如布类、织物等。玻璃注射器、测压管等严格遵守4条原则,其包括去污、去热源、去洗涤剂、精洗。
根据结构进行分类清洗,如治疗碗、拉钩等,此类物品可直接用手工清洗。如镊子、止血钳、组织钳等带关节、齿槽、缝隙、管腔物品及带有缝隙、细孔、盲管的器械充分张开轴节,用必洁美多酶清洗剂浸泡,再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然后用毛刷进行刷洗,而达到清洗的目的。如结核患者使用过的胸腔穿刺包,HBV、HCV、HIV患者用过的物品必须采用先消毒后清洗的方法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60min经去污染消毒后,再进行清洗。
1.5清洗剂选择不当 根据污染器械的有机物成分选择适宜的清洗剂是保证质量的关键,若使用单酶或双酶清洁剂,不能达到完全清除有机物的目的,从而影响清洗质量。实验证明内镜人工加酶清洗的除菌率为98.1%,人工清洁剂的除菌率为93.4%[5]。医疗器械清洗必须使用至少含有4种(蛋白酶、脂肪酶、糖酶、淀粉酶)以上的多酶清洗剂,才能分解人体的所有微生物,降低表面张力。酶的使用要按说明的比例稀释后现配现用。因酶接触水后被激活,2h~3 h后活性逐渐下降,这里需注意的稀释时间过长或稀释溶液中的杂质均可造成溶液的污染或失活。
1.6使用刷洗工具不当 部分基层医院使用钢丝球刷洗器械,导致器械表层被损坏,引起器械锈蚀,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并影响灭菌效果。无专用器械剂、无烘于设备、无清洗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清洗后的物品还有血迹。应该根据物品材料、根据结构、根据危险程度选适宜地工具,器械关节打开并行拆卸过程中要慎重,以保证器械的洁净度,避免再生器械生锈、破坏、失去功能等。
1.7清洗后器械被再次污染 导致再生医疗器械再次污染的环节众多,包装台面不清洁、手工清洗完毕后用毛巾擦干器械(毛巾的棉絮上面的微生物可能再次污染再生医疗器械)、清洗后再生医疗器械未及时进行消毒及灭菌(这样容易导致残余微生物繁殖等),所以清洗后器械必须及时进行包装,完成包装的再生医疗器械要严格要求灭菌,严格遵守灭菌程序及流程,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灭菌要求进行操作;灭菌后,要严格执行验收程序,重点检查放在对灭菌包的干燥度、闭合性以及完整性上,检查灭菌标识,并将灭菌合格后的再生医疗器械及时放入无菌室。
2 总结
CSSD操作人员的主观因素可直接影响器械清洗的洁净度。关键是做好人员的培训,加强岗前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思想与业务水平,提高跟临床科室交流沟通的技巧,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对清洗、消毒、灭菌知识的认识,使CSSD操作人员充分意识到彻底的清洗是灭菌合格的前提,高压灭菌不能代替洗涤。因此,对医疗器械的清洗,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安全,所以每次均应达到清洁标准。达到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所规定的彻底清洗净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清洗观念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是必不可少的。严格遵守目前国内外消毒供应专业的流程“保湿分类浸泡多酶清洗漂洗干燥”,综上所述,优化清洗流程,加强手工清洗与改进前相比,清洗质量明显提高,确保了再生医疗器械安全使用,对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有不可代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Toraman AR, Battal F, Ozturk K,et a1.Sharps injury prevention for hospital workers[J].Int J Occup Saf Ergon,201l,17(4):455-461.
[2]巢利.再生医疗器械清洗国内简况[J].实用医药杂志,2010,3(27):271-272.
篇8
1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院内感染
通过加强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在供应室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消毒物品、无菌物品存放柜表面、工作人员手、空气进行抽样监测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医疗效果。为了防止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采取各项措施,现将供应室就如何协助搞好院内感染工作分析如下:
1.1医院领导的重视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供应室工作的根本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立,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各相关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专人负责院内感染管理及供应室消毒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每月由科室院感员,对供应室的无菌物品、消毒物品、工作人员手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使供应室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消毒工作质量,控制了院内感染。重视在职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1.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2.1加强供应室各区域管理和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供应室环境清洁,内部划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通风采光良好,墙壁、天花板光洁无缝隙,地面光滑,有排水道,便于洗刷消毒。设回收间、洗涤间、清洁物品包装间、敷料间、消毒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办公室,布局符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污染路线与清洁路线不交叉,不逆行,同时在供应室各区域内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以便掌握消毒工作环境中的各项操作规程,使各区域责任明确,保证了消毒工作质量。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所以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做到供应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1.2.2严格物品回收:回收的医疗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因此,回收后必须当面与去污区人员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及器械有无破损。
1.2.3重视清洗质量关: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室有一至理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1】。首先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超声机洗涤常水漂洗漂洗上油保养干燥柜烘干检查洗涤质量按要求配备各类无菌包,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1.2.4严把包装质量关: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等,使包装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
1.2.5正确的灭菌方法:灭菌器应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1.2.6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对发出去的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存储。
1.3 灭菌及灭菌后物品的贮存
供应室空气消毒:医院感染多为呼吸道疾病,空气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控制空气中的细菌量,减少病原菌借助空气传播,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空气,因医疗用品通常需要消毒、灭菌,严把消毒关是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重要环节,医疗用品的性质、规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对油剂,应选用干热灭菌,对不能耐热、耐湿的物品首选环氧乙烷,原则上能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首选高压灭菌,它具有高效、快速、方便、安全等优点,但是高压灭菌不能替代浸泡和洗涤质量。灭菌后物品贮存:无菌区作为贮存和提供无菌物品的场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区域,无菌区采取封闭式管理,由无菌物品发放人员负责,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灭菌后物品放入无菌柜前逐件清点,合格者分类按灭菌日期或有效期顺序发放。
1.4 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1.4.1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预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周进行一次。
1.4.2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4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2 严格管理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2.1 通过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即科室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细菌培养1次,要求包装间、无菌物品间空气菌落≤4cfu/m3,物体表面菌落≤4cfu/m3【2】,对无菌物品每月随机抽样培养1次,结果表明,合格率为100%,如灭菌包外用3M指示胶带,包内中央用化学批示卡辨别是否灭菌合格,每天早上对预真空压力灭菌器作B-D试验,检测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情况,如化学指示剂变色不全,及时分析查明原因,使监测效果准确,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2.2提高供应室护士业务素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要求工作人员每月由主管护师或护师讲课1次,理论考试和晨间提问等,严格遵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各项操作规程,并列入年度重点考核内容,从而增强了规范化操作的自觉性,同时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在接触易挥发化学制剂时,戴好防护口罩、帽子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严格遵守七步洗手法。合理的管理制度,严格的管理措施及专职人员的目标监控和科室的自查自评,促进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由被动向主动监控转变,达到自我约束,降低医院感染率的目的,真正体现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全过程中护理管理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2.3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采取定期组织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院内感染知识及消毒技术知识学习,对新进人员,加强消毒技术知识的培训。
3 重视与临床科室沟通,营造和谐工作环境
消毒供应室的服务对象是临床一线科室,因此采取各种方法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及时有效。重视与临床的沟通包括以下几方面:
(1)每月发放“供应室征求意见表”到临床科室,了解临床科室对供应物品的意见和建议。(3)建立沟通协调记录本,关注科室的合理要求,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在晨会上点评,提出整改措施,及时反馈。(3)给全院护理人员上课,了解待灭菌包的要求;各种物品的消毒、灭菌前的处理;各种消毒包和布类包装的规格要求;下收下送的时间;供应室借物须知,通报新设备、新业务、新技术,便于大家相互配合,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通过上述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我院消毒供应室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各项监测均达标,合格率100%,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质量。
篇9
To discuss using quality circl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of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YOU Runde
Hospital Infection-Control Department, Jiangxi Province Ji'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Ji'an 343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quality of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Methods Adopting quality circle management model to manage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quality of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Results In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instruments cleaning quality, packaging materials quality and packaging quality in 201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012 (P
[Key words] Quality circle;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Quality discuss
随着消毒供应室3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的执行,对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要求更为细化和严格[1],尤其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更为突出。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2],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我院根据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第3项中的要求,对消毒供应室运用质量环管理模式进行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结果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明显上升。现将运用质量环管理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室2012年1月~2013年12月运用质量环管理模式管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痕迹材料――每年60次质量抽查结果和12名工作人员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成绩。
1.2 方法
运用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环,借助管理工具――检查表、头脑风暴法对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1.2.1 计划 ①对照消毒供应室的行业标准,设计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表,评估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现状,分析存在的风险与不足。②根据头脑风暴法原则,召开头脑风暴研讨会,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写出影响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及高风险、高频率、易出错的问题和改进建议。③根据确认的问题收集相关联资料加以分析,针对不足拟定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制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要求、制度、操作流程、方法等。
1.2.2 实施 ①重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她们不仅要参与临床科室的服务工作,贯彻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还要在工作中应用一些管理工具提高整体素质。为此,对工作人员我们除派出参观、学习培训外,还重点进行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训练,同时院感科还在消毒供应室多次开展小讲课,每月进行一次科室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知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质控方法、手段与标准等,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与操作技能。②加强人员、区域、过程管理,减少污染。在管理上,我们除要求工作人员按区域要求着装外,还明确规定本科室工作人员管制进入,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这不但可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秩序,更主要的是可以避免人员混杂和流动频繁带来的微生物、微粒和热原质等污染[3]。在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为了保证接触物品的安全性,防止接触感染[4],我们严格划分了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工作区域内三区清晰,有实际屏障,路线强制通过不逆行,无菌物品、清洁物品的流水操作不逆行,建立了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过程记录与日常监测、定期监测记录,还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中的规定对器械的清洗质量、包装材料、包装质量、灭菌物品出锅情况进行质控,借以提高灭菌物品的合格率。③做好无菌物品管理。为保证无菌物品在贮存、发放、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我们为无菌物品制订了保洁措施与无菌物品使用情况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对使用无菌物品的科室进行一次无菌物品使用情况满意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分析、改进,借以提高无菌物品的质量。④重视医院感染监测,减少易感因素。按要求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清洗质量监测,有不合格物品不慎进入临床时,立即启用灭菌物品失败回收机制[5],及时书面报告相关管理部门,说明召回的原因并进行追踪。⑤开展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科室质控员对已包装待灭菌的物品每周随机至少抽查1次,全年共抽查60次,抽查内容包括器械清洗质量、包装材料质量、包装质量等。
1.2.3 检查 ①院感科根据计划每月针对考评内容对其进行专项考评与技术指导;每季度对消毒供应室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管理综合考核评分,与科室绩效奖金挂钩。②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进行1次自查,明确实施效果,找出不足与缺陷,进行持续改进。③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理论考试与操作技能考核。
1.2.4 总结 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收集未解决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项目。修订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工作计划,进入下一个质量环。
1.2.5 评价内容与标准 评价内容由质量控制项目(器械清洗质量、包装材料质量、包装质量等)和工作人员的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评价标准:①已包装待灭菌的器械器具查到锈斑或水垢、血渍、倒钩等判定为不合格。②包装材料不清洁、有破洞等判定不合格。③包装质量缺标识、缺化学指示物、包装不密闭、未封口等判定为不合格。④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均以满分100分计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运用质量环管理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对比
消毒供应室2012年器械清洗质量、包装材料质量、包装质量合格率分别为75.0%(45/60)、80.0%(48/60)、83.3%(50/60),2013年器械清洗质量、包装材料质量、包装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0.0%(54/60)、93.3%(56/60)、96.7%(5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运用质量环管理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情况对比
2.2 运用质量环管理后工作人员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对比
工作人员2013年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成绩高于2012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运用质量环管理后工作人员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对比(x±s,分)
3 讨论
从表1可知,经χ2检验,消毒供应室2013年的器械清洗质量、包装材料质量、包装质量与2012年的器械清洗质量、包装材料质量、包装质量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质量环又称为“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6]。检查表与头脑风暴法是推动质量环的最常用管理工具,它们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质量环每循环一次,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均提高一步;质量环主要用于企业产品的管理,而我们将此质量管理理论及工具引进应用于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建立健全适用于消毒供应室的一整套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质量指标[7],规范工作人员技术操作流程,拟定人员、区域管理要求,制定考评内容与方法,明确有关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并将制度和操作流程张贴上墙,做到有章可循、有过必究。这是消毒供应室运用质量环管理模式的前提,是确保工作流程畅通、人力得到合理分配的根本。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消毒灭菌场所,是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质量和生命安全[8]。要实现无菌物品质量零缺陷,就必须抓好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工作,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9];同时,不仅要重视器械清洗质量、包装材料质量、包装质量,做好无菌物品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还要重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技能培训。质量环管理模式的运行保证了这些措施的有效落实。
随着现代科学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深入应用,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除了应全面引进质量管理的技术指标外,更应重视管理理论及工具的应用。质量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合乎逻辑地有效进行的工作程序[6],运用质量环管理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可以实现由结果评价为主的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可以实现有效地监控和追踪,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质量是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核心,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10]。运用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环,借助管理工具检查表、头脑风暴法管理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可以使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监测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从而消灭工作中盲目和停留于形式的状态,减少或消除医院感染管理隐患,方便院科两级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工作状态由原来的无序、混乱向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转变,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竹,叶庆临,卢杰,等. 成都市31所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评价[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628-2629.
[2] 李惠英,李红芬.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408.
[3] 钟秀玲,程棣妍. 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22.
[4] 钟秀玲,程棣妍. 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6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卫生部,2009.
[6] 张宗久. 中国医院评审实务[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28.
[7] 匡庆丽. 质量环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98-99.
[8] 程春玲,吴婕. 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3):3227-3228.
篇10
医疗器械清晰质量对于患者的康复及医院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手段。消毒供应室对于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高低具有关键作用。为了保证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符合标准,医院必须对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工作给予充分重视[1-2]。为了探讨质量控制对策对于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以及作用,笔者选取本院消毒供应室中等污染器械300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中300件待处理医疗器械均来自于消毒供应室中等污染器械,主要有管道器械、骨科套接器械、镊子、持针钳、刀柄、手术剪、弯盘、止血钳等;清洗质量检测设备有5倍放大镜、潜血试纸等。
1.2清洗方法 300件医疗器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件。对照组为针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缺陷采取对策前进行的清洗工作,观察组为采取对策后的清洗工作,对两组清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3效果评价方法 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以及《清洗技术规范》,采用隐血试验和目测法对两组清洗后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测,并且统计检测结果。隐血试验检测方法:在擦拭过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后的隐血试纸上滴加橙色液2滴,30min内进行结果判断,阴性反应为无紫色出现,阳性反应为有紫色出现。目测器械清洗不达标:肉眼可以很明显的看见清洗后的器械上存在片状无痕、斑点或者表面发乌;目测器械清洗达标:清洗后的医疗器械表面无任何残留物、污渍,表面发出如新器械般的色泽。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进行χ2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P
2结果
3.1清洗质量常见缺陷
机械零件清洗洁净仪表接头,咬合面有污垢、铁锈、治疗碗,碗边洗不洁净。吸引管及其封闭端有残肉组织。器上械油不标准,使仪器灭菌后出现黑晕圈。
3.2对清洗质量的缺陷进行分析
3.2.1工作人员的原因。①思想认识不足,缺乏责任心,认为回收的器械都是被细菌和病毒感染了的,心里排斥而缺乏主动积极性。为方便图省事,任意将清洗时间缩短,对清洗流程进行改变,草草了事。②清洗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清洗的专业水平不高。
3.2.2医院医疗器械,周转快,种类繁多、数量较大,而消毒供应室的各种设施设备不完备,缺少比较先进的清洗设施,以至于目前大多还是使用手工清洗这种最原始的方法。加之临床各个科室和手术室的固定器械比较少,各类器械的使用率高时,通常是刚刚收回,经过清洗后,立刻又送往下一个下科室使用,这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清洗人员为节约时间,清晰不够细致,不能达到清洗质量的标准。
3.2.3监管力度不够。清洗质量由质控人员或护士长负责监管,但由于护士长要随时顶岗,对清洗质量只能是抽查,不能随时跟班监督,所以对一些质量问题只能是在抽查中才会发现;质检人员没有工作责任感,有时讲人情,顾情面,不想影响和同事的关系,于是检查时敷衍不认真,对不合格的器械不能及时提出要求重新清洗。
3.2.4器械自身的原因。医院使用的器械大多结构复杂,尤其是骨科器械,轴节多,形状多变,关节多;剖腹术和刮宫术使用的吸引管管长腔小,清洗难度高。
3.2.5不按说明及要求比例进行酶的配置,方法不够规范,配置不标准。
3.2.6院方领导对清洗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管理力度不够。
3.3应对策略
3.3.1针对人员思想道德的对策。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我价值的认识,对职工的思想动态要随时掌握,工作精神状态不佳的同志给予个别谈话和疏导,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始终要以临床工作为中心,和临床医护人员一样把患者为工作中心,只是服务对象不同,但是服务口的一样。对各部门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要加强。供应室工作是一个良心活,很多操作都是无人监督由护理人员独自完成。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本着职业道德操守,严肃认真的独自对待每个环节,严于律己,高标准严要求,用爱心和奉献精神,才能保证自已经完成的器械清洗的质量。
3.3.2加强清洗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对科室职工分层分批进行培训。形势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个人自学、请专业人士讲座的大课堂、利用远程网络教育、派出到外而观摩学习,定期进行科室集中学习或考试等。学习的内容有《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澎,《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
篇11
医院的供应室是为医院各个部门提供无菌供应品的重要科室,它负责着医院全部科室的医疗用品的消毒与杀菌,并且与患者的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做好供应室的消毒和灭菌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有效的预防控制医疗感染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对供应室的消毒以及灭菌工作进行定期的有效地检测,并把各项工作规范化、全面化以及系统化的管理。下面主要从其管理方法、监测和实施措施进行有效的分析。
一、 供应室区域的管理分析
(1) 供应室污染区的管理
供应室的污染区主要是对医院医疗器械的回收、分类和清洗。一般来说,医院是一种特殊场合,从其安全控制来说都是处于一种高要求、高标准的状态。因此一些特殊患者用过的物品和医疗器械,我们必须要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消毒和灭菌工作。进一步确保供应室具有良好的灭菌环境,在医院病区使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一律不准进入消毒供应室,同时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工作要求着装,穿隔离衣,戴手套、口罩等。
(2) 清洁区的管理
医院的清洁区是进一步对污染区去污后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包装及灭菌处理的场所,一般在未经清理的物品一律不准进入清洁区。在消毒供应室内,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自身的清洁工作,从自身减少病菌的传播。同时也要做好周围环境的消毒灭菌,防止细菌从周围污染器械。
(3) 无菌物品区域的管理
无菌物品区域主要是对无菌的医疗器械以及物品进行存放的区域。对于该区域内一般具有极高的要求,非无菌物品一般不准进入此区域,而且该区域对医疗工作人员的管理也具有极高的要求。一般在无菌物品存放区域内,工作人员相对比较固定,在进出无菌室内时,必须及时更换隔离服、帽子、口罩、护法套等,同时要更换该区专用的鞋子,并且做好自身的消毒工作。做好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管理工作是保证医疗器械消毒杀菌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涉及到广大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无菌区物品的灭菌工作并做好详细记录,并坚持该区域内空气的消毒灭菌,才能保证广大的医院患者的最根本利益。
(4) 应急管理
当医院发生大面积的感染和传染性疾病时,消毒供应室应严格控制医疗物品的进入,启动应急措施,所有医疗物品应先进行消毒后清洗。对可能产生的污染区域,实行统一消毒,并对病区的医疗器械实行统一管制,集中消毒清理回收。在医院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过程中,外送人员在出入供应室时,应严格做好自身的清洁消毒工作。同时,供应室内的环境的清洁工作也至关重要,定期做好供应室污染区回收窗口的清洁工作和室内空气的消毒杀菌,才能从源头上减少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污染的可能。
二、 消毒、灭菌的监测分析
为了保证医疗物品消毒灭菌的质量,必须要进行相关的消毒灭菌测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在医院中常见的灭菌监测主要有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是对消毒的医疗物品进行批量的监测,监测者通过对灭菌时锅内的压力、温度和消毒时间等来判定医疗物品是否符合灭菌要求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备案。化学监测则与物理监测不同,主要针对一些难以消毒的医疗物品,在灭菌包上贴上化学指示胶带,并在包内难以灭菌的部位放置化学指示卡,来实施监测。生物监测每周进行一次,主要对灭菌器进行监测。在灭菌器更换或者大修后,为了保证灭菌器工作性能稳定,要先进行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当这两项合格后,再对灭菌器进行连续3次空载生物监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三、 实施措施
(1) 清洗工作
清洁是医疗物品进行消毒灭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清洁过程中必须要彻底,从源头上消除有机物等污染源,才能保证消毒灭菌的成功。否则,一切只是白费,无法做到真正的消毒灭菌。医疗器械由不同的材质制成,在使用过程中污染程度也不相同,所以在清洗过程中要根据污染状态分类进行清洗。如医疗器械无法在短时间内清洗,就要放在冷水或者含活性酶的溶液中来保持污物的湿润,便于清洗时污染物的去除。医疗器械的清洗过程大致分为手工、机械和超声波等。目前许多医院常用的清洗方式是手工法,例如导管、内镜和一些复杂的医疗设备等必须要手工清洗。在清洗时,必须要有单独的清洗空间,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全身的防范,防治疾病交叉传染。清洁不同材质的器械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洗涤剂,避免液体泼溅。在器具清洗后,首先用自来水漂洗,再用蒸馏水或者纯净水漂洗一次,然后烘干或者擦拭干净。
(2) 检查工作
日常检查,主要是由质检员借助仪器或者目测清洁后的医疗用品,观察其洁净度是否符合要求。清洁后的医疗仪器必须光洁、无污垢、无锈蚀以及无血迹等残留物,并且器械卡口紧密、灵活无松动;剪面及刀面光洁锋利;橡胶类器械无裂痕、无污渍以及不粘连老化现象,管状仪器要保证管体通畅;玻璃类仪器要光亮无污染、无裂痕破损等现象。
定期检查,质检员或者护士长根据情况每月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待菌包,检查其清洁质量是否过关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检查内容与日检查相同。
四、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医院医诊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对消毒灭菌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形势的发展和保证医疗事业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从源头上做好医院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管理。本文主要从医院的供应室消毒和灭毒控制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对供应室的消毒和灭毒管理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为以后的医疗事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钟秀玲,郭燕红.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06(07).
篇12
中心供应室是医院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供应室的工作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护理安全。加强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能从各个环节中发现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绝对保证无菌物品的安全。
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
科学有效护理管理制订和护理规范是护理人员的行动指南,是护理人员工作准则。[1]我院依据国家卫生部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护理工作职责》《护理操作规范》等。并且加强了质量管理及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建立了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了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使供应室工作 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 中心供应室概况和人员配备
我院中心供应室按《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要求有合理设施和工作流程,工作间设置分配明确,划分三个区即:去污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采取强制通行方式。人员有6名,分回收组、清洗组、包装组、发放组,另有一个取得压力容器上岗证的人员负责消毒灭菌工作。
3 全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3.1 清洗、消毒质量管理
清洗是处理污染物品的第一个环节,清洗质量直接影响消毒、灭菌的进程,如果清洗不彻底或使用清洗剂不当会导致消毒、灭菌失败。清洗应遵循洗―消-洗的操作规程,首先清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有机物进行消毒处理,最后进行终末漂洗,漂洗应用软水或蒸馏水。刷洗操作应在水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选择相匹配的用具刷洗。浸泡器械、物品的消毒液现用现配防止其浓度降低。我们首选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60mg/L。在监测时采用目测和借助光源放大镜检查方法对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部位进行检查,保持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每月随机抽取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洁质量并做好记录。
3.2 灭菌质量管理
灭菌是待消毒物品进入最关键环节,无菌物品是否达标主要取决于灭菌过程的管理。我院中心供应室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及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①对高压灭菌器的管理。我们采取了“三查”的方法,即灭菌前查、中查、灭菌后查。在运行前检查压力表是否在“零”的位置,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应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电源水源应符合要求,柜内壁清洁;压力容器运行中消毒员必须在岗在位、密切观察压力、温度、时间等参数的变化并记录;灭菌结束后检查压力表是否归“零”,电源、水源是否关闭,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周期工作。②在装载待灭菌物品时,我们根据材质的不同进行摆放,棉织品、大包放置在上层,竖放;金属器械、小包放下层,灭菌包之间留有间隙以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2]在放置玻璃瓶或无孔的器皿类物品时以往采取竖放的方法,不利于蒸汽的进入和冷空气的排出。现采用倒放或侧放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③灭菌质量监测采用化学监测法、物理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在器械包的内外均放置化学指示卡,压力容器内我们采用3点放置法可全方位监测到消毒容器的灭菌效果。通过观察其颜色的变化判断灭菌效果。物理监测法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和压力值。生物监测法是检测压力容器最有效的监测方法,每月监测一次,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进行监测,经一个灭菌周期取出送检,7天后观察结果。消毒灭菌结束后,无菌物品送至无菌物品存放区前必须经两人共同确认无菌物品合格,确认无误后方可存放到无菌区。并填写消毒责任人、日期、压力容器型号、批次,以备责任追溯。
通过全程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管理有效提高了无菌物品的质量,保证了消毒灭菌的安全,使操作流程更加规范,确保了无菌物品的使用安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使我院中心供应室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篇1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5年来院内及科内自查器械包质量情况,对包装质量容易发生的缺陷进行收集、归纳和分析。
1.2 结果 包装质量容易发生的缺陷为:品名与内容物不相符、包内器械缺失和包内器械质量不佳等情况。
2 分析
2.1 包装质量缺陷 器械包名称与内容物不相符,是由于包装人员包好后,不是本人写化学指示胶带,而是由他人帮助写的品名时错误。
2.2 诊疗包内器械物品不配套、欠缺 其中有腰穿包内少纱布块,手术器械包内缺有齿镊,或刀柄、刀片等。主要是常用包欠缺,由于工作重复性强、工作量大、缺乏新意、枯燥无味,而又要求高度的准确性、责任心。还有机器产生的噪音,使工作人员容易疲劳、烦躁、思想不集中,造成差错。
2.3 包内器械质量不符合标准 主要表现在器械物品不洁净,器械老化、有锈迹,穿刺针弯曲、针头有钩、橡胶管老化、管腔内不洁,主要原因是缺少必须的设施和设备。工作人员未按清洗规程进行清洗,器械检查者工作责任心欠缺,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刚调入供应室工作的人员经验不足,质量标准掌握不牢。
2.4 包装方法不正确 棉球、纱布与器械包装一起,锐利器械为采取防护措施,包装过大过重,主要原因是:包装者对包装质量标准不熟悉。
3 对策
3.1 完善与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消毒供应室管理标准的要求,根据医院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消毒供应中心各项人员的职责,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及工作日程,组织科室人员反复学习,逐条理解掌握、落实,开展绩效管理,实行奖惩措施,让管理科学化、人性化。
3.2 加强人员知识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供应室应加强中青年力量,除每周开展一次专科知识学习外,还应组织工作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消毒供应室培训班,或利用院内网络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培养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2]。预防差错必须从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抓起,使其主动适应当前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质量观及危机教育,整体素质,培养安全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工作责任感,从主观上防范差错。
3.3 加强质量管理,加大质控管理力度,实行标准化管理 科室成立质控小组,设立组长及成员;负责检查本组的工作质量,人人参与,相互检查,相互监督,相互补漏,注重环节及终末质量控制,保证物品质量。包装质量直接影响灭菌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它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3]。
3.4 包装环节的工作内容除技术含量外,质量的关键是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应落实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质量意识及责任心,对本月发生差错者罚款,奖励未发生差错者,以资鼓励、奖罚分明。将所有诊疗包内容物打印成册。人手一册,护士长随时提问,定期举行包装比武,科室人员与打分,记入业务考核档案。
3.5 针对包内器械质量不符合标准 加强设备,购置洗涤用品,加强洗涤班工作质量。多酶洗液、水溶性油及除锈剂的配制责任到人,有记录。人工刷洗与机器刷洗相结合,保证洗涤环节的质量,包装组认真检查,不合格者立即返回上一个工序,重新处理。
3.6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根据工作量,排班时将年轻与年老相结合,包装人员主要由主管护士承担,应用照明放大镜,以更好地检查器物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7 建立质量召回制度与追溯制度 每月征求科室意见,及时与科室联系,收集包装质量缺陷信息,及时改进跟踪监控。
4 体会
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与临床各科的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关系,与患者的安危息息相关,控制和减少包装质量缺陷的发生,大大提高了供应室灭菌工作质量,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